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扰素基因

2024-09-08

α干扰素基因(通用8篇)

α干扰素基因 篇1

干扰素 (Interferon, IFN) 是一类具有阻止病毒增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1,2]。在各类干扰素中, α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最强[3,4], 已广泛用于动物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 关于猪α干扰素研究的报道较多,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元杂交猪[5]、长白猪[6,7]、大白猪[8]等。吴丹等[9]对广西巴马小型猪的α干扰素基因进行克隆, 关于辽宁荷包猪α干扰素的研究未见报道。试验旨在通过对辽宁荷包猪α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找出辽宁荷包猪α干扰素基因与其他品种猪α干扰素基因之间的差异, 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辽宁荷包猪α干扰素与抗病力之间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辽宁荷包猪的耳组织, 由辽宁省铁岭市某猪场提供。

1.2 质粒、菌株及主要试剂

p MD18-T载体、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DL-2 000 Marker、EcoRⅠ、HindⅢ, 由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生产;DNA胶回收试剂盒, 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生产。

1.3 引物的设计

根据Gen Bank上猪α干扰素基因组序列, 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去掉信号肽序列的PCR扩增目标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TGTGACCTGCCTCAGAC-3', 下游引物5'-CTCCTTCTTCCTGAGTCTGT-3', 目标片段大小为498 bp, 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

1.4 基因组DNA的提取

用耳扣钳从活猪耳部采集辽宁荷包猪耳组织0.275 g, 清除猪耳组织表面的猪毛及其他污物, 将组织放入装有消化缓冲液和蛋白酶K的离心管中, 用小剪子尽量将组织剪碎。具体提取方法参照王春艳等[10]的方法。

1.5 α干扰素序列的PCR扩增

以猪耳组织总DNA为模板, 采用PCR方法对α干扰素基因进行扩增。PCR反应体系 (40μL) :2×Taq PCR Green Mix 20μL, DNA模板4μL, 上游引物4μL, 下游引物4μL, dd H2O 8μL。反应条件为:94℃5 min;94℃45 s, 55℃45 s, 72℃50 s, 共30个循环;72℃10 min。PCR反应产物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

1.6 α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将PCR产物用DNA胶回收试剂盒进行胶回收, 回收产物连接p MD18-T载体, 得到p MD-IFN-α, 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涂布平板, 挑取蓝白斑筛选后的白色阳性单菌落接种到含氨苄西林 (Amp) 的LB液体培养基中, 37℃、130 r/min摇床培养16 h, 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抽提质粒并进行PCR鉴定及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 将鉴定结果为阳性的重组质粒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猪α干扰素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

2 结果与分析

2.1 α干扰素基因PCR扩增结果

以提取的DNA为模板扩增α干扰素基因, PCR产物经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成像系统观察可见一条长度约为500 bp的条带, 与预期片段 (498 bp) 大小相符 (见图1) 。

M.DL-2 000 Marker;1.PCR产物;2.阴性对照。

2.2 α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酶切鉴定结果

将PCR产物与p 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筛选白色的阳性重组子抽提质粒进行PCR鉴定, 质粒PCR电泳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 可见一条长度为500 bp左右的目的条带。将鉴定结果为阳性的质粒用EcoRⅠ和HindⅢ进行双酶切鉴定, 切出一条长度约为550 bp的目的条带, 与预期片段 (556 bp) 大小相符 (见图2) 。

M.DL-2 000 Marker;1.质粒PCR鉴定结果;2.质粒双酶切鉴定结果。

2.3 序列测定结果 (见图3) 与分析

由图3可知, 辽宁荷包猪α干扰素去信号肽基因序列全长为498 bp。运用DNAStar软件将该目的片段与国内外其他一些猪α干扰素去信号肽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辽宁荷包猪α干扰素去信号肽基因与国内外其他9株猪α干扰素去信号肽基因同源性介于97.3%~99.2%之间 (见图4) 。其中与美国 (登录号为EU364896) 、中国河北 (登录号为KF414740) 、中国铁岭克隆株α干扰素同源性最高, 为99.2%, 与中国杭州 (登录号为AY526089) 、中国哈尔滨 (登录号为EF575703) 、中国贵州 (登录号为JN381192) 克隆株α干扰素同源性最低, 为97.3%。

3 讨论

辽宁荷包猪是辽宁地方品种猪, 具有抗病力强、肉质好等优点,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试验在成功克隆辽宁荷包猪α干扰素基因的基础上, 将该基因序列与NCBI上已经发表的其他9株猪α干扰素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辽宁荷包猪α干扰素去信号肽基因与国内外其他9株猪α干扰素去信号肽基因同源性较高, 介于97.3%~99.2%之间。图4中1~10号依次为:杭州克隆的猪α干扰素基因、法系长白猪α干扰素基因、英系大白猪α干扰素基因、哈尔滨克隆的长白猪α干扰素基因、美国克隆的猪α干扰素基因、贵州香猪α干扰素基因、河北克隆的猪α干扰素基因、辽宁铁岭克隆的长白猪α干扰素基因、辽宁荷包猪α干扰素基因、M28623猪α干扰素基因。通过上述同源性比对结果可以发现, 虽然不同品种、不同地域猪α干扰素基因同源性较高 (有的高达100%) , 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特别是一些地方品种之间差异相对较大, 研究克隆的辽宁荷包猪α干扰素基因与贵州香猪α干扰素基因的同源性相对较低, 为97.3%。这也可能与一些地方品种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抗病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关于辽宁荷包猪α干扰素基因的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生物学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金伯泉.医学免疫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SUN K, METZGER D W.Inhibition of pulmonary antibacterial defense by interferon-gama during recovery from influenza infection[J].Nat Med, 2008, 14 (5) :558-564.

[3]TONIUTTO P, FABRIS C, PIRISI M.Antiviral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6, 7 (15) :2025-2035.

[4]TAS F, KURUL S, CAMLICA H, et al.Intermediate does interferon alpha in adjuvant treatment for high-risk melanoma:a single institution’s experience[J].Med Oncol, 2006, 23 (4) :471-477.

[5]杨永胜, 陈春花, 宋勤叶, 等.猪α1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1) :1-6.

[6]周庆丰, 陈丽, 龚朋飞, 等.三种猪Ⅰ型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9, 34 (1) :37-40.

[7]谢海燕, 郭霄峰.猪α-干扰素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 2002, 23 (6) :69-72.

[8]刘占通, 崔保安, 文英会, 等.不同品种猪IFN-α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 2006, 27 (12) :54-57.

[9]吴丹, 兰干球, 郭亚芬, 等.广西巴马小型猪α干扰素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J].南方农业学报, 2013, 44 (9) :1558-1563.

[10]王春艳, 郑旭, 高月, 等.两种动物组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现代畜牧兽医, 2012 (10) :57-59.

α干扰素基因 篇2

【主要成份】重组人干扰素α2a(由髙效表达人干扰素α2a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制成)。辅料为人血白蛋白、甘露醇。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疏松体,无融化迹象;重溶后为澄明液体,不含肉眼可见的不溶物。

【适应症】

1、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尖锐湿疣、带状疱疹、流感及其它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慢性宫颈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出血性角膜炎、水痘等。

2、治疗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卵巢癌、肝细胞癌、膀胱癌、肾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

【用法用量】用1ml无菌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后使用,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尖锐湿疣可采用病损基底部注射。建议成人用量:100万国际单位---600万国际单位/瓶,一般病毒感染性疾病可选用小剂量,肝炎和肿瘤患者可选用大剂量,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疗程根据各个疾病的病程而定,具体用量请遵医嘱。儿童用量:遵医嘱。

【药理毒理】

药理:重组人干扰素α2a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繁殖,提高免疫功能包括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天然杀伤性细胞的功能。

毒理:急性毒性试验:大剂量静脉或肌肉注射小鼠,全部健存,无死亡,未测出LD50。

长期毒性试验:大白鼠连续给药一个月,全部动物健存,未见异常反应。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乏力、发热、寒战、食欲减退、肌痛、头痛、关节痛、出汗等,常出现在用药后的第一周,多在4小时内减轻或消失。

其它少见不良反应有:1、消化系统:可见厌食、恶心、呕吐、味觉改变、口干、体重减轻、腹泻、腹痛等;2、神经系统:可见头昏、眩晕、记忆力下降、失眠、瘙痒、感觉异常等;3、心血管系统:可见心律失常、心悸、胸痛等;4、呼吸系统:可见咳嗽等;5、其它:可见反复发作性口唇疱疹、皮肤黏膜干燥、短暂白细胞减少及转氨霉升高等。

【禁忌】

1、对重组干扰素α-2a或该制剂的任何成分有过敏史者。

2、严重心脏病患者或有心脏病史者。

3、严重的肝、肾、骨髓功能障碍者。

4、癫痫及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者。

5、伴有晚期失代偿性肝病或肝硬化的肝炎患者。

6、即将接受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的HLA抗体识别相关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

【孕妇及妊娠用药】虽然动物试验并未提示重组人干扰素α2a有导致畸胎作用,但尚不能排除其对人类胚胎的伤害性。在以大大超过临床剂量的重组人干扰素α2a用于妊娠早期到中期恒河猴时,观察到重组人干扰素α2a有堕胎作用。尚不明确是否重组人干扰素α2a能分泌于人奶中,故应根据母体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终止哺乳或终止用药。

【老年用药】对有心脏病的老年患者,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在接受本制剂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作心电图检查,遵医嘱根据需要作剂量调整或停止用药。

【注意事项】

1、万复洛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不推荐儿童使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若必须使用,应权衡得失。

4、万复洛可增强免疫功能。接受移植并使用棉衣抑制治疗作用可能会被减弱。

5、据资料介绍,使用万复洛后,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的自身抗体。

6、万复洛可能会通过降低肝内微粒体细胞色素霉P450的活性影响氧化代谢过程。

7、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停药密切观察。

8、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予适当治疗。

9、有瓶体破裂或溶解后应一次用完、不宜储存。

【药物相互作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可能会通过降低肝内微粒体细胞色素酶P450的活性影响氧化代谢过程。有报告证实,开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后,体内茶碱的清除率降低。在以前或近期服用过的药物所产生的神经毒性、血液毒性及心脏毒性,都会由于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而使毒性增加。与具有中枢作用的药物合并使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

【贮藏】2-8℃,避光保存和运输。

【有效期】24个月

【生产企业】上海万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α干扰素基因 篇3

1融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设计了通用干扰素与胸腺肽基因融合IFNTHY序列,在IFN之前和THY之后分别加入了EcoRI和HindIII酶切位点,并在EcoRI之后和HindIII之前分别加上了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对所设计序列进行了合成、拼接和克隆。

所确定的干扰素-Linker-胸腺肽基因序列如下(644bp):507-551碱基序列为Linker,Linker为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的三次重复。552-635为胸腺肽基因序列;12-506为干扰素基因序列。AT为核糖体结合序列(RBS)。

1.1材料与方法

1.1.1材料

1.1.1.1菌种。

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DH5α由作者构建。

1.1.1.2质粒载体。

克隆载体pGEM-T:为Promega公司产品,全长3000bp,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表达载体p ET28a(+):由作者保存并进行了改造,全长5300bp。

1.1.1.3试剂盒。

DNA片段胶回收纯化试剂盒:A-garose GeL DNA Pμrification Kit Ver 2.0,购自大连宝生物技术公司。质粒提取与纯化试剂盒:日常型质粒DNA小量提取与纯化试剂盒,购自杭州维特洁(VATA GENE)生化公司。

1.1.1.4分子量标准参照物。

DNA分子量标准:DNAMarker DL 2000,DL15000购自大连TaKaRa公司。

1.1.1.5酶。

限制性内切酶与工具酶等分别购自promega公司、长春宝泰克公司。分子量标准DL2000与低分子量蛋白标准均购自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

1.1.6主要仪器。

PCR扩增仪(Techgene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6800)(日本KΜBOTA公司);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仪器厂);紫外灯(KZJ型)(上海顾村电光器厂);凝胶自动成像仪(Bioetchs GeL290);YP600电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3100-Avant Genetic AnaLyzer测序仪(美国ABI公司)。

1.1.2方法

设计了15对引物,正向15条分别为ICTF1-15,反向15条分别ICTR1-15,长度为35-38bp,两两重叠18个碱基[2]。

通过一次延伸反应和四次PCR反应,将相互重叠的引物进行拼接,得到644bp的片段(含酶切位点):IFN-Linker-THY。(见图1)

PCR产物目的片段回收纯化后与pGEM-T载体连接并转化感受态细胞,筛选重组子并鉴定。阳性重组菌样品送交大连宝泰克生物工程公司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后与设计吻合。

M:DL-2000 DNA分子量标准;1,2,3,4:不同浓度模板IFNTHY PCR产物

用EcorI和HindIII进行双酶切的结果如图2所示。p ET-28a-IFNTHY经EcorI和HindIII进行双酶切后出现4812bp的线性化片段和644bp的目的片段。

1:pGEM-T-IFNTHY质粒酶切片段;M:DL-2000 marker

重组IFNTHY基因在工程菌中诱导表达,对粗提的包涵体和复性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见图4、5),检测提取与纯化效果,并应用GLyko Bandscan 5.0软件对电泳结果进行分析(见表1、2),检测包涵体和复性后目的蛋白的纯度。

1.2结果

1.2.1经4次PCR实验获得全长644bpα-2bIFN-Linker-THY的目的片段,成功地将IFN-LinkerTHY基因克隆至载体pGEM-T。

1.2.2测序结果表明,大小为644bp的IFN-LinkerTHY基因完全正确。

1.2.3构建pET28a-IFN-Linker-THY表达载体,酶切鉴定表明片断连接正确。(图3)

1.2.4诱导得到目的融合蛋白。

1:BL21(DE3)/pET28a indμced by IPTGM:Protein Mo LecμLar weight marker2:BL21(DE3)/pET28a-IFNTHYnot indμced3:IncLμsion body

2融合蛋白的活性检测

2.1细胞病变抑制试验(干扰素活性)

干扰素可以使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使细胞免受病毒攻击的损害,据此可测定融合Pr具有干扰度抗病毒活性。

2.1.1病毒培养。

将Hep-2细胞培养至单层,弃上清液,用PBS冲洗两次,将病毒用维持培养液稀释10倍,在每个小方格中接种1 mL,稀释后的病毒液,反复冻融3次,裂解细胞,收获病毒。重复上述操作3次,以获取高毒力病毒。

2.1.2病毒滴度测定。

在96孔板中接种200 mL消化细胞,用完全培养液培养6 h,弃去培养液,用PBS冲洗细胞2遍,病毒用维持培养液以1∶10 1∶100……的溶液倍比稀释。加入96孔板中1~9列每孔200μL,每个稀释度作8个复孔。10~12列加入200μL维持培养溶液对照,37℃培养24 h观察细胞病变情况。计数细胞病变的百分率。每列中每孔有细胞病变计0.125,有50%细胞不产生病变的最高病变稀释度为病毒滴度TCID50。

2.1.3待测样品处理细胞。

在96孔板中接种200μL消化细胞,用完全培养液培养6 h,弃去培养液,用PBS冲洗细胞两遍,每孔加入150μL测定培养溶液。将待测样50μL加入细胞培养孔第一列A~D行。以哈药集团生物工程-生产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b(300万u)作为活性相准。用生理盐水将干扰素配置成6000 u/μL。在第一孔E~H行每孔加入50μL。在2~8行依次按1∶4倍比稀释。9~12列加入200μL测定培养液作对照。37℃培养30h。

2.1.4上述培养板弃去培养液。

用PBS冲洗细胞两遍,维持培养液稀释病毒,1~10列每孔加入100TCID50病毒。11、12孔加入200μL维持培养液对照。37℃培养24h。观察细胞病变化情况。每列中每孔有细胞病变计0.25,能够保护50%细胞免受病毒攻击损害的最高样品稀释溶液为样品高效稀释倍数。同时测得校准的高效稀释倍数。

2.1.5活性分析。

样品效价=校准品效价×待测样品半效稀释倍数/校准样品半效稀释倍数。根据待检测样品浓度折算每毫克蛋白活性。

细胞病毒变化情况观察结果:分别在待测样品第6孔和干扰素样品第5孔观察到半数细胞病变。即待测样品半效稀释倍数为45。干扰素α-2b样品的半效稀释倍数为44。加入第一孔的干扰素α-2b样品活性单位为6000×50×3/4=2.25×105IΜ即第一孔中待测样品效价为2.25×105IΜ×45/44=9×105IΜ,第一孔中待测样品的蛋白质量为945μg/mL×0.05 mL×3/4=35.44μg即待测样品活性为9×105IΜ/35.44μg=2.539×107IΜ/mg。

2.2 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胸腺肽活性)

胸腺肽具有促进细胞表面受体表达的活性。根据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可测定融合蛋白表面受体表达的活性,据此判断融合蛋白中胸腺肽的生物学活性。

2.2.1淋巴细胞悬浊液制备。

细胞计数,用Hank's液配制5×106mL细胞溶液。

2.2.2绵羊红细胞悬浊液制备。

取一定量阿氏溶液保存的绵羊血于离心管,Hark's溶液洗涤3次,取末次洗涤后的血球用Hank's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108/mL。

2.2.3样品处理。

取样品用Hank's液配成1 mg/mL浓度。

2.2.4取试管6支,其中3支各加入Hank's液0.1mL作为对照。

另外3支各加样品溶液0.1 m L作测定管,每管加脱E受体的淋巴细胞悬液0.2 mL,摇匀37℃孵育1 h,加入绵羊红细胞悬液0.2 mL 500rpm离心3 min,放入4℃冰箱过滤,次日取出弃上清,每管中加入固定液1滴,轻摇静置10 min,加入染色液2滴并摇匀,静置15 min后开始计数。视野中淡蓝色的较大细胞为淋巴细胞,共数计数板16个大方格上所有淋巴细胞个数(不少于200个),统计其中的E玫瑰花环形成细胞数(结合3个以上绵羊红细胞的淋巴细胞)计玫瑰花环形成率,取各管平均值。

样品活力=样品管中E玫瑰花环百分率/对照管E玫瑰花环百分率

样品活性=13.98%-6.20%=7.78%

3讨论

3.1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产业化生产制备安全、经济、高效、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α-2b干扰素胸腺肽融合表达产物,这不仅要求表达载体具有较清楚的遗传背景,容易进行遗传操作,而且还要容易导入载体DNA并能进行高密度大规模培养,而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正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本研究选用了具有Lac操纵子系统的大肠杆菌pET表达系统。该系统的pET28a表达载体是一种建立在噬菌体T7启动子转录翻译系统上的高效表达载体,含有1个Lac操纵子序列以及重组蛋白C、N端含6个组氨酸的重复序列,前者可以增加Lac抑制因子的结合能力,确保T7启动子的有效表达,后者可以使表达产物带有组氨酸融合标签,有利于重组蛋白的检测和纯化[3]。

虽然真核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进行表达往往存在不表达、表达量低或尽管表达但表达产物无活性等问题,使大多数研究者在表达真核基因时更多的倾向于选择真核表达系统[4]。但在实际表达过程中,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真核基因的效果因不同基因、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而异,并非所有真核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都不能有效表达。本研究应用pET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α-2b干扰素胸腺肽融合基因就未出现上述问题,这一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并且在没有对基因进行任何突变改造的情况下获得了高效表达(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3.6%)的活性蛋白。并且,由于原核表达系统不具备对表达蛋白的修饰功能,无法完成对重组α-2b干扰素胸腺肽的糖基化,理论上可能会对表达蛋白的活性产生影响,但实际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极强的抗病毒活性,说明蛋白修饰对重组α-2b干扰素胸腺肽融合基因功能的发挥影响不大,国内外许多相关研究也都证实了这一点[5]。因此,事实证明:应用原核表达系统对重组α-2b干扰素胸腺肽融合基因进行表达和规模化生产不论从技术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可行的,这一思路为我国重组α-2b干扰素胸腺肽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3.2设计干扰素与胸腺肽之间连接的连接肽是本实验的一个关键。若连接肽太长,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可能减弱;若太短,又可能影响干扰素与受体的结合。只有适宜的连接肽不仅可把两种药物连成一个大分子,而且可让二者发挥各自的功能并有协同作用。本实验设计甘-甘-甘-甘-丝三次重复的15个氨基酸为连接肽,融合干扰素与胸腺肽后,使得两种药物不仅发挥各自功能,且有协同作用。不过连接肽的长短、氨基酸组成是否最优,尚待进一步确定。

3.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有一个变性与复性的过程。复性时重折叠的未知性是影响蛋白活性的主要原因。好的纯化方式可以帮助融合蛋白以正确的方式折叠,以显出高的生物学活性。本实验复性时间36h透析复性PH=8.0远离等电点。

3.4活性检测说明融合蛋白分别具备干扰素和胸腺肽的双重活性。但尚需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加以证实。特别是干扰素与胸腺肽的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融合蛋白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干扰素与胸腺肽的基因进行软连接,克隆后进行转化表达。检测所表达融合蛋白活性,期望得到更好的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新药物。

关键词:THY,IFN,融合基因,分子克隆,原核表达,活性检测

参考文献

[1]郭小权,谌南辉.干扰素的研究进展[J].广西畜牧兽医,2000,16(6):37~39.

[2]C.W.迪芬巴赫,G.S.德维克斯勒.PCR技术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J.萨姆布鲁克,D.W.拉塞尔.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α干扰素基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选择慢性丙肝40例, 按随机方式分为两组:PEG IFN-α-2b组20例, 其中, 男性12例, 女性8例, 年龄为17~60岁, 平均年龄为38.5岁;普通干扰素组20例,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9例, 年龄为18~57岁, 平均年龄为37.5岁。两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所有病例符合以下条件: (1) 年龄性别比相近; (2) 血清抗-HCV阳性超过或等于6个月; (3) H CV-R N A阳性; (4)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 LT高于正常值1.5~10倍, TBil小于正常值2倍以下; (5) 近6个月内未接受抗病毒免疫调节剂治疗; (6) 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 (7) 非妊娠期及哺乳期; (8) 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9) 无其他合并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前查心电图、血常规、肾功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PEG-IFN-α-2b组:PEG-IFN-α-2b 1.5μg/kg体重, 每周注射一次, 疗程6个月。

干扰素α-2b组:普通干扰素α-2b 500万单位, 隔日1次肌肉注射, 疗程6个月。

治疗前后观察血清ALT、TBil及血清抗-HCV、HCV-RNA的变化。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尿素氮、肌酐、心电图, 每个月1次, 肝胆B超、甲状腺功能测定3个月1次。同时口服利巴韦林依体重的不同给予800~1000mg/d口服。

1.3 疗效判定[1]

完全应答: (1) 血清ALT、AST恢复正常; (2) 抗-HCV或HCV-RNA阴转。部分应答:符合上述条件的一项。无应答:不符合上述两项中的任意一项。

2 结果

长效干扰素 (PEG-IFN-α-2b) 组治疗前乏力、纳差、腹胀和肝区疼痛分别为19例、17例、16例和10例;治疗后分别为10例、5例、3例和1例。普通干扰素α-2b组上述症状治疗前分别为18例、16例、14例和9例, 治疗后分别为12例、10例、6例和3例。长效干扰素α-2b治疗组治疗前肝、脾肿大者6例, 治疗后为2例。普通干扰素α-2b组, 肝、脾肿大者治疗前为5例, 治疗后为3例。长效干扰素 (PEG-IFN-α-2b) 组有13例ALT恢复正常, 3例接近正常;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 (P<0.05) 。普通干扰素α-2b组ALT有8例恢复正常, 1例接近正常, 其余患者ALT治疗后仍高。长效干扰素 (PEG-IFN-α-2b) 组治疗前HCV-RNA定量均异常, 治疗后有12例正常, 2例接近正常, 其余的HCV-RNA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普通干扰素α-2b组治疗前HCV-RNA均异常, 治疗后有9例正常, 1例接近正常, 8例较治疗前下降, 2例HCV-RNA定量与治疗前相同。长效干扰素组完全应答者9例, 部分应答者5例, 无应答者6例, 总应答率为70%。普通干扰素 (α-2b) 组完全应答者6例, 部分应答者3例, 无应答者11例, 总应答率为45%。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流感样症状, 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 随着治疗的延续, 上述症状均有所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现象,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 给予口服升白药物或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后,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恢复正常达到治疗要求水平。长效干扰素 (PEG-IFN-α-2b) 组有3例出现脱发现象, 普通干扰素有5例出现脱发现象, 停药后好转。普通干扰素组有1例出现精神行为反常, 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丙肝最有效的药物仍为干扰素[2], 同时配以口服利巴韦林。其余的药物仍处于研究阶段。有人统计:单用干扰素治疗有效率达20%~30%。如配以口服利巴韦林, 依体重不同, 每日800~1000mg, 总有效率可达50%~70%。干扰素通过与细胞膜上干扰素受体结合, 诱导生产多种抗病毒蛋白, 可阻止病毒核酸及蛋白合成, 从而抑制病毒复制[3]。

干扰素有四大作用:抗病毒、抗纤维化,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肿瘤, 而丙肝是丙肝病毒直接与肝细胞作用, 从而损害肝脏, 因此丙肝进展快。早期干扰素治疗尤为重要。但干扰素治疗需维持较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才能发挥最大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普通干扰素的半衰期短, 用药后24h和给药间歇日血药浓度降至很低, 使病毒重新开始复制, 这就是普通干扰素的“峰一谷效应”, 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而长效干扰素克服了这一缺点, 把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后延缓了干扰素体内代谢, 延长了其体内作用时间。药代动力研究表结果表明, 长效干扰素用药后3~8h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并且维持80h以上。与普通干扰素相比, 其在血液中的清除速度减慢, 每周给药1次在整个治疗期间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临床研究表明, 长效干扰素 (PEG-IFN-α-2b) 治疗慢性丙肝的疗效显著高于普通干扰素α-2b, 本文中再次验证了这一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毒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肝脏, 2000, 5:257~263.

[2]张厚勤.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5) :144~145, 148.

α干扰素基因 篇5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普通干扰素α-2b,慢性丙型肝炎 (CHC)

在临床上慢性丙型肝炎一般要接受抗病毒治疗, 其中有效药物为干扰素, 本研究主要对比了在慢性丙型肝炎 (CHC) 治疗中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α-2b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将研究经过和结果进行如下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 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 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即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40例患者为1组, 其中对照组包括23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 最高年龄者为55岁, 最小年龄者为25岁, 中位年龄为 (43.15±3.18) 岁;实验组包括21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 最高年龄者为56岁, 最小年龄者为23岁, 中位年龄为 (45.05±2.78) 岁, 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研究资料中的基本信息, 结果显示P>0.05, 说明差异对比并不明显, 证明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 此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 可作为其他类似研究的参考。

1.2方法:将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中, 普通干扰素的剂量为500万单位, 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 每隔1日进行1次给药, 以患者的体质量情况给予利巴韦林, 即体质量在65 kg的患者每日口服800 mg, 体质量在65~85 kg的患者每日口服1000 mg, 体质量在85 kg以上的患者每日口服1200 mg[1];而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应用于实验组患者治疗中,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剂量为180μg, 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 1次/周, 以患者的体质量情况给予利巴韦林, 即体质量在65 kg的患者每日口服800 mg, 体质量在65~85 kg的患者每日口服1000 mg, 体质量在85 kg以上的患者每日口服1200 mg,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2]。

1.3评价指标[3]:对两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完成时病毒学应答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而复发率、无应答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方法:本研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研究资料及结果中对比数据分析工具为统计学软件SPSS21.0, 研究结果中各项对比数据均为计数资料, 表示方式为%, 验证方式为χ2验证, 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值进行判定, 若P值<0.05, 表示差异对比显著, 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实验组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明显较高, 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明显较高, 治疗完成时病毒学应答率明显较高, 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也明显较高, 而复发率及无应答率则明显较低, 各项差异对比P<0.05, 可见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确切, 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在治疗7 d两组患者存在肌肉关节疼痛、头痛及发热等症状, 伴随治疗的推移症状缓解, 甚至消失;很多患者有骨髓抑制存在,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均降低, 将中性粒细胞刺激因子及升白药物给予患者之后, 其水平基本恢复正常, 实验组患者脱发1例, 对照组患者中脱发2例, 药物停止之后脱发恢复正常, 同时对照组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 给予患者甲巯咪唑进行口服, 干扰素停用之后恢复正常, 因此,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P>0.05, 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

3讨论

慢性丙型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流行性疾病, 在我国高达3.2%的感染率, 由于其临床症状大多数并不明显, 因此, 很难被及时发现, 影响及时治疗, 因此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多患者会变为肝硬化, 严重者会导致肝癌,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 甚至是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4]。在临床上一般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 其功效为抗病毒、提升机体免疫力、抗纤维化、抗肿瘤等, 在干扰素治疗中血药浓度要保持稳定, 以此对病毒进行最大抑制, 应用普通干扰素, 有较短半衰期, 24 h用药之后, 血药浓度降到最低, 造成峰-谷效应, 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有较大的分子量, 分支结构存在, 机体很难清除, 进入到血液中在肝脏中分布, 抗病毒作用较强, 使其治疗效应发挥到最大, 与普通干扰素相比, 延长半衰期, 改善药动力, 每7d给药1次会使血清药物浓度保持在有效水平上, 将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5,6,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实验组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 早期病毒学应答率, 治疗完成时病毒学应答率, 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明显较高, 而复发率及无应答率则明显较低, 各项差异对比P<0.05, 可见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确切。综上所述, 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菁, 欧亚非.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快速及早期病毒学应答临床观察[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4, 12 (4) :209-211.

[2]张英英, 武淑环, 安敬军, 等.普通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快速及早期病毒学应答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10) :48-50.

[3]张英英.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丙肝病毒治疗的疗效比较及抗病毒疗效预测因素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 2013.

[4]程继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 (18) :2514-2516.

[5]张青文, 兰静, 薛瑞霞等.普通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非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 (11) :1539-1541.

[6]龙云铸, 谭英征, 李丹等.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血清IL-21含量变化[J].肝脏, 2016, 21 (4) :291-293.

猪α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篇6

1猪α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α 干扰素主要由淋巴细胞和单核 - 巨噬细胞等, 在细菌、病毒、人工合成的双链RNA、原虫感染及某些细胞因子等干扰素诱生剂诱导下产生的,α 干扰素不同亚型的诱导可能与诱生剂的种类不同有关。干扰素伴随感染病毒细胞的崩解、死亡而被释放,被释放出来的干扰素分子向附近扩散,由血液运送至全身各处。干扰素与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结合后,可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 antivirual protein,AVP) 。已知的AVP主要包括磷酸二脂酶、蛋白激酶和2’~ 5’ 寡腺苷酸合成酶 。磷酸二脂酶和蛋白激酶能够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终止病毒的复制; 而2’~ 5’寡腺苷酸合成酶能够降解病毒的mRNA。因此,干扰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首先干扰素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之后经过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化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AVP,从而实现对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猪 α 干扰素的作用特点: 1) 间接性,通过诱导细胞产生AVP抑制病毒; 2) 种属特异性,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 3) 广谱性,AVP是一类作用无特异性的酶类,对多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4) 起效快,干扰素既能中断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在感染初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以前,干扰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2猪α干扰素的分子结构

猪 α 干扰素由166 ~ 17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约为19 ku,有四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两对二硫键( Cys1 - Cys99和Cys29 - Cys139) 使 α 干扰素分子形成球状折叠构象,这种构象对于 α 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非常重要。猪 α 干扰素与猪 β 干扰素之间的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上仅为30% ,在核苷酸水平上约为45% ,但它们识别并结合相同的受体,发挥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天然猪 α 干扰素常常是猪 α 干扰素、ω 干扰素功能基因表达产物的混合体。编码猪 α 干扰素的片段无内含子,现已证实,大多数猪 α 干扰素基因中存在TATTTAAA序列[4]。

3猪α干扰素的生物学功能

合成的猪 α 干扰素与特异性细胞受体结合,通过细胞因子的信号传递使细胞相应基因激活,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增殖抑制

α 干扰素能够抑制前癌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株从G0期进入G1期,并能诱导肿瘤细胞株分化[5]。 干扰素可以抑制分裂迅速的肿瘤细胞,因此可用来防治肿瘤性疾病。干扰素可以增强NK细胞的活力, 这可能是干扰素抗肿瘤作用最为重要的原因[6]。干扰素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以增加肿瘤特异性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杀伤、清除肿瘤细胞。郭人花等[7]通过试验得出,不同浓度的 α 干扰素对淋巴瘤细胞的杀 伤能力是 不同的,α 干扰素浓 度在2 000 U / m L以下时,对细胞的杀伤作用不明显,随着 α 干扰素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细胞的杀伤作用逐渐增强。当 α 干扰素浓度达到5 000 U/m L时,对淋巴瘤细胞能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3.2抗病毒作用

猪 α 干扰素具有很广的抗病毒谱,由诱导剂诱导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同种或异种病毒均有效果, 即可抑制多种RNA病毒的复制,又可抑制多种DNA病毒的复制; 并且对动物无毒性或毒性很小,抗原性也很弱,因此可以反复应用。猪 α 干扰素并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猪 α 干扰素抑制感染细胞中病毒mRNA的翻译,并促进病毒mRNA的降解; 提高细胞表面MHC Ⅰ类分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有助于向T淋巴细胞呈递抗原, 引起靶细胞的溶解,并可增强NK细胞对病毒的杀伤能力; 在未感染细胞表面与特殊受体结合,产生细胞蛋白,其中抗病毒蛋白分别对病毒复制的任何阶段都具有靶向作用。

3.3免疫调节作用

干扰素也可作用于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起到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

3. 3. 1干扰素对免疫监视功能的调节作用 α 干扰素能诱导淋巴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并促进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之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干扰素促进细胞毒作用主要是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这种增强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干扰素能激活现有的NK细胞。2) 干扰素能诱导NK前体细胞向效应细胞分化。在一定条件下,干扰素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 性与所使 用的干扰 素剂量呈 正比,即当≥2 × 104单位剂量时,杀伤活性呈直线上升。α 干扰素还能诱导感染病毒的细胞和肿瘤细胞提高MHC Ⅰ型分子的表达水平,增强免疫系统对其的清除作用。

3. 3. 2干扰素对免疫防卫功能的调节作用1 ) 对体液免疫的调节。干扰素能够抑制依赖胸腺和非依赖胸腺抗原的抗体形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α 干扰素主要影响B淋巴细胞的早期分化,随着加入 α 干扰素时间的延迟,其抑制B淋巴细胞分化的效应也相应降低。

2) 对细胞免疫的调节。高浓度的干扰素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抑制有丝分裂原( Con A等) 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增强组织相容抗原和某些受体的表达。

3) 对吞噬功能的调节。干扰素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α 干扰素能诱导巨噬细胞提高Fc受体的表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抗原的能力。

3. 3. 3干扰素对免疫自稳功能的调节作用干扰素能够增强免疫器官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销毁能力, 从而达到调节免疫自稳功能,降低应激反应等目的。

4猪α干扰素的特性

与人类干扰素不同,由于动物种类繁多,从不同动物得到的干扰素在基因序列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对动物干扰素的研究工作需要具体到种属上。种属特异性是干扰素的一大基本特性。即某种属动物产生的干扰素只能对同种属或亲缘相近的动物有效。 闫若潜等[8]研究发现,在猪的各种干扰素中,猪 α 干扰素的种属特异性较弱,可在人、牛、猪及鼠等动物的细胞上起效,而猪 β 干扰素、γ 干扰素的种属特异性则较强。但因为猪 α 干扰素的活性具有种属特异性,所以抗病毒活性在不同细胞上存在差异。

5猪α干扰素的研究现状

S. M. Kim等[9]通过串联使用口蹄疫病毒( FMDV) 2A序列间接影响重组腺病毒表达 α 干扰素和 γ 干扰素过程中两种干扰素蛋白的分裂,得到的产物被称为Ad - porcine IFN - αγ。Ad - porcine IFN - αγ 能够刺激猪肾细胞( IBRS - 2) 诱导产生与 α 干扰素和 γ 干扰素相关的干扰素刺激基因( ISG) 。此外,与腺病毒仅表达单一 α 干扰素或者 γ 干扰素相比,Ad porcine IFN - αγ 对FMDV的抗病毒效应更强。S. L. Brockmeier等[10]研究发现,感染病毒时,α 干扰素的出现能够改变机体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PRRSV) 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应答。O. García Nicolása等[11]研究发现,Ⅱ型PRRSV更容易逃避由 Ⅰ型和Ⅱ型干扰素诱导的机体抗病毒效应。我国学者也对猪干扰素进行了多项研究。钟鲁龙等[12]优化并合成猪 α 干扰素基因,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中表达猪 α 干扰素,在家蚕幼虫体内成功表达了有活性的猪 α 干扰素。刘淑敏等[13]对猪 α 干扰素 - 白细胞介素 - 2重组复合蛋白( r Po IFN - α linker - Po IL - 2) 在猪体内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HPPRRSV) 的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得出r Po IFN - α - linker - Po IL - 2蛋白对HPPRRSV的抑制作用优于单一r Po IFN - α 蛋白,稍优于r Po IFN α - r Po IL - 2蛋白等量混合物,显著优于单一r Po IL 2蛋白。周顺等[14]利用兔 β - Globin Intron Ⅱ基因调控序列改造真核表达载体p VAX1,构建基因调控型质粒,对猪 α 干扰素( p IFN - α) 和 γ 干扰素( p IFN γ) 进行串联表达。体外抗病毒活性表明,p IFN - α /γ 的量为100 U( 稀释度1∶106) 以上时,对HPPRRSV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6猪α干扰素的前景展望

干扰素α-2b治疗湿疹临床观察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40例, 治疗组20例, 男8例, 女12例, 年龄在14~65岁之间, 急性湿疹9例, 亚急性湿疹7例, 慢性湿疹4例, 病程1月~12年。对照组20例, 男7例, 女13例, 年龄19~58岁之间, 其中急性湿疹10例, 亚急性湿疹7例, 慢性湿疹3例, 病程1月~8年, 全部病例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湿疹的常规治疗方法, 给予相应的抗组胺药、糖皮质类激素、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 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2b 100万IU肌注, 1次/d, 连用4 d。

1.3 观察项目

包括自觉症状 (瘙痒) 和体征 (红肿、丘疹、泡疹、渗出、浸润肥厚度、角化脱屑等) 及不良反应。

2结果

2.1 疗效判定

治愈:皮损和症状消失。显效:皮损大部分消失, 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皮损和症状减轻。无效: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治疗效果:20例湿疹患者加用干扰素α-2b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 (20例) :治愈9例, 显效8例, 好转3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 (20例) :治愈0例, 显效8例, 好转7例, 无效5例。总有效率40%。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非常显著 (P<0.01) 。

2.2 不良反应

有1例在使用干扰素α-2b后出现发热、乏力, 给予扑炎痛片口服两次后消失。余无不良反应。

3讨论

湿疹病因复杂, 目前尚不明确, 常认为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和表层炎性, 其发病机理[2]可能为在复杂的内外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所致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有些则与变态反应无关, 干扰素α-2b除具有[3]广谱抗病毒作用外, 还有抑制细胞增生及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提高免疫力功能包括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 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天然杀伤性细胞的功能, 促进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 从而起到调控免疫应答的作用。由此可见, 干扰素α-2b 可能是通过以上药理作用抑制或阻断各种内外因素所致的湿疹变态反应性过程或直接发挥作用而达到疗效。由于我们基层条件有限, 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信江.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 皮肤性病学:86.

[2]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244.

α干扰素基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丙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丙肝诊断标准[1]。其中男36例, 女32例;年龄25岁~67岁, 平均年龄 (46.3±2.5) 岁;8例患者合并其他类型肝炎;25岁~34岁者18例, 35岁~44岁者21例, 45岁~54岁者11例, 55岁以上者18例。病理分期:急性期患者25例, 其中重症患者11例, 轻型或者中型患者14例;慢性期患者43例, 其中肝纤维化或者重症患者20例, 轻度或者中度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23例。

1.2 方法

诊断丙肝时, 主要采用的是抗体检测与病毒检测两种方法。在进行抗体检测时, 采用的第一代为HIV-ELISA, 第二代为重组免疫转印试验-I、HCV-I-LISA以及重组免疫转印试验RIBA-1, 病毒检测采用HCV-RVNA方法。

所有丙肝患者予以α-干扰素治疗, 规格为每支500 000 U, 持续治疗时间为12个月;于治疗开始前的2个月先予以肌肉注射, 每周3次, 每次500 000 U;持续治疗到第3个月~4个月时, 行肌肉注射, 每周2次, 每次500 000 U;自第5个月开始, 行肌肉注射, 每周1次, 每次500 000 U。

1.3 疗效评价标准[2]

依据丙氨酸转氨酶 (ALT) 水平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后在6个月内患者ALT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持续时间6个月为显效;治疗后患者ALT水平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的2倍且持续时间为6个月为有效;治疗后患者ALT水平较之于治疗前并无变化甚至增加为无效。

2 结果

2.1 年龄对α-干扰素治疗丙肝效果的影响

年龄段处于25岁~34岁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最为显著, 55岁以上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最低,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 其治疗总有效率也就越低。见表1。

2.2 病理期对α-干扰素治疗丙肝效果的影响

α-干扰素治疗后,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2.65%;其中8例合并其他类型肝炎的患者经治疗1例有效, 7例无效。病理期对α-干扰素治疗丙肝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 急性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慢性期患者。见表2。

3 讨论

丙肝也被称之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是由于丙肝病毒导致, 该病症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肾移植、性传播、血液透析、输血、母婴传播以及毒品静脉注射等[3]。丙肝具有分布较为广泛的特点, 可进一步转变为肝硬化或者是肝癌, 而丙肝当前也已经成为肝硬化、肝癌最为关键的诱因。加之丙肝存在的医源性较强的特点, 并不存在再次感染保护的能力。

在防止丙肝病症继续发展的过程中, 最为重要也是关键的环节便是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 如果在进行血液检测时, 发现抗-HCV或者HCV-RNA均呈阳性状态, 那么必须要禁止献血。就我国现阶段的丙肝防控来说, 由于还未能对高危人群的精准确定, 由此丙肝防控并不容乐观[4]。

丙肝与其他类型的肝炎对比, 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丙肝的发病具有较强的隐敝性, 通常表现出来的是亚临床状态, 于成人群体中较为常见且具有极高的传播率, 母婴传播率较低。该病症一般都会发生无黄疸现象, 病情发展程度为高慢性化, 且极易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者是肝癌症状, 且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诱发重症肝炎。患者若还伴随有其他类型的感染, 在临床上不会表现出其典型性, 仅呈多样化, 丙肝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现阶段在临床上干扰素属于普遍应用的药物, 其效果较好, 该药物一方面可以抗病毒, 另一方面还能起到促进机体自身免疫力提高的作用。干扰素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是α-干扰素、β-干扰素, 而γ-干扰素疗效较差。干扰素治疗丙肝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 直接产生对抗病毒的性能, 另外还会促进人体细胞活性的增加, 提高病毒吞噬能力, 对促进机体恢复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表明, α-干扰素在治疗丙肝的过程中其临床疗效与患者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表1表明, 年龄的差异性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情况也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单纯伴有丙肝症状的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其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合并伴有其他肝炎症状的患者;急性期中等或轻型丙肝、慢性期中等或轻型慢活肝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急慢性重症丙肝、肝纤维化的患者。

患者经α-干扰素治疗后并未发现对其肝、脾带来严重影响, 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例如发热、关节酸痛等;针对于此在治疗过中需注意告知患者合理作息, 积极配合治疗, 规范饮食、戒烟戒酒。

总之, α-干扰素治疗丙肝会由于患者年龄的不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且α-干扰素治疗急性期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

[1]戴晨琳, 戴晨阳.慢性丙肝和干扰素治疗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 (7) :631-633.

[2]谢蓉, 林丹.生血宁治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致丙肝患者血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12, 23 (2) :34-35.

[3]郝锐, 郑雪松.标准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脾栓塞术后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43 (20) :3365-3366.

上一篇:古典诗歌中的写作启示下一篇:关节内复杂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