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疗法

2024-09-06

可行疗法(精选6篇)

可行疗法 篇1

英国《每日邮报》6日援引阿雷达什的话说:“这项研究表明:摄入咖啡因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痴呆症的‘疗法’, 而非仅仅是一种预防策略。”

“这一发现相当重要, 因为咖啡因对多数人而言是一种安全药物。它可以轻易进入大脑, 直接影响疾病发展。”阿雷达什说。

按体重比例推算, 要达到治疗效果, 人类可能需要每天摄入500毫克咖啡因, 这相当于饮用5杯普通咖啡或2杯浓咖啡、14杯茶、20杯可乐。

不过, 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会长尼尔·亨特说:“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以确定饮用咖啡是否对人类有同样的疗效。”

可行疗法 篇2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及相应盆腔炎性反应的增加均可导致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增加[1]。近年来, 随着快速而敏感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检测和阴道B型超声检查的应用使异位妊娠患者得到早期诊断, 这为非手术治疗的期待疗法创造了条件。我院采用期待疗法治疗早期异位妊娠患者25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25例, 年龄20~32岁, 中位年龄28岁;初产妇19例, 经产妇6例;停经天数37~55d, 平均43d;其中不规律阴道流血7例, 轻微腹痛伴腹胀6例, 无明显自觉症状12例。均无输卵管妊娠破裂证据, β-hCG<1000U/L且持续下降, 输卵管妊娠包块<3cm或未探及, 无腹腔内出血。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血hCG检测, 每3天1次, 盆腔B型超声复查, 每周1次。连续2次检测血hCG无明显升高或下降者改为每周复查1次至正常为止。观察期间如连续2次检测血hCG>50%初始水平或有临床症状或盆腔包块>3cm时放弃期待疗法, 改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期待治疗成功:未采用手术或杀胚药物治疗, 血hCG降至正常, 复查B型超声示异位妊娠包块缩小或消失, 临床未出现急腹症症状, 阴道流血停止, 腹痛消失;期待治疗失败:血hCG升高或无明显降低, B型超声提示异位妊娠包块增大, 临床出现急腹症症状, 阴道继续流血, 持续腹痛。

2结果

本组期待疗法治疗成功21例, 成功率为84.0% (21/25) , 期待治疗成功患者血hCG恢复正常时间为5~34d, 阴道流血时间为8~30d, 盆腔包块消失或基本消失时间为15~40d。4例期待疗法治疗失败后均予甲氨蝶呤 (MTX) 治疗, 其中血hCG下降至正常3例, 药物治疗无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1例。

3讨论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 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如何选择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较好地保留育龄妇女的生育功能, 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3.1 异位妊娠的诊疗现状

异位妊娠的发病与输卵管管腔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衣原体感染率不断升高促进了异位妊娠的发生, 另外输卵管整形术、绝育术及保守性手术等手术次数的增加也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病率[2]。由于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因此漏诊、误诊的几率也较高。因此, 对于育龄妇女具有无停经史、不规则阴道出血者应警惕异位妊娠的可能, 尤其要重视具有阴道淋漓出血、无明显腹痛、无停经史的患者。但尿妊娠试验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异位妊娠的单一依据, 如当血hCG水平较低、尿妊娠试验阴性, 会影响到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

3.2 异位妊娠期待疗法的可行性

近年来, 由于高分辨率超声检查、血尿hCG测定方法的应用, 使得异位妊娠能在破裂前得到早期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期待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期待疗法是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治疗及损伤控制理念而日益被重视的一种治疗决策, 是指对异位妊娠患者不予任何手术及杀胚药物治疗, 期待异位胚胎机体自身吸收的一种治疗方法。异位妊娠胚胎可在孕早期由于血供和激素不足而死亡, 随后自行吸收消失是其理论基础[3]。药物治疗首选MTX, 给药剂量小, 不良反应轻, 但也有学者认为其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潜在、长期的影响, 临床上应避免不必要的MTX治疗。同时药物治疗过程中还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晕、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4]。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少, 会造成患者输卵管损伤。因此, 相较于以上2种治疗方法, 期待疗法效果较好, 可避免造成患者输卵管损伤, 同时还会减少异位妊娠反复发生的几率。临床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对于出现输卵管破裂情况的患者, 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3 期待疗法的适应证及疗效

期待疗法不增加输卵管损伤, 其远期生育率较其他方式有所提高, 反复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减少。但选用期待疗法需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随诊条件, 并严格掌握适应证。文献报道, 期待疗法适用于病情稳定、无明显症状、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3cm、无胎心活动、腹腔内无出血或出血量<100ml、血β-hCG<1000U/L且呈下降趋势者[5]。期待疗法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腹痛及血hCG变化, 对血hCG不降或升高或有异位妊娠破裂征象者应及时改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本结果显示, 25例异位妊娠患者期待疗法治疗成功率为84.0%, 期待治疗成功患者血hCG恢复正常时间为5~34d, 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为15~40d。

总之, 期待治疗操作简单、无创伤, 同时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 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 且不增加输卵管的损伤, 远期生育率有所提高, 反复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减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利锴, 林韶华, 宁丰, 等.异位妊娠期待治疗66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8 (5) :788-789.

[2]冯丽.异位妊娠期待疗法可行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6) :2162-2163.

[3]毛咏红.异位妊娠期待治疗30例分析[J].吉林医学, 2010, 31 (18) :2900-2901.

[4]刘海涛, 孟军.异位妊娠期待疗法的现状[J].医学综述, 2010, 16 (10) :1523-1526.

可行疗法 篇3

关键词:阅读疗法,图书馆,可行性分析

目前, 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高达8300万, 其中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高达1 600万, 有暴力攻击或自伤自杀心理行为问题的青少年人数也达3 000万[1]。面对如此庞大的精神疾病群体, 而我国医院实际开展阅读疗法实践的却很少[2]。在我国亚健康人群和精神疾患人群的逐渐增多, 政府及相关机构对人们心理健康问题开始越来越关注。本文就医院图书馆领域中开展阅读疗法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阐述。

医院开展阅读疗法的可行性

阅读疗法的优势:首先是资源优势, 医院图书馆作为全院文献信息中心, 已收藏众多有关精神疾病、心理疾病领域的专业书刊。凭着信息资源优势, 能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医学文献和心理疾病咨询资料, 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认知水平, 促进临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其次是环境优势, 医院图书馆有整洁、清新、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 对于精神疾病、心情烦躁类患者有利于静心阅读。同时图书馆内合理的布局、名人格言宣传画以及鲜花绿色植物等均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 陶冶情操、美化心灵[3]。最后是人员优势, 图书馆内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 集中对轻度、中度、重度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图书馆工作人员经常参加各种培训班, 对心理学研究领域有良好的了解, 有利于与患者进行交谈、沟通[4]。

阅读疗法开展困境

缺少政府及主管部门政策扶持:现在, 我国阅读疗法尚未全面开展, 仅有少数医院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 且多数为精神疾病等专业方向的医院开展, 而更多的综合性医院反而较少开展阅读疗法, 与此以来, 更多的亚健康人群不能得到阅读疗法的益处[5]。另一方面, 阅读疗法的全面开展还更多地处在理论研究层面, 较少有成功的案例报道。在缺少有效数据与实践的支撑下, 阅读疗法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关注, 从而缺乏有力支持。

图书馆投资不够:医院多数资金投入到医疗诊治及硬件设备改善等方面, 而对医院图书馆这类软设施投资相对匮乏, 由此也使得阅读疗法的开展有一定难度。更多医院愿意选择音乐疗法等投资较小的服务, 还有医院选择有偿阅读疗法, 但都因宣传不够, 多数患者和家属忽略了这类软治疗方案的效果而不太愿意接受。

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推荐方案

开设专用的阅读治疗阅览室:阅览室内可陈列《大众心理学》、《医学与哲学》、《心理与健康》、《生活与健康》、《读者》等专业书籍, 也可陈列一些《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命运》、《智慧与幽默》等科普杂志类[6]。通过选择性陈列书刊、多样化布置、多样化资源载体等方式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满意的阅读服务。可综合提供电子文献、录像带、纸质书籍等多种资源, 将阅览室内环境布置成柔和、优雅、人文气息强烈、光线适合、温湿度适宜的阅读环境, 让读者全身心阅读, 获取其中自我认知的提升, 保持愉悦心情。还能在室内播放钢琴曲、轻松舒畅类音乐, 配以赏心悦目的花草装饰, 让患者充分享受阅读的益处[7]。

成立阅读治疗研究组:可由医院图书馆及心理咨询科医生共同组建阅读治疗小组, 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等知识分类总结各种科普读物的积极治疗效果, 提供针对性的精神心理治疗读书目录。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 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心理咨询平台, 鼓励大家提出心理问题, 及时给予回复解答, 针对患者的心理困惑及疾病病情为患者筛选适合的读书书目。定期召开讲座等交流心得, 总结经验教训。

多渠道宣传阅读疗法:在国外阅读疗法已有一定的应用历史, 但在国内还处于尝试阶段, 需要图书馆人员积极努力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可面向广大人群定期进行专题讲座, 以宣传阅读疗法的有益之处以及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辅相成作用, 让更多的医患人员了解、接受阅读疗法, 培养大家的阅读习惯, 以期大家能自觉地充分利用阅读来预防、调节心理疾病, 培养兴趣和爱好[8]。上级主管部门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帮助推广阅读疗法。门诊医生要在诊治过程中根据病情实际情况向患者宣传阅读疗法, 必要时开具阅读疗法处方, 推荐患者到医院图书馆阅读。还可在门诊大厅、住院部走廊等位置张贴宣传告示, 推广阅读疗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充分利用医院内大型活动或培训等机会积极推广阅读疗法。条件好的图书馆还可开展网络阅读治疗平台, 患者没有心理压力, 能敞开心扉, 倾述苦恼, 由专业人员开具阅读书方。

做好个性化阅读服务:对于学历高的患者和家属要满足其较高的阅读需求, 可适量提供针对性的专业书刊服务或网络信息服务。图书馆员无需评论患者疾病情况、治疗方案等, 只需为患者收集、检索图书提供建议与帮助。图书馆领导层则要提供充分的、丰富的馆藏资源。通过图书阅读来为患者提供帮助, 疏通心理郁积、解决心理困惑、预防心理疾病, 保持全面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范文田, 王旸, 孟宪芬, 等.影响阅读疗法对抑郁症疗效的多因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 2008, 21 (3) :172-175.

[2]覃珍.大学生“宅文化”与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的实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2, 21 (11) :60-62.

[3]Patrick H, Knee C R, Canevello A, et al.The role of need fulfillment in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and well-being: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7, 92 (3) :434-457.

[4]乐扬.大型医院图书馆的生存危机与相应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9, 18 (4) :22-24.

[5]赵金华, 陈杰惠, 周卫星, 等.海南省医院图书馆现状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 2009, 22 (8) :1478-1480.

[6]霍金荣.医院图书馆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3, 22 (2) :74-76.

[7]Mcardle S, Byrt R.Fiction, poetry and mental health:expressive and therapeutic uses of literature[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 2001, 8 (6) :517-524.

可行疗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我院儿科诊治的CAP患儿共280例,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及口服药物有困难者,并获得家长知情同意。280例患儿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3],男150例,女130例,年龄7个月~12岁,平均年龄(5.8±2.1)岁;病程1~6d,平均(2.7±1.3)d。患儿均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咳嗽、气喘,或伴有发热,查体肺部可闻及固定湿性罗音,胸片可见斑片状阴影,并排除结核等其他肺部疾患。2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经验性(根据患儿肺炎严重程度、年龄、胸X线片特征以及本地细菌流行病学监测资料等而选择抗生素)[4]给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等)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等)持续静脉用药;治疗组采用SAT:根据对照组的治疗方法选择同类的抗生素,静脉给药3~5 d,待体温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正常以及咳嗽减轻等病情明显改善后改为门诊转换同类药物口服。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5]:治愈:治疗3~5 d后体温正常,6~12 d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常规正常;显效:治疗3~5 d后体温正常或明显下降,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肺部体征基本正常,血常规基本正常;有效:治疗3~5 d后体温下降,症状、体征好转,血常规基本正常;无效:治疗5 d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平均住院时间。(3)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和霉菌性口腔炎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U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疗总费用比较

治疗组住院时间短(P<0.01)、药物不良反应少(P<0.05)、医疗总费用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CAP占90%以上[6],其发病数、病死数均居小儿疾病之首。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病原细菌多于病毒,因此,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使用抗生素最多的是肺炎。以往习惯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经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用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总疗程10~14 d,这无疑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院内感染的机会;而且目前国内儿科普遍存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每天静脉滴注1次的情况,尤其是在门诊使用,不符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效学。因为该类抗生素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为了达到最高细菌清除率,为了使其血清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之后持续的时间达到用药间隔时间的40%以上,就必须每6~8h使用1次。

SAT是指在感染初期阶段经胃肠道外(主要是静脉途径)给予2~3 d抗生素,待临床感染征象明显改善且基本稳定后及时改为口服抗生素。SAT实质是确保在抗感染疗效的前提下同种抗生素或抗菌谱相仿抗生素之间用药途径和剂型的及时转换[7]。其理论依据是在感染的早期阶段,感染部位的细菌大量繁殖,细菌数量多,炎症反应也剧烈,早期静脉给药可使感染部位较快地获得有效药物浓度,并迅速杀灭病原体,当病情改善及稳定后,给予口服治疗量的药物,可维持炎症部位的药物浓度,起到继续杀菌的作用[8]。肺炎患儿早期症状重,病原体大量存在,早期静脉给药可使感染部位较快地获得有效药物浓度,并迅速杀灭病原体,当患儿的临床症状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之后可改为口服治疗。一般除深部组织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骨髓炎等以外,口服足量有效抗生素能进入大部分组织达到一定浓度控制炎症;另外肺部血供丰富,对抗生素的渗透性好,口服抗生素,生物利用度高,部分药物口服治疗和静脉给药可起到同样的效果[9],是SAT治疗小儿CAP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研究的发展和完善,其各种剂型齐全,也为实施SAT创造了相应的条件。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疗效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住院天数(P<0.01)、药物不良反应(P<0.05)及医疗总费用(P<0.01)方面治疗组却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使用SAT治疗小儿CAP与传统全程静脉用药比较具有相同的疗效外,还可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减少长时间静脉输液造成的毒副作用以及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减少患儿留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机会。同时在我国当前,SAT可以减少每天1次静脉滴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头孢曲松外)的不妥当用法,更符合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原则,也是顺应医疗市场的举措,可以降低医疗费用以及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关键词:抗生素,序贯疗法,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

参考文献

[1]Stein R T,Marostica P J.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J].Paediatr Respir Rev,2006,7(1):136-137.

[2]钟振华.从序贯疗法到合理用药[J].中国处方药,2009,22(3):2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9.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下部分)[J].中华儿科杂志,2001,6(39):379-383.

[5]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71-1181.

[6]李欣辉,姚臻.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14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88-1789.

[7]熊明芳.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9):7.

[8]韩效伟,吕菁.小儿抗生素的序贯疗法[J].中国社区医师,2010,31(12):9.

可行疗法 篇5

关键词: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社区糖尿病,临床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当今社会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糖尿病从诊断起往往跟随患者的一生, 如何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由于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是当今医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一般糖尿患者除需住院外大部分时间在院外, 所以社区干预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尤其是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方面的干预, 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上述干预措施, 取得了良好效果, 证明了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具有临床价值和可行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糖尿病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 且无精神病、残疾、恶性肿瘤等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干扰的疾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74例) 和观察组 (78例) 。对照组中男44例, 女30例;年龄35~79岁, 平均年龄 (59.62±8.35) 岁;病程5个月~21年, 平均病程 (7.21±6.13) 年;合并高血压25例, 合并高血脂21例。观察组中男46例, 女32例;年龄31~78岁, 平均年龄 (58.37±8.12) 岁;病程7个月~23年, 平均病程 (6.98±5.79) 年;合并高血压28例, 合并高血脂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 对其进行一般性的糖尿病知识教育, 但无详细而周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 每周检测1次空腹血糖。观察组除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外, 进行周密而详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 通过每位患者的身高体重和劳动强度计算其每日所需热量, 每日食用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6:1:3;三餐进食量为早餐:午餐:晚餐=1:2:2;每周进行中强度运动3次, 30~45 min/次;发放糖尿病食谱、运动指南并对患者进行运动安全教育;每周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测量体重并进行饮食运动记录和指导。对照组和观察组持续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Hb A1c、FPG、2 h PG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b A1c、FPG、2 h 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升高, 糖尿病成为了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人类常见慢性疾病后, 又一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非传染病之一[1]。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与遗传、免疫有关, 患病者多为青少年, 一般直接采取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除了与遗传有关外, 生活环境和习惯非常重要的因素, 患病者多为中老年, 目前采用的治疗手段为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对于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 如果不能在生活中对饮食进行控制并适当运动, 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多数患者除了需要在医院住院治疗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院外的, 所以医院内的治疗和教育是有限的, 只有让糖尿病患者在院外也能接受到良好的糖尿病教育和血糖的控制才能起到长期的效果。意识到糖尿病治疗的长期性, 为了增加治疗效果, 目前提倡社区治疗, 并且社区治疗将成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主要场所[2]。目前社区多采用糖尿病知识教育的方式帮助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 但由于患者依从性无法得到保证, 所以效果一般。本实验采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从长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入手, 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日常生活中除了依靠药物之外的控糖方法, 科学的对患者生活进行干预, 让患者真正感受到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对血糖的影响。单纯的糖尿病并不可怕, 但是糖尿病在病程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往往会导致患者残疾及过早死亡[3]。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的数年内, 如果血糖控制较差, 则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将迅速发展, 甚至引起患者失明、截肢、死亡。所以对血糖的控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血糖, 更是为了避免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的全面管理分为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测五个方面, 也就是常说的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显然除了药物治疗外, 饮食、运动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血糖情况、调整药物、饮食、运动的手段, 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自我管理能力是患者掌握基本知识和保健技能、自我监测、控制疾病的能力。在20世纪, 自我管理模式就成为一种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4]。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行为意识关系密切的终身性疾病, 治疗和控制疾病与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密切相关[5]。只有患者真正意识到糖尿病的危害, 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 通过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科学的进行饮食运动以及监测, 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饮食控制方面, 应教会患者如何选择对糖尿病有益的食物, 比如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并且采用蒸、煮、炖等较为清淡的烹饪方法。但如果长期摄入能量过低, 则容易引发体酮症酸中毒, 所以应同时考虑热量与营养, 均衡膳食, 才能达到健康降糖的作用。在对患者进行运动治疗干预的同时对运动的安全性进行教育。轻度运动虽然安全但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较小, 剧烈运动虽然能很快降糖但危险性非常高, 中度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中度运动治疗, 如合并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均应注意较高的运动强度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运动时患者应先进行血糖监测, 如果>14 mmol/L则不建议运动, 若血糖较低也同样不建议马上进行运动。正确的运动时机饭后1 h, 随身携带便携式血糖仪、糖块或饼干、水以及写有自己信息的求救卡片。当运动前测量血糖较低时, 应先补充15~20 g的碳水化合物, 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当患者的血糖<3.9 mmol/L时视为低血糖, 需及时补充葡萄糖, 若症状不能得到缓解应立即送往医院。一次医源性的低血糖可以抵消一个糖尿病患者一生的良好的血糖控制的益处, 这是因为低血糖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发生严重的低血糖, 可以对糖尿病患者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甚至导致死亡。所以无论是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或者是运动治疗, 都应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素寒.饮食干预治疗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疗效观察.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19) :30-31.

[2]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79-781.

[3]陶望春.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促进与干预效果观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 9 (1) :16-17.

[4]张丽丽, 董建群.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0, 18 (2) :207-211.

可行疗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是33~72岁,平均46.3岁,病程1~28年,平均7.4年;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是32~74岁,平均47.2岁,病程1~26年,平均7.6年。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给予降血糖和血管扩张等药物,观察组使用中医疗法,中药药方如下:葛根50 g、天花粉50 g、麦门冬50 g、生地黄50 g、甘草20 g、五味子20 g、南瓜粉5 g以及炒黄糯米10 g[2]。进行水煎服用,1剂/d,分为早晚两次服用。

1.3 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证候积分的减少量超过90%;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的减少量在70%~90%;有效: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的减少量在30%~70%;无效:患者的症者和生命体征均无改善,或者加重,证候积分的减少量小于30%。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病监测其FBGA (空腹血糖)、HbA1C (糖化血红蛋白)、FINS (空腹胰岛素)以及ISI (胰岛素抵抗)这四项指标。

1.5 统计方法

该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BGA、HbA1C、FINS和ISI指标比较如表2所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4例恶心、2例呕吐,还有2例头痛,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对比上差异较大(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用药进行治疗,其病程较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困扰。临床中通常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且给患者带来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该次研究引入中医治疗的方法,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整体的调理,药方中的葛根、麦冬门、生地黄、天花粉等均具有降血糖的功效,甘草有养肾育阴的效果,而南瓜粉和炒黄的糯米具有健脾暖胃的功效[3]。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且中药治疗带来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微。观察组治疗后的FBGA、HbA1C、FINS和ISI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采用中药疗法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重要指标恢复情况较好,使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春学.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12-114.

[2]温兴韬.经方治疗糖尿病临床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2):151-152.

上一篇:可视化智能交接班下一篇:洋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