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培训

2024-06-19

合理用药培训(共10篇)

合理用药培训 篇1

篇一:合理用药培训小结***卫生院 “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小结 2014年3月3日,***卫生院积极响应 ***卫生局提出的 “合理用药,共享健 康”为主题的活动,对我院医务人员及乡医进行了“普及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切实增强了临床合理用药的意识和理念,普及合理用药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乡农民合理用药水平,但有个别乡医接受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掌握培训内容,今后,我院会继续加强医务人员和乡医合理用药的培训,督促乡医加强合理用药的理论学习,共同关注合理用药的氛围,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权利。篇二:基本药物培训总结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 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县卫生局文件精神,为做好我县《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宣传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及乡医的业务水平,提升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使我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顺利开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药物治疗的合理需求,成立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培训学习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在县卫生局领导下,我院成立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培训计划,发放教材,及时总结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

二、培训内容

我院采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培训及自学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大纲》主要包括:

1、解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法规,使培训人员了解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2、依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以及培训大纲进行培训,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三、具体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培训工作方案和计划,组织召开全院医务人员及乡医会议,分发培训教材,集中学习《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

2、为避免集中培训给正常医疗工作带来的影响,我院采取集中授课及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进度,促进培训的效果。

四、培训效果

培训期间,大家认真听讲,所有医务人员基本上都掌握了培训内容,不懂之处由主讲人员现场解答疑难。通过这次系统培训,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及乡医全面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和法规,提高了我们合理用药的意识和知识,规范临床用药,加快了我院基本药物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今后的基本药物临床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存在的的问题及建议

本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虽然培训顺利完成了,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重视程度不足。

2、对国家基本药物的专业知识掌握还不足。

3、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禁忌症等的熟悉程度还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1、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知识的学习,掌握各种药物的基础知 识。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3、提高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意识。2014年2月28日篇三:村卫生员合理用药学习培训总结 卫生员合理用药学习培训总结

通过加强村卫生室人员合理用药培训,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和能力,保障农民群众用药安全,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结合我镇实际,培训工作全部结束,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总体情况

(一)时间安排:总体时间安排:共10天,计48学时,包括理论与实践培训。总论培训8学时,其中合理用药培训4学时,《行为规范》培训4学时;内科培训16学时;儿科培训8学时;妇科培训4学时;外科4学时。

(三)课程安排: 11月14日培训总论

11月16日培训行为规范、合理用药 11月18日内科培训 11月20日内科培训 11月22日儿科培训

11月24日妇产科、外科培训

(四)师资安排:任课教师由我院的医生或业务骨干担任,具有医师资格,学历均在大专以上。

(五)组织安排:每部分培训,院领导都高度重视,指定专人管理培训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召开总结学习成绩,鼓励学员们不断学习,为我镇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好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学员们都深刻认识到此次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刻苦学习学员均通过了各个科目的测试,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取得的成绩

通过这次的培训村医生了解了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掌握了合理用药原则,进一步增强了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努力为患者提供有效、价廉副作用小抗生素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坚持学习新文件、新规范、新进展,不断调整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案,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

此次学习圆满成功 ******* ****年*****

合理用药培训 篇2

儿童时期, 是人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 儿童的各脏器功能及各大系统 (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系统等) 都未发育完善, 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别;另外, 儿童对药物的排泄速度及代谢均异于成人, 与成人相比, 儿童更加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 临床用药治疗中, 医师必须熟悉各种儿童药物的作用、性质、剂量、用药注意事项及相关的合理用药原则, 避免发生不合理用药现象[1]。为了探讨儿科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合理用药原则, 本文特针对如何合理安全使用儿科药物进行分析, 现综述如下。

1 儿科合理用药的原则[2]

1.1 合理药物选择

在给予患儿药物治疗前, 医师必须要先准确诊断患儿的病情, 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 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避免用药后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对治疗效果产生消极影响。一般来说, 临床诊断中, 医师要首先诊断患儿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才能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 给予患儿合适的药物治疗。在儿科中, 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有病毒性腮腺炎、麻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水痘及病毒性肠炎等, 这些疾病的体征及症状均不相同, 治疗中要有所针对才能取得治疗效果。关于细菌性感染, 医师应该要掌握治疗细菌性感染药物的用药途径、剂量、适应证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保证用药合理性。

1.2 合适剂型选择

目前, 我国儿科药物剂型改革主要遵循以下的方向: (1) 研制口服制剂:原则上, 小儿给药中, 如果能够通过口服给药的, 就尽量避免注射给药;因此, 尽量研制口服制剂, 用于替代注射剂。 (2) 开发口服制剂:针对儿童的身体状况及药物吸收情况, 开发适合儿童服用的多种口服制剂, 并且多次研究改善口感, 提高儿童服药依从性。 (3) 研制缓释制剂:通过研制缓释制剂, 能够将患儿的服药天数及服药次数减少, 从而使小儿的用药依从性提高。

1.3 合适给药方式选择

临床药物治疗中, 一般要针对患儿的病情轻重缓急、药物本身性质及药物治疗目的等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因为, 正确合理的给药方式能够将药物的作用及药物吸收发挥得更好, 给药中要注意下述事项: (1) 如果患儿能够通过鼻饲给药或者可以口服药物, 最安全的给药方式为经胃肠道给药;但是, 有些药物通过肌内注射比口服能够更快吸收, 因此临床给药中, 医师要注意这一点。 (2) 一般来说, 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可能会对患儿的周围组织造成损害, 并且皮下注射给药可能会导致药物吸收不良。因此, 这种给药方式不适用于新生儿。 (3) 如果临床治疗药物为地西泮溶液, 那给药时可以选取直肠灌注, 通过直肠灌注给药比通过肌内注射给药, 患儿能够更快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 因此小儿惊厥治疗中, 这种给药方式能够更好地更迅速地控制患儿的病情。 (4) 由于儿童的皮肤结构与成人有差异, 给药时选择皮肤黏膜用药, 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很快被吸收, 但该种给药方式也有可能导致患儿中毒, 因此体外用药时要谨慎。

1.4 合适剂量选择

在临床用药治疗中, 导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未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剂量。由于临床药物中, 大多数未规定儿童用药剂量, 因此, 给药时常用的药物换算方法大多根据成人用药剂量进行换算, 换算时会将患儿的体质量、年龄或者体表面积计算小儿用药剂量, 这些换算方法都各有优缺点。临床用药中, 更应该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 同时结合临床经验, 选用合适的剂量。如果需要给予患儿联合用药治疗, 也要针对具体情况, 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2 儿科不合理用药[3]

2.1 不合理的药物选择

在疾病治疗中, 药物治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 但药物治疗有可能导致出现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 这些均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我国, 每年大约有3万名儿童由于不合理用药, 导致患儿出现各种药物不良反应, 如耳毒性药物, 严重的会致聋。因此, 临床药物治疗中, 一定要保证合理用药,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保证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2.2 不合理的药物剂型

纵观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药品, 虽然种类繁多, 但仅有不到10%的儿童专用药物剂型。从我国患病儿童的比例来看, 在患病总人数中, 患病儿童的比例大约为20%, 完全不能满足儿科临床治疗的药物需求。儿科临床治疗中, 如果给予患儿成人药品治疗, 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分割剂量, 并且分割药物很容易破坏药物剂型, 还会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 导致药物在患儿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也发生改变, 严重影响药物疗效, 情况更严重的, 甚至还会导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2.3 不合理的给药方式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 往往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 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如下: (1) 由于静脉输液的给药效果好, 并且药效快, 这些都优于肌内注射及口服, 再加上医师对静脉滴注对患儿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临床给药中往往将静脉滴注作为患儿治疗的首选给药方式。 (2) 由于静脉滴注给药效果好, 患儿家长往往会要求医师通过静脉滴注给药, 助长这种现象的发生。给予儿童, 尤其是婴幼儿静脉滴注, 不但会产生严重的疼痛感, 还有可能会导致发生静脉炎及急性肺水肿, 与其他给药方式比较, 静脉滴注的医疗成本更高。

3 结 语

儿科用药是一个值得我们加深研究及探讨的领域, 因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因此儿童保健临床服务应该要受到全民的关注;临床用药中, 医师一定要关注儿科药物的性质、用药禁忌、用药剂量、给药方式等, 熟悉掌握儿科药物的相关知识;同时, 临床治疗中, 还要结合儿童的临床诊断结果给予儿童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不断提高用药水平, 避免发生不合理用药现象, 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敬运龙.儿科合理用药浅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合理用药) , 2009, 7 (4) :135-136.

[2]任冠华.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儿科合理用药[J].海峡药学, 2009, 17 (6) :183-184.

合理用药培训 篇3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60-01

“百万公众培训工程”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即将在全国推广的一项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为主要内容的普及宣传教育工程。

药物治疗是人类医疗保健的重要内容,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减少和防止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意外的有害反应。人们日常所说的副作用、毒性作用都属于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基本属性,任何药品都有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始终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治病救人;用之不当,轻者损害健康,重者致残、致死,吃药治病就有可能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卫生部、国家药监局于2004年联合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现状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世界卫生组织要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健全国家,每年收到的病例报告数量不应该低于300份/百万人口。美国2002年收到的病例报告数量为320860份,合800份/百万人口。我国2003年全年的病例报告数量仅为36852份,合28份/百万人口。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举措;同时鼓励社会与个人自愿报告药品不良反应。近几年,由于国家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举报案件逐年上升,但是广大群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依然很低,虽然百姓非常关注药品不良反应,但遇到此类情况,主动报告的微乎其微,极大阻碍了相关监管工作的执行。

据评估,中国每年约有5000万人住院,其中至少250万人是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50万人是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每年约死亡19万人,从而增加医药费40亿元。很多药品的不良反应或安全性问题都是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发现信号,并通过快速报告和应急处理使安全性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的。

“百万公众培训工程”旨在通过对各级监测机构、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一级医疗机构、社区、学校等人群的培训,增加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以及监测管理意义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增强监测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广大群众安全用药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相信通过“百万公众培训工程”的实施,必将提升公众、全社会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以最大范围地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合理用药培训 篇4

1、抢救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首选:(D)

A、去甲肾上腺素

B、麻黄碱

C、异丙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E、多巴胺

2、青霉素G最常见不良反应:(B)

A、二重感染

B、过敏反应

C、胃肠道反应

D、肝肾损害

E、耳毒性

3、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且对β-内酰胺酶过敏患者,可选用:(B)

A、苯唑西林

B、红霉素

C、氨苄西林

D、梭苄西林

E、头孢唑啉

4、大环内酯类中抗肺炎支原体作用最强的是:(D)

A、红霉素

B、麦迪霉素

C、克拉霉素

D、阿奇霉素

E、螺旋霉素

5、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腹泻可选用:(B)

A、氨苄西林

B、左氧氟沙星

C、磺胺醋酰

D、TMP

F、万古霉素

6、可引起假膜性肠炎的药物是(B)

A、万古霉素

B、克林霉素

C、罗红霉素

D、乙酰螺旋霉素

E、青霉素V

7、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配伍应用主要是因为前者可:(A)

A、抑制β-内酰胺酶

B、延缓阿莫西林经肾小管分泌

C、提高阿莫西林的生物利用度

D、减少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

E、扩大阿莫西林的抗菌谱

8、对产生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A)

A、氯唑西林

B、卡那霉素

C、氯霉素

D、氨苄西林

E、梭苄西林

9、穿琥宁注射液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为:(B)

A、急性血管内溶血

B、血小板减少症

C、肾功能损害

D、肝功能损害

E、过敏性休克

10、葛根素注射液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以(A)为主

A、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主

B、血小板减少症

C、肾功能损害

D、血管刺激症

F、头痛、头晕、面部潮红等

11、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BCDE)

A、辨证用药

B、使用前应正确阅读说明书

C、严格剂量

D、疗程合理

E、控制滴速

12、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BCE)

A、中药注射剂是经过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分离而制作的灭菌制剂,应当西药看待,无需辨证使用。

B、中药注射剂是现代制剂技术和中医理论结合的产物,在使用中遵循中医理论的指导。

C、中药注射剂仅按现代药理学理论使用,不仅影响疗效,也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D、目前临床上“发烧用清开灵、感染用双黄连针”已成习惯,且屡试不爽,是完全正确的。

E、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病与症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提出适合个人特点、正确的治疗方案。

13、关于药品说明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药品说明书是医药企业提供,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有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等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用药的技术性资料。B、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标准,具有法律效力。C、《药品管理法》对药品说明书做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已保证药品说明书内容的规范性及准确性。

D、临床医护人员正确阅读说明书,并按要求合理应用,是保证临床发挥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E、临床不得超说明书用药。

14、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原因:多选题(ABCDE)

A、医学实践的不断发展; B、说明书自身的局限性;

C、厂家利益与药品价值的博弈繁荣;

D、药品市场的繁荣、药品选择难度增加;

E 执业行为不规范。

15、关于中药注射剂使用时的滴定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中药注射剂的速度过快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普通低速的4倍。B、一般药物说明书有滴定速度。

C、滴定速度常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决定

D、特别注意用药前10分钟的滴速,15-20滴/分,无反应,可调至30-60滴/分

E、滴注时气温冷时患者应注意保暖

16、关于非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选用原则:临床长期应用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

B、使用要求: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

C、医师权限:执业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

D、“非限制使用”是指无用药指针均可使用。

F、头孢硫脒、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17、关于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选用原则: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

影响等方面存在局限,不宜做非限制药物使用。

B、使用要求: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药物。

C、医师权限: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取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D、特殊情况下,初级医师可越级使用,但仅限一次用量。F、头孢西丁、头孢硫脒、头孢美唑等为限制性使用级抗菌药。

18、关于清洁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用药时机:术前0.5-2小时内给药

B、药物选择: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 B、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C、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D、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E、择期手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倡不使用抗菌药物。

19、关于处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A、处方是医疗重要的凭证,具有法律效力: B、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对修改处,医师应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C、处方药物剂型、规格、剂量应按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开具

D、药师应对其合理性进行审核,对不合格处方,药师有权拒绝调配。E、一般处方为白色、儿童处方为绿色、急诊处方为黄色、麻醉处方为红色 20、导致临床药物治疗错误的相关因素,可能有哪些?(ABCDE)

A、处方用药种类过多.B、处方配制、应用过程中剂量需要频繁换算

合理用药培训 篇5

关于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及其监控措施

为了加强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制度》以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及其监控措施。

一、基本原则

1、遵循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经济的服务原则,严禁诱导病人过度医疗。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做到检查、治疗、用药与疾病相符。

3、接诊医师必须将所开药品及所做检查治疗情况,如实填写在门诊病历或住院医嘱上。

4、遵循医疗消费透明化原则。在诊疗过程中,涉及到的检查治疗与用药,主管医师必须向病人详细讲明,特别是自费诊疗项目,要征得病人同意,并履行相关的签字手续,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5、不按医疗原则办事,导致病人拒付医疗费用以及发生医疗纠纷、官司,由主管医师承担,科室领导负管理责任。

二、合理检查规定

1、严格掌握各种检查的指征,遵循先常规后特殊的检查原则,能用常规检查达到目的,尽量不用特殊检查。

2、住院病人检查三大常规,手术病人五大常规加心电图、胸透等,其他各项检查均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应列为常规检查。

3、遵循医疗资源共享原则。医生要尽可能利用院外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确实需要做特殊检查时,应严格审批程序。下级医生开出的检查单,须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签字认可。特检结果实行指标控制(指标见附表),并与目标考核挂钩。

三、合理治疗规定

1、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制度,治疗方案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2、特殊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确认。

3、因病情需要安置人工器官或使用昂贵医用材料,须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科、分管院长审批。

四、合理用药规定

1、使用药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能用国产药的不使用进口药,对疗效相似的一律用低价的、国内生产的药品。不开与疾病无关的药,更不能用非治疗药充当治疗药。

2、一次处方量:一般疾病三至四日量,慢性病七日量(中药三至五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慢性病出院带药不得超过四周量。

3、药品构成比不得超过医院规定,每超过1%扣科室奖金总额5%,全自费药品占药品总额20%以上者,每超过1%,扣主管医生和科主任各扣50元。

4、尽可能使用《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切实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五、监控措施

1、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科室负责日常监督和控制。医务科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查房,调阅出院病历和运行病历,严格考核。

2、药事管理委员会按医院合理用药制度,定期对各科室用药进行考核,以及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督查。

3、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按医院质量考核标准的相关规定,定期对各科室进行考核督查。

4、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通报批评,并纳入科室目标考核,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遂平县红十字医院

猪场科学合理用药 篇6

沈建忠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 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目的意义

兽药的广泛应用以及滥用,造成世界范围内耐药性菌(虫)株的迅速增加。抗菌(寄生虫)药效力逐渐下降甚至对某些病原菌(寄生虫)束手无策,导致某些猪疾病难以治愈,进而影响其生产性能,因此,规范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是生猪养殖业及肉制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梳理我国有关兽药残留的相关法规,结合我国主要的猪细菌性疾病及临床用药特点,分析我国对猪用兽药的休药期的规定,期望能够对猪用兽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国有关兽药残留的相关法规

兽药残留是指食品动物在应用兽药(包括药物添加剂)后,蓄积或储存在细胞、组织或器官内,或进入乳和蛋等产品中的药物原型以及有毒理学意义的代谢物和药物杂质。在美国,因兽药的使用而产生的耐药菌也包含在兽药残留中。

兽药残留对消费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毒性危害,包括直接毒性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微生物危害-细菌耐药性。免疫危害,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和免疫抑制作用。环境危害。解决兽药残留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兽药注册评审,阻止不安全兽药入市;提高兽药产品质量,降低杂质对消费者的影响;加强兽药使用监管,从源头控制或降低兽药残留的产生;加强兽药残留监控,阻止残留超标产品进入食物链,及时消除残留超标的原因。其中猪养殖企业和产品生产企业十分关注我国关于猪用兽药残留监控的法规和监控措施。我国规定兽药残留监管工作的主要法规为《兽药管理条例》。与兽药残留监控有关的法律有:《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标准化法》等。为配合法律法规的实施,农业部制定发布的配套部门规章有:《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兽药休药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官方取样程序》等。

《兽药管理条例》对兽药的使用管理、兽药残留监控工作主管机构、残留标准的制定、残留监控措施的设立和实施、法律责任及违法责任的追究等内容均给予了明确规定,是我国实施兽药残留监控的主要法律依据。

我国建立的兽药残留标准和规范体系由兽药使用规定、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三部分组成。兽药使用规定由禁用药规定,休药期规定和已批准兽药的使用规定三部分组成。现行的禁用药清单由农业部第193号公告、235号公告、560号公告公布,禁止了35种兽药和其它化合物用于食品动物。2003年5月,农业部发布《兽药休药期规定(农业部278号公告)》,对临床常用的202种(类)兽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规定了休药期,要求兽药残品标签上必须有休药期,养殖场必须按休药期在动物上市或屠宰前停止用药。我国兽药休药期规定与国际上同种兽药休药期规定大体接近。我国兽医临床重要的猪病近些年,我国的养猪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国内养猪者的思想观念和养殖环境决定了我国猪业的生物安全体系还不能适应健康猪的需求,多种疫病的病源污染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猪病的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疾病的传播和治疗而造成的病原污染和药物残留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当前,许多猪病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导致混合性感染疾病,危害极为严重。其中病原体感染方式有多种细菌相加,或多种病毒相加,或多种细菌与多种病毒相加,往往是几种不同病原体。如猪瘟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与猪瘟、猪喘气病与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等,在临床中尤为常见,这些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

近二十年,国内常见猪病中,病毒性传染病约有16种,由于对猪病防疫的综合措施施行不力,病毒在抑制环境中反复继代和交叉感染,混合感染以及临床的长期带毒和非典型病例的增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猪的细菌病,除原发性感染外,更多的见于一些具有免疫抑制性的病原感染或因素引起的继发感染。猪细菌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4种。

随着集约化养猪场的增多和养猪规模不断扩大,污染变得更严重,寄生虫病较以往明显增多。主要的寄生虫病有蛔虫、猪囊尾蚴、结节虫、球虫、疥螨等。

据近些年病死猪的剖检和基层兽医的反映可以看出,90%以上的猪肺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变,尤以哺乳猪和生长猪严重。由于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较多,故将其称之为猪呼吸道病综合征。常见的病原有猪肺炎支原体、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副嗜血杆菌等。

我国相继爆发猪“无名高热症”,临床表现高烧、败血、皮肤发红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20%~l00%不等,因该病病因复杂,临床上难以对其作出准确诊断。目前普遍认为该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症候群,这些病原包括:病毒性的如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细菌性的如大肠杆菌、猪链球菌、副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肺炎支原体、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等,它们以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方式感染猪群,导致病情的严重化和复杂化。

猪的消化道疾病发生率也较高,占疾病的35%~45%。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其危害主要是仔猪死亡率较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并使猪的质量下降。引起猪消化道疾病的病因有很多,有细菌性的、病毒性的、寄生虫性的、营养性的及一般条件因素引起的,其中由传染性病原,如病毒性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细菌性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腹泻,危害最为严重。临床上致病因素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以两种或两种上混和感染的方式出现,下面将常见的猪病及其病因学和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列表如下,期望对猪养殖企业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具有指导作用。表3.1 猪常见疾病及其用药 资料来源:《猪病学》(第八版)疾病 肠道疾病 梭菌性肠炎 球虫病 大肠杆菌病 结肠炎 增生性肠炎 猪痢疾 呼吸道疾病 气喘病 胸膜肺炎 萎缩性鼻炎 肺线虫病 病原菌 产气荚膜梭菌 猪等孢子球虫 大肠杆菌 多毛短螺旋体 胞内劳森菌 痢疾螺旋体

建议治疗药物

氨苄西林;杆菌肽锌等 托曲朱利;氨丙啉等

庆大霉素;磺胺类;安普霉素等

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沃尼妙林;泰乐菌素等 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沃尼妙林;泰乐菌素等 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沃尼妙林等

四环素类;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泰拉菌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等

四环素类;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泰拉菌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等 肺炎支原体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博代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毒性株 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猪肺虫属 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等 多器官疾病 放线杆菌败血症 猪放线杆菌 丹毒 丹毒丝菌 革拉瑟氏病 副嗜血杆菌 支原体败血症 猪鼻支原体 沙门氏菌病 霍乱沙门氏菌 水肿病 大肠杆菌 猪安全用药规范

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复方磺胺类等

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噻呋;复方磺胺类等 林可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 头孢噻呋;氨苄西林等 庆大霉素;安普霉素等

本节内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2010年版),对国家批准的猪用兽药及其制剂进行了梳理,按照抗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制剂分为两大类并以表格的形式说明该制剂在猪的休药期规定,期望对企业和养殖用户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4.1 抗微生物药物

表4.1 猪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安全用药规范

(资料来源:《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2010年版 药物分类 青霉素类 药物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青霉素钠/钾 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钠 苯唑西林钠 普鲁卡因青霉素 卞星青霉素 头孢噻呋 盐酸头孢噻呋 头孢噻呋钠 头孢喹肟 硫酸链霉素 硫酸双氢链霉素 硫酸卡那霉素

制剂

阿莫西林注射液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 注射用青霉素钠/钾 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 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 注射用卞星青霉素 注射用头孢噻呋 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 注射用头孢噻呋钠 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 注射用硫酸链霉素 注射用硫酸双氢链霉素 硫酸双氢链霉素注射液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休药期 28日 14日 0日 15日 15日 5日 未规定 7日 5日 1日 4日 1日 5日 18日 18日 28日 28日 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酰胺醇类

林可胺类 多肽类 硫酸庆大霉素 硫酸新霉素

硫酸庆大小诺霉素 硫酸安普霉素

土霉素

盐酸土霉素

四环素 盐酸四环素 盐酸多西环素 乳糖酸红霉素 吉他霉素 泰乐菌素

酒石酸泰乐菌素 磷酸泰乐菌素 酒石酸泰万菌素 替米考星 磷酸替米考星 泰拉霉素 甲砜霉素 氟苯尼考

盐酸林可霉素

硫酸黏菌素 杆菌肽锌

恩拉霉素 维吉尼亚霉素

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硫酸新霉素预混剂

硫酸庆大小诺霉素注射液 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 硫酸安普霉素预混剂 土霉素片 土霉素注射液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 盐酸土霉素注射液 注射用盐酸土霉素 长效盐酸土霉素注射液 四环素片

注射用盐酸四环素 盐酸多西环素片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 吉他霉素片 吉他霉素预混剂 泰乐菌素注射液

注射用酒石酸泰乐菌素 磷酸泰乐菌素预混剂

磷酸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预混剂 酒石酸泰万菌素可溶性粉 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 替米考星预混剂 磷酸替米考星预混剂 泰拉霉素注射液

甲砜霉素片/甲砜霉素粉 氟苯尼考粉 氟苯尼考预混剂 氟苯尼考注射液 盐酸林可霉素片

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 盐酸林可霉素预混剂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 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预混剂 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 硫酸黏菌素预混剂 杆菌肽锌预混剂

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锌可溶性粉 杆菌肽锌硫酸黏菌素预混剂 恩拉霉素预混剂 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 28日 40日 0日 40日 21日 21日 7日 28日 28日 8日 8日 28日 10日 8日 28日 7日 7日 7日 21日 21日 5日 15日 3日 3日 14日 14日 33日 28日 20日 14日 14日 6日 5日 5日 2日 5日 5日 7日 7日 0日 0日 7日 7日 1日 多糖类 其他 那西肽 黄霉素 阿维拉霉素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

赛地卡霉素

(氟)喹诺酮类 恩诺沙星

那西肽预混剂 黄霉素预混剂 阿维拉霉素预混剂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预混剂 泰妙菌素注射液 赛地卡霉素预混剂 恩诺沙星注射液 未规定 0日 0日 7日 5日 10日 1日 10日 磺胺类

其他合成抗菌药 甲磺酸达氟沙星 乳酸环丙沙星 盐酸环丙沙星 盐酸沙拉沙星 盐酸二氟沙星 烟酸诺氟沙星 磺胺嘧啶 磺胺嘧啶钠 磺胺噻唑 磺胺噻唑钠 磺胺二甲嘧啶 磺胺二甲嘧啶钠 磺胺甲噁唑 磺胺对甲氧嘧啶

磺胺对甲氧嘧啶钠 磺胺间甲氧嘧啶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磺胺氯达嗪钠 磺胺甲氧达嗪 磺胺甲氧达嗪钠 磺胺脒 酞磺胺噻唑

乙酰甲喹

喹乙醇 氨苯砷酸 盐酸小鈲碱 硫酸小鈲碱 乌洛托品 恩诺沙星溶液

甲磺酸达氟沙星注射液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 盐酸二氟沙星注射液 烟酸诺氟沙星注射液 磺胺嘧啶片

复方磺胺嘧啶预混剂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磺胺噻唑片

磺胺噻唑钠注射液 磺胺二甲嘧啶片

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 磺胺甲噁唑片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磺胺对甲氧嘧啶片 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片

磺胺对甲氧嘧啶、二甲氧苄啶片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磺胺间甲氧嘧啶片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 磺胺甲氧达嗪片

磺胺甲氧达嗪钠注射液 磺胺脒片 酞磺胺噻唑片 乙酰甲喹片 喹乙醇预混剂 氨苯砷酸预混剂 盐酸小鈲碱片 硫酸小鈲碱注射液 乌洛托品注射液 5日 25日 10日 28日 0日 45日 28日 5日 5日 10日 20日 28日 28日 15日 28日 28日 28日 28日 28日 10日 28日 28日 28日 4日 未规定 未规定 28日 28日 35日 35日 未规定 未规定 28日 未规定

4.2 抗寄生虫药物

表4.2 猪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安全用药规范

(资料来源:《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2010年版 药物分类

药物 制剂

抗蠕虫药苯并咪唑类

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片 芬苯达唑 芬苯达唑片 芬苯达唑粉 奥芬达唑 奥芬达唑片 氟苯达唑 氟苯达唑预混剂 氧苯达唑 氧苯达唑片 非班太尔

非班太尔片 非班太尔颗粒 咪唑并噻唑类 盐酸左旋咪唑 盐酸左旋咪唑片 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 哌嗪类

磷酸哌嗪 磷酸哌嗪片 枸橼酸哌嗪 枸橼酸哌嗪片 枸橼酸乙胺嗪 枸橼酸乙胺嗪片 抗生素类

伊维菌素 伊维菌素预混剂 伊维菌素注射液 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片 阿维菌素胶囊 阿维菌素粉 阿维菌素注射液 阿维菌素透皮溶液 多拉菌素 多拉菌素注射液 越霉素A 越霉素A预混剂 潮霉素B 潮霉素B预混剂 其他

精制敌百虫 精制敌百虫片 抗血吸虫药 吡喹酮 吡喹酮片

抗原虫药 盐霉素钠 盐霉素钠预混剂 抗梨形虫药 硫酸喹啉脲 硫酸喹啉脲注射液 盐酸吖啶黄 盐酸吖啶黄注射液 杀虫药有机磷化合物

二嗪农

二嗪农溶液

精制马拉硫磷 精制马拉硫磷溶液 辛硫磷 辛硫磷浇泼溶液 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

氰戊菊酯

氰戊菊酯溶液

休药期7日 3日 3日 7日 14日 7日 14日 14日 3日 28日 21日 21日 28日 5日 20日 28日 28日 28日 28日 42日 56日 15日 3日 28日 28日 5日 未规定未规定14日 28日 14日 28日

其他

溴氰菊酯 双甲脒 环丙氨嗪

溴氰菊酯溶液 双甲脒溶液

老年人用药禁忌与合理用药 篇7

1 患病类型及特点

1.1 患病类型

老年人患病主要包括5类: (1) 发生在各年龄段的疾病, 如感冒、胃炎、心律失常等; (2) 中年起病并延续到老年的疾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 老年人易患的疾病, 如癌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痛风等; (4) 老年期起病, 为老年人特有的疾病, 如动脉硬化症、老年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痴呆等; (5) 极少数老年人也可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 如麻疹、水痘、猩红热等;

1.2 老年人患病特点

(1) 起病隐袭, 症状多变, 老年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免疫力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均降低, 易发各种疾病, 且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2)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 机体适应能力下降, 故一旦发病, 病情难控, 迅速恶化; (3) 老年患者多种疾病集于一身的现象极为常见; (4) 意识障碍诊断困难; (5) 此起彼伏, 并发症多[2]。

2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2.1 肾损害药物

老年人的肾功能仅为年轻人的一半, 因此应用抗生素易引起肾脏的损害, 特别应避免应用四环素、万古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应用青霉素类、链霉素、甲硝唑等药物时, 要注意剂量不宜过大, 应用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乙胺丁醇以及巴比妥类药物时需慎用, 必需使用时, 则应减量或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2.2 神经系统药物

老年人大脑质量减轻, 脑血流量减少, 中枢神经系统耐受性降低, 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特别敏感, 如地西泮, 服用此类药物需注意减量, 每天仅需服用正常剂量的50%。

2.3 降压药物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服用降压药物剂量不宜过大, 否则会引起低血压。另外晨起血压一般都呈生理性或病理性上升趋势, 因此抗高血压药清晨服用效果较好。

2.4 肝损害药物

肝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毒的重要器官。老年人由于肝脏的代谢及排毒功能明显降低, 使用药物更易加重肝损害。另外有些药物直接损害肝细胞, 可引起类似肝炎的症状, 进而引起肝细胞合成白蛋白能力降低, 血浆白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也降低, 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 药效增强, 如盐酸普萘洛尔, 由于肝脏分解功能差, 增加普萘洛尔对心脏的抑制作用而易引起脑缺血, 出现头昏、昏迷等症状, 因此老年人在应用盐酸普萘洛尔时要注意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2.5 联用药物

老年患者由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经常服用多种药物, 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如胍乙啶、麻黄碱和丙咪嗪联合使用, 可使胍乙啶完全失去降压作用;中西药同服也会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 导致严重后果, 如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与复方利血平片不能同服, 因前2种中成药均含有麻黄素, 可使动脉收缩, 升高血压, 影响降压效果。另外老年男性患者多有前列腺增生、排尿不畅等疾病, 较大剂量应用抗胆碱药物, 如阿托品、盐酸苯海索和巴比妥类药物等, 可抑制排尿括约肌, 导致尿潴留, 因此必须小剂量开始, 逐步增加, 以不影响排尿为宜。

3 老年人合理用药指导

针对老年人患病特点和用药禁忌, 做到老年人用药安全、有效, 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用药指导,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 药师要深入临床了解老年人用药情况, 从多角度对其进行正确用药指导, 包括药物的注意事项、效果、不良反应等, 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同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尽量减少用药种类, 避免≥2种药物同时应用;②药物治疗要适当, 多数老年人患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以血压控制在130~140/85~90mm Hg (1mm Hg=0.133kPa) 为宜, 若更低则会影响脑血管及冠状动脉灌注, 甚至可诱发脑血栓的形成;③根据患者的情况坚持少花钱、治好病的原则, 优先选用疗效相近而价格较低的药物;④老年人轻微不适可通过生活调理缓解, 不可滥用保健药、营养药等。 (2) 合理选用抗生素, 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降低院内感染率, 而耐药菌的发生和传播与抗生素使用频率息息相关, 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 的产生与头孢菌素类药物有关[3], 因此药师要与临床医师一起制定用药规范, 严格选用广谱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联用, 以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3) 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药师应不断加强学习, 及时更新药物知识, 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知, 尽心尽职地为老年人提供药学服务, 做好用药咨询和宣传工作, 认真研究老年人用药禁忌, 根据病情、血药浓度、抗生素特性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确保老年人安全、合理、经济用药。

关键词:老年人,药师,用药禁忌,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邱碧月.浅谈老年药代动力学的特点[J].海峡药学杂志, 1999, 11 (2) :105.

[2]李大魁.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176.

感冒:如何合理用药? 篇8

一般人群:对症选药

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对于西药而言,感冒药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药物:解热镇痛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组胺药、镇咳祛痰药、抗病毒药等。

对于只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感冒初期卡他症状的患者,可以选用含有抗过敏和缩血管成分的感冒药,如:新康泰克。只是单纯的发热头痛而没有其他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只有解热镇痛的单方制剂,如:必理通、百服宁或泰诺林等其中的一种。在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症状基础上还伴有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卡他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含有解热镇痛成分、抗过敏成分、缩血管成分的药物,如:泰诺,白加黑、日夜百服宁、速效伤风胶囊等。对于还伴有刺激性干咳的患者,则需要选用含有镇咳成分的感冒药物。如:泰诺、白加黑、日夜百服宁等,咳痰者可选用含有祛痰成分的感冒药,如:瑞可尔。若为病毒性感冒则可选用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药,如:感康片、快克、泰克胶囊、新速效感冒片等。

选用中药治疗感冒的患者应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风寒感冒可选用辛温解表药,如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风热感冒可选用辛凉解表药。如风热感冒颗粒、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

特殊人群:谨慎用药

很多人在感冒的同时,还患有一些其他的慢性疾病。这些人在选用感冒药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必要时需咨询医师或药师。下面,就对这类特殊人群的用药做一介绍:

慢性肝功能不全的患者 应慎用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的感冒药。感冒药中的解熱镇痛药物多数会对肝脏产生毒性,尤其是肝功能减退的患者,药物的毒性反应会加重。比如,对乙酰氯基酚在给药后其中间代谢产物会对肝脏产生毒性,对于慢性肝病或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可加重肝损害。因此,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特别是严重肝功能减退的患者应慎用含有本类药物成分的感冒药物。

消化性溃疡的患者 应慎用含有解热镇痛成分的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大多数都有消化道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阿司匹林。因此,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禁用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感冒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的刺激性相对较小,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可以选用。但在用药过程中,应及时关注自己的溃疡症状,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能加重凝血障碍甚至引起出血,因此,具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如血友病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禁用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虽然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弱于阿司匹林,但也可能加重出血倾向,因此,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也需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有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虽然发生率比较低,但已出现粒细胞减少的患者还是应慎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哮喘患者 阿司匹林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所以,此类患者应尽量避免选用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感冒药。另外,哮喘患者有可能对其他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有交叉过敏反应,发生轻度的支气管痉挛,或加重哮喘发作。因此对于含有此类成分的感冒药也应慎用。

痰多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 右美沙芬和可待因具有镇咳作用,可影响痰液的排出,使大量痰液阻塞呼吸道。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会抑制腺体的分泌,使痰液变稠而难排出。因此,痰多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应慎用含有这些成分的感冒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此类患者在应用感冒药的同时,可以加用一些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复方甘草合剂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布洛芬、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的感冒药,因为这几种药物可引起尿潴留及水肿,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成分,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都有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尤其在肾功能低下吋还会加重对肾脏的毒性,金刚烷胺经肾脏排泄,会引起肾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此类成分的感冒药。

特别提示

感冒药中的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可引起嗜睡,故从事危险职业的患者,如高空作业者、操纵机床者、驾驶员等应避免使用含有此类成分的感冒药。

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可能会引起眼内压升高、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患有青光眼、膀胱颈部梗阻、前列腺肥大、甲亢的患者应慎用含有此类成分的感冒药。同时这些患者还应慎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的感冒药,因为盐酸伪麻黄碱可引起水肿、尿潴留等不良反应。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感冒药尤其是中药时,应使用无糖型制剂。

感冒药中所含的许多成分,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右美沙芬、可待因、金刚烷胺都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用药前一定要先咨询医师或药师。

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篇9

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公众进行基本用药知识的普及,有效预防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通过开设用药常识简介、合理用药专家访谈栏目等形式,尽可能多地宣传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和自我用药基本常识,促进公众合理用药习惯的形成。在门诊设药物咨询窗口,开展门诊窗口药物咨询服务,建立药师与患者面对面的直接联系,及时解答患者在用药方面的疑问,介绍相关的药物信息。药师要对社会公众负责,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公众宣传和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尤其注意多宣传儿童和老人的安全用药问题,以增强公众的合理用药意识。

2、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医院是促进合理用药的主要阵地,应该设立负责推进合理用药工作的专门机构,健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制度,并在其指导下制定医院用药指导原则和用药处方规范,开展用药调查工作,加强药品信息的交流和用药监督。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还应监督职工药学培训、医院药品费用控制等工作,不断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合理用药行为还需要医师、药师、护理人员的通力合作。现在医疗机构药物预防或临床治疗用药方案的制定是临床医师说了算,药师基本未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向医生提出药学方面的建议,并通过给患者建立药历的追踪记录和系统分析,及时发现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为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为药物利用与评价、药物疗效与不良事件分析提供综合记录,可全面提升合理用药的水平。此外,护士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包括药疗方案在内的许多诊疗措施都由护理工作者执行,其效果也直接由护士首先观察。要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仅要依靠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制订理想的给药方案,也要依靠护士严格地执行。药师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可以更好地实施安全、有效、适当的用药方针。临床药师还可协助医师早期发现ADR,并做适当处理(停止使用该药,更换适当的替代药物),并对ADR进行收集、统计、整理、分类,对一些严重、罕见的病例上报上级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作进一步的评价。

3、进一步健全药品使用监测制度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各国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平均发生率为10% ~ 20%。进一步加快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增加经费投入,完善药物监测信息网络的构架与建设,不断健全药品使用监测制度。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管理,提高对药品的监测、评价和安全预警能力,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推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医院合理用药管理细则 篇10

一、为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陕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二、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一)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组成人员名单:组 长:张爱国(业务副院长)副组长:吕德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刘永宏(医务处主任)邓康明(药械科主任)

成 员:王 蓓 苏 婷 李 萍 代群运 瓮冬兰 葛 弘 邓启善 秦洪银 刘瑜 张育 刘建国

(二)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提出本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切实推进全院临床合理用药。

(三)各职能科应履行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职责,医务科、质控科应经常深入科室检查临床用药情况,及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讨论决策。药剂科应定期公布全院抗菌药品和新特药品的使用情况。

(四)各临床科成员负责对本科医生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职责,及时纠正本科室医生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三、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四、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五、医生在使用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六、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一)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医院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

(二)使用贵重药品、医疗保障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生承担。

(三)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单剂型价格30元以上药品、单种药品日用量价80元以上的必须经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记录,如无科主任审批,无使用目的记录或依据不充分的按不合理用药总价的20处罚责任医师。

(四)落实科室用药公示制度、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医师用药情况监控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制度,定期在本院局域网公布以上监控情况。

(五)对临床用药情况,医院将常规监督检查,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对无充分依据使用贵重、滋补药品和滥用其它药品的,由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进行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按药品总价的20处罚责任医师。

七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疗程。

(一)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原则上不联合用药。下列情况时可联合用药:

1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 由于和为利用药物协同抗菌作用,同时为减少其中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和毒 性反应使用联合用药。

6 联合用药原则上只能采用二种药物联合,三种及三种以上药物联合必须有科以上的集体会诊确定(结核病除外)。

7 门诊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二)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1 内儿科以下情况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2 外科的清洁性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和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3 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性用药:

① 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

③ 异物植入性手术;

④ 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4 清洁-污染手术,如上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等手术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使用疗程:

1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原则上不超过三日量,最多不超过七日量(结核病除外),特殊情况需要较长疗程的,经治医生必须在病历上予以记载。

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一般感染性疾病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治疗,以防复发。

八 抗菌药物的分线管理规定

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药物的耐药性和药品的治疗费用,根据其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性、使用安全性、毒性反应以及价格将其分为三线。

(一)抗菌药物分线原则:

1 第一线抗菌药物,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处方不受限制。

2 第二线抗菌药物,疗效好,但价格较贵,或不良反应较明显,应控制使用。

3 第三线抗菌药物,疗效好,但易致菌群失调,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大或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二)抗菌药物的三线分类(见附表)。

(三)抗菌药物分线使用规定

1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致病菌以及细菌耐药情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加于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一线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第二线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第二线抗菌药物;第三线抗菌药物的选用必须从严掌握。

2 临床医生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使用一线抗菌药物;患者需要应用第二线抗菌药物治疗时,必须填写《贵重药品及二线以上抗菌药品审批表》,经科主任审批同意方可使用。需要应用第三线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经院内会诊并经业务副院长同意后方能使用。

3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生经请示科主任可以超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第2天用药按前一条程序审批后使用。

(四)选用二线、三线抗菌药物原则

1 感染病情严重者,如菌血症、脓毒血症、严重污染伤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脏器穿孔或切除手术、重度烧伤等。

2 免疫功能低下并发感染者。

3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对某些药物敏感者。

(五)违反以上抗菌药物分线使用规定和原则,经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和其他专项检查、评价、确定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按不合理用药处罚责任医师。

九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标准(表)

十 检验科应加强和重视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的诊断水平。掌握规范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提高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准确率,为临床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临床医生对住院患者在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十一 各药房药剂人员必须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报告。

十二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及其他相关科室,按规定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表”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三级医院)

(一)处方指标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表达方式:使用强度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5.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

6.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 7.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

(三)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3.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4.重点外科手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上一篇:双泉乡卫生院妇幼保健培训试卷下一篇:大讨论活动个人总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