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2024-10-01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共12篇)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篇1

顶岗实习是今天中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之一, 对校企合作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什么是顶岗实习, 职教研究者缺乏有影响的意见, 职教工作者的看法和做法差异很大, 对顶岗实习的研究、实施和评价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从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国外的企业实习和国内职教界关于顶岗实习的各种看法、做法出发, 从新的角度探讨对顶岗实习的认识, 寻求多数人认同的顶岗实习。

一、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顶岗实习是在国内实践教学中自发产生的。从掌握的资料看, 顶岗实习涉及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个领域。顶岗实习发展最快, 应用最广泛的是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最早产生于师范教育, 应用也比较广泛。总体看来, 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顶岗实习各有特点, 起源之间没有明显的启发传承关系。四个教育领域的顶岗实习从起源上看, 普遍没有参考国外的类似实习经验的报道, 也没有受到国外职教理论的影响和指导。可以认为, 顶岗实习是一种发源于国内教育实践、有中国特色的职前实践教学和工学结合形式。

(一) 师范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国内最早提及顶岗实习的是四平师院报道组的《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原文发表在《四平师院》1975年第4期。文章说, 四平师范学院的顶岗实习是为了解决中学“在职教师数量不够”, 学生办“短训班”培养教师, 参加“短训班”的教师“所担任的工作, 由我们学员承担, 作为学员的实习课”。“文化大革命”以后河北师范大学以志愿者行动的形式, 在师范教育中率先 (2006年) 采用了顶岗实习, 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者行动———顶岗实习工程”。在教育部和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倡导支持下, 全国各地有多家师范院校以顶岗实习作为毕业生的教育实习形式, 顶岗实习已经成为国内师范教育相关专业教育实习的主要形式。河北师范大学的顶岗实习在政府 (教育部、省教育厅等) 支持、实习单位 (中学) 配合下, 以培养实习学生从教技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 先对学完骨干课程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再赴农村基层中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师岗位顶岗实践, 考核鉴定合格者计入学分。

(二)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较早采用顶岗实习的是华北石油技工学校。该校将中等专业教育的生产实习予以发展, 学生作为企业普通员工对待, 顶替职工的工作岗位, 在企业职工和学校带队教师指导下, 完成工作定额, 并发放报酬。有关报道发表在《中国劳动》1985年第8期上。华北石油技工学校为了解决校内缺乏生产实习场所, 企业不能接受短期实习的问题, 采用承包劳动岗位, 限定劳动定额, 由企业和学校人员共同指导管理, 岗位轮换, 包教包会的实习方法, 开展顶岗实习, 并给予学生和学校带队教师一定的报酬。华北石油技工学校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等专业教育生产实习向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转变, 发展到今天, 顶岗实习已经取代生产实习成为我国几乎唯一的职业教育就业前实习环节, 也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形式和办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农业职业院校, 在2000年以前, 生产实习主要在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附属的试验基地进行, 学生在科研人员和工人的带领下, 从事试验田的种植管理, 并在科研人员指导下, 完成部分试验和调查, 利用试验调查资料撰写毕业论文。2000—2007年, 受招生并轨和职业教育目的变革的影响,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开始进入农业企业进行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 历时3周的教学实习。2008年起, 学院开始进行顶岗实习 (初期称为专业综合实训) , 这方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先行者, 其将顶岗实习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 抓住制种企业田间技术员 (学生入职种业企业的唯一岗位) 不足的机遇, 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企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目的, 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后开始实习。从制种作物播种开始到种子收购结束, 基本覆盖种子田间生产的全过程, 历时6个月, 由企业安排合理工作定额 (玉米制种企业为200亩地的管理指导) , 并为学生提供生活培训条件, 付给合理报酬。校企双方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 企业考察招聘对象, 学校对实习活动进行总结。

(三) 普通高等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代职顶岗实习在1988年就有报道, 是普通高等学校中较早报道的顶岗实习。这种顶岗实习改变了过去农业经济专业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由学校教师指导, 承担有关部门农村调研任务, 最后提交调研报告的做法。代职顶岗实习将实习时间延长到3个月, 安排在临毕业的学期, 由基层单位安排学生到对口部门担任代职工作人员, 学生在参与基层工作中自选调研课题, 完成毕业调查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认为, “代职顶岗实习有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并且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密切与当地人民的关系。其后, 陆续有多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和报道, 顶岗实习在普通高等教育中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 成人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

同样在1988年, 《成人教育》发表文章介绍了作者对企管中专班回厂顶岗实习的经验体会, 在成人教育中较早报道了顶岗实习。其做法是“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为顶岗实习”“学员回到工厂定在一个或两个岗位上, 跟班顶岗操作”。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共计18周, 并在实习期完成毕业论文。学校派出指导教师全程指导, 并负责与工厂协调。

二、国外的职业实习

从起源看, 虽然顶岗实习与国外的企业实习 (或工作实习、职业实习) 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启发或传承关系, 但我国的顶岗实习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是引入了国外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经验, 并可以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向国外的类似实习学习。国外的企业实习表现出了很强的设计性, 企业在实习中主动性很强。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政府和社会支持, 这种规范的实习显然很难实现。

(一) 德国的企业实践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总共7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中, 第7学期进行为期不少于16周的企业实践。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企业实践岗位由学生自己寻找, 德国法律规定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且有政策优惠, 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并由学校审核确认。企业对实习学生按员工管理, 分配一定的任务, 并付给报酬。学生在实习期间还要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实习由校企双方派出指导教师, 以企业教师为主。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企业实践另有特点:学生初中毕业申请成为企业学徒, 企业为学生选择学校, 学生2/3的时间在企业实践, 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并进行课程实践。德国双元制大学的企业实践包括基本技能培训和岗位轮转式企业实践 (类似于轮岗实习) 两部分。

(二) 英国的工作实习

英国的三明治课程中, 工作实习应当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联, 并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而不是“蜻蜓点水”。企业要将学生作为新员工对待, 安排企业指导教师, 从事特定工作, 不同部门的轮流实习不是必需的, 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必须满足45周, 实习期间要提交各种报告。学校派出一名工作人员作为访谈指导教师, 对学生进行实地访谈。

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顶岗实习

(一) 顶岗实习的特征

综合上述国内四个教育领域的顶岗实习、国外企业实习以及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经验, 我们对顶岗实习的特征予以归纳: (1) 顶岗实习是自发产生于国内实践教学之中, 由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教育实习) 发展而来, 吸取了国外实践教学经验的职前实习形式。 (2) 顶岗实习一般在企业 (或未来就业单位) 的入职岗位上进行, 以定岗实习为主, 轮岗实习为辅。学生作为企业正式员工 (并非预备劳动者) , 承担一定量的劳动任务, 从企业领取一定的报酬并享受必要的福利待遇。 (3) 顶岗实习一般在企业有季节性空余岗位, 学生完成了大部分校内课程学习时开始, 实习时间有长有短, 由入职岗位的工作任务、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要求和企业需求确定, 一般3—6个月, 较长的实习时间效果更好。 (4) 顶岗实习由企业派出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 学校派出指导教师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和协调管理。 (5) 顶岗实习评价由学生自评和企业、学校评价相结合, 企业对学生进行招聘评价。 (6) 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 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能力, 以及学生在学校难以实现但在企业可以完成的其他能力。 (7) 顶岗实习作为职前实习, 需要完成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由学校向企业的迁移, 并实现学生在学校保障下由“学校人”向“企业人”“社会人”的关键过渡。 (8) 在我国现有法律环境下,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相对稳定的基本利益共同点。

(二)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顶岗实习

在我国已经基本进入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之后,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典型形式: (1) 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而不是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 以工作情境代替学习情境, 以工作岗位代替学习工位。 (2) 校企双方共同派出教师, 负责实习的管理和指导, 以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为主。 (3) 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由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决定。 (4) 实习评价由校企双方分工合作进行, 企业根据实习表现对学生进行招聘评价。 (5) 企业为学生提供合理报酬和工作生活条件, 学校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四平师院报道组.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数学系“顶岗”实习调查报告[J].四平师院, 1975 (4) .

[2]赵夫辰, 杨军.深化顶岗实习支教工程, 提高师范大学生能力素质——从河北师大看师范院校教师实践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9) .

[3]华北石油技工学校.承包劳动岗位是校外实习的好形式[J].中国劳动, 1985 (8) .

[4]杨干忠, 范剑平.“代职定岗”实习的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 1988 (Z1) .

[5]杨慧彬.改革教学方法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J].成人教育, 1988 (11) .

[6]王纪安.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4) .

[7]何杨勇, 韦进.英国高校三明治课程的发展及评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1) .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篇2

2005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强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2006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从此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半工半读的新思路、新模式。

如何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创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已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层次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金堂县教育局抓住职业教育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2006年底县教育局和广东企石东方电子厂联合举办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这样金堂县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春风就以我校为试点拉开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零学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序幕。下面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谈粗浅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精心准备

1、严格考察企业

在实习前学校应考察企业:考察企业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岗位是否适合学生进行实习。

2、学生规模不能太大

进入一个企业实习的学生规模不能太大。人数太多,一旦学生有了一定的情绪形成合流后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学校的声誉损失是很大,并且企业和指导教师很难控制局势。

3、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

在实习前应针对企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强化、培训。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上岗后就能进行工作、能够服从管理、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4、对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

假如学生到了企业后对企业不满意、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满意;在工作中消极怠工、不服从管理;在工作中出现工伤而家长无法接受;因为不满工作、待遇等原因而出现全面罢工;学生生病无法继续实习而家长不配合等等一些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指导教师要有预见。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备受社会的关注,一旦在实习中出现问题而未能解决,将给学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会因为少数的学生而使本次的实习失败。因此在实习前对于不可能通过做思想工作解决的问题进行制度化,让学生和家长及社会知晓,一旦出现此中情形后家长、社会就不会责怪学校,同时便于对其他学生的管理使实习圆满完成。

二、严格管理、热情服务

到了企业后,由于环境的变化,能否对学生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是实习成败的关键因素。

1、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严格管理

到了企业之后,由于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果不加以严格的管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会学成年人的一些不良行为:赌博、抽烟等。而此时由于远离学校不能用学校的一些制度来约束学生,并且由于学生的岗位不同作息时间不同很难对学生进行监管,所以只能防患于未然。从到企业之后进行长时的严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当然当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后不能采用学校的一些措施进行教育,而应根据环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究方式、方法。

2、关怀学生、倾听心声

在企业,由于环境的变化学生的情绪会产生;在工作时由于角色的变化学生会很难接受;当学生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需要指导教师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休息时教师应该深入其中,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学生工作时尽可能的到他们工作的车间去看一看,了解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与车间主任、生产组长交换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指导教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他们。

3、热情服务,让学生感受家的快乐

我们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苗,在家的时候享受着无穷的关怀和溺爱,而到了企业后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学生会随着时间的消失思念之情越来越强。此时指导教师能否给学生家的关怀是此次实习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从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关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快乐,如在学生生日时送上一张小卡片和一句温馨的祝福;在休息日带领学生游玩一些地方;带领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忘记工作的疲劳、感受大家庭的欢乐。

总之,“顶岗实习”是一件琐碎的事情,只有认真地做好了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和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才能让实习圆满完成。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篇3

关键词: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管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232-01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与过程监控,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来引导、企业与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1 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扩展很快,顶岗实习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大力开展和推广,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未能及时跟进。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及管理过程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教育不到位、教学与企业实践内容脱节、管理力度不够、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参与意识不强,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类型有限:企业考虑到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大量实习生带来的人员不稳定、生产组织管理的复杂等因素,因此,很难为学生提供既对口又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实习,而学生则希望通过顶岗实习受到系统的培训,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由于在校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企业能够给高职学生提供的“工学结合”的岗位非常有限,导致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2 解决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问题的实践探究及采取的措施

2.1 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重要性的认识

顶岗实习是推进职业教育实习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零距离对接的主要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学校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有效培养途径,怎样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管理,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职业院校提升实践性教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实施顶岗实习教学的主体,学院应广泛接触企业,争取建立长期稳固的顶岗实习基地。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对学校的学生有一定的认可度,另外,学校可以持续安排大部分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这些基地能够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实习管理体系,在前期教学活动中能够引入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典型的生产过程。

2.3 制定相关文件,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

探索顶岗实习的教学及管理改革创新之处,提升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及管理办法,修订《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完善相关的教学及管理文件。制定顶岗实习相应的教学大纲、进程计划、教案、先进的教学方法、严格的考核和管理方法等一系列的教学文件,构建整个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在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组织安排、实施与管理实践方面,对构建长效的顶岗实习教学及管理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缩短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工作环境要求上的差距,为专业学习更好地面向社会要求提供平台,达到使大多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得以强化提升的效果。

2.4 加强监管机制,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顶岗实习由校企联合指导,将学生送进企业,在企业和学校间建立“顶岗实习”的教学及管理空间,有效利用时间环节,组织实施现场教学,学院教师与企业师傅交替授课,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结合,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共享。是一种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进行的“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顶岗实习。各专业应选择责任心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对现场比较熟悉、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和企业人员担任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和职业导师,负责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专业导师主要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及实习报告等的业务指导工作;职业导师主要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2.5 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公正、客观评价学生整个顶岗实习过程

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过程监控和考核,实行双方考核制度。顶岗实习考核分为二部分:一是实习成绩考核;二是实习操行考核。成绩考核由企业导师和专业导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综合评定成绩。企业导师应对学生在岗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主要包括实习岗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并给出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专业导师要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主要包括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任务书内容完成情况及实习课题成果等。操行考核以学生实习成绩为主,结合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习单位的评价意见,依据学院制定的学生顶岗实习操行评定标准,给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操行成绩。

总之,管理是核心,制度是保障,顶岗实习最终要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的多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对就业的双向选择奠定基础。实践证明,顶岗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转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拓展了就业渠道而且更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也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一种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学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8-61.

[2]秦传江,胡德声,兰成琼.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育环节的管理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9,24.

[3]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

[4]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5]黄光荣.对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3).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篇4

高职院校如何有效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与督导,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得以强化, 成为上手快、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拟结合我院三年来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加以阐述。

科学设计顶岗实习的时段和内容

作为工科性高职院校, 如何设计好学生顶岗实习的时段和内容, 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前提。我校在确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前, 各专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包括企业用人单位的调研和学校毕业生的跟踪调研。我校的所有工科专业在原来毕业实习阶段的毕业顶岗实习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一个学期, 称“工学结合学期”。一般在四五学期之间, 结合暑假的5~8月或者6~9月的时段较好。因为学生经过近两年的校内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 (部分专业已进行过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 , 加上大一暑期的专业认识性社会实践, 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因此, 学生带着实训项目到相应企业进行企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如模具专业的学生, 在顶岗实习的同时学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加工实施方案的初步设计。学生在经过这个时段的顶岗实习后, 大三的第一学期再在学校进行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和校内生产实习环节的强化训练。到毕业学期, 学生以就业为目标, 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如模具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相应的企业共同完成手绘模具总图和零件草图, 利用软件完成规范的二维绘图、三维造型及文稿资料编写, 并在实际中完善设计和工艺, 制作实际产品。因此, 就保证了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在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完善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

根据教学管理规范, 首先把新增的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学期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 , 因而有了教学执行的依据。同时, 为了加强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 学院成立了产学合作办公室, 负责进行校企合作、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按地区建立工学结合站等, 使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岗位有了保证。产学合作办公室制订了一系列的工学结合学期的教学管理文件与管理细则。管理文件有:工学结合教育工作条例 (含八大内容:领导与机构、职责与任务、组织与安排、学生与管理、联络与协调、检查与考核、经费与使用、总结与交流) 、产学合作基地管理办法等;管理细则有:下厂实习联系表 (学生填) 、工学结合实习检查任务书、工学结合学生工作鉴定 (教师填) 、工学结合学生工作鉴定 (企业指导教师填) 、工学结合学生用小册子等, 对工学结合学期的顶岗实习具有指导意义;各系、各专业还根据专业实训内容制定出一些指导性的题目。

我院从2006年开始在两个省重点专业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4级的97名学生中进行试点, 进行工学结合学期的顶岗实习。2007年推广到2005级的20个班962名学生、2008年推广到2006级的29个班1420名学生, 在工学结合学期进行顶岗实习。三年来, 通过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 保证了工学结合学期顶岗实习的有序进行。

加强顶岗实习的督查与疏导

有了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 要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还需加强督查。我院工学结合学期的顶岗实习,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式的顶岗实习, 一种是分散型的顶岗实习。

集中式的顶岗实习主要是依靠与学院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较大规模的校外实训基地, 一个班的学生由学院整体推荐到工作岗位类似的一个或几个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这类集中式的顶岗实习一般已形成较好的机制, 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根据学校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协议和实习指导小册子及工学结合学生工作鉴定等内容, 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 学院相应的指导教师也在企业进行跟班指导。因此, 集中式的顶岗实习的质量是比较高的。如数控0531班的学生到浙江海天机床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有限公司精密机械分公司, 电子0511班的学生到浙江桐乡金纬电子有限公司, 机制0411班的学生到杭州叉车有限公司, 模具0511班的学生到浙江红旗机械厂、浙江新华机械厂等企业顶岗实习, 学生分别在数控安装或加工、电子装配和调试、机械加工、模具制作等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取得了学生满意、企业满意的双赢效果。因此, 对集中式的专业顶岗实习, 只要在实习前制定好实习方案, 基本上属于免督查型的。

但是由于浙江省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中小企业、个体企业多, 学生的顶岗实习不可能都是集中式的, 反而多是到中小企业、个体企业中, 但这些企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的需求小。因此, 这些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分散型的, 常常一个企业只有几个学生, 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学生。因而这类分散型的顶岗实习是我们督查的重点。

督查内容之一:各系工学结合学期顶岗实习的准备工作情况。检查各系是否召开了顶岗实习动员会, 各班的指导教师是否到位, 学生的相应工学结合指导资料是否全部领齐,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要求是否明确等。

督查内容之二:学生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到顶岗实习的企业。分散型的顶岗实习, 主要是学生自己或通过家人找到在学校所在地或家乡的相关企业。这首先由班级所在系的教师分片负责联络, 然后由系里汇总, 再报学院产学办备案。由产学办和教育教学督导室进行抽查。

督查内容之三:各班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是否专业基本对口。工学结合学期的顶岗实习是大二课程基本结束时进行的, 因此, 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此时的顶岗实习是学校阶段专业学习的校外延伸, 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要与专业有一定的关联度, 如发现与专业完全无关的岗位, 动员学生再另找实习单位。

督查内容之四:学生是否坚持在相应的顶岗实习岗位工作。因工学结合学期一般都含有一个暑假, 学生能否在炎炎夏日坚持实习, 而不是通过熟人盖一个企业章了事。这也是督查的内容。因此, 产学办、各系和教育教学督导室联合组织督查组, 兵分多路, 分地域到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进行督查。不仅督查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否到位, 还要督查学校的指导教师是否较好地与学生保持联系, 是否进行指导。督查组中还包括基础部、外语部的教师, 他们中有些是班主任, 有些是年轻的教师, 让他们参与督查, 也是要他们对学院各专业对应的专业岗位有所了解, 以后上基础课时能更好地联系我校的机电特色。

今年暑期, 产学办和教育教学督导室去浙江绍兴地区分别检查了相关学生的在岗情况, 如诸暨安邦服装有限公司 (会计专业, 会计事务顶岗实习) 、上海申发集团诸暨分公司 (机制专业, 镗床加工顶岗实习)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诸暨分公司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售后服务顶岗实习)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诸暨分公司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维修顶岗实习) 、湄池郑应村机械厂 (机制专业, 数控加工顶岗实习) 。学生都是亲戚朋友介绍或自己前往应聘的, 他们对自己进行的顶岗实习很满意, 企业师傅对我校学生吃苦耐劳、肯学上进的精神大加赞赏。学生分散顶岗实习的确让他们有很大的收获。另外, 学生顶岗实习报酬最高的达1000元/月。

督查内容之五:学生完成工学结合学期后是否完成了所有的周记和总结, 各系组织学生汇报是否很好地进行, 所有的工学结合资料是否全部完成和备案。教务处与教育教学督导室将组织人员对已完成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整套资料进行抽查。

在做好以上所述的五方面督查外, 还加强了疏导, 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各方面的疏导工作。

疏导工作之一:帮助学生理解学院设置工学结合学期, 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目的。学院产学办、招生办在学生找不到合适企业时, 主动与各地区的产学工作站联系, 使学生在产学工作站的帮助下进入与其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疏导工作之二: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碰到困难的, 及时与企业沟通协调。如学生在某合资企业所从事的岗位与专业技能有一定差距, 企业是我校的紧密合作校外基地, 由产学办出面与企业交涉, 与企业沟通, 使学生获得较为满意的项岗实习内容。

疏导工作之三:不同系的学生在同一区域实习, 在校内指导教师教学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 为有利于校内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联络与指导, 产学办根据各系上报的学生实习区域的单位和岗位, 协调专业相近系的教师对同一区域的学生进行联络, 保证学生得到校内专业教师的指导。

疏导工作之四:在探访工学结合学期顶岗实习学生的访谈会中, 了解到学生对有些专业课程没有开设影响到实习效果等意见, 及时反馈给系部, 相关系部及时派专业教师进行联络和相关指导。有必要的还对下一年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通过三届学生工学结合学期顶岗实习工作的教学管理和督导的实践, 学生、家长、企业对学校组织的此类顶岗实习较为满意, 学生不仅提高了专业实践技能, 而且对浙江企业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浙江精神有更多的了解, 回校后更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 教师也感到学生对专业学习更珍惜。从已毕业的两届学生来看, 不少学生后来再次到顶岗实习的企业进行毕业实习, 也有的学生选择在该企业就业。因此, 我校的工学结合学期顶岗实习, 达到了使大多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得以强化, 成为上手快、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2) .

[2]谭辉平, 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1) .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规定》 篇5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强实习的组织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对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安排及管理办法规定如下:

一、建立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组织机构——实训管理中心

(一)成员构成 主 任:范树林 副主任:冯旭敏 陈念慧

成 员:马存义 范成杰 刘清涛 王振贵 辛东升 陈志良 郭 亮 夏兰芹 路艳美 郑印乐 李 冉 温平则

(二)组织机构(学生监控体系)

(三)职责 1.服装工程系:整体协调,宏观调控; 规划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系实训管理中心:与实训基地签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协议;

3.就业信息部:负责企业与系之间的协调,认真选择好实习地点;做好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管理与专业教师的协调工作;做好学生在企业边实习边补课的安排与协调;收集整理企业需求信息,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等。

4.专业教研室:

(1)制定实习大纲(见附件一)、实习计划(见附件二)

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大纲是进行实习的指导性文件,是制订实习计划、组织实习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必须按教学计划及专业培养目标来制订,其内容包括:

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的内容和方法。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的程序与时间安排。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日记与报告撰写方法。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的考核方式。

工学交替与顶岗计划是按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习现场条件拟定的实习执行程序。实习计划应包括: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及人员安排、实习程序安排、考核等。

(2)确定实习指导教师,制定教师指导实习与补课计划; 5.实习指导教师:(1)指导实习:

指导方式:指导教师定时、定点到工厂现场指导、电话指导、在线指

导等方式;现场指导教师有计划地合理轮换。

指导内容:结合实习单位的实习条件,同实习单位的主管人员,拟订

出具体的实习进度计划;

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大纲和具体的实习计划,讲明时间安排和步骤,提出写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要求,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和实习应注意的事项,宣布实习纪律。

与企业指导实习教师共同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对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等进行指导。

(2)进入公司企业给学生讲课:按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同时注重专业课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任务之间教学目标的置换。

(3)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实习期间检查实习质量,作为阶段性考核,与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察,并给出阶段性考核意见。实习结束前,与实习有关人员,共同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考核。写好实习总结。

(4)教师自身下厂实习。边指导边完成下厂实习任务,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累岗位实践训练,提高“双师”素质。

(5)掌握主管班级学生所有相关信息,通过电话、网络的指导。对分散的学生,除现场指导外,至少每周与学生和企业各联系一次,掌握所有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做好与学生联系指导的记录。

6.主管辅导员:

(1)安全教育管理;

(2)政治思想教育;

(3)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4)实习前动员,讲明实习目的、实习纪律。

(5)管理方式采取现场管理、电话管理、在线管理等方式,做好与每一个学生的联系纪录。

(6)对分散的学生,除现场指导外,至少每周通过电话、网络在线与学生和企业各联系一次,掌握所有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

二、实习学生

工学交替:重点二年级学生;重点顶岗实习:三年级学生。

三、实习时间

根据企业要求及教学计划: 工学交替:4周~8周;顶岗实习:6个月。

四、校外实训基地承担的职责:

(一)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大纲与计划的制定;

(二)提供实训岗位;

(三)负责对实训学生的实训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并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指导给予指导。

(四)保证实习学生的安全,安排好实习学生的食宿。

(五)按学生工作实绩付给相应的劳动报酬。

五、安全制度与纪律

为确保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人身安全,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章制度:

1、学生预就业期间要经常与系、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注意校园网上公布的与毕业生有关的信息,保证向主管老师提供的联系方式正确有效,如因提供的联系方式出现问题,一切后果自负。

2、在外实习期间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上当受骗。

3、在公司企业实习期间,要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严格遵守车间内安全管理制度,遵守操作规程。

4、在外实习期间不允许外出游玩,如爬山、游泳等,以免发生任何意外。

5、不允许陪老板、客人出去喝酒、玩耍,尤其是女生要特别注意。

6、禁止在外酗酒、打架、赌博及从事传销活动。

7、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信同学、朋友介绍好工作的谎言,以免误入传销,以免上当受骗。

8、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必须经系核实确认后,方可去实习。

9、离开原有的实习单位,另去其他单位必须告知系里。

10、过年期间要注意人身安全,禁止燃放鞭炮。

11、外出要结伴而行。

12、实习圆满结束后,按时返校。

13.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得请假。如有请假,必须取得证明,经企业主管部门和指导教师批准,否则按旷课处理。学生实习期间,集体住宿的学生,不得外宿。

14.坚持每天记实习日记,按时完成个人作业和实习报告。15.尊重公司所有员工,虚心学习,搞好与实习单位员工的关系,16.做好身份转换,调整好心态,对企业岗位负责人,对公司负责,服从安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7.认真完成好实习任务,用心钻研,注意将在学校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的转换,真正实现零距离对接。

18.认真做好实习日记;写好实习总结;向主管指导教师提交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期间每两周一份的工作情况报告(每份上都必须有企业导师的签字);

19.严格遵守工厂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公司企业的纪律及规章制度。

20.注意维护学校集体荣誉,发扬团结、友爱、互助精神。

六、考核办法

(一)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双重考核。

(二)根据基础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工作实绩给与考核。

(三)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级记分,学生实习考核不及格者,按一门课程不及格记。(考核标准见附件三)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篇6

【关键词】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高职院校

近年来,随着“蓝黄”国家战略的推进,潍坊市化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我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又为潍坊及周边地区化工行业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

一、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只有与企业合作,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学生通过该模式既可以提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又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如责任感、敬业精神、集体荣誉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有利于“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大多都是本科院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走上一线教学岗位,企业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因此,学校需要培养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以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有利于高职院校高质量的完成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学生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期间,专业指导教师也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工作状况,参与项目运行的全过程,增加与企业接触的机会,更好的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教学改革。另外,教师在实践过程还可以积攒有用的教学素材与案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储备,节约用工成本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可以使企业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为选拔合适的人才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有利于解决用工需求,实现员工的零距离上岗,给企业节省用工成本,避免用工风险。另外,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往往成为合作企业的另一个宝贵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员工培训、经营项目运作、科研课题合作等方面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问题

学生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期间扮演着两种角色:学生与员工。在该实践过程中,总是有一部分学生在身份转换方面出现问题,并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冲突。例如,某些学生仅以学生的角色来对待实习企业,对学校与企业安排的工作岗位和任务有意见,出现思想涣散、怕吃苦受累、不服从管理、甚至旷工的现象;另一个方面,一些学生仅以员工的角色来理解岗位工作,把自己当作一名企业员工,特别重视自己的工作时间、工作量与工作报酬是否一致。因此,学生双重角色的情况导致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2.实践时间与教学计划不相适应的问题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能力需求和企业需求展开的,在内容上具有灵活性,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可能导致工学交替的时间与原教学计划产生冲突,如何解决两者的矛盾,如何在学生实践结束安排学生上好剩余的课程,以及教师如何采取恰当的考试方式对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因而教学时间如何安排才能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时间相适应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企业和学校关注焦点不一致的问题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作为学校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培养,而作为企业,除了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外,最重要的还是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该培养模式在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运行过程中就显现出这样一个问题,该项目是化工车间一线操作,需要掌握并能熟练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有个别学生学习慢,操作不熟练或不会操作,企业就不太满意,正好他们车间缺打扫卫生的人,就让他去干保洁。作为学校来讲,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毕竟与企业合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并且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培养,绝不是只顾及优秀学生。因此,企业与学校的目标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给工学交替带来困难与问题。

4.“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安全问题

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工学交替单位多数是化工企业和石油化工企业,由于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学生安全存在隐患,亟待制定出可行、有效的保障措施,解决学生的安全问题,降低意外伤亡、避免出现因工受伤、伤亡等恶性案件。

三、对存在问题相关对策的思考

1.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工作岗位的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准确的定位,有利于推行相关课程的改革,切实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并具有方向感。与此同时,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企业提供真正需要的人才。

2.加强“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管理团队建设

由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复杂性,牵扯到至少学校、学生和家长、企业三方,如果学校没有一支正规的管理团队,仅仅依靠教学管理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处理和平衡好各种关系和利益的,使得工学交替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至少应包括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尽大程度的做好各部门的分工和配合,对“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和实践情况进行监控,建立适合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真正变成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3.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学校为了有效地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必须与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使得各方面逐渐达到深度融合,这样才能保证“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连续性与常态化,另一方面,随着与企业的合作加深,也可以逐步拓宽与企业合作的范围,比如,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校中建厂、厂中建校、专业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和教材、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教师参与企业技改和技术创新的推广、教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等。因此,学校应制订相应的约束或鼓励性政策,促使专业老师科学的制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策略以及与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工学交替的价值,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卫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33).

[2]张幸花.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1,(23).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篇7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 “我们要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进一步开拓思路, 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 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因此,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已成为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更是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内涵和意义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 它是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下的一种教育培训方式, 也是全世界职教发展的共同取向, 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教结合”、英国的“工读交替”、韩国的“顾客导向”和台湾地区的“建教合作”等模式, 其核心内容都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体现。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校外生产实习基地, 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生产实践工作, 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并获得一定的实习报酬的活动。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工作作风的主要途径, 是使学生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 是“学做结合”的教育, 它必须与工作实际贴近, 与职业岗位融为一体。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不仅能解决贴近问题, 更能解决融合问题, 是一条遵从职教规律, 凝练发展特色, 提升办学水平, 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在积极探讨和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上, 我校根据本校实际, 先后采取了“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2+1”模式等多种方式, 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提升了我校作为示范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

1. 订单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企业岗位需求, 签订用人协议后, 由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共同参与组织教学, 选拔学生, 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活动, 毕业后学生将被安排到该企业就业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自2006年来, 先后与昆山仁宝网路资讯公司、华映视讯公司、韩国普光显示器公司等企业签订“订单式”冠名班, 合作企业在学校冠名挂牌, 为冠名班级在校学习期间提供奖学金, 必要的实验、测试仪器和实训工作服, 学校在教学中增加开设与合作企业所议定的教学内容, 并加大实验实训和在校内实习流水线上的仿真操作的力度。校内教学结束后, 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过渡到实际就业。

由于订单培养建立在校企双方互信合作的基础上, 就业方向明确, 企业参与度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强, 是一种校企双赢的实用模式。

2.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2008年夏季6月初到8月底, 我校组织六个班共300人, 分两批前往昆山网络资讯公司进行3个月的顶岗实习, 企业将学生分配在生产线的整机装配、整机测试、专用模块装配测试、SMT贴片装配、质量检验、包装和物料管理等生产岗位。学生在此期间享受相应的实习工资与福利, 实习期满后返回学校, 可继续接受余下的课程学习。

由于工学交替模式, 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生产现场中, 学到了真正的技能, 领略了企业以及岗位的文化氛围, 经历了学生角色和“准员工”角色的相互转换, 促进了其在返校继续学习中, 对所学专业内容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解认识过程。

3.“2+1”模式

“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训练, 第三学年进入合作企业的生产一线顶岗实习并过渡到就业。2005年以来, 我校先后与神达电脑、东讯电子、日立光电、仁宝光电、赛格日立等10多家电子行业企业开展了“2+1”模式的校企合作。

“2+1”模式, 使合作企业每年都可以从对口学校获得定量的、不间断的实习生源和技能人才。对学生来说, 将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结合起来, 摆脱了找工作时缺乏实践能力的尴尬, 并且在实习期间享受与员工相同的各项保险待遇, 月收入基本能够达到1 200元~1 500元, 实习结束考核合格后即转为正式员工, 从而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而对于学校来说, 由于与企业保持了良好的“2+1”模式的合作关系, 也促进了校企合作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措施

1. 选准校企合作单位, 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

校企合作企业担负着承载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职责, 校企合作单位与顶岗实习岗位的选择恰当与否, 直接影响工学结合教育的实施效果。在校企合作单位的选择上, 我校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选择有一定规模、与学校专业相关的、管理规范且发展空间大的企业, 这样的企业, 能容纳较多学生整体进厂实习, 便于集中管理。二是选择企业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行业中影响较大且效益好的企业, 它可使实习学生的工资待遇得到保障。三是选择企业文化氛围好、注重员工培训且亲和力较强的企业。四是选择热心支持学校工学结合且配合默契的企业。

当然校企合作的伙伴的选择过程, 也是一个校企双方相互了解沟通和精心培育的建设过程, 更是一个双方共识和共赢的过程。

2. 加强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培训, 是推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的思想保证

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初期, 学生往往存在着角色转换意识不强、吃苦精神心理准备不足等问题, 加上实习岗位很多活儿都是机械重复性的操作, 与理想中的专业对口存在着差距, 而严格的企业现场管理更与学校的关爱式管理差异很大, 部分同学感到“难以适应”, 甚至还出现离岗脱离实习的现象。

学生是实施工学结合的对象, 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 顶岗实习就难以取得预定的效果。为此, 我校在实践中注意抓好学生实习前的思想教育和岗前培训, 以增强学生对顶岗实习活动的认同和理解, 从而尽量缩短从校内学习到顶岗实习的不适应期。在思想教育中, 我们注意压缩一些单纯的抽象理论内容, 而更多地紧贴他们所关注的实际思想问题, 如“眼高手低”问题, 职业理想与就业起点的关系, 工作难度、强度对磨炼人的品质问题, 新员工如何适应企业的管理与融入企业文化问题, 以及实习待遇等问题。同时, 我们还请合作企业派人员来校介绍实习企业概况、产品、工艺、岗位情况以及规章制度, 让学生对实习企业的状况有一定初步了解。通过这些教育和引导, 帮助同学们能合理确定期望值, 调整心态、乐于实习, 从而为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奠定良好思想基础。

3. 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 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取得实效的保障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一项内容复杂、头绪繁多的工作。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不同于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 学生年龄小、阅历浅, 独生子女多, 自控能力相对差, 加上实践基地远离学校, 他们第一次离开校园, 走入社会环境, 难免会遇到许多无法事先预测的问题。学校作为顶岗实习的组织者, 决不能因为学生实习已纳入企业的管理范畴而完全放手, 而是要高度重视, 保持清醒认识, 扎实做好组织落实和过程控制工作, 实行跟踪到位。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 重点要完善两项协议 (校企合作协议、学生与学校签订的顶岗实习承诺书) 和一项合同 (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 。为确保学生实习的安全, 除工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险外, 学校还免费为实习学生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跟踪管理的办法。我校在实践中采取:对按班级整体进行安排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 派班主任带队赴企业驻点跟进管理, 而公司也给予驻点老师一定的薪酬补助;对实习地点相对分散的, 学校则安排足够的指导老师定期到现场指导和解决问题。

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对实习学生进行常规管理、生活管理, 定期反馈情况, 查找不足, 总结提高。实行每日学生情况记录制度以及学生宿舍每日两清一查制度。同时帮助学生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岗位不适应问题、不同岗位之间的攀比问题、转岗问题、生活不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安全问题、质量问题及各种纠纷问题。帮助他们解除疑惑, 指导他们在实习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顺利地向“职业人”身份转换过渡。

三是要加强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 共同确定稳定的联系人员和信息反馈渠道, 以及时处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生的实际问题, 确保他们的实习安全和身心健康。

4. 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赢, 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

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开展, 必须找准学校、企业、学生之间利益契合点。企业作为经济单位,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其解决了对技能型人力资源的需求;对学校来说, 顶岗实习使学校获得了借助企业优质资源提升学生职业技术和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并得到了企业对学校就业工作的热心支持, 学生就业通畅了, 学校的办学活力就会不断地增强;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 工作主动性、责任心, 与员工交流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并获得了就业岗位和实习薪酬, 也减轻了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困难。

实践证明, 只有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共赢, 才能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任平, 梁红霞.从中职学校的功能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 2008 (12) .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篇8

通过对诸多开展校企合作的院校进行走访, 发现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一) 课程设置目的存在偏差, 难以满足顶岗实习单位岗位要求

在开展校企合作的院校当中, 许多技术类专业都有较为明显的教学目标, 有对口企业作为引导方向, 所以这类能够逐渐适应和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计划, 为企业和社会成功输送高质量人才。但是,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存在一定局限性, 没有专门企业大批量接受该专业毕业生, 所以其模糊教学目的就难以对课程设置起到引导作用, 导致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教学目的存在较大偏差。在调查中发现, 教学目的模糊导致课程设置不科学, 虽然同为校企合作的专业院校, 但是其课程设置大同小异, 而且普遍过分重视基础知识, 忽视专业技能训练。在其课程设置中, 基础课程有英语、职业道德与修养、体育、计算机等占全部课程的56%, 而商务英语的专业课程, 如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听说等占课程的44%, 对于与实际企业操作相关的经济知识、商务谈判知识、出口贸易知识、社交礼仪等课程几乎没有设置。由此可见, 对于以外贸进出口公司作为主要就业方向的商务英语专业, 这样的课程设置难以达到服务实践的目的, 更加不符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培养目的。

(二) 课程设置结构存在不足, 学生顶岗实习时角色转换存在困难

课程设置结构是从宏观方面对教学计划方案的描述, 除了在教学内容上, 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存在不平衡之外,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也存在结构上的不足。在最初的校企合作模式中, 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是“2+1”教学计划, 即学生在校学习基础技能两年, 然后在对口企业进行培训与实践, 这样的课程设置结构基本满足了校企合作中双方的要求, 使学校能够完成对学生基础技能培训, 达到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毕业生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角色转换, 实现校企合作中的“一箭三雕”。但是对于商务英语专业而言, 这样的课程设置结构难以满足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 也达不到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这与企业需求转变及专业自身的局限性有关, 在这样的课程设置结构中, 学生难以在基础学习两年的时间内既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又获得英语经济洽谈技能。另外, 一年的实训时间, 对毕业生和企业来说, 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因为一方面由于学生数量较多, 难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另一方面, 企业对于大量只掌握基础英语技能的学生进行实训, 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与收益不成正比, 增加了企业的用人压力成本, 同时也与校企合作的宗旨相违背。

(三) 师资力量平衡性差, 企业实战缺乏对实践教学无推动力

在师资力量方面, 商务英语专业存在较大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体现在教师教学水平与专业要求的偏差上。在高职院校中,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 非硕士博士不要, 虽然在英语基本知识教学中不存在问题, 但是难以实现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 导致商务英语的专业课程设置落实不到位, 即使完成落实的几门课程也是教师现学现卖, 不能将经济贸易英语谈判中的技巧向学生传授。另外, 个别对口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对书本知识传达较为完整, 但是由于缺乏实战经验, 不能对学生实践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情况的进一步了解, 针对其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可以进行以下方向调整。

(一) 与顶岗实习企业共同协商, 明确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思路

课程设置目的的偏差是教学思路不清晰造成的, 在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严谨的教学思路的指引下, 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只能是内容繁琐、有效性差。所以, 在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 该专业课程设置应组建由院、校方和企业方组成的课程设计团队, 在充分与企业沟通的情况下制定出明确的课程设置思路,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内容的充实饱满, 教学效果不断提升。通过对当下企业类型分析, 可以归纳出, 商务英语的就业岗位集中在外贸业务员、英文文员、报关员等, 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则集中在英文电函写作、英文商务会谈、外贸实务操作等方面。所以, 可以将课程分成素质教养课程 (通识课程、跨专业公共选修课) 、专业核心课程、职业定向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等几个教学版块, 分别对以上技能进行定向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版块之间的衔接性和逻辑性, 确保课程设置思路的完整, 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国际商贸技能,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 与顶岗实习企业鼎力合作, 调整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结构

根据课程设置思路的调整, 对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结构进行优化。对课程设置结构的调整可以灵活运用其他专业校企合作的成功做法, 根据专业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应用。比如在课程设置时间上的调整, 可以把原来的“2+1”模式改为“1.5年理论学习+0.5年顶岗实习+0.5年专业理论学习+0.5年毕业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这符合教育部“工学交替, 半工半读”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思路。前一年半在校学习期间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然后学校可根据学生数量、学生水平用半年时间进行校内外结合实训, 采用模拟场景、真实化交易、到企业顶岗实习;认真总结实践中专业知识的不足, 再用半年的时间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等方式来弥补。在这个期间教师引导学生边学习边补充, 这样既能够减轻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压力, 又能够逐渐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从而为最后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 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教材, 加强商务英语的师资力量建设

商务英语师资力量不足是同类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学校一方面可以从调整教师招聘方向、完善商务实训设备等方面做出改进, 同时应该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各项政策, 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从目前情况来看, 学校方面可以采取组织师生到企业调研的方式, 对教材进行开放式编写, 这样就能够为课程设置提供培养目标明确、就业方向明确以及适合学生操作能力的实用性教材, 还可以根据院校当地企业类型编写针对性更强的专业教材, 比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外语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发了使用酒店英语、旅游英语等新课程。

除此之外, 学校方面可以加深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教学合作, 建立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 这样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的机会, 还能够带动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还能够保证学校本身具有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得到充分利用, 开展单证制作、商务洽谈等模拟训练。这样的合作模式将会为校企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从而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同时这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 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所提供的优秀资源, 既不能固守老模式, 又不能照搬新模式, 需要在明确的教学思路指导下, 构建课程内容, 保证英语与商务知识的有机融合, 实现高职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这一举措中的实质性进展。

摘要:顶岗实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接受, 随着就业问题的加大以及校企合作的不断加深, 其专业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操作性强的技术类专业, 而是向文学类、外语类等专业延展。商务英语专业是对学生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 其在企业交易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成为工学结合背景下迅速成长的专业之一。但是, 随着企业类型的不断丰富和企业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 企业对掌握商务英语技能的学生要求有了相应提升,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问题也一直被广大高职教育者所关注。本文将从目前工学结合背景下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入手, 探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课程设置,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商务英语

参考文献

[1]陈贤旭.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探究[J].高教前沿, 2010, (01) .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篇9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文中指出:高职教育工作重点要放在提高质量上。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一、顶岗实习的意义

高职顶岗实习, 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教学活动, 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木建筑专业专门开展顶岗实习, 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锻炼学生综合技能与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基层岗位工作的实践, 检验、巩固并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专业实际操作能力, 扎实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 转变就业观念, 增强就业能力, 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市场对土木建筑专业专门人才的需求, 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实行“三段递进式”三双人才培养模式 (“三段递进式”就是三年教学中, 第一阶段, 前两学年以学校为主组织教学, 完成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 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以企业为主组织教学, 完成综合实训;第三阶段, 第六学期为工作学期, 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下, 由于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增加, 学生一线的企业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都会明显增强, 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发展的, 但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难度增大

第五学期后半段,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安排建筑学院2000多名学生全部安排出去顶岗实习, 势必造成学校顶岗实习组织的瓶颈, 要联系实习单位、要找企业指导老师等等, 如果实习企业资质、施工项目规模、施工技术复杂程度、指导教师技术水平等达不到预期要求, 顶岗实习质量就不会高, 因此, 要求实习前期准备工作做好, 校企合作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等社会资源要丰富。

(二) 校内指导教师指导难度增加

因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建设的特点, 施工现场没有现代化的网络技术, 指导老师指导实习任务的完成, 主要依靠电话完成, 但由于工程人员的流动性, 考虑到使用成本的降低, 学生往往会每调动一个地方会跟换一个新的电话号码, 因此造成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处在被动状态, 如果学生不及时告知新的电话号码, 就无法和学生取得联系, 更无法指导完成实习任务。

(三) 校外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

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 企业根据学院要求指派有师傅指导 (校外指导教师) , 但学院对校外指导教师的课时津贴无法兑现, 因此, 校外指导教师指导的好坏, 完成在于学生自己本人与企业师傅关系的处理, 如果有学生较为木讷, 不善于人际交往和沟通, 那么顶岗实习也达不到效果。

(四) 校企合作有待于加强, 实习基地难以稳固

很多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 颇具规模, 管理规范, 企业文化氛围浓厚, 用工制度符合国家规定, 同工同酬, 校企长期合作, 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学生与企业双方反映教好, 学生实习工作经验和能力提高较快;有的则的存在用工问题, 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日工作时间长, 学生怨声载道, 找各种理由借口离开实习单位, 影响实习工作进行。有的企业因为生产和技术安全或者个别学生闹事等原因, 中止与学校合作, 导致学生实习岗位数不够, 直接影响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三、顶岗实习管理对策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 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 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 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富有成效,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为此, 必须通过健全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 拓展和稳固实习基地, 加强队伍建设等办法做好实习工作。

(一)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为安全实习提供重要保障

1. 完善实习领导工作机构, 提高认识, 明确职责

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 各专业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负责顶岗实习方案的审核, 实习过程的指导与检查。成立了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 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为成员的实施小组, 实施“三导师”管理。负责顶岗实习方案的制定, 实习单位联系, 实习过程的指导、管理, 实习后成绩的考核、评定, 总结等。

2. 制度一系列制度和方案

根据教高【2006】16号等其他相关文件, 制定实践教学规范、实习工作细则 (试行) 、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外教学实习工作流程 (试行) 、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学生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 还要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并落实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和优秀实习老师评选办法。

3. 签订实习协议, 购买保险合同

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和权益, 学校与实习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 同时, 为了促使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 安全有效的完成实习任务, 学生在离校前与学校签定实习管理协议书, 购买保险合同。学校必须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4. 投入经费和人力

30人以上的实习点 (集中或分散) , 配一名指导老师带队, 学院发放实习课时津贴和补助。学院拨给实习学生一定活动经费, 用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每年年底拿出一定经费奖励优秀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学生到单位和回校的交通费、教师旅差费由学院支付。通过足够的经费来保障实习安全顺利进行。

(二) 以社会服务为纽带, 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岗位, 为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选择合适的顶岗实习岗位影响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效果。要高度重视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 有计划地加强与学校专业相关的, 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 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 了解其技术及培训需求, 通过有计划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技术开发研究或“送教上门”, 为其开展各类员工培训等途径, 增加企业对学校的深入了解, 拓宽实习岗位渠道。如, 在寒暑假期间派出老师积极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指派相关专业的师生与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开展产品设计攻关工作, 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通过提供技术服务, 企业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 不但给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而且在各个专业可设立奖助学金。

(三) 建设一支优秀指导老师队伍, 抓实习环节的关键点

选拔和培养一支品德高尚、工作能力强的实习指导老师队伍, 做好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发挥联络沟通桥梁作用。

由于专业人数和实习单位要求不一样, 有的分散, 有的集中。学生集中的单位则安排老师长住 (中间也可以老师轮换) , 学生分散的则一个地方或区域安排一个老师, 经常下到各点去看望学生。指导老师要求了解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基本情况, 在实习期间要依据实习方案和实习大纲内容, 制定实习工作计划, 按实习工作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参观和现场教学, 并做好教师实习日志记载。老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完成作业情况, 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

(四)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抓住实习中的重点工作

一是做好实习前的思想教育, 特别是实习的宣传动员。二是实习点上建立党支部, 小组和团总支,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个实习点, 合理配制党团干部在学生中的比例, 召开生活会和党团学习会, 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给实习学生打强心针。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围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为主题, 邀请工人师傅们参加座谈会, 提升实习学生职业素养。四是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对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法纪作为重点内容, 反复强调和提醒, 制定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 及时掌握学生身体和心理动态, 排查各种隐患, 确保实习学生安全和稳定。

(五) 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是学生、学校和企业交互的平台。学生通过平台及时填写实习单位信息、撰写实习日志、实习周记、接受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向教师提问, 平台搭建师生交流的桥梁。学校通过平台查询, 实时掌握顶岗实习基本信息, 动态信息, 并根据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定期组织教师探望学生。企业通过平台对学生作出评价, 对专业建设提出建议。

(六) 顶岗实习考核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 顶岗实习完成后, 学校和企业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结束语

高职院校通过这些措施办法, 促使顶岗实习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应用能力, 还可以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机会, 从而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改革创新, 提升内涵, 提高办学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摘要:当前, 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学生顶1岗实习现状入手, 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实践, 对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设计、方法模块设计进行了探讨, 同时提出行之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对策。

关键词:三段递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周云.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J], 2010 (16)

[2]蒋凤昌, 周桂香等.高职高专土建类学生顶岗实习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 2012 (21)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篇10

关键词: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精神, 紧密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认真开展顶岗实习工作, 并运用多学科理论创新管理, 努力探索工学结合模式, 与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精诚合作, 开创了互惠、和谐、共赢的新局面, 取得了显著可喜的成效。

一、基本概况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与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签订了六个月 (2013年7月-2014年1月) 的校企合作协议, 派出共13名 (其中酒店管理专业9名,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4名) 学生到酒店实习, 他们分别被安排在前厅部、餐饮部、中西厨房等部门从事顶岗实习工作。

二、经验总结

顶岗实习不同于常规教学活动, 且为期半年以上, 保证顶岗实习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就在于管理。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以“谁来管理”、“如何管理”、“管理得怎样”等问题为切入点, 创新性地将科学管理、一般管理、绩效考评等理论运用到实习管理工作中,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 管理体系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在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 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着重加强了管理队伍和管理组织建设, 回答了实习工作“谁来管理”的问题, 确定了实习管理的领导核心。管理队伍建设方面, 学院采取兼职管理人员 (干部、研究室主任) 与专职指导教师相结合、学院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相结合 (双导师制) 实习指导教师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相结合、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相结合等办法, 组建了管理队伍。管理组织建设方面, 我们成立了校企共同参与的实习领导小组、实习指导小组以及学生实习自治组织三级管理组织, 明确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特色管理方面, 指导教师进驻并长期留在实习单位是我校最具特色的有效措施, 与实习生同吃同住, 同进同退, 并在实习单位担任职务, 形成了学院、企业、学生三方的无缝对接。

(二) 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是管理活动的核心。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创新运用科学管理理论来规范实习工作, 回答了实习工作“怎样管理”的问题, 使实习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可控。

1. 实习前的准备

(1) 召开会议

在组建管理队伍的基础上, 召开实习小组会议。制订工作计划, 安排工作任务, 将责任落实到每个成员, 督促其认真圆满完成;开展讨论, 前瞻分析实习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大胆提出管理的措施和办法。

(2) 宣传动员

首先, 学院召开全院实习动员大会, 内容主要包括当前的就业形势、顶岗实习及其目的意义、顶岗实习观念与态度, 从宏观上塑造学生对实习的认知和态度。其次, 酒店管理系召开系部动员大会, 宣讲实习工作具体方案, 重点讲解实习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管理措施, 实习各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实习的具体任务及任务书的填写要求、毕业设计及实习成绩的考评办法等, 同时, 举办专题讲座, 内容包括酒店行业、酒店管理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等相关知识, 以及安全防范教育, 加强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 从操作层面上规范实习工作。再次, 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经理来校为学生举办宣讲会, 进行有关企业文化的教育, 使学生提前了解喜来登品牌, 感受外资企业文化魅力, 为学生顺利进驻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最后, 指导教师召开所带实习生的小型动员会, 熟悉成员, 创建通讯录和QQ群, 选举实习小组长, 宣讲实习规章制度, 从微观上落实实习工作。

(3) 建立合作

实习前, 学院实习小组领导到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 收集了酒店工作地点、环境、饮食住宿、实习生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等方面的资料, 双方面对面洽谈合作事宜, 沟通实习细节, 为实习协议的签订奠定了基础;同时, 受学院诚挚的邀请, 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人力资源部门领导也到我校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了解办学环境、校园文化和参观实训室、教学设备及学生课堂后, 对学校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还组织宣讲会和针对性的、一对一的面试, 进一步加深了对我院实习生的了解, 双方在彼此满意、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拟定了实习协议内容, 并正式签订了实习协议, 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以规避合作风险, 确保实习有序、顺利开展。

(4) 资料建档

学院为确保实习工作顺利完满进行, 创新性地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 规定学生、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 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督促管理,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协议, 接受学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系部在学生实习之前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实习档案, 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 学生实习单位、工作岗位等;要求实习指导教师跟踪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 准确记录学生在实习中的工作表现, 根据学生的实习动态做相应变动,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以作为实习评价考核的有力依据以及专业建设的重要资料。

2. 实习中的管理

(1) 关注动态

学院领导及实习管理老师高度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过渡阶段, 指导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进同退, 提供生活上的关心和指导;坚持每晚到寝室与学生聊天, 沟通交流, 倾听他们的各种想法, 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适应阶段, 充分发挥实习小组长的组织、协调、示范作用;指导教师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重点加强与思想不稳定学生的联系, 密切关注其思想变动。结束阶段, 继续做好学生稳定工作, 鼓励学生坚持到底, 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实习周记、实习总结、实习报告并仔细检查, 完善实习期间各种资料的收集;指导学生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为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提供一切帮助。

(2) 增进协调

系部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了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 做到定期、及时和实习单位沟通协调, 随时关注学生的培训、工作、生活等情况, 一是通过员工大会、实习生会议等公开渠道以及与人力资源部领导的单独沟通向酒店反馈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请酒店有关部门协助解决, 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二是联合酒店对实习生多进行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培训, 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和肯定;三是与酒店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对于我行我素, 不接受酒店管理, 违反酒店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实习生, 酒店和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对学生进行严肃处理, 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激励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3) 加强控制

由于酒店和自身等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实习期间可能会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甚至终止实习协议的情况, 为规避上述问题, 学院及系部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强调违反规章制度、终止实习协议的不良后果, 引导学生遵守纪律, 坚持完成任务;二是让学生签署《学生顶岗实习保证书》, 内容包括任何外出须结伴而行并告知教师、不得夜不归宿、不得中途退出实习、按时上交周记报告等等;三是每晚查寝, 清点寝室人数, 督促学生每晚必须回寝室, 确保其人身安全;四是指导并督促学生按时上交周记并认真检查, 从文字中及时、全面了解他们的工作和思想状态。

3. 实习后的总结与回访

学院及系部及时组织开展实习工作总结交流会议, 并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口头发言, 上交书面的实习简报和报告。对于实习指导教师而言, 是诉说心得体会、交流积累经验的最佳平台, 对其他教师而言, 是了解实习概况及如何开展实习的最佳途径, 对学院及系部而言, 是健全完善实习管理,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的最佳突破口。 (1) 召开会议

(2) 进行回访

实习回访工作是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实习领导小组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几年来,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始终把学生实习和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实习领导小组负责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于10月底实地回访了酒店, 并举行了挂牌仪式, 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正式成为我校的校外实践实训基地, 双方愉快沟通, 真诚交流, 达成了进一步扩展、深化合作的意向。

(三) 管理成效评价

管理评价是管理活动的测度, 回答了“管理得怎样”的问题, 管理过程是一种人为活动, 如何正确的评价是关键。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一直致力于实习管理成效评价方法的创新实践, 利用绩效考评理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学院建立了企业评价、学校评价、自我评价的三方评价体系。其中, 企业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 对学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工作业绩、实习纪律、工作态度、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填写《学生顶岗实习企业鉴定表》;管理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的要求, 结合学生实习周记、实习总结报告完成情况、中期巡回检查情况、职业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行考核, 并撰写《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学生根据顶岗实习职位、岗位能力要求目标、工作流程熟悉程度、岗位工作业绩或成果进行自评, 顶岗实习成绩结合三方评价进行总评。同时, 学院及系部推选并表扬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 总结并惩处违反规章制度、终止协议的不良行径, 以简报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及实习单位, 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和严厉惩处的警示作用。

三、工作成绩

(一) 实习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实习工作期间, 学院及系部通盘考量、宏观指导, 指导教师积极稳重、尽心尽责, 学生在纪律上自觉主动, 循规蹈矩, 工作上积极进取, 力争上游, 生活上热情活泼, 团结互助, 受到了一致喜爱。整个实习期间, 实习点均无一次意外状况发生, 无一人中途退出实习, 无一例违反规章制度。

(二) 学生职业技能持续提升

学生不论在哪个部门, 皆以一颗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对待每一次培训和学习, 吃苦耐劳, 主动好学, 圆满地完成了岗位任务。通过实习, 学生更加注重仪容仪表, 职业形象不断显现;掌握基本职业技能,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已熟练掌握前台办理入住和退房、宾客接待、电脑打字、中西餐摆台、中西宴会摆台、折花、点菜、传菜、斟酒、调酒等技能,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已基本熟悉果雕冷盘、果蔬雕刻、红案、白案等烹饪技能;更可喜的是, 因频繁接触外国客人, 学生在他们面前变得越来越自信, 英语口语水平显著提高。

(三) 获得肯定与好评

学院与酒店双方始终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精诚合作, 顺畅沟通, 彼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开创了互惠、和谐、共赢的新局面, 取得了更多更好的合作成果。学生在认真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酒店举办的各类活动和竞赛, 团结一心, 全力付出, 展示了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形象, 在同批实习的上海、江西、武汉、重庆四个学校中, 学生综合表现脱颖而出, 得到了酒店员工的一致喜爱和领导的高度肯定。

(四) 双方扩展深化合作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篇11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实习管理教师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行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颁布,以及在2007年5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正式颁布,中职学生首次被纳入资助体系,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工作也逐步推进。因此,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大幅扩招,使每年的中职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如何使迅速增长的中职毕业生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实习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下实习管理教师在中职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做好学生职前教育工作

中职实习管理教师在中职学生的职前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由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情况而决定的。

在学生实习前,由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和各专业部长、实习管理教师等组成实习管理小组,并明确职责分工。其中主要由实习管理教师做好学生的职前教育引导工作。首先,通过集中培训,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由实习管理教师协助专业部部长带领各就业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开展学生的实习动员工作。其次,通过分散培训,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引导工作。实习管理教师通过学校专门安排的一些课时对学生进行职前教育。

二、做好实习管理协调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学生实习,主要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因此,实习管理教师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学校相关实习管理规定做好实习管理协调工作。

首先,做好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协调工作。学生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实习管理教师在联系实习单位,分配学生到各单位实习的同时,要代表学校协助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实习管理。并且在学生实习期间,做好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协调工作,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其次,做好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协调工作。在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前,实习管理教师要代表学校,向学生和家长解释清楚学生实习的相关情况,并代表学校和学生本人及家长签订书面实习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通过实习管理教师做好学校、实习单位、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协调工作为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工作

首先,做好实习单位的稳定工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努力创设良好实习教学环境。”[5]实习管理教师通过走访和考察一些单位,多次与实习单位沟通,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学生实习基地。

其次,做好学生实习的稳定工作。学生到单位面试或者实习报到,一定要实习管理教师带队,亲自将学生交给实习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同时详细介绍学生的情况,协助学生尽快熟悉单位环境。学生到单位实习后,实习教师一定要做好单位回访工作,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单位的岗位需求等,做好学生实习的稳定工作。

最后,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性,因此,在实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思想问题。这时实习管理教师就要不断与学生沟通,同时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等。

通过实习管理教师的稳定作用,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竞争优势,从而平衡中职学校招生和实习就业问题,促进学校发展。

四、做好实习资料收集工作

职业教育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过实习教师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实习资料,有助于中职学校的发展。

首先,实习管理教师通过实习资料收集,对学生实习作出评价。学生实习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应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纪律和学习表现挂钩。

其次,实习管理教师根据收集整理的实习资料,从正反两方面整理出本届学生的实习案例和历届优秀毕业生事迹,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后实习应的努力方向。

最后,实习管理教师通过实习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实习单位的相关行业进行人才需求、专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要求、职业资格、素质要求等方面的进行调研分析,从而确定专业方向。同时也为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提供第一手材料。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对中职学生的实习教学进行全面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中职实习管理教师在学生实习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篇12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 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一个必要途径。作为曾经带过实习的一名教师, 现就顶岗实习中学生安全隐患防范方面做几点阐述。

1 旅途安全

实习单位一般都在沿海城市, 需要坐客车、火车进行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 而如何安全的到达目的地则是顶岗实习的第一步。

首先:实习时往往是一个老师负责100至150名学生, 工作量很大, 因此在实习前的辅导工作中, 要进行分组, 一个组长负责7至10名同学, 要求组长协助老师的具体工作, 主要分为:负责上车前、在车上、下车后的点名、核对人数;旅途的夜晚负责轮流照看行李;旅途中负责注意同学的心理变化、身体变化;随时和老师保持联系, 密切注意旅途中的各种问题, 使老师能及时地处理等。

其次:火车在车站停站的时间一般为3至5分钟, 这么短的时间内使所有同学都能安全上车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实习前的辅导工作上, 要求每个组男学生先上去2至3名, 帮助搬运行李, 再由女生上车, 最后男生上车, 上车时不能先放行李或先找座位, 应该是先走进去, 等火车开动、所有人已经上车了后, 再寻找座位和安置行李;同时随身携带的物品不能太多, 一些不必要的物品是不需要带上车的。有些女同学上车前喜欢带上自己的洋娃娃, 这些东西不仅不好携带, 重要的是在实习中没有很大的作用;而一些晕车药、感冒药等常备药品却没有多少学生记得携带;所以上车准备前要强调哪些东西是需要带的, 哪些东西是可以舍弃的, 哪些是必须带的。

再次:在火车上旅途劳累可以跟其他旅客打牌消磨下时间, 但是要注意饮食, 其他旅客给的东西不能随便吃, 尤其是已经打开封口的, 也不能把自己的随身行李交予其它的旅客保管, 遇见占着自己的座位不让开的恶劣旅客, 要义正言辞的说明自己的权利, 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有什么情况都要跟身边的同学说, 寻求老师的帮助, 切忌自己单独行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走丢、物品丢失的情况出现, 要求组长在, 同学在, 物品在;在车上对那些有特殊举动的人要密切注意, 如:坐立不安、东张西望的人;不可以跟这些旅客有过分的亲密的接触。

最后:密切防止行李被盗, 有以下行为时要随时跟同学交待行踪, 并简单说明行李的位置, 请求其他同学帮助照看, 上厕所、就餐、会朋友、打开水、下车买东西吃等;在旅途的夜晚, 每组安排三四名同学轮流守夜, 防止东西被窃;在列车停车靠站时, 要特别留神看好自己的行李物品;不要佩戴金银首饰, 在车上掏钱时, 不宜将自己的大把钞票露出来, 贵重物品要随身放置;不宜大声喧哗自己是谁、家庭背景、身上行李等隐私信息;夏季乘坐空调火车注意防冻等。

总的来说, 在每次实习前, 要结合专业特点做好岗前培训教育工作, 要进行心理疏导, 跟学生叙述清楚各种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 如:携带的物品、火车上易发生的状况、工作内容、工资情况、公司概况等, 防止学生出现以为是去旅游的状态出现, 导致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同时学院要与学生及顶岗实习单位签订三方安全责任书、学生要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顶岗实习管理协议, 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利益。

2 人身财产安全

在实习工作中, 这是一个怎么强调都不能减免其重要性的一点, 社会中的工作、环境与学校中差别很大, 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也是实习生要在实践中学习的重要内容。首先是诚信, 其次是语言, 总的来说, 要善于与同事沟通、交流、处理关系, 不要什么都去问同事, 先自己看书、操作学习了之后, 还是不懂了再问, 问时要应该以请教的态度去和他沟通, 实习是为了学习经验, 必须要有自己的内容才可以;遇到新的环境不要处于慢慢适合的状态, 要很快适应大家的脚步;要经常和同事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大家聊天, 不要多话, 要多听, 吃饭是很好联络感情的;许多东西都是你学一点, 他学一点, 在休息时间你说一句, 他说一句, 我说一句, 大家也在这种沟通讨论学到了东西。

各系部在学生顶岗实习前, 最好对学生进行以法制观念、安全知识、防范技能、校纪校规、实习单位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 同时要加大对邪教、赌博、传销、吸毒等违法活动的批判教育, 切实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系列的安全短片, 并且反复的讲清楚各种仪器、器械的使用、意外的处理、注意事项, 其中可以适当的进行安全演习;需要进人正式的实习工作时, 事先应请实习单位培训人员做岗前培训, 并组织学生进行考试, 不及格者, 不准参加实习;同时为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 各学院应鼓励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前, 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将是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参加顶岗实习的前提条件。在实习过程中, 经常会发生学生财务被盗的现场, 因而要让学生养成独立保管财务的意识。

3 心理安全

很多学生在实习中, 因无法处理很多问题, 产生了对人生、前途消极、迷茫的心理状态, 因而在实习期间应以什么心态对待工作是很重要的, 社会是真实的, 工作是辛苦的, 工资是很低的, 所以必须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 劳动与报酬并不一定是平等公平的, 只有认识到这点, 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实习, 才能积极主动、有责任的去完成任务。

在实习中会接触到成功的人士, 学生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 想通过不劳而获或者是其他的捷径走到他们认为的富裕的幸福的生活, 会崇拜“海藻”式人物, 会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 会有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会认为金钱不仅万能, 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因此需要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对他们进行客观的分析, 对于他们提到的一些观点正确的, 要肯定, 一些社会的事实谁都无法改变, 也不要隐瞒, 但是也要告诉学生金钱是人生幸福、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 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所得的报酬、正当的利润、合法继承的遗产、银行存款的利息等是正当、合法的, 不违背道德和社会利益的, 对于金钱的获得要遵从“取之有道”的原则;金钱它不能买到一切商品, 让学生讨论思考金钱能买到什么, 买不到什么?

又有很多同学实习的时候发现很多大老板学历都很低, 也有的小学毕业, 因而产生了“学习无用论”的思想, 想着不读书了, 直接打工, 做生意去, 然而这种思想是极其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有的学生想到要做演员、明星、体育冠军, 可是世界冠军只有一个, 而且还每年都在不断刷新纪录;演艺界的竞争更加强烈, 每年那么多上影、北广毕业的影视业学生有多少人最终能功成名就的?有多少人又能一直功成名就?其实他们表面上文化不高, 但是他们在专业上付出的努力绝不少, 那是另一种学习;那些在艺术道路上或者体育道路上走不通的人, 再选择其它的道路就要难了很多, 甚至可能没有其它的道路可以选择, 而有一技之长的人, 哪怕是会水、电、气焊接, 工作的就业面就会广, 也容易很多, 只要能吃苦;很多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在找工作, 说找不到工作, 其实很多的工作岗位在等待着有人去做, 但是不是每个工作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 也不是随便一个人什么工作都做得来的, 这就是说要有个双向选择, 就像找对象一样, 要相互选择, 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 先从不起眼的工作做起, 在工作中学习、成长, 也就是说要边找边做边学。对每个具体的人来讲, 读书有没有用取决于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 读书的关键是什么样的书, 怎样读书, 学习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 以及提高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 如果你是能力者, 那么学习不会痛苦, 你也会对学习有真正的认识, 相反, 你只是否认学习的好处, 很明显, 你也否认了自己的能力, 社会在发展, 所以人们要不断学习。

而有些同学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无用”的思想之后, 感觉自己毕业以后也就是作农民工的工作和待遇, 或者回家种田, 对不起父母, 但是又找不到出路, 也有拼命学习的, 却越来越没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 许多学生表现出一度想自杀, 觉得这个世界没有自己生存的余地和空间, 也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 对于这样的学生, 要密切关注其的心理动态, 和家长及时沟通, 教育之责在于教书, 更在于“育人”, 对于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学生来说, 除了给他们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更应该

(上接165页) 取措施:

3.2.1优化服务器的配制, 及时安装补丁, 降低病毒感触风险。在各种各样的软件系统中, 都不可避免地有漏洞。因此服务器上应该尽量少装不必要的应用系统, 以降低漏洞出现的概率。另外, 要借助漏洞扫描工具, 定期扫描系统以尽量发现存在的漏洞并进行修补, 以减少漏洞可利用的时间。

3.2.2采用虚拟局域网技术, 将图书馆服务器应用系统所在服务器与校内其它的主机隔离开, 使其它主机只能连接到开放的代理服务器, 通过代理服务器来访问被保护进来的真实的服务器来享受服务。这样可以避免其它主机对服务器应用系统的病毒感染或恶意攻击。

3.2.3采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种保护网络的方法, 它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 根据安全管理人员设置的过虑规则对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过虑, 能够起来阻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 防止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的作用。

3.2.4采用防病毒技术。防病毒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预警技术、已知病毒与未知病毒识别技术、病毒动态滤杀技术等。数字资源服务器应安装服务器网络杀毒软件, 以提高对病毒的检测、清除、免疫对抗能力。并且要确保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及时更新, 周期性地扫描系统, 实时清除病毒。

3.2.5采用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技术。在用户享受服务时对用户进行认证, 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能享受到服务。这样可以避免非法用户对系统的使用。对不同用户能够享受的服务进行限定, 使得用户只能享受到应该享受到的服务, 这样可以防止合法用户对服务的越权使用。

3.2.6采用加密机制和数字水印技术。在信教导他们的是: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如何化解心理、生理上的种种压力?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因此需要在实习的过程中把本职业发展方向、就业、恋爱、人际等知识讲述给学生, 让他们能勇敢地经受住各种压力和挫折的考验,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他们筑起牢固的心理防线。

总之, 要定期的开展各种体育、文艺活动, 丰富学生的实习时间;带队教师要经常性的去寝室和学生交流, 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工作情况, 及时的和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交涉, 保护学生的利益;定期的让党员、预备党员开展寝室减得活动, 增加同学间的感情交流;让学生感觉到除了工作之余, 仍然有其他的活动占据自己的时间, 同时每周通过各种途径检查一次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做好记录, 上报学院相关责任院长处, 对于学生比较集中的实习单位, 要进行实地考察和定期检查, 确保学生的实习安全和实习效果。各学院要及时处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 不能处理的上报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办公室进行处理。如发现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事故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学校主管学生安全工作的副书记、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学校

息传输过程中, 对信息进行加密, 防止非法用户对信息的非法窃取。采用消息认证技术对消息进行认证, 防止黑客对信息的篡改。采用数字水印技术, 防止数字资源的非法传播。

3.3加强人才队伍和管理制度的建设, 向国内外其它高校借鉴经验

3.3.1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技术水平。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尤其是一些地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虽然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但对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认识不足。有一些虽然对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却不具备信息安全管理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因此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以及技术技能培训很重要, 最好能引进具有信息安全专业技能的人才来维护图书馆应用系统的安全。

3.3.2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规范数字资源的管理。光靠技术不能完全解决数字资源的安全管理问题, 还必须结合管理制度的建设。比如光知道要定期更新病毒库还不能将防病毒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只有将更新病毒库的任务制度化、规范化, 在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更新任务的执行时间, 周期, 以及执行职责者等并让工作人员严格执行, 这样才能确保更新病毒库任务得到实施。

3.3.3向国内外高校借鉴数字资源的安全管理经验。数字资源管理理念与技术都是在国外首先提出和发展起来的, 在理论方面我们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理念, 在实践方面我们可以汲取国外研究经验教训, 这对我国高校的数字资源管理会有所帮忙。另外我国的很多高校图书馆也都在探索数字资源的安全管理的问题, 因此如果图书馆之间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 一定可以更好地促进数字资源的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

顶岗实习管理办公室。

4 结论

上一篇: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下一篇:优质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