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机会成本(共11篇)
时间机会成本 篇1
传统的作业成本法难以反映错综复杂的运营实践, 且实施周期长、建立和维护成本高。许多公司在推行这一方法时, 面对不断攀升的成本和员工的不满, 只能半途而废。针对传统作业成本法存在的弊病, 其创始人罗伯特·卡普兰和史蒂文·安德森教授在2004年创建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这种方法比传统的作业成本法更能反映企业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一方面, 其核算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 它简化了公司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 实施起来更为容易。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实践必须要有相应的成本核算体系提供支持, 但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本文着重研究和设计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一、账务处理程序设计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在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 以成本处理体系为核心, 把凭证体系、成本账簿体系及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方式结合起来的组织方式。进一步来说, 就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转账凭证, 根据转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 根据各种账簿编制成本报表。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为:①根据各作业的资源凭证, 编制计量资源成本的转账凭证;②根据各作业的资源凭证、作业凭证及资源费用分配明细表, 编制时间驱动作业成本计算单;③根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计算单, 编制计量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和产品时间驱动作业成本的转账凭证;④根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计算单和已完工产品作业凭证, 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⑤根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计算单和产品成本计算单, 编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转账凭证;⑥根据转账凭证, 按账户编制汇总表, 据以登记各种成本账簿;⑦根据成本账簿记录的信息, 编制成本报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如图1所示。
图1中, 转账凭证A表示计量资源成本而编制的转账凭证;转账凭证B表示计量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和产品时间驱动作业成本而编制的转账凭证;转账凭证C表示计量完工产品成本而编制的转账凭证。
资源凭证和作业凭证由各作业统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制;转账凭证A和转账凭证B由车间成本核算人员根据传递来的资源凭证和作业凭证记录的信息进行填制;转账凭证C由成本核算人员依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计算单和产品成本计算单记录的信息进行填制;成本账簿根据实际情况由成本核算人员填制。
二、成本核算处理程序设计
1. 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少不了对资源的选择,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以时间作为分配资源成本的依据, 基于公司管理层对实际产能和单位作业时间消耗的可靠估计来计算单位作业应分担的成本, 从而避免了以往大范围实施作业成本法过程中的一些难题。
对于每一类资源, 公司只需估计两个参数:①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按照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公司管理人员无需调查员工在各项作业活动中投入的时间比例, 而是直接估计公司所投入资源的实际产能占理想产能的百分比。②作业单位时间数。计算出公司在各项作业中所投入资源的单位时间成本后, 管理人员接下来就要确定完成每项作业活动所需的单位时间数。他们可以通过向员工了解或者是直接观察来取得这些数据。对于成本动因的单位费用, 我们可以用刚才估计出的两个变量相乘得出。
2. 成本项目的确定。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以时间作为分配资源成本的依据, 基于公司管理层对实际产能和单位作业时间消耗的可靠估计, 来计算单位作业应分担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其产品成本项目结构如图2所示。
3. 成本流程的设计。
成本流程是指产品成本的来源和途径。根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产品的成本来源于产品形成所消耗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 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的发生要消耗一定的资源, 它的成本机理与传统作业成本法是一样的。
企业生产产品还要消耗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形成产品实体的主要材料, 它是企业所耗资源中唯一可以根据各产品的消耗情况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的资源, 因此产品成本还应包括所消耗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可以直接追踪到产品成本中的直接资源成本, 所以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由此可得到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中产品的成本流程图, 如图3所示。
图3中, 间接资源成本与传统作业成本法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定把它们分别归集到若干个资源成本库Wi (i=1-n) , 然后估算出资源成本库Wi的有效工作时间, 两者相除, 得到单位时间产能成本Ci。同时, 还要估算出作业K所耗用的单位时间数Tj, k (j=1-m, k=1-l) , 它与单位时间产能成本Ci相乘相加后, 得到产品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 最后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另外, 直接资源成本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有一个未有效利用的产能成本, 它在作业经理估算有效工作时间时已经估算出来, 数值等于资源成本库的产能成本减去归集分配的产品时间驱动作业成本, 这一部分资源可以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 同时可以测定企业的生产潜力, 为估算企业的最大生产量提供依据。计算公式为:
4. 成本归集和分配方式的设计。
根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产品的成本流程可知, 产品成本等于产品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与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之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产品成本的核算过程实际上是对企业所发生的作业消耗资源进行归集、分配、计算并反映产品成本的过程。
按照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公司的管理人员将直接估计产品或客户的资源需求, 而不是先将资源成本分摊到各项活动, 然后再分摊到各个产品或客户。对于每一类资源, 公司只需估计两个参数:一是单位时间所投入的资源能力的成本, 或者称为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二是产品和客户在消耗资源时所占用的单位时间数, 或者称为作业单位时间数。同时, 有了这一新的方法, 即使是一些复杂、特殊的事务处理, 公司也可以估计出它们占用的单位时间数, 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成本动因的单位费用。
5. 成本核算程序的设计。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消耗资源时, 计量间接资源成本的会计处理为借记“间接资源成本———资源费用名称”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工资 (其他资产、负债等) ”科目。
将除可直接归集到各产品的直接资源成本以外的间接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时, 计量时间驱动作业成本的会计处理为借记“时间驱动作业成本——作业名称”科目, 贷记“间接资源成本——有效利用的资源费用名称”科目。
对产品消耗作业引起的产品成本的核算应以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作为计量的依据, 其会计处理为借记“产品时间驱动作业成本——产品的具体名称”科目, 贷记“时间驱动作业成本——作业名称”科目。对于未有效利用的产能成本, 可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 其会计处理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间接资源成本——未有效利用的资源费用名称”科目。
另外, 在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时, 对于作业发生而耗用的原材料等直接材料费用应按各产品实际消耗情况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 其会计处理为借记“产品成本——产品的具体名称”科目, 贷记“直接资源成本——直接资源费用名称 (直接材料等) ”科目。
产品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计算完毕, 若有在产品, 还需将产品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按照它们各自对作业和直接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摊, 根据完工产品的分摊额借记“产成品——产品的具体名称”科目, 贷记“产品时间驱动作业成本——产品的具体名称”科目。
若企业生产周期结束时无在产品, 则期末产品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应全部转入完工产品成本。
参考文献
罗伯特·卡普兰, 史帝文·安德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哈佛商业评论, 2005;1
时间机会成本 篇2
人文大学副校长陈菩洪首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说今年春节是2月18日,多数民办高校1月中下旬放假,3月中旬左右开学,寒假有40天左右,开学时距离4月考试仅有40天时间。而许多民办高校寒假前多数课程已完成教学计划的三分之二,甚至还要多,个别课程已经结课。由此不难看出,40天的寒假对自考生的学习来说,无疑很重要。
每个考生心中对这本账也都十分清楚,利用假期复习、备考成了大家的默契。
去年9月入学的孟飞,来学校之前就听说自考难,所以没敢多报,虽4月自考就报了3门课,但从来没放松过学习。今年寒假回家时,3门课的教材和辅导资料占了一个大包,他要利用寒假这一个多月时间将每门课的内容巩固一遍,“第一次一定要考好,不然以后就更没信心了,”孟飞认真地说。
一些有经验的老考生更是抓紧寒假时间学习。张淼差3门就可以拿到新闻专业毕业证。学校放假后,他每天就到离家较近的朝阳区图书馆看书。他说寒假在整个学期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用这段时间可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内容,预习新知识。作为一名老考生,每个假期他都充分利用了,报考的课程才顺利通过,他说这是他的经验,更是一种坚持。放假是要放松要玩,但也要坚持学习,每天他都能在图书馆里看到像他一样学自考的人。
时间机会成本 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传统的材料作文,素材选用的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由于名言多含有较强的哲理性,因此,面对这则名言,需要仔细体会其中可能包含的思辨性、哲理性。当然,一则作文要想有深度,还必须同时关注其自身附带的现实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就这则名言来说,这是一个具有转折关系的复句,共有两层基本意思:第一层是人们认为做准备是浪费时间,主要体现的是人们对待做准备与时间的辩证认识;第二层是人们面对到来的机会却无法把握时,对做准备的再认识,这里体现的重点是准备与机会的辩证关系。
根据第一层意思思考,做准备就应该花时间,花上时间才可能做足相应的准备,在这个问题上,切忌急功近利。拒绝浮躁,避免急于求成,只有这样才能够潜心于自己的事情,认真积极地做足准备。为了将来能抓住转瞬即逝的可能机会,最终获得成功,做再多的准备也是值得的,足够的时间是做足准备的必然保证。因此,可以提出做准备切忌浮躁,要想准备好、时间不可少,不要在做准备上吝啬时间,珍惜时间、做足准备,沉潜蓄势、安心准备,做准备要耐住寂寞等观点。
根据第二层意思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人生的机会有很多,但是抓住抓不住全看你的准备做得如何,所以可以提出有准备才更有机会,准备充分、机会自来,潜心准备、善待机会,只靠准备赢机会、不因错过空后悔,有备方能无患、假以时日才能无憾等观点。
总而言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都要尽可能体现辩证,不要只谈准备,而忽视对时间和机会的强调。本次作文较好的题目有:做一只甘于蛰伏的蝉,机会之船不能缺了准备的帆,潜心准备、机会自来,让准备多一些时间的滋养,学会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鸟要高飞先振翅、人要成功先准备,错过准备的时间、就会错过成功的机会,做好准备、做一个真正的机会主义者,准备、等机会来敲门,机会诚可贵、准备价更高等等。
【精彩范文】
莫惜时间水,准备自然香
鹿韶源
熊培云说:“你可以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太奔波于风尘。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分明消长,看种子播散希望。”是的,时间恰如溪水,唯有珍惜才能细水长流。但是珍惜时间并不是说不该花费时间,人生要想有所成就,就常常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滋养人生的花苗;做足准备,人生之花才会逢机绽放。
莫惜时间水,准备自然香。
用心花费时间,准备才有希望。机会不会单单偏爱于你,成功也不会无缘无故从天而降。要知道,成功就像是一轮亘古不变的红日,永远会不远不近地在前方的地平线上诱惑着你。这时,唯有舍得花费时间,才可能抓住机会,看到最美的风光。
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尼采说:“没有哪个胜利者信仰机会。”机会只能靠不断的准备,此外没有其他捷径。巴尔扎克说:“人们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总是会碰到偶然的机会的。”
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潜心准备。记得法国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过:“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这一话语可谓振聋发聩。在机会降临到你头上的那一刻,与其留下无穷的后悔,为什么不做些积极的准备呢?
扎扎实实做好准备,是积累财富的必备环节。
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不是正确的准备之道。唯“财”是举郭美美,依靠制造虚假的身份炫富,谋取贪利,从来不为自己能拥有真才实学而付出,而是自我炒作,开设赌场,最终落得个身陷囹圄的下场。苦心磨砺做推销工作的李嘉诚,摸索经验,精心准备,最终从一个促销员摇身一变成为公司老板。大文豪培根在《论机会》中说,机会老人先为你送上他的头发,如果你没有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他的秃头了。做好准备吧,扎扎实实的准备是你拥有财富的关键。
扎实准备需要扛得住时间的消磨,耐得住世俗的浮躁。施廷懋21岁才进国家队,25岁才获得参加奥运会的机会;最终准备充分、心静如水、发挥稳定的施廷懋顺利获得了两枚奥运会金牌。屠呦呦等人研究的青蒿素,早在1969年就开始列入523科研计划,直到2015年才获得世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苏武坚守十九年,终于等到了重返大汉的机会,写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诗篇,彪炳史册。扛不住时间的消磨,耐不住世俗的浮躁,怎会有各自的非凡成绩呢?
请认真做好准备吧!人生不要像庸人一样埋怨自己的境遇不佳,而应该像伟人一样努力做好准备。请牢记:善于捕捉机会者定为俊杰,善于耐心准备者才是真正的豪雄!
[点 评]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作者以“做足准备,人生之花才会逢机绽放”为中心论点,采用比喻方式,将时间、机会、准备的关系巧妙融入其中,颇有心机。论证上,采用典型的递进式论证结构,层层剖析,观点鲜明,逻辑性强。材料的运用突出准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避免了简单罗列材料现象出现,中心较为突出;末尾句式工整,简洁有力,发出号召,呼应了开头,令人奋进。
万事俱具备,只待东风来
辛泽卉
一场暴雨,只有坚固的堤坝才可抵御;一场战争,只有兵精粮足方可胜利;一场成功的人生,只有在万事俱备之时,逢着机会的东风,一蹴而就。
诚如罗曼·罗兰所言,要想在真正机会来临之时拥有不浪费时间的掌握能力,唯有在之前花费千百倍的时间去准备。做好了准备工作,才能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成功机遇。
古今中外,成千上万的成功者提醒我们:唯有在平时做到事事准备,方可乘机遇之风,“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忘不了宋濂幼时寒窗苦读,持汤沃灌,方成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忘不了徐向前在战场上开掘地道方逞三打三捷之痛快;忘不了“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研究,记录,整理,方得青蒿素之良药,得中国第二个诺奖——历史长河,芸芸黔首,为何他们一举成功?平心而论,当在他们于准备阶段下足了功夫,在那机遇之东风悄然来至之时,闲庭信步般地把握住它,如此而已。
不难想象:吴蜀联军如果没有战前的充足准备,那么就算诸葛亮能借来东风,又会怎样?只恐曹军铁蹄早已踏平江南矣也哉!
不难想象:爱迪生如果没有数十年充足的准备,他会成为被人们敬仰的“发明大王”吗?达·芬奇如果没有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准备,他会轻易创作出那些不朽的名画吗?相声大师侯宝林,没有足够的时间抄录十万字的《谑浪》,会成为著名的相声艺术家吗?
亲爱的朋友们,请好好准备吧!
我想起了令人欢喜令人忧的昙花。很多人恨,是因为美好的短暂易逝,难于把握;我独爱昙花,却是因为她漫长准备与等待后的迎机怒放。在开花之前,她那漫长的准备不知遭到了多少冷眼旁观,不知道听了多少冷嘲热讽。可就在那一夜,风吹过她的发际,温暖拂过她的肌肤,那一瞬间,她绽放出万艳齐羞的惊艳,只留下一片艳羡。林徽因说:“谁的人生里,不有着两三朵袅娜地开着的?”开在我心中的,永远是我最爱的昙花。我爱她的美丽,更爱她为这一刻的绽放而默默准备的态度。
然而,眼前的世界,却是喧嚣与浮躁侵染着的世界。很多人都做着一夜暴富、一夜走红、一举成名的美梦。脚踏实地的人常命途多舛,扎实苦干的人多籍籍无名,耐住寂寞的人多才望不隆。于是乎,考试作弊者,贪污受贿者,坑蒙拐骗者渐多,举世混浊而无人醒,如此世风,岂不是人间之痛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矣!
朋友,请放下自己那颗追名逐利的热切之心吧!于此,于现在,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不要以为准备阶段是在浪费时间,恰恰相反,它是走向成功捷径的必由之路!
我愿耐住寂寞,扎实做好每一次准备工作。我相信:只要我安心准备,就会有一场机遇的东风如约而来,那时的我们,定会得一场锦绣非凡的亮丽人生!
[点 评]本文从生活入手,排比而下,引出题目,气足力大,简洁夺目!正文中,以做足准备才能成功为中心,正反对比,古今结合,一贯而下,令人应之不暇。大量的人物故事,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恰如其分;纷繁的名言警句,穿插其间,摇曳生姿;层见叠出的文言句式,工整典雅,锦上添花。末尾归纳总结,比喻形象,呼应开头,照应题目,圆和丰满,颇具余音绕梁之美!堪称佳作!
有备无患好前行
荣子元
记得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前人的高瞻远瞩,谆谆告诫我们: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经验阅历的积累,是成功喜悦的积累,更是苦难挫折的积累。这些积累就是成功之前的准备。
人生处处须准备,唯有准备才有出路。这恰如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所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懒于做准备、不屑做准备的人生,就如身处茫茫大海,总有即刻倾覆的巨大危险。还记得《阿甘正传》中那句惊人心目的台词吗?“人生就如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故事中的阿甘因从小智力低下,处处受人排挤,当有人欺负他时,他以“速度”征服别人——跑,最终,他被体育队选中,并创下了记录。因为时时要面对“欺负”,也就需要不断做好“逃跑”的准备,日复一日,阿甘终于在默默的准备中机缘巧合地扭转了人生的悲苦。任何人的成功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只有有准备的人生,才是能让机会钟情于你的港湾。
有准备的人生,才是最无愧的人生。“如果事先缺乏周密的准备,机遇也会毫无用处。”著名的杨绛先生,就深受周国平的赞美。他说:“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自己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最丰富的收获平静地上路。”在周国平看来,杨绛先生的去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她之所以让“灵魂带着最丰富的收获平静上路”,就在于她在自己的生命路途上,以最诚挚的投入,面对人生中的痛苦、欢乐、哀愁以及她生命中所有的积累,做好了面对人生的一切准备。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说:“我至少学会了要做好准备去迎接各种命运。”杨绛先生正是一位这样的智者。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其实不然。获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屠呦呦,经过五年尝试,选取药材千种,验证病例两千多,而后才抓住了研制成功的机会;日本漫画家夏达,总结前人经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才描绘出了笔尖下的蓝图;拥有“洪荒之力”的傅园慧,正是勤学苦练使她取得了成功,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若没有时间的保证,怎会有充足的准备,怎能抓住机会勇敢迎接挑战?若没有充足准备,怎会取得骄人的成就?
老子有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知道:人有三六九等,那些高你一等的人是用那你浪费的时间作准备,才有备无患抓住人生转瞬即逝的机会的!
有备无患,方能行得更快,走得更远!且行且珍惜!
[点 评]以题目作为全文的中心观点,是本文在考试中胜出的一大亮点,不仅是因为简洁明晰,而且因为一个“好”字,显得观点明确,情义饱满。全文在论证说理过程中,大量使用名家名言,或正面分析,或侧面衬托,但是绝不故弄玄虚,而是结合具体文句做出恰当点评,既增强了可读性,又增强了说服力。论据以人物故事为主,典范性强;论述点面结合,强化了观点的普遍性,增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
雪落时,梅自香
武墨轩
自小生活在爷爷家的乡村小院里,没有城里的热闹,院里的一草一木,寂静无言,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和顿悟。任时光荏苒,岁月流转,我都忘不了寒冬之中默默坚守、孜孜以备的那抹梅香。
我喜欢春天的百花争艳。
小院里,有粉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把简朴的院子装点得热闹,对儿时的我来说,无疑成了最美好的乐园,阵阵芳香是我自制的“仙女牌”香水,追朋逐伴的蝴蝶是我的密友,连丑陋的青虫都让我格外喜欢。可院子里的那棵又枯又矮的梅树,没有发芽,更没有花朵,枯瘦的树皮像年近花甲的老者,好像停止了呼吸,只剩一个皮囊。
枯瘦的梅树,静立一隅,或许在沉思,或许在悲叹,但我与她毫不相干。
我喜欢夏日的绿色波澜。
夏天来时,小院脱下绣花衣,换上了绿色正装。硕大的树冠,在夏风中摇晃,似一把扇子;肥腻的叶子,在阳光下铺展,似一幅巨伞。有树的庭院,夏天便多了一些柔美与楚楚可怜。儿时的我常在树下随意择一处荫凉,偎在奶奶怀里,听奶奶讲关于记忆的故事。奶奶轻语,绿树婆娑,我静默无言。每每此时,我就会有意无意地将视线落在那棵树上,她太与这世界格格不入了:没有生机,干曲枝短。我曾向爷爷建议,砍掉他,种一棵会开花的树。爷爷却说,她没有死,无时无刻不在从地下吸收养料,时候未到罢了,她需要的是时间。
爷爷的话,我不懂;爷爷的坚持,我无法改变。枯瘦的梅树,不再与我相干。
树上的叶子掉了,灿烂了我两季的华年,一片黯淡。我厌恶秋日的凋落,恐惧冬日的严寒。我青春的繁茂热闹也要如那枯梅一般,寂寂睡去吗?
无奈的我,将自己囚禁在厚厚的衣帽中,深深的暖房里,恹恹欲睡,昏昏欲眠。
一个下雪的早晨,我被一阵独特的香气唤醒,匆忙打开窗。天哪,无数朵娇小的梅花正争着从枝干里钻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展全开了,露出猩红的花蕊,那么的可爱,那么的俊美。寒雪纷飞,梅花绽放,气味雅致,美艳如画,让我无法形容。我跳出被窝,裹被而立,贪婪地吮吸着梅花醉人的幽香。
我惊叹于这枯梅的神奇力量。一向默默无闻的梅花,为什么要经历四季漫长的考验,才能释放这醉人的芬芳?漫漫四季,既不少雨的眷顾,也不少灿烂的阳光,为什么要用如此枯燥冗长的日日夜夜,才能换得一身妍妍红装?
看着我一脸的困惑,静默不语的爷爷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轻抚着我的臂膀,“孩子呀,生活不是一口吃个胖子,做啥事儿都有一个过程。只不过需要你舍得花时间,做准备罢了。”
我深深地体味着爷爷的话语。
这不与百花争春、不妒百花受宠的梅花,聚集了四季温暖的时光,拥抱过夏雨的热情,沐浴过秋风的清爽。经得四季苦,换来一身香。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默默准备是一种智慧。学会欣赏一树枯梅,学会准备一身力量,即使天寒地冻,梦想,终会迎春开放。
[点 评]考试中,在大量的议论文占据主导优势的情况下,本文以一篇来自于生活的散文杀出重围,颇具胆识,令阅卷者在疲乏中精神为之一振。小作者以四季为纲目,详略结合,重在挖掘梅花的蓄势待发、默默准备的精神特质,改变了传统中多以赞美梅花傲霜斗寒性格的老调,颇觉清新;由自然植物生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可谓尺水兴澜,由小见大,极具壮观气象。穿插其中的描写,技巧语言,极具个性特色;段落后面的议论,精到简练,窥见作者功底。不可不学。
时间机会成本 篇4
随着经济发展及中国烟草企业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烟草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成本是困扰烟草企业的最大问题之一,在烟草的成本构成中,物流、市场营销成本几乎占到一半。较高的作业成本导致企业利润大幅缩水,而且也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运作协调。由此可见,建立贯穿整条供应链的核算体系,对于发现业务增长点,提高行业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简介及模型构建
2004年11月卡普兰 ( Kaplan) 首次提出基于时间的成本作业法( TD - ABC) ,研究在传统的ABC中引入时间,简化模型1,该方法主要依赖管理层对作业总时间估算单位作业成本,避免传统维护耗费较多资源的弊端。
2. 1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TD - ABC在实践中的实施,主要是从财务记录信息中获取总成本,引入时间维度,估计判断有效产能,从而计算出目标对象的成本。
2. 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核算成本的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作业所覆盖部门。
2根据部门划分确定各部门的成本。假定共有n个部门,其成本矩阵C =[c1,c2,…,cn],cj( j = 1,2,…,n) ,Cj为部门j的间接成本。
3T =[t1,t2,…tn],tj表示部门j的有效工时。
4计算每个部门的单位成本:
5确定单个物流作业的耗费时间,假设每个部门涉及m个作业,则单位作业消耗的时间为:
其中,i = 1,2,…m; j = 1,2,…,n,表示在部门j中作业i耗费的单位时间。为明确每项作业的具体时间,作业j时间方程为atij= γ0+ γ1X1+ γ2X2+ … + γiXi+ … + γpXp,i = 1,2, …,p,其中,Xi为触发作业的时间动因存在与否,γ0为特定事件所耗费的固定时间,γi为时间动因的耗时,p为时间动因的数量。
6总成本分摊:
其中,acjatij表示部门j中作业i的单位成本。
7闲置产能。
设则实际产能故闲置产能为tx= tj- t'j。
作业成本矩阵为:
8目标对象的作业成本。成本的作业动因矩阵为D = [dij],dij( i = 1,2,…,m; j = 1,2,…,n) 为目标对象i的作业j的动因量。
则成本对象的作业成本
3数值分析
3. 1烟草供应链的特征及作业流程
烟草供应链主要成员包括供应商、物流中心和客户,分析中省略生产者和消费者,只考虑烟草物流中心的供应商至客户的部分。供应链流通的主要业务流程为,客户上报其所需的订单信息,通过内部系统反馈至配送中心,系统或人工订单整合后,集中采购,到货后分拣包装,通过物流配送到客户,完成交货。
3. 2分析过程
以湖北某烟草厂物流部门2012年8月的物流成本为对象,其资源状况为: 16名员工,每人每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月工作时长为22天,部门费用为70400元。据此可得理论总时间资源为16 × 8 × 22 × 60 = 168960分钟,按照实际产能占理论产能的经验值79% 计算,实际提供 资源能力 为133478. 4分钟。
故单位时间 产能成本 = 部门总成 本/时间总资 源 = 70400 /133478. 4 = 0. 53( 元)
3. 2. 1计算作业时间量
根据计算步骤,考量管理和作业人员对于每项工作所耗费的时间,评估并调研各项作业单位耗时,得出作业的单位时间,并根据成本动因率的基本公式,继续处理表2中各项,得出成本动因率,继而通过乘以作业消耗量,可得出该项作业成本及总成本,结果见表2。
3. 2. 2结果及分析
从结果中得出,各项作业中,处理拣货的成本占比最高, 其次是订单处理及交货,可以解释为在采购和运输步骤中,可以集中处理客户的需求。对于物流成本,若将运输成本中加入装车发车和卸载交货,则占总成本比例为22. 56% ,可以看出,推广烟草综合配送业务可以降低总运输成本。
4结论
本文引入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并设计成本核算模型,实例分析证明该模型能够提供重要的成本信息记录,为决策者对烟草供应链成本的控制提供依据。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烟草供应链中不同作业处的资源利用程度仍有差异,故烟草公司应当针对实际状况对于供应链环节中的作业做相应的调整,并加强各作业环节的衔接。由此可见,未来可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继续改进推广。
摘要:在中国烟草局部整合的新趋势下,围绕着供应链的各项管理是企业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部分。文中在常用作业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将时间维度引入其中,使用基于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为核算方法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可以较好运用到烟草企业中,帮助企业更有效的进行成本核算并发现业务改进重点。
年底才是大机会诞生的时间周期 篇5
目前市场还隐存的利空有美国今年内加息、注册制的立法推动、新股的重启发行,以及我国经济仍将超预期下滑等,所以说,目前市场并不是完全利多的局面。虽然近期市场少数个股出现了比较大的幅度反弹,但是大多数的个股依然还是跟随着大盘做微弱的横盘震荡,像特力A这种个股走势,毕竟还是属于少见的,那是小概率事件。市场部分人的情绪却已经被这些1%机会的个股走势吸引住了,受贪婪的影响,盲目乐观地看多市场,这是不对的。也有少数部分人受国家高层领导人的讲话所刺激,进而坚定地看多市场。爱国是对的,但是高层看的是未来3、5年的走势,而你呢?是短线贸然乐观还是做中长线的价值投资?如果节奏对不上,那最好不要贸然乐观固执地看多市场。
当然,也不能太悲观。因为毕竟市场已经跌幅很深了,而且调整的时间也超过了3个多月,所以,市场的机会是正在逐步呈现、增多,但就像概率一样,机会的增多,如从1%到5%,从5%到10%,再到20%、再到30%,这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现在,需要像猎豹一样潜伏着,耐心地等待大概率事件诞生的时刻再去全力的进攻,而不是过早地浪费自己的子弹和机会。笔者预计年底才是大机会诞生的时间周期,也许今年还会有跨年度的中级大反弹行情产生,所以我们目前仍需耐心地跟踪、分析、观察、等待。
机会的呈现基本上跟目前市场的新经济、新产业有关,如互联网+、大健康产业等,这两大思路将是未来10年的黄金产业。而其中的牛股代表到底是谁呢?我们现在仍在跟踪、分析和观察当中,一旦机会确定了,我们将做左侧交易,大胆地抄底、金字塔式逢低建仓布局,或许又是下一只东方财富或全通教育。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在面临转型,如很多传统产业正在被压迫转型互联网+,形成新产业、新经济。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在以超过以往的速度下滑,但是,这经济异常下滑的背后也是政府主动调节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大家不用害怕这种经济下滑的异常表现,这并不是那种所谓的经济衰退。
相反,这正是新经济在逐步替代旧经济的一种表现,而一旦它们完成了替换和蜕变,那么中国经济将会获得新生,将会迎来新的一轮高速增长周期。这也将是我们此生所能见到的最后、最大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了。其中,伴随着产生的翻10倍、100倍,甚至1000倍的大牛股也会随之诞生。然而,你具备慧眼寻找并选中它们了吗?其实,我们的人生所需和所坚持的大牛股并不需要很多,只需其中一只就足以改变我们的人生命运了。
时间机会成本 篇6
产品成本是产品定价的基础, 成本计算的精确性直接影响产品定价的合理性, 继而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全成本法单纯以人工小时或者机器小时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 在制造费用的比重大大增加并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生产制造环境中暴露出不合理性。尤其是对于那些产量小但工艺复杂的产品, 应用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往往会造成成本扭曲。因此, 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都在致力于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 (ABC) 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简单地概括, 作业成本法就是把作业作为间接费用归集的对象, 通过成本动因, 把同质成本归集到各个作业成本库, 最终分配给特定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分配标准, 通过细分企业生产流程, 按照不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分配间接费用, 大大提高了成本计算的精确性。但是, 由于操作复杂, 实施成本比较高, 尽管理论体系渐趋完善, 但在实务中作业成本法并未得到普及。
2004年11月, 卡普兰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一文。文章指出,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为了弥补传统作业成本法的缺陷而产生的, 它以时间作为分配资源成本的依据, 通过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和作业单位时间数量两个指标相乘, 得到某项作业的成本, 即成本动因分配率。这种方法将传统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结合在一起, 统一以单位作业耗时来替代, 计算程序简单。
笔者研究了2005年以来我国学者所发表的有关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文章, 发现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在物流活动的应用上, 对生产领域触及比较少。对于任何国家来说, 制造企业对于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利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合理地确定制造企业所生产出来产品的成本正是本文的研究点。笔者通过一个实例, 说明在分配制造费用方面,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相对于完全成本法和传统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所在。
二、运用三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实例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分别说明三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计算原理。
例:富强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电子设备的制造企业, 其中, 生产车间A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三大类:甲类、乙类和丙类。据测算, 2010年11月份该车间所发生的有关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1. 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在完全成本法下, 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可分为以下四步:
(1) 直接人工小时总和=3×10 000+5×20 000+3×5 000=145 000 (小时) 。
(2)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直接人工小时总和=5 800 000÷145 000=40 (元/小时) 。
(3) 产品单位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直接人工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甲:3×40=120 (元/台) ;乙:5×40=200 (元/台) ;丙:3×40=120 (元/台) 。
(4) 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单位产品制造费用。甲:230 (元/台) ;乙:380 (元/台) ;丙:200 (元/台) 。
2. 传统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
在传统作业成本法下, 对于直接成本的处理跟完全成本法是一样的, 区别在于间接费用的分配。完全成本法是按照单一的人工小时或者机器小时分配制造费用, 而传统作业成本法则要把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个作业, 先归集作业成本, 再按不同的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给特定产品。其计算过程如下:
(1) 定义和选择主要作业, 建立作业成本库。根据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测算, 建立了生产准备、设备调试、机器加工、接收成品、产品检测、包装设计、质量保证、打包发货等八个作业成本库。
(2) 按照不同的资源动因归集作业成本。过程省略, 直接得出八个作业成本库的作业成本分别为6 000元、900 000元、1 540 000元、875 000元、379 000元、1 000 000元、700 000元和400 000元。
(3) 对各个作业成本库确定不同的作业动因, 计算作业动因分配率。
(4) 按照各个产品所耗用的作业动因量, 分配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分配过程如表2所示:
(5) 计算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单位产品作业成本。甲:110+1 092 540÷10 000=219 (元/台) ;乙:180+2 552 160÷20 000=308 (元/台) ;丙:80+2 155 300÷5 000=511 (元/台) 。
3.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就是通过估计每个产品、客户或者事物所花费的时间分配间接成本。它将时间作为统一的度量工具, 相当于把传统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统一了起来。按照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过程如下:
(1) 确定有效总作业时间。
(2) 确定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总产能成本÷有效总作业时间。
(3) 确定单位产品作业耗时, 这一步通常可以通过征询、直接观察或者向有关人员调查得到结果。
(4) 计算单位产品作业成本。单位产品作业成本=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单位产品作业耗时。
(5) 计算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单位产品作业成本。
假定富强公司从事辅助生产的工人共有500名, 每人每天有效工作时间8小时, 每月工作20天, 那么每月有效工作时间共计80 000小时 (8×20×500) 。已知该月制造费用总额是5 800 000元, 则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为72.5元/小时 (5 800 000÷80 000) 。单位产品作业成本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则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 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是206元 (110+96.497 5) 、300元 (180+119.661 25) 和439元 (80+358.512 5) 。
三、三种成本计算方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结果比较
1. 产品成本计算结果比较。三种成本计算方法下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单位:元
(1) 完全成本法与两种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从表4可以看出, 同一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在不同的计算方法下结果存在差异, 尤其是完全成本法与两种作业成本法在乙类和丙类产品的结果上相差悬殊。在完全成本法下, 按照单一的直接人工小时分配制造费用, 乙类产品的单位成本最高, 丙类产品最低。实际上, 乙类产品属于大批量生产, 耗用的直接人工小时虽然比较多, 但工艺比较简单, 耗用的间接工时并不多;而丙类产品则是小批量生产但工艺复杂的产品, 它的顺利完工需要很多间接劳动的支持。按照单一的直接人工标准分配间接费用, 必然会造成成本的扭曲,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定价决策和产品在同类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考虑了产品生产的复杂程度, 按照不同的分配方法分配各项间接费用, 充分估计到了除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消耗, 得出丙类产品成本最高这个结果, 相对来说, 更为准确地反映了各产品的真实成本, 解决了完全成本法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使成本信息更具有相关性和配比性。
(2) 两种作业成本法之间的比较。两种作业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的单位成本小于传统作业成本法, 这是由于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存在着未利用的产能。
富强公司2010年11月共生产甲类产品10 000台、乙类产品20 000台、丙类产品5 000台, 产能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有没有可改进的空间?根据表3的有关资料, 可以得出甲、乙、丙三类产品的总工时分别是13 310小时、33 010小时和24 725小时, 总作业成本分别是964 975元、2 393 225元和1 792 562.5元。汇总得到三种产品的总使用产能是71 045小时, 总成本是5 150 762.5元, 而所提供的产能是80 000小时, 制造费用总额是5 800 000元。该企业有效产能利用率为88.81% (71 045÷80 000) , 还有8 955小时有效工时没有被利用, 也就相应地有649 237.5元的制造费用没有被分配给特定的产品, 这部分费用可以先转入管理费用, 以后再做处理。可以做以下会计分录来结转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964 975、———基本生产成本———乙2 393 225、———基本生产成本———丙1 792 562.5, 管理费用———未利用产能转入649 237.5;贷:制造费用———A车间5 800 000。
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 进行以上处理的原因在于, 未被利用的工时本来就与产品生产无关, 未利用的产能成本也就不能由产品来承担, 否则会虚增产品成本。这样处理, 也会使管理层认识到产能的利用情况, 从而寻求改进空间, 通过不同的方法, 提高生产效率。比如说, 可以通过削减人工工时来削减成本, 或者利用未使用产能来扩充生产能力等。
2. 制造费用分配过程比较。
三种成本计算法对于直接成本的处理方法相同, 都是直接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中, 区别在于对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不同。完全成本法以单一的直接人工小时分配制造费用, 容易造成成本的扭曲;传统作业成本法通过建立作业成本库, 以资源动因分配作业成本, 再通过作业动因计算产品成本, 结果虽然精确, 但比较耗时耗力, 而且资料难以收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把传统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进行了统一, 无需计算作业库的成本, 只需要确定单件产品在各个作业上所耗用的时间, 以时间作为统一的分配标准, 在计算结果不失精确的基础上, 更加简化了计算过程。
四、结语
在计算产品成本方面,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既能防止完全成本法下所出现的产品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又能有效地弥补传统作业成本法的缺陷, 还能反映出企业对有效产能的利用情况, 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 作为一种新兴的成本计算方法, 其作用是否能够真正得到发挥, 能否顺利地实施下去, 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摘要: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精确性。本文以制造企业为例, 剖析了利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过程, 并将其结果与完全成本法和传统作业成本法下的结果进行比较, 指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分配制造费用方面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传统作业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制造费用
参考文献
[1].邓明君, 罗文兵, 龙艳.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财会月刊 (理论) , 2008;8
[2].罗晓蕾.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研究.物流技术, 2010;3
[3].姚旻菲.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区别及改进.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7
时间机会成本 篇7
TDABC将传统作业成本法中众多的成本动因通过时间这一驱动因素归结起来, 并通过作业量、单位作业时间以及单位时间成本三个指标有效地分配了消耗的资源, 从而大大简化了作业成本的分配。TDABC揭示了实际产能利用率, 为管理部门产能规划作业链的合理设置提供了有效的实际数据。但是, 关于将TDABC与标准成本制度结合使用的研究目前尚未引起理论界的重视。本文尝试通过将TDABC导入标准成本制度, 构建基于时间驱动的标准作业成本制度。
一、基于时间驱动的标准作业成本制度的构建
基于时间驱动的标准作业成本制度是将基于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导入标准成本制度中, 利用基于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对传统标准成本制度进行具体改进, 将标准建立在作业基础以及时间动因上, 并通过差异的分析揭示作业的效率和产能的利用程度, 通过各作业产能利用的对比分析, 揭示企业在产能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促使企业正确地制定运营战略。因此, 基于时间驱动的标准作业成本制度立足于作业成本并为企业战略的正确制定、产能的规划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这种制度与理论界探讨的标准作业成本制度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标准制定的基础是时间, 即在实际成本计算以及标准成本制定中将纷繁复杂的成本动因归结于时间动因, 从而大大简化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
基于时间驱动的标准作业成本制度的基本原理同样建立在传统标准成本制度的基础上, 但是在具体构造中有本质的变化。在该制度中需要根据每一作业库制定三类标准:标准单位作业时间、标准单位时间成本以及标准作业量。
1. 标准作业成本的制定:
聚焦产能规划、注重作业效率。在基于时间驱动的标准作业成本制度中, 标准成本以标准成本动因率的形式体现。标准成本动因率是指在标准成本制定中每一作业消耗的资源价值标准, 体现了企业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每一作业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 而这种成本水平在制定过程中主要根据时间来制定。约束理论 (TOC) 认为:从产能规划的角度来说, 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管理部门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保证企业高效运营的同时在每项作业之间合理地分配产能, 防止在企业作业链中由于每项作业之间对各自产能利用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短板效应。
标准作业成本动因率=标准单位作业时间×标准单位时间成本。
(1) 制定标准单位作业时间。单位作业时间为企业单位作业消耗的时间, 而标准单位作业时间是企业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应该达到的完成一单位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标准单位作业时间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现有的生产效率。在实践中, 由于不同类型的作业耗用时间不同, 因此标准单位作业时间的制定需要以各具体的作业中心为主导, 根据历史资料结合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制定。在小型企业中, 标准单位作业时间可以通过与技术人员交谈, 或者直接通过技术人员的观测得到实际单位作业时间, 在此基础上作一定调整后获得。而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 这样的工作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复杂。同时, 单次作业消耗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受到该作业中不同事件的影响, 而同一事件消耗的时间又受到该事件中不同因素的影响, 因此某作业j中事件k耗用的时间可以通过下式简单估算:
其中, tj, k为作业j中事件k消耗的时间;β0为独立于任何不同类型事件之外完成事件k所需要的基本时间;β1~βp为事件中每一时间动因所消耗的时间;X1~Xp为影响事件发生时间的原因, 通常用虚拟变量定义。
因此, 作业j所耗用的时间
该公式可以用来估计某作业中单次事件所需要的时间, 同样也可以用来估计某作业需要的时间, 即:
公式中变量的定义与上式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层次上由因素层次向事件层次上推。例如, 假设影响某银行临柜作业时间的事件有:顾客类型、业务类型以及业务数量 (此处假设每一事件中无影响因素) 。其中, 业务数量用X1表示, 顾客类型用X2表示 (X2为虚拟变量, 老顾客用0表示, 新顾客用1表示) , 业务类型用X3表示 (X3为虚拟变量, 基本业务用0表示, 其他业务用1表示) 。另假设单次临柜作业基本时间 (β0) 为2分钟, 如果是新顾客需要增加2分钟, 其他业务单次所需要的时间为3分钟。因此, 某一办理新顾客同一时间办理3笔其他业务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为2+2×3+2×1+3×1=13 (分钟) (以上数据均为标准值) 。如果企业将为单一顾客提供的服务看成是一项作业, 则该项作业的标准单位作业时间为13分钟。
(2) 制定标准单位时间成本。在实际成本分配中, 单位时间成本为实际总成本与实际最大产能的比值, 该比值反映了单位时间应分配到的成本。而在标准作业成本的制定过程中, 单位时间成本应为某作业成本库的预算费用按照实际产量调整后的成本与最大实际产能之间的比值。这样避免了由于实际产量与预算产量的不同而导致无法准确分辨的差异。最大实际产能根据理论最大产能进行制定, 通常情况下, 实际最大产能通常为理论最大产能的80%~85%。
2. 调整标准作业量。
标准作业量是在预算作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产量进行调整后的作业量。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需要掌握两个参数:一是某一成本对象耗用的作业类型;二是该单位成本对象消耗某作业类型的作业量。根据这两个参数可以计算单一成本对象耗用的作业量, 继而根据实际产量进行调整算出标准作业量。此过程类似于传统标准成本制度中固定性制造费用按照实际产量调整的预算成本。
3.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注重产能挖掘与合理配置。
在基于时间驱动的标准作业成本制度下, 标准作业成本=标准作业量×标准单位作业时间×标准单位时间成本, 而“标准单位作业时间×标准单位时间成本”又可以称为标准作业成本动因率。不论是标准作业成本还是实际作业成本均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假定CS表示标准作业成本, SA表示标准作业量, ST表示标准单位作业时间, SPC表示标准单位时间成本;CA表示实际作业成本, A表示实际作业量, T表示实际单位作业时间, PC表示实际单位时间成本;同时C表示实际成本, V表示实际成本与标准作业成本的总差异, 则根据连环替代法总差异计算如下:V1= (A-SA) ×ST×SPC;V2=A× (T-ST) ×SPC;V3=A×T× (PC-SPC) ;V4=C-CA;V=V1+V2+V3+V4。其中, CA-CS=V1+V2+V3。
通过以上各类差异的计算, 笔者建议按照影响因素的不同, 将差异最终分成三类:作业耗用差异 (V1) 、动因差异 (V2+V3) 、产能差异 (VV4) 。①作业耗用差异表示实际作业量偏离标准作业量的差异, 是一种数量差异。该差异反映了在同样产量条件下实际作业量和标准作业量之间的差异, 反映了企业因资源配置适当或不适当、流程设置合理或不合理而导致的资源的节约或浪费, 该差异通常情况下需要由生产部门来承担。②动因差异是由于实际成本动因率偏离标准成本动因率所致, 是一种价格差异。该差异通常反映了因作业效率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通常由具体操作部门来承担。③产能差异反映了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通过该指标可以进一步计算产能的利用率, 从而有效地测定企业的剩余产能并进行合理的产能规划。上述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作业耗费、作业效率与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而差异的分析必须基于企业战略的视角, 通过各项作业差异的比较对企业产能的规划提出合理的建议, 继而注重产能的挖掘。同时, 形成V2、V3差异的原因分别为单位作业时间与单位时间成本, 而这两者差异形成的本质均为作业的效率, 因此将其共同归类为动因差异。根据“单位作业成本=单位作业时间×单位时间成本”的原理, 在实际运算过程中, 三类差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动因差异= (实际成本动因率-标准成本动因率) ×实际作业量;
作业耗用差异= (实际作业量-标准作业量) ×标准成本动因率;
产能差异=实际成本-实际作业成本。
通过产能差异可以进一步计算各作业的产能利用率。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而设立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 在企业中不同类型的作业通常已经用一定的流程进行了合理的规划, 通过比较上下游作业或者横向作业之间的产能利用率, 管理部门可以分析作业链设置以及与作业链相关的产能配置的合理性, 最大限度地克服生产流程中由于短板效应而带来的其他作业资源的浪费。
二、结论与展望
基于时间驱动的标准作业成本制度是在TDABC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标准成本制度, 该制度克服了标准作业成本制度中由于作业的多样性而带来的成本动因的复杂性, 而将形形色色的成本动因归集在时间这一驱动因素上, 大大克服了标准作业成本制度的局限性, 增强了标准作业成本制度在现实中运用的可行性。与此同时, 基于时间驱动的标准作业成本制度有其运用的前提条件, 即驱动企业成本发生最关键的因素是时间, 时间耗用的多寡主要决定了成本发生的多寡,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服务类企业。
摘要:目前作业成本管理 (ABC/M) 是成本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国外的实践中被大量地运用。本文尝试将国外关于ABC/M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传统的标准成本制度相结合, 提出将标准建立在时间驱动的作业基础之上, 并建立基于时间驱动的标准作业成本制度。
关键词:时间驱动,标准作业成本,差异分析
参考文献
[1].Robert S.Kaplan, Steven R.Anderson.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4;4
[2].Robert S.Kaplan, Steven R.Anderson.The innovation of 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 2007
[3].Robin Cooper, Regine Slagmulder.Integrat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Management Accounting, 1999
时间机会成本 篇8
关键词:时间研究,成本核算管理,物流作业,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降低物流成本不仅利于挖掘企业利润源泉, 而且利于发现物流隐性成本, 克服物流成本管理薄弱环节, 最终打造出低成本的物流核心竞争力。因此正确而全面的了解和控制企业内外物流费用, 建立一套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 已成为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核心问题。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是一种能精算企业物流成本的方法。Pohlen和La Londe[1]首次将ABC应用到物流系统研究中, 提出基于作业的分析能帮助发现物流系统中存在的许多漏洞和不足之处的观点;Pirttil[2]认为假设作业成本法可以在物流系统中实施, 它可以比传统成本核算系统提供更加精确的物流成本信息, 因而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进行分析和管理;国内学者郭晓顺[3]从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背景分析入手, 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论证了作业成本法适合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田军等[4]通过对物流成本构成的系统分析, 提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型。宋华[5]、帅斌和孙朝苑[6]也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但因其操作的复杂性, 推行实施的长期性, 更新的不易性, 使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困难重重。
为进一步改善作业成本法, 卡普兰教授提出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 TDABC) , 和ABC不同点在于对每一项作业进行时间估计。Brugemann[7]指出TDABC比ABC更适合应对物流业务的复杂性, 利于增强公司盈利能力。Everaert[8]通过案例研究发现TDABC通过时间方程能有效化解成本多动因的复杂性, 并且提供比ABC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杨头平[9]指出TDABC较ABC操作简单且成本低, 同时TDABC具有更大的弹性, 可根据核算需要随时对模型进行更新交换。但这种方法对时间估计带有主观性与不确定性, TD-ABC许多研究文献也证实了它不是万能的方法, 其时间测量误差的改进便成为研究热点。
基于上述不足, 在TDABC的基础上融入时间研究,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时间估计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为物流成本的精确核算打下基础。时间研究是对实际完成工作所需时间的测量和预测, 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 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国内外研究主要是从时间定格制定方法、时间模型、模块化的应用、时间的影响因素、定制因素等方面展开。综上分析, 研制和开发一套适用于服务业的工作研究系统, 真正运用时间研究对物流系统进行辅助设计、优化和管理, 已成为一个迫切的研究话题。
1 时间研究概述
时间研究又叫作业测定, 是工作研究的一项基本技术。主要用途是建立标准作业时间, 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打下坚实基础。
1.1 时间研究定义
时间研究是在一段时间内运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对操作者的作业执行情况进行直接、连续地测量, 并结合组织所制定的宽放政策, 来确定操作者完成某项工作所需标准时间的方法[10,11]。
1.2 时间研究步骤
1.2.1 获取充分的资料。
包括与时间研究有关的基础信息资料, 操作方法资料, 产品或材料资料, 设备资料, 操作者资料, 有关作业环境资料等。
1.2.2 物流活动分解。
物流活动的相关作业比较复杂, 为便于测量与分析, 可把作业划分成易于测量的作业单元, 然后对其测量记录。在进行工作分解时要坚持两个原则:
1) 为测量作业单元所需时间, 要求分解成的每一个作业单元都应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2) 一般地, 三秒钟以内就可完成的动作不宜作为一个单独的作业单元。
1.2.3 确定样本大小。
一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测时, 根据随机抽样原理, 要有足够的样本容量 (测量次数) 才能保证得到合理的作业时间, 观测次数的确定一般采用误差界限法。误差界限法是先对某操作单元试观测若干次, 求其平均数与标准差, 再按可允许的误差界限求应观测的次数。
样本大小可按下式来计算, 式中n—所需样本数;z—期望置信度需要的正态标准差值, 在计算中常使用的z值如下表1所示;p—估计精度, 所期望精确度的百分值;s—作业单元样本标准差;—对某作业单元观测得到时间平均值。
样本标准差s可按统计量公式计算, 即, 式中tj为j个工作循环的观测时间值;为初次测量次数。
1.2.4 测时。
时间测量人员在测时过程中, 既不能干扰操作者, 又可以清楚地观测操作, 一般测量人员应在操作者的侧后方。一般采用秒表或其他工具观察和测量每一个工作单元。常用的测试方法是连续测试法。
1.2.5 剔除异常值。
通常采用三倍标准差法, 设测量时间的样本均值为, 标准差为σ。作业时间的正常取值范围为 (-3σ, +3σ) , 超过该范围的作业时间一般视为异常值, 应予以剔除。
1.2.6 确定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并没有考虑到操作者个人需要和许多无法避免的影响因素所耽误的时间。在现实作业中, 由于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等因素需花费一定的时间, 应适当加入宽放时间。
1.2.7 制定标准作业时间。
即根据对作业单元的实测时间来确定研究对象的标准作业时间。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 (1+宽放率)
2物流作业时间测定
以某一配送中心为例, 测量其订单处理、包装和配送三项作业的时间, 然后依照时间研究的原理, 求出三项作业的标准时间。
2.1 订单处理时间的测定
订单处理作业是以接到用户订单开始一直到着手准备拣选货品之间的工作, 其中还包括有关用户和订单的资料确认、存货查询和单据处理等内容。订单处理时间主要受是否为新客户、是否为紧急订单的影响, 其测量数据如表2所示。
2.1.1 测量包装作业时间, 并进行整理。令是否为新客户为x1变量, 是否为紧急订单为x2变量。
2.1.2 逐步回归拟合得到数学模型:y=8.529+3.116x1+4.523x2 (1)
2.1.3 相关性分析。相关指数R2=0.984, 可见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
2.1.4 做方差分析。取显著水平α=0.05, 样本容量为n=18, F0.05 (p, n-p-1) =F0.05 (2, 15) =3.68。该数学模型中F=466.515>F0.05 (2, 15) =3.68, 根据总体方差分析表明回归方程是高度显著的, 说明是否为新客户和是否为紧急订单整体上对处理订单时间有显著影响。
2.1.5 显著性检验。Tx1=18.019>t0.025 (18-1) =2.1098;Tx2=24.665>t0.025 (18-1) =2.1098;说明自变量是否为新客户和是否为紧急订单分别对处理订单作业时间T均有显著影响。因此, 式 (1) 即为其数学模型。
求平均得到正常作业时间为T=11.594, 这里假定宽放系数取值为15%, 则处理订单的标准作业时间可计算如下:
ST=11.594× (1+0.15) =13.333 (分钟)
则表明处理订单的标准作业时间为13.333分钟。
2.2 包装作业时间的测定
包装作业是指包装人员在确认包装材料和货物后, 对货物进行包装的过程。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包装作业, 不包括特大件需要几个人合力完成的情况。这里主要采用连续测试法, 具体测量数据如下表3所示。
根据表1中常用的置信度及其对应地分数位, 通常情况下, 时间研究的期望置信度为95%, 就基本上满意。如果要达到更高的精度, 那么样本数会急剧增大, 为测量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麻烦。
在上述包装例子中, 取95%的置信度, 并设与真正时间值 (未知) 偏离程度不超过5%, 即估计精度为5%, 根据样本公式可得样本观测数如下表4所示。
为保证每个单元的估计精度都在5%以内, 所需样本数应取表中最大值。因此, 需在原来观测基础上再追加12次测量, 其结果如下表5所示。
通过上述22次观察和测量后, 得到四个作业单元的样本平均值分别为1.64, 2.52, 1.56, 0.49。观测得到的总时间为:1.64+2.52+1.56+0.49=6.21。
这里假定宽放系数为15%, 则包装的标准作业时间计算如示:ST=6.21× (1+0.15) =7.142 (分钟)
2.3 配送作业
配送作业是利用配送车辆把用户订购的物品从物流配送中心, 送到用户手中。在实际配送过程中, 受许多动、静因素的影响。货物配送的重点就是如何将车辆进行有效利用, 使在配送时间和距离都相对最优的情况下送到客户手中。
2.3.1 测量配送作业时间, 并进行整理。
令路程为x1变量, 送达时间要求为x2变量。
2.3.2 逐步回归拟合得到其数学模型:。
2.3.3 相关性分析
相关指数R2=0.975, 可见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关系。
2.3.4 方差分析。
取显著水平α=0.05, 样本容量为n=18, F0.05 (p, n-p-1) =F0.05 (2, 15) =3.68。该数学模型中F=288.997>F0.05 (2, 15) =3.68, 通过总体方差分析看出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说明路程和送达时间要求整体上对处理订单时间有显著的影响。
2.3.5 显著性检验。
Tx1=11.329>t0.025 (18-1) =2.1098;Tx2=4.932>t0.025 (18-1) =2.1098;表明自变量是否为新客户和是否为紧急订单分别对处理订单作业时间T都有显著影响。因此, 式 (2) 即是其数学模型。
求平均得到正常作业时间为T=1.177, 这里假定宽放系数取值为15%, 则处理订单的标准作业时间可计算如示:ST=1.177× (1+0.15) =1.354 (小时) =81.213分钟, 则表明配送作业的标准作业时间为81.213分钟。
3 物流成本核算管理
依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将上述求出的标准作业时间代入便可算出每项物流作业的标准成本。根据求出的时间和成本, 管理者便可进行分析和决策。
3.1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TDABC通常可定义为“以时间作为分配资源成本的依据, 通过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对实际产能和作业单位时间的可靠估计, 计算出作业的成本动因率, 进而计算出该项作业应分摊成本的简单核算方法”。TDABC核算程序简捷, 省去了ABC中分配资源费用至作业的步骤, 通过测定单位作业耗时将确定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的过程融合在一起, 直接将资源成本分配至成本对象。
3.2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模型
3.3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TDABC克服了核算程序上繁琐的问题, 将ABC中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过程融合在一起, 用时间作为统一的度量工具, 对成本进行分摊, 这样使物流成本的计算过程更加简单, 也更容易推广。具体步骤为以下四个方面:
3.3.1 估计有效总作业时间。
部门实际产能为员工或者设备实际工作时间, 管理者可根据工作经验进行估算, 一般认为资源能力的实际提供量占理论提供量的80%~85%左右, 按照实际提供量是理论提供量的80%计算, 这样就很容易估算出有效作业时间。
3.3.2 计算单位时间成本。
单位时间成本为总成本除以有效总作业时间。
3.3.3 估计单位作业耗时
单位作业所需时间可以通过经验丰富的作业经理直接观察或推测获得。
3.3.4 计算单位作业成本, 即作业成本动因率。
单位作业成本是单位时间成本和单位作业耗时这两个指标的乘积, 作业成本动因率的经济含义是某项作业的单位作业成本。
3.3.5 计算产品成本。
求出作业成本动因率后, 就可以将作业成本计入产品或服务上, 最后汇总计算出产品或服务成本。
3.4 基于时间研究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模型检验
物流配送中心的三项作业:处理订单、包装及配送, 作业量 (件) 分别为3000、2000和2000。该部门雇佣了30名员工, 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 每月工作22天。该部门一个月的费用总额为150000元。因此该部门每月资源能力的理论提供量是316800 (30×8×22×60) min, 按照实际提供量是理论提供量的80%计算, 该部门每月资源能力的实际提供量为253440min, 所以单位时间 (每分钟) 成本大约为0.60 (150000÷253440) 元。
计算可以得出时间利用率为85.507% (216709÷253440) , 而成本利用率为86.684% (130025.4÷150000) 。通过分析未使用的时间量, 可以计算出需裁剪的人数为36731÷ (8×22×60) =4, 还可根据每项作业所需时间进行人员安排和调整, 直至最优。
通过分析时间研究, 可以大致归纳出时间研究的优势如下:
1) 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通过相关时间测定法, 对作业时间进行标准制定, 为做决策提供很大帮助。
2) 利用这个方法可以使物流各环节隐形物流成本的核算进一步清晰化, 为降低成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 利用时间研究进行时间测定, 可以让管理者对每一个作业单元的时间有大致的了解, 以便管理者发现每一项作业所存在的问题, 而对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和优化。
4) 更重要的是, 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和质量要求, 克服从业人员缺乏追求最准确成本信息的缺点。
4 结语
对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模型分析表明, 精确衡量每一项物流作业时间对于物流成本的准确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时间研究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它主要是利用对时间的测定, 得出每一项作业的标准时间, 克服了以往估计时间的缺陷。时间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工作标准, 把实际作业时间与标准作业时间进行对比, 寻找改进的方向, 减少工人空闲和等待物料的时间。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时间测定方法对该配送中心作业时间和成本进行分析研究, 使得该配送中心作业时间确定更加准确, 作业成本更加精确, 从而更加合理的制定工时定额, 使作业均衡化, 更合理的安排作业人员, 减少配送中心作业人员数量, 以达到最优状态。时间研究不仅适用于物流行业, 未来还可以将时间研究推广到更多的服务行业。
参考文献
[1]POHLEN T L, LA LONDE B J.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in logistic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4, 15 (2) :1-23
[2]PIRTTIL T, HAUTANIEMI P.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5, 41 (1) :327-333
[3]郭晓顺.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适用性研究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5 (5) :477-480
[4]田军, 刘忠传, 赵正平, 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管理学报, 2009, 6 (4) :447-452
[5]宋华.基于供应链流程的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 (3) :114-120
[6]帅斌, 孙朝苑.一类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MA模型[J].财经科学, 2006 (5) :018
[7]BRUGGEMAN W, MOREELS K.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Complex and Dynamic Environments.The Emergence of Time-Driven ABC[J].2004
[8]EVERAERT P, BRUGGEMAN W, SARENS G, et al.Cost modeling in logistics using time-driven ABC:experiences from a wholesal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 2008, 38 (3) :172-191
[9]杨头平, 刘志学.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J].当代经济, 2008 (24) :144-146
[10]马风才.运营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时间机会成本 篇9
一、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的特点
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全称为Grenzplankostenrechnung (英语简称GPK) , 可意译为“弹性分析成木计划与核算制”。顾名思义, 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的关键特点是, 严格区分固定成本与比例成本, 专注于边际成本核算, 不将固定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以便进行短期决策。
由于GPK在德语国家较为流行, 研究GPK的德国专家所出的书籍没有英文译本, 因此对于非德语国家而言, GPK的系统理论非常陌生, 国外论文对GPK的介绍仅限于对实施GPK系统的公司的调查报告中。从多篇GPK研究文献来看, GPK具有以下典型特点:
(一) 设立众多的成本中心。GPK系统内存在着众多的成本中心。一般来说, 德国企业有400-2000个成本中心。每个成本中心的目标明确, 那就是为管理层决策服务。成本中心用以归集该中心对资源耗费的成本;相同性质的成本才能归集到同一成本中心, 共有唯一的相同的成本动因;每个成本中心责任到人, 一个成本中心只能由一位经理负责, 且责任须明确;一个成本中心一般只有10名或更少的工人。
GPK的成本中心主要分为基本成本中心、辅助成本中心。其中, 基本成本中心的作业与生产紧密联系;辅助成本中心的作业与生产无直接关系, 例如检验、维修、销售等辅助生产部门。辅助成本中心的成本最终要分配到基本成本中心。
(二) 产品成本只包括比例成本。GPK的产品成本不包括任何固定成本, 而只包括随成本动因变动的直接、间接生产成本、变动性管理费用。
(三)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相分离。这是GPK系统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特点。固定成本和比例成本的划分标准取决于所在成本中心的产出动因, 随成本动因变化的为变动成本, 否则为固定成本。每个成本中心都须将固定成本和比例成本分开, 并且保持原貌传递给下一环节, 即资源耗费从辅助部门转到生产部门, 保持成本性态不变。
(四) 成本动因的决定, 依据分析工具。GPK利用成熟的分析工具手段, 确定每个成本中心的成本动因, 并以该成本动因划分固定成本和比例成本。
(五) 更详细的成本界定方法。各个成本中心包含初级成本和二级成本。初级成本即发生在该成本中心的费用, 二级成本即从其他成本中心归集而来的费用。
(六) 促进责任会计的实施。经理们对自己管辖的成本中心发生的成本都负有责任。
(七) GPK的整个核算以SAP系统为依托进行。
二、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一) 根据行业特点, 企业特色, 按需设立成本中心, 并将成本中心内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二) 编制每个成本中心的成本预算, 即计划作业需求量。
(三) 将总成本按照预计的作业量层层分配至各作业中心, 保留总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形态, 每个成本中心得到预计的变动成本。
(四) 根据实际作业量, 计算实际作业量下的预计变动成本。
(五) 将成本中心的实际成本与预计成本比较, 进行差异分析。
(六) 采用边际分析, 编制分层分类损益表。
三、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的优势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相分离, 便于企业进行边际利润分析。通过使用边际贡献的信息, 企业可以对销售和生产计划进行控制。对于单件产品而言, 边际贡献可以提供短期内的降价限度, 即只要售价超过比例成本, 所获得的边际贡献可弥补固定成本。同时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分离, 便于企业对不同目的决策, 计算出不同的利润信息, 进行多重利润管理。例如, 既可以计算卖给单个顾客的单个产品, 也可计算一种产品、一个顾客、一个地区的整体盈利性, 不同成本和利润计算的方法是德国成本管理的典型特征。
成本动因的决定, 依据分析工具。为避免主观臆断, GPK利用成熟的分析工具手段, 确定每个成本中心的成本动因, 并以该成本动因划分固定成本和比例成本。同时, 固定成本和比例成本的分离, 有助于提高对剩余生产能力分析的精确性和正确性。
促进责任会计的实施。经理们对自己管辖的成本中心发生的成本都负有责任, 对从其他成本中心分来二级成本, 可通过控制使用量来进行成本控制。这样就将成本核算的责任问责贯彻到企业的最基层单位 (成本中心) , 使得成本控制更加有效。
以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 提高企业信息共享度。GPK系统以SAP的controlling module为依托, 运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各部门的所有数据, 并快速对成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使得关键的成本信息可以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实现共享, 成本信息更可靠, 更容易获取, 提高了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度。
四、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比较
通过上文的详细阐述, 德国弹性边际成本的核算方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从相同点来看, 除了“企业的适用范围”这一局限性之外, 两个成本核算方法共同具备5点优势;而从不同点来看, GPK和T-ABC则各有千秋 (见表1) 。
五、整合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可能性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与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制度整合有以下可行性:
(一) 在适用范围上, 两者都适用于间接费用比重较高的企业。
(二) 在结构设计上, 两者都需设立中心或成本库进行费用的归集。
(三) 在成本分配上, 两者都要选定特定成本动因以决定分配标准。
时间机会成本 篇10
【关键词】 时间成本;多式联运;集装箱;巴拿马运河
0 引 言
传统的多式联运通常指的是集装箱多式联运,一般由2种或2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完成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运输活动。多式联运将各种运输方式进行了整合,为了实现将集装箱从出发地运送到目的地,突破原有运输方式的限制,整合多种要素,并建立起相互关系,使各种要素之间优势互补、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增大效益,取得共同发展。[1]
亚洲至美国东海岸的运输线路是经过中美洲的一条重点航线,不仅因为亚洲是世界上港口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仅我国港口的运输就占到了全球海运的30%),而且该航线船舶是通过巴拿马运河最频繁的航线,占到其通过量的39%。
巴拿马运河目前仅可供载质量不足8万t的货船通航,扩建后也仅能供载质量12万t的货船通航。如果考虑到这条海运航线的长度、时间和运输成本等问题,在位于巴拿马运河北部的加勒比某国建立一条以多式联运完成陆路运输的科林托港至猴点港的新通道,以替代现有的巴拿马运河运输航线。本文将充分考虑运输时间、运输距离、运输费用、运输方式等一系列因素,分析对比加勒比某国运用多式联运方式进行物流运输的可行性及所具有的优势。[2]
1 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与巴拿马运河海运对比
1.1 运距对比
如果航运公司的东西航线选择通过加勒比某国境内的多式联运通道,将比选择巴拿马运河节省大量的海运费(见图1)。经过巴拿马运河比选择多式联运通道的航海距离多出约3天的路程,以此为参考,节约3天的航行时间意味着运距缩短 。
图1 亚洲至美国东海岸航线经过巴拿马运河和经过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通道的比较
1.2 费用、时间对比
1.2.1 通过巴拿马运河所需的费用
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来确定船舶通过巴拿马运河所需费用,即明确设计通航船型、大小、货种等参数,以此确定费用组成以及应缴纳费用的数额等。
现以一艘 TEU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通过巴拿马运河为例进行分析,各项费用组成见表1。
表1 一艘3 000 TEU巴拿马型集装箱船通过
巴拿马运河所需费用(2012价目表)[3]
1.2.2 通过巴拿马运河所需的时间
巴拿马运河全长约为82 km。由图1可见,从大西洋入口通过运河,即从利蒙湾13 km长的德拉加多运河开始,然后航行到嘉顿水闸。此处有3座闸门将船舶升至距海平面26 m高的嘉顿湖上,每个闸门宽33.5 m,长306 m,需要8~15 min灌满水;船舶穿过34 km长的嘉顿湖,到达刚博奥,随后开始在13 km长、150 m宽的盖亚尔渠上航行;在通过盖亚尔渠后,船舶将到达佩德罗米盖尔水闸和米拉弗洛雷斯水闸,从这里船舶将继续航行后进入太平洋;最后,沿着巴拿马湾走完最后的13 km,至此整个运河通行结束。
巴拿马运河未来的扩建计划将不会明显增加运河的行程,新的船闸形成的路线是与现有路线平行,因此,运河长度几乎不变。
船舶通过运河的时间大约为10 h。船舶在进入运河之前,须经港口管理局人员检验后方可通行。因此,整个通行时间还要包括办理手续、检查、通行和其他延误的时间。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一艘船舶从抵达运河到走完运河共需要27 h。
1.2.3 通过科林托港――猴点港多式联运所需费用和时间
分析船舶通过多式联运铁路通道完成洲际运输的时间和费用,以此与该通道最大的竞争对手――巴拿马运河通航所需时间和费用作分析比较。
根据通过多式联运通道所需费用的估算,可以将费用分成3个部分:
(1)在出发地港口将货物从货船转运到火车上的费用;
(2)从出发地港口将货物经铁路运送到目的地港口的费用;
(3)在目的地港口将货物从火车转运到货船上的费用。
经分析论证,港口费用约为100美元,该项费用包括港口运营费用和港口基础设施的折旧费等;铁路运输的时间约在6 h。考虑配备高效的装卸设备以缩短中转时间,如采用8台巴拿马型装卸船机,可将中转时间控制在13 h以内。
从科林托港――猴点港通过铁路运输一个集装箱的费用需要75美元(不包括铁路设施折旧费);而通过该多式联运方式运输一个集装箱的总费用为275美元。
2 多式联运优化模型的建立
2.1 建立模型[4]
运输路线以及运输的网络可以描述为G=(V,Z),其中:V表示节点集合,V={S,v1,v2,…,vm,D}, |V|=m, m表示节点的数量,S为货源地,D为目的地;Z为在节点集合上任意2点之间直达路径的弧集合,Z={z1,z2,…,zn},|Z|=n。 z∈Z有:z=(vi,vj),表示存在于节点vi与节点vj之间的运输路径。由于2个节点之间可以有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路线,将运输方式k作为弧的权值,其中:k∈K,K=( , ), 和 分别表示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二种方式。
总的费用包含2个部分,即运输费用(含各项税费)和中转费用。
建立运输费用模型为
m=min q + q
式中:m表示运输过程中的总运输费用;表示节点vi与节点vj之间的运输距离; 表示节点vi与节点vj之间以运输方式k运输货物时,单位运量单位运输距离的运输单价,当vi与vj之间不存在运输方式k时, =∞; 表示在节点vi,从运输方式k转换到运输方式l时单位运输量的中转费用,若在vi处不需要进行运输方式的转换,此时k=l,那么 =0,即不存在相关的转换费用; 表示某一特定的运输方案中是否选用从节点vi与节点vj之间的以方式k为运输方式的运输路径,即弧(vi,vj,k)是否属于该运输方案( =1,有从vi到vj以k为运输方式的路径; =0,没有从vi到vj以k为运输方式的路径); 表示在运输方案中是否需要在节点vi进行运输方式k和l的中转换装(=1,在vi从运输方式k转换为l; =0,在vi没有从运输方式k转换为l);q表示整个运输过程中的货运量。
2.2 模型计算
以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以及巴拿马运河运输为例,采用该模型分别进行成本和时间的分析。假设海运路线为东亚至美国东海岸航线,2种物流模式运输的路径以及不同路段上的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单价、运输时间以及运输能力见表2。
表2 各节点之间运输单价、单位距离的运输时间及运输能力
海运与铁路运输转换的中转时间可参考前文所述,中转时间及中转费用见表3。
表3 运输方式转换的中转时间和中转费用
以3 000 TEU的集装箱船为设计船型,对2种运输模式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以下结果:
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的运输时间为36 h,运输费用为275美元/TEU;巴拿马运河运输的运输时间为100 h,运输费用为95.4美元/TEU。
2.3 模型结果分析
多式联运的运输费用(275美元)与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运输费用(95.4美元)相比较可以发现,在同一条件下,多式联运方案在费用上无法与巴拿马运河方案竞争。即便如此,对很多航线来说,科林托港――猴点港多式联运方式仍然具备竞争力。
进行洲际航行的船舶所需支出的费用由海运费用和通过巴拿马运河或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的费用(含中转费用)组成。
如果减少了海运费用,通过2种运河的费用差将会被抵消。对于所有的出发地和目的地都在北半球的运输线路来说,选择多式联运更优,因为加勒比某国比巴拿马更偏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往来亚洲、欧洲和美国等的交通运输线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北半球。
如果缩短了海运线路,到底能节约多少费用?巴拿马运河与多式联运之间的海洋距离约为3天的路程,意味着可少走1 080 n mile。
海运的费用为每标准箱0.22美元/n mile。按每标准箱计算,减少3天的航行将节约237美元;如果减少2天的航行,将节约158美元;如果只减少1天的航行,能节省79美元(见表4)。
表4 巴拿马运河海运与多式联运的费用比较美元/TEU
虽然多式联运运输费用远高于巴拿马运河海运,但对航运公司的部分航线来说,多式联运更具吸引力(那些可以节约2到3天行程的航线),而且两者之间57美元的费用差额足以弥补铁路基础设施的折旧费。
4 结 语
历史上,巴拿马运河一直担任越洋贸易和北美东、西部海岸之间港口运输的“纽带”,而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的建立势必将对世界海运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多式联运向内陆寻求空间,在此过程中完成水陆运输有机联动和物流效率的提升。
本文基于时间、成本建立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与巴拿马运河运输2种物流模式,定量地分析两者运输时间与运输成本之间的差异,从而说明中美洲航线通过多式联运进行物流运输的可行性及相对于巴拿马运河所具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左志.集装箱多式联运政策与技术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2] 王正彬,郑康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组合优化研究[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33(5):63-66.
[3] INECO.Feasibility Study“Rail Corridor MulTimodal Corinth-Monkey Point”[R].Spain,INECO,2012.
[4] 于瑞菊,王继荣,李军,等.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组合优化的建模研究[J].系统仿真技术,2009(4):272-275.
2.2 模型计算
以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以及巴拿马运河运输为例,采用该模型分别进行成本和时间的分析。假设海运路线为东亚至美国东海岸航线,2种物流模式运输的路径以及不同路段上的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单价、运输时间以及运输能力见表2。
表2 各节点之间运输单价、单位距离的运输时间及运输能力
海运与铁路运输转换的中转时间可参考前文所述,中转时间及中转费用见表3。
表3 运输方式转换的中转时间和中转费用
以3 000 TEU的集装箱船为设计船型,对2种运输模式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以下结果:
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的运输时间为36 h,运输费用为275美元/TEU;巴拿马运河运输的运输时间为100 h,运输费用为95.4美元/TEU。
2.3 模型结果分析
多式联运的运输费用(275美元)与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运输费用(95.4美元)相比较可以发现,在同一条件下,多式联运方案在费用上无法与巴拿马运河方案竞争。即便如此,对很多航线来说,科林托港――猴点港多式联运方式仍然具备竞争力。
进行洲际航行的船舶所需支出的费用由海运费用和通过巴拿马运河或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的费用(含中转费用)组成。
如果减少了海运费用,通过2种运河的费用差将会被抵消。对于所有的出发地和目的地都在北半球的运输线路来说,选择多式联运更优,因为加勒比某国比巴拿马更偏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往来亚洲、欧洲和美国等的交通运输线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北半球。
如果缩短了海运线路,到底能节约多少费用?巴拿马运河与多式联运之间的海洋距离约为3天的路程,意味着可少走1 080 n mile。
海运的费用为每标准箱0.22美元/n mile。按每标准箱计算,减少3天的航行将节约237美元;如果减少2天的航行,将节约158美元;如果只减少1天的航行,能节省79美元(见表4)。
表4 巴拿马运河海运与多式联运的费用比较美元/TEU
虽然多式联运运输费用远高于巴拿马运河海运,但对航运公司的部分航线来说,多式联运更具吸引力(那些可以节约2到3天行程的航线),而且两者之间57美元的费用差额足以弥补铁路基础设施的折旧费。
4 结 语
历史上,巴拿马运河一直担任越洋贸易和北美东、西部海岸之间港口运输的“纽带”,而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的建立势必将对世界海运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多式联运向内陆寻求空间,在此过程中完成水陆运输有机联动和物流效率的提升。
本文基于时间、成本建立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与巴拿马运河运输2种物流模式,定量地分析两者运输时间与运输成本之间的差异,从而说明中美洲航线通过多式联运进行物流运输的可行性及相对于巴拿马运河所具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左志.集装箱多式联运政策与技术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2] 王正彬,郑康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组合优化研究[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33(5):63-66.
[3] INECO.Feasibility Study“Rail Corridor MulTimodal Corinth-Monkey Point”[R].Spain,INECO,2012.
[4] 于瑞菊,王继荣,李军,等.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组合优化的建模研究[J].系统仿真技术,2009(4):272-275.
2.2 模型计算
以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以及巴拿马运河运输为例,采用该模型分别进行成本和时间的分析。假设海运路线为东亚至美国东海岸航线,2种物流模式运输的路径以及不同路段上的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单价、运输时间以及运输能力见表2。
表2 各节点之间运输单价、单位距离的运输时间及运输能力
海运与铁路运输转换的中转时间可参考前文所述,中转时间及中转费用见表3。
表3 运输方式转换的中转时间和中转费用
以3 000 TEU的集装箱船为设计船型,对2种运输模式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以下结果:
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的运输时间为36 h,运输费用为275美元/TEU;巴拿马运河运输的运输时间为100 h,运输费用为95.4美元/TEU。
2.3 模型结果分析
多式联运的运输费用(275美元)与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运输费用(95.4美元)相比较可以发现,在同一条件下,多式联运方案在费用上无法与巴拿马运河方案竞争。即便如此,对很多航线来说,科林托港――猴点港多式联运方式仍然具备竞争力。
进行洲际航行的船舶所需支出的费用由海运费用和通过巴拿马运河或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的费用(含中转费用)组成。
如果减少了海运费用,通过2种运河的费用差将会被抵消。对于所有的出发地和目的地都在北半球的运输线路来说,选择多式联运更优,因为加勒比某国比巴拿马更偏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往来亚洲、欧洲和美国等的交通运输线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北半球。
如果缩短了海运线路,到底能节约多少费用?巴拿马运河与多式联运之间的海洋距离约为3天的路程,意味着可少走1 080 n mile。
海运的费用为每标准箱0.22美元/n mile。按每标准箱计算,减少3天的航行将节约237美元;如果减少2天的航行,将节约158美元;如果只减少1天的航行,能节省79美元(见表4)。
表4 巴拿马运河海运与多式联运的费用比较美元/TEU
虽然多式联运运输费用远高于巴拿马运河海运,但对航运公司的部分航线来说,多式联运更具吸引力(那些可以节约2到3天行程的航线),而且两者之间57美元的费用差额足以弥补铁路基础设施的折旧费。
4 结 语
历史上,巴拿马运河一直担任越洋贸易和北美东、西部海岸之间港口运输的“纽带”,而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的建立势必将对世界海运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多式联运向内陆寻求空间,在此过程中完成水陆运输有机联动和物流效率的提升。
本文基于时间、成本建立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加勒比某国多式联运与巴拿马运河运输2种物流模式,定量地分析两者运输时间与运输成本之间的差异,从而说明中美洲航线通过多式联运进行物流运输的可行性及相对于巴拿马运河所具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左志.集装箱多式联运政策与技术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2] 王正彬,郑康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组合优化研究[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33(5):63-66.
[3] INECO.Feasibility Study“Rail Corridor MulTimodal Corinth-Monkey Point”[R].Spain,INECO,2012.
时间机会成本 篇11
对于地下物流系统,国外的学者多集中于对这一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地下物流系统的建设,在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早已有建成的地下物流线路投入使用。
在国内,从2002年杨涛等[1]发表的《新型城市地下货运交通系统》开始,陆续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马保松等[2]对地下物流发现现状及历史的介绍,钱七虎院士对用地下物流系统解决特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这一思路的肯定,以及杨文浩[3]对现存问题的思考和策略。
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地下物流系统的可行性,风险评价和整体网络的规划问题。如HenryLiu[4]的《Feasibility of underground freight transport in New York City and lessons learned and implications to other major cities in the world》,介绍了纽约城市管道货物运输的概况,讨论了它对其他城市的启示,为相关领域的交通规划者提供了必要信息。傅方方[5]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风险评价及发展前景研究》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地下物流系统面临的投资风险进行评价。而李彤[6]认为,可以采用模拟植物生长算法来进行大型城市地下物流网络的优化布局。
而针对地下物流系统配送线路等问题目前的研究并不多,综合各类文献不难发现,地下物流运输与一般公路运输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地下物流运输隧道的建设成本远远高于公路建设的成本,所以线路建设成本必须纳入考虑。而在进行物流配送活动时,时间问题正渐渐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整个系统的成本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投资成本和时间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地下物流配送路线优化模型。
1 考虑时间成本的ULS路线优化模型的建立
1.1 问题分析
在进行地下物流配送路线设计时,可以结合已有的公路运输路径优化的一些方法。但是地下物流系统配送路线的设计还有许多特殊之处。
首先,地下物流系统的大部分工作场所都处于地下,包括运输线路。不同于公路运输的道路网络化,地下物流系统尚未发展成熟,所选路径必须专门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所以,在进行线路设计工作时,必需考虑因隧道建设等工作所带来的费用问题。
第二,地下物流系统的建设面临着的挑战之一就是巨额的投资。如果仅仅依据ULS所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费用来进行评价这一新兴运输系统,很显然,与公路运输相比,ULS并不占优势[7][8]。因此,在进行路径设计及优化时,若盲目参照已有的路面运输路径优化方案,一味地考虑运输成本问题则很不合理。
第三,地下物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比路面运输要自由,它可以实现直线运输,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9]。同时,与地面运输相比,“拥堵”这类情况将大大减少。所以,在进行路线选择时,几乎不用考虑因交通事故、道路损毁等引起的交通拥堵造成的时间损失。
在地下物流运输网络中,线路建设费用、运输费用、运输时间、运输质量及运输服务水平都是影响地下物流配送路线选择的重要因素[10]。其中,运输质量和运输服务水平的衡量指标虽然包括设施条件、场站服务质量等要点,但更大程度上来自于货物的配送时间即准点率。由于地下物流系统运行环境和条件的特殊性,在进行配送活动时,货物到达的准点率更易控制,这为配送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求配送线路要更加合理可行。
综合上述原因,本文以路网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进行讨论。
1.2 模型假设
鉴于地下物流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偏高,地下物流系统更适用于发展较快且货流量偏大的城市[11]。为使模型更加合理可行,现对模型作如下假设:
(1)为了研究方便,本文讨论的运输货物不分品种;
(2)参与地下物流运输过程的车辆型号相同、容量相同,车况也相同,本文假设使用的是自动导向车。
(3)物流线路中每个节点的物流需求数量和位置已知;
(4)每个客户都必须接受配送服务;
(5)配送中心的货物量可以满足总的客户需求量;
(6)物流配送车行驶过程中速度固定不变。
1.3 模型构建
假设在一个地下物流系统中,现需在N条备选线路中选出合理的地下物流轨道线路,使得这个地下物流系统可以完成配送任务。因为本文针对的是货流量偏大的城市,为了简化问题,将配送中心和需求节点无差别化,都视作一般节点,一共有M个节点。由于本文在建立模型时,已经单独考虑了货物在各站的停留时间,所以可以不必再考虑货物经线网到达目的地过程中的“换乘时间”。
设地下物流轨道线路k的长度为lk;每公里的建设费用为ck;每公里的运营费用为dk;配送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固定不变,设为v;货物从节点i出发,到达节点j,中间经过h站,每站停留的时间记作tijp,起点处i的停留时间记作tijo,从i到j的线路长度记作Lij;以i为起点,j为终点的路段的货物运输量为xij;C为建设投资成本;T为时间成本;Z为总成本;a为时间成本权重。引入ηk,,其中,
那么,模型的数学形式表示如下:
约束条件如下:
上述各式,式(1)是地下物流运输线路双向约束条件,其中,i,j是物流节点,T为所有节点的集合;式(2)中,Lmin和Lmax分别为地下物流运输线路总的布设长度最小值与最大值,该式保证了线路规模的合理;式(3)保证了任意两个物流枢纽之间的可达性,sij则是任意两个物流枢纽i和j之间的最短路;式(4)和式(5)表示的是取值范围。
2 算法设计
遗传算法[12][13]具有内在的隐并行性和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采用概率化的寻优方法,能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空间,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不需要确定的规则。采用0-1编码的遗传算法可以解决本文的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Step 1.编码:因为有N条备选路线,对其编号依次为:1,2,…,n,故染色体长度为n,因含有0-1变量,编码为:{1,0,0,…,1,0},其中,0表示该位置的备选线路未被选中,1则表示线路被选中。
Step 2.适应度计算:对种群中每一染色体解码求得对应的可行解,根据公式(3)求得目标函数值Z,适应度计算公式如下:
Step 3.算子选择:将每个种群的P个染色体按适应度值依次排序,并将值最大的染色体复制进入下一代。对剩下的染色体采用基于排名的轮盘式选择策略,以选择进入下一代种群的算子。
Step 4.算子交叉:使用单点交叉法进行算子交叉,例如:
Step 5.算子变异:根据变异概率Pm,执行变异操作,令gen=gen+1,从而得到新种群,并转至步骤2。
3 算例验证
某发展规模较大的城市拟规划建设地下物流系统。经考察分析,要以地下物流线路连接7个主要物流区域。图中,线段上数值表示地下物流系统行车距离。设搬运车在路段上的走行速度为固定值,不考虑进出站加减速的情况下按20km/h取值[14]。为简化计算,设所有路段的建设成本均为45万元/m,营运成本为1万元/m,且所有站点的停留时间均设为0.25小时。时间成本权重取12元/h。假设仅考虑物流系统行车时间及每站停留时间。由于货物流量分布基本对称,所以,线路断面货物流量两个方向相等,因此,这里只考虑单方向的线路规划。
已知各边长度情况如表1所示。
假设有5条备选轨道线路,依次为:
规定规划地下物流线路总长度不宜超过40km,各物流区域间货物流通分布见表2。
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求解方法,采用0-1编码,因备选轨道线路条数为5,故染色体长度设定为5,种群数取200,交叉率取0.65,变异率取0.05,通过MATLAB编程,运行后得到最优地下物流线路如下:
4 结论
与传统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相比,本文所建的考虑时间成本的地下物流配送路线优化模型以总的运输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并考虑可达性约束与线网合理规模约束条件,建立了地下物流系统网络布局优化的优化模型。不仅考虑了线路的建设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而且考虑了每站停留时间和运行时间对运输成本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如今要求有更多可靠性、更快吞吐量时间、更高服务水平和更大灵活性的物流行业尤为重要。同时,运用所建模型可对可能的地下物流线路进行筛选,以得到合理的线路网络布设方案。所建模型为地下物流线路的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为了缓解目前紧张的交通拥堵形势,有效规划合理的地下物流网络,文中进行了地下物流系统配送路线优化研究。文中分析了目前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概况,指出了配送线路设计的特殊之处,提出了配送时间和线路建设成本对地下物流配送线路的影响问题,考虑配送线网合理规模约束与可达性约束,以地下物流配送线路的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基于投资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地下物流配送路线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可对所有可能的配送线路进行筛选,并得到最优的线路网络布设方案。该模型可用于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规划中,对配送线路网络进行优化布局。
【时间机会成本】推荐阅读:
我们要学会为客户创造时间 争取销售的机会08-02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09-23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10-01
机会与机会陷阱11-11
机会成本12-09
隐性机会成本09-01
个人机会成本01-03
给花开一个机会,给爱一个机会美文07-02
人生的机会成本06-15
选择的机会成本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