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蒸疗法

2024-08-05

熏蒸疗法(共5篇)

熏蒸疗法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新概念的广泛传播, 自然疗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推拿、针灸等疗法不断普及的同时, 熏蒸也日益被大众所接受。广义的熏蒸疗法, 包括烧烟熏、蒸气熏和药物熏蒸三法;现代的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汽雾透皮疗法[1], 是一种利用药物加水煮至沸腾产生的气体熏蒸局部疾患处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为历代医家所普遍使用。此种疗法在临床康复治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痹症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风湿和类风湿疾病、产后怕风、全身关节疼痛以及病程迁移、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患者疗效更显著[2]。现笔者将熏蒸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应用概况

1.1 痹症

1.1.1 关节炎

王氏等[3]应用小针刀配合中药熏蒸和手法对150例增生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 大多治疗次数为2~3次, 最少1次, 最多6次, 共治愈84例, 显效52例, 好转11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8.00%。陈氏等[4]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熏蒸对80例寒湿阻络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 治愈18例, 显效24例, 有效34例, 无效4例, 显效率为52.50%, 总有效率为95.00%。与单纯中药组 (显效率为30.00%, 总有效率为80.00%) 相比, 疗效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1.1.2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颈椎间盘突出症

帖氏等[5]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加用药物熏蒸对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治疗, 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显效18例, 有效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0.00%, 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邵氏等[6]采用中草药熏蒸对3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 治愈221例, 好转95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96.93%。杨氏等[7]采用骨痹散熏蒸合低周波对20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达到临床标准中的优102例, 良68例, 可22例, 差8例, 优良率为85.00%, 总有效率96.00%。与温热磁场合低周波治疗的200例 (优67例, 良87例, 可21例, 差25例, 优良率为77.00%, 总有效率87.50%) 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氏等[8]采用推拿牵引中药合用的方法对288例轻度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 1个疗程治愈132例, 好转44例, 2个疗程治愈188例, 治愈率为65.30%, 总有效率为94.40%。

1.1.3 偏瘫

王氏等[9]采用瘫复汤熏蒸治疗偏瘫, 痊愈72例, 显著好转14例, 好转8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4.00%。

1.1.4 软组织损伤

杨氏等[10]采用中药熏蒸对152例陈旧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42例在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 104例在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 有6例在3个疗程后, 症状减轻但肿痛未完全消退。

1.1.5 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

李氏等[11]采用中药熏蒸疗法配以针灸、推拿和自身锻炼对90例腰肌劳损患者进行治疗, 2~3个疗程后, 痊愈83例, 占92.00%;好转5例, 占6.00%;无效2例, 占2.00%, 总有效率为98.00%。阳氏[12]采用损伤追风方熏蒸对42例腰肌筋膜炎患者进行治疗, 治愈17例, 显效16例, 有效7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5.00%。

1.2 皮肤病

1.2.1 银屑病、黄褐斑、玫瑰糠疹、荨麻疹、带状疱疹、寻常性鱼鳞病

廖氏等[13]应用中药熏蒸的方法对45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 20天后, 痊愈23例, 显效13例, 有效7例, 无效2例, 痊愈率51.10%, 有效率80.00%。耿氏等[14]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本病120例, 4个疗程后, 治愈54例, 显效26例, 有效3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6.70%。罗氏[15]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玫瑰糠疹90例, 痊愈34例, 显效51例, 好转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40%。刘氏等[16]采用中药熏蒸对4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 7天后痊愈12例, 显效22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4%。张氏等[17]采用中药熏蒸对12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 痊愈11例, 好转1例, 总有效率为100.00%。侯氏等[18]采用中药熏蒸法对203例寻常性鱼鳞病患者进行治疗, 治愈23例, 显效17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8.50%。

1.2.2 皮肤慢性溃疡、外阴瘙痒

鲁氏等[19]采用局部换药加艾条熏蒸方法对对照组60例皮肤慢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包括糖尿病患者31例,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例, 下肢静脉曲张8例, 烧烫伤患者11例, 其他2例。经过治疗, 痊愈45例, 显效8例, 有效5例, 无效2例, 有效率为96.70%, 平均治愈时间为21.32d。对照组 (局部换药组) 治疗60例, 痊愈24例, 显效9例, 有效10例, 无效17例, 总有效率为71.70%, 平均治愈时间为27.84d。两组相比,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刘氏[20]采用中药熏蒸对19例外阴瘙痒患者进行治疗, 2例痊愈, 6例显效, 9例有效, 2例无效。

1.2.3 痤疮、冻疮

黄氏等[21]采用中药熏蒸疗法对胸背部痤疮患者进行治疗。均口服清血合剂, 熏蒸组42例患者, 痊愈20例, 显效14例, 有效4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0.48%;熏蒸加刺络拔罐组45例, 痊愈26例, 显效15例, 有效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42例, 痊愈9例, 显效15例, 有效10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0.95%。徐氏[22]采用熏蒸疗法对38例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痊愈22例, 好转11例, 未愈4例, 总有效率为86.84%。

1.2.4 激素依赖性皮炎

许氏等[23]采用中药熏蒸及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对56例依赖性皮炎进行治疗, 2周后, 痊愈21例, 显效13例, 好转7例, 无效15例, 有效率为50.93%;对照组 (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组) , 48例患者, 痊愈6例, 显效7例, 好转18例, 无效17例, 有效率27.08%,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1.3 眼病

1.3.1 结膜炎

薛氏等[24]采用中药熏蒸对41例本证患者进行治疗, 3d治愈35例, 3~5d治愈4例, 5d后治愈2例, 治愈率100.00%。

1.3.2 麦粒肿

陈氏[25]采用中药熏蒸治疗54例麦粒肿患者, 治愈28例, 好转21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90.80%。

1.3.3 干眼症

郭氏[26]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熏蒸对60例干眼症患者进行治疗, 2个疗程后干涩感有效率为76.00%, 畏光有效率为52.60%, 异物感有效率为53.80%, 视疲劳有效率为46.00%, 眼红有效率为48.60%。双眼泪液分泌、双眼泪膜破裂等情况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1.4 肾病

孙氏等[27]采用中药熏蒸对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 1个月后显效15例, 有效13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7.50%。关文达等[28]采用中药熏蒸对160例肾气不足型遗尿症患者进行治疗, 治愈104例, 好转52例, 未愈4例, 总有效率97.50%。

1.5 鼻炎

邓氏等[29]采用葱姜汤熏蒸对30例急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 显效20例, 占66.67%;有效9例, 占30.00%;无效1例, 占3.33%;总有效率为96.67%。

1.6 其他

喻氏等[30]采用中药熏蒸治疗40例运动性疲劳患者, 显效17例, 有效14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77.50%。马氏[31]采用熏蒸加按摩疗法对5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进行治疗, 治愈45例, 显效3例, 无效2例, 显效率96.00%。治愈的45例均在2~3d内肿块消失, 乳汁通畅。何氏等[31]采用熏蒸对40例慢性前列腺炎Ⅲb型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前后疼痛与不适症、排尿症、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 (P<0.05) 。杨氏等[32]采用中药熏蒸疗法对230例产后疼痛患者进行治疗, 1个疗程后痊愈182例, 显效48例, 总有效率为100.00%;2个疗程后, 痊愈218例, 痊愈率为94.78%。张氏[33]采用中药熏蒸对5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小儿进行治疗, 显效32例, 有效19例, 总有效率为91.00%。林氏[34]采用熏蒸疗法对56例足跟痛患者进行治疗, 1个疗程后痊愈34例, 显效12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张氏等[35]采用中药熏蒸对5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满意。胡氏[36]采用熏蒸坐浴疗法对100例痔疮患者进行治疗, 3个疗程后治愈10例, 占10.00%;有效84例, 占84.00%;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4.00%。赵氏等[37]采用针刺加熏蒸结合法对53例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 3个疗程后, 痊愈40例, 显效11例, 好转2例, 总有效率为100.00%。与单纯使用针刺对照组 (总有效率88.70%)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高氏等[38]采用中成药联合中药熏蒸对3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 有效率为94.70%, 与对照组 (未采用熏蒸, 其他条件相同) 有效率73.70%有显著性差异。郭氏[39]采用中药熏蒸对41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 痊愈17例, 好转21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70%, 其中治疗5d后睡眠明显改善者达30例。宋氏[40]采用中药熏蒸对7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进行治疗, 两个疗程后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值均有显著改善 (P<0.05) 。

2 熏蒸疗法作用机理

普遍认为, 熏蒸疗法作用的机理是药力和热力联合发挥作用的。邓氏[29]认为熏蒸疗法治疗鼻炎是利用药物蒸气的热效应和药效应对鼻腔黏膜持续作用, 使局部血管扩张, 血流加快, 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减少渗出和消除水肿, 促进功能恢复。鲁氏[19]认为熏蒸放出的热量能扩张血管, 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 促进创面愈合, 湿热加速致痛物的运输, 解除肌肉痉挛, 减轻疼痛。阳氏[12]认为熏蒸使皮肤血管扩张, 药物渗透到经络、筋骨中使局部新陈代谢旺盛, 陈积之血溢出体外, 促进腰部筋膜炎症吸收。何氏[31]认为熏蒸疗法能快速有效地温通膀胱经和督脉, 由外来之热力和药物的渗透作用使膀胱气化得力, 脏腑经络气机通畅。徐氏[22]认为熏蒸是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 热能加速血循环, 药物通过扩张的毛孔渗透肌肤;同时在熏蒸治疗仪的压力作用下, 药物编成气化液体颗粒, 以高速撞击患部, 既促进药蒸汽中有效成分吸收, 又使患者得到了蒸汽的按摩。廖氏[13]认为熏蒸疗法是使中药以汽态的方式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 避免口服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刺激, 减轻肾、肝的负担, 提高药物利用度。

3 讨论

熏蒸疗法在临床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痹症和皮肤病治疗中更为常见, 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在熏蒸疗法中, 药物和熏蒸设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药物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选用的同时, 应注重对地方性疾病的治疗, 进而发挥地方性药材、方剂治疗地方性疾病的优势。随着熏蒸疗法的发展, 熏蒸治疗仪也越来越多地被开发出来, 根据临床上应用部位不同, 可分为全身熏蒸治疗仪和局部熏蒸治疗仪, 如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MD-99C型中药熏蒸治疗床[7]、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JS-809型全自动智能中药熏蒸仪[3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PXZ-1电脑熏蒸中频治疗仪[6]等。中山市康柏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KB-2008F型中药手足熏蒸仪应用于关节炎关节酸痛、感冒、失眠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均取得了显著疗效[41]。但目前真正实用的熏蒸设备仍相对较少, 往往是应用一些其他设备或自制的简易工具代替, 疗效自然会有所降低。为此, 开发新型更人性化的熏蒸治疗仪势在必行, 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必将为推动中药熏蒸疗法的发展发挥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摘要:对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类、分析, 并提出熏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药物及熏蒸治疗仪的选择, 加强对地方性疾病的重视和新型更人性化的熏蒸治疗仪的研究开发, 为熏蒸疗法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熏蒸疗法,临床应用,作用机理

浅谈中药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 篇2

中药熏蒸疗法是在熏蒸的热能与对症使用的药物这一对治疗因子的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使机体产生协同和增效作用,发挥显著、强大、持久的生理、药理效应。熏蒸过程的热效应是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而药疗效应或是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止痛等作用;或是经透皮吸收入体通过激动组织细胞的受体或参与调节新陈代谢水平等生化过程发挥药疗作用。中药熏蒸过程中,丰富热能和对症药物持续作用于人体,便出现一系列生理、药理效应。

一、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热是一种物理因子,可刺激引起周身体表毛细血管网充分扩张、开放,外周血容迅速增多,导致体内储血重新分布,进而引发全身血液大循环。在疏通腠理、舒张血管、通达血脉、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能增进药物的吸收,而随着红花、丹参、川芎、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的吸收并发挥药效,又使因热效应产生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加突出,更加持久。另有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熏蒸疗法可改善模型动物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滞度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二、促进药物的吸收作用

中药熏蒸的药物治疗作用直接与皮肤相关,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大,毛孔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是人体与外界进行交换的器官。对皮肤体表的痈疽疮疡及各种皮肤病,熏蒸药物的有效成份可直接在接触的肌肤部位产生药效或在向体内转运的透皮吸收过程即发挥其抑菌消炎、杀虫止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1.熏蒸中的芳香性、挥发性成份对人体表数以百万计的汗孔、毛囊、皮脂腺等组织有很好的亲和性,在温热状态下,十分有利于这些中药粒子的通过和进入。

2.皮肤角质层在熏蒸状态温热、水汽、药物的共同作用下被充分水合,水合后的角质层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输运功能,因而是中药粒子进入体内的主要与便捷通道。

3.生物体细胞的膜结构存有跨膜扩散作用,有利于熏蒸中一定分子量的药物粒子通过此交换渠道进入体内,发挥药疗作用。并且细胞与细胞间并非是天衣无缝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并作高速运动的中药粒子可通过细胞、组织的间隙进行渗透,这也是进入体内的方便之路。

4.中药蒸气熏蒸面部或全身时吸入的中药微粒,经鼻腔、气管、肺脏,最后通过黏膜扩散入血液。呼吸道内表面是黏膜,黏膜没有角质层,黏膜下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组织,更有利于药物分子的透入;而且肺泡接触药物微粒的表面积巨大,吸收迅速。因此,挥发的药物微粒经“鼻腔—肺”通道吸收迅速而完全,起效快,并且没有肝脏的“首过效应”。

5.透皮促进剂或透皮增效剂的使用。中药熏蒸中常添加酒和醋,实为传统的促进剂;前者具有通血脉、引药性、助药力、行药势的作用。因其具有较好的水、脂兼溶性,又可扩张、通达血脉,故为熏蒸疗法最常用的透皮促进剂,最宜在治疗风、寒、湿引致的痹症或跌打损伤急性期后的化瘀消肿、活血止痛时运用。醋,性酸、温,具有消痈肿、散水汽、杀邪毒之功效,在治疗皮肤的痈疽疮疡和颈、腰、足跟等骨质增生致痛时常用之,亦有很好发散药性、增加药效之功。除了上述传统的透皮促进剂外,近几年临床广泛使用的新型透皮促进剂为二甲亚砜,5%用量可明显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而近年问世的氮酮透皮促进作用更为显著,1%的用量即可使某些药物的透皮吸收成倍增加。

6.被熏蒸部位的局部温度高于身体其他部位,具有“高温”的特点;熏蒸时有大量水蒸气出现,带有“高湿”的特点;而水蒸气的蒸发挥发出大量中药有效成分,如有浓烈香味的物质酮、醛、醇等油状物,其他的还有各种生物碱、苷类和微量元素等等,从而形成“高温”、“高湿”、“高药物浓度”的局部环境。具有高温、高湿、高药物浓度的中药蒸气,十分有利于中药粒子经皮肤进入体内。

7.产生“发汗”效应 发汗为中医治病基本手法之一,具有解表去邪,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排泄体内有毒有害物质的功能,可有效清洁机体内环境、维护机体健康,同时发汗可有效调节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

而中药熏蒸疗法所产生的热药蒸汽,促使汗腺活动增加,汗液分泌增多,并能恢复部分汗腺、皮脂腺的功能;汗液排泄还能带走部分积蓄在体内的毒素和沉积物,清除体内毒素对机体各脏器的损伤,可用于尿毒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临床治疗。

8.神经、经络调节作用 人体皮肤分布着无数神经感受器和腧穴,而人体信息的传递,正是由这些感受器和腧穴分别通过神经纤维和十二经络组成的信息网络,时刻保持着皮肤—内脏—大脑间频繁的信息传递与调节过程来完成。也即外周傳入感觉神经在脊髓段与内脏传入神经发生了交织与联系,从而使传导的信号相互影响。因此,临床上常发现内脏病变时,某一区域皮肤痛觉变得敏感起来,还有可能发生牵涉痛或反射性肌痉挛。

三、在中药熏蒸的热药效应作用下,骨骼肌吸收热量,局部温度升高,导致支配肌梭内的纤维素的兴奋性减弱

同时减轻了向肌纤维的传出冲动,使肌张力下降,肌痉挛缓解,痉挛性疼痛减轻。此外,平滑肌的张力也降低,收缩运动减少、减弱、结缔组织的张力也降低,弹性增加。从而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松解肌肉、缓解痉挛。

1.中药熏蒸汽体中所含芳香化浊、辛香走窜等药物离子作用于全身皮肤、腧穴后,通过神经、经络系统,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刺激效应,达到迅速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和免疫功能,治愈疾病,改善全身生理过程等作用。并且中药熏蒸的热药效应对皮肤的温热刺激作用或养血补气安神中药的药疗作用,调节神经系统,使人产生一系列如情绪轻松、肌肉松弛、睡眠改善、身心舒畅等生理、心理变化;使偏胜偏衰的脏器功能受到有益调节、趋于协调、平衡。

2.抗炎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熏蒸疗法可通过下调炎症模型动物血液中异常升高的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降低血液中异常升高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抑制TNF-的表达;抑制血液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还能显著改善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

3.提高免疫力作用 在中药熏蒸温热作用下,增加体内脑啡肽的含量,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周围出现白细胞总数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加强,大小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淋巴细胞的转化加强,使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从而使化脓性炎症病灶早日局限化、成熟,促使坏死物质迅速脱落、代谢排出。并增进正常新陈代谢作用,使生理机能发挥极致意识趋于安定而达到身心平衡状态。

4.止痛作用 熏蒸疗法是通过热与药的共同作用,可以加速血液、淋巴循环,加强代谢物的排泄,促进炎性致病因子的吸收与排泄。能增强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较快缓解肌肉及周围软组织紧张,加速人体对中药的吸收,使局部致痛物质迅速消失,从而使疼痛消失。

熏蒸疗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4例四肢骨折患者, 男53例, 女31例, 最小年龄18岁, 最大年龄78岁, 平均年龄45.9岁, 其中43例患者为上肢骨折, 41例患者为下肢骨折;54例患者为内固定手术, 30例患者为外固定手术。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治疗, 即骨折固定后给予患者口服钙片、伤科接骨片。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熏蒸治疗。即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拆线第二天起, 给予患者中药熏蒸治疗。上肢骨折患者:给予其桂枝、桑枝、威灵仙、红花、防风、伸筋草、舒筋草、艾叶、川芎各30 g;下肢骨折患者:给予其三棱、舒筋草、红花、木瓜、威灵仙、海桐皮、莪术、牛膝、伸筋草、香加皮各30 g。本次研究使用的是HY2-11熏蒸治疗机, 将药物放入是适量水中浸泡, 浸泡时间为30min, 利用微电脑进行控制, 以工作参数为依据对熏蒸工作模式、治疗时间及治疗温度进行控制, 熏蒸时间为30 min/次, 一次/d, 以15 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肿胀:治疗前后度患者患肢同一部位的周径进行测量, 并对周径差进行记录, 治疗前后周径每减小0.5cm则记3分, 每增加0.5 cm则记-3分, 总分为30分。疼痛:以VAS评分法为依据对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为进行评分, 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每降低1分, 则记5分, VAS评分每增加1分则记-5分, 总分为50分;临近关节活动度:对患者治疗前后临近骨折位置的大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度进行记录, 关节各方向活动度综合每增加5度则记2分, 每下降5度则记-2分, 总分为20分[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肿胀、临近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骨折主要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2]。患者多为儿童和老年人, 中青年也时有发生。患者多位一个部位骨折, 部分患者为多发性骨折, 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处理则可帮助多数患者恢复原来的功能, 但部分患者仍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 交通事故伤、高处跌伤等患者逐渐增多, 这也就使得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而骨折多发生于患者四肢, 极易对其生活、工作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促进患者康复就显得至关重要。

中药熏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也叫做中药汽浴疗法或中药蒸汽疗法。其主要是以内病外治、由表及里、舒筋通络、发汗而不伤营卫等特点而在中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相关专家学者认为血不活者淤不去, 而淤不去者骨不能接[3]。由于骨折多伤及筋骨脉络,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气滞血瘀、气血受阻等现象,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 骨断筋伤, 因此, 中医上认为治疗骨折的关键是活血化淤, 续筋接骨。

中药熏蒸疗法主要是通过药物及物理热量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大量的中药离子及药蒸汽对患者皮肤产生作用, 对皮肤进行熏蒸, 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经皮肤及孔窍直达腠理, 从而促进细血管扩张, 并使血流加速, 从而促进患者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组织再生能力及细胞活力, 并对患者局部组织营养及身体机能进行改善;此外, 该治疗方式还具有疏通经络、消肿散淤的作用, 可有效的对患者的局部组织张力进行缓解, 并且还能有效的对患者皮肤、肌肉、肌腱及韧带的紧张或强直症状进行缓解, 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肿胀、临近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这就说明给予骨折康复患者中药熏蒸治疗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玉嫦.骨折康复患者应用中药熏蒸疗法的效果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4 (35) :178-180.

[2]陆凤梅.中药熏蒸在髌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4 (11) :120-122.

熏蒸疗法 篇4

【关键词】中药;熏蒸疗法;风湿寒性关节痛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92-02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很容易受到天气寒冷而加重病情,严重时会导致致残,给患者及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1-2]。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自然疗法逐渐成为一种治疗的趋势[3]。中药熏蒸疗法作为烧烟熏、蒸气熏和药物熏蒸三大方法之一也日趋被患者接受。研究表明:中药熏蒸对于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产后怕风、反复发作以及全身关节疼痛具有很好的疗效。风湿寒性关节痛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认识,因此为其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39.5±1.1) 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2.56年;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40.5±2.1) 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3.0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病程、平均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疗法,熏蒸处方组成为:蜂房20g、乌梢蛇15g、防风25g、薏苡仁15g、苍术20g、制川乌9g、制草乌9g、川芎15g、海风藤15g、透骨草15g、羌活10g、独活15g、桂枝20g、细辛5g、徐长卿20g、姜黄15g、土鳖虫20g、威灵仙25g、苏木15g、附子20g、干姜15g、炒川椒15g、冰片1g。用熏蒸机加热2500mL水后取上药加入水中,持续加热,维持温度在40-50℃,避免烫伤患者,然后使用熏蒸机熏蒸病变部位,每天1次,每次熏蒸30min,15d为1个疗程。熏蒸之后洗干净,注意保暖和湿度。对照组:双氯酚酸钠片20mg,每日3次,来氟米特片每周1次,一周为一个疗程。香丹针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200mL行静脉滴注,一天一次[4]。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其分为三类,具体判断标准如下。治愈:无任何关节疼痛、无肿胀出现、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运动不受任何限制;有效:关节疼痛有所改善、肿胀基本不出现、关节功能恢复的较好、运动不是特别的方便;无效:关节疼痛时常发生、肿胀没有消退的迹象、关节功能无恢复的现象、运动很受局限。有效率为痊愈+有效例数占总例数的比例。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症状的变化,包括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按照VAS标准,评分为0-10分)、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屈伸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有效率观察组4028(60.8)10(34.8)2(4.3)95.0对照组4017(27.3)16(54.5)7(18.2)82.5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症状的变化

治疗前,观察组的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时间、屈伸度和对照组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时间、屈伸度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症状的变化( s)

组别例数肿胀(个)疼痛(分)晨僵时间(min)屈伸度(度)观察组治疗前 402.19±0.12&9.0±0.3&83.5±1.2&1.01±2.01&治疗后 1.04±0.19*6.5±1.2*49.5±3.2*0.62±1.05*对照组治疗前402.18±0.149.0±0.283.4±1.01.03±1.91治疗后 1.34±0.217.1±0.957.5±2.20.82±1.02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风湿寒性关节痛主要表现为疼痛,经皮肤吸收给药已成为当今给药途径中非常重要的一种[5]。目前的熏蒸疗法是将热量和药物的疗效双重发挥出来。通过热量疏通腠理、活血通络、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松弛痉挛的肌筋、开放毛窍;通过药物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使药物通过皮肤表皮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而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热量使得药物离子的吸收、渗透、转运能更加完全,加快细胞活力和新陈代谢的速率。与直接服用药物相比较,熏蒸疗法这种皮肤给药的方式,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口腔黏膜、消化道、肝脏的影响减少,避免患者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使用该法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当患者在熏蒸途中出现眩晕、心慌、甚至虚脱等症状时,应该停止治疗。同时,具有严重的心脏病、贫血、高血压等器质性疾病,特殊皮肤疾病以及体虚的患者是不可以采用该法的[6]。

本方为自创方剂,方中以附子、二乌为君,以温阳散寒除湿;臣药以土鳖虫、露蜂房、乌梢蛇入络搜风剔邪、活血定痛,干姜、炒川椒、细辛助君散寒通络,桂枝、二活、透骨草、海风藤、威灵仙、防风为祛风邪除湿痹;佐以苍术、薏苡仁为除湿利关节,苏木、徐长卿、姜黄活血定痛,川芎行血中气;冰片具有促进药物渗透性作用而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温阳散寒、祛风活血、通络定痛之效。

本研究也表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具有很高的治疗有效率,也可以改善关节的不良症状,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常丽,王凌侠,郭盈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34):141-143.

[2] 曾祯.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84例[J].光明中医,2010,25(12):2252.

[3] 苗立成,巫朝伦,刘珊.风湿寒性关节痛外治疗法浅析[J].光明中医,2014,29(3):555-556.

[4] 刘明岭,沈鹰.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5):1466-1471.

[5] 白刚.中药熏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2,25(3):449-452.

熏蒸疗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患者,均符合《痔、肛裂、肛瘘、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研究组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3.5±4.8)岁;病程2~13个月,平均病程(5.9±2.3)个月。对照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3.8±5.1)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6.2±2.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挂线疗法:术前1 d做好备皮和灌肠准备,术前6 h禁饮食;选择患者左侧卧位后实施局部麻醉,置入肛门镜检查;选择患者膝胸位,于肛缘外侧行放射状切口,于切口置入探针至内口,将内口完全切除,用橡皮筋系好探针尾部,从瘘管内口将探针拉出,从而让橡皮筋贯通瘘管;给予持续引流,将感染病灶清理干净完成止血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用油纱布包扎;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药方组成成分:黄柏20 g、丹参10 g、苍术15 g、牡丹皮10 g、生乳香9 g、土茯苓15 g、山慈菇10 g、生没药9 g以及白蔹10 g,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熬至沸腾,待药汤温度为50℃左右时坐浴熏洗,2次/d,分别于早晚进行,熏洗20 min/次直到创面愈合。熏洗期间要做好保暖措施。

1.3 观察指标

依据Wexner计分法[2]评估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越高表示肛门功能越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创面瘢痕面积以及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3],主要分为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4个等级。治愈:患者创面上皮全部覆盖,瘢痕坚实,创面1周后无溃烂;显效:患者创面缩减75%,症状改善,肉芽组织新鲜;有效:患者创面缩减25%,症状好转,肉芽组织比较新鲜;无效:创面缩减<25%,肉芽组织生长少。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以及创面瘢痕面积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以及创面瘢痕面积分别为(4.4±1.2)分、(22.8±4.6)d、(6.4±1.3)d、(0.19±0.06)cm2;对照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以及创面瘢痕面积分别为(2.1±0.9)分、(31.7±5.4)d、(9.5±1.6)d、(0.27±0.07)cm2。研究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以及创面瘢痕面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治愈14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7%(44/48);对照组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9%(35/4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90,P<0.05)。

3 讨论

肛瘘属于临床肛肠科较为多见的一种疑难病,特别是高位肛瘘无法自愈,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复破溃流脓以及肛门硬结等症状。目前临床常用手术治疗该疾病,但是术后创面愈合难度大,且易发生并发症,再加上肛门的特殊部位,极易诱发感染,肛门直肠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挂线疗法主要是依据慢性切割原理,是现阶段该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通过橡皮筋结扎,具有创伤小、治疗费用少以及操作简易等特点,但是该方法治疗高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较长,创面瘢痕面积较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中药熏洗疗法通过煮沸药物形成蒸汽来熏蒸和坐浴肛部,实现中药药性与熏洗热力的双重作用,通过热力用药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能够完全利用药物有效成分,部分药物在皮肤处就能实现效果,对皮肤的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形成新反射,对旧病理反射予以抑制,实现治疗目的。中药熏蒸药物通过皮肤黏膜进到患者体内,避免了口服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药物利用度明显提高,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以及创面瘢痕面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挂线疗法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肛门功能,减少肛瘘愈合与便血时间以及创面瘢痕面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挂线疗法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挂线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以及创面瘢痕面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挂线疗法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挂线疗法,黄术消瘘方,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

参考文献

[1]吴炯,王振宜,金炜,等.益气升阳法对肛瘘术后患者血清Ig A及直肠SIg A变化的影响.吉林中医药,2011,31(9):875-877.

[2]雷超,王业皇.挂线疗法对高位肛瘘的治疗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2):125-127.

上一篇:安康杯竞赛下一篇: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