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经营(共4篇)
延伸经营 篇1
延伸审计是财务审计的一种拓展, 是审计人员在审计某项财务问题时, 为了得到更科学的审计结论, 而把审计范围拓宽到审计单位以外的相关单位及个人, 通过适当的审计方法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以取得更多的相关证据的系列审计活动。延伸审计有利于企业经营审计质量的提升。但延伸审计拓展了审计范围, 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和审计经济性之间做出权衡。笔者对审计人员在企业经营审计中延伸审计的范围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为延伸审计在企业经营审计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企业经营审计中延伸审计的范围
企业经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和创造价值直接相关的基础活动, 也有和价值创造间接相关的支持活动, 既有企业内容活动, 也有外部主体对其的影响, 既有当年的经营活动, 也不能离开以前年度的经营活动, 同时又要考虑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因此审计人员在对企业某一经营问题进行审计时, 可以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延伸审计:
(一) 拓展审计年度
如果审计人员发现有些经营问题是连续性的, 仅仅利用当年的审计证据难以发现问题发生来龙去脉,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 审计人员可以拓展审计年度, 搜集与这一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可能出现的结果, 已取得更多的审计证据。如要对企业的盈利趋势进行审计评价时, 仅仅利用当年的盈利额是不够的, 需要审计人员搜集以前若干年的盈利数据, 采用统计学或数学方法进行趋势分析, 并对以后年度的盈利水平进行预测。
(二) 拓展审计活动
企业经营活动之间是相关关联的, 审计某一经营活动时, 需要了解其他经营活动的影响, 这时审计人员就需要拓展审计的活动范围。如要了解企业销售活动, 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行的, 当然审计生产活动时, 也需要对销售活动进行延伸审计。
(三) 拓展被审计单位
企业经营活动的系统性决定了企业经营活动主体的多元性和相关性。审计人员为了发现某一部门存在的问题, 可以把审计范围延伸到其他单位。假如被审计单位是集团公司的母公司, 有很多子公司和分公司, 管理链条较长, 有些管理者可能认为监督部门可能会疏于对关联企业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 于是心存侥幸, 想尽办法利用关联交易巧立名目地违规使用资金。面对这样的情况, 审计人员就可以把其他公司列为审计对象, 以收获更多的证据。
(四) 扩大被审计人员
审计人员如果通过现有人员无法取得足够证据, 就可以将更多人纳入审计范围, 通过和不同层次和背景的人员进行交流, 获取更多的审计线索。如对某企业的合作事项进行审计时, 审计人员就可以和合作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交谈, 获取更多的情报。因为这些人员事先没有相互“通气”, 提供的信息更为广泛, 也更具备客观性, 把这些信息加以整理, 结合审计单位的资料, 便可以了解两企业合作的状况。
二、企业经营审计中延伸审计容易出现的问题
延伸审计是审计人员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和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重要途径, 延伸审计一方面能够使审计人员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 降低审计风险, 另一方面延伸审计增加了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从而影响审计进度和审计经济性。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很好地权衡延伸审计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 偏离审计目标
延伸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查清和揭露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而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的, 是为实现既定审计目标服务的。但在操作中很可能会出现审计人员将审计重点转移到延伸审计, 获取很多与审计目标不相干的审计证据, 但对被审计的主要问题却不了了之, 使原本有限的审计时间和资源更趋紧张, 弱化了审计的目标和重点, 降低了审计效率, 增加审计风险。
(二) 延伸审计对象不配合
审计人员被审计范围延伸到其他单位或个人时, 很有可能会出现他们不配合的情况, 这时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延伸审计取证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延误审计时间;有些单位或个人对延伸审计持敌对态度, 涉及有关单位和个人自身责任和利益时不能积极配合, 敷衍审计人员;有些单位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审计要求, 针对这些情况, 审计人员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争取他们的配合。
(三) 操作不规范
企业经营审计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明确的操作规范, 但延伸审计不像正常审计那样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因此在进行延伸审计时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 如没有严格的审计程序, 随意扩展审计范围, 违反审计项目计划等等。
三、避免延伸审计出现问题的对策
针对企业经营审计中使用延伸审计容易存在的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以降低延伸审计带来的审计风险:
(一) 严格围绕审计目标进行延伸审计
既是延伸审计就要围绕被审计单位的问题和审计项目目标展开, 而不能以延伸审计的内容为主, 更不能因为延伸审计而影响审计目标。延伸审计中应严格执行审计方案确定的目标、重点、方法和步骤, 不能无限度延伸。在不影响审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 恰当的确定延伸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二) 严格延伸审计程序
如同正式审计, 延伸审计也需要严格的审计程序。在综合考虑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的基础上, 制定延伸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 确定合理的延伸审计范围和审计时间, 制定清晰的审计程序, 并在延伸审计过程中严格要求。
(三) 制定明确的操作程序
延伸审计的目标怎样确定, 需要进行哪些审计活动, 怎样和被延伸审计单位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些都需要审计人员进行考虑。在实施延伸审计之前, 审计人员应制定明确的操作程序, 市延伸审计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审计人员可以使用延伸审计方法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 以便能更深入的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但如果不能合理使用延伸审计, 则可能出现偏离审计目标、被延伸审计对象不配合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需要审计人员以审计目标为核心, 制定延伸审计计划和操作程序。
参考文献
[1]雷林洁、马笃祥:《延伸审计是揭露问题的锐利武器》, 《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年第6期。[1]雷林洁、马笃祥:《延伸审计是揭露问题的锐利武器》, 《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年第6期。
[2]文天风:《关于延伸审计或审计调查》, 《审计与理财》2010年第4期。[2]文天风:《关于延伸审计或审计调查》, 《审计与理财》2010年第4期。
[3]刘建利:《延伸审计中的正确告知与征求意见》, 《审计月刊》2010年第6期。[3]刘建利:《延伸审计中的正确告知与征求意见》, 《审计月刊》2010年第6期。
延伸经营 篇2
一、经营过程管理必须与生产科技相结合
在采油厂这样技术密集性的油田开发企业, 科学技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更为突出。经济学理论指出:“技术进步是除劳动、资本之外决定经济增长的第三因素之一”。
近年来采油三厂在油田注水和油水井措施方面大力利用高新技术。对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开发采取温和注水适时的注采调整, 五里湾油田已经连续10年原油产量持续盘升, 油田含水也连续十年保持在特低含水采油期;五里湾一区采取“一防三高二及时” (防止油层污染;高地层压力、高强度压裂改造油层、高剂量封堵裂缝调剂;及时投转注水、措施后及时排液) 的油水井措施, 提高了措施成功率;对吴旗底水油藏采取“三小一低” (小强度压裂、小型酸化、小型解堵和低密度洗井) 的地层压裂技术;大力应用科技成果使得2006年以来实施油井增产措施785井次, 有效率95.6%, 措施增油48.97万吨。
采油三厂不断加强新工艺新技术在采油作业区的推广应用, 促进了采油工艺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008年, 研制安装4次/分低冲次皮带轮114口, 抽油泵效提高10.5%, 年节约电费198万元;安装2.5次/分超低冲次皮带轮9口, 日平均节电0.0429×104kw.h, 年节约电费9.32万元。
二、经营工作必须与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相结合
“经营工作必须与生产创新相结合”。创新是除劳动、资本之外决定经济增长的第三因素的又一因素。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变革旧的组织管理方式、变革一切与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相适应的东西, 使其不断适应经营和提高效益的需要, 是采油厂创新管理的重点。
作业区经过调研分析, 对于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改变固有的管理方法, 形成了目前稳固的生产运行体系。
一是建立牢固的生产运行体系, 以目前的井区化为代表的扁平化管理, 作业区机关形成“三组一室”的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建立牢固的生产保障体系, 完善生产管理制度, 实现生产的规范化管理, 并选准生产的突破点, 落实硬措施, 提高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如现场修井监督, 在线仪表设备以及配套附件的管理等, 使现场管理稳定、有序。
三是建立技术管理体系, 以优化工艺配套, 实现工艺设计的“两低”“两高”, 针对陕北山大沟深、梁峁交错的特殊地理环境, 坚持“因地制宜, 适用简约, 低耗高效”的指导方针, 形成一套“优化布站, 井组增压, 区域转油, 环网注水, 全系统密闭”的油田工程管理模式, 达到了“低能耗”“低成本”和“高效益”“高水平”。
三、经营工作必须与生产管理相结合
“经营工作必须与生产紧密结合”。成本的发生, 在生产的过程中;经营的收入, 是靠生产产品的销售。经营工作如果脱离了生产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几年, 采油三厂作到了“抓经营从生产入手, 抓生产从经营出发”, 注意把经营工作与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注意把经营工作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经营指标和生产指标一起下达;生产会议和经营会议一起召开;生产投入, 经营领导和生产领导一起商量。三个“一起“使经营与生产得到的无封连接和紧密的结合,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全厂基本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经营管理体系。从管生产的领导到管党务的领导, 从厂机关的干部到基层队的每一个员工, 人人都有了经营的意识, 人人都在算经济帐。
近两年, 由于成本压缩, 使采油三厂每年成本缺口较大。进而作为生产单元的作业区的成本指标也是很紧张, 因此, 为了弥补成本缺口, 采油三厂积极在油田生产上做文章。首先在低产油井上采取间开方式生产, 以采油三厂虎狼峁作业区为例2008年实施间开197口井, 根据油井出油间歇, 间开时间不同, 经测算, 年节约电费120万元左右。
2001年开始采油三厂优化老油田的工艺流程, 关、并、停无效或效率低下而又井站。2001年对大水坑油田牛毛井联合站实行简化工艺流程, 报废部分运行和维护费用较高的设备, 取得了年节约费用40万元的效益。并利用已经成熟的输油技术, 将摆红线 (摆宴井———牛毛井的输油管线) 的中间加热站 (新泉井站) 关闭, 采用越站熟油技术, 降低了新泉井站的运行费用, 节约了成本。
四、经营控制措施的执行必须与生产管理同步进行
成本控制中, 经营系统和生产系统要一起落实措施, 才能提高措施的执行力,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者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本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调节, 促使成本按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是根据计算或者预计脱离目标的差异, 找原因, 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差异, 过去, 一般使用的方法侧重于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只有将采油作业区的成本控制融入到生产实际过程中, 才能达到费用实时监控的目的。
一是实行“五个一、三不放过”为主体的不同时间层面的成本过程控制督察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对成本费用运行情况一月一督察, 一月一分析, 一月一考核, 一月一通报, 一月一说清。对成本费用超支单位原因说不清楚不放过, 未追究责任人责任不放过, 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不放过。
采油三厂严格成本控制, 积极加强经营系统和生产系统的协调和沟通, 及时解决生产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源头抓起, 落实好生产经营一体化, 将每一笔费用支出落实到生产任务上。如对于油管杆的管理, 对于整井更换油管杆, 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经使用单位申请, 工艺所审核, 主管领导审批, 作业区实施更换, 财务部门核查认可, 保证“不该换的不换, 改换的按程序换”, 并且对换下来的油管进行修复, 在使用于零星更换油管杆上, 既保证了开井时率, 有降低了费用支出。
在生产的各个环节, 随时都在发生生产费用, 抽油机开抽, 原油的运输, 会发生运费、电费、材料费, 井下作业费等, 只有在生产的各个环节, 正常运行, 没有预算外的费用发生, 成本的运行才会平稳, 才会在预算范围内运行。
综上论述, 采油三厂的经营管理工作从采油厂的生产实际出发, 切实做好生产向经营渗透, 经营向生产延伸, 生产管理者也是经营管理者, 使经营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理论到实际, 从生产到实际, 从上级部门到下级部门, 从内部到外部, 从集体到个人, 从纵向到横向, 从短期到长期, 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经营管理理念、实用的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的、经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蔡淑娥.成本管理会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延伸经营 篇3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委托代理,理财目标,农民股东利益保护
理财目标是公司财务决策活动的理论指南, 不同的理财目标反映企业不同的价值取向。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以下简称集体资产公司) 是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是在保持集体资产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对传统集体经济组织形态的创新, 它承担着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保护农民股东利益的功能。集体资产公司理财目标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公司的财务活动是否会以实现股东尤其是农民个人股东利益保护为基本指南。
理财目标的选择受公司股权结构以及相应委托代理关系类型的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财目标由于其明确和可操作性被普遍认可, 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大股东控制成为普遍现象、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情况下应该以“股东现金流权财富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1]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现金流权财富最大化是在公司股权呈现充分分散或高度集中两种不同的状态时, 因委托代理关系不同而对理财目标做出的理性选择。集体资产公司保持了集体资产集体所有不变的前提, 独特的股权结构和特殊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背景, 使集体资产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呈现出多重叠加、委托代理链延伸等异于一般公司的复杂特性, 这种情况下, 传统的理财目标已不能充分体现该类理财的终极目的—即为谁创造财富的问题。为此, 本文在厘清集体资产公司复杂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 尝试从新的视角审视其理财目标与农民股东的利益保护问题。
一、文献回顾
股权充分分散或股权高度集中是现代企业股权结构的主要特征, 股权结构影响着公司委托代理的类型, 而委托代理类型则进一步影响公司理财目标的选择。Berle和Means (1932) 认为所有权的广泛分散和非股东的管理者掌权是现代公司的两大特征, 即现代大公司中存在严重的“管理者控制”现象。[2]Jensen和Meckling (1976) 指出, 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并不总是与股东利益相一致, 这种利益的分化往往会使管理者以股东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3]因此, 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以公司股权高度分散为背景, 探讨在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存在代理冲突、公司股东之间不存在差异情况下的治理问题。按照企业契约理论, 在典型的Berle和Means范式的企业中, 股东因承担企业自然的边际风险而享有剩余索取权, 因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而享有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应要求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是必然的选择。随着公司所有权集中度的提高、大股东的出现, 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有所缓解。大股东有较强的对公司管理者实施监督的动机, 从而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但在股权比较集中的情况下, 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会成为公司新的代理问题。Shleifer和Vishny (1997) 认为在股权结构比较集中的环境中, 特别是在金字塔结构和交叉持股结构模式普遍存在的情况下,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是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控股股东为了其私利常常侵占企业资源, 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最终减少了公司价值。[4]Claessens等 (2002) 认为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是损害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5]基于此, 刘志远、李海英 (2010) 认为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导致股东集团内部出现分化, 传统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财目标面临挑战。以企业契约理论为基础, 选择“股东现金流权财富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更有利于体现全体股东的利益。[1]
在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委托代理研究方面, 陈剑波 (2006) 提出了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的治理结构问题, 认为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 土地集体所有是既有的现实选择, 但也使集体所有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成为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7]董国礼等 (2009) 认为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下的产权代理可以分为私人代理、国家代理和市场代理三种类型, 相应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单层委托代理、双层委托代理和循环委托代理。[8]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 (2010) 在对成都统筹改革实验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注意到由数千农户、数万人口通过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组建而成, 财产权利与行政权力叠合到一起的集体资产公司中, 如何处理公司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如何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将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9]综上所述, 已有文献对集体资产公司委托代理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基本与规范的理论分析框架, 而将委托代理、理财目标与股东利益保护结合起来的研究则更为缺乏。
二、基于土地权利的独特股权结构
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不同的是, 集体资产公司是在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基础上, 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入股而成立的公司。从近年的实践来看, 折股量化的集体资产通常是集体经营性资产, 公益性集体资产通常不进行折股量化, 而是全部直接列为集体资产公司的资本公积和公益金。[7]并且“土地私有化不仅不能保护农民的利益, 而且也不能提高农业效率。”[11]因此, 为维持集体所有的性质, 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公益性资产一样不宜进入集体资产公司, 而仍然应该由原集体资产所有权代表 (实践中一般是村民委员会, 即村委会) 进行管理。如图1所示。
对于进入集体资产公司并折股量化的集体经营性资产, 由集体拥有的部分 (当然也可由村委会直接以集体资产出资取得股份) 形成公司的集体股。折股量化后由村民个人拥有的股份 (除此以外村民也可以自身财产如现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投入取得股份) 形成公司的个人股。显然, 主要基于土地权利而形成的集体股与个人股构成了集体资产公司的基本股份。由于个人股股权的分散均衡, 集体股往往成为公司的大股东。
三、集体资产公司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Jensen和Meckling认为所谓委托代理是指委托人委托其他人 (即代理人) 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 并相应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3]由于集体资产公司独特的股东结构和特殊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背景, 其委托代理关系相对一般公司而言更为复杂。
1.简单集体资产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的多重叠加
简单集体资产公司指的是由单独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组建的公司, 公司实际上是某一行政范围上的村集体。此时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发生在公司内的封闭型关系模型, 如图2所示。
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集体股股东与其代理人之间。集体股的终极所有人是全体村民, 但全体村民所有实际上导致了委托主体虚拟、所有权主体缺位的现象。这时代理集体股行使股权的是能代表全体村民集体的机构或在这一机构中工作的人, 即现实中的村民委员会 (以下简称村委会) 或在村委会任职的干部。显然, 在这一层基于土地集体所有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作为集体股代理人的村委会履行着管理所有村集体财产 (包括土地) 的职能。因此, 当没有足够的制度约束时, 会导致在村民股东和村集体组织的博弈中, 村民股东处于非常明显的弱势地位, [13]出现代理人利用代理权为个人或团体寻租, 进而损害委托人即全体村民利益的行为。
第二重委托代理关系源于股东集团内部分化而导致的控制股东与农民个人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一般公司股权充分分散或高度集中不同, 虽然村委会只是集体资产公司集体股股权的代理人, 但是公司事实上的控制股东呈现出明显的强势特征。这是因为现实中村委会有着复杂的功能:作为政府代理人, 承担着大量政府委托的行政工作;作为集体财产法定代理人, 履行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所有村庄集体财产的管理职责;同时还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协调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三位一体的角色在政府行政、村务管理、农民财产保护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实际上大大强化了村委会对集体资产公司的控制能力, 并使村委会实际上是在完整地行使着集体所有者的权利。[7]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背景表明农民个人股股东应该拥有集体股所有权, 但全体村民集体所有的结果只能是组织成员共有, 责权关系不明晰, 权利虚化。在成员共有基础上对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形成的个人股权呈现出分散均衡的特点, 在公司中没有相应的实质控制权, 属于集体资产公司股东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监督管理者成本过高, 农民个人股股东不得不委托公司大股东—集体股股东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 但由于村委会已替代集体股股东成为公司实质上的控制股东, 因而表现为农民个人股东与控制股东村委会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显然, 集体资产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为控制股东获取自身私利寻机侵害农民个人股东利益成为可能。问题是当利益受到伤害时, 农民个人股股东可能会面临既无法“用手投票”也无法“用脚投票”来保护自身利益的尴尬状况。[15]不愿关注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这为管理者实际控制公司提供了便利。此时, 公司控制股东即村委会若能有效履行监督管理者的职能, 直接对管理者行为施加影响, 就会大大降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但由于缺乏职业经营管理者, 实际上更是因为集体资产公司管理层很少从所有权控制中分离出来, 实践中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者还是由村委会来担任。这也就是说, 在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中, 村委会已经突破了陈剑波所说的三位一体角色, 同时集政府代理人、公共事务管理人、公司实际控制股东、公司管理者四重身份于一身。四重身份的叠加尤其是行政权力与财产权利的叠加使村委会在公司中的实际控制权虽源于集体股所有权却远远大于所有权。结果导致村委会不但不会以控制股东身份履行监督经营管理者 (实际上是自己监督自己) 的职能, 而且还可能利用控制权优势寻机侵占农民个人股东利益, 并在享受全部利益的同时只承担与所有权成比例的部分成本。
2.复杂集体资产公司委托代理链的延伸
复杂集体资产公司通常是在若干个简单公司的基础上突破简单公司范围限制组建而成的规模更大的公司, 其委托代理关系在简单公司委托代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拉长延伸形成更为复杂的开放型委托代理系统, 如成都市锦江区农锦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简称农锦公司) 。农锦公司是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先组建11个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经过工商局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 , 然后再由11个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股东共同成立农锦公司, 并委托农锦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所有集体土地。农锦公司再次将集体建设用地的整理整治开发经营权委托给成都市兴锦现代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区农投公司) 。 (4) 在如此复杂的组织中, 其委托代理关系已突破简单公司封闭式的委托代理模式, 出现了委托代理链的延伸与拉长, 如图3所示。
复杂集体资产公司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结构关系更为复杂。在图3所示的委托代理链中, 农锦公司的股东公司是11个简单集体资产公司——村级有限责任公司, 其委托代理关系如图2所示, 在此不再赘述。在简单集体资产公司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延伸出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村级股东公司与作为股东公司所有集体土地代理者的农锦公司之间。延伸出的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是农锦公司作为股东再次将集体土地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区农投公司。区农投公司取得的土地出让收益在扣除整治成本后, 返还给农锦公司, 再由农锦公司分配给村级公司, 最后再由村级公司分配给农民个人股股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由于委托代理链条延伸, 最初委托人 (股东公司的股东即全体村民) 距最终管理者遥远, 信息严重不对称, 使其在客观上很难直接有效地观察和把握最终获得经营权的公司的内部运行状况。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集体资产公司集体股委托主体虚拟、最初委托人并不明确, 进而导致各代理链条上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也不十分明确, 具有多重、叠加与延伸特性的代理链条难以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 无论是传统的监督还是激励机制, 最终都无法实现对股东利益尤其是处于委托代理链上游、属于集体资产公司中弱势群体的农民个人股东利益的保护。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由于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等契约”也会产生债务代理冲突问题, 即股东为满足自身利益而可能采用不同方式侵害债权人利益。与通常意义上的债务代理冲突相反, 复杂集体资产公司中债权人因可能侵害股东利益而产生新的代理冲突。由于农锦公司所需资金由区农投公司全额投资, 农锦公司以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作为还款保障, 并承担区农投公司的融资成本及支付一定的投资回报, 区农投公司此时实际担任的是农锦公司债权人的角色。但农锦公司聘任区农投公司 (区管政府性投资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来担任农锦总经理, 公司的其他经营管理人员沿用区农投公司的职员。不难看出, 在农锦公司这样的集体资产公司中, 债权人和集体资产的最终管理者已经合二为一, 政府通过政府性投资公司主导着集体土地的流转。这种以债权人利益保护为核心的制度设计, 反而使股东成为身兼双重身份的债权人侵害的对象, 造成了股东与债权人代理冲突的异化。
四、“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与股东利益保护
1.集体资产公司理财目标应体现的价值取向
现代企业制度主要通过契约设计促使剩余风险的承担与剩余控制权尽可能对应, 以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但集体资产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的多重与叠加、委托代理链条的延伸及传导机制的无效、股东和债权人与管理者在不同情况下身份的重合, 使得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在实际承担公司剩余风险的同时并未能获得相应的剩余控制权。同时, 不发达的农村金融资本市场和较弱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不但没能通过法律等制度设计来保护股东尤其是个人股股东的利益, 反而进一步加剧了集体资产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另外,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正处于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发展的转轨过程中, 有着特殊的制度背景。政府主导土地流转色彩明显,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变更引导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从而引导公司理财的价值取向。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理财目标的选择很可能不再是公司自身选择的结果, 而是受委托代理类型、各种制度约束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因此, 作为体现公司价值取向的理财目标便承载了一项重要功能, 即如何在理财导向层面体现对股东利益尤其是农民个人股东利益的保护, 并通过理财目标引导各级决策者对公司全体股东利益保护与协调的关注。
在集体资产公司这类特殊公司中, 以股权充分分散或以股权高度集中为基础的“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股东现金流权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并不适用。因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是建立在全体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冲突的前提下, 从简单集体资产公司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来看, 公司控制股东与管理者身份的重合使股东集团出现了分化, 并改变了传统上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的本义, 进而演化为控制股东利用控制权寻机侵占个人股股东利益的问题。那么此时以“股东现金流权财富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是否恰当呢?实际上由于其股权结构、制度背景等的特殊性, 公司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并不会像一般的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一样出现偏离, 最大化股东的现金流权, 并不能解决集体资产公司中身兼数重身份的村委会利用实际控制权为个人或团体寻租的行为。复杂集体资产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则表明, 当债权人和集体资产的最终管理者身份重合时, 全体股东有可能成为身兼双重身份的债权人侵害与掠夺。因此, 在股东保护利益的同时注意协调平衡股东集团内部的利益冲突, 是确定选择该类公司理财目标的基础。
2.集体资产公司理财目标的最佳选择:“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
这一理财目标可以涵盖三层涵义:第一, 强调对全体股东利益的保护。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过程中, 集体资产公司通常是按行政管辖范围组建成的公司, 其收益主要来自于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收益, 但同时土地出让收入也是当前我国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即政府实际上会参与公司集体土地流转收益的分配。如前述的区农投公司实际上是在代表政府分配农锦公司集体土地流转的收益。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 实际上是从价值导向层面强调集体土地流转中应寻求农民、集体和政府之间收益的平衡, 最终实现农民股东利益的保护;第二, 强调对各股东集团利益的协调与平衡。集体资产公司中, 股东分化为不同的利益集团。相对于以村委会为代表的控制股东而言, 农民个人股东为代表的中小股东是明显的弱势群体, 其利益因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的多重与叠加、延伸与变异而最有可能受到损害, 同时个人股股东中的显名股东也可能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损害隐名股东的利益。因此, 在各股东集团之间多种委托代理冲突严重的情况下, 其利益协调与平衡显得尤为重要。“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在关注股东利益保护的同时, 更以“全体股东”涵盖各类股东集团, 强调所有股东利益的协调与保护, 以降低各类委托代理成本, 提升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 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三, 以全体股东利益涵盖农民股东对财富和土地权利的要求。与一般公司不同, 集体资产公司中的股东不但期望实现自身财富的增加, 更希望公司能保障其在土地上拥有的相应权利, 因为这种权利是在社会保障机制缺乏情况下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在追求股东财富增加的同时, 兼顾了农民股东在土地权利上的特殊要求。
当然, 为保证“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财目标的实现, 相应的制度创新与安排必不可少:
(1) 村委会行政、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实现分离。职能分离后的村委会承担政府授权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同时村委会也可作为集体资产所有权代表, 对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行使监督权。由集体资产公司作为集体股代理人, 承担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职能。这一制度设计可以防止村委会利用多重身份叠加形成的实际控制权为个人或团体寻租, 进而损害委托人即农民个人股东利益的行为。
(2) 在股东权利配置上, 有倾向性地向农民个人股股东配置权利, 真正改变集体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格局。强化农民个人股股东集体土地流转的主导运营权, 使个人股东拥有相应的实质控制权, 保证个人股东中隐名股东的利益, 形成农民个人股东对控制股东的有效制衡机制, 以提升各级委托人及委托代理链的有效性。
(3) 建立合理的集体资产公司股权退出机制。目前集体资产公司通常采用股东持有股份在限定范围内有条件转让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没能通过市场的流动性来弥补农民个人股东控制权的缺失, 但却是当前体制下对农民股东利益保护的现实选择。因为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 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决定了当股份转让没有限制时, 外来资本的入侵很可能使农民面临另一种既失去股权、又失去土地的更为严重的情况。此时, 如何从制度设计与创新层面保护农民个人股东利益的退出权就成为集体资产经管理公司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4) 在管理者的选聘上, 避免控制股东与管理者或债权人与管理者身份的重合, 真正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选聘管理者, 以保证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同时满足管理者控制权收益的激励, 对管理者实行薪金、福利和发展空间等多元化激励方式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以降低代理成本。
(5) 完善集体资产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保护农民个人股股东的知情权, 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加剧的代理问题。
五、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 简单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封闭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村委会同时集政府代理人、公共事务管理人、公司实际控制股东 (集体股代理人) 、公司管理者四重身份于一身。四重身份的叠加尤其是行政权力与财产权利的叠加使村委会在公司中的实际控制权虽源于集体股所有权却远远大于所有权。结果导致村委会可能会以农民个人股东利益为代价去追求自身的控制权收益。而复杂集体资产公司开放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委托代理链条的延伸与传导机制的无效、债权人和集体资产最终管理者身份的重合, 则使全体股东成为身兼双重身份的债权人侵害与掠夺的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体现公司价值取向的理财目标实际上承载着一项重要功能:即如何在理财导向层面引导各级决策者对集体资产公司全体股东利益保护与协调的关注。“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由于能涵盖对全体股东利益的保护、各股东集团利益的协调平衡及农民股东在土地权利上的特殊要求而成为集体资产公司理财目标的最佳选择。这一理财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于相应的制度安排与创新。
参考文献
[1][6]刘志远, 李海英.理财目标、股东权利配置与投资者保护[J].会计研究, 2010, (07) .
[2]Berle Adolf, Gardiner Means.The ModernCorporation and Property[M].New York:MacMillam, 1932.
[3][12]Michael C.Jensen, William 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Ownership Structure[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03) .
[4]Andrel Shleifer, Robert W.Vishny.A Survey of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7, (07) .
[5]Stun Claessens, Simeon Djankov, Joseph P.H.Fan, and Larry H.P.Lang.Disentangling the Incentive andEntrenchment Effects of Large Shareholdings[J].The Journalof Finance, 2002, (12) .
[7][10][14]陈剑波.农地制度:所有权问题还是委托—代理问题[J].经济研究, 2006, (07) .
[8]董国礼, 李里, 任纪萍.产权代理分析下的土地流转模式及经济绩效[J].社会学研究, 2009, (01) .
[9]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还权赋能: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践的调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1]贺雪峰.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0.
[13]张庆君.关于农村金融创新中土地抵押贷款模式的思考[J].农村经济, 2010, (11) .
延伸经营 篇4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电子行业也在经历着严酷的考验。Intersil公司却在此时连连出手, 并购了业内三家知名企业。2 0 0 9年3月, 本刊采访了该公司的集团市场传讯总监Adam Latham、亚太区业务副总裁Kent Chon (照片左) 和中国区总经理陈宇 (右) 。
逆势而上, 进行抄底收购, 不仅令风险投资公司跃跃欲试, 也是一些中小半导体公司迅速成长的策略之一。A d a m说:“此时一些公司的价值被大大低估, 正是蓄势待发公司大肆扩张的机会。”Intersil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采取了大胆的收购行动, 把D2Audio、Kenet和Zilker Labs三家公司归于麾下, 使该公司把市场延伸到高品质D类音频放大器、高速低功耗A D C、数字电源领域。
如今, Intersil发展态势良好。在刚刚结束的2008财年, 该公司取得了7.7亿美元的营业额, 同比增长2%, 完成了连续四年超过模拟半导体总体市场增长率的计划。“这证明了Intersil业务模式的成功之处, 并且预示着Intersil将继续在模拟领域保持增长。”A d a m说, “相信这三个大胆的步骤, 将有力推动Intersil在2011年实现成为10亿美元公司的目标。”
据悉, Intersil花了不到4500万美元购买了上述三家公司。这三家公司不仅给Intersil带来了能赢得这些市场份额的能力, 而且还为该公司现有的50个模拟和混合信号产品线带来了额外的支持机会。 (详情请看本刊网站博客:半导体业抄底收购迎来黄金时期, h t t p://wangying1.spaces.eepw.com.cn/articles/article/item/40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