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联疗法

2024-08-18

二联疗法(精选5篇)

二联疗法 篇1

“小檗碱 (黄连素) +湿润烧伤膏”对褥疮创面有很好的促进愈合作用。2008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严重褥疮、长期卧床患者10例, 在褥疮护理中用小檗碱与湿润烧伤膏局部外涂, 每天2次。10例患者, 除1例因原发病治疗及抢救无效后死亡外, 其余9例均治愈, 平均愈合时间31d。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例, 男4例, 女6例, 年龄55~86岁, 中位年龄70岁。褥疮部位:肘关节、臀部、骶尾部、耳后、两侧髋关节、背部。面积:4cm×5cm 5例, 2cm×3cm 3例, 10cm×8cm 1例, 6cm×8cm 1例。深浅不一, 深度可达肌层, 1例达骨组织。Ⅰ期褥疮6例, Ⅱ期褥疮4例。

2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做好家属及患者的心理指导, 主动配合治疗。

2.2 卧位

按褥疮护理常规护理患者, 睡气垫床, 按左侧平卧-侧卧位的顺序, 每2小时翻身1次, 皮肤接触处可放置气垫, 缓冲压力。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 做褥疮面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 并加强营养支持护理治疗。

2.3 局部创面处理

对所属溃疡面先用组织剪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 然后用20ml注射器分别抽取皮肤型万福金安、生理盐水, 由创面中心向外反复冲洗至创面清洁, 并用纱布拭干, 创面较深者可直接先涂湿润烧伤膏每天2次, 更换由生理盐水或蒸馏水调成糊状的小檗碱外擦患处, 每天2次;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同法每天2次, 创面周围红肿处可辅助红外线灯照射15~20min, 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抗炎作用, 创面较浅者可直接将小檗碱糊膏涂擦患处, 每天1次。

3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治愈, 愈合时间21~46d, 平均31d。1例因原发病危重抢救无效后死亡。

4讨论

褥疮多见于昏迷、半身不遂、下肢瘫痪长期卧床患者, 好发于易受压迫摩擦部位, 如尾、骶、足跟、坐骨结节。褥疮很容易引起感染, 一旦恶化, 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 危重患者的褥疮治疗以及护理尤为重要。褥疮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原发病的治疗对褥疮的护理至关重要, 对患者褥疮治疗不仅依靠抗生素、增强营养与支持治疗, 局部的处理对于褥疮的治愈作用显著。

小檗碱由黄连、黄柏、三棵针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 其盐酸盐为黄色结晶末, 无臭味, 极苦。本品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菌以及阿米巴原虫都有抑制作用, 可用于化脓性创伤脓疮的涂敷, 其成分中黄连功能具有清热解毒作用。近年来并发现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湿润烧伤膏是一种框架软膏剂型, 其含有黄柏、蜂蜡、麻油等成分, 具有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作用。局部炎性反应, 中性粒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的聚集并产生炎性介质, 炎性介质刺激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肉芽组织, 使缺损组织较快填充和修复, 促进创面瘢痕愈合;同时也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

综上所述, 小檗碱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 可促进创面治愈并缩短疗程。

二联疗法 篇2

关键词:二联疗法,超短波,磁疗,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 (PID) 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其症状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 多于劳累、性交后及月经期前后加重[1]。笔者2009年1月~2010年7月采用二联疗法治疗PID患者,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病例均为吉林市龙潭区医院、长春协和妇科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 年龄24~48岁, 平均36.5岁;病程6个月~7年, 平均5年。对照组39例, 年龄23~49岁, 平均36岁;病程7个月~6.5年, 平均5.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拟定[2]: (1) 症状: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 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 白带增多, 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 或有低热、疲乏、精神不振、失眠等; (2) 体征:子宫常呈后倾后屈位, 活动受限, 或粘连固定, 子宫肌炎时, 子宫可有压痛, 输卵管炎时, 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 并有压痛, 盆腔结缔组织炎时, 子宫一侧或两侧扪及片状增厚、压痛, 或有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青霉素V钾片 (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0658) 472 mg, 每日3次口服, 14 d为1个疗程。

1.3.2 治疗组

(1) 仪器:超短波治疗采用合肥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USW-B型超短波治疗仪, 振荡频率40.68 MHz, 波长7.35 nm, 最大功率200 W。磁疗采用济南宏兴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C-4低频治疗机, 额定输出电流:交变1加交变2额定输出电流3.5 A, 半波加间断额定输出电流3.5 A。 (2) 方法:超短波治疗:患者取侧卧位, 取中号电极板在患者下腹部、腰骶部对置, 间隙2~3 cm, 微热量 (80~100 m A) , 治疗时间为40 min;磁疗:患者取侧卧位, 输出电流设置为3.5 A, 低频治疗机磁头分别于患者下腹部、腰骶部对置, 开始治疗, 治疗时间为20 min。以上操作每日各1次, 14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断标准[3]

(1)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B超显示盆腔正常; (2) 显效: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 B超显示附件增厚程度明显减轻或盆腔包块明显缩小, 盆腔积液消失; (3) 有效:症状、体征部分改善, B超显示附件增厚程度减轻或盆腔包块缩小, 盆腔积液消失; (4) 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B超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0%,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36% (P<0.05)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χ2=6.137, *P<0.05

3 讨论

PID病理改变主要为盆腔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浸润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增厚甚至粘连, 导致输卵管积水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4]。PID由于长期炎症刺激, 引起器官周围粘连, 某些药物不容易透入, 病情顽固, 恢复缓慢, 而选择物理方法治疗本病具有较大优势。运用物理方法治疗PID可减轻或消除症状、抗感染、改善组织及器官的病理变化、提高免疫功能、加速疾病治愈[5]。超短波治疗仪是利用电容式电极发出高频电场的电能来进行治疗的治疗仪器, 在使用时, 病变部位处于高频电场中, 在高频电场作用下, 机体中的离子与分子在其中平衡位置剧烈振荡, 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热效应, 可使机体的表层与深层组织均匀受热, 具有改善脏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肿胀减退, 局部供氧和营养增强, 疼痛缓解。低频治疗机交变磁疗产生的磁场具有消炎、解痉、消肿、增强血液循环和调节神经功能等功能, 同时磁场还可提高致痛物质分解酶的活性, 使这些物质得以及时排除, 从而达到镇痛效果[6]。

综上所述, 应用超短波及治疗仪联合低频治疗机治疗PID方便、安全、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雪雁, 田玉梅.红外光照射配合抗生素静滴治疗48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4) :44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45-246.

[3]李红.超短波结合中频电疗治疗慢性盆腔炎88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7) :105.

[4]乔志恒, 范维铭.物理治疗学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1186.

[5]田洪珍, 李全德.超短波及直流电疗仪对130例慢性盆腔炎的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 2002, 32 (8) :47-48.

二联疗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80例, 均依据临床症状、体征、胃镜和病理活检临床确诊[3], 排除消化道其他疾病、内分泌功能异常及妊娠哺乳期女性。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 (90例) 和观察组 (9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52例, 女38例, 年龄24~71岁, 平均年龄 (43.72±6.20) 岁, 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 (5.33±1.76) 年;观察组患者中男50例, 女40例, 年龄23~73岁, 平均年龄 (43.80±6.21) 岁, 病程1~11年, 平均病程 (5.36±1.77)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饮食控制, 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及其他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口服治疗, 20mg/次, 3次/d;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 加用奥硝唑静脉滴注治疗, 500 mg/次, 1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

1.3疗效判定标准[4]

显效: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有效: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 胃黏膜充血、水肿有所减轻;无效: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变, 胃黏膜充血、水肿未减轻或恶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采用Epidata3.01和SPSS14.0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11% (73/90) 、96.67% (87/90) ;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随访复发率分别为11.11% (10/90) 、2.22% (2/90) ;观察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流行病学报道显示, 慢性胃炎发病率已居于消化系统疾病首位;慢性胃炎患者以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及嗳气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常规采用法莫替丁口服, 其通过抑制胃黏膜H2受体, 降低胃酸分泌水平, 保护受损胃黏膜, 加快修复进程, 有助于提高胃黏膜屏障功能。但法莫替丁单用仅能短期控制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 复发率较高, 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研究显示, 慢性胃炎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奥硝唑属于硝基咪唑类抗感染药物, 其作用机制为促进硝基还原为氨基或提高自由基水平, 诱发Hp感染死亡, 已被确定具有高效Hp清除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中,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11% (73/90) 、96.67% (87/90) ;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二联疗法相较于法莫替丁单用治疗慢性胃炎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损伤胃黏膜修复方面优势明显;而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随访复发率分别为11.11% (10/90) 、2.22% (2/90) ;观察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奥硝唑与法莫替丁联用治疗慢性胃炎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 奥硝唑-法莫替丁二联疗法用于慢性胃炎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促进胃黏膜修复, 并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摘要:目的 探讨奥硝唑-法莫替丁二联疗法用于慢性胃炎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胃炎患者180例,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 (90例) 和观察组 (90例) , 分别给予法莫替丁单用和法莫替丁与奥硝唑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随访复发率等。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11% (73/90) 、96.67% (87/90) ;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随访复发率分别为11.11% (10/90) 、2.22% (2/90) ;观察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奥硝唑-法莫替丁二联疗法用于慢性胃炎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促进胃黏膜修复, 并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关键词:奥硝唑,法莫替丁,慢性胃炎

参考文献

[1]赵银彪, 陈平.慢性胃炎诊治现状及新认识.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12, 6 (9) :544-545.

[2]黄小华, 郑俊, 黄黎明.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慢性胃炎74例疗效观察.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 (8) :1478.

[3]陆再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00-303.

二联疗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120例, 均为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收治的CSR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中, 男38例, 女22例, 年龄37~64岁, 平均44.1岁, 病程1.0个月~2.5年, 平均13个月;对照组中,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38~65岁, 平均45.0岁, 病程15d~2年, 平均12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3]

(1) 病史、病程:可有劳损病史、外伤史或颈部畸形等, 起病缓慢, 有创伤史者则表现为急性发病, 病程长, 病情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 与低头工作、长期阅读有密切关系; (2) 症状和体征:颈部、肩背部僵硬、疼痛, 伴有麻木, 颈项部活动明显受限, 局部有压痛; (3) 辅助检查:颈部X线片提示有骨质增生、曲度变直、钙化、椎间孔变窄等表现, CT、MRI等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

1.2.2 中医辨证标准[4]

风寒阻络证:颈部疼痛, 常于外感风寒后加重, 得温痛减, 颈部活动不利, 伴有上肢麻木疼痛症状, 四肢拘急, 舌质暗, 舌苔白或薄白, 脉沉迟。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牵引治疗, 使用电动颈椎牵引机, 牵引重量设置为9~10kg, 以前屈10°为度, 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给予祛风寒散外熨, 药物组成:制附子10g, 桂枝15g, 干姜15g, 路路通25g, 高良姜10g, 小茴香20g。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 加入粗盐100g, 同放入锅内炒热, 趁热将药物放置纱布袋中, 待药物降至皮肤能够耐受时 (40~50℃) 再将此布袋放置于颈项部病患处外熨, 治疗时间为30min, 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3]

临床治愈:颈部、肩部疼痛症状均消失, 上肢无疼痛和麻木感, 肌力和肢体功能均恢复至正常, 颈部X线片提示恢复正常;显效:颈部、肩部疼痛、上肢疼痛和麻木感等症状均明显减轻, 肌力和肢体功能均明显好转, 颈部X线片提示明显改善;好转:颈部、肩部疼痛、上肢疼痛和麻木感等症状有所减轻, 肌力和肢体功能有所好转, 颈部X线片提示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肌力、肢体功能等无改善, 颈部X线片提示较治疗前无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数据分析软件对所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中临床治愈32例 (53.3%) , 显效13例 (21.7%) , 好转11例 (18.3%) , 无效4例 (6.7%) ,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中, 临床治愈16例 (26.7%) , 显效11例 (18.3%) , 好转20例 (33.3%) , 无效13例 (21.7%) , 总有效率为78.3%;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中医学中,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归属于“痹证”、“项痹”等病证范畴, 病位在颈项, 其病因病机为素体禀赋不足, 或劳累过度, 或长期颈部姿势不佳, 导致风寒邪气乘虚外侵, 邪入颈项脉络, 致脉络不通, “不通则痛”而发为项痹。西医治疗本病以手术、口服止痛药物等为主要方法, 但具有创伤大、不良反应多等不足, 而中医药保守治疗本病优势明显。本文采用之中医二联疗法, 其中牵引为传统的治疗方法, 具有增大椎间隙、椎间孔, 减轻神经根压迫, 缓解疼痛、麻木的作用, 效果尚可。中药外熨法则依据“内病外治”的理论, 局部皮肤给药, 可使药物直达病所, 具有起效迅速、效果明显等优势。祛风寒散方中以制附子、桂枝、干姜、高良姜、小茴香等温热药为主, 散风祛寒通络;路路通则可通络止痛, 再配合粗盐热炒, 既可增加温热药性, 助散风寒之功, 同时又有引药直达病所的作用。综上所述, 采用中医二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评价中医二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 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12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寒散外熨治疗, 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中医二联疗法治疗CSR效果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中药外熨,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袁海胜.肿痛安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0) :105-106.

[2]赵冀伟.青鹏膏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首都医药, 2011, 18 (22) :37-38.

[3]邹天强, 齐润文, 朱明双.身痛逐瘀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 29 (5) :338-339.

二联疗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经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炎伴糜烂或十二指肠溃疡 (并发出血、穿孔者除外) , 经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阳性的门诊患者300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2O例, 男86例, 女34例, 中位年龄 (38.15±11.48) 岁;慢性胃炎伴糜烂180例, 男123例, 女57例, 中位年龄 (40.37±10.39) 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四联疗法根除Hp治疗, 即埃索美拉唑40mg、果胶铋300g, 每天2次 (餐前服用)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375g, 每天3次、呋喃唑酮0.1g, 每天2次 (餐后服用) , 疗程10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mg, 每天2次 (餐前服用) , 疗程10d。观察2组患者服药第3、10天纳差、恶心、腹胀、腹泻、便秘、头昏、口苦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Hp根除率判断标准

治疗结束1月后复查碳呼气试验, DMP测得值<100认为Hp被根除。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根除率

对照组Hp根除138例 (92.0%) , 观察组根除140例 (93.3%) ,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患者共出现7类明显不良反应, 其中对照组第3、10天纳差、恶心、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头昏、头痛、口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同时点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 可迅速提高胃内p H值, 有效抑制Hp生长;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联用可提高前者的抗菌活性, 对耐阿莫西林的脆弱拟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敏感性均明显提高[1]。Hp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是导致Hp根除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2]。Lesbros等[3]报道在标准抗生素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益生菌可提高Hp根除率。笔者进行了临床对照试验, 结果显示:仅用四联疗法Hp根除率达92%, 四联疗法同时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10d, Hp根除率为93.3%,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国内曹艳菊等[4]的研究类似, 与Lesbros等[3]的报道存在差异, 可能与四联疗法Hp根除率已较高有关。目前无论何种Hp根治方案均包括2种抗生素, 长时间口服广谱抗生素, 肠道益生菌被抑制或杀灭, 耐药性致病菌和过路菌则大量繁殖, 肠道生物屏障和生物拮抗作用受到破坏, 功能紊乱, 甚至导致腹泻。本试验发现Hp根除治疗同时, 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可显著改善纳差、恶心、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传统四联疗法联用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Hp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用四联疗法显著降低, 效果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四联疗法联用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根除幽门螺杆菌 (Hp) 治疗中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服药第3、10天分别调查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 了解Hp根除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0%和93.3%,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传统四联疗法联用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Hp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用四联疗法显著降低, 效果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生菌,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美常安,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苏爱平, 许翠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疗效评价[J].山东医药, 2009, 49 (41) :70.

[2] Kim Jm, Kim Js, Jung Hc, et al.Distribution of antibiotic MIC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strains over a 16-year period in patients from Seoul, South Korea[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4, 48 (12) :4843-4847.

[3] Lesbros PD, Corthesy TI, Blum AL.Helicobacter pylori and probiotics[J].J Nutr, 2007, 137 (3 Suppl 2) :812S.

上一篇: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下一篇:机关算尽太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