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精选12篇)
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5年1~12月间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神经传导速度、病情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大于对照组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中的神经症状、神经反射及感觉功能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优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度。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NP)是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发生糖尿病足及截瘫[1]。护理干预是影响DNP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传统护理干预“以病为本”,主要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在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及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方面的干预较少,这也直接导致患者出院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外周神经病变加剧[2,3]。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干预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方式,在西医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加入特征性中医干预方式,包括穴位按摩、情志护理、饮食调节等,在规范各个护理步骤准确执行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整体护理过程的有效性,最终优化DNP治疗结局[4,5]。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12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及家属在了解研究过程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具体护理干预方式不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9~72岁,平均(62.38±7.19)岁,糖尿病病程12~28年,平均(18.39±7.11)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0~73岁,平均(63.71±7.85)岁,糖尿病病程13~27年,平均(19.52±7.7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1)入院24 h:完成护理评估及入院宣教,告知住院注意事项。根据中医分型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病机,做好情志护理并指导四季养生,介绍病友并鼓励其交流。护士对临床路径表中的执行内容进行打勾并签名,责任组长确认患者入院24 h内表格中各个项目均已完成后,打勾并签名。(2)入院2~3 d:根据患者症状、足部情况、情志、睡眠、二便等基本情况确认辨证分型,并在路径表单中打勾。遵医嘱执行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艾灸、中药熏洗、穴位按摩等,执行后在表单中打勾。为患者制订个体化饮食计划,告知患者相关饮食禁忌,在路径表单中打勾[6]。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告知低血糖的紧急处理办法,完成后在路径表中打勾,护士长根据路径表单核实确定所有项目均已完成,在了解患者掌握情况的前提下打勾并签名。(3)入院第4天至出院前1 d:再次进行护理评估及辨证分型确定,在原来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人体质进行体质养生并制订运动方案,教会患者简单的足部保健操,执行后在路径表单打勾。针对患者用药情况给予服药指导,教会患者使用血糖仪、自行注射胰岛素,执行后在路径表单上打勾,责任组长核实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后在表单打勾并签名。(4)出院日:再次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完成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指导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低血糖的鉴别及处理措施,告知患者一周后门诊复诊[9]。指导患者预防足部病变,选择适宜松紧度的鞋子及袜子,洗脚水温度控制在40℃以下。告知患者科室值班电话及护士台电话,责任护士在1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责任组长在核实表单内容得到确切执行后,打勾并签名。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护理,具体如下:遵医嘱严格执行降糖治疗,按照时间点准确给予既定药量,做好血糖监测及记录工作。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包括餐后散步、太极拳等。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对其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知识讲解,告知理想血糖范围、控制血糖的重要意义等。
1.3 评估手段
1.3.1 神经传导速度
采用肌电图对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等3处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进行检测。
1.3.2 病情严重程度
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7]测定DNP严重程度,包括神经症状(6分)、神经反射(8分)及感觉功能(19分),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
1.3.3 生活质量
修复后12个月时,采用SF-36健康问卷[8]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角度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传导速度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注:MCV:运动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2.2 DNP严重程度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值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TCSS评分中的神经症状、神经反射及感觉功能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及体征,临床多呈对称性疼痛及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还可出现便秘、腹胀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肠梗阻[10]。DNP多发生在糖尿病病史15年以上的患者中,10%~20%的患者可出现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伴有电击样、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多数发生DNP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对疾病相关知识所知甚少、自我管理能力低下,这很大程度上也是临床护理中健康宣教及自我管理教学不足的表现[11]。护理人员是与糖尿病患者接触时间最长、联系最为紧密的人群,选择合适的护理干预方式与DNP的治疗预后关系密切。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传统护理干预重点关注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将主要的护理时间放在监测血糖及嘱咐患者定时定量服药上,在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升治疗有效性方面的作用不足[1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高品质、高效、低费用等特性,适用于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临床护理,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同时,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本次研究中将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重点观察这一全新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治疗及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等方面的作用。
糖尿病神经病变中50%以上会累及周围神经,早期主要表现为四肢疼痛麻木,可逐步进展至运动及感觉功能丧失。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均是DPN最常累及的神经,经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可以早期判断病情进展程度[13,1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较高,提示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损伤减小。中西临床护理路径在西医护理路径中融入中医情志护理、饮食调理、穴位按摩、中医熏洗等多种传统特色疗法,同时对患者进行辨证护理,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升了临床治疗的效率,这也是DNP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5]。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是基于DNP特点而制订的综合评分系统,具有简单、全面的优势,是临床公认的判断DNP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及准确方式[16,17]。TCSS评分系统包括神经症状、神经反射及感觉功能三方面,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以上三方面评分值均较低,提示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缓解DNP患者病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以“中西合璧”为原则,规范护理流程并凸显中医特色,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组织管理、培训宣传、评价改进、监控督导等手段,使中医特色在护理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18,19,20]。DNP持续存在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DNP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21]。
综上所述,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可以优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篇2
制度:
1、护理部对各科室进行培训,掌握有关临床路径理论方法。
2、护理部制定临床路径护理表格,下发全院执行。
3、科室各责任护士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临床路径实施的步骤和方 法,以取得配合。
4、各科室护士根据临床路径表完成活动、饮食、护理、监测及出院指导。
5、护士长协调好医患、护患、医护之间的关系。
6、各科护士发现变异情况及时通知医师。
7、各科室责任护士协助医生做好出院前的患者满意度调查。
8、护士长监督每日进程,保证路径的顺利实施,保持病历完整性。
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研究 篇3
【关键词】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构建;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69-02
我国引进西方的临床护理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我国医疗事业的优势,实现医疗、护理的共同互补,改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包含人性化护理、整体护理、持续改善质量的诊断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1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
所谓临床护理路径指的是依据每天的护理计划,为每一位患者量身打造一种特殊的住院护理模式。这一特殊的护理模式由每一次对患者的常规护理计划组成,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护理调整。
2临床护理路径产生的背景
临床护理路径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美国为了缩短医院的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在医院开展了路径管理研究。1985年波士顿开始实施了临床护理路经研究工作,自开始之后得到全球的关注和推广应用。1996年引入中国,现阶段临床护理的研发和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临床护理路径是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制定一种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规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调关怀,围绕病人病情康复,通过入院指导、诊断、检查和用药护理等程序,帮患者制定出合理的临床路径表。临床路径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通过规范化、条理化实现有效的照顾,是一种科学的、综合的护理方式。
3内科临床护理的特征及作用
内科临床护理路径具有多部门合作、注重团队精神、医患之间沟通、不断改进、共识与遵循等特征。内科临床护理采用协作的方式、多学科之间接洽和配合,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提升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采用临床路径大大缩短了临床变异性,提高了医疗质量,有效的减少了医疗成本,并且患者、医疗团队都会从中受益,不仅,满足了患者的医疗咨询权,享受到完善的医疗护理计划,而且花费了较低的成本。对于团队而言,能够依照规范操作,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工作人员之间互相配合写作,增强了团队精神,取得了成就感,也为医院带来了很好的声誉,提高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构建的不同角度
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一种角度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分类:单纯的疾病护理采用单纯的临床护理路径,包括病情的突变等。第二种分类是根据操作的程序:围绕前、中、后期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计划。第三种分类是围绕介入治疗的前、中、后制定不同的护理路径。第四种是根据病人治疗疗程制定健康教育护理路径。
5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5.1护理路径中人性化理念的贯彻: 人性化理念指的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格、隐私以及人的尊严、人性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个性的、但也是整体的,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的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为患者创造一种舒适的康复环境,让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医生的关怀、为患者提供便利,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如何在患者护理中贯彻人性化理念,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是针对护士举行专题讲座,对护士进行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护理要领,包括着装、言行举止、提高护士的良好形象。培养护士的良好服务用语,多鼓励护士采用鼓励性、问候性、解释性的语言和病人交流,重视护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对病人的检查、治疗等提供温馨的服务。其次,护士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反复练习坐姿、走姿等姿势,文明礼貌,让人感到亲切温和。再次,人性化理念的贯彻体现在临床护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把病人的舒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病人研制不同的护理器具,例如翻身枕、抗痉挛手套,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度,避免护理中并发症的出现导致病情的加重,让病人感受人文关怀,从而保持健康乐观的积极心态,体会到病人自身的重要价值,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最后,针对不同病人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讲座,在教育之前评价病人的健康情况,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中重视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互动,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到讲座中。同时要调整好病人的饮食习惯,为病人搭配合理的膳食。人性化服务不是一个短期的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把人性化理念纳入到考核标准中,定期检查,保证服务落实到位。
5.2循证护理理念的运用: 循证护理理念以有价值的科学结果作为护理依据,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证据,采用实证的方法进行护理。循证护理理念的具体步骤包括:一是针对病人常见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把查到的资料与病人的实际病情结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二是通过循证研究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路径,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病人更加容易掌握,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接受,让病人亲身参与各项活动中去。从而减轻病人的紧张心态,舒缓病人的痛苦。
5.3采用内科临床护理路径取得的效果: 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临床护理路径,病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在于便于护理。例如护士对肿瘤化疗病人的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帮助病人减少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甚至能够帮助病人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在护理中融入人性化管理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信任,消除了病人恐惧,提高病人舒适度。把循证理念运用到于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结果显示病人的运动能力明显改善。运用到患有糖尿病人的身上,能够减少病人的躯体疼痛感。
综上所述,内科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并发症较多,治疗的效果之间差异性很大,很多病危患者难以采用临床护理的常规路径进行,因此要根据不同病人情况,不同的病程,采用不同的诊断措施,制定相应的护理程序。上述中的人性化理念和循证护理思路为路径的实现提供了思路,两者的有效结合保证了医院为病人提供优质、全方面的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人性化不仅作为护理理念的一种,更是一门艺术,其中包括了护理人员的优雅举止的培养、仪表整洁和动作的规范等。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推动了临床护理事业的发展,把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推广到医院服务体系中。大量的实践证明,内科临床护理必须依靠人性化理念,并与循证护理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保证了病人病情的稳定。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服务意识不够强,护理工作量大而人员缺乏等。这是我们下一步将要研究的内容,期待未来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更加规范、科学和完善。参考文献
[1]何红.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研究,2009,(05).
[2]孔超萍, 王芸香.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思考[J].当代医学,010,(14)
[3]单春剑,周文胜.按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05).
[4]陈颖梅,陈俊国.浅谈临床护理路径[J].西北医学教育,2009,(01).
[5]蔡敏,蔡郁,洪金兰.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2009,(04).
[6]邱静.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4).
[7]王艳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3).
[8]夏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8,(26).
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脑卒中CNP课题组成员随机抽取病例, 检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第一诊断符合缺血性脑栓塞疾病诊断, 并在该院行非手术治疗的首次脑卒中病人160例, 得出平均住院天数、医嘱类项目、护理措施项目, 经课题组专家的共识设计调查表。采用历史回顾选择2012年9月—2012年12月的42例脑栓塞病人为路径对照组 (常规护理模式) , 2013年1月—2013年4月的42例脑梗死病人为路径观察组。观察组按脑卒中康复期中西医CNP模式实施护理。纳入标准:纳入病例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梗死, 发病时间均在48h以内, 发病后未经治疗, 意识清醒, 无严重心、肺、肾等疾病, 或病人同时有其他疾病时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1.2 护理方法
调查表经20名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家的两轮调查、判断、论证, 形成了病情观察、常规医嘱、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变异分析5个框架的脑卒中康复期CNP文本。
1.2.1 入院第2天~第3天护理内容
(1) 病情观察:入院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皮肤黏膜、吞咽功能。 (2) 常规医嘱:尿激酶溶液治疗, 急性期入院病人 (3h~6h) 甘露醇应用、降压处理、防血栓处理、化验相关检查。 (3) 基础护理措施:洗漱、口腔护理、进餐或鼻饲、大小便、协助翻身 (2h1次) 、皮肤护理、取舒适卧位。 (4) 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5) 健康教育:介绍尿激酶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副反应, 入院宣教, 如环境、制度、设施等, 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健康指导、肢体功能位置、饮食, 做好相关心理指导。
1.2.2 入院第2天~第3天护理内容
(1) 病情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皮肤黏膜、吞咽。 (2) 常规医嘱:甘露醇应用、降压处理、防血栓处理。 (3) 生活护理措施:洗漱、口腔护理、进餐或鼻饲、大小便。舒适护理:协助翻身 (2h1次) , 皮肤护理, 取舒适卧位, 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4) 康复锻炼:指导其床上正确卧位和翻身, 每天2次或3次, 上肢被动运动, 如肩关节内收、外展、旋前及旋后, 肘关节屈曲、旋前及旋后, 腕关节掌曲和背伸, 手指屈曲、伸展及拇指外展。下肢的被动运动, 如髋关节屈曲、外旋、内旋、内收及外展, 膝关节屈曲伸展, 踝关节背曲和环绕, 趾关节各趾的屈、伸及环绕活动。 (5) 穴位按摩:按摩足心 (涌泉穴) 、手心 (劳宫穴) 、合谷、曲池及足三里穴等, 运用按法、摩法、捻法及拿法等帮助病人按摩全身肌肉, 防止肌肉萎缩。做好情志护理, 及时对病人疏导、安慰。 (6) 健康教育:饮食护理, 宜进食清淡、营养丰富及易消化饮食, 避免生冷硬固肥甘之品, 忌食羊肉、狗肉等助阳动风之品。
1.2.3入院第4天~第7天护理内容
(1) 病情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皮肤黏膜、吞咽功能。 (2) 常规医嘱:甘露醇静脉输注、血压维护、防血栓处理。 (3) 护理措施:洗漱、口腔护理、进餐或鼻饲、大小便, 舒适护理、协助翻身 (2h~3h1次) 、皮肤护理。 (4) 康复锻炼:每日站立及行走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口腔操教病人撅嘴、鼓腮、呲牙、叩齿及弹舌5次或6次, 每天2次。口舌运动:张大嘴做舌的外伸、后缩运动, 舔上下嘴唇和左右口角, 并做舌绕口唇的环绕运动、舌舔上腭的运动, 每项运动重复5次, 每日2次或3次。发音训练:教病人发“pa, ta, ka”音, 每日重复多次, 利用图片、字卡及实物等强化病人记忆。睡眠不佳病人:晚上临睡前热水泡脚, 饮牛奶。避免情志刺激, 耳穴贴压神门、心、肾、脾、肝等。 (5) 穴位按摩:从印堂两侧沿眉弓至太阳穴, 从印堂沿鼻两侧向下经迎香至颧骨, 至两耳前, 各往返5次或6次;拇指按揉面部印堂、睛明、攒竹、鱼腰及太阳, 每穴1min, 按揉两侧风池穴后推至肩颈部;点按两侧神门和足三里穴, 每穴1min;顺时针摩腹5min~6min。便秘病人耳穴贴压, 按摩大肠、直肠、肺等穴位, 按揉天枢、中脘及关元穴、足三里、胃俞及肾俞穴。 (6) 健康教育:宣教再中风知识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相关知识。
1.2.4 入院7d后护理内容
(1) 病情观察:病人急性期已过, 病情稳定。 (2) 常规医嘱:血压的维护, 防血栓处理健康教育。 (3) 常规生活护理:侧重于偏瘫肢体的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 (4) 出院指导:慎起居, 避风寒, 生活有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调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 情绪稳定, 避免烦劳、恼怒。调节饮食, 饮食宜清淡, 勿过饱, 勿食肥甘厚味、辛辣等助火生痰之品, 禁烟酒。定期复查血压、血糖及血脂,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药。 (5) 警惕中风先兆:如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或肌肉跳动, 出现此类症状立即到医院治疗。
1.3 观察指标
收集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健康教育知识调查表, 收集平均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日平均住院费用及临床护理质量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分析所得数据。
2 结果
3 小结
3.1 脑卒中康复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CNP, 有利于优质护理工程的进行
本院的临床路径护理文本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所需求的每一项护理工作进行梳理、归类, 制成表格, 明确护理人员每日应该为病人落实哪些工作, 执行后签字确认, 对护理人员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在程序化和标准化的中西医CNP中, 护士以病人为中心, 结合中医整体观, 加强医护患之间的相互沟通。同时, CNP文本的实施要求不定时地监控护理环节的质量, 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减少了护患纠纷, 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P<0.05) 。
3.2 实施中西医CNP有利于提高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的水平
护士循序渐进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降压药和溶栓药等各类用药的原理及副反应, 中风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并发症等相关知识, 指导、示范肢体、言语及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健康教育方法, 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形成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达标率 (P<0.05) , 强化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3 中西医CNP的实施有利于早期康复, 有利于卫生资源重分配
中西医CNP优势在于西医护理的基础上注重辨证施护, 并早期应用康复技术。脑梗死病人早期采取康复措施可有效地减少致残[4], 促进疾病的早期康复。从表1可见, 观察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 日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中西医CNP规范了住院管理流程, 控制了可变费用, 如材料费、护理费、治疗费、检验化验费、自费项目等, 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护行为导致的医疗费用;缩短了急性期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降低了住院费用, 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更有利于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与利用。
3.4 中西医CNP文本框的形成, 为临床护理电子信息系统提供资源
简化繁琐的护理文书书写, 以打钩的形式落实护理表格的记录, 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后能快速地完成护理记录[5,6,7]。此文本为医院中西医CNP电子信息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必需的前期资源, 课题组成员将开发CNP文本的信息化系统, 实现一键式全选功能, 缩短用于护理文书的书写时间。将优质护理理念与CNP文本的结合设计并电子信息化后, 责任护士用于护理文书记录的时间由以前的超过2h减至30min以内,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医护、病人三方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磊, 张敏州, 张军, 等.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初步评价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31 (1) :7.
[2]谭琼, 高用知.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 2005, 4 (5) :7-8.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7, 17 (5) :314.
[4]张彭跃, 胡永善.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功能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8 (1) :78-79.
[5]苏芳, 沈梅芬.脑卒中病人沉默性误吸的集束化护理[J].护理研究, 2014, 28 (5C) :1889-1890.
[6]胡燕利, 燕美琴.脑卒中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14, 28 (5A) :1592-1594.
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篇5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普外科实习的中等卫生护理专业的138名护生随机分成2组,比较两组学生入科考试、出科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实习生结业考试外科成绩的差异,数据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路径组护生在出科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实习生结业考试外科成绩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路径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外科护理 临床教学 路径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32-01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生是护理事业的接班人[1],科学的教学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普外科病种繁杂,带教老师临床及教学工作繁重。为改善教学质量,我科近年采用路径式护理教学,让学生主动投入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2],通过临床1年的实践,与传统带教方法对比,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普外科共有护生138人,随机分成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69人,实习时间为4周,由护师以上职称的老师带教。带教老师随机分成到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两组老师在职称、教龄、带教人数等方面无差异。
1.2 方法:根据教学实习大纲及医院带教计划,路径教学组按照科室制定的《普外科临床护理带教路径表》教学;路径表分为A表与B表。A表是根据不同的班次实施带教;B表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日常学习和工作根据A表安排,路径表要求带教老师和护生双签名,相互监督,教与学内容明确。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学习和工作,学习时间取决于老师上班的时间,老师适时讲解,护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岗位任务,学习内容不确定,和实习期间住院病人情况、老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关系密切。入科和出科时由护理部统一进行入科考试、出科考试;毕业前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和结业考试。临床技能考核采用盲法评分,百分计(±s)。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3.0 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入科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出科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外科护理部分)、结业考试(外科护理部分)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 1)。
注:路径组与传统组比较:入科考试t=0.27,P>0.05;出科考试 t=6.28,P>0.01;技能考核t=15.25,P>0.01;结业考试t=11.11,P>0.01。讨论
3.1 临床路径式教学使教学流程进一步规范。传统式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目标不明确,以带教老师为主体,进行灌输式讲解,护生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过程和主动参与意识[3]。路径式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规范,根据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保证了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素质高,知识面广,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有针对性选择教授内容,重点突出、解决难点,适时指导、讲解、示范。同时,路径式带教模式是相对固定的流程,在教学实践中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调整。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掌握学科新进展,熟悉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和学科知识观念及时更新。路径式教学采用双签名方式,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师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路径式教学能够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临床技能。护理学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带教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缺乏分析推理能力和交流协作精神。路径式带教模式中,护生明确实习任务、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护生参与临床疾病的护理过程,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地巩固和完善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4]。路径式教学注重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临床技能,进行针对性的综合能力训练,如临床操作、沟通、病历书写、应急处理等[5]。结业考试中,路径组护生临床技能明显优于传统组。小结
路径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规范化、系统化,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有利于护生全面掌握普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及各项专科操作技能,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同时,路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改进,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断完善,结合护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以临床病人为中心,提高临床护理和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篇6
【关键词】内科;临床护理路径;循证护理;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10-02
临床护理路径是现阶段所提倡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对来院进行住院治疗、救治的病人进行规范化的护理。在病人进行入院治疗的开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计划方案进行护理,为病人提供理想的护理手段,为病人制定一个完整的日程表,对于病人在医院进行哪项检查、进行哪项康复、何时出院等项目都有较好的计划。这一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显得更加有计划性、有预见性;同时病人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项目,这样可以让病人、家属积极主动完成护理程序。使得病人提高了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完成最好的护理质量,这一模式达到了护理人员和病人的相互结合,形成病人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但是,在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实际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内科室所收入得病人一般是病危的,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同时存在并发症较多,往往存在治疗效果差,所以,有些病重的患者在护理中很难对其实施护理路径,为了提高我们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内科护士有必要对临床相关疾病进行详细的研究。
1 从多方面制订临床护理路径
在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的时候,需要结合临床实践的病情进行分类、汇总,对病情较为稳定、病种单一的病人可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对病情严重、并且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制定护理路径时候就要全方位的考虑,可以根据多种病情的特征进行护理路径的选择,把病情突然变化的抢救方案写入护理路径中。常见的操作可围绕操作的前、中、后过程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如肾穿刺、肝穿刺、心包穿刺等。对于临床化疗病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护理路径的选择,从而制定健康的护理路径。
2 内科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的选择
2.1 人性化理念贯穿于护理路径的全过程
现阶段的护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个人隐私,这一创造性的护理理念被引用到内科临床护理中,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护理理念,使得临床护理更加有效。人性化护理理念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为病人创造一个利于康复的救治环境,让病人在入住医院过程中,在救治过程中,病人、家属都能感到一个良好护理环境。临床护理人性化中的服务程序主要是体现在:定期举办护士礼仪培训课程,对护士的礼仪举止进行强化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着装、规定发行、统一护理用语;要求护理人员在病区多进行问候语、鼓励性语言、解释语言、指导性语言等。护士在对病人护理与检查的时候也要求尽量使用统一性的规范化用于,这样可以使得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感觉到温暖,让病人感觉到和蔼可亲。同时各个病房区对病人进行医疗器械、床位使用上尽量让病人感受到舒适,减少病人的痛苦,鼓励家属多学习怎样对病人病情护理的知识,让家属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护理行动中来。
2.2 把循证护理理念运用到临床护理路径中
所谓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去求证的一种护理方法。用实证对病人进行最有效的护理方法,主要的运用程序是:对临床护理上经常出现的病情进行求证,通过看资料、视频,把通过研究得出的结果应用到临床护理中来,可以指定多种方案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临床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所要进行求证,就是要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让病人能够接收到最佳的護理方式。通过循证探讨在护理路径中运用科学的操作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因护理不当所引发一些并发症,让病人和家属感到舒适。
3 结果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内科临床护理的路径进行分析,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护理知识,便于护士开展最佳的护理方案的实施。通过研究表明:一套合理的护理方案和路径选择可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病人减轻痛苦、经济负担,提前出院的优点。本文所提倡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病人和家属对临床护理的信任程度和满意度,通过合理的护理可以消除病人和家属的恐惧感,提高治疗的效果。
4 讨论
由于内科临床所收入的病人具有病情较重,并伴有多种并发症,往往需要的治疗和护理时间较长,一部分重病的病人需要根据医院所提供的护理路径进行治疗与康复,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人性化护理理念被引入到护理学专业中是一种创新,把护士的语言、动态的优雅都体现给患者,让病人和家属感到舒适。临床护理路径的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人文关怀,病人觉得被尊重,依从性增加,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减少。通过我们的研究表明,临床路径的选择需要一定循证护理理念作为相应的支撑,循证护理能够保证护理的路径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护理路径。在我们进行临床护理路径选择上,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需要护理人员去发现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地方向,才能够使得临床护理专业更加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燕子,曹祝萍,马集云,等.对临床路径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医疗管理,2008,28( 5) : 23.
[2]雪丽霜,扬小娅编译,王乃平审校.日本对临床护理路经的管理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18( 3) : 549.
[3]袁剑云,金 乔.系统化整体护理[M].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20.
[4]杨海新,刘风青.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排尿异常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1) : 89.
[5]王宗英,汪曙红,甘金蝉.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 1A) : 64.
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篇7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 多见于老年人, 其发生与骨质疏松、髋关节肌肉群退化、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1]。对于部分无移位的稳定型骨折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 若无手术禁忌证, 大部分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均以手术为主, 其中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方式效果较好[2]。我院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过程中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总体效果较好, 并逐步建立了临床路径, 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了评价,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年1月—2014年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4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与路径组, 每组各20例。传统组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32~82岁, 平均 (59.2±11.7) 岁;左髋11例, 右髋9例;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4例, 基底型5例, 头颈型6例, 绕颈型5例。路径组中男10例, 女10例;年龄29~83岁, 平均 (62.2±13.7) 岁;左髋12例, 右髋8例;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5例, 基底型4例, 头颈型4例, 绕颈型7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 无严重手术禁忌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 C臂机下牵引、复位, 复位效果满意后上自动牵引固定架, 伤肢外展30°、内旋15°~20°。X线透视下钉入3枚导针并呈等腰三角分布, 待导针在骨质内且位置满意后以导针为中心做皮肤切口, 导入攻丝、钉入AO加压空心螺钉, 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抗菌、穿防旋鞋等常规对症治疗。
路径组患者除采用传统组方法治疗外, 术后两周内内服活血化瘀汤治疗 (鹿角5g、炙龟板10g、赤芍20g、三七15g、青天葵10g、土鳖虫6g, 丹参15g、金银花20g、猪苓15g、怀牛膝20g, 水煎服, 每天1剂) , 两周后内服补肾壮骨汤 (补骨脂10g、赤芍10g、骨碎补15g、黄精15g、泽泻15g、熟地黄10g、自然铜20g、怀牛膝20g、山茱萸15g) 水煎服, 每天1剂, 连服4周。
1.3 疗效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按照Harris[3]评分标准进行, 从疼痛、功能、有无下肢畸形、髋关节活动范围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满分为100分, 其中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得分90~100分为优, 得分80~89分为良, 得分在70~79分为可, 得分<70分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 (20.2±3.8) 天和 (31 521.56±5 123.7) 元, 均显著低于传统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注:*表示与传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2.2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
路径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5.0%和7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33, P<0.05) 。详见表2。
(n)
注:*表示与传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ways, CP) 是一种高效的医疗管理新模式, 学科专业人员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根据疾病或手术的关键性治疗将医疗行为规范化, 以达到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并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4]。目前, 临床路径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普及,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等原因, 临床路径在我国还未推广实施。目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年龄较大、有手术禁忌证且未发生移位的患者。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 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的预后。
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三种主要手术方式[5]。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虽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但并发症发生率高, 对于手术指征要求严格。内固定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 其中加压螺丝钉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不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还具有符合生物力学特点、固定牢固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目前已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先手术方法[6]。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是根据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 将加压螺钉内固定与中医治疗有效结合起来,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 (20.2±3.8) 天和 (31 521.56±5 123.7) 元, 均显著低于传统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 (95.0%) 显著高于传统组 (7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改善患者术后关节恢复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庆甫.股骨颈骨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 1992, 5 (1) :38-40.
[2]杨新伟, 杨长伟, 王秋根.股骨颈骨折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 28 (3) :148-149.
[3]HARRIS W 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 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The Journal of Bone&Joint Surgery, 1969, 51 (4) :737-755.
[4]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 :59-61.
[5]谭仁林, 蓝祖秀, 杨家林, 等.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J].医学文选, 2003, 22 (1) :106-108.
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篇8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150例均为符合VYHA心功能不全分级 (Ⅱ~Ⅳ级) 的患者。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1.2 排除病例标准
拒绝参与临床路径进行治疗者, 未按规定进行治疗者, 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1.3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5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组 (治疗组) 80例, 对照组70例。治疗组80例, 男52例, 女28例;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 (63±8) 岁;病程2~11年, 平均 (3.5±0.6) 年;对照组70例, 男40例, 女30例;年龄40~76岁, 平均年龄 (61±8) 岁;病程2~11年, 平均 (3.3±0.5) 年。以上二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心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药物选择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抑制剂) 、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 必要时加用地高辛、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2.2 治疗组
在采用西医常规治的基础上, 制订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主要内容有个体化的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 (见对照组) 、疾病知识宣教等;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心阳不振、水气凌心、气阴两虚、心血淤阻等证型, 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生脉散、桃仁红花煎等加减;中医饮食起居生活指导:药膳、太极拳等。
2.3 观察内容
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功能、6min步行试验、心率、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 、住院病死率、6个月内因CHF再住院率等指标变化情况。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或死亡。
2.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分组资料计量指标及治疗前后配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Riddt分析。
3结果
3.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 (心功能疗效判定按NYHA分级方法) : (1) 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如胸闷、呼吸困难消失或明显减轻, 下肢水肿消失等) , 心功能达到Ⅰ级或心功能提高2级; (2) 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如胸闷、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减轻等) , 心功能提高Ⅰ级, 但不足2级; (3) 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心功能分级无变化; (4) 恶化:心功能恶化Ⅰ级或Ⅰ级以上。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平均住院天数减少3d (P<0.01) , 住院总费用呈减少趋势 (P<0.01) , 临床疗效提高 (P<0.01) , 见表1、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住院总费用呈减少趋势, 但实验室检查费用却增加21%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满意度无明显差别 (P>0.05) 。治疗组随访6个月75例, 其中1例并发心肌梗死死亡、2例并发心律失常死亡。
注:结果均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
注:结果均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
4讨论
临床路径又叫关键路径、管理路径等, 其核心理念是结合各地区及医院特点, 尽可能收集最佳诊治方案, 并在相应限定时间内高效率地执行以减少医疗过程的随意性, 降低医疗风险, 最终达到在不降低甚至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基于它的诸多优点, 目前临床路径已经在全世界广泛应用[2]。在基层医院构建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模式是切实可行的, 本文结果表明, 通过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呈减少趋势, 提高了临床疗效, 本文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笔者是制订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 人员构成上有高、中、初三级医师及护理人员参与, 先进行预试验, 反复多次修改, 签署知情同意书, 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意见才进行实施[3], 从而有效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达到“双赢”, 提高医疗效率。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中, 充分发挥祖国医学的传统优势, 临床路径构建的个体化治疗正是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精髓。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其症状特点, 当属中医学“心悸”、“喘证”、“水饮”等范畴, 病症复杂, 其病名最早出现在宋朝赵佶敕的《圣济总录》中:“心力衰竭则健忘, 心热则多汗, 不足惊悸恍惚, 少颜色”, 而对“心衰”相关的描述, 则最早见于《内经》:“心胀者, 烦心短气, 卧不安”, “心痹者, 脉不通, 烦则心下鼓, 暴上气而喘”。从先秦时期到现代, 历代医家逐渐完善了心力衰竭的发病规律和辨证要点。笔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常依据本病“心气虚”为基本病理加用益气活血的中药, 还根据中医养生“天人合一”理论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起居、饮食的调理。
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呈减少趋势, 但实验室检查费用却明显增加, 笔者认为主要是在基层医院以往医生习惯以临床经验为主, 按临床经验治疗用药;而患者也缺少相关医疗知识不接受实验室检查, 乐于接受用药治疗。本文表明, 遵循临床路径, 选择性检查后, 根据检查结果指导用药治疗, 减少了联合用药, 缩短了疗程, 最终提高了临床疗效, 缩短了住院天数, 减少了医疗费用。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制订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 选择2007年7月-2011年3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分为二组,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组 (治疗组) 80例按路径表实施诊疗过程, 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70例按习惯完成治疗;经统计学检验, 比较路径实施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及临床疗效, 包括心功能、6min步行试验、心率、左室射血分数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平均住院天数减少3d (P<0.01) , 住院总费用呈减少趋势 (P<0.01) , 临床疗效有所提高 (P<0.01) 。结论:实施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能够减少医疗费用, 提高医疗质量, 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77.
[2]Pearson S D, Goulan-Fisher D, Lee TH.Critical pathways as astrategy for improving care:problems and potential (J) .Ann In-tern Med, 1995, 125 (5) :941-948.
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18~75岁, 平均 (39.11±10.21) 岁。同时回顾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7例, 女23例;年龄19~75岁, 平均 (39.99±11.02) 岁。2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 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 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以下的临床护理路径:由护士、医师等多学科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在参与现已公开发行的国外文献的基础上,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以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横轴, 某一类住院患者的护理流程 (内容包括监测记录和评估、实验室检查、治疗护理措施、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出院宣教等) 为纵轴, 并标出护理目标及护理记录。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此表进行护理, 在实施护理路径中及时评价、及时进行修改。
1.3 判定标准
根据日常护理记录及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汇总, 主要列举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与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 (6.0±0.9) d, 平均住院费用 (5123.5±634.5) 元;对照组平均住院日 (7.5±1.3) d, 平均住院费用 (6090.7±843.8) 元。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33%, 对照组满意度为85.0%, 观察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当前医疗存在着医疗费用上涨、医疗干预过度或不足等现象, 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 一直是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临床护理中采用的传统的护理以完成任务为主, 难以向患者提供主动、连续的护理[2]。而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 规定了某一病种的检查项目、治疗护理措施、住院时间等, 其每日护理内容均随病情发展而不同, 使得护理工作更有预见性和计划性[3], 为医院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控制医疗护理成本、改善医疗护理质量的途径。
本文的研究中,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33%, 对照组满意度为85.0%, 观察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对于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 临床护理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性, 护理人员通过严格按照制定计划护理患者, 从而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费用获得康复。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的护理过程公开化、具体化, 患者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 其对护理质量和治疗费用的要求也得到满足[4], 因此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增加。
总之,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工作质量, 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必将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必然和重要选择。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中的实施与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 同时回顾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工作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传荣, 蔡玲.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12) :171-173.
[2]吴建华.强化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32) :121.
[3]蒙萍, 安博.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职业自豪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6) :64-65.
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3例。观察组男27例, 女26例;年龄为31~82岁, 平均 (51.4±4.3) 岁;右肺全切19例, 左肺全切9例, 右肺部分切除12例, 左肺部分切除13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8例;年龄为30~81岁, 平均 (51.3±4.4) 岁;右肺全切18例, 左肺全切7例, 右肺部分切除13例, 左肺部分切除15例。两组手术类型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 心、肾功能不全者。 (2) 肿瘤广泛扩散者。 (3) 未取得知情同意者。 (4) 合并严重并发症者[1]。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 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检查、常规宣教。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2], 具体如下:成立护理小组, 组员有护士长 (组长) , 临床医师 (2名) , 经验丰富的护士 (3名) 。由护士长组织并带领小组所有成员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待培训结束后, 小组成员共同协商, 同时结合肺癌手术治疗的要求, 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此后, 再严格按照表中的内容对患者进行施护。护理内容如下。 (1) 健康教育。术前, 详细告知患者肺癌的相关知识 (如, 疾病特点、发病原因) , 同时将手术实施的流程向其作出详细的陈述,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提高治疗依从性。告诉患者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以及发生风险, 提出防治措施。术前1 d, 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叮嘱6 h禁食、禁饮。术后, 协助患者取最适体位, 给予饮食指导, 比如术后1 d应食用半流质食, 然后再逐渐转为富含高蛋白以及高纤维素的普通饮食。将离院后应注意的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 并叮嘱家属对患者的日常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 (2) 心理干预。入院时, 给予患者热情的接待, 并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的环境、相关医务人员与科室规章制度, 努力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和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 注意沟通技巧的运用, 如轻拍患者手背以及面带微笑等, 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了解患者基本情况, 掌握心态变化, 落实心理辅导工作。将临床治愈成功案例告知患者, 帮助疏解紧张等不良情绪。纠正患者对术后疼痛的错误认知, 并向其强调维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多和家属沟通, 取得家属的全权配合, 如多给予患者情感方面的支持, 增强其面对疾病的信心。术后, 增加病房巡视的力度, 主动关心、鼓励患者, 提高其心态的稳定性, 促进疾病归转。观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 询问患者主观感受, 评估疼痛程度。若疼痛较轻, 可指导做深呼吸运动, 亦或采取注意力转移法, 如阅读, 观看电视节目。若疼痛较剧烈, 遵医嘱给予镇痛泵。
1.4 观察指标
(1) 组织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参与“健康教育知晓率”的相关调查, 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 (2) 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 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3) 离院前, 调查并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健康教知晓率为98.11% (52例) , 对照组为73.58% (39例)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2.9±2.4) d, 并发症发生率为3.77%;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8.5±6.2) d、16.98%。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35例, 基本满意16例, 不满意2例, 护理满意率为96.23%;对照组满意24例, 基本满意19例, 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率为81.13%。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类疾病, 发病率高且在近几年中还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常见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3]。目前, 手术是肺癌者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 效果好, 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但如何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 仍是临床应关注的一大问题。研究发现, 结合疾病特点与治疗要求, 同时侧重于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这两方面, 为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并严格执行, 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4]。对此, 我们可将临床护理路径更为广泛地引入到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总之, 肺癌手术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并发症少, 护理质量高, 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5]。
摘要:目的 剖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肺癌手术患者的价值。方法 择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共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患者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8.11%、满意率为96.23%, 对照组为73.58%、81.13%,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2.9±2.4) d, 对照组为 (18.5±6.2) d,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 对照组为16.98%,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肺癌手术中, 护理质量高, 护患关系和谐、友好。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肺癌,护理质量,手术
参考文献
[1]张冬梅, 王天霞, 靳新爱,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4, 56 (23) :5290.
[2]周玲.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肺癌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J].医药前沿, 2015, 4 (22) :301-302.
[3]石娥.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9) :159-160.
[4]常美松.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肺癌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34) :253-254.
临床路径在医院护理中的应用 篇11
【摘要】 临床路径在国外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而临床路径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临床路径是一种为病人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其可以提高医护质量,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提高工作效率,可用以训练新的医护人员。
【关键词】 临床路径;服务模式;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82-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推动着我国医院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护理是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服务管理运作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在改革和探索中,探寻出一种适宜高效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临床路径,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1 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简称CP)是一种工作方式,很难用一个定义详尽描述,可把它理解为定义一:是由医生、护士、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手术,制定最适当的、有效的、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浪费,尽早康复,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服务;定义二:临床路径是一种设计好的计划,它的功能是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序、有时间、有效果的照顾,它是多种专业人员合作,以把握质量与经费的模式;定义三:是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护模式,让服务对象由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照顾。
临床路径是一种为病人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它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CPDT(the 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 team)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订,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临床路径的标准化流程来接受治疗及护理,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与护理工作质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第一次成功将工业企业中应用的关键路径分析应用于健康照顾系统,称为临床路径。
2 临床路径的发展
临床路径在国外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为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与国际护理专业的新思想、新概念及国际体制接轨,全国各地的学者纷纷就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探讨和尝试。在我国近期有少数医院开始实施了这一被称为“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医疗模式”。
临床路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它是美国的医疗费用急速上涨、政府的医疗系统和国家财政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和负担的背景下产生,并经历了20多年的临床实践完善起来的,现已成为医院为服务对象降低花费和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科学方法。
我国对临床路径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被一些大中城市医院所认可,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展。还有的医院将临床路径作为培养护理专家的重要途径。临床路径已经成为当前医疗护理管理体系中的重大研究课题。
3 我国实施临床路径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面临的医疗问题大致有五个方面:一是持续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动力,临床路径是临床服务中用来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手段,因此,医疗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必将推动对临床路径的探讨及应用。二是病人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其不但需要医疗护理,而且更需要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健服务需求;三是医疗护理质量有待规范和提高,临床路径能够指导医护人员分析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治疗护理进展,拓宽医护人员的知识面,它又可减少工作失误,保证病人能尽快达到最佳治疗护理效果,减少甚至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四是整体护理有待深化,进一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五是中国入世后经济全球化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催化剂。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诊疗方法,其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两个基本价值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因此,这一模式将会逐步得到我国广大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同,并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4 推行临床路径的步骤
在我国实施临床路径应该加强护理培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强化岗位责任制;大力提高技术,合理用药以努力降低医疗费用;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4.1 组成临床路径制定小组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必须是医院主管部门对临床路径的医疗模式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全力支持。制定临床路径应有各专业人员参加,组成研制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必要时请专家指导。先有详细的计划及路径的选择,接着在医院内通过各部门的参与及沟通,成立多元化的组织,定期讨论,共同设定临床护理护理路径的目标并拟定教育策略,最后,全力推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医疗模式,并建立差异记录及分析的回馈系统。
4.2 选择病种 虽然实施临床路径有很多优点,但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首先要选择那些发病率高、费用多、变异小的病种。而病情复杂,变化大且治疗处置措施较多的病种暂不适宜实施临床路径。
4.3 制定临床路径表格 设计以时间为序的表格式诊疗计划,包含住院诊疗服务内容、时间、费用、阶段目标四大类内容。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要求医务人员在相应时间内完成相应服务内容,达到相应的阶段目标,并使费用控制在相应的标准范围内。
4.4 组织实施 按临床路径小组负责设计出该病种的临床路径草案,临床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对该临床路径草案进行充分讨论和论证,临床路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对所设计的临床路径草案进行修改,并将修改意见向科内有关医务人员进行讲解并获得共识,最后定稿,形成正式的临床路径,上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按照路径实施表格,按时完成相应的治疗与护理。
5 临床路径的优点
临床路径之所以被广泛接受,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改变,美国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将按项目付费改为按病种/病例付费,促使医务人员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尽量节约医疗费用,临床路径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临床路径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它强调多学科的协作。临床路径的实施能使病人明白自己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用药、检查及费用。
5.1 医院受益 ①树立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促进医院风气转变。②提高了医护质量。③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④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时间的浪费。⑤进行结果评价。⑥可用以训练新的医护人员。
5.2 患者受益 ①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康复。②可加强医患沟通,满足病人的知情权。
6 临床路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1 适用范围有限 多数学者认为,临床路径并不适合所有的病人,而一般以高容量、高费用、治疗护理有一定的模式可寻、变异较少、病员充足、治疗结果和住院天数较明确的疾病或手术为对象。
6.2 变异编码系统缺乏统一标准 编制变异编码是把所发生的变异编排号码,以利电脑操作和查找。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一般分为:①入院前变异。②住院变异。③出院变异。④出院后变异。有如此多的变异而缺乏变异编码系统的统一标准,就使得在分析变异以及医院之间彼此借鉴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
7 实施临床路径所面临的挑战
7.1 医院现行付费方式的挑战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付费方式仍是事后付费,所以很难界定一个临床路径病种的标准费用,限制了临床路径在降低平均住院费中的作用。因此,尽快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付费方式将是实施临床路径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7.2 信息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挑战 病种管理活动和监督路径的实施都需要信息支持。缺乏必要的信息,就会影响数据库、变量分析、结果评价及对路径的不断改进。而信息技术手段的缺乏使得我们还不能将临床路径诊疗流程与HIS系统进行有效的融合与数据的共享。
7.3 医务人员观念面临的挑战 如何尽快让医务人员转变服务理念,充分认识临床路径的重要意义,掌握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将是实施临床路径所面临的又一挑战。
综上所述,实施临床路径,医患双方均可从中获益,而医疗体制改革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必将推动临床路径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马伟光.21世纪实施临床路径的SWOT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09.
[2] 李敏娜.临床路径是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J],护理学杂志,2003,03.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篇12
1 临床护理的具体步骤
1.1 获取病患资料:
68例患者中, 男性案例占63%, 女性案例占37%。患者间的年龄差达65岁, 平均年龄是43.3岁, 文化程度上:文盲5例、小学7例、初中25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21例。上肢骨折8例、骨盆骨折14例、腰椎骨折17例, 下肢骨折最多21例。68例中有31例记入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 37例进行常规的医疗护理。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受教育程度、骨折部位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 以保证两组间的可比性。
1.2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采取表格的方式。
每当一个患者入院时, 给责任护士发一张表, 责任护士要仔细地记录每天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观察患者的变化, 以及当天护理路径所实施的具体内容。一一记录下来以便于日后的总结和对患者病情有一定的掌控。
1.3 患者入院前进行相应的入院指导。
详细了解患者的体质、病历、是否药物过敏、家族病史等。并协助医师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告知患者要做检查的详细过程已极在体检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对特殊的病患要予以照顾, 保证试验的最大效能;术前, 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特殊要求进行术前的护理3步骤。进一步协助医院体检医师完成术前的检查工作, 检查结果要及时收集与反馈, 与此同时, 指导患者为术后空腹作适应性锻炼;术后, 根据具体的病患情况放置体位,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恢复情况、手术部位的血液循环加以严密地观察。对于在照顾病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突发情况, 准备好应急措施, 准备好所需要的医疗器械和相关药物。对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可能带有的病发证也要一一了解仔细。指导患者积极地进行术后锻炼, 增强患者的术后适应性, 从而达到使患者术后可以幸福生活的目的和共同期望。出院:把患者出院后的功能锻炼的方式方法、药物服用的方法和用量等出院后的自行护理内容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交待清楚, 帮助患者尽快从疾病中走出来,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明确观察目标。
满意度调查包括了解住院患者对医护人员实施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医护人员是否准确传达锻炼功能的方法和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法是否值得认可;对比两组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所花费用的记录;对比两组并发症统计出现的次数;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有一定了解, 包括给病患发调查问卷, 问卷的问题设计, 主要围绕患者所得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恢复功能的了解程度。每个问题设置四种答案, 知道、部分知道、听说过、没听说过, 答案之后附上相应分值4、3、2、1分。分数加起来, 最后得分在20分以上的为合格, 反之, 2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1.5 确切临床护理的结果。
采取上面同样的方法, 得出两组的满意程度表, 并根据这个表分别得出两组的满意率。通过计算得出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2%, 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0.5%, 可以清楚地得出, 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为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由住院部的记录在案的数字: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在10 d左右上下浮动, 浮动率为一天半时间。住院花费在6872元上下浮动, 浮动率为987元。并且值得注意的是, 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对比, 与上一组相比项目对比的P<0.05的结果相同;第三个要明确地结果是,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并发症率的相关情况。观察组31例中有29例掌握, 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3%, 产生并发症患者2例, 并发症出现率为3.7%。对照组37例中有25例病患对健康知识掌握, 将康知识的掌握率为67%, 产生并发症患者9例, 并发症的产生率为11%。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对比P<0.05。
2 通过现实的案例对比得出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减轻病患家庭的经济负担方面的成效是显著的, 护理工作已不再是盲目地遵循意识的嘱咐, 或是等医师下指示后才进行医治。护理人员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预见性、科学性地对病患进行最合适的护理, 护理工作的展开也会比以前更有效率, 患者也了解自己的疾病治疗的方针计划, 主动地配合医院的护理人员开展工作。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 自我护理能力的得到提升, 从而护理效果也就达到了最佳, 并缓和护理人员之间产生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的默契。也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 使医疗在人性化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患者在入院后即被告知全部的护理过程, 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护理人员有序的对患者进行标准的服务, 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后, 只需在责任护士那里, 在临床护理路径表上, 在完成了的护理项目后面写上时间和标注姓名即可。患者指导整个护理过程, 以可见患病患的紧张情绪, 为护理人员对病患进行护理前, 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功能锻炼。病患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 在避免医护关系紧张、解决病患与医院间紧张关系、避免医护纠纷的意义不言而喻。
3 小结
观察组的31例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开销、术后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37例患者 (P<0.05) 。患者在功能锻炼知识的掌握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疾病的认知等方面, 都展现出了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我们可以确信,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掌握, 使患者更加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 是未来高质量护理模式的必经之路, 提高医院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摘要: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遵循一种疾病模式, 以时间顺序对患者群体实施系列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减少病患的住院时间, 以及住院费用, 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临床护理路径对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的作用也不言而喻, 临床护理路径是现在各大医院著名专家认可的一种疾病治疗模式, 在给患者带来实惠的同时, 也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力。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应用,患者:医院
参考文献
[1]祝晓华.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22) :112-114.
【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推荐阅读:
中西结合护理10-08
中西医结合的专科护理11-07
痔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08-28
中西药结合06-21
中西医结合疗法10-15
中西医结合药物10-17
中西药物结合保守治疗05-15
中西医结合内科05-17
中西药物的有机结合07-03
中西医结合医院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