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护理干预

2024-06-22

延伸护理干预(精选7篇)

延伸护理干预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 (PCI) 术后患者戒烟率的效果。方法: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冠心病行PCI术的吸烟患者82例, 由专业护理人员通过交谈、电话回访、门诊咨询等形式进行延伸护理干预, 评价延伸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戒烟率。结果:延伸护理干预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戒烟率达到85.37%。结论:延伸护理干预能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戒烟率,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PCI,戒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1,2]。临床发现某些接受冠脉介入治疗 (PCI) 的患者, 以为冠心病得以根治, 而没有坚持戒烟, 造成不良临床后果。Critchley等[3]比较了不同危险因素干预的获益, 发现戒烟、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可分别使死亡危险性降低36%、29%、15%、23%和23%, 其中戒烟获益最大。因此, 戒烟是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环节。为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降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吸烟率的作用, 笔者对82例冠心病PCI术后吸烟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干预并分析其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1月-8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吸烟患者82例, 其中男78例, 女4例, 年龄30~78岁, 平均年龄62.43±9.81岁, 文化程度:文盲4例, 小学26例, 中学34例, 大学及以上18例。烟龄3~50年, 吸烟10~40支/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男39例, 女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家庭及生活环境、工作强度、烟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吸烟及戒烟标准:

现吸烟定义为每天至少吸1支烟持续1年以上, 戒烟定义为至少停止吸烟1个月以上。吸烟时间以研究对象开始规律吸烟的时间作为起始时间计算。

1.2.2 吸烟史问卷的设计和制定:

问卷的设计遵从一般调查问卷设计原则, 即问题的提出必需清晰、明白、简单、易懂, 不作解释或只需少许解释即可问答。本院采用戒烟筛查评估表。内容包括 (1) 个人资料及吸烟基本状况:年龄、性别、住址、职业、文化程度, 吸烟的情况; (2) 尼古丁依赖检测量表 (FTND) ; (3) 戒烟意愿评估: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 对戒烟的态度等。

1.3 护理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常规教育。住院期间向PCI术后患者宣教吸烟可通过增加纤维蛋白原水平、激活凝血系统、增加血小板聚集、损伤内皮功能、促进脂质沉积及诱发冠脉痉挛等, 导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让患者从根本意识上认识到吸烟的危害, 劝其戒烟。同时鼓励PCI患者表达他们的担忧和存在的困难, 帮助他们获得配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坚定戒烟的决心。

1.3.2 观察组

①在对照组常规教育基础上采用五“A”方法[4]进行教育:

即询问 (Ask) ——询问每个对象是否吸烟;劝告 (Advise) ——强烈劝告其戒烟;评估 (Assess) ——评价其戒烟决心;协助 (Assist) ——协助其制定戒烟计划和时间表, 协助解决问题并对其进行培训, 提供社会支持和一些必要的物质基础;具体随访 (Arrange follow-up) ——安排随访。

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填写戒烟筛查评估表, 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将吸烟危害健康的教育内容及戒烟知识手册做成宣传小册子发放给患者。在戒烟过程中要求生活作息有规律;两餐之间能喝6~8杯水, 以促使尼古丁排出体外;不喝刺激性饮料, 避免进食油炸食物、糖果和甜点, 每天喝牛奶、新鲜果汁和谷类饮料, 同时根据医嘱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饭后适量散步, 做深呼吸15~30分钟;病情许可者每天洗温水浴1次。要求吸烟者关注自己的吸烟行为并进行记录, 即记吸烟日记, 为吸烟者设计出坚持戒烟的方案。

②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通过住院期间和患者建立的联系, 在出院后继续给予护理干预来延伸和巩固其住院期间所取得的戒烟成果。护理人员在患者PCI术后出院1周后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在戒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有无任何尼古丁撤退症状;在PCI术后患者出院1个月后, 在戒烟门诊与戒烟专家一起对患者面对面地辅导:测量生命体征、体重, 询问吸烟状况, 戒烟药物的副作用。鼓励戒烟者汇报戒烟后感觉到的益处, 提供保持戒烟和防止再吸烟的一些技巧。对还在吸烟者增强其戒烟的决心, 让其回想戒烟后的好处, 帮助吸烟者预见在戒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鼓励控制饮食和运动, 预防体重的增加;在PCI术后患者出院第3 个月、6个月、1年进行面对面或电话的辅导 (方法同第1 个月的做法) 。

2 结果

82例患者PCI术后回访时间为6~12个月, 干预前, 两组冠心病PCI术后吸烟患者吸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干预后, 两组冠心病PCI术后吸烟患者戒烟率比较, 观察组比对照组增高 (P<0.05) , 见表1。

3 讨论

χ2=5.19, P=0.02<0.05。

帮助患者改变行为是一个重要的护理责任, 护士在患者贯彻戒烟策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表明通过延伸护理干预对降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吸烟的发生率效果明显。在干预过程中观察组有3例出现尼古丁撤退症状, 主要表现为失眠, 经过积极指导应对, 患者平安过渡。护士的角色及其多种能力, 使之处于鼓励和帮助吸烟者戒烟, 并提供有用信息的最佳岗位。尽管很多吸烟者也想戒烟, 但发现戒烟过程很艰难。为此, 吸烟者经常求助于护士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来帮助他们戒烟[5]。劝导患者戒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护理工作, 必须考虑患者的年龄、文化背景、职业、受教育水平及吸烟史, 家庭支持等因素。评价患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和吸烟刺激因素对于推荐合适的戒烟行为和制订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建立长期有效的干预机制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 必须完善医院的随访制度, 延伸护理干预, 持续不断地加强PCI后的随访干预和宣教, 使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Ambrose JA, Barua RS.The pathophysiology of cigarettesmok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 update[J].J AmColl Cardiol, 2004, 43:1731-1.

[2]石建辉, 刘秀荣, 韩梅.北京市医务人员吸烟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7) :792-793.

[3]CRITCHLEY JA, CAPEWELLS.Mortality risk reductionassociated with smoking cessation in patients withcoronary heart disease[J].JAMA, 2003, 290;86-97.

[4]于瑞英.护士在预防女性和青少年吸烟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 24 (1) :3-5.

[5]Wallace-Bell.医院实施戒烟干预的依据[J].Professionalnurse, 2003, 19 (3) :145-148.

延伸护理干预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来我院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患者160例, 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中男52例, 女28例, 年龄51~75 (63.4±3.6) 岁;病程4~13 (8.3±1.1) 年;试验组中男54例, 女26例, 年龄53~76 (64.6±3.9) 岁;病程5~14 (8.7±1.3) 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心理护理、氧疗干预、营养支持、肺康复训练以及监测生命体征等, 患者出院后定期复诊, 出院6个月后到院进行评估。试验组患者采用出院后延伸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包括: (1) 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或访问。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访问, 了解患者治疗措施的落实情况, 及时纠正或指导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现象, 告知患者应适当锻炼身体, 提高机体抵抗力。 (2) 坚持家庭氧疗及自我监测。护理人员应加强氧疗知识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家属吸氧的目的、吸氧方法以及氧疗装置清洁消毒的情况。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可购买制氧机、指脉血氧仪等, 告知患者每天吸氧要>15h、吸氧时保持氧流量1~2ml/min。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晚间睡眠时也应持续低流量吸氧, 因晚间易出现严重低氧血症, 能够影响患者的睡眠以及日常生活质量。指导家属测量指脉血氧浓度, 使患者在休息、睡眠时能够达到Sa O2>90%的目标。 (3) 建立良好家庭支持系统。慢阻肺疾病患者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同时还应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多沟通, 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对患者健康恢复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施家庭支持, 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病情、降低急性发作率以及住院率等, 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还可以降低治疗费用, 减轻患者痛苦[1]。

1.3 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情况、生活质量评分、自我管理依从性情况。患者出现咳嗽、咳痰以及胸闷等症状为急性发作;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评分量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情况, 得分越高, 生活质量改善越好;抑郁、焦虑等得分越低, 生活质量改善越好。自我管理依从性主要比较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呼吸操作锻炼以及家庭氧疗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发生率比较,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依从性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依从性相关指标比较,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3。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疾病, 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常见慢性疾病[2]。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资料表明[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致死率已占世界第4位, 而且呈逐年增加趋势。也有文献指出[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2020年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展进程缓慢,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除实施药物治疗外, 还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 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反复发作, 治疗周期较长, 因此患者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研究指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约25%的患者可出现抑郁情绪。不良情绪可加重病情的反复发作或恶化, 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文献指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施综合护理,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改善其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施综合护理, 可以降低患者的急性发作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来我院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患者160例, 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患者的疾病急性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自我管理依从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康小文, 孔凡武, 吴晓梅.间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8) :3367-3368.

[2]鲁明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9例实施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1) :272-27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定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延伸护理干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患儿年龄1~3岁,平均年龄为(1.7±0.6)岁;病程为7~15d,平均病程为(11.6±0.5)d。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患儿年龄1~4岁,平均年龄为(1.9±0.5)岁;病程为6-16d,平均病程为(11.9±0.7)d。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为常规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具体如下:①饮食指导。患儿在患病后消化功能显著下降,因此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维生素、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易消化食物,在喂食时需将其头部抬起,降低呛咳的发生率。②用药指导。对于用药困难的患儿可分次服用,在每次服用时喂水量不可过多。

观察组行延伸护理: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为患儿营造一种舒适、安静的环境,将病房的室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湿度控制在55-60%。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儿沟通,可给予患儿看动画片、玩玩具等方式与患儿亲近,提高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消除患儿不良心理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讲解小儿肺炎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从而缓解患儿家属紧张、担忧等情绪。③出院护理。护理人员需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根据不同患儿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延伸护理方案,满足患儿护理需求。与患儿家属通过网络或电话联系的方式,实时掌握患儿病情恢复情况。④家庭随访。组织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家庭随访,解决患儿家属内心疑虑,并且给予有效患儿护理知识、技能指导。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憋喘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情况;(2)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分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憋喘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1例肺气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对照组出现5例肺气肿、3例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8/43),差异显著(χ2=6.0808,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高发呼吸道疾病,如果患儿没有接受彻底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并且复发率较高,因此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3]。此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为产前母体子宫内羊水不足,进而引发胎儿缺氧,造成羊水误吸而引发疾病。此外,产程延长、羊水早破以及接触到致病菌等也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4]。

因为小儿年龄较小,对于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较低,所以需给予患儿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中,观察组各护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实施延伸护理可有效缩短患儿憋喘缓解及体温恢复时间。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余婷玉[5]的研究相似。说明实施延伸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原因主要为通过延伸护理给予患儿有效环境护理可为其营造舒适恢复环境;合理的饮食指导促进机体提高免疫力;出院护理和家庭随访有效纠正患儿家属错误认知,消除其负面心理情绪,最终促进患儿疾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肺炎患儿采用延伸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于德娇,李海霞.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3):285.

[2]刘孝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0):242-243.

延伸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篇4

关键词:延伸护理,服务,体系构建

传统的护理服务周期仅局限于病人从入院开始至康复出院结束, 虽然在此时间段内病人的大部分健康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对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 护理的服务周期也需要与时俱进, 进行相应的延伸、拓展。为此, 延伸护理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便已有了延伸护理, 即把病人信息的延续、医疗护理的延续、医患关系的延续都一并收纳、统一到延伸护理中, 而在我国类似的报道2000年前后才开始出现。我院作为一所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 并随着互联网时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构建完善, 延伸护理服务体系得到了蓬勃发展。现就针对延伸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应用进行阐述。

1 延续性护理的概念

美国老年协会对延续性护理的定义[1]: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 (如医院到家庭) 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 (如医院的不同科室) 收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 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 包括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病人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1]。就其概念, 延续性护理并不着眼于为出院后的病人提供长期的护理, 而是帮助病人及家属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不难看出, 延续性护理是对病人信息、医疗护理、医患关系高度的集成。对病人信息的延伸就是以精确诊疗为基础, 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对病人的就诊历史进行合理的共享;医疗护理延伸就是在完整的医疗体系中自始至终得到延续的健康照护;医患关系的延伸就是在就诊时的主治医生之外扩大照护者范围, 并与之建立起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

2 构建延伸护理服务体系

2.1 构建“专线”, 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联系随着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 为满足用户对信息的种类、数量、及时性、方便性的需求, 医院短信平台营运而生, 并成为了联系医患的“专线”, 弥补了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互动性差、信息传输手段单一和实时性差等缺点。 (1) 信息系统准备:医院短信平台采用GSM模式, 通过移动公司GPRS通道实现, 是专门针对短信应用而设计的[2], 可以轻松地于后台实现信息收发, 并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 实现随访、短信关怀互动、健康管理等功能。 (2) 短信发送管理:我院设置了各类短信模板, 服务平台可根据病人疾病的种类、离开医院后不同的恢复阶段, 提供个性化的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出院后症状识别、活动、功能锻炼指导、健康保健知识指导等。在第一时间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消除了口头指导可能产生的易遗忘、易忽略等弊端。后台可按不同需求人群、疾病种类, 按人、按科室或特殊选择来批量发送信息。 (3) 短信平台服务对象:在医院就医的病人有唯一ID就诊卡与本人社保卡进行绑定, 就诊卡内有病人相关住址、电话等基本信息。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读取并导出符合条件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及保健指导。 (4) 短信平台的操作员:由医院信息科的专员采用登录密码、IP地址认证来有效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 也确保了短信不回被非法盗取, 保证了病人的个人隐私。 (5) 查询统计:可根据疾病种类、科室、年龄段、发送状态、发送时间、手机号码等进行查询, 实现查询相关反馈信息的明细资料。总而言之, 短信平台构建了延伸护理的“专线”, 也为延伸护理夯实了发展之基, 既延续了护理服务, 又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成本。

2.2 建立“三级防护网”, 确保延伸护理细致入微

2.2.1一级防护“一级防护网”属于最基本的防护, 旨在调动家庭支持系统, 鼓励家庭成员中学历较高者作为监护人, 建立家庭成员督导系统, 在入院预留病人信息时, 提供双人电话号码 (本人及监护人员联系方式) 。延伸护理属于高质量的服务, 不仅有助于提升病人及其家属医疗护理知识, 而且满足了病人对护理多样化的需求。由于学历较高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可减少医护人员反复宣教的时间, 提高沟通有效性。当监护人员在监督病人服药、功能锻炼时增加了家庭成员间彼此沟通的机会, 使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 增加早日恢复健康的信心。延伸护理是院内教育与出院后家庭自护实现有效衔接的一种方式, 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掌握出院病人康复程度、疾病进展, 通过与本人及监护人的沟通, 及时采取专业的干预措施, 降低病人再住院率。

2.2.2 二级防护 “二级防护网”是病人出院后就近社区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1) 病人住院时, 本院责任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家庭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跟踪, 建立病人电子信息档案, 根据延伸安全状况、照顾者情况、家庭经济条件、社区支持系统情况搭建病人与医护之间的网络平台, 建立网络化管理档案, 与社区对接, 出院后信息交付相关社区,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2) 出院后由社区专职护士提供定期上门追踪服务, 健康体检、疾病护理及监测、健康咨询、用药及饮食指导等护理保健, 熟悉病人恢复情况, 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合理使用医疗资源。社区专职护士通过每次上门服务, 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病人、大手术后病人等特殊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指导干预对象相关自我护理技能及如何应急[3], 使之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从而改善或提高生活质量。对社区护理人员来说, 延伸护理则能够查找自己的不足, 提高其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3) 本院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但是人力资源相对短缺, 而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力量薄弱, 无法为病人提供全面、高质量的专科护理, 造成病人出院后发生突发情况不愿进社区医院就诊。因此, 我院与社区医院做好技术对接成为延伸护理开展成功的关键[4]。我院通过不断健全服务网络, 提升服务能力, 定期接受社区电话咨询、视频手术、会议、送医进社区等形式将技术向基层输送, 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 促进社区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合理分工, 使延伸护理成为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服务方式。

2.2.3 三级防护 “三级防护网”是核心、是关键。核心成员是医院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 通过对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链[5], 进行全程护理、全人护理、全心护理, 落实全方位无缝隙护理。 (1) 在病人入院时提供1份详细的入院介绍、1次聆听服务、1张爱心联系卡。 (2) 在住院期间根据不同病人病情的需求, 提供各类护理指导手册, 内容涵盖入院教育、辅助检查、用药、饮食指导、专题健康教育 (术前宣教健康手册、运动处方、呼吸操训练) 、术后自护手册、疼痛手册、营养手册等等。同时, 是否按照护理指导手册操作已成为衡量我院专科护理质量优劣的评判标准。 (3) 出院后医院由资深护理人员组成专科护理服务小组, 对有特殊需求或病情较为特殊的病人实施上门服务[6]。责任护士在出院1周内负责电话回访病人1次, 并指导社区护士访视、参与社区护理会诊, 指导社区护士及病人家属在掌握相关疾病知识的前提下, 学会病情症状观察及必要的护理方法。通过用心提供好每项服务, 建立与不同医疗服务机构间的无缝对接, 使病人出院后也能得到专业、连贯的照护。这既提升了本院的品牌形象, 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 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 又有效拉近了护患距离, 取得医患双方之间的“双赢”局面。

2.3构建病历查询系统, 追本溯源、事半功倍病历查询系统建立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病人历史就医记录随查随用、动态呈现, 做到资源共享, 节约医疗资源、减少病人重复检查的时间。病历查询系统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病历本院查询系统, 另一部分为病历外院查询系统。目前病历本院查询系统已经实现, 外院查询尚在建设中。 (1) 本院病历查询系统主要通过ID就诊卡实现。病人在我院每次就诊时均需使用个人唯一ID号就诊卡进行挂号, 就诊时医生也会将病人症状、病情、诊断结果、处方、医嘱等各方面信息录入医院信息平台, 与病人的就诊卡进行关联, 并得到长期保存。病人如再次入院, 医生只需通过读取就诊卡, 便可方便快捷地查询到该病人在本院所有就医病历, 一目了然, 摒弃了纸质病例或档案的翻找、查询的繁复。 (2) 病历外院查询系统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病人在完成就医后, 其病历信息在本院的信息平台中得到了记录, 并与就诊卡关联。病人只需回到家中, 登陆本院网站, 进行实名注册 (包括就诊卡信息) 成功后, 便可随时随地地登陆后进行病历查询。这样即便下一次不在本院就诊, 如主治医生想查询以往的病历信息, 就只需由病人查询, 便可将病人所有在本院的诊疗历史详细了解, 方便了医生对病人信息的准确把握, 对病人病情的诊疗也起到了辅助作用, 能够尽量做到准确治疗。构建病历查询系统是延伸护理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尝试, 它让护理从院内延伸到院外;让服务从本院扩展到各个医院;让对病人病历的解读解除了地域、时间、时空的束缚。

3 小结

以上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运行均在实践中得到了广大病人的一致好评。不断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的现状, 不断要求医护人员创新延伸护理方式的向往, 不断要求提高服务水平的诉求, 促使医护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充分发挥新科技的优势, 充分发挥好医疗工作者的主观能动的服务意识, 深入了解、体验用户的需求, 不断拓展应用, 使本院延伸护理服务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充分从病人实际出发,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健康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付伟, 李萍钟, 银燕.延续性护理研究综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4) :27-30.

[2]陶鑫, 杜春炜, 盖小荣.短信服务平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4) :444-445.

[3]陈瑛, 马淙, 黄珍珍.国外高级实践护士发展对我国社区护理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1) :91-92.

[4]常青, 傅巧美.三级医院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出院延伸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 (5) :585-587.

[5]吴艳艳, 陈珂, 郭素梅, 等.“心中有患者”优质护理服务链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23) :2784-2786.

延伸护理干预 篇5

关键词:产科,产后延伸护理

为适应人们在生育、健康和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产科的护理模式出现了相应的调整,传统的产科护理主要是以疾病为中心,现代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1,2]。传统的产科护理更加注重产妇在医院内的护理,但是忽略了产后患者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产科延伸护理服务则是将预防、保健、康复与专科护理服务整合到一起,让产妇与婴儿出院后依然能够获得专业的指导、帮助与护理服务,防止产后服务从医院到家庭出现了脱节,解决了产妇在出院后护理支撑的不足[3,4]。我院采用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在产科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在我院分娩的24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均为2014年3月-2015年10月入院分娩。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79±2.16)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01±0.23)周;对照组年龄24~37 岁,平均年龄(28.13±2.23)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13±0.19)周。两组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所有产妇自愿参加临床研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除外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产妇,除外有妊娠相关疾病和其他基础疾病产妇,除外合并有精神疾病患者。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产科护理,做好产房环境护理,给予产妇常规的饮食指导并告知产后相关的护理知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妇产后延伸护理模式,首先加强对产妇产褥期护理,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做好产后康复,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帮助产妇进行子宫复旧、体型恢复、泌乳不足等;二是加强产妇心理疏导,通过聊天、回访同产妇进行沟通,进行心理上的关怀与安慰,帮助产妇解决在心理上的困惑;三是针对产妇建立健康档案,包括产妇各种信息,通过家庭回访和电话随访及时更新,得到正确评估以及针对性指导;四是做好知识宣传与演示指导,向产妇开展产褥期和新生儿保健方面知识宣传与讲座,对新生儿护理内容开展现场指导。其次,开展新生儿护理指导,通过辅导、现场演示进行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沐浴以及新生儿健康档案的指导与学习[5,6]。第三,制定产后家庭方式计划,由专业护士进行随访,了解产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了医患沟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产褥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少乳或缺乳、乳腺炎、产褥期感染、下肢水肿和产后便秘发生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定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变化情况,采用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定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好。设计调查问卷包括臀部皮肤护理方法、哺乳正确姿势、新生儿洗澡等各种知识情况进行调查,各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护理知识掌握度越好,包括了外阴和乳房护理、产褥期用药及饮食、新生儿相关保健知识。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褥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少乳或缺乳3例,乳腺炎2例,产褥期感染1例,下肢水肿1例,产后便秘2例;对照组发生少乳或缺乳12例,乳腺炎10例,产褥期感染9例,下肢水肿10例,产后便秘15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焦虑和抑郁情绪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7.32±3.89)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2.13±3.0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2.13±3.66)分;对照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1.97±6.37)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9.78±6.89)分,护理满意度评分(81.37±6.73)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产妇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乳房和外阴护理知识得分(88.19±8.57)分,产褥期用药及饮食得分(91.32±6.57)分,新生儿保健知识得分(93.14±5.22)分;对照组乳房和外阴护理知识得分(71.32±3.87)分,产褥期用药及饮食得分(70.03±3.25)分,新生儿保健知识得分(66.97±2.47)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产褥期属于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不管从产妇心理健康状态还是生理健康角度上该时期均处在不稳定状态中,这一时段会持续较长的时期,因此产妇容易出现产后抑郁、产褥期感染等不良反应,对产妇的身心恢复产生极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7,8]。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口述宣教等方式,该模式只是让产妇具有理性认识缺乏实践操作,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而且传统的产科主要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分阶段护理服务,在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护理时常需要母婴分离,这种分段式护理会让产妇和护士之间产时较大的隔阂与沟通障碍。目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产科的护理逐渐向家庭、社区不断的扩展,临床护理也更加趋向于整体护理,形成了延伸护理新型护理模式,特别是在产褥期护理中产后延伸护理属于进一步的扩充,有助于产妇在出院后获取护士的帮助,特别是当患者自身出现症状或者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产后会延伸护理得以解决,有效预防产褥期并发症发生[9,10,11]。

延伸护理干预 篇6

我院从2016年2月到2016年10月收治老年心衰患者81例,均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且排除了存在智力问题、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问题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实验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实验。81例老年心衰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年龄在60岁到72岁之间,年龄均值65.5岁;81例老年心衰患者中包含32例高血压心胀病患者,1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冠心病患者,4例其他。按照很合理干预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对组间老年心衰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对比,P>0.05。

二、方法

对照组:本组40例老年心衰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首先,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后,根据患者资料整合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其中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评分情况、调查知情同意书等;其次,患者出院后的指导、健康教育。将心力衰竭治病因素、诱发因素、体征等告知患者,同时让患者知道自我监测以及复诊重要性、具体复诊方法等,制定健康食谱,提醒患者进行必要运动和休息。

干预组:本组41例老年心衰患者在对照组老年心衰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延伸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出院后病情进展以及全身状况等,有针对性的实施延伸护理,根据专家意见和文献,制定合理的延伸护理计划,确定延伸护理内容,明确护理计划的实施方案。延伸护理实施人员都需要进行必要的培训,经考核后才能上岗工作,同时实施延伸护理过程中需要将相关情况记录在案。具体来说,对于出院患者,每周进行常规的电话随访2次,每个月进行1次必要的专题讲座,同时根据具体病情发展情况等安排每月一到两次上门服务与家庭访问,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一方面,需要向患者宣教相关知识,包括日常护理内容、自我监测方法、用药常识、运动休息以及饮食等,告知患者不能过度疲劳和酗酒,尽可能避免感冒。为了让患者理解的更加直观,可以借助图片展示或者视频播放等形式。另外,护理人员需要与老年心衰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帮主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意识,能够更好的参与临床治疗,配合临床护理工作。

评价指标:患者出院后一年,进行患者生存质量测量表填写,内容包括躯体领域PF、角色领域RF、认知领域CF、情绪领域EF、社会功能领域SF等。指标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差。统计学方法:参与实验研究的81例老年心衰患者的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患者出院一年后生存质量评分行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2、组间患者一年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四、讨论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发病人群集中在老年群体。指的是由于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或心脏器质性问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据相关调查显示,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心力衰竭发病率高达百分之一。延伸护理是现代化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减少患者疾病复发率的有效途径。在老年心衰患者出院后,除了给予常规的护理以及健康指导外,给予患者延伸护理,包括心理指导以及宣教知识,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情绪等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次对老年心衰患者开展延伸护理,能够普遍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能够及时的发展患者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指导。总之,延伸护理在老年心衰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红.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疗效观察[J].上海护理.2015,23(2):96-97.

[2]邓玉凤.延伸护理对心衰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4,15(2):144-145.

延伸护理干预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06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3例。观察组产妇年龄最大39岁, 最小24岁, 平均年龄 (29.7±4.2) 岁, 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 (39.9±2.0) 周, 产后住院时间3~8 d, 平均住院时间 (4.35±1.85) d, 初产妇67例, 经产妇36例, 分娩方式为剖宫产38例, 自然分娩6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最大40岁, 最小23岁, 平均年龄 (30.0±3.3) 岁,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 (39.7±2.3) 周, 产后住院时间2~7 d, 平均住院时间 (4.14±1.78) d, 初产妇69例, 经产妇34例, 分娩方式为剖宫产40例, 自然分娩63例。所有产妇均无神经疾病和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以及住院时间和产次、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后运用常规护理服务方法实施产后护理服务, 在产妇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和康复治疗, 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加用产后护理延伸服务, 具体的护理内容和方法如下。

1.2.1产后康复治疗仪的运用产妇处理在产后24 h, 运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连续3 d的催乳和子宫复旧治疗外, 还应该在产妇出院后给予产后康复治疗仪的延伸服务。在产妇出院后15 d, 首先通过电话预约的方法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携带便捷式的产后康复治疗仪为产妇提供上门的延伸服务, 进行子宫、卵巢复旧、腹部形体恢复、大小腿形体恢复、臀部形体恢复、产后疲劳恢复、乳腺疏通等产后康复治疗, 1次/d, 25~30 min/次, 连续进行延伸治疗15 d。

1.2.2个人档案的建立产妇具有一定的个性化,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各个产妇的实际情况建立个人档案, 其中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入院后的诊断情况、有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分娩的日期、分娩的方式和出院日期等。同时, 应该制作电话和家庭访视记录表, 根据随访情况随时更新产妇和新生儿的信息, 全面掌握新生儿和产妇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手段为产妇提供最佳、合理和具有针对性的产后护理延伸服务。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分娩42 d后的泌乳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评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泌乳情况比较观察组中乳量多的产妇58例, 占56.3%, 乳量适中的产妇33例, 占32.0%, 乳量少的产妇12例, 占11.7%;对照组中乳量多的产妇42例, 占40.8%, 乳量适中的产妇40例, 占38.8%, 乳量少的产妇21例, 占20.4%。观察组产妇分娩42 d后的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分娩42 d后发生乳腺炎、产褥期感染、产后便秘以及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0、0、2.9% (3/103) 、1.9% (2/103) ;对照组分娩42 d后发生乳腺炎、产褥期感染、产后便秘以及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4.9% (5/103) 、3.9% (4/103) 、10.7% (11/103) 、9.7% (10/103) 。观察组产妇分娩42 d后发生乳腺炎、产褥期感染、产后便秘以及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两组产妇EPDS评分比较观察组产妇入院时EPDS评分为 (1.3±1.1) 分, 分娩后42 d EPDS评分为 (3.2±1.5) 分;对照组产妇入院时EPDS评分为 (1.2±0.8) 分, 分娩后42 d EPDS评分为 (5.7±3.0) 分。观察组产妇入院时EPDS评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分娩后42 d EPD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产后护理延伸服务是在传统医院护理模式上发展和延伸而来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 指的是在产妇出院后依然给予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 让产妇在出院后依然能得到全面的护理和照顾, 进而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有效率[1]。产后护理延伸服务在产褥期产妇中的运用和实施, 让产妇得到了更好的护理和照顾。通过个人档案的建立更好的掌握产妇的实际情况, 通过产后康复治疗仪的使用促进产妇各个器官的复旧, 让产妇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的状态[2,3]。在此基础上产后延伸服务中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的实施, 让护理人员更好的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 疏导产妇由于角色转变不及时和各种因素所导致的不良情绪, 让产妇更好的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和新生儿的护理技巧, 满足了产褥期产妇的实际护理需要, 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在本次试验研究中, 观察组产妇产后42 d的泌乳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入院时EPDS评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产妇分娩后42 d EPD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对产褥期产妇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 产后护理延伸服务的运用提高了临床护理的质量, 降低了产妇分娩42 d后的不良泌乳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改善了产妇EPDS评分情况, 是一种积极、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日清, 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1) :1981-1982.

[2]李华.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7) :195-196.

【延伸护理干预】推荐阅读:

三延伸05-11

延伸领域06-07

探究延伸06-29

延伸评价07-30

延伸意义08-02

延伸技术08-03

延伸产品08-06

延伸模式08-20

延伸方式08-30

媒介延伸09-07

上一篇:智能电能表的推广应用下一篇:体育与保健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