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机制及对策

2024-08-20

作用机制及对策(共12篇)

作用机制及对策 篇1

摘要: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 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在这项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机制改革中院级各项实施细则的制订者和实施者, 又是学校、研究生 (部、处) 和学院联系的重要纽带。目前院级研究生管理在自主权、网络信息系统和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扩大学院管理自主权、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途径, 激发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作用、问题和对策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研究生培养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教育部已先后在各高校推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以下简称机制改革) , 其目的是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 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统筹各个方面的教育经费, 加大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使研究生的实际表现与获得的资助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1]。随着机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入, 有关该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 它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机制改革的意义、作用、问题和对策等。然而对如何发挥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在机制改革中的作用的研究却很少。根据系统论的观点, 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该系统中的各个要素, 如学校、研究生院 (部、处) 、学院研究生管理人员和学生等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彼此制约的。因此本文从机制改革的视角探讨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的作用、问题及对策, 以便探索出发挥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顺利推进机制改革。

1 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作用

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指高等院校中各学院负责研究生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和研究生思想工作的管理人员。主要包括负责研究生教学管理的院长、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党委书记、负责研究生教务工作的教务员和日常思想工作的辅导员。他们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他们处于机制改革的前沿阵地, 是机制改革的中坚力量和具体工作的实施者。他们在机制改革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机制改革具体实施细则的制订者

虽然推行机制改革的各高等院校的学校领导会根据教育部的总目标出台学校的总改革原则和方案, 然而学校多是从宏观层面和全局出发。然而由于各学院在学科特点、师资队伍、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各学院必须制订出一套符合本院特点的实施条例和细则, 以便机制改革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在把握好学校改革原则和政策的基础上, 再广泛征询学院导师和研究生的意见, 最后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院级实施条例和细则。条例和细则出台后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还要加大宣传和解释, 以便让导师和研究生理解、接受和支持, 以保证机制改革顺利推进。

1.2 机制改革具体工作的实施者

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覆盖了从研究生招生到毕业的各个环节, 如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学制的调整、培养方案的变更、导师遴选制度的改革和奖助体系改革等方面。各环节的改革都要由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落实到位。如研究生招生制度要从以前的公费到收费, 那么在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必须明确标出招生类别、收费情况、奖助体系等内容。让报考者通过阅读招生简章就能详细了解该学校的招生制度改革情况。在研究生面试和录取时, 管理人员同样要转变旧的观念和工作方式, 要赋予导师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更多的发言权和决定权;在培养环节, 也应该赋予导师根据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学业状况和研究能力对个别研究生进行淘汰的权利;在助研津贴发放等方面也应该充分尊重导师的意见。这样才能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 充分体现导师的权益, 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

1.3 研究生院 (部、处) 和学院联系的主要纽带

研究生院 (部、处) 主要负责机制改革的方针和政策的制订以及对各学院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而院级的研究生管理人员则负责将研究生院 (部、处) 的方针和政策落实到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 先由研究生院 (部、处) 制订总的原则, 包括所课程总学分、学位课程学分、公共课程科目以及学位论文的标准等。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则在总原则的指导下, 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 在充分征询学科负责人和导师的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学院各招生专业的培养方案。研究生入学时, 导师则依照学院的培养方案再根据学生本人的具体情况, 如是否跨专业、同等学历、特点和兴趣, 制订出每位学生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 机制改革在学院层面执行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信息都要由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准确、及时地反馈给研究生院 (部、处) 。研究生院 (部、处) 则将各学院的反馈信息汇总后, 再组织调研和缜密考虑再次对机制改革的方案和内容进行调整, 从而使机制改革更趋完善和合理。因此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是学校、研究生院 (部、处) 和学院沟通的重要桥梁。

1.4 研究生信息的提供者和咨询者

在机制改革中, 强调了导师主导的作用, 导师是第一责任人, 既负有培养研究生的责任, 又有资助的责任。这样导师必须全方位掌握研究生在校的各种表现, 如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等。然而导师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作用, 尽可能为导师提供研究生的各方面情况, 如:教务员要提供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考勤、课程成绩等关于学习方面的情况;辅导员则要提供学生的思想表现、综合素质、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身体和心理状况等关于思想和素质方面的情况, 这样导师才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才能对学生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2 目前院级研究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受高校落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的影响, 目前高校院级研究生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影响了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主要表现如下:

2.1 学院在研究生管理方面没有足够的自主权

许多高校由于仍然沿用集权制的管理体制, 很多本该下放到院级的权力还集中在校级和各部 (处) 层面, 作为管理实体的学院拥有的权力很有限。如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管理权仍然集中在研究生院 (部、处) , 他们掌握了研究生的录取权、公费和自费决定权、学制安排、学分规定和奖助金的发放等方面的权力。而学院研究生管理人员和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却被忽视了。因此学院和导师只能被动地接受研究生院 (部、处) 的规定、要求和任务, 没有多少发言权。这种管理体制极大地挫伤了学院管理人员和导师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 影响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阻碍了机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2.2 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不健全

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研究生的管理应该跟上时代, 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以便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 至今仍然相当一部分高校研究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 或者没有建立。管理方法落后, 管理效率低, 管理质量差, 以致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然而在机制改革中, 强调导师的主导作用, 扩大了导师的权力, 增加了导师的责任, 这就要求导师必须全面、动态地掌握研究生的资料, 如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思想状态、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等情况。如果没有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查询研究生的相关资料则要从大量纸质材料里翻找, 既耗时又费力。尤其随着科学学位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大量扩招, 研究生管理人员的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忙, 很难满足导师随时查阅学生资料的需求, 这样导师不能掌握研究生的最新情况, 也就很难对研究生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进而会影响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 院级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高校由于受旧的管理体制的影响, 管理重心和重点仍然集中在本科教学和本科管理工作上, 而对研究生的教学和管理却放在次要的位置。首先, 学院负责研究生管理的教学院长往往是由负责本科生工作的教学院长兼职, 他们既有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 还有大量的行政事务, 对研究生的管理和机制改革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 负责研究生工作的教务员和辅导员往往是由本科生的教务员和辅导员兼职, 由于种种原因, 人员变动频繁。这对要求熟练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研究生管理队伍是不适应的。再次, 目前绝大部分研究生教务员和辅导员综合素质不高, 学历偏低, 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不多, 而且他们大多是半路出家, 岗前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育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的学习和培训, 岗后很难有机会接受该方面的再教育, 仅靠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简单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管理效率和质量很难提高, 长期以往, 肯定会影响整个研究生教育质量。最后, 由于高校目前不尽合理的人事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 尤其对于从事服务性工作的高校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审、工资待遇以及职务晋升方面更是处于不利的位置, 他们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 因此难以焕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 挖掘他们的潜能, 影响了他们工作的主动性、首创性、灵活性。

3 如何充分发挥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在机制改革中的作用

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处于机制改革的前沿阵地, 在机制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焕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 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途径如下:

3.1 扩大院级研究生管理自主权

研究院 (部、处) 和学院可以看作大学的不同组织, 权力能调节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地位关系, 配置权力的目的在于保证一定任务的完成, 有了权力还需要责任, 权力与责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组织结构必须保证权力与责任是匹配的, 组织管理才会发挥作用[2]。研究生院 (部、处) 和学院的权力的合理分配, 是影响这两个组织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随着机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 学院、导师和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已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和压力。根据权力与责任的辩证关系, 研究生院 (部、处) 将权力重心下移到各学院, 扩大学院及导师的自主权, 建立更加民主、开放和灵活的培养机制。具体而言, 研究生院 (部、处) 应将管理职能和目标从过程事务型管理转到过程评估型管理上来, 将管理重心从具体措施制定转到宏观政策控制上来;学院必须要拥有相对独立自主的研究生管理权, 可以组织制定和实施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包括从研究生招生、培养到学位授予, 甚至到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各项培养方案、计划的实施和考核等[3], 这样才能保证学院和导师权力与责任相匹配。学院和导师才愿意承受压力, 认真履行职责, 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3.2 构建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 正以其迅猛的发展趋势, 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深深地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缩短了组织成员之间交流和联系的时间与空间, 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随着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院的研究生管理工作越来越多, 任务越来越繁重。一名研究生从报考到毕业, 要经过招生管理、在校管理、培养管理、学位管理、毕业管理等诸多环节, 每个环节又有大量的细节分支工作。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因此尽快构建和完善基于网络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已势在必行[4]。在构建和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时, 必须开发出为学院管理人员、导师和学生服务的功能模块, 以便在新的培养机制下实现研究生院 (部、处) 、学院管理人员、导师的信息共享与同步管理。另外还要注意强调信息的纵向沟通与处理, 信息的横向交流与共享, 要保证整个网络服务平台运行状态良好。这样不但使整个研究生管理工作更加准确、快捷、及时, 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而且随着管理效率的提高, 管理人员还可以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规划研究生教育长远发展目标和导师队伍建设等重要事情。

3.3 加强院级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 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能否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推动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为国家培养出大批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除了拥有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外, 还必须建立一支知识广阔、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院级研究生管理队伍。他们不但要拥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多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 还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交往沟通的能力、反思与探索研究的能力等;而且还要通晓高校管理规律, 具有良好的高校研究生管理素质, 精通高校研究生管理理论与实践。那么面对新形势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院级研究生管理队伍?第一, 学校和学院领导要更新观念, 加强认识, 重视院级研究生管理队伍。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处于机制改革最前沿阵地, 他们对落实政策, 实施各项工作, 协调各种关系, 理顺和规范研究生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和学院领导要充分重视院级研究生管理队伍, 感谢他们的付出, 肯定他们的成绩, 要支持、鼓励、信任和关心他们。让他们从服务工作中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收获满足感和成就感, 从而唤发起他们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第二, 优化院级研究生管理队伍结构。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一方面要增加管理人员数量, 另一方面要严把质量关。在招聘管理人员时要重点考察他们的政治修养、学历、能力、工作态度等, 选拔一批思想表现好、学历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踏实的年青优秀人才扩充到管理队伍中。同时对原来的管理队伍通过加强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和继续教育, 努力提高他们的学历、业务水平、业务能力、管理方法和效率, 从而不断优化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第三, 改革高校管理体制, 完善岗位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尽快打破高校现存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体制。落实岗位责任制, 完善质量考核、评价制度, 使评价结果同管理人员的聘用、晋升、工资待遇直接挂钩, 因而营造一个择优聘任、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通过这种公平竞争有促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工作氛围。另外, 学校和学院要运用激励理论, 创造多种行之有效的激励策略, 如运用双因素理论, 建立起激发院级研究生管理人员敢于创新、大胆探索、积极开拓的竞争激励机制。第四, 重视管理队伍的科学研究, 提高管理创新能力。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深入, 金融危机对研究生就业形势的影响不断加深, 研究生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需要从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和使用新的方法来解决, 因而要求管理人员能在管理实践中努力发现新问题, 思考新问题, 研究新问题, 找到解决新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所以管理人员还必须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 用理论武装头脑, 用科学方法提升管理能力, 从而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入, 推动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武毅英.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现状的思考[J].教育研究, 2008 (9) :65.

[2]程勉中.现代大学管理机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高磊, 杜朝辉.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偏差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1) :38.

[4]潘云鹤, 冯培恩.六年的跨越——浙江大学1998—2004年研究生教育发展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作用机制及对策 篇2

一、提高访问速度,因为客户要求的数据存于代理服务器的硬盘中,因此下次这个客户或其它客户再要求相同目的站点的数据时,就会直接从代理服务器的硬盘中读取,代理服务器起到了缓存的作用,对热门站点有很多客户访问时,代理服务器的优势更为明显。

二、Proxy可以起到防火墙的作用。因为所有使用代理服务器的用户都必须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远程站点,因此在代理服务器上就可以设置相应的限制,以过滤或屏蔽掉某些信息。这是局域网网管对局域网用户访问范围限制最常用的办法,也是局域网用户为什么不能浏览某些网站的原因。拨号用户如果使用代理服务器,同样必须服从代理服务器的访问限制,除非你不使用这个代理服务器。

三、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一些不能直接访问的网站。互联网上有许多开放的代理服务器,客户在访问权限受到限制时,而这些代理服务器的访问权限是不受限制的,刚好代理服务器在客户的访问范围之内,那么客户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目标网站就成为可能。国内的高校多使用教育网,不能出国,但通过代理服务器,就能实现访问因特网,这就是高校内代理服务器热的原因所在,

四、安全性得到提高。无论是上聊天室还是浏览网站,目的网站只能知道你来自于代理服务器,而你的真实IP就无法测知,这就使得使用者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机制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机制很象我们生活中常常提及的代理商,假设你自己的机器为A机,你想获得的数据由服务器B提供,代理服务器为C,那么具体的连接过程是这样的。

作用机制及对策 篇3

【关键词】阿霉素 氧化应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NADPH氧化酶 心脏毒性

【Abstract】 anthracycline ( ANTH)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effective anti-tumor drugs, Adriamycin (ADR) is the classical representative. But the significant cumulative dose cardiotoxicity, ultimately lead to heart failure.he prognosis is very poor, if untreated, 50% patients would die in 2years1. This article collects data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adriamy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s 。So we can put forward the possible ways to escort for Adriamycin antitumor therapy.

【key words 】Adriamycin oxidative stress RAS NOX cardiotoxicity

【中圖分类号】R9145.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65-01

【引言】自二十世纪60年代起,阿霉素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历经40余年,阿霉素与其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通常是临床抗肿瘤治疗的一线标准方案。但其毒副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指南推荐右丙亚胺(Dexrazoxane,DZR)作为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AIC)唯一有效药物。但由于价格昂贵,且可加重骨髓抑制。甚至Seif2等研究发现右丙亚胺有导致第二种肿瘤的发生风险。因此,急需寻找另一个替代药物来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目前对AIC机制争议较多,大多数研究支持氧化应激机制。于勤等3发现在AIC大鼠模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表达上调,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通过下调RAS系统的表达而抑制胶原重塑,改善心功能。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AIC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1.阿霉素心脏毒性(AIC)

阿霉素,又名多柔比星,是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代表药物。蒽环类药物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在儿童抗肿瘤治疗中作用尤其突出。20世纪70年代肿瘤患儿5年的生存率小于60%,至2010年该数值已达83%4。蒽环类药物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通常是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阿霉素具有较其他蒽环类药物更广的抗肿瘤谱,其中包括大量的实体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已经过去40多年,阿霉素依然频繁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尤其是乳腺癌、肉瘤、儿童实体瘤、白血病、霍奇森病、霍奇森淋巴瘤。阿霉素抗肿瘤疗效显著、应用广泛,但其引起的心脏毒性呈进展性及不可逆转性,导致肿瘤患者最终死于心力衰竭5。AIC根据出现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慢性和迟发性。慢性和迟发性心肌毒性跟ADR的累积剂量成正相关。AIC发生率高,超半数的接受ADR治疗的患者在数年之后可出现左心室组织和功能的亚临床心脏超声变化。研究显示,低剂量应用ADR的患者长期随访时亦有发现心功能异常,提示ADR应用没有绝对的"安全剂量",初次应用ADR亦可能出现心脏毒性6。因此,早期发现及预防阿AIC尤为重要。AIC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其中自由基介导的氧化应激机制是最早发现且研究地最为彻底。

2.AIC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活性氧(ROS)是机体有氧代谢的必然产物, 生理情况下,机体可及时清除过量的ROS,维持一个平衡状态。该平衡状态对心血管系统的细胞生长、心功能、血管紧张度等起着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一旦平衡被打破, 体内ROS产生过剩或抗氧化系统出现故障, 就会引起病理性变化,参与心肌肥大、细胞凋亡、心室重构、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

前期研究7提示阿霉素导致的心脏毒性与活性氧簇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的机制尚有争议,但多数研究倾向于ANTH介导自由基形成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学说。ANTH中的蒽醌基团在多种还原酶及NADH脱氢酶等酶系统的作用下,还原为半醌自由基,再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过程生成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一)。这些自由基可以引起线粒体、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对多种细胞产生强烈的损伤作用。

除了ROS之外,活性氮跟ANTH导致的心脏毒性亦有关联,这意味着ANTH与NO的产生有密切联系。无论从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证明,体内重复应用ANTH可通过增加诱导型NO合酶(iNOS,NOS2)的表达来减少NO的产生。为人们所知的是,NO相伴ROS产生过剩的活性氮簇,它们会攻击和摧毁重要的细胞生物分子。大量涉及到急性阿霉素的应用实验证明,在应用ADR治疗的动物心脏中检测到硝基酪氨酸的水平显著升高。硝基酪氨酸是氮化应激的生物学标志。上述关于氧化/氮化应激跟ANT心脏毒性相关性的数据给予抗氧化剂心脏保护的一个理论支撑。

3.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氧化酶,NOX)与ROS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icotin amide-adenined 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NADPH氧化酶,NOX)8是产生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主要来源。NADPH氧化酶分布广泛,是在肾小球系膜细胞(MC)、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非吞噬细胞中产生ROS的快速反应酶。NOX几乎分布于所有的器官、组织和细胞。NOX家族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产生ROS,吞噬细胞中NADPH氧化酶生成的ROS主要起细胞防御功能,与此不同的是非吞噬细胞中NADPH氧化酶产生的ROS 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及细胞间信号通路的调节,参与机体内信号转导途径。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但在机体异常的情况下,NOX家族蛋白异常表达,ROS水平急剧增加时,则能诱导机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生。

4.RAS与NOX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人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由一系列的多肽和蛋白酶组成,包括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肾素(renin,REN)、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ngioten sin-convertingenzyme ,ACE) 、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 I,AngI)、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 Ⅱ)及其受体等。在生理情况下,RAS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心血管功能稳态、电解质和体液平衡为维持以及血压的调节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心肌、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脑、肾等多种器官组织中均有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原的基因表达。这些相对独立的局部RAS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直接调节心血管活动。

AngⅡ是激活NOX的最主要刺激因子,可通过激活NOX促进ROS的产生,使体内氧化应激增加。这一现象最早由Rajagopalan9等(1996)报道。随后亦有研究10-12证实AngⅡ可通过上调NOX基因表达来促进ROS的产生,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氧化应激损伤。

5.总结和展望

既往研究3发现,AIC大鼠模型中RAS激活,而RAS持续激活,AngⅡ作为最初的效应分子,刺激NOX的表达,从而产生过量ROS,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从而我们推论AIC有可能通过激活RAS-上调NOX表达-促进ROS产生-导致心力衰竭这一途径产生。通过该途径,我们大胆假设是否可将AT1特异性受体阻滞剂(ARB)早期应用于需要应用ADR治疗的患者,从而预防和减少AIC的发生,为临床ADR应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Gianni L, Herman EH, Lipshultz SE, Minotti G, Sarvazyan N, Sawyer DB. Anthracycline cardiotoxicity: from bench to bedsid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8; 26(22): 3777-84.

[2]Seif AE, Walker DM, Li Y, et al. Dexrazoxane exposure and risk of 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pediatric oncology patients. Pediatric blood & cancer 2015; 62(4): 704-9.

[3]Yu Q, Li Q, Na R, et al. Impact of repeated intraven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fusion on myocardial collagen network remodeling in a rat model of doxorubicin-induced dilated cardiomyopathy.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 2014; 387(1-2): 279-85.

[4]Lipshultz SE, Adams MJ. Cardiotoxicity after childhood cancer: beginning with the end in min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0; 28(8): 1276-81.

[5]Patane S. Cardiotoxicity: cisplatin and long-term cancer surviv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4; 175(1): 201-2.

[6]Vandecruys E, Mondelaers V, De Wolf D, Benoit Y, Suys B. Late cardiotoxicity after low dose of anthracycline therapy f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childhood. Journal of cancer survivorship :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2; 6(1): 95-101

[7]Tomonari M, To H, Nishida M, Mishima T, Sasaki H, Kurose H. Mechanism of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docetaxel pre-administration against adriamy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 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11; 115(3): 336-45.

[8]Lambeth JD, Neish AS. Nox enzymes and new thinking on reactive oxygen: a double-edged sword revisited. Annual review of pathology 2014; 9: 119-45.

[9]Rajagopalan S, Kurz S, Munzel T, et al. Angiotensin II-mediated hypertension in the rat increases vascular superoxide production via membrane NADH/NADPH oxidase activation. Contribution to alterations of vasomotor ton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996; 97(8): 1916-23.

[10]Cozzoli A, Liantonio A, Conte E, et al. Angiotensin II modulates mouse skeletal muscle resting conductance to chloride and potassium ions and calcium homeostasis via the AT1 receptor and NADPH oxidas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Cell physiology 2014; 307(7): C634-47.

[11]Kigawa Y, Miyazaki T, Lei XF, et al. NADPH oxidase deficiency exacerbates angiotensin II-induc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in mice.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2014; 34(11): 2413-20.

作用机制及对策 篇4

1他汀类药物治疗ACS的作用机制

吴嘉慧等[1]研究结果显示, ACS患者住院14d内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安全的并且能显著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ACS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LDL) 的作用外还有非降脂作用[2,3]。

1.1 改善内皮功能

血管内皮是血管的重要保护屏障, 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皮功能障碍不仅是动脉硬化发生的起始, 也可能会参加ACS的整个发病过程。多个试验和临床资料支持高胆固醇血症对内皮的影响, 尤其是血管舒缩功能。他汀类药物可以迅速改善高危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的扩血管作用,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改善心肌灌注[4]。

1.2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高凝状态、急性血栓形成是ACS发生的病理基础。血小板凝集起着启动和强化作用。许多研究表明, 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及其释放血栓素A2 (TXA2) 增加, 他汀类药物可减少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栓形成倾向。Chilton等[3]在对稳定性心绞痛、ACS患者进行的试验中发现, 他汀类药物可促进血小板对一氧化氮 (NO) 的敏感性, 减少血小板聚集率。有研究提示阿托伐他汀是通过上调Ⅲ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 的作用,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4]。

1.3 抗炎性反应和减少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炎性反应过程, 炎性标记物C-反应蛋白 (CRP) 、白介素-6 (IL-6) 及肿瘤坏死因子 (INF) 的高水平与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的增高有关。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提示其具有抗炎效应。CRP是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炎性标志物。Bickel等[5]研究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CRP、IL-6和可溶性P-选择素等的影响, 结果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降低炎性标志物水平。

1.4 稳定斑块减少斑块负荷

冠状动脉内板块的不稳定是ACS发生的关键, 其组织学特征为具有较大的脂质核、菲薄的纤维帽, 伴多种炎性细胞浸润。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改变斑块的构成成分, 还可促进纤维帽胶原积聚来稳定斑块。另外, 还可减少病变斑块的负荷[4]。Wong等[6]发现, 辛伐他汀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单核细胞THP-1的运动, 同时还可减少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 , 保护斑块纤维帽的稳定性。

2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同其他药物一样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如恶心、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及头昏等神经系统症状和皮疹等皮肤反应。这些反应一般并不严重,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能减轻或消失, 个别需要对症治疗或调整药物。他汀类药物对肝肾功能、肌肉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神经系统和肿瘤发生的作用, 这也是制约其临床应用的重要方面。随着临床试验资料的不断丰富与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 对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的了解也将更加深入、全面和确切。

3他汀类药物序贯治疗策略

对于ACS患者, 尽早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 可显著改善近期预后;在介入术前应用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 又可使患者获得额外益处;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长期坚持他汀类药物治疗, 可使患者长期受益。最近提出了ACS患者他汀类药物序贯治疗策略:对于接受急诊或者择期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的患者, 入院后应立即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 术前2h再给予强化调脂, 术后继续维持他汀类药物治疗, 出院后坚持长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于接受药物非手术治疗的患者, 入院后应立即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 出院后1个月内维持强化调脂治疗, 随后长期坚持他汀类药物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他汀类药物一定会使ACS患者更大的获益[5]。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安全性,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1]吴嘉慧, 聂绍平, 康俊萍, 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他汀类药物应用对住院和随访结果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 22 (7) :483.

[2]Vaughn C J, Gotton A M J, Basson C T.The evolving role ofstatin in the management of atherosclerosis[J].J Am Coll Cardiol, 2000, 35 (1) :1-10.

[3]Chilton R J.Lipid and nonlipid benefits of statins[J].JAOA, 2003, 103 (suppl3) :512-517.

[4]杨震坤, 沈卫峰.急性冠脉综合征他汀治疗进展[G].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 2010:95.

[5]Bickel C, Rupprechtt H J, Blankenberg S, et al.Non-lipid lowering effects of statin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coronary heart disease[J].J Am Coll Cardiol, 2000, 35 (1) :256.

作用机制及对策 篇5

[23] Druker BJ, Talpaz M, Resta D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the BCR-ABL tyrosine kinase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J]. New Engl J Med, 2001, 344: 1031? 1037.

[24] Cortes JE, Kim DW, Pinilla-Ibarz J, et al. A phase 2 trial of

ponatinib in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leukemias [J]. New Engl J Med, , 369: 1783?1796.

activity of the proteasome [J]. Blood, , 114: 3439?3447. [29] Rocca A, Farolfi A, Bravaccini S, et al. Palbociclib (PD

0332991): targeting the cell cycle machinery in breast cancer [J].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 15: 407?420. [30] Wiestner A. Targeting B-cell receptor signaling for anticancer

therapy: the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brutinib induces impressive responses in B-cell malignancies [J]. J Clin Oncol, 2013, 31: 128?130.

[25] Ma XJ, Ezzeldin HH, Diasio RB. Histone deacetylase [31] Marchetti C, Imperiale L, Gasparri ML, et al. Olaparib,

inhibitors: current status and overview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 [J]. Drugs, 2009, 69: 1911?1934.

[26] Atadja P. Development of the pan-DAC inhibitor panobinostat

(LBH589):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J]. Cancer Lett, 2009, 280: 233?241.

[27] Adams J, Kauffman M. Development of the proteasome

inhihitor VeleadeTM (bortezomib) [J]. Cancer Invest, , 22: 304?311.

[28] Parlati F, Lee SJ, Aujay M, et al. Carfilzomib can induce tumor

cell death through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the chymotrypsin-like

PARP1 inhibitor in ovarian cancer [J]. 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 21: 1575?1584.

[32] Shaw AT, Kim DW, Mehra R, et al. Ceritinib in ALK- rearrang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New Engl J Med, 2014, 370: 1189?1197.

[33] Shaw AT, Solomon B, Kenudson MM. Crizotinib and testing

作用机制及对策 篇6

关键词:硒;水稻;生理功能;代谢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1-0006-03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应量与我国的膳食指南”中, 把硒与蛋白质及几种重要维生素、钙、铁、锌、碘等并列为15种每日膳食必需营养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正常人每日需摄入硒50~200 u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 ug/d。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13个省市的调查显示,日均硒摄入量为26~32 ug,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最低限量50 ug相差甚远。

人体中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因此,食物含硒量直接影响人体硒营养水平,食品和饲料中硒的缺乏或过量,对人畜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土壤—水稻—动物—人体食物链中硒营养问题引起水稻、动物、食品营养学家和环境卫生学家的广泛关注,对硒的研究与应用也逐步深入。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因而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研究表明:硒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稻米品质的提升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水稻合理施用硒肥既能增加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1 水稻对硒的吸收代谢机理

1.1 水稻对硒的吸收

水稻通过根系和叶片吸收硒,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土壤施硒或叶面喷施等方法来生产富硒水稻和富硒茶等富硒农产品。对通过外施Se肥(土壤施硒或叶面喷施)生产出的富硒农产品与高硒区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含硒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表明加硒生产的富硒农产品与天然富硒农产品无显著差异。水稻吸收的硒以水溶性含硒有机化合物、可溶性亚硒酸盐和硒酸盐3种形式为主,水稻对不同形态无机硒的吸收率比例大致为Se6+∶Se4+∶Se=

30 000∶400∶1。其中对Se6+的利用率最高,对有机螯合态硒的利用率最低。

水稻吸收的硒主要有SeO32-和SeO42-,水稻对SeO32-和SeO42-的吸收机理不同。SeO42-依赖细胞膜上的硫转运体进入细胞体内,为逆电化学势梯度的需能过程,属于被动吸收,吸收速度和数量均小于主动吸收。水稻吸收SeO32-时不受细胞膜载体的调节,不需要能量,属于主动吸收,吸收过程受呼吸抑制剂(叠氮化合物或二硝基苯酚)或低温抑制。水稻体内转移的硒是SeO42-形态,在转运过程中,SeO32-转化为SeO42-及有机硒化合物,小部分转运到地上部枝叶中,大部分转运到根部。

1.2 硒在水稻体内的代谢

水稻通过根部的硒营养,由木质部输送到叶片的叶绿体中。叶片吸收的硒营养也被转运到叶片的叶绿体中,在叶绿体内被还原成Hse-、Se2-,再生成蛋白质。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有ATP硫酸化酶、NADPH还原酶和GSH还原酶。其中,ATP硫化酶主要起活化硒酸酶的作用,生成硒腺苷磷酸(APSe);在NADPH还原酶和GSH还原酶的作用下,谷胱甘肽-亚硒酸盐还原成硒代二光甘肽(Gs-Se-Gs)、硒代光甘肽(Gs-she)。硒化物和氢硒化物在胱硫醚-γ-合成酶、胱硫醚-β-裂解酶(CBS)和蛋氨酸合成酶(MS)的作用下,最终合成硒代蛋氨酸、硒代半胱氨酸等重要的中间小分子产物。硒代蛋氨酸和硒代半胱氨酸可作为跨膜转运物质参与硒蛋白、硒核糖核酸、硒多糖、硒挥发物等物质的合成。如硒代半胱氨酸(SeCys)可在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MT)的作用下生成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进而被氧化成有机硒氧化物,如半胱氨酸硒氧化物(MeCysSeO)、生成糖或挥发性物质二甲基二硒化物(DMDSe)等。

1.3 硒在水稻体内的形态

水稻吸收的硒经生物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硒,储存在水稻体内。水稻中的有机硒以多种形式存在。硒能以低分子量化合物和高分子量化合物形式存在于水稻体内。小分子形式主要是硒代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如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胱氨酸、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高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等。以单分子形式存在的硒则包括硒蛋白、含硒核糖核酸、核多糖等。总的来说,水稻体内的无机硒含量较少,只要以Se(Ⅳ)形式存在,大部分为有机硒,占总量的80%以上,以游离态的硒蛋白为主。

2 硒对水稻的生理功能

2.1 硒能刺激水稻生长发育并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对水稻施用适量硒肥,通过减小气孔阻力提高CO2通量,可促进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施用硒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粒数,降低空秕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使水稻产量提高。施用硒肥还能提高稻米中氨基酸的含量,增加蛋白质、糖分、脂肪等品质指标。但过量的硒会使水稻中毒,并抑制其生长。

2.2 硒能促进蛋白质的代谢

水稻中的硒结合于水溶性蛋白上,水稻蛋白是主要富集硒的组分。一般认为硒以2种方式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一是水稻吸收的硒营养进入水稻体内后,可部分取代硫氢基(-SH)中的硫以3种硒代含硫氨基酸(Se-Met,Se-Cys,Cy-Se)的形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减少游离氨基酸中半胱氨酸、蛋氨酸的含量;二是硒作为植物体内一种RNA核糖核酸链的必要组分。现已证实水稻体内确实存在这种具有硒代半胱氨酸残基的tRNA,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氨基酸并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2.3 硒能调控呼吸和光合作用代谢

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硒能增强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和叶绿体电子的传递速率,但在较高浓度时则导致其速率降低。低浓度的硒对水稻呼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硒则抑制其呼吸作用。硒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当硒浓度达到高限时,会对细胞膜和线粒体的结构造成破坏,抑制酶的活性,阻碍呼吸过程的电子传递,降低呼吸强度。硫和硒属于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很相似,如硒也存在-2、0、+4、+6等不同化合价态。植物体内的硫氧还原蛋白和硫铁蛋白在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和叶绿体中酶的激活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体内也存在类似的硒蛋白结构,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中发挥作用。

2.4 硒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硒有助于叶片内叶绿素的积累和前体5-氨基乙酰丙酸(ALA)的形成,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有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代谢。硒可以通过带有-SH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和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两种酶的相互作用,调控植株叶绿素的合成。

2.5 硒能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

在干旱、低温、高温、盐碱等不利的生长环境下,水稻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游离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相应酶系统所清除,也可被GSH-Px所清除。

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是生物体内另外两种活性氧防御酶,而硒具有激活这些酶的作用。硒能显著增强植物组织内GSH-Px活性和提高其含量,使叶片中的丙二醛(MDA)、O2-等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和产生量降低,进而提高水稻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能力。

2.6 硒能降低大米中的重金属含量

硒对汞的毒害效应有拮抗作用。硒能与汞形成难溶于水的HgSe,降低汞的溶解性,从而降低植物对汞的吸收和转运。

硒能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和积累。硒可缓解镉对水稻的毒害作用,其途径主要有:一是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降低镉的吸收量;二是抑制镉诱导自由基对水稻植株的伤害;三是参与调控植物螯合肽酶的活性。该酶与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蛋白质,可缓解镉对水稻的毒害,增强水稻对镉的忍耐性。

硒和砷之间有较大的化学亲合力,可在植物体内生成一种较稳定、毒性低的硒-砷复合物,从而减轻砷对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降低砷对水稻的毒害。

在水稻上喷施硒肥,可明显降低稻米中Pd、Cr等重金属的含量,这是由于硒能增强植物的抗氧化性,并与Pd、Cr等重金属元素形成溶解度很低的复合物。

3 结语

在适宜的浓度下,硒能促进水稻生长代谢、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水稻抗逆性、抵抗重金属对水稻的毒害、降低稻米重金属含量,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水稻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硒肥,通过食物链系统调节硒的数量、价态和形态,促进硒在食物链中的迁移,以可更好地发挥硒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生物效应。

作用机制及对策 篇7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机制,对策建议

当前, 在我国社会 “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中, 高校无疑是最重要的前沿重地。作为一把双刃剑, 校园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资源, 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 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同时也对青年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政治选择、心理健康等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如互联网里的多元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选择、网上的不良信息及其虚拟性影响着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存在于互联网中的人与人的交往模式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社会本质属性的形成等。 因此, 深入探讨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机制, 探究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青年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即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指一定的群体或个人基于校园网络或网络背景, 对高校青年学生施加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是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完成的。 笔者认为, 这些机制主要有群体效应机制、路径依赖机制、网络渗透机制以及“意见领袖”机制。

(一) 群体效应机制

网络中的群体效应是指网络中个人的思想观点与行为模式有向群体的观点与行为相一致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趋势现象, 在网络环境下, 表现为个人对网络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和行为方式的默认与顺从, 从而不加思考地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默认否定, 即网络中群体的观点与行为足可以影响并颠覆原本抱怀疑态度的个体的观点与行为, 这也是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群体影响的内在机制。这一机制对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过程就变现为, 群体中部分个体的某些思想观点通过网络舆论在群体间碰撞与交流, 最终达成一致。这种一致的观点随后又通过在群体内的传播而对其他个体带来无形的影响, 并使其接受这一观点。

(二) 路径依赖机制

校园网络舆论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 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 “路径依赖”现象。 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路径依赖”现象, 本意是指一事物在其未来发展中对其率先选择的某条路径有强烈的依赖, 也即表明, 某条发展路径如果被人们选择并确立后, 该路径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强化。在校园网络活动中, 当某一种有影响力的网络舆论出现后, 该网络舆论观点会在现实生活中强化并正反馈作用自己, 为自己开辟一条发展路径。 同时, 该路径又使得周围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会不断地认可它、 接受它、传播它, 并使其成为主流的核心思想。随着核心思想的慢慢地广为扩散, 其所内含的价值观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 网络渗透机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机制是指网络将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转变为“吸引”与“参与”的教育方法, 通过互联网活动中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并将其内在地融合于互联网活动之中。大学生在日益密切的互联网活动中通过辩证思考感知社会期待, 并按照这种社会期待形成一定的社会角色, 从而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规范的行为。 不难想象, 如果是扭曲的价值导向渗透在网络文化中, 那么将会对高校青年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 “意见领袖”机制

意见领袖, 一般是指能提出前瞻性观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 他们往往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影响力, 善于提出各种见解, 他们一般能对所发生的事件提出独到的分析。 通常情况下, 网络舆论的形成, 往往要借助作为“意见领袖”式的精英人物的引导。就网络环境而言, “意见领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意见领袖引导效应的广泛性。虽然校园网络活动中“意见领袖”只是较少数人, 但他们对事件深度的分析具有强烈的引导效应, 能够影响多数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尤其是校园出现重大事件时, 校园网络中少数“意见领袖”们的观点与见解往往能从整体上提升对该事件的认知水平, 最终促成优势舆论的形成。

二、高校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校园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分析, 笔者认为, 认真探析并合理利用网络, 开拓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地

我们以为, 校园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 高校务必尽快建立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积极倡导各高校建立、完善一批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 在网上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利用网站这个平台, 积极宣传党的大众方针政策, 时刻为高校青年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努力在最大程度上达到广泛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其次, 要加强网站的吸引力。目前, 部分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的高校缺乏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研究, 网站上的内容缺乏亲和力与吸引力, 从而未能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因此, 高校网站要随时更新网络信息的内容, 使之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以增加网站的点击率。 再者, 在建设好各自校园网的同时, 倡导各高校的校园网互相联网, 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打造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红网”教育阵地, 并运用网络的超时空性, 把“红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扩展到全社会、全世界, 有效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图谋,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 加强网络监控以防范网络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

网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具有升级换代快、不稳定和不易为人所掌握等高技术性。大学生作为我国网民群体中综合素质最高、 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 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速度快, 与此同时,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处于不成熟和不稳定时期, 因而, 他们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网络空间各种文化互动冲击的影响。这二者的结合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网络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失范。因此, 有效的网络的监控与网络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首先, 高校应通过常设的网络管理机构, 规范网络道德标准, 以有效地监管与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搞好网络宣传, 随时掌握网络上的信息, 对网上的一些不实信息, 要及时澄清是非曲直, 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工作从而防范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年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其次, 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宣传网络法规与网络道德, 让网络行为自觉受到法规的约束。 为此, 高校一方面要与社会积极配合, 制定相应的法规, 加强网络立法, 另一方面,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高校要大力宣传现有的法律法规, 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觉悟,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 规范信息传播渠道, 完善高校网络空间的“诉求—回应”机制

近年来, 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应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这为校园通过虚拟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参与的教育引导创造了条件。随着校园网络空间论坛的不断发展, 议事空间积累了大量的学生诉求, 大学生通过校长信箱、校园各类信息网络平台意见反馈、BBS论坛发帖讨论等方式表达对校园热点事件的关注。面对这么多途径、 多方式的意见诉求信息, 学校应及时通过正规统一的信息传播渠道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回应, 这是形成高校校园内校生互动、引导大学生理性网络参与的重要前提。 在这个过程中, 学校相关部门应及时通过大学生的诉求平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释民惑, 从而形成学校与学生之间新型的 “诉求—回应”机制。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看到, 为了营造和谐校园, 高校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合理政治表达, 积极面对, 及时介入和回应大学生的各类诉求, 避免因回应迟滞导致怨气积累成网络舆论事件。 在教育中贯彻“疏导结合”原则, 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 疏通大学生的情感宣泄渠道, 预防和避免大学生在虚拟空间的民主参与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 促使大学生合理顺畅地进行意见表达和情感宣泄。

( 四) 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工作队伍建设

在校园网快速发展的新条件下,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政治觉悟强、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掌握网络技术的专兼职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平台, 通过构建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工作衔接不足, 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技术, 只能沿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重复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陈旧的内容和古板的方法难以让当代紧跟时尚的大学生们接受, 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而网络信息建设部门主要进行的又是技术层面的工作, 对政治教育内容关注不够, 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的脱节, 进而造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疏漏缺失。因此, 当前, 高校应加强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处理多种网络信息的能力, 掌握网络话语系统, 了解网上信息传递的规律从而获取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同时, 也应对从事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队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训, 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 更好地发挥网络技术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考[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14.

[3]文丰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1) .

网络信任及作用机制探析 篇8

Mayer等人对信任的定义是一方基于另一方的能力、善意和诚实的信念, 而向其展示自己易受攻击一面的意愿, 由能力 (ability) 、善意 (benevolence) 和诚实 (integrity) 构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信任的来源有熟悉度 (Familiarity) 、可计量性 (Calculativeness) 和价值 (Values) 。

2 网络信任的现有研究回顾

2.1 涉及主体

(1) 消费者个体特征:

上网经验、信任倾向/信任偏好、家庭收入等。

(2) 公司本身:

规模、品牌、为消费者定制的意愿等。

(3) 公司网站:

网站品质、感觉到的有用性和使用的轻松、价格差异、网站隐私保护与安全控制、购物流程、支付方式等。

(4) 第三方平台:

价格差异化程度、交易历史、文化等。

(5) 电子商务环境:

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的伦理环境等。

2.2 分网站类型进行信任测量

B2B电子商务中网络信任影响的因素。有“制度控制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企业自身因素”、“交易伙伴因素”四大类。四大类因素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都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B2C电子商务环境下影响网络信任的因素。有“技术因素”, 包括网络安全因素和其它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社会道德水准、第三方中介等;“商业因素”包括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企业能力以及信息交流;“个人因素”, 包括消费者隐私信息的关注、消费者过去的经验等;C2C电子商务环境下影响网络信任的因素。有“网络制度因素”、“网络平台因素”、“商家声誉”及“商家沟通性”。消费者在线信任的“可靠性信任”、“善意信任”两个维度受上述四方面因素不同程度影响。

3 网络信任作用机制

3.1 TAM技术接受模型

即基于无经验和有经验消费者的Online Stores接受模型的结构。消费者对网上商家的信任在吸引新的消费者和留住已有的消费者两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消费者对网上商店是否可信的判断将会影响新老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的意愿。信任在电子商务中格外重要, 因为消费者在这种不确定环境中更容易被商家利用。

但消费者的信任并不是影响消费者接受并使用电子商务的唯一因素。与其他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样, 消费者决定使用或继续使用网站同样取决于技术接受模型中两个关键因素——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

3.2 计划行为理论和TAM综合模型

这个模型主要是将计划行为理论和TAM理论进行结合, 其主要贡献在于它控制了行为意愿和态度之间的不一致性, 能够更好的预测目标群体的行动, 是对上一个模型的深化。这个模型认为, 网站易用性、网站有用性和在线信任之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作用过程, 它们共同决定用户的行为意向, 最终影响其行为和结果 (购买意愿、满意度等) 。

当然, 还有很多其他解释信任发挥效用的理论机制, 比如庞川、陈罗等人提及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商业因素和技术因素模型、张晗教授的网络信任对购买倾向、支付方式、第三方信任平台 (TTP) 第三方平台的影响等。

总之, 网络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信任的影响因素 (前因变量) 、信任本身的定义与测量 (自身变量) 、网络信任对交易量、忠诚、支付方式等的影响 (后因变量) 四个方面。在网络信任作为自变量影响其他变量的研究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是张晗教授。他详细研究探讨过网络信任的形成机制, 网络信任对购买倾向、支付方式、第三方信任平台 (TTP) 第三方平台的影响等。

4 未来研究方向

在网络信任的影响因素中, 可预见性是较新提出的因素——若可预见性对信任有重大影响得到证明, 将会极大改变目前的电子商务营销;情感信任 (emotional trust) 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最后将平衡因素作为二层变量研究其调节作用也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Mayer R C, Davis J H, Schoorman F D.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709-734.

[2] Williamson O E.Calculativeness, trust,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JL & Econ.1993, 36:453.

保障措施的作用机制及经济影响 篇9

一、保障措施的作用机制

一般来讲, 贸易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的保护, 主要是从关境上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进行控制, 形成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因此, 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是两种基本的作用机制。对保障措施的作用机制分析, 也应从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进行。保障措施既有价格控制机制, 又有数量控制机制的功效, 这主要看保障措施的实施方式而定。保障措施既像关税壁垒那样具有价格控制机制, 又像配额那样具有数量控制机制。

国际上通常的限制贸易的手段主要有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关税措施是典型的价格控制机制, 因为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后, 进口产品的销售成本提高, 竞争力下降, 即征收关税不影响出口商的成本和售价, 但提高了进口商的购入成本, 关税通过价格控制部分地阻挡了商品的进口。配额是一种典型的非关税壁垒, 它通过改变配额指标来调整产品的进口数量, 配额指标一旦确定, 则进口数量也就确定, 它是一种完全的数量控制机制。

保障措施在限制进口方面, 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施:提高关税、实施数量限制和关税配额, 关税配额是关税和数量限制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从保障措施的实施过程分析, 保障措施一旦实施, 就会对进口产品产生明显的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的双重机制, 并通过这两种机制对进口商品的成本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进出口国的社会福利、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如图1所示:

二、保障措施的经济影响

(一) 保障措施对进口国的经济影响

1、正面经济影响

(1) 有效地保护进口国弱势产业的安全

保障措施的实施目的是防止某种产品的进口增长过快给国内相关产业, 特别是竞争力较弱的弱势产业, 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损害威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保护弱势产业的安全机制, 就会因为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给其国内经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如企业出现亏损乃至倒闭、工人大量失业、贸易逆差严重等严重的问题, 而进口国保障措施的实施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出现。

(2) 有助于恢复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如果进口产品大量增加, 就会使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大幅度减少, 从而导致产量、销量、生产率、设备利用率降低, 出现利润下降, 亏损增加, 甚至被迫退出市场竞争, 这样就会扼杀国内产业的成长。通过对进口产品实施保障措施, 就可以为国内产业提供临时的保护, 为国内产业改善竞争力或将原生产资源转移至其他产品生产提供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 保障措施的主要贡献在于培育竞争者。

2、负面经济影响

(1) 限制了竞争, 导致传统产业效率低下

保障措施通过价格机制和数量机制扭曲了消费, 并且限制了竞争, 从而激励了厂商在高成本下进行低效率生产。美国许多的传统产业多年来依赖国家保护政策, 进行低效生产, 拒绝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 导致多年来管理不善、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无法解决。如钢铁产业是美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最大的用户, 1970年到2002年, 美国发起的保障措施调查中, 有123起是钢铁产品, 但是美国的钢铁业并没有在保护中提高效率。相反, 产品结构不合理, 成本高于欧盟和日本钢铁产品, 甚至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钢铁业相比, 也不具备竞争优势。

(2) 对就业的间接负面影响大

对某一产业尤其是上游产业的保护可能使下游产业成本升高, 经营环境恶化, 发生亏损甚至破产, 失业加剧。以美国钢铁业为例, 据估算如果美国对进口钢材平均征收20%的关税, 大约可以挽救9000个钢铁工业的就业岗位, 但由于钢材价格上涨将导致消费需求减少, 钢铁消费行业将因此失去714万个就业岗位。而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 (SBA) 的统计, 2002年3月美国对钢铁业发起的保障措施调查, 使得在2002年一年中, 金属、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和零部件制造等钢铁消费行业由于成本压力过大而减少了22.4万个工作岗位。

(3) 容易招致贸易报复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的某种产业也许因为国外产品进口冲击而受到损害, 但其他产业却从对外出口中获得利益。保障措施很可能是一个负和博弈过程。从短期来看, 首先实施保障措施的国家和地区占有暂时的有利地位但从长期来看, 总收益未必就是正值, 因为受指控国会利用各种条件, 包括保障措施进行贸易报复使在出口中获益的外向型产业同样成为他国报复的牺牲品, 结果贸易保护措施往往得不偿失。

(4) 影响出口贸易

进口国之所以进口某项产品, 其根本原因在于进口国自己生产该产品不具有国际比较优势, 会低效率地占用进口国较为稀缺的资源;或者说这些资源被利用在其他产品上会使其他产品具有更强的国际比较优势, 会占有更大的国际市场, 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但当对进口的该项产品实施保障措施后, 由于出口国对进口国市场的该产品供给量会减少, 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或相似产品的产业则可以恢复并增加产量, 这样就打破了前述的原有的国际分工格局。一方面, 进口国增加的该产品的产量, 由于缺少国际比较优势仅仅只能针对进口国本国的市场, 增加产量对进口国的出口贸易不会产生多大贡献;另一方面, 进口国扩大该产品的生产, 会增加对本国稀缺的生产资源的需求, 进口国原本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品, 由于资源需求增加以致资源成本提高, 从而减弱了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出口贸易受挫。

(5) 阻碍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分工的因素, 只有顺应国际分工的要求, 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才是合理的, 它们的经济资源才有可能实现最佳配置。而实施强制性的保障措施, 会破坏业已形成的国际分工, 因为保障措施通常保护的是进口国落后的没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保护这样的产业, 只能阻碍进口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 落后的传统产业因为受到保护而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 发展的动力不足, 这些产业自身不会有所进步;另一方面, 落后的传统产业低效率地占用了一部分稀缺的经济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 保障措施对出口国的经济影响

1、减少出口贸易额

保障措施对出口国的直接影响是被实施保障措施的出口产品的出口市场萎缩, 出口数量下降。出口的下降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 征收的关税是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 出口市场消费需求下降;第二, 国外进口商不愿经营受保障措施影响的产品, 进一步加剧出口市场的萎缩;第三, 保障措施具有一定的连锁效应, 一个国家对出口国的产品采取保障措施, 常常会有另外一个或几个国家跟进, 就同样的产品采取保障措施。特别是目前国际经济格局呈现出区域化、一体化的趋势, 一旦出口国产品遭到进口国的保障措施, 就意味着出口国的产品将很可能要失去进口国所属经济体的全部市场。

2、失去规模经济的利益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 在一个相当大的产量范围内, 随着产量的增加, 单位产品的成本递减, 企业具有规模优势。但规模经济的实现与市场容量有密切关系。如果市场广阔, 则它的制造业就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生产, 提高经营效率, 降低成本, 实现规模节约, 取得比较优势, 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上就具有竞争能力;反之, 则相反。而保障措施则会造成市场缩小, 降低一国该行业规模经济水平, 从而导致利润率下降。图2反映的是保障措施的实施对出口国规模经济的影响。

由图2可知, 由于一国遭遇保障措施, 致使出口市场减小, 产量缩小, 从Q2下降到Q1, 原有的规模经济不复存在, 进而使得平均成本上升, 从C2上升到C1。该行业整体的利润下降, 甚至可能导致亏损。从这个角度来看, 保障措施的实施对出口国的影响比较严重,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尤其为甚。对于走上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拥有规模经济优势, 对于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其产品出口的比较成本优势, 不仅来自于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而且来自出口扩大导致的规模生产成本下降。这种规模经济效应对发展中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无疑具有重要的动态利益, 然而一旦该企业受到保障措施影响而出口下降, 企业的产出将出现下滑, 规模经济效应就会消失, 使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动态比较优势不能发挥, 进而会影响其产业结构的升级。

3、使本国的优势产业遭到打击

出口国出口的产品常是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产业的产品, 这些产业往往在出口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担负重要的支撑作用。出口国遭受保障措施的产业, 其大量的出口产品只有转回头来再投入到出口国本国市场上来, 与本国原有的产品抢夺市场, 这势必造成市场供求失衡, 价格下跌, 以至于产品严重积压, 大批工厂被迫停产,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产业长期一蹶不振。

4、对于受限产品的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创

在遭受保障措施的限制下, 为了尽量减少出口产品积压所带来的损失, 受限的企业往往争取将这些原定销往实施国的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但是销售方向的转变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 而且会影响这类企业的就业状况。另外, 受限产品对一国的出口不可能继续保持一种比较高速增长的势头。一国生产和经销这类产品的企业需要找新的市场或者将回流到国内, 这样对国内市场压力会加大。此外, 为了维持生产和就业, 在传统的出口市场遭遇保障措施后, 企业必须开拓新的市场, 增加了企业的营销成本。

虽然进口国实施的保障措施给出口国经济带来的更多是负面影响,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保障措施带给出口国的也有积极的方面。出口国的产品在受到进口国的保障措施限制的情况下, 如果其出于外部压力的作用, 考虑不断提高产品的加工层次和技术含量, 就会促进该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从而增强该国产品在未来的竞争力。

摘要:保障措施是指WTO成员在进口激增并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 所采取的紧急限制进口的措施。保障措施的作用机制有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两种形式。保障措施是由进口国实施的, 其在给进口国经济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 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保障措施是一种针对公平贸易的保护手段, 出口国在既无倾销, 又无补贴的情况下, 产品的正常出口受到抑制, 会给出口国的经济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关键词:保障措施,作用机制,经济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

[2]徐复.保障措施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攻防方略[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3]严建苗.WTO框架下保障措施经济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4]蒋德恩.保障措施的滥用――一种新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及其应对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9) .

[5]张海星.反倾销的经济分析与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 2003, (3) .

作用机制及对策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疏导,作用机制

一、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 自卑和懦弱。

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缺乏客观而全面的认识, 过低地评价自己, 自我轻视、自我否定, 甚至夸大自己的弱点与不足。或者由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自我设计过高而导致失败时, 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甚至绝望走上轻生的道路。懦弱是自卑的一种表现。懦弱的人胆小拘谨, 遇事总是退缩, 十分谨慎从事, 容易受他人影响, 缺乏主见, 优柔寡断。如一些大学生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对前途失去信心;整天情绪萎靡不振、软弱呆滞;自我封闭、意志消沉、不愿与人交往等就是自卑和懦弱的表现。另有一些大学生则由于适应不了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方法, 跟不上学习进度, 出现学习成绩下滑而缺乏信心, 产生“我不如他”的自卑心理。

(二) 嫉妒与虚荣。

嫉妒是指抱怨、憎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的人, 它常与狭隘联系在一起。嫉妒的人遇事斤斤计较, 心胸狭窄, 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 对他们总是耿耿于怀, 甚至产生低毁、伤害的念头。归纳起来, 嫉妒行为有诽谤中伤、幸灾乐祸和制造麻烦等几种, 这些都是由于在竞争的过程中, 担心或不满他人优于和赶超自己, 所产生的一种害怕和憎恨的心理状态。虚荣心理是指一些人往往把自己摆在不恰当的位置上, 盲目地自高自大, 有意无意地显示、夸大自己的优点, 甚至为了显示自己或引起他人的注意, 常常会做出一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事情, 以致招致别人的反感。如一些大学生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不平衡, 甚至痛苦愤怒;不满某位同学争先进、要求入党时, 当面不说, 背后乱说或故意冷落别人, 甚至给相关老师写匿名信、发匿名邮件进行恶意攻击;成绩差的同学因不满意成绩好的同学而在考试前撕毁别人的笔记本、隐藏别人的课本, 让竞争对手不能安心备考;在别人遇到不幸或处于困境时或幸灾乐祸, 或用贬损别人来求得心理补偿。

(三) 冷漠或麻木。

这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反应方式, 是针对挫折情境的一种自我保护或防御手段。它包括缺乏积极的认识动机、活动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意志衰退、思维停滞等。具有这种性格的人, 缺乏进取精神, 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 终日随波逐流, 无所事事。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 缺乏学习热情, 每天上课就睡觉, 不听老师讲课, 表现出极其消极的态度。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 置身于事外, 给人一种看破红尘、一切无所谓的印象。他们经常表现出“干什么都没兴趣”、“干什么都没劲”的神态, 对人对事很冷淡, 漠不关心, 显得冷漠或麻木。

二、大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

(一) 心理疏导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人才,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状况、思想态度和行为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社会学和心理学家指出, 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 或者说当一个社会正在急剧转向时, 这时不仅社会问题频繁发生, 而且心理问题也大量凸现。当前, 我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社会分化程度加大, 利益格局差距加深。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据一项调查表明, 在我国精神疾病发生的数量已超过了心脑血管疾病, 跃居疾病发生率的首位。据相关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约有三千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 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为16%~25.4%, 而且呈现上升趋势。医学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心理问题是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 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 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 在精神上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 引发各种身心疾患。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 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因此, 关注人的心理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对心理健康的追求是社会运行的客观需求和人类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能够塑造他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也应该成为整个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重要生活主题。

(二) 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社会必备的精神要素之一。

新形势下我们党对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同时也突出了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其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论述构建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时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从中我们看出心理疏导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 心理疏导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本课题以和谐社会中大的社会环境为背景, 以现代和谐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立足于高校教育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体贴学生、关注学生心灵的宗旨, 以大学生心理疏导作为客观研究对象, 对心理疏导的作用机制, 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及应用进行系统探讨, 目的在于通过这些研究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三、大学生心理疏导的应用———疏导的途径和方法

(一) 认知疏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指出:人们的不良情绪都来自于不良的认知, 也就是人们对事件的错误看法。心理疏导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改变大学生不科学、非理性、缺乏合理价值观的思维或认知方式, 因此, 要引导他们确立和保持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 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和行为方式的适度性。

(二) 情感疏导。

健康的情感是人们拥有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基础, 是人们行为的动力因素, 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说, 心理疏导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爱憎情感, 强烈的自尊心和正确的荣誉感、追求真理和美好前景目标的感情、成熟的义务与责任感等。加强理智驾驭情感的能力锻炼, 就是在进行情感疏导, 使大学生在受到突然刺激、情绪要发作时能够保持镇静, 反思情绪的合理性。引导大学生走出宽容大度, 求同存异, 能包容他人的缺点和冒犯, 引导大学生学会转移注意力, 能够在陷入“剪不断, 理还乱”的情感陷阱时转移注意力, 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引导大学生学会写日记等习惯, 放松练习, 沟通谈心, 调整生活方式、开发自身潜能等方法和技巧, 能够在遇到突然刺激时及时有效地舒缓负面情绪, 缓解压力。

(三) 利用心理咨询系统疏导。

心理咨询系统就是利用多种形式, 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大学生以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启发, 通过疏导, 使他们的心理紧张和冲突得到缓解, 并使其在认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有所变化, 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保持身心健康。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经常在学生中举办专题讲座、心理图片展活动等, 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引导大学生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对待人生、工作、生活和学习, 树立公平礼让、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论, 建立兼容并包、尊重差异、团结合作的人机环境和氛围。

(四) 环境疏导。

作用机制及对策 篇11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抗肿瘤活性;细胞凋亡;多药耐药性(MDR)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52-02

人参皂苷Rg3是红参药材中存在的一种高活性人参二醇类皂苷,属于四环三萜类。Rg3对多种恶性肿瘤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比如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肝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膀胱癌等等。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及专利,就Rg3抗肿瘤机制做一综述。

1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肿瘤细胞不同,人参皂苷Rg3在细胞增值过程中的作用阶段也不完全相同。

人参皂苷Rg3能抑制延缓人喉癌细胞周期进程Hep-2细胞的生长,抑制缺氧对HIF-1α的表达,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还能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停滞在G1期,并且与LewisY抗体呈协同作用[1]。

人参皂苷Rg3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人参皂苷Rg3抑制了MCF-7细胞PCNA、p-EGFR、LeY及其合成关键酶FUT1/FUT4的表达,并且能抑制EGFR上的LeY寡糖链合成,从而使EGFR不能与其配体的有效结合,干扰由配体介导的EGFR激活,从而使下游信号传导中断,最终抑制肿瘤细胞MCF-7的增殖[2]。

2 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经Rg3作用后,MCF-7细胞上Fas蛋白质表达率增加了52%,MCF-7细胞Fas细胞mRNA表达增加了45.7%,细胞明显皱缩和变圆。说明人参皂苷Rg3能通过上调Fas抗原的表达,来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3]。

3 抑制肿瘤细胞的粘附、浸润和转移

人参皂苷Rg3可抑制肝癌的生长和转移;能抑制B16-BL6黑色素瘤细胞浸润基底膜,抑制肿瘤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粘附和入侵作用,并且对肿瘤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也有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肿瘤转移[4]。

4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目前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分子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①直接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②抑制VEGF等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信号传导;③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如血小板因子4(PF-4);④抑制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

人参皂苷Rg3能抑制食管癌Eca-109和786-0细胞增殖,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显着减少。人参皂苷Rg3是作用于缺氧引起的多种信号途径来下调VEGF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人参皂苷Rg3能抑制内皮细胞上毛细管的生成,并且成剂量依赖性。Rg3显著抑制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血管生成,而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酶(MMPs)活性也大大降低[5]。

5 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DR)

多药耐药性是肿瘤细胞由于长期接触同一个化疗药物,不但对这一化疗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并且对其他结构、功能甚至作用机制都不同的,从未接触过的化疗药物也有了耐受。人参皂苷Rg3可作为肿瘤逆转剂。

人参皂苷Rg3对核因子NF-kB有的抑制作用,可以增强直肠癌细胞SW620,HCT116以及前列腺癌细胞LNCaP,PC-3和DU145对多西他赛以及其他结构相似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6]。

6 药物联合应用的增效减毒作用

人参皂苷Rg3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不仅增强对肿瘤的生长抑制,而且还显著提升了肿瘤坏死率,提高肺癌生存和荷瘤小鼠的生活质量。化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组合可能成为在人类癌症的实验性治疗中一个创新和充满希望的治疗策略。

联合人参皂苷Rg3和卡培他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抗乳腺癌血管生成效果更好,毒性与耐药性敏感性都降低了。

Chen等[7]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了人参皂苷Rg3和丝裂霉素C、替加氟联合用药,可降低血清VEGF浓度,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人参皂苷Rg3的强抗肿瘤活性,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人参皂苷Rg3抗肿瘤活性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会更有效地指导临床,使其被合理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秀娟.人参皂苷Rg3联合LewisY抗体对A4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D].辽宁:大连医科大学,2010.

[2] 钱锟.人参皂苷Rg3抑制乳腺癌细胞LeY合成及EGFR激活的抗肿瘤机制的初步研究[D].辽宁:大连医科大学,2009.

[3] 马利军.人参皂甙Rg3上调Fas蛋白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10.

[4] Xu,T.M,et al.Inhibitory effect of ginsenoside Rg3 on ovarian cancer metastasis[J].Chin Med J,2008,121(15):1394-1397.

[5] Chen,Q.J,et al.Gensenoside Rg3 inhibits hypoxia-induced VEGF expression in human cancer cells[J].Cell Physiol Biochem,2010,26(6):849-858.

[6] Kim,S.M,et al.Combination of ginsenoside Rg3 with docetaxel enhances the susceptibility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via inhibition of NF-kappaB[J].Eur J Pharmacol,2010,631(1-3):1-9.

高血压的中医疗法及作用机制 篇12

1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1.1 改善血流动力学

彭利等[2]将8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2例患者接受口服复方鬼箭羽汤加卡托普利,对照组38例患者仅服用卡托普利。6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压、全血高切粘度 (WBHSV) 、全血中切粘度 (WBMSV) 、全血低切粘度 (WBLSV) 、血浆粘度 (PV) 和红细胞聚集指数 (EAI) 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性降低 (P<0.01) ;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也均有显着性改善 (P<0.05或P<0.01) 。

1.2 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仇玉平等[3]应用安神降压合剂治疗伴有焦虑的原发性高血压。疗程结束后,安神降压合剂的降压总有效率达到90.0%,其中显效率52.5%,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和P<0.01) ,在改善焦虑方面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从而得出了,安神降压合剂在降血压的同时能够改善焦虑状态,对较高的交感神经兴奋性有抑制作用。

1.3 降低血管内炎性反应

现代医学认为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而低度的血管炎症必然导致瘀血内停。在炎症过程中,血管中和血管外多种有形成分的聚集,如血小板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单核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继而在内皮下沉积、结缔组织形成、纤维斑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免疫功能调节失常等均被认为是中医瘀血的具体表现。针对高血压的活血化瘀治疗也就被认为有抗血管炎性反应的作用。

1.4 保护靶器官

高血压初期可仅有头晕等轻微症状,甚至无症状,但长期高血压得不到纠正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故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保护靶器官的重要性应经被广大医务工作者达成共识。严氏等研究了降压益肾颗粒 (鬼针草、制首乌、玄参、山芋肉、泽泻、玉米须) 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结果发现,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Ⅰ期、Ⅱ期患者,采用降压益肾颗粒不仅能降血压,而且还能对其血脂代谢及尿Ig G, Ig M, AIb有明显改善作用。张氏等自拟保元灌肠液 (生地黄、山芋肉、牡蛎、芡实、大黄、延胡、丹参) 治疗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有早期肾损害的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3%,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 (P<0.01) ,改善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脂质代谢等效果。

2 讨论

近年来,在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和机制方面,广大学者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也得到了临床试验和动物试验的支持。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对选择中医降压树立了信心,这些成果值得肯定。但降压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有待深入。主要的问题在于,多数作用靶点不清,缺乏药代动力学及量效关系方面的研究,从而影响了疗效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多数中药制剂的疗效仍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效果。这些不足,也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方向。相信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研究投入的逐渐加大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不断进步,在本病的中医研究方面将会取得一系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为广大深受高血压困扰的患者和中医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指的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 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前瞻性研究表明, 早期干预高血压状态能够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中医疗法对本病的控制有着独特的效果和优势, 本文分析了近10年来的文献资料, 总结了具有试验证据支持的一些中医疗法以及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病提供一些线索。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疗法,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42-256.

[2]彭利, 李忠业, 鲍宜桂.复方鬼箭羽汤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和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4 (1) :l4-16.

上一篇:企业时代结束下一篇:阶段性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