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临床路径(精选4篇)
阶段性临床路径 篇1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及时的溶栓治疗能够再通堵塞血管, 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早期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在发病4.5h内给予溶栓药物, 目的是尽早再通闭塞的脑血管, 使局部缺血脑组织在出现不可逆性损害之前获得再灌注, 以期迅速改善症状, 减轻病残程度[1], 但溶栓后对并发症的观察、康复护理等同样非常重要。本院于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我们采用阶段性护理路径 (Stage nursing pathway) 进行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 女9例, 年龄, 45~72岁, 平均57岁。溶栓治疗入选的标准: (1) 年龄18~80岁, 发病时间在4.5h以内, 头颅CT除外脑出血及明显低密度改变。 (2) 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 (如偏瘫, 失语, 意识障碍及脑功能损害的体征) 持续存在>1h。 (3) 急性缺血性卒中, 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自然缓解, 且功能缺损比较严重 (NIHSS评分7~22分) 。 (4) 血压<180/100mm Hg。 (5) 既往无颅内出血史;7d内无动脉穿刺史, 14d内无重大手术史, 21d内无胃肠道出血及泌尿道出血史, 3个月内无头部创伤, 脑梗死病史, 但陈旧性腔梗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 (6) 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 凝血功能指标 (PT<15s, APTT<40s, INR<1.5) 。 (7) 血小板计数>10×109/L, 血糖2.7~22.2mmol L。 (8) 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 非妊娠, 心电图检查无明显的心律失常。溶栓前检查头颅CT或MR2、DWI, 心电图, 血常规, 血糖, 凝血五项, 且征得家属同意静脉溶栓治疗。
1.2 给药方法
对符合溶栓标准的患者,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 剂量:0.9mg/kg体质量 (最大剂量90g) , 总量10%于2min静脉注射, 剩余90%用输液泵静滴1h。
2 阶段性护理路径方案
针对患者溶栓的不同阶段病情的不同特点, 制定规范化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 (表1) 。
2.1 溶栓前护理
2.1.1 基础护理
去枕平卧, 保持气道通畅。遵医嘱常规心电监护、吸氧、测快速血糖, 打开静脉通路, 遵医嘱予非溶栓药物治疗。进一步完善急诊入院评估, 追问病史, 排除有相关溶栓禁忌症:如出血性疾病、近期有内脏出血或脑出血, 近1个月有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史, 高血压3级等。急查患者血液学相关指标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急诊生化心肌酶等, 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溶栓治疗, 转监护室严密监护, 床边备抢救车和各项抢救仪器, 等待相关实验室指标是否符合溶栓标准。
2.1.2 护理措施重点
(1) 因患者刚入院, 故病情尚未稳定, 容易产生病情变化, 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和语言、面舌瘫、肢体肌力等情况; (2) 生命体征监测, 特别是血压的监测,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多数患有高血压, 应每15min测一次血压, 如血压过高, 应汇报医师并遵医嘱使用缓慢降压药, 使血压逐渐下降; (3) 有可能明显尿潴留或尿失禁者, 根据病情放置尿管; (4) 心理护理重点:由于该病起病急, 病情发展块, 患者和家属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 护士应主动介绍病室环境, 详细的介绍溶栓治疗的目的、方法、预后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疏导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病情, 积极配合治疗。
2.2 溶栓过程中
2.2.1 基础护理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取舒适体位, 禁止反复翻动肢体, 减少头部活动, 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禁食, 意识清的患者可进少量温凉开水。溶栓过程中, 护士应积极配合医师按医嘱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按体质量量给予rt PA 0.9 mg/kg, 先静脉推入总剂量的10%, 其余90%在60min内持续静脉泵人。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 密切观察患者精神情绪变化。
2.2.2 护理措施重点
(1) rt PA不能与其他药配伍静脉滴注, 在静脉输液中, 应有专人守护, 应保持静脉通路绝对通畅, 控制静脉输液速度, 并在60min滴注完毕。 (2) 每隔15~30min观察意识水平、瞳孔情况和肢体活动状况1次,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3) 同时观察有无口腔黏膜牙龈出血和皮肤黏膜出血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出血。 (4) 用药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 详细记录溶栓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5) 心理护理重点:一切疾病的恢复, 心理因素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患者对溶栓治疗非常紧张、恐惧、甚至绝望, 有时溶栓效果明显则容易激动, 而这些情绪的波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 应耐心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精神疏导,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保证溶栓治疗的顺利完成。
2.3 溶栓24h内
2.3.1 基础护理
患者应继续予绝对卧床休息, 取舒适体位, 禁止反复翻动肢体, 减少头部活动, 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24h内继续禁食。保持病室清洁、舒适、安全。床单清洁平整;保持肢体功能位;每2h翻身1次, 观察受压部位皮肤, 防止压疮形成;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咳嗽.有效排痰, 预防肺部并发症。复查血液学指标 (血常规、凝血功能、急诊生化心肌酶等) , 抽取标本立即送检, 静脉补液改善脑部供血等对症治疗。起始2h每10~15 min测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 2h后每1h监测一次, 继续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
2.3.2 护理措施重点
(1) 溶栓患者24h内最容易出血, 应细心观察溶栓患者出血征象, 皮肤和黏膜有无出血点, 观察痰液、呕吐物及大小便颜色, 如有出血征象应及时停药, 报告医师, 给予检查处理。为防止出血, 尽量减少各种穿刺, 如需穿刺则在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防止皮下出血的发生。 (2) 血压的监测非常重要, 溶栓后患者血压的波动更容易引起增加出血风险, 应每15min测一次血压, 如血压过高, 应汇报医师并遵医嘱使用缓慢降压药, 如血压过低则容易引起灌注不足可能引起再梗, 应汇报医师并遵医嘱予扩容药物; (3) 溶栓后24h内容易引起再灌注性脑损伤, 护理中应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瘫痪肢体功能变化,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 原病情有无进展, 可及时了解有无脑水肿症状, 当有脑水肿征象时, 应立即报告医师以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 (4) 心理护理重点:溶栓后24h内也是患者情绪最大波动的时间, 如溶栓效果明显, 患者可能会过于乐观、过于激动, 反而会造成病情变化, 应劝其保持情绪稳定;如溶栓效果不明显或再梗甚至加重的患者则情绪低落、悲观、抑郁等情绪, 从而出现卒中后抑郁, 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 应汇报医师, 必要时予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辅助治疗。
2.4 溶栓2周内
2.4.1 基础护理
每1~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预防压疮。对于溶栓后无并发症而且效果良好者, 注意营养饮食, 食物应避免粗糙, 过硬, 过热, 防止损伤消化道黏膜造成出血。应少食多餐, 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 多食蔬菜和水果。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饮食, 做好口腔护理, 2次/d。应保持大便通畅, 遵医嘱常规应用缓泻剂, 必要时用开塞露60 m L加温水灌肠, 避免大便时过度用力。溶栓后1周之内活动量不宜过大, 1周后, 头晕, 头痛等症状消失, 心理趋向稳定, 应鼓励患者多作功能锻炼。
2.4.2 护理措施重点
(1) 溶栓患者饮食摄人量过大可加重脑水肿, 故要注意保持24 h出入量平衡。在最初几天, 最好能保持轻度脱水状态, 使水出量略多于水入量。一般情况下水人量可按前1 d尿量加500 m L计算。 (2) 溶栓1周后鼓励患者多做功能锻炼, 防止关节外旋, 预防肌肉挛缩, 鼓励能下床患者到户外散步。对存在不同程度语言障碍的患者, 分别采用舌唇运动、发音训练、减慢言语速度等方法, 以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 (3) 鼓励患者尽早活动、穿弹性长统袜, 加强肢体主动/被动活动, 有条件的可间断应用血栓泵,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 尤其是瘫痪肢体; (4) 对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鼓励患者自主进食, 卧位时头部偏向健侧前倾, 饮食以软食和半流食为主, 可每次用长把汤匙盛1/3食物, 缓慢送至舌根部嘱患者闭嘴做吞咽动作, 并予叩背或嘱患者轻微咳嗽, 以助食物彻底下咽, 防止误吸。 (5) 心理护理重点:患者常出现焦虑、悲观情绪, 并迫切要求及早得到有效治疗。护士应尊重、同情患者, 针对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性格特点进行疏导, 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2.5 出院指导
(1) 健康教育:重点是向患者介绍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如何预防梗死后的并发症等。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饮食、体质量超重等。针对患者的不同危险因素给出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 预防卒中后的并发症有吸人性肺炎、压疮、跌倒、尿路感染和尿失禁、吞咽困难等。 (2) 饮食指导:患者应摄入低脂饮食, 多吃蔬菜和植物油, 少吃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和动物油等, 以及相应的治疗饮食。 (3) 治疗指导: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出院服用药物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定期到医院复诊。发现有异常如手指麻木无力或短暂性失明或短暂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 功能训练指导: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功能训练的重要性, 指导或帮助患者或家属对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言语等功能的训练。 (5) 心理指导:激励患者拥有良好的情绪, 满怀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乐观的态度, 主动摒弃不良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从而降低再发率及致残率。 (6) 电话随访:采用定期电话随访制度, 使大部分患者对所患疾病更加重视, 使其能加深对所患疾病的认识, 尽量避免对疾病康复不利的因素, 遵医嘱按时服药及定期复诊, 减少再次住院的次数。
3 治疗效果
根据欧洲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以下简称评分) 为时0。显效:评分减少>21分;有效:评分减少在8~20分;无变化;评分减少小于8分。本组在发病6H内用药, 疗效明显, 神经功能恢复较快。溶栓治疗后12H, 有6例基本痊愈, 4例显效。24H内, 14例基本痊愈, 7例显效。第3天有15例基本痊愈, 9例显效。第14天有19例基本痊愈, 11例显效。
4 讨论
尽管在过去几年中中风的治疗取得积极成果, 但中风仍然是导致人们长期残疾的首要原因。目前估计世界范围内有50万中风幸存者存在肢体、认知和情感的障碍, 其中25%~74%幸存者日常生活需要一些协助或完全依赖其他人的照顾[2]。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 中心坏死区在血管闭塞后10min即不可逆坏死。而缺血半暗带由于局部脑血量较高, 在一定时间内较少发生梗死。RT-PA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管理局 (FDA) 批准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药物[3]。神经内科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的前沿阵地,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 对该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是抢救患者, 提高预后生活质量的关键。良好的急救溶栓护理治疗, 是协助医师提高治疗成功率, 减轻严重并发症的保证[3]。做好急诊溶栓护理是每一名神经科护士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无论是在急性期或长期的治疗中, 护士在中风患者的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够提供最好的护理以及对家属及照顾者提出合适的护理意见[4]。
韩国的一项护理研究表明:尽管治疗方案相同, 但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监护病房和普通病房治疗的30d病死率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他们认为对于卒中患者的治疗必须提供足够的护理人员以加强基础护理从而降低病死率[5]。
临床护理路径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包含了医院管理学、循征医学、整体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诊疗标准化方法, 在医院管理中对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王丽华采用不同护理流程观察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 他们认为实施护理流程可以减少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在诊断、治疗、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时间, 使脑梗死患者尽早得到静脉溶栓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7]。我们结合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 根据急性脑梗死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不同时期护理内容的不同特点, 设计了适合我院的阶段性护理路径 (Stage nursing pathway) 进行护理, 结果表明溶栓治疗14d后有19例基本痊愈、11例显效,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采用阶段性护理路径 (Stage nursing pathway) , 使护理人员严格按路径程序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 避免了工作的遗漏、延迟或重复, 减少了静脉血栓形成、误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而且还使患者的偏瘫、失语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得到改善,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Zinkstok SM, Vermeulen M, Stam J, et al.Antiplatelet therapyin combination with rt-PA thrombolysis in ischemic stroke (ARTIS)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erebrovasc Dis, 2010, 29 (1) :79-81.
[2]Hughes PA.Comprehensive care of adults with acute is chemicstrok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 2011, 23 (4) :661-675.
[3]Kleindorfer D, Xu Y, Moomaw CJ, et al.U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rt-PA utilization by hospital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 2009, 40 (11) :3580-3584.
[4]Cross S.Strokecare:anursing perspective[J].Nurs Stand, 2008, 22 (23) :47-56.
[5]Cho SH, Yun SC.Bed-to-nurse ratios, provision of basic nursingcare, and in-hospital and 30-day mortality among acute strokepatients admitted to an intensive care unit:cross-sectionalanalysis of survey and administrative data[J].Int J Nurs Stud, 2009, 46 (8) :1092-1101.
[6]张正华, 高居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和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 (9) :513-515.
[7]王丽华.不同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20) :20-21.
阶段性临床路径 篇2
班级:G计111
学号:2011151088
姓名:陈路平
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从大一刚进学校,懵懂不知,对社会的心态总是美好的,因为不曾有过压力,大一课程又很轻松,做什么事都那么的无所畏惧,没有家长的约束,没有高中老师时刻的管教。对社会总是那种想象中的美好,美好到开始幻想自己在社会中混得如鱼得水,也没会想到真正社会中的那些复杂。到了大二好像一切都加快了速度,才慢慢发现自己一只脚已经跨入社会了,压力慢慢袭来,对社会的心态也就随之大一时 美好、舒畅慢慢演变成胸闷、气短,因为我们开始慢慢接触真正的社会,我们有了压力,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一出生就在优越环境里,被捧着长大,除了升学根本就没遇到过什么挫折,一但遇到问题就表现的十分消极,但是当我们步入社会后将遇到比这更棘手的问题,那到时候我们拿什么来迎接它。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培养和保持良好、积极的社会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一般的情况下,态度决定行为,所以在生活中,在社会上做任何事态度决定成败,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所以说有一个正确、积极的态度极其的重要。这里说的积极的社会态度就是不论在任何时候,不论在任何困难、挫折、打击、失败面前,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勇敢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和挑战,并能做出最积极最正确的选择,能够乐观的面对人生,乐观面对生活和学习。
积极心态就是健康心态,它是比心理健康更高一层的心态。积极心态不仅是心理健康,而且更有积极性、主动性,能够积极正确面对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能积极奋斗争取成功,更能正确面对挫折、打击、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关于如何培养新阶段大学生积极的社会态度我有以下观点:
首先要有深刻的自我认知。现在大学生自杀事件越来越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自身的消极态度。而形成这种心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自我认知不够深刻,我们没有客观的正视自己,有时候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致于在我们遇到问题时会非常的沮丧,没有去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而是逃避现实。少数人承受不了这种失败带来的情绪,就走上了不归路。所以要培养积极的社会态度首先要正视自己。当然,只是了解了自己还不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锻
炼自己,增强心理素质,培育我们的自我价值感。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是我们适应社会、缓解基本焦虑的重要资源,它使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没有什么事会百分百的成功,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既要抱着必胜的决心,又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第二、老师要给我们更多的关爱,众所周知大学除了上课基本没有和老师相处的机会,一学年下来更是见不到班主任几次面,而有些老师对待我们有时又显得过于冷血,上课也只是机械的教学,他是讲完了不管你懂不懂,甚至一次课下来连个笑脸也没有,这样就更让我们担心所学的课程是不是会挂科,加重了我们的心理负担,一个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我们的成绩又是我们在校期间最关注的事情。还有些班主任在平时见不到人,一但有事了没有先想怎么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训斥一番,或者根本不管学生的事。那么在大学还设置班主任干什么,我们要的是一个能够在伤心、难过、失落的时候敢于对其诉说、倾诉,能够在大学这个最迷茫的时期指明方向的灯塔;而不是一堵满是钉子的墙。老师是我们大学生学习如何走向社会的榜样,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就意味着会带出一批什么样的学生,即使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受其影响,但对于被这种老师领导的所有学生都是悲哀的。当然不是所有老师都如此不堪,还是许多老师关心和疼爱我们的。所以,老师们!或许我们的成绩不是那么理想、做事不是那么成熟、性格不是那么可爱。但是开始我们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所以希望每个老师都能给我们一些时间,一些关爱。
第三、学校应多给我们按排一些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好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培养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对社会认识实现从实践——认识——实践的质的飞跃。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有校园文化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义务劳动、家务劳动、为希望工程捐款、智力扶贫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最好是能真正的进入到社会工作环境中,这些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大学生的激情、青春朝气与活力,是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社会态度的根本路径。事实证明,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大学生认识了国情,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磨炼了意志品质,而且使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伟大,技术的重要,促使大学生更好地为国家尽忠,为家庭尽孝,为他人尽爱,为社会尽责。
第四、学校应建立一些心理机构并定期的举办一些活动。大学这个时期说轻松很轻松,但紧张起来压力也十分可怕。每个人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当这些
负面的感觉战胜理智时,就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的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惨剧。所以需要一个这样的机构来发现我们周围的“危险”,更快更好的处理好我们心理上的困扰。
积极的社会态度不仅是对个人,对一个国家、民族都很重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的社会态度就更为重要,它意味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的社会态度就更为重要。
最后就是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有许多美好的理想,我们希望社会公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人际交往和谐,然后我们能进入社会成就一番事业。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又与之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我们很困惑:是按照自己的理想行事,还是迎合现实。这也不得不使我们担心毕业后的未来,社会上各种阶层各种人我们要如何适应。这就突出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它把我们的一颗心灵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性感,右岸理性。左岸住着我们的欲望、祈盼、挣扎和所有的爱恨嗔怒,右岸住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在我们的心里打下一个烙印——左岸是梦境,右岸是生活。所在在我们在塞纳河的一边遇到风浪时,不防前往另一边看看。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想想身边的人,想想跨过这个难关后的幸福生活,然后以积极的态度迎接这个多姿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许德仁.孩子永远都需要阳光,心理与健康。
[2]佚名《大学生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3]彭定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现代大学教育)。
[4]王小章等,《浙江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网)。
阶段性临床路径 篇3
摘 要: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现阶段我国养老家政服务平台创建的路径选择:一是完善相关立法,确保政策落地;二是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养老服务多重需求;三是推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发展,促进行业发展壮大;四是家政服务企业运作注重规模化、品牌化;五是加强家政服务人员的培养与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我国老龄人口;家政服务;路径
我国养老家政服务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家政服务需求拓展加速,家政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缓慢,职业化、规范化严重滞后;家政企业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不明显;家政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无疑都和需求与供给不均衡及不协调、行业发展基础薄弱及规范化与职业化水平较低、企业自身发展受限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关。2015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建设的通知》,推动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家庭服务行业规范化、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着力保障家庭服务供给、提高家庭服务质量、促进家庭服务行业健康发展。[1]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现阶段我国养老家政服务平台创建路径选择。
一、完善相关立法,确保政策落地
随着家庭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发展家庭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越发重要。推动家庭服务业规范化和职业化亦显得迫在眉睫。据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家庭服务业规范化和职业化发展的经验可知,首先要完善相关立法,将家庭服务业摆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地位,并着重完善家庭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给管理体制、法律环境、人才战略、市场机制等方面创造良好制度与政策环境。如日本针对快速发展的老龄化需求,制定了旨在解决老人看护问题的《看护保险法》,构建便捷、公平、有效的老人看护救援机制。[2]菲律宾早在其《劳动法》和《民法典》中就有专门针对家政工的规定[3]。而我国目前家政服务业发展极为迅速,但与之配套的家政从业人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法律法规不健全、家政行业发展缓慢、家政市场管理混乱、家政从业人员权益的维护机制缺席等诸多弊端,既不利于保护家政从业人员的权益,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应制定专门的《家政从业人员权益保护法》《稳定发展家政市场秩序》等法律法规,并分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确保政策落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习总书记视察济南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指出要坚持诚信为本、提高家政服务职业化水平;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各省市区也积极响应,并提出了具体意见,目前关键是推动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如在就业创业、财税、审批、培训补助等方面给予家政服务企业进行扶持,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政府具体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就业方面,鼓励大学毕业生投入家政服务行业进行就业与创业,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二是在财税方面,为养老家政服务企业提供较长期限的信用贷款,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或政府给予利息补贴,还可为老年家政服务提供适当的财政补贴,如对达到一定条件和要求的养老家政服务机构,政府每年提供相当数量的税收返还、税收减免或者是专项奖励、补贴;四是在培训方面,增加培训的覆盖面、专业度等,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
二、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养老服务多重需求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养老服务需求可谓多种多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非常具有针对性,所以要实现养老服务的供给和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就要切实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扩大养老服务的范围与增加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满足老年人的真正养老需求,促进养老家政服务企业与行业的发展。此外,还要增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认识,提高其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养老服务的长期发展。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开展工作:一是走进社区、走进老年人口家庭或者举办老年家政服务博览会等,了解老年人养老家政的实际需求的同时,广泛宣传并扩大养老家政服务的影响力,也为养老家政消费群体提供更多了解和选择养老家政服务的平台与途径。二是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专业与系统的基础服务,如提供日常照料服务,给老年人的舒适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提供日常护理服务,对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老年人提供简单的医疗护理,陪同就医、帮助或陪同购物等服务。三是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文体娱乐方面的精神慰藉,如陪老人聊聊天、读读书报、表演一些老年人喜欢的节目,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确立乐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四是为老年人提供某些专业的服务:如定期身体常规检查、免费法律、心理、膳食咨询及讲座以及定组织期团体性活动等。
三、推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发展,促进行业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养老家政服务行业市场化、信息化总体程度偏低,面临小、散、弱的局面,存在市场不规范、供需矛盾突出,培训不到位,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养老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职业化发展不够完善。家政服务行业应通过政府给与政策支持、行业规范等的确立与发展、家政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家政服务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解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政府积极引导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对家政企业的规范与监管方面,政府在养老家政服务市场的介入可以有效地规范价格并保证服务质量。价格水平的确定不仅要以符合老年人支付能力为基础,还要保证与其成本相对应,以便被服务双方接受,从而发挥家政服务在家庭养老中的巨大辅助作用。此外,还应关注养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与社会保障,给予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保障,并积极利用舆论的正面宣传引导社会对养老家政服务工作有正确认识。二是规范家政服务行业,提高从业者的从业标准,加强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保障,以保证服务质量。对于养老家政服务,一方面应尽快形成自身的行业标准,对从业者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行业培训和考核,训练培养其熟悉老年人身心特征,掌握基本的老年人照顾和护理技能,全面发展老年人照顾服务能力。这种从业标准,不应只涵盖技术层面的衡量,还应该根据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增加从业者品质(如耐心、爱心)、道德(如责任心、尊重)等方面的评定规范,以此来保证从业者服务的高规范和高质量。三是提高家政服务职业社会认可度。家政服务业属于民生工程,社会需求大、涉及人群范围广,极具发展潜力,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政府重点关注的就业途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居民幸福生活的贡献度极大。四是加强家政企业与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自身建设。家政企业应规范自身管理与建设,树立和宣传企业文化,提供优质、专业、系统的家政服务,给家政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家政从业人员方面,应通过自学与培训,提升自身素养与管理水平,争做专家型的家政服务人员,为行业提供持续的精神与智力支持。
四、家政服务企业运作注重规模化、品牌化
养老家政服务企业是养老家政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其自身发展是否有市场意识,能否注重规范化、品牌化,能否紧跟时代性,都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家政服务企业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市场意识,满足社会需求。有效利用政府信息服务平台及社区信息资源,对养老服务需求展开调研,了解实际需求,找准服务契合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方案,明确服务内容、标准、收费及评级体系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满足不同人群的多重需求。二是注重规范化运作,品牌化发展。养老家政企业应注重规范化运作,在经营、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如养老家政企业,应是具有合法营业执照的员工制家政企业,还要根据国内服务行业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家政企业标准化建设与岗位服务标准建设,标准化执行相应服务项目;养老家政服务从业员须持有身份证、体检证、上岗证和其他必要的资格证书,并及时进行岗前与在职培养与培训。 此外,养老家政企业要想长远发展,还应注重品牌化运作,打造出众所周知的品牌,会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家政服务企业还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为家政服务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平台,“网上家政”不但可以更直观地使消费者了解家政公司、家政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各公司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服务员的详细资料等,实现交易的双向选择,还可以使从业者也可以随时查看雇主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进行服务。随着网上消费趋势的转变,家政企业也应及时做好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升家政服务的质量。
五、加强家政服务人员的培养与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奉献精神较强的人才队伍是做好养老家政服务的重要保证。为此,要加强养老家政从业人员的培养与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在养老家政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家政学、社会工作等专业,并对其在相关方面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经济支持。同时,应注重引进养老专业人才,吸收一批优秀的人才充实到服务队伍中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提供专门的职称上升渠道,增强服务人员的归属感,以减少人员的流动性。在养老家政从业人员培训方面,进行定期地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其能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专业化的要求表明养老家政服务已经不再是一种凭借自身生活经验的工作,家政服务人员必须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或培训,这种培训可以请教育机构或高校的专家走进企业,也可以选派优秀从业人员走出企业进行学习,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技术、礼仪等方面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养老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以整体提升养老家政服务水平,提高养老家政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银萍,黄海洋:日本人口老龄化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 (8)。
[2] 王瑞杰:上海市家庭服务业现状分析与规范化建设[J].科学发展,2011(5)。
临床路径总结 篇4
我院2017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进行评估及分析
我院2017上半年对临床路径工作进行评估及分析,总结上半年工作不足之处,依据卫计委下发的临床路径模板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务科组织全院专家讨论,去除原有不适合我院的病种,增加新的病种,截止到2017年6月底我院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共有17个专业,120个病种,其中共制定出电子化临床路径共14个专业,57病种的病历,并把其导入到我院的HIS系统中。截止到6月底我院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有2092例,实际进入路径管理的患者有2092例,入组率达到100%,入组率后变异及退出61例,完成率达97.08%。在检查中随机抽取了10个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病历查看各种率及表格制定是否合理、变异或退出理由是否充分、合理。随机抽取3种路径管理各10份归档病历,经查看进入路径管理的病种平均住院较前稍有缩短,治愈率及好转较前有所提高,按照路径管理单病种总费用增幅较前有所下降。下一步计划到九月份实现全院各个科室临床路径电子化。
【阶段性临床路径】推荐阅读:
临床实践阶段06-28
临床前阶段医学本科生08-2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性总结09-16
阶段性教学07-16
阶段性管理07-16
阶段性构建01-19
阶段性学习05-17
阶段性成效08-03
阶段性持续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