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2024-09-28

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精选8篇)

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篇1

临床路径的目的是在保证和改进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医疗费用, 加快患者康复, 缩短住院日, 节约医疗成本, 使治疗获得最佳效果[1]。成人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将成人腹股沟疝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在成人腹股沟疝中, 手术后及时介入针灸、理疗等中医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2]。而缩短住院天数和降低医疗费用是临床路径的两个显著特征[3]。结合中医治疗的临床路径设计, 既能控制治疗效果, 规范诊疗操作, 又可显著达到临床路径设计初衷的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依据病史、症状 (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包块, 即站立时出现, 平卧后可回纳或消失) 和查体确定诊断。当诊断不明确或有困难时可辅助B超、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 帮助诊断[4]。纳入标准:本研究将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范畴, (1) 腹股沟疝患者年龄55~85岁; (2) 符合中医临床路径的诊断标准; (3) 患者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4) 患者的资料都登记齐全。排除标准:本研究将以下患者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1) 患者同时患有心、脑、肝等严重性疾病; (2) 患者为过敏体质, 对药物过敏; (3) 患有肾血管病、尿路梗阻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 且未能良好控制患者; (4) 患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病、绞窄性腹股沟病及双侧腹股沟病患者的患者; (5) 患者有精神疾病、或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 (6) 没有按照规定用药, 临床资料不全等影响最终疗效判断的患者, 不同意进入临床路径及依从性差的患者; (7) 出院后无法联系到的患者。将2013年6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外科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患者, 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抽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其中研究组男44例, 女6例, 年龄55~84岁, 平均 (69.0±8.1) 岁;对照组男45例, 女5例, 年龄55~84岁, 平均 (67.8±8.2)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治疗方法, 常规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治疗, 术后对症治疗, 直至术口愈合出院[4]。研究组同样采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治疗, 同时严格按我院制定的成人腹股沟中医临床路径进行治疗。

成人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的建立:依据王思成等[5]提出的6个基本原则, 查阅相关诊疗指南, 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 由笔者所在医院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出成人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详见表1。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同期队列的研究方法, 将两组分别采集数据, 并分别从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及对比, 以详细了解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采集的所有数据都通过Epi Data软件进行录入和管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选择α=0.05, 并进行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人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9.28±1.12) d,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13.43±2.03)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301, P<0.05) 。

2.2 成人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

由于补片费用因品牌不同而价格差异, 所以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均剔除外科网片的费用。研究组平均住院费 (2988.78±114.76) 元,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3290.40±169.80) 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成人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 (99.6±19.8)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3.0±16.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18, P<0.05) 。

3 讨论

3.1 成人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评价

由本研究结果可见, 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总费用, 也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并利用有效的中医治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最终提高了患者的医疗满意度。本研究抽取相应病例, 对比了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 得出了研究组中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的结论, 其主要原因为:成人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严格制定了详细的住院期间每日安排, 尽量减少因各种原因而增加的不必要的住院时间, 减少了各种原因增加的不必要的住院诊疗, 利用相关的中医治疗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减少了各种相关的诊疗及药物费用。其次,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其原因是研究组的患者在住院中对整个诊疗过程的项目条更易理解, 增加了整个治疗的透明度, 患者的知情权得到尊重, 使得患者理解诊疗的目的, 能主动配合医护的诊疗, 也促进医患双方的互动。

3.2 中医临床路径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展望

在临床治疗中, 如何介入有效的中医诊疗, 是今后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本研究中, 腹股沟疝作为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具有病例数多的特点, 通过临床路径的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过程。由于目前临床上对于成人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措施还是进行手术治疗, 但在进行手术治疗后较易产生多种并发症, 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 从而影响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效果, 降低腹股沟疝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成人疝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应用中医治疗, 可以起到良好作用。而中医治疗具有效果良好、费用低、患者接受程度高等特点。比如对于最常见的术后尿潴留, 可采用针灸促进排尿, 如针刺足三里穴, 同时热敷下腹部[6]。或者应用耳穴压豆, 将耳豆贴于所选穴位上, 用拇食指按压至有酸、胀、痛等“得气”感[7]。采用炒热食盐于命门、肾俞、关元穴位热敷, 于关元、气海穴用酚妥拉明穴位注射等方法[8]。术后便秘, 可采用穴位按摩促进排便:于术后可在患者腹部天枢穴、关元穴、气海穴按摩, 并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支沟、合谷、天枢, 大横等穴位[9]。对于疝术后慢性疼痛方面采用电针、针灸理疗配合神经阻滞治疗等, 可以有效缓解疼痛[10,11]。疝术后血青肿则可采用改良芒硝敷贴治疗等方法[12]。由上可见, 结合中医的特色治疗, 可在节省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的同时,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本中医临床路径中, 中医治疗方面主要作用于手术恢复方面, 其缩小了中医治疗的范围, 突出了中医治疗的优势, 为其他中医临床路径的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科技及医学科学的发展, 应将科学技术与中医中药相结合, 进一步挖掘对疾病作用明显, 疗效显著的中医治疗项目, 采用更有效的中医治疗, 进一步增加中医治疗进入路径的内容之中。良好的临床路径设计可以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有效规范中医治疗, 提高医疗品质,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使得中医更有效的融入现代医学的发展中, 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建设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摘要:目的:通过对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实行中医临床路径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探索一种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 为中医临床路径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外科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患者, 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抽100例患者, 分为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研究组和未进入中医临床路径的对照组, 对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 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均优于未进入中医临床路径的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对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具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的效果, 并且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最终有效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度。

关键词: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效果评价

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篇2

患者的资料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优22例,占20.56%,良44例占41.12%,可36例占33.64%,差5例占4.67%。结论:运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膝骨关节炎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骨关节炎,膝;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目的所制订的有严格工作顺序的程序化、标准化诊疗计划。可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起到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本路径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等制订,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完成临床路径治疗的1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可能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膝骨关节炎患者107例,男44例,女63例;年龄40~71岁,平均(58.86±7.37)岁,

其中40~50岁18例,占16.80%;51~60岁61例,占57%;60岁以上28例,占26.20%。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8年,平均(6.01±1.37)个月,病程1年以下19例,占17.70%;1~3年48例,占44.90%;3~5年17例,占15.90%;5年以上23例,占21.50%。单膝发病65例,占60.70%;两膝发病42例,占39.30%。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1]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骨痹的诊断标准。入院后完善如下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红细胞沉降率、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膝关节X线、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做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纳入本路径。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②不愿接受临床路径治疗者;③没有坚持完成本路径治疗者;④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与精神病患者;⑤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⑥合并有膝关节游离体、半月板退行性破损等疾病,通过中医综合治疗症状缓解不显著者;⑦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⑧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临床路径流程按中药汤剂→中药熏洗→针灸→推拿进行,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为了使患者能正确地认识膝骨关节炎,医务人员应做好膝骨关节炎的保健知识教育与宣传。①急性期建议抬高膝关节,冷敷膝关节以缓解肿胀及疼痛。②急性期及病情严重的使用拐杖减轻患膝的负重。③急性期症状消退后,开始肌肉的张力和紧张性练习。先开始不负重下的直腿抬高训练,每次训练抬高20次,每次5 s,以恢复膝关节的肌肉支持。随着腿部力量的恢复,逐渐绑缚踝部2~4 kg重物,进行承受范围内的负重训练,仰卧位进行股四头肌练习,俯卧位进行腘绳肌训练。④减少快走、跑步、下蹲等需要膝关节较大范围的屈伸锻炼。⑤推荐慢步、游泳等锻炼。锻炼原则是动作宜轻松平稳,以患者耐受,无不适感为度[3]。

2.1.1 中药汤剂 ①行痹:治宜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用防风汤加减。②痛痹:治宜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用乌头汤加减。③着痹:治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用薏苡仁汤加减。④风湿热痹:治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合用蠲痹汤加减。⑤痰瘀痹阻:治宜化痰行瘀、蠲痹通络,方用双合汤加减。⑥肝肾两虚:治宜培补肝肾、舒筋止痛,方用补血荣筋丸加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1.2 中药熏洗 麻黄、桂枝、川乌、延胡索、白芷、荆芥、独活、防风、红花、桃仁、牛膝各50 g,将上述诸药置于盆中,加水1 500~2 000 mL,煎沸20~30 min。将患肢放在盆口上方高于药液30 cm左右,并在膝关节处盖上毛巾,熏蒸10~15 min,待药液温度在60 ℃左右时,将患膝放入盆中浸洗,边洗边按摩,并做主动伸屈关节的运动至药液变凉。每日1剂,早、晚各熏洗1次,每次30 min。

2.1.3 针灸 取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穴、膝眼、昆仑、悬钟、三阴交、太溪等穴,随症取穴,以得气为度。手法因其病症的虚实,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20~30 min。同时配合BT 701—1B型电针仪治疗,取穴3对。TDP随针刺、电针同时进行。每日1次。

2.1.4 推拿 ①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放松,踝关节下垫低枕,以拿法或法施于大腿后侧(腘绳肌)、小腿后侧约2 min;推、揉或一指禅推腘窝部2 min;在膝周施用擦法,以透热为度。②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放松,膝关节下垫低枕,先以法施于患肢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内收肌群约

3 min;然后摩、揉或一指禅推法施于内外膝眼、伏兔、梁丘、膝关、血海、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阿是穴,以局部酸胀为度,每穴操作约40 s。③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放松,移去垫枕,医生立于患侧,向上、下、内、外各方向推动髌骨。先轻柔的推动数次,再将髌骨推至极限位,维持2~3 s,反复3次。医生双手握持小腿远端拔伸并持续2 s,力量以患者有膝关节牵开感为度,反复5次。然后,以同法作持续牵引约30 s;被动屈伸,收展髋关节,至极限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反复3次。被动屈伸膝关节至极限位,反复3次。上述治疗每日1次。

2.2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lc202309030525

2.3 疗效标准

2.3.1 疗效观察 采用国际膝骨关节炎WOMAC量表[4]评估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该量表包括5个疼痛项目(在平坦的路上行走,上楼或下楼,晚上睡觉时,坐着或躺着,挺直身体站立),2个僵硬项目(早晨刚醒来时,在坐、卧或休息之后),17个涉及日常活动完成困难程度的功能项目(下楼,上楼,由坐着到站起,站立,向地板弯腰,在平地上行走,上下车,出门购物,穿袜,起床,脱袜,躺在床上,进出浴缸,坐时,坐马桶或从马桶上站起,做繁重家务,做轻松家务)。上述的24个项目均采用0~4分制(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严重为3分,极度为4分),总分最低0分,最高96分,总分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

2.3.2 评定标准 WOMAC治疗前后差值与治疗前WOMAC评分的比值为改善率,参照尼莫地平评分法[疗效指数=(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5]。优:WOMAC改善率> 70%,膝痛、肿胀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良:WOMAC改善率> 50%~70%,静息无膝痛,无肿胀,偶有活动时疼痛,行走时无疼痛,不影响工作及生活。可:WOMAC改善率 > 30%~50%,膝痛时发时止,行走时仍有轻度疼痛,上下楼稍感不便,关节活动稍受限。差:WOMAC改善率≤30%,膝痛、肿胀及活动时疼痛无明显改善。

3 结 果

优22例,占20.56%,良44例,占41.12%,可36例,占33.64%,差5例,占4.67%。1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与临床路径结束时WOMAC比较,见表1。疼痛项目、僵硬项目、日常功能项目及WOMAC总分4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的比较,P值均大于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3、表4,表明性别、年龄、病程对疗效无影响。

4 讨 论

膝骨关节炎属中医学“膝痹”范畴。是一种磨损和轻度炎症的关节炎,为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女性多于男性,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X线片见骨质增生为常见表现。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关节挛曲、不稳定、休息痛,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临床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有针灸、推拿、小针刀、中药熏洗、中药熏蒸、痛点局部阻滞、关节腔注射等。因注射治疗有副作用,患者多选择中医保守治疗。运用中医保守治疗的本路径综合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对可起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膝关节功能锻炼—仰卧位的直腿抬高训练,不仅能增强股四头肌的肌力,而且还能增加股二头肌、髋关节内旋及外旋的肌肉力量,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等长肌力训练可以减轻关节周围肌肉的抑制,提高肌力,有防止肌肉萎缩、消除肿胀的作用。通过膝关节活动,还可带动膝关节内的滑液流动,改善膝关节内的营养供应,缓解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痉挛;与中药汤剂、针刺结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3]。

中药熏洗,通过皮肤渗透,直接吸收药物,能迅速有效的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麻黄、桂枝、川乌祛风除湿散寒,白芷、荆芥、独活、防风、延胡索祛风止痛,红花、桃仁、牛膝活血祛瘀,共奏止痛、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的目的。

针刺、电针、TDP照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风散寒,疏通气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具有较好的消除炎症疼痛、缓解痉挛、改善活动功能的作用。

推拿疗法是一种能调整关节肌力,扩大关节间隙,降低关节内压力,改善骨内静脉回流,降低骨内压,促进炎症介质吸收,改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的物理刺激[6]疗法。此疗法使患者膝部发生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使生理反应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重新构建膝背部肌肉的力学平衡。

骨关节炎主要的特点为疼痛、肿胀,功能锻炼可恢复膝关节的力学平衡,中药熏洗可以达到短期消肿、止痛的疗效,而中药汤剂、针灸、推拿能巩固并提高其远期疗效。将以上几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共同达到镇痛、消肿、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的目的。此临床路径适应范围广,值得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版)[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 (1):28-3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8-49.

[3]时青军,王迪.护理干预对于膝关节炎疗效上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242.

[4]Bellamy N, Buchanan WW, Goldsmith CH,et al.Valid-

ation study of WOMAC:a health status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clinically important patient relevant outcomes to antirheumatic dru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or knee[J].J Rheu-matol,1988,15(12):1833-1840.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1-353.

[6]刘毅斌,程红亮,吴劲松.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6):560-562.

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武汉市中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20例, 均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 (1) 单纯带状疱疹, 无并发症者; (2) 单侧性皮疹, 沿周围神经分布者; (3) 合并其他疾病, 但不影响本研究者。排除标准: (1)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2) 肝肾功能不全者; (3) 意识障碍等精神疾病者; (4) 造血功能障碍者; (5) 其他严重疾病影响本研究者。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17~76岁, 平均 (45.3±5.1) 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8例, 中学学历33例, 小学及以下学历9例。观察组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18~75岁, 平均 (45.6±4.9) 岁;大专及以上学历20例, 中学学历32例, 小学及以下学历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入院宣教、出入院指导、按时给药等。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 具体如下: (1) 成立临床路径小组, 对所有患者依据个人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制定护理标准。 (2) 入院第1天及时向患者询问相关情况, 安排患者住院, 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及治疗过程,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并与其家属取得联系,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性格等制定中医特色个性化护理。 (3) 住院第2天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 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为医师诊断提供帮助。护理人员应跟随医师查房, 注意患者病情、相关细节等, 遵医嘱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 病情变化时需及时向医师报告。 (4) 住院第3天开始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等治疗, 以免出现并发症, 根据医师诊断结果及所开具的药物按时发药, 随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与患者及家属说明用药目的、治疗的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等。 (5) 患者治疗后皮疹及水疱结痂, 表示已经痊愈。在检查患者无并发症、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 可告知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如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合理安排饮食、多锻炼等。 (6) 若患者神经疼痛剧烈, 使用常规治疗药物无效时, 可请神经科医师会诊, 进行明确诊断及对症治疗。 (7) 患者出院后总结治疗经验, 为下次治疗提供参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评定标准及方法

VAS评分根据标准[3], 将疼痛程度分为0~10分, 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高。皮损疗效评定标准[4], 显效:皮疹结痂程度>70%;有效:皮疹结痂程度30%~70%;无效:皮疹结痂程度<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问卷回收率为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VAS评分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显效47例, 有效11例, 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显效42例, 有效10例, 无效8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8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 高于对照组的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686, 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低于对照组的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发的皮肤病, 发病时患者有明显疼痛, 老年患者疼痛剧烈,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5], 具体如下: (1) 细菌感染:由于水疱发于皮肤表面, 易造成细菌性感染, 若在眼部, 还可能引发眼球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2) 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沿神经走行分布, 皮肤愈合后, 神经恢复仍需一段时间, 老年患者的神经疼痛较为明显, 易导致其失眠、多梦等, 严重影响其精神及心理, 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3) 角膜炎、结膜炎:带状疱疹多发于三叉神经节段, 而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角膜、结膜, 易造成该部位感染, 引发炎性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失明。 (4) 耳内功能障碍:若带状疱疹发于耳郭等靠近耳道的部位, 会导致听觉功能损伤, 如听力障碍、恶心、呕吐、头晕等。 (5) 病毒性脑膜炎:若疱疹病毒沿神经根上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为头痛、惊厥、喷射样呕吐、意识模糊、昏迷等, 危及患者生命。有研究表明, 带状疱疹只能控制, 不能根除, 故如何预防其复发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临床上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 而良好的护理才是促进患者恢复的关键[6]。

临床路径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 是针对某一疾病而建立的一套符合标准的治疗过程。20世纪80年代, 由Karen Zander首次运用并证实其是一种节省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且临床效果显著的方法, 后很多医院纷纷效仿, 从此护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护理路径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护理质量, 规范医疗行为, 减少突发事件, 降低医疗成本, 从而达到科学有效治疗的目的。护理路径从患者入院开始一直持续到患者出院后结束 (见图1) 。有研究显示, 临床路径的实施避免了因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对同一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而导致的治疗随意性, 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 缩短了住院时间, 降低了医疗成本, 规范了医疗行为[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杨莉萍等[8]研究表明,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 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疼痛减轻, 满意度提高, 且并发症减少, 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综上所述,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带状孢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疼痛,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武汉市中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临床护理, 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86.67% (χ2=6.548, 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 高于对照组的75% (χ2=15.686, 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低于对照组的8.33% (χ2=4.669, P<0.05) 。结论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带状孢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疼痛,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护理,中医

参考文献

[1] 杨莉萍, 周丽华, 周宏, 等.带状疱疹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J].上海护理, 2011, 11 (3) :42-44.

[2] 张学, 刘国祥.带状疱疹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2) :1912-1913.

[3] 徐炽友.322例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指导下治疗的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 2013, 22 (3) :358-360.

[4] 马捷敏, 何思平, 王敏华, 等.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综合版, 2013, 9 (4) :34-35.

[5] 李春燕.临床护理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 (10) :599.

[6] 蔡华, 尹斌.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实施效果分析[J].新疆医学, 2013, 43 (1) :113-114.

[7] 赵国敏, 何红.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5) :1-3.

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首次入住我科,且未接受过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160例,入选的患者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上不等,年龄在35岁~70岁,其中男性86例,女性74例,住院时间在8~14天,均能够独立或在家属共同参与下接受健康教育。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分组的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人数各为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由责任护士对患者不定时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

1.2.2 观察组采用糖尿病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逐日按要求完成健康教育计划,具体内容包括:

①住院第1天:介绍病区环境和《入院须知》,做好入院评估,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和《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告知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和优点,以取得患者及家属在整个治疗和护理中的配合,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病情、食欲、身高、体重、年龄、劳动强度、环境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热能,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发放饮食日记卡[2];

②住院第2天:了解患者前一天的进餐情况,讲解饮食误区及合理饮食的目的,讲解糖尿病的概论,并发症及预防,鼓励患者对疾病做出积极的反应,说明治疗要点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5个方面,说明饮食的原则、餐次的分配及食物的选择,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根据疾病证型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肝胃郁热证宜食开郁清热之品。

③住院第3天:根据医嘱内容指导患者用药注意事项,介绍胰岛素的种类、保存方法、注射技能、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更换及注意事项;口服降糖药的种类、服药时间;低血糖的症状、应急处理及预防;告知监测血糖的必要性和方法;做好情志护理。

④第4~10天:护士长每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次糖尿病饮食及相关知识的小讲课;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用药疗效;根据医嘱给予中药泡脚、耳穴埋豆、中药贴敷、艾灸、穴位按摩、中药保留灌肠等技术;了解患者饮食情况,给予适当调整;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运动应在饭后1 h左右进行,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气功、散步、快走、慢跑等,运动强度因人而异,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块和糖尿病卡,以防意外的发生;注射胰岛素者强化训练;讲解潜在并发症的预防;发放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了解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⑤第10~14天(出院):根据患者对知识的掌握度再次强化相关知识;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给予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带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不要随意减量或停药,注意监测血糖和定期门诊复查,告知低血糖的防治,保持眼、口腔、会阴、皮肤等清洁卫生,避免外伤,坚持饮食和运动的原则,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情志护理。

1.3 评价指标[4]

两组患者在出院前统一采用科室制订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满分100分,≥80分为掌握,60~79分为基本掌握,<60分为未掌握),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依从性;根据出院前发放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后总掌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的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的依从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通过出院前的满意度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3。

3 讨论

鉴于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健康教育介入糖尿病治疗方案日显重要。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标准化护理方法———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以减少医疗过程的随意性,增强患者主动参与性,提高护理互动性,达到医护效果最大化为主要特征。因此,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成为医护工作的重要部分。

本研究发现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小结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防止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和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在临床上既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又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可谓一举多得。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则采用以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度、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率、依从率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糖尿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邓洁清.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3):860-861.

[2]王殷红.饮食指导卡在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132.

[3]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单行本试行版)[M].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3:58-65.

[4]陈月柳,周磊乐,吴妙琼,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429-431.

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混合痔患者共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纳入标准: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制定的诊断标准) , 内痔Ⅱ期或Ⅲ期, 外痔为结缔组织性外痔或静脉曲张性外痔;年龄18岁~65岁, 平均 (46.37±10.62) 岁;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院时患有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乳头肥大者;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及精神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中途退出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内容包括:混合痔疾病相关知识, 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心理疏导及出院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

1.2.1 入院第1天 (术前日)

(1) 入院介绍。 (2) 检查项目、目的、注意事项。 (3) 术前访视: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人员、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配合、饮食宜忌、手术费用等。 (4) 练习床上排尿。 (5) 清洁肠道的时间、方式、目的和注意事项。

1.2.2 入院第2天 (手术日)

(1) 术晨禁食;测生命体征;排空大小便。 (2) 备皮;更换清洁手术衣裤;除去身上金属物品 (手表、首饰、假牙等) ;佩戴腕带。 (3) 术后去枕平卧6~8 h;禁食6 h后半流质。 (4) 观察生命体征;出血、排尿情况;输液反应。 (5) 疼痛处理:听音乐、深呼吸和松弛法;按摩承山、合谷、太冲、三阴交等穴;必要时给予止痛药。 (6) 排尿困难处理, 可听流水声, 热敷下腹部, 按摩中枢、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7) 用药指导。

1.2.3 入院第3天 (术后第1天)

(1) 普食, 多食果蔬及粗纤维食物, 忌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 (2) 向患者讲解中药熏洗目的、注意事项, 具体方法:痔疾洗液1瓶加温水2000~3000 ml, 先熏后洗, 温度35~40℃, 时间10~15 min。 (3) 换药。 (4) 观察有无烫伤, 湿疹, 出血等。

1.2.4 入院第4天 (术后第2天)

(1) 自由活动。 (2) 病情观察。 (3) 健康宣教:蹲厕时间<5 min, 便时勿用力。 (4) 便秘处理:用艾条灸天枢、大肠俞、肺俞、合谷、曲池等穴, 或摩腹法, 将两手搓热, 相叠于腹部, 在脐的周围, 右边上来, 左边下去, 转摩数10次。

1.2.5 入院第5天 (术后第3天)

(1) 病情观察。 (2)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肛运动即吸气收小腹同时提肛, 持续5 s, 然后呼气放松肛门, 每次30~40下, 每日2~3次。 (3) 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1.2.6 出院前1天

(1) 出院宣教:饮食有节, 保持大便通畅及肛周清洁, 避免久坐久站等;勿负重远行, 防止过度劳倦, 适当锻炼。 (2) 出院手续办理流程。 (3) 复诊时间。 (4) 满意度调查。

1.3 评价指标

采用国际临床路径常用指标[4]。 (1) 住院时间:计算方式自住院第1天至出院日。 (2) 住院费用:住院期间除餐费以外的所有住院费用。 (3) 创面愈合情况[5]:混合痔手术均属Ⅱ类切口手术, 切口的愈合分为3级:甲级愈合指愈合优良, 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 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 但未化脓;丙级愈合, 指切口化脓, 需要作切开引流等处理。 (4) 创面出血, 分4级:0级表示无出血;I级表示手纸带血;Ⅱ级表示便时滴血至10滴;Ⅲ级表示便时滴血>10滴。 (5) 水肿, 分4级:0级表示无水肿;I级表示水肿范围直径<1 cm;Ⅱ级表示水肿范围直径1~2 cm;Ⅲ级表示水肿范围直径>2 cm。 (6) 排尿障碍, 分4级:0级表示排尿通畅;I级表示排尿不畅;Ⅱ级表示排尿困难;Ⅲ级表示尿潴留。 (7) 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包括护士态度、护士技术、健康宣教和患者隐私, 共10道题, 每道题分5个等级, 满意 (10分) 、较满意 (8分) 、一般 (6分) 、不满意 (4分) 和不了解 (2分) , 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出院当日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回收。共发放80份, 回收有效问卷8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的比较, 见表1。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创面出血情况的比较, 见表3。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创面出血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两组患者水肿情况的比较, 见表4。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两组患者排尿障碍情况的比较, 见表5。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排尿障碍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减少了混合痔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临床路径已经成为促进护理质量管理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6]。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原因可能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是能够使护理人员按照临床路径的具体要求严格、准确地执行, 从而确保了患者诊疗活动的规范化和一致性[7,8], 弥补了护士间中医护理能力的不均衡, 为临床中医护理质量实时控制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二是为患者建立了临床护理的指示图, 保证护理在既定的时间内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减少了混合痔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与姜朝霞等[9]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一致。

3.2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混合痔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后, 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患者入院后, 由责任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做入院宣教, 具体介绍环境设施、规章制度、责任医生、护士、科室特色等, 消除陌生环境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心理[10], 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亲切、可信的首因效应。护士通过自然得体的语言帮助患者了解住院期间要达到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目标、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产生的费用、具体手术安排等, 让患者事先了解相关问题, 而不是等出现问题后再向其解释。患者认为医护人员是知识的象征, 他们需要获得专业指导, 以满足治疗需要。所以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情感及信息支持[11,12], 让患者知晓疾病的相关知识, 满足其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 同时也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 使其主动参与到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使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中都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细心、体贴、周到的护理, 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3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促进了混合痔手术患者伤口的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混合痔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后, 伤口愈合、创面出血、水肿、排尿障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针对混合痔手术患者的特点,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中规定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训练;在加强饮食调护的基础上, 进行中药坐浴熏洗的目的、方法、时间、注意事项的指导, 按流程协助坐浴、熏洗, 有效地缩短了伤口的水肿期, 促进了伤口的早日愈合。常规护理中因为没有严格规定坐浴、熏洗的开始时间与规范化流程, 从而影响了坐浴、熏洗的临床效果。此外, 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中列入利尿穴按摩流程, 对术后可能出现的排尿困难进行预防性的穴位按摩, 有效减少了排尿障碍的发生率。因此,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各阶段护理措施的落实, 减少了相关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

4 小结

总之,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的、综合的、深化整体的护理工作模式, 能够提供有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促进伤口的愈合, 增加护患交流, 加强护患之间的关系, 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同时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灵.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5, (8) :88-91.

[2]王新娟, 李淑云, 郭杰.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 (7) :478-481.

[3]杨俊, 辛云辉.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12) :28-30.

[4]郑莉萍, 袁卫军, 郁玺玺,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舌癌根治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2) :36-38.

[5]黄诗涵, 蒋维连, 胡悦.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下肛门拖出可吸收缝线吻合术的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1, (2) :83-84.

[6]唐莎.临床护理路径在双C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14) :37-39.

[7]蒋维连, 李月玲, 文国英.乳腺癌患者诊疗过程心理体验及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 (3) :18-20, 48.

[8]王赛辉.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漏斗胸矫形术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5, (1) :41-43.

[9]姜朝霞, 贺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10) :36-38.

[10]龚艳, 蒋维连, 崔莉青.基于坚强概念的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5 (2) :125-126, 131.

[11]李月玲, 文国英, 蒋维连.治疗性沟通系统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4, (12) :1-3.

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4 月~2013 年4 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 例, 将90 例患者根据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两组, 治疗组45 例, 男34 例, 女11 例, 年龄18~65 岁, 平均 (41.5±8.9) 岁, 发病就诊时间12 h~14 d, 平均 (7.5±4.9) d, 对照组45 例, 男29 例, 女16 例, 年龄21~66 岁, 平均 (43.5±9.5) 岁, 发病就诊时间1~15 d, 平均 (8.1±5.2) d。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就诊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临床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3]。 ②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 但在本次住院治疗期间既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 也不需特殊治疗。排除标准:①排除因格林巴利综合症、耳源性疾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等导致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②有严重的其他疾病从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③拒绝或不配合按照本诊疗方案实施及评估者。

1.3 治疗方法及分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以10 d为1 个疗程, 治疗1~2 个疗程。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包括:面部局部及眼部护理、生活护理等, 介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相关知识、康复训练、预防指导等。

1.3.2 治疗组

1.3.2.1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制订由我院相关科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组长等5 人组成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小组, 通过进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 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设计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具体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入院评估、检查、用药护理、中医疗法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生活起居护理、中医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 制定成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 编制统一的路径记录表格。

1.3.2.2护理人员培训邀请我院医教科科长授课, 培训全体护理人员, 熟悉路径的概念、流程、特点, 了解实施路径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使每位护士积极配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

1.3.2.3 护理路径实施方法分管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理路径的内容及程序, 以取得支持, 然后根据科室制定的标准化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执行。 责任组长每日检查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 护士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制定改进措施。

1.3.2.4 中医情志护理有调查显示, 心理因素是引发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4]。 因此该病的情志护理尤为重要。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大多因起病突然, 外观形象受损, 同时伴有饮食、语言的障碍, 又担心预后, 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需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情况, 结合中医辨证分型, 配以神门、皮质下穴耳穴埋豆以利气血平和, 同时分别进行说理开导、节制郁怒或疏泄法等情志调护[5], 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3.2.5 生活起居护理急性期注意充分休息, 尽量减少外出, 避免受风寒再次加重病情。注意气候变化, 外出戴口罩, 禁止用冷水洗脸, 避免吹对流风。保持口腔清洁, 饭后及时漱口, 防止患侧食物残留。眼睑闭合不全者, 平时外出或睡眠时应戴眼罩, 睡前涂红霉素软膏, 防止角膜炎或暴露性结膜炎发生。

1.3.2.6 饮食调护注意饮食清淡但营养丰富, 多食瘦肉﹑豆类﹑骨肉汤等, 主食尽量以半流质或软食为主。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食疗方可选防风白芷粥或选川穹白芷炖鱼头。风寒袭络证者宜热饮食, 忌吃生冷食物及瓜果, 如苦瓜、绿豆等;风热犯络证者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萝卜、绿豆汤、菊花茶、新鲜蔬菜和水果, 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6]。

1.3.2.7 用药护理风邪入络证选大秦艽汤加减以祛散风邪;风寒袭络证选桂枝加葛根汤合牵正散加减, 以祛风散寒;风热犯络证选银翘合牵正散加减以疏风散热; 风痰阻络证选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以祛风散邪;气虚血瘀证可选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以益气活血, 通络止痉。 嘱患者饭后1~2 h服用,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服用中药后应避免受风寒, 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同时注意观察服药后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1.3.2.8 中医疗法的护理 ①耳穴埋豆法取穴: 神门、皮质下、三焦、面颊、口、目、肝。 采用王不留行籽按压穴位, 以0.5 cm×0.5 cm胶布固定, 每周贴2 次, 每天自行按压3~4 次, 每次按压100 下, 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刺激至局部或耳朵充血发热发胀。 10 次为1 个疗程。 注意交待患者勿揉搓耳穴处皮肤, 以免皮肤破损。 ②穴位贴敷:取白附子粉0.3~0.6 mg, 撒于胶布上贴于患侧翳风穴, 隔日更换。贴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现象, 应暂停使用, 报告医师配合处理。③艾条温和灸治疗取穴:患侧攒竹、阳白、翳风、瞳子髎、合谷穴, 每个穴位灸10 min, 每日1 次, 1 周为1个疗程, 以灸后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疗程之间间隔1 d或2 d。 注意防止烫伤。

1.3.2.9 中医康复护理 ①入院第1 天, 每个患者发放一本本科室自行制作的面瘫操手册, 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做患侧面部穴位 (上关、下关、翳风、大迎、阳白、迎香穴) 环形顺时针按摩, 取揉法或摩法, 指力由轻到重, 以微酸为度[7]。 ②入院第2 天, 指导患者进行被动面肌运动训练:四指并拢, 双手掌紧贴面部用力由下往上推, 至额部后两手分开, 再从耳前轻轻滑下。双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分别按在左右太阳穴, 食指弯曲刮上下眼睑肌肉。 四指并拢, 用力从下颌沿嘴角往耳前方推。食指、无名指在鼻翼两旁按揉迎香穴。每天做2 次, 5~15 min/次, 以面部微热为度。 ③入院第3 天, 指导患者做抬额闭眼﹑皱眉﹑鼓腮﹑撅嘴、示齿等主动面肌运动训练。 ④入院第4 天起, 每日让患者主动做以上训练, 责任护士随时指导纠正患者不规范动作, 直到患者掌握。

1.4 评价指标

①临床疗效标准按照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ehmmm面神经瘫痪分极标准[8]。 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分级。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H-B分级Ⅰ级。显效:静止时双侧对称, 运动时轻微运动功能障碍, H-B分级Ⅱ级。 有效:静止时基本对称, 运动时不对称和 (或) 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 面肌痉挛, 抽动, H-B分级Ⅲ级。 无效:无明显变化和 (或) 明显的面肌痉挛、病理性联合运动, 外形不对称, H-B分级Ⅳ~Ⅵ级。 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②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 ③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调查设5 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 ④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采用本科室自行制定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测试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 75 分及以上为掌握, 75 分以下为不掌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 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1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治疗组平均住院日[ (12.1±1.5) d]、住院费用[ (4523.0±185.0) 元]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15.3±2.5) d、 (6450.8±267.4) 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 。 患者总满意度[100.0% (45/45) ]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95.6% (43/45) ] 较对照组提高[48.9% (22/45) 、44.4% (20/4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见表2。提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 降低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程度。

3 讨论

3.1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多因风、寒、热、痰、瘀等邪侵犯阳明、太阳、少阳等经络以致经气失常、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本研究根据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特点, 路径中规定入院当天即予耳穴埋豆及穴位贴敷、艾条温和灸治疗, 通过耳穴刺激后对经络的调整, 达到疏通经络气血, 祛风散寒清热, 豁痰化瘀行滞之功效[9];翳风穴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 采用白附子粉敷贴在翳风穴, 通过经络穴位刺激, 改善面部微循环, 缓解了面神经在茎乳孔内的受压情况;艾灸则具有温经通络, 行气活血, 祛湿散寒的作用。通过以上中医特色护理项目, 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疗效及患者治病的信心。 而常规护理中没有中医特色护理项目与规范化流程, 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3.2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注重整体观念, 根据辨证分型从情志、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用药、康复锻炼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充分发挥中医特色, 注重畅情志、饮食调护、保健等方面指导, 使患者在精神、生理上达到平衡, 保持良好状态并配合治疗、护理[10]。 通过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的具体要求执行, 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医疗护理活动都按路径进行, 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并使患者得到最佳照顾, 在最短的时间内病情达到康复, 从而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3.3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程度

临床路径的实施, 培养了护士的自律性[11], 使护士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统一的路径记录表, 减少了护理书写, 增加护患沟通时间,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由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的特殊性, 面肌功能锻炼较难准确掌握, 从而影响疾病的痊愈, 因此, 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制作了患者版健康教育手册, 图文并茂,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教育内容, 放在病房方便患者阅览。同时根据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特点制作面瘫操手册, 入院当天发给患者, 让其按照手册在护士指导下进行面肌功能锻炼, 使患者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宣教内容。 责任护士按照路径表对患者实施有计划、针对性地健康教育, 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 从而使患者能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承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和控制[12]。 而常规健康教育则缺乏标准化的流程, 也没有及时了解患者对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3.4 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注意事项

护士在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整体情况, 如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 要注意血压、血糖的监测, 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同时由于本科室低年资护士较多, 要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督导作用, 以提高整个团队的护理质量。

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 在我国当前医疗形势下,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开展, 可以缓解患者看病贵问题, 减少医患矛盾, 同时随着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 也促使护士主动地去学习相关中医专科护理疾病知识,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住院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 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 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 治疗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①治疗组痊愈率[77.8% (35/45) ]及总有效率[100.0% (45/45) ]较对照组明显提高[44.4% (20/45) 、86.7% (39/4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②治疗组平均住院日[ (12.1±1.5) d]、住院费用[ (4523.0±185.0) 元]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15.3±2.5) d、 (6450.8±267.4) 元], 患者总满意度[100.0% (45/45) ]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95.6% (43/45) ]较对照组提高[48.9% (22/45) 、44.4% (20/4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 缩短其平均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篇7

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1例, 其中男38例, 女13例;年龄37~76岁, 平均63岁。单侧病变35例 (68.6%) , 双侧病变16例 (31.4%) 。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 (23.5%)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 (39.2%) , 死骨清除打压植骨术19例 (37.3%) 。我们在围术期给予CNP护理, 并适当融入中医理念。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对护理服务均表示满意, 顺利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CNP护理

从术前3d开始, 制定护理路径表, 具体如下: (1) 术前第三天评估身心:由护士和中医师一起对患者进行评估, 中医师主要进行舌苔、脉象、面色等方面的观察, 评估患者的内在营养状况和情绪状况[1]。护士进行直接观察, 评估患者的直观情绪表现、性格特征和体质情况等。然后护士和中医师综合总结, 制订适合患者的护理内容。 (2) 术前第二天术前宣教:包括手术相关过程和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性格特征和文化水平, 采用简洁、客观、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 耐心回答患者疑问, 并就相关注意事项如禁食、备皮等向其详细说明。 (3) 术前第一天完善准备和心理安慰:指导并协助患者完善相关的检查和生理准备。由于之前已进行术前宣教, 心理安慰中不再过多涉及手术内容, 主要以平常的问候、提醒为主, 如告诉患者要相信自己、早点休息、夜间注意保暖等。请患者不要过于担忧自己的状态, 轻度紧张属于正常现象。

2.2 术后护理

2.2.1 麻醉期护理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 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 因此在麻醉影响完全消失前, 监测观察还是十分重要的。术后患者去枕取平卧位6~8h, 两腿之间放置一软枕, 双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足尖向上, 必要时牵引制动。禁食和胃肠减压, 严密观察相关生理指标和患者临床表现, 患者状态稳定后可适当进流质食物。

2.2.2 预防并发症

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和引流管通畅, 观察并规范记录引流液流量、流速和颜色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加强对患者生理状态的观察, 保持病房以及患者的卫生。定期帮患者按摩、翻身及清洗皮肤,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和压疮等[2]。

2.2.3 饮食护理

根据术前患者体质检查结果, 在保证基本营养需要的基础上, 给予有区别的护理。如脾肾阳虚型以温经散寒、益气健脾为基本原则, 食物中可适当增加羊肉或狗肉等, 注意防寒保暖;痰淤互结型以化痰祛瘀为基本原则, 食物中可适当增加萝卜或荸荠等, 有一定活动能力后要注意加强锻炼;气滞血瘀型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 食物中可适当增加山楂或丝瓜等, 瘀滞部位可考虑局部热敷;肝肾阴虚型以强筋壮骨、滋补肝肾为基本原则, 食物中可适当增加熟地或山药等, 也可酌情服用太子参或西洋参等。2.2.4心理护理中医理论认为, “七情”不调, 则五脏不运, 如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等。因此, 我们注意调整患者情绪, 使其尽量保持稳定、平和, 避免大喜大悲。根据患者情绪表现, 结合中医对体质的认识, 给予开导。

2.2.5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恢复状况, 适时进行康复锻炼。术后第一天进行患肢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 以及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训练, 术后1周进行髋关节功能练习, 伸屈膝和踝关节活动, 术后两周下床活动。锻炼内容强调持之以恒, 按时按量, 循序渐进。

2.2.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夕, 进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症状自我观察和定期复查等。其中饮食可依照中医的调养方案进行, 运动要注意保护关节, 不可剧烈运动。

参考文献

[1]赵荣, 王丽珍, 鲁铭.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股骨头坏死病人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 2011, 25 (24) :2200-2202.

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中风患者, 按照住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34例, 观察组36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14例, 患者年龄50~78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16例, 患者年龄52~8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按照工作的具体情况和时间进行讲解, 讲解的方式、时间与内容没有具体的要求, 不进行后期评价。

观察组按照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运用一对一的教育方式, 责任护士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各项内容宣教, 进行评价并签名, 积极了解患者的需求, 按照情况进行多次教育、评估。护士长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情况检查, 对患者进行抽查提问, 促进宣教的有效实施。

1.3 中医健康教育方法

1.3.1 路径制定

护士长负责病区管理, 责任护士要掌握患者与家属对健康教育的基本需求, 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 结合中医辩证施护与中医护理技术以及健康教育路径表, 结合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标准, 制定中医健康教育路径表, 时间作为长轴, 入院指导、化验指导、检查、饮食、休息、药物直到、心理指导、活动指导、术前指导、术后指导以及出院指导作为纵轴。术前指导有患者术前皮肤清洁、床上大小便练习、饮食、术中配合要点、手术过程讲解以及心理指导等。术后指导有术后体位指导、术后不适例如腹痛、发热、呕吐、恶心、护肝药物、水化治疗、心理指导以及饮食指导。医护人员要数量掌握中医健康路径的流程, 观摩手术过程, 掌握入院护理、出院护理以及常规检查指导等知识。

1.3.2 具体内容

患者入院第1天, 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介绍入院宣教、相关管理规定以及病区环境、辅助检查的意义、辅助检查需注意的事项、情志指导。患者入院的第2~3天, 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介绍各种中药与西药的治疗作用, 进行服药指导, 进行饮食调养, 协助患者摆放肢体良肢位。患者入院的第4~14天, 按照辩证分型以及各项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起居、饮食、康复、运动指导。患者入院的第15~19天, 要进行康复体操、血压自测方法、自我病情观察、服药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预防复发对策、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方面的学习。患者入院第20~21天, 护士长与责任护士进行晨间查房时同时检查健康教育效果, 并作出评价。如果患者和家属部分掌握或者没有掌握健康教育项目, 就要对患者进行再教育, 确保对患者进行有计划、动态、具有针对性的中医健康教育。

1.4 评价指标

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Dorothea Barthel与Florence Mahoney设计的Barthel指数量表, 其中包含着10项内容, 按照是否需要帮助与程度分成0、5、10、15分, 总分为100, 得分越高的患者, 说明其独立性越高。总分>60分为良好, 60~41分为中等, 具有功能障碍, 具有一定依赖性。<40分为较差, 患者依赖性较高。

1.5 评价方法

患者入院第1天, 通过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做出能力评定, 患者出院的第1天, 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评定。

1.6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运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

2 结果

(1)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6%,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 (24.23±4.42) 分, 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 (16.76±4.86) 分,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P=0.016<0.05) 。

(2) 观察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通过比较与观察, 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94.26±9.30) 分, 对照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80.12±8.26) 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要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P=0.25<0.05) 。

(4) 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64%, 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0%,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P=0.013<0.05) 。

3 讨论

中医健康教育路径能够帮助、指导患者运用健康的理念处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护士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过程中, 可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让患者了解、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爱、照顾与同情, 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感与依赖感。使患者可以配合医生治疗, 降低复发率, 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2,3,4,5]。

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94.26±9.30) 分, 对照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80.12±8.26) 分, 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说人们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并维持生存需要反复进行一些具有共性的最基本的活动, 例如穿衣、进食、洗澡、大小便控制、行走等基本的技巧和动作, 这些活动对于健康人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 但是对于具有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却是负担, 丧失了完成这些基本活动的能力, 生存质量大大降低, 家庭与社会同样受到影响。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是一个动态过程, 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与训练, 督促患者可以构建正确的生活方式, 进行康复训练, 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6,7]。护士要积极回答患者的疑问, 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让患者积极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构建一种参与性以及指导合作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该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64%, 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0%,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患者充分掌握了健康教育的内容, 加强了患者的遵医行为, 从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 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Zheng Yuhong, Chen Weixin, Ma Wei, et al.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J].TCM health education path in high quality nursing activities in the Chinese guide of Chinese medicine, 2013, 33 (12) :222-223.

[2]Tao Haiyan, Xie xinger, Zhang Ji, et al.Application of[J].health education path i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Journal of nursing, 2012, 36 (3) :138-139.

[3]Huang Jun.application of clinical path of health education services in high-quality care demonstration ward[J].Journal of nursing, 2013, 2 (2) :121-122.

[4]骆敏霞.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2, 32 (1) :7120-7121.

[5]李建荣, 宋志英, 樊锦春.健康教育路径表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21 (1) :104-106.

[6]王红梅, 李颖.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CSⅡ患者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 2010, 8 (11) :1327-1329.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下一篇:杜威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