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机会

2024-09-01

行业机会(共12篇)

行业机会 篇1

摘要:我记得在我国加入WTO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持币观望的情况, 所有的人都等着加入WTO之后, 看看车“入关”后是否会掉价。第2次持币观望是在2005年, 2008年应该是第3次遇到持币待购这样严重的形势。

(据搜狐IT消息) 11月27日, 2008易观新媒体营销年会在京召开。会议将分享易观国际对新媒体领域的研究, 并评选出25个最佳实践新媒体营销案例。获奖厂商代表新意互动广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洋女士, 东风悦达起亚 (DYK) 北方地区首席代表童兵先生和特邀嘉宾宏伟汽车副总裁韦革先生, 汽车之家CEO李想先生参与了汽车行业圆桌对话。营销专家陈格雷主持。 (下文是部分对话内容)

主持人陈格雷:大家知道现在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在全球的汽车业不景气的情况下, 我想请各位谈一下如何看待明年汽车市场的情况?我想先请韦革先生来谈。

韦革:整个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的低迷, 对车市会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至于有多大, 我感觉到不是很大。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整个中国经济还保持着高速增长;第二, 汽车行业的增长期还没有结束, 保持了比较高速的增长, 像过去几年, 每年平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

主持人陈格雷:未来能保持怎么样的增速, 具体的数字是多少?

韦革:会减速。

主持人陈格雷:减速多少?

韦革:这个不太好说。

主持人陈格雷:我旁边这位是来自广告公司的, 而且是服务于汽车企业, 我想问问您作为新意互动的老总, 主要以服务汽车行业为主, 您觉得明年会有什么样的形势?

胡洋:根据我们跟客户的交流, 经济危机会给厂商造成一定的影响, 包括销量的影响, 增速也会放慢。很多厂商会把明年传统广告的费用投放到网络上来, 因为网络更能精准地找到这些用户和找到产品受众。从我们的互动代理公司服务客户的层面来看, 我们是比较看好汽车整个大环境的。

主持人陈格雷:我想知道您估计明年汽车厂家获得营销的业绩, 跟今年比会不会下降?

胡洋:我觉得应该还会有比较小幅度的增长, 应该不会下降。

主持人陈格雷:李想, 您觉得呢?

李想:我觉得主要是看需求, 从需求来讲, 中国老百姓汽车需求是比较刚性的。因为我们看到美国汽车行业在以20%、30%的速度下滑, 最终美国人是少买第2辆车、第3辆车、第4辆车, 而中国的消费者是有车和没有车的区别。正因有车和没有车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地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 只要钱够, 老百姓还是会继续买车的。

另一方面是政府的期望, 房地产都这样了, 股市都这样了, 政府不能让汽车再掉下去。所以, 昨天的政府会议把汽车放在第2位, 因此无论是政府的需求还是老百姓的需求, 我认为这个行业会持续下去。只不过跟GDP一样, 明年不会是两位数的增长, 可能是一位数的增长, 但还是会增长。

主持人陈格雷:对东风悦达起亚明年的增长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能不能用数字来表达?

童兵:截至2008年10月底的增长是46%。明年大概会继续增长50%左右。

主持人陈格雷:另外两位说了会是增长, 但会缓速。按您的意思是比今年会提升一点点?

童兵:我认为整个汽车行业可能会放缓, 但是作为东风悦达起亚不能说别人放缓我也放缓。

主持人陈格雷:问问韦总, 宏伟这边跟消费者打交道, 您讲讲如何在这样的危机大环境下, 能够让这些持币不动的消费者动起来?

韦革:宏伟在整个的营销过程当中很注重服务, 从宏伟汽车业务角度来看各环节是连在一起的。从整个销售到售后维修, 宏伟汽车具备各项服务的能力。所以在汽车低迷的时候, 我们打服务牌是增进客户的满意度, 不断地把客户满意度放在营销的首位, 最终提升我们整个的销量。

主持人陈格雷:您只是提到了宏伟在做什么, 我非常想知道宏伟给大家建议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让消费者掏钱, 您作为专家或者是权威人士给大家提个醒。

韦革:我记得在我国加入WTO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持币观望的情况, 所有的人都等着加入WTO之后, 看看车入关是否会掉价。第2次持币观望是在2005年, 2008年应该是第3次遇到持币待购这样严重的形势。

主持人陈格雷:就是降价?

韦革:第一, 从渠道商来讲, 要给用户用车的保障, 让他拿到车之后有非常好的使用保障, 大的环境要给整个消费者信心;另外, 厂家要指导我们的工作;第三经销商要落到实处。

主持人陈格雷:您间接地谈一下, 您觉得明年什么样的车, 哪些类型的车会更好卖一些?

韦革:在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应该是很大的。我感觉到北京汽车市场正在转到一个换车的时代, 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应该是2002年买第1辆车, 现在五六年过去了, 很多人开始要换车了。所以, 高端车会好卖一些。随着明年一些政策出台, 油价会高一些, 对一些省油的车会有一定的市场。

主持人陈格雷:您的意思我解释一下, 对像宏伟这样比较强的企业而言, 可能是高档的大型车会好卖, 因为有汽车升级方面的因素。另外是节能的车会有比较大的购买趋势。您刚才说什么车好卖, 我想知道什么车不好卖?

韦革:从我的经验来看, 我们有一些车不好卖最终是退线了不生产。原因有这么几个, 第一, 厂家的实力不济, 厂家快倒了, 你还买他们的车, 买了之后上哪里修;第二, 性价比不是太好的、口碑不是太好的车会不太好卖;第三, 那些服务水平不到位的, 服务不到位的产品会不太好卖。

主持人陈格雷:简单来讲, 厂家本来就不行, 是不是就更容易在经济危机当中倒下去?

韦革:应该有这样的可能性。

主持人陈格雷:最后一个问题是展望一下明年, 大家知道国际汽车产业已经沦落到连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汽车都要到美国去受人骂了, 作为国内的企业有什么样的机会?请大家展望一下明年对国家民族汽车产业的希望。从李想说, 最后到童总才最适合讲这个话题。

李想:我从需求开始讲, 我觉得中国的需求会继续增大, 国外的市场需求在减少。中国的民族企业最好是练好内功, 这是最根本的。还在内需方面抓好, 真正能掌握好中国的市场, 尤其是二三线城市。

主持人陈格雷:让中国人看得起。

韦革:作为自主品牌, 中国汽车的未来占了很大的分量, 国家的产业政策整个大环境都在支持。我刚才听李想说了, 我也觉得中国汽车业要练内功, 因为我们大家看到从技术各方面来说与国外都是有差距的。

主持人陈格雷:内功有差距, 必须要练好?

胡洋:我觉得前面李总和韦总针对国有品牌的企业已经谈了很多了。从我们作为广告代理商的角度来讲, 我们会继续给予我们服务的客户以支持, 能够使他们把网络这个工具应用好, 帮助他们把真正的线下的销量提高上去。

主持人陈格雷:童总, 其他几个人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谈的, 我们是怎么样做的?

童兵:既然过度的竞争或者是金融危机下非常惨重的产业竞争无法避免, 大家就拿真本事出来练一练。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看重实际的东西, 而不在乎说什么特别高的品牌, 特别虚的东西。我觉得东风悦达起亚在这里能够为明年定下实现50%的增长, 已经是有很大的信心了。

主持人陈格雷:我觉得增长50%已经是拉动内需了, 练内功还需要做什么?

童兵:我们属于合资品牌, 能够把先进企业的技术进一步消化, 把一些管理, 特别是客户服务管理的经验学习好, 能够跟随时代的潮流做好一些新媒体的选择。我相信我们静下心来做是可以的。

主持人陈格雷:非常实在的一句话。感谢各位嘉宾!

行业机会 篇2

浅析水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机会

摘要:清洁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某水泥企业为例,通过对其生产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能够提高原材料、能源的`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减少废弃物产生的技术、经济、环境可靠的清洁生产机会,通过方案的实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今后水泥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积累了经验.作 者:陶德    程妍东    李健    吴娟    王莉    TAO De    CHENG Yandong    LI Jian    WU Juan    WANG Li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环境监测站,包头,014030 期 刊:北方环境   Journal:INNER MONGOL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2010, 22(2) 分类号:X383 关键词: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审核    水泥行业   

张传卫:行业洗牌的机会 篇3

就在各大媒体将“风电行业入冬”赫然列为大标题之时,明阳集团却逆市而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53亿元、税费4.59亿元,销售收入在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进入了全球风机整机制造商前十位。为什么明阳风电能够在行业入冬之际,自己独享春日阳光?

质量论英雄

明阳风电并非是风电行业中第一家上市的风电企业,但其在海外上市之时让投资机构所产生的担忧并不比以往的风电企业少。究其根由在于明阳风电与其竞争对手的“背景”差别。明阳风电的竞争对手均有国有背景,且风电产业的下游风电开发运营商皆为央企,相比而言明阳风电则是真正的民营企业。这样的局面不得不让海外投资机构担心,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其会遭受不公平的竞争,即国有背景的风电企业更容易得到同样具备国有背景的企业的订单。

对于这一点,张传卫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劣势,反而这样的处境更会让明阳风电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步骤都更加谨慎,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

“当时国内最大的风电投资者龙源电力已经上市,成为一个公众公司,未来其他风电运营商也将逐渐成为公众公司。这意味着,下游客户将在盈利导向方面,选择更优质和发电效率更高的风机。”张传卫告诉《新领军》,未来的风电行业将是一个以质量论英雄的时代,因此明阳风电从创业之初就将质量谨慎性原则放在公司发展的首位。

能够凸显质量的首要内容就是产品的使用寿命。通过调研,明阳风电发现电力客户通常对风机使用寿命的期望值为20年,那么明阳风电就要满足市场这一需求,设计出能够稳定运行20年的风机。设计、生产使用寿命为20年的产品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并非易事,明阳风电之所以能够做到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拥有过硬的技术研发。张传卫从创业初期就要求明阳风电绝不能走上如同国内部分企业那样,直接购买国外风机设计图纸的老路。以自我研发为基础,掌握核心技术、核心优势。技术离不开人才,为了能够留住相关的高端专业人才,明阳风电在整个人才引进过程中,积极推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二是对速度的严格把控。2008年,明阳风电接获订单近1000台,但明阳风电并没有忘记“稳”,节制出品,着力打造可靠的供应链及工程服务体系,直到2009年明阳风电才开始放量生产。

质量与速度的把控、精细化发展路线的设计,使明阳风电巧妙地处理好了行业整体呈现的弊端——规模、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失衡。

商业模式夺资金

明阳风电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企业,还是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因此解决了技术问题并非就是高枕无忧,资金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为了解决资金对企业造成的制约,张传卫大胆地提出了以融资为背景整合资本资源的解决方案。

在保持明阳风电绝对控制权的前提下,采取以股权融资为手段,成功地引进了美国凯来、工银国际、意大利SOPAF、美林等多家机构的过亿美元的私募资本,同时还获得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过10亿美元的金融授信。

解决了资金问题只是确保了研发与生产,如果目标客户没有资金购买那仍然是等于有价无市、难以生存。为此张传卫的资金解决方案不仅包括自己,还包括其合作伙伴。

2009年,明阳风电在风电领域推出了融资租赁模式。一是直租的模式,由租赁公司租赁装备给业主,在保证风厂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减轻了业主购置大型装备一次性的支付压力;另一种是售后回租模式,并收回款项,这可以有效地帮助业主回收资金。

◎对话张传卫

《新领军》:近期风电市场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有人认为这是大多风电企业没能平衡好发展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而表现出来的行业下行。明阳风电是如何处理风电质量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关系?

张传卫:首先要说明一点,中国风电市场并不是下行的问题,而是从追求规模速度的爆炸式发展,转向追求质量效益的稳定发展,这是每个产业发展成熟的必经过程。2011年,排名全国前几名的风机制造商的产值和销售额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萎缩,明阳能够实现销售收入的逆势增长,在于我们一开始就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

明阳始终将质量谨慎性原则放在公司发展的首位,对于在电力行业从业20年的明阳管理者而言,他们更清楚电力客户的需求:一台风机设计寿命是20年,要保证风机20年的稳定运行,我们必须靠可靠的质量取胜。我们要依靠市场化机制成长,必须以可靠的产品为基础。我们所遵循的谨慎稳健的发展策略,一方面我们以可靠的产品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信赖,另一方面我们牺牲一定的发展速度与暂时的行业排名,但换来了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力。

《新领军》:目前风电行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个环节?具备什么样品质的企业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张传卫:价格竞争已经没有出路,行业深度洗牌势在必然。从风电开发商的角度看,他们更加关注风机度电成本与运营服务响应,所以未来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企业整体实力的竞争,包括技术研发实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资本等各类资源整合的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此外,风机还涉及数十年的售后维护,客户不会选择短期转行或退市的小企业,因此风电的市场份额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目前行业前五名整机厂占全国风电市场份额超过60%。

《新领军》:尽管风电行业仍然是我国未来大力发展的行业,但由于风电行业目前面临的并网、电源冲突和建设资金等问题,很多人并不看好中国风电行业,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传卫:目前面临的并网、电源冲突和建设资金等问题,这些是风电行业向稳定发展阶段转型中的突出问题,是推动行业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的积极力量,目前电网建设问题正在得到积极解决,而且通过这个过程,也是行业重新整合的过程,真正有实力的制造商会脱颖而出,过去重视数量、轻视质量的制造商也会被市场所淘汰。

中国风电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一、传统能源枯竭只是时间问题,风电等新能源将成为全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二、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机大国,中国风电技术已接近于全球领先水平;

三、目前,光伏开发成本相对较高,核能开发由于安全问题而停滞,相对而言风电具有开发成本低、投资回报期短、安全可靠、可供大规模开发的特征,目前风电开发度电成本已接近煤电,优势非常明显;

四、节能减排已成为各省市地方政府施政的头等大事,风电在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占比将提高。随着风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国家电网的不断完善,风电成本进一步降低,为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新领军》:回顾明阳风电的发展历程,其最关键的几个能够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因素是什么?

张传卫:在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不能再停留在提供客户需求的层面,关键看谁能创造更契合时代进步的客户需求。明阳一直在寻找与合作方共赢的商业模式。下一步,我们将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发展策略,把产品制造、金融服务、工程安装、售后跟进结合起来,更贴身、更贴心地服务客户。

《新领军》:未来中国风电行业会出现怎样的发展新趋势?

张传卫:三北地区的风资源开发由于电网建设问题,需进入一定的调整期,从中国风电发展布局看:风资源开发已从三北地区转向中部、南部、西南部地区;风机从1.5MW产品向更大容量风机发展;从陆上开发向海上风电开发发展;中国风机制造企业的国际化布局正在积极全面展开。未来的三到五年,中、东部地区的风电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海上风电则进入全面发展期。明阳将在巩固三北市场的基础上,抓好中、东部市场,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全力开拓海外市场。

《新领军》:海上风电是否是现在风电市场上最大的蓝海市场?

张传卫:海上风资源丰富,且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网接入与电力消纳能力强,为海上风电进入繁荣发展期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当前风资源存量和开发量巨大的三北地区由于电网建设没有同步跟进,而中、东部地区电网比较优化但潜在的风资源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海上风电受到了业内有识之士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明阳是国内最早开发海上风机的风电企业。海上风电最大的难题是安装工程,明阳在决策进入海上风电领域的最初,就开始着手研究这一前沿技术,并引进全球顶级的专业团队加盟。

广东是国内排名第二的海上风资源大省,拥有110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目前,明阳与粤电集团合作开发的湛江海上风电项目、与南方电网合作开发的珠海万山海上风电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我们将借助于广东海上风电开发的示范效应,辐射全国、走向全球,奠定明阳海上风电的领导者地位。

我始终认为,行业整合和洗牌对明阳是一个发展机会,在这样的特定时期,明阳的金融、人才、技术、品牌优势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凸显,从而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和发展能力。

金融危机下的行业整合机会 篇4

很多人对2009年中央空调市场持有乐观态度, 是源于国家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为中央空调企业提供了市场的巨大利好。把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 看成是对中央空调产业的利好也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在4万亿元的投资中最终有一部分肯定会惠及到中央空调产业。

4万亿元投资对中央空调产业的惠及能有多大?我们不妨做一下分析。首先, 直接受惠有限。政府这次出台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投资计划, 主要投放目标是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民生项目。直接投资中央空调产业的几乎没有。其次, 受惠的周期长。一些大型项目建设, 诸如铁路车站、核电厂房等最终必然会选用中央空调, 但是中央空调是这些项目最后的设备, 是在土建、主体建筑完成后才会真正投入的。因此, 中央空调业真正是否受惠, 最早也要在2010年才会有所显现。

另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 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到2010年底, 一律不得新建办公楼, 不准建设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楼堂馆所”。而楼堂馆所正是集中对中央空调需求之所在, 《通知》下达意味着政府机关在这些方面的新增需求几乎没有, 这自然会减少一部分市场份额。

还有, 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还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虽说近期市场有所回暖, 但是成交量还始终在谷底徘徊。其中高档房地产项目是对中央空调中比重最大的多联机需求最大的一块, 房地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必然使得对多联机的需求减少。从2008年开始, 房地产业的疲软就已经影响到户式中央空调的增长。

综上所述, 2009年对国内中央空调产业来说, 需求较少的压力肯定不小, 只是由于各个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和产品不同, 感受到的压力也会有所不同而已。相比较, 具有节能效果的水/地源热泵、变频多联机情况相对好些, 而传统机型与吸收式机组的销售困难更多一些。

行业整合的绝佳时机

近2年是中央空调产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是中央空调的技术渐趋成熟, 市场份额逐步向具有节能优势产品上集中, 尤其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普及, 使得中央空调与自控技术产业出现融合;另一方面, 不仅国内中央空调市场格局进一步走向集中, 而且全球品牌间的兼并整合也方兴未艾。兼并整合已经成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2年来, 我们不难发现, 全球中央空调产业整合的浪潮此起彼伏。约克空调被江森自控纳入旗下, 特灵空调被英格索兰整合。特灵与约克都是全球排行靠前的中央空调品牌, 之所以被兼并整合都是源于进入楼宇的节能、自动化和整体解决方案。大金兼并麦克维尔, 三菱重工与海尔整合, 基本上都是源于产品线的取长补短, 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同时, 参与整合的主体都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企业, 通过整合实现各自的优势互补, 从而成为行业的主流品牌。对于那些没有技术储备、没有研发实力、没有拳头产品、没有营销能力、没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只有通过行业的充分竞争洗牌, 将他们淘汰出局, 行业才会进入到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其实, 强强联合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很多外资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 就已经在寻找联合发展的伙伴, 以尽快适应中国市场环境。如三洋与冰山、开利与一冷、三菱重工与海尔、日立与海信等等。只不过在金融危机下, 这种整合与联合的需求更为迫切。

对于国内中央空调行业来说, 整合变革已经进入快车道, 众多小品牌充斥在这个充满血雨腥风的市场上, 必然会有一个行业集中的过程。任何一个行业最终必然会实现品牌集中, 金融危机的到来则加速了这种洗牌整合的进程。

技术、规模是整合利器

行业整合首先要有整合的要求, 也就是说找到制约行业发展的症结之所在。对于国内中央空调产业来说, 专家们认为目前制约其发展主要在于2点: (1) 多数国内中央空调企业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在国内中央空调领域, 多数企业仍然依靠引进国外技术谋求发展, 自身不具有研发能力。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得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2) 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由于中央空调行业的门槛并不高, 企业进入相对较容易。因而, 在中央空调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形成了行业同一时期有超过数百家的企业竞争, 且多数是年销售额不足亿元的小企业。

因而, 在行业整合中以技术和规模为突破点, 就成了强势中央空调企业的必然选择。相对家用空调, 中央空调不仅单一产品价值大, 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由于中央空调是个性化服务的产品, 产品的门类相对较多, 各种类型的技术特点又有所不同, 因而, 技术在中央空调产业中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关键。中央空调产业整合成功的案例中, 很多都是以弥补技术空缺而进行。比如, 美的收购重庆通用, 使其迅速拥有传统大型中央空调技术, 不仅大大拉长了其产品线, 而且迅速实现了向专业中央空调企业的转型。

另外, 由于中央空调为个性化服务的产品, 在销售上呈现出的是“点对点”状态 (家用空调是“点对面”的销售, 厂家可以批量生产, 由商家批量购买后进行销售, 因而造就了家用空调能够出现像格力、美的这样年销售额超过二三百亿元的企业) , 这造成了中央空调企业规模较难做大的现况。由于企业小, 比较凌乱, 不利于行业抗击风险, 企业也没有实力进行研发的投入。整合兼并, 做强做大, 就成为行业抱团抗击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 加快了资源整合配置的步伐。强势企业已经有所动作。近日我们就看到, 格力与大金召开新闻发布会, 共同宣布投资合作建立生产变频压缩机与精密模具工厂。格力与大金的合作, 就是双方技术与规模相互吸引的结果。这种强强合作在当今形势环境下, 有利于双方抵御金融风暴席卷而来的寒流。

中小品牌的生存之道

中央空调产业是一个中小企业云集的产业, 这缘于它是个性化服务的行业。相对应, 其行业技术产品门类多, 行业市场散乱而复杂。因而, 整合的难度较大, 或者说整合的路程比较漫长。从某种意义上讲, 只要中小品牌形成自己的特点, 或者是在局部区域内呈现强势, 完全有一定的生存发展的空间。

虽说行业整合主导权在有实力的大品牌手中,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央空调产业的特殊性, 充分认识到多品牌共存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所以, 有必要探讨一下中小中央空调企业的生存之道, 寻找适合中小企业自发展道路, 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首先, 利用中央空调产品“点对点”销售服务的特点, 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与产品。比如, 节能产品和项目是当今与今后较长时间内的热点, 只要一个企业能够在这一领域拥有技术和产品, 以差异化或者某一方面的技术领先, 就能够赢得项目和市场, 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或许就能够被打开。

其次, 利用中央空调个性化服务的特点, 在局部区域形成自己的优势。虽说在中央空调领域活跃着包括全球知名的约克、开利、大金、特灵、麦克维尔以及国内知名企业美的、格力、海尔等, 但是国内市场区域广、差别大, 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人脉资源在一个或几个局部区域形成优势。

再次, 可以顺应潮流, 主动与其他企业结盟抗击风险。整合是今后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中小企业千万不可误以为整合是强势大品牌的事, 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 与其被动地等待行业的整合, 不如主动与一些强势企业联系, 以资本或者技术为纽带, 结盟组成强势联合体, 共同抗击市场风险。

行业机会 篇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北京表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根据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第一时间做出解读:

李克强宣布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 8股或遭爆炒

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宽带中国概念股:鹏博士(14.87,-0.35,-2.30%)、光环新网(99.770,0.91,0.92%)等。

总理强调治重拳治理雾霾 治理霾概念股一览

1、压缩煤炭、节能改造,使用清洁能源、加快产能淘汰、区域联防联控,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等全方位控制雾霾。

2、强调水和土壤污染治理,预计《污水治理行动计划》将会尽快出台。

解读:九龙电力、龙净环保(32.92,-0.56,-1.67%)、盛运股份(28.150,-0.73,-2.53%)、龙源技术(20.850,-0.01,-0.05%)、燃控科技(13.280,-0.20,-1.48%)、永清环保(29.500,-0.56,-1.86%)、菲达环保(22.23,-0.34,-1.51%)、国电清新(0.00,0.00,0.00%)等。

李克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股)

李克强指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解读:东方海洋(8.69,0.05,0.58%)、獐子岛(12.96,0.11,0.86%)等。

总理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概念股起涨

李克强指出,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

解读:隆平高科(22.95,-0.18,-0.78%)、北大荒(9.76,0.13,1.35%)等。

总理强调发展物流网购 释放十几亿人消费潜力(股)

李克强指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解读:航空物流领域有外运发展(13.29,0.17,1.30%)、铁路物流有铁龙物流(5.28,-0.04,-0.75%)。李克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概念股

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

解读:海螺型材(6.77,-0.03,-0.44%)、达刚路机(12.360,0.00,0.00%)等。

李克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包括核电 关注核电股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占比,提高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包括核电工程。

解读:江苏神通(15.28,-0.11,-0.71%)、中核科技(17.87,0.16,0.90%)等。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 政策刺激水利概念股

李克强指出,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OO多亿元,支持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跌出的机会:华夏行业精选 篇6

上证综指几天时间内狂泻千点,逼近4500点大关,在基本面向好、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A股市场的发展依然值得期待。对基民来说,这个时候买入基金,尤其是那些正在建仓的基金非常合适。在这里我推荐华夏行业精选基金。华夏行业景气是一只LOF基金,虽然刚刚结束申购已经封闭,但是基民可以在交易所买卖该基会。

行业精选和轮换

充分享受行业景气

华夏行业精选基金的投资目标鲜明,充分利用行业周期轮动现象,挖掘在经济发展以及市场运行的不同阶段所蕴含的行业投资机会。

行业精选和轮动的思路来自于对国际经验的借鉴。一般来讲,受经济周期影响,产业发展存在周期轮动现象。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行业受影响的程度往往存在差异,某些特定行业能够在经济周期的特定阶段获得更好地表现,从而形成阶段性的优势行业。如果能够把握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及其对应的优势行业、对行业景气度和行业成长前景有着前瞻性认识和挖掘,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充分分享行业景气度提高和业绩成长所带来的价值增值收益。这一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基金管理人需要具备很强的自上而下发现和把握行业机会的能力。

此外,华夏行业精选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从60%到95%,是典型的股票型基金。考虑到“牛市+通胀”的大环境,该基金可望成为风险承受力较强的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的进取型品种。

团队稳定

优秀业绩延续的关键

华夏行业精选基金是从基金兴安转型而来,转型前后投资团队保持稳定,仍然由罗泽萍女士领衔。罗泽萍女士曾任大成基金研究部研究员,2004年加入华夏基金,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兴华基金经理。

截至2007年11月16日,基金兴安的一年期业绩和两年期业绩分别以增长177%和381%排在可比封闭式基金的前10%(第6位)和前15%(第9位)。如果用常见的标准差指标来衡量基金所承担的风险,那么基金兴安仅处于同类基金的中游。在此之前,罗泽萍女士还曾在2005年4月12日至2007年2月14日间执掌基金兴华。在任期间,基金兴华在封闭式基金整体中呈现高风险高收益的危险收益特征,超额收益明显。两段成功的运作经历充分体现了投资团队较强的管理能力,而基金兴安转型行业精选之后这个团队将保持不变,有利于优秀业绩的延续。

(作者为联合证券基金研究员、基金买卖网首席分析师)

小贴士

什么是LOF基金

LOF是ListedOpen-endedFunds的简称,中文译名为:上市开放式基金一是指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发行并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和传统开放式基金相比,LO有很多优点:

一是资金到账快。传统的开放式基金从申购到赎回,收到赎回款最慢要T-7日,而LOF在交易所上市后,可以实现T+1交易。

二是费用低廉。通过交易所买卖LOF的交易费用比较低,双向交易费用不高于0.06%。而传统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双向费率一般为15%。

聚焦“十二五”水泥行业投资机会 篇7

1.1 投资拉动水泥行业需求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决定了未来五年水泥需求总量的增长。随着城镇化西进、区域振兴战略的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快、建材下乡政策推广落实等积极因素的影响, 我们预计未来五年水泥需求增长将稳定在7%~10%之间的水平。

1.2 产能增速下降水泥价格继续看涨

预计2010年净新增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约1.5亿t, 区域市场将出现阶段性水泥供给过剩的局面。我们认为, 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以及环保成本的提高, 未来五年水泥年平均价格将上涨10%左右。

1.3 区域市场整合加速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近期, 行业整合的步伐逐步加快。到2015行业集中度将达到50%。我们认为, 一方面, 行业集中度提高将带来规模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 市场整合在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同时将给行业带来更多的整合效益。

市场认为, 水泥需求因为房地产投资波动而存在大幅波动的预期, 影响东部水泥企业盈利水平。

我们认为,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转暖, 开工率持续回升;而且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的逐年提高, 其对水泥行业的贡献率也在增加。因此, 从实物量来看, 房地产用水泥量的增速不会下降。

2 行业预测关键假设

2.1 供求的不均衡与产能的相对过剩常伴行业左右

供求的不均衡常与产能的相对过剩一直伴随着水泥行业的发展。2009年以来, 投资的拉动成为行业需求增长的推进器。强劲的需求, 一方面, 使区域市场在短时间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局面;然而, 丰厚的盈利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蜂拥而至, 在接下来的阶段, 行业新增产能会水涨船高。

2.2 未来五年我国水泥产量的增长将达到7%~10%上下的水平

2010年1~9月累计水泥产量13.4亿t, 同比增长14.4%, 增幅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3.82个百分点, 增速是2010年以来最低的。呈现继续增长, 但增速趋缓的运行态势。

我们认为,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年,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资源环境的约束日趋强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市场条件下, 挖掘区域市场的投资机会、选择业绩高增长的股票, 是2011年把握水泥行业投资的主要线索。考虑到2010年水泥产量基数依然较大, 因此, 2011年水泥累计增速将趋缓。但在各地区域振兴战略规划实施的拉动下, 预计2011年全年产量约19.8亿t, 比2010年约增加1.8亿t, 增速约为10%。水泥行业未来五年有望继续保持7%~10%的适度增长。

2.3 成本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成本方面:未来五年我国煤炭的平均价格预计将上涨10%。一方面, 需求的增长提高了行业的价格转嫁能力;另一方面, 在供给增量减少、经营环境改善的市场条件下, 未来五年煤炭价格上涨对水泥企业的盈利空间影响不大。

2.4 目标区域的优秀公司值得投资

在城镇化加速西进的进程中, 区域振兴集聚效应拉动区域水泥需求的高速增长, 凸显区域市场的投资价值。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与行业整合力度的加大, 使行业存量资源价值得到提升, 并在区域市场中形成协同效应, 使业绩增长在行业内得到有效传递。盈利水平的提升将有望降低投资标的的估值风险, 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投资价值。

3“区域振兴”带动水泥需求显著增加

影响水泥需求增量的因素主要包括:GDP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长期来看, 我国水泥产量增长的速度高于国民经济总的增长速度。

二元结构的经济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水泥需求增量结构呈现出东西城乡之间明显的四六比例, 即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 其水泥需求以房地产建设为主, 水泥需求增量占比约为40%;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 其水泥需求主要由基础建设投资决定, 水泥需求增量占比约为60%。水泥的需求结构的上述特征为我们分析水泥市场提供了相对可行的研究思路:在水泥存量过剩的行业背景下, 结构分析是发现水泥企业估值洼地的一个主要方面, 水泥需求的东西结构差异引致不同区域水泥市场呈现不同特点。因此, 在分析与研判中, 东部水泥市场要重点分析房地产投资的增速, 西部水泥市场要分析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情况。

3.1 固定资产投资决定水泥行业总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建筑业实现, 而建筑行业的水泥消耗量占水泥总产量的60%以上, 其对水泥行业需求的影响最大。随着国家由实施“保增长、增投资”政策向实施区域振兴战略规划的转移, 形成国家投资基建模式以中央政府为投资主体, 向中央与地方政府双投资主体的演变。区域振兴呈现新的投资热点, 并带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投资均创历史之最, 预计“十二五”期间, 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25%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将达到25%左右的增长。

3.2 城镇化发展与基础设施投资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3.2.1 城镇化发展是行业重要驱动力量决定水泥市场的区域差异

2009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46.6%, 全国城镇人口突破6亿。我们预测, 到2010年, 我国城镇化率将接近48%, 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5%。

从世界城镇化进程来看, 城镇化率从36%提高到60%属于加速发展期;而城镇住宅和房屋的使用建材的量与质都明显高于农村住宅和房屋, 从而拉动包括水泥在内的建材行业和建筑材料的快速增长。

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发展来看, 当城镇化基本实现, 人均累积消费水泥在20 t左右时, 水泥消费处于稳定或开始回落。美国的情况比较特殊, 由于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 美国经济发展一直比较平衡, 1949年人均累积消费量已达到5t。因此, 美国每年人均水泥消费量变化不大, 均在350kg上下。截止到1999年, 人均累计消费量已达到20.6t。

美国、法国、德国在1972年之后水泥工业步入非常平衡的发展时期。日本和中国台湾水泥工业发展速度的轨迹非常相似, 均有一段高速发展时期, 然后平稳发展或有回落。

1950年日本人均水泥消费量为91kg, 到1979年日本人均水泥消费量达705kg, 当年累计消费量为11t;这30年间为高速发展时期, 之后进入平稳发展期, 每年水泥人均消费量在550~650kg之间波动;到1999年, 人均累计消费量为23.5t。

台湾地区1950年人均水泥消费为25kg, 到1993年人均消费量达到顶峰为1 350kg, 此时累计消费量达到18.0t, 之后每年人均消费量开始下降, 2001年人均消费量为745kg, 累计消费量达25.8t, 居世界之首。

2009年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和累计消费量分别为1 022kg和12.91t, 与台湾地区人均消费量高峰值相差328kg;累计消费量相差12.89t左右, 国内水泥业还将维持5年的快速增长黄金期。

3.2.2 基建投资依然平稳增长带动行业需求提高

我国基建投资欠账多、基数大。未来五年, 基建投资依然平稳增长。我国重大基础设施总体上呈现“西部多、东部少”的局面, 而且受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 西部地区项目建设的体量大, 所耗水泥也更多。

进入到2010年, 实际投资额明显高于预期。2010年1~9月, 交通部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 710.21亿元, 同比增长15.29%, 显示出资本金比例下调带来的地方投资热情高涨。2010年1~9月, 铁路部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 912.5亿元, 同比增长26.6%。

我们认为, 未来五年铁路、交通投资仍将延续2010年以来的增长势头。基于谨慎性原则, 我们预计, 未来五年铁路建设投资年均在8 500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规模将达到10 800亿元。

受“十二五”政策的鼓舞, 交通、铁路等部门都加大了投资力度, 巨大的下游需求为水泥企业提升盈利空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3 区域振兴规划将有效承接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随着4万亿元投资政策实施过半, 市场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力度下滑的担忧。我们认为:4万亿元投资政策不是权宜之策, 而是在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的战略抉择。交通基础设施是制约我国经济起飞的主要因素。每到经济发展进入快速阶段, 车皮难调、原材料难进、产品运不出去而形成积压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城市, 特别是特大城市, 道路堵塞, 在春节或节假日, 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现象年年存在。我国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过多, 4万亿元投资政策, 既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保增长”举措, 也是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不仅如此, 继2009年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 作为加速推进城镇化西进的重要战略, 国家近期陆续出台了12项区域经济振兴规划。

进入2010年, 区域振兴规划出台的节奏进一步加快。1月4日, 推进发展海南旅游岛意见出台;1月12日,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批;3月19日,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获批;4月6日, 沈阳经济区振兴规划获批;新疆区域振兴规划近日将出台;正在编制的成渝经济区等区域规划、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区域规划, 也将陆续出台。

推出的区域振兴规划, 从地区分布上看, 在继续发挥沿海地区优势的同时, 兼顾了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这些区域开发规划更多的是由地方政府主导, 这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投资的积极性。区域振兴规划的实施, 意味着相关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掀起新一轮的高潮。公路、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开发, 就全国范围内, 将有效承接由4万亿投资政策形成的庞大的投资规模总量及增速;就区域市场, 将拉动当地水泥需求, 也必然对相关区域的水泥企业带来利好。

3.3 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持续性有望延续

3.3.1 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迅猛

2010年1~9月,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33511.25亿元, 同比增长36.40%;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房屋施工面积分别增长63.10%与28.10%, 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的态势。

3.3.2 保障性住房建设将维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

最近针对高房价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 使投资者对房地产产生了较大的担忧。股票市场从4月15日以来经历了较大级别的调整, 指数下跌了20%, 个股有的下跌了50%以上, 特别是房地产板块喋喋不休, 直到进入7月份市场才企稳反弹。当时包括水泥板块在内的相关板块也出现了大幅调整。水泥板块的下跌, 既有市场因素的影响, 也有投资者认识上的误解:误认为对房价的调控必然会对水泥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建设用水泥占水泥消费总量的约30%, 在发达地区, 这一比例超过40%。市场认为对房地产的调控, 水泥行业受到的影响必然较大。针对房地产业的严厉紧缩政策已经使得市场对于水泥板快的投资情绪恶化。

我们认为:要使房地产调控新政策能够有效发挥, 在提高房屋持有人成本, 抑制投资及投机性需求的同时, 必须加大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的规模和比重, 优化房屋的供给结构。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5月19日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2010年全国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 改造农村危房120万户。

保障房的投资建设同样需要水泥, 而且与商品房的单位面积水泥需求量一样多。加大保障房开发建设的规模和比重, 有利于优化房屋的供给结构。保障房将有效增加房屋的开发面积, 增加对水泥的需求。

3.4 水泥下乡带动农村住房消费

2010年10月12日,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六部委, 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以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推动水泥下乡试点, 为全国铺开积累经验。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仍十分落后, 农村住房建设虽然面积已超过城镇, 但结构、质量和功能相差很大。既有房屋中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尚不足30%, 新建房屋虽绝大部分采用钢混或砖木结构, 但卫生状况差、使用劣质建材等现象比较多, 严重地影响农村的整体面貌。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有了相当基础, 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5 000元以上, 绝大部分农民生活已经由温饱开始迈入小康阶段, 建房和居住消费弹性提高, 政策对刺激消费的显现作用增强。

据统计, 截止2008年末全国农村既有居住房屋总面积233亿m2, 总价值近8万亿元;2008年全国农民新建房屋面积8.44亿m2, 其中住宅7.86亿m2;每年农村居民用于建房和房屋维修、维护消费近5 000亿元, 其中绝大部分为建材消费。目前全国农民建房每户平均建筑面积120~130m2, 平均每平方米消费的水泥0.2t, 每年需求水泥达到1.69亿t。因此扩大建材下乡, 加快新农村建设, 启动农村住房消费的市场巨大。

3.5 未来五年我国水泥需求将稳定在年增7%~10%之间的水平

2010年1~9月累计水泥产量13.4亿t, 同比增长14.4%, 增幅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3.82个百分点, 较上月下降0.87个百分点, 增速是2009年以来最低的。呈现继续增长, 但增速趋缓的运行态势。

(1)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 今后10年我国将有2.2亿农民变成城镇居民, 将引致建筑面积以每年10亿m2的速度递增, 这将对各类建材构成巨大的潜在需求。而作为水泥行业,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必将随之持续增长。

(2) 2008年, 我国累计出口水泥1 323.23万t, 同比下降13%, 累计出口熟料1 280.57万t, 同比下降28%。2009年, 我国累计出口水泥848.65万t, 同比下降35.86%, 累计出口熟料712.48万t, 同比下降44.36%。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部需求的下降, 出口退税的取消;以及国内需求的增加, 国内水泥价格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近年来, 水泥出口量逐年下滑, 目前水泥出口占到产量的0.5%左右。2010年1~8月份, 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152.71万t, 比2009年同期增长32.57%。水泥出口规模的这种稳定趋势有望继续。综合国内水泥需求与对外水泥出口的水平, 预计未来五年水泥需求年增长在7%~10%。

4 新增净产能规模较小结构调整恰逢其时

4.1 水泥投资增速明显回落

2009年, 全国水泥投资1 521亿元, 同比增长57.7%, 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全年投产新型干法生产线131条, 新增熟料生产能力1.88亿t。2009年有27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因种种原因关闭, 减少生产能力1 062万t。2009年实际运营的新型干法生产线达到1 017条, 2009年末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9.61亿t。

今年以来全国水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速度呈现逐月减缓趋势。2010年1~9月, 全国水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 175亿元, 同比增长10.8%。其中。东部地区水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29亿元, 同比增长54.4%。其中, 中部地区水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46亿元, 同比增长下降2%。

2010年1~9月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6.89亿t, 同比增长18.9%。其中,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例为80.3%, 比2009年同期上升了8.3个百分点。

4.2 维护行业长期发展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大

2009年我国关停立窑及其他熟料生产能力8 359万t, 关停水泥熟料生产能力9 421万t。2009年末全国水泥熟料生产能力13.88亿t, 比2008年增加9 395万t, 水泥生产能力22亿t, 比2008年增加1亿t。

淘汰落后产能的政令, 一阵紧过一阵。在2010年5月5日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 要求年内淘汰落后水泥5 000万t, 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而在5月27日, 工信部大幅提高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目标:要求确保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关停9 155万t落后水泥产能。

以此推算, 到2010年我国至少再淘汰1亿t产能。考虑到2009年9月1日已审批新型干法水泥产能项目在2010年将形成有效产能约2.5亿t, 预计2010年净新增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约1.5亿t, 预计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增幅将达到9%, 区域市场将出现阶段性水泥供给过剩的局面。

4.3《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出台或将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由工信部牵头拟定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将出台, 其精神包括:“十二五”期间, 人均熟料产能超过1 000kg的省将停止审批新线。此外, 《水泥行业准入条件》还将从资源配备、能耗、从业资质等多方面对新建线进行控制。如:新建水泥项目的自有资金比例从目前的30%提升至50%, 并要求拥有3年以上国内水泥从业经验的企业才能够投资水泥行业, 生产线需配备30年开采储备的矿山;并要求除西部及偏远山区外, 新建线规模下限从4 000t/d提升至5 000t/d。据统计, 2008年人均熟料产能超过1 000kg的省包括安徽、浙江两省。2008年安徽省、浙江省人均熟料产能分别1 265kg、1 353kg;随着水泥投资新线的陆续投产, 到2010年, 江西、福建两省的人均水泥产能也将超过1 000kg, 突破“红线”限制。

人均超标停止审批新线的强制性规定, 有利于被限制区域水泥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有序竞争。从资源配备、能耗、从业资质等多方面对新建线进行控制, 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有利于市场份额和行业利润将向优势企业集中, 让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水泥企业做大做强。

5 两大因素促进年度综合水泥价格持续上涨

根据我们的分析, 综合煤电价格的波动与环境治理支出的增加两方面影响, 未来五年水泥年平均价格将上涨10%左右。

5.1 煤电价格将推动水泥价格上扬

进入2010年, 全国水泥平均出厂价格维持在280元上下波动。2010年1月份水泥价格成为阶段性高点, 随之, 因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全国水泥平均出厂价格呈现逐月回落的走势, 到4月份全国水泥出厂价格平均为277.65元/t, 比3月份下降0.82元, 比2009年同月低4.9元。

2009年7~12月随着国际油价的继续反弹, 经济增速止跌企稳, 以及进入冬季用煤高峰, 煤炭供求的紧张状况再度出现, 煤价继续维持在高位运行, 并有所上涨, 但2009年煤炭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0%;2010年随着经济的复苏, 煤炭需求增加, 煤炭价格将重新拾阶上涨态势。

2010年11月份, 建材企业煤炭平均购进价格747元/t, 已连续12个月持续上涨。煤炭价格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预计2010年我国煤炭的平均价格将上涨10%。

相对于电力、冶金、化工等用煤大户, 水泥行业的煤耗占比不到12%, 与火电的50%和钢铁的18%相比, 显得“势单力薄”。不仅如此, 水泥企业由于规模小、集中度低, 对煤炭市场的议价能力弱。但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变, 水泥企业的话语权在逐渐加强。到2008年7~9月煤炭价格达到创历史的高点时, 水泥企业被迫相应提高水泥售价。9月份之后, 随着煤炭价格下降, 水泥价格也有所下降, 但明显缓于煤炭价格下降趋势。尽管2008年水泥的绝对平均价格仍然在煤炭的平均价格之下, 但18.04%的价格增幅收窄了与煤炭价格涨幅的差异。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 行业的集中度提高, 区域供求关系的改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的推进, 水泥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将越来越大, 使水泥产业在煤价的波动中能实现有效的互动, 维持水泥行业合理的盈利空间。

我们将煤电因素综合考虑, 基于谨慎原则, 我们认为2010年煤电成本将上涨6%, 对水泥的生产成本上涨3.6% (3.6%=60%×6%) 。在水泥市场容量稳定扩大的市场环境下, 区域龙头水泥企业有条件通过较强的议价能力部分降低原燃料成本的上涨幅度。

由于余热发电技术的普及, 在水泥生产成本中, 对煤炭需求的比重在上升, 对外部购电的比重相对下降。因此, 综合以煤炭价格的涨幅作为煤电成本的涨幅。预计未来五年煤电成本年均上涨10%, 对水泥的生产成本提高6.0%;在水泥供求平衡偏紧的环境下, 煤电成本的提高将推动水泥价格上涨7.5%左右。

5.2 短期来看提高环境治理成本推动水泥价格的上涨

由于节能减排, 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目前, 水泥生产总能耗总计1.8亿t标准煤, 占全国能源总量27.53亿t标准煤的6.53%;年排放CO2总量10亿t, 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3%;而水泥工业产值仅占全国GDP的1.66%。

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等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推动了包括投资余热发电配套设备在内的环境治理成本的增加, 从而增加了水泥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 成为推高水泥价格上涨的又一因素。随着余热发电技术的普遍采用以及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 水泥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将持续增加, 相应地水泥价格将因此上涨。预计2011~2015年间平均每年影响水泥价格达1%左右。

5.3 长期来看, 水泥行业成为城市环境的清道夫

随着技术的进步, 水泥行业有望成为城市环境的净化器。北京水泥厂的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一年可以消纳北京市部分污水厂的污泥22万t。北京金隅集团在北京周边有5条水泥生产线, 北京市全部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100万t污泥有望全部被消纳。水泥窑作为城市环境的净化器, 不仅可以消纳污泥, 还可以大量消纳工业固体废弃物、一些有毒有害废物, 同时还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可供选用的一种装备。

6 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重组价值凸显

6.1 行业集中度提高将带来规模效益

尽管近年来水泥行业的集中度提高较快, 2009年, 我国排名前1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水泥生产总能力占比为25%, 也只相当于世界水泥工业第一位的法国拉法基集团 (Lafarge) 一家的产能规模。

从国外水泥发展历史来看, 水泥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都在60万t以上, 我国水泥企业2009年平均规模为46.01万t;除中国水泥之外的国际前五大水泥集团的集中度达到42%。

从水泥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 经营区域性特征明显的水泥产品, 龙头水泥企业在区域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只有达到60%以上, 才能起到稳定区域价格的作用。目前, 世界前50家水泥巨头的生产集中度已达到60%以上。

随着强制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的加大, 通过内生性新扩建与外生性的并购重组, 2009年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到25%, 预计2010年将达到30%。到2015年将达到50%。水泥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将为行业的发展带来规模效益和盈利空间的提升。

目前, 我国水泥集中度高的省份应首推安徽省。海螺集团在安徽的主要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包括安徽的铜陵、宁国、枞阳、池州、芜湖、马鞍山等地。

海螺水泥从安徽池州走出长江流域、走向全国, 由1996年熟料年生产能力200多万t的宁国水泥厂, 发展成为2009年熟料产能10 206万t, 走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并购重组, 扩大规模, 成就国内水泥的霸主地位。2009年海螺水泥实现销售收入249.98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44亿元, 较2009年同期增长35.96%。实现每股收益2.01元。目前该企业产销量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 成为亚洲最大的水泥及熟料供应商, 位居全球水泥行业第四。

6.2 市场整合在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同时带来整合效益

基于世界水泥发展的规律和海螺水泥的成功经验, 国家提出水泥产业政策的目标之一:到2010年, 国内水泥企业由5 000家减少到3 000家, 集中度提升到30%;到2020年, 企业数量再由3 000家减少到2 000家, 生产规模3 000万t以上的达到10家, 500万t以上的达到40家。

到2009年, 年产能在500万t以上的水泥企业 (集团) 65家;其中千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 (集团) 20家, 占水泥熟料总产量38.82%。部分目标提前实现, 但水泥企业家数仍然接近5 000家。

近年来, 在市场压力与产业政策的推动下, 水泥行业并购浪潮风起云涌:中国非金属材料总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子公司) 入主天山股份 (000877) , 法国拉法基集团 (Lafarge) 收购四川双马 (000935) , HOLCHIN B.V.控股华新水泥A股, 德国海德堡 (Heidelberg AG) 入股冀东水泥 (000401) 的子公司, 海螺水泥 (600585) 牵手昌兴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入股巢东股份 (600318) , 徐州海螺以9.61亿元现金、并承担2.3亿元银行借款担保的代价易主中国建材集团。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2.40亿元受让太行水泥 (600553) 50.84%的股权, 爱尔兰CRH公司购买亚泰集团 (600881) 所属全部水泥企业26%的股权。中国中材集团公司控股赛马实业 (600449) , 中材国际 (600970) 合并天津水泥设计院。中国建材联手江西水泥 (000789) 、尖峰集团 (600668) 、虎山集团、浙江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建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中国中材集团公司控股祁连山 (600720) 。特别是, 拉法基全资控股四川双马获得批准, 并成功登陆国内A股市场, 标志着外资入主国内龙头水泥企业进入了倒计时。

这些并购方式多种多样, 既有内资并购, 也有外资并购;既有大企业集团并购小企业, 也有大企业之间的转让;还有联合设立新公司。并购的案值越来越高。随着对重点水泥集团的扶持力度的加大, 强制性淘汰落后产能的进一步实施, 水泥行业未来兼并重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通过兼并重组壮大的水泥集团, 更有条件进一步兼并重组, 加速产业集中度提高。

尽管并购的具体标的、方案和时点难以确切判断, 但可以预期, 未来水泥行业洗牌将加速, 区域性龙头企业在行业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水泥行业的并购也将愈演愈烈。未来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将以形成区域龙头企业为主:一方面, 国内有实力的水泥企业对目标市场周边的中小水泥企业进行多层次的“联合”, 以期成为区域水泥龙头企业;另一方面, 外资水泥巨头在国内水泥市场积极布局设点, 对国内水泥企业形成压力, 加速上述区域龙头企业进一步兼并的步伐。

由于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偏低, 要达到合理的市场行业集中度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其带来的整合效益在未来五年间将持续存在。因此, 市场整合将每年为行业业绩提供有效的贡献。

7 市场对行业的估值水平偏低

7.1 我国水泥重点企业估值水平较低

将我国重点水泥企业的收益估值和收益增长情况与国外同类公司进行比较。数据显示, 我国重点公司平均的预期市盈率为15.33倍, EPS年复合增长率 (2010~2012年) 为25.82%。与其他行业类似, 我国水泥公司总体上体现了估值水平与国外可比公司接近的特点。从收益增长的角度看, 我国重点水泥企业更具备估值吸引力。

7.2 市场已体现了行业的投资价值

比较来看, 我国重点水泥企业的估值水平与国外可比公司接近, 是与城镇化加速西进催生区域振兴拉动区域水泥需求的高速增长预期有关。从投资价值的角度来看, 表明市场反映了水泥行业的投资价值。

在水泥行业内生性增长的基础上, 并购重组的外生性增长将以脉冲方式推动龙头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带动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并通过规模效益提升行业毛利率水平。随着行业毛利率水平的提高, 水泥行业的估值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预计这种脉冲式增长将贯穿于未来五年。

(转载自中国水泥网本刊已作编辑整理)

摘要:通过供求、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分析, 对水泥行业做出合理预测;以“区域振兴”、城镇化发展与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和水泥下乡等趋势和动态为重点, 理出了清晰的水泥行业投资的时事路线;以《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和相关政策为依据, 从长期和短期综合分析出促进年度水泥价格持续上涨的两大因素, 并强调提高集中度而带来的重组价值。以固定资产投资、产能增速下降、区域市场加速整合作为切入点, 分析出水泥行业的各种投资机会。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酝酿巨大机会 篇8

一、全球市场

工业机器人自上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和德国起步。全球工业机器人存量在1973年为三千台, 而2011年已达到115万台。日本起步最早, 其存量曾在1997年达到41万台, 近年来存量保持在30万台左右。德国和美国的存量保持在在15万台左右。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起步于2000年前后, 机器人存量在2011年达到7.4万台。2011年, 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2.2万台, 占到全球销量的14%, 市场地位愈加重要。

二、行业驱动力量

金融危机对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有较大的扰动。但是2010年全球销量实现了100%的反弹。危机后的迅速恢复, 昭示着机器人在全球加快普及的大趋势。机器人不仅可以从事人类不方便从事的特殊工种, 而且在一般工种上更能保持产出和质量的稳定性。工业机器人在许多领域都能协助或者代替人类, 并创造出更有技术含量的岗位, 提高工作效率。

(一) 人口结构变化

15~64岁的人口是构成一国劳动力的主要部分。上世纪70至80年代, 日德美等发达国家的该年龄段人口比重相继接近极限 (65~70%) , 这意味着战后婴儿潮的人口红利逐步耗尽。这一历史背景促进了发达国家对机器人的研发。作为主导者, 日德于70年代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197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存量仅为3000台, 十年之后达到了6.6万台。

(二) 经济结构转型

发展经济学认为, 一国人均GDP达4~6千美元通常意味着工业化中期, 许多关键性的转变常在这个阶段发生。1987年, 韩国人均GDP达到5千美元, 15~64岁人口比重接近临界。进入90年代后, 工业增加值占韩国GDP的比重逐步下降, 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出现较大下滑。然而, 1992至1995年却是韩国工业机器人普及最快的阶段。这一时期, 韩国机器人存量年均增长45%, 销量年均增长50%。

事实上, 经济结构转型给工业机器人带来了两点机遇:对低成本劳动力不足的弥补和对制造技术的升级。

韩国和其他国际经验表明:人口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要求工业机器人加大对存量劳动力的替代, 并创造出新的、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最终, 这将提高一国的生产效率, 支持经济结构的成功调整。

三、经济性逐步体现

2010年, 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为3万元, 年均增速保持在14%左右。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我国已是明显趋势。据IFR的统计, 工业机器人单体的价格保持在30万元左右, 寿命期约为12年。根据测算, 如果我国制造业工资保持14%的增长, 那么到2015年, 用工业机器人替代劳动力将节省31%的成本。2014至2016年, 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性将在中国得到普遍体现。

四、市场空间巨大

我们可用机器人密度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机器人普及度, 即:某行业的机器人密度=行业中机器人的保有量/每万名从业人员。国际经验表明, 制造业水平越高, 汽车产量越高, 工业机器人密度就越高。

2011年, 日本每万名汽车工人拥有1584台机器人, 而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拥有339台。2011年, 中国的汽车产量已达1800多万辆, 但汽车业机器人密度仅为141台/万人, 制造业密度约为20台/万人。

五、国内商业模式

工业机器人单体是指由机械构件、伺服系统、减速机和控制系统构成的机器人本身。该单体需要配备其他周边设备才能够工作, 即形成机器人成套系统。

单体商:主流的机器人制造商包括Fanuc、ABB、Kuka、安川等等。外资在中国机器人单体市场占绝对主导。Fanuc去年在中国的销量约3400台, 占据20%以上的市场份额。

集成商:客户 (如汽车厂) 通常与集成商签订合同, 并指定所需要的机器人和其他设备型号。集成商将通过代理商, 或者直接向单体商采购机器人单体, 并配齐周边设备, 最终形成机器人系统。

(一) 核心部件依靠外购, 国产单体不具竞争力

中国从1990年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 控制器和机械本体实现了国产化。然而, 至今我国尚未实现单体的规模化生产。国内企业不具备生产核心部件的能力, 机器人伺服系统和减速机只能依靠外购。

(二) 依靠低人力成本, 国内企业靠集成赚钱

国内集成商在参与成套系统竞标时, 报价通常是外资的七五折, 仍有少量利润。首先, 机器人系统包括大量的的周边配套设备, 如夹具和焊枪等。国内这类产品的配套完整, 国内集成商就可以在这方面压低成本。其次, 国内集成商工程师团队的人力成本较国外低很多, 且有本土化优势。因此, 国内整车厂九成以上都通过国内集成商来执行项目。

但是, 集成商门槛并不高, 国内工业机器人集成商接近千家。事实上, 一个中小集成项目通常只需3至5人的团队, 技术人员流动性大。

六、期待国内核心部件的突破

工业机器人集成商在产业链中处于上游成本刚性、内部竞争激烈、下游客户强势的环节。集成商的渠道和品牌优势都不明显, 竞争地位不太理想。201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38%, 世界主流机器人公司的相关业务增速都保持在这个水平。但是, 国内代表企业——新松机器人——的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速却仅为10%。

面对巨大的国内市场机遇, 期待国内产业链上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一旦突破, 国内集成商的价格优势将更为明显。更重要的是, 技术可靠的单体规模化生产将成为可能, 行业才能实现规模化的进口替代, 获得良性增长。

(责任编辑:何秀秀)

摘要: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有巨大上升空间, 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变化为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带来大机会。但是, 我国机器人单体及其部件受制于外资, 工业机器人企业依赖于集成商模式。期待我国机器人产业链配套的完善, 最终实现机器人单体的规模化进口替代。

行业机会 篇9

随着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宣布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中的关键设备, 中央财政将按中标协议价格给予50%的补贴。多家证券公司研究所发布专题报告, 认为高端电气设备龙头公司“十二五”期间有望成为最大赢家

光伏产业机会多多受到财政补贴的光伏产业无疑最受券商关注。光大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认为, 近期光伏组件、电池片的价格出现了下跌, 但同时硅片和硅料的价格还在上涨。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需求仍然旺盛。此次组件降价, 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大厂的降幅较小, 其主要原因是, 今年由于大厂产能瓶颈, 小厂接到很多代工订单。目前大厂产能集中释放, 不再需要代工。二是光伏板块“盈利能力哑铃化”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光大证券认为, 未来盈利能力坚挺, 能够真正享受行业景气的环节包括:技术差异化最突出的核心设备及辅材;利润率稳定性最高的电站建设;进入壁垒最高的多晶硅, 上述板块中, 下一阶段的最大机会来自于核心设备和辅材。光大证券认为, 国内光伏产业链起步5年, 发展的都是产能, 而核心技术和辅料配套一直缺失。而目前中国已有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链, 但还并非最好的。技术和配套能力的提升, 才是中国光伏产业的最迫切需求。反过来说, 正因为国内光伏产业, 无论体量还是活力都是全球首位, 所以有着充足的资金、市场和人才, 能够孕育最优秀的设备和材料提供商。上市公司之中, 精功科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把握两条投资主线长江证券认为, 今年年应把握住电气设备行业的两条投资主线:一是发掘“十二五”规划倒逼下的电力建设结构性机会:火电脱硝、水电建设;二是关注电力需求侧, 电力电子节能市场巨大。智能电网建设和节能减排为“十二五”期间电力设备行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但由于行业当前的估值水平很难再取得突破, 今年超额收益的获得落脚点在于公司业绩的确定性;同时, 来自电力需求侧的投资在“十二五”期间会保持快速增长。2005-2007年是火电新增装机的高峰期, 而火电锅炉一般每5~6年左右进行一次大修, 因此, 这批机组即将迎来第一轮大修期高峰, 脱硝、脱硫、除尘改造、无油点火迎来巨大市场。“十二五”期间常规水电年均开工2000万千瓦, 水电机组年均需求200亿;风电、核电刺激抽水蓄能建设, “十二五”需求240亿, 龙源技术、浙富股份等上市公司因此受益。发改委等六部委出台《电力需求侧管理管理办法》, 要求各地各单位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和考核指标, 长江证券看好《办法》推广的需求侧节能技术, 高压变频器、无功补偿等。

行业机会 篇10

6月25日, 由创新谷孵化加速器和创业邦联合举办的“创业降龙十八掌暨2013创新中国深圳宣讲会”在深圳金蝶软件园成功举办, 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在现场做了精彩的演讲。薛蛮子谈到, 所谓的天使投资, 就是一堆所谓成功的人士用自己的钱、用自己的资源、用自己的经验投资创始公司, 这就叫天使投资。

薛蛮子谈到了天使最喜欢的创业者的几个特点:第一, 要看看他对他干的这个事, 是不是有一种极为舍身忘我, 极为痴迷的兴趣, 这个兴趣是关键。“首先你要爱一行, 任正非先生对华为的热情, 柳传志对联想的热情, 马化腾对产品经理的热情, 包括李彦宏对搜索的热情, 这些人都是死磕, 他一定要干这个事。”第二, 创业者做的这件事, 要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趋势或者能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趋势, “这个趋势不能够因为你自己的兴趣, 我们希望看到真实的市场需求。”第三, 就是创业团队是不是能找到一帮人, 能够满足目前这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这么多年投资最大的心得就是投好人, 投能人, 就算看你干的头一件事不成功, 以后他一定会成功。”薛蛮子说。本刊编辑部辑

消费类行业 投资机会多 篇11

為啟动消费市场,预计大陆在2010年会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措施,对投资者而言,消费行业无疑将会大热,成為主要投资机会点之一。

儘管2009年年底的迪拜金融危机致使近期市场波动不断,但并不能改变整个国际经济温和復苏的大趋势,投资者并未显出悲观的情绪。而大陆在引领世界经济復苏之路时,在其未来一年的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应该把握哪些投资机会,分享经济復苏成果?

机构投资者可把握中长期机会

在东方基金研究总监李驥看来,股市的週期和宏观经济的週期基本上是大致相对应的。而股市从熊市走向牛市,大致需要经歷叁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熊市底部的反弹阶段,第二是牛市的确认阶段,第叁则是牛市行业全面展开的阶段。

就短期市场的表现来看,2009年年底到目前,他认為股市在处於从熊市走向牛市的第二个阶段。「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整个经济中企业的盈利状况整体强没有彻底的改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六大行业目前尚处於產能过剩时期。」他分析说,可见经济需求尚未进入繁荣期,但整体经济在逐步改善,这对股市是有利的。

但从大陆股市所面临的政策环境来看,他认為机构投资者没有必要关注短期行情,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市场的中长期趋势上来判断投资机会。

根据经济运行週期,从底部走向繁荣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阶段,随着政策由过度的宽鬆走向适度的宽鬆,「企业盈利状况会改善的非常好,整个经济过度扩张动力特别强的时候,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面对的环境会逐渐的趋向紧缩,一直紧缩到某一个很高的点位。」

他乐观的表示十分看好股市的中长期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股市虽然受到了紧缩,但是投资者会发现市场却是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在牛市行情开始展开的时候,股市虽然受到了货币政策的紧缩,但是它的行情依然是向上的。

因此他建议机构投资者:应更看好股市中长期的趋势,从而把握住长期牛市的投资机会点。「股市中间有另外一个规律,多数人其实是不具备战胜市场的能力的,所以我们在这个趋势下多数人不要过重的看待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是更应该去把握好长期的趋势。」

建议重点配置消费领域版块

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大趋势下,大陆的财政逐渐由「基础建设」转向「刺激消费」,显然,2010年的财政方针将会以促进内需带动消费,这亦是2009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所确认的主轴方向。

為实现这一政策,预计大陆将会陆续出台一系列如涨工资、降低个人所得税等配套措施,对投资者而言,2010年的消费版块无疑将会大热,成為主要投资机会点之一。

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建议投资者可以重点配置大消费类领域及区域经济版块。

「近期的市场是有惊无险,而2010全年的情况将是中度增长、低通胀非常好的整体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业绩在近年也会得到相对持续的增长。」周边资本市场依然保持相对比较活跃的状态。目前大陆亦有计画将GDP的增长由以往的出口拉动型逐渐转变為消费、投资、进出口「叁驾马车」联动型,在產业结构方面,将重点调整经济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区域经济将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他建议说,投资者可重点配置两个方面:「一是类似於大消费类的,比如汽车、家电、食品饮料零售、生物製药、金融、地產等版块;二是属於区域经济的配置,明年还会保持比较活跃的成长状态。」

不仅是消费版块,產业结构的调整亦会使服务业等新兴產业的表现更為积极,这在2010年亦能成為一个投资机会点。

环保经济版块大有可為

除了消费领域的配置外,落幕不久的2009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亦令市场将关注点放在低碳经济领域,有市场人士更是表示,低碳经济版块将很可能引领全球经济进行復苏。

就大陆市场而言,政府早在大会前就已表示到2020年碳排放总量比2005年要降低40%~45%。政府做出承诺后,就要有政策的跟进,比如出台环保、碳排放量限制等相关政策。

「从股市来讲,对相关的行业如高污染、高消耗的行业是一个打击;但对於从事环保的、低碳的一些行业却是一个利好。」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表示他看好2010年环保產业版块的市场表现。

他亦分析说未来涉及到的四个產业将大有可為。

一是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环保產业;二是包括工业节能、汽车节能等节能產业。其中在汽车节能產业方面,2009年就已开始有所行动,对购买规定排放量的汽车有税收优惠;叁是包括大气、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减少排放和污染治理等减排產业;四是清洁能源產业。

行业机会 篇12

1我国玻璃市场供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玻璃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几起几落。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外玻璃市场供不应求,我国玻璃产品出口较多,我国浮法玻璃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峰,以年增长35%的速度向前发展,远远高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10%的增长速度,玻璃工业的发展异常引人注目。以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三起三落,3次发展高潮和3次跌入谷底。进入新世纪后,虽然有过反弹,但到了2002年,由于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导致企业间无序竞争,市场秩序混乱,价位一降再降,造成玻璃市场持续低迷。我国玻璃产品价格又由高峰跌至低谷。从2003年下半年玻璃价格开始出现反弹,2003年上半年,玻璃行业总体状况好于上年同期。1~5月份平板玻璃累计产量9 822.4万重量箱,比上年同期增长7.5%;产品销售率93.8%,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出口4 847.5万m2,增长20.55%,金额达10 641.5万美元,增长24.09%,势头良好;实现利润2 000余万元,全行业扭亏为盈。2004年年初以来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玻璃工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扬。2004年累计生产平板玻璃30 058万重箱,比上年增长20.5%,增长率是1995年以来最高的1年。2004年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利润31.17亿元,是2003年的2.5倍;体现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好势头。安全玻璃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初步统计,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安全玻璃生产企业550余家,生产能力1.1亿m2/年,2004年实际产量6 782万m2。中空玻璃生产企业900家1 200余条生产线,生产能力达1.3亿m2,2004年实际产量4 500多万m2。2004年技术玻璃制品销售收入达150.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21%。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平板玻璃产业出现大发展的局面,仅2002~2004年3年间就增加了近1亿重箱的生产供给能力,供给的增长也带来了供求的失衡。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近年来价格变化的基本趋势为波动起伏,出现不稳定状态。在每次生产能力增长高峰之后都伴随着出现市场供求失衡,产品价格下跌和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局面。2002年玻璃产品价格由高峰跌至低谷,从2003年下半年玻璃价格开始出现反弹,中国玻璃经过连续低迷调整后,2004年市场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我国玻璃市场交易由清淡转为活跃,市场交易量开始上升,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玻璃价格出现上扬。但是应该看到, 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受国内外市场好转的双重影响,可以说我国玻璃市场当前的复苏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也并不意味着市场形势的全面好转,即是说,这种复苏的基础仍较脆弱,一旦出现产量规模的过度膨胀或市场变化,就有可能重新陷入困境。这在2005年上半年已经表现出来。到了6月末,玻璃行业原料及能源成本涨跌互现,总体而言,玻璃的制造成本仍呈保持平稳,但重油价格大幅上涨的现象值得关注。这使得玻璃的制造成本继续居高不下,玻璃行业的景气值继续回落。从建线分布看,2005年下半年新增线大于上半年,供给继续加大,经销商大都处于观望中。2005年6月份,重点联系玻璃企业产量回落,比上月减产35.71万重量箱,销量在连续攀升了3个月后出现快速下滑,比5月少销322.28万重量箱,前几个月分列销售榜的沈阳耀华铁西浮法玻璃厂、南宁浮法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本月销售率仅为58.11%和54.14%,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市场需求继续萎缩,房屋新开工面积呈持续下滑状态。玻璃库存量继续加大。当月新增库存176.34万重量箱。2005年6月浮法玻璃价格除浮法3 mm、6 mm、浮彩5 mm价格比上月上涨1.92元/每重量箱、2.15元/每重量箱、2.91元/每重量箱,其它品种价格相对、普通出现下跌平板玻璃中3 mm每重量箱价格比上月下跌2.27元,其它品种价格继续上涨。因此在认识到我国玻璃市场优势的同时,还要看到当前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下,中国玻璃市场已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出现了一般玻璃产品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加剧,降价成为重要乃至主要的竞争手段,从而推动价格整体水平下降,在有些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从总体上看我国玻璃市场现状是喜中有忧。主要是全国玻璃市场结构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构失衡,供大于求,无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综上所述,总体上看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下,我国玻璃市场2006年1~3月全国平板玻璃累计产量9 584万重量箱,较上年同期增长14.47%,增长幅度低于上年同期3个百分点。重点联系玻璃企业今年4月份生产平板玻璃2 243.53万重量箱,比上年同期减少4.31%;今年1~4月累计产量为9 314.70万重量箱,仅比上年同期增长6.58%,大大低于上年同期增长19.07%的幅度。加上截至目前有20多条生产线放水停产,将进一步促使产量增速下降。

2我国玻璃行业发展机会和市场前景分析

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发展阶段,虽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我国经济的高成长阶段远未结束,2006年下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将继续前行。而玻璃是不可缺少的建材资源,它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据专家预测2006年国民经济增速应在8%~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16%~18%。快速增长的经济与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拉动平板玻璃市场的需求。同时,平板玻璃的市场需求特点是应用于工程后期,2006年的平板玻璃市场需求取决于上一年的经济增长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2005年国民经济及相关行业呈快速发展的态势,GDP达13.65万亿元,增长9.5%,新增建筑面积增速12.2%,汽车产量增长14.8%,均在二位数以上,因此2005年平板玻璃的总体需求量仍然较大。那么,我国玻璃行业未来的市场机会将表现为:一是下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我国玻璃行业带来了市场机会。玻璃行业的发展取决于下游产业的需求。二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建立节约社会的要求为高附加值的优质玻璃(如安全、节能、环保、信息和生物技术功能的玻璃等)带来市场机会。三是国际玻璃市场的需求转强为我国玻璃行业带来了市场机会。目前世界平板玻璃生产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虽然在生产工艺上没有大的突破,但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日熔化量为700~800 t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已十分普遍。世界平板玻璃产量约3 310万t。其中,西欧占27%,约894万t;东欧占5%,约165万t;北美占23%,约761万t;中国占30.8%,约1 020t万(2.04亿重量箱);日本占11%,约364万t;非洲及中东地区占3%,约99万t。世界平板玻璃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5%。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预计2006年世界平板玻璃的增长率在1.8%~2.2%之间。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尼)的增长率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西欧各国、美国、日本平板玻璃的年均需求增长率为4%,大量的原片玻璃用于深加工玻璃行业(包括汽车玻璃、玻璃幕墙等)。从国际市场看,与我国经济联系较为密切的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回升较快,有利于玻璃工业出口稳定增长。

3我国玻璃行业发展对策

在看到市场机遇和我国玻璃行业发展机会的同时,还应该看到,2006年,我国玻璃行业将面临市场形势变化和新增能力过猛的压力和挑战,仅前两个月,我国玻璃行业亏损额大增,较去年同期增长165.57%。当前玻璃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新线建设过于集中,新增能力过快,个别企业为获得更大利益,采取了不正当竞争手段,生产3.5~3.7 mm“非标产品”替代4 mm玻璃。扰乱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和市场价格。还有资源短缺,运输和原燃材料价格上涨,玻璃成本提高。如纯碱,从2004年下半年以后价格节节攀升,上升幅度近80%,达到1 800 元/t;煤炭价格,几乎翻了一翻;2005年2季度重点联系玻璃企业原材料统计数据显示:纯碱价格回落,重油价格猛升,纯碱平均进价1 435.86元/t,比1季度下跌114.73元/t;重油平均进价1 689.51元/t,比1季度上涨152.7元/t;煤炭平均进价418.17元/t,比1季度下降14.86元/t。二季度,玻璃行业原材料消耗中纯碱、重油、煤炭分别为10.61 kg/重量箱、11.16 kg/重量箱、22.07 kg/重量箱,电消耗为7.14 kWh/重量箱,比1季度增加了0.31 kWh/重量箱。去年我国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利润大幅度减少,仅实现8.7亿元净利润。对应于全行业300亿元的销售收入,我国平板玻璃的利润率远远低于国内市场的平均利润率。 2006年重点联系玻璃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季度重油价格升势不减,平均每吨进价较去年同期上涨949.83元,涨幅达61.92%;纯碱价格有所回落,但煤炭平均每吨进价较上年同期上涨了8.29%。虽然煤电油运形势较2005年会有一定的改善,但目前火车运输十分紧俏,汽运由于控制超载,实际价格增加了近60%,因此使玻璃销售成本上升了近8%~10%。所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从宏观上来说,促进我国玻璃行业发展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1)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加强行业宏观管理和控制, 大力推进玻璃工业结构调整。要继续控制总量、压缩过剩生产能力,限制新生产线的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导向、金融约束、协会引导、企业自律等多管齐下的制约措施去解决。以科技为先导,加大投入,缩短与国际先进产品的差距,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深加工产品的比例,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科技含量,实现产业整体升级。但调整结构必须控制总量。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制止低水平不合理的重复建设。积极解决玻璃工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中高档玻璃新产品及玻璃制品为重点,加快先进工艺的发展速度,平衡总量,坚持发展和淘汰相结合,以加快先进工艺的发展促进落后工艺的淘汰,借鉴外国玻璃工业产品质量控制策略与措施,尽快把我国玻璃质量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通过调整结构,控制总量,不断优化玻璃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最终使玻璃市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由于玻璃行业属于充分竞争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按照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市场调节的方法,即让市场找到自然平衡点。按照从热销到引来投资,到过剩这样一个规律,使过多的生产能力,通过反映敏捷的市场环境去自然淘汰,进而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阶段性产品过剩有利于结构调整。为此,对浮法玻璃生产线建设,建议采取“备案制”。

2)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运用市场化机制组建玻璃大型企业集团,加快由玻璃大国向玻璃强国的转变。企业的集团化有利于增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可以更广泛地利用经济资源和市场空间,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国百余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导致行业落后,无序和过度竞争的主要原因。2002年我国有平板玻璃企业127家,其中95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分布在52个企业,而美国平板玻璃企业只有6家、日本只有3家,英国、法国、比利时只有1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特别是入世以后,国外(含海外)大玻璃公司正加速在国内扩张,不断扩大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和市场份额。由最初的8条外资(或合资)浮法玻璃生产线,近期将发展至近20条线。同时建立了多个加工玻璃生产基地以及推销自己的专有技术,不断扩大其市场占有。在国内外玻璃企业的激烈竞争中,玻璃工业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兼并整合和结构升级阶段。如中国耀华与北方玻璃、上海皮而金顿与广东浮法玻璃、美国宇得收购厦门新华玻璃等。为了加快淘汰小玻璃和参与国际竞争,培育玻璃投资主体,通过大集团对中小玻璃企业实施收购、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模化投资和低成本扩张,加快发展优质浮法玻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整个区域乃至于全国的资源配置为出发点,逐步实现玻璃工业的规模经济,组建大企业集团,形成强有力的联合舰队,那么在国际竞争中就能处于有利地位。同时要搞活中小玻璃企业,通过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造等形式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削减相应的落后生产能力是我国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以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生产布局,遏制“玻璃之花”遍地开放现象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前应特别强调支持、培育和壮大一批有投资能力、对行业有带动作用、对市场有引导作用、对外资有竞争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这些集团在玻璃工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随着行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逐步走向联合的道路。目前国内平板玻璃行业已开始形成了优势和弱势企业群体。优势企业要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弱势企业要解决资金匮乏和寻求生存,形成并购重组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还选择“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可以预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联合、并购将会在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不断建造和出现我国玻璃工业的“航空母舰”。

摘要:近一个时期来,国内平板玻璃销售价格却持续低迷,这与我国平板玻璃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工艺和质量不断提高等行业形势是背道而驰的,这种情景的蹊跷何在?当前我国玻璃行业正在走出低谷,但向何处去,今后的市场环境如何?发展机会何在?全面分析了我国玻璃行业的市场供求和行业发展机会,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玻璃行业,市场环境,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甘智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关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料.

[2]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2004—2005年平板玻璃行业分析报告[R].2005年7月8日发布.

上一篇:融合优势下一篇:能量释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