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工艺(通用11篇)
中药制剂工艺 篇1
摘要:制剂工艺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环节。中药复方制剂的特殊性, 使组方复杂的制剂工艺研究显得非常困难, 制约了中药复方新药的研究和临床用药安全。对中药制剂工艺研究进行探讨, 分析相关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药制剂,工艺研究,问题
中药制剂从进行生产到临床使用, 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审批, 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工艺研究, 它关系到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为了使中药制剂具有安全、有效以及均一稳定的质量, 必须对其进行系统且科学的研究。本文对中药制剂工艺研究进行分析, 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中药制剂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
1.1 整个工艺研究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
据相关报道, 在填写新药注册的申报资料时, 填写的工艺过程和数据不完整, 且过程简单, 只有在取得文号甚至是申请GMP认证时才对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填写, 而这将导致评审人员无法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审核, 对药品的质量无法做出最后的判定。
1.2 中试研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中试研究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大生产。对于中试研究, 有些企业不重视或者只是看成实验室研究模板的放大, 使得在中试研究时, 不按规定进行验证。实验室的规模小并且缺乏标准的实验设施, 只能手工操作, 和大生产有着很大的区别, 如果将实验室的数据作为大生产的数据, 会导致生产无法进行下去, 引起违规操作, 使产品的质量和设计质量不一致。实验室研究中每个环节的损耗量和收得率与大生产相比是不尽相同的, 如果将实验中的数据用于大生产, 会使得到的最后数据不真实。如小试的操作简便, 可以将浸膏相对密度控制在理想的范围, 但是实际生产中的浸膏相对密度就不能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使得浸膏在浓缩设备内循环不正常, 局部受到高温产生焦块, 粘附在设备的内壁上无法排除, 浪费能源。
1.3 研究用药材质量与实际生产不一致
在申报注册时, 有些注册申请为了让产品顺利通过申报, 在工艺研究时, 对用于研究的药材尽可能选择高于药典质量标准的药材进行试验研究, 生产出用于临床试验的样品和抽检样品。但在实际的大生产中, 因为影响因素过多, 如成本过高、市场供给等, 使得没有按照原定的标准进行生产, 导致收得率和有效成分保留率与当时实验数据不一致, 影响了产品的成型, 使生产工艺过程和最终产品质量不稳定。
1.4 对原材料的前处理研究不够重视
原材料的前处理研究对于工艺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它可以影响药材的稳定性等, 但是人们对它重视不够。中国药典中有明确规定, 制剂处方中的药材必须是净药材, 而且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炮制。有研究表明, 药材经前处理所得的饮片大小、粒度以及细度都对提取的有效成分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工艺研究对原药材前处理过程没有明确的规定, 或者只是简单的提到, 没有规定精细的量化指标, 因此对大生产时出现的异常突发情况没有预处理方法, 影响最终生产的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5 对辅料选用研究不足
辅料按特性可以分为两种, 分别是赋形剂和附加剂。赋形剂可使生产出的制剂具有形态和结果, 可以是药物的载体;而附加剂是保持药物和剂型的稳定性。随着科技的发展, 各种具有高性能和多性能的新辅料被不断地发现, 方便了研究和开发。但人们在长期形成的主观意识中, 只注重主药的研究, 而忽视了辅料的重要性, 使得在中药制剂工艺研究过程中不考察辅料对主药的影响, 随意使用辅料, 影响成品的崩解时限、溶出度以及外观性状等;也没有对各种辅料共存的特性进行考察。由于对辅料的品种和用量不明确, 使得在大生产时, 对产品的质量、有效性以及质量的稳定带来了隐患。
2 措施
2.1 严格对注册申报资料工艺研究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审查
2.1.1 提取工艺研究
对药材进行鉴定和前处理研究, 再把提取工艺的流程设计出来, 然后用方法对提取工艺技术条件进行研究。
2.1.2 分离、纯化、精制和干燥研究
依据新药的类别和处方量等方面选择分离、纯化、精制和干燥方法, 对提取的收得率和相关成分的保留率进行考察后, 再对工艺过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
2.1.3 制剂成型研究
根据制剂成型的要求, 首先对辅料的种类与用量进行筛选, 确定制剂处方后, 对制剂成型工艺进行研究。
2.1.4 中试研究
依据实验提供的工艺路线等进行验证, 使实验室工艺进一步完善。
2.2 严格对中试研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审查
中试研究是对实验室研究中有效的过程和得出的数据进行放大试验, 是对已确定的工艺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重现性进行验证。
2.3 严格对药材浸出物测定的规定
在中药浸出制剂的过程中, 药材提取浸膏收得率和浸膏固含率以及有效成分保留率是影响制剂成型和最终疗效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因素同时受到药材的产地、来源、贮藏养护等影响, 所以, 在选用工艺研究的药材时, 应将这些问题充分考虑并加以确认。
2.4 严格对药材进行前处理
在研究资料中, 应对前处理操作和技术以及净药材质量等标准进行确定。
2.5 开展辅料选用的进一步研究
填写申报资料中应明确辅料用途和数量等。在选用辅料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这是因为辅料对药品的内在质量如崩解性能、溶出速率以及贮藏期间的稳定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6 提高中药工艺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 确保科学性和可行性
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是根据1~2个有效的成分来确定中药的内在质量, 但是这种方法是不合理的。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 能全面地反映中药的内在质量, 但仍旧存在着不足。
3 结语
合理的制剂工艺能使药物在制成后还能发挥着原有的疗效。通过对重要制剂工艺研究的分析, 得出科学合理的制剂工艺研究思路与方法, 对于安全、高效的中药新剂型的研发和中药研究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钧.药品GMP实验与认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6-10.
[2]王方敏, 魏雪芳.对药品注册中生产工艺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 2004, 13 (10) :865-867.
[3]付丽红, 曹丽蒙, 于鲁海, 等.药品注册申报人员在药物研究机构中的作用[J].中国药事, 2007, 21 (6) :396-397.
[4]王明军.中药改剂型新药研发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药业, 2006, 15 (13) :65-66.
中药的醇提工艺技术 篇2
【关键词】中药 工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43-01
虎杖、当归为常用中药,虎杖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白藜芦醇类[1]、蒽醌类。虎杖苷(白藜芦醇苷)为虎杖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扩血管作用,对冠状动脉、脑血管、肺血管、肝血管等都有扩张作用,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pH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虎杖制剂中,对其有效成分虎杖苷可以采用一定浓度的醇提取。本研究采用正交设计[2-3]的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媒,对该制剂处方中的主要药味虎杖、当归的醇提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一、仪器与试药
LC-10AT高效液相色谱仪,SPD-10A紫外检测器;Apollo色谱柱:Apollo C18-A(250mm×4.6 mm,5μm);N3000色谱工作站;电子分析天平(AY120 Shimadzu0.1mg~120g);恒温水浴锅(DK-SZZ型)。虎杖、当归药材购自湖南三湘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经检验均为合格药材。虎杖苷(批号111575-200502)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二、方法与结果
1、虎杖苷含量测定
1)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pollo C18-A柱(250 mm×4.6mm,5μm);乙腈-水(23∶7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6nm;流速1.0mL/min;柱温30℃。理论塔板数按虎杖苷峰计算不低于3 000。在此条件下,供试品色谱中虎杖苷与其它组分的色谱峰可达基线分离(见图1)。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虎杖苷对照品14.8 m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取1 mL置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即得(虎杖苷的浓度为0.029 6 mg/mL)。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
取各提取液,(指醇提浓度、醇提次数、正交试验、正交验证试验的提取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精密吸取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适量,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计算。
2、乙醇浓度对浸出量的影响
依处方比例称取虎杖、当归,分别加入浓度为40%、50%、60%、70%、80%的乙醇浸泡0.5 h,回流提取2次,加醇量分别为8、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2.0、1.5 h,分别收集5种不同浓度的提取液,然后测定浸膏得率与虎杖苷的浸出量。结果表明,虎杖、当归以60%乙醇提取,其虎杖苷的浸出量最高。
3、提取次数考察
按处方比例称取虎杖、当归,加60%乙醇浸泡0.5 h,回流提取3次,加醇量分别为8、6、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2.0、1.5、1.5 h,收集合并第1、2次提取液,定容,再收集第3次提取液,定容,测定虎杖苷的浸出量。结果表明,第3次提取的浸膏得率与虎杖苷浸出量均小于3次总量的10%,故提取2次即可。
4、正交试验优选醇提工艺
1)试验设计
在确定醇提浓度与提取次数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虎杖、当归提取的其它工艺条件进行优选。选择浸泡时间、加醇量、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浸膏得率与虎杖苷浸出量为评价指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
2)试验结果
依处方比例称取虎杖25.0 g、当归10.0 g,共9份,根据表2安排试验。由直观分析可知,以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A、B、C三因素的极差(R)与离差平方和(Sj)均少于空白列相应的值,故可认为各因素对浸出均无影响。而以虎杖苷浸出量为评价指标,由直观分析可知,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3C1,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B、C、A,其中B、C因素经方差分析表明,对虎杖苷浸出量有极显著性影响,A因素影响不明显(方差分析中,考虑A因素的SA比空白列的S空白小,故认为A因素对虎杖苷浸出量没有影响,并将SA与S空白合并作为误差估计,以提高分析的精确度,见表3)。根据上述分析,A因素无论是以浸膏得率还是以虎杖苷浸出量为指标,其对浸出均未见明显的影响,故可任取一个水平,为缩短生产时间,取A1为佳;B、C因素在上述2种评价指标中,均以B3、C1为佳。因此,可确定醇提工艺的最优条件为A1B3C1,即提取时加60%乙醇浸泡0.5 h,提取2次,加醇量分别为药材的10、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5、1.0 h。
3)验证试验
由于优选的醇提工艺条件A1B3C1在正交表中没有出现,因此必须进行实验予以验证。
按处方比例称取虎杖25 g、当归10g,按优选方案(A1B3C1)加60%乙醇进行提取,收集提取液,定容,测定浸膏得率及虎杖苷的浸出量。结果表明,优选方案(A1B3C1)重复3次试验的虎杖苷浸出量均稍高于正交表中浸出量最高的6号方案,从而证明这一方案合理可行。
三、讨论
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部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试验设计方法。
醇提提取工艺试验中,选用君药的有效成分虎杖苷作为提取的评价指标,客观地反映了提取工艺的优劣。通过正交试验等确定了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以60%的乙醇浸泡0.5 h,加热回流提取2次,加醇量分别为10、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5、1.0 h。虎杖苷提取率达83.5%,基本提取完全。
本试验采用的虎杖苷含量测定方法,条件比较稳定,出峰时间短,分离效果好,可用于虎杖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1] 周文龙,耿强,夏新华,虎杖、当归醇提工艺研究,论文网,2011,04
[2] 杨西岳.虎杖及白藜芦醇的开发[J].天然产物分离,2005,3(3):16-18
[3] 张 峻.正交试验法优化虎杖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03,38(2):154
中药制剂工艺 篇3
1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
(1) 药品的前期处理过程不够规范药材的鉴定检验和加工过程是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中药的药材资源有限, 所以市场上药材的价格比比攀升, 有些制药机构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对药品的原材料偷工减料, 减少含量或者选用相对劣质的材料等现象层出不穷,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中药制剂原材料的来源和使用过程混乱。甚至还有制药机构使用未经正规研究确定的新药材, 这可能会导致原材料中的一些有害的物质进入药品, 最终威胁人体健康。中药制造商不按规定对产品进行检验, 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药品这样的违规现象都会影响中药制剂的品质, 所以药品的前期原料选择是制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2)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的提取分离技术存在缺陷中药制剂与其它西药的制作工艺有所不同,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对药品的提取和分离技术要求更高。相对于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来说, 现在新的技术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很多先进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同时又保证了生产的质量。部分中药制剂中含有蛋白质或某些有机物, 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些过敏现象, 在提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这类物质做好控制工作就很可能造成药品纯度不够, 而导致过敏现象, 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我国新药审评机制对于这类问题的检测过程有了很大的转变, 严格的质量检验使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但是对于一些上市时间较长药品的检验还有待跟进。
(3) 制剂成型生产工艺的研究薄弱在中药制剂成型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工艺过程是灭菌和一些辅料的添加这两个步骤。由于辅料添加不当而导致的药品质量不合格。辅料添加不当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 首先是辅料的种类不正确, 另一个方面是辅料添加量没有达标, 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导致了最终形成的制剂药效的改变, 达不到应有的疗效。目前我国这方面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 所以, 想要控制好中药制剂工艺中辅料添加过程, 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解决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 完善中药制剂前期处理流程, 为其确定科学的参考指标中药制剂研究相对落后是由于中药与其它制药差异性比较大, 中药制剂的成分相对复杂, 同时又缺乏基础性的研究数据, 中药的有效成分、无用成分以及有毒成分都还不够明确, 这给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所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为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主要包括各方面数据的实验测定, 各方面反应现象的成文规定, 给制药企业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参考标准, 这样才能首先在理论上把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规范起来。
(2) 完善制作工艺质量监控, 提高各环节的生产质量虽然中药制剂制作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 从中药研究纵向的比较来看也进步了非常多。但由于信息化发展快速, 市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包括检测指标不明确, 也没有具体针对某一种产品的生产指标, 甚至有些具有毒性药品的有毒成分含量标准也是不明确的, 还有一些中药中含有重金属。众所周知, 重金属摄入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而中药制剂中重金属含量也是没有专门的检测依据的。由此可见, 对中药制剂生产工艺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工作还要进一步落实,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质量标准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人体安全标准。
(3) 利用药品保护制度提高质量, 同时加强制剂成型研究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才导致的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 特别是一些年代很旧的老药品, 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规范它, 生产工艺的科学性, 稳定程度, 过程的控制性等等都是必须要重视的内容。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是一项有利于提高其质量的有效措施, 只要企业可以申请该制度的保护, 这样可以获得某一中药药品在市场上得到它的专利权, 这样可以激励各大制药企业创新更好的产品, 从而提高中药制剂的整体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的中医能否快速发展造福人类, 与中药制剂的品质是密不可分的。所以, 无论是从我国中医发展的角度和保护人们使用的药品安全的角度都要求着我国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发展壮大。中药制剂的优势在各类药品中很突出, 所以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其生产工艺的提升是关键的步骤之一, 相关企业单位一定要牢牢把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变得更加迫切, 对中医药品的需求和关注自然也随之增加, 其中药品的质量安全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之一, 药品安全性符合相关标准是保证人们生命安全的基础, 所以对这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市场上产品的现状来对我国中药制剂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一些有效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药制剂,生产工艺,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马方励.常用灭菌技术及其对中药制剂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 (12) .
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技术 篇4
在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来说,药物可分为三种形态――固态、液态、粉末,其中固态的药品由于制作成本相对较低,运输便利,在药物的使用中占比超过了百分之七十。
所以极其重要的便是保证它的药效有效性,而保证其药效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制药的工艺。
中药制剂工艺 篇5
关键词:中药提取废水;UASB反应器;接触氧化
引言
中药制药工业是国家鼓励产业,随着国内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加大,随之产生的制药废水量也不断增多。在新环保法的颁发之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更多地注重环境效益,如何稳定达标排放中药提取废水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药提取废水的产生途径
1.1前处理工艺
使用自来水对药材进行清洗、并对药材加入自来水蒸煮,产生洗药废水。
1.2提取工艺
将经前处理的备用药材投入到提取罐中,并按比例加水加热至沸腾,得到药液。提取罐清洗及药渣脱水时产生废水。此部分废水浓度较高,对COD、色度、悬浮物等污染物的贡献值最大。
2中药提取废水的特点
中药提取废水是制药废水中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具有COD、悬浮物浓度高、色度深、可生化性差,水质水量波动大等特点,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才能对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
3治理工艺设计
3.1预处理工艺:格栅+沉渣池+混凝沉淀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药渣、植物纤维,此类药渣非常容易堵塞水处理系统中的水泵、管件,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必须在进入后续主体工艺之前将其去除。使用机械格栅及沉渣池将大颗粒的固体颗粒去除,并在后续的混凝沉淀池中调节PH至碱性,投加PAC、PAM去除细小的悬浮物颗粒,降低污染物浓度,保护机械设备和生化反应系统。
3.2厌氧工艺:UASB反应器
UASB反应器即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是一种微生物悬浮生长型的厌氧反应器,通常是处理浓度较高的污水。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需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的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在UASB反应器中,废水中的污染物经过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降解:
(1)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由于其大分子体积,不能直接通过厌氧菌的细胞壁,需要在微生物体外通过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分解后的这些小分子能够通过细胞壁进入到细胞的体内进行下一步的分解。
(2)酸化阶段:上述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到细胞体内转化成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被分配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同时还有部分的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产生。
(3)产乙酸阶段:在此阶段,上一步的产物进一步被转化成乙酸、碳酸、氢气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这一阶段也是整个厌氧过程最为重要的阶段和整个厌氧反应过程的限速阶段。
针对中药提取废水COD、SS、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采用UASB工艺能够对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有效地去除,并提高废水中的可生化性,降低色度和悬浮物浓度,减轻后续好氧生化系统的负荷,节省能耗。
3.3好氧处理工艺:接触氧化
在池内设置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经填料,填料上长满微生物,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得以净化。填料上的微生物数量、种类繁多,可以高负荷运行,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操作简单,运行方便,污泥生成量少,节省工程投资。
经过了前面的处理工艺后,废水中悬浮物、色度以及可生化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此时适合采用接触氧化法对废水中的COD、BOD进行重点去除。
4工程实例
广东某中药厂是生产中药颗粒制剂为主的大型制药企业,其废水主要为中药提取废水,污水处理工艺为“机械格栅+沉渣池+混凝沉淀+UASB反应器+接触氧化+化学脱色+沉淀过滤+消毒回用”。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行,其处理效果良好,达到了《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中表2排放限值,并可将部分出水回用于厂区绿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进水浓度及排放标准如下表:
表1- 1进水水质参数
项目
pH
CODcr
BOD5
氨氮
SS
色度
总磷
进水浓度
7.32
1170
336
76.3
2546
64
24.9
排放标准
6-9
≤100
≤20
≤8
≤50
≤50
≤0.5
注:上述表中除了pH为无量纲外,其余指标浓度单位均为mg/L。
5小结
随着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日益严格,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制药行业必须带头重视环境保护,确保产生的废水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本文希望通过对中药提取废水治理工艺设计的探讨能够为广大制药企业提供建议与参考,更好地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珏.中药废水处理技术探讨.广东化工.2009(04)138-140
中药制剂工艺 篇6
1 超滤技术在中药纯化工艺中的应用现状
1.1 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提取分离的应用
中药具有成分复杂, 药材多样性强的特征, 所有的成分在分子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这种差别正好处在超滤切割分子量的范围当中, 所以, 我们选择孔径恰当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要采取筛分的方式将不同的成分分离和归纳出来, 分离的产物可以是一种成分, 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子量段位当中的多个成分, 最近几年, 超滤法已经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1.2 在中药制剂研制中的应用
超滤技术在中药制剂研究的过程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其已经应用在了注射液、口服液和颗粒之际等多个领域, 如表1- 表3 所示。 但是其中的很多实验还处于初始阶段, 只有一小部分工作进入到了放大实验当中, 同时其主要使用的是CA、PS、PSA和PNA等, 在完成注射液配制工作时采用的是1 万- 3 万之间分子量的膜, 其采用的组件形式主要有空纤维、管式和板框式的结构。 其主要的用途就是对浑浊的药物进行澄清处理, 它能够十分有效的去除颗粒、大分子杂质等等, 此外, 其还有十分显著的脱色作用。
应用超滤技术去完成中药制剂制备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首先要按照要求对药材进行煎煮, 之后要对药材进行粗滤处理, 在进行了粗滤处理之后还要对其进行灌封灭菌处理, 之后将其支撑浓缩液, 将浓缩液按照要求进行干燥, 最后将其加工成型。
采用超滤法进行中药注射液的制备, 产品自身的透明度、浊度以及力度等都要比传统过滤方式要更有优势。在口服液的制备当中, 超滤法能够保留口服液当中的有效成分, 口服液的质量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从而也更好的确保了口服液的疗效。在制备固体中药制剂的时候, 超滤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十分有效的去除药品当中所含有的大分子杂质, 传统重要制备方法当中杂质多, 浸膏制剂崩解时间长、服用量大的不足也得到了改善。在超滤法应用在药酒制备的过程中, 酒的成分和物理性质在前后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 超滤处理之后, 药酒的细菌含量处于正常的水平, 除菌率甚至能够达到100%, 一方面减稍了能量的消耗, 同时也使得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因为中药特别是复方成分具有非常强的复杂性, 同时在建筑提取液的时候, 其状态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未知性, 相关的报道中已经指出超旅发的应用效果不如其他的方法, 所以我们也需要按照其自身的特征去找寻合适的纯化方式。
2 超滤法较传统方法的优势
超滤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 操作方便, 能耗低, 有效膜面积大, 分离效率高, 无二次污染, 可在常温下进行操作, 对分离热敏性、保味性的药物更为适用。
超滤法除了以上所述的自身技术优势外, 从大部分研究实例中还可以看到其所具有的其它优势: (1) 减少工序, 缩短生产周期, 不耗用有机溶媒, 有利于工厂的安全生产, 并减少环境污染 (2) 较醇沉法能更有效地保持原配方的成分, 且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含量。 (3) 去杂质效果好, 明显提高了注射液和日服液的澄明度及储存稳定性。 (4) 除热原效果好, 可达到《 药典》要求; (5) 除菌效果好, 避免了有些药液因加热灭菌而产生絮状沉淀。
3 超滤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较, 超滤法虽然存在着许多独特的优势, 但目前多数工作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距产业化生产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其原因是至今还存在着一些尚未有效解决的实际问题: (1) 滤膜的污染与清洗问题是超滤法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 (2) 目前还未有适用于中药体系特殊要求的、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清洗和操作的成套超滤设备, 以及既抗污染又耐用的超滤膜; (3) 影响超滤效果的因素很多, 目前还缺乏规范化的超滤生产工艺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技术指标和标准; (4) 对超滤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内的应用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 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难以深入了解和有效解决。
以上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学科人才的介入, 需要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 (1) 开发研制出适合于中药液特殊要求的超滤装置及耐用、 抗污染的新型超滤膜; (2) 加强料液预处理及超滤后污染膜清洗的研究, 寻找简单、高效的预处理及清洗方法; (3) 优化超滤过程, 寻找不同超滤体系的最佳操作参数及最佳超滤工艺 (如采用洗滤法等) ; (4) 根据制剂的不同要求, 将超滤技术引入到最佳的工艺程序中, 与其它技术集成联用,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达到多种工艺过程的最佳组合。
4 结论
超滤法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由于其自身的优势, 所以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其也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针对这样的状况, 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和调整, 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其独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跃珍, 林军.超滤技术在中药液体制剂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 2007 (09) .
浅析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技术 篇7
1.1 固体药剂的种类及特点
大多数人都服用过药剂,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药剂有液体、固体和黏流体。常用的固体剂型有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膜剂等,这些剂型在药剂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一般可达到50%以上,可见其在国民消费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对人民生活如此重要的药物,当然具有一些其他制剂无法比拟的优势,根据固体制剂的特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总结出以下一些特点:从性能上来说,固体制剂比液体制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更好,一般很难与空气、溶剂瓶中的材料或其他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生产制造成本较低,节省企业经济成本,方便老百姓服用与携带,同时在产品的运输过程中,可以防止由于震荡、冲击而引起的变质;从固体制剂的生产来说,它的制造工艺工序要求比较严格,制备过程的前处理阶段需要有相同的单元操作,以保证药物的均匀混合与准确剂量,而且剂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确保质量过关;从固体制剂的药物功能来说,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药用功能的作用。
1.2 固体制药工艺技术
固体制药和液体制药的工艺技术肯定不尽相同,相比较而言,固体制药的工艺比较困难,配好的药物经过粉碎、过筛、混合等工序制成散剂,再经过造粒制成一般的颗粒剂。想要得到片剂则需要经过压片这道工序,而其中的散剂和颗粒剂我们可以制成胶囊的形式,这是一般的固体制药的工序流程。但为了实现不同药剂的功能,可以在其中药物成分或某道工序中添加一些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等一些辅助物。填充剂主要有稀释剂和吸收剂,分别可以增加片剂的质量、体积,吸收片剂中的水分。而其他两种制剂顾名思义,可以起到润滑、诱发药物的黏性和助于黏合的作用。
2 固体制药技术出现的问题
2.1 材料选择问题
药物选材和药物包装物的选材对药物的功效和保护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固体药物来说,要制成有一定形态的药物,就要有一定的黏合性,能够使散装药物黏结成固体颗粒物或块状物。可压性也要好,因为在压缩固结成型时,药物可能会产生塑性变形。想要保证固体制剂不变质,对其制剂内水分、湿度等也有一定的要求,太湿会造成黏结,太干则黏合性不好也不利于服用消化。另外,对一些辅助试剂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要确保加入适合的计量才能达到很好的功效而不变质。对于包装物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才可以不与药物发生反应而又可以做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现在许多企业已经致力于药物包装材料的研究。
2.2 质量保证问题
对任何一个产品来说,质量是核心问题。药品监察部门对药剂的质量要求很高,然而在药剂的生产过程中,仍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制剂的质量不合格,尤其是在片剂生产中,影响片剂质量的因素更多。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在生产中由于药物粉碎细度不够,纤维性或富有弹性药物或油类成分含量较多而混合不均匀,黏合剂或润湿剂用量不足或选择不当而造成松片现象;药物本身弹性较强,纤维性药物或因含油类成分较多、压片机压力过大,反弹力大或在运输过程中的冲击震荡等导致药物出现裂片;还有常见的黏冲与吊冲、片重差异超限、崩解延缓等质量问题。
2.3 包装适度问题
包装是药物质量的保证,现在各行各业都讲究包装,包装不仅是门面问题,也是为了确保到达消费者手上时,是完好无损的产品,使质量有保证。但是包装不能过度,现在市面上有的药品为了吸引顾客,采用大瓶子包装药物,但其内装物却只有几粒,或买一大纸盒的胶囊,只装一板药物,这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友好、节约资源型社会的建立。
2.4 废品处理问题
在药物生产和包装过程中,会产生废纸、废瓶、废料、废水等废物,如何做好废物处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药物生产中含有许多化学成分,药品包装材料都比较特殊,因此一般的方法不适用于药物废品处理,当然若能够变废为宝是最好的选择。据了解,我国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利用生产中草药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来制作食用菌、肥料、燃料和动物饲料,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废物得到综合利用,还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避免了废药渣产生的大量污水、异味,减轻了环境、生态压力,降低了企业的排污费,可谓一举数得。
3 解决固体制药缺陷,探索固体制药新技术
我国医药界的国粹是中药,而固体制药一般属于西药范畴,对于我国来说,西药起步晚,进步快。我国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和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从制度上入手,国家应建立规范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确保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其次,应完善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生产设备。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才能减少由于机械缺陷引起的质量问题。最后,要培养制药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专业的研究团队,相互协商研究生产工艺技术问题,积极探索固体制药新技术。
4 结束语
在固体制药技术并不算特别先进的中国,固体制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作为新世纪的医药人才,要做到的是尽量去改善、更新,研究现有的制药设备,探究技巧,努力减少制药方面的质量问题。要用自己的智慧去造福人类,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中药制剂工艺 篇8
关键词:中药,提取工艺,影响因素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 为中药研究与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然而, 中药材化学成分大多十分复杂, 有效成分多样, 且包含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中药提取是生产中成药的重要步骤, 工艺方法、设备配置等都是关系到中药质量与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
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根据提取原理, 中药提取工艺可分为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法、升华法, 其中溶剂法是最为常用的提取方法, 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
1) 浸润阶段, 药材与溶剂混合后, 溶剂附着在药材表明使其湿润, 然后经过细胞间隙、毛细血管进入组织内部, 该过程对浸出效果影响较大;2) 溶解阶段, 药材内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因而溶剂必须对有效成分产生更大的亲和力, 才能使其脱吸, 进入溶液内, 该过程称之为“解吸”;3) 扩散阶段, 溶剂进入组织内部后, 形成浓溶液, 由于渗透压较高, 因而会向细胞外扩散, 而新的溶剂又不断进入组织内, 形成质量传递的推动力。
溶剂法的提取过程, 可用扩散公式ds→D.F.de/dx.dt表示。在式子中, dt为提取时间, ds为dt内提取物的质量, F为扩散面积, de/dx为浓度差, D为扩散系数[2]。式子中, 单位时间内提取物的质量, 与药材粉碎度, 提取浓度差, 扩散系数成正比。
随着技术的进步, 中药的提取又出现了一些新技术, 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超声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分子蒸馏法等[3]。这些新工艺的应用使中药提取既符合中医理论又降低了成本。
2 影响中药提取效果的因素
中药的提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温度、药材粉碎度、提取时间等都会对提取质量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成药疗效, 其影响机制为:
2.1 中药粉碎度对提取质量的影响
一般而言, 中药粉、颗粒越细, 表面积就越大, 提取率也就越高, 颗粒越大, 总体表面积就越小, 提取率也就越低。然而, 颗粒过细也并非总是益事——过细的药粉会产生吸附作用, 从而减慢扩散速度, 反而会制约提取效率。其次, 用水提取多糖类时, 若药粉过细就可能产生胶冻, 细胞破裂, 形成糊状, 不但会降低有效成分的浸出效率, 也不利于过滤。一般而言, 用水提取时, 中药材的粉碎度一般以通过粗筛的粉末大小为宜, 也可切成薄片状。如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的提取, 以通过20目筛的药粉为最佳, 而根茎类中药含有淀粉较多, 宜粗不宜细, 含纤维较多的花草、果仁类则以20目筛药粉最佳。总而言之, 中药材的粉碎程度应以不影响过滤操作, 且提取率较高为准。
2.2 提取时间对提取质量的影响
提取时间越长, 所能提取出的中药有效成分就越多, 然而, 过长的提取时间也是没有必要的, 过长的提取时间也常常会提取出一些无效成分, 影响药材质量。如在提取大黄的有效成分结核性大黄酸时, 用热浸法煮沸3min, 可使结核性大黄酸含量达到最高值。再如提取黄连碱与小蘖碱时, 加入大量水, 长时间提取才可溶出有效成分。因此, 提取时间的把握也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 水煎中药一般在煮沸后继续煎30min即可, 而用乙醚加热提取的中药则需要在煮沸后继续煎30min~60min。
2.3 温度对提取质量的影响
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解性、渗透性, 降低溶液黏度, 在提取中药的过程中, 加热可促进分子运动, 软化组织, 增加溶解性、渗透性, 从而提高提取效率。但是, 对于含黏液质、淀粉较多的糖类中草药, 加热可能分解其有效成分, 因而应避免加热提取。而对于新鲜的中草药, 加热提取能凝固其原生质, 有利于提取, 因而推荐加热提取。需注意的是, 使用有机溶剂提取中草药应当尽量避免溶剂挥发造成损失, 且应注意操作的安全性。
2.4 溶剂对提取质量的影响
不同的有效成分在不同的溶剂内溶解性有很大区别, 相同的材料, 使用不同的溶剂提取也可能得到不同的提取液。例如使用冷水提取番泻叶, 会得到大量蒽醌衍生物及少量叶绿素等, 但若用浓醇提取, 则可得到大量树脂, 而蒽醌衍生物却所得甚少。再如, 山道年难溶于水, 但蛔蒿提取时, 由于存在不少杂质, 反而增加了山道年的溶解度, 变的易于提取。再如, 叶绿素溶于石油醚, 但中草药内的叶绿素多与蛋白质结合, 因而不能用石油醚提取, 由于甲醇能分解结合物, 因而使用含有甲醇的石油醚来提取叶绿素效果较好。
2.5 其他因素对提取质量的影响
除粉碎度、提取时间、温度、溶剂因素外, 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对中药的提取质量产生影响。如使用非极性有机溶液如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提取时, 需注意中草药的干燥程度, 湿度较大的中草药对非极性溶剂的附着力较小, 制约提取效率, 因此, 应当将中草药干燥后再进行提取。其次, 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如稀乙醇、稀甲醇不宜用于含脂肪油、含蜡较多的中草药的提取, 应先用非极性溶剂进行脱脂, 然后再行提取。
3 结论
总而言之, 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 既包含有效成分, 又包含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中药的提取不仅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提取, 还应考虑无效成分、有毒成分的滤出可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中药提取的工艺和设备都有了很大改善, 中药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作用也必然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徐媛, 张琰, 刘新友, 刘琳娜, 戚志华.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连中小檗碱提取工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 18 (5) :60-62.
[2]魏瑞雪, 仇兆丰.影响中药提取质量的主要因素[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 :198.
[3]杨桂林, 袁叶飞.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4 (4) :434-436.
[4]刘博, 张智博, 张伟, 张广庆.新技术在现代中药提取中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4 (6) :167.
中药制剂工艺 篇9
1 中药 (植物) 提取废水产生及水质状况
江苏健佳药业有限公司在甜菊糖制取过程中主要采用离子交换、吸附、萃取、层析、钝化、酶解、结晶、干燥等工艺, 具体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有有机物、悬浮物、酸、碱等污水, 水量以浸泡废水为主, 各种废水水质浓度见表1。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规定, 该公司污水经处理后, 出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中一级标准。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主要有乙醇、烧碱、盐酸、生石灰、三氯化铁、生石灰等。
2 生产废水拟采用的处理工艺
由于该公司甜菊糖提取工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3+, 因此生化处理后出水显黄色, 色度较高, 而且由于铁离子的絮凝作用, 使出水带有很多细小的悬浮物质, 较难沉降。经传统生化处理工艺, 即UASB→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 CODcr的浓度不能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为此, 需要进行如下改善:出水先用NaOH调节pH值, 接着到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 并加入混凝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 这时水中三价铁离子就能形成沉淀, 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显著下降, CODcr的浓度也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限值, 即100mg/L的要求。最后, 再加入适量的H2SO4调节pH值, 使出水酸碱度可以达标, 具体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
3 废水处理工艺调试运行情况
根据甜菊糖生产废水水质的特点及以往的废水处理经验, 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继续进行深度处理, 去除Fe3+, 可减少其对出水色度和悬浮物质浓度的影响, 效果较为显著, 具体工艺处理调试情况见表2。
可见, 在生化处理阶段通过曝气、污泥回流及排泥等, 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的CODcr浓度。但由于三价铁离子的作用, 水质色度较高, 出现浅黄色, 同时废水中产生大量细小的悬颗粒物难以沉降, 不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室室内试验研究, 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首先加入NaOH调节pH值, 然后加入适量的混凝剂, 即PAC (5%) 、PAM (2‰) , 可以显著提高泥水分离的速度。其中当pH值在10~11时, 加入4~5mLPAC (5%) 、1~2mLPAM (2‰) 时, 废水中产生的颗粒较大, 沉降速度较快, 且絮体结实, 调试工艺处理效果最明显, 是宜选择的最佳配比。由此可见, 提高出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关键是调节好pH值, 控制好PAC、PAM的使用量。
4 结语
中药 (植物) 提取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废水, 这类废水浓度较高, 且水质波动较大, 需结合传统工艺, 采取深度处理工艺, 从而确保废水的达标排放。本文在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设沉淀池, 通过调节pH值, 加入适量的混凝剂PAC、PAM, 从而使废水中的CODcr和悬浮物浓度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S].
[2]郑怀礼, 龙腾锐, 袁宗宣, 絮凝法处理中药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 2002, 28 (6) :339-342.
[3]杨磊, 肖长文, 祖元刚, 植物提取物生产过程中废水的治理[J].森林工程, 2008, (04) :44-47.
中药制剂工艺 篇10
【关键词】黄芩茎叶总黄酮 单因素考察法 正交试验法 分散片 崩解时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34-03
黃芩为传统中药,临床一直用其根部。黄芩茎叶总黄酮为唇形科植物黄芩茎叶的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黄芩苷、野黄芩苷等黄酮类物质,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有显著的抗病毒、抗菌、抗炎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2-5]。
中药分散片是以中药提取物,中药原粉或精制中间体为原料,加上适宜辅料制得而成并且能在水中迅速崩解均匀的分散片剂,由于分散片的制备工艺与普通片剂相近,对生产设备无特殊要求,这就给中药分散片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6]。
1 仪器、药品与试剂:
1.1仪器:YP1200型电子天平
微型高速万能式样粉碎机
重型单冲压片机ZDY-8
台式低速大容量离心机
ZBS-6B智能崩解试验仪
1.2药品与试剂:
1.2.1药品:
黄芩茎叶总黄酮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66.7%)、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羟甲基淀粉钠(CMS-Na)、微粉硅胶(CSD)、微晶纤维素(MCC)、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可溶性淀粉、糊精
1.2.2试剂:
乙醇(药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崩解剂的选择[7]
由于药物被较大压力压成片剂后,孔隙减小,结合力强,本实验以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
2..1 崩解剂的初选
固定填充剂:微晶纤维素(MCC),润滑剂硬脂酸镁,润湿剂:95%乙醇。
选择崩解剂:羟甲基淀粉钠(CMS-Na) 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
崩解剂的加入均采用内加法,实验设计及结果见表
实验评价:
1.崩解时限的测定:处方2在3min内不崩解,处方1与处方3在3min内均可崩解且崩解效果良好。
2.处方1和处方3外观光滑,颜色均一,且流动性好,均符合制剂要求。
2.2填充剂的选择[8]
由于原料药浸膏粉有一定的黏性,具吸湿性较强,因此应选择一种辅料作填充剂,以降低软材的粘度,便于制粒。
固定崩解剂:CMS-Na润滑剂:硬脂酸镁润湿剂:95%乙醇
选择填充剂:可溶性淀粉、MCC、糊精
实验评价:
1.处方1和处方3在制粒干燥后结成硬块,且可压性不好.处方2制粒松软,制成的片剂外表光滑,颜色均一。
2.对处方进行崩解时间的测定,由结果可知:处方3在3分钟内完全崩解。因此选择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
2.3润滑剂的选择
为了减少粘性,降低颗粒与颗粒,药片与填充剂之间的摩擦力,使片剂光滑,色泽均一,需加适宜润滑剂。
选择润滑剂:微粉硅胶(CSD) 硬脂酸镁 滑石粉
实验评价:润滑剂增加颗粒流动性,减轻原料对冲模的黏附性.通过测定制粒后混合物的休止角评价流动性.同时测定崩解时间,最后选择硬脂酸镁为润滑剂.
2.4 各种辅料用量的考查[9,10]
根据上述实验选择了各种辅料,其用量也初步进行了考查。但为了全面系统考查各种辅料用量,固定药粉与辅料比为1:1,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选用因素水平见下表5.按正交表L9 (34)安排实验,在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最佳处方。
以优化处方A2B3C2D3为处方制粒压片。称取药粉10.49g 、MCC3.72g、 CMS-Na4.5g、 PVPP2g混合均匀,加入适量95%乙醇,用粉碎机制粒。将制得的湿颗粒过30目筛网,再放入烘箱中,调节温度至80°,烘干一个小时。将干燥的颗粒中掺入硬脂酸镁0.27g,混合均匀,再过60目筛网,将得到的干颗粒压片。用崩解仪测定制得的药片,崩解时间均在60s左右,符合药典规定,说明优化处方可行。
3.讨论
本实验通过对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的筛选,得到黄芩茎叶总黄酮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本实验首先对不同种的崩解剂进行初选,可知PVPP和CMS-Na崩解效果较好,通过进一步的筛选确定崩解剂的联用效果最佳。
压力对分散片的崩解也有显著影响。在保证分散片具有适当硬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压片压力,以保证片子有足够的孔隙率而快速崩解,但又要能维持外观、改善光洁度等,压片时压力应控制在3~5kg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
[2] 赵铁华,高巍,杨鹤松,等.黄芩茎叶总黄酮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3):173
[3] 赵铁华, 杨鹤松,邓淑华,等. 黄芩茎叶总黄酮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3):174
[4] 赵铁华, 杨鹤松,邓淑华,等. 黄芩茎叶总黄酮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3):175
[5] 赵铁华,高巍,邓淑华,等.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3):177
[6] 黄胜炎.分散片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2,27(4):26
[7] 沈慧凤,任鹿其.药用崩解剂性能比较及应用[J].中药医药工业杂志,1997,28(12):539-542
[8] 陈燕军.几种常用填充剂与崩解剂在中药分散片应用中的性能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1.18(4):314
[9]陈志明,陆伟根,王大林.分散片制备技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6):371-373
中药离子导入方提取工艺的研究 篇11
1实验材料 Waters
51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CQ50超声波清洗器:上海超声波仪器厂。LA114 (0~110g/0.1mg) 电子分析天平:常熟市百灵天平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杭州托普仪器有限公司。丹参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110855-200506。阿魏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0773-9910。中药材均购于舟山存德医药公司。甲醇、冰醋酸为色谱醇,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本院重蒸馏水。
2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丹参素标准品10mg, 阿魏酸标准品10mg, 分别置于10ml量瓶中, 用甲醇定容至刻度, 摇匀, 配制成1mg/ml的储备液。
2.1.2 样品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已粉碎好的丹参、川芎粗粉各50g, 加12倍水浸泡0.5小时, 煎煮2次, 第1次煮沸1.5小时, 第2次加10倍水煮沸1.0小时, 合并两次煎液, 静置12小时, 过滤, 浓缩至1∶1.5 (药液∶药材) , 作为样品溶液。
2.2 测定方法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ITM C18 (250×4.6mm, 5μm) ;流动相:甲醇-0.5%冰醋酸水溶液;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1nm (检测丹参素) , 320nm (检测阿魏酸) ;柱温:30℃;进样量:10μl。
2.2.2 丹参素、阿魏酸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丹参素标准液、阿魏酸标准液配制成浓度均为60.6、30.3、15.15、7.57、1.51、0.30μg/ml的标准溶液, 溶剂为甲醇。分别精密吸取丹参素、阿魏酸的标准液各10μl进样测定, 以峰面积 (y) 为纵坐标, 样品浓度 (x)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得丹参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5.9673x+0.8597, r=0.99991, 阿魏酸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2.4824x+6.1532, r=0.99993, 各物质在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3 精密度试验
取丹参素15.15μg/ml标准液做为测试溶液, 于1日内连续进样5次, 记录峰面积, 计算RSD, 结果峰面积的RSD=1.13%;取阿魏酸7.57μg/ml标准液做为测试溶液, 于1日内连续进样5次, 记录峰面积, 计算RSD, 结果峰面积的RSD=0.97%。
2.2.4 加样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 分别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次的样品溶液于10ml量瓶中, 按高中低3个量加入对照品溶液, 用甲醇定容至刻度, 混匀后放置24小时超声提取30分钟, 放置至室温, 测定峰面积并计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1。
2.2.5 干膏得率测定
精密量取样品提取液30ml, 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 在水浴上蒸干后, 于110℃干燥2.5小时, 置干燥器中冷却40分钟, 精密称定重量, 按下式计算干膏得率。干膏得率=W1V/30W2×100% (W1为30ml药液的干膏重量;V为提取液的体积;W2为药材重量) 。
2.3 正交实验设计
采用L9 (34) 正交设计表, 以方中丹参和川芎的有效成分丹参素和阿魏酸的含量、干膏得率为指标, 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正交因素水平表见表2。
2.4 正交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按中药离子导入方处方比例, 称取丹参、川芎、延胡索、红花共9份, 按1~9号试验条件进行提取, 测定提取液中丹参素、阿魏酸的含量及干膏得率, 并进行多指标综合评分。评分时以各指标的最大值为参照将数据进行归一化, 再给出不同的权重。丹参素、阿魏酸的权重系数分别为4和4。设干膏得率的权重系数为2。结果见表3~4。
F0.05=19.0;F0.01=99.0
以丹参素、阿魏酸含量为评价指标, 以综合评分为标准, 直观分析表明, 在所选因素范围内, 各因素作用主次顺序为C>B>A, 即提取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 各因素的最佳水平为A1B2C2, 即浸泡时间0.5小时、加水量12倍、提取时间1.5小时。
2.5 验证试验
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3份, 根椐筛选得到的提取工艺A1B2C2, 进行正交验证, 得丹参素含量42.26mg/g, RSD=3.12% (n=3) ;阿魏酸含量为1.07mg/g, RSD=4.76 (n=3) ;干膏得率23.42mg/g, RSD=4.18% (n=3) 。表明正交试验优选的工艺条件经济、可行, 且结果稳定、可靠。
3讨论
中药离子导入方为我院外用中药复方制剂, 考察生产工艺的优劣主要是通过考察提取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的。方中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联合延胡索、红花应用则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因此将方中丹参和川芎中的有效成分丹参素、阿魏酸作为本品制备工艺的考察指标, 与本品的功效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可以较好的反映本品的质量。
因处方药材中含有大量水溶性有效成分, 为了保持该处方药的特点, 充分发挥复方功效, 故在制备上采用水提工艺。本次实验通过对丹参素、阿魏酸和干膏得率3者的结果进行检验, 在最后正交工艺考察时, 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考察, 其中加水量及提取时间影响较显著, 浸泡时间不具有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 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水平是科学、合理、可行的, 有利于实际生产, 降低成本, 缩短制备时间, 可保证中药离子导入方临床疗效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兰顺, 叶冬梅.HPLC测定复方川芎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中成药, 2004, 24 (1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