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2024-08-14

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研究(精选9篇)

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篇1

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新药、新技术不断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寻求一种较理想、经济费用较低的的治疗方案, 序贯疗法正符合这些要求, 本文对其临床应用及理论做以下综述。

1 序贯疗法的概念及应用原则

1.1 概念

序贯疗法又称转换疗法, 指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 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 (一般为静脉内给药) , 当患者的病情改善, 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案[1,2]。

1.2 应用原则

序贯疗法在治疗严重感染时, 应遵循一定原则。临床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分三部首先是治疗初期, 感染病原不明确, 主要凭临床经验选择一种能迅速控制感染的药物;第二在治疗3天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致病菌也已明确, 可选用针对性更强的抗菌药。第三从治疗的第7天后, 开始进入巩固治疗阶段。分析这三个阶段的治疗用药, 第一阶段用静脉给药是绝对必要的。进入第二阶段, 当选择针对性很强的抗菌药物后, 若患者能口服药物并能较好吸收时即可转为口服治疗, 对于巩固治疗阶段, 患者多半可在家中改口服用药。由此可知, 序贯疗法的应用应考虑在第二阶段进行。

2 序贯疗法的临床应用[3]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用三代头孢菌素与头孢布烯序贯治疗儿科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患儿, 有效病例146例。 (1) 序贯组:先用三代头孢菌素静脉给药2~3天, 病情好转后, 改为头孢布烯糖浆, 总疗程7~10天。 (2) 口服组:头孢布烯糖浆, 剂量9mg·kg/d, 疗程7~10天。静脉、序贯、口服三个组在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及疗效上差异均无显著性, 即均有可比性。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序贯组93.75%, 口服组92.86%, 静脉组93.75%,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成本上, 人均总成本静脉组比序贯组高151.9元, 静脉组比口服组高604.7元。抗生素费用情况, 静脉组比序贯组高206.8元, 静脉组比口服组高579.7元, 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 。口服组虽成本低, 但细菌清除率高, 可以看出采用序贯疗法可以节约直接费或直接治疗成本约100~200元左右[1]。用头孢噻肟钠与头孢布烯序贯治疗中, 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为96.9%, 单用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 总有效率90.1%, 单用头孢布烯口服, 总有效率86.9%,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在费用成本上, 单用头孢噻肟钠为588元, 序贯组为536.4元, 口服头孢布烯组为339元, 口服组最低, 但细菌清除率最高, 为89.7%, 序贯组86.4%, 静脉组为80.8%。因此, 序贯组为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方案。

3 推广序贯法的必要性

降低医疗费用, 使医院合理用药的标准由安全、高效转为安全、高效、经济。要使我国医疗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由公费及劳保医疗体制转化为医疗保险制度, 关键在于必须采取既保证临床疗效又能降低医疗费用开支的改革措施, 序贯疗法正符合这一要求。 (1) 减轻患者痛苦。序贯疗法可减轻患者长期接受静脉滴注的痛苦, 减少静脉炎、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院内感染。 (2) 药物依从性好, 患者易接受。药物依从性即指患者能否遵照医嘱, 按给药方案用药及坚持完成整个疗程。序贯疗法可使服法方便易行, 又能减少开支, 势必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而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提高床位使用率。

综上所述, 序贯疗法用于临床,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使患者承受较轻的经济负担, 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务人员应积极推广实施, 进行深入研究, 使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摘要:目的 通过对序贯疗法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论述, 为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实例, 采用三代头孢菌素与头孢布烯序贯治疗儿童细菌感染的三种方案以及用头孢噻肟钠与头孢布烯序贯治疗中度及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方案, 根据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概念和理论进行分析。结果 序贯疗法为较佳方案。结论 序贯疗法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成本-效果分析,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钠,头孢布烯,细菌感染

参考文献

[1]蓝红.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8, 19 (5) :338.

[2]邓益斌, 潘攀, 王惠敏, 等.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8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09, 15 (1) :136-137.

[3]王宝新, 姜燕华, 贾婉丽, 等.三代头孢菌素与头孢布烯序贯治疗儿童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 21 (1) :37.

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篇2

【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儿科收入的小儿支原體肺炎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以10天为1疗程。治疗后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91.2%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3%,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花费也均较对照组少。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能较为有效的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而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在减轻患儿痛苦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花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

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由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婴幼儿也较常见。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肺炎支原体经飞沫的传播,感染患儿后侵入其呼吸道粘膜,吸附于宿主的细胞膜受体上,发生增殖并释放过氧化氢、酶、膜脂类等有毒性的物质,引起组织的损伤,诱发发热、咳嗽等症状[1]。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的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产生抑菌作用。序贯疗法是指选用半衰期长且生物利用度接近注射剂的抗菌药物口服制剂替代注射剂继续进行治疗的方法。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疗效,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儿科收入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10.4±2.1)岁。观察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11.2±1.9)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2]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7版)中关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表现有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且MP-IgM阳性,无心、肝、肾等功能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即将10mg/(kg·d)的阿奇霉素溶解于5%的葡萄糖溶液中,每天注射1h,以10天为一疗程。

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先给患儿静脉滴注溶于5%葡萄糖的阿奇霉素10mg/(kg·d),每天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患儿情况稳定,则改为口服阿奇霉素颗粒,1次/天,每次10mg/Kg,以10天为一疗程[3]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1993年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本次研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4]。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常规检查正常,无并发症,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炎症完全吸收;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下降明显,较少并发症,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血常规检查未见好转,较多并发症,X线片检查也未见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资料的X2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疗效的对比,见表1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主要是由于病毒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等,依据年龄的不同体征各有差异。婴幼儿可在胸部叩诊时闻及轻度的浊音,呼吸音也有所减弱,但在年长儿往往会缺乏较为明显的胸部体征。此病起病缓慢而且多迁延难愈,容易复发,造成多系统功能损害。因此临床需仔细进行检查防止漏诊、误诊,并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保证患儿生命健康。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无细胞壁,对于能阻碍病原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本次研究选用具有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序贯疗法主要是指在进行抗菌治疗时,先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再选用半衰期长且生物利用度接近注射剂的抗菌药物口服制剂替代注射剂继续进行治疗的方法,它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具有减少注射带来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花费的优点[5]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因此将所选的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后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治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较传统的静脉注射治疗能较为有效的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白细胞下降,血常规恢复正常。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显示观察组仅有17.6.%的患儿术后出现并发症,经及时有效处理后均痊愈出院,而对照组有35.3%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皮疹等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花费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在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也减少了住院花费,减轻的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由此可见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景林.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6):135-136.

[2] 何建军.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193-194.

[3] 赵天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4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5):144-145.

[4] 彭军琴,刘胜贤.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115-116.

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篇3

注:χ2=10.401, P<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颜面部痤疮患者共274例, 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共137例, 男63例, 女74例, 年龄15~30岁, 平均年龄 (18.3±1.7) 岁, 病程1~19个月;治疗组共137例, 男56例, 女81例, 年龄15~30岁, 平均年龄17.5±0.9岁, 病程1~22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1)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符合: (1) 所有入选研究对象临床诊断均符合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 且病情严重程度符合Pillsbury分类II度 (Ⅱ度:有粉刺及少量丘疹、脓疱, 总皮损数31~50个) [2] (2) 入选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5~30岁, 且无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者; (3) 能按医嘱坚持规律治疗, 并能按时复诊者; (4) 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合并其他慢性系统性疾病, 无近期内系统用药史; (5) 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6) 所有研究对象均被告知其治疗过程, 使其表示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研究方法

治疗组所有研究对象给予强力霉素每天0.2g, 分两次服用连续给药2周后, 停止服用强力霉素同时改服异维A酸胶丸每天20 mg, 分两次服用, 连续给药10周;对照组仅给予异维A酸胶丸每天20 mg, 分两次服用, 连续给药12周。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 在完成治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价, 并记录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3]: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 计算疗效指数, 判断临床疗效。痤疮病情评分:粉刺<10个为0分, 10~20个为1分, 21~30个为2分, 31~50个为3分, >50个为4分;丘疹<5个为0分, 6~10个为1分, 11~15个为2分, 16~30个为3分, >30个为4分;无脓疱为0分, 1~3个为1分, 4~5个为2分, 6~20个为3分, >20个为4分;无结节囊肿为0分, 1~3个为3分, >3个为4分。上述各种皮损的积分相加为总积分。疗效指数=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为90%~100%;显效:疗效指数为51%~89%;好转:疗效指数为20%~50%;无效:疗效指数<20%。有效率 (%) =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录入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所有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所有统计录入工作均由未参加本次研究的本科其他人员负责。

1.6 医学伦理

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研究对象在完成全部治疗后就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其中治疗组痊愈34例, 显效71例, 有效2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76.6%;对照组痊愈27例, 显效53例, 有效46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58.4%;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401, P<0.01) 。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开始第1、2周有13例出现轻度胃肠反应, 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 所有研究对象表示可以耐受不适, 故未予处理, 所有出现不适的患者在1周内自然消退;另有28例在开始治疗第3周开始, 出现面部潮红、口干及皮肤干燥, 未给予处理, 症状在1~2周内自然消退。对照组共有36例出现面部潮红、口干及皮肤干燥, 未给予处理, 症状在1~2周内自然消退。

3 讨论

寻常痤疮 (acne) 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具有一定的损容性,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 但以青少年发病率为高。该病病因复杂, 常见的有性激素平稳紊乱,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 皮脂腺分泌过于旺盛以及致病微生物的刺激等。与痤疮发病相关的主要微生物有, 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糠秕孢子菌, 其中又以痤疮丙酸杆菌为主[4]。

强力霉素是一种常见的抗菌药, 它是由土霉素加工制成的一种长效广谱的半合成四环素族抗生素, 有效血药浓度比四环素、土霉素长, 更适合治疗慢性炎症, 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能够降低皮脂腺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浓度而发挥疗效[5]。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相结合以破坏致病菌的正常生理功能, 同时阻断干扰核糖体蛋白的合成, 从而达到杀菌效果。因强力霉素与异维a酸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 但四环素则禁止与异维A酸合用, 因此, 为用药安全的缘故, 我们对治疗组采用序贯疗法的方式, 先给予强力霉素, 完成2周的治疗后才改用异维A酸治疗。

异维A酸胶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维生素A类似物, 最初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痤疮, 近年来通常用于治疗中度痤疮和防止痤疮发展成疤痕等后遗症[6]。其作用机制有抑制皮脂分泌和减少皮脂腺导管处的角化过度, 也有研究表明[7,8], 异维A酸能抑制或清除耐药的痤疮丙酸杆菌, 具有抗炎作用且不易耐药, 同时小剂量异维A酸可有效控制皮脂腺的分泌。异维A酸可以作用在痤疮发病的各个环节, 从而令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均得到有效控制, 达到治疗寻常痤疮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76.6%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4%, 这说明在中度痤疮治疗中引入序贯疗法能更全面兼顾痤疮发病的各个环节, 也侧面说明了早期痤疮治疗中抗炎治疗的重要性。总而言之, 青少年颜面部痤疮运用序贯疗法具有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可以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观察序贯疗法对于青少年颜面部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颜面部痤疮患者共274例, 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成治疗组137例和对照组137例。治疗组给予强力霉素每天0.2g, 分两次服用连续给药2周后, 停止服用强力霉素同时改服异维A酸胶丸每天20 mg, 分两次服用, 连续给药10周;对照组仅给予异维A酸胶丸每天20 mg, 分两次服用, 连续给药12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完成全部治疗后就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其中治疗组痊愈34例, 显效71例, 有效2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76.6%;对照组痊愈27例, 显效53例, 有效46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58.4%;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401, P<0.01) 。结论 青少年颜面部痤疮运用序贯疗法具有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可以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青少年,痤疮,序贯疗法,异维A酸,强力霉素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5-177.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83-835.

[3]徐涵, 姚志荣, 吴瑞琴, 等.异维A酸隔日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痤疮疗效比较[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 37 (6) :394-395.

[4]李康嵩, 李崇彬, 陈凤佳, 等.维胺脂胶囊与强力霉素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河北医学, 2007, 13 (5) 586-588.

[5]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706.

[6]王强.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 2009, 30 (9) :425-426.

[7]Kaymak Y, Ilter N.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mittent isotretinoin treat-ment in mild or moderate acne[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6, 20 (10) :1256-1260.

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篇4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 硬膜外封闭 腰椎牵引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16-02

自2004年5月至2009年6月,我们采用PLDD序贯四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1例,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者112例,疗效满意,优良率为92%,与国内报道的单纯应用PLDD治疗约80%左右治愈率相比,疗效更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性79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36.5岁(20~52岁),腰椎CT平扫均证实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其中L4-5椎间盘突出91例,L5~S1椎间盘突出28例,其中同时2个椎间盘突出7例。JOA评分最高24分,最低13分,平均17.3分。

2 治疗方法

首先是在C型臂或CT导引下经皮穿刺,将穿刺针穿入椎间盘,最佳进针位置位于相应椎间隙的后1/3水平处,侧位穿刺成功后,转动C形臂,调至正位透视,将穿刺针尖置于棘突水平髓核处,并进一步将激光光纤置入椎间盘的髓核中,使用波长为980nm的激光将髓核烧灼并气化,以末端输出功率15W、脉冲时间为1s、间隔时间为5s对髓核进行1点或多点激光减压。操作过程中,当患者腰部有胀感时,用50毫升空针经Y型开关进行负压抽吸,达到椎间盘减压的目的,并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每个椎间盘所给能量约为800~1000J(L3~4,L5~S1)、1000~1200J(L4~5),整个操作过程约20~30min。然后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阻滞,以减轻患者神经根水肿及粘连,半小时后于电脑腰椎三维牵引床上对患者施用缓慢牵引,牵引距离50-65毫米,并酌情予以手法按压,促进突出髓核回纳,牵引完毕回病房卧床休息24小时,开始指导患者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行腰背肌功能锻炼,4天后可出院回家自行锻炼,1月后回院复查。

3 结果

应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80例,良23例,差9例,总优良率为92%。1例效果差的患者因并发终板损伤引起腰痛加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JOA下腰痛评分平均为26.5分,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采用激光脉冲汽化烧灼髓核组织,因为容积模量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PLDD的适应症是很窄的,单纯的PLDD治疗的疗效,Choy临床报告,12年内使用Nd:YAG激光作PLDD518例,752个椎间盘的治疗结果,成功率75%~89%,Liebler报道用Nd:YAG治疗组333例,作两年随访,成功率为70%,Nerubay报道CO2激光治疗50例,2~5年随访,结果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为74%,黄祥龙等采用半导体激光器行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k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72例(占72%)取得良好的结果,说明其疗效尚有待提高。存在着大量的患者,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合并有明显的神经根炎症水肿及粘连、非骨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腰背肌无力、轻度下腰椎不稳,对这些患者,单纯的PLDD治疗因无法解决致病原因,故而效果不佳,而开放性手术因其创伤大,费用高,痛苦重,后遗症及并发症多使患者难以接受。如何扩大PLDD手术适应症,并提高其疗效,使这些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未见到成熟报道。

PLDD序贯四联疗法,在采用PLDD术的同时,辅以硬膜外注射及三维腰椎牵引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经112例临床验证,优良率达92%,与国内报道的80%左右相比,疗效更佳。其机理可能如下:椎间盘自身具有明显的体积弹性模量特性,即很小的体积改变就可导致较大的压力变化。硬膜外注射能通过局部用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轻组织水肿,抑制间盘组织周围的炎性渗出,抑制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的增生,松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并能抑制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减低周围神经对Ⅱ物质的反应,从而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神经根所受压迫,解除脊神经根支配区的肌肉痉挛及疼痛。另外,一定量的液体注入硬膜外腔后可以产生一定的液压,对粘连的神经根起到钝性分离作用[1]。三维腰椎牵引一般能使病变椎间隙增宽1.5~2mm,牵引下由于突出间盘间隙被拉宽大,间盘内容积增加,故间盘内压明显下降。PLDD术后,由于病变的椎间盘已部分被汽化,此时形成的局部负压更大,突出的髓核组织更易还纳,牵引同时也利于解除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伸肌功能同时受累,腰伸肌肌力的下降甚于屈肌。腰椎间盘由于长期的负荷、劳损易于发生退变,从而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以各种形式突出。主、被动运动训练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可促进肿胀消退、防止粘连、肌萎缩。非急性疼痛卧床期,各项主、被动运动训练也同样改善循环等作用。同时,主、被动运动训练可通过脊柱后伸肌群的收缩使纤维环或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椎间盘组织的还纳,达到纠正脊柱内源性稳定失调的作用。所以,PLDD序贯四联疗法,不是简单的几种治疗方法的相加,它是一种序贯治疗,有重点、有顺序,可以恢复腰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和生物化学平衡,解除神经根机械压迫和炎症刺激,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复发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較规范、安全、可靠的非手术疗法。

参考文献

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5月~2011年12月广州市正骨医院原发性冻结肩患者1 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观察组61例,男13例,女48例,年龄48~61岁,平均52.14±6.27岁,病程6~28个月,平均10.54±5.36个月;常规组55例,男11例,女44例,年龄46~62岁,平均53.41±7.32岁,病程8~26个月,平均12.35±7.72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3]

肩关节主被动受限、伴随疼痛(肩关节前屈上举或外展上举140°以内,体侧外旋30°内);活动受限主要以粘连为特点;没有明显盂肱关节炎的影像学证据;上述症状至少3个月以上;结合肩关节MRI辅助确诊;既往没采取手法或关节镜治疗;愿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患肩至少3个月内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②近期接受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③神经肌肉性疾病;④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⑤孕妇;⑥转移性癌症或诊断为癌症12个月以内;⑦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⑧既往肩关节手术或同侧上肢外科手术史;⑨既往颈椎病或中风病史;⑩肩袖断裂或损伤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组

入院完善诊断后由我院肩关节专科医师予关节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注射药物为复方倍他米松针1mL+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注射用生理盐水4mL,由肩关节后方入路注射入关节腔,每次10mL;第4周开始患者接受我院康复治疗,同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g/次,2次/天。

1.4.2 常规组

入院完善诊断后由我院康复科医师执行运动康复治疗计划,康复师指导患者肩关节各方向活动,早期活动患者可卧床,在患者可忍受疼痛范围内牵拉肩关节到各个方向最大限度,每个方向活动3~4次/组,2组/天;牵拉练习后立即予冰袋外敷20min,同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g/次,2次/天。

1.5 观察指标

采取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参考欧洲肩肘外科协会1987年提出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疼痛、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范围和上肢力量,分别计分,各自权重分数为15、20、40、25分。

1.6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日常生活、功能活动、上肢力量、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日常生活、功能活动、上肢力量、总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常规组(P<0.01)。见表1。

注:与常规组相比,(1)P<0.01;与治疗前相比,②P<0.05

3 讨论

冻结肩是以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均受限,影像学除可能存在骨量减少或钙化性肌腱炎外盂肱关节本质上没有明显异常为特点的疾病。其是临床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通常发病年龄为40~60岁,主要以肩关节疼痛和僵硬为特点,患者经历疼痛期、僵硬期及恢复期[4,5]。Vastamaki[6]随访研究发现,94%未经治疗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恢复正常运动功能;但临床大部分患者需适当治疗方能痊愈,否则会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7]。目前冻结肩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手法、抗炎和止痛药物、口服或关节内注射类固醇激素等。麻醉下手法复位已是治疗冻结肩的金标准[8],但存在潜在风险,如盂肱关节脱位、冈下肌麻痹、臂丛神经牵拉伤、肩袖撕裂、关节内出血及瘀血[9]。Lorbach等[10]采用关节内注射类固醇激素与口服类固醇激素治疗冻结肩,对比研究发现类固醇激素治疗原发性冻结肩能快速解除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且关节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患者的肩关节客观评分、活动范围及患者满意度优于短期口服类固醇激素。随着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关节镜松解术逐渐成为治疗冻结肩的重要手段[11],但其手术费用高,具有一定的风险,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

本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日常生活、功能活动、上肢力量、总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常规组(P<0.01)。可见,综合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效果更佳。关节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注射液和注射用生理盐水可扩大关节腔隙、消炎止痛、促进炎性物质吸收。研究发现[12]细胞因子对炎症反应和关节囊纤维化有重要作用,综合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首先减轻患者局部疼痛,消除局部炎症,有利于患肩功能康复,减少关节再粘连;再联合肩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康复师先将患肩中立位屈肘90°,分别做上举、内外旋转动作,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反复数次;再行上臂水平牵引,外展患肩,稍用力上举将上臂前屈向头部;最大限度外展位行屈肘内收、后伸,此时部分患者可听到软组织撕裂声。功能康复强调缓慢、充分、超范围伸展拉伸关节并维持,以促进关节液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营养供应,防止活动减少诱发的关节退变;并增加关节伸展性,改善关节活动范围[13]。但缺失局部封闭麻醉实施康复治疗,患者很难坚持。

本研究表明,综合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易操作,临床应用患者容易接受,可作为冻结肩常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观察组采取肩关节内药物注射及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日常生活、功能活动、上肢力量、总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综合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简单安全。

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1.1 纳入标准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因消化不良症状在我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患者,经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证实有H.pylor感染,年龄18~60岁,符合下列标准者纳入本研究:(1) 胃镜及病理检查为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符合《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年,庐山)H.pylor根除指征;(2) 未接受过抗H.pylor治疗;(3) 本次治疗前4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

1.1.2 排除标准 (1) 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者;(2) 本次治疗前规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者;(3) 伴有严重肝、肾、肺等器官功能障碍者;(4) 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者;(5)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1.1.3 知情同意 所有患者在纳入研究前均被充分告知本试验的目的、意义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可能的获益情况,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H.pylor检测 以14C-UBT检测H.pylor感染情况,阳性者诊断为H.pylor感染;疗程结束停药至少4周以上复查14C-UBT,检测H.pylor阴性为H.pylor根除。

1.2.2 选用药物 (1) 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日本卫材株式会社产品;(2) 阿莫西林:香港联邦制药有限公司产品;(3) 克拉霉素:扬子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4) 呋喃唑酮:东北制药总厂产品;(5) 替硝唑:广州白云山侨光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1.2.3 分组和治疗方案 通过操作CASIO(fx-180P)计算器随机数字键(INN,RAN),以随机数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前5 d予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 g,2次·d-1;后5 d予雷贝拉唑10 mg+克拉霉素5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1;B组:前5 d予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1;后5 d予雷贝拉唑10 mg+克拉霉素500 mg+替硝唑500 mg,2次·d-1;C组:予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2次·d-1。其中A组和B组疗程均为10 d,C组疗程7 d。

1.3 疗效判断

1.3.1 H.pylor根除效果 停药至少4周后,复查14C-UBT,判断H.pylor根除情况。

1.3.2 安全性 随访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描述发生频率、严重程度、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或停药、与治疗的关系和结果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按意向治疗(ITT)和试验方案(PP)分析来计算H.pylor根除率。3组间H.pylor根除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共有12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2例,女71例,年龄28~58岁,平均42岁。A组38例,B组41例,C组44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表1)。

2.2 H.pylor根除率

A、B、C 3组分别有3、5、4例患者未复查呼气试验,按脱落计入未完成病例;各组H.pylor根除率见表2。A组根除率与B、C组分别比较,PP分析和ITT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B组高于C组,但PP分析和ITT分析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A、B、C 3组中,发生便稀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者分别有6、5和3例,感觉口苦者分别有5、3和2例,有头昏、乏力症状者分别有4、2和1例,均能耐受,未经特殊处理和影响治疗,疗程结束后症状均自行消失。3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目前H.pylor根除治疗的一线方案多采用PPI短程三联疗法,即联合应用PPI和两种抗生素(常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但传统7 d三联疗法的H.pylor根除率逐渐下降,在一些地区已降至80%以下[2]。耐药H.pylor菌株增加是造成该疗法根除率下降的最重要的原因[3],其中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对H.pylor根除率下降影响尤为明显[4]。因此,寻求新的根除策略迫在眉睫。

应用耐药率低的敏感抗生素进行补救治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之一,国内已有应用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作为根除H.pylor的补救治疗方案,结果认为安全有效[5];呋喃唑酮也因耐药率低、疗效相对较高而多被推荐用于补救治疗,但作为初次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否能提高H.pylor根除率则有待研究。

序贯疗法也是新的根除H.pylor策略之一。国外试验结果提示10 d序贯疗法前景乐观,给H.pylor根除带来了新的希望。2000年,Zullo等[6]最早发表了有关序贯疗法根除H.pylor的研究,其H.pylor根除率高达98%。随后多项研究[7,8,9,10,11]显示,10 d序贯疗法明显优于7 d或10 d标准三联疗法,H.pylor根除率均在90%以上,而副作用无明显增加。以上临床研究主要在国外完成,我国报道很少。

10 d序贯疗法取得更好疗效的机制仍不明确[12]。其疗效是通过抗生素序贯组合还是通过增加抗生素种类及延长疗程而获得,仍有疑问;另外硝基咪唑类药物在我国耐药率很高,调整抗生素组合能否取得更好疗效,需要进一步验证和评估。我们应用耐药率低的呋喃唑酮替代替硝唑组成序贯疗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以期评估疗效并探讨疗效机制。本研究结果表明,含替硝唑的10 d序贯疗法PP根除率仅77.78%,明显低于国外研究结果,与传统三联疗法相比,H.pylor根除率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含呋喃唑酮序贯疗法PP根除率达91.43%,比传统三联疗法H.pylor根除率明显增加,与含替硝唑序贯疗法方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该方案并没有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含替硝唑的10 d序贯疗法H.pylor根除率明显低于国外研究结果,其原因我们认为与雷贝拉唑剂量和硝基咪唑类药物耐药率有关。国外研究采用的雷贝拉唑剂量为20 mg,2次·d-1,是我国标准剂量的1倍[7,8,9,10],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H.pylor根除率;我国甲硝唑耐药率已超过70%[3],耐药率较高势必会影响到H.pylor根除率。也有学者[13]报道使用替硝唑替代甲硝唑根除H.pylor,除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以外,并未显示能提高H.pylor根除率。随着我国替硝唑在妇科疾病及口腔疾病中的广泛使用,以及可能存在的交叉耐药性,其耐药菌株也将逐步上升,因此我国第2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意见并未推荐使用替硝唑替代甲硝唑根除H.pylor[1]。另外,我国一项实验研究显示,替硝唑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几乎没有抗菌活性[14],虽然体外试验并不能完全反映体内的情况,但也说明替硝唑在根除H.pylor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因此,我们推测序贯疗法的组合方式本身可能并无明显优势,而疗程延长及抗生素种类增加对于疗效提高可能起到更重要作用。

采用耐药率低的呋喃唑酮替代替硝唑组成序贯疗法明显提高了H.pylor根除率,提示选择耐药率低的药物组成序贯疗法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呋喃唑酮作为一种目前临床上少用的老药,耐药率低,包含呋喃唑酮的根除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根除率[15];国内学者对幽门螺杆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和耐药率监测结果也显示H.pylor对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低[16],而且价格便宜。近期国内一项含呋喃唑酮的10 d序贯疗法临床研究也取得>90%的根除率[17]。另外,以往因顾忌呋喃唑酮的药物不良反应而多推荐用于补救治疗或再次治疗,但第3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在H.pylor根除治疗方案的修改说明中已推荐作为初次治疗方案的选择[18],而且在序贯疗法中呋喃唑酮仅口服5 d,低于标准7 d疗程,也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并未发现呋喃唑酮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提示该药短期应用安全性良好。

总之,我们的初步研究显示,含替硝唑序贯疗法H.pylor根除率虽稍高于标准三联疗法,但无显著优势,而含呋喃唑酮序贯疗法明显优于三联疗法,也优于含替硝唑序贯疗法方案,提示序贯疗法的组合方式本身优势并不明显,而疗程延长、选用耐药率低的抗生素对于疗效提高可能起了更重要作用。当然,国外也有10 d序贯疗法优于10 d标准三联疗法的报道[11],提示序贯疗法存在一定的组合优势,本研究未与10 d标准三联疗法对照,是一不足之处,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篇7

关键词:序贯疗法,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十二指肠溃疡 (DU) 和胃溃疡 (G U) , 可导致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等严重疾病。幽门螺杆菌 (H p) 是其重要诱发因素和病情进展因素,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改善病情、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取10天和14天序贯疗法对该类患者分别加以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研究对象为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78例H 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入选标准: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 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无相关的药物禁忌, 无胃部手术史, 无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或疑似癌变。年龄26~73岁, 平均48岁。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均为89例。观察组男50例, 女39例;年龄26~67岁, 平均53岁;病型:G U 45例 (50.6%) , DU 37例 (41.6%) , DU合并G U 7例 (7.9%) ;病程2~8年, 平均3.6年。对照组男52例, 女37例;年龄25~68岁, 平均53岁;病型:G U 46例 (51.7%) , DU36例 (40.4%) , DU合并G U 7例 (7.9%) ;病程2~9年, 平均3.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情况大体接近。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阿莫西林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00816) +克拉霉素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00721) +奥美拉唑 (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00823) 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10天序贯疗法。前5天为阿莫西林 (每次1000mg, 2次/d) +奥美拉唑 (每次20m g, 2次/d) , 后5天为阿莫西林 (每次500m g, 2次/d) +克拉霉素 (每次500m g, 每天2次) +奥美拉唑 (每次20m g, 2次/d) 。观察组采用14天序贯疗法, 前7天及后7天用药种类以及剂量分别同对照组前5天及后5天。对照组以10天为1个疗程, 观察组以14天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

1.3 效果评价[1]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溃疡面消失, H p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溃疡面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或者H p阴性;无效:溃疡面和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 H p阳性。痊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用S P S S 12.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副反应。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H p阳性率和一年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可以大致概括为黏膜防御-修复因素和黏膜侵袭因素的失衡。当持续出现防御-修复因素减弱或侵袭因素增强时, 胃酸和胃蛋白酶发生自身消化, 就可能出现溃疡。DU和G U在发病机制上有所区别, 前者主要是侵袭因素的增强, 后者主要是防御-修复因素的减弱。但不管哪种因素导致的失衡, 都与H p感染有密切关系。

孟灵梅等[2]对采取根除H p治疗的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10年的跟踪研究, 发现其病情复发率要明显低于非H p根除治疗的患者, 提示根除H p对于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根除H p治疗的不断强化, H p的变异和适应速度也逐渐加快, 出现耐药株情况。要加强治疗效果, 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案:选择杀菌作用更强的抗生素, 加强用药剂量, 延长用药时间等。使用强效抗生素可短时期内达到更好地杀菌效果, 但H p受到了选择, 其进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对于将来的治疗并无好处[3]。因此, 我们认为要慎用强效抗生素, 如万古霉素、呋喃唑酮等。

加强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的思路主要是考虑到H p在经过初步治疗后受到抑制, 采用强效治疗或长期治疗杀死其潜伏体, 从而降低复发率。但是短时间大剂量药物对患者的机体刺激大, 用药的风险性提高。因此, 对于耐受性较差的患者, 我们还是建议延长用药时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 p阳性率和一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我们分析, 其可能的原因为:细菌能够产生抗生素的流出通道, 将药物运转出细胞外, 降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4];14天序贯疗法中, 阿莫西林能通过破坏细胞壁的正常功能, 阻止抗生素流出通道的形成[5];奥美拉唑也能更有效地发挥质子泵抑制作用, 其时间越长, 效果越好, 从而为后面克拉霉素的杀菌作用奠定更好的基础。总之, 我们认为, 14天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显示了较好的治疗作用, 能有效根除H p, 降低复发率, 是值得临床考虑的治疗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慧君.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14) :l31-133.

[2]孟灵梅, 周丽雅, 林三仁, 等.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10年随访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 2009, 29 (6) :361-364.

[3]官丹蕊, 官尚民.10和14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和胃炎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9) :1668-1669.

[4]张淑鸿.10天序贯疗法和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对比[J].中国医刊, 2010, 45 (4) :53-54.

序贯疗法根治Hp的临床疗效分析 篇8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消化科经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或胃镜Hp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120例患者, 男60例, 女60例, 年龄18~60岁;其中消化性溃疡56例, 慢性胃炎6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经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或胃镜Hp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患者, 符合《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报告》, 具有Hp根治治疗的指征;首次接受Hp根治治疗;治疗前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生素等药物。

1.3 治疗方法

标准治疗组:奥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0 g, Bid+克拉霉素0.5 g, Bid, 疗程7 d;序贯治疗组:前5 d:奥美拉唑20 mg, qd+阿莫西林1.0 g, Bid;后5 d:奥美拉唑20 mg, qd+克拉霉素0.5 g, Bid+甲硝唑0.5 g, Bid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均由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数资料或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其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序贯治疗组60例, 复查Hp阴性患者50例, H.pylori根治率达83.3%;标准治疗组, 复查Hp阴性患者39例, H.pylori根治率达6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序贯有效率, 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93.3%, 76.6%, 8.3%, 效果优于标准治疗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目前, 根据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报告》推荐一线根除Hp的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 (PPI) 或雷尼替丁枸盐酸铋 (RBC) 为基础加两种抗生素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联合使用的经典7 d三联疗法。但近些年来, 大量的临床流行数据显示, 标准三联幽门螺杆菌根治率显著下降, Hp耐药率增高。有数据显示, 标准三联疗法Hp根治率由最初的80~96%下降至66.6%。因此寻求新的Hp根除率高避免其耐药率的治疗方案, 是国内外学者共同的目标。“序贯疗法”就是在此基础上作为经典的7 d三联疗法的补充与创新由意大利学者De Franceso首先提出的, 即前5 d予PPI联合阿莫西林二联用药, 后5 d予PPI, 克拉霉素及替硝唑三联用药的“10天序贯疗法”。有数据报道, 序贯疗法的Hp根除率高达98%[1]。

在我国, 有学者对序贯疗法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 序贯疗法对Hp的根治率显著。李红菊观察102例胃溃疡患者, 发现序贯疗法的疼痛缓解时间, 溃疡愈合率, 有效率优于标准三联疗法[2]。袁开胜[3], 乔日升[4], 黄晓曦[5]等亦有类似报道, 但蒋小猛[6]等研究发现虽然序贯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治疗组,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采用10 d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对Hp感染阳性患者进行根治治疗, 对Hp根除率, 有效率, 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分别为:93.3%, 83.3%, 76.6%, 8.3%, 上述指标序贯疗法的临床效果高于传统的标准三联疗法与文献报道一致。

摘要:目的 观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Hp) 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消化科就诊的120例Hp感染阳性的患者。标准治疗组给予7d三联疗法, 序贯治疗组予10d序贯疗法, 比较两组Hp根除率, 有效率, 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与标准治疗组比较, 序贯治疗组Hp根除率, 有效率, 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分别为:83.3%, 93.3%, 76.6%, 8.3%, 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标准治疗组, Hp根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有效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10d序贯疗法在Hp根除率标优于准7d三联疗法, 但在有效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方面二者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序贯治疗,Hp根治,三联疗法,疗效

参考文献

[1]Zullo A, Rinaldl V, Winn S, et al.A new highly effcective short-ternthera-py schedule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Aliment Phar-macolTher, 2000, 14 (6) :715-718.

[2]李红菊.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对胃溃疡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9) :93-94.

[3]袁开胜, 邹绍静.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7) :145-147.

[4]乔日升.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10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1 (4) :50-51.

[5]黄晓曦, 田慧, 江雪梅, 等.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 2011, 18 (2) :191-193.

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筛选的7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入选时间随机分到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n=3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Hp感染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方法:(1)经实验室方法检查确定的Hp感染患者;(2)无消化性溃疡严重并发症,1个月内未经过PPI、铋剂或抗生素治疗;(3)年龄18~70岁,非妊娠、哺乳期妇女;(4)无青霉素过敏史,无严重的脏器功能损害;(5)患者同意本次试验并了解根除治疗可能的不良反应。

1.2 诊断方法

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或)胃窦和胃体两个部位黏膜银染色检查,至少1项检查可确定为阳性。

1.3 治疗方法

序贯疗法组:前5日应用阿莫西林1000mg+奥美拉唑20mg,每日早晚2次,口服。接下来5日,应用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500mg,每日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阿莫西林1000mg+替硝唑500mg+奥美拉唑20mg,每日早晚2次,口服,共10日。奥美拉唑餐前口服,抗生素餐后口服。

1.4 资料的收集

停药4周后再行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或银染色检查,根除标准,均符合以下两项者可判断为根除(1)从胃窦和胃体两个部位取胃黏膜组织行银染色检查阴性;(2)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阴性。

1.5 统计方法

所用结果均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除率的差别χ2检验分析,当结果(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Hp根除率

共70例患者完成治疗和Hp检查,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未经干预时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间Hp根除率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序贯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p的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注:快速尿素酶实验和银染色显示治疗组的Hp根除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副反应发生率

7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上消化道大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患者发生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皮疹等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分别治疗组14.3%(5/35),对照组34.3%(12/3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症状缓解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上腹疼痛等消化道症状均明显好转,缓解率分别为治疗组94.2%(33/35),对照组91.4%(32/3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1979年,病理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切片中观察到弯曲杆菌,而这种细菌与邻近组织的炎症同时存在,1984年Warren与消化科医生Marshall基于多年的研究结果提出了Hp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研究结果发表后引起了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热潮,Hp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也逐渐明确。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是由感染Hp所致。抗生素的使用引起了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治疗的革命,使之由难以治愈的疾病变成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就可治愈的疾病。

Hp在世界人群中平均感染率超过50%,Hp的感染除了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密切相关,也是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危险因子,被WHO正式列入了Ⅰ类致癌因子。Hp富含尿素酶,通过水解尿素产生的氨,在菌体周围形成保护层,以抵御胃酸的侵蚀,从而得以在高胃酸的环境下生存、繁殖。Hp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进入人体,感染后依据毒株对的侵袭力、机体的抵抗力等因素,产生不同的症状。Hp感染后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通过内窥镜及实验室检测可以明确Hp的感染。

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制定的庐山共识认为: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的患者必须根除Hp感染。一线治疗方案为PPI或铋剂+两种抗生素,各方案均为一日两次,疗程为7d或10d,最长不超过14d,PPI早晚餐前服用,抗生素餐后服用[2]。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Hp耐药病株的发生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最主要原因。而抗生素治疗后患者胃黏膜中形成大量球形Hp,球形Hp对抗生素的不敏感,也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口腔Hp感染,人群卫生条件差,以及不规范的治疗是导致Hp根除失败和反复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除了严格掌握Hp根除的适应症、规范治疗方案和疗程、联合用药以避免耐药病株的产生外,寻找根治Hp的新方法和新药也是Hp根除研究的新思路。

序贯疗法也称为10日疗法,是由意大利医生De Francesco等提出的根出Hp的新方案。前5日为PPI+阿莫西林,后5日为PPI+克拉霉素+甲硝唑和或(替硝唑)。Tong等研究表明10日序贯疗法Hp的根除率明显优于7日标准三联疗法,Hp的根除率提高了17.6%[3]。国内的马春曦等学者的临床研究显示,给予5日的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每日两次,后5日给予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400mg每日两次的序贯治疗较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每日两次,共7日的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高,症状缓解明显优于标准三联疗法组,药物副反应在治疗结束后均自行缓解[4]。本研究结果显示10日序贯疗法Hp根除率高于标准三联疗法,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已有国家的Hp根治方案中把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同时放入一线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将7日或10日的标准三联疗法的疗程延长至14日将获得更高的Hp根除率,若10日序贯疗法能取得同14日标准三联疗法相同甚至更高的根除率,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能减少药物的副反应的发生。但目前关于14日标准三联疗法与10日序贯疗法的比较很少见诸报道,这也是本实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0日序贯疗法较7日或10日的标准三联疗法能取得更高Hp根治率的机制尚不清楚,日本学者认为可能是序贯疗法的前5日给予的阿莫西林在杀灭Hp的同时,还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细菌负荷量,因此提高了后5日给予的克拉霉素对Hp的敏感性,减少克拉霉素被Hp泵出[5]。有学者推测可能是阿莫西林通过破坏Hp的细胞壁,从而防止克拉霉素被Hp细胞壁形成的通道泵出,使更多的克拉霉素进入Hp菌内发挥作用,而关于序贯疗法为何根除率高的原因及其可能的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揭示。

参考文献

[1]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现状与挑战[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3-74.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08,13(1):42-46.

[3]Tong JL,Ran ZH,Shen J,et al.Sequential therapy vs.standard therapie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a meta-analysis[J].J Clin Pharm Ther;2009,34(1):41-53.

[4]马春曦,彭国林,赵勇凯.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比较[J].第二军医大学报,2008,29(8):908-911.

上一篇:时间机会成本下一篇:内容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