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

2024-09-20

课后作业(精选12篇)

课后作业 篇1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 相信大家对“课后作业”这个字眼再熟悉不过。教师在课堂上要完成知识的讲解, 方法的传授, 但高中物理很多知识点、公式、规律, 不是四十分钟的讲解就能消化吸收的。而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课上一般没时间做充分的练习, 学生为了把知识完全理解掌握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复习, 以巩固老师所讲的知识, 掌握本节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进而培养物理思维。所以留作业是我们每日必不可少的工作。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现象, 一些同学完不成课后作业, 一些同学为应付老师检查而抄作业, 有些同学在抄作业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抄什么, 只是机械地模仿, 欺人欺己, 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那么, 课后作业到底该不该留?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 新型的课后作业又该怎样留?

一、新课改环境下课后作业依然很有必要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度大物理难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普遍反映物理没有思路, 或者上课听得懂课下不会做, 相信所有一线物理教师都有这个体会。其实物理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知识要求上, 物理学把整个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 学生必须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 他们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从思维方法上, 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能力要求上, 要求学生要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观察和实验能力。而且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梯度太大, 难度急剧增加, 这让很多初上高中的学生们不知所措, 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再觉得物理难?怎样才能在有效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除了抓住有限的课堂教学外, 课下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课后作业是巩固教学的有力手段, 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更是课内知识、课本知识的延伸。所以, 即使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 课后作业依然很有必要。

二、优化课后作业

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认为, 课后作业的功能有巩固、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担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首先, 课后作业的第一要务是巩固物理知识, 培养物理思维, 而不是例行任务。

其次, 课后作业不是课堂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巩固物理知识和培养解题能力, 是学生自己的探讨、挖掘, 你能“挖”多深, 有多少新的方法新的感悟, 就看课后你如何去完成课后作业了。

第三, 课外作业不是强迫性的, 学生不该愁眉苦脸地对着它, 不该是被迫无奈地去完成, 否则效果可想而知。

第四, 课后作业不是单一的, 无法选择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这在新型的课后作业中也应该有所体现。因此教师要改变作业的单一化, 坚持差异理论, 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 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 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学习成绩。

最后, 课后作业要突出合作性, 改变旧形式。《物理课程标准》明确强调, 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 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 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 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的重要理念。

从以上的分析看出, 真正意义上优化课后作业, 提高作业的效率, 必须对作业的设计、方式、批阅、评价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改革。

三、新型课后作业不搞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特别是一些名牌学校的主要教育方式。题海战术是指教学活动围绕着习题运转, 学生做题、老师讲题占教学活动的百分之八九十。各个学校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理由是它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学生分数, 可谓一举多得。

题海战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 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新型的课后作业坚决杜绝题海战术, 把学生从传统的作业模式中解脱出来。

四、怎样留课后作业

1.加强课后作业的目的性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要体现课堂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练习能巩固所学知识开发思维能力。一句话就是, 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心中有数, 选择的习题应该有代表性, 对难度较大的内容不要求学生立即掌握, 应该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分配重难点, 逐步突破。对于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比如牛顿第二定律, 不要认为学生做对就过关, 教师应有计划的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 加深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 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

2.加强课后作业的层次性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不同。我们留作业时不能只关注好学生, 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体现层次性, 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 精选设计作业题, 作业数量有弹性有选择性, 不搞一刀切, 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 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 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 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 使思维坡度循序渐进, 恰到好处, 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 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 有所收获。

3.加强课后作业的趣味性

课后作业应让学生乐于去做, 在快乐中完成。乌申斯基曾说过,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有强烈的继续学习的动力。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要“活”一点、“新”一点、“奇”一点, 通过多种渠道, 把掌握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 让学生在做中学, 玩中学。比如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时, 可以布置大家做一个杂技:水流星试验。看看当到达最高点时水能不能不洒下来, 并找实验成功的同学说说成功的经验并演示, 相信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加学习的动力。

总之, 课后作业的教育价值不可低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我们不仅注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 还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巨大作用。教师应多花点精力设计课后作业, 注重课后作业的质量, 不搞题海战术, 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 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 技能在作业中掌握, 能力在作业中形成, 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摘要:课后作业是巩固教学的有力手段, 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更是课内知识课本知识的延伸。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 课后作业依然很有必要。新型课后作业不搞题海战术, 要注重课后作业的目的性、层次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课后作业,新课程改革,题海战术

课后作业 篇2

答:儿童本位课程理论在认识论上坚守的是实用主义哲学;在价值论上追求的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在方法论上坚持科学—实证。

儿童本位课程流派是课程理论流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对课程理论的整体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1)学习者是课程的中心

本着学习者是课程的中心,儿童本位课程流派认为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生成。因此,他们在课程编制强调要依据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的环节,以便实现学生个体性的解放。

(2)学生是完整的人,具体存在的个体

在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看来,教育与课程的出发点是学生,特别是学生价值的养成。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更要注重对学生个体性存在的承认,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特质,以学生的自我选择作为课程情境设置的旨归。

(3)自我实现远比社会适应要真实得多

因为学生是完整的人,是一个个鲜活存在的个体,因而,学生的自我实现就成为了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的最终目标。基于此,他们认为,教学与课程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主要流派有:

(一)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可以说是知识本位课程流派的顶峰,同时也孕育着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的来临。因故,将此理论作为儿童本位理论的开始与铺垫,如果没有泰勒原理的经典问题,也不会促使儿童本位课程理论的快速发展的。泰勒原理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

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依据这样的目标,将如何组织课程内容?

针对已有的课程内容,如何有效地组织课程实施环节,面对的课程授受对象是哪些? 评价课程实施环节,是否有效地完成了课程内容,达到了课程目标?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环节,也是构成完整课程的基本部分。

(二)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理论。

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理论是针对知识本位课程,基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提出了以实践为取向的课程理论。施瓦布的课程理论以实践兴趣为旨趣,强调儿童在实践中习得课程。并且,在习得过程中,非常强调课程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意义连结。他认为,儿童是真正的意义创造者。因此,在施瓦布的课程理论中,非常重视过程——结果之间的联系,以及手

段——目的的实用。遵循典型的科学—实证方法的方法论理念。在具体的方法上,倡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创造意义。

(三)存在现象学课程论。

现象学对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关注,存在主义重视存在与时间,弗洛伊德主义关注自我的实现与知识的获得。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存在现象学课程论的理论基础。代表理论:

(1)派纳的“存在经验课程”;

(2)格鲁梅特的“自我知识探求”

格鲁梅特的自我知识探求理论强调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课程与文化之间是复杂且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自我知识探求的过程中,需要自由联想,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陈述的分析。

关注课后作业 注重能力培养 篇3

【关键词】趣味    梯度    开放    实践     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作业不光是为了了解与评价学生的学、反馈与调整教师的教,让学生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转化与迁移,它还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凭借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作”而有所得,“作”而有所获。为此,笔者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

一、讲究趣味:“乐”中求知

作业如果总是机械地重复,单调地写写,死记硬背求理解,这就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我们必须走出机械的误区,讲究活动内容、形式的趣味性,真正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如学了一篇课文,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我设计了一道习题:大胆发挥,用下列词语自由编写一段话(窃窃私语、欢笑、仿佛、免费)。本题“自由”“大胆发挥”六字要求的提出解除了传统练习要求过死的束缚,还给了学生一种轻松、愉悦、民主的思维氛围。这种作业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积累、理解词语的同时,又加强了段落的训练。

二、设置梯度:“异”中求知

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尽管学生千差万别,能力各不相同,但作为教师,我们都应当为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立足与发展的“板块”而全心服务。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难度的层次性,要有一定的弹性,让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作业也可采用套餐式,层次梯度明显,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这样不同尺度的作业设计,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内容的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知难而进,踏着阶梯,走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尝到“果子”,练有所得。

三、渗透开放:“活”中求知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该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认为作业的形式要有多样性,将或摘或录,或写或画,或唱或演等训练形式与课内学习资源结合起来,各项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收集类作业。学了古诗《咏柳》《绝句》《宿新市徐公店》后,我出了这样的作业:吟诵这几首古诗,你是否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其实在我国璀璨的文化宝库里还有许多描写和赞颂春天的优秀诗篇,请你搜集并摘抄到阅读积累簿上。这种作业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课外充实语言、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2.编创类作业。学了《黄山奇石》后,我这样布置作业:你了解或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名胜古迹?请搜集与这些名胜古迹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根据它们出一期黑板报。这一类作业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扩大信息容量,拓展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研究类作业。学了《赵州桥》后,我设计了一道研究性作业:请根据文中的介绍,画出赵州桥的结构图,在旁注上设计意图。学生接受此类作业,动手绘画,结合内容,完成要求,既巩固了知识,又培育了探索精神,提升了综合素质。4.交际类作业。学了《参观人民大会堂》后,进行作业设计:根据作者的参观顺序及描述,自由大胆地进行发挥,以小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参观人民大会堂,使学生积淀语感经验,锻炼语感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四、注重实践:“动”中求知

语文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该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设计作业内容时,我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为了写好《放风筝》一文,我就布置学生们趁着阳春三月一起去操场试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成败,而后依据文中写作要求,亲身说体验。学生有了实践的基础,再去练习写作,内容自然就具体了,感情也自然真实了。

“语文的外延等同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可以用行动去解读,用心灵去品味。当作业能恰如其分地融入学生的生活时,当学生能用实际行动去主动经历和体验生活中的种种情感时,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和收获将是一般作业所不能达到的。

拓展作业天地,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全体学生各尽其思、各展其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了课外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育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语文之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3]于永正.教海漫记(增订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课后作业 篇4

那么, 究竟应不应该留作业, 怎么留作业呢?多年的教学体会, 使我认识到:可以留作业。应该这样留:

一、变被动为主动

变被动为主动, 主要就是注意调动发挥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情绪状态中完成作业, 解脱他们的心理负担。在实际工作中, 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来调动发挥、利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1. 讨论式

我经常这样问学生:“今天回家以后, 你们还愿意练习什么?”具体练什么由学生、教师讨论而定。这决定来自民主讨论, 由主动争取而来的学习任务要比被动接受而来任务比较宜于学生接受, 完成时没有被迫感, 效果较好。

2. 激趣式

兴趣是儿童完成任务的重要的动力源泉。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完成作业, 布置作业时, 我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为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能完成写话的作业, 我苦思冥想出一种写话新形式———粘图作文, 孩子们利用自己读过的废旧读物中的彩图粘贴、组合出一幅幅图画, 再把图画的内容口头、书面描述出来。手、眼、口、脑的并用, 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又迎合了低年级孩子爱画、爱做的心理, 引起孩子极大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当留这样的作业时, 孩子们都大声欢呼, 完成情况好极了。

3. 竞赛式

小学生喜欢竞赛, 喜欢通过竞赛来得到教师与学生的评价、肯定。同时, 他们也把这一形式, 同游戏相联系在一起, 所以他们对参赛有浓烈的兴趣。我经常组织各种学习竞赛, 如朗读、百字、百词、写话、说话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 自觉也主动地进行各项学习内容的练习, 完成作业。

二、变机械为灵活

往往一提到有没有进行复习, 家长常常问孩子的一句话就是:“作业写完了吗?”孩子常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作业写完了。”由此可见, 作业的内容比较单一, 就是写。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 单靠“写”来完成语文能力的训练非但不可能, 而且, 单纯的一种作业内容与形式机械性的重复, 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疲劳, 产生厌倦心理, 抵触情绪, 从而形成心理压力。教学中, 我精心设计作业的形式与内容, 使二者不断变化, 变机械为灵活。

1. 内容丰富

我布置的作业, 听、说、读、写几味俱全。一周内作业无论是横向, 还是纵向上绝不重复。如:星期一是日记展览日, 反映丰富的周日生活, 学生要亮出周日的日记, 晚上, 向家长汇报, 这是说的训练、家长要反馈情况;周二练习生字;周三读一篇好文章;周四要自己做些练习;周五要同家长谈一周的收获;周六粘图作文;等等。总之, 内容要广泛、丰富、避免重复。

2. 形式多样

我布置作业时, 除了注意内容的丰富、灵活外, 还重视形式的多样灵活, 不拘一格。在作文中有自读自录的录音作文, 有与家庭成员一同完成的家庭大赛作文, 有介绍家庭成员的写名字作业, 有画画说说写写的粘图作文, 有做做说说写写的作文, 有看看写写的作业, 等等。这样的作业多样、灵活, 使学生学而不厌, 乐此不疲。

三、变多练为精练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 因为缺乏自制力, 往往对一项学习、工作保持的时间很短, 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开。根据这一心理特点, 布置作业时,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 我不主张多练, 而主张在教师用心设计指导下, 精练。

1. 科学测定作业量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 又要达到作业的预期目标, 我对作业量的测定非常重视。根据专家的测定, 学生在反复感知生字在6次左右, 就可以保持识记。为此, 我进行过实践, 当确立可行性之后, 立即实行。我在指导学生识学汉字时,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练习。避免不必要的练习, 使学生感到很轻松。

2. 科学指导学习方法

学生在复习、做作业时, 往往不得其法, 盲目行事, 耗时费力。我在量化作业后, 布置作业的同时, 不忘根据学生特点介绍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根据自己情况进行练习, 精中选精、循序渐进、解决重点、先攻难点、有所选择等方法的指导, 都很受学生欢迎, 使孩子们少走不少弯路, 减轻了负担。

课后作业家长评语 篇5

2. 你对这道题是怎样理解的?老师想听 你说一说。

3. 体积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在于对三维 和两维的认识和理解!

4. 审题的要义在于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5. 单位换算方法的掌握,有赖于对单位 间进率的理解!

6. 思考问题要有顺序!

7. 思考问题要有深度!

8. 请多考虑一些“为什么“?

9. 不会做的时候你就“画”!

10. 题意是可以画出来的!

11. 画一画,你就可以更好的理解题意!

12. 数学方法是可以画出来的!

13. 画一画,可以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4. 举一反三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

谈小学数学的课后作业设计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层次;趣味

中图分类号:G623.2

前言:

课后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特别是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应当向着生活化与层次化的方向发展,综合性的作业形式能够满足更多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本着开发学生潜能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会让小学生不再将作业视为负担,课后作业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加强课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自己心中的一位隐形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好课后作业设计,就要让学生看到作业,有完成的意愿,而不是产生抵触情绪。新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的世界出发进行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小学生正处于童年成长时期,利用童趣性较大与新近性较强的数学作业进行教学延伸,会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促进学生成为热情的数学学习者。

比如在学习乘法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游戏性的作业,让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完成数学作业。像“找门牌号”就是一个很好的作业模板,“小猫要去找小狗玩,小狗告诉小猫它家的门牌号是42。当小猫到达小狗所在的小区时,发现门牌上都是一个个乘法算式”。在这样的情境中,小学生为了帮助小猫找到小狗家进行乘法计算,不仅不会将数学作业视为学习的负担,还会乐于完成作业,认为作业很有趣。

二、加强课后作业设计的生活性

学科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教育活动也是为生活服务的。社会是一个大学校,教育活动的工具、方法与内容,都來源于社会生活中。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时,教师也应当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入将,将数学作业与小学生的具体生活结合起来。作业的设计可以与小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水平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提高数学作业的成就感。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两个作用。其一,学校要建设一个直径为5米的圆形花坛,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画这个圆呢?其二,校长想在这个花坛中安装一个灌溉器,你觉得安装在哪里最合适呢?这样的作业,与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巩固小学生画圆的技巧,有利于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内容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加强课后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彰显教学活动作用的根本。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法具有差异。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教师要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素考虑在内,不能让全体学生做完全一样的作业,也不能用一样的标准去评价所用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层次化作业的设计。教师也可以针对同一作业,制定不同的标准。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长方体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一,一个长方体的长为6为,宽为4米,高为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二,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为52米,长为6米,宽为4米,体积为多少?三,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24平方米,底面周长为24米,表面积为108平方米,体积为多少?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给学习能力一般、中等与优秀的学生不同的课后作业,让课后作业与他们对学习的接受程度相联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也会让数学作业的作用得到发挥。

四、加强课后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单一的作业形式往往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小学数学作业应当是多样化的,趣味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实践性的作业,都应当是课后作业的组成部分。教师要一改传统书面作业的形式,利用更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比如在针对加减法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回家对自己家中的每月的用电量进行调查,并通过本月电量与上月电量相减得出本月用电量。还可以学生对本季度、年度的总用电量进行计算,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课后作业设计方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作业观念,关系着小学生的学习范围与数学能力提高空间。加强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与多样性,会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新鲜感,快乐、自主去地完成作业。利用课后作业设计形式的改变,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 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46-49.

[2]池文生.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 龙岩学院学报,2011,S1:47-48.

[3]陈建兰.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学周刊,2014,05:196.

课后体育作业的有效布置与监督 篇7

一、说得清

“说”是布置体育作业的第一要素。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 在每次课结束前, 教师宣布课后体育作业的内容。第一, 要体现出作业的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认知能力等, 内容的布置应以本节课所学知识点为主;第二, 要体现出作业的灵活性, 即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需要。如, 在讲授了排球内容后, 可以给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较高的学生布置内容为“排球基本技术组合练习”的作业;给运动技能中等的学生布置内容为“垫球、发球”的作业;给后进生布置内容为“熟悉球性”的练习。从而使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都能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完成课后体育作业, 使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二、记得牢

“记”是完成课后体育作业的先决条件。针对个别学生易忘, 或部分学生总以没有记住作业为借口而不按时完成的情况, 体育教师应让学生准备专门的“体育课后作业手册”, 并详细记录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 记录课后作业, 并注明时间、内容、完成数量和质量;第二, 记录体育课上、课中、课后, 以及完成课后体育作业的发现、感想。

三、练得乐

“练”是完成课后体育作业的中心环节。完成课后体育作业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 教师要通过灵活、丰富的手段和组织方式, 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提高活动内容的有效性。具体地讲, 第一, 体育作业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即针对作业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双人、多人结合的形式进行练习,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第二, 练习手段要趣味化, 如, 可以采用“以赛代练”的方式, 在比赛中巩固提高,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第三, 练习要生活化, 即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周边的生活场景进行练习, 如, 结合自然地形进行上坡跑、下坡跑练习。

四、结得巧

在布置课后体育作业时, 应该巧妙地将作业内容与新授课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活动结合起来:第一, 布置的课后体育作业的内容应与下节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如, 根据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篮球行进间的传、接、运球的情况, 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篮球教材相关的模仿性和辅助性练习, 以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与技能水平, 同时, 也可以布置原地投篮练习, 为下节课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第二, 要将课后体育作业的布置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 如, 当学生学习了“绕8字跳绳”后, 在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中应安排相应的跳绳接力赛, 让学生在练习、观察、对比、发现中体会并巩固“绕8字跳绳”的技术要领;第三, 要将课后体育作业的布置与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如, 针对耐力素质较差的学生, 应多组织长跑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应该尽量陪学生一起跑, 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不再把课后体育作业当做一种负担。

五、促得紧

家长的帮助以及学生间的相互督促是完成课后体育作业的保障。在布置体育作业的初期, 部分学生暂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完成体育作业的习惯, 此时, 就需要家长和其他学生的协助、配合与监督。众所周知, 体育教师所带班级多、学生多, 还有课余训练等任务, 不可能经常性地检查学生, 因此, 教师必须积极与家长沟通, 并邀请学生家长在学生的“体育课后作业手册”上签字。这样, 一方面, 学生自己对练习内容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 家长也可以全面了解孩子每天的练习内容, 并及时发现问题、提醒与纠正, 从而有效地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出现。此外, 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 也是落实课后体育作业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六、查得详

“查”是监督课后体育作业的具体形式。即, 教师一要经常了解、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体育作业的情况, 设立“学生课后体育作业完成记录簿”;二要通过上课检查、不定时抽查、安排体育委员或小组长进行检查等手段, 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一旦查出问题, 要尽快督促学生解决, 避免因为作业越积越多, 导致课后体育作业成为学生负担的现象出现;三要在检查完毕后及时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 表扬先进, 鼓励争先, 促使学生在自觉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七、评得实

课后作业 篇8

当前,大多数教师把目光聚焦在了课堂教学的分层设计上,而忽略了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这一重要环节。事实上,只要在课堂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处理好课后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数量的关系”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两大关系,分层教学就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一、质量与数量关系

教师在课后设计作业时,应进行认真地筛选,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挑选出来,把那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陈旧过时的砍掉,力求少而精,力争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量精。其中,对比练习、改错练习和一题多解练习是一些比较好的做法。

(一)对比练习

有不少知识学生很难区别,容易出错。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设计对比练习来区分。如,《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后,可以这样设计课后作业:

A.饲养场去年比前年多养猪120头,比前年增加了10%。饲养场去年养猪多少头?

B.饲养场前年比去年多养猪120头,比去年增加了10%。饲养场去年养猪多少头?

这两题看似相同,但是数量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只要抓住单位“1”进行比较,班级中不知从何“吃起”的这部分学生也能真正理解并加以区别,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

(二)改错练习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是带有普遍性的。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针对性设计改错练习,让学生辨错、析错,并迅速找出错误的所在。如教学《解方程》后,可这样设计改错题作为课后作业。

从错误的方程中可以看出,学生主要的问题出在数字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没有发生改变。应把“+”改成“-”或把“-”变成“+”,把“×”变成“÷”或把“÷”变成“×”。通过改错,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符号的作用之大。

(三)层次练习

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吃起。”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层次性,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

如教学《小数的简便计算》后,教师可以设计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第一层次:填空。

第二层次:对比,求算。

第三层次:简算。

第四层次:选择合适的数填入式子中,组成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子。

第一层次,让学生熟悉地运用运算定律;第二层次,通过对比训练进一步构建认知;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第四层次,让学生运用开放的素材,自编出能够简便计算的算式,使技能得到深化。由此可见,教师准确把握并进行有梯度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在认知上合理重构,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一题多解练习

解法一:先求出每小时要做的零件个数,然后再计算出剩下的零件要的时间。

解法二:先求出2500个零件要做多少小时,再用这个时间减去已做的时间。

解法三:如果把2500个零件的个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每小时所做的零件占零件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剩下零件所用的时间。

解法四:也把2500个零件看作单位“1”,先求出每小时所做的零件占零件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用单位“1”除以这个数,所求出是做单位“1”个零件需要的时间再减去已做的时间。

解法五:求出完成总零件所需要的时间,减去已经做的时间,就可以求出剩下的时间。

这种全方位的思路开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理论与实践关系

以往,绝大多数课后作业设计往往只停留在枯燥的、理论性的书面作业层面,而忽略了趣味性、反思性、探索性及实践性作业。我们应该把来自于实践的理论知识与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让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融入大自然。

(一)趣味性

新颖有趣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充满愉悦的情趣中做得轻松、主动。如教学了《人民币》后,让学生分组开小商店,模拟买卖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当一回顾客和售货员,向同伴推销自己的商品,用合理的价格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物品。在真实的交易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考查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反思性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错误,开发错误,更应寻找对策,让错误发挥最大的功效。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后,可以这样设计一道课后作业题:在错误本中寻找出“分数应用题”这一单元的错题并举例,再分析错误原因并更正。其中有一位学生列出具有概括性且分类的课后作业:

1. 把抽象的分率当成具体数量

反思:一个分数不带单位时,表示相对意义,它是由单位“1”的大小决定的;一个分数带上单位后,就表示一个具体数量,具有绝对意义,它的大小是不能改变的。

2. 把具体数量当成抽象的分率

反思:为了避免这类解题错误,我们应该认真审题,弄清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预防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混淆。

(三)探索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有效思维的训练(思维一般分为三种: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放思维,将三种思维融会贯通,体现知识的个性化构建过程,真正把思维发展落到实处。

如在教学一次“数学活动课”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作为课后作业:一个纸巾卷的底面是一个圆环,圆环的内圆直径是4厘米,外圆直径为8厘米。纸巾的厚度是0.02厘米,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这卷纸巾全部拉开后大约的长度吗?经过批改,我发现学生所用的方法大概有三种。

方法一:纸巾围成一圈一圈的圆,因为纸巾厚度是0.02厘米,所以这些圆的周长一圈比一圈长,依次增加,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这样,就可以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这卷纸巾的总长。圆环内圆的周长:3.14×4=12.56(厘米),圆环外圆的周长:3.14×8=25.12(厘米),纸巾卷的圈数:(8÷2-4÷2)÷0.02=100(圈)。因为纸巾卷的总长等于圆环中所有圆的周长之和,因此,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知纸巾卷总长为:(12.56+25.12)×100÷2=1884(厘米)。

方法二:纸巾围成一圈一圈的圆,这些圆的周长不相等且圆的周长一圈比一圈长,直觉告诉我们,根据求平均数的思想,可以利用平均圆周长乘圈数的方法来求总长度。考虑到这些圆的周长依次增加构成等差数列,故能求出平均圆周长:(12.56+25.12)÷2=18.84(厘米)。而纸巾的圈数为:(8÷2-4÷2)÷0.02=100(圈)。因此,纸巾卷的总长度为:18.84×100=1884(厘米)。

方法三:如果我们用彩色笔把纸巾卷的一面圆环涂成红色,再拉开来一段,发现这段纸巾的一侧是一条比较细细的红线。发挥想像,可以把纸巾卷全部打开,纸巾的一侧应该是一个很细很长的红色长方形。这个红色长方形的长是纸巾卷的总长,宽就是纸巾的厚度,它的面积等于纸巾卷圆环的面积。因为圆环的面积为:3.14×8×8-3.14×4×4=37.68(平方厘米),所以红色长方形的长就是纸巾卷的总长:37.68÷0.02=1884(厘米)。

变课后作业为前置学习的探索 篇9

关键词:前置学习,问题引领,高效课堂,自主建构

相当一部分课后作业“唯试”“重写”, 耗时、枯燥, 学生无法从中享受学习乐趣。他们深恶作业, 尽力拖延、应付或不做。课后作业对学习意义有多大?艾尔菲·科恩在《家庭作业的迷思》中说得非常明确:“家庭作业和学业成绩 (不论是用哪一种方法来测量) 之间没有整体的正相关”。有的研究甚至已经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之间存在负相关。学生不是被动的鸭 子, 可以任人把知识、技能、智慧“填”入口中, 他们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 其“主动”之前应有乐趣招引, 就如杜威所说, “应该把教学和学生天生的活动倾向联系起来, 机敏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并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据此, 我们尝试变课后作业为前置学习, 激励学生发挥主体性, 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一、概念辨析

1.前置学习与课后作业。

传统的课后作业侧重“新知”的巩固和提高, 而前置学习是学生基于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对“新知”的预读和试解, 旨在“知新”。前置学习以问题为主抓手, 直接展示或间接暗示重难点, 是引领学习的GPS, 是构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平台, 它不像课后作业如同课堂教学的附庸。

2.前置学习和预习。

二者都是预先进行的自学, 但有不被引导与被引导的本质区别。传统预习, 没有明确的目标引领, 只是为新授做最基本的知识与材料准备 (如查字解词) , 以便教师课堂上顺利“演出”;学生预读文本往往“但看面子” (文龙语) , 不去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特见解, 更少生成与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相关的疑惑。前置学习则以问题导学, 问题中渗有目标意识、学法指导或示范, 利于学生学有收获。学生通过前置学习, 深读文本, 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见解或疑惑走向教师, 提高了学习效率。

另外, 课堂上小组内围绕前置问题进行交流反馈、合作探究, 单元学习前预读整个单元, 新学期伊始通读全部文本, 或是养成阅读习惯, 平日自动、自发、自觉地广泛阅读与体验, 是更深厚、更宽广的前置学习。前置学习的内涵和外延远大于预习。

二、前置学习的关键是问题引领

前置学习以问题引领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 主动建构。如教学《下棋》一文设计的问题。

1.冰心称赞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借助工具书, 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并熟读课文, 体会冰心这样评价的理由。

2.关注课下注释, 识记重要词 条。我积累的生字和词语有以下几 个:______。

3.除注释之外, 文中还有一些生 字词, 我已查阅解决。它们分别 是:______。

4.我费解的句子是以下几个:______ 。

5.作者开篇说:“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 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为什么?作者最欣赏哪类棋手呢?

6.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地方, 并说明理由。

7.作者说:“奕虽小术, 亦可以观人。”放眼人生, 这棋人棋事中寓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这些问题体现出基础性、导向性、趣味性。如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句、查阅作者资料等, 即基础性体现。至于怎样查找, 怎样自学, 是书写, 是诵读, 书写诵读几遍,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基础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常规和习惯, 就不再设计基础性问题, 但要求学生自觉记录疑惑 (如第4题) , 以便深化学习。

导向性是指问题直切语文学习特点, 直指文本价值取向, 能够导引学习全程。如第5题意在引导深度阅读。要真正弄清“作者最欣赏哪类棋手”, 非得一一列举文中写了哪些棋人棋事, 下一番细读比较功夫不可; 第6题意在导引学生整体把握基础上, 体察文本的言语形式, 学以致用; 第7题, 旨在导向文本的人文观照。

“研讨与练习”体现着编者意图或课程目标, 是落实文本“教学内容”的必由路径。阅读教学虚耗低效, 甚至不知“教什么”, 同漠视“研讨与练习”不无关系。设计问题兼顾“研讨与练习” (如第6题) , 会提高学生对“研讨与练习”的关注度, 养成即使没有问题引领, 也会根据“研讨与练习”潜心阅读的习惯。这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

问题要能够激发兴趣, 益于学生深读文本。如果乏趣, 学生可能读一遍就腻;读, 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第1题中引用冰心的赞誉, 是以“花”吸引学生走进文本;第5题, 也是抓住学生“喜新求异”心理, 刺激学生去亲近, 去感悟、去深解文本。所以, 趣味性只是手段, 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 最终为文本言语本身以及言语所蕴含的意旨所吸引。

三、前置学习的实效在问题落实

课堂教学应是前置学习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中要抓好前置问题的落实, 以切实提高前置学习的实效, 避免课堂低效课后补, 布置补丁式课后作业, 不仅又增加学习负担, 而且使前置学习流于形式, 影响学生前置学习习惯的形成。落实程序如下。

1.交流反馈。

分小组检查学生前置学习情况, 由组长组织围绕前置问题对话, 巩固前置学习效果。主要活动有:交流生字词的认知, 听写字词并交换批改; 交流作者或背景资料, 知人论世;交流自己的思考、发现、体会、见解和疑惑, 标记疑难, 初步讨论整合;

2.合作探究。

针对疑难, 学生再读文本, 尝试自解。然后, 合作探究, 相互碰撞, 激活思维, 进一步体察文本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为课堂展示做准备。其间, 教师巡回并适切指导, 非核心问题当即点拨落实。如:“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一句中“苦闷的象征”具体指什么?“象征”如何理解?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 不难理解。再如:作者开篇便说“最不喜欢”和“太有涵养的人”下棋, 因为他在重创面前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使人不禁“索然寡味”, 却又说“我悟出一点道理, 和人下棋的时候, 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 当然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被对方所窘, 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 这种矛盾的说法如何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深入品读, 不难看出此“人”实指“太有涵养”之人, 作者所说实是一种以牙还牙的无奈。如果学生提出涉及学习目标的“核心”问题, 如编者为什么要把本文编在“感受体育”这个单元?则启发学生紧扣“感受”二字深入阅读, 力求有所发现。指导过程中教给学生依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 结合语境探究的方法。字, 尤其是多音字, 明晓它有哪些读音, 在文中怎样读;词, 辞典义是什么, 在句中何解, 有何表达作用;句, 直接表达什么, 有何言外之意, 与上下文有何关联, 以保证探究出实效。

3.课堂展示。

各组出一代表, 充当教师角色, 围绕一个前置问题, 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引导其他同学关注、学习本组的内容, 并回答其他小组质疑。其间, 学生往往有所遗漏或暴露学法及思维习惯欠缺, 如为其他小组忽视, 教师就采用临机追问、点评赏析等方式, 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优化学法, 完善思维。如围绕问题6的交流展示, 学生起初只是飘忽于修辞方法的辨认, 忽视文字品读。而无论是语言工具的学以致用, 还是人文内蕴的剖析透视, 都离不开对文字的揣摩和体察。引导学生与文字直接对话, 使学生沉潜于文字中, 敏锐感受文字魅力, 是前置学习能否高质高效的根本。

师:欣赏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入手, 但更要“咬文嚼字”。请同学们具体分析。

生1:朗读“青筋暴露, 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头上陈列出来, 或是哭丧着脸作惨笑, 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 或是抓耳挠腮, 或大叫一声, 或长吁短叹, 或是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文中连用八个“或”字句, 组成排比, 将受窘者面临威胁、苦闷难耐时的各色趣态, 表现得多姿多彩, 穷形尽相, 令人称绝。

生2:朗读“有下象棋者 , 久而无声音, 排闼视之, 阒不见人, 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 , 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 在他的口里挖车呢。被挖者不敢出声 , 出声则口张 , 口张则车被挖回, 挖回则必悔棋, 悔棋则不得胜, 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这段话不仅运用顶针修辞, 而且准确使用“扭”“骑”“挖”“张”等动词, 传神、风趣、幽默。

生3:朗读“青筋暴露, 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头上陈列出来”。用“陈列”写额上汗珠之多, 表现出受窘者心急如焚而强作镇定, 欲摆脱窘境又不得其法的有趣情态。

师:三位同学的朗读与分析, 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不过, 还可以细细地“咬嚼”一番。比如, 将“陈列”换做“冒”如何?

生3:“冒”有“向外涌”之意, 但似乎只限于明显的“一点”或“几点”, 而“陈列”是说整个额头上整整齐齐的排满了“黄豆般”大小、密密麻麻的汗珠, 这就突出了受窘者火烧火燎的心理。

师:这样分析就具体了, 大家一定要深入品读和玩味关键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同时勾连段篇, 这样才能抵达文本深处。

生4:作者开头说, 他最不喜欢和“太有涵养的人”下棋。我觉得问题不在“有涵养”。善于控制情绪理应赞赏, 问题在“太”字, “太有涵养”, 胜之喜败之哀不形于色, 对于下棋消遣而言, 则未免让人索然寡味。所以涵养要“涵而有度”, “太有”则过。

师:一个“太”字蕴含如此丰富。你的思维能力够强, 分析透彻。

生5:朗读“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 要抽车!’”这句话精彩极了, 观棋者宁愿挨打, 不愿“不语”, “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 精炼、传神、幽默, 使人感到痴态可鞠, 妙趣横生, 也反衬出弈棋者的不近人情、不懂消遣或过于认真。

……

师:可见, 作者不仅善用各种修辞渲染, 用词也细致入微, 精炼传神, 体现出生动、诙谐、风趣的语言个性。同学们以后一定要学会亲近语言, 咬文嚼字。

前置学习要切切实实追求课堂学习高效。如果只为课堂“热闹”, 对展示中暴露的“欠缺”, 教师“失语”, 不仅“失职”, 也会使学生因看不到前置学习的实效而走过场, 使学生“凡遇读书, 都不理会文字, 只记得若干事迹, 便算读过一部书了”。因此, 课堂教学教师应主抓前置问题的落实, 紧扣文本这个“本体”, 教会学生“理会文字”:根据文字的本义, 体验文字的本性, 感受文字的本分, 辨析文字的本色, 学习文字运用的本真。这是最本然的阅读, 也是前置学习实效, 课堂学习实化、学习目标实现的保障。

4.当堂测试。

当堂测试是课堂高效的见证。之所以必须当堂测试, 旨在使学生感受前置学习的实效, 激发其前置学习动力。测试题设计, 要紧扣“问题”, 体现基础知识的落实点、言语形式的训练点、阅读理解的重难点、人文价值的提升点, 读写结合, 适当迁移;要讲究梯度, 基础性测题、提高性测题、拓展性测题……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以便学生灵活选用。如《下棋》当堂测试题。

(1) 完成下列巩固性练习 (略, 必做) 。

(2) 阅读贾平凹《弈人》 (片段, 略) , 并回答 (选做) :

你最欣赏文中哪个词或句?对其批注。

你认为文中最精彩之处在哪? 说明理由。

用形象语言描述你见过的印象最深的对弈者的表情和动作。

变课后作业为前置学习, 把学生从耗时、枯燥、乏趣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 以“问题”引领学生前置学习, 抓好“问题”落实, 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会增强, “理会文字”的品质自会生成, 自会体验到自主建构、探索创新的成功乐趣, 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使学习成为一种自我建构知识并体验愉快与幸福的经历, 一种提升人生意义的经历。

前置学习“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 其“艺术”主要体现在前置学习的抓手——“问题”明确的设计意图、清晰的学法指导、紧扣阅读理解重难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情趣化 表述上, 体现在课堂上师生共度共生、多维对话、亲密接触语言文字上, 体现在学生自主体验感悟, 而非死记硬背、亦步亦趋紧随教师的自主建构课程意义上, 还体现在教学中因文制宜上:文本简单或为略读、自读篇目, 简化“教程”, 让学生当堂在组内进行前置学习、探究与检测;文本较难或为经典, 需多课时学习, 根据动态生成巧妙调整预设或生发前后紧密关联的问题, 引领学生延续课堂上兴味未尽的学习。

文体不同, 前置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诗歌以诵读为主, 说明文、议论文以脉络探究和事理把握为主, 名著阅读以个性化鉴赏和质疑研讨为主。

学生天生具有尝试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关键在教师于前置学习中适切指导, 使之成为热忱、成熟的学习者。教师指导的“艺术”与否, 决定着前置学习的成败。

参考文献

[1]艾尔菲·科恩著, 项慧龄译.家庭作业的迷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 .

[2]瞿葆奎主编, 徐勋, 施良方选编.教育学文集·教学 (中) [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3]陈曦钟等辑校.水浒传 (会评本) [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从课后作业入手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篇10

一、端正对待练习和作业的态度

(1) 认真对待, 独立完成。练习和作业既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是学以致用,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措施, 那么每位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 努力完成才是。古人云:“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练习和作业也是如此, 只有自己真正动脑思考, 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才能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特别是当堂布置的作业和练习, 都是与当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 对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将直接关系到该节课的学习效果, 因此不应该对付、蒙混, 必须认真对待, 独立完成。

(2) 准确、规范, 从严要求。所谓准确, 就是对练习或作业题回答的准确性。做到这点就要求对题意理解的准确, 知识掌握的准确, 对问题的表述也要准确。答后还要仔细检查, 不出任何纰漏。所谓规范, 就是要有专门的练习和作业本, 做题必须符合要求, 不能图省事而投机取巧。书写要按格式, 写字要规范、工整。从严要求, 就是一丝不苟, 严格按要求去做, 不能有一点迁就;要克服差不多思想, 用高标准要求自己。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 是不允许马虎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往往因一个字的错误造成重大失误, 甚至因一个拼音字母或者一个标点符号造成错误。应提倡学习古人那种认真“推敲”, 反复琢磨, “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根须”的精神, 高标准严要求才行。

(3) 知难而进。练习和作业的过程中, 有时会遇到些难题或比较复杂的问题, 是知难而进, 敢肯硬骨头, 还是逃避、退缩, 是对每个人学习态度的一种检验。要想真正地学到本领, 只有主动攻克难关, 才能有大的进步。攻克一道难关, 学习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思维和智力才会得到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这正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因此, 每位学生都应该树立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勇气。

二、新形势下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策略

(1) 作业布置要少而精, 要适量。学生写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解决遇到的问题。适当适量的课后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是必要的。作为老师在布置作业前, 应首先在“题海里游泳”, 应该先认真考虑哪些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哪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哪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力等, 老师经深思熟虑后, 从中选出一定数量的题目。 (1) 作业的量要少。一题、两题, 课余练一练起到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2) 内容要精。布置的作业每一题都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要练到点子上, 不做机械重复的作业, 所做的练习都要有代表性。 (3) 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课堂的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又要针对学生掌握得不太好的内容加强训练。

(2) 作业布置要有层次, 重个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故而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现象, 传统的作业布置只是“一刀切”, 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 根据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作业设计要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要关注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让他们都有所发展。要求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 增加作业的层次性, 供学生选择, 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 即让优等生吃好, 让中等生吃饱, 让低等生吃上。 (1) 作业量分层。语文教师要因个体差异而对待, 要一视同仁。由于学生的智商高低之分, 他们的学习水平也存在高低之分, 所以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要因人而异,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去选做不同的作业, 变以往教学中的统一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自由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 (2) 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在语文能力上有差异的客观现实, 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好难易程度, 不同层次学生难易程度应有区别。在新课程理念下,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难易可分为三个等级: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创造性作业。 (3) 完成作业时间分层。由于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他们完成作业的速度上、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别。后进生、学困生完成语文作业的速度明显要逊于优等生, 完成作业所需时间远远大于优等生。为了有效保障后进生、学困生能“吃得了”的问题, 语文作业的设计在完成时间上要分层要求。

课后作业 篇11

一、作业形式“推陈出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布置的作业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题就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传统的重复抄写,死记硬背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负担,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收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为此,我进行了新的尝试。

在学完《三峡之秋》这篇课文后,除了针对本课的字、词、句、篇设计了具体的练习外,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

1.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

2.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三峡。

3.找一找有关三峡的图片。

4.为爸爸妈妈讲一讲三峡工程的突出成就。

5.将你所了解到的做成知识小卡片在班内交流、展示。

第二天,有的学生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三峡美丽的剪纸……做这样的作业,学生兴奋,教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

二、作业内容“层出不穷”

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不能否认,而且必须面对。因为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他们的接受水平肯定会存在着很多差异。同样的作业内容,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掌握,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却要付出多一倍的精力与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将作业的难度划分出不同的等级,不再是千篇一律地抄写或背诵。

例如,学完《为人民服务》一课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两个不同层次的作业:

作业(一)

1.毛泽东同志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这篇演说的?

2.本文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来写的?围绕这个中心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4.我们要为谁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目的是什么?

作业(二)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句话中的“完全”和“彻底”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论述的?

3.你还知道哪些张思德式的人物?

作业(一)中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现成的句子进行回答,而作业(二)中的问题却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动手搜集、整理资料,相对作业(一)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全班学生不管水平高低都只布置作业(一),那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作业只不过是课文的再重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教师,我们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学生都教成文学家、科学家,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没有必要从一个标准出发。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认可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的发展,做出相对于学生自身情况而言的纵向评价,而非生生间的横向比较。

三、作业设计“自主选择”

长期以来,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没有任何自主选择的空间。新课标的提出,也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变过去作业不足之处,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呢?我尝试着把布置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学完《落花生》一课之后,学生都在等着我像以往一样布置作业。

“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和体会吧。你们想为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我话一出口,学生都默不作声,他们还从未有过如此“待遇”——为自己留作业,等醒过神来,全都欢呼雀跃起来。

“老师,回家后,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老师,学了这一课,我要记住‘父亲’的话,并把它做成格言,贴在我的书桌上。”

“老师,课下我要搜集有关花生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今后我要像花生一样做人。”

……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效果比我想象中还要好。

让学生为自己留作业,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扬长避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适应学生特点,作业设计趣味化

学完一篇新课文后,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这是很常见的作业。这种作业可操作性差,评价尺度也难以掌握。所以,我试着把这种作业形式作了改变。

学完《长江之歌》后,我这样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诗歌,有能力的同学尽量背过。”

学生毫无反应。这对于那些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来说,几乎和没留是一样的。毕竟第二天到校后,我不可能一个个地听他们朗读。

“现在我们家里都有MP3或者是录音机,请你们把自己的朗读或者背诵录音,明天带到学校来。”我又补充了一句。

这下学生的劲头可来了,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飞”回家去做作业。

第二天,我让他们将自己的录音与同伴互相交换,而且要对同伴的朗读提意见。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有责任感,听起来一定非常认真。其实,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就很好地复习了课文,效果要比枯燥无味地抄写好上百倍。

在课堂上,我们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自主学习,以获得更多的知识。那么,这种教学思想我们为什么不能延伸到课外呢?将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有机地融入到课外,我相信,自主学习将肯定不会再是一句口号,学生的积极性及他们的潜能一定能被全方位地调动起来,从而全面锻炼他们参与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傲然绽放。

【责编 齐秋爽】

农村小学英语布置课后作业的艺术 篇12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 设计富有个性化的作业

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 分层分类地布置作业, 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我们所面对的是全班同学, 他们既是一个整体, 又是完全不同的个体, 可以说, 没有两个学生是完全相同的。学生们的知识基础不同, 理解能力不同, 对问题的看法不同, 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不同, 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对此, 我们绝不能强求“整齐划一”。而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布置每个学生都力所能及的作业, 而又不限制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作业分为三层次:一, 听录音, 仿读对话;二, 表演对话;三, 和你的朋友一起根据今天学的内容创编新对话。 (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个做)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询问别人的身高和体重一课时, 我就采用家庭作业分层的方式:优等生用写作文的方式来描述自己与别人的身高与体重, 最后用比较级的形式得出A is taller/heavier than B;中等生则结对表演对话;让程度最差的学生回家听录音仿读对话。这样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好帮差, 结对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我常让一个优等生和一个学困生一起来完成一个对话, 优等生说一段话, 学困生根据故事内容给故事配图, 或说几句简单的话语。这样尽量各显所长, 为学困生创造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结果几次作业下来, 我发现学困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 并且学习态度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课外作业不再是负担, 而是变成一种学习的乐趣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没有距离, 没有恐惧, 用学生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相互学习, 自然很快学会知识, 表演起来也更加流畅、生动, 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努力寻找和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只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 才是学生乐于关注的;只有学生乐于去关注的, 才是有效的。同理,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而不是生搬硬套布置一些学生感到很陌生的作业。例如,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英语单词:salad, hot dog, pizza, coffee, coke, 衣服标签上的size等, 因为他们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 所以学起来就很轻松自如。所以为了便于教学, 我经常告诉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我们的周围, 将与英语有关的内容统统收集起来, 形成自己的英语小锦囊。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整理后, 请学生将自己的成果拿到学校进行交流评比, 看看谁是英语收集小能手。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英语就在身边。这种作业形式不仅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且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 学生会欣然授受, 那么作业效率也就会自然而然提高了。

四、自编自创、布置多样化作业

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会使人在面对陌生事物时想一探究竟。因此, 有经验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 告诉学生如何运用探究的方法, 采用不同的建议去完成各种各样的课后作业。例如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英语活动, 但这种活动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 而是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英语课外活动。比如表演英语短剧 (小红帽) , 讲故事, 朗诵诗歌, 举办英文歌曲演唱会。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也可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

五、结语

“教者有心, 学者得益”。合理有效地布置课后作业, 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 又能使课堂教学得到更好的补充与完善,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对于小学英语来说, 布置课后作业有两方面的好处, 其一, 对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其二, 可以借此检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一定要以英语新课标的标准为依据, 注重使用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学,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 这篇文章将就如何为小学生留英语课后作业发表一下我个人的建议。

上一篇:学生上网管理下一篇:nagios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