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共11篇)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1
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医院的护理系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以人为本护理观念的体现[1],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增加, 肿瘤患者是临床上比较特殊的患者, 对其的治疗经常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的方法进行化疗, 在每次化疗期间都有一个很长的间隔期, 在此间隔期内做好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86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36例, 女性患者50例, 其中年龄在36~74岁, 平均年龄 (51.83 5.76) 岁。根据实施的护理措施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 常规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并进行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 (年龄、性别、病程) 进行统计学检验,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常规组:给予患者一般传统的护理。如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护理措施如下:①组织全部护理人员对护理的相关条例及方案进行认真的学习, 要求全员共同参与,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时刻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 并对护理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注意, 不仅要做好基础的护理, 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好患者情绪的护理,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提高护理的质量。②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对PICC的了解情况, 对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如告知患者肿瘤的相关知识及PICC的知识等。③对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提出的问题及疑问进行耐心、细心的讲告知亲属对患者的关心要适当的增加, 多了解患者的需求,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使患者能积极的进行治疗, 增加患者对疾病治愈的信心。④帮助患者建立情感的支持, 教育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PICC带管间隔期的日常生活。
1.3 指标观察[2]:对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等情况。
1.4 评价指标[3]。完全依从:患者在无监督情况下, 自觉按医嘱进行相关的治疗;部分依从:患者在护理人员及家属监督条件下, 可以按照医嘱进行相关治疗;不依从:患者不能在监督情况下进行相关治疗, 甚至私自更改医嘱。
1.5 统计学分析:对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 干预组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后, 干预组的患者完全依从率较常规组的完全依从率显著改善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及环境的恶化, 肿瘤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恐惧心理也在左右着疾病的治疗, 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往往要使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 在两次化疗期间患者要带管在院外生活, 期间如何做好患者的护理对防止感染等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进行护理, 结果显示效果较好。
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 可以将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整体水平进行提高, 通过优质的护理, 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增加, 充分的诠释了以人为本的宗旨。通过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 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得到患者的主动配合, 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为患者切实的解决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综上所述, 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在临床PICC置管肿瘤护理中应积极的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就诊于我院的PICC置管肿瘤患者, 根据对其实施的护理措施的不同随机分组, 干预组、常规组, 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传统护理方法, 干预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观察通过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后, 干预组的患者完全依从率较常规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显著改善 (P<0.05) , 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及家属 (P<0.05) 。结论 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在临床PICC置管肿瘤护理中应积极的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PICC,肿瘤,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焕云, 吴丹.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8) :107-108.
[2]郑春辉, 王风, 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39 (9) :700-702.
[3]张建华, 李秀荣.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 (5) :77-78.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2
【摘要】目的:探讨PICC 在血液系统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5年6 月—2010 年12 月对200例血液系疾病患者实施PICC 技术的资料。结果:本组200例患者,171 例病人PICC 治疗过程满意。结论: PICC 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应注意治疗中的护理。【关键词】PICC
临床应用
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化疗的恶性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因其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而被广泛使用。本院血液科于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200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实施PICC技术,进行化疗,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6 月—2010 年12 月期间200例实施过PICC的血液系疾病患者,其中男97 例,女103例,年龄27—73 岁,平均47.4岁。其PICC 导管留置时间30—305 天,平均104天。1.2 方法
选用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4Fr型号的PICC包,及常规静脉穿刺用物。具体操作:确定静脉和插管穿刺点 ,患者上臂与身体呈90°角,患者头部偏向同侧贴近肩部,测量穿刺点至第3 肋间的长度,所得长度为PICC 管导入血管的长度;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cm ,两侧至臂缘,常规铺无菌洞巾;打开PICC 管包装,用生理盐水10mL 预冲导管;静脉穿刺后观察回血,保持针的位置;向前推进插管鞘进入血管,保持插管鞘的位置,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从插管鞘内撤出穿刺针;将导管推入插管鞘,缓慢推进至所量长度,从静脉内撤出插管鞘,再缓慢将支撑导丝撤出;安装减压套筒及连接器,将机翼状卡子卡在距PICC 穿刺点1cm 处,碘仿酒精棉球放置穿刺点处,用贴膜及胶布固定导管;最后经X 线透视确定导管达到理想的上腔静脉预定位置,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1 ]。
2、结果
该200患者中,171 例1 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85.5%,治疗过程满意。PICC置管后并发症和发生率情况如下表:
项目
静脉炎
导管堵塞
肢体肿胀
部位渗血
部位感染
导管异位
导管脱出 病例数(200)
发生率(%)
8.5
2.5
42.5
1.5
1.5
3、护理 3.1、一般护理
(1)置管前护理,向患者其目的、优点、过程、操作步骤及配合要点,可让已做过PICC 导管的病人与之交流,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以积极主动配合工作。(2)置管后护理,第一日换药1 次,以后每周换药2 次,每周换正压接头1 次,换药时应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渗血、渗液,记录导管的刻度,保持体外导管部分呈“S”型弯曲[2]。冲管时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 以脉冲动作推注,在管腔内产生湍流,清洁管壁,封管时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 以脉冲方式封管。(3)拔除导管时护理,备止血带1 根,拔出后应检查导管是否完整,导管末端一定要完整,将穿刺针眼按压6min ,再用无菌纱布覆盖24h。(4)出院带管的护理,出院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导管留在体外的长度、封管及更换敷料的日期、更换敷料的操作指导等。3.2 常见并发症护理
(1)部位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皮肤时待消毒剂干后再穿;加强置管后的护理,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穿刺局部有红肿、渗血、渗液应增加换药次数,敷料潮湿或松脱应随时更换;必要时局部涂抗生素药膏或口服抗生素。(2)部位渗血,应立即换药,穿刺针眼上方放置一块无菌小纱布并加压包扎,嘱病人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3 天内症状可消失。(3)导管堵塞,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堵塞,应将10mL 的注射器抽注肝素水推注后再通,如为脂肪乳剂堵管时,可选择70 %酒精进行再通[3]。(4)导管断裂,包括体外和体内导管部分断裂,体外的应剪除断裂部分,更换连接器,修复导管;体内的应加压固定导管以防导管漂移,在上臂近腋窝处扎止血带,明确导管位置,将静脉切开取出导管。(5)导管异位和脱出,当穿刺导管头部到达肩部时,应嘱病人头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贴近肩部,可避免导管进入颈静脉,,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和穿刺侧肢体负重,每次换药后妥善固定导管。(6)静脉炎,尽量选择导管的型号与血管的管径相适宜,穿刺动作要轻柔,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血管内膜。输入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时,输注前应确保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内。如发生静脉炎,应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每日3次,每次30 min,3天内症状未能缓解,应考虑拔管,应继续给予湿热敷,并停止从此部位输注液体。
4、讨论
PICC因其穿刺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长期使用符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患者的需要,可以提高疗效,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健康教育是PICC置管护理的重要内容,应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保持血管是化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PICC 置管导管感染的病死率为3 % [4],本组病例仅有3例发生感染。PICC 置管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解除了病人的后顾之忧。并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避免了多次穿刺,也使病人的整体治疗费用下降,节约了成本。非常值得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中推广应用。在PICC护理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护理和宣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满意率提高,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3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34-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7~10%,多与遗传有关,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发病率较高[1-2]。化疗是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化疗周期较长,多采用外周静脉化疗,使得静脉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也容易诱发渗漏和皮肤肌肉坏死等病症,因而引入了PICC,可较好地帮助患者完成辅助化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 年2 月~2015 年10 月乳腺癌患者28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14 例为对照组,年龄26~67 岁,平均(45.2±8.1)岁,术式:保乳术3 例、乳腺癌根治术11 例;实施护理干预患者14 例为观察组,年龄27~65 岁,平均(46.3±8.0)岁,术式:保乳术2 例、乳腺癌根治术12 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式、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给予病情评估,讲解医院相关的常规知识, 介绍疾病与治疗的相关方法,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及环境的整洁安静等。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1)PICC 置管前护理。首先向患者介绍PICC 的相关知识,讲解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稳定患者情绪,消除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与决心,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在患者完全知情的情况下,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存入档案,指导患者避免对健侧肢体血管的刺激,例如抽血和输液,减少药物刺激等,由技术熟练的高级护士进行置管操作,可保证一次置管成功的效率。(2)PICC 置管中护理。仔细观察患者的肘部和上臂静脉,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置管,可提高效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由专业护士进行消毒和置管,动作要轻柔,速度不要过快或强行送入,置管成功后要及时使用敷料进行覆盖,将其牢靠固定,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3)PICC 置管后护理。详细记录置管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局部护理,及时更换贴膜和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发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机械性静脉炎和感染,控制输液的流速,避免导管渗漏和脱出等意外事件, 出院后指导患者家属开展家庭护理,及时反馈信息和定期复查等。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置管情况(一次置管成功、二次及以上置管成功)、并发症情况(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4%),观察组二次及以上置管成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42.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会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产生悲观的生活情绪,长期的抑郁也会加重病情的发展。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而术后化疗是乳腺癌的常用方法之一, 同时给予PICC 可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PICC 在患者的上肢外周静脉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通过建立一条良好的绿色通道,可显著减少患者因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大幅降低各种化疗药物对机体外周静脉的损伤,减少局部刺激作用,进而起到保护血管的功效。而严格的无菌操作和轻柔置管均是保证PICC 置管成功的基础条件, 置管成功后实施有效的管路维护也是保证置管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具体内容包括准确的冲管方法、及时更换贴膜和敷料、指导患者置管侧手臂的活动、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出院的外带管路维护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显著减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感染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4%),观察组二次及以上置管成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6%),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配合依从性,由专业的护士进行操作可显著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42.9%),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感染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化疗行PICC 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许群娣. PICC 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3.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0例进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其中研究组中男39例, 女11例, 病程1~7个月, 平均 (3.2±1.6) 个月, 年龄41~74岁, 平均 (56.45±5.23) 岁, 对照组中男40例, 女10例, 病程1~6个月, 平均 (3.1±1.5) 个月, 年龄42~77岁, 平均 (58.41±4.12) 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对患者进行饮食以及药物等方面的护理,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 护士要经过分层次的相关的业务培训后进行各项护理工作, 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数量, 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心理护理, 加强置管后对患者的观察, 重点观察患者穿刺点的出血情况以及周围皮肤组织的红肿情况, 必要时进行药物的治疗, 叮嘱患者家属要减少侧肢的活动强度, 逐渐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及时的解决广大患者的需求, 具体如下。
1.2.1 置管中护理
在选择好待穿刺点之后, 将患者的血管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详细分为0~3级, 其中0级和1级代代表穿刺成功。令患者平躺在病床上, 后将其、上肢向外延展90°使用皮尺将右胸锁骨到穿刺点的距离亮出来, 在下方量直到第三条肋骨间隙。完成上述步骤之后, 将患者的床头调高15°, 并将其喘息部位充分露出来。做好相关消毒工作, 并告知患者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不能随意移动, 必要的时候, 可以对患者使用一定剂量的镇定药物, 在进行相关操作过程。等到患者穿刺成功之后, 对其进行二次消毒, 当消毒液晾干以后在穿刺部位贴上无菌服帖, 之后24 h长能够对其使用加压包扎,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防止患者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现象。与此同时, 护理人员还要将相关护理记录做好, 将置入管的规格, 穿刺部位情况, 穿刺时间等一一记录在案。
1.2.2 置管后护理
(1) 患者在进行完PICC置管工作之后必须对其进行胸片的检查工作, 确保导管的尖端在正确位置, 医护人员如果发PICC尖端出现移位的现象, 应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全面处理。 (2) 敷料更换工作, 护士在为患者选择穿刺部位进行敷料的时候, 应该选择通气性能好的无菌服帖, 在第一次置管24 h内要及时的为患者更换敷料贴, 在此之后每隔48 h为患者更换一次。在进行该项工作之前, 护士要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全面评估, 如果发现出现渗漏、松动、脱落等情况的时候, 应该及时更换新的敷料贴。在进行更换敷料贴工作的时候, 应该沿着导管的方向, 从下到上进行接触, 避免在进行更换过程中将内置导管带出。相关步骤如下所示:护士在进行操作之前应该带上无菌手套, 并使用消毒剂将手部皮肤进行全面消毒, 范围要达到20 cm×20 cm。等到消毒剂完全干燥之后, 对患者进行更换工作, 千万不能使用医用酒精消毒穿刺点, 在这根本上杜绝化学性静脉炎的情况出现。如果穿刺部位有液体渗出, 那么要在48 h内更换药物1次。 (3) 在处理穿刺点出血和手部肿胀拔出外套管的时候, 要在处理之前先按压2~3 min, 当确认成功之后, 在穿刺位置利用折叠纱布按压, 并进行敷料固定。在外部使用自我粘缠绷带进行加压和固定, 杜绝运动后出血的现象发生。成功穿刺后2~3 d, 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并告知患者在成功穿刺3 d内尽量避免屈肘动作, 在需要的时候, 给予其一定剂量的止血药。如果患者出现了手部肿胀的现象, 那么就要告知患者进行侧卧全动作, 手部无力者手握热毛巾, 并将置管上肢进行抬高处理, 加快血液回流, 减少患者手部肿胀的现象。
1.2.3 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在进行穿刺和输液的相关过程中, 护士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无菌操作, 每24 h就要为患者更换输液器1次, 尤其是在输血之后, 更是要立即更换。
1.2.4 保证导管的通通畅性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之前, 利用2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工作, 并保证导管的通畅性, 当输液完毕之后, 把10~20 ml的生理盐水使用脉冲的方式做注入处理, 这样能够尽可能的将残留在管内的药物冲洗干净, 当液体仅剩下1 ml的时候, 要进行一次性注入工作, 撤出的同时进行推注动作, 保证导管内出现的全部都是封管液, 最终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如果有带管出院治疗的患者, 相关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相关注意事项指导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肺癌患者化疗后静脉炎、堵管等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及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中的肺癌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后有3例患者出现了堵管的情况, 堵管发生率为6%, 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出现了堵管的情况, 堵管发生率为22%;另外研究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有2例, 占4%, 对照组患者则有10例出现了静脉炎, 占20%, 见表1。研究组中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 而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 见表2。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PICC导致的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例 (%)
3 讨论
肺癌已经发展成为医学界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3,4,5]。针对该病, 化疗仍是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静脉化疗需要对患者进行多次穿刺,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近年来,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的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静脉化疗方式, PICC是一种新型的静脉输液技术, 同时兼具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优势, 且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 因材料的特殊性不会引发严重的副作用, 但同时PICC的使用也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 如会造成堵管和静脉炎等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为了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的痛苦, 需要广大的医护人员加强护理技能的训练, 制定出优质护理的对策, 使患者感受到热情、周到、全面的护理服务, 有效的降低了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6,7,8]。
参考文献
[1]张燕.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 2013, 11 (6) :107-108.
[2]胡绪芸.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PICC置管患者意外拔管率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 2013, 21 (2) :176-177.
[3]欧利芳, 李淑兰, 欧阳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方面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 2013, 11 (12) :28-29.
[4]朱燕双, 陈惠媚.优质护理在留置PICC导管患者的服务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1) :211-212.
[5]刘红, 刘喜萍, 丁载巧.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在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的临床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8 (10) :14-15.
[6]李希西.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13:5-6.
[7]华红霞, 任国琴.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10 (11) :10-11.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5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76-02
2010年1月国家卫生部提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30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60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1]。自2011年1月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科着力打造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康复护理等为一体的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整体护理,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收到了明显成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460例,其中男256例,女204例,年龄7-84岁。其中颈肩腰腿痛病206例,脊髓损伤34例,脑梗塞后78例,骨科术后84例,脑外科术后28例,其它疾病30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中专以上者302例,高中以下者158例。
2.方法
2.1研究方法
由责任护士于患者出院前发放医院自制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操作技术,病房环境,健康指导,协助解决困难等,分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620份,有效率100%。将调查表回收以后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及开展1年以后,全科护士理论考试成绩优秀率(成绩>90分者为优秀)、护士对管床患者“八知道”掌握率进行分析,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2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2.2.1引入“全人护理”理念,关顾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本质就是以患者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技术操作, 更要注意“ 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2]。因此,我科全年先后派出11名护士到香港学习,并引入香港 “全人护理”理念,从 “身、心、社、灵”四个方面实施护理照顾,利于患者康复。
2.2.2专业化护理服务 科室实行“专责护理”模式,为病人提供一对一的护理服务。从病人入院到出院,责任护士专门为该病人提供全程服务,指导老师给予指导和护理质量把关,发挥团队精神,使病人得到高质素护理。
2.2.3多形式、多途径、全程健康教育 我们根据科室特点开展多形式、多途径、全程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看图对话(健康宣传栏)②文字教育(健康宣传册)③床旁口头讲解 ④定期开展义诊。
2.2.4延续性护理服务 病人出院并不代表着住院的结束,而是住院的延续。因此,我们持续跟进病人开展电话随访、家访、对外拓展服务等。
2.2.5强调专科特色,使患者由“被动康复”成功转型为“主动康复” 康复科有别于其它临床科室,康复科护士的职责也有别于其它临床护士,由照顾者转变为指导者,因此我们鼓励患者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康复中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2.6优化护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升护理团队专业素质 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因此,我科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团队专业素质:①派骨干外出学习,引入外院先进理念及技术 ②实施“护理人员梯队培训计划”③参加各种康复培训、会议及继续教育等。
3.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1年以后,我科在患者满意度,护士理论考试优秀率及护士对患者“八知道”掌握率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与一年前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一年前后患者满意度,护士理论考试优秀率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況
护士理论考试优秀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一年前41.785.787.5一年后64.396.498.2%X26.053.954.85P值<0.05< 0.05<0.05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护士专业素质,增进护士对病人的观察与了解,增进护患沟通与交流,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5.讨论
5.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我国人口存在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发展过程不平衡,独生子女对老人的赡养负担重等因素,人们需要享受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4]。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的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5]。目前,医院之间的竞争,已由原来的设备、人才竞争升级为人员素质竞争,由单一的医疗服务转向医疗保健的多元化服务[6]。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是现代医院发展,提升医院服务品牌的保证。
5.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2.1严密的组织领导是前提 我科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取得明显成绩,除了全科护士的集体努力以外,更得益于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科室主任的大力支持以及护士长的周密协调。这条作用链当中的任意一条脱链,我们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将面临重重困难。因此,严密的组织领导是任何医院、任何科室顺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
5.2.2护理人员首先要正视自己的职业 要想积极投身于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首先要正视自己的职业。护理是一门崇高的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有勇于献身的精神。当病魔缠身感到无助的时候,病人选择了相信我们,我们要视病人为自己的亲人,给予他们最好的照顾,这是护理人员的天职,一定要避免思想上进入误区。
5.2.3与病人达成统一认识,向着康复目标共进 在做康复教育的同时,与病人达成统一认识,抛弃旧观念,顺应专科特色,使患者由“被康复”成功转型为“主动康复”,护士由“照顾者”转变为“督导者”,在护士的指导下让患者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会自我照顾,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回归社会。
5.2.4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强调“专科特色” 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强化护理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要求护士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逐步推出特色服务和打造护理品牌[7]。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科优质护理服务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康复专科特色的道路,并且打造出自己的服务品牌——“全人护理”。本组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一年前有了很大提高,证明我科所走的这条路是切实可行的。护理是一条很长很深的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医疗行业最畏惧的事情莫过于停滞不前甚至落后。只有敢于开创,勇于发展,勤于思考,工于科研的护理团队才会在她们的护理道路上披荆斩棘,飞的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办医改发[2010]13号[J].2010,1(22):1.
[2] 任辉,李景波,宫海燕.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医学,2006,35(1):36.
[3] 张玲娟,沈豪,谢建训.军队医院护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2):39-40.
[4]唐荣,苏维.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及其对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7(5):861-863.
[5] 谢凤勤.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 13(11):1517.
[6] 文国英,沈莉.六西格玛管理在护理特优服务中的应用[J]. 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5):60.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在65~78岁, 平均69.5岁;试验组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在64~79岁, 平均69.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试验组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2.1 化疗前的护理
接受化疗之前, 护士查房发现患者的右上肢出现肿胀情况, 给予其胸透检查, PICC管并未发现异常, 并将其PICC管拔除。遵医嘱对其进行扩张血管治疗, 使用100 m L葡萄糖试剂静滴, 每天2次口服丹参片, 患肢静脉缓慢滴住100 m L的生理盐水, 加注低分子肝素钙, 5 d后患肢症状消失。15 d后, 对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查, 凝血酶时间 (18.3, N, s)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9.6, N, s) ;纤维蛋白原 (3.89, H, g/L) , 凝血酶原时间 (19.3, N, s) 。上肢彩超检查显示头静脉复通, 血栓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右上肢有轻微肿胀, 2 d后安排患者出院, 并叮嘱其口服华法林、阿司匹林, 且定期回门诊复查。
1.2.2 血栓的预防的护理
对于血栓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 PICC置管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缓解患者由于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血管痉挛, 以避免穿刺送管过程出现困难。必要情况下, 可以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以减轻由于穿刺而导致的痛苦。 (2) 医护人员应该有专业的操作技巧, 操作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 操作时保证动作轻柔。 (3) 穿刺以及送导管的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患者上肢外展, 与身体呈90°角, 操作过程中随时指导患者, 以保证医患之间的配合默契。护理人员应该尽量避免由于反复穿刺而导致的血管内膜损伤, 预防血栓的发生。 (4) 患者接受PICC置管后, 应避免过度活动, 防止导管随肢体运动而出现血管内壁受到机械刺激, 此外, 插管患者还应该尽量避免对插管侧肢体的压迫。如果置管一侧的肢体出现酸痛、肿胀则应及时予以上报, 保证得到医师的及时处理。
1.2.3 血栓形成后的护理工作
血栓一旦形成, 要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或者彩超检查, 若确诊则应与血管外科医师联系展开治疗。使用PICC管, 将溶栓的药物放在栓塞处, 并在溶栓期间做好护理工作。首先, 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紧张情绪, 详细讲述血栓发生的原理, 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其次, 对于患肢的护理方面, 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抬高患肢, 为其静脉推注20 mg的地塞米松, 并肌肉推注25 mg的异丙嗪, 用500 m L浓度为50%的硫酸镁溶液交替湿敷患者的右上肢[2]。保证患者进行适量的卧床休息, 使血液回流顺畅, 观察患者患肢肿胀的消退情况, 并对患肢的颜色、温度以及桡动脉搏动等情况做好详细记录。最后, 要尽量避免对患肢进行冷热敷交替, 热敷会使代谢加快, 从而使耗氧量增加, 冷敷会刺激血管收缩, 无益于缓解疼痛。如果患者出现出血的倾向, 则应对患者的血常规、血小板及血凝时间和凝血酶原的时间做好记录, 避免肺栓塞的发生。
2 结果
经PICC置管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后,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98.0%) 明显高于对照组 (86.0%) , 并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部分学者提出, 血栓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导致:血液凝度较高、静脉的内膜出现损伤、静脉流血速度缓慢。相关护理人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PICC置管技术的学习, 由于该方法的使用安全性更强, 可靠性更高, 留置时间较长, 且并发症出现较少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由于置管及其维护过程中一旦出现缺陷就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 为患者的健康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为此,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该研究通过分析对我院病患的护理流程, 其目的是为了降低PICC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只有对血栓积极预防, 并在病症出现时及时予以处理, 才能对缓解病患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PICC置管后预防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 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试验组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 (98.0%) 明显高于对照组 (86.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PICC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关键词:PICC置管,血栓,护理
参考文献
[1]万光明, 陈浩芸, 汤文英, 等.阿司匹林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发生率的影响:997例回顾性研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3, 21 (2) :118-121.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7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临床应用
1 PICC的概述
PICC是中心静脉置管技术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的英文简称。PICC是一种外周静脉穿刺技术, 由于其具有维护方便、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被广泛地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护理之中, 避免了因长期输液或药物带来的血管损伤,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肿瘤患者在输液时的痛楚, 保证了治疗的高效进行。
2 PICC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癌患者需要化疗或因一般身体状况差, 通常需要长期静脉注射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和营养素, 和传统的方式相比, 不需要重复进行静脉穿刺输液, 这种方法常常导致患者身体上的疼痛, 和对外周血管化疗损伤及外周血管损伤等。PICC导管由于其静脉导管尖端常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 血液丰富、流速快, 到达右心房的血液流量为5 L/min, 刺激性化疗药物如长春瑞滨等可以迅速被稀释, 降低对血管的刺激, 从而减轻药物对周围血管损伤, 加强对上肢的血管网络的保护作用。PICC置管技术是肿瘤临床护理中长期输液的有效途径, 在未来医疗护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3 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在PICC肿瘤护理中, PICC的并发症是比较多的, 主要有3种常见的:静脉炎、局部感染、导管堵塞。以下通过对并发症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并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提出解决方法, 希望可以更好地为肿瘤患者的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3.1 静脉炎
诱发静脉炎的因素比较多, 经常见到的有: (1) 置管次数多, 导管与血管发生重复地摩擦, 造成血管的损伤, 从而诱发静脉炎; (2) 在进行穿刺时, 由于导管推送的速度太快, 造成血管的机械性损伤。预防和处理措施: (1) 首次置管后, 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用浓度为25%的硫酸镁和氟美松5 mg配成溶液, 拿毛巾是湿敷在伤口附近。假使患者已患有静脉炎, 应及时的处理好, 避免病情的记忆不扩散。 (2) 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 选择较粗大、弹性好的血管和事宜的导管, 用适宜的力度和均匀的速度推送导管。
3.2 局部感染
在置入PICC后, 造成局部感染发生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由以下几点: (1) 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差, 免疫能力低下; (2) 在穿刺或者日后的护理过程中, 医院护理人员未能严格地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消毒处理, 造成了细菌的感染; (3) 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 日常护理工作不够细致。预防处理措施: (1) 患者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 每日坚持体育锻炼, 增强自我的身体健康素质; (2) 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无菌操作, 对不按规定进行操作的护理人员进行责任制度, 做出相应的惩罚。 (3) 加强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健康护理的意识, 大力宣传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2]。
3.3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致使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有: (1) 肿瘤患者自身的血液浓度过高, 易使血液发生凝固或者形成血栓; (2) 输入患者体内的药物分子粒径太大, 加上输液时流速比较慢, 药物分子极易吸附在内导管内壁造成导管堵塞; (3) 置入导管时没有被正确的正压封管, 致使血液受阻发生反向流动。预防处理措施: (1) 向肿瘤患者注射小分子的肝素5000 U, 2次/d, 可以有效地避免血液发生凝固和血栓; (2) 对患者需要注入的药物进行细分解, 通过增施一定的压力来加速输液的流动; (3) 在进行封管时, 尽量做到正压封管, 边推注边退针确保导管始终处于正压状态。
4 讨论
综上所述, PICC技术给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 也使得肿瘤的临床护理工作更容易进行。PICC技术是于上世纪90年代被引进我国的, 在肿瘤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它操作使用简单方便、易于维护、可以长期置入在人体内, 虽然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状, 但是只要患者做出合理地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及时地处理好这些并发症, 就能确保患者的康复[3]。本文针对于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的探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只有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地促进PICC技术的发展, 才能使得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敏.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20-22.
[2]陈萍.PICC导管部分脱出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6) :15-16.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2013 年6 月—2015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重症患者64 例, 将患者分成两组, 每组32 例。 所有患者中男40 例, 女22 例, 年龄15~91 岁, 平均年龄 (51.9±10.2) 岁。 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在置管前对所有患者都要实施健康知识指导, 将置管原理和操作步骤仔细讲给患者听;置管前要将物品备好, 患者应取平卧体位, 确保手臂90°向外伸展, 在穿刺部位向上处使用止血带, 对患者血管情况实施评估。 将止血带解开后对臂围进行测量从而了解置入导管所需的长度;在无菌环境下再次应用止血带并且实施静脉穿刺, 若出现回血状况需进入导入鞘之后再次进针0.5 mm, 对导入鞘进行固定, 将针芯拔出时要注意血流量, 在静脉里放入导管, 发现回血后对导管进行清洗, 并且把导入鞘去除, 在导管成S型弯曲后对其实施固定, 使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 观察组采取系统护理, 系统护理特点主要包含:①穿刺记录:实施穿刺后要对患者导管置入长短和置入位置等穿刺细节实施系统记录, 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特征改变状况。 ②预防并发症:PICC置管后需要做好预防导管脱落、导管受到阻塞和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 导管脱落预防环节需要密切注意导管稳定, 并且护理人员要增加巡视次数, 特别是昏迷和躁动的患者, 预防出现意外拔管的状况, 导管稳定的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翻身或者体位改变等护理, 并且告知工作人员要在固定时间对患者穿刺部位和导管放置处进行检查, 对导管固定状况做好详细记录。 预防患者导管受到阻塞需要在查房过程中注意导管打折和扭曲等情况, 从而保证导管顺畅, 例如需要进行输血时就重新选择穿刺位置, 在高浓度液体注射结束后要选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感染或者不良反应预防环节需要护士人员在进行穿刺、 输液以及换药等操作时, 要确保在无菌状态下进行, 确保穿刺点的覆盖药物干燥整洁, 置管后1 d内更换敷药1 次, 在此之后每周更换2 次, 但是输液管需要每天更换, 并且对敷药和输液管的更换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导管保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出现几率进行观察和对比, 护理满意度可分成四级, 十分满意是91~100分, 比较满意是81~90 分, 一般满意是60~80 分, 不满意是<60 分[4]。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选取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形式的表达, 检验方法选取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并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感染6 例和外渗3例, 由此可知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注:与对照相比, t=23.602, *P=0.000。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是96.9%, 优于对照组的7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注:与对照相比, χ2=7.181, *P=0.002。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由于PICC置管保存时间长、导管弹性强和输液方式较多, 并且在重症患者的救治、用药和静脉压检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因此置管方法为重症患者的性命安全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5,6]。 由于我科重症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 所以能够快速精确的输入不同种类的高浓度或者刺激性较强的药品, 再与系统护理配合能够有效降低药品对血管造成的损伤, 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对于患者舒适度的提升具有显著意义[7,8]。
在临床中系统护理是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方式实施整合, 对治疗比较困难和控制的病症实施早期护理, 在让不同种类的护理方式发挥其优点, 提升彼此间的相互配合, 填补缺点的基础之上, 借助提升实施的整合性从而达到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创建的一类临床护理和管理体系[9]。 系统护理的长处:①将具体方式实施整合, 借助系统化护理更好的实施每个方式, 并且护理措施都是通过研究认为是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有需要的;②有关护理方式的进行都有详细的临床路径与质量管理系统, 能够更好指挥操作过程, 从而减少操作错误的出现;③建立PICC置管质量管理小组, 能够对PICC置管的操作过程实施更好的监督和改善[10,11]。
此次研究两组患者都实施PICC置管,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PICC置管后采取系统护理, 刘清宏等[12]研究可知应用PICC置管时出现不良反应显著减少, 穿刺失败有4 例, 局部透血有4 例, 导管受到阻塞有3 例和感染有3 例, 说明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和该文研究一致。 该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保存时间是 (45.7±4.6) d, 对照组保存时间是 (21.8±5.1) d;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感染6 例和外渗3 例, 由此可知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是96.9%, 优于对照组的7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系统护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患者满意度和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 选取PICC置管治疗重症患者后对患者采取系统护理, 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出现几率, 确保抢救效果, 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中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效果, 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整群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重症患者64例, 将其随机分成两组, 各32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PICC置管后采取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保存时间是 (45.7±4.6) d, 对照组保存时间是 (21.8±5.1) d;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感染6例和外渗3例, 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是96.9%,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选取PICC置管治疗重症患者后对患者采取系统护理, 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确保抢救效果, 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PICC置管,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王东峰, 刘秋梅, 路涵, 等.肿瘤患者应用PICC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 (15) :101-102.
[2]宇亚娟, 杜柯凝, 刘颖.9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 (4) :418-420.
[3]严云丽, 余莉婷, 王惠芬, 等.京万红外敷治疗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50例[J].中医外治杂志, 2015, 24 (1) :6-7.
[4]Li Li.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PICC puncture point bleed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J].occupational health and disease, 2015, 30 (1) :62-64.
[5]程丽雅.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和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 (4) :400-402.
[6]杨丽丽, 介颖丽, 姚玉红.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2) :239-240.
[7]李兴, 王群, 王辉.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 18 (5) :857-859.
[8]许容芳, 陆勤美, 黄胜, 等.全程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 (9) :1024-1027.
[9]沈艳芬, 霍燕.PICC导管体内破裂致化疗药外渗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 (4) :104-105.
[10]刘春宁, 张玉霞, 杨文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末端水柱波动对判断导管异位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 (3) :72-73.
[11]Dong Ting.Application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PICC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al, 2013, 10 (10) :1325-1326, 1336.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直肠癌男性50例, 乳腺癌女性患者56例, 结肠癌患者45例, 胃癌患者48例, 胆囊癌患者30例, 这些患者均植入PICC导管进行化疗及晚期支持治疗, 导管的选择美国BD公司。其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有3例, 血栓性静脉炎有1例子, 导管断裂有1例, 导管移位有1例, 导管堵塞有3例。
1.2 操作方法
1.2.1 体位
指导患者平卧于床的一侧, 保留穿刺侧足够的操作空间, 上臂外展与躯干成90°, 建立无菌区后肢体不可随意活动。穿侧时嘱患者握拳, 送管时指导患者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等, 助手多与患者交谈, 分散注意力, 避免情绪过度紧张, 引起血管收缩, 影响送管, 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即送入导管约10cm米时, 指导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 下颌靠近肩部, 使导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 而避免向上进入颈内静脉, 当导管送至锁骨下静脉出现送管困难时, 可嘱患者上臂抬高>90°, 以加大锁骨下静脉与无名静脉角度。或嘱患者深呼吸配合送管, 通过增加回心血量, 使导管随加大血流送入上腔静脉, 同时, 减轻胸廓上缘过厚的皮下脂肪对锁骨下静脉压迫利于送管。将PICC导管送入静脉至少10~15cm之后, 即可退出鞘, 指压导入鞘上端静脉固定导管, 从静脉内退出导入鞘, 使其远离穿刺部位, 撕裂导入鞘并从植管上撤离, 在撕裂导入鞘时, 需固定好PICC导管, 一手固定导管圆盘, 一手去导丝, 要轻柔, 缓慢。若导管呈串珠样皱折改变, 表明有阻力, 应立即停止抽取导丝, 并使导管恢复原状, 然后连同导管, 导丝一起退出约1英寸, 再试着抽出导丝, 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导丝较容易的移去, 一旦导丝撤离, 再将导管推进到预计的位置。清理穿刺点, 将体外导管部分有效固定, 任何的移动都意味导管尖端位置的改变, 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状弯曲, 在圆盘上胶带, 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 注意不要盖住穿刺点, 通过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穿刺后记录, 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1.2.2 穿刺时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
送导管困难;症状;阻力感, 无法送管或蛇样弯曲。原因:选择的血管细小, 血管的静脉瓣较多, 静脉分叉, 静脉瘢痕等, 送管速度过快, 患者过度紧张, 以致静脉痉挛, 患者体位不当, 导丝润滑不到位。处理:送管速度不宜过快, 可暂停送管等待片刻, 使患者尽量放松, 调整位置, 属患者做握拳动作, 调整导丝或撤出导丝, 选择直及静脉瓣少的血管进行穿刺, 延长导丝润滑时间, 穿刺肢体热敷。
1.2.3 导管异位
症状;阻力感, 患者不适, 导管可有弯曲打折, 无法抽到回血。原因:异常静脉解剖位置, 既往手术史或外伤史, 患者体位不当, 测量误差, 在头静脉穿刺。处理: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 准确测量, 修剪, 当送管达到肩部时, 患者头偏向穿刺侧, 下颌靠肩, 如果导管移位到颈静脉, 可用5~10m L生理盐水快速冲管, 改变体位, 给予时间, 通过自然重力下降, 重新定位。
1.2.4 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处理
(1) 机械性静脉炎:表现为红肿, 胀痛。原因: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有关, 穿刺者的技巧有关, 导管的尖端位置, 患者的状况。预防:穿刺前, 多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 穿刺时, 属患者握拳松拳3个轮回后握拳不动, 穿刺者一针见血, 同一个部位不能反复穿刺, 根据患者血管选择不同的型号。处理:抬高患肢, 穿刺部位贴静脉营养贴, 避免剧烈活动, 轻微活动, 如握拳松拳, 局部神灯照射每日3次, 每次20min, 此外, 可用如意金黄散加蜂蜜, 避开穿刺点, 局部持续湿敷, 也可用喜辽妥局部按摩红肿疼痛部位20min, 神灯照射30min, 局部贴透明贴, 一天2次, 5~7d症状可消退。 (2) 血栓性静脉炎:原因: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有关, 与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有关, 与封管技术有关。处理:溶栓前, 给予患者患肢进行热敷, 每次10~30min。导管前段接三通接头, 准备生理盐水20m L, 尿激酶稀释后备用, 行溶栓治疗, 如果效果不佳, 拔管。 (3) 导管断裂:原因:体外部分断裂;未预冲导管, 撤导丝时划伤导管, 不正确的固定或换药不当, 高压注射所致体内部分断裂;送导管时镊子损伤导管, 损伤的导丝划破导管所致。预防:不要用力冲管, 使用10m L注射器, 正确固定, 不要在导管处使用缠绕胶带。处理:体外部分断裂, 修复不好, 拔管体内部分断裂, 快速反应处理, 加压固定导管, 用手指按压导管远端的血管或立即与上臂腋部扎止血带, 患者制动, 确定位置, 行静脉切开术, 取出导管。 (4) 导管堵塞:症状:给药时感觉有阻力, 输注困难, 无法冲管, 无法抽到回血, 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原因:药物配伍禁忌, 药物之间不相溶, 未经盐水冲管就用肝素封管, 未正压封管至血流反流, 采血后未彻底冲管, 脂肪乳剂沉淀引起管腔阻塞, 静脉内膜损伤。预防: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损伤, 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 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 输注脂肪乳剂应定时冲管。处理:检查导管是否打折, 患者体位是否恰当, 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正确, 用10m L注射器缓慢回抽, 血凝块是否能抽出, 酌情拔管
2 讨论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10
【关键词】优质护理;严重压疮;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15-02
严重压疮患者其创面面积较大,组织坏死多,且自身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对护理的需求也不同。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是以创新为灵魂,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满足患者合理的护理要求,保障患者的安全为根本的护理管理模式[1]。笔者将优质护理应用严重压疮患者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例严重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患者年龄介于52~72岁间,平均年龄为(65.2±3.2)岁,其中男性患者为6例,占66.7%,女性患者3例,占33.3%;T12椎体骨折术后并双下肢全瘫2例,L1爆裂性骨折并双下肢全瘫2例,骨癌并双下肢全瘫1例,脑出血4例。患者均长期卧床,其压疮在III~IV度间。
1.2护理方法
患者除给予定时翻身,清创、定时换药,保持床单、衣物干净整洁,加强全身营养等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长期卧床患者的心理压力本就较大,压疮的发生更增加其痛苦,让其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沟通,给予其亲人般的关怀,耐心听取其主诉,使其烦闷、痛苦得到纾解,并向其分享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提高其依从性。②海绵垫护理:对于严重压疮患者而言减压是关键,可将患者安置于海绵垫,使压疮部位旷置,改变患者卧床不动的状况。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可协助其坐于床尾,从而预防压疮发生。③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干净、维持清洁对压疮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清洁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因素之一。故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床单、被套、衣物,保持其清洁、干净。此外每周至少3次以上协助患者洗澡,压疮严重者在换药前每天清洗。着重清洗褶皱或痉挛严重的部位,可选用呋喃西林液或高锰酸钾进行泡洗,同时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破损,防止加重。④良性刺激:对于部分可自理者鼓励其完成简单的生活需求,训练其坐姿、洗脸、穿衣等,提高其生活能力,可指导家属在旁鼓励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尽量完成自己生活所需,提高其生活能力,增强其恢复信心。⑤康复教育:康复教育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其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压疮的治愈率,更在于让患者了解压疮的发生原因,预防患者出院后再发生压疮。故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发生原因、预防措施、饮食注意等,耐心解答疑问,并通过示范让照顾者了解压疮的护理方法,如帮助患者翻身、协助其坐起等,以提高出院后的照顾能力。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压疮愈合情况,并采用自制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层面,将其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严重压疮愈合情况比较:护理后压疮治愈者7例,压疮创面较护理前显著缩小者2例,总有效率为100.0%。
2.29例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布情况,详见表1。
3结论
压疮也被称为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组织因持续缺氧、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溃烂或坏死。根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有超过6万人死于压疮合并征[2]。严重压疮即III度壓疮以上,这类患者压疮面积较大,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何改善严重压疮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压疮愈合是临床研究者一直关注的热点。
本次研究以9例严重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护理后压疮治愈者7例,压疮创面较护理前显著缩小者2例,总有效率为100.0%,护理满意度为88.9%。本次研究与何东红[3]等研究基本一致。这是由于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在夯实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一种护理方式。其内涵是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保障护理安全,保持患者躯体舒适。帮助调节患者心理,保持其心理健康;通过适合的护理赢得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4、5]。本次研究将治疗压疮仅作为一个短期目标,而将其治疗后改善不良卧位,预防新压疮的发生为目的。即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引导患者积极正面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其护理治疗依从性。通过给予康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发生原因,预防措施等,并一对一示范护理患者的措施,不仅减轻护理人员压力,同时提高出院后的护理能力,避免压疮发生。此外加强患者生活护理,保持其皮肤干净、整洁,可促进压疮的恢复,并进行简单的训练,如穿衣、洗漱等,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其恢复信心。
综上所述,对严重压疮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其伤口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成杰,刘玉敬,吕亚楠等.神经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2):1864-1866.
[2]孟根格日乐.优质护理预防老年病压疮的发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4(19):420-420.
[3]何东红,李阳,黄伊娜等.优质护理在严重压疮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2,07(9):77-78.
[4]王银花,江华容,廖健敏等.早期压疮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24):2279-2281.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11
关键词:PICC,堵塞,原因,护理对策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简称PICC, 是经肘前浅静脉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穿刺置入, 头端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 起到外周血管置管, 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于1986年在美国生产并应用以来, 由于操作简单、耐高渗、可较长时间保留等优点, 具备了中心静脉导管的优势且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的中心静脉导管而在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它为需要长期输液且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静脉通道。在PICC的广泛应用中, 并发症的发生也随之增多, 导管堵塞是临床应用过程中除感染外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1]。国外报道可高达21.3%[2]。郑春辉等[3]报道堵管的发生率可达21.3%~30.76%。陈姬雅等[4]报道, ICU内PICC堵管发生率为50%, 比其他科室相对要高的多。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结合临床病例, 对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 现将预防和减少导管堵塞的护理措施和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PICC置管术的患者71例。排除标准: (1) 病情危重入住ICU<72 h死亡患者; (2) PICC使用过程中因导管感染遵医嘱拔除患者; (3) 患者严重躁动PICC自行脱出患者。所选患者中男44例, 女27例, 年龄16~92岁, 平均66岁。癌症及术后27例, 消化道出血5例, 急性心梗、心衰5例, 肺部感染、呼吸衰竭11例, 消化道穿孔2例, 肠梗阻9例, 胰腺炎、胆管炎6例, 其他6例。血管选择:头静脉4例, 肘正中静脉9例, 贵要静脉58例。置管时间6~231 d, 平均58.59 d。其中轻度堵管14例, 重度堵管8例。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给予PICC (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 导管型号为4Fr) , 所有置管护士均为取得PICC资格证的护士。
分组方法: (1) 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及<70岁组; (2) 由于危重患者用药种类繁多, 对不同药物输注速度有不同要求, 故要从多个通路连接PICC进行输液, 根据通路数量不同分为≥3条组和<3条组; (3) 根据双上肢肌力分为肌力下降组与肌力正常组; (4) 根据是否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组与非机械通气组; (5) 根据维护人员不同分为专人维护组与非专人维护组; (6) 根据是否使用升压药分为升压药组与非升压药组; (7) 根据营养方式分为肠外营养组与非肠外营养组。
1.3 堵管判断标准
(1) 轻度堵管:输注速度减慢。 (2) 完全堵管:患者的输液突然停止, 回抽阻力大, 无回血。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SP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堵管情况比较
≥70岁组堵管率高于<70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 不同通路组堵管情况比较
≥3条通路组堵管率高于<3条通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2.3 肌力下降组与肌力正常组堵管情况比较
肌力下降组堵管率高于肌力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3。
2.4 升压药组与非升压药组堵管情况比较
升压药组堵管率高于非升压药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2) , 见表4。
2.5 有创机械通气组与非机械通气组堵管情况比较
有创机械通气组堵管率高于非机械通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5。
2.6 专人维护组与非专人维护组堵管情况比较
专人维护组堵管率低于非专人维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6。
2.7 肠外营养组与非肠外营养组堵管情况比较
肠外营养组堵管率高于非肠外营养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3) , 见表7。
3 讨论
导管堵塞的原因很多, 根据堵塞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血栓性堵塞可由管腔内或血管内血栓形成所致;非血栓性堵塞可由输注的药物结晶沉积、导管扭曲打折、血液黏度异常等所致。
3.1 导管堵塞可能的原因
3.1.1 年龄因素
≥70岁组堵管率为45.9%, <70岁组堵管率为1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可能是因为老年人红细胞老化, 变形能力差, 聚集性增强, 血浆黏度增高, 易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1]。
3.1.2 卧床因素
肌力下降组患者堵管率为45.7%, 肌力正常组患者堵管率为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长期卧床患者血液循环减慢, 下肢肌肉力量减弱, 更易产生血栓。
3.1.3 使用呼吸机, 患者呛咳
有创机械通气组患者堵管率为81.3%, 非机械通气组患者堵管率为1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可能是呼吸机的使用改变了胸腔压力, 在护士吸痰的过程中, 患者呛咳, 巨大的压力变化使血液回流凝固。
3.1.4 专人维护
专人维护组患者堵管率为14.3%, 非专人维护组患者堵管率为6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经过专门人员培训进行PICC护理的管路与非专门人员培训护理的管路堵塞情况有明显差异。
3.1.5 药物因素
≥3条通路组为多种药物混合同时经PICC输入人体, 堵管率为50.0%, <3条通路组药物相对较为单一, 堵管率为1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患者病情危重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 若配伍不当, 不同药物混合后由于p H值改变就会出现浑浊、变色甚至析出沉淀等现象。不仅降低药效或产生毒性作用, 而且导致管腔狭窄、堵塞。Gould等[5]的研究表明:导管堵塞中27%为非血栓性因素, 而非血栓因素主要是药物沉淀或大分子溶质沉积。
3.1.6 管理及其他因素
正压封管操作手法不正确, 引起导管堵塞;输注药物过程中更换药物不及时, 可发生血液回流凝固, 造成堵管;输血患者输注速度较慢, 血液有形成分黏附于管壁而输血后冲管不及时或不充分, 易行成堵塞。经PICC采血后, 未彻底冲管, 造成堵塞;导管打折或受压。天气炎热或患者出汗较多, 使固定的贴膜不牢固, 导管打折。昏迷患者翻身时压迫置管肢体, 使导管受压, 输液停止, 引起堵塞;留置时间越长, 导管作为异物漂浮在血管中使血液形成涡流产生血栓的概率越大;间断输液患者维护不当;导管摩擦血管壁损伤血管内膜, 发生静脉炎导致堵塞。未使用输液泵或输液泵失灵, 可使血液回流凝固, 堵塞导管;纤维蛋白鞘包裹;人员不足。本研究中有1例癫痫患者和不明原因频发自主呛咳患者, 均发生多次溶栓多次置管及置管后堵塞。随着对护理工作要求的提高,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护理工作的内容迅速增加且细化, 而护理人员因各种原因变化不大, 工作强度的加大使依从性较差进而影响工作质量。
3.1.7 对无意义因素的分析
升压药组患者堵管率为37.5%, 非升压药组患者堵管率为30.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2) 。可能是因为目前升压药的使用多是有一条预定输液速度的维持液与升压药一起泵入, 必要时会采用双泵泵入, 对血液循环的影响较平稳, 所以对堵管的统计学意义不大。肠外营养组患者堵管率为38.5%, 非肠外营养组患者堵管率为21.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3) 。可能因为用PICC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是大家公认的易造成药物性沉淀物堵塞导管的因素, 所以所有的护理人员在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时都按照医嘱Q4H到Q6H进行10~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并且在治疗前后充分冲洗管路。护理措施执行的依从性较好。笔者所在医院进行PICC治疗时间较短, 患者接受新的医疗护理技术需要时间使得本研究例数有限, 导致PICC堵塞的影响因素有待于今后更大样本的研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
3.2 护理对策
引起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很多, 而且发生完全堵塞后不易再通, 造成治疗中断、缩短管路的使用寿命、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增加护士的劳动强度。笔者通过对堵管原因进行分析,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堵管的发生、延长管路的使用寿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的。 (1) 培养PICC专科护士, 熟练置管技巧。采用塞丁格和超声引导技术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预防因血栓及静脉炎导致的导管堵塞。 (2) 加强导管维护技能的培训和管理, 培养责任心。对全体护士进行置管维护的知识培训及技术考核, 正确掌握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固定管路等相关技能。加强巡视, 及时更换液体避免走空, 必要时采用输注泵进行治疗。经导管采血后立即充分冲洗导管。 (3) 加强宣教, 做好解释工作, 以取得患者合作。避免置管侧肢体剧烈活动。院外带管维护去正规医院专业维护。 (4) 长期置管或高凝状态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抗血栓药物, 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5) 输血后充分冲管, 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 防止堵管。 (6) 保持输液的连续性。 (7) 昏迷或被动体位患者加强基础护理, 翻身时防止肢体受压。不在置管肢体测血压。 (8) 多种药物输注时注意配伍禁忌,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不明配伍时, 两种药物中间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必要时输注中增加冲管次数。
PICC较深静脉穿刺具有安全、操作简单、耐高渗、可较长时间保留等优点, 在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它为需要长期输液且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静脉通道, 值得推广。而护理人员掌握PICC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重视对导管的维护, 可以降低堵管的发生率、有效的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但是对于危重症患者, 特别是高龄危重症患者及需长期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患者需谨慎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凤琼, 张莉国.浅谈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因素和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21) :3700-3702.
[2]Stocker M, Berger T M.Arterial a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neonates and infants[J].Anaesthesist, 2006, 55 (8) :873-882.
[3]郑春辉, 王风, 陈强普, 等.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9) :700.
[4]陈姬雅, 李永连, 程瑶, 等.PICC堵管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8) :751-752.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推荐阅读:
优质护理临床路径论文05-28
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08-16
临床护理经验05-20
临床急救护理06-04
临床护理方法06-13
临床用药护理06-16
临床康复护理06-20
护理临床教学07-01
临床护理改革07-07
临床护理技能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