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放松疗法

2024-07-01

音乐放松疗法(精选4篇)

音乐放松疗法 篇1

磁共振检查 (MRI) 是目前临床诊断中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由于设备检查环境的特殊性, 检查者置身于一个密闭的狭小空间, 检查时的射频噪声和检查时间长等因素, 使受检者易产生焦虑、抑郁, 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 反应过于强烈时, 甚至部分受检者不能够完成检查[1]。鉴此, 我科采用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对检查患者实施干预,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 抽取2010年1月-6月来我科接受MRI检查的120例患者, 入选标准: (1) 意识清醒, 活动自如; (2) 听力正常。其中男62例, 女58例;年龄34~81岁, 平均年龄 (48.26±10.75) 岁;文化程度:初中61例, 高中37例, 大专及以上22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两组一般资料和检查部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对象均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和丹田呼吸放松训练。音乐疗法:患者进检查室后给其佩戴耳机, 使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放松心情;音乐处方有《二泉映月》、《军港之夜》、《春江花夜月》、《假日的海滩》等轻松、舒缓的乐曲;也可按照患者的要求播放其喜欢的音乐, 音量40dB。丹田呼吸放松法:在本科示教室由专业人员通过言传身教对患者实施丹田呼吸放松法的培训:让患者双眼微闭, 舌抵上腭, 身体放松, 双手放于丹田处, 瞩患者开始吸气时全身用力, 尽量使下腹部向外膨胀, 并使下腹部达到弧形状态。此时肺部及腹部会充满空气而鼓起, 但还不能停止, 仍然要使尽力气来持续吸气, 不管有没有吸进空气, 只管吸气再吸气。吸气之后屏住气息 (止气) , 此时身体会感到紧张, 持续几秒后再缓缓地将气呼出, 同时尽量使下腹部往里收缩, 并用力使横膈肌收缩。呼气时宜慢、宜长而且不要中断。在做此法时, 吸气、止气和呼气的时间要不断延长, 最后尽可能达到吸气20s、止气20s、呼气20s, 这样一个呼吸的全过程是1min。患者在音乐的背景下跟随指导语的引导可以进行引导性意象, 想象的内容通常是美好的大自然景色和良好的自我体验。患者掌握了该方法后再进入检查室, 并在检查的全过程中边听音乐边做放松训练, 直到检查结束。

1.2.2 评估方法。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检查后均填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2]:该量表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 包括14个项目, 总分为0~56分, 总分超过29分, 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 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 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 可能有焦虑;如小于7分, 便没有焦虑;并采用惠普多功能监护仪测量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SaO2) 和血压。心率、呼吸取其增高差值, 血压取平均动脉压增高差值, SaO2取下降差值。根据2次测评结果评价干预的效果, 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进行t检验及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检查后HAMA焦虑评分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干预前比P>0.05, △与对照组检查后比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检查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SaO2) 和平均动脉压差值变化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3.1 MRI检查特点及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心理、生理反应

磁共振检查室因为磁体要求屏蔽, 所以磁体间密闭, 空气对流缓慢;其次磁体长桶状型, 检查时患者必须完全进入桶状磁体内部, 给人一种压抑感, 有如“棺材感”;扫描间物体和灯光的颜色亮度都给首次进行检查的患者以一种新奇的陌生感觉体验;同时有部分患者担心自己的检查结果, 这些应激源的存在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烦躁不安、手足出汗、心跳加快、胸闷、口干、有便意、头痛、头昏、疲乏、震颤等焦虑症状, 甚至出现幽闭、恐惧症状[3], 造成MRI检查时间延长, 成像效果不理想, 甚至检查终止。研究结果也发现, 检查前两组患者HAMA焦虑评分均在14~21分之间, 处于中度焦虑状态。

3.2 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相结合产生积极作用

音乐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言, 音乐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不懂音乐, 在听音乐时不能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 音乐就不能发挥治疗的功能。因此, 音乐治疗与放松训练相结合, 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 可以在音乐播放的同时, 对音乐所表现的内涵和意境进行描述, 帮助患者展开丰富的想象, 克服了单纯音乐治疗中音乐语言难理解的缺点, 帮助患者进入一种“状态”[4], 协助患者在音乐与意向的治疗护理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护理的整合, 从而改善患者各器官功能紊乱状态;也可缓解疼痛, 转移注意力, 使人忘却烦恼, 心情舒畅, 使患者的紧张状态可以缓解。本文结果也证实,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检查后实验组患者HAMA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相结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

音乐放松训练作为一种非药物性干预措施使机体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 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文献报道音乐干预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心肌梗死患者的呼吸频率, 而术前患者听20min音乐后呼吸频率、血压、心率均低于听音乐前的状态[5], 本研究也证实实验组患者检查后与干预前心率、呼吸增高差值与对照组比较要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aO2下降差值与对照组比较要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音乐疗法及放松训练作为辅助护理干预措施, 不仅可以有效地使患者呼吸、心率稳定, 焦虑水平降低, 增加患者舒适感, 实施方便, 无副作用;同时在实施过程中, 创造了人性化环境, 提升了护理服务内涵。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放松训练在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MRI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放松训练进行心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前及检查后, 两组均填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并测量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结果:干预前两组HAMA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检查后实验组HAMA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检查后与干预前心率、呼吸增高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要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aO2下降差值与对照组比较要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疗法及放松训练可以使患者呼吸、心率稳定, 焦虑水平降低。

关键词: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磁共振,患者

参考文献

[1]李延, 林红.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准备及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14) :188-189.

[2]郭念锋, 主编.心理咨询师 (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7:178-181.

[3]何樟兰.38例磁共振检查中引起幽闭恐惧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6, 20 (3) :719.

[4]刘伟, 李君荣, 姜学林.音乐治疗与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比较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 (2) :92-94.

[5]Chlan LL.Psychophysioligical responses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to music:m pilot study〔J〕.Am J Crit Care, 1995, 4 (3) :233-238.

放松疗法在临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2010年4月入院的60例临产产妇, 均符合产前焦虑综合征诊断标准, 她们在临产前均有过度焦虑及精神紧张等前驱症状。将6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产妇在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治疗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1.2 放松疗法

1.2.1 放松疗法的护理干预

两组产妇在护理上均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在临产前均应给产妇心理暗示, 以缓解产妇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 然后给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评估, 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施行不同的心理干预, 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放松疗法干预, 介绍放松疗法的目的, 使产妇配合放松疗法。放松疗法的程序:产妇处于舒适、自然放松、安静的卧位, 两腿分开, 双目轻闭。产妇要默念“放松”尽量使全身肌肉放松。深而慢地吸气--舒畅自然的深呼气, 慢吸气, 同时配合自我暗示, 使情绪进入安静状态, 甚至可进一步达到睡眠状态, 从而使肌肉得到放松, 心理紧张得到缓解。训练时间每天2次, 持续3 d, 每次训练15 min~30 min。

1.2.2 产妇心理状态的评估

①心理评估:焦虑和紧张的测量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紧张自评量表, 等待自评结束后, 分别将其中的20个评估项目分数相加, 再乘以1.25后, 取其整数部分为标准分, 两者的分界值均为50分。②疼痛评估:将疼痛分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痛苦6级, 分别以0分~5分表示。③焦虑紧张评估:病人焦虑评分达到诊断标准, 观察病人情绪不稳定。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大多数产妇临产前都有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 放松疗法及心理干预对于产妇产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放松疗法对临产前产妇的正性作用是在自主意识的控制下进行的, 是进行心理调节不可缺少的方法, 它是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我放松的练习, 同时给予适当的自我暗示, 使肌肉放松,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2], 同时放松疗法可以促进肌肉放松和大脑皮质层唤醒水平下降, 调节因紧张刺激而紊乱的各项生理功能, 使病人入睡更加容易[3]。临床护士要针对性病人出现的心理问题实施心理护理, 放松疗法简便易行, 通过语言沟通, 使其掌握放松技巧, 可以对抗心理生理应激的负面影响, 减轻病人痛苦,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放松疗法,产妇,护理

参考文献

[1]马艳兰, 秦力君.放松疗法对手术病人应激反应原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31 (7) :377.

[2]张平.心理放松训练[J].田径, 2000 (5) :37.

音乐放松疗法 篇3

肌肉运动能力下降是运动性疲劳的基本标志和本质特性。自本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运动应激性代谢加强的负效应可能是运动性疲劳发生的根本原因,如代谢基质的耗竭、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内环境稳定的破坏等。它们通过多种渠道可能引起肌纤维结构完整性、能量供应、神经体液调节等的改变, 导致运动肌肉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所以,运动能力下降即疲劳发生是其必然结果。如果运动疲劳得不到及时消除就会引起运动疲劳的持久堆积,久之就会造成运动损伤,影响运动成绩[2]。因此,有氧运动性疲劳是当今运动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而到目前为止,有氧运动性疲劳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广大教练员、运动员、运动心理学家都迫切希望能找到有效的对抗疲劳的方式,以便能更充分发挥运动员自身的潜力,获得更好的成绩。

目前常用的促进有氧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措施则侧重于消除躯体性疲劳(如休息、加强营养、针灸、推拿、理疗和中药补剂等),但是,这些促进疲劳恢复的措施对心理性疲劳的恢复作用较小[3]。如果运动员的身心疲劳在未得到全面恢复的情况下,再继续进行大强度的运动训练,运动员就可能由于机体疲劳的累积,最终导致运动性损伤或运动性疾病发生。

音乐是由一系列有组织的乐音组成的能够抒发、表现和寄托感情的艺术,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4]。 聆听美妙的乐曲可以使人们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使人精神愉悦。健身者及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也常常聆听音乐,以排遣长时间运动带来的枯燥、单调和疲劳感。本研究假设有氧运动疲劳后聆听放松音乐能够消除运动后机体的疲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治疗技术,为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取某高校体育系大二年级30名健康男大学生为实验对象, 年龄为20.38±1.50岁, 身体质量指数( BMI) 为22.25±2.35。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和聆听放松音乐组,每组各15人。

自然恢复组:有氧运动至疲劳后,不采取特殊处理手段, 单纯休息,自然恢复;

放松音乐组:有氧运动至疲劳后,卧位,听放松音乐《心灵针灸》,音量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度。

运动前各组间BMI、心率、大腿围、小腿围、PRE心境状态TMD总分、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得分均无差异。

1.2运动方案

项目涉及十项全能、中长跑、篮球、俯卧撑,上下台阶等,活动频率为5d/周,1次/d,2h/次,运动强度达到本人心率的75%~85%,以心率遥测仪监测并结合人工触摸桡动脉脉搏,要求运动员心率在160~180次/min。

1.3指标的测定

1.3.1运动前测试及取样

运动前应用RPE量表测主观体力感觉,结果以RPE值表示;于桡动脉处测安静心率,用卷尺测大腿围、小腿围,填写简易心境状态量表及疲劳自觉症状量表。

1.3.2运动后即刻测试及取样

有氧运动至疲劳后,立即终止运动。记录即刻心率及RPE值;用卷尺测大腿围、小腿围,填写简易心境状态量表及疲劳自觉症状量表。

1.3.3治疗后的测试及取样

两组被试完成相应的恢复后,立即测RPE值、心率、大腿围、小腿围,填写填写简易心境状态量表及疲劳自觉症状量表。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结果以表示。各组数据均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前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

经检验,运动前各组织间BMI、年龄、心率、大腿围、 小腿围、RP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得分、心境状态TMD总分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2.2运动后即刻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

经检验,运动后即刻两组之间心率、大腿围、小腿围、 RP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得分、心境状态TMD总分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2.3各组运动前与运动后即刻各项指标比较

与运动前相比,各组心率、RP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得分、心境状态TMD总分及大、小腿围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1)。

2.4治疗后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

较运动后即刻相比,聆听放松音后组心率、PR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得分及心境状态TMD总分较运动后即刻均显著降低,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大腿围、小腿围较运动后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较运动后即刻相比,传统恢复组心率较运动后即刻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P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得分、 心境状态TMD总分及大、小腿围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较传统恢复组相比,聆听音乐组RPE值、疲劳自觉症状情绪/体力耗竭维度得分及心境状态TMD总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特别是心率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2)。

注:各组运动后即刻与运动前相比,**: P <0.01。

注:与运动后即刻相比,#:P <0.05,##:P <0.01;与传统恢复组相比,**:P <0.01,*:P <0.05。

3讨论

3.1有氧运动性疲劳的评定

经检测,有氧运动前两个组被试身体质量指数(BMI)、 心率、大腿围、小腿围、RP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得分、 心境状态TMD总分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被试的身体状况在有氧运动前是一致的,不存在组间的差异。有氧运动后即刻两组被试心率、大腿围、小腿围、RP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得分、心境状态TMD总分等指标均较有氧运动前显著升高,但两组之间亦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被试的运动强度及运动量基本一致。

有氧运动后即刻两组被试心率均较有氧运动前显著升高,且在恢复15min后仍高于运动前水平,说明了该运动已经造成被试心血管的疲劳,被试的机体对心率的调节机能下降;大腿围、小腿围围度显著升高,提示有氧运动疲劳后下肢肌肉充血,组织内间液生成增多,血液回流不畅;RPE值、 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得分、心境状态TMD总分较运动前显著升高,表明了被试主观上感觉到机体疲劳的发生。有氧运动后即刻被试已经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心理功能等多方面出现了有氧运动性疲劳。

3.2有氧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效果评定

3.2.1自然放松休息对有氧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效果

自然恢复15min后,被试的心率较运动后即刻显著降低;与运动后即刻相比,自然恢复组被试大腿围、小腿围、 RP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得分、心境状态TMD总分均有下降趋势,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自然休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运动员的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但是却不能达到有效的消除运动员机体疲劳的目的。

3.2.2聆听放松音乐对有氧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效果

放松音乐,顾名思义,就是能帮助人们放松的音乐[5]。 这种音乐具有曲调柔和、优美,音调较低,节奏简洁的特点, 节拍在60-80次/min之间,具有减轻疲劳、镇静安神的作用[6]。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7]。研究表明,安静状态下被试聆听节奏为140和80拍/min的快、慢不同的音乐,平均心率分别为88.85次/min与81.46次/min,表明了放松音乐具有降低心率的作用[8]。本研究结果发现,当被试聆听放松音乐15min后, 心率较运动后即刻显著降低,且与自然恢复组相比也显著降低,说明音乐放松具有促进心血管系统恢复的功能,音乐放松疗法较传统恢复法更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结果发现,聆听放松音乐引起被试RP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得分及心境状态TMD总分较运动前均显著降低,表明了欣赏音乐可以使运动员的主观感觉放松,心情舒畅,精神状态改善,积极性高,促进神经系统及心理疲劳的恢复。

关于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大量研究认为,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是一种作用于人的生理场与物理场的物质能量,它通过节奏、力度、旋律、曲调、速度等因素传递信息, 而这些因素具备一定规律和变化频率,能够引起机体组织细胞、内脏、肌肉、脑电波等发生和谐共振现象,从而使各器官节律能够趋于一致,进而达到改善器官功能区域良好的状态[9]。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能够引起听者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10]。再者,音乐通过听觉传导作用于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以及大脑边缘系统,引起大脑内神经递质内啡肽表达升高,下丘脑ACTH分泌降低,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功能活动下降,从而加速肌肉血液循环,使骨骼肌内酸性代谢产物清除加快,疲劳减轻[11];边缘系统的岛叶还参与心功能的调节,降低心率和血压,最终使内脏活动及情绪与行为协调一致;此外,大脑皮层是皮层下部位以及整个有机体的最高调节器,直接调节、控制着情绪和情感, 与皮层下神经协同活动,包括神经生理和生化过程共同参与,实现音乐的身心调节作用。

4小结

4.1传统恢复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运动员各器官系统恢复,减轻运动员主观疲劳感觉。

4.2与传统恢复法相比,聆听放松音乐较传统恢复手段有效,更有利于促进运动员在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的恢复。

4.3放松音乐可能是通过听觉系统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全身生理功能的协调,从而促进运动员有氧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摘要:目的:研究放松音乐对有氧运动性疲劳消除的影响,探讨放松音乐疗法较自然恢复疗法在消除有氧运动性疲劳方面的优势。方法:以30名健康男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15人、聆听放松音乐组15人。有氧运动前、训练中、运动后即刻、恢复15min后分别测量各组被试的RPE值、心率、大腿围、小腿围,填写心境状态量表及疲劳自觉症状量表;记录RPE值。结果:(1)与运动前相比,各组被试心率、RP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得分、心境状态TMD总分及大、小腿围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2)较运动后即刻相比,聆听音乐组心率、PR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得分及心境状态TMD总分较运动后即刻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大腿围、小腿围较运动后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较运动后即刻相比,传统恢复组心率较运动后即刻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PE值、疲劳自觉症状各维度(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得分、心境状态TMD总分及大、小腿围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较传统恢复组相比,聆听音乐组RPE值、疲劳自觉症状情绪/体力耗竭维度得分及心境状态TMD总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特别是心率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放松音乐对有氧运动疲劳的恢复有积极作用;放松音乐对心理疲劳的恢复效果优于传统恢复方法;放松音乐更有利于促进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的恢复,且经济实用易于推广。

音乐放松疗法 篇4

关键词:导乐陪伴,音乐放松,分娩

妊娠分娩是妇女一生的重要时期,也是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如何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倡导生殖健康是产科领域研究的课题之一。导乐陪伴分娩是现代产科医学模式发展的新动向,提倡以产妇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动性,减少产程干预,使其健康、自然、愉快地完成分娩这一生理过程,提高了产科质量[1]。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应用愈来愈广泛。本研究选择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我院产检且愿意阴道分娩的孕妇14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导乐陪伴配合音乐放松对分娩影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2月—2008年2月孕足月在我院分娩,符合下列标准:①年龄>20岁;②孕周≥37周;③单胎头位;④无妊娠并发症;⑤B超排除胎儿畸形;⑥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⑦喜欢音乐;⑧无精神病史;⑨无明显头盆不称,初步估计可以阴道分娩;⑩同意参与研究并签订书面知情同意书。将符合纳入标准且愿意阴道分娩的孕妇按年龄、职业等成组匹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心理状态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分娩时实验组孕妇在产妇挑选的音乐的背景下由1名专业助产士指导,对照组由1名专业助产士指导。

1.3 检测指标及判断标准

1.3.1 焦虑

采用Spielberger的焦虑状态-特质问卷。该量表前20项总和为焦虑状态总分,反映被试者当前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后20项总和为焦虑特性总分,反映被试者一贯或平时的焦虑情况。本研究沿用量表作者19岁~39岁美国女性的常模,焦虑状态总分为55,焦虑特性总分为57分,超过即为异常[2]。

1.3.2 疼痛

运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 pain scale, VAS)[3] 对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VAS评分法采用10 cm长的直线,其中0表示完全无疼痛,10 cm表示想象中最剧烈的疼痛。依据被测试者的感受,在直线上的相应部位做记号,数值越大表示疼痛的程度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见表2)

2.3 两组第一产程宫口开大速度(见表3)

2.4 分娩方式比较(见表4)

2.5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见表5)

2.6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见表6)

3 讨论

3.1 分娩的决定因素和对产妇的影响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异常都会导致难产,尤其是产力和精神因素两者之间常常相互制约,精神心理因素不良会造成宫缩乏力、不协调的宫缩及子宫痉挛,使宫颈扩张缓慢或宫颈水肿后停止扩张,从而造成精神心理性难产[4]。

分娩的产痛对产妇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产程越长,产妇越紧张,过度紧张的产妇即使轻微的宫缩和检查都会大喊大叫、肌肉紧张甚至四肢颤抖,对宫缩和宫颈扩张产生不利影响,紧张加重疼痛的感觉,疼痛又反过来增加恐惧和紧张,形成恶性循环。初产妇对分娩的恐惧、焦虑心理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其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机体对外界刺激敏感度增强,使产妇的痛阈及适应性降低,在分娩时出现较早而剧烈的疼痛。同时紧张可以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使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降低胎盘血流量,影响胎儿血氧供应,也可导致宫缩乏力,使难产和产后出血率增加;过分紧张导致换气过度,造成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急促使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低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展缓慢甚至停滞;产程延长,进食不足,睡眠不够使体力消耗过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等,均可以引起胎儿宫内窘迫;而疲劳、进食少可使产妇脂肪动员,酮体积累,致使pH值下降,氧离曲线右移,血氧饱和度下降,胎儿宫内窘迫率升高。

3.2 导乐分娩的作用

陪伴分娩是指一位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产前、产时及产后给孕妇持续的生理上的支持、帮助及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使其顺利完成分娩过程。分娩时的妇女心理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她们要忍受从未经历过的宫缩痛,另一方面又担心腹中的胎儿是否正常,自己能否顺利分娩,因此对未来充满了紧张、恐惧和不安。这种不良的情绪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影响产程正常进展。陪伴分娩,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爱抚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很多研究结果证实导乐陪伴分娩能够降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使母婴更安全、健康[5]。

导乐陪伴分娩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给产妇以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体力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产妇的恐惧心理,增强了自信心和耐心,能积极与医务人员配合,及时补充体力,保证了产程和分娩的顺利进展。因此,导乐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减少了分娩给产妇带来的损伤。

导乐陪伴分娩是近年来在国际产科学界极力提倡的一种全新的分娩护理模式,强调产程中陪伴与支持的重要性,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时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6]。

3.3 音乐的作用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应用愈来愈广泛[4]。大量的资料显示,愉快与舒适的音乐能够改善和调整人的大脑皮层与边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调整人的内部器官的生理功能,使音乐具有治疗作用。音乐通过听觉和传入神经传入到人体中,与机体的某些组织结构发生共鸣作用,并被人体吸收,从而激发人的能量,在应激状态下影响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从而达到镇静、催眠的作用[7]。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给人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气氛,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保持情绪平稳,使产妇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耐受性增高,疼痛域值增高,从而减少了由产痛带来的一系列对母婴不利因素,降低了产后出血量和加速产程进展[8]。在国外,音乐疗法应用于分娩镇痛收到良好的效果。采用孕妇提前选择的音乐,经过系统的练习,使孕妇可以对产房的陌生环境很快适应,增加了产妇在分娩过程的安全感。

3.4 导乐陪伴配合音乐分娩的展望

导乐陪伴分娩是目前国际提倡的分娩方式,在整个产程中给予产妇全面支持,减少医疗干预,是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对保证母婴健康、提高阴道分娩率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待产室及产房配备有优美的音乐为背景,能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和心理恐惧,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是值得推广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金仙玉,张新宇.产妇心理与导乐分娩[M].医学与哲学,1999,20(6):59-60.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23-124.

[3]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4]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

[5]傅风鸣.非药物性无痛分娩[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13(3):123.

[6]张爱莲,于治家,冯爱华,等.心理护理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6):311-313.

[7]李亚静.音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25-227.

上一篇:林业职业教育下一篇:数学作业批改重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