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

2024-05-29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精选7篇)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 篇1

1 微生态制剂的概述

1.1 微生态制剂的含义

微生态制剂又叫益生素, 是在微生物理论指导下, 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促生长物质的制剂。它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制剂, 无毒副作用, 无耐药性, 无药物残留。具有保健、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功效, 有望能替代抗生素。

1.2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动物微生态制剂分类方法较多, 但常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方式:

1.2.1 根据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菌种类型

1.2.1. 1 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

主要有嗜酸乳杆菌、双歧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等。乳酸菌在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系的稳定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缺点是大部分乳酸菌的耐热能力都比较差, 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进而影响饲喂效果。

1.2.1. 2 芽孢杆菌类微生态制剂

主要有地衣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芽孢杆菌对干燥、高温高压、氧化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产品稳定性高, 并且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 在肠道发芽生长具有多种有效的酶促效应。

1.2.1. 3 酵母类微生态制剂

主要有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等, 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的特性, 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饲用单细胞蛋白。

1.2.1. 4 光合细菌类微生态制剂

是一类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异养微生物, 主要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辅酶Q、抗活性病毒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天然色素。

1.2.2 按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用途

1.2.2. 1 微生态治疗剂

主要由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种、属菌株组成, 具有很强地调整消化道内环境和微生物区系平衡的作用,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消化机能紊乱和消化道感染。

1.2.2. 2 微生态促生长剂

主要由真菌、酵母、芽孢杆菌等具有很强消化能力的种属菌株组成, 在消化道中能产生多种消化酶, 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K、未知生长因子和菌体蛋白等, 可起到辅助消化、促进生长的作用。

1.2.2. 3 微生态多功能剂

由多种、属菌株配合而成, 具有一定整肠保健、防治疾病作用, 又有较好的辅助消化、促进生长等作用。

2 微生态制剂在毛皮动物上的作用表现

由于微生态制剂是上述几种活菌根据不同的毛皮动物特性复配产品, 正常长期使用, 有以下表现:

2.1 减少和杜绝毛皮动物肠道疾病

这是由于微生态制剂充分利用了高活性复合有益菌的占位、繁殖、生长、产酶、产酸、争氧的生物特征, 可有效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繁殖, 达到肠道有益菌的平衡, 使腹泻现象显著减少, 结合毛皮动物天天被动吃药, 同时也降低了毒素在肠道中的富集。

2.2 提高了饲料的消化和吸收率

对饲料中的吸收和消化率决定了饲喂成本和养殖效益, 通过活性菌的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的生物代谢和产酶, 毛皮动物粪便细腻光滑, 粪便中没有未消化的饲料, 畜舍和周边环境氨臭味明显降低, 保护了环境。

2.3 提高发情、受孕和幼仔的成活率

由于肠道疾病发病率降低, 增强了消化吸收, 毛皮动物机体健壮, 免疫力增强, 从而提高了种毛皮动物的发情以及胎仔的受孕数量和幼仔的成活率。

总之, 微生态制剂在毛皮动物的疾病防治和饲料中的营养的全面消化和吸收以及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 提高毛皮动物生产性能和皮毛品质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3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今后开发研究微生态制剂的发展趋势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转基因技术, 开发高生产性能的菌种;针对某种动物某个阶段研究专用微生态制剂, 以保证其使用效果;加强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酶制剂的协同作用与作用机理的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基因工程益生菌, 生产出能永久性定居在毛皮动物肠道的益生菌和多功能性微生态制剂;深入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毛皮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基因工程、微囊工艺、缓释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 使微生态制剂在毛皮动物养殖业中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微生态制剂是指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 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可调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失调, 保持微生态平衡。近几年来,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微生态制剂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应用范围讲, 药品、食品、饲料、饮料、肥料、生物防治及环境处理等方面都有应用, 而且都取得了显著效益。在养殖业方面, 因微生态制剂的无毒副作用, 安全可靠, 多功能, 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而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微生态制剂对毛皮动物的作用。

关键词:毛皮动物,微生态制剂,肠道

微生态制剂对畜禽的作用及前景 篇2

在畜禽的饲养中, 由于使用抗生素具有严重副作用, 影响食品安全, 因此, 研究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畜禽营养研究的一大热点。根据动物肠道微生态理论研制的微生态制剂, 以天然、无毒副作用、无污染、无药残、安全可靠及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而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在我国生态养殖的普及和发展中, 微生态制剂受到畜禽养殖业主的青睐, 并给养殖业主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 (Probiotics) , 由双歧杆菌、乳酸菌、芽胞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经加工发酵而成, 富含乳酸、氨基酸、维生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成分。它能调整畜禽肠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平衡,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 提高饲料转化率, 具有抗病, 促进畜禽生长等多种功能。使用该产品投入小, 收益大, 不产生抗药性, 对畜禽无毒副作用, 无残留污染, 实属于绿色产品。

2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一般认为微生态制剂促进畜禽健康的作用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改善胃肠道的生态环境

研究表明, 畜禽自身及许多致病菌会产生各种有毒物质, 如胶、氨、细菌毒素、氧自由基等代谢产物。有些有益菌可以阻止毒性胶和氨的合成或分解中和细菌毒素, 从而避免这些有害物质对动物机体组织细胞的损害。乳酸菌能够产生有机酸和抗菌物质, 降低肠道内p H值, 还原电位, 有利于畜禽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

2.2 建立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研究表明, 畜禽肠道内寄居的微生物, 主要为厌氧菌。通常情况下, 肠道内有益菌和致病菌保持一定比例, 当条件发生改变时, 这种平衡失调, 致病菌大量繁殖, 从而导致畜禽患病。当需氧型益生菌进入消化道后, 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大量氧气, 通过“生物夺氧”使需氧型致病菌大幅度下降, 因而起到防止动物患病的作用。研究还发现, 益生菌能够有秩序地定植于粘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屏障, 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定植, 起着占位、争夺营养作用。通过互利共生来形成保护屏障, 阻止病原菌的侵入, 从而对致病菌的定植产生抑制作用。

2.3 酶学效果和营养作用

益生菌在畜禽体内能产生各种消化酶, 提高饲料转化率。如芽孢杆菌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 还能降解植物性饲料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乳酸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供畜禽吸收, 并产生有机酸加强肠的蠕动, 促进常量及微量元素的吸收。通过电镜扫描证实, 益生菌能够维持动物小肠绒毛的结构并提高其功能, 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有报道, 用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等酸型益生菌饲喂畜禽后, 发现畜禽小肠粘膜皱裂增多, 绒毛加长, 粘膜陷窝加深, 小肠吸收营养面积增大, 从而促进畜禽增长和饲料的利用率。

2.4 提高畜禽免疫机能

研究证明, 益生菌对免疫系统有正面影响, 活菌制剂能增强动物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 其产生的抑制物可提高抗体的效率。试验证实了双歧杆菌细胞壁中的完整肽聚糖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IL-6等细胞因子的m RNA的表达增多, 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乳杆菌具有巨噬细胞的活性, 并能防止肿瘤的生长。用地衣芽孢杆菌饲喂家兔, 发现家兔免疫器官生长速度加快, 而且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3 微生态制剂在生产实践中的使用效果

3.1 通过母猪预防仔猪腹泻

Peo (1984) 研究了芽孢杆菌饲喂母猪对仔猪成活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试验组仔猪的死亡为13.1%, 而对照组的死亡率20.8%。对照组的高死亡率主要是因为腹泻疾病发生的缘故 (87%) , 而饲喂芽孢杆菌组腹泻发病率为零。江朝元等 (1990) 用蜡样芽孢杆菌饲喂3窝仔猪均出现黄、白痢的产仔母猪272头, 产后20小时首服, 每日一次, 连服3天, 观察50天, 结果发现饲喂120mg/kg活体重剂量的蜡样芽孢杆菌的有效防治率为88%, 与对照组相比, 发病率下降30%。

3.2 微生态制剂对仔猪腹泻疾病的治病作用

本世纪初, Metchnikoff最早用酸牛奶调整幼畜腹泻引起的菌群失调, 此后用于治疗猪细菌性疾病的微生态菌制剂越来越多。康白 (1984) 和何明清 (1987) 研究表明, 蜡样芽孢杆菌用于治疗仔猪细菌下痢, 疗效达90%以上。Leibetseder (1989) 用东洋芽孢杆菌制剂对291窝乳仔猪和断奶仔猪进行实验, 结果发现从出生到出售, 仔猪的死亡率较对照组 (不添加活菌制剂和抗生素) 降低50%。蔡一鸣 (1995) 、曹国文 (1997) 用天毒芽孢杆菌治疗仔猪黄痢、白痢, 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黄痢治愈率分别为96、94%, 白痢治愈率要分别为97、94%。朱万宝 (1999) 报道, 包含蜡样芽孢杆菌、粪链球菌等微生物的活菌制剂能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

4 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

4.1 微生态制剂作饲料添加剂使用

在畜禽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 可提高畜禽生长速度, 改善饲料利用率, 防治疾病。李焕友等 (2001) 给30日龄的断奶仔猪饲喂微生态制剂, 试验表明微生态制剂可以替代断奶仔猪饲粮中的抗生素类、抗菌药物类添加剂, 并证实断奶仔猪日粮中微生态制剂适宜添加水平为600mg/kg。薛艳秋 (2000) 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0.1%益生素, 结果使其日增重提高15.7%, 饲料利用率提高14.5%。崔立等用生态宝饲喂30日龄断奶仔猪的试验表明, 添加生态宝可明显提高试验猪的日增重, 可有效控制断奶仔猪腹泻。金岭梅等 (1999) 给初生仔猪哺乳前1~2d灌服微生态制剂 (0.2g/头) , 连服3d, 以后每隔7d灌服1次, 直至断奶 (35d) , 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不仅对仔猪的黄白痢有抑制作用, 而且在同一饲养条件下, 可有效提高仔猪的育成率和生长速度。

4.2 微生态制剂可防治畜禽疫病

何明清等 (1980) 报道了从某猪场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SY-30, 通过多项试验证明是安全的, 不产肠毒素, 但产生大肠菌素的有益微生物。用该菌制成活菌制剂, 口服于495头未吃初乳的仔猪, 观察2周, 发病97头, 发病率为19.6%, 同窝及邻窝对照310头, 发病252头, 发病率81%, 表明该制剂在无抗生素参与情况下, 防治仔猪黄痢有明显效果。

4.3 微生态制剂具有特异性疫苗免疫效应

李国平 (1999) 研究报道, 给出生后次日的仔猪服用复合菌剂, 14日龄以前每日灌服1次, 每次250mg, 14日龄以后每日灌服350mg, 21日龄时肌肉注射猪瘟疫苗, 至30日龄时, 分离、检查、分析, 结果说明, 口服复合菌剂与猪瘟病毒菌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Lessand (1983) 试验证明, 哺乳仔猪饲喂乳酸杆菌制剂与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疫苗有很好的联合效应, 可增加血清中抗体的生成, 降低仔猪腹泻率。

5 微生态制剂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

微生态制剂不用添加营养物质、药物和激素之类, 而能够达到类似的功效, 使畜禽在高速生长的过程充分利用制剂分泌大量的胞外酶, 参与饲料的降解、消化, 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并能够产生数量巨大的B族维生素和C族维生素, 这样状况下生长的畜禽会更健康, 并由于抗病力增加而用药减少, 其体内残留的不良物质会更少, 肉质也会更好, 人食用此类肉品相比用其它添加物生产出来的肉品会更健康。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达和进步, 人们将会越来越来青睐这类健康肉品, 反过来自然会促进应用微生态制剂健康养殖的普及。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和广泛应用, 对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且潜力很大。它不仅具有保健作用, 而且避免了抗菌药物等兽药在动物体内的残留, 也是一类绿色环保产品。因此, 可以预料,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微生态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对微生态制剂的研制起步较晚, 在使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 微生态制剂在运输、使用和保存过程中易失活, 从而降低其生物活性作用; (2) 有些菌株进入消化道后, 不能有效抵抗盐酸、胆汁酸等的作用, 从而无法长时间定植肠道发挥功能; (3) 微生态制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 但作用慢, 需长时间连续使用, 费用相应增加; (4) 目前确认适宜做微生态制剂的菌种还少, 仅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链球菌及酵母菌等少数菌种, 且生产工艺多数还不完全成熟。以上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应用。

摘要: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和动物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以及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中的使用效果表明, 微生态制剂应用于畜禽的饲养, 可提高饲料利用率, 防治疾病, 改善畜禽肉产品质量, 防止环境污染, 并可扩大饲料来源, 在畜禽养殖业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 篇3

1 影响微生态制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1.1 自身因素

(1) 菌种

作为生产用微生态制剂菌株首先必须保证不产生任何内外毒素, 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由于多数微生态制剂是以活菌形式发挥作用的, 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类, 大多数要通过消化道途径发挥作用, 这就决定其必须经过胃的酸性环境和十二指肠上部的胆汁汁分泌区, 从筛选的角度考虑, 要筛选具有耐受胃酸、胆汁酸等肠内对益生菌不利环境因素的菌株。微生态制剂菌株必须具有黏附性才能在肠道中生存并发挥作用。因此, 对菌株的黏附性应给予足够重视。对产乳酸益生菌来说, 既要有较强的抗胃酸能力, 同时也要有自身的产酸能力及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能力。例如, 某些微生态活菌制剂主要是利用乳酸杆菌产酸和过氧化氢发挥其抑制病原菌繁殖的作用。特别强调, 虽然有些微生态制剂所用的菌种“名称”相同, 如都是乳酸菌或酵母菌或芽孢杆菌或双歧杆菌, 但是由于同名菌种的不同菌株的生理特性 (如生长快慢、最佳生长温度、所需生长环境或条件、世代间隔、代谢产物等) 和功效存在较大差异, 最终表现为微生态制剂的功效也会有明显不同。

(2) 生产和储存条件

生产技术对微生态制剂的功效也有较大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发酵技术, 主要包括液体深层发酵和固体发酵。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 由于生产过程能够严格控制, 一般来说效果比较稳定。用固体发酵的产品, 由于灭菌不能彻底, 经常有杂菌污染, 从而影响了产品的功效, 表现为功效不稳定或不明显, 甚至无效。制粒或压片过程的温度和压力对细菌的存活率都有很大影响。贮存条件是影响益生菌存活率和货架期的关键因素。当贮存温度超过30 ℃时, 制剂活性就会受到影响。微生物产品一般都要求冷藏, 尤其是非孢子态微生物。除乳酸菌外, 在pH低于4~4.5环境下, 微生物极易死亡, 最适pH环境为中性。因此不应将益生素与酸化剂保存在一起。另一办法是将微生物产品在干燥前中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制剂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和长的货架期。对于一个成功的微生态制剂, 在其可以接受的货架期内, 具有较高的存活率是必备条件。

(3) 制剂类型

微生态制剂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别:①液剂:单一菌种或混合菌种的发酵液, 含有活菌和代谢产物。②发酵冻干制剂:液体发酵后, 经浓缩, 然后加保护剂冷冻干燥。③普通固体发酵生产的粉剂。④经液体深层发酵和一系列后加工生产的粉剂、片剂、胶囊和微胶囊制剂等。⑤软膏制剂 (如牙膏状) 。⑥气雾剂等。针对不同对象, 可以采用不同的制剂和剂型, 如饲料添加主要采用粉剂, 包括②、③、④种, 如预防治疗动物腹泻、拉稀可用液剂、片剂、胶囊口服、喷雾剂口腔喷雾或软膏口服, 如在制粒饲料中添加则宜用微胶囊包被的产品, 效果较为理想。另外, 对微生态制剂采用微胶囊化制剂工艺可显著提高制品的货架期和抗胃酸及胆汁酸的能力[1]。

(4) 活菌浓度和使用剂量

微生态制剂的功效是通过有益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来实现的。其最终效果同动物食入活菌的数量密切相关。若数量不够, 在体内不能形成优势菌群, 难以起到益生作用。我国正式批准生产的制剂中, 对含菌数量与用量的规定是:芽孢杆菌含量≥ 5×108个/g;乳酸杆菌≥ 1×107个/g。若将微生态制剂添加于饲料中, 其目标活菌不应低于109个/kg。总结近年来添加单一乳酸杆菌或含有乳酸杆菌的混合菌对猪生长性能影响的试验[2,3,4,5,6,7,8,9,10,11,12,13,14] (见表1) , 可以看出, 试验所用乳酸杆菌的活菌数一般都>106 CFU/g;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0.1%。关于添加过量的益生菌产生的后果, 张日俊[15]报道, 每1 kg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6×1011 个枯草芽孢杆菌, 其促生长效果差于最适添加量, 但好于不添加组的效果。

1.2 饲料因素

(1) 蛋白质水平

日粮的蛋白质和限制性氨基酸的平衡程度可影响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 在低蛋白或氨基酸不平衡的日粮中添加可能会更有效果。这可能是因为有益菌本身可合成多种氨基酸, 既可补充蛋白质的不足, 又可平衡氨基酸, 另一方面, 可合成蛋白酶等多种活性物质, 促进了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16]。

(2) 饲料成分

饲料成分对微生态制剂发挥其功效也有影响。某些食物成分可以使胃酸或胆汁酸分泌增多, 影响微生态制剂在经过胃或十二指肠时的存活率。药物特别是口服对益生菌敏感的抗生素对益生菌具有巨大的杀灭作用, 服用微生态制剂时最好不要同时服用抗生素。

(3) 饲料加工

饲料在搅拌机内混合, 尤其是制粒过程中会出现暂时高温, 一些不耐热的活菌制剂如乳酸菌类和酵母类制剂, 应在饲料制粒后再加人使用;而芽抱杆菌类和有胶囊包被的活菌制剂, 因能耐受瞬间高温可直接混人饲料中制粒。饲料混合时, 活菌制剂会受到来自饲料原料, 尤其是矿物质颗粒的挤压和摩擦, 使菌体细胞膜 (壁) 受损而导致死亡, 故除芽抱杆菌和胶囊包被的活菌制剂外, 一般制剂均用较软的饲料原料如玉米面等混合后, 再与其他原料混合。饲料中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等均会发生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及pH值变化, 从而对活菌制剂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活菌制剂混入饲料最好当天用完[17]。

1.3 宿主因素

(1) 宿主动物的年龄或饲养阶段

宿主因素对微生态制剂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宿主的生理性改变如年龄的改变, 幼龄、育成期和老龄期或断奶期和泌乳期等, 都会影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效果。

(2) 宿主动物的生理状态

一些应激因素等可诱使肠道习惯性产生激素, 降低肠道黏膜层的厚度, 降低益生菌的黏附能力, 减弱益生菌发挥其功效水平。

(3) 宿主动物的肠道菌群状态

宿主肠内的微生物菌群对益生菌在宿主肠道中发挥作用具有多方面的影响。通常宿主肠道的正常菌群对外来菌群具有强烈的定植抗力, 作为非宿主原有正常菌群成员的益生菌很难在宿主肠道中黏附定植。如果宿主处于菌群失调状态, 微生态制剂就容易发挥其作用, 效果更明显。

1.4 其它因素

(1) 使用方法

用同样的微生态制剂进行不同的实验, 一是连续使用, 二是一次性使用。尽管最小使用剂量不清楚, 但发现用药停止后, 微生态制剂的效应均消失。用大鼠进行的实验表明, 停药后效应均消失;猪、鸡停药后7 d, 肠道中已不能发现服用的微生态菌株。因此, 欲使微生态制剂所用菌株在宿主肠道中永久定植, 似乎不大可能[18]。

(2) 水分的影响

一般来说, 微生物在干的状态下存活状态较好。当水分升高, 随时间延长, 存活率降低。不同细菌对水的耐受力明显不同, 孢子型细菌耐受性最好, 肠球菌、粪链球菌次之, 乳杆菌再次之。不同乳杆菌对水稳定性也有不同, 植物乳杆菌较好, 嗜酸乳杆菌较差, 酵母对水耐受性较好。目前市场上很多商品制剂已使用脱水剂, 以延长保存时间。

(3) 保存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 活菌数量不断减少。减少速度因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 以芽孢杆菌最为稳定, 其次是肠球菌群中的粪链球菌, 再次是乳杆菌, 稳定性最差的是双歧杆菌。

2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科学使用

2.1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在养殖生产中, 只有当所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形成优势菌群后, 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实验室研究和实际生产证明, 使用微生态制剂后, 一般4~5 d开始发挥作用, 7~10 d达到最佳效果。

2.2 根据最佳效应时期的原则

(1) 快速生长期

在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期使用微生态制剂, 可以抑制环境中的病原菌生长和繁殖, 促进其生长, 减少病害发生机率。

(2) 食物结构调整期

在养殖动物食性转换和食物结构调整期, 使用微生态制剂, 可以使其安全度过转换期和调整期, 避免病原菌的侵袭。

(3) 治病后恢复期

在养殖动物发病后, 经药物治疗, 使用微生态制剂, 可以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 促进生长。

(4) 应激状态期

当养殖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 如温度、盐度、pH等环境因子等的突变, 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帮助其渡过应激反应期, 提高养殖动物的成活率。

2.3 菌种的选择

不同菌种其作用和效果有差异。如粪链球菌在消化道内生长速度最快, 与大肠杆菌相似, 且还能分泌大肠杆菌干扰素, 故该制剂防治腹泻效果最好。其它菌种的生长速度依次为乳酸菌、酵母菌, 而芽抱杆菌在肠道中不能繁殖, 对治疗腹泻效果差。此外动物的种类不同, 对菌种的要求也不同, 适于单胃动物的菌株一般为乳酸菌、芽抱杆菌等, 而适用于反当动物的都是分解纤维和半纤维的真菌。

2.4 制剂类别

微生态制剂有很多类别。对某种特定的动物, 某一种微生态制剂可能比其它制剂更适宜。微生态制剂在发挥作用时, 如果定植于肠道是必须的, 那么就应该注意到, 细菌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的宿主特异性。对猪是一种好的微生态制剂, 对鸡则不一定有效。为了排除定植情况对微生态制剂效力的影响, 可通过连续饲喂, 使用不需在肠道中定植和增殖仍能维持高数量的微生态制剂菌。

2.5 坚持连续应用

据张春扬[19]报道, 用含蜡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微生态制剂作试验, 连续添加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另一组。

2.6 同步应用低聚糖

据张庆茹[20]报道, 低聚糖不能被宿主动物吸收, 可被动物肠道内有益微生物作为生长繁殖的营养吸收对。于有害微生物, 低聚糖可加以吸附使其丧失致病能力。低聚糖有许多种, 如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等。

2.7 与抗生素的配合应用

由于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剂, 而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 因此, 在一般情况下, 在畜禽饲料中不可同时应用, 同时应用时, 微生态制剂将会失去作用。但我们仍可以巧妙地利用某些抗生素, 据杜贵兰[21]报道, 先用抗生素杀灭肠道病菌, 清除障碍, 扫清道路, 可使微生态制剂比较容易地在肠道内建立全新的微生态体系。但是对于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的结合使用效果并不能一概而论, 两者联合使用时应考虑组成微生态制剂的每种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 动物品种及年龄等。只有根据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组合及特性以及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对象进行合理配合, 才能达到预期结果。

2.8 短时用完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 篇4

1 肠道菌群与家兔健康

众所周知, 家兔腹泻原因复杂。谷子林等 (2004) 报道, 低纤维日粮可导致断奶仔兔发生腹泻, 且粗纤维含量与腹泻频率呈负相关。也有报道显示, 抗生素的大剂量使用也会诱发家兔腹泻, 如常用抗生素大量口服。日粮的频繁更替及应激、病原菌的污染等也会导致家兔腹泻。有研究报道, 每只断奶仔兔每天食用腹泻家兔盲肠内容物, 可导致45%~80%的腹泻发生。

家兔是单胃草食动物, 发达的结肠及盲肠微生物在其日粮养分消化及维持机体健康方面越显重要, 家兔日粮中大部分蛋白质、脂肪、淀粉会在家兔小肠中被消化分解, 未被分解的蛋白质、脂肪、淀粉以及所有的纤维素会进入盲肠, 在盲肠微生物的帮助下分解消化吸收。初生仔兔肠道内菌群的建立, 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母兔及周围环境。因此妊娠母兔及哺乳母兔肠道菌群的平衡, 直接关系到仔兔肠道菌群的建立及其平衡。消化道是机体内最大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场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肠相关淋巴组织作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已逐渐被认同。

健康动物消化道的菌群屏障是保护动物免受病原微生物及内毒素侵害的重要保障。随消化道由前至后的氧气含量变化, 动物机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也由前往后依次变化。在家兔体内分离得筛选到的可培养菌中, 主要有粪肠球菌、乳酸菌、梭杆菌、乳球菌、韦荣氏球菌、双歧杆菌等。如出生仔兔肠道基本无菌, 随着哺乳的进行, 侵入肠道微生物很快在肠道内分离到, 主要为消化球菌、乳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等。随着采食的进行, 韦荣氏球菌、双歧杆菌、优杆菌等也逐渐定植下来。家兔肠道菌主以厌氧菌为主, 需氧菌为辅。家兔肠道菌群的结构正常或稳定, 家兔的机体就会保持健康;而菌群紊乱则会导致家兔机体生产低下, 甚至疾病暴发。

2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经发酵、培养等系列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 微生态制剂的添加使用, 对动物疾病防控及养分利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现就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做一概述:

2.1 优势种群学说

研究证实, 2周龄内, 家兔体内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的比例相近, 约为107~109/g, 兼性厌氧菌随厌氧菌后达到高峰, 如链球菌及大肠杆菌, 断奶后降至低谷;严格厌氧菌、非孢子生殖细菌 (拟杆菌) 占优势地位, 孢子生殖细菌, 如梭菌及内孢菌属比拟杆菌属地100~1000倍, 属亚优势菌群。这些主要优势菌群的存在及结构数量的稳定维持和保护家兔体内的健康与稳态。而菌群结构的破坏及紊乱均会造成机体炎症及疾病的变化及恶化。通过外源添加益生菌, 能够帮助家兔建立正常健康的肠道菌群结构, 维护家兔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2.2 生物拮抗学说

牛钟相等研究报道, 动物消化道粘膜表面存在细菌生物膜, 这层细菌生物膜构成动物机体天热免疫的屏障, 其中的优势益生菌通过定植抗力及分泌产生拮抗物质, 抵抗病原菌的定植和繁殖。正常菌群被破坏后, 有害菌会在受损粘膜表面大量繁殖, 导致动物发病。

2.3 生物夺氧

通过对于动物消化道的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证实随着消化道又前往后氧气含量的变化, 动物体内微生物菌群也由需氧菌到兼性厌氧菌、厌氧菌发生变化。微生态制剂的添加, 尤其是非定植菌好氧菌如芽孢杆菌类, 通过进入消化道后短期的增殖造成局部微氧, 利用兼性厌氧菌及厌氧菌的繁殖及定植, 使失衡的菌群逐渐调整为正常菌群结构。

2.4 增强免疫

Perdigon等 (1995) 报道, 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酸奶能提高Ig A分泌细胞的数量。聂志武等 (1996) 的试验表明, 在生长育肥猪的日粮中添加0.1%的益生菌制剂 (主要成分为芽孢杆菌) , 可使猪体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百分比由74%上升到91%, 吞噬指数由7.11%上升到11.64%, 差异显著, 淋巴细胞转化百分比由66%上升到79.5%, 差异显著 (P<0.05) ;脾及颌下淋巴的重量分别增加13.75%和11.3%。还有许多相关试验, 结果都显示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水平。

2.5 营养作用

微生态制剂中许多有益菌能够产生多种消化酶, 从而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 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Popova等 (1995) 分离得到两株枯草芽孢杆菌能分泌大量的细胞外酶, 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及卵磷脂酶。Kerovuo等 (1998, 2000) 成功地从枯草芽孢杆菌中分离出植酸酶基因, 并将其在胚芽乳酸杆菌中进行表达;肠道菌群在自身生长繁殖代谢过程中, 能够产生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为动物提供营养。日粮中添加的益生菌进入体内后, 通过繁殖、定植, 合成许多动物自身不能满足的营养需要, 如当淡水鱼体内有A型厌氧菌拟杆菌时, 日粮中不需添加维生素B12, 而该菌不存在时, 日粮中需添加维生素B12, 说明该菌能够产生维生素B12。另外, 菌体蛋白及菌体自身的其他营养, 也为宿主动物提供了优质的蛋白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2.6改善内环境

有益微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 产生多种生物拮抗物质, 可以抑制或杀灭有害菌, 从而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而肠道有害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导致机体炎症和疾病额发生。研究证实, 内毒素的生成与摄取增多是免疫抑制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微生态制剂的添加, 可以从本质上抑制有害菌及体内毒素的生成与摄入, 改善肠道内环境。

3 微生态制剂在养兔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养兔中的应用, 主要集中在对断奶仔兔腹泻的防治方面。Kustosk等报道, 在断奶幼兔饲料中添加地衣和枯草芽孢杆菌后, 使腹泻率下降了3%, 死亡率降低了17%。Tachikawa T等报道, 应用酪酸菌和糖化菌后, 与对照组相比, 仔兔感染大肠杆菌比例下降。王磊 (2007) 研究报道, 蜡样芽胞杆菌制剂能够降低断奶仔兔腹泻的发病率和幼兔的成活率, 改善断奶仔兔肠道菌群, 提高体液免疫水平。

陈代荣等用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30日龄日本大耳白兔, 每只每天口服10亿个活菌, 通过口服不同剂量调痢生治疗出现的腹泻症状, 结果表明:经对比治疗试验证明, 调痢生 (微生态制剂) 的疗效比痢特灵等抗菌药高。潘康成等观察了地衣芽孢杆菌对家兔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发现, 给加利福尼亚断奶兔饲喂地衣芽孢杆菌后, 兔的免疫器官生长发育迅速、成熟快;试验组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和外周淋巴细胞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饲喂30d后, 试验兔植物血凝素腹部皮内试验的变态反应强度均强于对照兔。表明地衣芽孢杆菌能促进家兔免疫器官的成熟, 增强家兔的细胞免疫作用。仝军等 (2010) 研究报道, 添加益生菌提高了仔兔免疫器官的发育及机体免疫水平, 通过实验结果显示, 添加益生菌制剂提高了断奶仔兔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大量研究证实, 微生态制剂的添加促进了家兔的生长, 降低了发病率及死亡率, 增强了家兔机体免疫力等。微生态制剂在畜禽上的应用已彰显出其独特的优势。在养兔业中, 虽然研究报道逐渐增多, 但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如何对家兔养分消化利用发挥作用, 及机体微生物菌群与外源益生菌添加的关系, 以及由此产生的菌群变化及机体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期待更多机理性的研究报告, 为微生态制剂在养兔业中合理广泛的应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振.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兔生产性能及免疫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9, 21 (8) :718-720.

[2]高媛媛, 等.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兔肠道微生物菌群与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J]《.山东农业生物学报》, 2011, 30 (2) :185-188.

[3]高权新, 等.肠道微生物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 (3) :519-526.

[4]潘康成, 等.微生态制剂对幼兔生长及HPA轴5-HT能细胞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 2009, 6:945-952.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 篇5

1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进入体内主要通过一些物质的生成和对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改变而发挥作用, 其主要作用如下。

1.1 建立和维护动物肠道内有益微生物的优势, 维护肠道内微生态平衡

正常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时, 有益微生物占绝对优势, 对整个种群起控制作用。一旦该优势种群受到破坏, 失去这种优势, 就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致使动物发病。微生态制剂可以补充或恢复优势种群, 使失调的肠道微生态重新达到平衡, 从而使动物健康得到恢复。

1.2 保证厌氧菌的定植和生长

微生态制剂中有益的耗氧微生物在生物体内定植, 消耗环境内的氧气, 降低局部氧分子的浓度, 有利于专性厌氧菌的定植和生长繁殖, 而需氧与兼性厌氧菌含量下降, 使肠道微生态平衡恢复正常, 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有些微生态制剂含有蜡样芽孢杆菌和枯草杆菌等需氧芽孢杆菌, 这些菌不是正常菌群的主要成员, 在肠道不能长期定植, 但能迅速消耗氧, 使pH迅速降低, 从而有利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

1.3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微生态制剂可作为非特异免疫调节因子, 通过细菌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宿主免疫细胞, 使其被激活, 从而有效地提高抗体免疫力和巨噬细胞的活性, 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1.4 产生各种有益的代谢产物

有益微生物可以在体内产生多种消化酶, 它们在消化过程中与体内的酶起到协同作用, 有利于降解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 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有益微生物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还能够产生各种营养物质, 如维生素、氨基酸、未知促生长因子等, 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 促进动物生长。有益微生物尤其是乳酸菌进入肠道后产生乳酸, 芽孢杆菌进入动物肠道能够产生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 降低肠道p H, 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激活酸性蛋白酶, 也有利于矿物质元素钙、磷、铁及维生素D的吸收与利用。有些有益微生物产生的物质还可以中和致病菌产生的肠毒素。某些有益微生物 (芽孢杆菌) 在肠道内可产生氨基酸氧化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类, 从而降低血液及粪便中氨、吲哚等有害气体浓度, 减轻粪便的臭气。同时, 有害物质的减少可维持肠上皮细胞处于较好的吸收状态, 并降低肠上皮细胞的更新率, 降低了动物的维持需要。

2 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2.1 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猪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猪的生长速度, 改善饲料利用率、防治疾病、提高仔猪成活率以及防止仔猪腹泻。利用蜡状芽孢杆菌、粪链球菌等4种菌制成复合微生态制剂饲喂35日龄的断奶仔猪, 饲喂20 d, 与对照组相比, 仔猪腹泻减少, 增重提高19.6%, 节约饲料15.22%, 每头仔猪增加经济效益5.96元。枯草杆菌制剂可使生长猪增重提高6%~7%, 饲料报酬提高3%~4%。

2.2 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 禽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畜禽的成活率, 提高增重及饲料报酬, 增强消化酶活性, 改善菌群平衡, 增强机体抵抗力, 降低死亡, 减少粪臭味, 改善产品性能, 提高产品品质, 提高增重、饲料转化率和产蛋率。S.M.L.Kabir等 (2004) 在肉仔鸡中添加微生态制剂, 添加组产生的抗体显著 (P<0.01) 高于对照组。苏志勇等 (1999) 将动物微生态制剂加入30周龄的蛋鸡饲料中, 结果表明, 微生态制剂能明显提高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 蛋的品质无差异, 且能提高经济效益。牛钟相 (2000) 用双歧杆菌等饲喂蛋鸡, 产蛋率提高12.2%, 饲料转化率提高10.4%。

2.3 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真菌如酵母菌、曲霉菌等添加在反刍动物饲料中, 可以改变瘤胃的发酵形式, 提高消化道尤其是瘤胃微生物的活性, 可以合成维生素、酵母和霉菌等微生物, 促进瘤胃菌体蛋白合成, 这些营养物质促进了反刍动物生长发育。微生态制剂还可防治羔羊痢疾、犊牛下痢、成年牛羊的胃肠膨气。Kelims和Lyens分别用美国Alltech生物技术中心生产的米曲霉培养物和酿酒酵母培养物进行乳牛试验, 结果表明, 在150 d的泌乳期中, 两种饲料添加剂分别提高奶产量3.1 kg和3.2 kg。张力军等 (1995) 利用四川农大生产的猪用8701微生物添加剂饲喂奶牛, 添加量为50 mg/ (kg·w) , 1次/d, 连续30 d, 结果是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均产奶量增加5.17 kg, 提高16.81%;在犊牛日粮中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使日增重提高5.3%, 饲料利用率提高5.2%, 犊牛腹泻发病率由82%降为35%, 死亡率由10.2%降为2.8%, 发病也较轻。

3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前景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 篇6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水产养殖,应用,注意问题

我国农业部已批准使用的有益微生物菌种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噬菌蛭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六大类微生物。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1]。现将其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一是抑制有害微生物, 与有害生物竞争养分和附着部位。微生态制剂在动物消化道内产生有益菌群, 与致病菌间就生存和繁殖的空间、时间、定居部位以及营养素等展开竞争, 抑制致病菌的生存、繁殖、定居。附着于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上的有益菌, 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 降低肠道内p H值;产生过氧化氢, 抑制病原菌[2]。二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很多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 能有效提高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 通过产生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等激发机体免疫, 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三是改善机体代谢, 补充机体营养成分, 促进生长。有益细菌和真菌可作饵料添加剂, 随着它们在动物消化道内的繁衍, 产生动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质, 如氨基酸、维生素等。许多肠道有益菌具有较强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分解酶、果酸酶等, 可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 提高饲料转化率。四是参与生物降解, 消除有机污染物, 净化环境。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如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 能发挥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硫、硫化、固氮等作用, 将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饵料、浮游生物残体、化学药物等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 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 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2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应用于水产上的产品可分为2类:一是用于改良水质的, 即水质微生态调控剂。鱼类生活的水体环境本身应该是一个微生物的动态平衡系统, 其中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共同生存。但由于水质遭到污染或不合理的饲养管理, 使水环境条件恶化, 致使有害菌大量繁殖, 就容易诱发鱼类疾病。利用微生态制剂, 因其较高的微生物活性, 施用后就能迅速繁殖而成为优势种。其不仅竞争性排斥病原菌, 还可产生抗菌物质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 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 强化机体的应激反应, 增强抵抗疾病能力和提高存活率。另外,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 迅速分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植物残骸等有机物, 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例如, 在池塘里特别是沉积物较多的老化塘里泼洒含枯草芽孢杆菌的微生态制剂, 利用其枯草芽孢杆菌可以迅速、有效地分解池底沉积的淤泥、排泄物、残饵等有机废物, 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浓度, 降低硫化氢水平, 从而改善水质, 减少换水频率, 而且还可补充有益微藻营养成分, 改善水色[2]。二是用于内服以提高鱼类抗病力的, 即饲料微生态添加剂。微生态制剂若内服则作为一种饲料的微生态添加剂, 如市场上的光合细菌湿、干品, 饲料酵母及一些益生素产品, 它可以改善饲料品质, 提高饲料营养价值[3]。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投喂鱼类, 进入鱼体消化道后, 通过繁殖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群的繁殖, 调节鱼体内的微生态平衡, 改善肠道生物区系。如乳酸杆菌产生的乳酸可降低肠道p H值,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有益微生物在体内还可产生各种消化酶, 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 如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 可降解饲料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 提高饲料转化率8%以上, 保证乳酸菌等有益菌的优势比例, 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促进鱼类生长。据研究证实, 鱼类摄取微生态制剂还可刺激肠道起局部型免疫反应, 提高机体抗体水平或巨噬细胞的活性,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提高抗病力。

3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是微生态制剂的施用时间。有益菌的活化和繁殖需要耗氧, 因此施用时间最好在晴天上午或施用后补充增氧, 则能发挥出较理想的作用和效果[4]。二是微生态制剂的活菌总数。为使有益菌尽快与有害菌竞争形成优势并能持续, 微生态制剂所含活菌总数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指标;另外, 首次使用和换水后使用用量要充足, 并坚持长期连续使用, 效果才能达到最佳。三是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拮抗作用。环境是否适合有益菌的生存和繁殖, 也是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时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如同时使用抗生素或消毒剂时, 因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拮抗作用会降低其作用效果。因此, 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时, 一般不使用抗生素或消毒剂, 如使用应间隔至少在5 d以上。

参考文献

[1]王万兵.微生态制剂在夏秋季青虾养殖池塘周期应用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10 (17) :26-27.

[2]陈鹏飞, 李淘洪.微生态制剂在水库渔业中的应用探索[J].重庆水产, 2009 (3) :89-94.

[3]张利军, 陈静.微生态制剂的开发与展望[J].科学养鱼, 2010 (9) :78.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 篇7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肠道微生态制剂,药理作用,治疗,用药安全

近年来,随着各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特别是幽门螺杆菌,采用常规标准的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根除率逐渐降低[1]。临床统计,由于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导致临床Hp治疗失败的现象也越来越多。针对治疗失败的患者,临床会采用标准四联治疗法补救。且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微生态制剂已经被临床广泛用于Hp感染治疗中,其取得的疗效和实践成果成为临床专家关注的重点,对于其临床作用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探讨了肠道微生态制剂的药理作用与辅助治疗顽固性Hp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顽固性Hp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和线索,希望给Hp感染患者带来临床治疗的新曙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首次标准三联法治疗失败后3个月内接受本次治疗的患者;(3)接受本次治疗前3d未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或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疾病患者;(2)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参与其他试验的患者;(3)存在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4)妊娠期、哺乳期或计划生育的妇女。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玉山县下镇镇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Hp感染患者90例,均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碳14呼气试验检查为阳性。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1.5±10.3)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2.2±1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即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果胶铋药物方案。奥美拉唑(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763),20mg/次,2次/d;阿莫西林(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2211),4粒/次,2次/d;甲硝唑(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947),0.4g/次,2次/d;胶体果胶铋(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288)200mg/次,2次/d。研究组患者给予含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即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甲硝唑、奥美拉唑及阿莫西林药物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2g/次,2次/d,该药物中长型双歧杆菌≥1.0×107CFU、粪肠球菌≥1.0×107CFU、嗜酸乳杆菌≥1.0×107CFU。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治疗14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采用胃镜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碳14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根除情况,若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为Hp根除。(2)分别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检测患者血常规和肝功能,若白细胞计数<4.0×109/L则表示白细胞计数降低;若谷氨酸氨基转移酶>40U/L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7U/L则表示肝功能异常[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p根除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43例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p根除率为95.56%(43/45);对照组患者中41例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p根除率为91.11%(41/45)。两组患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4,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人体胃肠道是一个栖息着约500种菌群的巨大细菌库,其中包含了细菌、真菌和病毒,这些菌群相互依赖和制约,共同生长构成了人体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则会出现菌群失调,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3]。微生态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生命科学学科,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原理下制成的一种制剂,该制剂主要利用对人体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使宿体微生态保持平衡[4]。微生态制剂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或改善其健康状态,肠道微生态制剂属于微生态制剂中的一种,主要用于重建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失衡,促进菌群内环境稳定,该药在与菌群失调及菌群易位相关的多种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肠道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在炎性肠病、抗Hp感染、腹泻及预防肠道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以得到确切证实的药理作用包括酶作用、抗菌作用、黏附定殖及生物屏障作用、免疫作用、营养作用、调节神经肌肉活性酶作用、抗肿瘤作用、保护肝脏作用、降低血脂作用等。

Hp感染一直是临床消化内科研究的重点问题,该病的感染率高,且临床上的多种肠胃系统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甚至胃癌)均与之密切相关[6]。Hp感染是导致多种肠胃急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抗生素治疗Hp感染效果明显,但易产生抗生素抵抗,也就是耐药性,且应用抗生素治疗费用较高、不良反应大[7]。因而,Hp感染的治疗成为了消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的三联疗法在Hp感染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的滥用问题严重,导致Hp耐药率不断上升,因而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有效率也逐渐降低。因此,广大消化内科医师及相关医学工作者正积极探寻治疗Hp感染的有效方案[8]。目前国内临床上一般采用标准的四联疗法治疗Hp根治失败病例,随着临床医药学的进步,微生态制剂在Hp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较多应用,并取得了值得认可的疗效[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表明采用的肠道微生态制剂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该药物中含有的长型双歧杆菌≥1.0×107CFU、粪肠球菌≥1.0×107CFU、嗜酸乳杆菌≥1.0×107CFU。作为人体内的主要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消化道中,主要起到维持胃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益生菌不仅具有抗感染、平衡胃肠道正常菌群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10]。此外,双歧杆菌能产生大量的乙酸和乳酸,这两种物质能对胃肠道起到刺激作用,促进其蠕动以防止发生便秘[11]。关于益生菌对Hp拮抗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可能与菌群之间的营养竞争、占位效应、产酸抑制和生物夺氧等机制相关。研究还发现,益生菌通过细胞壁的磷酸,能与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相结合,从而在上皮细胞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具有定植抗力细菌膜,能有效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植,这两点是目前发现的益生菌拮抗Hp的作用机制[12]。乳酸杆菌或其培养基对Hp具有抑制作用,甚至能杀死Hp,能有效防止Hp黏附于哺乳动物胃肠道上皮,从而抑制白介素8的释放,进而起到稳定胃黏膜屏障的作用,能减轻胃肠黏膜炎症。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制】推荐阅读:

微生态评价07-15

肠道微生态08-27

微生态调节剂07-15

化学制剂07-19

制剂研发07-20

制剂研究06-30

生物制剂08-03

缓释制剂08-24

固体制剂09-09

控释制剂09-16

上一篇:旧水泥混凝土板下一篇:环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