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产品

2024-08-06

延伸产品(共8篇)

延伸产品 篇1

1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带领传统产业的升级,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突破口, 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 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这就意味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现在的2.5%提高到5%以上。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 我国有13亿人口, 其中至少有5亿是动漫市场消费者, 市场空间每年约1000亿元。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机会, 动漫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2010年前五个月, 国产动画片总报备量达到261部、274253分钟, 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88.26%。而2009年我国国产动画片的生产数量比2008年增长31%以上, 年生产动画片322部、171816分钟, 分别是2007年101900分钟 (计186部) 和2008年131042分钟 (计249部) 的1.69倍和1.31倍。不仅如此, 自2004年以来, 国产动画片创作连续六年将增速保持在23%以上, 且年均增速高达57.2%。我国不但在发展速度上成为世界各国中增长最快的国家, 而且在动画片的总体生产规模上也超过了日本, 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动画片生产大国。

2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市场占有量不足, 量质矛盾突出

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 很多从事动漫业的机构和企业盲目入市, 导致虽然近几年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迅速, 但有影响的动漫形象以及其衍生产品却寥寥无几。据有关调查显示, 在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 日本、韩国动漫占60%, 欧美动漫占29%, 我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的比例仅为11%。这凸显了我国动漫产品的市场受欢迎度不够, 这也代表了我国动漫产品虽然近几年在出品数量上迅速提高, 但产品质量还停留在低层次, 不能满足动漫爱好者的需求。

2.2 传统题材有待开发, 创新不足

中国动漫产品的市场定位在婴幼儿的启蒙教育和中小学生的品德及人生观塑造, 这种狭窄的定位空间, 使得中国从有动漫开始就充满了教化气息, 使得原本应该具有的娱乐性夹杂在了严谨和庄重之中, 从而使得中国的传统动漫受众单一、内容乏味。这种限制题材的创作氛围, 不仅限制了中国动漫的创新, 也造成了中国动漫题材资源的浪费。比如, 1998 年取材于中国传统故事的美国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 2008 年夏天梦工厂动画片《功夫熊猫》, 均在世界各地大获成功, 其票房收入以及在世界各地对中国文化的推广是国产动画片所无法匹敌的。

2.3 动漫开发投资跟风严重, 开发企业良莠不齐

动漫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 吸引着中国近几年越发充足的资本进入该领域, 同时, 由于动漫行业前期投资大, 后期赢利周期长, 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筹资能力、市场运作能力, 在把握需求、创意、制作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才有可能创作出能够为市场所接受的产品。据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统计显示, 截至2008年年底, 中国有5400多家动漫企业、1300多家动漫教学机构、30多个动漫产业园区和17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 但大量动漫企业赢利困难。

2.4 我国动漫开发的目标定位和消费者购买力之间的矛盾

我国动漫的开发以低龄的儿童作为对象, 忽视了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是具备更高购买力和欣赏水平的群体, 他们不仅对动漫的内容有更高的要求, 而且对其衍生品有着更高的要求, 不仅在质量、外观上更重要的是在类型上有独特的要求, 低龄化的动漫在衍生品开发的时候更多是生产同品牌的服装或食品, 而更成熟的消费者已经把兴趣发展到了更高的体验要求:模型、电子产品、游戏、交际、书籍、会展。

2.5 动漫产业链缺失, 缺乏有效的赢利模式

现代产业都是建立在产业供应链基础之上, 动漫产品也是如此, 为了保证产品的可持续性, 开发的效率和成本控制, 就要求动漫产业要有一个完整和高效的供应链组织形式, 这包括了“动漫的创意创作→动漫生产制作→动漫产品的出版→衍生产品开发→衍生产品的生产→衍生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环节。这方面美国的迪士尼做得最为成功。按照国际惯例, 动漫片市场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动漫片本身的播出市场, 二是卡通图书和影像制品的市场, 三是卡通形象的衍生产品。其中, 最后一个层次的周期最长, 市场反响更为深远。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明显的存在着产业链的断裂, 中国的动漫企业主要的精力还多停留在第一、第二个层次及动漫产品的制作和发行上, 在整个价值链的开发和供应链的管理上还很欠缺,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上明显落后于美、日、韩等国。

3 动漫产品的价值延伸策略

动漫产品的价值来源于故事和动漫形象的受众以及二次开发的能力, 故事的精彩与否首先决定了动漫产品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 在引人入胜的精彩内容上再配合夺人耳目的动漫人物形象, 往往就能让观众对其人物和故事产生难以忘怀的情感。用动漫及其人物形象的市场推广来提升受众人数和爱好程度, 为其衍生品等有关的二次开发提供广阔的空间, 从而实现动漫产品的价值提升。

3.1 精彩的题材选择和动漫形象塑造

中国的动漫有着广泛的选题范围, 这得益于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传统的英雄人物, 传奇的神话故事, 都是很好的动漫题材, 同时我国的动漫创作也可以借鉴美、日、韩的题材, 这是因为该类题材在中国的青少年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容易形成市场。在题材选择之后, 其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显得非常重要, 深入人心的动漫产品必然要求有着与之相配合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人物。

3.2 完善的开发路径, 注重内涵的价值提升

由于文化产品开发过程的特异性, 可以不定时地开发和生产, 且产品不易模仿, 它可以在保证产权的基础上进行市场探索性推广。日本动漫在这方面的优势和传统策略是, 在开发的初期是以动漫连载的形式在不同平台的刊物发表, 先以这种方式试探市场认同, 当某一动漫产品获得较广的受众之后, 再由专业化的动漫制作厂商买下版权, 进行影视及游戏动漫的制作和衍生品开发。这种模式相比美国高投入、高成本、大制作, 特点是由市场选择内容优秀的动漫, 可以有效地避免开发的市场风险, 成本较低, 比较适合我国动漫企业多而小的发展特点。

3.3 动漫品牌衍生品的开发

动漫衍生品是动漫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漫衍生品市场是动漫产品扩张的主战场, 是动漫产品最赚钱的环节, 其中包括服装、玩具、书籍、游戏、音乐、主题公园以及展会等, 目前动漫衍生产品发展最成功案例就是美国的迪士尼, 它形成了一整套的动漫衍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流程, 其在上海的迪士尼乐园项目已经获得我国批准, 这标志着其最成功的衍生品已经成功登陆中国, 这是中国动漫企业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3.4 提升行业集中度, 完善产业链

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 我国动漫企业如雨后春笋, 出现在全国各地, 形成数量多、规模小和分布散的现状。为了解决这种状况, 政府也加大了干预力度, 现在多个省区都在规划自己的动漫产业发展园区, 就是为了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效地提升动漫产品的研发能力, 培育完善的动漫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链。

3.5 各种平台的建设

平台的建设, 是为了提升操作的规范化和效率, 从动漫产品的开发、生产到销售, 主要使用到各种平台包括设计开发和制作的合作平台, 动漫产品的推广平台, 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衍生品的开发与交易平台、会展等。这其中动漫产品的推广平台是动漫产业的基础, 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是动漫生产企业的生命线, 保证了后期的衍生品市场收益, 而会展则是顾客参与的一种有效形式。

3.6 虚拟社区对动漫价值的提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以动漫或具体动漫产品为讨论主题的虚拟社区充斥着网络空间, 这种社区不仅为动漫爱好者提供了交流、交易空间也培养了共同爱好, 从而提升相关产品的价值, 特别是为动漫产品的创作和推广提供了一个富有创意和廉价的渠道。

摘要:“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 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动漫作为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 自身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就是基于我国动漫产品价值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对其价值延伸提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动漫产品,价值延伸,平台建设,价值链

参考文献

[1]卢小雁, 茅静莉, 沈懿.论动漫产业的成长规律与政策引导[EB/OL]. (2007-10-18)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 id=5432.

[2]万润龙.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60%来自日本:中国离动漫强国还有多远[N].文汇报, 2009-05-04.

[3]孙立军.盘点2009年的中国动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0 (1) .

[4]任国强, 靳卫杰, 我国动漫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 .

[5]许正林, 马蕊.论中国动漫产业链的构建[J].经营管理, 2010 (8) .

延伸产品 篇2

利用1958-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20国家气候中心的动力延伸预报产品,运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EOF)求取预报关键区内的`空间特征向量及其时间系数,结合相似离度方法查找与预报月份相似的个例,进而作出广西月降水量预报.独立样本试验证明,利用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制作的区域月降水预报比利用前期实况高度距平场相关区域制作的预报效果更好.

作 者:何慧 金龙 覃志年 陈见 He Hui Jin Long Qin Zhinian Chen Jian 作者单位:何慧,覃志年,He Hui,Qin Zhinian(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南宁,530022)

金龙,Jin Long(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南宁,530022)

陈见,Chen Jian(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南宁,530022)

品牌产品线如何延伸 篇3

产品线延伸的模式

产品线延伸策略有较多模式,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向上延伸策略。企业以中低档产品的品牌向高档产品延伸,进入高档产品市场。一般来讲,向上延伸可以有效地提升品牌资产价值,改善品牌形象,一些国际著名品牌,特别是一些原来定位于中档的大众名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不惜花费巨资,以向上延伸策略拓展市场。

然而国内很多企业,这条路似乎走得不是那么顺利。熊猫手机一直定位在中低档国产手机,在获得一定的品牌认可度之后,熊猫集团不惜花费巨资,推出高档手机,企图打入高档市场,最终碰得灰头土脸,一败涂地。

第二种是向下延伸策略。即企业以高档品牌推出中低档产品,通过品牌向下延伸策略扩大市场占有率。一般来讲,采用向下延伸策略的企业可能是因为中低档产品市场存在空隙,销售和利润空间较为可观,也可能是在高档产品市场受到打击,企图通过拓展低档产品市场来反击竞争对手,或者是为了填补自身产品线的空档,防止竞争对手的攻击性行为。

这一策略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当属宝洁集团。在经过多年的中国市场培育和品牌形象打造之后,宝洁已经在中国市场深入人心,飘柔、潘婷、海飞丝等品牌分别以区隔精准的功能定位和“高档”的品牌形象赢得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随着中国洗涤日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当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以更占优势的价位和强力的广告宣传纷纷抢占市场时,宝洁不得不改变策略,推出一系列“平民价位”的产品,给竞争对手以有力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宝洁这一举措丝毫无损于它一贯的“高档”形象,反而给人“更具亲和力”的感觉,不可谓不厉害。

第三种是同时向上、下延伸,也称为品牌双向延伸。即品牌原来定位于中档品牌,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对品牌作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的延伸。

这方面当推韩国的LG,笔者认为,LG在中国的品牌策略是非常成功的,进入中国市场之初,LG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一直是以“高端”形象示人,但产品价位却定位在中档,给消费者既实惠又有面子的感觉。在这样一种品牌基础上,一旦实行产品双向战略,既无损于LG原有的品牌形象,同时又有利于掌握市场优势,扩大市场阵容。

延伸的底线在哪里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底线。对企业而言,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是:产品线延伸,底线在哪里?

海尔开始卖药了,雕牌出牙膏了,春兰做摩托车了……这种同一品牌的跨类延伸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品牌延伸上的急功近利。事实也证明,消费者往往对此类品牌延伸并不买账。

根本症结在于,延伸产品的特性与品牌的核心价值不相适应。很多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往往只看到市场空隙背后巨大的利润空间,而忽略对自身的品牌定位及品牌核心价值的分析,比如,现有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在哪个层面上,这个层面是否支持即将进行的产品线延伸,并且支持到什么程度。

如果不针对这些问题做严谨、理性的分析,那么盲目进行品牌延伸就会给消费者一种类似“挂羊头,卖狗肉”的混乱感,进而产生不信任,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果,还会对原有品牌形象造成损害,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品牌延伸中,品牌核心价值决定了品牌延伸的最大范围。如果具有相同的核心价值,即使是在类别差异甚大、属性各不相同的产品之间也可以进行延伸,反之亦然。

但是不是说海尔一定不能涉足医药行业呢?当然不是。这里面一个微妙的区别就是——你是以企业品牌切入延伸还是以产品品牌切入延伸。就像宝洁,旗下产品不仅有洗涤用品,还包括护肤品、食品等,品客薯条就是其中之一。宝洁的成功在于它从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十分注重将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区隔开,十年如一日的打造“宝洁公司,优质产品”的企业品牌的同时,推出一个个产品品牌,并使宝洁在跨类品牌延伸时游刃有余。

延伸之后,产品何去何从?

品牌延伸之后,新产品将再次面临渠道的规划和设计,似乎又增添了新的难题。而渠道战略的选择过程是一系列的权衡及放弃的过程,在选择某一个主流渠道的同时,必然在削弱其它渠道的渗透力度。关于渠道的规划和设计,归纳起来,我认为关键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什么样的渠道最适合新产品推介并且适合企业现有的资源状况?不同的产品定位,产品的最终用户的选择,都是选择渠道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橄榄油,是定位在食用,还是保健,如果是食用就要选择以商超为主的销售渠道,如果定位为保健功能那么就要考虑进药店,不同的定位意味着不同的渠道选择。同时,企业在进行渠道规划和设计时,还要在其资源能够做到的与为满足顾客而获得竞争优势所必须做的之间寻求平衡。

第二,选择新老渠道组合,如何进行调控和评估?很少有企业在渠道设计时选择单一渠道,大多数企业都是采取新老渠道组合的策略,这就要求企业对渠道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而要做到科学的渠道规划,就必须通过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的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衡量和评估渠道,形成最合适的组合渠道战略。企业在比较不同渠道的获利能力时,必须判断不同组合的收入、成本和资金需求情况。

一种产品的渠道设计出来后,从渠道的结构到伙伴的选择,还需对其合理性进行有效地评估,这种评估主要依靠前期对整体计划的预测。如果在渠道设计时,定位于该渠道占据整体市场的25%,最后没有达成,那么就要分析是定位的不合理还是渠道选择的不合理。定位的合理性可以从整体环境和竞争对手方面来考虑,如果定位合理,那么就要评估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否合理。

第三,什么样的渠道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又便于企业日后调整和改进?事实上,绝对的稳定性是没有的,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无论是新渠道还是老渠道,渠道的变化与调整是一种常态,渠道的模式与渠道成员经常处于一种调整的状态,但调整有主动调整和被动调整之分。随着市场的发展,渠道在产品的不同时期的定位肯定是不一样的,主动的调整便于更好地使渠道适应整体市场发展,让合适的渠道能够随着厂商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将资源留给愿意和厂商共同发展的渠道。而被动的调整如果调控不得当,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延伸产品 篇4

经济的增长与环保的严格使得相关的气体脱硫与硫磺回收技术日益重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依靠自身力量开发脱硫、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工艺的同时,沿海沿江地区许多大型炼化基地还先后全套或部分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在此基础上国内组织生产、设计和研究单位通过消化吸收、联合攻关,也形成了国产化的大型化硫磺回收装置成套技术。近年来,国内硫磺回收装置已从2000年的62套猛增到近200套。

国内目前硫磺年产量已近300万吨,中石化普光气田在年生产天然气净化气120亿立方的同时,副产硫磺每年约300万吨,预计2009年6月投产,届时国内硫磺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0万吨。丰富的硫磺资源为开发硫磺延伸产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聚苯硫醚,又名聚亚苯基硫醚,英文名Polyphenylene Sulfide,简称PPS,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特种工程塑料,被誉为继聚碳酸酯(PC)、聚酯(PET)、聚甲醛(POM)、尼龙(PA)、聚苯醚(PPO)之后的第六大通用工程塑料,也是八大宇航材料之一。聚苯硫醚中硫原子与苯环交互整齐排列的构造,赋予分子高度稳定的化学键特性,并易于堆积成热安定性较高的结晶格子。其树脂通过填充改性、多种成型方法加工和精密成型,制作各种管、板、丝、膜、布及零部件,具有“塑料黄金”之称,可广泛用于纺织、汽车、电子电气、机械仪表、石化专用机械设备、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家用电器等领域。聚苯硫醚产品一般分为交联型和直联型两种类型。

一、物化性能

聚苯硫醚是一种具有芳香环,4,4’位带有硫原子的高分子化合物,外观为白色粉末,相对密度1.362,熔点280~290℃,热分解温度在430℃左右,具有耐高温、耐辐射、阻燃、低粘度、高尺寸稳定性、良好的耐熔剂和耐化学腐蚀性、优良介电性能及耐磨损等特性,其主要物化性能如下。

⑴耐高温。经美国UL认证连续使用温度为200~240℃,高荷重热变形温度达260℃以上,在低于400℃的空气和氮气中较稳定,基本无重量损失,且机械性能在高温下不降低。同时耐焊锡性极佳,在不添加阻燃剂的情况下,在UL94燃烧性试验中为V-0/5V,是目前使用温度最高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之一。

⑵耐化学腐蚀。具有与聚四氟乙烯(PTFE)相媲美的优异耐化学药品性,能抵抗酸、碱、烃、酮、醇、酯、氯烃等化学品的腐蚀,在200℃以下不溶解于任何化学溶剂,在250℃以上仅溶于联苯、联苯醚及其卤化物,且抗蠕变性能极好,冷流动性为零,吸水率为0.008%。

⑶介电性能优良。介电常数为3.9~5.1,介电强度13~17kV/mm,在高温、高湿、变频等环境中具有很高的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能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同时具有较低的电感应率和介质损耗因素。

⑷阻燃耐磨。氧指数为46~53,在火焰上能燃烧,但不会滴落,且离火自熄,发烟率低于卤化聚合物,不需添加阻燃剂即可达到UL-94V-0的高阻燃性标准。填充氟树脂和碳纤维的润滑剂,可大幅提高其耐摩擦磨损特性。

⑸加工性能好。可以采用注射、模压、挤出法加工,成型收缩率和线性膨胀系数较小,吸水率低,其制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不易变形。虽然熔融温度较高,但粘度低,流动性好,结晶速度快,成型周期短,适宜注射成型加工机械强度高、刚性大、尺寸稳定性好的薄壁或精密尺寸的制品。

二、生产方法

合成聚苯硫醚的工艺有硫磺和苯聚合、对二氯苯和硫磺溶液聚合(硫磺溶液法),对卤硫酚或卤硫盐的自缩合、硫化钠和对二氯苯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中缩聚(硫化钠法),硫化氢、硫化钠和对二氯苯缩聚(硫化氢法),二苯基二硫化物和氧气反应(氧化聚合法)等多种方法,但目前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只有硫化钠法和硫磺溶液法两种,其中硫磺溶液法为我国所特有。

采用硫磺和对二氯苯为原料聚合生产聚苯硫醚的硫磺溶液法的工艺流程为:把硫磺、工业片碱、助剂、N-甲基吡咯烷酮一起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反应,脱水合格后降温。在175~200℃加入对二氯苯在常压下进行缩聚反应,生成聚苯硫醚,反应收率在85%以上。8~10小时后停止反应,回收溶剂。然后对固相反应物用水进行洗涤。洗涤后的树脂经干燥造粒后得到聚苯硫醚成品。洗涤液经萃取回收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萃取后的洗涤液经蒸发浓缩后结晶得到副产品氯化钠,见图1。

该法的优点是用硫磺作为硫源,含量稳定、容易准确配料,所得产品质量较好。溶剂易于回收,“三废”较少,省去了硫化钠法的产品脱水过程,反应周期短,降低了装置投资和生产成本。缺点是该法的技术难度较大,硫磺提纯的问题不易解决,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加入了金属、醛类、低价金属离子盐类及有机酸等还原剂和助剂,增加了反应产生的副产物。

三、发展概况

1.国外概况

国外聚苯硫醚的合成研究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在1888年,由Grenvesse用苯和硫在AlCl3催化条件下利用Friedel-Crafts反应合成的。1963年,美国率先提出了以碱金属硫化物和对二氯苯为原料,在极性溶剂中制取聚苯硫醚的方法,并取得实验室成果。1973年,美国菲利浦石油公司的Edmonds和Hill用对二氯苯和硫化钠在极性溶剂中加热缩聚制得有商业价值的聚苯硫醚树脂,取得专利权,并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美国德州建成年产2700吨聚苯硫醚生产装置,并以商品名“Ryton”投放市场,得到各产业部门高端用户的青睐。1985年,菲利浦石油公司专利保护到期后,日本东曹-保士谷公司、吴羽化学工业公司、东燃石油化学工业公司等均建成了年产3000吨的聚苯硫醚生产装置。德国拜尔公司在比利时也建成了年产400吨聚苯硫醚装置。随后日本大日本油墨公司、美国特佛隆公司也先后建设了年产4000~5000吨的聚苯硫醚工业化生产装置。近几十年来,世界上一直只有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生产,产品被垄断。

目前,世界主要聚苯硫醚生产厂家大多分布在美国、日本、德国和比利时。日本是最大的生产国,其生产能力占世界总产能的50%以上。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年产能力为1.15万吨,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商。日本东丽-菲利普斯公司年产能力为8500吨,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和德国拜尔公司年产能力均为8000吨,居世界第三位。世界主要聚苯硫醚生产厂家及产品情况见表1。至2008年,世界聚苯硫醚年总生产能力已达到10万吨左右,可生产聚苯硫醚树脂牌号数十种,并形成了改性料上百种、制品上千种的庞大产品链,成为一个可观的高新技术产业,年销售额逾百亿美元,预计今后几年的平均增长率仍将高达10%~15%。

2.国内概况

国内在20世纪70年代,上海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广州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学等单位对聚苯硫醚进行了生产与应用的研究开发工作,从小试开始到千克级扩试,再到吨位级中试至百吨级试产,大大小小先后上了数十套生产装置,耗资数以亿计。但因为在原料精制、聚合工艺、产物后回收、生产成本、产品开发及工程放大等方面有很多关键技术没有取得突破,而陆续废弃或只能小批量生产。其中研究最早和最有实力的单位是四川大学材料研究所,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四川大学早年着重研究传统的硫化钠路线,后又研究了硫磺溶液法合成路线。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主要是在四川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以川大技术为基础建设了一批多为年产几十吨规模的小装置,生产低分子量的涂料级聚苯硫醚树脂。四川特种工程塑料厂(原自贡化学试剂厂)与川大合作,由国家投资于1990至1991年建成年产150吨聚苯硫醚工业化试验装置,生产交联型注塑。

2001年,四川华拓科技有限公司在取得加压法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简称高分子量)聚苯硫醚树脂中试成果基础上,建成了我国首套千吨级加压法年产1420吨聚苯硫醚线型高分子量树脂生产装置,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水准,其中一些技术指标处于领先水平。现已申报7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套装置的建成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第四个实现聚苯硫醚产业化的国家,为实现我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内聚苯硫醚的主要生产厂家有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四川长寿化工总厂、广州化工研究院、广州化学试剂厂、四川特种工程塑料厂、北京化工研究院等,除四川得阳公司外,绝大多数厂家生产规模较小。四川昊华西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在自贡市富顺县晨光工业园区内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聚苯硫醚生产装置,计划于2010年建成投产。

四、供需现状

随着世界材料科学发展和塑料改性技术水平提高,特种工程塑料需求量日益剧增。聚苯硫醚作为应用最范围广、用量最大的特种工程塑料之一,世界平均消费量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递增,总体上呈现需略大于求的态势。我国消费量近年来更是成倍增长,由于我国聚苯硫醚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只能主要依赖进口。聚苯硫醚的应用领域涉及军工,在“冷战”时期,西方国家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将聚苯硫醚工程塑料等高新材料列为“战略物资”,对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国内进口量特别是高端产品进口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难以满足国防、军工、尖端技术和电子、通讯等行业的特殊需要。到1990年,实际消费量估计不超过500吨。近年来随着国际聚苯硫醚出口限制逐步取消,相应拉动了国内聚苯硫醚的潜在消费市场,使其消费量快速大幅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30%左右。

目前,我国进口的聚苯硫醚主要来自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和美国菲利浦石油公司,进口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主要消费大户是一些合资企业。国内聚苯硫醚约50%用于生产电子电气零部件、汽车零配件、石油化工高级防腐材料、医药设备配件和机械密封零部件等各类注塑制品。用于生产纤维(如工业过滤材料),以及碳纤维和芳纶复合材料等占35%,用于涂料生产,如用于石油输出管防腐等占10%,用于计算机绝缘、高电压远输等薄膜生产占5%。

近年来,四川得阳公司不断扩大聚苯硫醚生产规模,2005年和2006年陆续新建了2套年产6000吨生产装置,2006年另有一套年产2.2万吨装置在建。同时,努力向上游和下游产品延伸,拓展产业链,为我国聚苯硫醚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供应能力看,目前除四川得阳公司已提出了明确的扩能计划外,其他聚苯硫醚生产厂家也有一定规模扩产扩能的构想。四川得阳公司在建的年产2.2万吨装置在2007年11月投产,该公司聚苯硫醚总年产能力达到3.542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五、应用领域

作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一种新型材料,聚苯硫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很多行业中发展潜力巨大。科技部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也将其列为重大产业化研发内容,以下是聚苯硫醚的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1.环保产业

聚苯硫醚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化工环保新材料,其纤维织物可长期地暴露在酸性环境之中,在高温环境中使用,过滤效率较高,是能耐磨损的少数几种化学纤维之一,可用于工业燃煤锅炉的高温烟气袋式除尘成套设备过滤织物,在湿态酸性环境中,在接触温度为232℃和运行温度190℃以下,其使用寿命可达3年左右。用该纤维制成针刺毡带用于造纸工业的烘干上,由聚苯硫醚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过滤织物在93℃的50%硫酸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强度保持率无显著影响,在93℃、10%氢氧化钠溶液中放置2周后,其强度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是较为理想的环保型耐热和耐腐蚀材料。

2.汽车工业

在汽车工业,聚苯硫醚常用作汽化器、进化器、汽化泵、座椅基座、水箱水室、排气处理装置零件、连接器、配油器零件、散热器零件、转向拉杆端部支座、车灯反光镜、灯座、刹车零件、离合器零件、温度传感器、转动零件、油泵等,也常用于制作动力制动装置和动力导向系统的旋转式叶片、温度传感器、进气管、汽油泵等。特别是当前随着汽车轻量化和低成本的发展趋势,机械性能好、尺寸精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的聚苯硫醚在汽车工业中制作的零件数量越来越多,应用潜力巨大。

3. 纺织行业

聚苯硫醚纤维又名聚对苯硫醚纤维、聚苯撑硫醚纤维,具有优良的纺织加工性能,吸湿率较低,且熔点高于目前工业化生产的其他熔纺纤维,可纺制成线密度为38.89~44.44tex的单丝。由聚苯硫醚纤维加工成的制品很难燃烧,将其置于火焰中时虽会发生燃烧,但一旦移去火焰,燃烧会立即停止,燃烧时呈黄橙色火焰,并生成微量的黑烟灰,燃烧物不脱落,形成残留焦炭,表现出较低的延燃性和烟密度。其主要用途是这种纤维的针刺非织造布或机织物,可用于热的腐蚀性试剂的高性能工业滤布,其单丝或复丝织物还可用作除雾材料。此外,还可用作干燥机用帆布、缝纫线、各种防护布、耐热衣料、电绝缘材料、电解隔膜、刹车用摩擦片、耐辐射的宇航用布等。

4.电子电气工业

电子电气是应用聚苯硫醚最早也是最普遍的行业,通常用作各种接插件、线圈管、固态继电器、电动机转筒、马达炭刷、固定座、电容器护罩、磁传感器感应头、接线器、插座、线圈骨架、微调电容器,保险器基座等。聚苯硫醚以其尺寸稳定性好,也常用制作各种精密仪器仪表零件,如照相机、转速表、齿轮、电子手表、光学读取头、微波炉、复印机、计算机、CD等的零件。聚苯硫醚也是性能良好的电子封装材料和机械密封材料,在特殊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取代环氧树脂作为封装材料或用于制作电子工业的特种用纸。在家用电器行业,由于聚苯硫醚薄膜是最好的达到F级的绝缘材料,可用于制造电风扇和微波炉支架、干衣机、咖啡煲、电饭煲、热风筒、烫发器、空调压缩机等,也可制作电容器、阻抗电子元件、扁平线圈骨架、电线包覆物、掩盖物、汽化器隔膜、热敏印刷材料、柔软磁盘,电子摄影用感光带等。

5. 军工国防领域

在船舶、航空航天以及军事方面聚苯硫醚的用途也非常广泛,除在一些常规武器制造方面应用较多外,还用于制作歼击机和导弹垂直尾翼、导弹燃烧室、航空航天飞行器接插件、线圈骨架、仪表盘、计数器、水准仪、流量计、万向头、密封垫等诸多部件,特别是用于制作隐形战斗机和轰炸机主要部件及核潜艇耐核辐射零件,也可制作枪支、头盔、军用帐篷、器皿、宇航员用品、军舰和潜艇的耐腐蚀耐磨零部件。目前美国正在制造的新型战车和英国研制的塑料坦克等都用到了聚苯硫醚材料。

6. 化工行业

由于聚苯硫醚注塑制品具有良好的耐蠕变性能、粘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线膨胀系数低,尺寸稳定性十分良好,极宜用作化工设备的衬里,可以制成各种耐高温、耐腐蚀的稀硫酸水解罐、排气阀和出料阀以及化工机械行业的泵壳、叶轮、风机、叶片和过滤器等。聚苯硫醚可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醚砜、聚碳酸酯、酚酞型聚醚酮、聚苯硫醚酮、聚苯醚、聚乙烯等多种树脂材料共混改性,既能保持其原有的优异性能,又可大大提高伸长率、抗冲击性、抗蠕变性、耐摩擦性、阻燃性和热稳定性,拓展了聚苯硫醚在化工行业的应用。

7. 建材行业

经玻纤、碳纤增强后,聚苯硫醚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阻燃性能,特殊加工后,可以做抗静电材料和抗高频射线材料。这些材料制成板材后,可用于核设施、高频环境、IT行业的机房,大功率发射与接收等场所的地板、墙板和装置材料。聚苯硫醚树脂的熔体粘度非常低,流动性良好,极易与玻纤润湿接触,因此填充物料容易,用其制备的玻纤或玻纤-无机填料增强的注塑级粒料,具有极高的抗伸性、抗冲击性、抗弯曲及延展性,可用于制作各种特殊用途的建筑材料。此外,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硫醚还可以制作特种涂料,由于能抵抗酸、碱、氯代烃、烷烃、酮、醇、酯等化学品的侵蚀,广泛用于油井设施、管道、防爆设备、化工装备、船舶等防腐。

六、市场前景

随着我国环保法规和政策对燃煤锅炉烟尘排放指标的要求日趋严格,目前广泛应用的水除尘和静电除尘技术已不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袋式除尘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将会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由于聚苯硫醚滤料独特的性价比优势,在高性能滤料的发展中将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国家已将聚苯硫醚纤维列入我国化纤工业“十一五”规划重点扶植项目,预计今后几年内聚苯硫醚纤维滤材的需求量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当前国家正在积极实施燃煤锅炉烟尘排放的强制性减排措施,必将带来燃煤锅炉除尘设备产品结构的提升、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超常规发展,从而使聚苯硫醚滤料在总量中的比重可望增加若干倍。若按2010年聚苯硫醚滤料市场占有率平均达到40%计算,将形成对聚苯硫醚纤维接近2万吨的需求量。若按2015年聚苯硫醚滤料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加并考虑每年更换20%左右的因素,对聚苯硫醚纤维的需求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达到3万吨左右。因此,聚苯硫醚纤维在此领域中将面临极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未来5年聚苯硫醚需求增长的一大亮点。

聚苯硫醚用于汽车零部件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但目前国内用量仍较少,国外聚苯硫醚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占总消费量的30%以上,而国内还不到10%。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业已进入世界前三位,国家正在鼓励促进汽车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正在试用国产聚苯硫醚制作的各种汽车零件,其用量近年来也在成倍增长,这为聚苯硫醚在汽车工业的应用提供了市场机遇。

欧洲从2006年7月开始执行的Ro HS标准,规定原有电子产品焊接工艺必须改为无铅焊接,这种工艺焊接用的锡炉温度较原工艺要高很多,因此对于许多电子元器件通常使用的塑料材料来说,必须要更换耐温等级更高的材料。由于聚苯硫醚在特种工程塑料中价格最接近通用工程塑料,且生产能力远大于其他品种特种工程塑料,又具有良好的耐高温热塑性,今后在电子电气行业中聚苯硫醚将成为首选材料。聚苯硫醚薄膜特有的耐温耐腐特性在电子封装材料与机械密封材料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在200℃以下几乎不溶于任何化学溶剂,所以,用聚苯硫醚制作的封装材料和密封材料对比其他材质的材料性能要优异得多。随着对各种电子产品和仪器仪表控制精度不断提高,聚苯硫醚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今后随着石化行业和船舶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聚苯硫醚产品国产化的成功,聚苯硫醚涂料也会随之取得长足发展。此外,以往由于国内聚苯硫醚没有大规模生产,很多相关领域内的用量受到限制,一旦国内有了大规模工业化产品,相信用量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目前国产聚苯硫醚在质量与品种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航空航天领域内的用量还难以增加提高,但随着国内产业化程度提高和改性技术不断完善,航空航天领域一定会用到更多国产聚苯硫醚。1990年以来我国聚苯硫醚市场保持如此高的增长率,尽管与起始基数太小有关,但显然主要是由于这十几年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除国内相关行业和企业的成长外,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特别是许多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建厂,例如建设汽车、电子、通讯与办公设备、家电、自动化机械生产线等,使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从而拉动了包括聚苯硫醚在内的高新材料需求的迅速增长。国内外较普遍认为,我国经济至少在今后5~10年甚至15年内仍将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和增长速度,因此我国的聚苯硫醚市场也可望在此期间继续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国产聚苯硫醚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根据近年来国内聚苯硫醚实际消费量,考虑到国家对环保、防腐蚀及军工国防建设的日益重视,据权威专家预测,2009年国内聚苯硫醚市场仍会呈现跳跃式快速发展的态势。另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所做的《聚苯硫醚市场分析报告》分析,随着国内聚苯硫醚生产装置不断建成投产,消费市场开发工作也将随之逐渐完善,我国聚苯硫醚非纤维领域市场需求量,在考虑军工等特殊用途方面的需求突增因素在内,年均增长率近期(2010年前)将在30%左右,中远期(2010~2015年)将在20%左右,超过世界需求平均增长率。预计2010年国内聚苯硫醚树脂需求量可能达到7.65万吨,其中非纤领域应用需求量5.65万吨,纤维领域应用需求量2万吨。而届时国内聚苯硫醚年总生产能力估计在5.2万吨左右,供需仍有较大缺口,尚不能完全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因此,我国聚苯硫醚市场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七、结语

⑴我国聚苯硫醚合成工艺技术已取得一定突破,而且国内合成原料硫磺和对二氯苯质优价廉,供应充足,当前要加快合成技术的完善与提升,开发出高性能的聚苯硫醚产品,从而使国内聚苯硫醚产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⑵国内聚苯硫醚产业要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积极应对挑战,扬长补短,紧跟世界聚苯硫醚合成与应用的发展潮流,尽快达到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聚苯硫醚的应用领域,增加其消费量,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延伸产品 篇5

一项产品的诞生,要经历创意、概念设计,产品定义、详细定义、批量生产、工艺规划、工装设计等等环节……而这一过程中,数字化研制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是以航飞机为代表的复杂产品来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有赖于高效正确的工程设计(产品并行定义)。

由此可以看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两方面:产品研制数字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数字化研制技术(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企业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如:ERP(企业资源计划)、办公自动化等(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

MBD全新的数字化定义方法

飞机产品制造过程的实质上是对一个产品进行数字化建模定义、从上游向下游的数据传递、拓延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最终形成的飞机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所以要研究产品怎样建模定义、数据传递、拓延和加工处理的方法,首先应研究数字化定义方法。

数字化技术贯穿了整个产品研制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品的研制方法,即从人工作图到计算机辅助的工作方式、从串行研制到并行协同的研制模式。从模拟量传递到全数字量传递的制造过程;并形成了完整的应用体系,与其他先进技术相融合。目前,数字化定义正在向MBD技术发展。

计算机的出现,使产品描述的通用介质突破了“只有长、宽两种尺度的图纸”。人们逐步把三维模型引入到工程定义中,三维模型在工程定义中的地位从参考、辅助过渡到主导。基于模型定义(ModelBasedDefintion,MBD)技术,由波音公司提出,是将产品的所有相关设计定义、工艺描述、属性和管理等信息都附着在产品三维模型中的先进的数字化定义方法。

MDB规范制造信息与产品结构关系

对于飞机的设计来说,仅靠三维模型,往往难以进行产品生产和检验。也就是说,三维模型中没有以让技术人员立刻明白的方式,将生产技术、模具设计与生产,部件加工、部件与产品检验等工序所必须的设计意图添加进来。三维模型包含了二维图纸所不具备的详细形状信息。但三维数据中却不包括几何公差、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表面处理方法、热处理方法、材质、结合方式、间隙的设置、连接范围、润滑油涂刷范围、颜色、要求符合的规格与标准等仅靠形状而无法表达的(非形状)信息。另外,基于注释的形状提示、关键部位的放大图和剖面图等能够更为灵活而合理地传达设计意图的手段也存在不足。

MBD技术使制造信息和设计信息共同定义到产品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中,不仅是三维尺寸标注,更重要的是规范地定义了各种制造信息和产品结构关系(零件表)

MBD技术能够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MBD中加入了能以让技术人员立刻明白的方式定义三维产品制造信息PMI(3DProductManufacturingInformation),进一步解决CAD到CAM(加工、装配、测量、检验等)的集成问题,可不再使用2D图纸;

(2)MBD不仅定义了几何信息,而且定义了非几何信息(包括产品结构,如物料表以及设计、工艺、检验和管理等信息)。

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实施标准

三维CAD的模型中,要表达注释和尺寸线等非形状类设计信息。为此,1997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开始本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于2003年制定了“Y14.41(DigitalProductDefinitionDataPractices)”标准。

该标准的主导思想不只是简单地将二维图纸的信息反映到三维数据中,而是充分利用三维模型所具备的表现力,去探索便于用户理解、且更具效率的设计信息表达方式。而在此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是“要从二维图纸文化这种现有概念中跳出来,从零开始研究新的信息表达方式”。为此,首先应针对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筹备、评估与检验等每个阶段,弄清楚“哪些是产品制造中所必须的信息”。

对于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实践(DigitalProductDefinitionDataPractices)ASME的Y14,41-2003标准,美国机械工程师(ASME)的这一标准支持两方面的应用:一是仅有模型和模型加数字化图纸;二是面向所有机械行业的一般性规定。紧接着有两方面工作要做:软件的实现和各行业的自己的标准。

转变企业文化是转向MBD的基础

大型飞机是并行协同数字化研制的产物。波音MBD数字化系统是覆盖全球的产品数字化网络研制系统,在波音全球协同研制环境(GCE),逻辑相关的单一产品数据源LSSPD(LogicalSingleSourceofProductData)能够支持虚拟产品的集成开发

GCE环境能够形成单一无缝的研制集团,协调所有研制工作;建立新的研制模式和全新的商业飞机研制模式:以标准化方式贯穿整个供应链,是新一代飞机设计和管理平台。

可以预见,MBD是在原有的数字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在逐步完善中,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总趋势(汽车和发动机等行业也也已启动研究应用),将渗透到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各个环节,并应有相应的标准和软件应用系统。

延伸产品 篇6

一、对旅游衍生产品和延伸产业链概念界定的研究

旅游衍生产品是指从旅游业衍生发展出来的能为拉动消费提高经济收益做贡献的其他新产品。对延伸产业链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认识。旅游产业链一词由我国学者傅国华最早提出, 国外研究中没有产业链这个说法, 一般表示为“工业链”、“工业序列”。饶品样认为, 旅游产业链是一个以基本资源要素为共生单位, 以资源为结点, 结点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资源网络体。厉无畏等认为, 各类资源进行多维化整合, 跨越边界实现旅游产业的融合渗透形成了旅游延伸产业链。本文重点运用夏艳秋的观点, 衍生产品集群形成产业, 从基于旅游业延伸出来与旅游相关的其他产业相互串联形成的旅游业延伸产业链。

二、对旅游衍生品的研究

(一) 旅游衍生品目前存在的问题

邱珂、傅俪等提到旅游衍生产品种类结构单一、品质低劣、缺乏时代特色、地区特色不明显、缺少纪念性、缺少统一规划等问题。目前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旅游产品市场也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设和管理。

(二) 衍生产品开发设计的方法对策

Watson和Kopachevsky结合旅游产品工序两方面, 把旅游产品与社会体制和社会形态联系起来进行专业解读。米德尔顿也指出旅游商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竞选组合起来的一组要素, 可以按消费者需求设计。傅丽认为,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应从地方特色、创新性、纪念性、价值四个方面切入。而程小娟注重产品的差异、专业化的研究。可知, 衍生产品的设计研发要立足市场、与时俱进, 随人们心理需要、社会体制、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三、对旅游延伸产业链的研究

(一) 旅游延伸产业链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钟安石、王红等指出, 其他产业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旅游产业链条短, 旅游业很难产生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产业链的长短有联系, 目前多数城市旅游延伸产业链发展尚未成熟。

城市旅游延伸产业链发展主要受三个层面影响, 分别为政府政策层面、产业发展层面和城市环境层面, 这三个层面要素决定了不同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比较和竞争优势。

(二) 旅游延伸产业链的产业融合

1. 从可与旅游业融合的产业角度

理查德认为, 创意旅游包含旅游者的自我发展, 是文化旅游的延伸和反作用力。王慧敏指出, 文化创意旅游是一种与传统的自然山水观光旅游不同的旅游发展模式, 创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载体。娄世娣、郑远再等从旅游文化、体育、医疗、房地产、金融、零售、餐饮、农业、工业产业对旅游延伸产业发展进行研究, 以更好地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各产业的融合除了使旅游业更加兴旺发达之外, 其连带效应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2. 从产业融合的主体角度

多角度了解产业融合的发展, 识别出产业融合的主体, 对旅游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举足轻重。从企业维度看, 刘雪婷提出以构建新的产业价值链为导向、基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三个角度出发促进融合发展。从政府角度看, 要推进改革进程、提供支持环境、完善管制政策、革新观念, 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人才及服务机构。

3. 从产业融合的政策角度

要构建产业融合的宏观引导体系、中观支持体系、微观落实体系。从学者对旅游延伸产业链的产业融合研究中看出, 旅游产业链应拓宽产业融合的范围, 加强创新。除此之外, 产业融合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政府、企业等多个视角。

(三) 旅游产业链的结构和优化发展

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表现为旅游产业从低端向高端,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及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主导转型。王兆峰建立了旅游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框架。夏艳秋将产业链划分为三个梯队并进行重要度评价, 为有序建设旅游产业链提供了理论依据。产业链的结构细化有利于对延伸产业链的发展进行细化分析。

我国旅游产业想实现持续跨越发展必须注重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及外部相关环境因素的改善。袁鹏建立完善度评价模型评价产业链发展状态, 使产业链发展状态得以更加直观地体现。李万立通过中外企业旅游产业链的对比, 得出“建立、整合、组建”途径并提出旅游产业链建设系统的三项衡量标准。另外, 张耀谋、李世新提出了“纵向产业链的延伸, 横向产业链的整合”构建旅游产业链体系。

四、国内外文献述评

经过对国内外学者的文献研读发现, 大多数学者对旅游业延伸产业和衍生产品及产业链的分析较为系统;对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的研究角度众多;对产业链中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细致;大部分文献方法新颖。但是, 仍存在诸如文献欠缺、对策不足、缺乏调研等问题, 以后的研究中应着重注意。本文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源对旅游延伸产业链与衍生产品进行总结, 以期为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为后来的研究和实践贡献出一份力量。

摘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文章从多角度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旅游业衍生产品和延伸产业链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和述评, 从对旅游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综合研究多方面出发汇成此篇文献综述, 从而了解目前旅游延伸产业链与衍生产品的发展现状, 制定相关优化发展战略, 使资源高效利用以促进旅游业发展。

延伸产品 篇7

一、生产者延伸责任在电子产品回收领域的内涵

生产者延伸责任是由西方最先兴起, 1988年, 瑞典环境经济学教授托马斯·林赫斯特在向瑞典环境署提交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1995年, 林赫斯特教授对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含义做了修订。他认为, “生产者延伸责任主要通过将生产者的责任任延伸至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特别是产品消费后阶段的回收、再循环和最终处置, 以促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保护。“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核心在于通过延伸生产者责任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特别是要在产品的“后消费”时期, 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 通过生产者的努力有效地降低废弃物的产生, 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率。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目标是鼓励生产者通过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的更改, 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每个阶段, 努力防止污染的产生, 减少资源的使用。生产者填补了产品责任体系中消费后产品责任的空白, 重新确定了废物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的责任主体。[2]

二、我国电子产品回收领域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现状和不足

(一) 我国在电子产品回收领域关于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立法现状和不足

我国的生产者延伸责任起步并不比西方国家晚多少, 早在1989年时, 我国就颁布了《旧水泥袋回收办法》中便有了类似于生产者延伸责任方面的内容。此后, 我们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环保和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法律, 如《报废汽车管理办法》 (2001年) , 《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 ,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2005年) ,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2005) 《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9年) 和国家环境总局等五部委于2003年10月颁布的《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

然而在电子产品领域, 我国关于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内容却涉及较少。我国在2009年之前并没有为了电子产品废旧回收进行专门立法, 而作为电子产品废弃物管理的母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办法》也没有对电子废弃物进行专门规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办法》仅原则性的规定了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 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但与此同时, 该法第18条第2款“生产、销售、进口依法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的规定, 首次将生产者延伸责任原则引入固体废物防治领域, 虽然这只是原则性规定, 却为今后废弃物管理立法适用生产者延伸责任原则奠定了基础, [3]而《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办法》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废弃物监督管理立法, 被称作中国的ROHS指令。此规章的立法目的在于减少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损害, 鼓励和促进生产对环境污染低的电子信息产品, 但是对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方面则没有任何规定, 同时法律强制力不高, 法律效果不大。而2009年2月25日颁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是针对废弃电子产品首次进行专门规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颁布, 标志着生产者延伸责任在电子产品回收的领域有了发展, 发展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该条例明确地确定了调整的范围, 即适用于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和相关活动。二是该条例确立了实施资格许可制度, 即确定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资格许可制度。申请具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企业, 必须具有相应地资格。三是条例创新的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这是之前的法律都不曾涉及到的。四是条例详细的建立了责任制度,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产品回收者和处理企业, 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相应地责任。这就使电子产品回收社会化, 成为了全社会的责任。但总体而言, 我国在电子产品领域关于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立法尚不完善, 存在着立法级别较低, 立法观念尚停留在传统的回收末端治理上。法律之间缺乏层次性和体系性, 对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具体规定大都不明确不完善, 缺乏可操作性, 刚性约束力不强, 甚至对这一责任基本范畴的理解尚存在许多模糊之处。[4]

(二) 我国在电子产品回收领域关于实施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现状和不足

虽然我国对于生产者延伸责任进行了相关的立法, 但是在生活中, 生产者延伸责任所带来的效果并不好。一是我国有关于生产者延伸责任的规定与林赫斯特教授所说的生产者延伸责任相比, 范围较窄且内容较少。林赫斯特教授的生产者延伸责任包括产品从设计、制造、流通到消费终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责受到传统生产者责任的影响的责任。而我国条例只规定了生产者绿色设计责任和生产者履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的经济责任。其次, 我国关于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立法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回收治理状态, 还没有转变成从整个产品周期进行系统化管理, 现行我国关于电子废品的规定尚还停留在回收程度上, 有关对电子产品在整个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的对策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 很多人只注重生产者责任, 即只关注其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责任, 而忽略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再者, 由于我国在电子废弃产品领域尚未建立完整的回收体系, 即使我国在法律上规定了在电子产品领域回收领域实施生产者延伸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实施得并不理想。小商贩和非法拆解的作坊仍旧十分活跃。生产者未对其生产的电子产品回收问题实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 对其生产的电子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并不重视。

三、对我国电子产品回收领域实施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的建议

在电子产品领域实施生产者延伸责任, 有助于废弃电子的合理回收, 符合现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笔者针对现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在电子领域实施状况下, 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 完善有关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的立法

首先必须探索有关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处置的思路和方法, 制定一部电子产品废弃物管理的专项法律。制定一部专门调整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 循环利用的专门立法, 作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下位法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严格规范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同时, 也需规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防止各部门之间对权力的争夺以及对职责的推诿规避。其次, 各地可根据自己关于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地有关电子废弃物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 这样可以弥补中央立法的不足和缺憾。通过完善有关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在电子产品废弃物领域的立法, 建立一系列关于电子产品废弃物的立法体系, 实现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相结合。

(二) 从生产者延伸责任思想中加强生产者对产品的责任意识

在电子产品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利用中贯彻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 生产者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现阶段在电子产品领域里, 生产者往往只注重其所生产的产品在销售和消费阶段的质量问题, 忽略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回收, 以及再次利用中对环境的影响。因此, 必须加强生产者关于环保的责任意识, 要求其从产品设计之时起就要考虑其所生产的电子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及危害, 在生产时尽量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投入, 减少对人体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物质的使用, 并鼓励生产者研究并使用绿色原料。[5]同时生产者对其所生产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和再次利用的步骤和方式进行一个总体的规划和部署, 包括提供电子产品信息及提供相应地咨询服务, 以及指定一定人数的销售商来回收电子产品废弃物, 并主导对回收的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再次利用, 如提供一定的资金、从环保和健康的角度向从事电子产品废弃物进行预处理的人提供其产品的相关信息、向环保部门报告备案等。同时, 我国应在确定生产者关于其生产的电子产品的义务的同时, 对生产者进行鼓励和督促。对于怠于履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的生产者, 可以通过罚款、增加其应缴的税款以及增加其他的附加条件来督促其实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

(三) 增加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

生产者延伸责任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履行和实施不止需要生产者的积极参与, 更需要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如果消费者不积极参与, 那么生产者延伸责任就会成为空谈。首先, 可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教科书等宣传资料等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公众进行宣传, 宣传生产者延伸责任在电子产品领域的重要意义, 以及对电子产品进行回收的优势和必要性。同时, 由于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的实施是一个公众参与的事情。可比照欧美对消费者责任的认定, 设立电子产品弃置税费向消费者进行一定比例的征收, 可以减少企业对其生产的产品回收和处理利用的负担,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6]也可以使消费者明白生产者延伸责任的重要性, 积极参与到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中来。

四、结语

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必须关注的问题, 因此, 生产者延伸责任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实施将会减少电子产品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提高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率, 但实施生产者延伸责任是一个全社会的事件,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因此, 我国首先应在电子产品领域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鼓励生产者设计生产绿色无害的产品, 并逐步健全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的机制。同时, 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加大关于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宣传,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进来。

摘要:生产者延伸责任是指要求生产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从设计、制造、流通到消费终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责。贯彻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会提高生产者的环保理念,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并存的理念。从我国现行电子产品领域关于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出发, 研究该制度在我国电子产品领域发展的现状和所产生的不足, 并提出相应地解决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生产者延伸责任,电子产品回收,环保

参考文献

[1]张旭东, 雷娟.我国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偏差与矫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3 (4) :93-103.

[2]何悦.我国生产则延伸责任立法[J].科技与法律, 2010.4.

[3]钟卫红.我国电子废弃物监管立法述评[J].社会与法治, 2012, 4:62-67.

[4]杨柱平、徐艺菊.我国电子垃圾污染防治立法初探[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9 (26) :135-137.

[5]吴培锦, 田义文, S邵珊珊.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现状及法律对策[J].特区经济, 2010, 4:233-234.

延伸产品 篇8

据国际数据中心高级副总裁和首席分析师Frank Gens称, 2011年, 新企业应用程序的80%将基于云而开发。在过去的一年里, 云应用已进入早期的大发展阶段。

国际数据中心分析师小组近期在美国加州圣克拉拉举行的云领导论坛会议上探讨了云的发展前景和疑难杂症。对于企业如何为这种极具颠覆性的技术做好准备, 每位国际数据中心的分析师都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总体而言, 这些分析师陈述了10种观点:

观点1:云是第三个平台。

大型计算机是首个平台。大型计算机在全盛期向企业提供了大约2000个应用程序。随后出现了客户机/服务器, 导致了PC革命, 应用程序的数量增加到数万个。如今, 云让在任何地方都能工作的想法得以实现。它将产生数千万个应用程序并且催生新业务的大量涌现, 包括移动应用、社交技术和分析/大数据 (这将导致智能电网和电子政府等应用的增加) 。

观点2:基础设施供应商将创建除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以外的第四条产品线。

这条产品线称作“共享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国际数据中心分析师和负责存储系统的副总裁Rick Villers称, 服务器虚拟化的影响才刚刚开始。IT想使自己摆脱竖井结构且迁移到“融合的IT”。虚拟化是此过程中基础设施架构的第一步。但是, 这一天很快就将到来:IT将为每一台物理服务器指定100个虚拟机, 而不是如今的8~20个虚拟机。当涉及到恢复数据、性能、高可用性和伸缩性时, 我们当前的IT架构还不适应。数据中心需要有这种共享的高速缓存空间, 虚拟机在此存储环境中, 将比共享的磁盘/存储速度更快。

观点3:带来你自己的许可证。

IT主管称, 软件企业协议是云应用的一个障碍。国际数据中心负责平台即服务 (PaaS) 和云服务的研究副总裁Robert Mahowald称, 在向云计算过渡中幸存下来的企业软件公司将适应他们的许可证, 以便用户一次性消费就能在多个地点访问那个软件。例如, 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导入相应的数据、亚马逊服务和Windows Azure平台, 以一次性消费方式访问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服务器。当IT部门从数据中心迁移到混合环境然后再迁移到云的时候, 选择新软件的开源软件许可证也是IT选择应用程序要考虑的因素。并非所有的企业软件厂商都赞同这个想法。但是, 类似微软的一些厂商正朝着此方向发展。截至今年7月1日, 微软的软件保证用户将能够使用自己当前的许可证协议, 把服务器应用程序从内部数据中心迁移到云计算服务, 微软将此举称作“许可证移动性”。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Amherst Securities Group公司的IT经理Steve Turner等IT专业人员赞成这个概念。“云中新的许可证模式是个好主意并且是所需的。微软和其它公司正在进行这种过渡。并非所有的厂商都在进行这种过渡。”

观点4:企业将视IT的角色为“内部应用商店”。

IT的角色将从构建客户应用程序和定制大型应用程序过渡到为用户提供自助服务。用户将能够通过公共云和私有云从任何设备访问这些服务。国际数据中心的IT执行顾问Dave McNally称, IT需要重新熟悉“IT服务”的概念。这种转变是从几年前的SOA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概念开始的, 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应用软件厂商实施SOA从未取得完全的成功, 云将再次把IT概念作为一个服务的集合进行推广。

观点5:云是大型数据的大资源。

Villars称, 谷歌、亚马逊和iTunes等少数云服务已消耗了大量存储容量, 相当于9.8艾字节的硬盘存储容量。他们已意识到存储在那里的数据是有关消费者的有价值信息。分析公司正在做从分析微博信息到为专业零售商提供客户分析等各种事情, 所有这些分析都通过个人传送到云中的数据。这对于企业来说有遵从法规的意义, 但也为IT人员研究本公司的客户和市场提供了机会。

观点6:IT机构将成为云服务代理商。

作为新的自我形象的一部分, IT将被当作企业应用商店, IT将负责所有的云服务协议。Mahowald称, 并非业务部门绕过IT去雇用SaaS服务, 而是IT将为业务部门找到和捆绑云服务。IT还将进行资产管理服务, 管理业务部门、企业内部、混合的和通过云所使用的全部IT资源。除了年度登记、调整或者合同谈判之外, 这还要求厂商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监管。IT机构还将提供服务业务部门所需的基础设施。

观点7:云服务可能让传统的IT员工望而却步。

McNally建议, 如果我们相信变化即将到来, 一家公司需要为其员工做好准备。云将对人员产生什么影响?IT员工担心, 云将使IT工作商品化并且云是与外包携手工作的。这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进入IT职场的大学生想追求能使自己与众不同的职业生涯, 他们感受不到企业IT工作提供的前景。这会产生一个鼓励外包的技能缺口。

观点8:你的关键厂商的三分之一将成为“维基琐事”。

Gens称, 厂商目前通过正确的轨道拥抱云, 想办法部署自己的云服务并且修改自己的许可证协议以便把自己的客户引入云。坚持老做法的厂商将成为下一个Wang或者DEC, 他们没有看到、理解和适应由客户机/服务器技术的崛起所引发的PC革命。Turner补充说,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们正处在与客户机/服务器类似的大型路标上。我们需要关注哪一个厂商应用云, 哪一个厂商不应用云。

观点9:当谈及公共云时, 垂直行业的专业厂商将占上风。

Villers称, 在上一波浪潮中, 公司数字化自己的流程。现在, 其中的一些厂商看到了为自己行业提供这些流程作为新的云服务存在的价值。Villers提供了Technicolor公司的例子, 这家公司最初提供视频后期制作服务, 在电影编辑完成之后、复制并且送至电影院之前修复颜色和声音。由于Technicolor公司数字化了自己的方法, 所以它能够提供云语音和视频服务。

观点10:你不能避开个人云。

【延伸产品】推荐阅读:

三延伸05-11

延伸领域06-07

探究延伸06-29

延伸评价07-30

延伸意义08-02

延伸技术08-03

延伸模式08-20

延伸方式08-30

媒介延伸09-07

延伸作用09-08

上一篇:这样的“话”下一篇:政府融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