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

2024-08-16

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共9篇)

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 篇1

医院规章制度(护理管理规范)发布时间: 2005.09.26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

第一章护理宗旨

一.护理理念

护理理念,即护理人员对护理的信念、理想和所认同的价值观,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是护理专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发展的框架概念。是指导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和护理科普的思想基础。

护理理论的基本框架概念是人、环境、健康、护理。这四个框架概念是:

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统一的独立整体,人是一个自然的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系统。人是由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无数子系统组成。人在不断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人有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理解、想象、感觉、表达情感、学习和处理的能力,与外界环境保持密切联系,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人在不同的生长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完成不同的任务,发展自己的价值体系。

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环境,通过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调节达到平衡。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地理、气候等环境条件影响人们的健康,个体通过内环境调节使之平衡。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的制度、政策、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人际交往、经济状况、家庭等,自我鉴定《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人们在与环境动态过程中保持平衡,若不能平衡,就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健康:健康是健康—疾病—健康完好状态的连续体,是动态的,在这个连续体中,人处在不同的健康状态。健康和疾病是相互转换的。《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保持完好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护理:护理是护士与病人之间互动的过程,护士为个人、家庭、群体及社会提供护理。护理通过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实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贯穿于健康--死亡整个健康轴,为人(病人或健康人)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促进健康、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即使面对死亡的人也能得到安宁的死亡。从人的出生至死亡都需要护理。因此,护理应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协助病人达到独立,指导和教育病人,增强病人的应对及适应能力,寻求更健康的行为,达到完美的健康状态。

二.护理人员服务准则

护士在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护理理论框架概念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专业行为。护理人员必须遵循以下准则。

1、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应尊重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

2、护士为服务对象实施护理应不受种族、国籍、信仰、年龄、性别、政治或社会地位的影响,均应一视同仁。

3、护士的基本职责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使濒临死亡者能安祥、尊严地死亡。

4、护士应按服务对象个人、家庭及社区的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及社会人士共同合作,提供健康服务,开展健康教育。

5、护士的主要任务是照顾需要护理的人,执行护理工作时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规程,应努力确保护理对象的安全。

6、护士应尊重护理对象的个人信仰、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尊重并保护其隐私权。

7、护士应为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及改善社区人群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而作出努力。

8、护士执行职责时,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诚信、慎独、自重,与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一切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灵活地运用和积极地改善现有资源,提供优质护理。

9、护士履行职责时,应以科研成果的理论为依据,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解决病人与护理有关的健康问题

10、护士应接受终生教育,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积极开展科研,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毕生。

三.护理程序

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 篇2

关键词:护理临床,课间,实习带教,带教老师,规范化管理

临床课间实习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与桥梁。通过实习可以为护生热爱护理事业奠基, 可以较为直接的强化临床学科的理论内容并指导临床实践工作, 使所学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提升了教学质量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 护理临床课间实习带教老师对于护生的课间实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近年来, 护理工作的职责和内容不断扩展, 给临床护理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培养既有实践经验, 又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带教老师成为护理教育面临的新问题[1]。规范化管理护理临床课间实习带教工作, 加强对课间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 积极督导带教老师考核及评定机制的建立, 规范并引导带教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教学态度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使护生达到真正理解护理理论课程所学的知识, 为后期的生产实习乃至今后独立工作时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此试探讨护理临床课间实习带教改革的必要性、新的带教模式及规范化管理方式。

1 目前临床课间实习带教老师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备课不充分

带教老师必须将大量的精力首选放在了临床护理的一线工作中, 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临床带教的相关知识和内容。然而真正讲好一节临床课间带教课不仅需要预先认真备课, 充分掌握本专业相关的专科知识及护理特色, 还要拓展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才能避免在带教过程中因讲授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 而使护生的实习流于形式, 毫无收获, 同时对带教老师产生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1.2 自身能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学校培养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 护生的学历层次大有提升, 对于教学水平及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 而部分临床带教老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及内容不新颖、缺乏吸引力, 课程讲解的思路不清晰, 影响教学运行。

1.3 缺乏教学方法

缺乏生动、恰当的教学方式, 授课形式过于单一、刻板, 讲授的内容不够形象和生动, 不能有效把握如何能准确、生动的把知识和信息传递给护生的教学关键, 失去使护生加深对所学疾病的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的良好机会。

2 对临床课间带教老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2.1 护理临床课间实习带教老师的遴选

2.1.1 遴选准则

护理临床课间实习带教老师的选拔必须遵守德才兼备的原则, 老师除精通业务外, 带教态度、工作精神、带教方法及为人处事原则, 直接影响护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2]。除要重视硬性指标如专业知识及护理技术水平外, 还应注意医学伦理、职业道德水准, 文化修养等, 二者并重, 综合考虑。遴选出的带教老师需具备职业道德高尚, 专业技能出色、教学能力突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2.1.2 遴选方法

主要是通过实践课的试讲方式遴选出符合标准的临床带教老师。主要考核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授课的深浅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及与护患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等。要求报名的带教老师根据护理临床实习大纲, 准备好本科室专科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或科室特色护理内容, 自行选定试讲内容, 讲解内容应具有本科室护理特点, 试讲的时间为每人30min。

2.2 带教老师的培训

2.2.1 培训的目的

规范化培训遴选出的课间实习带教老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临床带教质量和护理安全的手段, 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以适应各层次护生的需求, 使她们真正成为护理理论基础扎实、临床带教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临床带教老师[3]。规范化、系统化管理课间见习, 可使带教老师明确带教目的, 清楚短暂的课间带教是有别于生产实习带教的, 真正意义上理解应该如何带、怎么带才能达到让同学在短时间内对讲授的知识感兴趣, 并对各科室的护理特色及专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与实习效果。

2.2.2 培训的内容及方法

(1) 对临床课间实习护生的管理制度。 (2) 目前带教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具体措施。 (3) 多角度的从带教方法进行深入剖析讲解。 (4) 教师的基本素质与礼仪。 (5) 护患沟通的技巧。 (6) 处理突发事件, 做好应急预案。 (7) 临床课间实习的展望等方面进行的具体的培训。 (8) 对带教老师的相关考核制度。

3 建立临床课间带教量化评估体系

通过主管院系领导、教学督导、理论课老师等对带教老师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听课, 并按照教师评价表中进行量化评分, 给出总体评价。同时, 实习组护生也对带教教师进行课后教学评价, 提出优缺点, 并且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反馈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促使带教老师及时改进。每学期评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做教学交流, 与其他老师分享教学中的带教经验, 增加带教老师的荣誉感等并予以奖励。

4 护理临床课间实习带教的规范化管理的结果

4.1 提升带教老师临床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把相关的专业知识学懂、学透, 这样才能深入浅出的将临床专业知识渗透到带教过程中去, 满足护生对临床知识的渴望。同时在带教老师的影响下, 科室的其他护士也会不断地向带教老师的标准靠拢, 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有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及科室内各种工作的开展。

4.2 锻炼带教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临床通过不断地给护生讲解临床知识同时, 还要与患者之间的进行相互沟通、相互协调, 长此以往, 带教教师这方面能力有显著的提升。并且锻炼的带教老师的胆识, 增强了带教老师的自信心。

4.3 加强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

带教教师在带教前都要充分准备, 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及网络查新, 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新进展;课后对讲课内容和过程进行交流、探讨, 不断总结经验, 使得带教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授课内容的组织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对新技术、新业务、新信息的反映及接受运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

5 小结

护理临床带教为带教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教学能力的平台, 使其本来的护士角色发生巨大转变。带教老师的遴选、考核、培训与评价均是带教的规范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这种机制改革的带动下, 必然提高护理临床课间带教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教学质量, 丰富临床带教经验, 使课间临床带教呈现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运行, 真正意义上满足护生对知识的需求,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切实地提高课间临床带教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邢娟青, 付风齐.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持续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10) :41-42.

[2]段玉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与考核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8 (24) :3218-3220.

[3]刘凌昕, 杜益平, 储兰芳, 等.临床护理实习总带教老师培训方法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31) :3812-3813.

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 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74-01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质量。为培养适应新时期医院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我院不断进行探索,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规范化管理,护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健全医院三级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前提

由于我院接受的护生层次多且数量较大,要完成临床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加强管理。建全教学管理体系是取得高水平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我院成立了三级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①一级管理组织--由护理部主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及教学干事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的实习大纲,制定总实习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检查、指导、征求意见,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②二级管理组织--由总护士长和带教总辅导组成,负责本科室实习计划的制定和管理。③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组成,按实习计划带教,并保证实习计划的落实。从而使临床教学层层有人管。

2 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保证

2.1 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临床实践的启蒙者,他们的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1]。要求带教老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较强的及沟通能力。经科护士长、护士长、带教总辅导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临床带教老师,并签订临床带教老师责任状。

2.2 加强师资培训 随着护理教育的进步,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带教老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分层次进行师资培训。我们每年举办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班,重点培训带教老师的素质、护理教育理论、实习生的护理安全管理,请优秀老师交流经验,探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学方法等问题,规范基护与专科操作,更新护理观念,提高带教老师的理论、操作水平和带教管理能力。

2.3 建立临床带教老师激励机制 根据激励理论,一定的外部刺激可以激发人的行为动机。通过给予临床带教老师情感和物质激励,可以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2]。建立带教激励制度,如实施带教老师优胜劣汰,实习结束后评选优秀带教老师,并进行全院表彰;评选结果与带教老师的年度考核、晋级、评先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临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3 抓好實习生的培养与管理,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根本

3.1 岗前培训 护生进入临床科室之前均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教育可使护生了解医院护理工作概况,明确实习目标,减少护生无所适从感,在课堂和临床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培训主要内容为:医院概况,现代护士的素质,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护理安全管理,有关护理管理制度等。认真组织护生学习并签实习生责任状。通过岗前教育增强护生的责任意识,文明优质服务意识及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

3.2因材施教,合理制定实习计划及量化指标

3.2.1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 把培养护生良好职业道德、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的指导思想,并落实在临床教学各个环节中。

3.2.2强调备好三本 要求学生备好三本:笔记本、心得本、实习手册。把每天在科室所学、所感都记录下来。一方面可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老师通过查看笔记与周记也可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时解决现存的问题。

3.2.3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老师先教授护生健康教育的方法,要求护生运用所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每天至少进行个体健康教育1次,每月至少进行1次群体健康教育并评估,使其学会了与病人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巩固了理论知识。

3.2.4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实习始终。每一次大科轮转实习生集中时,都将临床护理安全问题摆在首位,采取实例教育,不断强化其安全意识,要求带教老师和护生发生差错应及时报告科护士长与护理部,不得隐瞒,并及时分析、解决、总结,确保了临床实习的安全。护生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

3.3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护生基护操作能力,在实习前三个月每周给护生演示并练习一项基护操作,让其在实习初期就能掌握基护的规范化操作,有利于护生后期实习的需要。

3.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4.1临床护理查房 每次查房老师都精心挑选病例,认真准备相关内容,并要求护生积极参与。护理查房要求每位实习护生亲自看病人,翻阅病历,了解病人情况 。并采取了多样的查房方式:①问题导向式;②案例分析式;③情景模拟式;④英文查房。

3.4.2 论文指导 采用老师与护生“一对一”的模式指导本科生论文写作。各位指导老师均是在正式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并多次参加省或医院的科研项目。同时我们还开设了论文撰写与统计学知识专题讲座,使护生更好的掌握了论文撰写的注意事项,增强了护生科研意识与写作能力。

3.5组织多样教学活动,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3.5.1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契机,制定护生生活护理记录单,培养护生的服务意识及能力,并评选 “优质服务之星”。

3.5.2护理部每月组织专题讲座,使护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3.5.3师生健康教育演示赛 每年开展师生健康教育演示赛,护生运用所掌握的临床知识,编写健康教育剧本,师生同堂表演。演示赛让护生学有所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许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凝聚力。

4 健全考核制度,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保障

有效的考核制度可以鞭策护生更好地学习,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护理技术考核。每周由带教老师考核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使护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每次出科前由带教总辅导进行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并进行综合考评,让老师们了解护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护生实习完后进行综合理论考核和临床综合技能的考核。

5 重视教与学的反馈,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手段

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发挥。认真征求师生意见,及时反馈与总结。对反馈的内容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到科室,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对策。认真总结对临床教学的意见,调动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性,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各级人员严格的层层的质控,保证了教学计划的落实,加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促进了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了护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教学质量[3],培养的护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 李雁斌 .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106-107.

[2] 许琴,邓华丽.新时期护理临床教学改革与创新[J].长江大学学报,7(1):212-214.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备皮法 篇4

【目的】

去除手术区毛发和污垢,彻底清洁皮肤,为手术时皮肤消毒做准备,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治疗碗、一次性备皮刀、镊子、棉签、纱布、肥皂水、汽油、垫巾、手电筒、毛巾、面盆、热水。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及手术区皮肤状况。2.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手术部位。

3.遮挡病人,于病人身下铺垫巾,暴露备皮部位,涂擦肥皂水,绷紧皮肤,手持备皮刀分区剃净毛发。

4.检查备皮部位毛发是否剃净,皮肤有无损伤。5.去除局部毛发和皂液,整理用物及床单位。6.嘱病人沐浴,卧床病人应床上擦浴。

注意事项

【目的】

去除手术区毛发和污垢,彻底清洁皮肤,为手术时皮肤消毒做准备,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治疗碗、一次性备皮刀、镊子、棉签、纱布、肥皂水、汽油、垫巾、手电筒、毛巾、面盆、热水。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及手术区皮肤状况。2.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手术部位。

3.遮挡病人,于病人身下铺垫巾,暴露备皮部位,涂擦肥皂水,绷紧皮肤,手持备皮刀分区剃净毛发。

4.检查备皮部位毛发是否剃净,皮肤有无损伤。5.去除局部毛发和皂液,整理用物及床单位。6.嘱病人沐浴,卧床病人应床上擦浴。

【注意事项】 1.剃刀的刀片应锐利。

2.剃刀刀架用后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 篇5

 测量体温操作正确的是

A护士测量体温前,检查体温表的质量

B神志清楚患者,叮嘱患者不要变换体位及下床活动 C患者神志不清者,需专人守护

D体温表破损后,应首先协助患者清洗皮肤,更换患服  口腔护理操作正确的是 A意识不清者禁漱口

B操作前后清点棉球个数,防止棉球遗漏在病人口腔内

C操作时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只用1个棉球,棉球湿度适当,以不滴水为标准 D有活动性假牙者应先取下,放在开水中 E对于受损黏膜可用西瓜霜等保护  保护用具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A神志不清及烦躁患者,床档与肢体之间用软枕隔挡,以保护患者肢体 B注意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到二根手指为原则,每2h松解约束带一次 C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及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D使用棉质软约束带,必要时垫衬垫。

E准确记录并交接班,包括约束的时间、原因,约束带的数目,解除时间   清洁灌肠操作并发症

清洁灌肠操作有一些并发症,预防的措施有 A肠道痉挛 B肠黏膜损伤 C溃疡 D出血 A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温度适宜(39~41℃)B肛管插入时动作轻柔,不可强行插管 C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关注病人主诉 D液面距肛门高度适宜(40~50cm) 导尿术的目的

A 为尿潴留病人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B 协助临床诊断

C 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 D 为膀胱肿瘤病人进行膀胱腔内化疗   导尿操作的并发症有

导尿操作时引起血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感染 B虚脱 C血尿 D黏膜损伤 A操作轻柔,避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B插入导尿管后放尿速度不宜过快

C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量不超过10OOml D密切观察患者脸色、神志等  导尿操作时预防粘膜损伤的方法 A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 B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C插管时动作轻柔

D见尿后再轻轻插入2cm,尿管气囊注水适宜(15~20ml),确保气囊位于膀 胱内

E嘱患者及家属勿自行拔出尿管  肌肉注射时预防局部硬块,局部感染的方法 A加强无菌操作

B粉剂的药物要充分溶解 C更换注射部位

D一旦发生皮下硬结,可用土豆片或50%硫酸镁外敷患处 E必要时用微波照射  肌肉注射时出血、断针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选择质量有保证的注射器 B注射时注意避开浅静脉

C一旦发生穿刺针眼处出血,可用消毒干棉签压迫局部2~3min,一般可止血。若针筒里回抽出血液,立即拔出针头并按压至出血停止

D发生断针时,使患者保持安静,用手固定断针处皮肤,用止血钳拔出断针   皮下注射并发症有

皮下注射引起疼痛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A疼痛 B出血 C 注射部位皮肤硬结 D 注射部位皮肤血肿 A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 B凡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可用作皮下注射

C根据注射药物剂量,选择合适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做到“二快一慢” D拔针后给予冷热敷  皮下注射引起注射部位皮肤不良反应(血肿,硬结)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A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制订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 B注意进针技巧,注射技巧 C拔针后给予冷热敷 D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 E局部用中药金黄散加醋外敷  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时预防静脉炎的方法 A发热反应 B肺水肿 C渗漏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A加强对患者穿刺点皮肤的评估,合理选择输液工具 B要选择弹性好,且回流通畅的血管

C严格无菌操作,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D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调慢滴数,每次输完后充分冲管 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时静脉炎的处理方法

A拔针后给予冷热敷

B一般冷敷用于非缩血管药物所致的外渗,热敷适用于血管收缩药物所致外渗 C一般热敷用于非缩血管药物所致的外渗,冷敷适用于血管收缩药物所致外渗 D常用的湿敷药物有50%硫酸镁、中药金黄散加醋等局部外敷  肺水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必须计算每段时间内患者的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 B经常巡视有无不适,并严密观察患者输液情况 C一旦发生肺水肿,立即停止输液

D使患者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E20%-30%酒精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严重者必要时呼吸机机械通气 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时渗漏的预防方法

A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

B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留置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

C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D输液过程中,出现局部疼痛时,若有回血,基本可排除渗漏   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有

浅表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处理方法 A静脉炎 B液体渗漏 C皮下血肿 D导管堵塞 E静脉血栓形成 A立即给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B在肿胀部位予水胶体敷料粘贴 C涂擦喜疗妥乳剂

D金黄散局部外敷(包括穿刺点)E用25%硫酸镁或土豆片等湿敷  浅表静脉留置针预防静脉炎方法 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B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C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D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要多活动穿刺肢体

E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 浅表静脉留置针时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B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用量, 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C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远心端 D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血栓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浅表静脉留置针时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

A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患肢抬高略超过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浅静脉内压力,使疼痛减轻

B避免碰撞伤肢

C急性期患者需静注扩血管,抗凝及溶栓药物,发热患者需输注抗生素 D为保护静脉血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  浅表静脉留置针时导管脱出的预防措施

A妥善固定导管,延长管应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 B在更换敷料时应逆心揭开敷料

C加强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勿负重或过度活动 D神志不清者,应使用约束带约束另一上肢,以免把针头拔出  PICC置管术并发症有

A早期机械性静脉炎 B感染

C导管堵塞 D导管滑脱、断裂 E穿刺处周围皮肤过敏  PICC置管术时早起机械性静脉炎的处理方法 A配合水胶体敷料外敷 B涂擦喜疗妥乳剂 C予金黄散外敷 D遵医嘱予以芬必得等药物  PICC置管术时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正确冲管,正压封管 B可用重力静脉滴注代替冲管

C不能在置有导管的上部使用袖带或止血带

D发生导管堵塞时去除肝素帽,接上三通;回抽空注射器5~6ml,打开连接尿激酶侧通,通过负压使尿激酶进入导管,静置一段时间后回抽  PICC置管术时导管滑脱、断裂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绝对不允许高压暴力冲管 B如有滑脱,让患者卧床,拍片

C可请介入科从上腔静脉用抓捕器取出导管

D拔管过程中有滑脱,立即扎止血带,请医生静脉切开取导管  PICC置管术时穿刺处周围皮肤过敏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选用透明的敷料,方便观察穿刺点

B尽可能选择小敷料,减少敷料与皮肤接触面积 C胶布不能贴在导管上

D使用皮肤保护剂,起到一个隔离的作用 E遵医嘱予以抗过敏的药物  静脉输血法并发症有

A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B循环超负荷 C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D血小板输注无效  静脉输血时预防过敏反应的措施 A输血前1小时可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B输血前半小时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 C输注洗涤RBC或冰冻RBC D尽量少用血浆或含血浆的血液制品    输注哪些血液制品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大量输血的并发症有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预防措施 A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冰冻红细胞 D辐照红细胞 A发热反应 B出血倾向 C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D枸橼酸钠中毒 A输注辐照血液是预防TA-GVHD的唯一有效办法

B要尽量避免亲属间相互输血,如无法避免则输血前必须经过照射 C尽量不要输含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过多的血液

D自体输血可以避免TA-GVHD的发生 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A治疗非免疫因素 B输注HLA-A、B和HPA相合的血小板 C血浆置换 D血小板交叉配合性试验   为预防和减少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发生可尽量输注 鼻饲时食物返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处理措施 A单采血小板 B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 C冰冻红细胞 D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A停止营养液的输入,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吸出口鼻返流物 B停止营养液的输入,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返流物

C调整鼻饲的体位使其保持于低半卧位,降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的容量 D让鼻饲管头部的侧孔完全进入胃内,减少食物返流  预防鼻饲管堵塞的方法 A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 B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Oml冲洗管道

C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末输入 D牛奶不要与果汁同时喂  吸痰时气道粘膜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动作应轻柔,应避免反复插入,防止黏膜损伤出血和咽部充血水肿 B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C吸痰后,吸痰管必须用生理盐水浸湿润滑 D负压勿过高,吸痰停留时间勿长  吸痰时患者出现缺氧的处理方法 A停止吸痰 B给予高流量吸氧,观察氧饱和度 C给予高浓度吸氧,观察氧饱和度

D取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并将患者头部后仰,口稍向下  鼻导管吸氧时氧中毒的预防措施 A高流量供氧不宜时间过长 B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 C有效控制吸入氧气的浓度 D有效控制吸入氧气的时间  鼻导管吸氧时操作正确的是

A吸氧应通过加用无菌蒸留水湿化瓶装置,以湿化氧气 B用氧者,应每日更换导管1~2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C给氧时应先连接鼻导管再开氧气开关 D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   使用呼吸机时通气过度的处理方法 使用呼吸机时通气不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A减少潮气量 B减慢支持频率 C降低触发灵敏度 D缩短呼吸管路 A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管路,减少呼吸死腔,保证管路密封

B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参数,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C及时更换呼吸机管路,保证管路不漏气 D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 使用呼吸机时气压伤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A采用压力控制或保留自主呼吸的辅助通气方式 B严格控制气道压,合理设置高压报警限。C临床可疑者应拍摄胸片 D高压气胸应及时引流  预防呼吸机导管脱出的措施

A妥善固定导管,固定带与胶布松紧适宜,以伸进一指为直,胶布如被唾液浸湿及时更换 B呼吸机管路不应固定过紧,应有一定的活动余地,以免牵拉使导管脱出 C对于躁动、不配合的患者应适当镇静

D对于不配合治疗或无意识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约束  使用呼吸机时预防粘膜溃疡的措施

A每班严密检测套囊压力,套囊压力维持在15~20mmHg B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而无法脱机的患者,应及早气管切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C吸痰时负压不可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短时间内反复刺激气道,插入吸痰管时不应给负压,以免导致黏膜破损,进而出现溃疡。

D严格无菌操作,有效清理呼吸道,避免气道黏膜继发性的感染  三腔管压迫止血时预防窒息可

A抽尽二囊内气体,涂上松节油,将三腔管自鼻腔缓慢插入 B有活动性假牙者应先取下 C患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D患者取半坐卧位,头偏向一侧  三腔管压迫止血时鼻翼粘膜溃烂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A三腔管牵引方向正确 B牵引压力适中 C用宽胶布将三腔管固定于病人耳部 D鼻孔处三腔管下垫棉垫   以下胸腔引流并发症的正确的是 胸腔引流时皮下气肿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A皮下气肿 B疼痛 C肺不张 D纵膈摆动

A引流管的粗细要适宜,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胸壁切口大小适当 B怀疑引流不畅时应鼓励咳嗽

C一旦滑出立即用凡土林纱布封闭伤口,通知医生进一步处理 D局限性皮下气肿无需特殊处理自行吸收

E广泛性皮下气肿,患者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立即通知医生行皮下切开引流,以排出气体减轻症状  胸腔引流时减轻疼痛的方法 A选择质地软硬适宜的引流管

B患者体位以斜坡卧位为宜,以减少切口张力 C调整引流管的位置,避免引流管与胸膜摩擦 D咳嗽时用双手轻压伤口两侧或固定好引流管  胸腔引流时如何预防肺不张? A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B多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必要时翻身叩背

C小儿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深呼吸时,可使其大声哭喊 D引流过程中,要适时夹管  胸腔引流时预防胸腔感染的措施

A床边备止血钳,防止活动及搬动时引流液倒流入胸腔 B掌握引流的禁忌症,避免因引流时间过长引起伤口逆行感染 C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尤其是更换引流瓶时

D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外渗时及时通知医师换药  胸腔引流时预防胸腔感染的措施 A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躁动不安 B注意体位,减少频繁变换体位

C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摩擦血管而并发血胸 D使用负压吸引时,避免负压过大  胸腔引流时预防胸腔感染的措施 A大量积液、积气引流时应控制引流速度 B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

C剧烈咳嗽者嘱其勿用力过度,必要时应用镇静镇咳药 D全肺切除术后,引流管间断放开时,避免引流突然过快、过多  心肺复苏操作时胃膨胀和返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A避免过大的通气量和过快的通气速度使气体进入胃内,导致胃胀气

B应注意检查和调整头部及气道位置,观察胸部的起伏,避免过高的气道压力 C未清除胃内容物时,要行慢的通气方式

D如果胃部胀满,患者侧卧,然后挤,勿压腹部,同时清理呼吸道

E有返流发生,复苏者要使患者侧卧,从嘴里向外擦拭干净胃内容物,然后继续仰卧行CPR   输液泵常见报警原因 以下关于输液泵说法正确的是 空气报警 低速报警 压力报警 泵舱门报警 电池报警 A旋夹紧闭可引起压力报警 B滴液壶壁有液体凝集可引起空气报警 C泵门关闭不严可引起泵舱门报警 D电池报警时交替显示输液速率和AAA.A  胰岛素注射时发生低血糖的处理正确的是

A对轻、中度及意识清楚者:给予口服15~2Og糖类食品,15分钟后监测血糖 B若患者口服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能口服糖类食品,必须予以50%葡萄糖液静推 C对重度患者或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液40-60ml静推,或根据病情正确处理 D意识障碍者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12~24小时  下列过于胰岛素注射说法正确的是

A要求三周内不可在同一部位注射 B选用高纯度人胰岛素可预防抗体反应 C屈光不正多见于初用胰岛素者

D轻度水肿,一般无须处理,可逐步自行消退

  造口护理并发症包括 预防造口狭窄措施正确的是 A造口回缩 B造口皮肤粘膜分离 C造口脱垂 D缺血坏死 E粪水性皮炎 A对粘膜缺血、坏死、回缩、皮肤粘膜分离者术后应严密观察 B每次换造口袋时扩肛一次 C术后1周开始,每日扩肛QD D术后2周开始,每日扩肛BID  造口狭窄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小指能通过者可采用手指扩张法:戴手套后小指涂石蜡油,轻轻插入造口内,插入深度为2~3cm,保留 5~10min B采用手指扩张法应每天二次

C造口狭窄合并肠梗阻腹痛时,应禁食并急诊就医 D当小指无法通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 造口回缩时正确的处理是

A回肠造口回缩者可选用凹面底板加腰带固定

B皮肤损伤者用皮肤保护膜、护肤粉、防漏膏,保护皮肤不受排泄物的剌激 C结肠回缩者可选用灌洗的方法 D过度肥胖者可减轻体重  造口水肿时应如何处理? A术后早期,造口袋底板的内圈要稍大 B腹带使用时不宜过紧,造口不能扎在腹带内 C术后轻度水肿时注意卧床休息即可

D严重水肿用50%硫酸镁溶液或3%氯化钠溶液湿敷,每日3次 E严重水肿时改用一件式造口袋 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理正确的是

A部分、浅层分离时,擦干创面后洒护肤粉,再涂防漏膏后贴造口袋

B完全、深层分离时,用藻酸盐敷料充填伤口,再用防漏膏或水胶体敷料覆盖伤口,贴造口袋 C完全分离合并造口回缩者,选用凸面底板加腰带固定 D造口底板一般每天更换一次,渗液多者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 造口脱垂应如何处理?

A选择两件式造口袋,口袋的大小以能容纳脱垂的肠管为准 B底板内圈裁剪合适,其大小以突出肠管最大的直径为准 C对结肠造口者,排泄物排空时可用腹带或束裤加以支持固定

D教会患者自行回纳脱垂的肠管,嘱患者戴手套,平卧放松,用凡士林纱布盖在造口粘膜部位,顺势缓慢将造口推回腹腔内

E暂时性造口发生造口脱垂时,可采用手术方法恢复肠道的持续性

单选题

 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不应()

A 病人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 B 棉球要拧干,不应过湿 C 协助漱口 D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  口腔护理时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可选用的漱口液不包括:()A 朵贝尔氏液 B 呋喃西林液 C 0.1%—0.2%双氧水含漱 D 2%利多卡因  口腔护理常用溶液中具有广谱抗菌的溶液是()A 过氧化氢溶液 B 朵贝尔试液 C 呋喃西林溶液 D 甲硝唑溶液  尿路感染主要症状不正确的是()A 尿频 B 尿急 C 尿痛 D 血尿

 插入导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第一次放尿不超过()A 1000ml B 1500ml C 500ml D 2000ml ()是女病人导尿术特有的并发症

A 虚脱 B 尿道出血 C 尿路感染 D 误入阴道  患者尿道口用()清洁1—2次/天,保持引流通畅

A 新洁尔灭 B 洗必泰 C 75%酒精 D 2%碘伏

 留置尿管期间应指导病人活动,无心、肾功能不全者,应鼓励多饮水,成人饮水量每天()A 1000-2000ml B 2000-2500ml C 2000-3000ml D 1500—2000ml  肌肉注射的并发症不包括()A出血、断针 B周围神经损伤 C局部硬块,局部感染 D 低血糖反应  发生空气栓塞时患者应采取的体位()

A左侧头低脚高位 B左侧头高脚底位 C右侧头低脚高位 D右侧头高脚底位  每输注库存血1000ml,须按医嘱静脉注射()以补充钙离子 A 50%葡萄糖 B 10mg地塞米松 C 10%葡萄糖酸钙10ml D 10%氯化钠10m  在给受血者输注血小板时,应遵循的原则()A ABO同型输注 B Rh同型输注 C ABO和Rh同型输注

 鼻饲护理并发症不包括()A食物返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B鼻饲管堵塞 C感染 D胃管脱出  鼻饲护理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器抽出胃液则可确定胃管在胃内

B置胃管末端于水中,观察水下气泡,有气泡则可确定胃管在胃内

C用注射器向胃管内快速注入15~2Oml气体,同时用听诊器在胃部可听到气过水声 D患者取15~30度卧位,控制每次鼻饲量  每次鼻饲的量不超过(),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A 150ml B 100ml C 250ml D 200ml  吸痰操作的并发症有()A痰液吸不出 B吸痰管堵塞 C气道粘膜损伤 D呼吸困难     吸痰时吸引负压正确的是()下列不是鼻导管吸氧并发症的是()鼻导管给氧时预防呼吸抑制的方法()以下哪项不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A小儿0.45Mpa B小儿0.05Mpa C成人0.05Mpa D成人0.55Mpa A氧中毒 B鼻粘膜损伤 C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D呼吸抑制

A间歇给氧 B低流量持续给氧 C低浓度持续给氧

D监测PaO2变化

A呼吸机管路需消毒,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湿化罐采用生理盐水,及时清理集水器里的冷凝水 B抬高床头30~45°,无禁忌症时患者取半卧位

C口腔护理每日4次,采取口腔冲洗加擦洗法,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用液

D吸痰时应无菌操作,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每4h帮助患者翻身及拍背一次     使用呼吸机时套囊压力应为()以下那一项不是呼吸机操作并发症()以下不是三腔管压迫止血并发症的是()

三腔管压迫止血预防食管粘膜坏死措施不正确的是()A.10~15mmHg B.15~20mmHg C.20~25mmHg D.25~30mmHg A喉与气管损伤 B呼吸机依耐性 C皮下、纵隔气肿 D导管误入一侧支气管 A感染 B窒息 C鼻翼粘膜溃烂 D食管粘膜坏死 A使用前必须详细检查及测量三个腔二囊通道和注气量 B食管囊注气不可太大,注气必须适当 C每隔6~12h应放松食管气囊及缓解牵引压力 D每隔12~24h应放松食管气囊及缓解牵引压力  胸腔引流管护理不正确的是()A保持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 B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

C保持管腔通畅,定时捏挤,发生活动性出血时减少挤捏频率 D随时观察水封瓶长管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     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错误的是()以下不是电除颤并发症的选项()哪一项不是胰岛素注射并发症()不能预防造口皮肤粘膜分离的是()A胃膨胀和返流 B肋骨骨折 C胸骨骨折 D疼痛 A 心律失常 B低血压 C急性肺水肿 D心肌损害 A过敏反应 B皮下脂肪萎缩 C体重减轻 D视物不清 A选用两件式造口袋

B注意观察造口粘膜的血运情况,如有缺血性坏死及时处理 C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伤口感染 D加强营养,糖尿病者注意控制好血糖  造口护理时缺血坏死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造口袋底板的内圈大小适当,不可过小

B将围绕造口的纱布拆除,检查肠管血运情况、坏死的程度

C更换造口袋时先用碘伏消毒粘膜后,再洒护肤粉,促进坏死组织自溶清创 D有腹膜炎症状者需行剖腹探查术,切除坏死的肠管和造口重建  造口护理时粪水性皮炎的预防方法正确的是()A底板内圈裁剪合适,直径以大出造口2~3cm为宜 B底板粘贴后保持体位5~10min后再活动

C底板粘贴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两周,渗漏后随时更换 D造口袋内的排泄物要及时处理,减少粪水对皮肤的接触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更换造口袋时要彻底清洁造口周围的皮肤,在皮肤完全干之前贴造口袋,必要时可使用造口粉及皮肤保护膜

B底板内圈裁剪要合适,内圈过大时,可常规使用防漏膏,尤其是回肠造口者

C对造口平坦但周围皮肤不平者,可加用腰带,造口袋粘贴后应让患者保持体位不变10~15min,并用自己的手轻轻地按压在底板处,使其在体温的作用下与皮肤粘贴的更牢 D更换造口袋时应避免与粘膜的摩擦    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 单人急救时,给予(B)按压/通气比 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为()

注射时发生针体断裂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60次/min B 80次/min C 100次/min D120次/min A 15:2 B 30:2 C 5:1 D 30:1 A 0.1%盐酸肾上腺素 B 盐酸异丙嗪 C 洛贝林注射液 D 地塞米松

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篇6

一、压疮的定义

压疮临床上常称为褥疮,是由于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目前倾向于将其称为压力性溃疡。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与诱因

(一)力学因素:造成压疮的主要力学因素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

(1)压力: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h以上,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

(2)摩擦力:可见于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病人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

(3)剪力:与体位密切相关。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的,它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的。

2.理化因素刺激:长期受压的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液等刺激,角质层受到破坏,皮肤组织损伤,易破溃和感染。

3.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及恶病质的病人。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内在因素。

4.受限制的病人:使用石膏绷带、夹板及牵引时,松紧不适,衬垫不当。

三、压疮的好发部位:

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以及皮肤皱褶处,如臀部、髋、骶尾部、耳廓、枕骨结节及肩胛部和足跟等处,其中以髋部和骶尾部最多见。

四、压疮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1.淤血红润期 为压疮初期也称Ⅰ度压疮,表现为受损皮肤呈暗红色,并伴有肿、热、麻木或触痛。判断标准为:解除对该部的压力30min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此期皮肤表面无破损情况,为可逆性改变,该期损伤仅限于表皮。

2.炎性浸润期 也称Ⅱ度压疮,此期损伤延伸到皮下脂肪层。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受损皮肤因淤血而呈现紫红色,有皮下硬节和(或)有水疱形成。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并有炎性渗出,并有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破溃后,表皮脱落形成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有疼痛感。

3.溃疡期 也称Ⅲ度压疮,静脉血回流严重受阻,局部淤血导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根据组织坏死程度分为:浅度溃疡期和深度溃疡期,前者较轻,为浅层组织感染、化脓,脓液流出后形成溃疡。后者严重,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向深部扩散,甚至到达骨骼,更严重者还可出现脓毒败血症。

五、压疮的治疗及护理

1.淤血红润期 此期护理关键:应及时去除病因,采用各种预防措施,阻止压疮的发展。主要的措施为: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过度受压,避免摩擦力和剪刀力。也可采用湿热敷、红外线灯或烤灯照射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由于此时皮肤已受损,故不提倡局部按摩,防止进一步的损害。2.炎性浸润期 此期护理重点于保护皮创面肤,避免感染。除继续上述措施避免损伤继续发展外,还须保护已受损皮肤避免破溃,小水泡可加盖厚滑石粉包扎,以减少摩擦,促进水泡自行吸收;大水疱应用无菌注射器经消毒皮肤后,将水泡内渗液抽出,涂以消毒液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已破溃、露出创面的水泡,则应消毒创面及创周皮肤后,用无菌敷料包扎,红外线灯或烤灯局部照射。

3.溃疡期 治疗护理要点:为解除压迫,控制感染,去除坏死组织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主要措施包含局部伤口的护理以及支持措施。如增进营养及减轻皮肤压力,尤其是伤口局部要避免所有压力。局部伤口的护理措施有:应根据伤口情况,按外科换药法处理。创面有感染时,局部处理原则是解除压迫,清洁创面,祛腐生新,促进愈合。该期亦可辅以红外线照射,使疮面干燥,有利于组织修复。

六、压疮的预防

预防压疮主要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与诱因,因此护士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还应养成在床边交接病人皮肤情况的习惯。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将间隔时间缩短。翻身时应抬起病人,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动作。(2)病人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可使用气垫压、水压等,从而降低骨突出处所受的压力。不宜使用可引起溃疡的圈状垫,如橡胶气圈和棉圈。(3)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的病人,要检查衬垫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适当。还应随时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2)大小便失禁、出汗

(3)床铺要经常整理,及时更换被服。

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 篇7

1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现状

我院担负着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角色, 分管84个农村社区服务点和16个社区服务站, 农村社区护理的发展之初, 其管理方法基本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 缺乏一套符合农村社区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规范。管理者存在对农村社区护理服务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对社区护士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鉴别不清[2]、因此, 出现农村社区护理管理中组织结构不合理, 服务目标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建全、质量管理不到位等现象, 影响了农村社区护理服务的快速发展。2005年初, 我们在省卫生厅编写的《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指导下, 提出了构建适合我院辖区的农村社区护理特点的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促进我院辖区农村社区护理健康发展。

2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构建思路

2.1 树立新型农村社区护理管理理念

随着医疗费用不断上涨, 农民家庭不堪重负, 造成农民看不起病和因病反贫。为了减轻农民负担, 创建和谐社会。我院农村社区护理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以“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3]、保健送上门”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格局为前提, 以我院社区护理服务特点为基础, 以农村社区护理及家庭护理管理为范围, 以卫生行政部门行业管理为保证的农村社区护理管理理念构建新型、规范的农村社区护理管理体系。

2.2 明确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建设目标

遵循卫生部《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 (试行) 的通知》要求,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区护理管理经验从规范性、指导性、可行性确立管理规范建设的目标, 建立以农村社区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准入与岗位职责、农村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农村社区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农村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农村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农村社区护理技术操作为主体的制度与规范标准。

2.3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构建方法与步骤

进入农村社区实地调研、专题讨论、组织当地护理专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构建适合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方法与步骤为:

①由市 (地) 卫生局医政科牵头成立由市 (地县) 卫生局、市 (地县) 护理质控中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高等院校的专家及管理者参与的农村社区护理工作指导小组;②聘请当地护理专家进行技术指导;③确立农村社区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的构建框架;④召开市 (地县) 卫生局领导及专家的专题研讨及论证会;⑤编制《农村社区疾病护理31项、疾病预防13项、社区康复7项、社区管理22项》;⑥提出农村社区管理规范运行机制与方法;⑦农村社区管理规范的实施、指导、监督与评价。

3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主体内容及要求

3.1 农村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要求中指出了农村社区护理工作应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1]为宗旨, 以个人、家庭和社区为范围, 向农村社区农民提供一种全科的、完整的、连续性的基层护理工作。明确指出了农村社区护理服务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 规定了农村社区护士准入要求与工作职责, 建立了农村社区护士工作核心标准及工作程序规范[4]。

3.2 农村社区护理组织管理与设置要求

建立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服务站、农村社区服务点、镇乡社区老人护理院等机构的护理功能、基本要求、组织体系、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护理设备配置、工作制度、财物管理、药品、医疗废弃物管理、信息管理[5]等。指出了各中心、站、点、院参照该规范要求及原则, 设立符合本中心要求的管理体系, 使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可行的管理规范体系[4]。

3.3 农村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了农村社区护理人员配备原则、农村社区护理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农村社区护理教育与培训管理、农村社区护士考核标准等相关制度与要求。强调了有效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决定社区护理的发展与质量, 要求各中心、站、点、院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人才培养[4]。

3.4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了农村社区护理常规工作制度、农村社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农村社区护理信息管理制度、农村社区护理服务程序等相关的制度与要求。指出了发展农村社区护理, 首要环节是将工作制度化, 通过制度的建立, 将农村社区护理工作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 使其成为农村社区护理工作中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确保农村社区护理的有效性[5]。

3.5 农村家庭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了农村家庭服务基本内容、家庭护理程序、家庭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服务要求、家庭护理访视与管理、家庭病床管理等制度。要求各中心、站、点、院开展家庭护理时应以该制度程序与方法为指南, 保证农村社区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

3.6 农村社区、家庭护理质量评价

建立了农村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内容与项目、农村社区护理管理制度评价项目、农村社区护理文件管理评价项目、农村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农村家庭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等。指出了农村社区护理质量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制度才能得以不断提高, 各中心、站、点、院应高度重视评价工作的实施与管理[4]。

3.7 农村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规范

建立了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保健、流行病、传染病、心理精神健康、家庭安全保健、饮食保健、康复训练等50余项常见的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规范, 指出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村社区农民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护士在工作中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 以该规范为指南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4]。

3.8 农村社区护理操作规程

建立了农村社区及家庭急救护理、基础护理、康复护理、中医护理等50余项护理操作规程。要求农村社区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该操作规程, 确保农村急救与家庭护理的及时性与安全性[4]。

4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实施与探讨

4.1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是一项新型的管理内容, 在实施前应对辖区内社区护理管理者进行相应的培训, 特别是观念上的转变。通过讲习班、研讨班、培训班等途径提高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农村社区护理内涵及管理规范的充分认识, 达到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有效实施的效能, 确保服务质量能够满足农村社区农民的服务要求。

4.2 积极创造良好的规范运行环境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运行, 需要向基层提供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 各级农村社区服务机构应以《农村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为工作蓝本, 积极推行并组织落实。同时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护理指导小组的作用, 加强对农村社区的指导与监督, 保证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良好地运作。

4.3 采用示范手段, 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

选择有良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点为管理规范实施的示范基地, 本中心84个农村社区服务点已有40多个成为先进农村社区服务点、16个农村社区服务站有4个成为市 (地) 文明卫生服务站、有12个成为市 (县) 规范化卫生服务站, 通过示范站、点的样板和典型效应, 以点带面推动本中心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全面实施, 加快本中心农村社区护理的建设步伐[3]。

4.4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内容

本中心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科定期组织管理者及护理管理专家对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运行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实施方案, 同时应补充和修改管理规范内容, 使其不断完善与健全, 促进农村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轨道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杰, 潘雨利, 杨秀娟, 等.在社区护理发展中护士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3) :56-57.

[2]包家明, 胡斌春.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构建及运作[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4) :378.

[3]姚建红.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进展问题和展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8 (2) :1-2.

[4]包家明, 胡斌春.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J],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3-141.

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 篇8

【关键词】护理质量;护理行为;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04-01

1 规范护理行为确保安全的关键

护理工作所服务的对象是 被疾病折磨的患者_j离人从入院到出院与其接触最多的、关系最密切的是护士,病人康复的全过程,无不倾注着护理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护士在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时,始终以病人的利益为重点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对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有预见性,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做到“五不可”: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存有侥幸心理:不¨ 忽视三查七对字字查清:不可 凭主观经验什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变化。使每个病人都能得到安全注意的服务,只有规范护理行为,才能确保护理。

2 规范护理行为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规范护理行为不仅是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是职业首先的基本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而且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把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护理行为往往是由护士一个人独自进行,服务对象也许是不会说话的小儿,也许是意识不清的危重病人,由于他们无行为能力,也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完全依靠护理人员观察和护理,因此护理行为的正确与否、规范与否是由医护人员单方认可,如基礎护理的落实情况是否严格执行医嘱,进行无菌操作时是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巡视和观察病情是否及时等等,无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把人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养成良好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才能做到人有人监督,无人监督一个样,始终如一,尽职尽责。

3 规范护理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

自2002年4月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的好、坏、高、低,必须经得起服务对象的检验,随着人们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经济意识的增强,知识面的拓宽,病人会运用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来审视、检验、评价你的行为。

如平常我们给病人添加药液时未戴口罩,或者其他无菌操作时未带手套,口罩,有医学意识的病人就会问,你为什么不戴口罩和手套?你加的液体会不会受到污染,因操作不规范病人会不会感染等相关内容?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篇9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手术能治疗疾病,但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接受手术,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任何手术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一、术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3、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二)操作要点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麻醉相关知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3、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

4、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呼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体位训练等。

5、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6、做好身份识别制度,以利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

(三)指导要点

1、呼吸功能训练:根据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床上排泄: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

3、体位训练: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饮食。

5、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手术部位和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四)注意事项

1、指导患者及时阅读手术须知。

2、对教育效果需进行评价:患者能否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配合要点,能否正确进行功能训练,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评估患者有无焦虑状态,焦虑是否减轻或消除。

二、术中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评估 手术间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情况。

2、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全身情况、配合程度、术前准备情况、物品带入情况等。

3、术中注意评估患者的体位摆放情况、皮肤受压情况。

4、评估手术需要的物品并将其合理放臵。

5、评估手术间的消毒隔离方法。

(二)操作要点

1、护士常规检查手术室环境、保证所有电源、仪器、接线板、吸引器等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仪器设备按规范化布局放臵到位。

2、运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进行患者手术信息核对,同时对患者意识和全身状况以及患者带入物品进行评估并记录;通过交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3、根据不同手术,评估并准备适合于患者的手术辅助设备、器械和敷料,按规范化布局进行各类仪器的摆放。

4、连接各仪器,使其处于功能状态。建立静脉通路,在实施正确体位的同时,确保静脉通路、尿管等各类引流管的通畅。

5、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确认患者身份。

6、手术体位的安臵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注意做好患者隐私的保护。

7、手术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必要的保温措施。

8、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9、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配合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做好各种并发症及紧急情况的抢救工作。

10、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按照物品清点制度要求,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术毕共同查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数目无误并准确记录,术中如有添加及时记录。

11、患者出手术室前需要再次评估,保证各种引流管正确连接、固定牢固、引流通畅,伤口有无渗血、包扎是否妥当、受压皮肤是否完好。

(三)指导要点

指导患者熟悉手术间的环境,了解手术过程

(四)注意事项

1、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2、体位安臵要安全合理,防止坠床或损伤;保护患者受压皮肤,预防压疮的发生,做好交班并记录。

三、术后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

2、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引流管的类型、位置、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皮肤受压情况等。

上一篇:PC技术部岗位职责下一篇:高考舞弊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