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心理护理干预(精选12篇)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1
手术作为一种心理应急源, 常可导致术前产生应激反应, 严重者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手术的效果, 甚至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良好的围手术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心里干预护理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护理的重视。我院自2010年以来, 采用常规的手术前护理加上术前心理干预护理, 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10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性43例, 女性57例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36.5±6.8) 岁。将100例患者随即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个5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麻醉方式、手术种类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由病房护理人员于手术前1d进行术前常规护理。B组由手术室高年资护理人员下到各病房进行心理干预术前护理。B组护理具体内容:①核对患者信息。②查阅病例, 了解病情及手术部位及手术方法。③针对手术种类, 跟患者进行细心交流, 仔细认真听取患者对手术的看法与要求, 给予患者倾述的机会, 给予心理健康教育, 使患者主观上了解手术, 接受手术治疗。④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 解析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操作, 使患者对为手术过程有一定的认识, 能更好的配合护理及手术操作。⑤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格局, 以及手术过程中需使用的各种监护设备, 让患者早一步对手术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 缓解患者进手术室时的紧张心理。
1.3 评估方法
干预前和术前 (干预后) 采用焦虑自评评量表 (SAS) 评价焦虑程度[1], 60~90分为中度及以上焦虑, 50~59分为轻度焦虑, <50分为正常。观察手术中患者生命情况及手术疗效, 手术后并发症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与分析
两组患者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估比较, 两组数据都明显增高。见表1。
注:*P>0.05, 于A组比较
2.2 干预前和干预后 (手术前) 焦虑程度评估比较, 见表2。
注:*P<0.05于A组比较
2.3 手术后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估比较。见表3。
注:两组比P<0.05, 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手术是外科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无论手术多么重要, 也无论手术大小, 对患者来说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 常常被人们视为人生的不幸。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心理负担比其他治疗都显得较为严重。患者对手术顾虑重重、焦虑、紧张、恐惧[2]。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下, 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心理干预, 手术室护理人员走出手术室, 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术后随访工作。手术患者真正获得一个连续、无间歇的整体护理, 另方面, 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多方面的需求, 设计个体患者的最佳护理计划并使之得到实施[3]。术前访视,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可以降低患者的应激程度, 减轻心理压力, 有利于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通过术前访视, 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 可使患者感到被尊敬和被关心, 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全感, 对手术充满信心[4]。本研究结果表明, B组患者实施手术前心里干预后, 明显缓解了紧张的情绪, 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各种应激焦虑和恐惧。本研究认为, 手术前心里干预可以消除手术患者心理紧张反应, 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术前心理干预在降低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可能是机体为个体在应激事件发生前对其有一定程度了解可相对缓解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有效的术前心理干预, 对降低手术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程度, 减少手术的应激反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3例, 女性57例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36.5±6.8) 岁。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50例, 对B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行为的干预, A组由病房进行常规术前护理。结果 经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干预后, B组紧张、焦虑程度明显低于A组 (P<0.05) , 手术患者满意度B组明显高于A组 (P<0.05) 。结论 通过心理干预,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创造良好手术氛围, 可以减少手术患者的焦虑紧张程度, 为手术治疗顺利进行提供基础。进而减少手术并发症, 促进康复。
关键词:术前,心理干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10 (特刊) :124-131.
[2]李映兰, 刘盈, 曾慧, 等.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8-79.
[3]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224.
[4]蒋晓敏, 哈梅芳.术前访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0, 2 (3) :335.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2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6月至6月我院收治众多患者中的100例进行心理干预的烧伤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18例,年龄16?65岁,轻中度烧伤76例,重度烧伤24例。
2存在的心理护理问题
2.1紧张、焦虑因烧伤病人对于突如其来的患病,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未有心理缓冲期,直面如此打击,必然会有紧张焦虑心理。加之进入医院陌生环境,和对烧伤知识的缺乏,使患者一时间无法正视自己的伤情,而对即将进行的治疗及护理产生抵触心理,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2.2恐惧、害怕突然发生的身体形态及感官的改变,使恐惧来袭。特别是伴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因其失去了正常的语言功能,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害怕以后无法正常讲话,同时因为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出现沟通障碍,使患者的恐惧增加。偶尔出现的意思领悟错误,使其失望,害怕亲人疏离。1例27岁男性患者,全身多处热液烫伤70%,需行气管切开术。因既往有车祸致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病史,而对再次行气管切开术极度恐惧,害怕自己又一次走在生死边缘最终生命终止。在努力想要发声无果后,灰心失望,因恐惧而瑟瑟发抖。
2.3烦躁不安烧伤病人所要忍受的疼痛使患者烦躁的原因之一。同时包扎换药、暴露涂药、静脉穿刺、切开减张、留置导尿等等治疗护理工作打乱了正常的作息时间,使本来不想面对的一切更加让人心烦意乱,想要离开,除了行动不便还担心未来的康复。所以烦躁不安不难理解。
2.4自我形象紊乱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因为烧伤使这一器官发生改变,尤其是深度烧伤影响功能者及面部烧伤使容貌发生改变者。对于面部烧伤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害怕治愈创面后,随之进入瘢痕增生期,产生难以平复的难看疤痕,而影响自我形象,无法融入社会及周围的环境。
2.5术前综合征由于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对于深度烧伤还需手术治疗才能最终痊愈。因为手术本身的风险性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诸多原因的`存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就不得不面对多次手术。而每一次手术在患者的心理都是一次生死考验,进入手术室没有熟悉的家人陪伴在身边,加之一些患者要么通过发达的媒体获取过多的关于手术风险的负面信息,要么对手术有关知识一无所知,只是一味的害怕。因为烧伤面积大,或者深度深,一次手术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则要经过再次,三次,或更多次手术,这就使患者一次次面临手术风险,加上家人的紧张表情,患者更是忧心重重。以至于部分患者在二次或三次手术前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一些症状,这些症状多发生手术前曰,多为无原因的突发症状,经诊察后无器质性改变,因而被称作术前综合征。
2.6愤怒、沮丧、绝望由于意外的发生使患者获病,心里刚开始并不接受,多会产生愤怒情绪,抱怨为什么会是自己受伤一生气,生所有人的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渐渐好转,在接受伤病事实不久,配合治疗的结果显而易见,创面慢慢愈合了。随后进入康复期。康复训练是艰苦的,新生的上皮易起水泡、裂开、糜烂、溃疡,以关节处居多,因而影响关节运动,使附近肌肉萎缩。夏季天气炎热,由于皮肤受损,失去了原来正常的呼吸排汗功能,加之防止瘢痕增生的弹力衣又是不能离身的,病人有汗排不出,必是憋闷难受。烧伤特指大面积烧伤的病程比较长,刚入院的愤怒期过后就是一个高期望时期,这时患者觉得自己应该会很快康复的,当一个月,甚至更久一点的时间过去了以后,病人发现自己仍要躺在病床上接受每天的换药、营养治疗等,这时若没有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病人慢慢会从信心备至而走向沮丧心理。难以治愈的残余创面,仍需手术治疗,从而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觉得病情有所反复,要一直在医院里住下去,灰心绝望。
3心理护理的实施
3.1从第一时间开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进入病房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和护理,使患者在陌生环境中找到安全感,进而产生信任感。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对于疼痛敏感患者,首先积极安慰,同时以药物对症先解决疼痛问题。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介绍医院环境,鼓励患者讲述受伤过程,尽管那一幕仍令他(她)心有余悸,但主动讲出来,即满足了患者倾诉的意愿。让患者了解伤后的主要治疗和护理,用真诚的心与患者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与焦虑。
3.2非语言性沟通的良好运用护理人员通过抚摸、手势等身体语言进行沟通。让患者知道我们在尽全力救治他,只要配合治疗,就会早曰康复。从而安抚患者,尤其是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体贴的非语言交流更显重要,能更快的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3关心备至和高度的责任感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做到轻柔、准确,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以高度的责任感给患者足够的安全感。积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以我们诚挚的关心,赶走患者的烦躁不安。
3.4健康指导用专业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在平时的治疗过程中,和患者多谈心,运用我们丰富的专业知识,指导患者正确保护创面并讲解相关的小常识,提供一些实例或图片,使患者相信在进入后期康复过程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面部康复的有关治疗,例如细胞导入,局部按摩等。患者相信我们的医疗水平了,自然会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治疗、康复。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使病程缩短,有事半功倍之效。
3.5有效沟通,使患者了解实施治疗的必要性在行术前准备过程中,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若非首次手术,则更应该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舒缓的音乐,良好的休息环境,讲解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行术前准备的必要性,缓解压力,减轻不适。同时要注意家属的心理护理,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家属了解我们的积极救治的心情,会通过患者熟悉的方式,使患者放松,积极面对手术等治疗。
3.6运用康复病人的“现身说法”坚定患者的康复信心抓住患者开始离床走路的至关重要一步,适时积极鼓励患者。对于烧伤患者,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长期的卧床使患者对未来的生活有些灰心,经治疗后能够重新走路,哪怕开始时是一小步,在病人心里也是一大步,一次质的飞跃。此时进行深入的心理交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当新生上皮起小水泡时,指导患者避免抓挠,防止形成新的创面。对于瘙痒严重的患者,通过水疗,微波治疗,减轻患者的不适,加速创面的愈合。同时让已康复患者讲解自己的治疗及康复经历,病人看到已康复的病友阳光的生活,不知不觉不再灰心失望,信心十足的面对新的生活。
4护理效果
烧伤不仅仅是单存的外伤,重度烧伤会累及到各个脏器,不仅是治疗护理复杂化,患者也存在着复杂的心理问题。通过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有效沟通的实施,正确的健康指导,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疏导,治疗和康复过程更加顺利,重燃生活的希望,更快进入新的生活角色。100例经有效心理干预的患者,均治愈出院。我们的护理水平也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5体会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27例,年龄25岁-81岁,平均年龄56岁,男235例,女192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256 例,支架植入术 122 例,射频消融术35 例,先心封堵术14 例。
1.2方法 主要采取术前访视法。主管护士于术前一天到病人床边进行调查,项目包括对介入手术的了解情况、对手术感到紧张程度等。采用与患者及家属聊天的形式,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
2 术前几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的观察及分析
2.1 紧张恐惧 由于患者对手术过程及方法不了解,认为心脏介入是非常复杂可怕的事;有的患者害怕疼痛,担心介入治疗造成的躯体痛苦;担心术者的技术是否过硬及手术能否成功、会不会有并发症,怕发生意外。
2.2 焦虑抑郁 冠心病不能治愈,需常年服药,患者往往担心患病后对生活产生影响;经济条件不好的病人担心费用问题,因介入手术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2.3 悲观失望 特别是老年患者且缺乏家人照顾者,自己没有经济来源,患病后生活不能自理,自觉已成为废人,拖累家人,如果家人探视少,更觉被遗弃,故常不配合治疗护理。
2.4 盲目乐观 特别是一些年轻患者,总认为自己身强力壮,没什么大病,对疾病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对医生的忠告满不在乎。
3 心理干预
3.1对于紧张恐惧的患者 责任护士加强巡视病房,耐心地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术前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法及过程,告诉病人该手术只是在手腕处、个别在大腿根处作个穿刺,就像打静脉针一样,没什么痛苦,对心存疑虑的患者,可以介绍与已做完该手术的患者进行交流,通过实例了解手术的效果,使患者增强信心。3.2对于焦虑抑郁的患者 护士应经常与病人交谈,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不同原因,争取家属及单位配合。向病人详细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学知识,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告诉病人,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大多数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手术费用是大家关心的焦点,虽然手术一次性支出费用较高,但术后反复住院的次数少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子女们可以安心的工作,不会因陪护而影响收入。
3.3对于悲观失望的患者 护士应认真细致地做好生活护理,多与他们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理解患者,同情患者,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让家人或亲友多抽时间陪伴,使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积极配合治疗。
3.4对于盲目乐观者 特别是年轻患者,应向他们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生机理,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告诉患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话,按时服药,定时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术后工作及活动均量力而行,对高危因素如肥胖、吸烟、高胆固醇、高血糖等要积极治疗。
4结果
通过责任护士术前心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术中观察427例患者的血压、心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并能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康复顺利,无一例因配合不当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5体会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项诊断与治疗心脏疾病的先进技术,它的成功与否,除了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有重大关系[2]。术前患者对介入手术缺乏全面了解,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等,这些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因此,系统的术前心理干预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招玲,许佩华.术前综合型护理干预减轻心脏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1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就诊的临床外科手术病人60例。其中男41例, 女19例;年龄42岁~76岁 (52.7岁±7.3岁) ;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5例, 中学20例, 高中9例, 大专以上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职业、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干预:①向病人说明手术重要性、安全性, 介绍手术室环境、仪器设备和手术相关知识及配合方法。②了解病人对手术的认知情况, 纠正病人思维角度, 根据事实分析想法和现实差异, 告知对可能在手术中出现的一些需要配合的步骤或对疼痛不适的地方进行具体方法指导, 应如何化解。③在手术室护理中与病人亲切交谈, 为病人解惑, 对心理恐惧者及时安慰、体贴, 告知手术成功率。④给予病人心理支持, 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解释、分散, 进行放松训练, 如听轻缓音乐、古曲等, 同时请术后的病人现身说教, 以降低病人术前不良心理症状, 提高心理防御。⑤让病人家属给予鼓励, 取得必要的社会支持, 如有信仰的病人允许在不影响麻醉、手术情况下, 可佩带幸运符, 增强病人安全感。
1.3 评价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包括病人术前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五个项目。每一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 无为1分, 轻度为2分, 中度为3分, 相当重为4分, 严重为5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
2 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SCL-90各因子评分中, 强迫症评分为1.54±0.29, 比对照组1.56±0.33, 降低了0.02±0.04;人际关系评分为1.51±0.39, 比对照组1.63±0.56, 降低了0.12±0.17;抑郁症评分为1.50±0.35, 比对照组1.75±0.49, 降低了0.25±0.14;焦虑症评分为1.28±0.29, 比对照组1.72±0.34, 降低了0.44±0.05;精神病性评分为1.31±0.27, 比对照组1.37±0.31, 降低了0.06±0.04。两组五个不良心理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与国内常模相比较, 护理干预后五个项目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提高护士素质并加强医学知识宣传
护士素质是进行护理干预的首先条件, 护士应积极提高自身医护能力及素质, 使之具备高尚医德、专业护理知识、健康心理及语言沟通能力[2]。同时在护理过程中, 针对外科病人住院长、护理周期长的特点, 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症状进行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 针对不同病人进行问题解释, 在宣教过程中以强烈的责任心向病人说明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让病人在了解自身情况后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
3.2 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
有学者认为, 不良心理因素会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 使病情加重, 引发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并发症。因此, 关注病人在手术前、后的心理问题, 对促进病人的康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学者建议[3], 外科护士不仅要努力对病患的信息进行探求, 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满足他们需求, 使他们了解到护理的重要性, 以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特别对于术前病人更应加大心理疏导[4,5,6], 向病人解释病情及在手术室需要的术中配合要点, 纠正病人主观不良心理压力, 根据事实进行分析并告知病人差异, 对不良情绪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疏通, 以正面配合引导病人树立信心, 使病人能在情绪稳定的良好状态下进入手术室。
3.3 大力倡导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能使病人稳定情绪, 帮助他们面对现实, 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进而减少消极不良心理。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源自于家人、朋友、同事、组织、团体、社区等, 这些系统是帮助病人树立康复信心的最主要的支持力量, 便于提高病人的抗挫折能力。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以上心理护理干预改变外科手术病人不良心理因素, 使外科手术病人以积极的应对和接受的态度来面对手术, 增强乐观的情绪调节能力。实施护理干预后, 病人的情绪、食欲、睡眠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护理人员及社会支持系统的配合使病人日常生活状态良好, 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对治疗有积极态度,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理义, 袁国桢.心理医生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349-355.
[2]张风琼, 王寨兴.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0, 31 (7) :843-836.
[3]司晓燕, 邢竹.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影响的观察[J].吉林医学, 2010, 31 (13) :990-991.
[4]邱丽萍, 任彦, 虞珏, 等.心理干预结合个性化术前用药对恶性肿瘤病人术前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11B) :2947-2948.
[5]陈劲.心理干预对放射性皮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0, 24 (9C) :2475-2476.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5
摘 要 目的:探讨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及有效的疏导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ICU工作的护理人员20名,结合调查问卷对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进行调查,并于2016年6月开始实施对应的干预策略,观察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工作时间长、夜班多、工作矛盾、环境差、强度大等为主要心理压力来源;干预后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暴躁、强迫症、精神病性等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ICU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细节多且工作时间不稳定,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而通过有效的干预、组织心理减压等,可促使其保持稳定的心理水平,利于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 ICU;心理压力;干预措施
ICU患者不仅病情严重,且存在变化快、突发性等特征,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而且患者很容易出现致残、死亡等重大问题,护理人员需承担较大的责任风险,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n。而在心理压力的持久影响下,护理人员会出现心理状?B不佳、抑郁、紧张等,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出现护理差错.降低护理质量。为此,本次研究对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及有效的疏导干预措施进行了探讨,选择护理人员20名进行研究、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选取在ICU重症监护室工作护理人员20名,年龄22~52岁,平均(32.43±4.72)岁;工作2~25年,平均(10.69±2.64)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10名。
调查方法:针对ICU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制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由护理人员主观填写和评价。发放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
干预方法:依据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调查结果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①科学安排工作:落实“人性化管理”理念,依据实际工作强度、工作内容及护理人员意愿进行合理排班,采用强弱结合排班方式,即由资历深且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搭配资历较浅或技能较弱的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充分落实;为保证护理质量,需依据护理人员个人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工作安排,同时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增强其工作积极性[2]。②树立健康心理状态:除了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和支持外,还需组织其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增强其专业能力,以满足ICU护理需求;注重培养其应急能力,确保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以冷静的态度进行处理,保证护理安全[3]。③实施激励机制:为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需从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其鼓励,如依据其工作内容、强度和水平适当给予一定的奖金鼓励,同时在定期会议中表扬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④改善工作环境:ICU护理工作不仅繁琐且需注重细节,因此需营造宁静的环境,避免护理人员过于激动。如护士长定期与护理人员谈心,帮助其平缓心境;定期组织业余活动,让护理人员将工作上的压力尽情释放到活动中,可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排解精神压力,利于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
观察指标:统计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调查表结果,并利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包含焦虑、抑郁、暴躁、强迫症、精神病性等项目,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数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工作时间长、夜班多、工作矛盾、环境差、强度大等为主要心理压力来源,见表l。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分析:干预后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暴躁、强迫症、精神病性等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主要场所,每天需要接收大量的患者,其中危急重症患者大多数需住进ICU。为确保ICU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干预,需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水平,然而由于工作时间长、夜班多、工作矛盾、环境差、强度大等问题,护理人员会出现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高水平实施,如工作效率低下[4]。为提高ICU整体护理水平,需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排解,虽然ICU护理工作繁重,但仍需要注重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在夜班后,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以确保其以充足的精力展开工作;为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需合理安排休假时间、学习时间,促使其可自我调节和充电。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高度责任心,促使其认识到护理工作与患者健康、生命安全的密切关系[5,6]。为工作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进一步提高其护理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暴躁、强迫症、精神病性等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找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排解心理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艳,曹必霞.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及疏导对策[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94-195.[2]梁倩,黄彩云,李明月.阳江地区80名综合ICU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7):110-112.[3]赵宇苗.基层医院ICU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6):160-162.[4]彭晓红,汤小燕,丁雪如,等.ICU护理人员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
杂志,2016,32(s1):158-159.[5]关菲,纪丛.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6
【关键词】乳腺癌;术前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224-1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作为癌症对身体、生命、健康均有影响,其治疗和预后难以预料,故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1]。焦虑是乳腺癌患者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乳腺癌的确诊期、手术期、放化疗期、康复期的各个重要影响因素密切相关[2]。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各期的重要影响因素、心理问题取向,予以更为有效的心理干预,以缓解和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6月-2009年6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年龄25~66岁,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7例,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2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6例,患一侧乳腺癌36例,患双侧乳腺癌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和术后全身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1例,中36例,高中及以上39例;城镇53例,农村43例。
1.2结果
乳腺癌心理困扰与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差异有明显关系,患者年龄越轻,受教育越高,生活条件越优越,其乳腺癌术后心理困扰越大。96例患者产生心理问题原因主要有身体方面、情绪方面、实际问题三个方面,在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问题有所减轻。
2临床护理
2.1术前指导
乳腺癌手术不仅切除乳腺组织,还需同时切除胸大肌、胸小肌及其筋膜,与肩关节、肩胛骨运动相关的肌肉以及提供营养的血管和神经被切断或切除,术后易出现疤痕挛缩和患肢活动障碍。患者入术前因入院后不熟悉环境及心理恐惧等原因,会严重困扰患者的心理健康。因此适当的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的意义和目的,增强患者的术后自我护理意识,使患者能够配合护理人员掌握术后自我护理的方法。由于手术创面大,对机体的创伤和消耗也大,故应劝告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多样化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2调整患者心理状态
乳腺癌患者往往在家庭和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担心自己失乳后将失去原来的生活。又由于经济问题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因而抑郁、失望。告知患者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且效果好,甚至可以治愈。加强同种病友的交流,增强其自我信心,做好家属工作,以最大程度配合患者消除顾虑。要提高分析调整患者心理状态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改正不良心理状况,协助患者适应身体外观的改变;指导患者进行正面想像,树立其对形象改变的正确认识和评价,适时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同时做好患者亲友的指导,从生活、心理、精神各方面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全面关心和帮助。家属的参与可使患者得到极大的支持,使其能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家庭的需要,增强了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获得手术治疗的最佳效果。
2.3加强情感干预
情绪干预就是帮助患者以正性情绪克服或替代负性情绪,使躯体的功能得到有效的调解。行为干预能够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使患者的行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家人的支持对解决患者的自我形象紊乱,减少焦虑恐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丈夫的关心和支持。患者家属也希望得知详细的情况,尤其是疗效、术后如何进行恢复、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与疾病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以便能有效的参与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去,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应做好其丈夫的工作,使其积极配合,让其熟悉一些乳腺癌的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多理解关心患者,因为患者要承担癌症及手术的双重打击,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相当的挑战,同时给予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
3讨论
随着对医学模式转变的深入认识,人们愈来愈重视心理支持治疗对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影响[3]。不良情绪往往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是外科手术作为一种极具威胁性的应激源常可导致患者术前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焦虑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支持和加强防御功能的特点,能使患者增强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使他们对手术的态度和认知发生积极的改变[4]。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他们认识并放弃曲解的认知[5]。通过相关医学知识的健康教育和相关典型病例的示范作用及认同机制,使患者得以合理的认知来代替不合理的认知,从而达到解除心理障碍,减轻焦虑[6]。积极的术前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减少心理压力,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增进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外科手术的辅助行为治疗[J].外国心理学,1985,(2):42.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3] Buccheri G. Depressive reactions to lung cancer are common and often followed by a poor outcome[J].Eur Respirt J,1998,11(1):173.
[4] 胜利.围术期焦虑及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3):134.
[5] 李雪英.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125.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异位妊娠手术患者64例, 年龄范20岁~46岁, 已婚已育24例, 已婚未育33例, 未婚未育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20例, 高中或中专学历21例, 初中及以下23例。64例中外来的42例, 其中31例患者是因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入院。家庭经济状况较好27例, 中等23例, 较差16例。采取交谈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术前心理状况分析, 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6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 进行下一步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
1.2方法交流及问卷调查法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经济条件、心理状态、对异位妊娠的认知以及护理需求等。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估, 从而探究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2]。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64例患者中有焦虑情绪患者占91.7%, 抑郁患者占89.4%, 恐惧患者占78.8%, 孤独患者占18.8%。每例都存在2种及以上的不良心理状态, 部分患者同时存在4种不良心态。此外, 89%的患者认为心理护理能够缓解由异位妊娠产生的多种不良情绪, 认为护士的心理支持是很好的帮助。
2.2干预前后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2组SAS、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表2。
3讨论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异位妊娠患者在手术前主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紧张、恐惧、悲观、抑郁以及孤独等, 其原因如下:1恐惧和紧张:由于患者缺乏异位妊娠的知识, 数据显示, 有此类心理问题的患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2抑郁:担心影响以后的生育能力和手术费用[3]。3焦虑: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过度担心手术是否能够成功, 以及本身对手术的害怕, 还有对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担忧等造成。4孤独和悲观:此类患者多是未婚患者, 未婚怀孕和异位妊娠的双重打击造成严重心理创伤。
由64例异位妊娠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SAS和SDS得分可以看出,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都因为异位妊娠产生了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 干预组在经过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显著降低, 与陈珍女等报道的结果一致[4]。
综上所述, 术前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心理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因此, 在救治异位妊娠患者同时, 更应重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 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 从而改善其负性心理, 增强治疗信心, 才更有利于患者心理及生理的康复。
摘要:目的 分析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状况, 探讨护理干预在消除不良心理状况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异位妊娠手术患者64例, 利用交谈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术前心理状况分析。并在征得患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结果 93%以上的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85%的患者感到紧张并且恐惧, 21%的患者具有孤独与悲观心理, 74%的患者对本病没有良好的认知。干预组比对照组的SAS和SDS水平显著降低, 可见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对异位妊娠手术术前患者心理评估, 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并通过相应的护理手段以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度, 能显著提高患者在术前的心理适应能力。
关键词:异位妊娠,术前心理,分析,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刘江丽.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 2010, 23 (3) :631.
[2]周意丹, 李晓凡.国内手术焦虑的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12 (1) :119.
[3]廖春萍.宫外孕87例术前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J].现代护理, 2010, 7 (17) :77-78.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手术室实施手外伤手术的患者共120例。从受伤的原因划分, 属于在生产劳动中受伤的共有58例, 属于意外事故的患者共有23例, 属于自残致伤的患者共有15例, 属于打架斗殴致伤的共有24例。其中男性患者共有75例, 女性患者共有45例;患者年龄从5~12岁之间的共有13例, 年龄从13~25岁之间的患者共有25例, 年龄25岁以上的患者共有82例。全部的入选患者均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行, 该研究排除了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患者, 现报道如下。
1.2 护理方法
在患者准备手术期间, 除了常规的术前护理以外, 另外安排专人给予心理辅导, 对于患者的不同年龄和不同受伤原因以及不同的文化程度, 而采取合适的心理护理模式[3]。首先是缓解患者的术前恐惧和焦虑情绪, 并针对产生的原因和患者的年龄与文化程度, 充分结合病情, 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及时纠正, 在进行心理护理时, 和蔼亲切的态度和娴熟的业务技术, 能够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尊重、信任和关心[4], 这些有利于患者能够充分表达情感, 从而减轻负性情绪的严重影响, 从而能够正视疾病, 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手术。可以让患者通过治疗后的患者现身说法来体会成功的经验, 护理人员要安排患者适当的休息和娱乐, 以分散注意力, 从而减轻害怕或者孤独感[5], 通过讲解麻醉方式和麻醉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来解释手术前处理的作用和程序,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 从而能够帮助其正确面对, 做好各项心理准备, 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手术和护理效果。
1.3 观察和评估指标
对于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受伤的原因等各类事项进行详细的登记和整理, 依照患者知情和自愿的原则, 问卷调查患者可能存在的担心手术成功、担心麻醉效果和担心手术效果等指标。患者的心理学测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 依照测试的得分, 经过换算以后得到标准总分。
1.4 统计方法
针对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得分等数据开展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然后对比心理护理前后该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 若P<0.05, 说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值分别是 (46.25±4.53) 分与 (31.65±7.29)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对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全部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缓解。共有115例患者 (95.8%) 表示愿意接受该次手术治疗;共108例患者 (90%) 能理性地配合手术直至顺利完成;共有118例患者 (98.3%) 及其家属对于围手术期的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患者心理干预后担心手术成功率、麻醉效果和手术效果等均比护理前有较大的降低。患者护理前后的担心手术成功率、担心麻醉效果率和担心手术效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 手外伤患者不仅具有一般患者的疼痛、恐惧和焦虑等生理特征外, 还具有害怕丧失手功能而丧失生活来源, 以至于生活不能自理, 同时出现家庭角色地位的改变等比较复杂的心理特征[6,7]。此外, 手或者手指属于肢体的远端部位, 在受伤以后如果不精心治疗与护理, 常常因为血运不佳而导预后不良。大量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表明, 患者在手术前的恐惧和担心, 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 一些患者因为担心可能会截肢或者截指, 从而拒绝配合手术前的准备与麻醉, 这样就会影响到手术及其预后[8], 在这时, 如果患者存在恶劣的情绪状态, 就会导致其它并发症的加重。
该项研究中, 通过积极地心理干预, 依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心理特征, 术前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心理护理和沟通, 对于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受伤的原因等各类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和整理, 依照患者知情和自愿的原则, 问卷调查患者可能存在的担心手术成功、担心麻醉效果和担心手术效果等指标。结果显示, 通过对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其焦虑和恐惧心理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缓解。约有90%患者表示愿意接受本次手术治疗并且能够理性地配合直至顺利完成, 并且绝大多数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围手术期的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患者在心理干预以后, 担心手术成功率、麻醉效果和手术效果等均比护理前有较大的降低。这也充分说明了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祝燕琴等[9]研究表明, 恐惧和焦虑往往会降低疼痛值, 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需要增加麻醉药物的需求量。并且术前的焦虑和术后焦虑和疼痛程度以及恢复程度均存在着线性的关系。所以, 应当积极加强手外伤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干预, 及时地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并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 这些, 都非常有利于手术以后的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葛中笑, 金玉玲, 李淑娟.心理干预对手术病人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J].医学信息, 2011, 12 (4上旬刊) :176.
[2]张咏梅.术前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士杂志, 2010, 26 (2) :58.
[3]王士仿, 张玉玲, 陈玉霞.手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9 (11) :207.
[4]潘锡平.临床心理护理现状分析与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18 (, 9) :372-373.
[5]毛静薇, 刘凯玲, 彭瑶, 等.全程综合性心理干预加音乐疗法对缓解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13 (6) :185.
[6]杨少玲, 朱小琴, 罗穗英.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脑卒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0, 20 (18) :234.
[7]罗银珍.129例手外伤皮瓣修复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 16 (4) :186.
[8]尹佐荣, 邵红, 丁学珍, 等.浅谈护理干预对手外伤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 2010, 13 (5) :109-110.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9
关键词:宫外孕,手术,心理评估,护理干预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 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其他部位着床, 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它起病急, 发展较快, 常导致出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我院是一所镇级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异位妊娠收治率占妇科住院患者第一位, 因本院处于城乡交界地带, 收治患者以农民、外来务工者居多, 患者文化层次及经济状况相对较差, 对疾病的认知不足, 导致来诊时多数病情较急较重, 一旦确诊, 急需手术。针对这一特殊人群, 应掌握其术前的心理状况,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在我院手术的100例宫外孕患者进行了术前心理调查分析, 并提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宫外孕必须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 进行术前心理调查与评估。
1.2 方法
采用交流及问卷调查法, 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护理的需求等。
2 结果
100例宫外孕手术患者年龄为19~45岁, 其中已婚已育38例, 年龄24~45岁;已婚未育42例, 年龄20~29岁;未婚未育20例, 年龄19~23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5例, 高中或中专37例, 初中以下48例。100例患者中外来工78例, 占78%, 其中20例患者为失血休克急诊入院。家庭经济状况好15例, 中等30例, 差55例。心理状态调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焦虑情绪者占98%, 抑郁者占95%, 恐惧者占87%, 孤独者占20%, 每例都存在2种以上的心态, 部分4种心态同时存在, 多见于宫外孕失血休克入院患者。另外患者对心理护理需求占92%, 多数患者认为护士的有效心理支持很有必要。
3 讨论
3.1 宫外孕患者术前出现焦虑与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
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害怕疼痛;疾病突发对患者生命的威胁;手术治疗对生育的影响;担心经济负担等。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伤心哭泣或情绪低落等。调查显示100例宫外孕患者术前基本都有焦虑情绪, 抑郁者占95%, 已婚未育组及未婚未育组所占比率较高, 这与未育者担心手术会影响以后生育有关。特别是未婚宫外孕患者, 由于年龄小、阅历少, 害怕被家人、外人知道, 被人歧视, 或被男朋友抛弃等都是引起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
3.2 宫外孕患者术前出现恐惧、悲观心理状态因素
对陌生环境、各种抢救治疗和医疗护理操作、手术、死亡等惧怕而引起的。表现为不能面对现实, 悲观失望, 或有濒死感, 对医生护士技术水平缺乏信任, 不愿合作等。这与晕厥或休克急诊入院的患者居多。20例以失血性休克入院的宫外孕患者, 均为外来务工者, 这与她们低学历、对疾病的认知缺乏、经济状况差、迟迟不愿就诊有一定关系。
4 护理干预措施
4.1 针对不同患者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
人对外界刺激强度、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应付能力的评估, 都受到个性的影响[1], 因而我们针对患者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干预。在调查中显示, 已婚已育组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前心态相对较为平静, 部分焦虑趋向于害怕手术疼痛, 这与她们对生育的愿望已没那么强烈有关, 对这部分患者术前应主要向患者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对患者加强心理支持, 介绍术前后注意事项,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能主动地配合治疗接受手术。对已婚未育组患者, 则重点向患者讲明手术的重要性, 多介绍成功病例, 说明术后一般都有再怀孕的希望, 使患者减少顾虑, 树立信心。对未婚未育宫外孕患者, 接诊护士应尊重患者的人格, 避免语言的不良刺激, 并为患者保守秘密。对病史提供不确切的患者应使其消除害羞、恐惧心理, 启发其提供真实病史, 如婚史、性交史、停经史等, 以便为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对病情危急出现失血性休克患者, 应迅速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抢救处理, 做好术前准备, 并同时安慰患者, 使患者有安全感。
4.2 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调查中有78%的患者对本病缺乏了解, 仅22%患者知道什么是宫外孕, 但对病因却不很明白, 有些甚至连自己怀孕了也不知道, 所以导致大部分患者未能及时就诊, 延误病情, 失去最佳保守治疗的机会。入院后也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患者或家属对手术犹豫不决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在手术前, 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其对手术的各种顾虑, 针对性地做好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的提问详细解释, 且注意语言的表达, 内容尽量通俗易懂, 使患者易于理解, 必要时可把手术的方式、过程、时间等告知患者, 使其在思想上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 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如1例20岁患者, 未婚, 急腹症入院, 在门诊就诊时患者隐瞒了病史, 医生以腹痛查收入外科, 经进一步检查及妇科医师会诊诊断为异位妊娠转入妇科, 动员手术, 但患者一直不相信自己是宫外孕, 不予配合, 此时认真地向患者解释宫外孕的发生及病情发展变化过程, 说明疾病的严重性, 并将检查结果及穿刺抽出的不凝血液告知患者及家属, 同时介绍手术医生都是有经验的, 让患者放心, 手术时尽可能为其保留生育能力, 术后还会经病理检查进一步诊断证实。经一系列心理疏导, 患者及家属最终同意手术。
4.3 实行人性化护理, 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常见疾病, 近10多年来, 与生殖器感染一样呈逐步上升趋势[2], 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 甚至危及生命。女性因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 成为社会群体中脆弱的人群, 因此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在调查中有92%的患者对术前心理护理有需求, 所以在护理时要考虑患者所面临的心理挫折及理解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 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 保持自尊, 并通过交谈让患者把引起焦虑、恐惧的原因表达出来, 协助其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从而增强护患间的信任。在妇查、穿刺等检查治疗时, 要注意遮挡患者, 操作轻柔, 耐心地告知病情, 体现人文关怀。对未婚先孕患者, 要尊重她们的隐私, 做到对她们不歧视、不冷淡, 给予同情与关注, 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了解家属的想法, 对待个别有反常心态的家属要做好沟通, 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另外还可通过让同室正在康复或已康复的病友现身说法, 增强患者对手术及手术医生的信任, 在病房内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 让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参考文献
[1]王文兰, 朱梅红.眼科患者术前焦虑水平与情感需求分析.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7) :74.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7 月-2015 年7 月收治眼外伤患者70例,男51例,女19例,年龄8~54 岁, 平均(34.91 ± 1.64) 岁; 单眼63例,双眼7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0例,打架斗殴伤21例,劳动伤12例,嬉戏伤7 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3例,高中(中专)32 例,初中及以下15例。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符合眼外伤诊断标准;符合手术适应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无智力、语言表达、认知、听力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表达、理解能力;无心、肝、肾、神经系统疾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同意入组研究。将7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 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较高。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按常规接诊流程做好基本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1)心理状态评估:入院做好眼部常规处理,及时清理伤口,去除周边血迹,更换衣物,减少不良事件刺激。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掌握不良情绪程度与产生的原因,制定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后期工作顺利开展。(2)安抚家属,配合临床工作:患者或家属虽同意手术治疗,但术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紧张情绪较为严重,需得到家属的支持和安慰。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家属心理支持工作,讲解治疗方法、手术流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家庭支持重要性,积极取得家属信任与配合,给予患者更多的亲情支持,利于缓解负面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一对一、面对面方式进行交谈,更加直观地了解患者心理、机体状况,给心理护理实施奠定基础。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及状态后,寻找突破口进行心理干预,适当抚触、握紧患者双手,轻轻拍拍肩膀,使患者放松肌肉,缓解心理不适感,使其感受到亲切、依赖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眼外伤手术知识进行普及,由于术前准备时间较短,应选择核心问题进行讲解[3],如手术方法、术后相关问题、注意事项、配合要点、义眼使用等,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纠正错误认知,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减轻精神负担。
评价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估[4],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于入院后15 min和手术前15 min, 对患者进行SAS评分。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满意调查问卷,评分范围0~100 分,包括非常满意(≥90 分)、基本满意(70~89 分)、不满意(<70 分),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详细收集两组患者研究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中对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经χ2检验,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入院后15 min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明显降低,术前15 min观察组患者SAS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见表2。
讨论
眼外伤是眼科临床常见病。由于眼外伤发生较为突然,患者一时无法接受,常表现出强烈的焦躁、担忧、紧张等负面情绪,对医护人员、临床工作排斥,大大减低临床依从性;同时家属会因为患者病情、眼部伤口、血迹等,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患者及家属心理受到强烈冲击,进而无法确保手术顺利实施,甚至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眼外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主要来自内心矛盾[5],一方面希望保护眼睛视力,不愿意接受手术;另一方面担心不摘除患眼,会影响健眼,导致双目失明,也担心术后容貌残缺,无法向正常人一样被社会、亲朋所接受,甚至影响家庭、婚姻、事业,从而表现出强烈的负面情绪,因此加强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可缓解家属负面情绪,为患者提供亲情支持,有利于缓解患者孤独、焦虑、恐惧情绪,同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手术目的、过程、重要性、必要性、配合要点、义眼效果、不实施手术的危害等,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面对术后生活,从而缓解术前焦虑情绪,提高依从性[6]。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率高达94.29%,较对照组的80.00%显著提高,说明对眼外伤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焦虑情绪,提高临床依从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轻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效果。方法:收治眼外伤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护理干预减轻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眼外伤,手术,护理干预,心理焦虑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公欣.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85-86.
[2]师彦敏.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儿童眼外伤康复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106-107.
[3]郑小春,肖红兵.硬膜外麻醉前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情绪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8):207-207.
[4]米丰花,杨敏,王贵生,等.31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62-463.
[5]叶庆云,赵妤岚,梁彩红,等.护理干预在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5(9):68-69.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11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护理措施给甲状腺病患带来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病患,将所有病患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在术前为实验组病患提供系统的护理干预服务,同时为对照组病患提供传统的一般性护理干预服务,跟踪观察并记录护理过程相关数据,在后期分析时将两种护理方法下甲状腺病患的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病患在干预前表现出无显著性差异的各项指征(P>0.05),在为实验组甲状腺病患提供系统的术前护理之后,心率、血压及焦虑等指标都低于对照组,病患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护理措施对于缓解甲状腺病患的心率波动、焦虑症状和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低效果显著,能够促使病患更好配合手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前;系统护理干预;甲状腺患者;焦虑
病患在手术过程中会萌生强烈的心理、生理应激性反应,会表现出恐惧、焦虑等情绪,产生心理、生命体征的起伏变化,这些都可能对手术和麻醉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在甲状腺疾病的影响下,病患自身会存在易激动、情绪波动性大的倾向,加之麻醉、手术体位等因素,极易出现手术过程血压、脉率变化的情况[1]。笔者为甲状腺病患提供术前护理干预,旨在研究其对手术过程中各体征指标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病患,其中女性60例,男性40例,年龄范围为24-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8岁,将所有病患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病种分布情况:甲状腺腺瘤共58例,甲状腺原发性功能性亢进共37例,甲状腺癌共5例。两组病患在性别、病种和年龄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前为实验组患者提供系统的護理干预服务,同时为对照组病患提供传统的一般性护理干预服务。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病患提供一般性护理干预服务,如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痛苦提前告知病患;常规的术前准备;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等[2]。
1.2.2 实验组 为病患提供系统的术前护理干预服务,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第一,进行合理的术前评估。通过对病患及其家属的走访,掌握其家族史、脏器功能现状、过敏史、病史等,分析病患的大致文化、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日常生活习惯,以此评估其心理、生理情况,作为手术进程的初步评价依据。
第二,进行术前信息系统协调。手术医生应在术前与病患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通过病患较为熟知、简易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来为其阐明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为其讲解手术方法、大致过程、麻醉情况和可能出现的感受等;通过专业、熟稔的信息传授,让病患充分信任医生,减轻焦虑情绪,增加手术信心;如果可能,最好邀请手术成功患者亲身说教,尽可能使病患竭力配合手术;另外,术前信息协调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指征病患存在的病情、手术相关信息误区。
第三,有效进行体位训练。在大多数常规甲状腺手术中,气管、甲状腺都要尽量暴露,因此病患都要施以颈仰卧体位。在颈仰卧体位中,病患在病床上平卧,肩、背部均以10cm软枕架高,同时头部要后倾,一般未尝试过此体位的病患会有不适之感[3]。这就表明,术前体位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术前体位训练之后,病患应掌握呼吸方式,并反复训练。
第四,手术环境的提前适应;医护人员应在手术之前为病患详细介绍手术环境,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借用投影仪、光盘等各类图像资料为其展示手术室的布局,消除陌生感,帮助病患尽可能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另外,手术环境的提前展示更能够充分提现医护人员的贴心和周到,让病患感觉手术可靠性较高[4]。
第五,术前心理沟通。医护人员要在手术之前密切关注病患的心理变化,根据其文化背景、病情发展状况及心理素质等为其进行忧虑排解。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细心听取病患内心想法,在平时多组织答疑解惑医学小组,设身处地为病患着想。
第六,情感协助。医护人员要将病患的病情和心理状况详细告知其随同的朋友及家属,让他们知道,病患此时最需要的便是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要定时定量的安慰和探望病患,鼓励其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战胜恐惧心理等,这些都是十分有利于手术成功进行的。另外,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耐心回答并教授家属相关的医学知识。
1.3 评估指标 首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患心率、血压指标进行记录。且在手术前1天及进入手术室前的清晨分别对心率和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数值进行记录。其次,统计两组患者的焦虑度,通过STAL焦虑测试表来划定焦虑等级(20-80分范围之内,得分高者焦虑度高)[5]。最后,利用医院护理人员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术后2-3天甲状腺手术病患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统计;主要调查方面包括,手术环境、医护人员等具体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及身体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甲状腺手术病患的手术情况进行检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体征指标对比 将实验组和对比组病患的术前干预后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指标统计如表1所示。通过表1能够总结出,在手术干预之前,两组病患的心率、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术前护理干预之后,心率及血压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病患的体征指标低于后者。
3 讨论
综合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术前系统护理干预服务能够有效减轻病患生命体征指标的波动幅度,使病患人为因素对手术效果影响尽可能降低,有效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展术前系统护理工作,对于缓解病患不适感,降低手术风险是非常有益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病患对手术整体过程的满意度,这与之前相关报道结果相吻合[6]。
在当今社会,伴随着医院护理观念的改变和医学治疗模式的不断改善,系统的整体性护理已经成为了配合病患手术治疗的必然方向[7]。术前系统性护理服务能够为甲状腺病患的手术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不但能减轻病患的紧张、焦虑情绪,而且使得其应激性反应能力大大提升。本次临床实验旨在通过设立甲状腺病患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分别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服务和传统的一般护理干预服务。通过对比手术效果,来证明术前系统护理干预确实能够通过影响病患生理指征、心理状态等提升手术成功几率,十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并为同行提供相关借鉴。
参考文献
[1]韦琼;两种心理护理对甲状腺手术病人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年01期
[2]陈毓婵,曾洪;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及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年05期
[3]WillamSA. The relationship of patients perceptions of hotisticnurse caring to satisfactionwithnursing care[ J]. J Nursing CareQua,l 2010, 11(05): 15~ 29
[4]黎介寿主编. 围手术期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68.
[5]王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增刊): 223
[6]谭惠芹;冯宝琴;梁群;邓秋儿;;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年16期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 我院妇科住院病人中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病人共100例。其中年龄30岁~50岁病人60例, 50岁以上者40例。100例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5%。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住院病人进行SCL90量表心理评估。
1.2.1 环境要求
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 保持病室干净、整洁, 通风良好, 光线充足。调节室温为18℃~20℃, 湿度为50%~60℃, 保持病区舒适、安静, 适时提供必要轻松的视频音乐。
1.2.2 改变不良认知
(1) 了解心理障碍的特点:通过病史、口述、会谈、外貌特征、行为变化来判断是抑郁还是焦虑, 或是躯体障碍。 (2) 疾病知识的宣教:将同种疾病的病人集中在一起, 人数以3人~5人为宜。给讲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的目的及预后。 (3) 病友互相交流:安排已康复即将出院的术后病人与未手术的病人相互交流, 让术前病人看到光明与希望, 消除顾虑, 增强信心。
1.2.3 进行放松训练
集中将要手术的病人, 以3~5人为宜, 让病人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 从身体由上到下的顺序, 对各部位的肌肉先收缩5~10 s, 同时深吸气;再迅速地完全松弛30 s~40 s, 同时再深呼气和体验松弛的感觉。如此反复进行, 训练从20 min~50 min, 每日2次, 坚持到心理完全放松。
1.2.4 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
与家属沟通, 让家中各位成员都为病人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保证心理的安慰, 提供陪伴, 给予经济资助, 提供合理的膳食。如发现病人有生理或精神异常应及时与主管大夫取得联系, 以便针对问题适时解决。
1.2.5 筛查结束与再次干预
通过对外貌与行为变化的观察预评估, 如发现病人的思想顾虑与躯体障碍消除, 心情愉快, 并能积极配合术前准备, 可结束干预。如发现个别病人未缓解, 应进行个别会谈, 了解新情况, 重新针对不同个体进行下一轮的干预, 直至完全缓解为止。本组病例完全缓解的标准为:思想顾虑, 躯体化障碍消除, 心理愉快, 积极配合手术。
2 结果
100例需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人术前评估结果表明, 所有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经过1次~3次护理干预后, 以上情况好转。
3 讨论
我们观察了100例子宫全切术前病人,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如不及时给予合理的干预, 病人存在生理疾病解除但心理疾患仍然存在, 不能完全意义的康复。很可能使部分的心理问题一直存在, 导致疾病好转或者康复时间延长, 有的甚至无法正常手术, 或引发其他身心疾病, 从而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 影响预后。
3.1 生活空间良好的生活空间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干净、整洁、条件适宜的病房, 能使病人心情舒畅, 有益于护患关系的建立;必要的视频音乐能使病人暂时忘掉身心的病痛。
3.2 改变不良认知不良认知是产生一切心理疾患的根源, 病人及家属所患疾病知识的能力, 使她们感到焦虑, 担心手术是否成功、预后是否良好等。我们通过与病人与家属的沟通, 取得了详细的疾病知识, 通过与病人的沟通, 提高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了病人心中的顾虑, 改变了不正确的认知。
3.3 集体宣教与训练有利于节省护理人力资源与时间, 更有利于病人心理上的一种依赖感, 使病人感到不孤独, 且能互相交流相关知识与技巧。
3.4 渐进性放松训练适用于本文中提及的所有病人, 主要利用其放松、安静使病人达到放松的状态, 最终达到病人心态安静, 恢复常态, 配合治疗与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推荐阅读:
术前心理护理07-01
术前的心理护理06-05
妇产科术前心理护理07-06
心理干预及护理05-31
心理护理对助产的干预11-13
术前心理干预09-21
术前护理干预07-05
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07-28
产妇的心理与心理护理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