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机会成本

2024-09-20

选择的机会成本(精选12篇)

选择的机会成本 篇1

在我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 提出了可再生能源新装机容量在2020年时必须要达到1亿千瓦, 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必须要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受到政策的支持,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 对秸秸秆收集、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降低秸秆的成本是相当重要的。

1 模型建立

秸秆的收集按照收购方式和运输方式主要有三种模式:

模式一、在电厂设置一个大型中心收购站, 散户直接将秸秆送至中心收购站, 在中心收购站进行压缩加工。这一模式称为集中收集模式, 如图1, 收集成本用C1表示;

模式二、在电厂周围均匀设置n个收购站, 散户先将秸秆送至中心收购站, 在收购站对秸秆进行压缩加工后, 再由收购站将加工后的秸秆送至电厂。这一模式称为分散收集模式, 如图2, 收集成本用C2表示;

模式三、在电厂设置一个收购站, 同时在周围均匀设置n个收购站, 散户自行将秸秆送至任意收购站, 在收购站对秸秆进行压缩加工后送至电厂。这一模式称为集中-分散收集模式, 如图3, 收集成本用C3表示。

那么, 秸秆收集成本模型:C=min (C1、C2、C3) ; (1)

为了对以上三种模式建立秸秆收集成本的数学描述, 我们对秸秆收集过程做如下假设:

(1) 秸秆资源在同一区域内均匀分布, 忽略同种作物由于种植条件不同造成的产量差异, 农作物在该区域内分布均匀, 疏密程度相同, 同时保持总产量不变;

(2) 忽略不同种类秸秆的收集运输及加工差异, 多种作物秸秆产量可以加和;

(3) 收集秸秆量相同时, 忽略因收购点设置不同而产生的压缩成本差异;

(4) 忽略道路的弯曲对运费的影响, 所有的运输均按照直线距离;

(5) 秸秆收集范围是以电厂为中心的圆形区域。

基于以上假设, 可以得到收集成本的数学描述如下:

收集成本过程是散户把秸秆送到收购站, 收购站进行压缩加工后再把秸秆送到电厂;主要收集成本包括秸秆的收购成本Csg、运输成本Cys、压缩成本Cjg、其他成本Cqt (装卸、储存、耗损、倒运等) 。

秸秆的收集量用Q来表示:

R= (3)

ε为耕地覆盖率;

ρ为资源密度;

ρ’为可利用资源密度;

S为秸秆收集范围面积;

m为收集范围内秸秆种类总数;

Bj为第j类秸秆种植的比例;

Yj为第j类秸秆单位面积的产量;

Sj为j类农作物的草谷比系数 (residue to product ratio, RPR) ;

k为秸秆综合收集系数;

R:秸秆收集半径。

在秸秆收集过程中, 秸秆的收购成本Csg和其他成本Cqt均和秸秆的收购量Q成正比, 故:

Csg= (4)

Cqt= (5)

Psg:单位秸秆的收购价格;

Pqt:单位秸秆的其他费用总和;

秸秆收集的运输成本Cys包括两种:一是散户将秸秆运输到各收购站的费用Cys1, 二是收购站将压缩加工后的秸秆运输到电厂的费用Cys2, 所以对于不同的收集运输模式, 运输成本不同。

Pys1:秸秆的质量运输费率;

Pys2:压缩后秸秆的质量运输费率;

L:秸秆从散户到收购站运输距离, 是一变化量;

L’:秸秆从收购站到电厂的运输距离;

:电厂周围收购站收集的秸秆量;

秸秆的压缩成本主要有压缩操作的固定投资Cg和压缩操作的运行成本Cy组成:秸秆压缩操作的固定投资主要包括建筑投资、设备投资、土地费用、其他投资等;秸秆压缩操作的运行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维护成本、电力费、其他运行成本等, 电力费用、其他运行成本等与生产规模成正比关系。

Cjg=Cg+Cy= (9)

Qc为压缩操作设备的额定处理能力;

Cgc为固定投资的年线性折旧成本;

Cf1为人力成本、维护成本等与生产规模呈指数变化的成本;

Cf2为电力费用、其他运行成本等与生产规模成正比关系的成本;

r为生产力指数, 本文取0.9。

总成本可表示成:

2 秸秆收集模式实例应用

某生物质发电厂电厂周围燃料的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

根据式 (3) 可以得到R=44.39km, 取R=50km。收购站初步设置情况如下:

模式一:仅在以电厂为中心, R’=35km的半径上均匀设置8个收购站;

模式二:仅在电厂内设中心收购站;

模式三:在电厂设中心收购站, 在电厂为中心R’=35km的半径上均匀设置8个收购站。

把数据带入式 (1) 、 (10) 、 (11) 、 (12) 即可得出最小的收集成本。从式 (10) 、 (11) 、 (12) 可以看出, 在假定的条件下, 他们只有运输费用不同。首先比较模式二和模式三, 模式二是所有的秸秆都要送到电厂周围的收购站, 模式三可以把秸秆送到电厂收购站和电厂附近收购站, 显然, 模式二的收集费用要大于模式三。

式 (1) 等价于:

C=min (C1、C3) =min (、)

模式一:

====392500ρ’

对于模式三, 如图4所示, A1B1为Oa的平分线, 对于散户来说, OA1B1区域的用户把秸秆送到电厂中心收购站要比送到a收购站费用要低, 我们就认定这一区域的散户会把秸秆送到电厂收购站。那么模式三秸秆收集就是OA1B1区域的用户把秸秆送到电厂中心收购站, ABA1B1区域的用户把秸秆送到a收购站。为了简化计算, 把模式三中OA1B1区域简化为一个半径为r1=17.5km的圆, 把ABA1B1区域简化为一个半径为r2的圆, 此圆的面积和ABA1B1面积相等, 如图4。

模式三:+

=++

==323791ρ’

通过比较, 可以得知C=min (C1、C2、C3) =C3

所以, 单位秸秆收集最小费用:

从实例可以看出, 单纯只在电厂周围设收购站 (模式一) 和只在电厂中心设置收购站 (模式二) 都不是最佳的燃料收集模式, 二者结合才是科学合理的收集模式。

3 结论

(1) 电厂收集秸秆, 应通过比较分析, 选择合理的收购模式。生物质电厂的燃料收集, 应该在距电厂几十公里范围内设置若干收购站, 同时, 电厂内的料场也应该设置收购站, 此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燃料的成本;

(2) 降低秸秆收集成本, 要从收购成本Csg、运输成本Cys、压缩成本Cjg、其他成本Cqt (装卸、储存、耗损、倒运等) 等几方面入手, 科学合理的组织秸秆收集, 使生物质发电厂效益最大化;

(3) 确定秸秆收集半径时, 要充分考虑秸秆的产生量和秸秆的可收集系数, 保证燃料来源, 满足电厂燃料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俊峰, 王仲颖.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解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田宜水, 孟海波.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73-96.

[3]刘岗, 郝德海, 董玉平.生物质秸秆收集成本研究及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 2006 (02) :85-88.

选择的机会成本 篇2

徐巍 陈力 李欣频

1.选择没有对错,做自己的选择,过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别人的,你会觉得这是美好的。

2.听取父母的意见,但自己做决定。

3.不要等着某一天实现梦想,趁你很有冲劲,对一件事情很着迷的时候,就马上就做。

4.面临选择的三“十”法:这个选择在未来的十分钟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在未来的10个

月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在未来的十年对你又有什么影响。

5.选择永远在做减法,就像你进了一个果园,不可能拿着一个果篮子,然后不停的往篮子

里塞水果;只会像是狗熊掰玉米,你只有两只手,掰一个就得放弃手中的那一个。要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6.每个人内心深处就有一颗完整的钻石。

7.不要轻言牺牲,这是做出选择后不愿面对选择,接受选择和承担选择后果的不负责任的表现。

8.不要想着以后会怎样怎样。你今天是怎么过的,十年后可能你还是会这样的生活。

9.把你昨天一天的时间安排详细的写下来再把你希望十年后的今天的时间安排详尽的写下来 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你要做什么样的努力了。

10.25岁之前把你最引以为豪的一种才能找出来,这种才能必须是在一定范围里是Top5(小

到身边的人,然后到班上、年级、学校、镇、省都可以),这件事情(发挥这才能的事情)必须是你很乐此不疲的愿意疯狂投入的,想办法把这种才能发扬极致,让这个冰山的一角露出来,成为你在人群中让人认识你的logo。它就是你生存最有力的保障。

11.在你的主才能上自由添加副才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职业选择。副才能应该有7,8个,这样选择就更开放。

12.现代社会不是只有两种选择,而是多项选择,只要你够想象力,够勇气。

13.跨学界、跨领域的现象在台湾很普遍,一个人其实可以做很多选择,把你的不同能力相

加就会有不同的职业选择。

14.每天一定要看书,开始可能看的比较慢,渐渐地速度就会加快,最后每天看一本书,是

完全可以的。

15.利用零碎的时间看书,而不是整块的时间。等人、等车的时候都是很好的机会。

16.书是最宝贵的资源,你遇到的各种情绪上的问题书上肯定都有解释,前人肯定都有总结,不要只是闷在自己的小世界,请你去翻阅书籍。

17.如果你读的文科,请你用大量的时间阅读理科的资料,补充理科的知识。相反亦然。用

单一科目角度看世界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18.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应该不断的切换阅读的角度。如这一句可以从医生的角度来看,那

一句可以用来做文案创意,那一段可以是我旅行喜爱的地方„„从你列出的主才能和副才能出发,这样你知识的积累是同步进行的,而不是刻意分开来学习。

19.当你觉得口渴的时候,证明已经严重缺水了,请时刻保持你知识水库的高水位。

20.18岁到28岁是人生最重要的十年,这十年决定了以后的几十年。

21.在学生时期就必须大量汲取养分积累知识,不然到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知识不停输出,很可能出现短缺现象。

22.我的INPUT和OUTPUT经常保持9:1的比例,这样我才能保证我能很自如的面对工作

和生活的需要。

23.说学生不能去旅行是错误的。首先旅游不一定要高消费,可以穷游;其次旅游的钱可以

用其他方式获得,想想怎样利用你的才能。(心灵鸡汤的作者当时是为了买一房子而走遍各大出版社请求书的出版权的)

24.当你处于一个转型阶段或者是改变阶段,不要问别人的看法,不要让别人的看法挡在你的认知体验的前面,那是很麻烦的事情。

25.任何恐惧都是别人种在你脑子里的。刚出生的婴儿是不会恐惧,他们在知道热水会烫伤

人、惹父母生气会被挨打等之后才知道恐惧。你的恐惧也是别人给你的,只有回复婴儿时的无惧,才能自由地做出选择。

26.一旦一个想法在你的脑海里,它就会生根发芽。

27.不要给任何事物贴标签,它会限制你的思考。当你不自觉贴标签时,记得撕标签。

28.当你觉得你现在过的的人生是拿任何人的人生或者任何东西都不能交换的时候,你才是

把你的人生过到了极致。我就是这么想的,任何人的人生,东西都不能交换我的人生。如果你不这么认为,请想想怎样利用好你的人生。

29.只要你够好,60岁都会有桃花。我现在(41岁)的桃花比20岁、30岁时的桃花还要旺,所以不要担心择偶早晚的问题。

30.只要有光的投射在物体上,就一定有物体的投影。如果一个人只有光明积极的一面,没

有黑暗消极的一面,那这人是不正常的。

31.消极的时候,用一些积极的方式表达情绪(擅长写小说,就把难过的感情写成小说)。

32.多看看天文宇宙等科普知识,看宇宙的形成,你就会感觉自己是多么渺小。这样不断的切换视角,心胸自然变得开阔。

33.决定好人缘的绝不是你的长相,而是你的气质,你的亲和力,你是不是愿意帮助人等等。

34.每个时期都会有得不到的好东西,但不要因为眼前的好东西而放弃了长远的好东西。—

—徐巍

35.不要只看着得不到的,而忘记手中有的,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陈力

浅析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篇3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差异及优缺点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企业将工作重点的一部分转移到企业内部控制中。对于商品生产企业,特别是生产规模大、产品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成本控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完全成本法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来说,完全成本法存在缺陷,因而许多公司相继引入变动成本法,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本文将通过对比两种核算方法的差异,阐述其优缺点,为企业进行选择提供帮助。

一.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概述

(一)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又叫全部成本法、吸收成本法,它是指将一定期间内生产数量的产品而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的制造费用都计入产品成本中去的一种方法。

(二)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又叫做直接成本法,它是指在确定生产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成本时,只将产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方法。

二.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差异

(一)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

(二)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内容不同,所以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完全成本法下,无论是库存产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均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其成本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固定型制造费用则作为了期间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

(三)计算损益的方法不同

在不考虑税金问题的情况下,完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其对比如下:

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损益表的结构

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一)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1.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1)完全成本法符合人们对于成本的传统认识,即成本是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所付出的一切。这一方法便于理解和使用,在我国,部分企业和部分地区的会计知识水平不高,这种方法便于运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的管理。

(2)使用完全成本法计算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时,在一个相对的范围内,产品的成本虽产量的增加而下降,这有利于激励企业扩大产量。

2.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

(1)固定成本的分摊工作十分繁琐,工作量大,同时不能保证精准性,相关人员主观发挥的空间大。

(2)不能满足管理当局计划和决策的需要。管理当局进行计划和决策时要区分变动成本和完全成本的不同影响,而完全成本法提供的是混合型的成本,这就不能满足需要。

(3)完全成本法所反映的利润的多少,不是与企业的销售量成正比,而是与产量成正比。产量越多,利润越大。这样就会给企业的管理者、利益相关者造成一定的误区。可能导致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

(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变动成本法将产品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利润的计算提供了方便。同时,为管理当局进行预测,量本利分析等相关的决策和分析提供了有用的数据。引入了边际贡献这个概念,为管理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提供了可能性,便于经营决策。

(2)变动成本法简化了会计核算工作。与完全成本法不同,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成本计入当期损益,在损益表中一笔扣除,而不需要分摊,因此极大的简化了会计核算工作。同时符合收益和费用的配比原则。

(3)正确的揭示了销售数量和利润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企业的利润与销售量成正比,销售量增加,利润增加,反之反是。这种关系是符合客观情况的,避免了管理人员盲目扩大产量,给企业带来损失。同时,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环节,拓展销售市场。

(4)变动成本法有利于管理当局加强成本控制,划分经济责任。由于变动成本法划分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如果成本出现了不利的差异,可以通过分析明确差异产生的来源,即使进行纠正,同时分清楚是属于生产部门的责任还是管理部门的责任。这样有利于监督企业各个部门完成自己的责任。

2.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1)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成本不符合传统的观念,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很难做到非常准确,因此在此基础之上计算出来的变动成本也是一种粗略的计算。

(3)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企业不可以直接对生产的商品进行定价,需要考虑固定成本的影响。同时不利于计算产品的销售利润。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成本控制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成本核算中,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核算方式,以实现企业价值。(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少梅,《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下运用比较法分析税前利润差异》[J].财会月刊(综合).2008,(8):88-89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路径选择 篇4

一、物流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一) 物流成本的概念。

物流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物流成本仅指由于物品移动而产生的运输、包装、装卸等费用。广义的物流成本是指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实体与价值变化发生的全部费用。它具体包括了从生产企业内部原材料的采购、装卸、包装、运输以及在消费领域发生的验收、分类、仓储、保管、配送、废品回收等发生的所有成本。物流成本从其所处的领域看, 可分为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一是从事物流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各种形式的补贴等;二是物流过程中的物质消耗;三是物资在运输、保管等过程中的合理损耗;四是属于再分配项目的支出;五是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六是由产品空间运动引起的费用。

物流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从采购到销售都依赖于物流的支持, 也是企业费用的主要产生环节。它通过降低流通费用, 缩短流通时间, 可以整合企业价值链, 延伸企业的控制能力, 加快企业资金周转, 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

(二) 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

1. 物流的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 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往往带来高的物流成本,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物流合理化, 是影响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 它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

物流的合理化包含的内容很多, 不简单地局限于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物流要素的合理化。还应该把物流设备和物流活动看作一个系统, 各个物流要素处于该系统之中, 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组织各部分协调和谐地发展下去, 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比如有时提高运输效率, 运输成本增加了, 相反仓储保管的成本下降了, 总的物流成本也减少了。

2. 物流质量。

加强物流质量管理, 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提高物流成本的质量, 才能不断减少消灭各种差错和事故, 降低各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只有不断提高物流质量, 才可做到物流的各个环节合理协调的长远发展;只有不断提高物流质量, 才能降低物流过程的消耗, 增加物流企业的盈利;只有不断提高物流质量, 保持良好的信誉, 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形成规模化集约经营, 提高物流效率, 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

3. 物流效率。

高效物流系统是提高顾客服务的重要途径。如果企业能够及时可靠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则可以有效地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效率, 可减少资金占用, 缩短物流周期, 降低储存费用, 从而节约物流成本。同时物流企业应注重对现有资源和流程不断改进, 提高作业效率, 配置一些基础性设施, 如计算机、软件、系统联网等。电子商务已经在各行各业兴起, 电子商务已成为物流努力的方向。将电子商务应用于物流的发展, 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时间, 从而可以提高整个物流效率, 使得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4. 物流人才。

要使物流合理化, 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及提高物流效率, 就需要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 因为他们的一个好建议或者合理优化的方案, 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所以, 物流人才是物流企业的宝贵资源, 是一种潜在的效益。好的企业物流系统, 都有一伙精明能干的物流人才支撑。要想发展物流, 实现现代物流, 就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通过优秀物流人才的努力工作, 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 实现企业效益的创益, 实现企业物流的现代化。

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

从企业微观的角度看, 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由于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成本, 从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提高了利润水平。在销售收入和其他成本及费用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的利润因此会得到增加。二是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 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但价格背后体现的还是产品的价值量, 即产品中所凝聚的人类抽象劳动的数量。商品价值并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 而是由行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当某个企业的物流活动效率高于所属行业的平均物流活动效率, 物流费用低于所属行业平均的物流费用水平的时候, 该企业就有可能因此获得超额利润, 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转化为企业的“第三利润”;反之, 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会下降。正是这种与降低物流成本相关的超额利润的存在, 而且具有较大的空间, 导致企业积极关注物流领域的成本管理, 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

三、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路径选择

(一) 加强企业职工的物流成本管理意识。

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 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价值链成本意识”、“供应链成本意识”。

(二) 利用一贯制运输和物流业务外包降低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从运输角度上讲, 可以通过一贯制运输来实现, 即将从制造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商品搬运, 利用各种运输工具的有机衔接来实现, 运用运输工具的标准化以及运输管理的统一化, 来减少商品周转、倒载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 并大大缩短商品在途时间。控制物流成本也可采用物流的外包。物流业务的外包不仅仅局限在降低物流成本上, 还能使企业在服务和效率上得到许多改进, 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能力, 降低投资需求, 获得有效的渠道, 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等。

(三) 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采用信息系统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 进行预测分析, 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因此, 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是为了彻底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 而非向其他企业或部门转嫁成本。

(四) 改善物流管理, 加强经济核算。

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物流成本的最直接因素。虽然管理本身不产生直接效益, 但它却通过其他物流的具体执行部门对物流成本产生影响。因此, 加强物流管理, 实现物流管理的现代化, 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最直接方法。例如:对库存良好的管理, 严格掌握库存物品的数量、品种、进出情况可以减少资金占用, 降低库存成本;严格的保管制度, 可以减少物品的损耗、丢失、霉变等, 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采用岗位责任制的方法, 加强经济核算, 对原材料消耗, 资金, 人员, 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支出层层分解, 实行目标管理, 是有效的好办法。但必须指出值得注意的是, 物流成本的绝对数值必然是会一直上升的。

参考文献

[1].梁金萍, 冯力.降低物流成本的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创业选择合适机会很重要 篇5

很多想创业或者已经开始创业的朋友们对加盟创业项目的选择都是两个:暴利的,好进入的。不过这两者往往是矛盾的,从经济学上说行业暴利正是缘于其不好进入。因此,创业者们无法选择房地产、石油这样的行业,正因如此,很多创业者选择了服装、饰品、餐饮等行业,有的人在个别行业有人脉的也可以选择那个行业,这样创业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创业者怎样选择加盟创业的时机呢?

有的人选择的行业在当地市场竞争太过激烈,而且他们又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往往会在竞争对手的打压下创业失败。这就告诉创业者,创业是要选择时机的。

如果你选的行业大家都在做,而你又资金没优势、技术没优势、关系没优势、智力没优势,你做这个行业能够赚到钱吗,或者赚到的多吗?这些都是创业者在创业时要考虑的。

如果上述这些优势你已经没有了,那小编劝你在创业时找一个好的时机,进入一个好的行业。就说炒房,前几年炒房说明你有眼光,现在炒房只能说明你有钱没本事。所以不管什么选择都要有个时机,比如有些人早二十年去做服装的话现在肯定是盆满钵满的,但是现在不行了,只能说有赚有赔。

降低物流供应链成本的路径选择 篇6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 增值成本

一、化整为零,降低物流供应链的职能性成本

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都对应着一项职能,每个人在其职能范围内工作,并且直接向公司管理部门负责,整个物流供应链上的总成本很大一部分存在每个职能人员的工作环节之中,每个参与供应链管理的人员竭尽全力把成本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是降低物流供应成本的重要途径。例如,在采购方面,采购部门要对采购的物品在采购的时间、地点、数量、质量、价格等方面合理决策,尽可能压低购买货物的进货价格和有关服务费用。在运输货物方面,则要采取灵活的运输手段压低货物的运输费用。在处理存货的时候,要把存货保持在最合理的低水平上。在操作货物仓储的时候,必须把仓储预算经费降低到最低水平。在生产过程中,则必须把每一件产品的附加值成本尽量降低。包装方面,则必须坚持最低限度的包装成本,达到产品质量、市场价和包装的合理统一。

二、权衡利弊,尽量寻求最低水平的交货成本

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寻求包括交货成本在内的各项职能性成本费用降到最低限度存在物流供应链经营管理的权变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根据进口和出口的不同类型货物,仔细分析行情,为了保持最低的成本费用,必须在货物质量、采购、资产管理、运输服务和其它因素之间,全面权衡利弊。在商业关系中,双方为了达成协议,各以一定的权益退让,换取对方同等的权益退让,最后才能在采购的时候达成客户同意的低廉成本费用。在采购的过程中,运输模式、包装要求和产品资源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于交货成本的降低是非常重要的。仓储和生产基地的远近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交货成本。总之,物流供应链中的交货成本也是整个物流成本的重要一环,存在很大的成本压缩弹性。只有合理取舍,才能使物流企业在广泛的范围内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不同需要和具体条件上不断改善工作质量,才会在更大的幅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把交货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

三、维持客户满意度,合理降低企业增值成本

依照欧洲和国际经济标准模式,所谓“企业增值成本”的概念是属于第二阶段的成本。那么什么是企业贡献给供应链的增值成本?这种增值成本实际上是在物资所有权总成本以外的附加客户价值。现在的企业正在开始致力于降低与市场营销、销售、工程技术支持、场地服务支持、信息技术费用和行政费用有关联的成本。公司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中对产品和客户获利情况进行分析。而公司分析的重点就是总体成本补充,也就是对进货价格再加上一定的百分比作为零售价,以补充费用及保证利润的总体成本进行分析。

四、深度挖潜,降低直接贸易伙伴内部附加值成本

企业物流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有近远。直接贸易伙伴是指与企业有关的“直接供应人、客户和中间商”。这部分与自己直接打交道的物流链节,他们的内部价值成本会通过成本流的传输转嫁到物流供应链的其他成员。若公司引进开账式分析,确定谁能够在直接供应人、公司、中间人和客户关系范围内,提供经济性最好的各种职能服务,即实施跨职能成本分析。例如应该由谁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提供以下服务:客户要求的预告和时间安排、存货的管理和补充、运输、仓储、组合、货物储存跟踪和存货出入、工程和技术支持、产品失败分析、市场营销和产品销售。通过实施跨职能成本分析,使企业把贸易伙伴的成本纳入到自己的成本预算之中,通过沟通和合作来消除繁琐和重复操作的物流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总体联合成本。

五、实现共赢,使最终用户交货供应链成本最小化

物流服务供应链在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产品的买家、卖家和服务供应方等环节的串连组合,也就是说,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各自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任务,因此是不尽相同,有时候互相会发生抵触矛盾,甚至会影响到供应链的整体效益。积极参与供应链的买家、卖家和服务供应方等公司企业都是各有其打算。这是发展物流业务渠道的基本特色,无论是对物流供应链的整体,还是对物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来讲均是如此。因此,把最终用户交货供应链成本降低到最低点,一方面以最低的最终用户成本提供产品,另一方面在供应链上的每一个成员之间(二道,第三道或更多)有成效地获取财产和利润。只有疏导好出口,才能增大流量,实现共赢。看清而不是忽视这一点对于参与和经营物流行业的人至关重要。

总之,物流供应链利润如同流动的河水,只有疏导好进出口,理顺河道,清理好污泥,减少中途的跑冒滴漏,才能财源滚滚。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杜文,任民.第三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65-268.

[2]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4.8.5.

The Path Choice Of Cutting Down Cost Of The Logistics Supply Chain

Zheng Mingliang

Weif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Summary] The logistics scope extends enlarge continuously, its one of the end purposes is to create thelogistics additional value. in the meantime to decline the cost. In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y and businesstoday, declining cost have already become a head choose a point. Of management in the logistics supply chains especially connecting with production and circulate and consumption closely, the namely so-called and social economic activities is three greatly part of it.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现实选择 篇7

一、物流成本概念

对物流成本概念的争论,源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物流的认识不同。

(一)物流

物流概念在各国出现的先后不同。1901年,美国政府“农产品流通的产业委员会报告”开始了人类认识物流的征程。1 956年,日本直接从英文的Physical Distribution翻译出物流概念,并在1965年正式用于政府文件。1979年6月,我国物资经济学会代表团从日本将物流概念引入我国。

时至今日,各国对物流的认识在物流范畴、对象、方向上仍不相同(见表1)。2005年,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认为物流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是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者之间高效率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协调、执行和控制[1]。1981年,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指出物流是物质资料由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流性移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的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如果不经过这些活动,物就

不能移动[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3]

(二)物流成本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1992年发布的《物流成本管理公告》指出:“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计划、实施、控制内部和外部物流活动的过程中的所发生的费用。具体说来,物流成本包括企业在采购、运输、仓储、物料和存货管理、订单处理/客户服务、预测和生产计划、相关信息系统以及其他物流支持活动等典型的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但是,这些费用不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产成品的生产成本、营销和销售费用以及与物流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其他费用。”[1]

日本通商产业省1992年编制的《物流成本核算活用手册》定义:“物流成本是指从有形或无形的物资源的供应者到需要者为止的实物流动所需要的成本,具体包括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处理等各种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2]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 20523-2006) 2006年借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指出“物流成本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

保险和税收成本。本标准中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包括负债融资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即显性成本和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即隐性成本两部分内容。”[4]

二、物流成本的性质

(一)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根据会计学科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划分,成本包括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财务成本又称为账面成本,如产品成本。管理成本有责任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变动成本等。管理成本是财务成本的深化和发展,二者有显著区别(表2)。

(二)物流成本的性质

物流成本是一项管理成本,而非财务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是企业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基础。物流成本核算是在经济发展、物流业务剧增的背景下,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进行的一项成本核算。随着物流的发展,物流概念不断丰富,物流成本不仅仅包含显性成本,还包含隐性成本。现行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确认标准、计量属性是无法确认隐性成本的,物流成本核算的依据除了现有财务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必须借助其他相关信息资料。物流成本的核算没统一的法规和制度规定,仅有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 20523-2006)对物流成本构成内容、从会计数据中分离的方法提供了指导,具体核算由企业自行确定。物流成本核算要求与决策相关,所计算的结果不一定是实际成本。

三、物流成本核算

管理成本的核算没有统一规定,由企业自行确定。因此,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既有区别又存在一定的联系。事实上,企业物流成本是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项目,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5]。当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急剧增加之际,按照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详细反映物流成本迫在眉睫。

(一)物流成本核算方式

照会计科目设置的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原则,物流成本具备了相关性和实用性两项原则。因此,增设专门的

物流成本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会计方式,二是统计方式。

会计方式主要有两种模式,单轨制和双轨制。单轨制模式是将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企业现行的产品成本核算等结合进行。[6]在现有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中增加新的会计科目“物流成本”,用来记录与核算发生的物流成本费用,期末,将归集的物流成本费用按一定方法分摊到相关成本费用账户中。双轨制模式是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体系。[6]即对于每项物流业务,均由成本专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物流将成本记账凭证一式两份,一份用于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登账,一份用于会计核算体系登帐。这两种模式记录的物流成本信息都比较全面、系统、连续、准确,但单轨制增设新的会计科目,对现有会计核算体系的调整较大。双轨制对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无干扰,但是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工作量较大。

(二)评析

一方面,物流成本的核算资料包含会计核算资料。即现行财务会计系统对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确认标准的物流成本能够准确计量、记录,为物流成本核算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物流成本核算资料还包括其他信息资料。财务会计系统之外的物流成本信息资料,是物流成本核算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因此,物流成本包含三类:一是符合会计确认原则的物流成本;二是会计系统无法确认的物流成本;三是存在争议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核算必须面对的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物流成本,第三类物流成本仅仅存在于理论探讨。按照《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 20523-2006),第一类物流成本主要由显性物流成本构成,第二类物流成本主要由隐性物流成本构成。

1. 增设物流成本会计科目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原则,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甚微时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反之,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很大时,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随着第一利润源、第二利润源的挖掘,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地位快速提升,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原材料的第二大成本要素。因此,物流成本作为第三利润源,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按物流成本会计科目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不同类型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不同

各国对物流成本的界定不同,物流成本涵盖的范围不同。同一国度内,企业类型不同,物流成本构成也不同,财务会计处理方式也不相同。

四、物流成本核算的现实选择

(一)物流成本核算应按成本类别进行分类处理

对符合会计确认条件的物流成本借助会计核算体系,是物流成本作为管理成本与现有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天然联系。增设物流成本会计科目是用会计方式完成大部分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是财务会计系统对相关信息需求必须做出的调整。虽然增设物流成本一级会计科目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当前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的背景下,进行大范围的甚至是彻底的调整,并非务实的做法。因此,针对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的物流成本,可以考虑在相关一级会计科目下设置物流成本二级会计科目,在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之后,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三级会计科目。如果需要考察物流功能成本,在材料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下设置物流成本二级科目后,再按照物流功能类别再物流成本二级科目下设置三级科目。如果需要考察不同业务的物流成本,在材料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下设置物流成本二级科目,按照物流业务类别设置三级科目。

对于会计系统无法确认的物流成本,应结合相关信息资料采用适宜的方式如统计方式进行核算,具体方式取决于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

(二)物流成本核算应按企业类型进行分类处理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产生的物流成本,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的部分,在会计科目设置和表现形式上明显不同。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散在原材料、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会计科目中,需要进行剥离,才可辨析清楚。物流企业的营业成本绝大部分都是物流成本,其核算程序可以在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后,按照产品成本核算的方式,选择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进行计算。因此,制造企业拟选择双轨制模式核算物流成本,物流企业适合使用单轨制模式核算物流成本。

摘要: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争取利润空问、提高竞争力的时代要求。物流成本核算不清阻碍了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宴施。随着物流成本比重的增加,增设物流成本会计科目是必然选择。在现实条件下,物流成本核算在核算方式上应按照企业类型和成本类别分类处理。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成本,会计确认,分类处理

参考文献

[1]陈正林.现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4.

[2]秦建国.日本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8354-2006)[M].物流术语,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4]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OL].http://wenku.baidu.com/view/f736d988a0116c175f0e48f4.html.

选择的机会成本 篇8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关于质量成本的概念, 学者们的观点不一。本文认为, 质量成本是一种新的成本概念, 并且是在全面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它是在企业实施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费用, 以及因产品不符合质量规定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失之和。质量成本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部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二、国内外质量成本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质量成本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创新和突破基本发生在美国, 历程简要归纳起来如表1所示。

(二)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首次使用质量成本这一概念是在1981年, 是由瑞典专家桑德霍姆博士引进来的。我国对质量成本管理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 主要是理论引介和概念拓展。1984年, 我国于上海召开了第一次质量经济分析研讨会, 这次会议主要对国内外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状况及国内对质量成本管理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相关介绍, 并且宣布成立中国质量经济分析研究委员会。第二阶段从21世纪初至今, 在方法上从定性研究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转变, 在实践上针对不同行业特点提出具体的质量成本管理策略。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在我国, 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虽然起步晚、时间短、基础薄弱, 但推广迅速, 成绩巨大, 在纺织业、电子业、机电业、航天业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 我国发布的关于质量成本管理的一系列标准基本上是指导性的, 并没有实际列入质量认证标准体系。

三、餐饮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 在餐饮产品的价格结构中, 人工成本所占的比重偏大。其次, 餐饮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品原材料的成本。最后, 经营管理水平也会影响餐饮成本费用的高低, 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的企业往往会忽视成本。

四、餐饮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

首先, 餐饮企业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教育,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宣传教育, 增强员工和管理层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其次, 在企业内部建立培训班, 定期分批次地对质量成本管理实际操作者和执行者进行培训。最后, 负责餐饮工作的各个部门应针对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不断完善。

(二) 合理安排各部门人员, 降低人工成本

首先, 尽量使不同岗位的工作得到优化。其次, 实行分班制。在用餐高峰时可以多安排些服务人员, 而在用餐人数较少时, 则可以适当减少服务人员的数量。最后, 招收假期工或季节工。

(三)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可以建立质量责任制并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确立经济责任制, 使每位员工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有明确的规定。在综合考虑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制订质量成本目标, 使二者有效衔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质量成本项目, 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将员工的工作状况与其工资挂钩, 进行质量责任制考核。

(四) 制定严格的原材料采购监管机制, 控制采购成本

对于原材料的采购, 餐饮企业应建立起严格的、具体的原材料采购监管机制, 制订出详细的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流程, 同时管理层、厨师长和具体的采购人员应定期进行市场价格调研, 以了解市场价格。有些原材料可以采用固定供应商送货的方式, 有些原材料可以采自给自足, 这样可以防止供应商故意将原材料价格拉高的可能性, 从而将材料采购价格降到最低。

目前,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餐饮企业发展迅速, 但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 餐饮企业加强成本管理, 尤其是质量成本管理显得更加重要。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对其成本进行监管, 而且对于质量成本的控制更加严格, 通过对不同比例的质量成本项目进行研究, 寻求餐饮成本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平衡, 采取有效措施, 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餐饮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为增强竞争优势, 提高利润水平, 成本管理模式选择至关重要。文章主要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 分析了餐饮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建议, 为餐饮业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餐饮业,质量成本管理,必要性,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文培.现代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

[2]A.V.Feigenbaum.Total quality control[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3 (34) .

[3]J.M.Juran, A.Blanton Godfrey.Juran’s Quality Handbook[M].NewYork:the Me 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9.

[4]夏鹏.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成本制度[J].会计研究, 2007 (07) .

[5]宋乃冰.论质量成本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 2004 (02) .

[6]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课题组.质量成本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研究, 1996 (10) .

选择的机会成本 篇9

根据我国企业技术跨越的现状, 企业在对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进行选择时, 应该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

第一、技术跨越动机。首先企业要考虑是否有进行技术跨越的强烈需求和动机。这个动机是多样化的, 可能是因为现有的技术项目已经进入成熟期或者衰退期, 企业想要追求更高增长率已经不大可能;也许是企业出于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减少竞争压力的目的。总之, 对能够充分发挥跨越主体实力、专业技术、资源以及经验的项目都要优先考虑。

第二、基于战略的选择。企业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的选择应该是一种基于战略的选择。这里包含两层涵义:一是要保证机会窗口的选择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相一致;二是企业技术跨越项目的战略意义要大于财务意义。因此, 在对机会窗口进行选择时, 不应该仅局限于财务上的目标以及短期利益。

第三、资源是否匹配。企业要充分考虑现已拥有的资源以及未来可能获得的资源是否与机会窗口相匹配。跨越项目所考虑的资源的范围十分广泛, 其中一部分来自于企业外部, 比如来自科研所、政府等可能获得的资源, 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企业内部, 比如科研技术力量、研发设备、资金实力。以上种种资源决定了企业对技术项目的接受能力以及企业对技术的改造能力。企业可以根据以上信息实施不同的技术跨越模式, 决定跨越项目的技术跨越难度。

第四, 综合考虑。企业选择技术跨越项目之前, 要对技术的功能、可行性、技术性以及风险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 所选择的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差距以及企业现有的技术能力决定了技术的可行性, 应该在企业可行性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技术。另一方面, 一旦跨越项目面对一项新的技术时, 还可能面对一个潜在市场, 不仅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 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企业在考虑如何规避风险的同时对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也应该进行了解, 从而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追求项目的最大经济性。

二、企业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的选择

(一) 确定企业技术跨越机会窗口选择领域的行业分析

行业环境是企业技术跨越机会窗口选择时所处外部环境之一, 对行业进行科学的预测是决定跨越项目领域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跨越项目的发展与它所处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 而且行业的发展又受到整个行业链状况的制约。进行行业预测的对象主要包括:跨越主体目前所处行业;可以替代的行业;跨越主体所处行业中的其它上下游行业以及互补性行业。进行行业预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跨越项目进行准确定位。

一般对本行业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第一, 对本行业的成长性进行预测, 行业成长性是评价行业、提供项目机会的重要指标;第二, 对本行业的发展阶段进行预测。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 他们在技术跨越项目上的选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般来说, 在行业的初期发展阶段, 企业率先选择技术跨越, 以完成行业创业的使命;在行业的成熟阶段, 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同行之间的竞争以及替代品的威胁, 这时候企业应该选择那些能够对行业特殊资源进行控制的跨越性项目, 从而获得行业在技术上的优势;在行业的衰退阶段,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技术积累状况以及外部可能获得的技术资源, 找准时机选择横向跨越的项目, 从而获得进入新行业的机会。

可能出现的替代性行业对于企业来说并非都会对它构成威胁, 对于替代性行业的研究主要是对现有行业的稳定性进行预测。我们知道, 现有的制药行业是最典型的面对新技术压力的行业, 现在大多数医药行业从基础科学到有机化学以及合成化学的基因科学过渡, 这也引发了生物制药行业的诞生。但是不少在传统制药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公司, 在市场份额上仍然遥遥领先, 比如辉瑞制药公司。其原因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替代障碍的存在。比如生物制药行业的产品可以对遗传病发生的几率进行分析, 在对遗传病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开出药方, 但是存在以下障碍:第一, 技术专家会在用户能够承受的经济能力范围之内对该产品进行研发吗?第二, 一旦研发出来, 医生和病患能够相信这种医药产品的效用吗?由此可见, 替代行业可以使现有行业面临不小的危险, 当然替代行业也可以与现有的行业长期共存。因此, 企业往往需要在横向跨越以及纵向跨越之间做出选择。

另外, 行业链的完善性对于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 行业链主要包括技术链群落以及市场链。对于生物制药行业来说, 技术链群落包括了新药开发领域、诊断以及医疗技术公司、生物技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物分子、微生物以及细胞公司等等。

市场链是实现技术跨越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价值增值的重要性渠道。市场链上的重要成员往往是为客户或为最终用户传递产品或服务的组织。一般来说, 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能够有效、成功的发展与市场链成员关系的往往是成功者。当然企业跨越技术的先进性往往会使市场的变化呈现出间断性的特点, 要让市场链上每一个环节的角色都充分发挥作用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 企业应该从市场链上寻找到关键性环节, 比如与通讯技术相关的企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拥有的用户量, 那么在这条市场链上, 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的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要对企业所在市场进行分析是对市场进行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 当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比较好的成长性, 技术链以及市场的前景十分乐观, 替代行业的替代程度不高时, 可以考虑在自己所属的行业进行纵向跨越, 此时技术跨越的机会可以使行业的技术进步, 也可以成为对行业技术链的补充。而当原有行业的发展空间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时, 企业应该另辟蹊径, 找准时机进行横向跨越, 进入新的行业。比如韩国三星以及中国TCL就是成功的例子。

行业预测能帮助企业确定技术跨越的领域, 接下来应该在该领域中展开技术预见。

(二) 企业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的技术预见

首先, 从单个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 技术的成长形态一般呈正态分布。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之下, 技术往往会按照一定的轨迹发展, 经历“孵化期”、“市场导入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四个阶段, 呈现出“S”型的曲线走向;但是不同技术的生命周期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有些技术昙花一现, 有些技术则经久不衰。对技术项目生命周期的分析, 对于技术跨越项目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当技术项目无发展潜力时, 在原有的技术项目基础上进行选择已经变得非常不现实。此时企业选择一些最新的技术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其次, 现代技术的综合与分化比较频繁, 这就为企业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选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现代技术的相互综合往往会在交叉点上有所创新, 比如将生物技术与现代芯片技术相结合为我们带来了生物芯片这一新兴产品。生物芯片可以通过芯片上包含的信息进行疾病的诊断, 它跨越了传统的医药技术, 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分化”则是指很多技术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分支, 比如生物制药技术又分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各项研究领域。

三、结论

通过行业分析以及技术预见, 企业了解了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跨越机会。另外, 企业主体应该把跨越机会与企业总体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从而能够从中找出最佳的跨越技术。

参考文献

[1]姜黎辉, 张朋柱, 龚毅.不连续技术机会窗口的进入时机抉择[J].科研管理.2009 (02)

[2]陈德智, 陈香堂.技术跨越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 (07)

[3]张鹏, 朱常俊.论技术跨越的实现途径以及对我国政府的启示[J].科学学研究.2007 (01)

[4]马庆国, 胡隆基.技术跨越概念的定义研究[J].科研管理.2007 (05)

[5]赵明剑, 司春林.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 (05)

[6]曹体杰, 盛伟忠.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获取——环境、模式与吸收能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 (10)

[7]李正卫.技术跨越理论述评及其对我国技术跨越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 (02)

[8]蔡琼华, 司春林, 赵明剑, 马玲.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 (02)

高成本约束条件下企业的可行选择 篇10

一、企业面临的高成本压力

1、原材料、能源短缺造成成本高企

(1)原材料价格上升。

原材料的价格急剧上涨。原材料价格指数比2002年增长了近一倍。以钢铁行业所需的铁矿石为例,2005年度一年就暴涨71.5%,2006年度上涨19%,而2007年度供需双方谈判中又达成9.5%的上涨幅度,至此铁矿石价格已是连续4年上涨。而我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又需要大量的钢材等原料,这必将会提高全社会的成本。

(2)能源短缺。

我国已经进入“资源有限”的时代,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国际能源涨价导致企业支付的成本大规模上升。以石油为例,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为4.5亿吨,上限为6.1亿吨,而预计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1.8~2亿吨,中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依存度至少将达到总需求量的55%以上。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2、人工费用上涨

(1)构建和谐社会,必然会大幅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工资标准,之前我国劳动力的平均水平约为美、日等发达国家的1/20、1/30,与经济发展很不协调,因此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近颁布的劳动法,在一个企业工作两年以上就可以跟公司签不定期合同,如果公司违约就需要赔钱,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使企业成本提高。

(2)政府支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大,种粮不缴税、看病有合作医疗、生活困难能享受低保等,农民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的比例大大减少,有的地方已经出现民工荒和技工荒,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提高用工成本。从2004年以来的“民工荒”使得劳动力价格普遍上升,珠三角等地企业将民工工资调高了10%-30%。

(3)大学扩招导致劳动力成本在未来的逐步上升已经成为必然,这些新一代的知识型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制造的成本。

3、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土地、环保和资金以及物流)的变化增加成本压力

(1)土地价格不断攀升。

工业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随着企业对土地需求的增长,土地的价格必然也会相应上升。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10月25日公布的资料显示:70个大中城市的土地交易价格上涨较快,一至三季度累计平均上涨12.8%,一季度上涨9.8%,二季度上涨13.5%,三季度上涨15%。

(2)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再出现先发展再治理的被动局面,最近一段时间国家环保总局加强了工业企业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对那些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污总量控制标准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最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必须采取一定的排污措施,购置相关的治污设备,相应地成本也就提高。

(3)资金成本不断攀升。

我国已经步入升息周期,而连续几次存款准备金的上调,使得企业为获得资金而支付更多的成本。另外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的企业也产生重大影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不断升值,也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4)物流成本不断攀升,也是我国企业生产成本过高的原因。

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慢,已呈现出与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各项明显特征。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平均物流成本是10%,而我国平均物流成本则要高出一倍达到20%,我国企业要把20%的运营成本投入到和物流有关的事项中而且仍有继续增高的趋势。

二、企业化解高成本压力的应对措施

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如何筹划、拿出何种方略以应对高成本压力,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1、发展模式:

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内生型发展模式。高成本时代,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点,拓展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急需考虑的问题。再采取以增量资源的投放即增加投资、扩大厂房、增加劳动收入为代表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越来越不合事宜,因为这种“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是“流血、流泪、流汗”的经济,对实现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尤其在现在的高成本压力下将构成强大的瓶颈约束。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启动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约、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原材料、人员等影响企业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以此来应对高成本所带来的压力。

2、产品方面: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选择向价值链上游转移。高成本和微利时代的到来,抛弃高耗能、高污染而附加值低的产品,进入到低消耗、低污染甚至是无污染但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作为关乎企业持续增长的“撒手锏”。譬如海尔的“健康+节能+时尚”产品策略、美的的“健康升级、节能普及”理念、TCL的钛金空调、澳柯玛的木制空调和实用型空调等等,都体现出产品与技术的创新融合,特别是非核心技术的创新给困惑多年的空调业带来了惊喜,消费者也表示出了极大的认同。

3、管理方面:

建立节约型企业,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对企业来讲整个成本上升,只有节约才能抵消成本上升对企业的压力,才能真正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向节约型经济的转变,最终建立起节约型企业。这其中企业有很多途径可以探索,包括通过成本管理、人员管理、物流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实现最有效率的生产要素配置以建立成本节约型企业。

4、联盟方面:

组建策略联盟,共同对抗高成本造成的企业风险。所谓策略性联盟是指企业间为追求各自战略性市场地位,从产业关联、互补、共生等方面入手,在不改变所有权、没有相互投资的情况下,建立的一种联合或合作协议关系,加强企业间的相互学习实现企业间生产能力的互补。从价值链角度来讲,企业间的联盟不仅能够节约相互之间的交易费用,而且可以通过获取联盟伙伴的互补性资源,扩大企业运用外部资源的边界,聚合彼此在不同价值链环节中的核心能力,通过合作创造价值。

5、政府方面:

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降低企业的外部成本。政府一项重要的职能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优质价廉的公共产品,从而降低企业的外部成本。积极争取政府对现有税制的改革,毕竟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微薄,政府应当适当为企业减压;降低企业社会成本,尤其要解决乱收费的现象,提高服务水平能力,降低企业社会成本;积极扶持并引导企业,在高成本时代政府需要向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促进竞争层次的升级,并且帮助企业建立预警机制,提醒企业保持随时面对全球相关企业新的转移趋势。

三、小结

高成本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它将迫使中国的制造业考虑更多的竞争优势譬如品牌、技术、产品结构、产业升级,而不仅仅是低成本优势。企业需要培养出旺盛的经济发展内生机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由依靠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依靠智力资源为主,从依靠成本优势转化为依靠技术优势,是我国企业应对高成本困境的最佳选择,也将使得企业获得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摘要: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与和谐发展促使各项生产要素价格开始飚升, 我国进入高成本时代, 这给一直从事价值链低端的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企业究竟应该怎样筹划、拿出可行的方略以应对高成本的压力, 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企业面临的高成本境况, 其次提出企业在高成本约束条件下的可行选择。

关键词:高成本,可行选择,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魏杰, 董进.高成本时代与中国经济转型——兼论节约型经济[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9) :26-27.

[2]许凯.2005年“涨”声如潮, 输入型通胀成上涨重要压力[N].国际金融报, 2005-04-08 (2) .

选择的机会成本 篇11

近年来,已有众多学者致力于探究基于不同行业下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本文以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其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制造业存在大量的物流业务,有效地物流成本会计可以提供信息支持企业优化整合企业的物流,为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一、制造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要对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以及有关账户的设置进行一个正确有效地选择,必须首先对制造行业的物流成本进行分类界定。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按成本范围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供应物流成本(指将企业所需生产材料通过采购从供给方输送回企业所发生的物流费用)。第二,生产物流成本(指产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流费用)。第三,销售物流成本(指从产成品包装—入库—销售网点—客户,及其反向的退货物流活动过程所发生的成本);第四,回收物流成本(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的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第五,废弃物流成本(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因素

目前,学者们对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还存在相应的分歧和不一,但是综合概括来看,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模式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派别:单轨制与双轨制。如何选用单轨制还是双轨制,很多的学者已经从是否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否符合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要,收益与成本是否匹配,是否与企业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相适应,以及是否符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和比较全面的比较分析。对于这两种模式,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势。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下都有自身的优势。有学者认为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更适合采用双轨制,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单轨制和双轨制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更加合理。对于生产制造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选择比较。

1.企业与物流成本相关的业务量的大小

一般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与物流相关的业务项目又多又繁琐,因此,利用双轨制能够更系统全面、准确真实的单独反映出有哪些项目费用(物流成本种类核算、)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制造业来说,可能与物流相关的成本项目类比较单一和简单,这个时候也可以采用单轨制。在遵循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下,直接在一级科目相关成本费用下增设一个二级科目,如物流成本,然后再在下面分设各个明细科目。期末成本会计核算人员再根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进行常规的账务处理之外,还要形成一份物流成本费用的报告,更好的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物流方面的决策时提供数据支持。

2.会计人员和管理决策者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

单轨制顾名思义即企业全部采用会计电算化的形式来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抛弃传统下的手工记账模式。这对于很多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充满了挑战,很多人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的教育背景或培训经历,使得公司的成本核算信息的编制人员没法有效地在信息化条件下及时有效的向管理者提供物流成本信息。

此外,单轨制的实施和有效运转需要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决策者对会计电算化有一定的了解,支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适应这种信息的呈报方式—电算化下的成本信息呈报格式与传统手工下的信息汇报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管理者对信息系统缺乏了解,不会运用便捷的信息系统,便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到信息系统提供的更为及时的物流成本信息,使得其决策缺乏数据支撑。

而双轨制对于公司的会计人员和管理决策者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要求要低一点。因为在一段时间里公司的物流成本会计信息有两套系统同时运转,给会计人员提供一个转型的时间差。这也使得公司渐变式的适应IT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和呈报方式。但是双轨制也存在自身的缺点——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若该局面长期存在,会使得决策者对信息的把握程度降低。

3.操作简便性以及人工费用角度考虑

一直以来,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就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工作。实务界素来存在“物流费用冰山”这一形象说法,即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在总物流成本的比例很小,而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各种物流费用才是构成企业物流成本的部分。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具体设置“物流成本”这一科目,而是把相应的物流成本归入相应的资产(原料的运费)、成本费用(企业各个工厂协作生产的运费)以及其他科目中去,致使物流成本会计不能很好地核算企业的实际物流的耗费情况,更无法完整的反映企业物流活动的全貌。使得具体核算的操作性和人工费用也不容易得到合理的控制。传统成本核算法与作业成本法(ABC)是现有的最常用的两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这两种核算方法在单轨制和双轨制下均可实施。如果能匹配好,则可以简化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了也使人工成本无形中得到了节约;如果不能很好地匹配,则核算工作可能费时又费力,使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便于整体高效地开展。单轨制可以实现在同一信息系统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而在双轨制下可能不能有效的刻画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所以,企业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核算工作的操作简便性以及人工费用。

三、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思路探讨

基于上述对比分析可知,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单轨制和双轨制各有优势:单轨制则充分考虑到当前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简单易于操作,能大致反映出企业的物流成本,对于费用的核算更擅长,便于费用管控;而双轨制则可以借助两套信息系统来分别提供不同的信息,能更具体、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物流成本信息,便于企业诊断物流问题,优化整合企业物流供应链。但是考虑到制造业的特点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将这两种方法融合,不改变现有的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增设新的会计科目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此外,为了使其即能达到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的要求,又能明细地反映出物流成本费用,可以借鉴双轨制的优点,一方面,提供传统报表,另一方面,增设物流成本费用相关报表。

nlc202309012030

1.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会计科目的设置

根据前述分析,可以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增设 “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两个一级会计科目,其中“物流成本”科目用以核算能直接对象化或者可以间接分配的物流成本费用,其成本项目类别主要包括包装成本项目、装卸搬运成本项目、运输成本项目、仓储成本项目、流通加工成本项目、物品损耗成本项目、保险和税收成本项目等;而“物流费用”是指需要间接计入或者分配计入物流作业的一些日常费用,其主要费用项目有折旧费用、物流信息费用、通讯费用、会议费用、管理人员差旅费用以及办公费用等日常的管理费用。仿照“制造费用”的设置方式,“物流成本”也可以在分解为间接物流成本和直接物流成本两个二级科目来核算企业的物流成本,如仓储、装卸以及运输等环节发生的各类成本。同理,“物流费用”也可以按企业的核算的需要来进行下一步分解。这样就可以更加细致的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便于企业的监管。

2.物流成本账务核算流程

与常规的企业会计核算不相同,物流成本账务核算有一定的特殊性,当然其仍然是遵循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的。物流成本的核算需要区别成本的习性,即按直接物流成本和间接物流成本来分别核算。根据发生的业务原始凭证,把物流活动直接耗费物资人力直接计入“物流成本”及其对应的“直接物流成本”。会计分录如下:借记“物流成本—直接物流成本”,贷记“相关科目”。对于那些为物流活动而耗费的又难以直接对象化的费用,则计入“物流成本—间接物流成本”账户,归集之后到会计期末再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或者其他分配标准)转入“物流成本—间接物流成本”。会计分录如下:借记“物流成本—直接物流成本”,贷记“物流成本—间接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流转归集分配完毕之后,可以按“制造费用”的分配方式将物流成本转入相应的产品成本中去;但是对于那些物流管理决策中会考虑的机会成本等隐性物流成本,他们不一定实际发生也不在企业两大报表中反映,可以按照规定的物流费用计算公式以及存货统计资料计算物流费用,比如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可以用库存占用资金乘以一定时期内投资者的期望报酬率即可,这些费用发生的时候即可计入当期“物流费用”,并直接列入利润表,和其他的期间费用一起冲减当期损益。

3.物流成本报告

此外,为了更加系统的呈报物流成本信息,也是便于管理者决策,企业的会计人员应当基于上述会计数据来编制 “物流成本报告”—详略兼顾,信息充分。这样避免在分析物流成本时陷入碎片化的境地,便于综合把握和监控企业的物流成本。

所以,有必要在企业内部编制物流成本报告,报告的主体部分是“物流成本报表”。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的项目和支付形态,此外辅助文字与图表进一步形象化呈报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通过这些会计核算方式和管控措施促进企业的物流优化和整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当竞争越过国界,各国各地区的区域市场日益呈现全球化融合的态势,国内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企业的管理要越来越精细化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生存和成长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扮演者机器重要的角色,企业必须时时刻刻能监控自己的物流运转情况——主要反映在物流成本上。企业需要设置相应的核算制度,构建核算体系,来实现这一目标。物流成本核算的有效进行才能确保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完整,核算体系的完整有序才能保证企业经营者的合理决策,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持续稳定。

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未能结合案例进行分解物流成本会计这一思想和理念。这在未来的研究中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在数据允许的情况下还进一步展开大样本的档案式的实证研究,探究物流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选择的机会成本 篇12

关键词:成本分配,费用比重,费用重要度,分摊场景,邻域粗糙集

复杂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按照生产工艺加工, 最后形成订单要求产品的过程。伴随该过程将耗用原材料、人工等费用。由于费用种类繁多, 发生地点多样, 目前很多费用的分摊都是根据费用的大小来确定, 没有考虑费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对于耗费较少但是对其他费用影响大的费用分摊方法的选择通常较忽视, 分摊结果不能真实反映该项费用的发生过程, 导致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产品成本的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如何对费用确定合理的分配方法, 成为目前复杂制造企业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 文献[1]建立了成本对象和费用之间的线性规划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得到产品应承担的费用。文献[2]阐述了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 通过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分析, 将间接成本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文献[3]利用博弈理论模型, 分两种情况对可维修的航材共享库的成本分配进行了研究。文献[4]采用DEA和合作博弈模型结合方法对固定成本进行分摊。

上述研究主要是建立费用和成本对象之间的量化分配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成本动因的研究确定费用的分配方法。而在分配路径和分摊场景选择上研究文献较少。而分配路径是成本分配的基础, 只有确立合理的费用分配场景, 研究成本动因才有意义, 费用和成本对象才更加相关。否则, 分配场景不适当, 一方面会造成成本的偏差, 另一方面也无法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研究基于邻域粗糙集的生产成本分配方法, 实现依据费用与费用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场景的不同, 选择分摊场景, 为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奠定基础。

1 问题描述

费用发生地是多种多样的, 费用与费用之间存在复杂的约束关系, 因此确定费用的分摊方法, 既要考虑实际费用发生的生产场景, 提高费用分配的因果关系度, 还要考虑与其它费用之间的关联关系, 实现在控制单项费用时, 不会引起其他费用的增加, 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在一个核算期间内, 发生的费用超过百项, 而且每个期间费用的构成并不相同, 如果对每项费用按照实际发生地进行分配, 会存在无法找到相应动因的问题, 或者找到动因所花费的管理成本较大。因此, 需要研究费用之间的关系, 对重要的费用应分配到发生地, 而对非重要的费用则可选取适当的发生场景进行分配。

在确定费用重要度的相关研究中, 文献[5]对基于粗糙集的概念格约减方法进行了研究, 指出概念格在知识描述和知识发现方面存在包含冗余的属性和对象的问题;文献[6]通过模糊聚类的方法对规则进行约减, 缩短了模糊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间;文献[7]提出了基于Rough集理论的炼钢原材料成本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确定方法, 评价各影响因素对原材料消耗成本的影响程度。由上述研究可知概念格、聚类和粗糙集都可以进行属性约减, 但只有粗糙集可以在属性约减之后计算出各属性的重要度, 量化属性之间的关系。

因为费用是数值型数据, 为了避免离散化造成的信息的损失, 采用邻域粗糙集对与某项费用相关的费用集合进行约简后计算重要度[8]。在邻域粗糙集中邻域选择对约简出的核属性集合具有重要的影响, 需要根据不同属性的数值分布特点, 选取不同的邻域值, 文献[8]虽然对邻域粗糙集属性约简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然而如何确定邻域以及求解重要度的算法设计方面未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何确定合理的权重, 将直接影响各维度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在已有权重方法研究的基础上[9], 针对在决策的不同维度上数据分布不同的情况下, 提出了基于属性数值的相离度和熵的综合优化权重方法, 从单个样本的每个属性值的相离度和信息熵的角度出发, 对权重进行优化。

2 基于粗糙集的成本分配模型

若干个工序构成一个作业, 而若干个相关作业形成了生产线。在工序、作业、生产线上都会产生相应的费用, 由于费用发生不在同一层级, 为了方便对费用进行分类分析, 定义这些费用发生地为场景, 作为费用分配的依据。费用属性则包括某项费用所占间接费用的比重、重要度、动因、发生场景等。

费用归集之后按照不同场景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场景, 建立基于费用比重、费用重要度等维度下的费用分配选择方法。

其中决策维度费用比重、费用重要定义如下:

(1) 费用比重

费用比重指的是场景中某费用占间接费用的份额。该值越大, 表明某项费用对成本对象的成本影响越大。

(2) 费用重要度

费用重要度是指费用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该值越大, 表明某项费用影响其他费用的能力越大, 即间接地对成本对象的成本影响越大。考虑到费用发生的种类众多并且之间的关系缺乏先验知识, 运用粗糙集进行相关属性的约简, 得到某场景中费用之间的重要度。

建立费用分配模型如图1所示。运用邻域粗糙集得到某场景的费用关系矩阵之后确定费用重要度, 然后根据权重计算得到某费用的决策值, 以该值判断将其留在本场景或者到其子场景分配, 并以此制定分摊动因, 从而得到某项费用的分配方法。

3 成本分配方法的制定

3.1 制定原理

费用分配方法进行选择时应按照发生场景的层次, 由面到点进行, 如按照生产厂→生产线→作业→工序→设备等次序对费用的分摊场景依次进行判断。根据各维度所占权重的大小, 利用下文的计算方法加权平均得到各费用在某场景A下的最终决策值。决策值越高, 表明该项费用的分摊结果对产品成本的影响越大, 越应在接近或在实际发生的场景进行分摊。

对决策值进行排序, 采用将决策值的平均数 (由于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不同, 如可计量性、成本动因选择的难易程度和数据获取的统计成本等等的不同, 使得费用重要度高低的制定标准也不可一概而论, 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 作为费用归属场景以及分配动因的阈值, 当某费用的决策值大于该阈值时, 转移到下一子场景Ai进行待选择, 由场景逐层分析, 确定费用的分摊场景;反之小于阈值时, 则在本场景进行分配。该项费用也可根据决策值大小制定不同的分配动因, 关键费用可根据生产情况制定不同的动因进行分配 (本文只考虑分配方法的选择, 具体的分配系数的确定不在研究之内) , 而不重要的则可采用在某场景内成本对象平均分摊的方式。分配方法的制定过程详见图2所示。

3.2 费用重要度的计算

以m项间接费用C和k项直接材料消耗费用Ck为研究对象, 选取间接费用为决策属性, 确定与其相关费用结合实际费用发生过程的方向性 (即费用之间影响存在单向或双向两种状况) , 对影响Ci的相关费用进行删减, 保留Ci影响的相关费用C′j、C′k, 计算出Ci与C′j、C′k的重要度。

(1) 费用关系知识表达系统

建立费用关系知识表达系统S=<U, Cj, Ci, V, f>, 其中U为费用样本集合;为费用属性集合, Ci为决策费用属性集, Cj为条件属性集。是费用属性值的集合, Va表示了属性a∈A的范围, 即每一项费用属性a的值域。当a∈Cj, Va是数值型数据, 取值为费用的单位产量数值 (费用/产量———可以去除产品数量对费用分摊的影响) ;当a∈Ci, Va是离散型数据1, 2, …f:U×A→V表示信息函数, 它指定U中每一个对象x的属性值, 即

(2) 邻域值的确定

由于决策属性是变化的, 因此邻域选择的大小与决策属性相关, 分别选取其他维度中如比重维度中较大的费用作为决策属性Ci, 根据约简核属性个数最少为优化目标, 确定其他各属性Cj的邻域值δj, j=1, …, m+k-1。为了保证同一条件属性费用对于不同决策费用的分类的一致性, 邻域值一经确定后, 当选取其他Cj作决策属性进行约简时, 仍采用上面Ci的邻域值。

(3) 属性的约简

决策属性Ci对条件属性B的依赖度为rB (Ci) :

其中:POSB (Ci) 为决策Ci的正域, 即决策Ci下近似。

为了提高计算速度, 采用前向的贪婪搜索策略进行属性的约简。根据核属性的定义, 以依赖度是否变化作为属性ak是否为核属性的判断依据。从单个属性aj开始, 选取不同个数的属性aj形成属性集合Cjl (l表示属性集合中所含属性的个数) , 计算依赖度, 与依赖度进行比较, 当大于设定的ε时, 新添加到Cjl中的属性ak就是核属性, 从而实现对条件属性的约简。通过调节ε的大小, 可以调节核属性的数量。

(4) 重要度计算

条件属性ak对于决策费用Ci的重要度为:

(5) 计算费用重要度步骤

Step1:建立初始样本数据表。以每个属性 (除Ck) 为决策属性, 其他C和Ck为条件属性分别建立样本数据表。

Step2:数据预处理。根据成本实际发生情况, 分别对各项费用划分不同的区间, 应用直观划分离散化的“3-4-5原则”[10]对决策属性值进行离散化处理;对条件属性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Step3:确定邻域值。根据已知的各维度中数值的分布情况, 分别选取最大、最小和接近平均值的属性作为决策属性, 确定T组邻域值集{δjt}, 每组根据属性的不同邻域取不同的值。

Step4:属性约简。

(1) 选取第t组{δj};

(2) 分别以C中的某一属性Ci为决策属性, Cj为条件属性进行属性约简。设g=1:length (C) ;

(i) 样本数据的邻域处理。对每项条件属性进行邻域处理[8], 形成只含0和1的样本邻域数据表;

Step5:重要度计算。

分别计算redti中各属性相对Ci的重要度:

(i) 计算redti相对决策属性Ci的依赖度;

计算redit-a的依赖度;

(iii) 计算a的重要度;

(iv) 构成费用的重要度属性矩阵Q

其中横行表示决策费用Ci, 列表示与之有影响关系的Cj.其中aij (i, j∈1, 2, …, n) 表示费用Ci与其他费用Cj之间的重要度。

(v) 计算重要度向量R1:

Step6:费用重要度向量的选取。从T组R1中选取, 与其他维度的数据的分布差异最大的一组作为参与决策的费用重要度向量。

3.3 费用分配方法选择

由于用多维度来描述费用, 为了对各项费用进行比较, 需要将多个维渡描述的费用转化成单维度的描述方式。由于费用来源于实际数据使得其分布范围比较大并且不规律, 不利于费用权重的确定。借用相离度方法[11], 同时采用信息熵来消除费用在各维度之间取值的量纲差异以及分布差异, 从而使得每个维度在决策过程中都能起到作用。

(1) 权重的确定

构造决策矩阵R:

其中:Ri为各决策维度。

对于决策矩阵R中在权重作用下的维度i中费用j之间的相离度用Vi (W) 来表示:

维度i中费用j的信息熵表示为:

为了消除各维度中各项费用的不确定性, 应该使所有维度对应的费用的熵值和取极大, 同时, 存在较大数值波动的维度在决策时应赋予较大的权重, 因此以相离度和熵最大为维度权重的目标函数:

其中, μ为各目标的重要性参数, 0<μ<1。

约束条件:

构建拉格朗日函数进行求解wi:

分别对wi, λ求偏导:

由于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所以解得wi:

(2) 分配方法的确定

根据决策矩阵, 求得费用aj的决策值Zj为:

根据Zj大小并与确定的场景A的阈值相比较, 大于阈值时费用aj转移到下一级场景进行分配方法的选择, 否则在本场景进行该费用分配。

4 实例分析

以某钢铁企业某一分厂电炉作业17个月成本统计的实际吨钢间接费用和原材料消耗数据作为样本, 选取费用重要度和费用比重 (单项费用/费用总和) 作为决策维度, 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目前该企业采用的是作业成本核算方法, 分配场景是生产线、作业和设备, 费用分配场景的选择主要依靠经验, 由于各场景的分配动因不同, 使得费用在不同场景下分配会存在成本差异, 影响产品成本的准确。

4.1 数据处理

选取的九项费用为间接费用———白灰a1、炉体承包a2、电耗a3、电极a4、耐材a5、氧气a6、增碳剂a7, 和直接材料消耗钢铁料a8和铁合金a9.应用直观划分离散化的“3-4-5原则”对属性值进行离散化处理, 对表1的初始样本数据, 按照表2的属性范围值进行离散化处理 (见表3所示) , 作为决策属性值。

4.2 费用分配方法确定和对比

(1) 决策值的确定

运用Matlab, 对表3进行属性约减, 以其中一个间接费用作为决策属性, 其他费用作为条件属性, 按照上文的重要度计算步骤进行重要度的循环计算, 得到某邻域下的属性重要度矩阵, 见表4。

将每个属性重要度求和后进行归一化处理, 使其加和为1, 与表1费用比重一起构造成决策矩阵R, 见表5。

通过式 (9) , 得到重要度和费用比重的权重为w1=0.52和w2=0.48;由式 (10) 得到各属性决策值Z.

针对μ的不同取值, 得到的维度权重不同, 从而各费用的决策值也发生变化, 结果参见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到, μ越大, 费用维度的相离度值在决策中的重要程度越大 (参见表5) , 即费用比重起的作用越大 (本文主要是研究费用重要度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因此表5给出的是在μ=0.1下的计算结果)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费用的数据特点, 选取不同的μ值。

(2) 费用分配方法对比分析

(1) 重要度计算方法对比

采用经典粗糙集算法, 计算出的重要度矩阵为表7。

采用本文的权重计算方法得到重要度和比重权重分别w1=0.52和w2=0.48, 通过式 (10) , 计算出各费用的决策值z分别为0.14、0.112、0.251、0.174、0.082、0.156、0.085。可以看到费用按照决策值z的排序和按照费用比重的排序相同, 虽然按照本文的权重方法重要度维度具有较大的权重, 但是由于经典粗糙集对样本数据离散化造成的影响, 计算出重要度维度的相离度较小为0.62, 而比重维度的相离度为3.134。因此费用重要度维度几乎对决策值没有任何影响。而在实际生产中, 发生的费用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也会影响决策值的大小。

(2) 权重计算方法对比

应用本文的邻域粗糙集计算得到的费用重要度, 分别与采用相离度、信息熵赋权法[12]计算维度权重的方法进行对比。在μ=0.1的情况下, 计算出权重见表8, 根据式 (10) 计算出z如表8所示。

由表8知, 相离度与熵权法计算出Z决策值的排序和费用比重的排序相同, 由于重要度的权重w1很小, 几乎对决策值没有任何影响。

计算得到各费用决策值平均数电耗a3、电极a4、氧气a6的决策值大于阈值分到设备分摊;而其他费用的决策值小于阈值故选择在电炉作业分摊。

(3) 分摊路径的确定以及分析

表5显示, 决策值z受重要度和比重两个属性的影响, 与现行的核算方法中费用的分摊方法主要取决于费用的大小不同, 占费用比重较大的a4电极费用, 由于其重要度较小即影响其他费用的能力较弱, 导致其决策值比a1小, 因为a1的重要度比a4的大。

对各费用决策值加和求平均数以此为阈值与各项费用的决策值比较, 得到分摊场景。白灰、电耗、电极、氧气都大于阈值所以这些费用可往电炉的下一级子场景设备上进行分摊;而炉体、耐材、增碳剂的决策值小于阈值故分摊场景选择在电炉作业, 参见表9所示。

将本方法与目前按照费用比重选择费用分配的方法相比, 后者分到设备上的费用少了白灰费用。白灰费用在间接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小, 但是白灰在冶炼过程中对炉内热量消耗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响电耗和氧气的消耗量, 而电耗和氧气消耗在炼钢成本中占的比例较大, 尤其电耗是最大费用。因此将白灰作为重要的费用是符合生产中费用之间的影响关系的。另外, 白灰作为辅助材料在实际投放过程中也是针对具体的设备进行的。因此将白灰转移到具体设备进行分摊, 可以提高每炉钢中白灰费用的准确性, 为标准成本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信息, 从而实现通过严格控制该项费用, 有效地间接控制其他费用的发生, 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5 结论

基于邻域粗糙集得到生产场景下费用与费用之间的重要度, 通过对费用选取不同的邻域值, 较好地反映了费用的重要程度, 同时提高了运算效率。结合费用的比重信息, 基于费用的相离度和熵得到费用重要度和费用比重的权重, 较好地平衡了各决策维度的数值差异, 进而通过决策值的计算和比较, 选择各项费用的分摊场景。通过选用的不同分摊场景, 可以更加准确地制定费用的分配动因。实现了在费用分摊时, 在综合平衡因果相关性和重要性等分摊规则情况下, 合理选取分摊方法, 提高费用分摊准确性, 为费用分配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了量化依据, 提高了复杂制造企业成本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Butler M, Williams H P.The allocation of shared fixed cos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6, 170 (2) :391~397.

[2]樊一阳, 侯建明.作业成本制下的成本分配方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1, 23 (4) :354~358.

[3]Wong H, et al.Cost allocation in spare parts inventory pooling[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07, 43 (4) :370~386.

[4]李勇军.基于DEA理论的固定成本分摊方法研究[D].合肥:中国科技大学, 2008.

[5]Liu M, et al.Reduction method for concept lattices based on rough set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J].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07, 53:1390~1410.

[6]Wong W K, et al.A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apparel coordination through integrating the knowledge-based attribute evaluation expert system and the T-S fuzzy neural network[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9, 36:2377~2390.

[7]王雅君.炼钢原材料消耗成本影响因素确定与评价[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0, 15 (4) :69~73.

[8]胡清华等.基于邻域粒化和粗糙逼近的数值属性约简[J].软件学报, 2008, 19 (3) :640~649.

[9]曹秀英, 梁静国.基于粗集理论的属性权重确定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2, 10 (5) :98~100.

[10]Han J W, Kamber M.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11]徐泽水, 孙在东.一类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排序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 2002, 5 (3) :5~39.

上一篇:区域产业优势下一篇:艺术舞蹈的起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