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疗法(精选5篇)
强化疗法 篇1
一、大学生心理状况与阅读疗法概述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所面对外部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并且充满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必要, 而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也确实不容乐观。根据先关统计数据, 上世纪80年代左右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率在20%上下, 而到了九十年代则达到了近30%。进入新世纪以来, 尽管大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心理状况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 并且国家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但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数量仍在20%左右。总体而言, 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更多的以焦虑、恐慌、压抑等具体状况表现出来, 而为了疏导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走向成熟与健康, 高校也纷纷开展了心理咨询服务, 并专门设置了心理咨询室。然而, 尽管拥有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加以保障, 但大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仍旧比较偏少, 更多的采用自我加压等方式进行心理上的调节, 这导致心理咨询室等科学设施浪费的同时, 也增加了大学生心理调解失败的几率。当然, 自我调节也是大学生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法, 因此积极探索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所开展的心理健康调节方式, 能够十分有效的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众多的自我调节方法中, 阅读疗法以其独特的功效及便于操作的方式收到了学生与心理辅导人员的普遍认同, 并努力对其进行推广。事实上, 阅读疗法的历史较为久远, 其最早是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是指通过阅读的形式, 充分借鉴阅读资料中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并在一定的人员指导之下,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自我的疏导, 从而改变以往错误的认知观念, 最终排除心理方面的疾病。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 阅读疗法又被具体的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如发展阅读疗法、临床阅读疗法、个人阅读疗法、群体阅读疗法等多中类型。这些类型的划分依据并不相同, 因此也在阅读治疗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过程中实施的可能性
阅读疗法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必须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基础, 而作为大学生而言, 高校所拥有的一系列阅读资源能够给予阅读治疗方式提供执行的可能。一般而言, 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大学的图书馆当中具有阅读疗法所需要的丰富图书、期刊等阅读资源, 这使得在高校中具有很好实现阅读疗法的基础。就阅读疗法自身而言, 阅读资料的齐备性能够直接影响阅读疗法的开展。高校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源往往十分丰富, 不仅学科种类较多, 而且能够提供期刊、电子书籍等多种类型的阅读资源 (罗冰眉, 2006) 。因此, 借助高校图书馆这一平台, 大学生可以很好的获得自己想要认知的问题, 从而也有利于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调节, 便于阅读疗法实施。
其次, 大学图书馆具有较为先进的网络资源, 可以保障信息化的服务在阅读疗法当中顺利开展。现代化社会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来开展相关的活动, 信息在网络时代的传输速度与数量都大大加剧, 因此, 借助于网络资源可以使得阅读疗法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在当前大学图书馆中, 对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分注重, 这使得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阅读疗法能够做到快速高效。
第三, 高校图书馆能够为阅读疗法的实施提供较为优越的环境。对于阅读疗法而言, 阅读环境的高质量显然能够提升阅读的质量, 从而影响这一疗法的具体作用。实际上, 在高校中, 图书馆、教师、草坪、绿茵等都可为大学生的阅读提供较为优良的阅读环境, 而这种环境的提供也使得阅读疗法在一种更为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开展, 也能够为阅读者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 最终提升阅读疗法的质量。
三、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开展阅读疗法的方式
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具体的使用当中却存在方式上的众多不足, 因此有必要对阅读疗法的开展方式进行完善, 从而保障这种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力。总的来说, 这种对方式的改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高校大学生当中建立阅读疗法科研团队。阅读疗法在高校当中的有效开展, 在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之外, 也需要在软件方面进行很好的配置, 而这就要求相应的阅读疗法科研团队的建立。这种团队的建立能够保障阅读疗法的执行步骤变得十分清晰, 并且可以构建出相应的制度对其加以改善。由于科研力量的存在, 阅读疗法的具体工作也可以不断进行创新, 从而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当中所出现的新问题进行重视, 并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 而这最终也使得高校开展阅读疗法的软硬件设施有效融合。
其次, 高校有必要专门构建阅读疗法活动室。阅读疗法的开展, 并不是要借鉴所有的书籍, 而是需要借助于专业的有针对性的书籍进行阅读。对于大学生心理指导而言, 人文社科类的刊物较益在阅读疗法治疗中心所购进。对于阅读疗法的活动室的环境也要进行一定的装修, 从外在美观度上给予学生以放松心静、陶冶情操的外在环境, 从而提升阅读的效率。当然, 在做好基础性的书籍、环境之外, 阅读治疗活动室的相关人员及老师也应该针对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给予经验上的指导。
第三, 高校要借助所有可以使用的宣传设备对阅读疗法的开展进行宣传, 从而使更多的大学生对这种疗法进行了解, 并加以遵循, 也便于认清阅读疗法的开展手段。对于阅读疗法的宣传工作, 高校相关部门有必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疗法讲座、演出等一系列活动, 从而使得大学生真正了解阅读疗法的本质, 并勇于进入到阅读疗法活动室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当然, 相应的宣传工作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鼓励措施, 这可以采用鼓励大学生进行文章写作、经验交流、文章发表等一系列工作, 从而使得大学生从具体的活动、写作当中来获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万云, 2011) 。
第四, 培训专业咨询人员。阅读治疗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咨询人员对学生阅读行为的正确引导, 所以对咨询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具有阅读疗法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哲学、心理学、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掌握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知识建构上具有实施阅读治疗的能力, 并且要有感情丰富而敏锐的心灵和良好的沟通技巧, 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另外, 可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读者咨询室”, 进入后, 既可看到“优秀书目推荐导读”, 又能进行畅销书的下载阅读, 还可通过链接进入其他高校图书馆主页, 阅读其他的馆藏文献。网络心理咨询服务也是“咨询空间”的重要服务方式, 通过聊天室、电子邮件或新闻组线上互动功能, 向来访者介绍心理学知识, 提供治疗心理障碍的新服务。
参考文献
[1]罗冰眉.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阅读疗法[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 (1) .
[2]万云.阅读疗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10) .
强化疗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11年4月我院门诊65病例, 排除有其它合并症活动期的结肠炎患者。并按随机简单数字表法将纳入合格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 其中男20例, 女15例, 年龄23~45岁, 平均34.3岁;病程最短1年, 最长7年, 平均3.91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血便, 少数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变累及范围:全结肠2例, 乙状结肠、直肠13例, 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15例, 直肠5例;属于轻度19例, 中度16例。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22~47岁, 平均35.5岁, 病程最短1.3年, 最长6年。平均4.2年,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血便、少数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变累及范围:全结肠1例, 乙状结肠、直肠14例, 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9例, 直肠6例;属于轻度17例, 中度13例。两组年龄、病变范围、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根据内科学[1],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大便每日少于4次, 脉搏<90次/min, 血细胞比容正常, 无体重下降, 体温正常, ESR (mm/h) <20, 白蛋白正常;重度:腹泻并血便每日6次以上, 脉搏>100次/min, 血细胞比容>30%, 体重下降>10%, 体温>37.5℃, ESR>30mm/h, 白蛋白<30g/L。中度: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1.2.2 排除标准
20岁以下或50岁以上患者;妊娠期妇女;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有严重的并发症, 如局部狭窄、肠梗阻、直肠息肉、肠穿孔、直肠癌及肛门疾病等患者;合并肝、肾、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肠道传染病 (阿米巴痢、慢性血吸虫病、菌痢、肠结核病等) 。
1.2.3 纳入标准
(1) 符合诊断标准, 年龄20~55岁, 男女不限; (2) 自愿参加临床试验。
1.2.4 退出标准
(1) 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 (2) 依从性差, 未按规定用药或擅自停药者; (3) 资料不全, 无法判定疗效或安全性者; (4) 治疗期间合并使用其它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选穴:大肠俞 (双) 、天枢 (双) 、足三里 (双) 、手三里 (双) 、气海透关元。操作方法:常规安尔碘消毒, 75%酒精脱碘后, 镊取一段约1~3cm长已消毒的羊肠线, 放置在专用埋线针针管的前端, 后接针芯, 右手持针, 对准所要刺入的穴位, 刺入到所需深度, 当出现针感后, 边推针芯, 边退针管, 将羊肠线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 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治疗后5d内在针眼用安尔碘消毒, 1次/天。治疗后2个月复查肠镜, 评定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正常清淡饮食, 忌食海鲜等易过敏食物, 停用一切治疗本病的药物及方法。
1.3.1 对照组
口服柳氮磺吡啶。用法用量:口服, 初始剂量:4g/d, 分4次口服。服用2个月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指标
按照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 观察患者腹痛、腹泻、便血、消瘦、发热等主要症状及结肠镜变化。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个月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 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7例恶心、呕吐、食欲减少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见表1。
[n (%) ]
3 讨论
传统医学无慢性非特异溃疡性性结肠炎名称, 根据临床症状属祖国医学“泄泻”、“便血”等病范畴, 认为多因后天饮食不节, 失于顾护导致脾胃虚弱, 邪毒内蕴而引发本病[3]。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明, 为环境和遗传等多因素导致免疫紊乱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本病可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肠道大出血等可危及生命。发病群体多为青壮年, 病程较长, 多呈慢性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现代医学治疗药物主要以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相关药物副作用明显, 手术切除全结肠因并发症等较严重问题, 一般作为最后手段采用。
慢性特异性结肠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 当出现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特别是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伴严重毒血症状者或并发癌病等方采取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有其特色及效果, 但稳定性不强, 要根本解决问题较难。穴位强化埋线疗法为中西结合方法, 其特点是操作对穴位刺激量明显高于普通针刺及埋线, 增强推行经络之气运行之力, 通过疏通经络达到调节阴阳平衡, 驱邪出外, 修复肠道, 达到治疗的目的。选穴主要根据俞募配穴法, 俞穴、募穴均为脏腑、经脉之气输注、聚集的部位。二者一前一后, 一阴一阳, 相辅相成, 两者脉气相通, 可交通阴阳经络。该病病变部位为大肠, 天枢为大肠募穴, 与大肠俞穴两者配合, 调理大肠气机, 恢复通降之功;《针灸大全四穴总歌》:“肚腹三里留”, 结肠炎病位整体在腹部, 故选足三里通调脾胃之气;气海、关元为补虚要穴, 久病伤气, 该穴组可予鼓动全身气机, 增强正气, 加强整体恢复之效[4]。
本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取得了良好疗效, 操作简便, 费用较低, 副作用少, 可作为该病的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60-463.
[2]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 2000, 21 (4) :236-237.
[3]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34-236.
强化疗法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10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26例, 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 (DSM-IV) 的痴呆诊断标准。根椐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 评定为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中男69例, 女57例;年龄 (73.5±8.0) 岁;文化程度:文盲20例, 小学21例, 初中25例, 高中及以上60例。痴呆症状进展1年以上, 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并发症。
1.2 方法
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中期患者以物理的脑反射治疗仪、穴位按摩疗法、光疗、音乐疗法等进行治疗, 同时进行强化护理干预。
1.2.1 脑反射 (M-180) 治疗仪疗法:
采用头部导入点的导入方式, 即导入点在双侧眶上孔及眶下缘于鼻翼交汇点, 给予微电流电子导入, 持续30min, 幅值为0~30、0~60、0~90 3个范围, 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来调整幅值大小, 每天1次, 10d为1个疗程, 中间休息3~5d, 持续4~6个疗程。
1.2.2 按摩疗法:
按摩双侧风池穴、翳风穴:风池穴在项部, 枕骨之下, 微低头, 耳后高骨后一横指凹陷处;翳风穴在耳垂后凹陷处, 此组穴可改善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按摩四白穴:四白穴在下眼眶中点, 直下约0.5cm凹陷处, 此穴多气多血, 刺激该穴对颅内供血作用最好。按摩印堂穴: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 该穴有改善脑血循环, 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刺激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腘窝横纹中点, 属足太阳膀胱经, 其经脉循行可以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 刺激此部位, 可直达脑府, 使头脑清利, 浑身舒爽。以上诸穴, 早晚各按1次, 每次20min, 可交替使用, 每次任取1组, 长期坚持, 能耳聪目明, 思维清晰, 反应敏捷。
1.2.3 光疗法:
有学者研究发现, 2周内坚持每天早上接受2h亮光照射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与在同一时间段处于阴暗光线下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比, 不仅睡眠时间延长, 且睡眠质量提高。因明亮的光线会稳定其情绪, 而昏暗的环境则会加重其症状。在白天相对较短的冬天, 明亮的光线最能缓解痴呆患者的某些症状[1]。
1.2.4 音乐疗法
有实验研究证明, 音乐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功能, 增加其供血、供氧, 较好地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1]。每天2次, 每次≥30min。
1.2.5 强化护理干预:
(1) 生活自理能力的干预:包括洗脸、刷牙、吃饭、穿衣、梳头、入厕、整理床位等, 制定训练步骤, 逐步进行强化训练。 (2) 语言能力干预:护理人员要有足够耐心, 利用一切护理和治疗机会, 反复向患者讲述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 让患者强化认识常用物品、水果等, 或制定认字卡片、各种动物和水果卡片训练记忆力;利用数手指、数字卡片、设计模拟购物游戏训练患者的计算能力;与患者做一些简易的棋牌游戏, 指导阅读各种有趣的图书、画报、报纸、杂志等, 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手工操作, 如搭积木、拼图、丢沙包等训练注意力;在病室及厕所设置通俗易懂、醒目的标志, 反复强化训练, 使其认识病室及厕所的位置。日常生活护理时, 反复向患者讲述日期、时间、地点、天气等, 使其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来训练其定向力。鼓励患者读书、看报、听广播和音乐、看电视, 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这种强化干预法能帮助患者锻炼其大脑皮质中负责思考、语言和记忆等活动部分, 使一些因衰老而丧失的功能得以部分恢复。每天强化干预2次, 每次30min, 坚持4~6个月。
以上方法可交叉实施, 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及社会环境等制定其方案。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家庭情况, 取得家庭的支持, 并帮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和协助完成治疗。要循序渐进, 注意调整患者的情绪, 保持其最佳状态, 从而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每月进行总结, 及时调整其内容和进度, 连续6个月。
1.3 评价指标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ADL) 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价[2], 包括两部分内容: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 (PSMS) 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IADL)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 (CRRCNE) 分别对患者的听理解力、复述、阅读、计算、朗读、命名等方面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2结果
通过上述预治, 预治后患者PSMS、IADL及ADL评分均低于预治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预治后患者的听理解力、复述、阅读、计算、朗读、命名方面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预治前 (P<0.05或P<0.01) 。见表2。
注:与预治前比较, *P<0.05
注:与预治前比较, *P<0.05, #P<0.01
3讨论
M-180脑反射治疗仪是依据电子学、脑电生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全息胚理论等诸学科, 经多年研制成。通过特殊介质, 由于A、B 2组输出, 以离子渗透和能量脉冲导入形式作用于特定表部位, 经典型的眼轮匝肌反射或眼反射来兴奋反射弧, 产生神经冲动电位并传导, 调节神经血管反射不稳定状态, 加速局部及周身淋巴和血液循环, 使脑内迅速增加供氧、供血量[3], 从而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目的。
按摩可使经脉畅通, 气血调和, 达到醒脑安神、通利关窍、增进智力的目的。而光疗不仅能延长阿尔茨海默病睡眠, 还能提高睡眠质量。音乐疗法音乐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功能, 增加其供血、供氧。所以上述物理疗法都能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生活质量, 延缓病情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其早期症状如记忆力下降、多疑猜忌、精力不集中等, 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常被人视作自然规律而已, 根本无需治疗。而一旦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使病情恶化, 患者本人已丧失了自知、自理能力, 完全靠家人亲友付出巨大的精力予以照料,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阿尔茨海默病如在早期或轻型期被发现, 并在生活上采取相应措施, 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是完全可以控制其发展的[4]。强化护理从日常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所提高。有文献报道, 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训练能够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改善其生存质量, 有效地延缓痴呆的进程[5]。康复护理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能力和生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6], 这与本结果相一致。
总之, 对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物理疗法及强化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物理疗法联合强化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确诊为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外, 加用脑反射治疗、穴位按摩、光疗、音乐疗法等物理治疗, 每天1~2次, 每月进行总结, 及时调整其内容和进度, 连续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ADL) 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 (CRRCNE) 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预治后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 (PSMS) 、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IADL) 及ADL评分均低于预治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预治后患者的听理解力、复述、阅读、计算、朗读、命名方面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预治前 (P<0.05或P<0.01) 。结论 物理疗法、强化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 并对延缓病情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物理疗法,强化护理干预,阿尔茨海默病
参考文献
[1]易璇, 齐朝晖.预防保健对老年痴呆的重要性[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10) :1080-1096.
[2]张明园.老年痴呆防治指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
[3]朱利元, 郑文权, 田世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1997, 8 (3) :163.
[4]马骁.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屠丽君, 麻丽萍, 张燕红, 等.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的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1) :845-847.
强化疗法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临床资料为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 其中男41例, 女23例, 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 (63.37±6.26) 岁, 入组的64例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 均为首次发病, 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严重血液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老年痴呆, 视力障碍, 精神障碍及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为联合治疗组 (32例) 和对照组 (32例) , 经过相关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联合治疗组:
该组的32例患者采用的是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首先对患者进行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 (1) 注意力训练, 对患者进行注意力训练, 包括注意力与观察训练、注意力与大脑抑制训练、注意力与反应速度训练; (2) 记忆训练, 让患者对几何图形进行记忆, 然后根据患者自身的记忆画出几何图形, 随着疗程的推进, 加大图形的数量以及复杂的程度; (3) 思维障碍的训练, 让患者进行逻辑思维; (4) 计算能力训练, 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运动想象疗法:让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先进行30min的运动想象, 之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30min;运动想象的内容主要有:转移、穿衣、进食以及步行等。康复师对患者进行讲解, 患者进行观察, 从而掌握正确的感觉及相关运动模式, 再进行想象训练。
1.2.2 对照组:
该组的32例患者采用的是单纯运动想象疗法。运动想象疗法参照联合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STEF评分、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分析。STEF评分 (简易上肢机能检查) 、FMA评分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3]:分数越高, 肢体功能越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越高, 功能越差,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 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13.0, 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 ( ±s) 表示, 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比较
联合治疗组的STEF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结果比较
联合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认知功能存在障碍可导致一系列正常活动异常, 如学习、工作以及正常的生活能力。临床康复的工作包括恢复及改善患者患病后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能力, 且研究显示, 康复效果的优劣与认知功能改善密切相关。因此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是疾病临床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功能训练主要由三个方面即听觉、视觉及触觉构成, 对患者进行声音刺激、色彩刺激以及给予物体结构刺激均可引起患者做出相应的反应, 与此同时, 对患者进行一系列能够训练, 如运算和推理等, 均能够起到改善认知能力的作用。
运动想象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方法, 主要是指让患者进行反复的运动想象以帮助机体运动功能的改善, 在此过程中, 患者并不产生运动输出, 患者可以依据在大脑特定区域产生的运动记忆帮助运动功能的改善[5]。而运动想象疗法的基础在于认知功能正常, 因此尽早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改善认知功能能够帮助提高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6]。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了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的患者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高于未采用联合治疗方法的患者。这说明联合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有效, 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首先, 早期认知功能介入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好自身的心态, 能够提高康复治疗依从性, 从而提高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其次, 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学习力及执行力, 帮助加深患者对运动想象疗法的理解和执行;最后, 认知功能训练能够大幅度减少机体运动记忆存储所需要的时间。
综上所述,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显著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分析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 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32例) 和对照组 (32例) , 联合治疗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 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想象疗法。对两组的STEF评分、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的STEF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联合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显著帮助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想象疗法,强化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安晓雷, 李传玲, 李晓宾, 等.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2, 11 (11) :1106-110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 (2) :146-153.
[3]王文清, 张欣, 李艳双, 等.三种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 (8) :546-550.
[4]李国前, 杨小霞, 洪诸权, 等.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2 (8) :716-717.
[5]胡永新, 王强, 孟萍萍, 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32 (4) :273-276.
强化疗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11.1mmol/L者63例。所选病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2周后, 血糖控制仍不满意;无感染等应激因素, 无心功能不全, 无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异常, 无高渗性昏迷等。63例分为CSⅡ组33例和MSⅡ组30例。CSⅡ组男18例, 女15例;平均年龄 (46±12) 岁;平均体重指数 (24.8±4.3) kg/m2。MSⅡ组男16例, 女14例;平均年龄 (49±13) 岁;平均体重指数 (25.1±4.0) kg/m2。两组一般资料相似。
1.2 治疗方法
CSⅡ组应用韩国丹纳胰岛素泵经由皮下埋置针头24h不间断输入诺和灵R, 胰岛素剂量按0.4~0.6U/ (kg·d) 计算全日总量, 50%基础量输入, 进餐前再按需要输入追加量 (其余的5 0%) 。MSⅡ组采用三餐前及睡前 (22时) 皮下注射诺和灵R和诺和灵N, 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直到血糖达理想控制 (空腹血糖<6.1mmol/L, 餐后2h血糖<8.0mmol/L) 。两组疗程均为2周, 治疗期间不用其他降糖药物。
1.3 观察项目
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后3餐前0.5h、3餐后2h及睡前22点、凌晨2点血糖 (美国强生血糖仪) , 记录血糖达理想控制天数、低血糖 (血糖≤3.5mmol/L, 无论有无低血糖症状均为低血糖) 发生的次数。检测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C肽、血清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血糖水平 (表1)
低血糖发生情况:CSⅡ组4例 (12.1%) , MSⅡ组13例 (43.3%)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77, P<0.01) 。
由表1可见, 治疗前后上述不同时间的血糖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别均不大,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自身前后对照, 上述不同时间的血糖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总体上, 两组治疗均有效。
2.2 两组血糖达标天数及胰岛素每日用量比较 (表2)
由表2可见, CSⅡ组不仅血糖达标天数短于MSⅡ组, 胰岛素用量也少于M SⅡ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和C肽水平 (表3)
由表3可见, 治疗前两组除TG外, 余各项指标差别不大,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HDL-C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两组间差别仍不大,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空腹C肽与餐后2h C肽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 但C SⅡ组升高更明显, 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1为两组治疗前比较, 2为两组治疗后比较
注:1为两组治疗前比较, 2为两组治疗后比较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受损有关, 同时高血糖可以抑制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加重胰岛素抵抗[1]。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迅速下降, 解除葡萄糖毒性作用, 使胰岛细胞得以休息, 并迅速恢复功能, 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分为CSⅡ和MSⅡ两种, MSⅡ操作繁琐, 每天至少需要注射3次以上, 由于不能有效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 常出现非生理性的高峰, 还易出现餐前低血糖。CSⅡ特点是机体对胰岛素吸收稳定, 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变化调节基础率、临时基础率及餐前追加量, 平稳地控制血糖, 避免了非生理性胰岛素高峰的出现, 可避免发生Somogyi现象和黎明现象, 减少低血糖发生。
本文资料表明, 两组治疗后全天各时点血糖均明显下降, 可见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均可减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毒性作用。本组资料还表明, CSⅡ治疗能明显缩短高血糖的控制时间, 使血糖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较快地改善了胰岛β细胞功能, 减轻了胰岛素抵抗, 而治疗所用胰岛素又相对较少, 强化治疗所需时间也短, 避免了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和体重增加[2]。
近年研究发现, 脂质代谢紊乱参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损害。一些观察发现, 高脂血症在胰岛可损害胰岛素原的生物合成, 诱导β细胞凋亡[3]。有效的降脂治疗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本文结果表明, 两组治疗后TC、LDL-C均有明显下降, HDL-C均有升高, 但两组间差别不大;CSⅡ组治疗后空腹C肽与餐后2h C肽改善较MSⅡ组更明显;两组的TG因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故未做治疗后的比较。
因此, 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 如果其空腹血糖较高, 短期给予CSⅡ强化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胰岛功能, 对其远期的血糖控制可能更有益处。
参考文献
[1]Purrello F, Rabuazza AM.Metabolic factors that affect betacell function and survival[J].Diabetes Nutr Metab, 2000, 13 (2) :84-91.
[2]翁建平, 李延兵, 许雯, 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3, 11 (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