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观察和护理

2024-06-19

临床观察和护理(精选12篇)

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1

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疾病, 还有胎儿、胎盘因素及产妇的其他全身性因素。临床表现以子宫收缩为主, 类似足月临产。出现早产先兆时就要积极处理, 做好生活护理及局部护理, 给予孕产妇心理支持。笔者对我院200例孕产妇在治疗早产的同时进行精心护理, 临床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00名。年龄20~32岁, 孕周28~36周;所有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 均有明显下腹胀痛、腰酸等不规则宫缩和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情况。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法

1.2.1. 1 实验组

将安宝10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 稀释为100 mg/500 ml (0.2 mg/ml) 的溶液, 静脉点滴, 滴速以4滴/min开始, 以后根据宫缩、心率、血压及自觉症状调节滴速, 一般每15~30分钟增加4滴/min, 逐渐增加剂量至有效抑制宫缩为止, 一般滴速不超过40滴/min, 产妇心率不超过120次/min为监测量宫缩消失后, 维持此滴速继续静滴至少24~48 h, 在停止静滴前1 h, 开始口服安宝片, 剂量为10 mg, 每2小时口服1次, 以后每24小时按每4小时、每6小时、每8小时依次减量, 维持3~7 d, 直至停药。

1.2.1. 2 对照组

将硫酸镁5 g加入10%葡萄糖液100 ml中, 0.5 h滴完后, 将10 g硫酸镁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 1~2 g/h静脉滴注直至宫缩被抑制, 再维持4 h, 每日总量<25 g, 若再发宫缩, 重复使用。

1.2.2 护理方法

1.2.2. 1 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实施:医院里的专门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早产所制订的一个有严格的工作顺序流程, 有准确的时间要求的护理计划, 减少早产的发生。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发放给产妇, 表格是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 以取得良好的配合。表格按照住院时产妇的症状, 如腹痛 (轻中重) , 腰酸 (轻中重) , 阴道出血 (量多中少) 。住院后需要进行的各种检查、治疗用药、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时产妇的症状及相关的健康指导。护士根据流程表时间完成计划内容, 每完成一项便打勾、签名。

1.2.2. 2 用药前两组均进行常规的必要的检查, 心电图检查, 测产妇脉搏血压, 听胎心, 指导产妇取左侧卧位, 减轻右旋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保证回心血量, 减少低血压发生的危险, 同时改善胎盘血液供应, 吸氧, 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20 mg, 肌内注射。

1.2.2. 3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需要保证正确滴速, 保持输液通畅, 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因静滴速度较慢, 产妇轻微活动即可引起血液回流, 因此, 应经常观察输液泵运行是否正常, 药物有无外漏以及静滴是否通畅。用药中每15分钟测1次产妇血压、脉搏、胎儿心率, 同时观察宫缩强度、频率。密切观察用药量与宫缩的关系, 根据心率、胎儿心率、宫缩情况、自觉症状调整滴数直至宫缩消失。产妇心率每分钟应少于120次/min。口服安宝片时应记录服药时间, 交代产妇及时服药, 督促产妇按时服药。

1.2.3 健康指导

早产的产妇尽可能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自测胎动。产妇饮食方面宜选择易消化半流质食物, 少量多餐。同时辅以新鲜蔬菜、水果, 多饮开水等,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因腹压引起宫缩和阴道出血, 更有利于保胎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以t检验分析其差别的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产妇应用安宝后心率、宫缩、阴道出血、住院天数情况见表1。实验组用药后能够有效的抑制宫缩, 实验组子宫收缩20 min内少于2次, 明显低于对照组, 阴道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用药后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早产的实施, 加强对产妇心理护理, 先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配合治疗, 不要因长时间输液带来情绪, 避免心理负担过重, 应及时解除患者的忧虑。充分告知产妇绝对卧床休息, 尽量取左侧, 并适当协助其翻身, 可以有效地预防压疮发生, 减少并发症, 应特别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使用安宝治疗的多数患者会出现心悸、面部潮红、出汗、恶心、胎心率增快。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表格, 责任护士应向产妇介绍安宝药物的一些药理作用。安宝是一种注射口服均有效的β-受体激动剂, 能够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β-受体, 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应激性, 使子宫肌肉松弛, 动脉血管扩张, 子宫胎盘血流量增加, 可改善宫内缺氧环境, 防止流产。因此, 安宝用于治疗先兆早产, 对延长孕周, 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使用安宝治疗的同时, 还应给予对症护理: (1) 胸闷、心悸的护理, 取左侧卧位, 吸氧, 抬高床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减慢滴速心率会很快恢复正常, 胸闷症状也会好转。 (2) 恶心、呕吐的护理, 饮食以清淡、营养、富含维生素为主, 少食多餐, 恶心、呕吐严重者予以静脉滴注补充能量。 (3) 胎心率增快的护理, 取左侧卧位, 吸氧, 严密观测胎心变化, 直至正常。

临床护理路径治疗早产的实施, 规范诊疗行为, 每日明细化的表格, 明确了诊疗项目及目的。内容通俗易懂,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在安宝治疗早产的实施, 安宝起效快, 效果明显能够快速抑制宫缩, 减少出血的发生, 提高了保胎成功率, 使患者住院日降低, 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素珍, 应叶颖.安宝治疗晚期先兆流产产妇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11) :26.

[2]童小彤.防治早产的最佳选择-安宝[J].中国药房, 1999, 10 (4) :164.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91.

[4]林焕英, 李毅, 邹玲, 等.羟苄羟麻黄碱治疗早产的用药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2, 9 (1) :52-53.

[5]曲薇.安宝治疗早产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 2004, 2 (9) :8-9.

[6]章文, 林鑫.利托君抑制宫缩时产妇心率变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4) :230.

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2

【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日间手术病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升日间手术病房护理质量寻找合适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日间手术的146例患者按照护理服务模式不同分为常规病房与示范病房两组,每组各73例。常规病房患者手术病房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患者手术病房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效果。结果 常规病房73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十分满意护理工作(35.62%),14例患者满意护理工作(19.18%),20例患者基本满意护理工作(27.40%),13例患者不满意护理工作(17.81%),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2.19%;示范病房73例患者中有47例患者十分满意护理工作(64.38%),33例患者满意护理工作(44.60%),17例患者基本满意护理工作(23.29%),3例患者不满意护理工作(4.11%),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9%,两组间数据对比χ2=10.0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日间手术病房操作需要十分注意,采用何种优质护理服务能对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效果起决定性作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对日间手术病房各方面进行综合服务,是时间手术病房首选护理服务模式。

【关键词】优质护理;日间手术;病房管理;临床效果

在长期临床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常规日间手术护理服务不能起到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

[1]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给日间手术推广普及造成极大阻碍,因此,为日间手术选择一种科学合理护理服务模式是当务之急。本院就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日间手术的146例患者按照护理服务模式不同分为常规病房与示范病房两组,其中示范病房取得有效研究结果,下面就将本次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详尽汇报: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日间手术的146例患者按照护理服务模式不同分为常规病房与示范病房两组。患者选取来源及抽样分组标准详情见表1:

表1 本院研究对象及监督人员基本情况

患者来源

入院患者

护理人员

监督人员

分组方法 标准

整群抽样、数字奇偶年龄≥18岁,意识清法 楚,自愿参与,无严 重器官功能障碍

整群抽样、数字奇偶在岗日间值班护理人法 员

整群抽样、数字奇偶法

146例患者构成情况:男86例,女60例,年龄18岁~63岁,平均年龄38.4±2.6岁。1.2 方法

1.2.1常规病房

患者手术病房采用常规护理服务。1.2.2 示范病房

[2] 患者手术病房采用优质护理服务。①所有护理人员及监督人员改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此次研究重要性及重要价值;②改变传统日间医疗护理服务,完善工作方式,充分满足患者需要,重点在于确实改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所有入院患者采用分发宣传单方式宣传不同术式与病症资料,让患者自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需要术式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完成相应手术。③改变护理模式,将护理模式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与术后康复指导[3]三个方面。将日间手术护理服务与医疗各个环节完全同步结合,保证治疗效果;术中紧密配合主治医师完成手术,提升治疗质量;术后进行跟踪健康康复指导,提升预后。④应用先进快速康复理论,快速康复理论主要是外科方面针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各种先进且被证实有确切效果的有效方法,以此减少患者术前心理障碍及提升术中配合程度及术后预

[4]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效果。⑤突出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因日间手术模式是来源

骨科一、二病区,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妇科

骨科一、二病区,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妇科

护理部任职人员 针对患者快速手术、快速出院的手术方式,必须要解决患者出院后担忧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院对此部门问题采取患者在院期间进行健康康复指导,且在出院时嘱咐患者遵医行为及定时复诊;患者出院后给予7d跟踪随访护理服务。1.3 护理满意度调查

对示范病房与常规病房146例患者及相应护理人员分别采用《住院患者对示范病房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示范病房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调查,调查又护士长及主治医师现场监督,保证调查内容真实性及有效性。护理满意度分级为: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级别。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本院研究数据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人员进行针对性处理,粗略数据均录入Epidata软件分析逻辑性与校对,并运用描述性均数、标准差、构成比分析数据,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常规病房73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十分满意护理工作(35.62%),14例患者满意护理工作(19.18%),20例患者基本满意护理工作(27.40%),13例患者不满意护理工作(17.81%),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2.19%;示范病房73例患者中有47例患者十分满意护理工作(64.38%),33例患者满意护理工作(44.60%),17例患者基本满意护理工作(23.29%),3例患者不满意护理工作(4.11%),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9%,两组间数据对比χ2=10.01,P<0.01。详尽情况见表2:

表2 常规病房患者与示范病房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分析(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常规病房 73 26 14 20 13 82.19 示范病房 73 47 33 17 3 95.89 χ2<0.01 <0.01 >0.05 <0.01 <0.01 3 讨论

护理工作目前是除治疗外最主要的医疗保障,对患者病情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日间手术是针对部分有需求患者在24h内安排住院、手术治疗、术后简短观察恢复、出院后续治疗[5]的一种手术方式。因其具有操作时间短、费用较长久住院低、术式简单、术后预后好等优点逐步被广大患者乐于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是“循证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专门针对日间手术各个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并采用术前、术中、术后针对性处理来提升治疗效果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对日间手术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预后及康复有直接提升效果[6],为主治医师节约大量操作时间,同时还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本院本次对示范病房的73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取得护理工作满意度95.89%的工作效果,而常规病房患者仅取得82.19%护理工作满意度工作效果,两组组间数据对比χ2=10.01,P<0.01.说明日间手术病房操作需要十分注意,采用何种优质护理服务能对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效果起决定性作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对日间手术病房各方面进行综合服务,是时间手术病房首选护理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浅谈对子痫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3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子痫;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47-0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孕妇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特别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可发展为子痫,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1]。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提高围产儿成活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1子痫的护理

1.1密切观察病情 : 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同时密切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和尿量变化?严防发生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对于全身水肿、肺水肿、脑水肿或有心力衰竭者迅速给予利尿,并给予专科护理。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颜色、性状。注意病人抽搐持续、间歇时间及次数,注意有无胎盘早剥、视网膜剥离、脑水肿、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认真记录观察结果,为病情提供动态信息。

1.2专人监护: 专门房间,专人监管。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监测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观察记录抽搐次数、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及昏迷时间。体温过高时予物理或药物降温,以防体温过高而加重抽搐。床边加床栏,防止孕妇跌伤,准备抢救器材,如开口器、压舌板、吸痰器、氧气等,有假牙者应事先取下。

1.3 意识障碍的护理 应立即予平卧,头偏向一侧,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舌后坠,把开口器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防止抽搐时咬伤舌唇。必要时予吸痰,随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并给予氧气吸入。

1.4 用药护理:①用硫酸镁的护理:用药前备好葡萄糖钙,硫酸镁的滴速以1 g/ h 为宜, 不超过2g/h。每次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均应检测以下指标: 膝腱反射必须存在;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 次;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 ml。输液过程中询问孕妇是否有无力、胸闷心悸、全身发热现象, 如有应减慢滴速;若出现膝腱反射消失,立即停止给药, 遵医嘱给予葡萄糖酸钙10 ml 缓慢静脉推注。②用降压药的护理:使用降压药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根据血压调整药液滴数, 以维持舒张压90-100 mm Hg, 硝普钠应避光处理。③用利尿药的护理:用药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④用扩容药的护理:扩容时需在解痉的基础上进行, 扩容时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和尿量, 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2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注意胎心变化,观察有无子宫收缩。作好手术准备,适时终止妊娠。重度先兆子痫及子痫病人对催产素引产非常敏感,故阴道分娩时必须密切观察血压、心率、胎心变化,并使产程控制在12 h内[2]。产后24 h内预防产后子痫的发生,继续给予解痉、降压、镇痛、镇静治疗。子痫控制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考虑终止妊娠。控制抽搐后已进人第一产程活跃期或进入第二产程者在严密监护下可以阴道助产分娩,阴道分娩时必须密切观察血压、心率、胎心变化;抽搐不能控制者、经治疗已控制不能自行临产者或刚进入第一产程者、有产科手术指证者、胎盘功能明显减退者、或有胎儿宫内窘迫者应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时,产妇应取15°左侧卧位,以保证胎盘灌流量;对孕周小者可适当延长孕周,但需严密监护孕妇及胎儿状况。

3产后护理

产妇在产后24 h-10 d 内仍有发生子痫的可能[3] 。应继续硫酸镁治疗, 监测血压。使用大量硫酸镁的孕妇易发生宫缩乏力、恶露较多, 应严密观察子宫复旧及阴道流血情况, 严防产后出血。应谨防宫缩痛、腹部伤口疼痛诱发子痫, 应密切观察及时注射镇疼剂。

3.1平产后护理:宜将患者安排在安静、舒适、抢救物品齐全的房间。避免声光刺激,保证足够的睡眠。严密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血压变化,观察子宫收缩及恶露量。妊高征患者在治疗时应用硫酸镁及镇静药物影响子宫收缩,同时因血管脆弱且血压高,易出现大量阴道出血;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予以母乳喂养,不仅可以刺激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大出血,且可以增加母婴感情,使产妇保持愉快心情降低产后子痫的发生;做好会阴护理,适当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发生。

3.2剖宫产后的护理:剖宫产后取去枕平卧位6h,6h后协助改半卧位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观察子宫收缩、恶露量。指导家属及产妇母乳喂养技巧,做好早吸允。禁饮、禁食6h,6h后给予流质饮食,忌食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肛门排气后予以易消化、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饮食。指导、协助床上翻身,进食,拔除尿管后鼓励下地活动,防止肠黏连。及时更换卫生垫,估计出血量,保持会阴部清洁。

4讨论

子痫是重度子痫前期最严重的阶段,直接影响母儿的安危[4]。但只要积极配合医生及时进行抢救,严密的观察病情和精心有效的护理,及时给医生提供病情信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合理的分娩时机,则可以显著的治疗效果,达到减少并发症、提高母婴安全、降低围产期母婴死亡率的目的。而有效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发生是预防子痫的关键环节。做好孕产妇的健康宣教,让广大妊娠妇女了解该症的知识及其对母婴的危害,促使孕产妇自觉定期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及时纠正,从而减少妊高征的发生和阻止病情的发展,避免子痫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红叶.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子痫的护理研究[J].全科护理,2011,9(3):766.

[2]王佰叶. 重度子痫前期58 例的护理与预防[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23):5772.

[3]刘晓艳.子痫病人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 (3) :436.

脾切除术后发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4

1 脾切除术后发热的临床观察

术后临床观察的关键在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来区分发热的原因, 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使患者早日康复。

1.1 术后发热

一般患者行脾切除术后, 尤其是外伤脾破裂切除后, 患者可出现3~5d的发热, 体温多波动在37.5~38.5℃, 一般无明显自觉和其他症状, 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升高, 中性粒细胞不超过0.8。这类发热不经过任何处理, 可自行恢复正常。

1.2 感染性发热

脾切除术后, 患者可因细菌感染而发热, 临床较为常见。此时, 患者体温升高, 一般在38.0~40.0℃波动, 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升高。同时, 可损害肝细胞, 出现肝功能障碍的表现, 如黄疸、腹水、肝昏迷等。

1.3 肺部感染引起的发热

脾切除术后, 由于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手术后引起的创伤以及切口疼痛等原因, 可使呼吸运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此时减少了患者的有效呼吸, 排痰不畅, 易因为出现坠积性肺炎而引起发热。这时, 患者的体温波动不一, 有的可达到40.0℃, 同时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升高。

1.4 膈下感染引起的发热

由于脾切除术后患者需要卧床时间较长, 脾区平卧位时位置偏低, 脾窝内形成较大的腔隙, 导致体液积聚, 这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造成膈下感染形成脓肿而引起发热。

1.5 吸收热

因脾窝组织血吸收和创口组织分解产物刺激, 胰尾损伤后胰液外渗, 使附近组织消化、出现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都可以出现吸收热。发热一般在拆线后出现, 体温在38.0℃以上, 白细胞总数升高, 中性粒细胞增多。

1.6 不明原因发热

患者术后体温多在38.0~38.5℃, 甚或超过39.0℃, 持续时间在2~4周或更长, 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即使经过全面而详细的检查, 确有少数患者查不出真正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亦可能由脾窝血肿感染引起[1]。

2 脾切除术后发热的临床护理

脾切除术后, 应密切观察病情, 做好发热的预防性护理工作。如出现发热, 应根据原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和心理护理。

2.1 发热的预防性护理

护理人员在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情况, 并保持通畅。如果引流不畅, 可用手挤压引流管, 必要时用负压引流, 可防止发热以及感染的发生。

患者出现发热时, 应首先给予物理降温。可将冰袋置于患者前额、头顶部和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流经处, 最长时间不超过30min, 休息60min后再使用。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 每10min查看一次皮肤颜色, 及时更换和添加冰块, 避免冻伤的发生。还可以同时应用25%~35%乙醇或32~34℃温水擦浴的全身冷疗法, 对于腋窝、肘窝、手心以及腹股沟、腘窝处应稍用力并延长停留时间, 促进散热, 全过程控制在20min以内。擦浴过程中, 应观察患者有无寒战、面色苍白、脉搏、血压、呼吸异常等, 一旦出现, 应立即停止擦浴, 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物理降温还可以应用消炎痛栓塞肛, 0.5~1枚, 降温后每30min测量1次体温。

2.2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在物理降温效果不佳的情况下, 同时排除感染的存在, 可遵医嘱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 加用适量的糖皮质激素, 如将氢化可的松5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但其用量不宜太大, 使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术后行3~5d的激素辅助治疗, 可减轻发热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3 肺部感染引起发热的护理

术后1~2d内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并鼓励其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1次/1~2h。教会患者用自己的手掌轻压伤口后再咳嗽, 以减轻伤口疼痛。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 遵医嘱给予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和0.9%NaCl溶液10mL的混合溶液行射流雾化吸入, 2~3次/d, 以稀释痰液并排出体外。同时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 加强营养支持, 适当输入新鲜血浆和人血白蛋白等, 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达到预防伤口和肺部感染发生的目的。

2.4 口腔护理

因脾切除术后留置吸管, 患者禁食时间较长, 加之发热减少了唾液的分泌量, pH值常<7, 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易造成口腔溃疡, 甚或延长发热时间, 影响到术后恢复。因此, 术后发热患者除采取上述降温措施以外, 还需做好口腔护理, 以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溃疡以及口腔感染的发生。如形成溃疡, 可用冰硼散涂于患处。

3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的病情较重, 医师考虑到治疗的需要的行脾切除术, 此时患者会出现紧张、焦虑、睡眠障碍甚至恐惧等心理反应, 加之患者缺乏对相应原发疾病知识的了解, 术后会出现发热等并发症, 必然使患者遭受精神打击, 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将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个体化心理变化及其特点, 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的不同, 认真细致地向患者讲解原发疾病知识及其患者的病情, 讲解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中的痛苦体验;为患者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给予鼓励和安慰, 介绍典型成功手术案例,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 使其信任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消除心理障碍, 并勇敢地接受手术治疗, 主动配合其他治疗和护理措施, 顺利渡过发热期, 这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总之, 做好脾切除术后患者病情的临床观察, 配合医师做好治疗工作, 采取最佳的临床护理措施, 是预防发热及其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同时, 积极做好心理护理, 遵医嘱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于减轻发热程度、缩短发热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脾切除术,发热,护理

参考文献

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 篇5

3.1 心理护理 心理社会因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为此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的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我们通过对观察组131例患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在全面收集患者的主、客观资料的基础上,对心理社会资料也进行系统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经过反复多次的心理指导,观察组所出现的化疗副作用明显比对照组少,均能以良好的心态完成整个疗程。

3.2 化疗副作用的预防护理

3.2.1 药物外渗与继发性静脉炎 多数化疗药物有强烈的刺激性,如外渗可致剧烈疼痛、组织坏死甚至造成肢体断残,有些化疗药无明显外渗亦继发静脉炎。因此在注射化疗药物时选择血管尤其重要,对多次化疗及外周静脉血管较细者宜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上述部位血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药物与管壁接触时间短,既减轻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症状,又避免静脉炎的发生。由于在化疗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上的各个环节,两组患者均无药物外渗及静脉炎发生。

3.2.2 胃肠道反应 化疗药物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恶心、呕吐是化疗后常见的早期症状,其发生率为80%~90%,重度呕吐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下降,并增加患者对化疗的恐惧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的顺应性[4]。在化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及给止吐、镇静剂;注意加强饮食护理。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出现的时间和反应程度除与化疗药物的种类有关外,常有较大的个体差异[5]。我们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制定饮食计划,嘱患者严格按饮食计划在规定时间内进食,研究表明胃的充盈度与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有着密切的关系,观察组于化疗当天7点钟进食,过3h后再进行化疗,此时胃已经排空,可有效地减轻胃肠道反应症状;观察组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于化疗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机制复杂,涉及多巴胺、阿片、5-羟色胺等多种受体和许多相关因素,单一药物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有学者提出“平衡抗吐”的概念[6],以期通过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达到最佳效果。

3.2.3 骨髓抑制反应护理 治疗白血病的大多数化疗药物不同程度地造成骨髓抑制,其中以白细胞减少最为明显,两组患者在化疗后白细胞数明显降低。当粒细胞<0.5×109/L时,感染的发生率增高,而粒细胞<0.1×109/L时,败血症及其它严重感染更易出现,在患者化疗过程中,我们注意测量体温,做好保护性隔离,整个化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象,在化疗前我们做好卫生健康宣教,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口腔、皮肤、肛周护理,减少了机会感染。血小板减少可有出血倾向,颅内出血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应注意观察颅内出血的先兆症状,若患者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应及时给予处理。贫血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目前有2种方法来纠正肿瘤相关贫血,通过输血迅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或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ed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由于输血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良反应,使用rHEPO治疗相关贫血有效,可减少输血率,改善生活质量[7]。

3.2.4 黏膜、皮肤反应 抗代谢药,特别是大剂量使用时,常引起严重的口腔炎,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加强口腔护理,用有效的漱口液含漱,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两组患者中有6人并发带状疱疹,出现低热、局部皮肤灼热感及阵发性神经性剧烈疼痛,经加强皮肤护理,并给予止痛剂等处理后症状缓解。阿霉素、环磷酰胺、甲氨喋呤等抗肿瘤药,在阻止肿瘤细胞的同时,又可抑制毛球的有丝分裂,使毛根细胞不能更新而致脱发。脱发常发生在化疗2~3周后,特别是短时间内头发大量脱落,患者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年轻的女性患者尤为突出,目前尚无有关使用药物来减轻及预防脱发的报道,但随着对减轻化疗副作用的研究,可以通过采取不同护理手段来达到预防或减轻脱发的目的。常用的有头置发带、止血带阻断法、头颈部使用海绵持续冷敷或使用冰帽等方法使局部血流受阻或缓慢,以减少化疗药物对毛囊的抑制和损伤,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脱发。在化疗前最好让患者把头发剪短,以免看到过多头发脱落而恐惧,并教会患者适当的修饰方法,如戴帽子、假发等。

3.2.5 心肌损害 蒽环类、三尖杉酯碱可致心脏毒性,表现为心肌炎、心动过速、严重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对化疗患者要勤测心率、脉率,注意其速率、节律,用此类药物前、中、后做心电图,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同时使用一些保护心脏的药物,如辅酶Q10、维生素C、维生素E等;化疗药物的缓慢静滴可减轻心脏毒性,两组患者均无心肌损害发生。

3.2.6 肝肾功能损害 巯嘌呤、甲氨喋呤、左旋门冬酰胺酶对肝功能有损害作用,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有无黄疸、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多数抗肿瘤药物由肾脏排出,用药后,由于癌组织迅速崩解,易产生高尿酸血症,严重时可形成尿酸结晶,堵塞肾小管,导致肾功能衰竭。部分药物如甲氨喋呤,当大剂量使用时,其代谢产物可溶性差,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黄色沉淀物,环磷酰胺以原形排出,入量不足易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特别是患者在缺水时,不但使膀胱内药物的浓度升高,而且停留的时间延长,加重对膀胱的刺激。因此需保持患者水化和尿的碱性化,每日入量保持在5000ml以上,尿量3000ml以上,测定pH值,使尿pH值>7;并给予碳酸氢钠和抑制尿酸形成的别嘌呤醇,鼓励患者多饮水,准确记录出入量,避免进食酸性食物。

3.2.7 其它副作用 长春新碱可引起末梢神经炎而出现手足麻木感,告诉患者停药后可逐渐消失;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开展,使得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期和无病生存期得到延长,髓外复发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率明显增加,文献报道[8]白血病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发生率为2.0%~8.8%,且呈上升趋势。当为患者进行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时,推注药物宜慢,注毕去枕平卧4~6h,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发热等反应。

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6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依病情轻重而异,以窒息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患儿即使存活,也容易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其主要发病原因有:①损伤性颅内出血一多因分娩损伤(如急产、胎位不正),或因使用产钳,胎头吸引等外力助产时负压较大,方向不当,致使儿头骤然变形,引起硬性脑膜、大脑镰及小脑幕撕裂,损伤大的静脉窦,导致颅内出血;②缺氧性颅内出血一多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带脱垂、胎盘功能不全、产程延长等引起胎儿宫内窒息或生后窒息而导致缺氧。新生儿由于脑组织缺氧影响脑血液循环,加重了颅内出血。此外,新生儿生后2~3日内凝血机制不健全,且血管壁脆弱,也是易于导致颅内出血的重要因素。

我科2003~2008年共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10例,经治疗后痊愈8例,死亡2例,现将我们对本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1 病情观察

1.1 观察分析病因:本组10例中由于助产时外力作用使用不当而致儿头变形引起损伤性颅内出血者8例,且多合并有缺氧性出血。10例中发现宫内窒息者2例,生后发生窒息者6例,其中1例窒息长达20分钟。

1.2 观察神志:本病患儿早期常表现兴奋、不易睡、易激惹、烦燥不安,并有特别的脑性尖叫,如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抑制、嗜睡、反应低下,本组10例中6例表现兴奋、烦燥不安和脑性尖叫,其中1例出现嗜睡;另1例以抑制为主,表现嗜睡,昏迷以致死亡。

1.3 观察痉挛:患儿痉挛的发作情况,对治疗和抢救有重要意义。颅内出血可有轻微痉挛,如面肌颤动或口角肌肉颤动、流涎、眼睛凝视或斜视,眼球震颤或眨眼,指、趾抽动或呈握拳状、四肢早期肌张力增强、晚期减退等。本组中有2例表现为局部轻微痉挛;5例为全身痉挛。观察到痉挛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1.4 观察皮肤:重症颅内出血患儿表现为颜面苍白或青紫、以额部和口周最为明显。一般患儿皮肤的青紫随缺氧情况的好转而逐渐转为红润。

1.5 观察呼吸: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是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组中有8例患儿出现过呼吸不规则及呼吸困难,呼吸最快者120次/分;最慢者2~3次/分。有的患儿呼吸暂停达1分钟,同时出现阵发性颜面及口周青紫。

1.6 观察前囟:本病患儿由于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前囟膨隆,本组中有4例前囟饱满,扪之有紧张感,随着颅内出血的吸收而逐渐恢复正常。

1.7 观察摄人情况:患儿常有呕吐与拒食,有的患儿不会吸吮或吞咽。因此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热量及液体摄人情况,以保证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病室的温度与温度要保持恒定,室温以24~26℃,温度以65%为宜。患儿的体位要适当,由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患儿常伴有头颅血肿,因此要抬高床头,根据产伤的部位,采取不压迫患儿头部血肿或产瘤的平卧位,儿头应偏向健侧以防压伤。患儿在出生时,多有程度不同的窒息,经抢救恢复自主呼吸后,要防止吸入分泌物再次发生窒息。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鼻或口腔时要轻,慢慢转动吸痰管方向,边退边吸,切忌动作粗暴。注意为患儿保暖是维持患儿正常体温、保持机体最低耗氧量的必要条件。

2.2 要保持病室的安静:护理治疗要集中,动作要轻,尽量少移动患儿。注射、服药、换尿布、喂奶及嗓音(包括电话铃声)的刺激,都会引起患儿血氧暂时下降,应特别注意。尽量保留静脉输液通道,并将所需输液量,在24小时内平均输入,严格控制其速度,以3~4滴/分宜(约每分钟0.2ML),以减轻脑水肿。在患儿不断抽搐时,要给予镇静药物,一般常用安定、苯巴比妥那等。使用时要注意记录用药剂量、时间及效果。

2.3 给氧:提高患儿血氧浓度,对改善其脑细胞缺氧的状况十分重要。因新生儿鼻孔小,鼻沾膜柔嫩易损伤,为避免鼻导管对鼻粘膜的刺激,我们采用漏斗式低浓度给氧法。使用时应注意漏斗上缘要靠近鼻孔,方可保证氧的吸人,给氧浓度为25~29%。当患儿面色苍白,口周发绀时持续给氧,病情好转后可改为间断给氧至停止给氧。

2.4 纯母乳喂养:母乳营养丰富,成份比铡适宜,易消化吸收,母乳困难时,可鼻饲喂奶。喂奶时常需从几滴开始,慢慢增加奶量。喂奶后要注意观察。防止呕吐及窒息。

3 体会

通过本组10例患儿的护理,我们体会到观察病情是协助诊断,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要了解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才能及时、准确地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正常的新生儿多处于睡眠状态。若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兴奋不安情况就应引起注意;如发现有不停地眨眼的情况,就要注意是否有痉挛发作的可能。其次患儿的抵抗力低下,要防止感染及受损伤而使病情加重,遇到呼吸暂停,阵发性青紫的患儿,要及时处理。

总之,要做好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做到眼勤、手勤和腿勤,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提高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文先.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预防[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8,25(Suppl)∶86

[2] 虞佩兰.小儿颅内高压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 9(1)∶46

[3] 张澍,吕善根,胡仪吉,等.现代儿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230~1233

[4] 陈自励.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2)∶86

[5] 陈惠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关系及鉴别[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2)∶83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60例患者来自于我院老年病科、脑内科、心内科。其中男97例, 女53例, 最小年龄59岁, 最大年龄82岁, 平均年龄71岁。冠心病患者68例, 糖尿病患者36例, 脑梗死患者27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9例,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婚姻状况为已婚有配偶102例, 离婚26例, 丧偶32例。

1.2 调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老年抑郁量表 (GDS) 进行调查, 对于无法清晰表述的患者, 由其亲属或共同生活的人代替回答。量表维度包括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情绪激动、自述痛苦、生活态度消极等, 共30个条目。答案为是或否。30个条目中的10条用反序计分 (回答“否”者表示抑郁存在) , 20条用正序计分 (回答“是”者表示抑郁存在) 。每项表示抑郁的回答得1分。总分1~10分为正常, 11~20分为轻度抑郁, 21~30分为中度、重度抑郁。老年抑郁量表为精神病科常用量表, 经实际操作, 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入院后第3个月再次进行调查, 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再次测试。

1.3 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对症治疗等综合护理。对中重度抑郁病人, 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进行专人护理, 并及时修订护理计划。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 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时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经老年抑郁量表评定, 160例患者在入院前抑郁评定正常者124例, 占77.5%;轻度抑郁者47例, 占29.4%;中重度抑郁者11例, 占6.9%。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各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中重度抑郁者的年龄较高, 76~85岁的患者在中重度抑郁患者中占63.6%。

2.2 入院后第3个月的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综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并入院后第3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失访29例, 失访率为18.1%。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入院时与入院后第3个月比较, 其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入院后第3个月时患者总体抑郁程度较低,见表2。

3 讨论

3.1 抑郁症及其发病因素

抑郁症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其发生与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有关。其中老年抑郁症是泛指首次发病于中老年期的抑郁症, 以情绪低落、焦虑、紧张、疑病及精神运动迟滞为特征。老年抑郁症既具有一般抑郁症的特点, 又与患者年龄有一定的关系[4]。老年人因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担心, 或遭遇社会和家庭的负性事件 (如退休、丧偶、独居等) [5], 就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失落、猜疑、忧郁感, 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性格内向、社交范围较窄的老年人中。

3.2 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护患关系是医患关系中重要的一环, 其中护士和患者语言上的沟通和心理的交流有利于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适应, 对患者疾病的康复也有较好效果。有学者认为, 长期伴有抑郁症的躯体疾病病人, 其残疾率和病死率高于不伴有抑郁症的病人[6]。因此对医院就诊的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对于减少老年患者抑郁感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努力清除抑郁症病人对环境的不适应和身体上的疾病带来的不良心理, 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重新竖立患者的自信心。同时, 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有利资源, 给予患者支持和帮助。

患者普遍存在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与身体疾病产生相互作用, 引起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继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 促发或加重了冠心病的程度和发作次数,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7]。本组160例患者均为慢性病患者, 其中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占大多数, 说明慢性疾病和抑郁症的发生具有相互作用, 一方面老年慢性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一旦长期患病, 情绪往往低落, 并且生病后活动范围减小, 自理能力下降, 容易产生抑郁症状和孤独感[8]。另一方面, 有抑郁症的患者由于其自卑、焦虑、抑郁的心理, 不容易接受医生的治疗, 对护理工作的配合也较差。此时就要求护士应耐心倾听, 解释疾病的转归, 对患者及家庭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和了解, 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合理诱导, 使其能够很好的理解配合护理和治疗。

3.3 重点关注老年抑郁症患者和中重度抑郁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 各抑郁病情的患者其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中重度抑郁者的年龄较高, 76~85岁的患者在中重度抑郁患者中占63.6%, 说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抑郁程度更重, 随着年龄的增加, 患者各种慢性病发生率增加, 相应的身体不适感和心理抑郁感也逐渐表现出来,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排遣和心理疏导, 极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此结果与吴海苏等的研究结果类似[9]。年龄较大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均较中青年抑郁症病人要差[10]。老年患者抑郁者较多, 可能因为很多年龄较大的患者丧失配偶, 大多数时间独自生活, 对外界环境往往缺乏兴趣, 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自卑、空虚、抑郁的情绪无法发泄或表达出来有关[11]。同时也与其冠心病、脑卒中、癌症、伤残等身体疾患逐渐增多有一定关系[12,13]。我们尤其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开导和护理, 耐心的采取各种方式鼓励患者, 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进行专人护理, 鼓励患者多参加适合自己的娱乐性社会活动, 如下棋、欣赏音乐、养花、打太极拳、聊天、散步等, 并根据患者病情及时修订护理计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在入院后第3个月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 患者抑郁程度与入院时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入院后第3个月时患者总体抑郁程度有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 通过对160例抑郁症患者从家庭、社会、医院多方面实施护理, 轻微抑郁症、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患者情绪得到稳定, 掌握了应对负性事件的方法, 其个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也为社会和家庭减轻了负担。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并采用老年抑郁量表 (GDS) 进行调查, 评价护理后抑郁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入院前抑郁评定正常者124例, 轻度抑郁者47例, 中重度抑郁者11例, 各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重度抑郁者的年龄较。入院后第3个月与入院时比较, 患者抑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入院后第3个月时患者抑郁程度较低。结论 通过积极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为社会和家庭减轻了负担。

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8

1 基础护理

1.1 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 护士要以周到的服务、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言语和精湛的技术,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并为患者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 必要时可放一些轻音乐, 以转移注意力, 使患者心情舒畅, 精神放松。当患者胸痛剧烈时, 可安排家属陪伴在患者身旁, 给予安慰和情感支持[3]使患者保持安静;积极采取止痛措施, 有效缓解胸痛;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应给予相应的疏导;关心和同情患者, 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护理。对个人隐私感的患者要注意遮蔽, 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鼓励患者调整心态, 树立信心, 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2 饮食护理

患者早期若呕吐, 应静脉补液及药物止吐, 呕吐停止时给予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饮食:应给予高维生素、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忌食刺激性食物, 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日在1000 m L左右, 多吃水果, 无糖尿病史者食用适量的蜂蜜, 并强制戒烟。饮食食宜少量多餐, 切忌过饱, 以免增加心脏负担。由于卧床患者肠蠕动减弱, 出现腹胀、食欲减退症状, 可给予四磨汤或吗丁啉口服, 促进肠蠕动, 增进食欲。

1.3 吸氧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 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 d, 流量为4~6 L/min, 以后间歇吸氧, 流量为1~2 L/min。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 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缓解心绞痛, 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面积的扩大。并发左心衰竭、休克、肺部疾患的患者, 则根据氧分压处理[2]。

1.4 生活护理

住院环境保持舒适、安静, 并尽量避免探视, 减少人员流动, 防止患者情绪激动。并告知家属患者病情的危险性, 以防猝死引发的纠纷。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床单应清洁、干燥、平整。患者发病后2周处于急性期, 应绝对卧床休息, 禁止搬动。患者的翻身、洗漱、饮食、大小便等, 均由护士协助, 并做肢体被动运动, 以防血栓形成。2周后, 让患者参与制订活动计划, 指导在床上活动, 动作要缓慢, 防止体位性低血压。3周后, 可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 4周后可走廊活动, 病重或有并发症者, 需延长卧床时间, 若患者活动时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 应立即停止活动, 卧床休息, 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1.5 保持大便通畅

护士应指导和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的习惯, 排便时用屏风遮挡, 避开异性, 严防用力过度, 便秘者口服果导片、麻仁润肠丸或番泻叶冲服, 必要时肛门置入开塞露。嘱患者排便时严禁用力以免增加心脏负担。由于卧床期间活动减少、不习惯床上排便、进食减少等原因患者易发生便秘, 可常规给予缓泻剂。鼓励患者进食含渣多的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或无糖尿病者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 m L加适量温水同饮, 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每晚睡前行腹部按摩, 促进肠蠕动, 促进排便, 保持1~2 d排大便1次。

2 病情观察

2.1 严密观察血压

观察有无合并症, 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10 min监测血压1次, 血压平稳后, 根据病情可延长测量时间。无合并症者每隔1~2 h测量血压1次。

2.2 24 h心电监护

床旁备好除颤仪, 进行持续心电监护, 动态观察ST-T波改变, 以了解心肌缺血状况。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 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 及时发现心率的变化, 尽快协助医师采取有效措施, 若发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心脏停搏者, 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进行急救处理。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 电极位置一定要固定正确紧密, 检查导联线连接是否牢固, 防止患者翻身时电极片脱落, 妥善放置好各类导线, 血压袖带应按时松绑, 以免长时间测血压时, 被侧肢体循环障碍及患者不适。

2.3 心功能的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颜面、四肢水肿情况, 为患者输液时控制滴速及液体量, 避免增加心脏负荷。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并记录尿量, 防止低血钾发生, 并评估心功能等级及转归。

3 应用溶栓和抗凝剂的护理

(1) 溶栓前,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询问患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消化性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溶栓禁忌证。 (2) 争取在发病6 h内用药, 用药愈早, 预后愈好。溶栓药物输入过慢会降低疗效, 根据医嘱将尿激酶100~20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100 m L溶液中, 按要求30~60 min滴完。 (3)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如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淤斑;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患者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 以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梗, 约11%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若发现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穿刺点出血等, 应及时报告医师终止溶栓。 (4) 加强监护, 密切注意溶栓后的反应, 定期记录心电图, 复查心肌酶, 并询问患者胸痛情况以判断溶栓效果。抗凝治疗期间, 要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出血部位多见于穿刺点、黏膜, 偶见于颅内、消化道和泌尿道。穿刺后可适当延长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 必要时可加压包扎, 减少并尽量避免多次静脉注射。发现患者有神态的变化, 以及大小便颜色、皮肤及黏膜异常, 要及时通过医师, 调整肝素的用量。

4 康复指导

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 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知识, 教给患者相应的健康知识, 即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 如何防止复发和自我保健, 使患者掌握疾病的规律, 有利于配合治疗, 防止或减少诱发因素及并发症, 尽快恢复和促进健康。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一般患者4~6周已进入恢复期, 如病情稳定可出院, 出院后仍需继续按冠心病治疗, 指导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或潘生丁对抗血小板聚集, 预防再梗死, 并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戒烟酒、浓茶, 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高的食物, 宜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吸烟不容忽视, 应大力加强健康宣教力度[3]。加强锻炼, 防止过度肥胖, 加重心脏负荷。平时学会自我控制, 遇事冷静,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 安排合理的运动, 促进体力恢复。多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送防病知识小卡片, 印制患者一般资料及家庭急救知识, 让患者随身携带, 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用, 使用时注意有效期, 服用后注意不要站立过久, 避免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导致的眩晕或晕厥。如出现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 持续时间延长, 疼痛程度加重, 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参考文献

[1]诸骏仁, 高润霖.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制订及其主要内容[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 36 (增刊) :1-4.

[2]汪承滋, 刘志晏, 敖薪, 等.实用重症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8-145.

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9

1 病情观察

1.1 呕血和黑便的观察

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改变。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其发生的时间、次数、量、颜色和性状, 如出现呕血或黑便前兆, 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一般来说, 呕血者有消化病史, 血液呈现暗红色, 混有食物, 伴有恶心;幽门以下部位出血只有黑便, 油门以上病变既有呕血也有黑便, 但有时食管、胃等部位出血量少或出血速度较慢, 常无呕血, 仅见黑便;幽门以下病变如十二指肠病变出血量大, 速度快时, 血液反流进入胃, 导致同时出现黑便和呕血。

1.2 周围循环状况的观察

上消化大出血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随着出血量和失血速度的不同, 临床可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晕厥, 发展为休克时脉搏细速、脉压差小、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尿少、意识障碍。所以, 应观察皮肤和甲床色泽, 肢体温度或湿冷、周围静脉充盈情况。每30~6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 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 提示循环血量灌注不良, 而皮肤逐渐转暖、出汗停止、血压回升, 提示血液灌注好转。上消化道出血之前可以休克为首发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后, 常因有便意在排便时或便后起立晕厥倒地, 应予注意。

1.3 尿量的观察

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 尿量减少是低血容量休克的最早征象。因此, 护士应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 保持尿量在30m L/h。

1.4 出血量的观察

便潜血试验 (+) 提示出血量在5m L/d以上, 一次出血量50m L以上可发生柏油便, 胃内储存血量在250~300m L之间可引起呕血, 一次出血量在400m L以下, 可不引起全身症状,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出血量>1000m 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1.5 血象的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后均有急性失血性贫血。早期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压积无变化, 3~4h后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在出血后2~5h可升高至 (10~20) ×109/L, 血止后2~3d恢复正常。

2 临床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的病室内, 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去枕平卧位, 将下肢抬高。如有休克, 头和脚稍微抬高, 下肢以抬高30°为宜, 保证脑部血液供应, 防止脑出血。当出现剧烈呕血伴有神志恍惚时,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迅速吸净患者口咽部和气管内的血液和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吸入气管致窒息发生。对于患者的呕吐物要及时清理, 保持床铺清洁, 帮助患者及时变换体位, 勤翻身, 做好口腔护理, 休克患者用凉盐水湿润口唇。要严密观察病情, 如血压、呼吸、脉搏,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指甲、结膜是否苍白或出现发绀, 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 注意保暖, 注意观察表情是否淡漠、嗜睡, 注意观察动作语言有无异常, 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心慌、口唇有无发绀, 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和量, 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严密观察尿量变化, 严格记录24h出入量。大出血者, 应绝对卧床休息, 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 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

2.2 心理护理

当患者大量呕血时, 极易出现恐惧、烦躁、紧张等不良心理变化, 同时不满的情绪会加重出血。此时, 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护理人员必须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果断的决策和沉着、冷静、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 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 使患者感到安全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遵医率, 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3 饮食护理

出血量少又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的患者, 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急性大出血、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 应禁食;待大出血停止后, 改为流食、半流质饮食, 逐渐变为软食。开始少量多餐, 以后改为普食;而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 止血1~2d后可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 同时为避免和加重肝腹水和肝性脑病的发生, 应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为防止再次出血, 应避免进食硬质和刺激性食物、粗纤维蔬菜以及刺激性饮料等, 应细嚼慢咽, 避免损伤食道和胃粘膜。

2.4 口腔护理

护士必须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消除口腔异味, 避免口腔病原生物生长和繁殖, 防止口腔内残留物和异味引起再次恶心、呕吐。应协助患者用0.9%Na Cl溶液漱口, 并避免刺激舌、咽喉、上颚等部位, 以免诱发恶心、呕吐。

2.5 皮肤护理

护士应做好皮肤护理。协助患者用温水轻轻擦拭肛门部位的皮肤, 迅速处理带血的呕吐物、便血以及被污染的衣物, 以免患者看到后出现不良心理反应。

2.6 器械压迫止血

当患者出现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或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时, 应使用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杜静静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 山东潍坊261200)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 (2011) 06-0138-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同其他疾病一样, 情绪因素影响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患者多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因此,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 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现把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88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88例患者中, 男68例, 女20例;年龄为18~83岁。1型糖尿病22例、2型糖尿病66例。病例均经临床确诊。

2护理

2.1悲观和失望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和蔼可亲,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时掌握并疏导患者的忧伤、委屈和怒气等不良情绪。通过临床宣教,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饮食及心理指导。通过病友间的交流, 通过治愈好转的临床实际病例,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吸取战胜疾病的经验。

2.2紧张压抑的情绪护理

积极地倾听患者的倾诉, 让其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鼓励患者多参加让其心情愉悦的活动, 缓解他们对疾病的紧张和压抑情绪, 增加患者和家属的相处时间, 让其治疗过程中始终感受到亲情, 与患者分享生活中诸多乐趣, 从而让患者从心理上回归社会, 克服紧张压抑的情绪。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就医环境, 帮助患者摆脱过度担忧病情的心理压力。

2.3焦虑恐惧的心理护理

要让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尽可能多与患者接触, 把患者当成自己的朋友, 给予患者尽可能多的关心和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便于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行为变化, 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应耐心介绍糖尿病知识, 用简

双气囊或三腔管压迫止血。用前先检查气囊是否漏气, 管腔是否通畅, 分别向胃囊和食管囊注气, 测试气囊达到足够大时的注气量。三腔管前段、双囊和患者鼻腔涂上液体石蜡润滑。向病人交待下管方法, 嘱其斜坡卧位, 如何配合, 并做好思想工作。当胃管到达胃内时, 抽出胃液后向胃囊注气, 使之压力达6.6k Pa, 夹住管口, 向外牵拉三腔管遇到阻力时表示胃囊已达到胃底部, 在中等阻力情况下, 用宽胶布将三腔管固定于患者面部, 或用沙袋或其他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固定。向食管囊注气, 其压力应达到4.0~5.3k Pa。抽出胃内容物, 并经常观察其变化以了解止血效果。要经常检查双囊压力。每隔12~24h气囊放气1次。放气前先口服20m L石蜡油, 如2个气囊均在充气压明易懂的语言传达给患者, 建立正确的认识, 增加患者的自信心。鼓励患者使用适合的放松方法, 如静坐、想象、深呼吸松弛疗法等。

2.4抗拒治疗的消极心理护理

首先用稳重的举止, 轻柔准确的动作, 负责任的态度,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积极配合。在治疗过程中, 应随时向患者讲清楚治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并及时提出对这些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 每当治疗取得的进展要及时给予肯定, 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参与治疗。我们的重视、关注、热情帮助是患者战胜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3 结果

经过上述心理护理, 获得了患者积极的配合,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88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有77例获得明显的好转, 好转率占87.5%。

4 讨论

中医认为, 人有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其太过则为病, 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 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 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1]。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终身性疾病, 如果血糖及其相关指标长期控制不良, 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糖尿病的发病同其他疾病一样, 有生物、社会、心理因素, 而社会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2]。本组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后上述症状及病情均获得较好的缓解, 有效的心理护理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我们要重视并做好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N].现代护理报, 2004-03-01.

[2]胡俊红, 姜风琴.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负性情感分析与干预效果

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10) :75-76.

迫, 为防止食管上滑压迫喉头, 应先放食管囊气体, 每次放气大约30min, 观察有无出血, 如无出血继续观察24h, 如果仍无出血可拔除三腔管。在三腔管压迫期间, 要加强基础护理。

3健康教育

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10

1 一般护理

1.1 体位护理

为了有利于患者呼吸和排出胸腔渗出液及气体, 接诊患者后取平卧位, 昏迷患者将头偏向一侧, 抬高下肢15°~20°, 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

1.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的病情较重, 伤后可因疼痛、呼吸困难程度较重常有恐惧和濒死感。护士在抢救配合的同时, 应与患者进行简捷明了的积极沟通, 安慰和鼓励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逐步消除其恐惧心理, 取得患者的信任, 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3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胸外伤伴休克患者常出现神志模糊和严重的肺挫伤, 呼吸道常潴留痰液分泌物, 堵塞呼吸道。因此, 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应放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行气管插管术,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严格执行气管切开的无菌技术, 尽量避免气道损伤) , 以开放气道。要进行充分吸氧[2], 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 如出现呼吸衰竭可给予呼吸兴奋剂。

2 静脉通道的建立和病情观察

2.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严重胸外伤伴休克患者常出现血胸且量大, 抢救休克的重要措施是及时补充血容量。因此, 应及早鉴定血型, 建立两条或以上静脉通道, 快速给予大量液体, 恢复有效血容量并使用正性肌力或血管活性药物, 用于扩容、维持血压稳定和改善凝血功能。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不同, 调节输液速度。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每15min测量1次。脉搏和血压时识别休克及其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如脉搏细速为休克早期代偿状态, 脉搏细慢为休克晚期的变化;如脉压差缩小、血压正常或稍高为休克早期之血压变化, 如血压下降、脉压差进一步降低、尿量减少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此时应报告医师并遵医嘱救治。

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颜面、口唇, 判断是否出现休克及其严重程度。发绀明显的患者, 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 检查患者四肢及皮肤情况并详细记录。一般休克早期患者表现为烦躁、皮肤湿冷、面色苍白, 中晚期神情淡漠、反应迟钝、肢端发绀、四肢湿冷。

为患者留置导尿管, 观察记录尿量和颜色变化, 准确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尿量是反映肾灌注较好的指标, 可间接反映循环状态。当尿量在0.5mL/ (kg·h) 以下时, 应持续液体复苏, 并监测血、尿生化是否出现异常变化。一旦发现病情有变化, 应立即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如发现患者由烦躁转为安静, 皮肤红润, 四肢变暖, 尿量>30~50mL/h, 说明休克得以缓解。此时应根据患者情况调节适当的输液速度, 以免发生肺水肿。对需手术的患者, 应立即通知手术室, 做好常规术前准备。

3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为促使肺复张, 改善呼吸困难, 对该类患者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治疗方法。护理应做到:水封瓶要安装严密, 引流瓶不超过胸腔位置, 保持引流管通畅, 应妥善固定勿压迫、折叠,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数量和引流速度, 成人引流量在100mL/h以上时应及时报告医师, 保守治疗无效行术前准备。要定时挤压引流管, 防止血块阻塞引流管, 每日更换引流瓶, 注意无菌操作, 防止胸腔内感染。换瓶前嘱患者咳嗽, 挤压胸管, 促使胸内气体和液体排出。如果引流液过多, 应及时予以更换。

4 加强基础护理, 防止并发症

4.1 皮肤护理

要保持床铺整洁, 注意勤翻身, 频次为1次/2~3h, 按摩受压部位, 避免或减少压疮的发生机会。胸带固定的患者, 松紧适宜, 经常检查固定范围内的皮肤, 预防皮肤溃烂的发生。

4.2 口腔护理

为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按照2次/d的频次做口腔护理。

4.3 预防肺炎、肺不张的护理

患者往往因疼痛或惧怕疼痛, 不敢用力咳嗽, 致使排痰不畅。此时, 护士应及早指导患者做有效的咳嗽、咳痰, 可雾化吸入抗菌药物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 频次为2次/d。同时, 应注意保持病室整洁, 每日消毒,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4.4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对神志不清、烦躁的患者, 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 加床档等安全保护措施, 防止意外发生。注意保暖, 但不宜四肢保暖, 避免扩张四肢血管, 外周循环血量增加, 导致心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严重胸外伤伴休克患者属急重症, 在配合抢救这类患者时, 要动作迅速, 分秒必争, 通过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止血、输血、抗炎、手术等治疗措施, 尽快纠正患者的休克状态, 挽救患者生命。同时, 护士应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外,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积极配合医师的抢救工作。护士要认真细致观察病情, 一旦发现病情有变化时, 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大多数患者通过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能够转危为安, 预后较好。反之, 如延误抢救时机, 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死率会相应得以提高。

关键词:胸外伤,休克,护理

参考文献

[1]韦金霞.20例重型胸外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中原医刊, 2004, 31 (12) :62-63.

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2-01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之一,60—80%的生育年龄妇女一生中曾患过此病,且又是宫颈癌的高发因素之一[1],分娩、流产或手术操作等损伤宫颈部,以及产褥期、经期不注意卫生感染细菌等,都会导致此病发生。中医认为由于气血亏虚、湿热下注所致,西医常规消炎杀菌的治疗方法,不但不能根治,反而由于长期使用抗菌素,导致产生耐药性等,课题组应用自制中药茯苓黄硼散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白带增多,变黄或如脓样,并带有血丝、外阴瘙痒,腰腹酸痛、小便频数、不孕等。根据宫颈糜烂面积大小和病变程度,一般分为3度:①轻度宫颈表面光滑,常为单纯性糜烂,病变范围超过宫颈面积的1/3;②中度糜烂面积超过宫颈面积的1/3,但不到1/2,或者糜烂面积虽不大,但表面呈乳头或颗粒状者;③重度糜烂面积超过宫颈面积的1/2,糜烂面积虽如中度,但表面呈颗粒状或乳头狀较重者。

1.2 一般资料。共观察门诊患者60例,均为女性,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年龄41.8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半年。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常规做阴道分泌物检查,排除漓虫、霉菌或性病妇女,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癌变,西医综合治疗,消除阴道内病原体合并感染。中药组方:土茯苓15g,黄柏10g,硼砂2g,田七1g,冰片1g。用药方法:患者于月经干净4天后,常规外阴消毒,用扩阴器扩开阴道,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洗去净宫颈处阴道分泌物,用消毒干棉球吸去清洗液,然后将药粉约1g直接均匀地涂撒在宫颈糜烂面上,每周1次,禁阴道灌洗,禁房事,连用9次复查。

2.2 药物制法:先将土茯苓、黄柏、硼砂、田七、冰片烘干制成细粉,过200目筛,把药粉装消毒瓶中备用。

3 观察与护理

3.1 治疗前准备。

3.1.1 心理护理。慢性宫颈炎患者病程都较长,且易反复,直接影响夫妻关系,特别是重度宫颈炎患者,因担心癌变的可能性,多伴有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医务人员在治疗前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了解患者所担心的具体问题、家属情况、夫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向患者与家属讲清有关疾病知识,让他们了解治疗的必要性、方法、过程和治疗所需的时间,指导患者要有耐心,不可急躁失望,解除病人的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防止急躁情绪,有利于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2]

3.1.2 物品准备。准备好已自制好的中药粉、碘伏消毒液、生理盐水和灭菌棉球、长镊、一次性的扩阴器等物品。

3.2 治疗中护理。瞩患者排空膀胱,铺好一次性中单,为病人摆好舒适的治疗体位,协助患者脱去一侧裤腿取膀胱截石位,将褪去裤腿一侧穿上消毒好的脚套。常规消毒,治疗中指导病人正确配合医生,不可随意活动臀部。治疗中应观察病情,如发现病人因疼痛不适症状时嘱患者深呼吸以放松并减轻痛苦。

3.3 健康指导。在治疗慢性宫颈炎的过程中应禁止房事,经期停止局部上药,对病人定期进行电话随防,嘱患者必须坚持按时复查,以便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不稳定情绪。注重个人卫生,每天清洗外阴,特别注意经期卫生,经期应严禁性交、盆浴,避免致病菌乘虚而入。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甜腻厚味食物如奶油蛋糕及肥猪肉等,这些食物有助湿的作用,会降低疗效果,使病情迁延难治;忌饮酒属温热刺激食物,饮酒后会加重湿热,使病情加重;忌食辛辣煎炸及温热性食物如辣椒、炸猪排、狗肉等均可助热上火,加重病情。

4 结果

通过观察60例病例:痊愈4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5 体会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如不积极治疗,可并发盆腔炎、输卵管炎甚至造成不孕,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课题组应用自制中药茯苓黄硼散治疗并在整个过程中配合全面而细致的护理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本组药方作用广泛,无幅作用,经济实惠,可重复使用,患者易于接受。粉末直接接触病变部位,缓慢吸收,作用持久,可起到显著的除湿止带、清热解毒、活血化、化腐生肌作用。可预防感染、出血及外阴皮肤过敏。同时给药方法独特,每周一次,局部喷洒。既可使药物局部缓慢吸收发挥其功能,使炎症组织坏死、脱落,局部无渗血。同时使新生上皮增生,逐渐使糜烂面得到愈合,又无损伤宫颈组织,避免宫颈癍痕形成和宫颈管狭窄,不影响月经、受孕和分娩。

参考文献

[1]尹一兰,匡继林.中药五号粉治疗慢性宫颈慢性炎60例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8(1):37

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90例, 出血量均在500~1500ml, 均经详细的内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并发大出血。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8例, 女17例, 年龄23~68 (41.6±10.4) 岁, 病程1~8 (5.6±2.4) 年;对照组男30例, 女15例, 年龄24~70 (42.1±10.8) 岁, 病程1~7 (5.2±2.1) 年。2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及贫血, 均有反复的胃溃疡病史, 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排除肝硬化、心脏病、慢性肾衰等疾病, 入院时尚未出现休克患者, 立即接受临床检查和救治。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救治

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后均采取常规措施救治, 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使用镇静剂、生命体征检查等, 对于稳定的患者予以溃疡病饮食和止血药口服, 病情严重者则需给予补液和输血, 然后采用内窥镜止血的方法予以控制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程度, 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1.3 临床观察和护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如指导和帮助患者卧床休息, 对饮食和药物剂量的控制, 救治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体征进行检查等。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的观察和护理, 主要措施包括: (1) 加强观察, 护理人员需加强胃溃疡大出血相关知识的学习, 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记录患者呕血、便血的次数和症状, 能够根据上述体征对患者出血程度做出基本的判断; (2)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该并发症的救治知识, 对整个救治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异常体征做出准确的观察和判定, 告知医师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加强饮食护理, 对于便血患者要给予合理饮食建议, 禁止食用冷制饮料, 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需要立刻禁食, 予以止血处理, 待止血成功后, 给予低脂肪、高蛋白和高维生素流质饮食, 保证少食多餐, 并鼓励患者食用水果蔬菜[3]。 (4) 加强静脉通道护理, 大出血患者一般需要输液补血, 这些治疗均需要通过建立静脉通道, 因此加强该方面的护理尤为重要, 建立静脉通道时一定要快速准确, 必要时采取多通道输注, 控制输注药品的剂量和流速, 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适; (5) 加强心理护理, 大出血患者常有恐慌、紧张的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同患者沟通交流,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关心患者的痛苦, 并给予安慰、鼓励性的话语, 耐心地进行解释和指导, 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树立治疗信心。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止血效果及护理质量满意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医疗服务的满意情况, 分3个级别: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5 止血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和护理3d内呕血、便血消失, 大便颜色正常, 出血停止;好转:治疗1周内呕血、便血消失, 大便颜色正常, 出血停止;无效:1周内上述症状均未显著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好转) /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

90例患者无1例死亡病例, 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1.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例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护理满意率

所有患者均接受问卷调查, 观察组对本次护理质量的满意率为97.78% (44/45) , 对照组为75.56% (34/45) ,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胃溃疡大出血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并发症, 具有病情急、病势危的特点, 如不进行及时救治则会导致休克、循环衰竭, 最终导致死亡, 对患者的生命有着极大的威胁。临床研究认为, 溃疡基底血管侵蚀破坏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且多数为动脉出血。在处理该类并发症时, 仅予以局部止血、输液补血、营养支持、保护溃疡创面等救治措施是不够的, 救治过程中还需要配合细心的观察和全面的护理才能减少休克、死亡的发生率。本结果示, 观察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采取了全面的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控制, 止血效果达到97.78% (44/45) , 另外1例患者在治疗9d时大出血症状缓解。根据止血结果分析, 全面的观察护理措施对胃溃疡大出血的救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常规护理措施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计划性,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救治相关知识, 对胃溃疡大出血的先兆症状没有足够的重视, 导致治疗的延误。对于住院治疗胃溃疡的患者, 通过细心观察可加强胃溃疡各种并发症预防, 对即将发生的大出血做出准确的判断, 从而及时进行救治。胃溃疡患者的饮食也是护理的重点, 部分患者自制力较差, 易食用难消化食品, 对病情不利, 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沟通, 为其指导饮食, 尽可能地减少饮食导致的再出血。大出血患者救治过程中均需建立静脉通道, 加强此方面的护理对补液、输血等治疗措施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心理护理对患者尤为重要, 有效的沟通不仅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 还可以消除不良情绪, 增强治疗信心, 是人性化护理的体现。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率为97.78%, 该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这一点说明了患者和家属对全面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的肯定, 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 全面的观察及科学的护理在胃溃疡大出血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增强了止血效果, 降低了休克和死亡的发生率, 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 值得进一步加强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观察与护理干预在胃溃疡合并大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胃溃疡合并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 设计问卷调查2组护理质量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1.11% (P<0.01) , 观察组护理的满意率为97.78%优于对照组的75.56% (P<0.05) 。结论 全面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胃溃疡并发大出血的止血效果, 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 值得进一步加强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大出血,止血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玲.胃溃疡合并大出血的系统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 2011, 3 (23) :314.

[2] 王海燕.胃溃疡合并大出血加强临床护理观察的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12) :309.

上一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下一篇:《论犯罪与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