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相关规定(共7篇)
临床用药相关规定 篇1
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一、临床用药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目的是合理用药。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二、医院根据国家规定的《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处方集”和“医院药品供应目录”。药学部在“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内组织有效的供应。
三、医院有相关处方权限的规定,包括普通处方权限,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限,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孕产妇、儿科药物处方权限,“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外药品处方权限和审批办法。医院药房有医师处方权签字留样,药学人员须在核对处方签字后方可发药。
四、使用自费药品或乙类药品,以及扩展用药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用药,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五、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药活动中严格执行医嘱书写规范与查对制度。
六、加强特殊药品管理。
七、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
八、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九、建立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
十、建立药品召回制度。
十一、实施用药动态分析制度。药学部按照规定,每月定期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提交医院药品消耗及用药结构情况,从数量和金额两方面进行统计,及时发现及报告药品使用中的异常流向,以供院领导决策。
十二、严格监督考核。把合理用药与药事服务作为考核医师与药师的重要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相关规定
为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一、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一)“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提出本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切实推进全院临床合理用药。在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专家指导组定期开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对临床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进行指导,及时解决临床科室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月分别对各科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情况进行2-3次监查。合理检查监查工作由医务科、质控办牵头,合理用药督查工作由药剂科牵头。
(二)各职能科应履行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职责,医务科、质控办应经常深入科室检查临床用药情况,及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讨论决策。药剂科应定期公布全院抗菌药品和新特药品的使用情况。
(三)各临床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医生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职责,及时纠正本科室医生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二、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三、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执行同意书。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损害。
四、处方定期评估制度
建立处方定期评估制度,高费用处方、高价药品处方、高销量增幅药物处方是临床处方综合评估的重点,每季度都要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并对不合理处方予以公示,以防止药物滥用。处方评估中将采取随机抽取和重点抽取两点方式,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无指征滥用药物以及指征改善后应该停药而未及时停药、无针对性“大包围”式用药、违反联合用药原则用药等情况。
五、各科室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一)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
根据病人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的程度,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制定适当的用药方案。
(二)制定详细的用药方案
根据初步选定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
用的一切因素,制定用药方案。
(三)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在执行已定用药方案的过程中,应随机观察必要的指标和实验数据,分析判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四)少而精和个体化
针对不同病人,因其病情不同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不同,用药方案应个体化。
六、明确合理用药的具体要求
(一)临床用药以《吉林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为依据,首选甲类药物,在甲类药物疗效欠佳的情况下选用乙类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类进行分级管理,按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三)药物剂量一般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常用剂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超剂量使用时应有充分理由,并详细记录。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七日用药,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三日用药,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
(四)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五)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审核。包括下列内容:
1、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2、处方用药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3、剂量、用法;
4、剂型与给药途径;
5、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6、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7、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七、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管理与考核
(一)各科室主任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
(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督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并与科主任考核、责任意识考核挂钩。
(三)每季度对督查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汇总、确认存在的问题,最后结果通过《药讯》、院报等形式进行通报公布。
(四)对确认存在不合理检查、用药的个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与口头警告、通报批评、停止处方权一至三个月等处理。
(五)因不合理检查、用药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及事故等,按相关规定处理。
临床用药遵循说明书规定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包含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等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药品说明书所载内容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根据,并且具有法律效力。而近年临床用药上出现了一些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包括给药剂量、适应人群、适应证或给药途径等,以致有相当一部分药害事件是合格药品而因使用过错而引起(药品的使用过错是指违反药品说明书明示的使用要求,包括违反说明书明示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等等)。因此对于各临床科室遵循说明书用药作如下规定。
1、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没有遵循药品使用说明书出现3次以内的有医务科在科主任例会上对对其所在科室进行通报批评。
2、对于超过3次临床药物治疗没有遵循药品使用说明书的医师进行全院通报批评,并令其整改。
3、对于通报后仍不改正的取消其处方权1月,切扣除其当月绩效。
临床用药指南
正确合理的应用抗菌素是合理使用药物的基本原则,即要使药物发挥其最大抗菌效力而又不至产耐药及大的不良反应.这是我们临床使用药物最需考虑的,而抗菌素的又分“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两种,本期我们重点探讨抗生素的“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及肝素钠的临床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一、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
1、“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范围: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定义:当4×MIC(最低抑菌浓度)时,MIC和PAE(抗菌后效应)已达最大值,即杀菌效应便达到了饱和的程度,再继续增加血药浓度,其杀菌效应不会再增加。
特点:无首次接触效应,当浓度低于MIC时,不能抑制细菌生长,浓度达到MIC时,可有效地杀灭细菌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要求考虑其“持效时间”
持效时间=超过MIC的半衰期时间+药物的PAE时间 它已成为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而不是药物浓度
血清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T>MIC值)%T>MIC值=超过MIC的半衰期时间+药物的PAE时间+40%~50%的有效血药浓度时间%T>MIC值时间段,是衡量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杀菌活性的主要药效动力学参数,也是最好的疗效预测参数。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T>MIC至少在40%~50%时,才可能提供最优化的疗效和产生最低细菌耐药性
为了延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血药浓度,使40%以上的给药间歇时间能达到MIC以上,其方法有以下5种: ⑴采用延长其排出的药物 青霉素+丙磺舒 ⑵低剂量多次给药 ⑶持续静脉给药
⑷选用长半衰期而作用相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⑸先静滴后口服同类抗生素,作序贯治疗
2、“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范围: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定义:当血药浓度超过MIC甚至达到8~10×MIC时,可以达到最大的杀菌应
特点:⑴有首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ure effect)
⑵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因此这类药物临床疗效的关键是提高药物浓
度,所以给药的关键是剂量,给药的时间间隔也逐渐转向一天一次疗法。因为药物毒性与峰值浓度相关,故一天一次给药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保证其安全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一日给药一次,不仅疗效与一日2 ~3次静点疗效相同,而且耳肾毒性也有所减轻,这是因为肾脏的皮质和内耳的淋巴液中的药物积聚量较小有关。6岁以上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为评估持续和间隔静脉输注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希腊Alfa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的Kasiakou等检索了PubMed(1950年1月至2005年1月)、Current Contents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央登记库等数据库,并检索了相关文献,从17项随机临床研究中提取数据进行分析,并在Drug[2005, 65(17): 2499]上发表了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在所有被纳入分析的研究中,间隔使用抗生素的平均最高血浓度(Cmax)比连续输注相同抗生素的稳态血浓度(Css)高5.5倍(1.9~11.2倍)。Css平均比间隔使用抗生素时的血浓度谷值(Cmin)高5.8倍(1.92~15.6倍)。在6项研究中,有3项研究中药物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持续时间比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持续时间长。
二、肝素钠的临床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肝素钠在临床上作为一个抗凝用药,近期有权威媒体报道(卫生部也有紧急文件通知),常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现就该药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摘录如下,敬请留意!
不良反应:毒性较低,主要不良反应是用药过多可致自发性出血,故每次注射前应测定凝血时间。如注射后引起严重出血,可静注硫酸鱼精蛋白进行急救(lm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150U肝素)。偶可引起过敏反应及血小板减少常发生在用药初5~9天,故开始治疗1个月内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偶见一次性脱发和腹泻。尚可引起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肝功能不良者长期使用可引起抗凝血酶-Ⅲ耗竭而血栓形成倾向。
禁忌症:对肝素过敏、有自发出血倾向者、血液凝固迟缓者(如血友病、紫癜、血小板减少)、溃疡病、创伤、产后出血者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参照本指导原则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下分别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应当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以下简称实施小组)。第四条 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 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六条 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七条 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 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第八条 医疗机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原则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一)常见病、多发病;
(二)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三)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第九条 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定完成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需要的时间,包括总时间和主要诊疗阶段的时间范围。
循证医学的运用应当基于实证依据,缺乏实证依据时应当基于专家(专业团体)共识。制订临床路径的专家应当讨论并评估实证依据的质量和如何运用于关键环节控制。
第十一条 临床路径文本一般应当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一)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诊疗项目为纵轴的表单,将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依时间顺序以表格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参考附件1制订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参考附件2制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第四章 临床路径的实施
第十二条 实施临床路径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标准;
(二)临床路径文本所列诊疗项目的可及性、连续性有保障;
(三)相关科室有良好的流程管理文本和训练;
(四)关键环节具有质控保障;
(五)具备紧急情况处置和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能力评估。
第十三条 临床路径实施前应当对有关业务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临床路径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
(二)临床路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制度。
第十四条 临床路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流程实施(流程图见附件3):
(一)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二)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
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三)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四)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五)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第十五条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当满足以下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第十六条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一)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二)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三)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四)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警告值是指患者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的情况,应当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
第十八条 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一)记录。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
(二)分析。
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三)报告。
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
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四)讨论。
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第五章 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
第十九条 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评价。
第二十一条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相关制度的制订、临床路径文本的制订、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第二十二条 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天数、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第二十三条 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衔接。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指导原则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临床用药相关规定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2011年间共发生1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报告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2例(57.1%),女性54例(42.9%)。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按药物分类、累计器官及系统,对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1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一般情况
1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分别来源于消化内科(34例)、ICU(25例)、皮肤性病科(19例)、泌尿外科(14例)、呼吸内科(14例)、骨科(13例)、心血管科(7例)。其中轻度不良反应95例,占75.4%,中度19例,重度12例。
2.2 不良反应药物分类
1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1。其中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7.3%,其次为加替沙星(24.6%),环丙沙星(19.0%),氧氟沙星(12.7%),洛美沙星(6.3%)。
2.3 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
1 2 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组织,共占72.2%,其次为呼吸系统(11.9%),泌尿系统(11.1),心血管系统(4.8%),见表2。
3 讨论
我院2007~2011年间共发生1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因此,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应该引起医院的重视,以有效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发现,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以及洛美沙星,其中以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37.3%。在临床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本研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发生率最高,达27.8%,这一研究结果低于文献[5]报道(43.9%)。消化等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道症状。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给药时患者空腹、剂量大、速度快,会增加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若联合服用了铝镁类胃黏膜保护剂,则会因氟喹诺酮类药物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更加刺激胃黏膜。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反应为其次,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焦虑、惊厥及幻觉等神经系统症状。这可能是因为此类药物中含有氟原子,使药物脂溶性增加,从而增强了组织渗透力,能较好地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使中枢兴奋性增高而导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6]。
氟喹诺酮类药物造成的皮肤组织不良反应液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皮肤干燥、血管性水肿、静脉炎等症状。据文献[7]报道:所有的喹诺酮类药物都具有光毒性,能够引起皮肤变态反应以及光变态反应,其过敏反应比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发生率低。因此,此类药物应避免长期在阳光下暴晒,对于光过敏者也应慎用此类药物。
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还涉及呼吸、泌尿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等症状。泌尿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尿储留、肾功能损害等,因此肾功能不全者更要慎用此类药物。心血管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心房纤颤、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炎等,据文献[8]报道:左氧氟沙星引起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大,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用药剂量有关。因此,心脏患者及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谨慎使用。
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首先应遵守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原则,注意适当的用药剂量、疗程及给药途径,避免产生耐药菌株,严格控制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密切观察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并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对于耐药率较高的应及时停用[9]。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机体钙磷代谢,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禁用本要,l8岁以下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同时,肝肾功能受损及高龄患者也应慎用[10]。
综上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需得到重视[4,11],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加强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谢静,陶春平,邓立新.95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和合理应用[J].海南医学,2009;20(11):121~122
[2]陈婧,张杰,郭子皓,等.含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四联方案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29~1730
[3]李银丽.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例报告[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403~1404
[4]王维忠,魏润新,钱南萍,等.我院92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2):181~183
[5]程勤.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0;18(12):1817
[6]顾永红,高艳.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53~54
[7]陈静.72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药业,2011;20(21):56~57
[8]赵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原则[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129~130
[9]赵世辉,张聪琴,张兰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47~148
[10]陶丽.121例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外医疗,2011;(28):104~105
临床用药相关规定 篇3
【关键词】药剂人员;临床用药;合理;不合理;相关知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9-01随着人类的进步,以及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善,对于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药物成为了拯救人类疾病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但是它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对疾病有防治效果,另一方面(用药不合理)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指出[1],全世界的病人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死于用药不合理。如果能做好合理用药,那么便可以有效提高医疗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也能最大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甚至对于“看病贵”也能有所缓解[2]。为了研究我院药剂人员临床合理用药情况,以及总结相关用药知识,故针对我院药剂人员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针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药剂人员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药剂人员包括高级药师1名、中级药师3名及7名初级药师,总计11名。男性7人,女性4人;年龄23-47岁,平均为34±3.4岁;工龄1-25年,平均为8±2.3年
1.2方法针对本院药剂人员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原因进行探讨。2结果
研究时间段内,我院药剂人员用药不合理率近10%,总体而言临床用药较为合理。用藥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复用药、用药剂量不合理、配伍失当;而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也主要有三个方面: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
2.1临床不合理用药表现
2.1.1用药剂量的不合理比如说一些患者,以为少用药物便可以避免药物副作用,因此一味减少药剂量。这里以抗生素为例,螺旋霉素(0.1g)每天三次,阿莫西林(0.25g)每天三次,这都无法让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故而治疗效果不佳。
2.1.2重复用药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而言,若一次性所用的药物数量过多,那么极易造成同类药物重复服用的现象。重复用药的本意在于提高疗效,但是这样却会导致副作用的增加。比如说我院调查研究发现,忖诊每次用药高于4次的情况占了大约34%,其中涉及六种及以上药物情况的患者为儿童,大约占了80%。由此可见,我院重复用药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体现,并且在儿童中更为多见。
2.1.3药物配伍失当比如说一些患者,领取药物之后并未听从医生及药师的意见,而是单纯依据药品说明书进行服药,而忽视了该药物的功能,而未对其配伍禁忌加以考虑。诸如腹胀、消化不良,以及腹泻等,患者自觉有这类症状后就采取自服辅酶生的方式,并加服阿莫西林,殊不知后者极易造成前者的功能失效。
2.2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2.2.1医院本身医疗机构我国虽然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是相关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相关医疗保险机制还有所欠缺。由于医疗市场过于庞大,在外界的利益驱使下,使得部分机构及人员受到了商业意识及利益驱动,而医院生存与发展则大部分依赖了药品收入及相关技术服务费用,故而在药品费用及医疗技术服务上收费过于超标。这类“以药养医”的现象若长期下去,那么自身合理用药管理则强度不足,从而管理上失当,也就造成了用药的不合理。
2.2.2医务人员这些年,新药不断涌现,而新的药品有了新的使用要求,而其使用方法及药源性疾病研究成为了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由于一些医务人员自身药物知识停滞不前,加之受到社会环境及市场经济因素等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够,故而学术意识比较淡薄,最终由于新药知识匮乏,而造成了药物的盲目使用与误用。
2.2.3患者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大量的卫生保健用品逐渐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而各种医疗保健品在“媒体”、广告等方面的出现,使得一些患者受到了诱惑,并伴着试一试的心态与想法去尝试那些保健药品,最终造成了一些药物进入了患者身体,加重了后期的用药不合理。3讨论
这些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出现,究其原因比较多,比如说医疗机构自身问题、药剂人员问题及患者自身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合理用药成为了当前医院及工作者必须进行关注的课题[3]。合理用药指的是依据疾病类型、病患情况及相关药理学理论来选择最佳的药物,并且适时调整给药的方案,以便实现最安全、经济及有效的治愈疾病[4]由于药物治疗是当前疾病治疗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因此合理用药就显得十分重要。
3.1药剂人员的用药知识
3.1.1药剂学方面总的来说,药剂学主要以剂型作为中心,针对剂型配置原理、处方配伍、质量控制、工艺技术等进行研究,是一门综合了多学科技术的学科。药剂学及其相关知识是药师与医生都必须专修的一门学科,对于其中的基本原理及技能等必须了解,甚至熟练。尤其是一般药物,对于其药理作用、临床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等必须要掌握;此外,还应掌握一定生理、解剖及病理学知识。总之,必须要有扎实的药理学知识,只有掌握了本院相关药品种类及药物知识,才能为临床提供及时与准确的合理用药策略,从而规避一些不良反应的出现,也能更好地促进治疗效果。
3.1.2临床药学方面从当前来看,临床药学知识涉及也比较广泛,其主要有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经济学、药物过量处理方法、药学监护等方面的研究[5]。随着中西医结合越来越广泛与普遍,中药与西药的配伍或者说是两种及以上药物的联用也逐渐普遍,甚至出现了多种药品一口服下的情况。理论上而言,药物联用益处很多,甚至不会有害处,可是一旦药物之间出现了相互作用,那么就很难保证不会出现一些不为人知的害处。比如说六神丸与地高辛配伍,前者含有赡酥,其属于一种固醇混合物,具有强心作用,虽然表面上强心作用不高,但是也会引发心率紊乱现象,若两药联用便极易导致洋地黄中毒当然,除了配伍与联用等方面的药学知识外,还应注意不同给药时间引发的一些影响。
3.2临床合理用药的标准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为了做好合理用药,就需要把握好这四个环节:正确选择、剂量适当、给药方法正确及联用合理。此外,在上世纪90年代末,MSH(美国卫生科学社团)与WTO根据生物学角度提出了合理用药需要满足七大标准:第一,用药的指征应适宜;第二,药物应正确无误;第三,药物的剂量、疗程及用法必须妥当;第四,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及使用与价格等都应适合病人;第五,药品调配与给药的信息必须准确;第六,用药的对象应适宜,并无禁忌症,不良的反应宜少;第七,病患严格遵照遗嘱服药的情况良好。总之,为了达到合理用药,除了药剂人员要掌握相关的用药知识外,还应熟练相关药学技能,以便最大化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参考文献
[1]刘丽萍.强化药剂人员合理用药知识,从而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J].健康之路,2012,11(11):159.
[2]付晓艳.药剂人员对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10):234.
[3]张丽君.药剂人员对临床合理用药知识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1):附2.
[4]宋晓兰.医院药剂科的职能和药剂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59.
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定 篇4
一、超说明书用药的定义
超说明书用药是指临床实际使用药品的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不在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包括年龄、给药剂量、适应人群、适应症、用药方法或给药途径等与药品说明书中不同的情况又称超范围用药、药品未注册用药或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
二、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原则
(一)为保障病人安全,临床用药原则上不得超出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即不得超说明书用药。
(二)特殊情况需超说明书用药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或危机生命的情况下,无合理的可替代药品和疗法。但必须充分考虑药品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权衡病人获得的利益大于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该用法是最佳方案。
2.用药目的必须仅仅是为了病人的利益,而不是试验研究。
3.有确凿循证医学证据。
4.病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超说明书用药的审批流程
1.临床确需超说明书用药时,对病人要实行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师应充分告知病人用药方案、治疗步骤、预后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看进入审批程序经批准后使用。知情同意书存档病历中(住院病人)或科室(门诊病人)。
2.超说明书用药时需由医师提出用药申请,并提供权威的循证医学依据,由临床科室主任签字,报医务科同意后,由医务科邀请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相关专家会诊,经讨论同意后批准使用。
四、超说明书用药的使用与调剂
1.超说明书用药必须开具处方。
2.药师调剂超说明书用药时,首先应对药品说明书有深入、细致、透彻地了解,并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规范调剂药品,规避用药风险,确保调剂行为的安全及患者的用药安全。
3.调剂时要认真核对知情同意书、超说明书用药批件及处方,确认无误后方可调剂。
4.药师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超说明书用药存在严重违反“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之规定,即便是已签署《超说明书用药知情同意书》和医务科备案外,药师也应当依法拒绝调配,或与医师联系进行合理用药干预,详细指明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请开方医师重新开具合理处方,认真把好合理用药关。
五、监督监管
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我院临床药物治疗管理与指导?并负责超说明书用药审批。
2.医务科、门诊部和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监管。
3.药学部负责超说明书用药的追踪分析评价,提供专业技术的支持。
___对未经许可擅自超说明书用药的医师,将予以通报批评,视情节轻重予以扣罚奖金;对擅自超说明书用药造成不良后果者,将视同责任事故处理,并与医师考核、晋升挂钩,医院可视情节及后果轻重取消其处方权。
职工探亲相关规定 篇5
国务院国发〔1981〕36号 1981年3月14日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已经一九八一年三月六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施行:
附件: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适当地解决职工同亲属长期远居两地的探亲问题,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待遇。但是,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
第三条 职工探亲假期:
(一)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第四条 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间: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第五条 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第六条 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第七条 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抄送国家劳动总局备案。
自治区可以根据本规定的精神制定探亲规定,报国务院批准执行。
第八条 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探亲待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第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58年2月9日《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职工 探亲待遇的规定》实施细则 的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劳动总局劳总险字(81)12号 1981年3月26日
为便于各地区制定《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实施细则,现就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以下简称《探亲规定》)所称的父母,包括自幼抚养职工长大,现在由职工供养的亲属。不包括岳父母、公婆。
二、学徒、见习生、实习生在学习、见习、实习期间不能享受《探新规定》的待遇。
三、《探新规定》所称的“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
四、符合探望配偶条件的职工,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探望配偶时,其不实行探亲制度的配偶,可以到职工工作地点探亲,职工所在单位应按规定报销其往返路费。职工本人当年则不应再享受探亲待遇。
五、女职工到配偶工作地点生育,在生育休假期间,超过五十六天(难产、双生七十天)产假以后,与配偶团聚三十天以上的,不再享受当年探亲待遇。
六、职工的父母或母亲和职工的配偶同居一地的,职工在探望配偶时,即可同时探望其父母或者母亲,因此,不能再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七、具备探望父母条件的已婚职工,每四年给假一次,在这四年中的任何一年,经过单位领导批准即可探亲。
八、职工配偶是军队干部的,其探亲待遇仍按一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劳动部关于配偶是军官的工人、职员是否享受探亲假待遇问题的通知》办理《通知》第一条中所规定的假期天数应改按一九八一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中第三条第一项规定的假期天数执行。
九、职工在探亲往返旅途中,遇到意外交通事故,例如坍方、洪水冲毁道路等,造成交通停顿,以致职工不能按期返回工作岗位的,在持有当地交通机关证明,向所在单位行政提出申请后,其超假日期可以算作探亲路程假期。
十、各单位要合理安排职工探亲的假期,务求不要妨碍生产和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不得因此而增加人员编制。
十一、各单位对职工探亲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登记、请假、销假制度。对无故超假的,要按旷工处理。
十二、有关探亲路费的具体开支办法按财政部的规定办理。
十三、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劳动部对于制定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予以废止。铁道部、交通部也可以根据《探亲规定》,参照上述意见制定铁道、航运系统的实施细则,在本系统内统一执行,并抄送国家劳动总局备案。
转发关于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
(81)财事字第55号
各行署、市、县财政局,区直各主管部门:
现将财政部(81)财事字第113号《关于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转发给你们,并做如下补充规定,请一并转发各单位按照执行。
一、职工探亲路费均按直线计算。
二、年满五十周年以上并连续乘火车四十八小时以上,其间需要中转(如从广西到东北,需要在北京中转)并在当天或第二天转走的,可按连续乘车计算,报销硬席卧铺费。
三、在自治区内乘轮船,报三等舱位费。
四、其他民用交通工具可包括民间船只、自行车、马车等。
五、探亲途中在市内雇乘人力三轮车和机动三轮车可凭据报销,乘坐出租汽车的费用不能报销。
六、职工探亲期间不发途中伙食补助费和住勤费。
附件:如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局
一九八一年五月九日
关于颁发《关于职工探亲 路费的规定》的通知
(81)财事字第113号
各省、市财政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我部《关于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财政部关于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一九八一年四月八日
财政部关于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职工探亲往返车船费,按下列标准开支:
一、乘火车(包括直快、特快)的,不分职级,一律报硬席座位费。年满五十周岁以上并连续乘车四十八小时以上的,可报硬席卧辅费。
二、乘轮船的,报四等舱位(或比统舱高一级舱位)费。
三、乘长途公共汽车及其他民用交通工具的,凭据按实支报销。其他民用交通工具的范围和乘坐条件。由各省、直辖市自行规定。
四、探亲途中的市内交通费,可按起止站的直线公共电车、汽车轮渡费凭据报销。但乘坐市内出租机动车辆的开支,应由职工自理,不予报销。
五、职工探亲不得报销飞机票。因故乘坐飞机的,可按直线车、船票价报销,多支部分由职工自理。
第三条 职工探亲往返途中,限于交通条件,必须中途转车、转船并在中转地点住宿的,每中转一次,可凭据报销一天的普通房间床位的住宿费。如中转住宿费超过规定天数的,其超过部分由职工自理。
职工探亲途中连续乘长途汽车及其他民用交通工具,夜间停驶必须住宿的,其住宿费凭据报销。
职工探亲途中,遇到意外交通事故(如坍方道路受阻,洪水冲毁桥梁)造成交通暂时停顿,其等待恢复期间的住宿费,可凭当地交通机关证明和住宿费单据报销。
第四条 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包括车船费、市内交通费、住宿费),在本人标准工资百分之三十以内的,由职工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第五条 职工探亲期间的伙食费,行李物品寄存费,托运费,以及趁便参观、游览等项开支,均由职工自理,不得报销。
第六条 各省、直辖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在本省、直辖市范围内统一执行,并报财政部备案。自治区的职工探亲路费规定,可根据本规定的精神,由自治区制定,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七条 本规定自《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发布之日起执行。过去有关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同时废止。
劳动人事部 财政部 关于探亲假工资和探亲路费计算基数问题的函复
劳人险〔1985〕14号1985年12月24日
最近,有的地区和部门询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工作人员探亲假期工资和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如何计发。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工作人员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工资应按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之和计发。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之和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区劳动人事厅、财政厅1986年1月21日桂劳人险事字(1986)2号文转发)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改善科技人员工作条件 和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 桂政发(1984)53号 1984年4月12日摘:
执业药师相关规定 篇6
关于做好2011年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
川人社办发〔2011〕206号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级有关部门:
根据原人事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修订印发〈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发〔1999〕34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关于做好2011年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11〕2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就做好2011年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考试时间和科目
(一)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时间统一定于2011年10月15-16日举行。10月15日上午9:00-11:30考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
(一);
下午14:00-16:30考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
(二)。
10月16日上午9:00-11:30考药事管理与法规;
下午14:00-16:30考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中药学)。
(二)2011年度执业药师(原为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考试分药学、中药学两个专业,考生可根据所学专业选报。
考药学专业,四科科目设置为:药事管理与法规、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药学专业知识
(一)、药学专业知识
(二);二科(部分科目免试)科目设置为:药事管理与法规、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
考中药学专业,四科科目设置为:药事管理与法规、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
(一)、中药学专业知识
(二);二科(部分科目免试)科目设置为:药事管理与法规、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考试大纲、指定用书与去年相同。本次考试报考人员可在4科中选报,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科目考试合格者;或参加部分科目免试的人员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均可获得执业药师资格。
二、报考条件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其他国籍的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7年。
2.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5年。
3.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3年。
4.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1年。
5.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二)免试部分科目的条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知识
(一)、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知识
(二)两个科目,只参加药事管理与法规、综合知识与技能两个科目的考试。
1.中药学徒、药学或中药学专业中专毕业,连续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20年。
2.取得药学或中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连续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15年。
三、报名时间及程序
(一)报名时间
我省报名时间统一定于2011年5月15日至6月15日,资格审查和相片质量审查时间定于2011年5月15日至6月17日,缴费时间定于2011年5月15日至6月18日,现场打印发票时间定于2011年5月15日至6月24日。
(二)报名程序
2011年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全部实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现场资格审查和现场打印发票的方式。报考者须在规定时间内先登录四川人事考试网()进行网络注册,并认真阅读有关文件,了解有关政策规定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再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报名。
1.签订《四川人事考试考生诚信承诺书》。报考者在填报基本信息前须签订考生诚信承诺书,承诺自己所填报的所有信息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并自觉遵守人事考试的有关规定。报考者如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后果自负。
2.选择是否免试部分科目。报考者如果符合文件有关条件需免试部分科目的,请选择“免试部分科目”进行报名。
3.确认档案号。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实行滚动管理模式,档案号是成绩滚动管理的依据,非2011年新参考人员,应直接到网上查询档案号并完成网上报名和缴费事项。如
果在网上查询不到自己的档案号,请及时到当地人事考试机构核查。否则其成绩将无法进行滚动管理,所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4.填报信息。报考者按网络提示要求,如实、准确填写《2011年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报名基本信息表》的各项内容。
5.上传相片。报考者按网络提示上传相片,相片为报考者近期的免冠照片,文件为JPG格式,大小在16K至30K之间。
(三)资格审查
1.考生报名资格审查,仍按属地划分进行。首次报考人员在网上所填报的基本信息确认无误且相片成功上传后,再于2011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上网自行打印本人所填报的《2011年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报名表》(以下简称《报名表》),经所在单位审核、签字和加盖公章后, 持学历证明、学位证书和从事药学(中药学)专业工作年限证明,身份证原件报当地药品监督部门进行资格审查。中央及省直在蓉单位的报考人员,经所在单位审核、签字和盖章后携带上述材料直接到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地址:成都市玉沙路98号A区420房,电话:86785769,联系人:杜老师)进行资格审查。
2.资格审查人员应在《报名表》上明确签署审核意见、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全部报考人员《报名表》须清点整理,于报名结束后集中送市州考试机构备查。对所有报考人员,各资格审查部门还须登录四川人事考试管理信息平台(简称考务通)进行网上资格审查确认。对资格审查不合格的人员,应说明理由,对相片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应要求报考人员重新上传。具体操作说明详见四川人事考试网。
3.资格审查要落实责任制,做到谁复审、谁负责,谁出问题、谁承担责任。各市、州职称工作部门和考试机构要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地区资格报考人员的情况进行抽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要立即取消考试资格。对提供虚假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考试资格的人员和不严格按照报名条件或以不正当手段协助他人取得考试资格的人员,必须按《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2号)进行严肃处理。
四、准考证号由省人事考试中心统一编排。考生可于考前一周登录四川人事考试网()打印本人准考证,并认真核查准考证上各项内容,仔细阅读考场规则,按要求准备考试用品。
五、考点考场设置由省人事考试中心统一规划。考生凭身份证(不含过期身份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和准考证进入考场,两证不全者不得参加考试。考试时,考生可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和计算器(无声、无编程功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全部为客观题,各科试卷卷本可作草稿纸使用,考后收回,不再另发草稿纸。手机等通讯工具一律不得带入考座,违者按违纪处理。
六、考试收费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改价格〔2004〕1108号和省物价局川价费〔2003〕237号文件的规定,报考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收费按每人每科58元收取。考生资格审查通过后,须在规定时间内网上缴费。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的报考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试。网上缴费成功的报考人员,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当地人事考试机构打印发票,未在规定时间内打印发票的,视为自动放弃发票。
七、考试辅导教材可到当地新华书店购买,也可由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培训中心代购(联系电话:85559694、88825143)。
八、2011年全省执业药师考前培训工作由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报名咨询电话:85559694,88825143。考生可直接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联系电话: ***,胡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联系电话:***,吴老师)联系。
九、各地要加强领导,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制,对违反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的,要严格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处理。
临床用药相关规定 篇7
1 牛蒡子通淋化浊, 利湿解毒
牛蒡子常用于痈肿疮毒、风疹作痒、斑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嗽等症状, 可解毒消肿、利咽透疹、宣肺祛痰、疏散风热。本品性寒、味辛、苦,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澄化汤 (主治遗精白浊、小便频数) 、毒淋汤 (主治花柳毒淋) 方中均配伍有牛蒡子[3]。由此可见, 此药确有通淋化浊、利湿解毒之功效。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 牛蒡子有清降之性, 对于胃、肺之气较为有利, 可以通利小便, 具有良好的利尿、解热、抗炎作用;第二, 牛蒡子可利肺祛痰, 对于前列腺炎之“滴白”可谓异病同治。笔者在临床基础方上习用张氏澄化汤 (车前子、甘草、生杭芍、生牡蛎、生龙骨、生山药、牛蒡子) , 重用山药和牛蒡子15~30g来治疗“滴白”难除、小便仍频、久治乏效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效果较好[4]。但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牛蒡子性寒, 气虚便溏、滑肠通便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慎用。
2 连翘清心利尿, 解郁散结
连翘一直以来都是以“疮家圣药”著称, 可消散痈肿结聚、解疮毒、清心火, 功效为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热解毒, 本品味苦、性微寒[5]。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痈肿疮毒等。用于治疗内伤杂病者少, 而用于治疗外科疮疡者多。笔者认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过程中选用连翘极为合适, 第一, 连翘可清心利尿、苦寒沉降, 能入心、小肠经[6]。古书中就有在治疗湿热壅滞之小便淋漓涩痛时, 选用连翘配伍车前子、木通、竹叶、白茅根等 (圣散《杂病源流犀浊》) ;第二,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瘀滞与湿热两者错综交杂, 在治疗过程中, 应重点关注于化瘀散结、清热导湿。而连翘一药, 其性升浮、轻清芳香, 可有效流通气血, 散诸经之热结, 治十二经血凝气聚效果较好。笔者常重用连翘15~30g, 配伍莲子心、延胡索、皂角刺、石菖蒲、川萆薢、赤芍、茯苓、车前子等, 共奏解郁散结、清热利湿之效。
3 威灵仙祛湿导滞, 通络止痛
威灵仙既可通经络, 又可祛风湿, 功效为消骨鲠、通络止痛、祛风湿。归膀胱经, 性温, 味辛、咸。临床上常将威灵仙用于治疗诸骨梗喉、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笔者近年来创制前列通灵汤, 用以治疗Ⅲ型前列腺炎 (以慢性疼痛为主) , 药用制附片、王不留行、地龙干、瞿麦、虎杖、威灵仙、生薏苡仁、败酱草、半边莲、半枝莲等。其中, 威灵仙用作主药, 目的在于通络止痛、祛湿导滞, 临床实践证明, 对于腰骶酸痛明显的患者, 威灵仙用至20~30g, 疗效确切。但由于威灵仙具有辛散走窜的特点, 气血虚弱者不可久服[7]。
4 延胡索通利小便, 镇静安神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延胡索确有通利小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其主要有效成份延胡索乙素具有显著的镇痛、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临床上, 对慢性前列腺炎病程日久, 症见顾虑重重, 夜寐不安的患者, 笔者常在主方基础上加入延胡索15~20g、夜交藤30g, 往往收效甚速。
参考文献
[1]蒋毅, 王久源.中药前必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 5 (02) :40-41.
[2]邵强, 张玉海, 吕文成, 等.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的初步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 20 (3) :173-174.
[3]宋立人.中华本草[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99.
[4]张蕊.50例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10 (01) :47-48.
[5]张亚大, 张犁, 卢子杰, 等.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4 (04) :229-232.
[6]陆灏, 陶枫, 栾洁, 等.糖尿病高危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中医证候学特点[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 (09)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