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拓展延伸

2024-07-26

课后拓展延伸(精选7篇)

课后拓展延伸 篇1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次教师教案检查及优秀教案展评,但是看了众多的教案后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似乎每一篇教案都是有血有肉,然而总觉得有点虎头蛇尾,因为在教学反思这一栏中,众多教师填写的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好”、“教学效果较好”之类的敷衍性的语句,纯粹是为应付检查而填写,从而抛弃了“课后反思”所应具备的作用。“课后反思”作为完整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功的教学过程来自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新课程所要求的创新教育同样来自于教学反思后的顿悟或感悟。因此,“课后反思”不是一节课的终了,而是课堂教学“灵魂”在课后的拓展和延伸,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充分利用这一环节,为教学更好地服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在此谈谈自身的粗浅见解,以求教方家。

1. 通过对教学“得”、“失”的回顾,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所谓“得”,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效果较好,教师课内或课后自我感觉比较满意的教学片段。教师要及时总结,对于“得”应该在保持的状态下去进一步发展,寻找更多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在一堂高一女生跨栏课中,课前我认识到女生对跨栏练习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改变教学手段,教学之初以橡皮筋替代栏架,让女生先消除心理障碍,根据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我把橡皮筋换成了体操小垫子,此时学生已经能很从容地从这些障碍上跨过,最后我才把栏架放上跑道,让学生先试着跨过低栏,以逐步提高难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针对一些学生仍不敢跨栏的心理障碍,我以“李宁”品牌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生练习兴趣空前高涨,使跨栏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得以圆满完成。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小结和反思,对于这一堂课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为接下去的教学工作展开积累了素材。

所谓“失”,即是指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得法,或语言、动作技能讲解示范上欠妥,这往往影响学生的技能学习或情感接受程度,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教学片段。教师面对“失”时,更应及时进行反思,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弥补前课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教训。如在一堂高二男生篮球课中,一些学生在组织练习过程中打“二对二”比赛,我用了一些过激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批评,结果导致这四名学生没能好好练习下去,并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认为语言偏激,在认识到自身的过“失”后,我及时找了这四名学生谈心,并为我的过激言语向他们道了歉。事后我进行了总结,如果采用接下来的教学手段,效果就不一样:第二节课,我先让学生们观察那四个学生的“对抗赛”3分钟,在对抗的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的各个基本动作加以分析,使他们能认识到技术层面的不足,从而把他们的不足转化到课堂上进行教学,使他们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结果那四名学生在接下来的课中练习相当认真,成为了班级中的体育骨干,这就是及时反思总结带来的教学成就,同时这也为我今后开展教学工作积累了经验,我对学生的批评指正同样有了较新的认识。

2. 回顾教学效果,修正教学进度,体现教学进度设置的合理性

教学的对象是一群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不尽相同的青少年,是一群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各有差异的学生,即使理解了《课程标准》的精神,熟悉了教材,课前备教学内容、备教学场地、备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依然会有与教学构思和设计不相适应的地方。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师示范面的选择、学生队形的调整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还会影响到教师下一次课的任务安排和教学进度的开展。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针对教学效果及时对下一次课的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就能使教学进度的设置更合理、科学。例如在一次武术课上,教学内容安排的是学生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要求80%的学生在学习后能掌握第一式到第三式的动作,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使这个教学效果无法达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太极拳的概念大多停留在电视或电影中的片段动作上,因此在教学执行过程中我详细地讲解了动作基础,学生练习时间较为局促,影响了教学效果与目标的完成。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并把第二次太极拳课的教学进度进行了调整,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预定的目标,使教学计划更有利于实践教学。

3. 寻找教学切入点,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提供依据

教学的切入点是指从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应着重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找到一个切入点,可以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为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提供依据,使教学双边活动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模仿意识都可以作为切入点。例如:在一节排球课中,学生对于上手发球的动作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了解到影响学生的首先是心理上的原因,学生认为排球太硬,会伤及手指;其次是发球后球会弹得很远,来回捡球实在是太麻烦了,也影响了练习时间。针对上述原因,我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改进,把学生丢弃的废纸团成球状,再在外面用不同颜色的胶带纸缠绕,做成排球进行教学,结果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我正是寻找到了学生练习障碍的症结,针对这个症结寻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 记录学生亮点,为教法创新积累素材

新课程下教学过程更注重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双边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很多素材。如在一堂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课上,当我讲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这一课题时,一名学生拿出了许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素材及对心理障碍的调节对策,这使我的教学过程显得相当主动,我充分利用了这名学生提供的大量事例及调节方法,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调动。课后我总结后认为,学生在这一方面有很高的兴趣,并且在课后经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进行研究和了解,这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中可以充分利用。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健康教育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究,一方面可以为教学开展提供素材,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机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5. 利用“课后反思”,为论文提供素材

多年的“课后反思”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经验与教训的积累。课堂教学过程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和总结,为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供第一手的宝贵资料。新课程教学的实施现在还处在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第一手的资料及时总结,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而“课后反思”则把每次课的精华与失误进行记载,教师的教学论文可以把这些作为题材,为教学过程更合理化寻找途径。

总之,“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通过这一环节的运用,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循环重复,而是在每一次循环重复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升华,在“思”中学习,在“改”中探索,使教师真正从一名“教书匠”向“教育家”升华,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思品课后延伸形式探究 篇2

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课外延伸, 可在教室外进行教学, 进行调查、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

另外注意课程的活动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进行有效整合, 如结合学校少先队活动、行为规范评比、社会实践活动等, 将教学时间、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轻松快乐地学习, 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受到教育, 获得经验, 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协调, 若脱离学校教育另搞一套, 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品德与生活》 的课后延伸环节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低年级思品课的课外作业的设计不拘一格, 多姿多彩, 灵活多变。按呈现方式划分, 大致分为五种:

1、照片、视频课外作业

现代的社会是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 电脑几乎家家一台, 手机几乎人手一部, 而且孩子家长都非常年轻时尚, 微信, QQ, 都是他们很好的沟通方式。于是我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化手段。例如:一年级第8课 《我很整洁》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上册) 主要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在一年级的班级里建立了一个群, 首先向家长朋友们介绍我是他们的思品老师, 是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取得了家长朋友们的信任。然后让家长把孩子早晚洗脸、刷牙、按时睡觉、写作业, 主动帮家长做家务等照片每天都发到群里, 然后我帮他们做成漂亮的相册, 让家长朋友们互相学习, 互相监督。这样坚持着每天上传照片、视频, 学生们由刚开始不爱搞个人卫生, 懒散没有时间观念、拖沓不爱做作业, 慢慢变成了主动, 这样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也完成了学生快乐地将课上所学真正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的教育目的。这一探究性活动适用于好多教学内容, 是目前一个非常有时代气息, 效果显著的课后延伸手段, 需要教师、家长长期坚持配合,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表格型课外作业。

主要由表格和说明文字构成。例如:品德与生活二年级第10课《学做“小雏鹰”》 (人教版 《品德与生活》 二年级上册) , 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勇于克服困难的生活态度, 提高学生的耐挫力。针对本课的价值取向, 课中设计了一道锻炼意志力的课外作业, 我帮学生们设计了一个表格, 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弱点, 设计一个小雏鹰计划。我把表格发到学生手里, 在家长的监督下让孩子们自己去实施雏鹰计划, 学生实施完计划后马上把表格反馈回来。表格作业回收时间是灵活机动的, 根据内容的需要, 有的可能当天完成, 有的可能一周一次反馈, 有的可能需要学生较长时间坚持去做的。

3、实践型课外作业。

品德课教学的空间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和教室, 而应开放教学空间, 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出校园, 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 体验社会生活.如在教学 《秋天到了》 一课时,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秋、画秋、唱秋、吟秋, 或是捡几片落叶制作树叶画, 让学生融进自然, 尽情享受秋天的美好,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秋”之情.这是学生在教室里从老师的讲授中、课件的演示中无法真实感受到的.然后我把同学们做的书签, 手工艺品, 图画等作品拍照留念, 并且放在班级里展览一段时间。

4、即以图片为主的课外作业, 同时伴有少量文字。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1课我升入二年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和体会自己的进步, 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教师首先准备了一颗心愿树, 然后引导学生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 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新学期的愿望, 粘到了我的心愿树上, 教师把心愿树挂在教室的一角, 经常激励学生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在本学期的期末, 让学生自己对照心愿树看看是否完成心愿。如果完成了老师给予奖励, 如果没完成, 找出自己的差距, 同时写出自己下学期的心愿, 为下学期制定目标。这颗心愿树一直陪伴学生的成长, 对学生起监督作用, 让学生每天都会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农机服务的延伸与拓展 篇3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收割机服务,收获季节生产商要停工全员到一线服务,搞得服务麦收、秋收就像打仗。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本来就不想做服务,迫于“三包”规定的限制,不得不去应付服务。此外,还有以谁服务为主的问题,“三包”规定谁销售谁服务,但是中国农机流通行业“小、散、乱”的局面很难坚决地执行该规定,企业不得不排出大量人力、物力参与售后服务。

做农机服务非要这样被动应付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记者在采访苏州久保田公司时获悉,他们的服务不仅是要主动出击,而且还实行服务事业化。通过服务事业化,搞农机服务也是一种赚钱的经营行为,以此来调动经销商、基层网店的服务积极性。

苏州久保田的做法就是对农机服务进行延伸和拓展,首先是服务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包括使用培训、技术咨询和零部件供应。久保田公司培训服务人员,服务人员再培训用户,形成已代理店服务为主,久保田协调服务的局面。2013年以来设立的久保田纯品屋,旨在培养用户使用正品零部件的习惯,促进正品零部件销售。其次是服务队伍的延伸和拓展,过去服务队伍主要是一级代理店、二级代理店和久保田公司,现在为了扩大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提高服务及时性,久保田公司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基层网店建设,将有一定维修能力的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和社会修理店等,进行重点培养,并提供技术培训、维修工具和零部件供应等方面的支持。

在汽车行业,服务是一项非常赚钱的经营业务,占据了整个产业链利润的很大比例。农机行业的服务增值潜力还很大,远远没有被发掘。苏州久保田服务人员告诉记住,仅仅通过零部件销售就取得了不错的回报,相关很多服务项目都还急待发掘,都还蕴藏着很多机会。应该说农机服务的延伸和拓展,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永远值得我们去研究。

拓展延伸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篇4

一、以教材为主体,对文本进行创作延伸

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内容。教师要对语文教学进行拓展延伸,首先要以教材为主体,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然后再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拓展延伸。在课文的讲述过程中,可以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带领学生感受文章的魅力。

神话具有神秘性和趣味性的特色,充满着想象空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扩写。文本是一篇经典的古希腊神话故事,这则神话主要讲述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然后被拘禁,最终被释放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在对课文内容解读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小学生脑海中都有着很多天马行空的具有创造力的想象,这篇神话故事正好给了这些想象一个释放的机会,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的想象与他人进行交流,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续写,一方面拓展了神话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点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文章的续写,是拓展延伸有效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发挥想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并不局限于教材内容上,还可以扩展到实际生活中。写作是一种艺术创作,这种创作离不开人类的实际生活,即使是神话故事也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创作。语文教材内容都是专家精心挑选的优秀文章,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文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对文章的外延进行有效的拓展解读。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燕子》一课为例。课文中主要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春天美景和燕子的可爱形态,在实际生活中见过燕子的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想象出燕子的形态。教师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学生回忆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和飞行形态,再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把文章中所描绘的画面按照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图画。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体会到课堂活动的乐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自己的想象诉诸笔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感受春天的美景,红的花、绿的草、高高低低吟唱的昆虫,以及形态可爱的燕子。在春游活动中,学生能够将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春天的燕子和文章中所描绘的燕子联系到一起,明确好的文本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

将语文课文的教学拓展延伸到生活实际中,能够补充文本本身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并且学会将这些美好的事物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三、关注学生体验,对文章进行情感延伸

情感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一篇没有情感的文章就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语言再美丽也没有欣赏价值。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把握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文章的情感表达上有力地拓展延伸,让学生切实领悟文章的情感美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中的一篇文章。课文重点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但文章中暗含的祖父的爱、景物描写中清新隽永的意境、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欢快文字背后的淡淡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篇文章进行情感的拓展延伸,教师要联系原著《呼兰河传》的内容,讲述萧红的具体成长环境,了解萧红的人生遭际和人生向往,让学生体会作者欢乐文字背后所掩藏的内心的忧愁。文中关于祖父“笑”的细节描写,特别能够打动人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作者那时那刻的具体心境,激发学生心底最柔软的感情,若学生能联想到自己和亲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那么这篇文章的感情理解也就到位了。

语文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基础的语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进行情感的拓展延伸,可以打动学生的心弦,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四、挖掘教学材料,对教材进行资源延伸

语文教材内容包含的知识集中而有限,教师如果仅仅根据教材内容开展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会显得单调乏味,既无法引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据此,教师可以在教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新的教学材料,辅助语文教学的开展。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负荆请罪》是一篇历史小话剧,通过人物的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图片和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了解这个历史小故事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搜集廉颇和蔺相如的其他历史故事,让学生做拓展阅读,了解蔺相如除了宽容以外的其他优秀品质以及廉颇除了具有知错能改的品质之外还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

挖掘教学材料,辅助语文教学的展开,需要教师不断地阅读书籍资料,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在对教材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和语文有关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总之,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拓展延伸,不仅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点燃教师教学的热情,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的拓展与延伸 篇5

一、设计开放习题, 拓展延伸解题思路

过去那种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已不能让学生再沿着老师开辟出来的道路, 毫无悬念地走下去。教师应该在学生前进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 或引导学生自己另辟蹊径, 使学生不被禁锢在传统的思维中。我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作业, 使学生必须“跳一跳, 才能摘到果子”。同时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自己走进来, 去收集、整理各种所需求的数据, 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才能得到数据, 然后才能完成作业。这样, 可以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战胜困难的决心, 从而解决问题, 并产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因此,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开放习题, 有利于拓展与延伸学生的解题思路,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究, 同时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通过这样设计的练习使学生不被定势所禁锢、束缚, 变得越来越喜欢思考, 思维越来越灵活, 应变能力越来越强。

例如, 在教学“植树问题”时, 如何把这种解题思想拓展与延伸到类似的问题, 形成模型去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在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后, 我又引导学生探索间隔与树的关系, 通过比较利用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间隔等于树, 有时间隔少于树。这样的拓展与延伸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

二、妙用错误资源, 拓展延伸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解、错例、错说, 很多教师对于这些意外情况往往持消极的态度。作为教师, 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错误, 巧妙利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 进行知识拓展延伸,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认为学生的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 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育资源。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 更不能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和完美, 而应站在新的角度对其进行新的探索, 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资源, 充分营造数学课堂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此时, 教师不要急于解释、纠正, 最好把问题抛给学生, 针对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 让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 观点得到充分的交流, 从而在辩论中掌握真理。

例如, 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 我出了一道题:“有一块正方形的菜园, 边长是5 米, 假如要给它围上篱笆, 篱笆有多长?这块菜园有多大?”学生很快就解答出来。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老师, 它的周长和面积刚好相等。”对此, 我没有急于评价, 而是问:“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有的学生认为相等, 有的学生认为有错, 产生了两种意见。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在争论中纠正了错误, 拓宽了思维空间, 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延伸, 印象则更加深刻。

三、适时拓展延伸, 提升数学素养

在儿童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 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堂教学课就是一段生活, 在课堂教学时适时拓展延伸, 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 探索创造的思维历程。让学生学会思考, 学以致用, 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 课堂上无论教师采取哪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 都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 围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把握, 突破重点和难点。在备课时, 要精选教学拓展的内容, 把那些与教学无关紧要的内容大胆舍弃。否则, 教学拓展就会偏离数学教学的初衷, 偏离课堂的总体目标, 甚至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有时数学课堂教学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了解, 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

例如, 在“认识钟表”教学中, 我除了介绍钟表的各个部位和指导学生学习看钟表外, 我还让其根据教师准备的材料, 共同制作了一个钟表。这样的拓展与延伸有利于学生不断进行心理调整与主动建构思维的过程。

摒弃传统的“讲例题, 套公式”的教学思路, 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 让数学在拓展延伸中变得深邃、美丽。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的拓展与延伸, 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 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还为学生的课后的复习、实践做好了铺垫和延续, 从而有效地巩固了教学效果。适当的课堂拓展与延伸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参加课堂研究的心得体会, 谈谈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拓展与延伸。

当前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的思考 篇6

一、自主延伸

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不露痕迹的运用拓展教学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整个课堂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麻雀》教学中, 一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的:

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爱的伟大力量之后, 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这时, 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生1:“老麻雀, 你太勇敢了, 我很佩服你!”

生2:“老麻雀, 你奋不顾身救孩子的精神令我感动。”

生3:“老麻雀, 你真棒!我为你竖大拇指。”

生4:“老麻雀, 我要学习你临危不惧的精神。

生5:“我想对小麻雀说一句话:你有一位好爸爸或许是妈妈, 你长大后要孝顺他们。” (这时, 班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了解了故事的结局后, 教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猎狗走后会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时如同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面向生活、社会、世界的窗户,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引发了学生更为深刻的思考, 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二、适时延伸

语文课外延伸要把握时机, 找准向课外延伸的切入点, 迁移运用, 从而真正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课标版《落花生》一文, 由于文中展现的场景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学生很难感同身受的理解文中的意境。如果教师也只重视对文章本身的分解和剖析,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就会让教师的学术视野得到限制, 影响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力。因此, 教师有必要在剖析文章前先介绍相应的背景资料, 使学生对作品有宏观的把握, 积淀起应有的文化底蕴。

比如文中有句话令学生费解:“所以, 我们要像花生一样, 做一个默默无闻, 对他人有用的人。”

学生会思考, 为什么文章中的父亲希望儿子像花生一样啊?做人像鲜红的苹果和可口的香梨不是也可以对社会有贡献吗, 而且还更有尊严更体面。

对于学生的疑问, 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 了解作者家庭背景和发生的巨大变化, 使学生了解因为家庭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变故, 父亲才希望孩子能够宠辱不惊的如同落花生一般的做平凡的人, 指引学生切身体会父亲良苦用心。

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 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通过这样的适时延伸, 可以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得以丰富起来, 引起情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感知体验, 获得了更多有关于作品的信息, 激发了阅读欲望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巧妙延伸

教学中老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 应该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沟通生活,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在教学中应找准切入点, 巧妙延伸。

我在教学《我们爱你啊, 中国》一课时是这样延伸的:

师:现在打开我送给你们的梅花图, 这幅梅花图略显单薄, 希望你们能锦上添花, 写上与梅花有关的诗句。

生:还有“若非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

生:我写的“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写得非常贴切, 那把你们题写的这幅诗画送给你今天在座的朋友吧!

播放《梅花三弄》乐曲 (学生交流作品)

师:亲爱的同学们, 初秋时节已经到来, 冬天的脚步也一点点逼近, 或许你会埋怨冬天的寒冷, 讨厌冬天的冰雪。但是, 当我们学习了《梅花魂》这篇优美的文章后, 你一定不会再惧怕寒冬, 相反, 反而会因为梅花的傲骨为你在严冬增添一份自信的美丽而感到温暖。春风得意时, 你可以谦虚地说“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遭遇挫折时, 你也可以用“若非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的精神鼓励自己勇敢面对。总之, 希望你们能够把梅花的精神带入你的生活、融入你的家庭、感染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生活一定会因此而更加充满温馨与幸福。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稳稳地把握住文脉, 并且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适度延伸

新课标指出:“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的目的, 在于获得其中的意义。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 周瑜、诸葛亮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人物, 我在课文基础上, 呈现了另一个信息:《三国演义》中孔明借东风的课外材料。于是, 学生在阅读时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对比、整合, 顺利地总结出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点。除阅读作品, 还有其他延伸方式。比如, 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最近发生的重要的事, 给学生播放与教学相关的电视、电影;也可以让学生欣赏名曲名画, 或让他们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见解, 还可以走向大自然去体验生活。这些活动, 既陶冶情操, 又提升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反思精神。另外, 将课内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使学生广泛涉猎知识的同时, 又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实践经验。

语文课堂教学就如一道道菜肴, 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烧菜用的盐, 没了少了, 这道菜则给人感觉淡而无味, 多了咸了同样让人无法入口。因此, 自主、适时、巧妙、适度地进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

参考文献

[1]周成平.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小学语文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课后拓展延伸 篇7

一、拓展延伸,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施拓展延伸教学,就必须以学生为拓展活动中心,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探索、思考和更深入的想象,让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积极地进行拓展学习,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作为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内容和形式必须是相互统一的,要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例如,讲到《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以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来表现课文的故事内容,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再如,《桃花源记》一课,这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风格,将其设计成一位导游向大家介绍如何前往桃花源的活动,再分别以渔夫和桃源人的交往来反映桃花源生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二、拓展延伸,注重对学生的精神熏陶

语文教学所体现出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人文性,因此,教师要在具有人文意识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好教材中的人文内涵,通过恰当的拓展延伸教学,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逐渐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健康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人格个性。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在文中,描写父亲过铁道去买橘子的情节,教师可以作为重点讲解部分,通过分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亲的那种爱子之心。普天之下,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然而,很多时候,孩子们都忽视了父母的爱在生活琐事当中的一些细节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想一下,是否也有相似的生活小细节,如果有可以讲给大家听听。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课文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对课文就会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领悟,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逐渐形成。再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诗歌,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假如生活欺骗了自己,不但不应该悲伤,反而要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单单这样让学生理解,恐怕有点像“空中楼阁”。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讲解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是否被生活欺骗过,又是怎样面对和处理的,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样在具体的生活问题当中,学生才能够深刻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加强学生的语言习得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因此,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语文材料,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规律。如何做到正确、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这需要在阅读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对精美的词句加强记忆,为语言习得积累丰富的材料。在初中语文拓展教学中,学生的语言习得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因为这也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初中的语文教材中,选用的都是非常优秀的文章,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拓展延伸训练,使学生感受和体会语言,积累语言,以便在学习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语言。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句子的仿写。在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中,有一段话中用到“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仿写,仿写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就像课文《项链》,故事的结尾,玛蒂尔德知道原来丢失的是一串假项链,那么她在知道真相之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续写这个故事。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习得能力。此外,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改写也是一种有效拓展和延伸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学习一篇诗歌之后,让学生试着将其改写成一篇小散文,这样,学生可以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又一次得到语言习得的锻炼。

上一篇:土地储备项目融资研究下一篇:信息安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