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性企业

2024-10-16

延伸性企业(精选12篇)

延伸性企业 篇1

随着企业的成长, 许多家电企业选择了品牌延伸战略。品牌延伸是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展到与成名产品不太相同的产品上, 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海尔、长虹、TCL等企业都是品牌延伸策略较为成功的企业。青岛海尔集团从做电冰箱一种产品开始, 经过多轮兼并组合, “海尔家族”到2000年时已拥有包括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电脑、微波炉等在内的58大门类9200多个规格品种的家电群, 几乎覆盖了所有家电产品。20世纪90年代后期, 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长虹的产业格局呈现出以彩电为主, 以空调、VCD、电池等其它相关产品为辅的多方位发展态势。以生产电话机而著名的TCL, 1992年大规模进入当时竞争激烈的彩电行业, 4年后即坐上了中国彩电业的第三把交椅。

品牌延伸的优点在于:一是有益于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 消费者对商标的选择, 体现在“认牌购物”上。这是因为很多商品带有容器和包装, 商品质量不是肉眼可以看透的, 品牌延伸使得消费者对品牌原产品的高度信任感, 有意或无意地传递到延伸的新产品上, 促进消费者与延伸的新产品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 大大缩短了市场接受时间, 降低了广告宣传费用。二是有助于强化品牌效应, 增加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品牌原产品起初都是单一产品, 品牌延伸效应可以使品牌从单一产品向多种领域辐射, 消费者认知、接受、信任本品牌的过程, 相应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三是能够增强核心品牌的形象, 提高整体品牌组合的投资效益。

品牌延伸有许多优点, 但由于品牌延伸而失败, 甚至破产的例子并不鲜见, 这是因为并非所有品牌在所有领域内都可以进行无限制或任意延伸也有一个“度”的问题, 若超过“度”去延伸品牌, 可能在短期获利之后而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正如艾·里斯所说:“品牌名称是橡皮筋, 你越伸展一个名称, 它就会变得越疲弱”。具体表现在: (1) 损害原有品牌的形象。每一品牌, 尤其是著名品牌, 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形象。如海尔“真诚到永远”的高品质形象。不当的品牌延伸会削弱原有品牌形象。特别是产品沿高档次向低档次延伸时容易落入这种陷阱。 (2) 产生心理冲突。一个品牌的成功过程同时也是消费者心中产生的对该品牌特定的心理定位过程。如果企业把品牌延伸到与原有品牌不相容的产品上, 就会动摇这种特定的心理定位, 使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发生冲突。 (3) 跷跷板效应。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 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模糊化, 淡化品牌的定位, 当这种情况发展到原先在消费者心中具有优势效应的产品被品牌延伸的另一种产品所取代时, 就出现了艾里斯所说的跷跷板效应:一个名称不能同时代表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 当一种上来时, 另一种就要下去。 (4) 株连效应。使用同一品牌名称的多种产品中, 只要有一种产品在市场中经营失败, 就可能波及到其它产品的信誉, 甚至导致消费者对总品牌的“全盘否定”, 即产生“株连效应”。所谓“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就是这个道理, 特别是延伸的新产品技术还不成熟、质量还不过硬时, 更容易出现这种危险。

为了兴利除弊, 到达成功延伸的彼岸, 在实施品牌延伸战略中应把握以下策略:

1. 品牌的高知名度、美誉度是延伸的基础。

原有品牌的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使品牌延伸具有了强势的延伸张力。高知名度使品牌为更多、更广泛的人熟悉, 而熟悉是促使人们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美誉度使众多品牌的熟悉人群对品牌产生良好的态度和印象, 使高知名度具有市场价值。原有品牌的高接受度, 使品牌延伸张力具有征服效力, 市场征服力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静态地表现为品牌忠诚度, 动态地表现为品牌知名人群和赞誉人群对品牌的接受度及其变化。在家电市场上, 长期竞争中形成的强势品牌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市场征服力, 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因为强势品牌能保证和体现品牌的消费者属性, 所以强势品牌通常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拥戴。具有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的品牌, 消费者容易形成购买行为倾向。1998年对北京大学生调查表明, 海尔、长虹和联想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应的大学生最向往购买的中国名牌的百分比较高, 分别达到54.7%、23.4%和31.2%。所以, 这三家企业的品牌延伸的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考察市场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接受度, 就能较好地反映品牌的延伸力。所谓品牌延伸商品的接受度是指, 对延伸品牌知名和有较好态度, 而且购买品牌延伸商品的消费者人数占知名和有较好态度人群总人数的百分比。接受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强势品牌的征服力,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品牌对延伸商品销售的作用和影响。所以, 接受度也是构成品牌延伸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延伸产品与原有品牌的产品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

关联度是指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之间的某种共通性和匹配度。这种共通性并非单指产品方面, 还包括非产品方面。研究证实, 只有当两个产品被消费者视为具有关联性, 即在共同的场合同时被消费者使用, 或者与原产品开发相联系的技术、技能、知识等有助于延伸产品的制造与生产, 品牌延伸才会得到认同, 否则将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如果关联度大, 原有品牌对延伸品牌能起到连续感知的作用, 使消费者产生良性联想, 品牌认知就可以得到强化, 进而扩大市场份额;如果是跨行业经营或关联度小的产品, 延伸品牌的产品所代表的信息不能同原有品牌得到消费者的连续感知, 或者使消费者产生不良联想时, 就会弱化原有品牌认知, 模糊原有品牌定位。冰箱和空调, 电视与视频和音频产品的相关性较好, 冰箱、空调与洗衣机、热水器也有一定的相近和相关性。海尔前期的品牌延伸比较成功, 在一定程度上与遵循相关性原则有关。但当其进入移动通讯领域时, 因为技术、设计、渠道等方面的原因就决定了它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再到医药领域时, 就决定了注定要失败。因为医药领域与海尔的原产品属性是不能兼容的, 产品属性是互相冲突的, 特别是医药领域是竞争异常激烈的, 即使专业的医药品牌都感到力不从心, 海尔以本身属性并不相关的延伸产品进入, 无法说服消费者。海尔进入多个领域后, 由于产品线太广, 机构庞大, 费用开销高, 进入行业后的产品亏损, 降低了集团的整体收入, 主营产品销售额上升, 但利润反而下降了。这又从反面印证了品牌延伸中关联度的重要性。

3. 为了避免株连效应, 可采用多品牌或主副品牌策略。

多品牌策略就是企业的不同产品启用不同品牌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用各自的品牌, 即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品牌名称。如联合利华拥有奥妙 (洗衣粉) 、力士 (香皂) 、洁诺 (牙膏) 等品牌。另一种是对所有产品使用不同类别的家族品牌名称。如美国西尔斯公司自有品牌中, 器具产品的牌名为“台摩尔”, 妇女服装的牌名为“瑞溪”, 主要家用设备的牌名为“家艺”等。采用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实力强大, 有足够的新品牌推广资本来充分占领市场。但在家电市场上, 由于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太注重品牌的知名度, 因此每一种品牌就要作一个广告, 为此要化掉大量宣传费用。所以家电厂家很少采用。较常见的是采用主副品牌模式。在这一模式下, 即使是某一产品出了问题, 由于界限分明, 由此避免了“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的悲剧。其做法是:用一个成功品牌作为主品牌, 来涵盖企业生产制造的系列产品, 同时又给不同产品起一个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名字作为副品牌, 以主品牌展示系列产品社会影响力, 而以副品牌凸显各个产品不同的个性形象。海尔是运用比较成功的企业, 在洗衣机上, 海尔推出了“海尔—神童”、“海尔—小小神童”, 还推出了“海尔—探路者”彩电、“海尔—小海象”热水器、“海尔—小公主”暖风机、“海尔—水晶公主”空气清新机、“海尔—小梦露”美容加湿器等产品。每一种产品都是主副品牌的结合。这种经营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具体运作上, 要处理好主副品牌的关系。注意突出主品牌。主品牌是核心、是树干, 副品牌处于从属的地位, 是树枝。所以, 在包装设计上、在广告宣传中一定要突出主品牌, 避免喧宾夺主, 以次压主。

责任编辑/张守纪

延伸性企业 篇2

企业贷款委托书范本

委托人:姓名: 身份证号:

代理人:姓名: 身份证号:

因本企业购买XX项向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贷款银行)借款,需由本人向贷款银行提供抵押担保,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特委托上列代理人全权代理我本人与贷款银行办理该贷款抵押担保所涉的法律事务。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为:

1、与贷款银行洽商、确定贷款抵押担保等事务;

2、与贷款银行或借款人签订抵押合同、协议或向贷款银行出具保证书以及签订与贷款抵押担保有关的其他法律文件;

3、与贷款银行和借款人协商确定贷款和担保的延期、展期以及贷款合同(协议)或抵押合同(协议)的变更、补充等事宜。

4、本人授权:贵行在发生与本人有关的下列情形时,可以通过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

本人的个人信用报告:

(1)审核本人的个人贷款申请;

(2)审核本人的个人担保申请;

企业抵押

企业贷款对象:工商注册的各类中小企业客户,经营情况良好。

企业贷款期限:一般为12年

企业贷款金额:10万50万元

基本要求:

1、注册于上海市的中小企业。

2、持有人民银行核发的贷款卡,无不良信用记录。

3、公司注册与营运3年以上,最近一年年营业额300万以上。

企业贷款申请条件

符合国家的产业、行业政策,不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小企业;

企业在各家商业银行信誉状况良好,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且年检合格的营业执照,持有人民银行核发并正常年检的贷款卡;

有必要的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有固定依据和经营场所,合法经营,产品有市场、有效益;

具备履行合同、偿还债务的能力,还款意愿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为正常类或非财务因素影响的关注类;

企业经营者或实际控制人从业经历在3年以上,素质良好、无不良个人信用记录;

企业经营情况稳定,成立年限原则上在2年(含)以上,至少有一个及以上会计年度财务报告,且连续2年销售收入增长、毛利润为正值;

符合建立与小企业业务相关的行业信贷政策;

能遵守国家金融法规政策及银行有关规定;

在申请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或一般结算账户。

企业贷款申请材料

公司基本资料

1、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开户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公司章程、验资报告、贷款卡

2、近三年的年报、最近三个月财务报表,公司近六个月对公账单

3、经营场地租赁合同及租金支付凭据,近三个月水、电费单

4、近六个月各项税单,已签约的购销合同(若有)

5、企业名下资产证明

个人资料

1、借款人及配偶身份证

2、房产证权利人及配偶身份证

3、借款人、房产权利人户口本

4、借款人、房产权利人结婚证

5、个人资产证明,如房产、汽车、股票、债券等

6、个人近六个月或一年的银行流水

企业贷款担保方式

流动资金贷款根据其担保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信用贷款、第三方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根据其不同用途,还包括证券公司其它类贷款,主要包括不动产抵押贷款、存单质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用于解决证券公司固定资产购置、营业部装修等公司发展需要。

企业贷款业务流程

1、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提交相关材料。

2、经审批同意的,借款人和担保人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

3、银行落实贷款条件后,按规定程序办理放款手续,将贷款资金划入借款人在银行开立的账户。

4、借款人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5、贷款结清,按规定办理撤押手续。

企业贷款:是企业具体经营情况而定

贷款额度:10200万贷款时间:13年贷款利息:月利率5里左右

贷款要求:必须是注册于的中小企业,且经营状况良好,无不良信誉记录。

企业贷款基本常识

利息计算的基本常识

(一)人民币业务的利率换算公式为(注:存贷通用):

1.日利率(%)=年利率(%)÷360=月利率(‰)÷30

2.月利率(‰)=年利率(%)÷12

(二)银行可采用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计算利息。

1.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计息公式为:

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其中累计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

2.逐笔计息法按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贷款期限逐笔计算利息,具体有三:

计息期为整年(月)的,计息公式为:

①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

计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计息公式为:

②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零头天数×日利率

同时,银行可选择将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即每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实际天数,计息公式为:

③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这三个计算公式实质相同,但由于利率换算中一年只作360天,但实际按日利率计算时,一年将作365天计算,得出的结果会稍有偏差。具体采用那一个公式计算,央行赋予了金融机构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当事人和金融机构可以就此在合同中约定。

(三)复利:复利即对利息按一定的利率加收利息。按照央行的规定,借款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偿还利息的,就要加收复利。

(四)罚息:贷款人未按规定期限归还银行贷款,银行按与当事人签订的合同对失约人的处罚利息叫银行罚息。

(五)贷款逾期违约金:性质与罚息相同,对合同违约方的惩罚措施。

(六)计息方法的制定与备案

全国性商业银行法人制定的计、结息规则和存贷款业务的计息方法,报人民银行总行备案并告知客户;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法人报人民银行分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备案并告知客户;农村信用社县联社法人可根据所在县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制定计、结息规则和存贷款业务的计息方法,报人民银行分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备案,并由农村信用社法人告知客户。

(七)参考依据:

1.《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银发【1999】77号。

2.《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XX】251号。

3.《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问题的通知》银发【XX】129号。

贷款银行

企业选择银行贷款是省利息的第一步,有些银行会执行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上再上浮30%,而有些则是执行基准利率。从中可以看出上浮的30%则会令企业成本上升,因此在选择贷款银行时应该货比三家。

贷组优化

即贷款组合优化,质押贷款方式为银行贷款业务最低利率的贷款方式,这种贷款方式应该为借款人首选。

贷款期限

贷款利率有分为半年与一年,并规定贷款期限半年以内的执行半年期档次利率,超过半年不足一年的执行一年期档次利率。由于借款者预测的资金需求时间及落签的借款合同期限往往与规定贷款利率所在时点不相吻合,所以实践中便自然而然地形成种种期限性贷款利率差。

运筹帷幄

企业文化向管理延伸的途径 篇3

深化理念宣贯,增强全员对文化理念的认知

企业文化向管理延伸的首要步骤是让理念“入眼”、“入脑”,让全员认识、感知自己的企业文化。因此,我们不断深化文化理念宣贯工作,强化理念渗透,将各级文化理念以文字和影像录播的形式在广场电子大屏、音乐播放系统中播放,利用网站、QQ、飞信等媒体,向干部员工发送文化理念词条,方便干部员工随时学习掌握。同时,对本部和东井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等场所进行了整体设计,统一刷新集团核心价值观体系、股份公司超越文化和葛泉矿“1521”精神文化理念体系,重点打造了企业文化街、企业文化广场、井口文化走廊、企业文化园、企业文化大巷和企业文化展厅等六大企业文化阵地,并定期组织开展文化理念进区队、企业文化知识竞赛、考试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企业文化宣贯和学习氛围,使企业文化理念词条深入人心。

突出人文关怀,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强调企业管理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在集团、公司及葛泉矿企业文化体系中,“以人为本”理念也都被放在核心位置。因此,我们将人文关怀作为企业文化向企业管理延伸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凝聚人心、增强员工归属感的效果。

其中,我们重点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对所有井下区队实施了员工思想情绪动态管理,对影响员工思想情绪的身体、家庭和工作状况等主要因素进行摸排,并帮助员工解决难题,消除不良情绪;二是强化员工心理疏导,建立了矿级心理疏导室、区队心理疏导站、班组建立心理疏导点“三级”心理疏导机构,定期开展心理疏导讲座、心理援助、谈心家访等活动,帮助员工解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难题,消除心理障碍;三是利用亲情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手拉手”亲情保安全、“安全幸福家庭”评选、“送你一句话”安全寄语、《媳妇,我想对你说》安全微视频、亲情座谈会等10余项活动,用亲情感化员工。

强化养成教育,规范员工的作业和日常行为习惯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心理的约束,可以规范行为,并能代替部分的正规约束。因此,我们在规章制度等硬性管理方式之外,补以规范员工行为养成这种“软”方法,不断培育和增强员工按章作业、遵章守纪的自觉行为,从而完善了企业管理模式。

在养成教育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狠抓应知应会培训,建立了安全管理人员国家题库、特种作业人员国家题库和其他人员题库40多个,以岗位操作规程措施、安全操作禁令等为重点,强化员工应知应会培训。二是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编印了《葛泉矿员工行为手册》,明确了以请示汇报、会议活动、着装举止等25条管理人员行为规范、20条员工行为规范,规范员工的言行举止和工作习惯;三是大力推行岗位描述,提炼了60个重点岗位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应急处理等描述内容,并规定所有在岗人员熟练掌握1000字岗位描述,主要岗位熟练掌握3000字岗位描述,重要岗位熟练掌握6000字岗位描述,使岗位操作更加规范化、有序化,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狠抓标准管理,提升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我们抓安全生产的主要举措,企业文化要向管理延伸,也必须围绕安全生产这一中心工作,因此,我们通过践行“三个一”理念,将企业文化与质量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实现了文化理念与具体工作的衔接,使广大干部员工高度认同,自觉遵守执行。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一是把质量标准化作为一把手工程,由矿长亲自抓对标学习,亲自抓督促落实,亲自抓典型、树标杆,并常态化组织内部交叉式现场观摩,使质量标准化建设形成良性互动;二是把质量标准化作为统领全矿各项工作的一条主线来抓,严控工程质量,严格质量检测,严肃责任追究,杜绝一切形式的停工停产迎检现象,从而实现了全面内在达标;三是坚持一票否决定奖罚,将质量标准化考评结果升级为衡量区队业绩、评价区队班子的否决性指标,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六条线和其它五条线自检标准较之国家标准规定分别高出5分和13分,并建立“黄牌警告、蓝牌降级、红牌免职”的三级亮牌制度,对质量标准化不达标的单位,视情况给予其党政正职黄牌警告、降级或免职处分。

严格精细管控,提高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

“精”和“细”是葛泉矿“1521”精神文化理念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它们所体现的涵义就是管理精细,因此,我们积极将企业文化与精细化管理理念相融合,通过借助精细化管理各种工具和方法,实现了企业文化向生产现场管理的延伸。

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我们着重抓了六个方面工作:一是细化作业标准,建立了5E标准体系,编印了包含103个管理岗、108个操作岗《岗位作业指导书》,修订完善了180项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确保了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物物有标准;二是强化风险预控,以员工为点、班组为线、区队为面,开展安全风险预想预控,让员工在入井前熟知现场的风险隐患和防范措施,有效规避风险;三是在井下大力推行定置、编码、标识、看板四项管理技术,使各种设备、装置、工具都有明确的定置区域、编码信息、标识功能和看板信息,使生产作业现场井然有序;四是在井下全面推行了菜单式岗位交接,实现安全隐患“兵对兵、将对将”现场交接,确认无隐患后再作业,实现了对隐患的连续监控;五是创新推行了表单式走动管理,将管理人员走动路线分为若干个区段,将检查时间、区域、内容、隐患整改等情况一一列出详细菜单,避免了跟班巡查的随意性和漏巡盲区;六是突出正规循环,坚决杜绝员工落点,坚决杜绝赶进尺、撵产量,并将直接单位“三八制”改为“四六制”,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正规循环提供保障。

企业品牌延伸的研究综述 篇4

关键词:品牌延伸,正面效应,负面效应

当今时代, 品牌延伸几乎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打入新市场, 是通过开发利用现有品牌, 而不是开创新品牌 (让·诺尔·卡菲勒, 2000) 。品牌延伸带给企业的好处不胜枚举, 但是如何成功实施品牌延伸,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都没能给出确切标准的答案。品牌延伸如今已成为了品牌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一、品牌延伸的起源

国际上对品牌延伸问题的系统研究,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 Tauber发表了学术论文《品牌授权延伸, 新产品得益于老品牌》, 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品牌延伸的理论问题。此后在20世纪80年代, 品牌延伸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兴趣, 并因此获得了进一步发展。Tauber, Boush, Ries, Trout, Anderson, Booz, Allen, Bragg, Lynch和Srull等学者根据大量的案例,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品牌延伸的效果和价值, 并对影响品牌延伸的各种要素、品牌延伸对原有品牌资产的影响和品牌定位的变化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 极大丰富了品牌延伸的理论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 品牌延伸问题进一步成为国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Aaker和Keller分别于1990年发表的《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评价》和1992年发表的《品牌延伸连续性引入的影响》等论文将品牌延伸的理论研究引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 品牌延伸效果的市场测定和评估、品牌的多重延伸、品牌延伸的反馈效应等新的研究课题也已被提出, 品牌延伸理论的研究获得了全所未有的发展。

国内关于品牌理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但真正涉及品牌延伸问题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尤其是1995年以后, 陆续出版了30多种品牌和无形资产方面的书籍, 发表不少研究文章, 这些著作和论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案例, 对品牌延伸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促进了品牌延伸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和推广。

二、品牌延伸的定义

Tauber (1981) 所定义的品牌延伸 (Franchise Extension) 是指公司用消费者所熟悉的现有品牌, 推出与公司现有产品类别不同的新产品, 这样能够利用现有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或印象, 顺利进入新的市场。如果以新品牌在其现有的产品类别市场推出新产品, 则称为“防御品牌”, 也称为“侧翼品牌” (Flanker Brand) 。如果公司以新品牌推出与公司现有产品类别不同的新产品, 这是传统的“新产品推出”。而公司在现有产品市场中以现有品牌推出新口味、新规格或类似的产品则称为“产品线延伸”。

Keller (2006) 指出, 如果公司采用一个已有的品牌作为刚推出的新产品的品牌, 这种做法就叫做品牌延伸。他认为当公司推出一种新产品时, 在为新产品命名的问题上, 有三种决策可以选择:单独为新产品开发一个新品牌;以某种方式使用一个现有品牌;将一个新品牌与一个现有品牌结合使用。其中, 后两者都称之为品牌延伸。书中进一步阐述了, “如果新品牌与现有品牌结合使用, 那么这一品牌延伸也叫做子品牌, 实施品牌延伸的现有品牌称为母品牌。如果母品牌通过品牌延伸已经与多个产品相联系, 它还可以称为家族品牌。”

宋永高 (2003) 在阐述品牌延伸概念时, 首先提出了三种品牌策略:一是可以开发一个新的品牌, 作为该新产品的品牌。二是把现有的 (某个) 品牌, (以某种方式) 作为新产品的品牌。三是组合上述两条, 即把一个新品牌与现有的品牌组合起来作为新产品的品牌。他指出, 品牌延伸就是公司用一个已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来引入新产品的行为。上述三种策略中的后两种, 都属于品牌延伸的范畴。

三、品牌延伸的正面效应

第一, 品牌延伸能够利用原品牌的权益和原产品与延伸产品之间的品牌联想效果 (Tauber, 1988) 。组织可以利用原品牌在市场上己经建立的强势地位, 帮助新产品的推出。消费者会凭着原品牌在其心目中建立的形象, 迅速对新产品产生认同感, 并且据以推论新产品的同质形象。

第二, 能够降低分销的成本, 提高促销投入的效率 (Keller, 1998;Bhat &Reddy, 2001) 。Smith (1992) 也曾发现品牌延伸的平均营销成本仅为推出新产品的十分之一。

第三, 能够利用原品牌知名度, 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 帮助消费者从众多的产品类目选择中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Byung & Sullivan, 1995) 。

第四, 加强品牌的核心利益 (Dacin & Smith, 1994) , 提升公司的股票市场报酬 (Lane & Jacobson, 1995) 和广告的效率 (Smith & Park, 1992) 。

第五, 降低上市的风险 (Aaker & Keller, 1990) , 减少推出新品牌所需的时间和大量成本, 并提高新产品成功率。

四、品牌延伸的负面效应

品牌延伸在带来一系列积极正面效应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利影响, 也不容忽视。这些负面影响主要是对主品牌的不利影响。

(一) “稀释效应”。

Tauber (1981) 和Keller (1993) 均认为品牌延伸容易造成消费者认识上的混乱, 进而导致品牌淡化或品牌稀释。当延伸产品提供的讯息与原品牌形象不一致, 或者相关联性太低时, 消费者对此延伸会产生一种负面的态度, 这种负面的评价不仅会使消费者无法接受延伸产品, 还会回馈到对原品牌的认知上, 使得消费者对原品牌也产生负面的态度, 对原品牌的权益产生稀释的作用。

(二) “株连效应”。

实施同一品牌延伸, 如果某一产品经营受挫, 反过来又会波及其他产品的信誉, 甚至会导致消费者对所有同一品牌产品的“否定”, 形成“株连效应”, 损害原有品牌形象。

(三) “跷跷板效应”。

或者叫竞食效应 (Cannibalization) 。即顾此失彼, 像跷跷板一样, 一种产品上来了, 另一种就要下去。品牌延伸可能会蚕食已有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 (John, 1998) 。当延伸品牌的产品在新市场上处于绝对竞争优势时, 消费者会把强力品牌的类别定位在延伸产品上, 延伸产品的崛起无形之中就削弱核心品牌产品的竞争优势。这种核心品牌产品和延伸产品竞争态势的交替升降变化, 即为“跷跷板效应”。

由此可见, 对企业而言, 品牌延伸运用得好可能是一本万利的好事, 运用得不好, 就可能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合理的品牌延伸可以减少顾客的对购买风险的感知、节约发展品牌的时间、降低新产品导入市场的成本、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等等。但品牌延伸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 比如, 招致零售商的抵制、损害原有品牌形象、发生品牌稀释、蚕食、品牌特许权破坏及伤害整个品牌连锁系统的形象。因此, 为了在应用品牌延伸策略的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 必须加强对品牌延伸战略应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Tauber, E.M.Brand Franchise Extension:New Product Benefit from Existing Brand Name[J].Business Horizons, 1981

[2].韦福祥.品牌延伸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0

延伸性企业 篇5

2、品质有缺陷,寸步难行。

3、我乐于助人,因为客人是朋友。

4、吃拿卡要可耻,热情服务光荣。

5、追求完美的服务,做病人的知心朋友。

6、你的健康,我的追求。

7、提高农民健康素质,促进农村卫生发展。

8、服务顾客,赢得顾客,留住顾客。

9、杜绝不良思想,发扬优质精神。

10、常将人病当己病,常将他心比我心。

11、以质取胜,用心服务。

12、一通在手,专业你有。

13、亮出您的微笑,温暖你我心房。

14、今天付出,明天收获,全力以赴,事业辉煌。

15、索取介绍,功夫老道,热忱为本,永续经营。

16、培训要付出,不培训将付出更多。

17、服务源于心,真诚赢信任。

18、客户满意,人脉延伸,良性循环,回报一生。

19、服务赢得口碑,创新成就梦想。

电子垃圾回收:大企业的责任延伸 篇6

苹果打算在中国回收旧手机?5月初,一则新闻报道引起公众关注。

苹果的回收计划有效吗?“当我在写作的时候,我手里就有一台iPhone4s。然而我知道,总有更新更好的手机,例如现在的5s。”《垃圾地球(Junkyard Planet)》的作者亚当•名特写道。

通过回收自己的iPhone4s,亚当获得了215美金,他再利用这些钱购买了一台iPhone5。

然而,在产品回收上,苹果也采取了双面政策。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地,消费者早已实现带着iPhone等苹果产品进Apple Store 中进行评估,折价后即可获得用于购买新iPhone 的礼品卡。而这项业务在中国尚未开启。

企业回收更有效?

苹果公司环境事务副总裁丽莎•杰克逊最近向媒体表示,苹果公司在全球95%的市场都有回收项目,而且是在收集地进行处理。苹果在2014年4月22日“地球日”之际,宣布每家苹果零售店均免费回收苹果产品,进行负责任地循环利用。“在中国,回收的项目刚刚起步。因为中国的回收市场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很多消费者是通过苹果零售渠道之外的途径,去处理其报废的苹果产品。”她说。

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约12.5亿户,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1.7部。工信部认为移动电话用户数即将触顶。

即便如此,相应产生的电子废品数量依然是天文数字。就在4月,人民日报一篇文章就指出:中国每年废弃手机约1亿部,回收率还不到1%。

“据调查,我国消费者平均15个月更换一部新手机,全国每年废弃手机约1亿部,而回收率还不到1%。这些废弃手机总重可达1万吨,若全部回收处理,能提取1500千克黄金、100万千克铜、3万千克银,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库。”文中指出。

而生产厂家主导的回收更能把握产品的特性,减少回收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

许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都有相应的电子产品回收计划,例如奥林巴斯(美国)、爱普生、佳能等。松下中国与合作的回收公司即有针对防止冰箱和空调在处理中氟利昂物质泄露到大气中破坏臭氧层的回收处理装置,既回收资源又保护环境。

“在去除聚氯乙烯(PVC)、溴化阻燃剂和邻苯二甲酸盐等多种有毒害物质方面,我们一直保持业界领先。”丽莎•杰克逊说。

2011年8月,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发动多家环保组织组建了“绿色选择IT产业污染调研组”,发布了《苹果的另一面——污染在黑幕下蔓延》调查报告,曝光了苹果在华供应链存在的污染问题。苹果的环保问题浮出水面后,环保态度大有改善。

亚当•名特认为,在业内,苹果的产品一直努力更少、更清洁环保的材料。而苹果的回收计划是因为他们知道有关心环境问题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一个对回收承诺的公司的产品。

人手一个污染源

手机、电脑、GPS导航仪……生活越来越电器化和智能化以后,大家手中的电子产品相应增加。单是手机一项,不少人就拥有两至三部。相应增加的,是电子废品。

2013年12月,联合国的合作伙伴,StEP组织(解决电子垃圾问题倡议组织Solving the E-Waste Problem Initiative)发布了最新的电子废品地图。他们跟踪的电子产品包括电子玩具、电视、电脑、电池等。根据该组织推算,到2017年世界的电子垃圾总量将上升33%,达到654万吨。

从全世界来说,美国的电子垃圾最多,每年有940万吨。排名第二的是中国,每年730万吨。只是平均来说,中国人均电子垃圾是5.4kg,美国人均为29.8kg。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付明来曾撰文表示,国外经验证明,电子垃圾中的稀贵金属具有稀有、难提炼和高价值特性,因此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并通过再生途径获得资源,不仅能节能,回收成本还将大大低于直接从矿石、原材料等冶炼加工获取资源的方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范围内的电子废品数量日益增长。从手机、电脑等废品中,可以提取铜、金等金属,这种回收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

然而,其回收方式却令人担忧。原始的焚烧方法让回收者家庭暴露在各种有害物质中,包括铅、镉、铬、溴化阻燃剂或者多氯联苯(PCB)。这些有害物质存在于焚烧时的烟雾中,积累在土地里,从而进入水源和食物中。

中国2008年颁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明确规定,电子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名录,且该类废物危险特性都是毒性级别。若电子垃圾作为普通垃圾丢弃而简单填埋,其所含的铅等重金属就会渗透污染土壤和水质,经动植物及人的食物链循环,损伤人体的血液、神经系统和肾脏;汞进入水体后将转变为甲基汞,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体内,对大脑和肾脏损坏明显;镉的半衰期约30年,可在体内长期蓄积,损伤肺部和骨骼;铬能引发支气管哮喘,甚至损坏DNA……

“我国是电子垃圾的主要进口国,采用低技术的电子拆解对环境污染,最主要在广东汕头的贵屿镇、清远的石角镇、浙江的台州等地。现在虽然采取入园的措施进行综合拆解。但此前留下的污染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开始带来人体健康的伤害。”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博士对目前电子垃圾回收状况感到担忧。

他认为,目前的回收路径并不明确,但最终大多以小作坊式的简易焚烧回收处理,导致不回收的重金属和其他物质在回收过程的二次污染。

中国现行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中并不包括手机(但包括电脑)等大量使用、更新速度快的相对新型的电子产品并没有做规定。

延伸服务:物业企业的发展方向 篇7

一、物业企业开展物业延伸服务的优势与启示

1. 物业企业的性质特点决定其提供延伸服务的空间较大

简单地讲, 物业延伸服务就是物业企业根据业主的多层次需求, 不仅开展常规管理, 还提供特约服务, 进行多种经营。物业企业提供物业延伸服务的优势可以举例说明:物业企业为业主提供租赁服务, 不仅可以通过信息发布为业主找到合适的租客, 还能随时随地了解租客在小区的情况和使用物业情况, 并及时向业主汇报, 这方面恐怕就连最专业的房屋中介也有所不及。我国台湾有的物业企业利用自身的这一优势地位, 提出了为业主和使用人提供“专业家事管理服务”的概念。他们认为, 业主的需求不仅包括公共部位的保洁、公共秩序维持、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 而且还需要更为个性和方便的服务, 如租赁服务、代订代购服务等。物业服务的特殊性, 使得物业企业更洞悉业主需求的多样性, 这正是其优势所在。

2. 外资物业公司的发展启示

上海的几家外资物业公司被业内习惯性地称之为“五大行”, 他们分别是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第一太平戴维斯、高力国际、仲量联行。国内物业企业的服务和这五家公司所从事的不动产管理服务相比, 相差甚远。比如世邦魏理仕为全球地产业主、投资者及承租者提供综合的地产服务, 包括物业租售的战略顾问及实施、企业服务、物业设施及项目管理、按揭融资、评估与估值、开发服务、投资管理、研究与策略顾问等。世邦魏理仕是标准普尔500强企业, 也是全球最大的地产服务公司 (按2005年的营业额计算) 。

纵观“五大行”, 他们无不围绕不动产这一特殊商品, 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不动产经营、服务和管理, 他们的实践远远超出国内物业企业“对公共部位进行物业管理服务”的定位。可以预见, 随着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成熟, 国内的物业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他们的做法势在必行。

3. 国内物业企业延伸服务探索

事实上国内一些物业企业已经将开发延伸服务项目付诸实践, 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上海仟宸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二级资质的物业企业, 以提供物业服务为中心, 开展了多元化的不动产服务, 如开展建筑装饰、房产置换等方面的业务。目前该公司具有土建, 装饰二、三级和消防工程乙级资质。最值得一提的是, 该公司在商城的招商管理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探索, 并在公司业务开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06年, 上海仟宸提出物业服务与招商管理并举的做法, 引起了上海国际鞋城开发商的兴趣, 使其成功中标上海国际鞋城的物业服务项目。由于该公司的大胆探索, 使其积累了一定经验, 成功与昆山一家商城的开发商签约, 取得管理权, 并已经开始介入前期管理。

又如上海中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积极开拓餐饮、会所、运动休闲设施、机关用餐等方面的服务, 成为公司管理服务的一个亮点。上海上实物业的租赁服务、上海明君物业的代请保姆等也在物业延伸服务方面的成功探索。

二、物业管理延伸服务的具体范围分析

1. 深化公共部位、公共设施、公共设备的管理服务

传统物业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对公共部位、公共设施、公共设备的管理。就公共部位、公共设施服务而言, 可以向更全面、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比如设备维修、维护, 传统的做法只是进行一般意义的检修和日常保养, 而真正的大修、更新、改造完全由专业公司处理。物业企业可以有所突破, 如电梯保养只要取得相应资质就可以开展这方面的专业服务, 且这一服务的附加值远远比传统的物业服务高;商务楼中央空调的保养与维修, 对于提供商务楼、公共物业服务较多的物业企业来说, 完全可以整合资源建立自己的空调维修队伍, 并将业务开展到物业服务区域之外。

2. 积极挖掘业主自用部位、自用设备管理的服务空间

除了物业的公共部位服务以外, 物业中属于业主的自用部位、自用设施、自用设备也是需要专业服务的。从一些企业已有的做法和业主的实际需要来看, 对住宅类物业, 可提供的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室内绿化的布置与养护、室内定期保洁、空调的定期清洗、钟点工服务、私家花园的打理、家用电器的保养服务及简单维护。物业企业为业主自用部位、自用设备提供服务, 其优势显而易见。例如, 由物业企业提供家庭保洁服务与业主自己请家政公司上门服务比较, 从安全角度讲, 无论是对业主, 还是对小区管理和安全都有利。

办公类物业, 除了住宅类物业服务内容外, 还可以开展办公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服务。例如, 对于商务的业主或租户来说, 电脑是其必备的工作工具, 由于网络、硬件等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是难以避免的。而拥有几台、十几台电脑的中小型公司, 设立专门的网管又有些浪费。如果物业企业根据业主或租客的这些需求, 提供保障电脑及其网络正常运行的维修、养护服务,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延伸服务做法。由于业主需求的多样性, 且多样性需求在其内部难以进行有效配置的情况下, 物业企业提供延伸服务的空间就会很大。

3. 利用自身优势, 开展资产经营管理服务

从广义讲, 物业服务属于房地产资产管理的内容之一。房地产资产管理一般包括物业管理服务、设施管理、资产经营管理、投资管理四个功能环节。国内绝大多数物业企业缺少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洞悉, 以及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合理评估, 还停留在知识含量低、投入产出比低的基本物业服务阶段。而资产管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开发服务、物业租售的战略顾问及实施、商铺办公楼招商服务、租户代表服务、房地产市场战略顾问、不动产投资咨询服务、酒店投资咨询服务、项目管理和开发咨询服务、设施管理、案例研究、企业解决方案、个人解决方案、物业设施及项目管理、按揭融资、评估与估值、投资管理、研究与策略顾问等等。比如说, 项目管理和开发咨询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帮助业主或使用者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建造自己的设施。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可以是采购、设计、施工、整合与搬迁专业管理流程咨询和操作服务, 通过减少客户内部资源需求、采取有效项目管理流程。就办公楼租赁而言, 物业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物业资源或市场有关租赁信息, 为客户量身定制企业租赁方案, 从而可以在租赁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专业服务, 而不只是简单的租赁中介服务。租户代表服务要求物业企业建立自己的客户代表团队, 作为使用者的全权代表处理与办公室、零售和工业物业相关的交易与事务, 物业使用人所有与租赁有关的交涉与沟通通过客户代表“一站”可达。关于资产经营服务, “五大行”在房地产经营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条龙”的操作模式, 涵盖了所有涉及房地产的服务, 国内的物业企业应结合自身实力, 汲取其好的经验。

4. 利用物业管理区域的便利条件, 开展多种经营

企业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8

1品牌及品牌延伸

1.1品牌的概念

品牌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产品、消费者和企业三者之间关系的总和,可以发生增值并给拥有者带来溢价。因为品牌存在于产品、消费者与企业之中,所以品牌的塑造是企业内外部团体奋勉的成果,这需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流转与服务等每一个步骤上做出精准的决议与行动。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很难在短期内获得收益,这就需要企业进行衡量,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视品牌价值。企业应集中在相同的品牌价值上建立品牌,并培育品牌的独特性。品牌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具有持续性、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1]。一个企业如果试图通过塑造优秀品牌,并借助品牌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求企业将品牌运作提高到战略层次上来,精心培育并维持品牌,通过品牌延伸等策略增加品牌的价值资产,以此来最大化地发挥品牌资产经济效应。

1.2品牌延伸的概念

目前来看,品牌延伸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针对这一理论,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品牌延伸就是指公司采取、利用现有的品牌名称,然后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他明确指出公司施行品牌战略时,有以下4种选择:品牌战略、产品线扩展品牌延伸、多品牌、新品牌。品牌延伸是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品牌推出新产品(服务)的一个新成员或原有产品(服务)的新成员,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并降低营销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应。品牌延伸的目标是使新产品投放市场,在原品牌支持的优势下尽快被市场接受,这样可以节约新产品的市场营销成本,并可以快速获得一个较高的销售起点和良好的市场地位。

2品牌延伸的作用

2.1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给企业带来的优势

1)利用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忠诚度可以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根据研究可以看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表现出来的对一个品牌的偏向性行为其实是对该品牌所具有的忠诚度,而这种忠诚心理可以为该品牌产品提供稳定的消费人群。品牌经理利用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忠诚心理使人们快速对新产品产生认可,而且品牌运营商也可以节省让消费者认知熟悉新产品而需要投入的大部分广告费用。

2)能够使企业进一步推广在基础消费市场上现有的产品并扩大市场份额。如果市场占有率扩大了,企业就能够形成规模效益,促使企业获得较佳边际利润,形成良性循环,提升企业竞争力。

3)品牌延伸可以让顾客感受到母产品,也就是核心品牌的巨大潜力,可以增加顾客对该品牌的好感,有目标地开发产品和服务,极大地满足顾客的满足感,保持顾客的忠诚度。

2.2品牌延伸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及误区

品牌延伸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成一家,可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盲目的品牌延伸又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总的来说,品牌延伸策略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弊端及主要误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采用品牌延伸策略可能会导致企业原有的高质量产品形象受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企业原有的高端品牌产品市场向低端产品市场推广的延伸策略中。譬如,二战之前派克德曾经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汽车,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派克德公司制定延伸战略进军被称为“快马”的中等价位车型。虽然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并产生了良好的市场反应。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这种中等价位车型在无形之中却损害了派克德汽车原本高贵的品牌形象,最终公司走向衰落[2]。

2)品牌延伸策略可能会产生“跷跷板”现象。如果一个品牌的名称可以代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产品,这样就可能会使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产生模糊。依据消费者对原强势品牌的心理定位,可以将在市场竞赛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延伸产品进行转移。这样便在无形之中削减了原强势品牌的强大支撑,这也是一个原强势品牌与延伸品牌竞争态势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即为“跷跷板”现象[3]。

3云南白药品牌延伸的战略

云南白药是云南著名的中成药,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于1902年研制成功。对跌打损伤、创伤出血有很好的疗效。云南白药由名贵药材制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问世百年来,云南白药以其独特、神奇的功效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也由此成名于世、蜚声海外。从延伸产品的销售量、消费者认知度等方面来看,云南白药集团在品牌延伸上无疑是比较成功的,可见采取相应的品牌延伸战略是十分重要的。

3.1有效的品牌差异化定位

云南白药进行产品延伸主要是运用了价格和功能的差异化定位,这样就避免了产生同质冲突,有利于与竞争对手抗衡和品牌的顺利延伸。以20世纪末云南白药与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邦迪牌创可贴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例,当时的云南白药进行了深刻的产品研究,发现邦迪牌创可贴并没有药效功能,只是一个单纯的胶布。于是云南白药公司对创可贴产品功能重新定位,打出的广告语是“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得更快些。”就这样,云南白药避免了与邦迪的正面冲突,试行“含药”功能的差异化定位,快速抢占了邦迪大部分市场份额,在2008年初成了中国创可贴市场的领军力量。该公司在云南白药牙膏、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延伸产品的功能和价格上采取了差异化定位[4]。

3.2品牌延伸产品与母品牌产品之间保持关联性

云南白药的品牌延伸属于相关延伸,相关产品譬如白药膏、气雾剂、创可贴等,都属于活血止痛类产品。同时具有高度相关的受众,让云南白药相似的子品牌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提高了客户忠诚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消费者对云南白药旗舰店以及对该品牌产品的认知度,能够巧妙地将母品牌产品与其他子品牌产品关联起来,使得子品牌产品快速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被接纳,同时加强品牌推广力度,最终提高产品成功的概率。

3.3给予云南白药的强势品牌支撑

云南白药具有一定的品牌度,这为其品牌进行延伸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一方面,云南白药具有较高的品牌美誉度,在品牌、信誉、等级等信息的质量方面与同类产品相比,消费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较高的综合优势。云南白药历史悠久,历经百年发展,功效神奇,有“伤科圣药”“中药国宝”的美称,正是这些较高的品牌美誉度为云南白药的品牌延伸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云南白药具有合理的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目中,“有效止血”是“云南白药”的核心定位,这也是其独特的品牌属性。该属性为延伸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牙膏等品牌扫除了定位障碍,使品牌的核心价值得到了有效的传递并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5]。

3.4云南白药集团大力推广

每一个新品牌的上市,云南白药集团都会投入大量资金,并在新产品的研发推广上做出积极的营销努力。2001年云南白药向邦迪发起营销挑战时,云南白药加大投入,在北京的环线地铁车厢内对云南白药创可贴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2006年9月,云南白药集团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中投放云南白药牙膏广告,一个月累计达197次,同时在渠道建设、终端营销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该企业在营销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开端。由此可见云南白药公司在新产品推广上的营销力度很大,这为云南白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云南白药品牌延伸的改进策略

云南白药在品牌延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品牌相对单一;第二,实行保守的品牌延伸策略;第三,没有掌握好新品牌开发的时机。云南白药品牌延伸对策分析,可以通过4个方面进行。

4.1做好品牌延伸策略规划

品牌延伸策略规划主要包括延伸产品的属性分析、品牌决策分析、延伸产品品牌归属分析、延伸产品与旗舰品牌的适度分析、品牌延伸的策略选择分析和品牌延伸的步骤分析等[6]。在今后的发展中,云南白药要在品牌延伸上追寻更好的机会,要在市场调研结束之后首先做好品牌延伸策略规划,并大力提升延伸产品的认知度。

4.2强化品牌延伸策略的实施与控制

品牌延伸策略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即如何在一个成功品牌市场对一个新产品进行推广,这就要求企业推出的新产品在生产、营销等环节要进行有效战略部署,对品牌延伸策略结果评估时要以市场的接受程度为基础,然后继续跟进反馈控制。品牌延伸战略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即如何在一个品牌成功的市场促进新产品。云南白药品牌延伸战略的实施和控制,一要及时启动反馈控制系统,二要客观评估品牌延伸的效果,三要加强对延伸品牌产品的生产与营销管理。

4.3实施多品牌延伸策略

在过去,云南白药品牌延伸基本都采取比较简单的品牌延伸策略。虽然大多数品牌延伸获得了成功,但从长远来看,云南白药实施单一品牌战略,很容易忽视对产品的个性宣传,这样会降低品牌影响力,同样也会影响品牌的纵向延伸。此外,单一的品牌策略风险很大,可能会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设想云南白药某个产品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品牌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云南白药公司可实施多品牌策略,可以推广化妆品新品牌和开发洗涤用品新品牌等,加大营销力度,研发和生产不同系列的产品。

4.4品牌延伸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进行创新

依据消费者的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是每一个企业生存和前进的动力。在品牌延伸的进程中,云南白药始终将创新放在最核心的地位,这种创新不单单是在技术上的革新,而且更加追求基于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创新。以云南白药牙膏为例,该产品在进行研发之前,公司首先就国人口腔现状进行了市场调研,随后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我国的消费群众需要的是一种全面保护口腔健康的牙膏,以此来改善国人的口腔问题。云南白药牙膏巧妙结合了这一点,运用云南白药所具有的“国宝中草药”“国家保密配方”等有利条件,成功地将云南白药的止血化淤功效延伸到牙膏上。消费群体快速接受了该产品,充分发挥了该产品的独特性质。

参考文献

[1]Boush D M,Loken B A.Process tracing study of brand extension evaluation[J].Joum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1,28(2):16-28.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朱德武,陈培根.品牌延伸需要彻底的观念更新[J].管理世界,2004(5):147-148.

[4]赵临风.品牌延伸成功的研究——以“云南白药”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4):116-122.

[5]王弋.企业品牌延伸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现代企业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篇9

一、品牌延伸相关概念

1.品牌。要对品牌延伸进行研究, 首先有必要对品牌进行一些分析。品牌是指买方及其相关群体对于某种标志所代表的产品、服务或企业的认识和印象, 这种认识和印象会从总体上直接地、长期地影响买方对于相应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和购买, 品牌的形成有其客观基础, 同时带有相当的感性成分。

2.品牌延伸。所谓“品牌延伸”, 是指企业利用已经成功卓著的品牌, 将品牌要素完全或部分地延伸至其相关的新产品, 甚至不相关的行业、领域, 以品牌优势快速切入新市场, 并节省市场进入的成本, 以此来拓展活动半径, 扩大生存空间, 强化品牌升值, 增强企业活力、生命力,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利润的目的。

品牌延伸实质就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相对于其它的战略策略来说, 有它自身的特点, 它既关系到新产品能否尽快为市场所接受并获得竞争优势, 又涉及到新产品上市后其形象又会对主品牌起到强化或削弱的作用, 从而反过来影响企业原有产品的市场地位。因而, 品牌延伸策略影响是巨大的、长期的, 牵涉面广, 关系到企业长期的市场地位和整体盈利能力, 需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二、现代企业运用企业品牌延伸策略中的非理性问题

就现代企业具体情况而言, 在运用品牌延伸策略时还存在着许多误区, 因此, 现代企业必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审视品牌延伸, 要了解品牌延伸的风险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规避风险, 以确保品牌延伸的成功。

1.在思想认识方面, 对品牌延伸本身缺乏科学的认识, 缺乏应有风险意识。品牌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品牌延伸策略的影响是巨大的, 牵涉面广, 有其复杂性。但是许多企业却简单地认为, 不论是产品如何扩展, 只需要把已成功的企业品牌粘贴上去, 就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 并且品牌也会增值, 这种认识在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就是短期的急功近利行为, 最终结果无异于杀鸡取卵, 砸自己的金字招牌, 盲目的品牌延伸危害巨大。

品牌延伸策略能减少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和提高新产品的市场认知度, 并为原有的品牌品牌注入新鲜血液, 增强其活力, 可以构造成系列知名产品, 提高企业整体投资效益, 但也可能会出现品牌延伸失败的可能, 损害原有产品的形象, 带来负面影响。对这一点, 一些企业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知其利不晓其弊, 风险意识十分淡薄, 对品牌延伸盲目乐观, 以致缺乏对品牌延伸的风险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 缺乏在延伸中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2.在实施方面, 由于对品牌延伸策略在认识上的浅薄, 导致了现代企业在品牌延伸的具体操作上, 带有很大盲目性、随意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现代企业在品牌延伸中, 没有考虑原品牌是否适用于新产品, 在品牌延伸领域选择时不得要领, 随意扩大。一些企业没有认真地分析延伸产品与原有品牌的产品定位、目标市场、价格档次等是否相同, 没有对原有品牌与延伸品牌是否具有相近的价值基础进行判断, 盲目地实施品牌延伸策略, 结果可能导致新产品的形象没有得到成功的塑造, 而且会影响到顾客对原有产品的认识。另一方面, 现代企业在品牌延伸中, 往往忽略了消费者心理感受。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是消费者对某一种产品属性的综合感觉, 有些成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成了产品名称的代表或代替物, 对于这类品牌, 如果盲目进行延伸, 往往会使现存的品牌联系遭到削弱, 破坏原有品牌的形象, 这往往会使企业在品牌延伸时处于很大的风险之中, 陷入被动的局面。

三、现代企业品牌延伸的有效对策

1.努力塑造“概念品牌”, 奠定好品牌延伸基础。当某一个品牌被塑造出包含了产品物质功能之外的意义时, 这个品牌便称为“概念品牌”。所谓“概念品牌”是使品牌具有了独立的生命, 即使品牌所代表的产品消失了, 品牌仍具有生命力, 它可以顺理成章地用于所涵盖的一切产品之上, 并被市场所认同。塑造“概念品牌”目的在于使企业品牌逐步虚化、概念化, 不再单纯代表某一产品品名, 而是由单一的产品诉求, 发展到更深层次地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其内涵变得模糊, 外延则出现一种扩大化趋势, 从而使品牌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为之后的品牌延伸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及广泛的适用空间。

2.科学市场定位分析, 选择好品牌延伸领域。任何品牌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 也就是说它们具有不同的品牌半径。所谓品牌半径, 是指把企业品牌假定为一个固定的点, 以这个点出发进行品牌延伸, 品牌所能达到的最远点所构成的线段为半径画一个圆, 那么, 这个半径就是品牌半径, 这个圆就是该品牌可能延伸的范围。品牌半径有长短之分, 品牌延伸的范围也就有大小不同,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品牌延伸力。品牌半径和品牌延伸力成正比, 品牌半径越长, 品牌延伸面积越大, 其延伸力就越强。为此, 企业在品牌延伸之前, 就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以界定品牌的适用范围。一旦品牌定位确立, 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时, 就要考虑延伸品牌产品与原产品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因此, 企业在选择、设计和推出新品牌时, 尽量将品牌经营领域界定得宽一些, 以便为以后的品牌延伸做好准备, 减少品牌延伸过程中的阻力。

3.打造品牌的核心价值, 确保品牌延伸后新旧产品保持核心价值相一致。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 一个成功的品牌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一般来说, 若该品牌的核心价值能包容延伸产品且产品属性不相冲突, 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品牌延伸, 也就是说, 品牌延伸不能与品牌核心价值相抵触。现实中有的企业其产品价格跨度很大、产品关联度较低, 却仍能共用一个品牌。其原因在于这些产品虽然物理属性、原始用途相差甚远, 但都能提供一个共同的利益, 即能让人获得高度的满足感。

品牌核心价值是消费者对同一品牌下的不同产品产生信赖和认同的共同点, 企业在确立品牌核心价值时, 应考虑到它的这一包容性。对品牌下属的所有产品进行清理盘点, 找到其共同点, 有的品牌可能只有一个产品, 也有可能拥有几十个或上百个产品, 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要在它们身上找到共性。

品牌的核心价值如能包容企业的所有产品, 则能为企业日后跨行业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由于一个品牌核心价值只有贴近消费者的内心, 才能拨动消费者心弦, 而使消费者喜欢。所以提炼品牌核心价值, 一定要揣摩透消费者的内心世界, 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喜好、渴望等等。作为企业可以召集消费者进行座谈会、深度访谈等定性调查。座谈会、深度访谈等定性调查能有效地激发消费者把各种想法详细地讲出来, 信仰、意见、态度、动机、对产品的使用评价、对各竞争品牌的看法等都蕴涵着提炼差异化核心价值的机会。

4.采用关联延伸, 以降低企业品牌延伸的风险。品牌形象是与企业的主导产品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要把品牌形象延伸到其它产品上, 必须保持被延伸产品与主导产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衡量产品相关性是否适合延伸品牌, 主要分析两种产品的消费者是否一致, 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是否一致。这种相关性包括产品技术相关, 产品有共同的主要成分, 有共同的服务系统及产品质量相当。一些较有知名度的品牌盲目地延伸到与主导产品丝毫不相关甚至在特性方面有冲突的产品上去, 由于产品的相关性不高, 消费者很难把两者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 品牌延伸不但得不到品牌联想, 反而会对原有品牌形象带来负面作用。

品牌关联延伸能丰富品牌旗下的产品线, 给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消费者的需求向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忠诚度很少能够达到不想尝试其它同类产品的程度, 单一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正在慢慢减弱。某一品牌的消费人群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而不断流动。在这种情况下走多元化发展方向, 通过品牌关联延伸吸引更多数量的消费者来保证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一条值得思索和借鉴的发展道路。

当然, 品牌延伸如果符合核心价值的一致性, 则在产品最终用途、生产条件等方面的关联度可以低一些, 但在核心价值的关联度上, 仍然是比较高的。因此, 以符合核心价值为导向和以必要的关联度为导向两个合理导向并不矛盾, 而是辨证统一的。

总之,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新产品的市场导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 众多新产品因为不被消费者接受和过高的市场初期导入费用而失败。如果企业能够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知名度, 那么对新产品的推广是十分有利的。因此, 在进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品牌延伸策略, 利用原有消费者对已有品牌的忠诚度, 推广企业的新产品。

摘要:品牌延伸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对其进行探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现代企业品牌延伸普遍存在的非理性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企业,品牌延伸,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苏勇, 陈小平.品牌通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2]谢奉贤.品牌延伸的关键因素与实施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 2006 (5)

浅谈服装企业品牌延伸策略 篇10

1 服装企业品牌延伸优势

服装品牌延伸是指服装企业利用公司已具有的市场美誉度、影响力推出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品牌, 谋求市场效益的提高及企业持久稳定的发展, 它是服装企业利用品牌资产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之一。从国内外服装企业进行品牌延伸成功的案例来看, 服装品牌延伸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延伸新品, 可以带来新鲜感

服装企业在初始阶段一般都是以生产单一产品起家, 这种方式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及对市场的把握, 而延伸新品可为公司现有品牌或产品线带来新鲜感。众多产品同时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不仅可以彰显母品牌形象, 加强品牌的整体影响力, 给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的选择;还能加强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整个品牌家族的知名度。几乎所有的大牌时装都进行了品牌延伸, 如:Chanel、Giorgio Armani、Prada等, 新产品不仅让消费者耳目一新, 更彰显企业的整体实力。

1.2 减少新产品“入市”成本

通常情况下, 服装新品从市场调研、设计创新、新品发布到推向市场往往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 不仅劳命伤财, 还未必成功。但是新产品借助消费者对母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沿着其已铺好的各种有利渠道直接迅速进入市场, 使消费者更快地接受新产品, 这将减少企业品牌宣传的费用、时间和精力, 使企业更专注于新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工作。

1.3 提高市场占有率

服装是流行周期不断缩短的时尚产品, 纷繁呈出的新品对消费者产生了巨大的诱惑。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消费者的心, 截获意欲进行品牌转换的那一部分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 进行品牌延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服装企业延伸的新品可以借助母品牌的影响力迅速增加认知度, 扩大市场占有率。如:Giorgio Armani的产品从休闲服及牛仔服延伸到男装、女装、童装及家居产品等, 正是利用其品牌的影响力迅速占有市场的。

1.4 发展规模经济

服装企业在品牌延伸后不仅扩充了产品线、丰富了产品种类;同时也扩大了企业规模, 形成规模化、集团化, 增强了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规模经济效益正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而且延伸产品还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2 品牌延伸的风险

毫无疑问, 成功的服装品牌延伸使品牌资产价值最大化, 提高市场占有率, 形成规模化、集团化, 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但品牌延伸不当也会诱发诸多潜在风险。

2.1 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

服装知名品牌在经营者多年的经营、呵护下, 已逐渐地被消费者所认知并接受, 在市场上也占据了比较优势的地位。服装品牌的延伸大多是借助于消费者对母品牌的信任, 是企业对这种信任的预支。如运用恰当, 就有可能对母品牌的形象起到巩固作用;反过来, 母品牌的良好形象就会被减弱。因此在服装品牌延伸的过程中, 应注意维护母品牌形象, 防止服装延伸产品脱离了母品牌的形象, 降低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例如, 皮尔·卡丹时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但若是随着多元化战线的发展, 皮尔·卡丹品牌从家具到灯具, 从拖鞋到钢笔, 甚至还包括廉价的厨巾, 应有尽有, 则会严重地伤害了高档品牌的形象, 也失去了寻求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这一部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2.2 稀释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在企业的引导下, 通过长期的品牌经营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品牌的印象、理念, 是一个品牌的灵魂, 具有不可复制性[1]。成功的服装品牌延伸可以扩大母品牌的影响力, 提升母品牌的核心价值。但服装品牌延伸也会对母品牌造成稀释, 特别是服装延伸品牌的核心理念与母品牌的核心理念不相关时, 服装品牌延伸越广, 那么品牌原有的内涵和价值就会越淡。

2.3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服装企业已有的知名品牌在市场格局中占据着比较优势的地位, 假若企业实施同一品牌的产品线延伸, 所有延伸新产品都会因母品牌而受益。然而, 正因为企业母品牌与品牌延伸线上的诸多产品产生了关联, 从而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风险。若母品牌下的任何一款新产品在市场经营中失败, 就有可能波及到企业其他产品的信誉, 影响公司其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甚至给母品牌带来毁灭性打击, 正所谓“一着不慎, 全局皆输”。

2.4 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定位冲突

一个成功的优势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所塑造的这一品牌的特定功用、品质、文化等等属性产生特定的心理定位。如果服装企业把品牌延伸到与原市场不相容或者完全非相关的产品大类上时, 就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 使消费者对企业原有的品牌思维定势出现紊乱, 这样就降低了该品牌的地位, 破坏了品牌的形象。如“金利来, 男人的世界”这句经典的男装广告语使金利来男装深入人心, 但延伸的女装不仅偏离了品牌定位, 更是削弱了品牌原有的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3 延伸条件

怎样才能有效地规避品牌延伸的风险, 这需要我们的经营者从以下几个条件加以考虑。

3.1 母品牌

3.1.1 母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延伸所要传递的不仅仅是母品牌的名称, 更是母品牌的核心价值。而且随着母品牌核心价值的提升, 其品牌延伸力也不断增加, 当延伸品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价值理念、情感等与母品牌相关时, 品牌延伸的空间则更为宽广。

3.1.2 母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

品牌知名度是指消费者识别品牌的能力。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持续购买特性, 持续越长久说明品牌忠诚度越高。知名度越高的品牌, 其购买者的认知度、忠诚度越高。因此品牌在目标市场的认知度、忠诚度越高, 其可转移的无形资产就越大, 品牌延伸就越容易成功。

3.1.3 品牌属性

母品牌的品牌属性, 可以根据品牌给予人们生理和心理满足的不同, 把品牌划分为偏物质类和偏情感类。依据学者黄静、彭华东的理论:一个源于产品特性又是产品特性高度抽象化的品牌核心价值, 往往让消费者联想到的不是某种具体的产品, 而是品牌所能带给消费者的独特的功能性和情感性利益[2]。因此偏物质类品牌, 其品牌延伸度低, 而偏情感类的品牌延伸度高。

3.2 延伸品牌

3.2.1 延伸品牌的品质和功能

品牌自身所具有的高品质和与其他产品相比较的差异性功能, 是消费者愿意为其选择的品牌付出更高价格的主要原因。因此服装延伸产品是否在质量上继续保持与母品牌一样的高品质, 在功能上能否让消费者体验到某种差异优势, 这也是品牌延伸的条件之一。

3.2.2 延伸产品与母品牌是否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

服装延伸产品与母品牌之间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也决定了品牌是否延伸及延伸的宽度。服装企业把产品延伸至服装配件领域, 同时核心价值理念、情感价值等相关, 那么进行品牌延伸的可能性就很大。若延伸至非相关领域或者与原品牌核心理念相悖的业务中去, 这样就脱离了相关性与一致性原则, 这将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3.3 市场环境

3.3.1 延伸产品的市场容量

服装延伸产品的市场容量越大, 市场前景越好, 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延伸产品的性能和特色, 采取品牌延伸的成功性就会更大, 发展潜力就更好。

3.3.2 延伸产品的市场饱和度

服装延伸产品的市场饱和度指延伸新产品即将进入的市场是否饱和, 现有的企业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这个市场是否有寡头企业。如果延伸产品进入的是未饱和市场, 同时还没有寡头企业, 那么品牌延伸就会越容易。

3.3.3 延伸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

市场生命周期一般情况下分为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什么时期进行品牌延伸才合适, 学者们持不同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在引入期, 有的支持在市场成熟期。利用母品牌的优势地位在市场还未成熟时就导入新产品, 这不仅避免了与这行业的强势品牌正面交锋, 更有助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了延伸产品。

3.4 营销策略

服装企业在缜密的市场分析基础上, 采用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品牌定位、定价策略、传播途径等进行偏向于情感类的品牌延伸更容易取得成功。

4 延伸途径

综合国际上服装企业品牌延伸的表现形式, 服装企业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延伸途径。

4.1 产品线延伸

产品线延伸是按照延伸新产品的档次划分,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向下延伸、向上延伸和双向延伸。

品牌向下延伸即是服装品牌在原高端定位的情况下, 为了企业更好地开拓市场, 推出中低档品牌, 可以将此新品牌称之为二线品牌或二线产品。例如:美国品牌“ANNA KLEIN”于1982年推出的新品牌“ANNA KLEIN II”, 它不仅延续了原品牌的核心价值, 还利用原品牌的美誉度、忠诚度扩大了自己的市场影响力。

品牌向上延伸是指服装企业在原有的产品线上增加高档次的产品生产线, 利用母品牌在消费者中已取得的知名度, 使服饰流行时尚延伸到高端市场。如著名的牛仔品牌———Levi’s在2006年春夏提出“时尚向上延伸”的概念, 推出了全新Square Cut Jeans系列。

品牌双向延伸是服装企业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 同时向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进行品牌延伸, 扩大市场占有率。如雅戈尔从衬衣延伸到现在的金色雅戈尔、蓝色雅戈尔、绿色雅戈尔高中低档西服市场。

4.2 一主多副品牌延伸

主副品牌策略指一个主品牌涵盖企业的系列产品, 同时给各个产品打造一个副品牌, 以副品牌来突出产品的个性形象[3]。服装企业利用服装品牌的知名度, 将该品牌转移到与本企业非相关的领域。因此服装企业在实施主副品牌延伸时应注意:让消费者体验到主品牌形象的同时, 又要强调副品牌下各类产品的特色。例如著名服装品牌“阿玛尼”, 其主品牌GIORGIO ARMANI, 定位高端市场。公司推出了副品牌:GIORGIO ARMANI EX-CLUSIVE, 全部采用手工缝制, 实行限量版, 只有少数崇尚身份地位的富豪才消费得起, 不仅体现了原品牌的核心价值, 更彰显了个性特色。

5 结语

5.1 发展成为强势品牌。

服装品牌想要成功地进行品牌延伸, 就势必成为强势品牌, 这是服装企业进行延伸的条件。中国的服装品牌应该大力将自身发展为强势品牌, 从设计创新、技术创新、信息创新到管理体制的创新等方面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增强市场竞争力, 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强势品牌, 为品牌延伸奠定基础, 进而获取高额附加值。

5.2 借鉴国外品牌延伸经验。

我国服装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战略时, 可以适当借鉴国外已经取得成功的品牌延伸方式, 结合国情和企业自身品牌的情况发展有利于品牌延伸的方式。

5.3 加强市场调研及分析。

我国服装企业要在这纷繁多样的激烈竞争中寻找到最大潜能的商机, 并取得较强的竞争力, 首先应加强市场调研, 建立适合企业的信息网络体系, 如建立品牌网络宣传、快速销售反应机制, 加强代理商、终端零售商的联系等等, 使企业对企业形象、市场需求、行业竞争情况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分析总结, 然后以此做出相应的调整思路。

服装企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综合分析市场环境和自身的品牌资产优势, 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品牌延伸的成功, 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大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服装品牌延伸是服装企业实现品牌无形资产转移和品牌发展的有效途径。成功的品牌延伸能够使服装企业的品牌资产在“品牌伞”效应下得到充分发展并实现增值, 如果品牌延伸不当, 则容易跌入“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陷阱”。试从品牌延伸的内涵及品牌延伸存在的优劣势入手, 通过对其理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分析, 为服装企业有效规避品牌延伸的“陷阱”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服装企业,品牌延伸,风险,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博, 韩福荣.品牌延伸影响因素浅析[J].经济师, 2009, (8) :53.

[2]黄静, 彭华东.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延伸有效性的重要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9) :82-84.

延伸性企业 篇11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基层

0.引言

伴随着我国各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内的各种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石油化工企业更是比较明显,随着我国近十多年来成品油市场的开放,企业的内部矛盾越来越突出。基层不但是可以直接给我们企业带来效益,更给企业的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若要想做好就要采取“教育化管理、趣味化教育”的形式,要把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严格、创新、实干”的工作作风。

1.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要的工作作风宜“严格”

严格,具体点是指对基层工作者进行严格的教育、严格的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应把教育看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融严格的教育于严格的管理中,如企业安全管理、企业投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都要加以严格的要求,力争做到不松懈、不懈怠。通过我们的实践证明,员工在每个环节的生产经营中要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就可以通过严格管理、将管理活动看作是锤炼员工思想作风的方式去实现。例如1999年,某石化企业几名工作人员合伙盗窃该企业石油,给该企业造成了不小的财产损失,给该企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幸好该企业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最后按公司制度将那几名员工进行了严肃的处理,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追究刑事责任,该开除的开除。目前,值得人们高兴的是各个企业单位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各自的新规章制度、措施,且考虑的方面越来越细,越来越严格。这样一来,企业不管是出现任何情况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能有效的避免企业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各个企业的制度措施既是企业员工的智慧的结晶,更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们的智慧的结晶,必须认真的有效的进行贯彻落实,为“从严管理、教管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要的工作作风宜“创新”

创新,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企业文化的创建,二是指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具有好的创意,工作勇于创新。要想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建企业文化,把建设企业文化放在重要位置,能够很好的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凡是那些搞得比较好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看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做出很多的工作才能构建好我们的企业文化,这些工作中有一条是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和企业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具体做法:一是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情况,不断地加强员工的形势任务教育;二是要增强员工的各种意识和观念。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以及民主观念、全局观念、法制观念等,使企业和员工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命运共同体;另外,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具有创意,工作勇于创新,改变过去传统工作方式,利用新的观念开展创造性地工作。工作中要勇于探索,以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针对员工在创新性工作中不断做出的探索要力求具有时代特色、不怕出错、不怕吃苦,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开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例如 十多年前某企业开展的减员分流工作,提出五年的工作一年完成,通过开会、板报、专刊不断宣传减员策略,为了制造舆论,扩大政策宣传,尽量做到人人皆知,每人发一份宣传资料,定期开会条分缕析政策措施。2003 年减员分流,企业领导也针对员工认清发展形势也作出了及时的引导,减员分流是保证企业能够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期有效措施,企业领导应对员工及时教育,让他们对减员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正确对待减员工作。让他们较好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体会到现在就业的压力,是他们明白拥有一份工作是不容易的,督促每一位员工尽职尽责的努力工作,挖掘有效的工作方式,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平时进行不懈地努力工作、创造性地劳动,才可完美的完成各项任务。创新,可以说是“从严管理、教管结合”的实现形式。

3.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要的工作作风宜“实干”

实干,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工作方法宜实,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二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应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勿忽视每一位员工的物质需求。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也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方式得当,二是内容要实。找准切入点,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解决。从这个方面说,就是突出“钥匙与锁的对应关系”。找准切入点对于思想政治工作非常的重要。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新体制与旧体制的变革时期,会经常遇到矛盾,形势变的比以前更加的复杂、更加的严峻,几乎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部门都会有它自己的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情况,考虑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目前,我们在以往用惯了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现在不适用了,有些也落后淘汰了,解决目前的新的实际的问题就得需要另外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实干的另外一方面含义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绝不容忽略每一位员工的物质需求。对于片面的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要求的做法,邓小平同志曾教育全党:“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恩格斯也曾经说过:“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物质发展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只有物质发展好了,精神层面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而物质发展是人们可以直接享用的对人们生存提供便利的物质产品。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问题应是一些实际问题,追根溯源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够高造成的,再加上我们工作中一些失误。我们一定要树立好群众观点,为人民群众满足一些合理的要求,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努力地做到为群众着想,切实做到关心群众工作与生活,想方设法地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那些短时间解决不好的,要具体说出情况、讲明原因、消除矛盾。切实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就会取得明显的成效。实干,是从“严管理、教管结合”的重要内容。

4.结论

我们要尽量采取“教育化管理、趣味化教育”的形式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延伸到基层班组,为此,我们要把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严格、创新、实干”的工作作风。

本文分别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要的工作作风宜“严格”、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要的工作作风宜“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要的工作作风宜“实干”三个方面叙述了企业应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基层班组及其重要意义,这将对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徐莉.浅谈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 现代企业教育. 2011(06) .

[2] 甘贵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J]. 才智. 2011(20) .

[3] 于清海.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转型[J].山东社会科学. 2001(05).

延伸性企业 篇12

一、把行业、企业引入专业

学校是校企业合作的主体, “把行业引入专业”是由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学校只有按照行业和企业标准育人, 才能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1.教学标准引入行业、企业标准。

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按行业、企业标准审定, 每届学生各专业的教学计划, 由各教研室讨论拟定后, 再聘请各行业的技师或专家参与讨论, 共同修改后付诸实施, 并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变化进行不断完善。

2.请进来。

学校可以长期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技师、名师作为客坐教师, 定期或不定期请他们到学校进行讲课或实操教学。学生与企业师傅、行业专家面对面, 学生即学技术、长见识, 又提高了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

3.学生管理、德育工作中引入企业文化。

学校与企业相隔遥远, 如何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如何让学生减少对企业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这是学生管理中德育教育值得探讨的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学生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平台, 如学校通过一些板报对企业进行推介;请往届毕业生到学校开展讲座, 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请企业人员进行就业指导等。

4.学生实训室与企业工作间对接。

学生实训室要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和真材实料进行实训:如烹饪实训室要有酒店一样的厨房设备, 数控、模具专业实训室要有工厂一样的数控车床或模具制造设备等, 并提供原材料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出产品, 学生才可以学到真本领。有的专业至少要有仿真模拟系统:如电子商务专业、财会专业等。

二、让专业延伸到企业

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虽然可以通过合作达到相似或相近, 但学校不能等同于企业, 学生要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的合格员工, 还需要企业大“熔炉”的锻炼。

1.在校期间学生经常性地走出去。

老师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课时让学生到公司、企业感受企业工作氛围, 或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如旅游专业教师把学生带到周边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导游实训, 就是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学知识得到很好的延伸, 书本知识变得更生动形象。

2.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1) “工学交替”。如学生第二期或第三期到企业实习, 然后返回学校学习一期或两期。 (2) “先学后工”。学生在校把理论和实操 (实验室) 课学完后再到企业实习, 如“2+1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 最后一年在企业实习。学生到企业后仍是学生身份, 学校按照学校制度进行管理, 校企共同制订企业实习教学计划, 建立实习学生信息通报制度, 学生问题处理制度, 实习生表现和成绩定期考核考评制度等, 并成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实习管理机构。带队老师与企业员工密切配合, 注重学生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委派老师到企业培训学习。

教师深入企业是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 企业是学校新知识和技能的源泉。教师在解读和传授书本知识时, 根据自身在企业的感受和深入了解, 更新教材内容, 更新教学方法, 让书本知识得以补充完善, 缩短了教学知识与行业知识、企业知识的距离。

4.学校与企业进行共同研发、推广新产品或新工艺。

学校专业理论研究方面优于企业, 企业在实践经验方面优于学校, 学校教研和企业生产相结合是强强合作的体现, 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表现形式。利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独特优势与企业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新生产工艺或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难题, 并对企业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培训, 实现产、教、研一体化, 实现企业效益更大化;同时, 也增强了企业对学校的依赖度, 形成校企长期合作的纽带和桥梁。

三、如何真正实现“把行业引入专业, 让专业延伸到企业”

政府主导校企合作, 是真正实现“把行业引入专业, 让专业延伸到企业”的法宝;二者的关系是,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后者是前者的核心内容。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如果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能撬起地球。”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支点是校企合作, 而校企合作的支点又在于政府的管理和支持, 学校与企业联姻, 政府是“媒婆”。否则, 学校要“把行业引入专业”比较困难, 如企业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计划研讨或进行讲课, 仅凭个人感情难得长久坚持, 只有成了受企业派遣的工作任务, 才可以持之以恒。“让专业延伸到企业”更是难上加难, 目前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 实际上变成了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 而要让学生按学校教学计划轮岗实训, 全面锻炼, 是很难做到的。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动力, 校企双方往来、沟通则难以深入开展。

1.政府应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引导和鼓励校企合作。

如制定校企合作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 制定校企合作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等。

2.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校企合作的领导,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有政府的支持, 学校能选择到当地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优秀企业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和人生发展是不一样的;学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型的合作关系才有更现实的条件。

3.把校企合作纳入政府工作职责, 构建校企合作的评价机制, 保证其效果。

如对深度合作校企双方进行嘉奖, 对校企合作形成的“产、学、研”成果进行奖励等。校企合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也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上一篇:听力误区下一篇:主体意识形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