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模式

2024-08-20

延伸模式(共12篇)

延伸模式 篇1

1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存在着重视制造产品,轻视提供服务的问题,钢铁产业与下游产业的融合程度相对较低,钢铁产品在研发、生产和应用环节的联系不紧密。这导致了我国钢铁产品结构性供需不平衡,长线产品产量过剩、恶性竞争,短线产品又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困境。为了解决钢铁市场同质化竞争、缓解总量压力,《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强调钢铁企业要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与下游用户间的战略合作机制,促使钢铁企业由钢铁材料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因此,各钢铁企业纷纷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产业链拓展和延伸,主动与下游企业用户进行战略合作,积极构建适应市场变化、体现钢铁产业链竞争力的延伸发展模式,以提高企业以及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2钢铁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集群配送加工模式和集群中间贸易商配送加工模式。

2.1 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

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主要是指以材料深加工为基础,钢铁加工企业和特定的下游用材企业基于相关联的产业技术所构建的专业化配送加工协作系统。该模式由上游的钢铁加工企业针对特定的目标市场,按照下游用户特定的技术要求和产品规格,利用钢材的加工配送中心将钢材经过矫正、清理、剪切、冲压等工序,把动态的钢材加工成下游用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其仓储、运输系统,及时地提供给最终用户直接使用。其简要的产业链模式如图1所示。

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是一种基于生产合作式的产业链延伸与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钢铁企业有特定的下游用户,为专业用户直接提供中间产品,不与战略用户产生竞争,避开直接的产业竞争。同时,钢铁企业会跟随市场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设备与技术,以满足专业用户的订单要求。

2.2 产业集群配送加工模式

产业集群配送加工模式主要是以产业型深加工为基础,是钢铁企业和基于产业集群聚集而形成的用材企业,根据行业材料的供应——需求所构建的行业化配送加工协作系统。根据产业集聚的特点,产业集群配送加工模式通过隶属于同一行业的众多用材企业汇聚成类型相似、技术相同、品种繁多的用材需求,并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将用材需求专业化、系列化、固定化和规模化,形成较为稳定的供给——需求关系。产业集群配送加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专业化生产分工、系列化材料——产品结构以及固定式的供需关系。其简要的产业链模式如图2所示。

产业集群配送加工模式产业链是以同一行业内用材需求相同的企业集聚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游产业的集团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这为钢铁企业发展产业集群配送加工模式产业链提供了契机。同时,随着经济开发区的兴起,开发区内汇集了各色各样的经济群体,不同类型的经济群体对钢材的需求各不相同,这为钢铁企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2.3 集群中间贸易商配送加工模式

集群中间贸易商配送加工模式是以营销型深加工为基础,集加工、配送、仓储、运输、销售、信息服务于一体,通过电子商务、加工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的综合运用,构建基于现代物流模式的钢材物流贸易体系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系列化产品、自由化贸易形式。其简要的产业链模式如图3所示。

集群中间贸易商配送加工模式是钢铁企业通过中间商贸商而进行的产业链延伸。这一模式以钢铁销售渠道为依托、钢铁物流贸易为主体,面向区域目标市场中多系列多要求的客户群体。一方面,集群中间贸易商是钢材加工配送服务的延伸,钢铁生产企业通过延伸和扩展产业链,提高下游用钢企业的直接配送比例,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达到以产定销的目的;另一方面,集群中间贸易商为原材料采购、存储、加工及运输提供服务,降低企业采购及运输成本。

3钢铁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我国钢铁企业及相关产业园区的分布并不集中,支持其发展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也各不相同。各钢铁企业只有明晰每种模式的特点,才能选择出适合自身状况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三种模式的对比分析见表1。

通过对国内钢铁产业链延伸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每种模式下钢铁产业链延伸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各钢铁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实际,遵从条件要求,才能在产业链的延伸上取得发展。

首先,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对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作程度和技术相关性的要求较高。下游用户和上游钢铁企业之间存在垂直合作关系,形成比较固定的供需关系,这是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不同于其他两种模式的最鲜明的特点。目前,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基于汽车零部件的烟台宝井——三井富士——通用东岳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上,烟台宝井和三井富士都是汽车用钢材的专业加工厂商,他们的目标客户是通用东岳,按照通用东岳的生产计划及时发货,三者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专业化钢材供应链。

其次,产业集群配送加工模式则注重下游产业的集群程度和产业规模。随着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厂商愿意从产业集群中获取效益,也因此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这给钢铁企业和产业园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用材企业为钢铁企业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市场,也为钢铁企业构建集群专业化的加工配送体系提供了条件。近年来,构建产业集群配送加工模式的钢铁企业和产业园区越来越多,其中以河北霸州的钢木家具产业集群最为典型。在这条钢木家具产业链上,从原材料、炼钢、焊管到最终的中低档钢木家具,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集中,层次少,产业链之间没有独立的中间商进行仓储、加工、配送,形成冷轧——焊管——家具的产业融合体,这不仅是霸州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还是链条内上下游厂商降低成本,保持钢木家具竞争优势的关键。

最后,集群中间贸易商配送加工模式则以先进的物流条件为发展基础。受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钢铁贸易商开始逐步聚集,并依托钢铁物流贸易,构建起以现代钢铁物流为发展契机的钢铁物流贸易体系。由此,集群中间贸易商配送加工模式成为目前国内大型钢铁贸易商选择的主要产业链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物流体系和综合性的电子信息是影响上下游钢材交易的主要因素。在我国,欧浦钢网是集群中间贸易商配送加工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是集仓储、物流、加工、金融、信息与一体的贸易中心,为各钢铁贸易商提供平台。通过不断的发展,欧浦已经实现了信息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整合,并建立起自己特有的三大交易模式和六大配套服务体系,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4结语

钢铁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的选择要从钢铁企业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等因素出发综合考虑。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的选择重点在于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专用性技术合作关系,集群化配送加工模式要求下游存在基于钢铁产品延伸的产业集群,而集群中间贸易商配送加工模式则需要先进的贸易方式和便捷的物流条件。因此,钢铁企业在产业链延伸模式选择时要对所处环境(包括上下游产业的关系,产业集群程度,交通物流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一方面了解各种模式的特点,另一方面利用好自身拥有的条件,只有这样,钢铁企业才能找到正确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从而保持钢铁产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www.gov.cn/zwgk/2011-11/07/content_1987459.htm,2011-11-07.

[2]王云霞,李国平.产业链现状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0).

[3]李景云.延伸钢铁产业链发展钢结构产业[J].中国钢铁业,2011,7:18-21.

[4]徐宗梅.转变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服务模式延伸钢铁产业链条[J].中国西部科技,2011,9,(23):14-15.

[5]姚洁.我国钢铁产业链问题初探[J].网络财富,2008,6:77-78.

延伸模式 篇2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开放式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现行教学中的主流理念。引导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首选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理科类的教学中,高中生物的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高中生物教师而言,如何在教学中更好的挖掘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既能立足于课堂,又能进行延伸探究,是广大生物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主要就高中生物课堂中开放探究性的教学模式,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 生物 开放 探究

所谓开放探究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来说的。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采取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地位被夸张性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教学经常陷入到封闭、沉闷的氛围当中。这样的教学往往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新课改所强调的开放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开放探究教学模式崇尚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元结构并存的教学理念。开放探究教学模式不仅强调要对学生做到思想开放、资源开放、权力开放,同时还强调了能力开放,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教学特点。其追求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出来的学生,既掌握了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又具备与他人合作、互相融入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真谛。

一、开放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思想,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在这样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不仅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死板单一,而且整个课堂也常常变得乏味无趣。学生活跃的思维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开发,反而却因此受到打击和抑制,积极性得不到促进,对教学的参与度也就不高。既然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求开展开放探究式的教学,那么教师首先就要开放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某位教师在教学必修3第六章的“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节时,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而是充分开放了教学思想,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了教学中来。在教学时,这位教师先是向学生阐述了“生态环境”的涵义,并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为学生放映了一些关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的纪录片。在解说时,这位教师又强调到:“任何生物的增长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构成了新的环境。”之后,这位教师安排学生组成学习讨论小组,就“人类数量的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讨论。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讨论,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提出了诸如“破坏环境”、“挤占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破坏全球气候”等观点。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提出了超前的、超纲的,甚至颠覆性的观点。虽然观点中的内容引起了其他学生的不理解,但是这位教师却鼓励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种做法正好刺激了课堂的讨论氛围,不少学生都抒发了更新颖的观点,思维极大的活跃起来。在最后的课堂总结中,这位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这节课堂内容的记忆都十分牢固,并且理解也十分深刻。

所谓开放教学思想,就是不能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思想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题。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观点的表达,尊重学生的思想结晶,鼓励学生书法不一样的观点,充分做到思想的自由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被真正激发。

二、开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主要还是立足于教材上开展的教学活动。然而,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教学,应该是超出课堂融入到生活中的教学。学生在课外,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获生物知识。要想实现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教师就必须开放教学资源,让学生明白教材只是学习的一种途径而已。

某位教师在教学“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这两章的内容时,就采用了开放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基因工程、遗传学等科学,都属于当今世界的前沿科学。而书本上的知识往往都是几年前的内容,并不具有时效性。这位教师在教学时,先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收集有关教学内容的咨询和前沿知识,并制作成课件为全班学生讲解。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各个小组的学生纷纷通过图书馆、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在正式的课堂上,各个小组的学生又纷纷上到讲台讲解了自己制作的课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学到了教材中没有的知识,不仅对前沿科学的状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还促进了他们对于课本上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基因学的兴趣,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最后的课堂总结中,这位教师又通过讲解让学生进一步领会了,知识不只是通过上课才能学到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教学资源的开放,让学生学习的范围变得更广,学习的自由度也更高,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开放教学权力,让学生主导教学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要想实现开放探究式的教学,就还需要教师进一步释放教学权力。

如某位教师在教学《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要带领学生做一个相关实验。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位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模式合作探究实验方案,并互相评比,选择最优实验方案。相比于传统的学生只要动手的实验课,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让学生在教学中的权力大大提升。学生需要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并执行这个方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担任顾问的角色。这位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了知识。

只有真正开放了教学的权力,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高效的,才是受学生欢迎的。总 结:

高中生物开放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开放教学思想,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权力。只有做到这些,高中生物的教学才能称得上是开放探究式的教学。参考文献:

[1]张建霞.开放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延伸模式 篇3

一、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载体,全面展开城市管理向农村延伸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是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实力的环境改造工程,是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城乡管理工程,是坚持执政为民、检验干部队伍的绩效工程,任务艰巨而紧迫。

成都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决定,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建立配套的工作制度,形成有效的推进机制,实施严格的考核奖惩,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全域成都”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下进行,坚决打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使城乡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达到并保持全国一流,主动走在全省前列。建立了以市领导为组长的“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成都市城市管理局,由城管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2008年11月21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动员大会,吹响了全市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号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通知》,提出按“全域成都”的理念,重点治理市容环境和秩序、垃圾处置、污水处理、大气环境、园林绿化五个方面,高起点、分层次、分标准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城区、县城、场镇和乡村环境治理分别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四好”(垃圾解决好、污水处理好、环境绿化好、卫生习惯培养好)、“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污泥、清杂物)标准,灾区按照科学重建标准提升环境质量,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到2010年使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努力建成天蓝水绿、山清水秀、市容整洁的“全域成都”。

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抓住城乡综合治理契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心,找准工作突破口,将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延伸到农村,分级、分层制定工作目标,迅速行动。先后代成都市政府起草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等工作指导性文件,专题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将农村环境日常管理纳入了中心城区季度考核和年度总评。14个区(市)县按照“先易后难、先清爽有序、后靓丽美观”的工作思路,全面展开了城市管理向农村延伸工作。

二、多方调研,找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薄弱环节

城市管理向农村延伸,对城市管理部门是一个全新的考验,面对广阔的管理服务区域、倍增的执法半径、复杂的农村情况,成都市城市管理局通过前期深入调研、暗访、第三方测评和多次的现场督促检查,发现农村的环境状况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标准相比,与城乡一体化所要求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标准,与农村居民对环境质量的期盼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环境物质基础主要包括:道路、农贸市场、停车场、公厕、环卫设施、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以及环卫保洁人员、经费投入等。环境物质基础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程度的体现之一,又是直接关系居民居住质量、影响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容纳、处置居民工作、生活产生的各类废弃物的手段。近年,随着成都市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居住人口也不断增加,环境物质基础相应同步增加。然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导致农村环境与同等城区存在较大的差距。据不完全的统计调查,14个郊区市县238个场镇中,有大约50%的场镇没有农贸市场(不含占道市场),70%没有停车场(不含占道停车场),70%没有垃圾中转站(不含露天堆放场所),90%左右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50%没有公厕(不含旱厕)。

(二)农村环境管理薄弱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历史等原因,农村环境长期没有得到重视,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欠帐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道路等市政设施破损现象较多。由于农村道路前期规划标准较低,加之缺乏维护,长年失修,农村道路破损十分严重,特别是较边远的地区,还有部分没有硬化的道路,由此产生的道路雨水、污水积存、扬尘等环境问题突出,路灯等市政设施不足或者失明,影响居民出行。二是污水污染河道沟渠现象突出。农村普遍没有污水收集设施,少数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区,由于管网建设明显滞后,作用尚未正常发挥,致使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禽畜养殖废水污染河道、沟渠现象突出,甚至产生有毒的恶臭。一些场镇甚至雨(污)管网年久失修,排水不畅,影响环境。三是环卫管理标准低,长效机制不健全。农村环卫管理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作措施标准,如按居住人口数、保洁面积量等配备清扫保洁人员,按垃圾产生量配备清运车辆或者机具,按车辆数配备驾驶人员等等;另一方面是工作效果标准,比如按保洁人数确定的作业时间和班次,每平方米的垃圾点数以及存在时间等等。目前从成都市14个郊区(市)县保洁人员的配备情况看,达到住建部标准(四级街道)(3800平方米/人)的很少,因而,农村的清洁度和清洁保持度总体上远远不如市区。四是车辆停放无序、占道经营现象仍然突出。五是容貌秩序差,园林、景观建设严重滞后。在不少农村不仅基本没有园林绿地,甚至连树木都是零散的,“牙签似”的,或者是自然生长的;广告牌、商招、店招设置不规范,乱搭乱建现象突出。

通过调研分析,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治理难度大。二是区域政府重视经济发展,轻环境治理。三是场镇业态层次低,各种废弃物污染危害大。四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的承载能力差。五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严重不足。六是农村环境宣传教育不够,居民环境意识不具备。按照四川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三、全力投入,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在城市管理向农村延伸工作中,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局党组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先后制定下发了“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口联系工作机制”、“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管理细则”等纲领性指导文件,协调环保、水务、林业园、工商、税务、公安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联合行动,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通过近三年的不断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改变农民卫生习惯

地域差距与城乡文化制约着农民的卫生习惯,农村生活垃圾不断堆积在公路边、小河边、池塘和田边,造成了水系污染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生活质量。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提高农村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成都市城市管理局以农村生活垃圾为重点,在14个郊区(市)县中优先发展重点镇、重点旅游镇、新农村示范点等238个乡(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分级负责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区(市)县处置”四级管理体制,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资金筹措采取市级财政补贴和区(市)县级财政筹资相结合的方式。截止2009年底为止,14个郊区(市)的238个乡(镇)全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从2007年起至2009年底,都江堰、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新津县等8个三圈层市县建成了无害化处置场。同时,龙泉驿区、青白江、新都区等6个二圈层区县的生活垃圾处置场建设也纳入了市区规划建设,进行了统筹实施。

(二)突击农村垃圾积存死角,净化农民生活环境

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匮乏,导致农村垃圾积存死角,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如:郫县的安靖镇流动人口多、五小企业多、家庭作坊多,垃圾积存的问题一度十分突出。通过组织集中清理卫生死角,实现了无积存生活垃圾、河道无白色垃圾;该镇同时完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在内的市场化管理,建立起了清扫保洁的长效机制。在14个郊区(市)县中,像这种人居活动频繁、经济形态粗放、管理相对落后的农村,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治理,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目前,全市已初步实现环境卫生无垃圾积存、无严重保洁不及时的现象,部分农村区域通过集中治理,着力建立管理队伍、清扫保洁队伍和执法队伍,管理制度和经费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

(三)部门协同联动,整治农村车辆无序停放

在14个郊区(市)县中,成都市采取部门协同联动,通过因地制宜增设固定设施和规范交通标志标识,基本杜绝了农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无序停放现象。86%的古场镇、旅游场镇还结合A级景区打造、建设了生态停车场、景观停车场等,成为农村场镇风貌的一道独特风景。

(四)疏堵结合,规范农村经商秩序

按照城市管理“疏堵结合”的思路和“合理规划、保障交通、确保安全、分类归区”的原则,14郊区(市)县积极建设农贸市场,既满足农民生活所需,又满足农村商贩经营场所,从源头上减少占道经营行为。少数无条件建设农贸市场的农村区域,采取在人行道较为宽阔的地方或者步行区域划线规范的办法,相对固定商贩经营地点,使商贩摊点不再流动或者减少流动。为了规范坐商的经营秩序,减少坐商出摊占道行为,部分农村管理者除了采取加强执法治理外,还探索了一些新办法,比如推行“门前三包”,在坐商中推选“段长”采取自治等措施,收效十分明显。

(五)集中清理农村乱搭乱建,清爽居民院落、场镇、景区及旅游点

在农村居民院落、场镇、景区和旅游点的坐商为了扩展经营场地,以遮挡风雨为名乱搭乱建亭棚现象普遍,不仅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出行,一些脏烂乱搭建也严重影响了院落、景区和旅游点的整体形象,甚至影响到行人安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难点之一。如农村场镇占道亭棚甚至达到一店一亭(棚),成为一道恼人的“风景线”。成都市城管局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仅邛崃市固驿镇,拆除亭棚就多达100处,面积为百多平方米。此项工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尤为普遍,虽说是小事,但牵涉农村部分居民经济收入,不可小视。在集中清理农村乱搭乱建中,管理者坚持以人为本,配合媒体,深入农村积极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和意义,以大局为重,通过近两年的持久工作,收效明显。

(六)规范农村户外广告、商招店招设置和占道宣传牌(箱),提升品质

在农村院落、场镇、景区和旅游点乱设户外广告、商招店招和占道宣传牌(箱)等现象尤为严重,设置低劣,极不规范。部分农村居民院落、场镇、景区和旅游点结合实际,打造出规格统一、特色独具、风格各异的户外广告、商招店招设置和宣传牌(箱)示范点,使农村居民院落、场镇、景区和旅游点立面日渐清爽有序。

(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建筑物风貌

长期以来,农村生活设施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为此,改造农村道路、建设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设施,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努力构建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成都通过市级财政出资和多方筹资,确立了“围绕重点、调整规划、支撑产业,创新体制、配套政策、促家转变”的一体化发展思路。截止2009年底,一批农村道路、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设施相续在三年内开工建成并投入使用。

(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二、三圈层延伸,逐步实现数字化城管全覆盖

按照建设部关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要求,成都市加快了全面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步伐,市级和中心城区的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已于2007年6月1日建成投入试运行,是全国第一个同步建成市、区两级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城市。2008年—2009年,成都市全面启动并完成了二圈层数字化城管系统项目立项、工程招标建设、数据普查、队伍组建、人员培训、系统测试等工作,除青白江外,其余区、县均完成工程验收,投入试运行(温江除外)。经统计,二圈层6区县共投入建设资金3760万元,目前覆盖城市面积103.09平方公里,共设立数字化管理机构6个。2009年底,在筹划二圈层数字化城管系统与市级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实现对接的同时,成都市按照“适用性、可拓展性、可兼容性”原则,启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向三圈层延伸覆盖。

延伸模式 篇4

关键词:产科,产后延伸护理

为适应人们在生育、健康和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产科的护理模式出现了相应的调整,传统的产科护理主要是以疾病为中心,现代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1,2]。传统的产科护理更加注重产妇在医院内的护理,但是忽略了产后患者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产科延伸护理服务则是将预防、保健、康复与专科护理服务整合到一起,让产妇与婴儿出院后依然能够获得专业的指导、帮助与护理服务,防止产后服务从医院到家庭出现了脱节,解决了产妇在出院后护理支撑的不足[3,4]。我院采用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在产科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在我院分娩的24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均为2014年3月-2015年10月入院分娩。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79±2.16)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01±0.23)周;对照组年龄24~37 岁,平均年龄(28.13±2.23)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13±0.19)周。两组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所有产妇自愿参加临床研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除外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产妇,除外有妊娠相关疾病和其他基础疾病产妇,除外合并有精神疾病患者。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产科护理,做好产房环境护理,给予产妇常规的饮食指导并告知产后相关的护理知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妇产后延伸护理模式,首先加强对产妇产褥期护理,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做好产后康复,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帮助产妇进行子宫复旧、体型恢复、泌乳不足等;二是加强产妇心理疏导,通过聊天、回访同产妇进行沟通,进行心理上的关怀与安慰,帮助产妇解决在心理上的困惑;三是针对产妇建立健康档案,包括产妇各种信息,通过家庭回访和电话随访及时更新,得到正确评估以及针对性指导;四是做好知识宣传与演示指导,向产妇开展产褥期和新生儿保健方面知识宣传与讲座,对新生儿护理内容开展现场指导。其次,开展新生儿护理指导,通过辅导、现场演示进行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沐浴以及新生儿健康档案的指导与学习[5,6]。第三,制定产后家庭方式计划,由专业护士进行随访,了解产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了医患沟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产褥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少乳或缺乳、乳腺炎、产褥期感染、下肢水肿和产后便秘发生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定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变化情况,采用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定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好。设计调查问卷包括臀部皮肤护理方法、哺乳正确姿势、新生儿洗澡等各种知识情况进行调查,各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护理知识掌握度越好,包括了外阴和乳房护理、产褥期用药及饮食、新生儿相关保健知识。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褥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少乳或缺乳3例,乳腺炎2例,产褥期感染1例,下肢水肿1例,产后便秘2例;对照组发生少乳或缺乳12例,乳腺炎10例,产褥期感染9例,下肢水肿10例,产后便秘15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焦虑和抑郁情绪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7.32±3.89)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2.13±3.0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2.13±3.66)分;对照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1.97±6.37)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9.78±6.89)分,护理满意度评分(81.37±6.73)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产妇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乳房和外阴护理知识得分(88.19±8.57)分,产褥期用药及饮食得分(91.32±6.57)分,新生儿保健知识得分(93.14±5.22)分;对照组乳房和外阴护理知识得分(71.32±3.87)分,产褥期用药及饮食得分(70.03±3.25)分,新生儿保健知识得分(66.97±2.47)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产褥期属于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不管从产妇心理健康状态还是生理健康角度上该时期均处在不稳定状态中,这一时段会持续较长的时期,因此产妇容易出现产后抑郁、产褥期感染等不良反应,对产妇的身心恢复产生极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7,8]。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口述宣教等方式,该模式只是让产妇具有理性认识缺乏实践操作,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而且传统的产科主要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分阶段护理服务,在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护理时常需要母婴分离,这种分段式护理会让产妇和护士之间产时较大的隔阂与沟通障碍。目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产科的护理逐渐向家庭、社区不断的扩展,临床护理也更加趋向于整体护理,形成了延伸护理新型护理模式,特别是在产褥期护理中产后延伸护理属于进一步的扩充,有助于产妇在出院后获取护士的帮助,特别是当患者自身出现症状或者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产后会延伸护理得以解决,有效预防产褥期并发症发生[9,10,11]。

教案延伸活动 篇5

教案延伸活动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知道怎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懂得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应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充满敬意;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

难点:怎样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法:

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谈话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具体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角色扮演

教师 老师刚才捡到300元,下面我们进行角色扮演。假如这300元是在座所有同学丢的,那么我打算把捡到的钱还给你们,(1)想要回的请举手,(2)在我把钱还给你们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情(把钱揉成一团)问:想要回的请举手?(3)接着老师把钱扔在地上踩。再问:想要回的请举手?

学生 这时仍有许多同学举手。

教师 这300元钱已被我弄脏,并且很不尊敬的还给你,你为什么要回这钱?

学生 自由回答(说明这300元价值没变)。

教师 其实人的生命价值就象这300元一样,不管你怎样对待他,价值是不变,关键是看你如何发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延伸生命的价值》

讲授新课

一、小组讨论:(多媒体)你认为你自己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或者说你以后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追求物质利益(2)追求名誉(3)贡献社会

让学生体会出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

多媒体:不断的.超越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生命最有价值。

二、举例说明(让学生回答哪几位人物的生命最有价值?并说明理由。)多媒体

图一:初一学生小明在星期一上午8点上网

图二:残疾人杨云飞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

图三:因被刑

图四: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正在为藏族群众看病

三、七嘴八舍谈感悟(分组讨论进行)

四、生命讨论区;你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最有价值?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奋发进取、锻炼意志、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五、证明自我(多媒体)

(1)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你将 ……

(2)在家里头,自己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你通常 ……

(3)你觉得一个人要成功,更多的是靠 ……

(4)目前你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你认为自己今后在学习上将

(5)目前你学习成绩中等,那么你认为自己今后在学习上将

(6)目前你学习成绩较差,那么你认为自己今后在学习上将

六、全体学生朗读生命誓言(多媒体)

生命在笔下延伸 篇6

我每天4点起床,看报纸、读名著、写标题日记、记录《百家讲坛》,搞创作……时而沉思,时而大笑,时而老泪纵横。

2007年10月,我参加了由河北省散文学会召开的名作奖大赛。我的处女作《我言寸草心》获奖。会上,我近距离地接触了石英、红孩儿、刘绍本、尧山壁等一批国家级的大作家、评论家和诗人,与他们交谈甚欢。2008年我加入了石家庄市作协,成为了一名业余作家。

随着各个报刊电子版的需求,同班的袁大姐指导我说:“学会电脑,就如虎添翼……”儿子也诚恳地告诉我:“想搞文学,对电脑不精也得通!”并给我买了小台灯,找来书籍,画出重点;女儿给我买了笔记本电脑。我没学过汉语拼音、更没学过五笔,我买来汉语拼音挂图贴在墙上。在孙子的指导下,夜以继日地练呀练!腰疼了、背酸了、手腕贴上了风湿膏,还打了封闭——自己的文章自己打,我是多么激动、多么自豪呀!

自2007年以来,我有八十多篇陋文登载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多篇获奖。其中有5篇踢出了国门,刊登在美国报纸上。

2010年11月4日,我的17万字的小说《雏鹰》破壳而出。前文联主席路继舜为我写了序;省内媒体做了即时报道;河北省广播电台《阑珊夜语》栏目,用了半年的时间播出。

《雏鹰》是村史,是校史,是我爹娘的奋斗史,更是我一步一个脚印儿的抗争史。书中所描写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真名真姓真地方,真人真事真感触!几十篇回忆性散文,篇篇都是发自内心的抒情感念。省参事室主任说:《雏鹰》所描述的内容,现在有同龄人,有人证,50年后就难了,500年、5000年后就是科考资料了!

延伸模式 篇7

(一) 传媒经济学范式

范式是在特定的一种科学活动中必须接受、遵循的“模式”。它包括一个总的世界观、基本理论、模型、方法、手段、标准等相关的一切研究。

那么, 传媒经济范式是什么?目前, 媒体经济的理解不统一, 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一种观点认为, 媒体经济学是一种新闻传播和经济学的跨学科;另一种观点认为, 传媒经济学是一个独立的应用学科。这里又可以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媒体经济学是新闻与传播学科下属的应用;另一种是, 传媒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应用学科之一。

而笔者认为, 在传媒经济中, “传媒”两字有三层含义: 其一, 作为“产品”的“传媒”;其二, 作为“企业”的“传媒”; 其三, 作为“行业”的“传媒”。而“产品”、“企业”和“行业” 均是经济问题, 因此, 传媒经济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

(二) 传媒产业的独特经济特征

1. 媒体产品的实质是非物质性。媒体产品在购买和出售时, 用于交换的是媒体产品的含义, 而含义是无形的, 因此媒体产品在参与商品交换的过程中, 不会消耗掉媒体内容。这就使其存在无限使用的可能性。

公共产品的原始生产成本高, 但进行再生产时, 和它相关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这就使媒体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媒体公司可以通过生产更多的产品来赢得大批观众;而大批观众, 又形成了第二个价值斐然的产品——广告。众所周知, 广告是商业电视台、电台、报纸或杂志的主要收入来源。

2. 媒体产品具有新奇和冒险的经济学特征。媒体消费产品是一种无形的含义产品, 所以一旦含义转移, 消费者一般不要求进行再次交换, 尤其是传播信息的媒体产品, 如新闻、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等。一旦这些产品销售, 它将失去其原有的消费。

这反映了媒体产品的“短命”。因此, 媒体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产品销售出去, 从而实现经济价值。

传媒业的不稳定性和观众反映的不可预测性是传媒业面临的另一个危机。电视节目质量好, 并不意味着观众需要付出更多。于媒体公司而言, 初期高投入, 不一定体现在居民消费价格中, 这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二、我国传媒产业链延伸模式分析

(一) 生产规模横向扩大和产品链纵向延伸的成本优势

传媒业具备两大成本优势扩大效应, 分别是生产规模横向扩大和产品纵向延伸。

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消费者—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 是横向生产规模的成本优势所在。基于这种优势, 媒体公司会通过并购, 扩大生产和消费者的规模, 以获取高额利润。

更多种类产品—更低平均成本—更高利润, 是纵向生产规模的成本优势所在。产品纵向延伸的优势在于, 某一产品知名度的扩大可以刺激其周边产品的消费。这在媒体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 一个媒体公司制作一部成功的电影, 该公司就可以通过同一部电影的DVD或书籍受益。

以上两种成本优势, 激励媒体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传媒产业一般通过兼并和收购, 掌控媒体产品的生产链及销售链, 从而获取更强大的市场控制力。

(二) 我国传媒产业链纵向延伸模式分析

降低交易成本是我国媒体集团选择纵向延伸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交易成本过高的情况下, 实行纵向延伸 (把很多属于市场的交易“内化”) , 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具体表现如下:

1. 协同经济。信息共享存在于集团内各公司的生产、管理环节, 能够确保集团在很短时间内, 掌握产品的市场信息及发展趋势, 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这也有利于集团进行内部协调和控制, 保证产品的质量。

2. 节约市场交易成本。传媒集团垂直整合后, 信息传递更加通畅, 以避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交易, 并降低总成本, 获取有关信息市场。

但我国传媒公司在进行垂直产业链延伸时, 必须以传媒产品的内容为主营业务。媒体行业的本质是传媒产品内容。 内容这张王牌, 在互联网最繁荣的时候, 被许多媒体公司放弃。当互联网泡沫破灭时, 许多媒体公司的股价随之下跌。所以, 传媒集团进行纵向延伸, 必须要以确保内容质量为发展前提, 这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三) 媒体产业链混合延伸模式分析

我国媒体公司采取混合延伸策略, 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 其一, 发展遇到天花板 (企业盈利模式单一或过分依赖广告, 导致其发展空间有限) , 试图在其他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二, 对于媒体公司来说, 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同时, 媒体公司拥有能够抓住机会的相关资源、资金和人才。

我国传媒集团在实施混合延伸战略方面, 有独特优势:传媒业属于影响力产业, 在长期经营中, 其自身的品牌形象、公众影响力得以形成, 有利于进军新产业。另一方面, 它拥有广告媒体, 直接节约了市场开发成本。

虽然实施这种模式将带来巨大战略利益, 但它是一把双刃剑, 具有很高的风险。风险在于它属于非相关产业延伸, 企业或许并不了解新的业务, 缺乏相关经验;另一方面, 由于资源的分散使用, 企业难以在每个业务领域都形成比较优势。

统计数据显示, 在我国电子媒介行业中, 大多数媒体的多元化经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平均比例仅仅为1%, 最高15%, 最低只有0.1%。原本以供水和环保为核心业务的法国维旺迪环球集团, 在2000年左右, 通过一系列的合并行为,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传媒集团, 但到2001年就亏损136亿欧元, 2002上半年又亏损123亿欧元。因担负350亿欧债, 其濒临破产。

不过, 在采用混合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国内外传媒集团中, 也有成功案例, 如我国的广州日报集团。再如,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既是制造业巨头, 又在传媒业中跻身前列, 堪称成功典范。

传媒集团能否成功实现混合延伸, 关键在于传媒集团是否拥有进入新产业或新领域的剩余经营资本, 在于其对进入领域的选择, 在于其对时机的把握。

三、我国媒介融合的阻碍与经验总结

(一) 我国媒体融合过程中的阻碍

媒介融合是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一种方式。那么, 在我国媒介融合的过程中, 遇到了哪些现实障碍?

1. 产业政策的限制。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认为, 人类社会制度或技术变革的演进过程中, 均有“惯性”:一旦社会制度或技术变革进入某种路径, 都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不论路径“好”或者“坏”。而对这条路径的依赖, 可能沿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也可能陷于低效率和恶性循环的状态。当它处于低效状态, 就需要一定外生变量的帮助, 以转变路径的依赖方向。

从理论出发, 我们发现,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传媒管理系统是为了满足当时媒体的发展的需要。但是, 随着传媒业的不断发展, 媒体行业属性被逐渐强调, 对于发展中的传媒产业来说, 之前的管理制度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不适应性。此外, 在媒体融合作用下形成的新兴媒体形式, 虽然没有地区利益约束, 但在行业和部门利益上竞争依然激烈。

2. 技术的不成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发展能够推动新需求的产生、生产方式的改进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媒体技术创造出新的媒体形式, 但传播技术的限制也会影响媒介的融合进程。

首先, 传播技术的限制会直接影响传播者的传播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观众的消费需求。例如, 移动TV的观看面积过小等缺陷, 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受众和广告客户的消费需求。

传播技术的限制也将影响到传播内容形态的转化。如果缺失技术的支持, 那么同一个内容资源就无法向其他传播形态转化, 进而会阻碍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现。

技术标准问题是媒介的新形态融合中最突出的问题。采用哪种技术标准, 涉及各方的利益, 但只有技术标准实现统一, 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

尽管媒体技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 以提高传媒企业的竞争力为前提的媒体技术应用才是媒体需要的, 并不是所有技术发展都适合媒体的发展。

3. 媒体管理的困难。根据交易费用理论, 媒体应该考虑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 但是, 媒体在将市场交易成本“内化”时, 额外的管理费用随之产生。当管理成本与节省的交易成本持平, 媒体企业的边界就不再增长。因此, 媒体的融合存在一个最优边界, 如果媒介融合的规模太大, 导致管理成本大于交易成本, 媒介融合就没有实际的经济价值。

如今, 我国媒体管理的难度加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 我国的媒介融合集团在行政力量的撮合下形成, 因此集团的组织结构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这种集团在某种程度上, 仅仅是增加了媒介组织的管理成本。

第二, 原来的单一媒体卷入了越来越多的产业要素, 媒介管理者除了要管理和媒体相关的行业外, 还要管理和媒介产业相关性比较弱或无关的产业, 这就对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三, 媒介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资源。在媒介大融合背景下, 人们对媒介人才的媒介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媒体从业人员满足不了新要求, 媒介管理者找寻媒介人才的成本就会增加。

第四, 媒体融合可能会导致媒介组织文化的改变。媒介组织的文化可以为组织战略提供支持, 但是, 文化信念与战略的不和谐则会导致高昂的机会成本。[1]

(二) 传媒业在中国市场的经验实践

为了降低成本, 媒体公司通过横向并购的方式增强实力。 实际上, 横向并购更适用于同一业态的媒体。这里我们以报业为例。目前, 我国同一地区的报业集团已经存在了十多年, 跨地区报业联合的现象也已出现。

2006年2月, 河青传媒由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青年报社合资成立。据北青传媒提供的信息, 北青传媒占有60% 河青传媒的股份, 河北青年报社拥有其余40%的股份。虽然联合并不涉及“内容制作”, 主要涉及发行、广告等盈利业务。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从编辑室到主要负责人的任选均由北青报安排。这样既能有效规避传媒体制的制约, 又能更好地发挥独立市场主体运作的作用。

《辽沈晚报铁岭版》是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与铁岭日报社合作的产物, 这是中国第一个获得正式批准的省级晚报与地方级晚报跨区域合作出版和经营地方版的实例。然而, 这类“并购”最大的障碍在于长期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下所形成的条块分割管理。

毋庸置疑, 跨地区跨媒体多业态的传媒并购阻力更大, 而且成功的例子更少。它取决于不同媒体、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以及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

处于互联网时代, 媒体整合是大势所趋。虽然不同业态媒体的水平并购, 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等待, 但是同一媒体产业链的横向扩展, 可以发展得更快。

例如,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旗下全资子公司——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于2003年8月成立, 配备了第一财经频道、第一财经频率以及《第一财经日报》等, 其产业链涵盖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这些领域, 称得上名副其实的 “全媒体”。

四、结语

根据我国的情况来看, 传媒业的市场环境不是太自由, 在一定程度上, 它限制了传媒产业的经济发展, 但媒体行业具有特殊的经济学特征也给其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对于媒体产业来说, 参与市场竞争, 机遇与挑战并存。而其参与市场竞争, 获得长足发展最显著、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媒介融合。

我们必须承认, 媒介融合是媒体发展的长期战略, 必须仔细考虑, 统筹规划。媒体融合并不限于任何种类的固定模式, 而应该根据媒体集团自身的发展情况、所处的现实经济环境, 加以探索、创新。

摘要:无论从特点还是从产业市场上看, 传媒产业及其市场与传统产业及其市场均存在不同之处。消费的重复性、新奇性和冒险性都是传媒产业独具的特点。传媒产业市场运行在其独有特点影响下, 横向与纵向、垂直与水平和产业集中等特征得以呈现。在本文中, 笔者主要探究传媒经济学的范式, 传媒产业独有的经济学特征、发展机遇、发展障碍、产业链模式, 以及传媒产业市场的实践经验, 勾勒出传媒经济领域的基本概貌。

关键词:传媒产业链,延伸模式,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延伸模式 篇8

一、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组织网络模式

目前, 我国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发展水平还很低。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社区延伸服务应形成“都市一一小城镇一一乡镇”图书馆的三级结构, 组织城乡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

1、都市社区服务网点的组织。

首先必须对都市进行区域细分, 确定每一个网点的位置和服务范围, 进而通过合作或联网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1) 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合作, 在特定的区域设置分馆, 为该区域中全体居民提供服务。 (2) 由公共图书馆牵头, 联合一定区域内的社区图书馆,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服务互联互通。 (3) 公共图书馆在社区内设立流通点, 提供借阅、咨询等服务。 (4) 设立流动图书馆, 在各社区间开展巡回服务。

2、小城镇服务网点的组织。

小城镇社区的规模较之都市社区要小得多, 社区结构也比较简单, 条件极为有利,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社区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由社区出资和主办, 县公共图书馆设置分馆的方式组织小城镇社区图书馆; (2) 将原有的街道、镇图书馆 (文化中心) 或中学图书馆发展为面向全体居民的社区图书馆; (3) 由城镇企业赞助并责成团组织或妇联等群众组织承办, 由公共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和部分资源, 借助群众组织和社会力量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深入基层。

3、乡镇服务网点的组织。

其布局的主要特点是点多面广, 小型多样, 面向广大农村居民。组织和发展乡镇社区服务网点应注意: (1) 发展规划应纳入小城镇社区服务网点体系的统一规划之中; (2) 应成为社区惟一的图书馆, 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为学生、农民和乡镇企业工人等提供更好的服务; (3) 一般设置在规模较大的居民点。

二、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规划建设模式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公共图书馆社区延伸服务建设模式主要有四种:

1、公共图书馆开设社区分馆模式。

实际上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延伸, 比较简单易行。通常由市、区公共图书馆根据社区的要求, 在社区设置分馆或阅览室, 读者在住家附近就可以借到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它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中心辐射作用,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形成一定规模网络。但我国公共图书馆本身数量不多, 且相当一些经费短缺自身维持困难, 即使是发达城市和地区, 由于社区数量较大, 公共图书馆要把分馆延伸到每一个社区, 也是不可能的。因此, 这种模式只适合部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2、对社区内原有图书馆进行改造的模式。

是指对原来的街道、乡镇图书馆或社区内某一社会组织的图书馆进行改造, 使其成为社区图书馆。这种模式投资少, 见效快。但可能涉及到原有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协调, 需要被改造图书馆的合作与配合才能顺利实施。

3、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模式。

是指由社区管理部门出面, 协调社区内的机构和社会团体, 共同集资建设社区图书馆。在我国许多城市相当多的社区中, 其居民构成基本上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单位的职工及其家属为主, 单位出资兴建的社区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本单位的职工及其家庭, 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减轻国家负担, 也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住宅小区自建的模式。

是在小区建设时就把图书馆同学校、商店、会所一样纳入建设计划, 由房地产商出资兴建, 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其运行管理费用由小区居民共同分担。当然, 我国发展社区图书馆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 应该因时因地制宜, 为每一个社区找到一种最适合其图书馆发展的模式。

三、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资源采集模式

由于经费短缺的缘故, 社区服务网点的信息资源采集问题历来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要构建新的模式:

1、本馆的收藏原则和范围问题。

收藏应该少而精, 侧重社区居民需求和社区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料的收集, 同时注意收集一些休闲娱乐方面的资源。

2、文献信息资源的来源问题。

一方面, 有条件的社区服务网点按固定的购书经费制定自己的采购计划;另一方面, 应通过从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资源轮换等方式来补充自己的馆藏资源。

3、期刊图书召回分配问题。

每年许多图书和期刊积压没有得到切实利用, 而有些期刊信息的失效期其实没有那么短, 因此可以建立一种过期期刊召回制度, 把与社区发展有关的有利用价值的期刊按一定的配额发给各社区。这对解决社区图书馆馆藏问题和解决期刊发行剩余的问题都不失为一个合理的解决模式。

四、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图书馆, 其建立、运营和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机制。我们认为, 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应该包括:

1、以居民为中心的管理机制。

向社区延伸服务必须满足社区居民的信息需求而存在的, 其管理必须以社区居民为中心。要通过不断激发社区居民对图书馆的需求, 来增加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活力和动力。

2、适应信息交流范式的管理机制。

这是指按照信息交流的墓本规律和社区居民利用信息的基本规律来组织、管理社区延伸服务体系。要把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社区居民利用, 社区居民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图书馆工作的标准。

3、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机制。

社区延伸服务必须引入市场竞争的观念, 注重社会经济效益;要增加服务项目, 提高服务质量, 力争少投入高产出;可以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付费谁享受的办法筹措经费。

4、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管理机制。

社区延伸服务体系要围绕自身的目标和价值体系来实现自身的完善, 同时又要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 与外界不断进行信息、技术的交流, 善于用外部力量来促进社区延伸服务的发展。

5、集中与分散的管理机制。

这是指社区延伸服务体系的文献资源与技术设施的布局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的原则。社区服务网点作为个体,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 但众多网点之间, 又必须坚持协作协调, 在可能的情况下按照权利、义务均衡的原则形成契约关系, 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五、模式构建发展的原则

1、服务延伸与项目延伸一一持续发展。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网络的建设与文化工程项目的不同在于它的功用是图书馆职业功能拓展和社会责任的延伸, 是社区民众生活空间的设计和开发。它体现的是公共图书馆在提高公民素质上的努力, 是社会或社区对于所辖群体的人文关怀, 是人与人之间公平和谐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它必须是永续的服务, 而不是一次性的工程项目或者政府政绩。

2、规模建设与规模效应一一实效建设。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网络的布点数量不能完全反映延伸的实际效果, 分馆建设的投资也不能完全反映服务的实质效应, 而以适度的规模延伸, “花最少的钱给最多的居民提供最需要的服务”是其建设的宗旨。所以它必须是实效的服务, 是基层社区民众真正需要的服务。

3、优势发展与平衡发展一一统筹规划。

延伸模式 篇9

1 建立语文课堂互动阅读模式的必要

1) 首先教师先根据班级学生能力不同将学生进行分层, 分为高、中、低3层, 然后在每层内对学生进行随机配对 (或3~5人1组) , 组成能力上相对同质的配对, 配对的学生会在一起完成阅读教学互动合作学习内容, 或是把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异质小组, 每个小组的学生既是阅读者, 又是阅读的传播者, 要将自己的理解所得传递给同组其他成员, 在互动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进而有效提升阅读效率。

2) 教师在课前可以事先布置讲授阅读的课文或其他文本材料, 让学生以小组为阅读活动范围, 自行研读、理解, 形成自我的见解, 提出相关的疑难问题, 交付小组讨论形成的主要问题, 在研讨过程中加深对阅读的深层理解, 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2 组织有特点的语文课堂阅读互动模式

2.1 全班教学设计注重互动形成的过程性

阅读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有针对性设计20分钟时间对精读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导入, 在讲解环节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 设定的阅读目标, 朗读程序等, 然后设定讨论过程中的教学重点, 而不至于让讨论偏离阅读的重点。

2.2 课堂阅读教学突出互动性和合作性

教师在精讲20分钟后, 留下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教师根据学生小组课前预习生成问题, 进行针对性发言,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确定探究问题的重点, 让小组间充分交流、相互答疑、相互启发, 使课文阅读在开放性互动中得以延伸拓展, 在这一过程中拓展学生的个性阅读思维, 如在学习《鸿门宴》中对于项羽人物的理解, 通过小组互动, 学生中既有忠于原文的史实见解, 又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 提出项羽的悲剧是贵族精神的失落, 这是阅读互动开放放性的成果, 能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品质, 也让阅读教学的价值得以呈现。

2.3 课外的互动合作阅读补给课内的时间差

如果把语文的阅读时间都放在课内进行, 显然是远远不够支持学生阅读内容的延伸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那么小组互动阅读模式为这方面的补给提供可行。早读时间, 可进行配对朗读, 小组配对的两个或3个学生轮流大声朗读, 听的成员要对朗读者读错的地方纠正, 教师可适时配观察, 对每个配对组表现进行记录, 便于日后反思总结。一周抽出一节课带领学生的前往学校的图书馆, 进行课外阅读补充, 而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这节阅读体验, 向小组成员推荐书目和分享阅读心得, 有效延伸课内阅读教学的效果

3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互动合作阅读良性发展

3.1 课前制定详细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结构

要明确小组成员本节课要达成目标任务, 教师要说明将如何考察学生是否达到阅读学习目标, 并通过制定阅读理解的要求促进小组成员相互合作, 如要求每个小组在每节课中至少要提出一个有建设性问题, 并能通过合作互助完成其他小组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抽查一个组某位学生来回答问题, 通过他的表现来为整组的阅读情况打分。鼓励已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去帮助别的组, 如交换阅读问题, 避免无谓的重复提问, 这几种合作学习任务方式将所有的组员紧密结合在一起, 为了完成阅读理解目标和小组任务, 必须互相帮助。而教师可以通过给小组加分, 或者对全班同学进行奖励方式, 促进他们之间相互支持。

3.2 课后师生一起评价和反思课堂阅读合作的成果的

阅读课结束后, 要求学生回家反思总结今天小组讨论的知识, 教师一周拿出一节课时间对小组反馈的问题进行提示、补充, 并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检查每个小组学习状况, 而评价每个小组成员的阅读程度则一定要通过小测验或独立完成阅读作业来评定。

小组反思内容包括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小组互动合作情况两部分, 这一过程可以由各小组的学生相互评价, 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评定, 评估时要求真实有效, 充分利用平时的课堂表现纪录的结果, 对表现积极, 对阅读理解有独到的见解给予肯定, 对表现不佳, 阅读有困难的个别小组, 要认真寻找原因, 总结本周阅读经验, 请表现最好的小组分享阅读体验。应该注意的是评价重在激励个体积极参与, 所以评估针对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个人。

4 互动合作阅读教学的深远意义

传统阅读教学注重教师在课堂精讲理解, 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来表达对阅读的感悟, 而学生任务在于倾听和记忆, 不重视对学生的观察体验, 忽视了学生的先前经验和课堂上的即时反映, 不了解学生早已掌握或超过学生的最近阅读理解区, 这必然导致阅读教学停滞, 因为缺少观察的模式, 而互动合作阅读为教师观察学生阅读程度提供可行性, 在实施过程中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和个性解读者, 而教师在观察学生合作互动中, 倾听学生的理解, 帮助和引导他们深入解读文本, 成为阅读过程的引导者。在学生个性感悟和质疑中促使教师去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再阅读来提升自己知识能力, 同时因为合作阅读学习要求小组在每次合作结束后都要进行反思, 教师在培养小组成员反思习惯的目时, 自己的反思意识也必然随之提高, 于是在不断反思中促进教师去阅读学习更新教学模式, 而只有教师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体糸和新的教学方式, 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领域走得更远。

摘要:语文的创新, 基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进而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课堂阅读模式, 创设民主宽松的的课堂环境, 选择有效的互动合作阅读模式, 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才能引导学生更课入地体验阅读的乐趣, 真正感受阅读带来的活力, 进而形成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

延伸模式 篇10

关键词:戴明环,手术室,安全管理

手术室作为医院对病人实施急救与诊疗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医院护理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2],手术室护理所具备的高专业化、广涉及面、快流动性、工作持续时间长等特点[3],决定了其护理对象发生护理安全的风险较高[4],有必要探索积极有效的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模式,端正手术室护理从业者的安全管理态度[3],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戴明环管理法是一种在护理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其基本管理程序为计划(P)、执行(D)、检查(C)及处理(A)以及上述程序的循环进行[5],戴明环延伸化应用模式则是对上述管理程序的进一步改进与延伸,是通过更为清晰的分析程序,实现戴明环管理模式中的各环节效应[6],目前已有多位学者尝试将戴明环延伸化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管理实践之中,且获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但戴明环延续化应用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尝试采用戴明环延伸化应用模式对我院手术室开展安全管理,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5年7月起开始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采用戴明环延伸化应用模式,应用前(2015年1月—2015年6月)和应用后(2015年7月—2015年12月)的手术病例数分别为487例和491例,应用前后两组病人性别、手术类型、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室现有护理人员12名,其中高、中、初级职称者分别为1名、4名、7名,中专、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分别为1名、6名、5名,应用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变动情况不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戴明环延伸化应用模式是指将戴明环原有的四步循环改进和延伸为九步循环,即将计划(P)、执行(D)、检查(C)、总结(A)循环延伸为发现(Find)、组织(Organize)、澄清(Clarify)、理解(Understand)、选择(Select)、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1.2.1. 1 发现

由护士长提出并经科室护理人员集体讨论,确立管理活动主题,将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作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指标,一切护理活动均围绕本主题展开。

1.2.1. 2 组织

组织构建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 ment,QI)小组,由手术室护士长任小组负责人,手术室所有人员为责任人。组长全面负责安全管理质量计划的制订及管理活动的整体部署,组员协助组长完成安全管理质量改进计划的落实。

1.2.1. 3 澄清

针对现行手术室安全管理流程与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小组总负责人全面调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发现存在于术前、术中、术后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触电烧伤、切口感染、手术延迟、损伤意外、碰伤坠床、用药与输液错误、手术配合操作错误、异物遗留体腔、医疗抢救器械备用状态不良及病理标本错误、变质、遗漏。

1.2.1. 4 理解

组长向全体组员发布安全问题项目,全体组员针对现存安全问题从不同角度逐一查找原因,最后汇总至小组负责人,负责人初步整理后组织全体组员实施集体讨论,最后确认现存的安全护理问题与下列因素关系密切:①护理从业者缺少安全护理管理培训,安全护理意识不足,安全护理管理态度存在偏差,缺乏安全护理管理能力;②各类相关医疗器械/仪器的违规使用和操作;③护理核心制度未获完全落实;④部分服务流程衔接不紧密,优化度不足;新技术、新项目的手术配合流程尚不够成熟等。

1.2.1. 5 选择

QI小组先组织内部集体讨论,然后审慎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广泛查阅和筛选高级别证据文献,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高风险因素与环节,选择可改进的对策为加强安全护理培训、制订和落实器械/仪器使用操作标准规范、严格制度化建设与管理、优化完善工作流程。

1.2.1. 6 计划

确立安全护理管理指标,一是端正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态度,显著提高安全管理态度各维度评分;二是将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

1.2.1. 7 实施

①加强安全护理培训。评估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态度及技能现状,实行普遍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安全护理培训。普遍培训是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意识、态度及各类安全护理行为流程的培训;重点培训是指对薄弱环节、薄弱项目的强化反复培训,以及对评估为意识、态度、技能处于低水平状态人员的个别强化培训。②制订和落实器械/仪器使用操作标准规范。列出手术室所有器械仪器名单,制作标准操作规范,发布于科室微信群供护理人员学习;另制作纸质过塑版本,悬挂于重点器械/仪器适宜位置,以便护理人员参照执行,规范护理行为。③严格制度化建设与管理。完善各类制度,制作手术室核心制度手册,组织全员学习,反复强化,实施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重点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④优化完善工作流程。对原有各类护理流程进行详细梳理,针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重新修订完善;对各类新技术、新项目护理流程进行成熟化处理。将修订完善的各类流程形成标准化文件并进行全员培训。

1.2.1. 8 检查

各改进措施实施后小组负责人以每月1次的频次进行现场检查并结合随时抽查,护理组长以每周1次的频次实施现场检查并结合随时抽查,小组组员当班时随时自查、互查并结合分工、分片检查,详细记录各级各类检查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

1.2.1. 9 处理

需立即整改的项目即刻上报,形成改进意见并发布于科室微信群中;可择期处理的问题小组负责人进行整理汇总,择期组织组员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解决策略、措施的执行、评价及再改进纳入下一个安全管理质量改进循环流程中。

1.2.2 评价方法

1.2.2. 1 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态度的评价指标

采用李跃荣等[7]编制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态度评价表对应用前后的护理人员实施以下8个维度的安全管理态度评价:领导、工作信心、信息共享、压力与疲劳、团队协作、工作价值观、错误、团队氛围,上述8个评价维度各自所含的评价条目分别为6个、4个、10个、12个、7个、8个、4个和9个。均采用5级评分法,即非常不同意(0分)、比较不同意(1分)、中立(2分)、比较同意(3分)、非常同意(4分),评分在2分以上者说明态度正向,评价所获分值越高越好。

1.2.2. 2 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评价指标

观察与记录应用前后手术室触电烧伤,切口感染,手术延迟,损伤意外,碰伤坠床,用药输液错误,手术配合操作错误,异物遗留体腔,病理标本错误、变质、遗漏及医疗抢救器械备用状态不良[8]等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例次与情况,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事件发生例次/总手术例次×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前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态度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手术病人对手术安全需求的日趋增长,是手术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外在要求,而手术室自身的发展需求则是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的内在动力[9]。本研究尝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采用戴明环延伸化应用模式,研究结果显示,新型管理模式应用后手术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应用前,管理效果较为理想,现讨论分析如下。

3.1 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采用戴明环延伸化应用模式,可帮助手术室护理从业者端正安全管理态度态度决定人类个体的行为走向,故而要促使手术室护理从业者主动落实安全护理措施,首先必须帮助其端正安全管理态度。本研究采用戴明环延伸化应用模式,将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均纳入安全护理管理主体地位,从确立安全管理的主题开始,即发动护理全员参与,使手术室护理人员从管理活动启动的一刻便以管理主体身份出现,管理主题由护理人员自己确立,提高了其对管理活动的主动参与度,获得了对管理目标明确而清晰的认知。在其后进行的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诸多管理步骤中均随处可见手术室护理人员活跃的身影,通过对戴明环延伸化应用管理模式的亲身实践,便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认知安全管理意义,发现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安全事件原因,制定安全管理策略,确定安全管理指标,为管理指标的实现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岗位切实参与和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并于措施实施后通过频繁、密集、灵活多样的检查方式不断评价管理效果,发现、分析、解决新问题。手术室护理人员上至管理者下至普通员工均深度介入本次安全管理活动之中,群策群力,持续改进,循环进行,从而以实践导引真知,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工作信心,实现信息共享,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营造轻松工作氛围以减轻压力与疲劳感,确认工作价值,勇于面对错误并寻求改进,获得了积极正向的安全管理态度。表1所示,戴明环延伸化应用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从业者安全管理态度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

3.2 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采用戴明环延伸化应用模式,可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表2所示,戴明环延伸化应用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的成功实施,使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从应用前的4.52%降至应用后的2.04%,实现了管理目标,提示戴明环延伸化应用模式在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方面有着显著的积极效应。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涉及与手术相关的各个环节、各个班次、各类人员,唯有发动全体护理人员积极投身于安全护理管理实践,在科学管理模式的引导下,对安全护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寻根溯源,针对原因制定策略,明确目标,持续改进,方能实现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积极防范目标。戴明环延伸化应用管理模式符合上述科学管理模式的特征,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具契合度的管理思维与工作方法。成立QI小组是控制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组织保障,将控制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作为手术室品质管理指标,为管理活动指出了清晰的量化目标,手术室护理从业者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利于其端正安全管理态度,提高安全管理技能。本研究引入戴明环延伸化应用管理模式,细化安全管理活动,更为广泛而集中地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各环节风险因素,实现对问题的快速精准定位,提升解决策略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并将这种高效的安全管理活动置于持续的循环链条之中,不断推动安全管理活动向更高一层运行,故而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宝君,张旱愉,张韵.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5):796-797.

[2]秦春香,丁四清,潘辰,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护士的反应及不愿上报的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7):90-94.

[3]董文平,丁万红,徐建芳.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A):102-105.

[4]刘燕梅,李莲英.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3,5(1):53-54.

[5]叶旭琴,余桂珍,祝娟英.PDCA循环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617-2618.

[6]李希西,曾登芬,杨文群,等.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831-833.

[7]李跃荣,易凤琼,赵庆华.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安全管理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30(20):49-51.

[8]杨美芳.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106-107.

门第教育的延伸 篇11

更严格的有如北魏在世祖太平真君五年(西元444年)的命令,规定一切的贵族子息都只能去政府所设立的学校(大学)读书,一般人就是为了传授百工技艺也不许私立学校,而只许同自己的父兄学习。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相当严厉。依照这个规定,有形的教育都必须由政府来办理,什么私家讲学只能说是理想而已了。

但是理想归理想,它在实际历史中毕竟也落了实。士大夫社会对于私人的教育也许在内容中有了更动,但在形式上却不曾有所改变。因此,这种私家门第传经的习俗在广大的中国推展开来了。魏晋南北朝流行的类似封建庄园的“坞”、“堡”,像似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国家。在那里,我们也常常看到学校的设立。这种学校自然是私人学校了。

延伸模式 篇12

一、历史教学中的设疑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钻研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 特别要关注教材中给出的原始材料, 包括历史纵横、资料回放、插图等, 充分利用好这些原始材料的设疑价值, 不仅有利于很好地梳理教材, 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也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之内解决教材中提出的一些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如例1: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 提高农产品价格, 罗斯福政府只得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1933年, 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 屠宰了20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

思考:罗斯福新政中为什么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教材第85页的历史纵横) 通过这样的设疑, 很好解决了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重点问题。

例2: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 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走的是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 妄图用战争摆脱面临的困境, 建立起一种军事型经济。这为即将发生的大规模侵略战争, 打下了经济和军事基础。

思考:美国和德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从经济实力、政治、历史传统等方面思考)

(教材第86页的历史纵横) 通过这样的设疑, 让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影响是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这一教学重点。

例3:

(教材第85页的插图) 通过这样的设疑让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然, 教师在设疑时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和锻炼的机会, 从而全面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二、历史教学中的对话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堂教学应呈现开放性、多样化, 学生应积极参与其中并有表现和展示的机会。而历史教学模式中“对话”显然达到了这一要求。它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阵地。生生对话, 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合作交流, 寻求答案;师生对话, 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如例4:

罗斯福初任总统时, 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早在担任纽约州州长时, 罗斯福就开始罗织各方面专家, 组建顾问班子。到入主白宫时, 这个班子已初具规模, 后经挑选、扩充, 日臻完善, 形成了他的“智囊团”。正是这个智囊团, 成为罗斯福作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假如你是罗斯福总统的“智囊团” (金融委员会、工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社会福利和就业委员会) 成员, 请你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

教师可以这样操作:第一阶段, 教师提出活动方案, 学生分组协作, 探究交流。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每个小组两桌为一个单位相互讨论, 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 生生对话, 形成答案。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深入到各学习小组中去, 师生互动, 巡回指导, 在指导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二阶段, 对话交流、展示成果、收获共享。教师请每个小组派出1名代表发表本组的讨论意见, 本组其他成员可作补充, 教师对各小组的观点进行点评, 并结合教材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研讨交流, 最后形成共识, 从而得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作用。

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下, 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变得活泼有趣, 学生也能有条不紊地得出学习的答案。在这一模式实施过程中, 学生发言大胆, 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其潜能得到激发, 学生在“思”“动”“答”“评”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

三、历史教学中的延伸

历史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延伸, 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记忆的效果, 也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习惯的养成。历史教学中的延伸可以有这样的几种类型。一是介绍型, 如例5: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迎来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教材第86页原文)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呢?教师可作介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体制, 国家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参与到经济的运行和管理中, 并运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干预。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处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罗斯福新政后资本主义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二是比较型, 如例6:

有人说, 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 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 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为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 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同之处:敢于直面困难, 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创新, 大胆尝试;以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为己任。

三是分析型, 如例7:为什么说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是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呢?教师可作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 就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也就必然会引发经济危机, 所以要彻底消除经济危机就必须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这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只谈到三种类型的延伸, 延伸的类型还有很多:如纵向延伸, 就是对教材本身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又如横向延伸, 就是联系到与课文相似或相对的内容, 呈发散状拓展。历史教学中的延伸方向广、途径多, 其深度、广度的把握值得教师在教学中仔细斟酌, 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度, 过犹不及。

上一篇:对比较文学的思考研究下一篇:重塑市场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