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合理性(精选12篇)
临床用药合理性 篇1
近年来, 安全、高效及合理地用药, 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1]。促进合理用药是医疗机构确保医疗质量、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以及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可降低药品毒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有效地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同时它也是预防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以及缓解国民经济负担的一大民生之计[2]。本研究分析与研究了医院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360例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 其中, 男202例, 女158例, 年龄10~75岁, 平均年龄 (45.34±14.12) 岁。将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分别采用常规用药管理法与临床药师全程用药管理, 每组均为180例。经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管理法,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药师全程管理的方法。
1.2.1门诊处方干预法 (1) 对院内各级临床药师及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 (2) 完善和加强对临床药师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其科学审核门诊处方的基本素质; (3) 每月召开一次探讨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的会议, 参照《药房处方管理办法》, 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我院实情的门诊处方审核标准、规范; (4) 医务科每月公布门诊处方的评价结果[3]。
1.2.2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1) 鼓励和督促临床药师积极参与院内的日常医嘱审核工作, 若发现和存在不规范或者不合理用药现象, 应立即与责任医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2) 临床药师务必每周对院内的用药情况及用药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报和总结, 然后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此外, 临床药师需定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 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 提高患者用药的规范性[4,5]。
1.3 生活质量评价
选择1990年制定的生活质量评分草案进行评定,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评分, 分数1~5分, 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主要包括睡眠、食欲、自理能力等生活质量方面。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合理用药处方分类统计情况, 以及管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卡方检验) 计数资料, 以t检验计量资料, 算出P值, 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
观察组住院时间、抗菌药费用、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 两组管理后生活质量对
观察组管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及服务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项重要保障[6]。相关调查结果显示[7], 近年来, 我国医院不安全用药事件发生率逐年上升, 特别是由抗生素过敏而发生危险的患者例数逐年攀升。为更好地适应医疗机构发展的变化, 临床药师一定要熟练掌握药理学方面的知识、常见疾病诊断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8]。弥补对药学专科知识结构存在的漏洞与不足, 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药品, 在临床的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9]。以便及时纠正某些不合理的临床用药现象, 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以及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 临床药师全程管理患者用药情况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各种费用 (包括住院费用及抗生素使用费用等) , 降低处方差错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用药管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价值。方法:将360例入住我院各科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管理, 观察组由临床药师对患者用药全过程进行管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抗菌药费用、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均小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处方记录不规范、剂型书写错误、规格数量不规范、字迹不清、处方涂改及未使用专用处方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管理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医院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用药管理,临床合理用药,生活质量,处方差错,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良华.药品调配差错的原因及对策[J].海南医学, 2011, 22 (19) :28-29.
[2]蒋宇利, 张长荣.我院2007-2009年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 :76-77.
[3]米良荣.我院7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5 (9) :1243-1244.
[4]黄丽明.临床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 11 (4) :66-67.
[5]代大顺, 李晓坤, 吴桂月.临床药师培养初探[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9) :286-288.
[6]代大顺, 魏松长, 江岚.临床药师在关节外科的药学服务实践与体会[J].医药导报, 2012, 31 (4) :532-534.
[7]俞恩珠.回顾性分析本院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13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1, 27 (12) :983-986.
[8]马光晔.临床药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 2012, 23 (22) :2097-2098.
[9]赵庆军, 张艳华.从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思考用药安全性问题[J].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6 (3) :292-293.
[10]冯变玲, 杨世民, 王杰鹏.2004-2009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源统计分析[J].医药导报, 2011, 30 (4) :56-58.
临床用药合理性 篇2
但是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也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
因而借鉴西药PC方法合理监督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学发展新方向,同时也是中药临床更加合理用药新途径。
对此,本文就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中药的药学监护(PC)、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和PC的相关性等内容做了具体阐述。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对3月~7月随机抽取的我院857例门诊服用中药的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
2 结果
203月~207月我院随机抽取的857例门诊服用中药患者的临床用药咨询情况见表1
表1857例门诊服用中药的患者的临床用药咨询情况 例(%)
通过表1当中857例门诊服用中药患者的临床用药咨询情况的调查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临床中药咨询总人数为532人,总用药咨询率约为62.08%,其中患者咨询药物的用法用量者可以多达346人,约占40. 37% ; 而咨询中药的煎煮方法者有186人,约占服用中药病人的21. 70%。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门诊服用中药的患者对于中药的用法用量以及煎煮方法并不十分清楚。
3 讨论
3.1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学监护的概念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是应用中医学综合知识、管理学知识来指导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在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合理组方,以达治疗疾病及保健目的。
PC亦称药学保健、药疗保健,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和患者、其他的专业人员合作而设计治疗的计划,其执行会对患者产生特殊治疗效果。
其中包括三种功能:①发现实际存在或潜在用药问题; ②对发生的用药问题予以解决;③防止潜在用药问题发生。
3.2 做好中药学全程监护与促近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性
中医用药讲辨证论治,实质为个体化用药,与临床药学合理用药的核心一致。
当前中药临床用药存在不规律用药、超剂量等问题。
因而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及时调整用药,将PC应用到中药合理用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与PC结合的有效措施
3.3.1 规范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临床意义主要是保证中药质量,掌握各种不同的炮制品疗效差异是中药合理用药前提条件。
炮制方法得当与否关系中药的疗效,如生黄柏清下焦湿热,酒炙黄柏清上焦之热,盐黄柏则退虚热;生附子毒性大,制附子则毒性明显降低,且强心作用增强,炮制过程中应强调规范化的操作。
作为PC实施主体,药师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认真监督炮制中出现的问题,以更好的实施PC。
3.3.2 用量准确,方精药专
大剂量、大方是临床较普遍的现象。
用药取效与所用药量并不成正比,而与辨证准确、治法得当、用药合理有密切关系。
处方用药规律具有传统性,用药应遵循规定的剂量。
医师可依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病势缓急、发病季节、患者体质强弱酌情增减,但剂量要适中,确保安全有效。
中药师要对中医师处方进行监督,共同协商,以更好的实施PC,有效加强中药临床的合理用药。
3.3.3 药物配伍、联合应用合理
药物配伍联用得当,功效则倍增;反之不但无效,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中药联用,尤其是含有毒性成份的中成药联用,要注意有毒成份增量及蓄积[1~2]。
中西药联用能增强西药疗效,如:枳实能增强庆大霉素抗感染的作用,银花和青霉素有协调作用[3],但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使用中药时应特别注意。
比如清开灵联合青霉素静滴可引起休克。
药师应当运用其专业的知识并且借鉴临床医师的实践经验认真审核药物配伍联用,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药源性的疾病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最终达到临床合理用药目的。
3.3.4 煎、服方法科学规范
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中药的有效成份也随之不断的被提取及分离,中药的临床药理效用也得到了证实, 但是汤剂因其独特的优势(可以随症加减,灵活变通地使用药物,且内服后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制备简单易行)在现代中药剂型中仍占主导地位,所以科学地掌握中药汤剂的煎煮和服用方法至关重要.历代医家对于汤剂的煎服方法都十分的重视。
如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我国古代积累下来的煎煮方法,大多数是科学而合理的,如“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煎药水多用雨水、腊雪、露水等,这些都是天然蒸馏水,含矿物质少、比较洁净。
煎药前应浸泡,煎药次数一般2-3次,需特殊处理的应按规定处理。
服药时要注意药物的温度,服用的时间、剂量和服药食忌等。[3]
参考文献
[1] 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药学监护与临床[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5):236-237.
浅析临床不合理用药 篇3
【摘要】药物在防治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疾病治疗中约75%的疗效是通过药物治疗获得的,应用合理可以治愈疾病,使用不当,可给患者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临床不合理用药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药物;用药
【中图分类号】R181.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85-01
药物在防治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疾病治疗中约75%的疗效是通过药物治疗获得的,应用合理可以治愈疾病,使用不当,可给患者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临床不合理用药作一简要分析,供临床用药参考。
1西药合并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在药物治疗上为了增加疗效或降低毒副反应,合并用药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是有的合并用药非但达不到增加疗效的目的,反而可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
1.1维生素类药物一般对身体是无害的,但应用不当也可产生不良影响。VVC与VK1同服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VC失去电子被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VK1得到电子被还原成甲萘二酸,使两者作用减弱或消失;红霉素与VC同服,可使前者活性下降;璐可使林可霉素类药失活程度达50%左右;璐还可使制菌霉素的抗真菌作用几乎完全消失。
1.2普鲁卡因青霉素与复方新诺明或酵母片合用普鲁卡因青霉素中的普鲁卡因可分解产生PABA,酵母片中也含有PABA,均可使SMZ的抗菌疗效下降。
1.3红霉素与林可霉索两药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而红霉素对50s亚基的亲和力大于林可霉素,故两药合用时不能增强抗菌疗效,反而影响林可霉素的作用,且增加其胃肠道的副反应。
1.4庆大霉素与碳酸氢钠庆大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作用加强,pH8.5时比pH5时杀菌作用强100倍,用时对肾、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毒性也增加,且碳酸氢钠可使尿液碱化,使庆大霉素排泄减少,半衰期延长,故两药合用如不减少用量,就会产生毒副反应。
2中西药物合用存在问题
中西药物合用时的合理用药问题,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有人甚至将中西药结合简单地理解为中药加西药,更多的则认为中药与西药是无配伍禁忌的,一张中药处方少则几种多则几十种,其成分相当复杂,若使用不当可降低疗效,增加毒性反应。许多中药含有糖分,与降糖降物并用时,使糖尿病人病情控制不满意;另外,中药甘草甜素、甘草甙、甘露醇、糖类、有机酸,还含有糖皮质激素样物质,后者能加速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促进糖元异生,从而使血糖升高,两者并用时,有可能使糖尿病病情波动,带来不利影响。
3首选药物不恰当
3.1扁桃体炎、咽喉炎、副鼻窦炎患者第一次就用头孢菌素V号和林可霉素治疗是不恰当的。因这些炎症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首选药物应是青霉素G,而林可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效力不如青霉素G,即使患者不适宜用青霉索G时,也应选择红霉素或SMZ。
3.2肺脓疡患者选用氨苄青霉素没有治愈,经培养证实为厌氧菌感染,改用青霉素或庆大霉素作腔内注射,几天就治愈。氧苄青霉素虽抗菌谱广,但对厌氧菌效力不如青霉素G,因此,首选药物一定要考虑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3.3开放性骨折患者在9天内相继用了氯霉索、红霉素、卡那霉毒、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后经细菌培养为金黄色球菌感染,并对青霉素G、氯霉素、磺胺嘧啶有抗药性,仍继续用青霉素G6天。
4抗生素作为常规预防用药不恰当
有感冒患者(哺乳期),给PPCI片,含片20天。庆大霉素8万u,3次/d口服。庆大霉素口服不吸收,不能发挥全身作用,而且一般感冒可以不用抗生素,原处方庆大霉素为针剂,后医生考虑患者为哺乳期,认为庆大霉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引起毒性反应,故改为口服给药。在我们处方调查中还发现有类似抗生素作为预防用药的情况,这样会带来不良反应,而且导致耐药菌株引起继发感染。
临床用药合理性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86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 每组43例患者, 实验组中男性20例, 女性23例, 最大年龄79岁, 最小年龄20岁, 中位年龄 (56.89±6.31) 岁;参照组中男性18例, 女性25例, 最大年龄80岁, 最小年龄19岁, 中位年龄 (58.21±6.56) 岁。
1.2方法:参照组给予常规用药管理, 实验组给予临床药师用药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 门诊处方管理。定期为医院临床药师提供专业培训, 健全和完善用药师考核制度, 提升门诊处理管理水平, 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临床合理用药例会, 并且切实满足我院《药房处方管理办法》,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药房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和标准, 定期公布评价门诊处方的结果。第二,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措施。鼓励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医院各项工作, 及时发现用药管理中的不合理问题, 并且及时和相关医师进行交流, 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2]。临床药师需要每周定期总结和汇报用药情况以及过程, 提出可行的管理建议。第三, 监控不良药物反应。不同种类药物使用以后出现不同的反应, 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可能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药师也需要检查相关设备的质量, 完全展现临床药师在用药管理中的作用和义务, 及时处理不良现象, 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方案, 对用药师进行用药报告填写培训, 促使用药师完全了解填写用药报告的作用, 以便于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提高用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3]。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满意度以及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费用、药效等指标。采用我院自拟自用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用药满意度, 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86例患者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用率 (%) 的形式表示, 行卡方检验, 对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费用、药效等指标等比较均用 (均数±标准差) 形式表示, 行t检验, P<0.05, 差异显著, 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满意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实验组43例患者, 不满意1例, 一般满意9例, 非常满意33例, 用药满意度为97.67%;参照组43例患者, 不满意7例, 一般满意13例, 非常满意23例, 用药满意度为83.72%, χ2值为4.9615, 实验组用药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 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费用、住院时间以及用药情况:对于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 参照组43例患者, 住院时间 (16.78±2.13) d, 住院费用 (9763.53±156.45) 元, 抗菌药费用 (1365.46±111.53) 元, 抗菌药物种类 (2.42±0.26) 类;实验组43例患者, 住院时间 (9.86±1.35) d, 住院费用 (3203.56±112.965) 元, 抗菌药费用 (523.61±55.26) 元, 抗菌药物种类 (1.28±0.45) 类;t值分别为17.9941、22.9211、44.3513、14.3839, 实验组用药满意度以及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 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是保障人们生活的关键, 依据大量调查可以发现, 国内近年来用药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逐渐得到提升, 尤其是药物过敏率。为了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医疗机构的变化, 临床药师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握药物配备禁忌、常见疾病诊断方式、药理学基础知识等内容, 弥补以往药学结构的不足和问题, 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 及时发现临床研究中的问题, 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以便于能够及时改正临床用药管理的不合理现象, 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4,5]。
本文研究了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进行分组, 实验组给予常规用药管理, 参照组给予临床药师用药管理, 经过研究表明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用药管理, 实验组43例患者用药满意度为97.67%;参照组43例患者用药满意度为83.72%, χ2值为4.9615;实验组住院时间、用药费用、用药种类、住院费用等都优于参照组, 并且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 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应用在临床合理用药中, 可以明显降低发生不安全用药的概率, 提高患者安全用药水平, 并且也能够提升患者临床用药满意度, 相比较其他用药管理方式, 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具备显著优势, 可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以及使用种类,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发生处方错误的概率, 实际研究中临床药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健全临床合理用药制度,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水平, 规范用药安全标准,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科学的临床合理用药环境, 保障患者身心健康[6]。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合理用药中医院临床药师用药管理的促进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86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 参照组实施基础用药管理, 实验组实行医院临床药师用药管理。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满意度以及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费用、药效等指标, 可以发现实验组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参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合理用药中应用医院临床药师用药管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用药管理效果, 具备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医院临床药师,用药管理,临床合理用药,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医院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促进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 (2) :191-192.
[2]何鸽飞, 张顺芝, 孙吉, 等.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临床药学合理用药疗效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4, 11 (3) :91-94.
[3]周耀辉, 朱丽萍.基层医院加强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33) :137-138.
[4]靳贵生, 李伟.临床药师对我院960份住院患者病历用药医嘱点评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 14 (6) :531-533.
[5]龚磊, 龚其海, 陈灵等.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实践和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 30 (9) :819-821.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篇5
为贯彻落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促进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活动,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特制订本制度。
一、建立临床合理用药评议小组
由管理、临床、药剂的专家组成临床合理用药评议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定期组织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检查、评议。
二、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2.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根据临床诊断、遵循专业指南并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原则上在我院《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内用药,超出的药物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程记录上作出分析,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要根据临床观察指征和检验结果及时修正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3.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如因治疗需要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4.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要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结果给以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到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给药疗程及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经济实用性。对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可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坚决不用高价药。
5.药剂科要大力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重点抓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6.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要告知处方医师并进行干预,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登记,定期向临床合理用药评议小组报告
三、处方管理
(一)每月组织临床合理用药小组对门诊处方进行分类检
查。
(二)每月对金额最多的10张门诊处方进行分析。
(三)每月随机抽取各科室共计450份门诊处方,检查医
师是否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开方,并从处方用药适应性、疗程、用药禁忌、药品种数、抗生素处方使用比例、品种比例等方面分析评价。
(四)每季度跟踪调查医院抗菌药物及专科用药情况,并
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处方检查评定标准
根据处方书写有关规定进行。
五、不合理用药处方措施
(一)根据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若医师使用的药物超出
说明书的范围而无合理性的分析理由,属不合理用药,门诊处方每发现1张扣20元,住院病历每发现1张扣医生当事人20元。
(二)每月随机抽取各科室30份门诊处方进行处方合格
率及合理用药检查,发现不合格处方及不合格用药每张扣医生当事人20元并通报。
(三)每月对使用金额最多的10张门诊处方进行检查分
析,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通报,并按每张30元罚款。
(四)每季度对使用金额前十位的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情
况进行通报。
(五)每月对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不
合理用药的科室给予通报批评,并扣科室该月奖金。
(六)对连续半年使用金额排在前三位的抗菌药物采取调
查分析,有违反相关规定使用者处于暂停使用的处罚;对使用金额连续两个季度进入前三名的专科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检查,对不合理应用的采取暂停使
用的处罚。
(七)对发现有回扣的药品取消采购。
(八)为降低药品费用比例,每月对科室药品收入占总收
临床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体会 篇6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实践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6.009
临床药师的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使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合理是药师的职责,2005年开始陆续在各科从事临床药师工作,现就如何开展临床合理用药服务谈谈自身体会。
科普宣传
药物知识的科普宣传,张贴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发放健康用药知识手册,介绍合理用药与疾病防治知识,并随季节更换内容。如合理用药、利国利民;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及服药方法;一些常用药物介绍,功能主治,使用范围;四季养生、合理膳食等。
全员药物知识培训
定期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药物知识的培训讲座,使医药护工作人员学习掌握药学知识,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每个月培训1次,考试1次。
收集有权威的药学信息
通过电视媒体,去图书馆、阅览室收集权威期刊或网上查阅下载整理保管药学信息资料,确保资料的可靠性,作为医、护、患三者之间的药学顾问。
药学期刊有: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事等。
药品使用手册有:《临床药物大典》、《临床用药须知》等。
设置药物咨询服务平台
实行24小时药品咨询服务,患者通过面谈、电话可以咨询到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药物疗效、
保健等相关药物知识。我院自开通服务热线以来,咨询最多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知识。
深入临床指导合理用药
病房药品储存柜管理:储存柜内药品码放整齐,药品名称、规格、效期应与贮存药品盒一致,要有一定的基数,尤其是麻醉、一类精神药品要专人专柜加锁保管,二氢埃托菲片由于出现不法分子、吸毒人员诈骗行为,因此要求护士亲自让患者舌下含服并签字。
参与查房:①与患者沟通,药师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放式的提问方式,仔细聆听患者所表述的内容,从而获得更多更详细的病史资料。发放宣传教育用药知识手册,使人们自觉学习获得健康用药的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②与医生、护士一起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③从安全、疗效角度考虑,协助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药品及用量,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提供用药咨询。④向临床医师提供患者的用药信息;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给药途径,当时用药的依据、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描述,反应发生日期与处理等,对医师起到警示作用。⑤定期到科室了解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反应,对药房工作有何建议。病历中常出现的问题药物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用法用量问题、皮试问题、药物过敏现象等。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临床药师通过专题讲座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医护人员如何填报不良反应,确定不良反应类型,定期上报给药品监督管理不良反应中心。2012年4月~10月临床药师填写15份不良反应报告,指导临床填写8份不良反应报告。
制定、修订本院药品基本目录、药品集
药品基本目录按作用用途分类,书写常用药品规格、剂型、常用量;药品集收集常用药品性质、功能、使用范围、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药物简讯
每个月编写药物简讯,内容包括;临床出现的用药问题及改正意见,答复药物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药品价格与新药介绍,以供医务人员参考。
定期召开药事委员会
学习药事法律法规政策,临床存在的问题,合理用药的整改意见。
临床药师继续教育培训
定期培训并派临床药师向高层次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更好的指导合理用药。
药师的工作在临床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服务,需要有丰富的药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相结合,需要多方面配合。关爱生命、呵护健康,从合理用药开始。
力学知识。尤其是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以及配伍禁忌等了解。③药师没有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制度,把好质量关;药学技术人员对药物信息了解不够;在执行处方时针对以上因素,单位主管部门应定期药学技术人员与医生缺乏沟通等。
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培训,药师要做好审方工作,要以合理用药作为临床药学服务为中心,定期对药学信息尤其是新上市的药物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定期对自己单位用藥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通过新药信息宣传栏、药物咨询多种形式对居民进行药物基础知识的教育,尽最大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体会 篇7
1资料与方法
将2008年收集到的166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对新发现的和严重的ADR进行详细汇总。
2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与ADR
166例ADR报告中, 男86例, 女80例, 所占比例分别为51.81%和48.19%, 男女比例基本相当。患者年龄分布于各个阶段, 有的最小不足1岁, 最大的90岁。
2.2 给药途径分布
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最多, 共98例 (59.04%) , 其次是口服, 有54例 (32.53%) , 两种给药途径占上报比例的91.57%。
2.3 ADR涉及药品的种类分布
涉及的药品中以抗感染用药最多, 共71例 (42.77%) , 其次是中药注射剂, 共22例 (13.25%) , 循环系统用药和麻醉、镇痛药引起ADR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2.4 引发ADR药物的累及系统
ADR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 共50例 (27.17%) , 其次为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均上报了28例, 各占15.22%。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肝胆系统损害不宜察觉, 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得知, 随上报例数少, 较以前也有了很大进步, 分别上报了6例、5例、5例。
2.5 新发现的和严重的ADR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 新发现的ADR共22例, 占上报数量的13.25%;严重的ADR共16例, 占上报数量的9.64%;新的严重的有2例 (1.20%) 。
3分析与探讨
抗生素滥用现状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 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 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我院抗生素金额占总用药比例在25%左右, 但不良反应的构成比达到42.77%, 遥居首位。
我院中药品种不良反应占ADR报告总数的13.25%,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报道总数的81%。所以中成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特别是中药注射剂。这与中药注射剂在制作工艺、质量控制、药效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有关。
摘要: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 (ADR) 的发生规律,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6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统计的ADR中, 发现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较多, 注射用中成药在抗感染药后, 也占较大比例。结论 医药人员在做好ADR监测工作的同时, 要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构成比, 探讨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篇8
1典型案例
案例:患儿, 男, 1岁, 家长应用维生素AD滴剂预防佝偻病, 同时也想给孩子当补品补充维生素。一段时间后发现婴儿毛发脱落, 食欲减退, 遂就诊。经检查颅压升高。
分析:维生素AD滴剂为维生素属复方制剂,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及D的缺乏症, 如佝偻并夜盲症及小儿手足抽搐症。每粒含维生素A 1500单位, 维生素D3 500单位。维生素A为维生素D的3倍。将维生素AD作为营养品长期大量给婴儿服用, 在维生素D已达到治疗量时, 维生素A已大大超量, 可出现夜间哭闹、头发上竖。维生素A蓄积中毒影响小儿发育, 以慢性病为主, 尤其对1~2岁婴儿可出现毛发脱落、奇痒、食欲减退、头围增大、颅压增高等。
1.1 儿童的生理特点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 身体发育都不够成熟, 其解剖、生理和生化功能以及各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等与成人有较大差异, 所有其对药物的耐受性、反应性等均与成人有明显的差异, 无论是对健康状况的评价, 还是对疾病的临床诊断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 常常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比较严重的损伤实现自然改善或修复, 因此, 只有度过危重期, 常可满意恢复, 适宜的康复治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自身防护能力较弱, 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 而且一旦造成损伤, 往往影响一生, 因此, 应该特别注意预防保健工作;另一方面儿童的个体差异较大, 不同患儿相同的用药方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为保证儿童的安全健康, 必须要了解患儿的生理特点, 做到合理用药[3]
1.2 儿童用药特点[4]
儿童时期新陈代谢旺盛, 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的过程一般比成人为快;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 水盐转换率高, 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失衡, 故小儿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平衡的药物异常敏感, 如用利尿药后易出现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 水和电解质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小儿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皆不完善, 因此用药不当常易致副作用和中毒, 年龄越小, 用药就更要小心;小儿抵抗力差,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 许多疾病又反过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 激素应用会影响其发育, 某些中枢抑制药会影响其智力发育;新生儿, 特别是未成熟儿, 肝、肾发育不成熟, 功能不全, 同时各种酶系统功能不完善, 因此对那些在肝内进行生物转化及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格外敏感;婴幼儿选用药物时, 首先要了解药物的立即反应, 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等;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各种意外及中毒。
1.3 儿童用药常见问题
儿童用药常见问题主要有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5], 保健药品的不合理应用, 解热镇痛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6]以及重复用药和配伍不当等。
2合理用药
2.1 用药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证, 精心挑选药物;根据儿童特点, 选择给药途径;根据儿童不同阶段,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根据儿童生理特点, 注意给药方法;严密观察儿童用药反应, 防止产生不良反应。
2.2 计算用量
小儿用药剂量随年龄、体重变化, 已有多种计算方法, 目前较普遍采用按体重或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药量。按体表面积计算既适用于成人, 又适用于各年龄小儿, 比较科学, 但计算较繁杂。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体表面积=0.035 (mg/kg) ×体重 (kg) +0.1 (mg) , 若体重超过30 kg, 则每递增5 kg、体表面积增加0.1 mg, 此方法不适用新生儿和早产儿。一般初次使用时可先用较小剂量。对重危患者可根据既往经验适当应用较大剂量。以后根据病情及用药效果调整[7]。
2.3 给药途径和方法
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保证药物吸收和发挥药理作用殊关重要。对年长儿要鼓励口服。为了儿童服药方便可将药物制成水剂、乳剂或糖浆剂等剂型, 不能吞咽或拒绝服药而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给药时, 可由鼻饲管滴入或由肛门-直肠灌药;病情严重或药物只能供注射时可选择静脉或肌肉注射。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 要根据病情、药物特性以及患儿年龄特点。应该宣传说服家长及医护、保教人员, 不要迷信肌肉或静脉给药, 因这可能增加药物中毒、过敏反应等危险[8]。
2.4 禁忌和适应证
要注意药品的配伍禁忌和用药的适应证。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大都由病毒引起;怀疑细菌感染最好根据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切忌不问轻重, 不分病原, 轻易采用2~3种抗生素的联合疗法。还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这在静脉注射中尤为重要。而且儿童对药物较为敏感, 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在给儿童用药时要密切的关注儿童的情况, 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引起严重后果。
2.5 各方面的支持
首先是政府的支持, 增加对儿童药品的规定, 重视不良反应报告;其次医院要大力宣传儿童合理用药, 监督儿童的用药情况;再次是科研机构要重视儿童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最后是家长要掌握更多的儿童用药知识。
总之,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正处于发育的重要阶段, 指导患儿合理用药, 选择合适的剂量和剂型, 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师应当掌握儿童用药的主要原则及应对措施, 要恪守职照道德, 全面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熟悉沟通技巧, 充分保障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等.儿科药物治疗学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4.
[2]邵保国.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8) :951-953.
[3]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48.
[4]赵春杰.合理用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28.
[5]彭启娟, 杨涛.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与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03) :455-456.
[6]李婷, 宋民宪.《中国药典》收载儿科用中成药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中国药房, 2011, 22 (43) :4125-4128.
[7]汪淑义.小儿用药常见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之浅见.浙江临床医学, 2009, 11 (6) :604-605.
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 篇9
1 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2]
合理用药是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通常是指执业医师要依据患者病情, 实施科学、安全、有效、及时的用药, 使药物能够最大程度低发挥疗作用, 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现药物使用正确无误, 临床用药指征合适, 用药剂量和药品疗效妥当, 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能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 临床不合理用药表现[3]
临床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我, 盲目追求新药、特效药, 对于药物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缺乏必要的了解, 很多患者用药指征不适应, 存在求医心切, 病急乱用药, 超量用药的现象。投医或超量服用造成药物滥用。
临床不合理用药可能造成对疾病治疗的延误, 影响药物效果的发挥, 降低药物疗效, 导致治疗失败情况的发生。此为还可能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病症的发生, 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临床不合理用药还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造成医疗事故, 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严重损害, 严重的甚至可能致死、致残。临床不合理用药会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大量浪费, 并使医师及医疗机构的信誉受到损害, 导致患者投诉增加。临床不合理用药, 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 将导致耐药性增加, 延长治疗周期, 对卫生事业的发展造成阻碍。
3 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4]
3.1 高度重视用药安全性
用药安全性是药师进行临床合理用药指导的首要条件。在我国医疗体制和临床实践中, 医师的关注重点往往仅放在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上, 对于涉及用药方面的细节, 例如药品存在何种不良反应、药物直接是否存在排斥反应、药物使用的安全剂量范围以及适用人群等方面考虑不够充分。针对这些问题药师应担负起相应的工作职责, 利用最终的处方审核权, 对发现的用药不合理问题及时向医师提出建议, 及时进行不合理用药偏差纠正, 确保患者的者用药安全。
3.1.1 认真做好调剂工作
药师在药品调剂过程中要进行认真审核, 确保临床处方质量。近年来, 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各类新药物层出不穷, 在临床用药方面也变得更加复杂, 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广泛, 药物信息增长迅速, 临床用药方式更加复杂, 导致在临床用药中, 容易出现疏漏现象。为此更应高度重视药物调剂工作, 保证用药安全。
3.1.2 同患者充分进行沟通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 药师积极主动地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一是药师应对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各类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行提前告知, 对慎用、忌用和禁忌要进行认真及时的沟通。防止在用药出现异常, 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二是药师要向患者告知各项用药时应避免合用的药物种类, 防止出现药物混用造成的药理减弱和毒副作用增强的现象。例如, 如果阿司匹林和红霉素合用将会增强毒副作用, 造成患者耳鸣和听力下降的后果, 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应坚决避免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用。
3.1.3 对用药剂量进行安全管理
通常我们将药物的最小中毒量和最大有效量间的范围成为药的安全范围。一些患者因为对用药剂量不了解, 在使用中存在过量应用和错误使用的情况。需要药师对用药安全进行指导, 特别是老年、哺乳期妇女、儿童、肝肾功能异常者, 更应关注用药的安全性。
3.2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用药有效性[5,6]
用药有效性通常是指患者通过合理用药实现预想治疗结果。临床上药师应在医师开具的药物基础上, 通过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正确服药, 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确保药物效果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2.1 注意临床药物用法
在临床用药中, 药师应主动提醒患者在用药前仔细对药物说明书进行阅读, 对于特殊药物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西索米星, 该药物的杀菌作用和其药物浓度有直接关联, 和药物服用时间没有直接关联, 因此西索米星10万U静脉滴注多次服用量无法保证良好的临床效果, 应通过提高Cmax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3.2.2 合理规范用药时间
药师在临床用药中, 要及时告知患者在合理的用药时间进行服药, 防止因用药时间错误造成的疗效降低和副作用增加问题。
3.2.3 全面做好药品保存
临床很多药物均需要按照疗程进行服用, 因此一些药物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存放, 药物如果存放时间较长, 保存不当会影响药物疗效, 因此要高度重视药品的保存方式, 确保不因药品保存不当影响药品质量和疗效。
3.3 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力度[7]
加大合理用药的宣传, 普及药品知识, 充实药学服务项目, 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作用。目前, 各类新药日益增加, 各种新型药品剂型层出不穷, 临床用药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配伍禁忌。所以药师应改变和延伸有药学服务项目, 积极主动地开展用药安全宣传工作, 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安全合理用药的基础知识。
同时, 在患者对医疗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 药师也必须进一步提高专业工作能力, 不断更新自身的药学知识, 准确掌握各种药物适应证, 防止出现药物滥用现象。不断加强患者自身保护意识, 通过通过咨询以及广告宣传的各种方式, 进一步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防止出现药物滥用现象, 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8]。
4 结语
药品作为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的商品, 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而医疗科技的发展对临床合理用药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药师应不断加强药学知识储备, 对临床医师用药的情况进行认真监督, 对于药品使用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及时监测临床药品中出现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 根据药物的药理、适应证等情况, 做到科学合理配伍, 确保用药安全合理。
摘要:目的 对临床合理用用药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从合理用药的含义入手, 指出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提出了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结果 药师应突出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结论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增强药师队伍素质,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用药服务, 是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
参考文献
[1]徐雪梅.药师参与病区医嘱审核的体会[J].医药导报, 2005, 24 (10) :967-968.
[2]刘艺萍.开展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探讨[J].海峡药学, 2008, 21 (12) :190-191.
[3]李倩, 李伟, 宗刚, 等.药师查房, 纠正不合理用药[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 (2) :156.
[4]朱福海, 许杜娟, 夏泉, 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 2010, 14 (1) :107-109.
[5]吴军红.浅析完善合理用药中药师的药学技术服务[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 (21) :53-54.
[6]杨梅, 汤致强.开展用药咨询的实践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26 (5) :619-620.
[7]张燕娥.门诊合理用药的处方干预及典型用药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 2011, 40 (8) :32-34.
临床用药合理性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医院HIS系统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3年3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例, 每月抽取30份, 共240份病例。
1.2 方法
主要依据药品说明书以及《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对药品的使用剂量、溶媒选择及配伍、用药疗程、适应证、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登记点评, 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
2 结果
2.1 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
240份病例中涉及有15种中药注射剂, 共使用284频次 (存在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情况) 。中药抗肿瘤药、活血化瘀及固本益气类药物使用得较频繁, 艾迪注射液使用频次占首位, 使用频次42次, 占总频次的14.8%, 第2位的丹参注射液使用频次为39次, 占总频次的13.7%。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较突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总频次数284, 超出了检查病例的240份, 说明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情况存在较多。按药品的品种数看, 共有不合理用药频次数达43次, 其中血栓通、丹参多酚、丹参的不合理使用率较高, 分别为27.3%、27.3%和25.6%。见表1。
2.2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
由调查结果可知, 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表现在混合配伍、适应证及溶媒选择不合理, 不合理使用的药品也集中在活血化瘀类药物。按不合理使用情况看, 不合理使用的频次达44次。故同一份病历中出现有一种中药注射剂同时存在两种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适应证不合理
中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临床用药讲究因症施药, 而使用中药注射剂更需注意先辨证再施治[2]。临床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效及功能主治使用, 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在不合理使用的病历中, 有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 但该患者尿常规提示有镜下血尿, 而疏血通注射剂中含有水蛭, 破血力强[3], 故有出血倾向患者禁用;使用生脉注射液的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在患者血压偏高, 而生脉注射液中含有红参, 红参可使血压升高, 故不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又有在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时, 临床常不按照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使用, 该药主要适用于全身炎性反应的患者, 而在使用的病例中发现部分手术患者术后无感染症状亦给予使用, 属于无适应证用药, 既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又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整体评估患者的病情,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辨证施治, 注意异病同症或同病异症等情况, 掌握中医用药指征选择合适的药物, 尽量减少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盲目性, 必要时应请中医会诊[4]。
3.2 混合配伍不合理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比较复杂, 使用过程中严禁混合配伍。由于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及其应用时间相对偏短, 与其他许多药物之间的配伍缺乏系统长期的研究与观察, 尚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和权威性的结论, 而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至今多为实验研究。在点评过程中仍然发现有与胰岛素、10%氯化钾配伍的情况, 该类情况主要体现在有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 但由于中药注射剂成份复杂, 混合配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理化反应, 并可能会导致输液产生一些肉眼不易见的不溶性微粒, 大量不溶性威力沉积在人体毛细血管中, 可引起血管堵塞、缺血缺氧, 导致静脉炎、水肿, 可引起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5]。
3.3 溶媒选择不合理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一般比较复杂, 在提取过程中会带入很多大分子物质, 使用盐水很容易发生盐析, 产生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不溶性物质, 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微循环, 因此溶媒的选择对维持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6]。如生脉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均需选择5%的葡萄糖作为溶媒, 而临床上用于糖尿病患者时选用0.9%氯化钠, 属于选择溶媒种类不合理。而溶媒用量的选择也会影响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 点评过程中常有为控制补液量而将减少溶媒的用量。溶媒的用量不足势必加大了单位体积溶媒中的药物浓度, 多数中药注射剂不溶性微粒与浓度成正比, 微粒数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7];同时中药注射剂浓度过高还会导致输液中细菌内毒素浓度的增高, 增加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而如果溶媒量过多, 则会导致输注的时间延长, 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故从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出发, 都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溶媒。
3.4 联合用药不合理
中药注射剂常含有多种成分, 且有些成分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效, 但在点评中会出现有同时使用功效相似的药物。如联合使用丹参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 两者均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联合用于左侧大隐静脉曲张伴血栓性静脉炎的老年患者, 既增加了患者其他部位的出血风险, 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不符合药效经济学原理。
3.5 疗程不合理
疗程是针对病情经用药多长时间后所达到何种程度, 然后再决定新的治疗方案[8]。一般慢性疾病或比较长时间用药的疾病就要按疗程用药, 疗程结束后再根据情况调整用药[7]。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使用时间过长, 超过了说明书上规定的疗程。如实体肿瘤患者使用艾迪注射液长达60d, 违反了说明书所规定的疗程使用情况。
3.6 其他不合理
除了上述不合理使用情况外, 还有些在药物的用量过少或超量、使用过程中前后冲管方面未按照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药物发挥疗效常需要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 如用量过少未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则会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使用剂量超过规定剂量, 则容易造成输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过高, 由于中药注射剂原料复杂, 较易受微生物污染, 灭菌处理后规定范围内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一般较西药注射剂高, 因此不应随意加大使用量[9]。有文献报道, 39例不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导致患者死亡病例中, 11例是由于用药剂量的过大或者是药液浓度的过高引起的[10]。药物在使用前后未冲管继续第2瓶液体静脉滴注, 则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混合, 较易发生理化反应, 而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4 小结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 我院的使用不合理情况仍较多见, 这与中药注射剂品种多、新药上市快, 导致临床医生在使用过程中不够熟悉相关。临床中应根据四诊 (望、闻、问、切) 所搜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 运用中意学理论加以综合分析, 判断出疾病的症候, 从而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11]。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大部分为西医的医师, 故在使用时对部分中药注射剂所含成份的功效不够充分掌握而不能合理使用, 这不仅会对患者产生病情的贻误, 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也是一种医药资源的浪费。面对这一现象, 一方面, 医院需要加强对临床医师的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培训, 可以请中医科专科医师作指导, 如何合理选用中药注射剂;另一方面, 临床药师应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进行宣传, 深入临床, 引导临床医师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用法用量、适应证等合理使用药物, 特别加强对医院新进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宣传, 让临床医师对药品说明书内容熟悉掌握, 准确灵活地使用。在我们定期的病例处方点评后分析统计, 并及时反馈临床, 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保障安全有效的用药。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3年3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例, 每月30份, 共240份病例, 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 在抽取的240份病例中, 不合理使用的共有43份 (15.1%) , 其中适应证不合理9例, 混合配伍不合理10例, 溶媒选择不合理9例, 联合用药不合理6例, 疗程不合理4例, 其他不合理情况6例。结论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保障安全有效的用药。
临床用药合理性 篇11
【关键词】药剂人员;临床用药;合理;不合理;相关知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9-01随着人类的进步,以及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善,对于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药物成为了拯救人类疾病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但是它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对疾病有防治效果,另一方面(用药不合理)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指出[1],全世界的病人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死于用药不合理。如果能做好合理用药,那么便可以有效提高医疗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也能最大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甚至对于“看病贵”也能有所缓解[2]。为了研究我院药剂人员临床合理用药情况,以及总结相关用药知识,故针对我院药剂人员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针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药剂人员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药剂人员包括高级药师1名、中级药师3名及7名初级药师,总计11名。男性7人,女性4人;年龄23-47岁,平均为34±3.4岁;工龄1-25年,平均为8±2.3年
1.2方法针对本院药剂人员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原因进行探讨。2结果
研究时间段内,我院药剂人员用药不合理率近10%,总体而言临床用药较为合理。用藥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复用药、用药剂量不合理、配伍失当;而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也主要有三个方面: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
2.1临床不合理用药表现
2.1.1用药剂量的不合理比如说一些患者,以为少用药物便可以避免药物副作用,因此一味减少药剂量。这里以抗生素为例,螺旋霉素(0.1g)每天三次,阿莫西林(0.25g)每天三次,这都无法让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故而治疗效果不佳。
2.1.2重复用药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而言,若一次性所用的药物数量过多,那么极易造成同类药物重复服用的现象。重复用药的本意在于提高疗效,但是这样却会导致副作用的增加。比如说我院调查研究发现,忖诊每次用药高于4次的情况占了大约34%,其中涉及六种及以上药物情况的患者为儿童,大约占了80%。由此可见,我院重复用药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体现,并且在儿童中更为多见。
2.1.3药物配伍失当比如说一些患者,领取药物之后并未听从医生及药师的意见,而是单纯依据药品说明书进行服药,而忽视了该药物的功能,而未对其配伍禁忌加以考虑。诸如腹胀、消化不良,以及腹泻等,患者自觉有这类症状后就采取自服辅酶生的方式,并加服阿莫西林,殊不知后者极易造成前者的功能失效。
2.2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2.2.1医院本身医疗机构我国虽然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是相关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相关医疗保险机制还有所欠缺。由于医疗市场过于庞大,在外界的利益驱使下,使得部分机构及人员受到了商业意识及利益驱动,而医院生存与发展则大部分依赖了药品收入及相关技术服务费用,故而在药品费用及医疗技术服务上收费过于超标。这类“以药养医”的现象若长期下去,那么自身合理用药管理则强度不足,从而管理上失当,也就造成了用药的不合理。
2.2.2医务人员这些年,新药不断涌现,而新的药品有了新的使用要求,而其使用方法及药源性疾病研究成为了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由于一些医务人员自身药物知识停滞不前,加之受到社会环境及市场经济因素等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够,故而学术意识比较淡薄,最终由于新药知识匮乏,而造成了药物的盲目使用与误用。
2.2.3患者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大量的卫生保健用品逐渐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而各种医疗保健品在“媒体”、广告等方面的出现,使得一些患者受到了诱惑,并伴着试一试的心态与想法去尝试那些保健药品,最终造成了一些药物进入了患者身体,加重了后期的用药不合理。3讨论
这些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出现,究其原因比较多,比如说医疗机构自身问题、药剂人员问题及患者自身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合理用药成为了当前医院及工作者必须进行关注的课题[3]。合理用药指的是依据疾病类型、病患情况及相关药理学理论来选择最佳的药物,并且适时调整给药的方案,以便实现最安全、经济及有效的治愈疾病[4]由于药物治疗是当前疾病治疗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因此合理用药就显得十分重要。
3.1药剂人员的用药知识
3.1.1药剂学方面总的来说,药剂学主要以剂型作为中心,针对剂型配置原理、处方配伍、质量控制、工艺技术等进行研究,是一门综合了多学科技术的学科。药剂学及其相关知识是药师与医生都必须专修的一门学科,对于其中的基本原理及技能等必须了解,甚至熟练。尤其是一般药物,对于其药理作用、临床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等必须要掌握;此外,还应掌握一定生理、解剖及病理学知识。总之,必须要有扎实的药理学知识,只有掌握了本院相关药品种类及药物知识,才能为临床提供及时与准确的合理用药策略,从而规避一些不良反应的出现,也能更好地促进治疗效果。
3.1.2临床药学方面从当前来看,临床药学知识涉及也比较广泛,其主要有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经济学、药物过量处理方法、药学监护等方面的研究[5]。随着中西医结合越来越广泛与普遍,中药与西药的配伍或者说是两种及以上药物的联用也逐渐普遍,甚至出现了多种药品一口服下的情况。理论上而言,药物联用益处很多,甚至不会有害处,可是一旦药物之间出现了相互作用,那么就很难保证不会出现一些不为人知的害处。比如说六神丸与地高辛配伍,前者含有赡酥,其属于一种固醇混合物,具有强心作用,虽然表面上强心作用不高,但是也会引发心率紊乱现象,若两药联用便极易导致洋地黄中毒当然,除了配伍与联用等方面的药学知识外,还应注意不同给药时间引发的一些影响。
3.2临床合理用药的标准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为了做好合理用药,就需要把握好这四个环节:正确选择、剂量适当、给药方法正确及联用合理。此外,在上世纪90年代末,MSH(美国卫生科学社团)与WTO根据生物学角度提出了合理用药需要满足七大标准:第一,用药的指征应适宜;第二,药物应正确无误;第三,药物的剂量、疗程及用法必须妥当;第四,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及使用与价格等都应适合病人;第五,药品调配与给药的信息必须准确;第六,用药的对象应适宜,并无禁忌症,不良的反应宜少;第七,病患严格遵照遗嘱服药的情况良好。总之,为了达到合理用药,除了药剂人员要掌握相关的用药知识外,还应熟练相关药学技能,以便最大化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参考文献
[1]刘丽萍.强化药剂人员合理用药知识,从而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J].健康之路,2012,11(11):159.
[2]付晓艳.药剂人员对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10):234.
[3]张丽君.药剂人员对临床合理用药知识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1):附2.
[4]宋晓兰.医院药剂科的职能和药剂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59.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12
1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主要问题是不严格掌握适应证, 如病毒性感染不宜使用抗生素,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上呼吸道感染90%为病毒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却投以大量抗生素, 且品种多、剂量大、更换快, 追求新药、贵药, 不注意半衰期 (T1/2) , 大多每日1次用药, 除头孢曲松钠和氨基甙类抗生素可每日1次用药外, 其他抗生素应1日2次以上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抗菌效果。抗生素联用问题较突出, 肺炎、肠炎联用3~4组抗生素, 不分杀菌剂和抑菌剂, 忽略协同和拮抗作用, 导致疗效差, 毒副作用和耐药菌株增加, 浪费药物及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如:抗菌药 (诺氟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 与活菌剂培菲康 (双岐三联活菌) 合用, 培菲康含双岐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肠球菌, 与抗菌药合用, 后者可抑制或灭活前者, 故两药应分开使用[1]。秋冬季小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腹泻, 乡医却投以大量抗生素, 造成菌群失调, 甚至造成伪膜性肠炎或真菌性肠炎, 致使病程延长, 治疗难度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大约有90%的儿童腹泻不需使用抗生素。轻度腹泻、病毒所致的腹泻等均可用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口服补液盐在理论上可行, 但在医疗实践中却难以实行, 科学规范治病的理念受到了现实的挑战。喹诺酮类药物可致幼年动物软骨损害, 以及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DNA合成, 因此18岁以下未成年人应避免应用本类药物[2]。一些医生迎合患者吃点抗生素安全的心理大开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干扰了疾病的正确诊断。
2 激素的不合理应用
激素因其见效快而受到大多数医生的青睐, 上感发热用、病毒感染性疾病用甚至连禁用激素的水痘治疗时也用。并且用量偏大, 新生儿发热不退有1日用10 mg的, 肺结核、糖尿病等慎用激素的疾病滥用现象也比较突出。不注意激素可引起感染扩散、诱发糖尿病、升高血压、加重溃疡、骨缺血坏死、精神失常、月经紊乱、低钾血症等副作用。在此呼吁应用激素用应正确掌握适应证、给药途径和方法, 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3 解热镇痛药的不合理应用
患者发热37.5℃就急于用APC、安乃近, 最常用的还是安痛定和地塞米松, 治标不治本, 造成患者反复发热, 干扰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科学的应用是体温超过38.5℃用退热针, 且不用激素。高热患者比较有效的物理降温现在临床中很少应用。小儿退热不用对乙酰氨基酚却爱用阿司匹林, 不知道可能会引起雷亥综合征。感冒发热, 常肌注“感冒三联针”, 如安痛定+地塞米松+柴胡;安痛定+地塞米松+利巴韦林;安痛定+地塞米松+鱼金等, 个别医生还肌注“四联针”, 如安痛定+地塞米松+鱼金+头孢唑啉钠等, 五花八门, 还有的医生让发热患者口服安痛定、地塞米松、柴胡针, 不注意给药途径, 无科学依据。
4 配伍不合理
输液时中西药配伍、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配伍也很普遍。中药注射剂的配伍难度较大, 配伍后微粒增加,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配伍禁忌无章可循。为确保药效, 建议中药针剂单独静滴。在糖尿病的治疗中, 有的处方为消渴丸+优降糖+二甲双胍, 患者服后出现了低血糖反应, 粗心的医生不知消渴丸中含有西药优降糖。在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也应注意, 许多食物和药物都可以影响铁剂的吸收, 如过多的谷类、牛奶、咖啡、茶叶、蔬菜, 同时服用含钙、镁、磷酸盐、鞣酸药物会使铁盐沉淀, 妨碍铁的吸收, 故忌同时服用, 而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合理的配伍事倍功半, 不合理配伍则雪上加霜, 造成患者迁延不愈。
5 老药新用应慎重
老药新用如黄连素治疗早搏, 氨苯砜治疗痤疮、带状疱疹等有些疗效确切, 但个别病例出现严重副作用。我们遇到2例应用氨苯砜治疗女性痤疮后出现剥脱性皮炎、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 经停药并加以用激素治疗后好转, 患者对治疗很不满意, 引起纠纷。在此提醒广大同行, 老药新用虽然效果肯定, 但教材未讲、药品说明书未注明、《药典》未载入最好不用,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 很难得到法律保护。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建议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均具有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使用说明书, 正确掌握药物的药理、性质、相互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定不要重医轻药, 要合理用药, 让患者用上价廉高效的药物,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晓琰, 施安国.我院2002年门诊急诊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药师, 2004, 7 (1) :49
【临床用药合理性】推荐阅读:
临床药师合理用药体会06-04
药师与临床合理用药06-12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05-19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05-11
临床合理用药制度定稿ok06-13
外科临床用药10-17
临床安全用药06-11
临床用药护理06-16
临床用药进展08-04
兽医临床用药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