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07-17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精选7篇)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篇1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A、B、C组三组,每组20例。A组患儿给予单一干扰素治疗,B组患儿给予单一炎琥宁治疗,C组患儿给予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B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退烧时间、口腔溃烂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手足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口腔溃烂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干扰素;炎琥宁;临床效果;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导致的丙类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传播速度也非常迅速,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是最主要的发病人群。患儿的早期临床病症主要为手、足、口等部位发生疱疹,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以及心肌炎等疾病,从而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1]。本研究在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1月~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全部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同时体温上升,满足手足口病的临床临床诊断标准,排除肺炎患儿、脑膜炎患儿以及心肌炎患儿等。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3.4±1.2)岁。将全部患儿随机分成A、B、C组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全部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A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1次/d,80000 IU/kg;B组患儿给予炎琥宁治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C组患儿给予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同上。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手足疱疹消退时间、退烧时间、口腔溃烂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记录。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在用药2 d内,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显著改善;有效:患儿在用药2~3 d后,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有一定好转;无效:患儿在用药3 d后,体温未恢复正常,疱疹没有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A组、B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手足疱疹消退时间、退烧时间、口腔溃烂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退烧时间、口腔溃烂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三、讨论

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不重,预后情况较好,部分患儿的病情则较重,预后情况不理想。干扰素具有抗RNA和DNA病毒的消毒,能对受感染病毒细胞的病毒复制进行有效阻止。另外干扰素可以让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增加[2]。所以干扰素能让细胞免疫力提高,促进机体恢复的效果。炎琥宁具有抗感染、清热、镇静、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效果,让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对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进行有效抑制,对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进行阻碍,从而来对病毒RNA/DNA合成进行有效抑制[3]。

本研究中,A组患儿给予单一干扰素治疗,B组患儿给予单一炎琥宁治疗,C组患儿给予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结果A组、B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足疱疹消退时间、退烧时间、口腔溃烂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足疱疹消退时间、退烧时间、口腔溃烂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志英.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当代医学,,19(7):139-140.

[2] 吕玲.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673-674.

[3] 王文琴.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8):309-310.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 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的发热, 手足溃疡等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 符合《实用儿科》中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对本次药物过敏, 严重肝肾损伤、心肌炎、肺炎等影响研究的患儿, 随机将78例患儿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 每组39例, 治疗组39例患者中男21例, 女18例, 年龄2~7岁, 平均年龄 (3.5±1.7) 岁。病程2~6 d, 平均病程 (3.7±1.2) d。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22例, 女17例, 年龄2~6岁, 平均年龄 (3.5±1.5) 岁。病程2~7 d, 平均病程 (3.9±1.3) d。两组患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取干扰素 (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 20033035) 联合炎琥宁 (进程海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 20064546) 进行治疗, 具体如下:干扰素8万IU/kg, 每日1次肌内注射。5%葡萄糖100 m L, 炎琥宁10 mg/kg, 每日1次静脉滴注。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独采取干扰素进行治疗, 用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都采取对症治疗, 包括抗炎、退热、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1.3 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 手足溃疡基本消失, 口腔无疼痛感, 无发热, 食欲改善明显。显效: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 手足溃疡变浅, 变小, 偶有口腔疼痛感及发热症状, 食欲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手足溃疡, 发热疼痛等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有效率=痊愈+有效/总数。并记录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5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36%,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手足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我国在2008年将手足口病例为丙类传染病, 此病的传染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 有时也可通过亲密接触及飞沫进行传播, 且四季均可发病[2]。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都明显优与单纯应用干扰素组, 与国内学者戴蔷薇等[3]研究相符。总结其原因在于: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为肠道病毒感染, 而干扰素是一种水溶性蛋白质, 其是通过DNA技术重组制成, 其可与细胞表面的膜受体结合, 从而阻止病毒的细胞复制, 达到抗DNA及RNA病毒的作用。研究显示, 干扰素还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 增加T细胞及K细胞的活性, 从而达到杀灭病毒, 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4]。炎琥宁的主要成分为穿心莲提取物, 化学名为14-脱羟-11, 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 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 其可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及炎性渗出。李兰玲[5]研究显示, 炎琥宁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 从而加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阻断肌苷酸氢化为鸟苷酸, 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 从而达到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两药联用, 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从而加速手足口病的恢复。尽管如此, 国内也有学者提出,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与单独应用干扰素的效果差异不大[6]。笔者认为这可能与研究中所定的疗效判断标准不同有关, 其制定痊愈标准为用药后48 h内, 手足溃疡及疼痛就应消失, 而本次痊愈标准制定是在治疗后7 d内, 手足溃疡及疼痛消失即可, 因此疗效存在差异。故对研究结果, 未来需要制定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来判定。

综上所述,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后, 缩短手足疱疹消退、退热、口腔愈合时间, 无明显不良反应, 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 本次研究未对患者进行随访, 缺乏对治疗后复发率的统计资料, 故研究结果仍然有待多中心, 随访时间长的研究来证明, 但无论如何, 其为手足口病的治疗提供了方向。

摘要: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小儿手足口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 每组39例。治疗组采取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 对照组单独采取炎琥宁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足疱疹消退时间, 退热时间, 口腔溃疡愈合时间, 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36%,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手足疱疹消退时间, 退热时间, 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后, 缩短手足疱疹消退、退热、口腔愈合时间, 无明显不良反应, 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干扰素,炎琥宁,小儿,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王艺颖.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研究[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3, 7 (12) :58-59.

[2]梁向荣.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3 (10) :271-272.

[3]戴蔷薇, 李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8 (1) :143-144.

[4]朱庆峰.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8 (11) :13-14.

[5]李兰玲.探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8 (32) :62-63.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篇3

【关键词】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8-02

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1]: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为了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选取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患儿48例,男性患儿比例为5714%;女性患儿36例,男性患儿比例为4286%。患儿中年龄最大的是5岁,年龄最小的是6个月,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13±1711)岁。根据患儿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治疗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治疗。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在临床上属于儿童传染病中的一种,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从相关的临床统计和调查结果上看,手足口病的易发群体为年龄低于五岁的儿童。一旦患病,相关患儿会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患儿发病在季节上的分布特点为在四季均可发病,往往患者发病的高峰是夏季和秋季节,一般情况下,患儿的潜伏期介于2~7天之间,同时在病程上,往往介于5~10d之间。此外,相关的临床数据进一步表明[4-5]:部分重症病例患儿的病程会延长数天。而一般患儿病情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儿病情较重,预后不佳。但是,同时有相关的临床报道显示:情况较为严重的相关患儿可能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最终会导致死亡的发生。由此可见,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炎琥宁实际上是在中药穿心莲中所提纯的一类抗病毒药物,其化学名为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从炎琥宁临床应用的效果上看,该药可以对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炎性渗出和水肿起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炎琥宁在患者体内还可以增加患者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有效的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垂体前叶中的生物合成,最终增加肾上腺皮质的生成及糖皮质激素的释放。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结果我们发现炎琥宁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发挥解热、抗病毒、抑菌、消炎等诸多作用[6-7]。

利巴韦林在临床上又称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也叫做累吧抗病毒素(Ribavirin)。利巴韦林是属于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从目前的临床实践应用上看,利巴韦林广泛的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临床上常用的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从相关的临床实际研究和报道结果上看: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性的抑制作用。但是,回顾目前针对利巴韦林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关于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性的结论,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

从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实践经验上看,目前没有相关的特效治疗措施,主要的临床处理方式还是以对症处理为主。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经常被大多的使用,但是相关研究和实践结果已经证实了:该药可致白细胞的减少和患儿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发生。同时,如何使用剂量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肌损坏发生的可能性。而炎琥宁注射液是清热解毒类植物穿心莲的提取物,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及镇痛作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体液免疫能力[8-9]。

综上,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瑞林, 周祖发, 吴玉霞, 等. rhIFNα-1b联合炎琥宁门诊治疗小儿轻症手足口病120例临床观察. 医学临床研究, 2012,29(5):989-990.

[2]王艳芳, 程光森, 冯玉梅.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20):83-84.

[3]陈晓玲, 艾玲, 王宇, 等.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1):5-6.

[4]伏长青, 朱晓珏. 心肌酶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09(8):959-959,1004.

[5]Pan J, Chen M, Zhang X, et al. High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urvey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2008-2009. Indian J Dermatol, 2012,57(4):316-321.

[6]陈惠香, 刁志英, 郑金国, 等. 手足口病患者血浆BNP浓度联合CRP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医学信息, 2012,25(3):102-103.

[7]彭骞, 蒋志平, 田静, 等.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导报, 2012,18(3):41-42.

[8]陈兆军, 侍晓萍, 金辉. 自制黄连甘油联合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5):1049.

[9]刘锟, 马炎旭, 张呈兵, 等. 小儿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MRI特征及随访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12,92(25):1742-1746.

(收稿日期:20140426)

【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儿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治疗组患儿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上,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8-02

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1]: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为了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选取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患儿48例,男性患儿比例为5714%;女性患儿36例,男性患儿比例为4286%。患儿中年龄最大的是5岁,年龄最小的是6个月,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13±1711)岁。根据患儿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治疗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治疗。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在临床上属于儿童传染病中的一种,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从相关的临床统计和调查结果上看,手足口病的易发群体为年龄低于五岁的儿童。一旦患病,相关患儿会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患儿发病在季节上的分布特点为在四季均可发病,往往患者发病的高峰是夏季和秋季节,一般情况下,患儿的潜伏期介于2~7天之间,同时在病程上,往往介于5~10d之间。此外,相关的临床数据进一步表明[4-5]:部分重症病例患儿的病程会延长数天。而一般患儿病情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儿病情较重,预后不佳。但是,同时有相关的临床报道显示:情况较为严重的相关患儿可能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最终会导致死亡的发生。由此可见,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炎琥宁实际上是在中药穿心莲中所提纯的一类抗病毒药物,其化学名为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从炎琥宁临床应用的效果上看,该药可以对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炎性渗出和水肿起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炎琥宁在患者体内还可以增加患者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有效的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垂体前叶中的生物合成,最终增加肾上腺皮质的生成及糖皮质激素的释放。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结果我们发现炎琥宁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发挥解热、抗病毒、抑菌、消炎等诸多作用[6-7]。

利巴韦林在临床上又称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也叫做累吧抗病毒素(Ribavirin)。利巴韦林是属于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从目前的临床实践应用上看,利巴韦林广泛的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临床上常用的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从相关的临床实际研究和报道结果上看: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性的抑制作用。但是,回顾目前针对利巴韦林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关于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性的结论,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

从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实践经验上看,目前没有相关的特效治疗措施,主要的临床处理方式还是以对症处理为主。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经常被大多的使用,但是相关研究和实践结果已经证实了:该药可致白细胞的减少和患儿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发生。同时,如何使用剂量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肌损坏发生的可能性。而炎琥宁注射液是清热解毒类植物穿心莲的提取物,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及镇痛作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体液免疫能力[8-9]。

综上,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瑞林, 周祖发, 吴玉霞, 等. rhIFNα-1b联合炎琥宁门诊治疗小儿轻症手足口病120例临床观察. 医学临床研究, 2012,29(5):989-990.

[2]王艳芳, 程光森, 冯玉梅.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20):83-84.

[3]陈晓玲, 艾玲, 王宇, 等.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1):5-6.

[4]伏长青, 朱晓珏. 心肌酶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09(8):959-959,1004.

[5]Pan J, Chen M, Zhang X, et al. High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urvey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2008-2009. Indian J Dermatol, 2012,57(4):316-321.

[6]陈惠香, 刁志英, 郑金国, 等. 手足口病患者血浆BNP浓度联合CRP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医学信息, 2012,25(3):102-103.

[7]彭骞, 蒋志平, 田静, 等.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导报, 2012,18(3):41-42.

[8]陈兆军, 侍晓萍, 金辉. 自制黄连甘油联合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5):1049.

[9]刘锟, 马炎旭, 张呈兵, 等. 小儿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MRI特征及随访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12,92(25):1742-1746.

(收稿日期:20140426)

【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儿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治疗组患儿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上,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8-02

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1]: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为了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选取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患儿48例,男性患儿比例为5714%;女性患儿36例,男性患儿比例为4286%。患儿中年龄最大的是5岁,年龄最小的是6个月,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13±1711)岁。根据患儿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治疗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治疗。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在临床上属于儿童传染病中的一种,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从相关的临床统计和调查结果上看,手足口病的易发群体为年龄低于五岁的儿童。一旦患病,相关患儿会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患儿发病在季节上的分布特点为在四季均可发病,往往患者发病的高峰是夏季和秋季节,一般情况下,患儿的潜伏期介于2~7天之间,同时在病程上,往往介于5~10d之间。此外,相关的临床数据进一步表明[4-5]:部分重症病例患儿的病程会延长数天。而一般患儿病情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儿病情较重,预后不佳。但是,同时有相关的临床报道显示:情况较为严重的相关患儿可能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最终会导致死亡的发生。由此可见,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炎琥宁实际上是在中药穿心莲中所提纯的一类抗病毒药物,其化学名为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从炎琥宁临床应用的效果上看,该药可以对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炎性渗出和水肿起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炎琥宁在患者体内还可以增加患者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有效的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垂体前叶中的生物合成,最终增加肾上腺皮质的生成及糖皮质激素的释放。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结果我们发现炎琥宁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发挥解热、抗病毒、抑菌、消炎等诸多作用[6-7]。

利巴韦林在临床上又称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也叫做累吧抗病毒素(Ribavirin)。利巴韦林是属于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从目前的临床实践应用上看,利巴韦林广泛的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临床上常用的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从相关的临床实际研究和报道结果上看: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性的抑制作用。但是,回顾目前针对利巴韦林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关于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性的结论,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

从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实践经验上看,目前没有相关的特效治疗措施,主要的临床处理方式还是以对症处理为主。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经常被大多的使用,但是相关研究和实践结果已经证实了:该药可致白细胞的减少和患儿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发生。同时,如何使用剂量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肌损坏发生的可能性。而炎琥宁注射液是清热解毒类植物穿心莲的提取物,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及镇痛作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体液免疫能力[8-9]。

综上,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瑞林, 周祖发, 吴玉霞, 等. rhIFNα-1b联合炎琥宁门诊治疗小儿轻症手足口病120例临床观察. 医学临床研究, 2012,29(5):989-990.

[2]王艳芳, 程光森, 冯玉梅.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20):83-84.

[3]陈晓玲, 艾玲, 王宇, 等.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1):5-6.

[4]伏长青, 朱晓珏. 心肌酶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09(8):959-959,1004.

[5]Pan J, Chen M, Zhang X, et al. High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urvey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2008-2009. Indian J Dermatol, 2012,57(4):316-321.

[6]陈惠香, 刁志英, 郑金国, 等. 手足口病患者血浆BNP浓度联合CRP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医学信息, 2012,25(3):102-103.

[7]彭骞, 蒋志平, 田静, 等.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导报, 2012,18(3):41-42.

[8]陈兆军, 侍晓萍, 金辉. 自制黄连甘油联合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5):1049.

[9]刘锟, 马炎旭, 张呈兵, 等. 小儿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MRI特征及随访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12,92(25):1742-1746.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篇4

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50例, 入选患儿均符合如下纳入标准: (1) 符合《实用儿科学》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2) 手、足、口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疱疹, 而且伴随着体温升高; (3) 发病后到入院前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4) 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先天性疾病、肺炎、脑膜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 男13例, 女12例;年龄10个月~8岁, 平均 (3.64±1.27) 岁;病程1~5 d。剩余25例自动归入观察组, 男12例, 女13例;年龄5个月~9岁, 平均 (3.75±1.32) 岁;病程1~3 d。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 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 取8~18 mg/k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 1次/d。观察组采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 取10 mg/kg炎琥宁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静脉滴注, 1次/d, 同时取100万U干扰素, 肌内注射, 1次/d。

观察指标:治疗5 d后,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主要疗效评价标准: (1) 显效:治疗2 d后, 体温恢复正常, 疱疹明显好转; (2) 有效:用药3 d后, 体温恢复正常, 疱疹开始减轻; (3) 无效:治疗结束后, 疱疹没有变化[1]。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同时, 统计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症状缓解时间, 以及皮肤过敏、腹泻、注射部位疼痛和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表示, 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经比较, 观察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经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 (P<0.05) , 见表3。

讨论

手足口病一旦发病, 患儿的手部、足部和口腔等部位就会出现疱疹, 严重患儿还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导致的, 具有传染性, 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

目前, 临床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患儿的病情较轻, 可采用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 例如阿昔洛韦等, 可以促进体温恢复, 加快破损皮肤的愈合, 减少口腔疱疹产生的疼痛[3]。同时, 还可以采用其他免疫调节药物, 增强患儿的免疫力。如果病情较重, 则需要留院观察。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性的抗病毒药物, 对多种病毒具有拮抗作用, 但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炎琥宁是由穿心莲中提取出的一种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 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感染、清热、镇痛以及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的作用。而干扰素属于基本重组技术合成的一种水溶性蛋白质, 能够对DNA病毒和RNA病毒产生拮抗作用[4]。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 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促进预后, 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安全、可靠, 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50例, 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 观察组给予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4.3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促进预后, 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安全、可靠。

关键词:炎琥宁,干扰素,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贾志英.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 2013, 7 (17) :139-140.

[2]黄列虎.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29 (2) :48-49.

[3]冉振兵, 贺元红.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18 (23) :136-137.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用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符合临床关于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患儿122例,女性患儿58例,<1岁38例,1~3岁68例,4~10岁48例,11~12岁26例。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37.5~41℃,患儿均有皮疹,大部分患儿并发心肌酶谱异常,少部分患儿并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为9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常规的退热降温、补充维生素、补液、口腔护理等一系列的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5~8U/kg干扰素,肌肉注射/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10mg/kg炎琥宁,将其加入5%100mL葡萄糖液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

1.3 疗效评定

根据临床《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指引》中相关的疗效评定标准[3],治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无皮疹,疱疹结痂,无任何并发症;显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无皮疹,部分疱疹结痂,无任何并发症;无效:患儿体温仍偏高、疱疹未结痂,或者患儿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α=0.05,P<α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治疗组患儿退热和皮疹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90例患儿中痊愈29例,显效38例,治疗有效率为74.44%,治疗组痊愈43例,显效4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出现一过性血小板减少各为2例和3例,1例患儿白细胞减少,在停药之后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致病病毒多达20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为EV71和A16。有研究表明,两种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极难区别,但是A16致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单纯性手足口病症状,EV71致病患儿多合并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症状。HFMD传播途径主要为口、粪、呼吸道、亲密接触等方式。在四季均可发病,潜伏期一般较短为2~7d,病程一般为5~10d,严重患儿病程可延长数天[4]。

患儿的病情一般比较轻微,预后十分良好,只有很少的病情严重患儿预后不良。临床上对于患儿主要治疗手段为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光谱抗病毒活性的低分子糖蛋白,主要是抑制病毒进入细胞,阻断蛋白质转录,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增殖。因此,干扰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广谱、高效抗病毒活性药物,能有效的保护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抵御病毒侵袭。炎琥宁具有明显的抗感染、消炎作用,同时能有效的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以及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以明显加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有效地阻断肌苷酸氢化成为鸟甘酸,进而有效地抑制病毒DNA/RNA的合成[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经过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儿经过干扰素治疗有效率为74.44%,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临床上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戴蔷蕾,李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12-14.

[2]杨戎,王建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7):24-25.

[3]樊国群.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0):103.

[4]怕提古丽买提吐尔松.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0):80-81.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儿童传染科收治的小儿HFMD共150例, 其中男68例, 女82例;年龄6个月至6岁, 平均 (36.2±10.3) 个月;病程1.0~3.1d, 平均 (1.5±0.8) d;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比例、年龄及病程方面大体一致。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手足口病的相关诊断标准[4], 且临床症状典型; (2) 起病至就诊时间≤2d, 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排除肺炎、脑膜炎等其他疾病及先天性疾病患儿。

1.3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 按体重给药:干扰素α-1b (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10970070, 50μg/支) 0.5~1.0μg/kg, 肌内注射, 1次/d, 最大剂量10μg/d, 疗程5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新液 (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Z51021834, 50ml/瓶) 口服, 按年龄给药:<1岁3 m l、1~4岁5 m l、5~6岁1 0 m l, 3次/d, 疗程5 d。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发热、手足疱疹、口腔溃疡等临床症状消退的时间及TNF-α和心肌酶指标[α-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 、肌酸激酶 (CK)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MB) 水平], 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显效:给药2天内, 发热消退, 口腔疼痛消失, 溃疡变浅小;有效:给药2~3天内发热消退, 口腔疼痛消失, 溃疡变浅小, 5天内愈合;无效:用药超过3天, 仍有发热, 口腔疼痛无明显缓解, 5天后溃疡不愈合。显效和有效均为治疗有效。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 P S S 1 6.0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的发热、手足疱疹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1、2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自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3、4分别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组间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TNF-α、心肌酶水平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TNF-α和心肌酶α-HBDH、CK和CK-MB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2.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治疗过程中, 对照组共12例 (16.0%) 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乏力5例, 肌肉疼痛4例, 头痛3例;观察组19例 (25.3%) 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头痛4例, 肌肉疼痛7例, 乏力8例。两组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9 9, P>0.0 5) 。

3 讨论

HFMD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 以手、足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 可以出现暴发流行, 明显影响儿童的健康。目前, 该疾病的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而治疗方面尚未发现特效药物[5]。因此, 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成为HFMD治疗的常用方案。

干扰素α是一种由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水溶性蛋白质, 不仅可以通过阻止基因复制和蛋白合成过程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还能通过增强T细胞与NK细胞的杀伤活性以提高机体免疫力[6]。干扰素α在抗病毒治疗中应用广泛, 但是在小儿HFMD治疗中的报道较少。近年来, 有研究显示α干扰素在治疗HFMD时疗效显著优于利巴韦林[7]。康复新液是从美洲大蠊干燥虫体中提取的中药制剂, 除了具有改善疼痛症状、修复溃疡创面作用外, 还能激活创面的免疫活性细胞, 释放大量免疫相关分子, 达到抗感染与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8]。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方面有明显优势。这可能与干扰素和康复新液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病毒与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 炎性反应参与了HFMD的发病过程。在HFMD患儿中, 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T 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人群。其中, 在炎性反应中起“核心”作用的细胞因子TNF-α在HFMD患儿中明显升高, 可以作为疾病疗效评价指标[2]。另外, HFMD病程中常存在心肌损伤, 目前主要通过α-HBDH、CK和CK-MB的检测进行心肌损伤的评估, 其中C K-MB最具代表性, 其指标的动态变化在早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并可以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9]。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TNF-α和α-HBDH、CK、CK-MB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这与康复新液的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 康复新液联合干扰素是小儿HFMD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减轻炎性反应, 迅速修复心肌损伤, 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值得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与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小儿手足口病15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消退时间及治疗后血清TNF-α和心肌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观察组的发热、手足疱疹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TNF-α和心肌酶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干扰素是小儿手足口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减轻炎性反应, 迅速修复心肌损伤, 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康复新液,干扰素,小儿手足口病,肿瘤坏死因子-α,心肌酶

参考文献

[1]岳保珠, 张春磊, 刘丽平, 等.手足口病患儿239例分组诊治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20) :2239.

[2]卢芝君, 叶爱菊.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0、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2) :79.

[3]杨仁智.痰热清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及对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的影响[J].陕西中医, 2013, 34 (7) :785.

[4]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02.

[5]俞晓康.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10, 14 (7) :831.

[6]李友良, 王文红, 杨鸿儒.多途径应用α-2b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 2013, 41 (1) :78.

[7]王文健.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吉林医学, 2010, 31 (6) :741.

[8]刘辽, 贾萍, 陈芳, 等.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24) :13.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00例, 均参照临床小儿手足口病相关诊断标准确诊。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300例患儿分为A、B、C组各100例。A组男53例, 女47例, 年龄3~6 (3.67±1.21) 岁, 病程为1~4 (2.1±1.3) d;B组男52例, 女48例, 年龄3~6 (3.54±1.35) 岁, 病程为2~5 (2.6±1.4) d;C组男50例, 女50例, 年龄2~5 (3.31±1.5) 岁, 病程为2~4 (2.8±1.6) d。3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收入院后立即给予积极临床治疗, 对症处置、营养支持和特级护理。A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 (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S20030028) , 喷涂患处, 每次约8300U, 每天3次, 若患者创口面积较大, 可多次喷涂以完全覆盖创面, 但每天最大用量不能超过50000U, 7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10970349) 口腔喷入, 首次使用需确保1小时喷入4次, 每次1~1.5mg, 随后降为每2小时2~3次, 2d后改为每天4次, 每次1mg, 连续使用7d。B组:注射用炎琥宁 (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0mg, 国药准字H20057677) 5mg/ (kg·d) 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 每天1次;利巴韦林使用方法及剂量同对A组。C组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 使用方法及剂量亦同A组。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C组比较, #P<0.05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 并观察各组患者心肌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心肌酶、hs-CRP恢复正常。显效:患儿临床基本消退, 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有效:患儿临床症状部分消退, 出现新的皮疹, 小部分患者指标正常。无效:患儿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A、B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B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C组比较, *P<0.01

2.2 临床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

A组和B组临床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均短于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组临床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C组比较, *P<0.05

2.3 心肌酶、hs-CRP含量

治疗前, 3组心肌酶、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3组心肌酶、hs-CR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A、B组较C组明显降低 (P<0.05) , 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多发于5岁之前的婴幼儿, 患儿常出现斑丘疹、疙疹等症状[2], 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病程将会进一步发展引起更多并发症, 严重者将对患儿造成生命危险。目前, 临床对于该病没有特效方法, 现有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但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治愈, 且临床疗效不稳定。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 对RNA病毒及DNA病毒均具有抑制作用[3]。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通过DNA重组技术制成的生物制剂, 具有抗RNA或DNA病毒的作用, 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在患儿体内的复制, 还能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 能显著提高其抗病毒能力, 有效阻止病毒的发展[4]。炎琥宁是一种复方制剂, 具有良好的解热、抗炎等作用, 能够有效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 提高患儿免疫力[5]。本试验结果显示, A、B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显著, A、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组。A、B组临床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均明显低于C组, 表明采用重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给药优于单独用药。

研究认为, 当小儿发生手足口病时, 病毒感染会导致心肌损害, 最终引起患儿体内心肌酶AST、LDH、CK、CK-MB等指标的异常增高, 因此, 可通过检测心肌酶指标的改变, 来判定患儿心肌损伤情况[6]。hs-CRP在正常患儿体内含量较少, 当受到严重感染时, 则会出现异常增高[7]。本试验结果亦显示, 治疗前, 3组心肌酶、hs-CRP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治疗后, 3组心肌酶、hs-CRP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A、B组心肌酶、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C组, 但A、B组差异不显著, 表明检测心肌酶与hs-CRP指标对于手足口患儿意义重大, 同时采用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更能明显降低其水平。

综上所述,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较好, 可降低心肌酶、hs-CRP含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炎琥宁注射液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 A组采用重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B组采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C组单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3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 并观察各组患者心肌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结果 A、B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组和B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和B组临床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均短于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组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3组心肌酶、hs-CR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A、B组较C组明显降低 (P<0.05) , 但A组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较好, 可降低心肌酶、hs-CRP含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2b,炎琥宁注射液,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 杨艳.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银翘解毒冲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4) :231-232.

[2] Chea S, Cheng YB, Chokephaibulkit K, et al.Workshop on use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outheast Asia[J].Emerg Infect Dis, 2015, 21 (1) :e140992.

[3] 王雅澍.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于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2, 41 (12) :1226-1227.

[4] 魏春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及病毒学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 13 (11) :1018-1019.

[5] 刘兵兵, 华丽霞, 董艳, 等.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 (9) :231-232.

[6] 张婷.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 (8) :1255-1256.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推荐阅读:

干扰素治疗的健康教育05-30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07-08

语音干扰效果09-23

雷达干扰效果评估08-22

干扰素栓07-05

普通干扰素08-29

干扰素抗体11-04

电磁干扰的原因08-24

汉语的干扰作用09-19

鸡α干扰素07-12

上一篇: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下一篇:世态炎凉-世态炎凉的故事-世态炎凉的寓意-世态炎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