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共12篇)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1
随着卫生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传统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疗护理模式改革在不断探索中。近年来, 临床护理路径逐步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获得了患者的好评。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70例初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正常无并发症初产妇140例, 均采取自然分娩方式。产妇年龄20~35 (28.3±8.6) 岁;妊娠37~41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 其主要内容如下。 (1) 健康宣教:入院后首先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包括病区环境、住院规章制度、陪护及探视制度, 介绍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 宣讲分娩及产褥期基本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等; (2) 心理辅导:由于初产妇对分娩过程产生恐惧心理, 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鼓励产妇顺利分娩; (3) 膳食要求:据不同产妇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饮食标准, 满足产妇营养及热量; (4) 分娩前各项辅助检查:按医嘱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三大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胎监等方面辅助检查, 以利于顺利分娩; (5) 分娩后必要的治疗、护理:新生儿早接触产妇皮肤、早吸吮, 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 (6) 介绍新生儿护理护理常识, 母乳喂养方法、乳头护理等; (7) 每天详细记录护理情况, 在实施过程中, 进一步了解产妇及家属意见, 对护理路径内容欠缺、不合理或不完善的方面, 及时报告护士长, 做出修正, 不断改进护理方法, 尽可能地满足产妇及家属要求。对照组按传统护理制度进行整体护理。
1.3 观测指标
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产妇及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2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为诊断明确的某种疾病制定的护理规划, 即护理计划, 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一种全新的护理工作模式[1]。与传统责任护理或整体护理模式不同, 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规划, 使患者了解护理计划及目标, 并对自己的护理计划提出要求, 使其不再茫然和被动, 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及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 达到了最佳护理效果,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2]。
传统护理方法产妇住院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产妇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 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不够, 导致住院周期延长所致[3]。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护理人员根据产妇不同时期, 积极主动有计划地进行健康宣教, 使产妇及家属循序渐进地了解分娩及产褥期相关知识, 更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 (2) 根据产妇的心理、生理及个性特点, 进行心理疏导, 与产妇及家属充分交流, 使产妇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可减少或避免产后并发症发生, 促进产妇身体康复; (3) 更人性化、更全面、更科学的护理, 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 降低医疗风险, 提高满意度。传统的护理健康宣教所涉及的内容比较肤浅, 针对性不强, 且基本按医师医嘱护理, 缺乏积极主动性, 护士做得不到位, 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
总之, 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护理行为, 提高了工作效益, 使产妇获得了最佳护理服务, 有效地缩短了住院时间, 降低了医疗费用, 也节约了医疗成本, 提高了社会效益, 是我国今后护理工作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冯建波, 马微丰.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2010, 24 (11) :81.
[2]樊俊玲, 祁春英.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9 (3) :229.
[3]赵晓敏, 阳爱云.论临床路径与其它护理模式的辩证关系[J].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 , 2006, 21 (2) :62-63.
[4]孙芳珍.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2008, 5 (6) :73.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2
实施与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专业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以后,针对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是医院为使服务对象能减少费用,同时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而实施的一种科学的服务和管理方法。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运用到单病种管理上,一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二是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医疗费用。”
一、我院开展情况介绍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文件及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秦海松院长为组长的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陈卫高副院长为组长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及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组长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现开展科室3个、开展病种9个。
二、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
(一)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1.内科、外科、妇产科选定3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上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核。选定病种遵照以下原则: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结合医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2.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定完成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需要的时间,包括总时间和主要诊疗阶段的时间范围。
3.制作符合临床路径的文本
根据院实际情况,参考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表单进行制定。临床路径文本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护理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三)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经治医师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四)变异的处理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正向变异不影响临床路径的开展,继续实施。出现负向变异达到一定程度的,及时退出临床路径,如:
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4.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五)建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
建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患者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的情况,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
(六)临床路径数据的收集与评价
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负责每月将科室开展临床路径情况,包括病种总病例数、进入路径病例、变异、退出、进入与未进病例入住院天数与费用等数据认真收集整理,每月上报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三、应用效果评价
收集3个临床科室,9个临床路径病种及11个单病种收费的相关数据,对实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与非路径患者相比,实施路径患者住院日、住院费用,住院药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一)总体开展情况
目前开展临床路径专业3个、病种数9个,2015年上半年,全院完成临床路径病例总数241例。
(二)临床路径降低了住院日
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不仅是表现患者住院时间长短的一个指标,而且是反映医院工作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实施临床路径规范了医疗、护理行为,同时协调了相关科室的工作,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单完成相应诊疗内容,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就医过程不中断,减少或消灭了无效住院日,缩短了住院时间。据统计9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以后,平均住院日均有所下降。2014年全院平均住院日为15.6天,2015年上半年全院平均住院日为12.3天。
(三)临床路径降低了住院费用
进过统计发现,实施路径患者与未实施路径患者相比,住院费用降低了8%—10%。临床路径组以患者住院时间为序,规范了不必要的检查、治疗,杜绝了乱检查、乱收费现象,做到了合理检查与合理治疗,既保证了医疗质量,又降低了住院费用。
(四)临床路径减少了抗菌药品费用
据统计,实施路径患者与未实施路径患者相比,抗生素费用降低了9%—20%。抗生素使用是外科治疗中的重要部分,费用占了药品费用的大部分,抗生素的使用分为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应用临床路径后,规范了用药程序,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严格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用药,严格执行无菌手术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使用费用大大降低。
临床路径明显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了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质量,提高了医疗资本运作效率,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值得进一步扩大病种,大力推广。这表明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四、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临床路径的指定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医院围绕着临床路径实施过程需要在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和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方法、习惯等会潜移默化地对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为保证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得到持久贯彻,必须针对医务人员和临床科室建立一套评价指标,确保其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运用“例外管理原则”,把控制重点集中在不正常、不符合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的关键性差异上。要追根寻源,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及时反馈给专家组和医教科。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妇产科;应用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6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方法及护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做出改变。通常的护理方法,往往消耗较长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因此,临床护理途径应运而生,其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的特点,针对某种疾病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安排,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及工作计划,降低病人的护理时间及护理费用,加快病人自身康复,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给患者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从而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院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正常产褥期妇女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正常产褥期妇女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7.8±1.9)岁,妊娠35~43周;对照组50例,年龄26~37岁,平均年龄(29.8±3.2)岁,妊娠36~44周。两组孕妇均为初产妇,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无产程延长,出血量在分娩2h内<400mL,两组在年龄、孕周、初次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妇产科护士长及骨干人员组建研究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分批培训,使其掌握临床护理路径的知识及要点,清楚其实施方法,以保证后续研究所采取方法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设计“临床路径表”,观察组依据“产褥期临床护量路径表”做参照,内容包括:病情监测和评估、产褥观察、药物治疗、医疗措施、手术治疗、护理指导、实验室检查、健康教育、出院宣教共计9个指标。观察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此表进行护理服务,并给予患者临床路径告知书,保证患者的知情及配合。对照组采用产褥传统的观察表开展护理。
1.3 疗效评估 选择治疗过程中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医疗护理质量、以及产妇满意度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数据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数据处理及汇总后的结果为,观察组住院费用为(2158.7+462.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3254.8±215.8)元: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为(4.52±1.36)d,明显低于对照组(8.54±2.96)d;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25±2.35)%,明显高于对照组(91.58±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护理体系的不断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逐渐的出现,因此,针对于此,国家实施三医联动综合改革,对降低医疗费用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而妇产科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往往还有其他的治疗费用,因此,控制和降低成本是医院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次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大大的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及治疗时间,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多数不必要的浪费,并且使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临床数据,便于开展后期的临床护理。臨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医院的工作状态也有很大的改变,对一些平常为主动检查的项目,逐步的变为被动检查,检查项目也比平常更加的完善、丰富。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3例。观察组男27例, 女26例;年龄为31~82岁, 平均 (51.4±4.3) 岁;右肺全切19例, 左肺全切9例, 右肺部分切除12例, 左肺部分切除13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8例;年龄为30~81岁, 平均 (51.3±4.4) 岁;右肺全切18例, 左肺全切7例, 右肺部分切除13例, 左肺部分切除15例。两组手术类型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 心、肾功能不全者。 (2) 肿瘤广泛扩散者。 (3) 未取得知情同意者。 (4) 合并严重并发症者[1]。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 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检查、常规宣教。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2], 具体如下:成立护理小组, 组员有护士长 (组长) , 临床医师 (2名) , 经验丰富的护士 (3名) 。由护士长组织并带领小组所有成员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待培训结束后, 小组成员共同协商, 同时结合肺癌手术治疗的要求, 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此后, 再严格按照表中的内容对患者进行施护。护理内容如下。 (1) 健康教育。术前, 详细告知患者肺癌的相关知识 (如, 疾病特点、发病原因) , 同时将手术实施的流程向其作出详细的陈述,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提高治疗依从性。告诉患者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以及发生风险, 提出防治措施。术前1 d, 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叮嘱6 h禁食、禁饮。术后, 协助患者取最适体位, 给予饮食指导, 比如术后1 d应食用半流质食, 然后再逐渐转为富含高蛋白以及高纤维素的普通饮食。将离院后应注意的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 并叮嘱家属对患者的日常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 (2) 心理干预。入院时, 给予患者热情的接待, 并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的环境、相关医务人员与科室规章制度, 努力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和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 注意沟通技巧的运用, 如轻拍患者手背以及面带微笑等, 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了解患者基本情况, 掌握心态变化, 落实心理辅导工作。将临床治愈成功案例告知患者, 帮助疏解紧张等不良情绪。纠正患者对术后疼痛的错误认知, 并向其强调维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多和家属沟通, 取得家属的全权配合, 如多给予患者情感方面的支持, 增强其面对疾病的信心。术后, 增加病房巡视的力度, 主动关心、鼓励患者, 提高其心态的稳定性, 促进疾病归转。观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 询问患者主观感受, 评估疼痛程度。若疼痛较轻, 可指导做深呼吸运动, 亦或采取注意力转移法, 如阅读, 观看电视节目。若疼痛较剧烈, 遵医嘱给予镇痛泵。
1.4 观察指标
(1) 组织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参与“健康教育知晓率”的相关调查, 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 (2) 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 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3) 离院前, 调查并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健康教知晓率为98.11% (52例) , 对照组为73.58% (39例)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2.9±2.4) d, 并发症发生率为3.77%;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8.5±6.2) d、16.98%。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35例, 基本满意16例, 不满意2例, 护理满意率为96.23%;对照组满意24例, 基本满意19例, 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率为81.13%。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类疾病, 发病率高且在近几年中还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常见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3]。目前, 手术是肺癌者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 效果好, 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但如何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 仍是临床应关注的一大问题。研究发现, 结合疾病特点与治疗要求, 同时侧重于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这两方面, 为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并严格执行, 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4]。对此, 我们可将临床护理路径更为广泛地引入到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总之, 肺癌手术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并发症少, 护理质量高, 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5]。
摘要:目的 剖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肺癌手术患者的价值。方法 择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共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患者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8.11%、满意率为96.23%, 对照组为73.58%、81.13%,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2.9±2.4) d, 对照组为 (18.5±6.2) d,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 对照组为16.98%,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肺癌手术中, 护理质量高, 护患关系和谐、友好。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肺癌,护理质量,手术
参考文献
[1]张冬梅, 王天霞, 靳新爱,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4, 56 (23) :5290.
[2]周玲.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肺癌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J].医药前沿, 2015, 4 (22) :301-302.
[3]石娥.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9) :159-160.
[4]常美松.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肺癌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34) :253-254.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5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普外科实习的中等卫生护理专业的138名护生随机分成2组,比较两组学生入科考试、出科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实习生结业考试外科成绩的差异,数据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路径组护生在出科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实习生结业考试外科成绩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路径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外科护理 临床教学 路径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32-01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生是护理事业的接班人[1],科学的教学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普外科病种繁杂,带教老师临床及教学工作繁重。为改善教学质量,我科近年采用路径式护理教学,让学生主动投入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2],通过临床1年的实践,与传统带教方法对比,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普外科共有护生138人,随机分成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69人,实习时间为4周,由护师以上职称的老师带教。带教老师随机分成到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两组老师在职称、教龄、带教人数等方面无差异。
1.2 方法:根据教学实习大纲及医院带教计划,路径教学组按照科室制定的《普外科临床护理带教路径表》教学;路径表分为A表与B表。A表是根据不同的班次实施带教;B表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日常学习和工作根据A表安排,路径表要求带教老师和护生双签名,相互监督,教与学内容明确。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学习和工作,学习时间取决于老师上班的时间,老师适时讲解,护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岗位任务,学习内容不确定,和实习期间住院病人情况、老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关系密切。入科和出科时由护理部统一进行入科考试、出科考试;毕业前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和结业考试。临床技能考核采用盲法评分,百分计(±s)。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3.0 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入科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出科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外科护理部分)、结业考试(外科护理部分)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 1)。
注:路径组与传统组比较:入科考试t=0.27,P>0.05;出科考试 t=6.28,P>0.01;技能考核t=15.25,P>0.01;结业考试t=11.11,P>0.01。讨论
3.1 临床路径式教学使教学流程进一步规范。传统式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目标不明确,以带教老师为主体,进行灌输式讲解,护生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过程和主动参与意识[3]。路径式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规范,根据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保证了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素质高,知识面广,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有针对性选择教授内容,重点突出、解决难点,适时指导、讲解、示范。同时,路径式带教模式是相对固定的流程,在教学实践中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调整。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掌握学科新进展,熟悉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和学科知识观念及时更新。路径式教学采用双签名方式,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师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路径式教学能够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临床技能。护理学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带教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缺乏分析推理能力和交流协作精神。路径式带教模式中,护生明确实习任务、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护生参与临床疾病的护理过程,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地巩固和完善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4]。路径式教学注重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临床技能,进行针对性的综合能力训练,如临床操作、沟通、病历书写、应急处理等[5]。结业考试中,路径组护生临床技能明显优于传统组。小结
路径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规范化、系统化,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有利于护生全面掌握普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及各项专科操作技能,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同时,路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改进,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断完善,结合护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以临床病人为中心,提高临床护理和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6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手足外科;VSD技术;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03-02
手足外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常见的有:骨与关节损伤、手挫伤、切割伤、撕裂伤的呢过,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以疼痛、活动不便等为主,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对于手足外科疾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更多的以VSD技术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VSD技术治疗手足外科疾病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为了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足外科VSD技术应用时的临床护理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手足外科VSD技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手足外科VSD技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为(23~45)岁,平均年龄为(36±0.8)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1-5.9)天,平均病程为(3.2±1.1)天;对照组有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患者年龄为(38~67)岁,平均年龄为(45±1.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2-5.8)天,平均病程为(3.4±1.6)天。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选患者均采用VSD技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如下:患者治疗前加强患者宣传教育,告知患者VSD技术治疗的方法、治疗的基本步骤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1]。
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如下: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前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路径路线图;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成立临床路径小组,并由專家和护士共同组成[2];同时,护师查阅相关资料制定VSD技术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方案,并帮助患者绘制相关的表格,且患者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路径表相关内容进行。入院当天,责任护师向患者宣传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让患者对临床路径有所了解[3]。当护理过程中临床路径发生变化后应该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护师做好和家属和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护理需求,耐心讲解、示范健康教育知识,护士长每天早晨进行病房进程,督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调整和修改[4]。
1.3统计学方法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房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54例满意,4例一般,总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1例满意,7例一般,总满意率为80%)(P<0.05),见表1。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住院时间为(6.8±0.5)天、术后活动时间为(1.6±0.3)天,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手足外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部分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时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VSD技术治疗手足外科疾病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这种护理模式和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它是一种科学性较强的高效护理模式,它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护师的专业培训,并让护师能够熟悉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时的相关工作配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制定严格、合理的治疗方案、恢复计划等进行系统性了解,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5]。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使传统的护理模式变得动态化、系统化,从而使得对患者的护理更具针对性和连续性,从而能够对患者每天的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对护理路径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及时调整,使得对患者的护理更具针对性,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为患者治疗以后治疗预后等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手足外科疾病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满意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瑞莲,刘利东,王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体表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0,32(14):1963-1964.
[2] 张宇,姚元章.反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2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7(14):14.
[3] 涛圣祥,喻爱喜. VSD在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手掌离断再植术中的应用[J]. 解剖与临床,2007,2(11):415,671.
[4] 杨帆,白祥军.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各类创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创伤外科杂志,2011,13(1):82-85.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7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
作为临床上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这种病症最要多发于老年群体,且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临床诊治较为复杂[2]。所以这种病症依靠单纯的治疗无法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主要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这124例脑出血患者当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57例。患者的最高年纪为79岁,最低年纪为62岁,平均年纪为(68.5±5.3)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脑出血患者,诊断符合WHO关于脑出血病症的诊断标准。分组以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按照自身的实际病情采取恰当、对症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进行干预指导。①当患者入院以后,相关的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相关资料和病情进行了解,走访患者与患者交谈并与患者建立起友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对患者的相关了解,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表;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模式和换班时间进行调整,严格围绕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操作,值班的护理人员和责任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所制定的表格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③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因为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患者,且子女大多不在身边,加之对病情的不了解,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焦虑和心理抑郁感,护理人员需要以温柔的言语和患者沟通,叮嘱患者耐心与病魔抗争;④根据患者护理路径的实施进度,为患者适当配合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必要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预后知识。为患者讲述一些同类病症患者治愈的案例,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决心;⑤根据对患者的护理情况和患者自身的恢复状况,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随时的调整,以便于更好的护理患者。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护理59例,护理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护理有效41例,护理有效率为66.13%,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状况、住院时间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出血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有着相当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3]。这种疾病最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但是因为该病症自身的特性患者一般年龄较大等原因,在治疗的过程中很难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对这种疾病的治疗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传统的护理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护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研究主要分析临床路径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该疾病的护理效果。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其治疗有效率更高,且并发症更少,患者有较高的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经过分析可以得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模式从患者入院开始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了解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是一种有计划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同时该护理还严格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护理的主要原则,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和换班时间进行调整,能够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监视更为紧密细致,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做出应对。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摆正心态树立与病魔抗争的决心,同时还能对相关预后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当身体不适时避免了无谓的惊慌。该护理模式是实时递进的,其最大的效果就是能够根据患者的实时状态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手段进行完善,使护理越来越贴合患者,因此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临床上,在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基础上为患者配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有效率,更容易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海娟.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3):524-525.
[2]王爱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30):623-624.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8
关键词:骨科,临床护理,路径表,设计应用
设计护理路径表的思路
目标的设计:依照原卫生部办公厅颁布的有关骨科的6种病种临床路径, 其中的依据是卫办医政发139号, 并对于骨科之中的多发病、常见病以及创伤骨折进行收集, 比方说以锁骨骨折和髌骨骨折之中的一些医疗护理过程资料为依据, 与医生共同展开相应的分析, 并完成回顾性调查以及核算工作, 对于这3种疾病在住院过程中的服务项目进行制定, 并且严格地执行, 使护理实践得到落实, 及时测量预期结果[1]。
设计版式:为了和病历之中表格的大小有一致性, 我们往往利用A4纸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设计, 为每个患者装订一份, 方便出院之后进行收集以及归档[2,3,4]。
护理路径表具体内容
护理治疗是依照医疗上对应的骨科临床路径表来进行的, 并且依照相关时间顺序, 有着非常简单的内容, 比方说手术的时间和出院的时间等内容, 并且依照每天的服务项目, 如入院的评估、指导, 以及用药的状况和饮食的状况安排的休息以及活动时间, 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的各项工作, 并且包括手术之后拔除引流管的时间, 以及骨科进行康复的时间、下床时间和卧床时间等, 这些详细的信息都应当记录在内, 而对于页眉部分, 应当记录患者的住院号、床号、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的内容, 并依照有关条件, 产生一个计划内容, 在这个时候, 护士、医生以及患者和患者家属都能够了解到什么时候进行检查, 或者说什么时候进行手术[5,6,7,8], 以及什么时候进行功能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并且了解到什么时候出院、拆线等内容, 也设计了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变动或者说对于变动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处理等问题。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范围
使用的方法: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 某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也就开始启动, 页眉是责任主管护师进行填写的, 并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一系列详细的解释, 对于表中不同项目的执行时间、执行内容、注意事项以及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告知, 并在文件袋之中放入这种临床护理表, 在患者床边进行悬挂。为了能够共同达到这个表中的有关内容, 在做完相关内容之后, 护士和患者会共同进行签字, 并且标明时间[9]。如果说没有及时完成或者说出现改变的话, 也应当告知患者或者告知医生, 采取有关方面的办法, 比方说在骨科, 这3种患者的年龄比较高, 往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 这个时候主管护士就应当灵活地进行掌握, 不但要达到有关目的, 也应当完成各种内容。这个表应当在患者出院之后进行回收, 分析其中某些部分是否产生变异, 并将表中的有关内容完善之后进行存档[10,11,12]。
先期测试:将有代表意义的关节疾病、锁骨骨折和髌骨骨折护理作为临床路径表。对患者住院期间, 使用了临床护理路径表测试, 使医疗护理活动程序化, 与患者及家属有了良好沟通, 让患者及家属知晓住院后每天的内容, 密切了护患关系, 减少了护患纠纷。测试开始时间2013年8月, 期间进行了先期测试, 共30例 (男15例, 女15例) , 均经手术治疗, 完成整个疗程的有30例。平均住院日15 d, 较以前缩短3 d。临床护理路径能克服部分护理人员知识上的缺陷, 促进护患沟通, 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全面推行:由于有了先期测试, 总结了试行过程中的经验, 依据骨科关节组专业特点, 请示护理部后于2014年3-10月开始对住院患者锁骨骨折和髌骨骨折患者提供临床路径式服务。
结果
试验组:2014年3-10月收治骨科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2014年3-10月收治骨科住院患者30例。每例患者出院前的调查表中相关项目比较结果, 见表1和表2。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 使医疗护理活动实现程序化和标准化[13]。临床路径中的各项服务均依据程序执行, 避免了护理人员因工作繁忙而造成对患者的护理不当, 同时也避免了因个人能力差异而出现的护理缺陷, 因此就要求在路径表上使各专业组工作人员所要做的事情一目了然[14,15]。
临床护理路径表具有记录简单、易行的特点, 护理管理者也通过科学、准确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采用打钩的方式进行记录, 出现偏离标准路径时, 在变异记录一栏注明。如锁骨骨折和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 不仅病情变化少、变异小, 而且患者整体素质较高, 理解、掌握知识较快。可克服因患者知识层次不一样, 导致康复的时间也不一样的现象[16]。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表执行健康教育, 可使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 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患者积极地进行功能性锻炼, 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护理计划不用每天书写, 从而缩短了护理人员做记录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17]。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肺炎患儿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5岁,平均(2.50±1.02)岁,其中3例衣原体类肺炎,5例支原体类肺炎,10例病毒感染类肺炎,27例细菌感染类肺炎;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5岁,平均(2.43±1.01)岁,其中2例衣原体类肺炎,6例支原体类肺炎,11例病毒感染类肺炎,26例细菌感染类肺炎;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患儿入院后,发放标准的护理计划,每日按照计划进行护理;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检查护理:患儿入院后,对其予以详细的检查,包括胸部CT、血气状况、肝肾功能与肺功能等,并据检查的结果,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后制定相对应的方案,依据患儿病情的变化对治疗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健康教育:积极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交流,并耐心详细地讲解肺炎有关知识;其他护理:对患儿生命体征予以密切关注,并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做好记录,若出现异常反应,及时报告。
1.3 判断标准与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胸片、血常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与家属对疾病掌握程度的达标情况、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疾病掌握程度的达标:设计10题,100分满分,≥85分即为达标[2]。满意度:自制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总共10题,每题分为不满意、较满意与满意,满意度=(较满意+满意)/总例数×100%[3]。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时间指标:研究组胸片、血常规、体温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1。
2.2 两组家属的疾病掌握程度及满意度:
研究组家属对疾病掌握达标为95.56%(43/45),比对照组66.67%(30/45)高;且研究组满意度为97.78%(44/45),比对照组48.89%(22/45)高。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多发生在冬春寒冷的季节,因小儿抵抗力较差,易受到反复感染,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咯痰、气促、咳嗽等症状,且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约占儿科类住院患儿24.50%~56.20%[4]。为探讨小儿肺炎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本研究针对收治的9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文中研究组胸片、血常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比对照组少,表明肺炎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可能因为在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时,一入院护理人员即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可以清晰了解其病情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护理与治疗措施,从而有利于减少其血常规、体温等回复正常的时间。同时,对于异常情况予以及时上报,也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家属对疾病掌握达标比对照组高,表明肺炎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家属认知度,从而减少并发症。可能因为在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时,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予以健康教育,耐心讲解与肺炎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家属对肺炎相关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对疾病掌握情况的达标率,进而减少肺炎相关并发症。另外研究组的满意度97.78%比对照组48.89%高,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可能因为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使良好护患关系建立,并取得其信任,从而提高依从性,并使护理的满意度得以提高。此外,护理人员针对性护理,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也可以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肺炎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能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并提高家属认知度与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秀燕.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93-94.
[2]孟可可.健康教育路径在支原体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102-103.
[3]李慧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75-76.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10
关键词:小儿腹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小儿腹泻是儿科中的常见疾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发病原因主要有肠道内或肠道外感染、饮食护理不当、过敏、双糖酶缺乏、气候突变腹部受凉等[1]。相对成年人而言,腹泻患儿的抵抗力比较差,因而容易因腹泻而产生其他损伤。因此,在治疗腹泻的同时,还应对小儿腹泻患者加以精心的护理。我院为提高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恢复健康,特选取了118例腹泻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11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男患儿33例,女患儿26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2±1.5)岁。对照组男患儿31例,女患儿28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4.5±1.3)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法:第一,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工作小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包括入院指导、检查、治疗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住院指导等方面。第二,落实临床护理路径表。①入院指导。入院之初,护理人员给患儿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管理制度、周围环境、作息制度、陪护制度、探视制度等,并说明患儿的病情,解释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2]。②观察患儿的病情。护理人员应在患儿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的大便次数、性状、气味、量,观察患儿的排尿时间及排尿量,并做详细记录;观察患儿的脱水情况,如果患儿出现了面色苍白、口唇干裂、眼窝凹陷等症状,则可以判断为脱水,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给患儿补液,脱水程度轻的患儿口服ORS补液盐,脱水严重的则建立静脉通路以纠正脱水;观察患儿是否有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以预防低血钾症、酸中毒等;观察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量等,从而防止早期肠套叠的发生;监测体温,若有高热现象则给患儿喝开水,减衣服,使用头枕冰袋以退热。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鼓励患儿的母亲母乳喂养,并坚持少量多次的喂养原则,从而减轻患儿的肠胃负担;给予患儿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病情得到控制后恢复正常饮食。④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指导患儿家属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提醒患儿家属保持饮食卫生、健康,注意给患儿做好防寒措施[3]。
1.3临床评价:统计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自制调查问卷表118份并发放给患儿或者患儿家属,对患儿或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6.5±3.0)d,(37943.3±73.2)元;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8.8±3.2)d,(44103.4±114.5)元。经比较,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5%,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腹泻对患儿的伤害比较大,如果因治疗或护理不当而引发了并发症或其他意外事件,则患儿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做好腹泻患儿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次研究对比了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儿其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而护理满意度更高。这就提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小儿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节省治疗费用,并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应用较多的护理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住院护理方法,以患者为中心,专注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安排紧凑且合理,所以护理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患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出院,而住院费用也随之节省下来。综上,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小莉.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9(33):92-93.
[2]冯静.小儿腹泻护理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290-291.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11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08-02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成效管理模式为主的护理方式,其特点为高效性、质量可保证性、多专业合作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事业的发展,临床护理路径也逐渐得到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关注[1]。临床护理路径作为针对疾病与患者本身的特点制定的服务计划,能够正确地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并培养其应急能力与预见能力,并使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了解疾病的治疗与护理过程。本院妇产科就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92例,年龄为38岁至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5.6±2.7)岁,在选取样本的过程中已排除发生严重并发症与贫血、需要输血的患者。随机将92例患者分为2组,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营养、文化程度、职业、病程、手术与麻醉方式,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 对于对照组的46例患者给予其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2.2 观察组患者 对于观察组的46例患者,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需求、治疗与护理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表格以住院时间作为横轴,以疾病的检查、用药情况、疾病评估、护理方法、饮食与运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作为纵轴。护理人员制定相关的护理目标,其内容囊括护理人员、患者、家属以及病友。自患者入院的第一天开始于其病房张贴护理路径表与护理计划,让患者与其家属以及病友了解第二天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以及康复计划,并于第二天由值班护士向患者详细地介绍当天的护理计划。每一天由当班的护理人员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详细观察与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每天定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注意事项、术后康复措施等。对于已经完成的内容,在临床护理路径表上打勾,并签上执行护士的名字,当路径发展出现异常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地记录病情的变化,并与医师一起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处理。在患者出院时,向每一位患者发放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调查表,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看法[2]。
1.3 评价方法 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康复能力,并使用调查表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P<0.05时说明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结果进行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详细结果,见表1。就两组患者的康复活动能力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整体素质,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自身利益逐渐得到政府与医院的重视,除了让患者以低廉的费用尽快康复,还要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临床护理路径即把护理工作细化到每一天,让患者能够定时、保质、保量地享受到护理服务,既能有效控制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又能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得到科学的、高效的治疗与护理。通过对患者家属与病友同时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促进医生、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还能满足患者的知情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护理人员的护理,减轻其焦虑感与紧张感。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临床护理路径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并通过规范的护理、人文的服务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既能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之上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又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在各个医院进行推广的过程中,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实用性。本文通过结合国内外医院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的成功范例,开辟出该护理模式的新路径,不仅在合理地利用科室资源的前提下使患者享受到了最优质的服务,还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口碑,这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疗纠纷、创建医疗服务特色品牌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庄翠芳,方芳,张园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J].上海护理,2009,8(4):54-56.
[2] 刘彩栋.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5(6):13-14.
[3] 陈鸣敏.临床路径在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2009,19(5):68-69.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120例, 年龄24~35岁, 妊娠38~42孕周, 均为初产妇, 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 无产程延长, 出血量在分娩2h内<400m L。同时排除分娩后乳腺炎、发热的产妇。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在年龄、孕周、初次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三盲方法, 即接受何种护理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不知情;对实验对象分组相关课题实施人员不知情;对资料的分组数据处理人员不知情。由妇产科主任和护士长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操作和理论培训, 组织参加的研究医护人员进行学习, 参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医护人员由课题负责人随机分配, 对所护理的对象属何组并不告知。观察组依据“产褥期临床护量路径表”做参照, 并依据医院情况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 内容包括:产褥观察、医疗措施、照顾、实验室检查、睡眠、饮食、清洁、产妇满意义、健康教育共计9个指标。护理人员按着此表严格进行护理, 以观察指标为纵轴, 产褥天数为横组, 采取打勾, 涂色的形式进行记录, 照顾需按时有效提供。对照组采用产褥传统的观察表开展护理。
1.3 疗效评估
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及日常护理记录的汇总, 以平均住院日、医疗护理质量、平均住院费用、产妇满意度等为主要评判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χ—±s表示, 计量数据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数据处理及汇总后的结果为, 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为 (3.47±1.56) d, 明显低于对照组 (6.75±3.13) d;观察组住院费用为 (2289.4±517.9) 元, 明显低于对照组 (2578.2±447.1) 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 (99.84±1.3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92.2±4.0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的长远效果及优势
①实施优势:可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照顾模式;使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医务人员对所担负角色明确;能对患者及家属接受的照顾预期;可界定标准检查项目的住院天数;利于对临床数据系统的掌握;利于评价。②长远效果: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增加;对临床结果可改善和测量;促进记录文件的整合;持续以患者的角度出发对护理品质进行改善;对住院天数可有效控制和管理;降低再入院比例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使用;降低再入院和并发症发生的比例;提高工作人员满意度;降低平均住院成本。
3.2 在正常产褥期妇女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
自1950年临床路径起源以来,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实践, 临床理论已形成较完善的体系。从即往的生理角度模式向社会、精神和心理感受模式转换, 充分体现了围生期的保健工作与家庭及社会的密切相关性[2]。对以往护理被动观察生理指标的理念, 改为主动诊查, 按项目询问, 提高了异常被发现的可能性, 项目较为完善, 标准相对统一, 防止护理人员因水平差异或工作责任心差异导致的遗漏项目。无设备购置、特殊仪器和成本支出, 在各级医院对工作人员行专门培训后即可推广实施。在临床护理路径记录表中打色涂色的形式也较简单易行, 使记录的时间缩短, 工作效率提高, 护理质量得到保障。
3.3 在正常产褥期妇女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为了提高卫生资源使用率和适应新医学模式的转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在正常产褥期妇女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 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护理模式, 证明了在正常产褥期妇女临床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 同时并未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3.4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中与医务人员满意度的相关性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有密切相关性, 医务人员较低的满意度可能使对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满意度降低, 影响到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效益低下, 医疗服务产出低等情况, 进而对医疗服务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3]。本次研究两组工作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经过专业培训后, 在对护理结果的影响方面, 医务人员的因素已降到最低。护理路径使护理活动标准化和程序化, 可使护士向主动护理概念转变, 培养了其工作的自律性、自主性, 同时也增强了成就感。健康教育和护理在护理路径程序的指导下进行, 可使护理项目避免发生遗露, 使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加强, 使护理计划的有效实施得以保障。另外通过护患间教学实践, 可使产妇对护士细致的关怀真切感染, 改善了传统紧张的医患关系, 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医疗和护理模式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跨学科的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 在住院期间, 以时间为横轴, 以入院检查、指导、治疗、用药、护理、出院计划、技能指导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 对日程计划表进行制定, 详细描述说明并记录何时应用哪项检查, 护理和治疗及何时可出院等。患者也可对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直接了解, 在护理过程中主动参与, 使自我护理能力和意识加强, 以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可依据每日标准的护理计划, 在产妇住院期间行表格和工作路线图的设置, 利用此路径可使产妇分娩、待产、产褥期过程中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
综上, 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临床护理路径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 通过在妇产科的制定和实施使规范了护理和诊疗行为, 使医护人员达成共识, 对医疗护理工作起到协调和指导作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使产妇对每日医护的内容和进展明确了解, 以积极主动配各医护, 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同是使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提高, 故在妇产科护理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旭茹, 陈伟月, 孔肇英,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院, 2007, 7 (8) :116-118.
[2]陈桂娥.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18) :3519-3520.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推荐阅读:
护理临床路径07-26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06-18
优质护理临床路径论文05-28
临床护理路径产科论文05-29
ICU护理临床路径06-04
临床护理效果论文09-05
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08-30
临床应用及护理07-22
中药应用的临床护理07-26
舒适护理临床应用研究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