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诱导护理

2024-09-20

心理诱导护理(共4篇)

心理诱导护理 篇1

到底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在我从教的几年间, 遇到过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幼儿, 看到家长无助的眼神, 我深感幼儿园教师的责任重大。通过查阅了大量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资料, 我发现幼儿园教师要想做到科学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可以尝试下面的“三步走”。

一、紧紧抓住认同感

关注海外婴幼儿教育的朋友就会发现,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长期对幼儿的观察和研究, 总结出了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的理论, 在生命的头六年里, 儿童具有下意识的感受吸收能力, 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 习得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在这一时期, 如果老师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 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和勇气。举一个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例子:我们班有一个非常内向的男孩子, 平常甚少说话。有一天他把坐的小板凳损坏了, 恰巧被我看见。他特别紧张地看着我, 惊慌的拣起了掉在地上的半截凳腿, 我上前去, 摸摸他的头, 说:“没关系, 老师找人来修, 来, 老师给你换个好的凳子”。他感激地看了我一眼, 从那以后, 我发现他爱在我身边转来转去了, 而且还跟我主动讲了他家里的事情, 现在已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了。这样一个小事情, 竟能让孩子接近老师, 我想是我的态度取得了他的认同感。如果我去批评他, 可能他这一辈子都不会跟我讲话的, 情况严重的话, 甚至一辈子都会内向下去, 可见,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所以, 广大幼儿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安全意识, 尊重幼儿, 引导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伙伴关系。

二、让孩子心中有爱

早在100多年前,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 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 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 甚而至于夭折。”这里所说“营养”, 尤其是“心理需要适当的营养”, 是指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关爱会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 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对其他孩子产生“爱”。一个南京同行在这方面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她班上有个小朋友每次来幼儿园的时候都是大叫大闹, 针对这种现象, 我同事就在美术课上让孩子们画了三个表情脸, 一个是哭脸, 一个是笑脸, 一个是普通脸, 然后让他们每天来幼儿园前选择一个卡通脸塞进他们的袋子里, 这样, 老师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了每个孩子的心情了, 如果连续三天以上都是哭脸的孩子她就开始专注了, 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 她体会到以关爱幼儿为出发点, 以“表情卡片”为切入点, 准确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 结合其他的辅助手段, 可以很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当中去。

三、走进婴幼儿的内心

现在的父母大都是80后, 80后大都有一句口头禅“我还没玩够呢, 哪有时间陪他 (孩子) 玩?”这种现象直接造成了婴幼儿和父母沟通的严重缺乏, 以至于孩子的内心世界总是无法得到外界的关注, 得不到交流。久而久之, 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就会滋生出来。要想避免幼儿的心理扭曲, 幼儿园教师必须学会走进婴幼儿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心理困难。

首先, 幼儿园教师应该为他们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心理气氛。而这又建立在教师无条件爱孩子的基础上。无论孩子美抑或丑, 也无论聪明抑或愚钝, 我们都应该无条件的平等对待他们。只有这样, 才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保持温暖、亲切、关爱的态度, 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亲近感, 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其次, 善于倾听他们的诉说。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得比较烦躁, 不愿意听小朋友的话语, 这是不科学的。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 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 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 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 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有了前面营造的一种健康和谐的氛围, 我们就可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 在游戏中, 和幼儿进行心灵交汇。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自然地流露出内在的心理冲突以及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绪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与幼儿进行心灵沟通,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我的一点宝贵经验能够给广大幼儿教师带来更多地教学启发, 让我们祖国的花朵在健康的呵护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盛紫玟.都市人的辟谷养生[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4) .

[2]幼教专家:小孩有时因为害怕而编造谎话[N].新民晚报.2012.

心理诱导护理 篇2

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课程的教学都出现了学生厌学的现象。体育课也不例外。少年儿童本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他们厌恶体育课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课的内容方法太枯燥,导致学生反感;有的则是教师中心论的影响,把学生置于“被管理,被训练”的被动从属地位;有的.是只从教材内容来安排组织教法,很少考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态与情感。由于忽视了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压执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目前有很多一部分小学生怕上体育课,只要一上体育课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头脑一片空白,呼吸和脉博加快,面色苍白,有时出现口渴现象,于是有的学生就撒谎,不与体育老师见面,躲在教室假装肚子痛。这是非常值得我们体育教师重视的一个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心理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使教育具有广泛的实践性。心理诱导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活动内容与活动要求,意识与动作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心理诱导的优势,克服消极因素,如克服学生胆小,却场心理,让学生积极愉快地投入体育学习中来。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心理诱导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去呢?

一.根据目标实施心理诱导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心理诱导方法。这些不同的目标可归纳成三种类别:1情感诱导;2兴趣诱导;3个性发展诱导。

二.根据发展水平事实心理诱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对运动着的矛盾,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又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只有去掉教的“包办”,学的“放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为此,体育课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认识水平,身体发展规律来设计诱导模式,其中包括诱导思维,诱导形体,诱导练习和诱导态度,把心理诱导贯串在教学之中,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三.教学组织中的心理诱导

按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可将课的分组教学设计为:兴趣分组和友伴群体分组。兴趣分组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特长。友伴群体分组可以密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学分组是在当学生之间关系和目标一致时,才能形成。以促进自主地,协同地学习为目的,它的特点是人群间情感交流,彼此激励、共同体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发挥内在潜力。

四.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教学方法。儿童的天性是爱上体育课,特别对新授内容都有极大的兴趣。为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精讲多练,教态要自然大方,不要讲对学生造成紧张的话,不要过分强调比赛胜负,要多表扬好的学生,鼓励体育差生冷静处理和妥善解决课上的偶发事件,耐心细致做好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有自我发挥特长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心理诱导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心理诱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32-1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各不相同。如何让良好的心理品质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里,良好的学习品质一方面基于本身的学习习惯和内驱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阻碍心理一般有无所谓心理、乏味心理、畏惧心理和惰性心理等。一般情况下,这几种心理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呢?

一、以练代讲,强化学生注意力

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无所谓态度是常见的一种学习心理,他们认为,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全凭运气,无需用心,因此,总是以一种松散的态度来上语文课。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紧迫感,可以利用学生的应试心理,提高学生注意力。例如把课文中精彩的段落、一首古诗或几个词语,在规定时间内强记,同时当堂测试,可以加快课堂节奏,帮助学生积累。这些内容光靠学生的兴趣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利用学生的应试心理强记,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背水一战的感觉,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易于收到明显的效果。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凝聚到课堂中来。对于完成不达标的学生不能讥讽、挖苦,要努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潜在的好胜心和求知欲。

固然,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与惰性作斗争的过程。语文课上的许多问题,如果只是要求学生思考,会有部分人充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最简单的方法是人人动手,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这与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好胜心,都想先完成老师指定的目标。但由于学生的水平、智力、知识基础不同,心理易发生偏向。若老师定的目标太高,差生花的精力不少且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既定的目标,就会生发自卑感;若目标要求过低,优生一下子就完成了,又易生发骄傲自满情绪,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此时,若教师不及时调控,两极分化严重,势必影响课堂气氛。

二、及时调控,提高课堂凝聚力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被动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语文教学的传统观念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课,尤其在农村中学,这种情况极为普遍,这种思维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创造性开展思维活动”的目标的呈现。这时教师的调控作用必须及时地发挥出来。

①教师引导、示范,教师在备课时自己应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给学生以示范,点到为止,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延续。

②适时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以生动的声音、影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③合作探究,讨论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多角度集思广益,全面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④教师点评,教师适时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多肯定,少否定,注意形成性评价。即使有些偏差,也要引导学生自己转弯,走上正道。

三、优化评价,重视教学吸引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诸方面都有所涉猎,才能把语文学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要教会学生考虑问题化繁为简,优化组合,即降低要求寻找切入口,再联系实际进一步深化。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只要去做,就有收获”。事实上,无论对哪一篇文章,读者一定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评价,学生们只要去做了,就会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中心思想有自己独到的感受,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根据标准答案加以扼杀,那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更加惧怕。或者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量力而行下达学习任务,而且及时完成,这种成就感同样会让学生对语文的惧怕感逐渐减轻,直至喜欢语文,爱好语文,产生快慰心理。快慰心理的引发是在学生攻克难关后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在快慰中回味,在陶醉中消化。引发的时间宜短不宜长,学生处于快慰状态时,要趁机提出新要求加大训练难度,或转换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慰中产生更强的求知欲,使学生由快慰心理延续为更强的好奇心理,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任务。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篇4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57-01

诱导期是指慢性肾衰终末期由保守疗法向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过渡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病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做好此期的护理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避免和减少透析并发症,顺利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39例慢性肾衰患者行诱导透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19~84岁;慢性肾炎18例,高血压肾病9例,糖尿病肾病8例,梗阻性肾病2例,多囊肾2例。

1.2 透析方式 采用碳酸盐透析,血管通路为直接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置管。血流量为150~200ml/分,透析时间为2~3小时,分别为:第1天2小时、第2天2小时30分钟、第3天3小时,连续透析三天后,视患者情况每周透析2~3次,每次3~4小时。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不仅会产生诸多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透析本身高昂的费用还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护士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文化层次、职业、地位及家庭条件,因人施教;向病人介绍血液透析的原理、方法及透析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并告訴病人有任何不适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应,以便及时处理。还可让同种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加治疗信心,消除其恐惧心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顺利完成透析治疗。

2.2 血管通路的护理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护好上肢血管,避免在准备造瘘侧肢体静脉注射或动脉采血,以利维持性血液透析时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嘱病人避免内瘘侧肢体持重物、受压,禁止测量血压,输液、输血、抽血化验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者尽量穿对襟上衣,以免脱衣服时牵扯导管将留置导管拔出。股静脉置管者操作时注意遮挡保护好病人的隐私。保持管路通畅,每次透析结束后分别用20ml生理盐水快速冲洗动静脉管腔内的残余血,再用浓肝素盐水以管腔等量容积封管。保持置管处清洁、干燥,定时换药,如穿刺处出现红、肿、热、痛现象,应立即就诊,以防感染扩散。

2.3 并发症的护理。

2.3.1 低血压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占透析患者的10%~30%。透析开始时有100~300ml的血液进入体外循环,如一开始血泵转速过快,没有预充液进入体内,短时间内血容量突然减少,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故在透析开始时,尽量减慢引血速度,50ml/min,逐渐增加至150~200ml。血容量不足、严重贫血或有低血压倾向者,给予全部预充液或全血预充。透析过程中或结束时的低血压,是由于超滤过多过快、干体重测量不准或低钠透析液。一旦出现低血压,因立即停止超滤,遵医嘱快速输入3%高渗盐水或50%葡萄糖溶液。

2.3.2 失衡综合征 失衡综合征在诱导期较常发生,可发生于透析中或透析刚结束时。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不安、头痛,严重者惊厥、意识障碍、昏迷。是由于透析前尿素、肌酐等代谢产物在血液和组织中均匀分布,透析后,血中尿素比脑中尿素,清除快,引起尿素浓度呈不均衡状态。为了降低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尽量采用面积和超滤系数小,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低血流量150~180ml;增加透析频率,连续透析3天,第1天2h,第2天2、5h,第3天3h,每次超滤小于2kg;以后根据患者情况每周透析2~3次,每次3~4小时。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或3%高渗盐水。

2.4 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透析机板面各参数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量减少机器报警,以减轻透析患者心里的焦虑和紧张,确保透析的顺利进行。透析过程有输血、输液者,注意巡视,严防血液输完未及时发现,空气进入体外循环而致空气报警。对烦躁、不合作者,穿刺侧肢体予制动并保持功能位,必要时遵医嘱予镇静剂。防止穿刺针脱出漏血、渗血、丢失血液,给病人造成损失。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15~30分钟测血压、心率、脉搏一次。

2.5 饮食护理 诱导透析前,患者都有食欲减退,往往伴有恶心、呕吐,进食量极少,热量不足。透析治疗开始后,多数患者食欲改善,这时可给予高热量、优质蛋白饮食。蛋白质的摄取量从0.5~1.0/kg/日逐渐增加到1.2~1.5g/kg/日。并选择易吸收和利用的含必须氨基酸丰富的优质蛋白,如牛奶、瘦肉、鱼和蛋等。热量的摄取因人而异,安静状态下为35~45keal/(kg·d),适当补充维生素,供给易消化、软的、粗纤维少的食物,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对于少尿、无尿、浮肿、高血压和心衰患者,应控制水、钠、磷及含钾丰富的食物,每日可容许进水量为前一天排尿量加500ml。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应控制在1.5kg以内为宜。

2.6 用药指导 合理使用降压药透析过程中由于脱水血压会下降。尤其是容量依赖型高血压患者,透析前减少或停服降压药1次,必须服药者,应加强血压监测,警惕低血压的发生。

正规足量使用各抗贫血药,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铁剂等。

3、体会

上一篇:学院归属下一篇:两新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