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干扰素α-1b(共8篇)
重组干扰素α-1b 篇1
婴幼儿轮状病毒 (RV) 肠炎是小儿在秋季的常见病, 由于其传染性极强, 因此发病率很高, 迄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科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 并与其比较, 收到良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为2007年9月至10月住院腹泻病患儿, 均符合婴幼儿轮状病毒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 病程3d内, 年龄6~24个月, 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人, 男23人、女21人;发热38人;轻中度脱水[2]分别为19例、23例;每日大便<5次、5~10次、>10次分别为3例、18例、23例。对照组44人, 男21人、女23人;发热36例;轻中度脱水分别为20例、22例;每日大便<5次、5~10次、>10次分别为4例、17例、23例。两组病程, 年龄, 性别, 发热、脱水程度、腹泻次数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提示两组有可比性。治疗前收集患儿大便做常规培养,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大便均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无粘脓液, 镜查见脂肪球22例, 未消化物48例, 白细胞0~2个/H27例, 均未见红细胞。两组大便培养均为阴性, 轮状病毒抗原 (RV-Ig) 检测 (ELISA法) 均为阳性, 治疗结束再取大便复查。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病毒坐 (10~15) mg/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1次/d连用5d, 金双歧助消化, 思密达止泻,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a-1b (商品名:运德素, 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0μg肌注连用3天。1.3疗效判断按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3], 于治疗后72h判断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 粪便RV-Ig (-)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次数及性状明显改善, 粪便RV-Ig (-) ;无效:临床症状、大便次数及性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粪便RV-Ig (+) 。以显效+有效计算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表示, 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率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退热时间治疗组为 (1.86±0.98) d, 对照组为 (2.57±1.00) d, 有显著差异 (t=-3.633, P<0.01) 。泻止时间治疗组为 (3.23±1.43) d, 对照组为 (4.82±1.89) d, 有显著差异 (t=-4.885, P<0.01) 。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治疗组有36例 (转阴率82%) , 对照组有20例 (转阴率45%) , 有显著差异 (χ2=12.571, P<0.01) 。
2.2 疗效分析
治疗组:治愈14例, 有效26例, 总有效率91%;对照组:治愈9例, 有效23例, 总有效率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 (χ2=4.889, P<0.01) 。
2.3 毒副作用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3 讨论
轮状病毒 (RV) 为RNA病毒, 属呼吸病毒科, 共有A~G组。仅A, B, C组感染人, 感染婴幼儿主要是A组[4]。RV感染好发于秋冬季节, 这是因为RV肠炎发病与寒冷, 干燥和降水量少呈正相关[5,6]。该病毒有非常特异的细胞趋向性, 在体内仅感染小肠绒毛顶端的肠上皮细胞[7,8], 感染后便有绒毛细胞脱落或结构破坏, 双糖酶活性减低, 肠内水电解质转运失调, 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 引起渗透性腹泻, 表现为解稀水便或蛋花便, 脱水和酸中毒, 严重者可致失水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据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RV可引起13000万例腹泻, 200万例住院, 35万~68万例死亡[9], 因此该疾病应受到临床医师及家长的高度重视。目前轮状病毒肠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过去抗病毒一直使用病毒唑, 但疗效欠佳, 本组采用在病毒唑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a-1b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44例, 收到较满意疗效, 总有效率达91%。在退热、止泻、粪便R V—I g转阴等方面均优于单用病毒唑组。重组人干扰素a-1b属I型干扰素, 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 对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促进体内抗病毒蛋白合成和增强机体免疫的双重作用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可能的作用机制有: (1) 干扰素与敏感的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后, 诱生细胞产生多种蛋白, 促进病毒m R N A降解, 阻止病毒m R N A转录, 翻译、从而抑制病毒生长。 (2) 促进NK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 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免疫蛋白的合成, 激活补体系统提高细胞表面组织相溶性抗原表达等, 而有利于清除病毒[10]。病毒唑是一种核苷酸类广谱抗病毒药物, 可被细胞内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单磷酸和三磷酸, 抑制病毒聚合酶活性, 阻断病毒复制。两者联合使用, 对病毒不同环节抑制, 积极有力地控制了病毒在体内的繁殖, 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减轻, 病程明显缩短。重组人干扰素a-1b及病毒唑短期使用未见明显副作用,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上) 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94.
[2]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1
[3]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4.
[4]宫道华, 吴升华.小儿感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13
[5]Desselberger U, Wolleswinkel-van drn Bosch J, et al.Rotavirus types in Europ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vaccination[J].Pediatr Infect Dis, 2006, 25 (suppl1) :S30-S40;
[6]Fang ZY, Wang B, Kilgore PE, et al.Sentinel hospital sur-veillance for rotavirus diarrhea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ugust2001-July2003[J].J Insect Dis, 2005, 192 (suppl1) :S94-S99.
[7]Widdowson MA, Bresee JS, Gentsch JR, et al.Rotavirus disease and its prevention[J].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05, 21 (1) :26~31.
[8]Ramig RF.Pathogenesis of intestinal and systemic rotavirus infection[J].J Virol, 2004, 78 (19) :10213~10220.
[9]徐彰, 陈其, 黄爱芬.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7) :540.
[10]金奇.医学分子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7.
重组干扰素α-1b 篇2
【主要成份】重组人干扰素α2a(由髙效表达人干扰素α2a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制成)。辅料为人血白蛋白、甘露醇。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疏松体,无融化迹象;重溶后为澄明液体,不含肉眼可见的不溶物。
【适应症】
1、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尖锐湿疣、带状疱疹、流感及其它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慢性宫颈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出血性角膜炎、水痘等。
2、治疗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卵巢癌、肝细胞癌、膀胱癌、肾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
【用法用量】用1ml无菌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后使用,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尖锐湿疣可采用病损基底部注射。建议成人用量:100万国际单位---600万国际单位/瓶,一般病毒感染性疾病可选用小剂量,肝炎和肿瘤患者可选用大剂量,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疗程根据各个疾病的病程而定,具体用量请遵医嘱。儿童用量:遵医嘱。
【药理毒理】
药理:重组人干扰素α2a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繁殖,提高免疫功能包括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天然杀伤性细胞的功能。
毒理:急性毒性试验:大剂量静脉或肌肉注射小鼠,全部健存,无死亡,未测出LD50。
长期毒性试验:大白鼠连续给药一个月,全部动物健存,未见异常反应。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乏力、发热、寒战、食欲减退、肌痛、头痛、关节痛、出汗等,常出现在用药后的第一周,多在4小时内减轻或消失。
其它少见不良反应有:1、消化系统:可见厌食、恶心、呕吐、味觉改变、口干、体重减轻、腹泻、腹痛等;2、神经系统:可见头昏、眩晕、记忆力下降、失眠、瘙痒、感觉异常等;3、心血管系统:可见心律失常、心悸、胸痛等;4、呼吸系统:可见咳嗽等;5、其它:可见反复发作性口唇疱疹、皮肤黏膜干燥、短暂白细胞减少及转氨霉升高等。
【禁忌】
1、对重组干扰素α-2a或该制剂的任何成分有过敏史者。
2、严重心脏病患者或有心脏病史者。
3、严重的肝、肾、骨髓功能障碍者。
4、癫痫及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者。
5、伴有晚期失代偿性肝病或肝硬化的肝炎患者。
6、即将接受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的HLA抗体识别相关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
【孕妇及妊娠用药】虽然动物试验并未提示重组人干扰素α2a有导致畸胎作用,但尚不能排除其对人类胚胎的伤害性。在以大大超过临床剂量的重组人干扰素α2a用于妊娠早期到中期恒河猴时,观察到重组人干扰素α2a有堕胎作用。尚不明确是否重组人干扰素α2a能分泌于人奶中,故应根据母体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终止哺乳或终止用药。
【老年用药】对有心脏病的老年患者,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在接受本制剂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作心电图检查,遵医嘱根据需要作剂量调整或停止用药。
【注意事项】
1、万复洛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不推荐儿童使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若必须使用,应权衡得失。
4、万复洛可增强免疫功能。接受移植并使用棉衣抑制治疗作用可能会被减弱。
5、据资料介绍,使用万复洛后,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的自身抗体。
6、万复洛可能会通过降低肝内微粒体细胞色素霉P450的活性影响氧化代谢过程。
7、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停药密切观察。
8、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予适当治疗。
9、有瓶体破裂或溶解后应一次用完、不宜储存。
【药物相互作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可能会通过降低肝内微粒体细胞色素酶P450的活性影响氧化代谢过程。有报告证实,开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后,体内茶碱的清除率降低。在以前或近期服用过的药物所产生的神经毒性、血液毒性及心脏毒性,都会由于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而使毒性增加。与具有中枢作用的药物合并使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
【贮藏】2-8℃,避光保存和运输。
【有效期】24个月
【生产企业】上海万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重组干扰素α-1b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48例,男79例,女69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3.1±0.8)岁;病程1~5d,平均(1.6±0.1)d。纳入标准:(1)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3)排除严重营养不良、病毒性疾病、已接受药物治疗、药物过敏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治疗,在5%葡萄糖液中加入10~15mg/kg的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5d。实验组患儿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给予患者重组人干扰素α1b(商品名赛若金,由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100万U,肌内注射,每天1次;在5%葡萄糖液中加入10mg/kg的炎琥宁,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5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除时间,包含手足皮疹、口腔溃疡、发热。
1.4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24~48h后,患儿发热症状消除,体温恢复正常,手足皮疹、口腔溃疡明显缓解;有效:治疗48~72h后,患儿发热症状消除,体温恢复正常,手足皮疹、口腔溃疡症状改善;无效:治疗>72h,患儿发热症状消除,体温恢复正常,手足皮疹、口腔溃疡症状未见改善。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74例患儿中,显效38例,有效22例,有效4例,总有效70例,有效率94.6%;对照组74例患儿中,显效33例,有效18例,有效13例,总有效61例,有效率82.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症状、体征消除时间比较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症状、体征消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实验组相比,*P<0.05。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皮疹、口腔黏膜溃疡等,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可痊愈,预后状况良好,但患儿病情比较严重时,会引发并发症,如神经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等,威胁患儿的生命[1]。临床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时,关键在于尽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缩短病程,改善患儿预后。
药物治疗为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方式,常用的药物比较多,比如利巴韦林、炎琥宁、重组人干扰素等,疗效各不相同。利巴韦林为抗病毒药物,属于广谱强效药物,可有选择性的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但治疗期间,患儿较易出现食欲减退、头痛乏力、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2]。重组人干扰素α1b经DNA重组技术研发出来,属于水溶性蛋白质,对DNA和RNA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人体的K细胞和T细胞可被此药物激活,促进淋巴细胞抗毒杀菌,增加患儿自身的抵抗力及免疫力,抑制病毒生长[3]。炎琥宁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功效为镇痛、解热、抗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将机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显著增强,提高血清内溶菌酶含量[4]。临床上合用两种药物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时,消菌灭毒的作用可显著增强,并缩短各个症状消除的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联合治疗的患儿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患儿,而且其症状、体征消除的时间也短于利巴韦林治疗组患儿,疗效比较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时,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病程,促进患儿痊愈,改善患儿预后。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利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实验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治疗,均治疗5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时,可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康复,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炎琥宁,小儿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蔡剑雄,陈亮,王元凤等.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1):208-214.
[2]陈聪,余春梅,王晓宇.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121例手足口病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09):1233-1234.
[3]李兰玲.探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2):61-63.
重组干扰素α-1b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的98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全部符合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 并且除外了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支气管异物及哮喘等疾病, 其中男70例, 女28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 两组在一般资料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全部常规给予抗炎、镇静、吸痰、布地奈德0.5~1 mg加入生理盐水1 m L雾化吸入 (2~3次/天) 等治疗。治疗组的49例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剂量为1~2 μg/ (kg•次) , 加入1 m L生理盐水稀释混匀, 2次/天, 疗程为7 d。采用压缩泵雾化, 治疗前、后完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分析。
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经治疗5~7 d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均较前明显减轻, 甚至完全消失;有效:治疗5~7 d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均较前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5~7 d后临床症状、体征没有明显改善, 甚至较前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经过上述治疗后症状、体征平均的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的比较如下:治疗组患儿喘憋、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通过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两组患儿疗效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5%,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全部患儿均无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及吐泻及皮疹等不良反应, 监测化验检查, 亦未发现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 转氨酶升高等异常。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阶段冬、春季节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患之一, 绝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最为常见。患儿感染RSV后会导致毛细支气管上皮损伤, 同时机体的Ig E水平升高, 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等免疫变化, 从而诱发喘息的发作和气道高反应[2]。治疗目前缺乏特异性有效药物, 临床主要采用氧疗、控制喘息、病原治疗及免疫调节等治疗措施, 而重组人干扰素α-lb粉针剂, 是一种有生物活性的调节蛋白, 兼有抗病毒感染和调节免疫的双重疗效。同时婴幼儿咳痰的能力较弱, 而雾化吸入疗法能有效改善通气, 能减少患儿发生呼吸道阻塞的概率, 是防止出现并发症的重要措施[3]。将干扰素压缩泵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科临床治疗当中, 以气雾剂的形式直接到达呼吸道病变部位, 作用直接、迅速, 亦是儿童较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 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而且有利于气道的湿化和分泌物的排出。通过上述观察对比可以表明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经重组人干扰素α-1b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后病程明显缩短,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疗效肯定。
参考文献
[1]诸福棠, 江载芳, 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2.
[2]Kim CK, Kim SW, Park CS, et a1.Bronchoalveolar ravage cytokine profiles in acute asthma and acute bronchiolitis[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 l12 (1) :64-71.
重组干扰素α-1b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 01 2年7月至2 01 3年1 0月在我院首次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26例 (160眼) HS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 女50例;年龄18~63岁, 平均 (42.0±8.2) 岁;病程1~13个月, 平均 (6.8±2.4) 个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 (80眼) ,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大体一致。纳入标准:患者角膜知觉降低或无知觉, 并表现出浑浊, 可见角膜有地图或树枝状溃疡, 采用荧光素进行染色结果呈阳性。所有患者均未使用过激素和免疫抑制药。1.2治疗方法常规治疗包括0.3%环丙沙星滴眼液, 每日给药4次左右;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若未伴有角膜溃疡症状, 可加以0.05%氟美松滴眼液治疗, 每日给药4次左右;睡前需涂抹红霉素眼膏;若有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 可给予1%阿托品进行散瞳。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0.1%无环鸟苷滴眼液 (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2021090) 治疗, 每次1~2滴, 6~8次/天, 疗程为2周。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 (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10970093) 治疗, 每次1~2滴, 6~8次/天, 疗程为2周。具有深层病变者, 首次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 100万U, 肌内注射。
1.3 观察指标
1.3.1溃疡长度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5、10、14天后测定溃疡长度。对患者角膜进行染色, 染色物质为荧光素钠, 染色后对染色区域进行测量, 其最大长度即为角膜溃疡大小。
1.3.2患者视力情况[2]
两组患者均以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为准进行视力检查, 对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进行统计。视力分为3个级别, 下降:治疗后视力下降较治疗前大于2行;无变化: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没有变化或变化范围不大于1行;升高: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升高大于2行。
1.4疗效评定标准[3]
治愈:患者角膜刺激症状大部分改善, 溃疡部位完全愈合, 荧光素钠染色结果转阴;好转:患者角膜刺激症状减轻, 溃疡基本愈合, 荧光素钠染色后着色点<5;无效:患者角膜刺激症状毫无改善或加重, 荧光素染色结果为阳性, 溃疡部位无愈合征兆或增大。有效为治愈与好转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 P S S 1 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 (±s) 表示,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间点溃疡长度测定结果比较
治疗5、10、14天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 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溃疡长度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视力升高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视力下降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疗效评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 (6.3%) , 其中出现痒感3例, 结膜充血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 (7.5%) , 其中结膜充血和出现痒感各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0, P>0.0 5) 。
3 讨论
近年来, 病毒性角膜炎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 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致盲原因[4]。HSV在人群中存在极为普遍, 最新研究表明[5], Ⅰ型HSV感染宿主角膜上皮后可再整合入患者上皮细胞DNA, 随后引起一系列的炎症性损伤, 并可使患者上皮细胞出现变形坏死, 进而形成溃疡。患者一开始会感觉畏光、流泪或眼磨痛, 逐步角膜知觉会减退, 严重的可出现角膜病变, 致盲率极高, 而且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未发现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 临床使用较多的是抗病毒药物。
无环鸟苷滴眼液有效成分为阿昔洛韦, 可以转化成单磷酸无环鸟苷, 继而形成三磷酸无环鸟苷而发挥作用, 抑制单纯疱疹病毒DNA聚合酶, 终止病毒DNA的合成, 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6]。干扰素α1b是广谱抗病毒剂, 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对病毒无直接杀伤或抑制作用, 但通过激活靶细胞内免疫应答基因限制病毒繁殖[7]。因此, 该药既能保护靶细胞, 还可防止病毒扩散, 并且由于干扰素作用过程中不产生抗体, 病毒不会对其产生耐药性, 可用于反复治疗[8]。另有研究表明[9], 干扰素治疗HSK还具有多种给药途径, 如点眼、注射等, 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正确剂型和联合用药。
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溃疡长度均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视力升高率、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不仅可显著缩小溃疡范围, 而且能改善视力。总之, 临床治疗该病需要从HSV感染机制及机体免疫反应多角度出发, 尽早治疗及选择正确的药物, 对于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复发及预防视力下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邸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1, 29 (12) :1149.
[2]程琳, 李强, 王超, 等.ETDRS标准对数视力表视力测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1, 29 (6) :574.
[3]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几种主要眼病临床指南总结 (一) [J].中华眼科杂志, 2006, 42 (10) :954.
[4]陈旭锋.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5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 (12) :2040.
[5]曹婷, 邢怡桥, 杨燕宁, 等.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黏着斑激酶表达的影响[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3, 32 (11) :1050.
[6]夏元, 黄振平, 马飞, 等.环氧化酶2抑制剂联合阿昔洛韦抑制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复活的实验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2008, 44 (2) :170.
[7]曲玲, 王维亭, 李俊, 等.重组人α1 b干扰素滴眼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2, 31 (1) :11.
[8]陈雪年, 刘钢, 胡玉恒, 等.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效果观察[J].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1, 21 (4) :446.
重组干扰素α-1b 篇6
关键词:α-1b干扰素,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患者中较常见。由于麻疹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发生大规模爆发,患者首先出现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等症状,之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疹退后皮肤遗留有糠麸状脱屑、色素沉着等。如处理不当,还可引发脑膜炎、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临床上儿童出现麻疹较为常见[1],而成人较为少见。本文分析了a-1b干扰素治疗成人麻疹疗效,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成人麻疹患者100例,随机方法分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麻疹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排除患者中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者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在21~30岁,平均年龄为(25.94±3.45)岁。干扰素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在22岁到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35±3.11)岁。所有患者存在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且存在科氏斑,全身皮肤出现程度不一典型红色斑疹。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应用青霉素进行抗炎治疗(商品名:注射用苄星青霉素;国药准字H20033291;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生产)临用前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使成混悬液。肌内注射,一次60万~120万单位,2~4周1次。并给予病毒唑治疗。(1)药物生产厂家及批号:病毒唑针由徐州莱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3111。(2)用法与用量:5%葡萄糖注射液50ml+病毒唑针15mg/kg静脉滴注,日1次,连续治疗5天。
干扰素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a-1b干扰素治疗(商品名: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30μg×10支/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60059)一次10~30μg,皮下或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3周为1个疗程。可根据病情延长或重复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
1.4 数据处理
将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给予分析并使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给予分析并使用()表示,P<0.05做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干扰素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明显长于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成人麻疹较为少见,临床上常规一般用抗病毒和抗炎药物治疗,本研究中应用的是青霉素和病毒唑。病毒唑属广谱抗病毒类药物,但因其过强依赖于病毒腺苷激酶,极易产生耐药,致使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较差。另外,病毒唑还有致畸危险性,因此,限制了其应用范围[2]。
而干扰素属于广谱抗病毒类药物,不仅能与机体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促进相关免疫应答基因的激活,特殊蛋白质的合成能对病毒衣壳蛋白、核酸聚合酶的合成进行有效抑制,阻断了病毒的增生和繁殖,还能对促进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的提高[3]。
在本研究中,干扰素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0%,可见加用干扰素治疗明显降低了成人麻疹并发其他疾病的概率。常规组患者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可见在促进临床症状消退上,干扰素的作用更强。
参考文献
[1]谢欣,李雪丽,田静,等.咪唑斯汀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和白介素4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7):402-404.
[2]王国辉,王建茹,王艳会,等.复方敏维糖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和干扰素-γ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834-835.
重组干扰素α-1b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住院患儿, 年龄3~18个月, 均为急性起病, 咳与喘憋同时发生, 双肺满布哮鸣音, 血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及胸部X线检查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第七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将所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55例, 男28例, 女27例, 其中月龄3~12个月30例, 12~18个月25例, 对照组55例, 男30例, 女25例, 其中月龄3~12个月32例, 12~18个月23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构成, 治疗前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 超声雾化吸痰, 给氧、止咳、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α1b-干扰素 (商品名:运德素, 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按5万~8万U/ (kg.d) 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5d。
1.3 疗效观察
显效:治疗3d内咳嗽、喘憋、气促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有效:治疗3d内咳嗽、喘憋、气促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无效:治疗3d以上, 上述症状, 体征无好转, 见表2。
1.4 统计学方法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9.26 P<0.01, 见表1。
2.2 两组临床及住院时同比较 (表1、表2)
2.3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3例 (5.45%) , 其中发热2例, 流涕1例, 肌注的当天有发热上升趋势, 体温在38.5℃左右, 给予对症处理, 继用α1b—干扰素, 于第3天体温降至正常, 所有的病儿在治疗前后均无皮肤过敏, 造血系统、肝肾功能变化。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 咳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的特点, 仅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是最常见的病原, 此外副流感病毒 (3型较常见) 、腺病毒、流感病毒、呼肠病毒、呼肠病毒与鼻病毒均可引致毛细支气管炎[1]。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干扰素是正常人体液中存在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低分子蛋白质, 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 对RNA和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它是抗病毒感染中最重要的淋巴因子之一, 除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外, 还有启动免疫反应和NK细胞活性, 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等作用。促进淋巴增殖反应, 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 调节免疫蛋白的合成, 诱导自身干扰素的产生, 从而避免或减少特异性Ig E, 防止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 它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 抑制病毒蛋白的翻译及病毒颗粒的装配, 可激活巨噬细胞及NK细胞, 并增强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而起作用[2]。当病毒感染后导致气道黏膜破坏, 影响其完整性, 增加其通透性[3]。婴幼儿支气管狭小, 气道分泌物不易排除, 导致缺氧, 出现以气促、喘憋为主的低氧血症。通过接受α1b-干扶素治疗资料分析发现, 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率从30.91%上升到72.73%, 可使患儿咳嗽、气促、肺部哮鸣音在短期内得到缓解或消失。
综上所述, 应用α1b-干扰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能明显缩短病程, 提高治愈率, 疗效确切, 短时间内小剂量应用, 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α1b-干扰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对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5组, 在抗感染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α1b-干扰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结论α1b-干扰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α 1b-干扰素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99~1201.
[2]曾器昭, 许赛芳.干扰素剂量和用药方法的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疗效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6, 11 (1) :3.
重组干扰素α-1b 篇8
关键词:带状疱疹,干扰素α-1b,甲钴胺,伐昔洛韦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沿单侧神经分布的簇集性的小水泡, 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部分患者在疱疹消退后数月甚至数年内病发部位仍然存在神经痛现象, 严重困扰患者的正常生活。我院皮肤科近年来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干扰素α ̄1b联合甲钴胺治疗, 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7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男104例, 女72例, 年龄21~78 (39.5±2.3) 岁;带状疱疹部位:躯干74例, 臀部26例, 四肢34例, 面部52例。所有患者皮肤局部均有明显水泡并伴随不同程度的神经疼痛。入选病例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 对治疗所用药物均不过敏, 且治疗前未经过其他药物治疗。本组伴轻度耳鸣和面瘫各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8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 ̄1b联合甲钴胺治疗, 肌注干扰素α ̄1b30μg/d, qd, 肌注甲钴胺0.5mg/2d。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0.3g, bid, 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 qd。所有患者产生带状疱疹的局部皮肤均用1%的碘伏进行涂抹, 连续10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分别在治疗第10、20、30d观察和记录患处皮肤的水疱消退、皮肤结痂、神经痛感情况, 并以此判定疗效。痊愈:水疱萎缩, 患处皮肤结痂并逐步愈合, 神经疼痛消失;显效:神经痛感明显减轻, 75%以上的水疱开始萎缩、结痂, 愈合皮肤占患处皮肤60%以上;有效:神经疼痛稍微减轻, 水疱消退50%左右, 愈合皮肤占30%~60%;无效:水疱消退30%以下, 痛感无减轻。总有效为痊愈、显效之和。疼痛判断标准:采用视觉模拟尺度法 (VAS) 判定疼痛程度, 其中0分为无痛感, 10分为痛感最强。比较研究患者治疗前后VAS值变化, 若皮肤局部疼痛连续时长超过1个月, 则可视为后遗神经痛[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第10d两组总有效率差别不大 (P>0.05) , 术后第20、30d研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88.6%,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神经疼痛对比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别不大, 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5.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生活习惯的变迁及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严重困扰着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带状疱疹治疗后, 局部神经疼痛症状仍然存在, 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较高, 有研究显示, 这与患者年龄偏大, 免疫力下降, 治疗不及时、不彻底等因素密切相关[3]。因此, 在临床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营养神经、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对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十分重要。
干扰素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肿瘤、抗病毒药物, 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释放、复制, 并能增强淋巴毒素的活性, 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 兼具杀毒和免疫调节作用。而甲钴胺能加速损伤神经轴突的生长速度, 延缓神经支配肌肉的萎缩, 有效促进局部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具有较强的消炎、促进新生组织生长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能显著促进疱疹的消解, 加速患处皮肤的愈合, 并能显著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本文中, 与伐昔洛韦联合维生素B12的传统药物疗法相比, 干扰素α ̄1b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5.6%) 显著低于前者的17.1%, 因此干扰素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高效性得到有力证明, 此种疗法应当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鲁元刚.前列腺素E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 32 (9) :543-544.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3-64.
【重组干扰素α-1b】推荐阅读:
重组α-2b干扰素05-23
重组猪α干扰素05-31
重组人干扰素α2b06-10
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10-31
基因重组干扰素11-13
重组人干扰素注射液论文12-11
鸡α干扰素07-12
长效α-干扰素07-30
α干扰素基因09-08
干扰素α-2b栓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