优质护理措施

2024-10-01

优质护理措施(精选12篇)

优质护理措施 篇1

ICU危重患者由于局部长时间受压, 导致局部组织持续性缺血、缺氧以及营养不良而发生褥疮[1]。褥疮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甚至会因继发性感染而危及患者的生命[2]。笔者从所在医院选取收治的120例ICU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60例采用优质护理, 同期采用常规护理60例,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ICU危重患者中选取120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 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试验组男28例, 女32例;年龄45~78岁, 平均 (56.1±3.6) 岁;其中发生褥疮高风险的有42例, 中风险的有15例, 低风险的有3例。对照组男27例, 女33例;年龄46~79岁, 平均 (57.4±3.1) 岁;其中发生褥疮高风险的有42例, 中风险的有15例, 低风险的有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风险分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 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 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每2 h为患者翻身一次, 30°侧卧位左右交替进行, 对于身体较差的, 采取每1 h翻身一次, 以防止创面长期受压。给予患者按摩创面周围, 为患者的骨突出垫上海绵垫, 减轻其受压的程度[3]。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提高其抵抗力, 使创面加快愈合。

1.2.2 优质护理模式

试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 成立优质护理小组, 由主任担任组长, 护士长担任副组长, 科内其它护士为组员。 (2) 入室基础护理。危重患者进入ICU时, 首先应给予患者吸氧或接入呼吸机,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 对于全麻未醒患者应让患者处于去枕平卧位的休息姿势, 预防因呕吐导致的窒息[4];同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 监测患者的血样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此外,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等, 注意测量体温, 对于体温持续升高的患者, 应给予物理降温, 对于体温不升者, 应注意保暖[5,6]。 (3) 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与干燥。组员每天为患者更换病号服、床单、被褥等, 每天一次为患者清洁皮肤, 并使用爽身粉或者滑石粉[7]。在患者受压皮肤处和容易发生褥疮的区域内贴透明敷贴或者喷赛肤润[8]。每次患者排便后, 先用纸巾擦拭, 接着用湿巾清洗, 最后用炉甘石洗剂外涂肛周。对于腹泻患者, 及时通知医生用药, 减少排便的次数[9]。 (4) 减压护理。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者水垫床等来分散患者身体的压力。夏天使用水垫床, 瘫痪急性期的患者使用气垫床。每2 h为患者翻身一次, 30°侧卧位左右交替进行, 对于身体较差的, 采取每1小时翻身一次, 以防止创面长期受压。给予患者按摩创面周围, 为患者的骨突出垫上海绵垫, 减轻其受压的程度[10]。 (5) 换药护理。使用0.5%碘伏消毒创面, 剪去坏死组织, 然后均匀涂抹0.5%碘伏, 使用棉签在创面上均匀涂抹云南白药, 用纱布覆盖并固定, 每天一次。对于创面大且渗出液多的患者, 局部配合烤灯照射[11,12]。 (6) 营养支持护理。根据营养师制定的营养支持方案, 鼻饲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矿物质以及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静脉输血、输注白蛋白, 以改善患者身体的营养, 减少褥疮的发生[13]。 (7) 特殊治疗与护理。针对输TPN液的患者, 注意控制合适的速度, 切忌时快时慢, 保证24 h的均匀输入, 注意患者的血糖变化;针对给予呼吸机的患者, 应保持呼吸畅通, 定时放Cuff, 密切监测患者的Sp O2及血气变化, 必要时可以逐渐撤机, 鼓励患者自主呼吸;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保持呼吸道的畅通[14]。 (8) 引流管的护理。将各种引流管如胃管、尿管、胸引管、血浆管、T0管、胰管、膀胱造瘘管、瘤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接于床旁并妥善固定好,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完整, 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 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等并作好特护记录, 若发生异常, 应及时告知医生, 给予及时的处理[1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褥疮的发生情况以及治愈情况。采用Braden褥疮预测量表[2]评价患者发生褥疮的危险性:低风险为25分以上, 中风险为19~24分, 高风险为0~18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褥疮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褥疮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1。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0.05

2.2 两组患者治愈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ICU危重患者的褥疮60例全部治愈;对照组ICU危重患者的褥疮50例治愈,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ICU危重患者是褥疮发生的高发人群, 而褥疮发生的内在因素为患者的感觉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组织缺氧、应激;外在因素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环境潮湿。因此, 采取的护理措施应从这几个危险因素出发, 并对患者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进行Braden褥疮风险评估, 重点预防, 减少患者的医疗负担。Braden褥疮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为潮湿、感觉、活动、移动、营养、剪切力以及摩擦力这六大部分。每项得分1~4分, 总分为6~23分。得分越低说明发生褥疮的风险越高。

通过试验可知, 试验组患者褥疮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可见, 对ICU危重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

综上所述, 对ICU危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能够有效地减少褥疮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褥疮的优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20例ICU危重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褥疮的发生情况以及治愈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褥疮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ICU危重患者的褥疮比对照组治疗效果好。结论:对ICU危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能够有效降低褥疮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褥疮,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措施 篇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2.备好床单元,护送至床前, 妥善安置,并通知医生。完成入院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

3.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4.了解病人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5.如急诊入院,根据需要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

6.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赖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或孤独感。

(二)晨间护理 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必要时更换床单元。

2.腹部手术半卧位(护士摇床至适当高度),必要时协助患者洗漱。

3.晨间交流:询问夜间睡眠、疼痛、通气等情况,了解肠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活动能力。

(三)晚间护理

1.整理床单元,必要时予以更换。整理,理顺各种管道。对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睡前排便护理。

2.对于术后疼痛的病人,应注意周围环境安静便于入睡。病室内电视机按时关闭,要求家属离院。

3.病重病危的病室保留廊灯,便于观察病人

(四)饮食护理

1.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告知其饮食内容。

2.积极主动协助患者打饭,肠内营养患者护士做好饮食指导,调配、卫生、温速度等知识。

3.根据病情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

(五)排便护理

1.做好失禁的护理,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每日会阴护理2次。

(六)卧位护理

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

2.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指导有效咳嗽。

3.加强巡视压疮高危患者,有压疮警报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七)舒适护理

1.患者每周剪指、趾甲一次。

优质护理措施 篇3

【关键词】急诊输液室;管理;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碼】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96-01

急诊输液室人员流量大,情况多变,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比较大,如果管理不善,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影响患者病情的控制、改善,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疗纠纷[1]。因此,加强急诊输液室管理,改进急诊输液室工作质量,是必要的。本文旨在总结急诊输液室改进管理的措施,分析改进管理前后急诊输液室护理服务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改进管理前,前瞻性取100例急诊输液室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18—65岁,平均(45±2.5)岁,均为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其中初中40例,高中27例,本科20例,本科以上13例。进行管理改进1个月后另取100例急诊输液室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18—67岁,平均(47±1.8)岁,均为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其中初中39例,高中29例,本科19例,本科以上12例。两组调查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不存在意识障碍、言语障碍、精神性疾病等影响调查结果的情况,所获得的调查表均有效。

1.2研究方法

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巡视情况、疾病防治知识宣教情况、患肢问题回答情况、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调查表,统计、比较改进质量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和患者对输液室护理的满意度。

1.3急诊输液室管理改进措施

首先对急诊输液室进行分区,共分为输液等候区、普通门诊输液区、小儿输液区、传染性疾病患者输液区、老年和高危患者输液区、急诊留观区,并分别用绿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绿色进行标识。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输液单、病历、病情进行分类,将相应的颜色标识与输液单、注射单夹在一起,让患者到相应的分区等候、输液;患者输液时,将夹在一起的颜色标识与输液单、注射单挂在输液吊杆上,以便识别、查看[2]。

输液等候区和急诊留观区由1名护理人员负责巡视或输液,小儿输液区和普通门诊输液区由1名护理人员负责输液,传染性疾病患者输液区、老年和高危患者输液区各由1名护理人员负责输液。护理人员颜色标识,做好病情观察、安全用药等工作,交接班时应做好登记,并详细交待输液注意事项。

此外,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使护理人员能更专业地进行疾病防治知识宣教以及回答患者的疑问,并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促使护理人员加强巡视,为患者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同时进行弹性排班,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就医情况,划分就医高峰期,适当增加高峰期输液室的护理人员数量,实行早晚两班倒的排班制度[3]。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以SPSS1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以x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诊输液室改进管理后,护理人员主动巡视、疾病防治知识宣教等护理情况均得到改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显著提高。改进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管理前后的护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急诊输液室由于接受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护理不当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形象和声誉[4]。急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受输液室管理模式的影响,有序、高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而输液室中护理人员的数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排班制度以及输液室的环境均是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因素,要改进输液室的管理就需对以上因素进行干预[5]。因此,本院通过采取加强人员培训、弹性排班、分区管理、颜色标识等措施改进了急诊输液室的管理。改进管理后,84%的患者反映护理人员经常主动巡视,91%的患者反映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了疾病防治知识宣教,93%的患者反映护理人员及时回答了其问题,且94%的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可以说,急诊输液室进行管理模式的改进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艳丽.急诊输液室投诉和纠纷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2):224.

[2]苗阳.颜色标识在门急诊输液室目视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3,21(4):343-344.

[3]邱珊.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原因与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34-36.

[4]吴延红.优化静脉输液流程及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6):484.

优质护理措施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20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分组, 具体情况见表1, 组别之间患者性别、年龄和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接受护理的同时, 还要接受优质护理措施:糖尿病患者教育: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有开展糖尿病咨询门诊、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组织糖尿病患者联谊会、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多项工作, 其中有血糖监测、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运动锻炼、饮食控制、足部护理等方面教育, 改变众人对糖尿病的无知状态, 提高其自护行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注射胰岛素前身边要准备糖块, 防治胰岛素起效快而引起的低血糖发生。协助医师做好患者的治疗工作, 帮助患者制定服药计划, 细心叮嘱患者服药, 对患者家属进行基本护理常识指导, 让患者家属能对患者进行基本的护理工作。使用推拿按摩改善微循环, 舒经活络, 促进组织代谢, 加速细胞对糖的吸收和利用。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用简易的公式算出理想体重所需要的总热量, 再根据活动量的大小和体力劳动算出每日所需要的总热量。根据总热量可以进行每日食品交换份的换算, 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丰富的食物。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建议尽量给予患者黄瓜、西红柿等蔬菜, 切忌油炸, 海鲜等食品。在治疗中, 患者的心理波动是直接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这点, 对于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梳理。在心理护理中, 要多多引导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在护理中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营造良好的医护氛围, 尽量多安排患者家属的陪伴。

糖尿病足的重点处理是局部创面进行护理, 创面处理应该根据溃疡、坏疽及合并感染的性质和程度的不同分情况进行。常规消毒、清除坏死组织。在清除坏死组织时, 常用“蚕食法”, 即少量多次清创, 以不损伤正常组织为宜, 坏死组织过多的创面。还需要维持伤口环境湿润, 比如在清创后使用生理盐水涡流式冲洗创面, 随后使用清得佳凝胶涂抹在足部的创面上, 再用纱布敷料覆盖。此外, 还需要消除患者足部受压区域, 从而增加患者腿部肌肉的力量。另外有一些临床医生认为, 全接触塑型石膏也解决糖尿病足的最好办法, 其他方法还有个体化治疗专用鞋、适合个体化的踝足部骨科支具、石膏托等。若是患者溃疡是静脉性的, 还可以对患者选择气囊压迫疗法进行, 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最终促进溃疡愈合。

1.3 调查方法

组织医疗及护理的资深人士, 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组织资深人士, 设计遵医行为问卷调查, 对患者进行遵医行为跟踪评价。内容包括定期检查、饮食控制、自我监测等几方面的遵医情况, 分组进行统计。组织患者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发病原因、配合治疗、饮食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内容, 分为“知晓”、“了解”、“不知晓”。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 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比较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要好于对照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疾病知晓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知晓”和“了解”的例数为99例, 占全部患者的99.0%, 且“知晓”的病人显然要比“了解”的病人多。见表3。

22..33两两组组患患者者护护理理后后满满意意度度比比较较研研究究患患者者满满意意度度高高于于对对照组组, , 差差异异具具有有统统计计学学意意义义, , PP<<00..0055。。见见表表44。。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糖尿病足发病率高, 特别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研究发现, 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在老年和老年前期糖尿病患者分别为49.5%和27.4%, 中年组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为11%[6]。优质护理措施体现了全方位的护理模式, 其不是从某一个点进行护理提升, 而是通过全局的护理改进, 增强护理质量[7]。与此同时, 该护理模式还促进了患者疾病的恢复, 得医护人员和患者关系更为和谐。因此, 开展糖尿病足病的优质护理, 进行糖尿病教育和管理, 从用药、饮食、心理等方向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检查, 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及溃疡所致的截肢发生。本研究显示, 在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可以大力推行使用。

摘要:将2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使用优质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遵医行为, 分别记录两组不同方式护理后, 患者血糖的改善情况。研究组患者, 对护理工作更为支持且对内科病相关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研究组患者, 护理满意度更高、更加积极配合治疗, 且血糖控制更为理想, 均好于对照组 (P<0.05) 。开展糖尿病足病的综合性护理, 进行糖尿病教育和管理, 提高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干预以及相关护理工作水平, 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检查, 最终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及溃疡所致的截肢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足,优质护理措施,预防

参考文献

[l]周莹霞, 王阿东, 汪新.糖尿病足病的防治及护理研究进展.上海护理, 2002, 24 (2) 46-47.

[2]王陈朗, 周国富, 吕志敏, 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26例[J].四川医学, 2011, 32 (3) :393-394.

[3]李永恒, 何利平, 王椿.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2, 4 (3) :155-158.

[4]张俐, 马建新, 张会峰.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与湿疗伤口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疗效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8) :4002-4003.

[5]王爱红, 赵涟, 李强, 等.糖尿病足患者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6) :471-474.

[6]王君俏, 刘明.成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6) :429.

优质护理服务---五措施 篇5

在临床工作中,医院护理人员应注重每个细小的工作,看似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恰恰是帮助病人实现生理、心理满足和康复的第一步,是为病人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照顾的基础和核心,是观察病情最佳的途径,是护患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工作者贴近病人最直接的体现。

1.思想更新、转变观念,营造人文氛围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内涵和工作目标,让护士真正理解基础护理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体现人性情感关怀,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同时让护士走出误区:夯实基础护理不是无陪护,而是扭转家属承担生活护理的局面;护理文书不是不写而是简化;护士不是单纯给病人洗头洗脚,而是通过洗头洗脚这些看似简单、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来深化基础护理,来观察、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护士不是不搞科研,而是高级护士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始终。在护理人员中形成“重基础、重人文、重服务”的良好氛围。

2.重视细节,保障安全优质服务

“始于细微,见于平凡”,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倍加关注。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注重每个细小的工作,看似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恰恰是帮助病人实现生理、心理满足和康复的第一步,是为病人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照顾的基础和核心,是观察病情最佳的途径,是护患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工作者贴近病人最直接的体现。

另外,还要强调对基础护理的督导检查,逐步将基础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督促变习惯,使以前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积极为病人着想,把病人的需求时刻放在第一位。并将基础护理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3.加强健康教育,和谐护患关系

自患者入院开始到出院,期间的饮食、用药、治疗、护理、检查、手术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病人住院的全过程,并做到出院随访的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

4.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医院示教室对不同资质的临床护士都有不同的训练考核要求,临床护士会定期培训、考核;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定期组织检查和考试;不定时进行检查考核工作的落实情况。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层层把关,使护士在思想上、行动上都真正的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完成每一项基础护理工作。

5.调整工作模式,实行护士分层管理

根据科室具体情况把护理人员分为2个护理责任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负责病区二分之一病人的管理,由护理组长负责,责任分工细化,目标明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个人特长和资质分管不同病情的病人。小组人员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

优质护理措施 篇6

【关键词】急诊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07-01

急诊科是我院的重要科室,其护理工作的实施直接反应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水平及管理水准,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基于此,分析我院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5.5±2.3)岁;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5.9±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心律、血压、呼吸等指标监测)及开放静脉通路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包括:①学习文件: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2010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1]及《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2],充分掌握基础护理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方针和举措。②开展无缝隙服务: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的需求进行评估,提供个性化服务,按照常规制度及规范流程等提供服务,特殊情况下,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来提供服务,直至患者满意为止。③开展APN排班模式:按照A班(8::0-16:00)、P班(16:00-0.00)、N班(0:00-8:00)三班的原则安排班次,并对护士进行层级管理,在均有1~2名高年资护士担任A班和P班组长,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把关,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保证护理安全。④加强护理管理:参照医院护理人员考评体系,结合临床需要,加强护理人员专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术等急诊技术的培训,并进行绩效考核,包括护理满意度、日常护理工作质量等,奖金分配由绩效和岗位来决定,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理念及应急急救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患者入院后,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就诊的相关流程;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主动热情为患者安排就诊,以消除患者不安的情绪;为发病急、病情较重的患者开设绿色通道,获得最佳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3]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护士知识指导、护理质量、病区整体环境、服务主动性及人文氛围等6个方面,1~2分为差,3分为基本满意,4分为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及投诉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 +S)单位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单位以百分比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的抑郁、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顯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投诉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差错发生率为0,投诉率为1例(2.33%),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3例(6.98%),投诉率为4例(9.30%),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医院的急危重科室,其护理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加强护理管理和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的临床路径[5]。在急诊科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可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对提高医院的服务形象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首先必须开展优质护理知识的培训和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和急救处理能力,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开展考核评价体系,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表现、病人满意度等内容进行考核,提高了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使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为患者提供服务。通过本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投诉率为2.33%;对照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6.98%,投诉率为9.30%。可见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缓解了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给予及时的抢救护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使护患关系得到了增进。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理念,不仅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进而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秀春,黄妹,招婷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4,(14):1325-1326.

[2]赖淑芬,肖春燕,饶海冰等.危机管理联合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3):242-243.

[3]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272-273.

[4]郭晓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44-245.

优质护理措施 篇7

关键词:内科急重症,优质护理,护理经验

内科急重症患者是内科中常见的病症, 死亡率高, 救治难度大, 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特别是当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为总结内科急重症患者的优质护理措施效果及护理经验, 2014年3月-2015年4 月收治内科急重症患者80 例, 进行综合护理,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3 月-2015 年4 月收治内科急重症患者80 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 其中观察组男23 例, 女17例, 年龄14~79 岁, 平均 (45.7 ± 3.1) 岁, 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16~71岁, 平均 (45.9±3.2) 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细化专业护理、坚持生命体征观察, 具体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处于危重情况, 对疾病的预后并不乐观, 因此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低落情绪[1], 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预后, 因此, 护理人员要仔细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及时进行沟通和疏导, 同时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 在病情及治疗方案、展望治愈后生活等方面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循序渐进的疏导,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让患者对疾病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 减少对该病的恐惧感, 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在患者家属探望前, 一定要与其进行深入的沟通, 避免患者家属和亲友因对于病情的不了解而表现出惊慌失措, 甚至易怒、冲动, 从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使病情恶化。相反, 要求患者家属在探望期间, 要保持平和、冷静甚至积极、乐观的心态, 通过正面、积极的影响, 辅以医护手段, 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增强患者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急重症患者因病情的进展情绪波动极大, 单纯的语言沟通很难取得理想的心理疏导, 难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 必须辅以行为上的心理疏导。行为上的心理疏导表现为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有条不紊, 忙而不乱, 信心十足, 操作时轻、快、稳、准,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情绪, 以便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2) 细化专业护理:对意识清楚、脸色正常者, 注意保暖, 并垫低枕头, 找平坦的地方, 让患者躺倒。对脸色正常者, 只要盖棉毯保暖就行。对意识清楚, 无休克症状者, 可让患者保持原有姿势, 不宜多搬动。对感到心脏, 胸部痛苦的患者, 用棉被垫在患者背后, 让患者呈平卧姿势。面朝椅背坐下, 让脚伸出, 头搁在坐椅背上, 这一姿势可以帮助减轻呼吸困难。对脸色异常、有休克症状、下肢出血的患者, 用棉被垫高下肢部。休克症状:脉搏、呼吸加快, 面色苍白, 冒冷汗, 血压下降, 意识模糊, 手脚发冷。对处于昏睡状态的患者, 让患者侧身躺下, 轻轻将脚弯曲, 把自然弯曲了的左手腕压在右手心背上, 将下腭搁在上面, 使下腭突出, 舌伸出, 这样有利于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建立2~3 条静脉通路[2], 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吸氧过程中, 让患者取半卧位, 根据缺氧程度来调节氧流量, 另可以告诉患者及家属调节方法, 在使用药物时要仔细阅读医嘱, 按照正确的给药途径进行给药, 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根据患者患病的不同, 进行专业的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及时排除体内痰液, 定时给患者翻身, 减少压疮、褥疮的发生, 给予合理的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血栓的形成, 病房内保持空气新鲜, 及时更换床单, 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3) 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等, 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40 例患者治愈34 例, 治愈率85.0%, 发生并发症4例, 并发症发生率10.0%, 患者满意39例, 患者满意度97.5%。对照组40 例患者治愈32 例, 治愈率80.0%, 发生并发症14 例, 并发症发生率35.0%, 患者满意35 例, 患者满意度87.5%, 两组治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医疗改革的一部分[3], 是建立并落实新的护理工作模式,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 建立新的护理管理构架的保障[4]。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加强基础护理, 改善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本组资料显示:自实施优质护理以来,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能力明显提高;职业责任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身价值感增强;患者家长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梁海群.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 6 (1) :117-118.

[2]王建荣, 皮红英, 马燕兰, 等.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8) :1201.

[3]苗文梅, 郑文善.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29 (11) :208.

优质护理措施 篇8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优质化护理,结果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当接触诱因时就会发病。如果不进行及时规范的治疗, 患儿的生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进行系统的治疗很重要, 但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也必不可少, 精心的、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 减少复发,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减轻患儿家属的负担。作者对43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患儿的优质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 均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者。男24例, 女19例。年龄最小3岁, 最大11岁, 平均5.5岁, 病程3 h~5 d。

1.2护理干预措施

(1) 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监测血气和电解质, 观察各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当患儿出现呼吸衰竭及意识障碍时及时机械通气。 (2) 心理护理:儿科护士更要面带微笑、语言温柔, 态度和蔼地与患儿进行交流, 用赞扬的语言肯定患儿在治疗上给予的配合, 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拉近与患儿的距离, 进行一切护理操作时均做到动作轻柔, 准确无误, 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可以取得患儿的信任与配合。经常用温暖的手轻轻抚摸患儿, 治疗时为患儿播放轻音乐、动画片, 这些措施都可以减轻其恐惧的心理。同时耐心地向患儿家属讲解哮喘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后和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注意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 多与患儿接近, 以亲切友善的态度为患儿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3) 氧气吸入的护理:重症哮喘患儿由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应面罩吸氧, 流量为4 L/min, 氧气应通过加温湿化装置后吸入。 (4) 雾化吸入的护理: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 坐位或半坐卧位均可, 连接好中心供氧的氧流量表与一次性雾化器, 对年龄不足4岁者用面罩, 超过4岁者用喷嘴, 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待哭闹不合作的患儿, 取得配合后才能取得最好的雾化效果。指导患儿在雾化时进行深而慢的吸气, 药物吸入更深处效果会更好。对于年龄较小者正常呼吸即可。护士全程跟踪雾化吸入的过程, 认真观察患儿的反应, 如有呼吸加快、面色苍白等不适立刻停止雾化吸入, 并通知医生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雾化吸入结束后指导患儿清洗面部并漱口, 避免药液在颜面和口腔中停留, 引起面部的不适或口腔溃疡[2]。 (5) 出院指导:嘱患儿家属对患儿遵医嘱用药, 科学合理饮食, 不要暴饮暴食,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高热量, 低脂、低盐、低糖、忌食鱼、虾、蟹等诱发哮喘的食物, 避免冷饮,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油烟及灰尘, 纠正不良的舌生活习惯, 保持个人卫生。患儿的居室应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温度18~20℃, 湿度维持在50%~60%) , 室内无灰尘, 没有强光及有害气体刺激。避免着凉感冒, 避免精神紧张, 不要剧烈运动, 家中不养带毛动物, 不放置致敏的花草, 不使用皮毛、羽绒、丝绵等制成的被褥。遇到花粉飞扬的季节尽量不外出。对患儿的病情做好记录, 定期门诊复查。

1.3 疗效标准

痊愈:哮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1年以上未复发;显效:哮喘症状明显减轻, 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与同期相比减少2/3, ;有效:哮喘症状减轻, 发作次数减少, 与同期相比减少1/3, ;无效:减轻在Ⅰ度以下, 无变化或加重[1]。

2 结果

43例患儿, 痊愈6例 (14.0%) , 显效21例 (48.8%) , 有效14例 (32.6%) , 无效2例 (4.7%) , 总有效率为95.3%。

3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导致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疾病, 也被称为过敏性咳嗽、隐匿型哮喘、咳嗽型哮喘[2]。该病的特点是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目前很难根治, 将哮喘发作的次数或发作的程度控制在最低为主要的治疗目标。紧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 优质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保持最佳的肺功能状态,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边瑞军, 杨晓莹.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8) :391-392.

优质护理措施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患者4288例,其中男性2035例,女性2253例,年龄19~78岁。

1.2 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的患者1232例,其中男性620例,女性612例,年龄19~76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患者3056例,其中男性1415例,女性1641例,年龄20~78岁,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具有可比性,无明显的差异(P>0.05)。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方法:

科内护士维持病房的整洁与安静;定时消毒通风,保持舒适的温湿度。每个患者入院后做好三大常规标本的送检[3],科内护士均以和蔼亲切的态度介绍普通外科病区的规章制度并进行日常卫生和安全教育;主动与患者沟通,加强日常巡视,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康复等情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建立无菌操作观念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分级护理,做好相应的级别护理;制定危重病例的护理计划,认真严谨实施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1.3.2 优质护理方法: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以下护理措施:

1.3.2. 1 转变护理观念:

“落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是优质护理的主题,为此我科依据焦卫红、于梅等编著的优质护理服务规范操作流程[4]制订适合本科室的新思路、新方法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规范的护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护理人员应负责患者的入院手续的办理、入院宣教、护理治疗、办理出院手续及出院后的健康宣教等。人员依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准确评估确定并实施分级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在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给予相应的照顾,即对于需特级护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二级护理的患者,由护理人员完成全部的基础护理;协助生活能部分自理的患者完成基础,并促使其尽早独立完成;最后则督促生活完全处理的患者完成所有基础护理。做好每一个护理内容,减少在各个护理环节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

1.3.2. 2 加强心理护理和人性化健康护理[5]: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温馨的提示卡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如“小心跌倒”、“小心坠床”、“小心烫伤”等,责任护士主动和患者与患者家属沟通接触,仔细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苦衷,并用真诚热情的心去鼓励和安慰他们,提高患者战胜疾患的信心;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提供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并用通俗的语言,结合趣味的图片和视频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播院内感染的知识,阻断院内感染发生的途径。

1.3.2. 3 加深专业知识和提升护理技能:

加强我科护理人员学习入理专业知识和熟练护理技能,主动参加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核。组织科内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院的各项院内感染管理和消毒制度,增强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观念,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定期对普通外科病房进行院内感染监测,如空气监测、一次性物品的无菌监测、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和护士手卫生细菌监测。并要求护士有查房、处置和护理治疗时严格洗手。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前后科室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实施优质护理前,科室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数有42例,感染率为3.41%,而实施优质护理后,科室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数有32例,感染率为1.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见表1。

3 讨论

我院自2010年8月搬到新址,新址占地10万平方米,设计为日门诊量3000人次、含5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以传染科为龙头,另开设内、外、妇、儿和口腔等科。医院的设计理念为:“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人物分流”,以单病种为建筑单体,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新院的投入使用,普外科的收入院的病患也相应增加,控制院内感染显得更尤为重要,也体现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并直接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因为院内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也给医务人员带来危害[6]。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是:清洁、消毒、无菌技术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7]。从本文可知:采取优质护理后普通外科的院内感染率为1.05%,明显低于实施优质护理前的院内感染率为3.41%,二者有明显的差异(P<0.01)。实施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各个护理环节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如不互串病房、不随地吐痰;保持病室内的通风和环境卫生;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普通外科病房进行空气检测、病室内各项物品采样监测,紫外线消毒,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隔离易感人群[8,9]。因此优质护理的实施也大大地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评价普通外科优质护理实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入院的患者1232例,在优质护理实施前只采取基础护理;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入院的患者3056例,在基础护理的方法加上优质护理;对比普通外科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采取优质护理后普通外科的院内感染率为1.05%,明显低于实施优质护理前的院内感染率为3.35%,二者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普通外科实施优质护理后,院内感染的发生明显降低,并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普通外科,优质护理,院内感染,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兰.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83-784.

[2]沈亚红,陈爱国,吴敏珠,等.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普外科患者术前准备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68-69.

[3]王洪玲,江红霞.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333-334.

[4]焦卫生,于梅.优质护理服务规范操作与考评指导[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2-68.

[5]阮春香.加强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72-1274.

[6]陈兆杰,谷玉敏,冯成云.348例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18.

[7]Naidu K,Nabose I,Ram S,et al.A descriptive stud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 in fiji:2011-12[J].J Trop Med,2014:545160.

[8]杨新雅.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18(12):34-35.

优质护理措施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9—12 月180 例我院门诊输液依从性差的患儿, 年龄2~7 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90 例、对照组90 例。观察组:男46 例、女44 例, 平均年龄 (4.6±1.5) 岁;对照组:男45 例、女45 例, 平均年龄 (4.5±1.7) 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干预方法将极度不配合导致无法进行首次静脉穿刺或首次穿刺成功但患儿自己强行拔针者评判为输液依从性差。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1) 布置安静整洁的输液室, 室内窗帘、床单、墙壁均使用儿童熟悉且喜欢的卡通图案, 准备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安全玩具, 配备影碟机、电视剧、儿童画报以及儿童喜爱的音乐、儿歌等。观察组患儿在该输液室输液。 (2) 每两名护士为一组, 从患儿首次输液到末次输液, 从输液开始、巡回、宣教到输液结束均由该组护士全程负责;由擅长沟通、经验丰富的护士先沟通、再穿刺;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 了解患儿爱好、性格等, 对较小的患儿护士先给玩具再输液, 鼓励患儿勇敢、不哭闹, 向相对大点的患儿讲解输液过程及目的, 增强患儿信心。 (3) 采取多种方式表达关爱, 消除患儿陌生感, 运用昵称和肢体语言同患儿建立信任关系。对于胆子小的患儿采用让其他患儿做榜样的方法;对于害怕疼痛而哭闹的患儿, 护士可讲故事分散注意力, 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4) 穿刺成功后固定患儿输液侧肢体,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查, 观察患儿有无输液反应、静脉渗液及脱针, 并向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对照组:护士按照排班表随机负责患儿的治疗护理, 穿刺成功后给予常规输液护理。

1.2.2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小儿门诊输液室满意度调查表, 并结合访谈进行调查, 向家属讲明调查意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态度 (2分) 、输液环境 (2分) 、护士穿刺技术 (3分) 、护士沟通交流技巧与是否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分) , 总计10分。10分为很满意, 8~9分为满意, 6~7分为一般, 5分及以下为不满意。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发放问卷90份, 收回180份, 回收率为100.00%。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显示,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静脉渗液率、脱针率更低,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依从性在医学上是指患者的行为顺从性, 惯称合作, 如吃药、饮食或改变生活习惯等与医嘱一致;由于疾病特点不同及部分疾病治疗的长期性, 许多患者依从性较差[2,3]。由于幼儿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对静脉输液存在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与抵触情绪[4]。当前, 社会上大部分儿童是独生子女, 是其父母、亲属关注的重点, 这也助长了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导致门诊小儿输液治疗依从性差成为普遍现象。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心理干预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通过沟通和交流技巧使难以顺利完成的小儿输液治疗变得较为容易, 减轻患儿恐惧, 提高家属满意度。

关于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已有文献报道, 但针对小儿输液依从性差进行护理干预的研究较少。有文献报道[5], 产生积极情绪 (如愉快、兴奋或充满信心) 时, 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痛阈增高。本研究对门诊输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由于患儿年龄小、依从性差, 故护理服务态度、输液环境和穿刺技术水平都会影响其配合程度及家属满意度。优质护理是一种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通过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及时解决患儿输液问题, 使患儿及其家属在生理、心理方面得到极大的满足, 产生舒适感, 并将人文关怀、健康宣教融入实际护理操作中[6]。我院针对门诊输液依从性差的患儿专门布置输液室进行穿刺输液, 患儿从开始输液就由同一组护士全程负责, 避免患儿每天面对陌生护士、护士每天面对不同性格的患儿这一问题。输液前护士热情接待, 充分沟通, 运用昵称、肢体语言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尽可能取得患儿配合;运用赞扬、鼓励、树立榜样以及模型玩具示范等方法进行干预, 舒缓患儿情绪, 让其处于较愉快的状态, 痛阈增高, 从而提高依从性;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良好的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也可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家属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 静脉渗液、脱针现象更少, 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针对门诊输液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 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减少静脉渗液、脱针现象, 而且对提高护理质量、融洽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爱靖, 孙国燕.住院儿童恐惧反应的心理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 2004, 19 (6) :547.

[2]杨琳.老年高血压病92例服降压药依从性差原因及护理干预[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26 (3) :225-226.

[3]王飞英.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8) :1101-1102.

[4]李卫军, 刘畅军, 刘细和, 等.赏识注射法在急诊儿科输液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10) :49-50.

[5]蔡玉新.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32) :6905-6906.

优质护理措施 篇11

【关键词】中医护理;优质护理;结合;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34-02

一中医护理与优质护理的特点及区别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自古以来,中医治病多以个体行医为主,所以医和护常不分家,没有专职的护士。医生给病人诊治,除了诊断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炙、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当然,病者的家属,有时遵照医嘱,在就医后也常如法迸行护理。从这一角度看,家属有时更多地担任着护士的角色。

而优质护理是指以病人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展,病患对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如果要缓解目前的这种紧张关系,医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仅从概念上理解,中医护理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病患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而优质护理正好能弥补中医护理过程中的不足。

二中医护理与优质护理结合方法实施

1、积极开展优质护理的各项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1.1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服务礼仪和规范,美化服务形象。规范和统一护理人员的着装,要求文明用语,接听电话规范,微笑服务,让护理人员以端庄、和蔼、亲切、大方的形象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中,用文明礼貌的语言热情接待病人,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

1.2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合理排班,实施分组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APN排班模式,以层级、均衡、责任和连续为原则,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层级管理,优化排班;根据每位护士的综合素质(如工作经验、技术和知识水平、判断性和预见性能力等),分配难易度不同的病人和数量。

2加强业务学习,深化中医整体护理,促进专业发展

2.1 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在病人入院后,对病人心理上、生理上、社会上、精神上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为病人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医整体护理计划,并实施于临床。

2.2 计划性的培养专科护理骨干。在护士培训计划方面,详细制定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文件书写、护理业务学习等方面的具体培训计划及方案。

3 突显中医特色护理,实施中医辨证施护,与优质护理有机结合。

3.1 辨证施护

以病人为中心,将整体护理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有机的结合,对每一位患者实施辨证施护,与医生临床路径相结合,并根据本专科临床护理实际工作,制定了专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在中医护理常规中,详细的制定了每一个证型的临床表现、施护原则及具体的施护措施,作为临床辨证施护的指引,要求人人掌握并实施于临床工作。

3.2 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实施护理方法

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有些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4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为指引,制订并实施健康宣教

中医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每个科室应根据病患的病情,制订预防疾病和复发的健康指导,中医护理结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三中医护理与优质护理“并轨进行”后的影响

1、从患者角度出发,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管病人,实施床边工作制,将中医特色护理与优质护理服务有机结合,患者认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好用实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2、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业务水平。护士管病人,护士的责任心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中医知识及中医护理业务方面的知识,并用之于临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护士的中医护理水平稳步提升。

3、促进中医特色护理稳步发展。

通过护理人员对中医特色护理的学习并用之于临床,积极推进中医护理的继承创新,使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论

中医护理与优质护理的结合,可以建立和完善整体护理责任包干的模式,对于加强中医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改革与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对于中医护理来说,我们一定要抓住护理改革的机遇,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清 关丽娟.中医护理特色与存在问题.《现代临床护理》2010(02)

[2]郏群林.浅淡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体会[J].全科护理,2011,9(4C):10961097

[3]崔群仙.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1B):158.

[4]王颖,李秀云,汪晖,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运作与成效[J].护理研究,2010,24(12B):32673268.

优质护理措施 篇12

1 一般资料

神经内科一病区有35张床位,主要收治脑血管病、肌肉疾病、神经免疫疾病等,其中85%以上是一级护理或者二级护理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患者病情危重的多,病情变化多,生活不能自理的多,护理任务重。家属陪伴或请护工陪伴占50%以上,病人单位以及家属负担大,病房管理难度大,对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以及康复均有不利因素。

2 提高认识强化培训

2.1 提高认识

培训阶段为2009年10月~12月共3个月时间。其目的是做好动员工作,统一思想组织病区所有医护人员学习卫生部关于《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和本院护理部关于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优质病区的文件和指示精神,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理论知识和思想内涵,认识到示范工程活动的核心是“夯实基础护理,持续改进临床护理工作”,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程度的强化服务理念[1,2]。此活动得到了病区主任、主治医生及全体医生的配合支持。

2.2 实施前培训

由病区主任、主治医生及护士长和资深护士承担为期3个月3项主要内容的实施前培训:(1)神经内科专科疾病病情观察、主要诊断、症状以及治疗护理;(2)专科用药的观察以及作用、副作用的观察处理;(3)护患沟通的能力及艺术。培训结束经考核所有护士达到了预期要求,即知道在开展示范病区的目的、意义、作为各个层次的护士的任务和职责,以及该怎么做、如何做等,为示范工程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保障。

2.3 临床护士管床模式

实施临床护理护士管床的工作模式,结合我病区实际情况实施护士分层次使用,以实际工作量为基础,实间分段为节点的弹性排班,减少了护士反复交接班的环节,每个班次都有以老带新两名护士值班,减轻了年轻护士的精神压力,增强了资深护士的责任意识,也避免了中午及夜间单名护士值班因在床边作治疗、护理时,护士站没人等现象,确保了病人安全。将药疗临床输液健康教育等工作内容分配到每个班次,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并将临床护理服务及分级护理内容、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向患者及家属公示。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在患者最需要护士的时间段增加护士人员,逐步解决了依赖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

2.4 反复修订相关程序和流程

根据新的工作模式及我科实际情况,反复论证修订新的工作程序,重新修订了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把卫生部要求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按时间节点纳入各班次中。

3 实施阶段

2010年1月4日至12月31日实施新的护理模式。以“以病人为中心”,以病情轻重程度为标准,根据护士的能力分管不同病情的患者。资历高的护士分管病情重的患者,年轻护士分管病情相对轻的患者,1名护士管2~3名重病人或4~8名轻病人。护士与病人的责任对应关系即护士像医生一样分管病人,既护士管床。病区内公示了分级护理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这种模式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保证护理服务更加到位,原来需要患者家属或自聘护工才能解决的晨晚间护理、全身清洁等基础护理工作现在已基本由护理人员完成。

4 收获

4.1 病情观察细致

护士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过程中,在实施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多次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责任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颅内感染颅压增高的患者意识淡漠,答非所问,马上拿出瞳孔笔观察,发现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迅速报告医生,马上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甘露醇快速输入,使患者转危为安。责任护士在和病人沟通时,发现病人有抑郁自杀倾向,及时报告主任及护士长,启动防自杀应急预案,避免了重大事件的发生。责任护士在为患者输液时,发现阿斯综合症的患者病情变化,呼吸、心跳停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抢救2个小时病人复苏成功后,将病人转到监护室继续治疗,得到了医生及病人家属的高度评价。

4.2 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原来需要家属或者护工完成的基础护理工作现在已基本由护理人员完成,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工作得到明显改善,在护理部、临床部、科室三级质量检控时,缺陷明显减少。护士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护士的能力得到了体现,对检查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整改,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4.3 病区陪伴率明显下降

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多,卧床病人多,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多。原来需病人家属或者自聘护工完成生活护理,病人的护理质量不能保证,有些病人接受的是农民工的护理,即使这样,很多家属耐于中国人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意识,宁肯自己请假或者花钱请人照顾病人。我们在实施陪而不护过程中,很多家属都经历了从“不放心,在旁边看着护士做”,到“放心地将病人交给护士”的过程,自聘护工数量明显减少。陪伴率的下降,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休养环境,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切实做到了让患者受益。尤其是为军队伤病员提供全程无陪护护理服务,要求军人伤病员所属的部队不再派人陪护,减轻了部队负担。

4.4 护士患者双赢

随着“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护理人员主动工作意识明显增强,直接护理患者的时间大大增加,切实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们用行动赢得了患者更多的尊重和认可。“护士管床”模式的实施,激发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与自豪感。基础护理工作拉近了护士和患者的距离,也让她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护理服务只有做到患者身边才能显示其专业能力。在出院病人服务满意率调查时,表扬建议的多了,意见的少了,总满意率为95%以上。

4.5 健康宣教时刻个体化

由原来在健康宣教会、工休座谈会上笼统讲解的健康教育内容放在为病人办理入院时,住院过程中,办理出院手续甚至是出院回家后,放在为病人输液打针整理床单位时,放在各种检查前后,护士将用药、将康复甚至心理疏导等专病知识传达给病人及家属,病人对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方式容易接受,能起到配合治病、主动防病的目的。

4.6 实施亲情服务

责任护士为了让病人能知道自己的责任护士是谁,有事容易第一时间找到当班的责任护士,将每个护士的相片上及名字做成卡片袋挂在病人床头,交接班时由交班护士拿下自己的相片,接班护士将自己的相片挂上去的同时,告诉病人现在我值班,有事找我,我也会随时来看您,病人听后心中踏实,放心。

4.7 医疗环境安静

新的工作模式规定上下午时间不能写护理记录,管床护士的岗位在病人身旁,她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在护士站等着病人求助,而是把岗位定在了病房,主动巡视和更换输液;主动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联系医生而非被动地由家属询问;帮助患者进食、如厕,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心理活动,甚至留意她们烦心事的由来,并帮助解决。护士深入到病床前,及时发现解决护理问题、医疗需求及病人的需要,没有信号铃的呼叫声,没有家属围在护士站焦虑的询问声,换来了病房的安静。

5 小结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患者的接触最直接、最连续、最密切、最广泛,不仅直接影响着患者在看病就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而且关系到医疗行业和医院服务面貌的改变[3]。有效地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为人民群众送温暖、送方便、送关爱、送扶助,对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推进医改不断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5]。我们在不断探索、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同时,重新诠释了护理工作内涵,充实了护理服务内容,打破沿袭已久的护士协助医生治疗的护理模式,回归到护理模式,强调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内容,将护士的工作地点由原来护士站改为病房。在示范病区运行期间,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去遵循,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田晓丽.加强军队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让伤病员满意的护理服务[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3B):402-403.

[2]张洪君,杨美玲,苏春燕,等.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意义与落实方案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2-23.

[3]张会芝,卢杰,骆金凯,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9-31.

[4]朱丽芹.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创建与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0):51-52.

上一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下一篇:煤炭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