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技术

2024-05-19

中药制剂技术(共12篇)

中药制剂技术 篇1

0 引言

我校属于医药类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且医药类的专业课程均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在医药学类职业院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性教学在促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医药类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医药学类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医药类相关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根据行业发展与行业岗位的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如药学类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实践教学是药学类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类高职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实践教学是医药类职业类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时间上看,从校内学习开始到企业顶岗实习结束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从分散的知识学习、单项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到各课程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践教学在学生职业技能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方面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制剂实践教学现状矛盾浅析

2.1 制剂生产实际岗位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学校同一专业教学过程中与制剂生产相关性大的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成矛盾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岗位,药品生产具有延续性、过程性,质量的全程监控性,决定了制药等相关专业所开设的核心专业课之间虽独立开课有自己各自的课程体系,但必须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就以中药专业来说所开设的以下课程可以说都是为药物制剂生产奠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GMP实施技术等。这些课程共同服务于制药岗位,互为对方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学生在校学习的前期阶段,涉及到某一岗位群不同岗位中的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分别是以课程的形式独立开课,各课程在教学上往往因分属于不同教研室,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在教学中常常以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势开展各自的实训、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同一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在教学中相互的联系和渗透较少。鉴于各岗位的关联性,知识、技术的相互渗透性决定的在实践教学中要始终关注这种岗位之间的联系,在技能训练中,在可能的环节,去体现这种联系,共同为同一专业服务的各课程之间要在日常教学,实训中尽可能的找到可联系,渗透的关键点,使学生在校学习、实践期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体会、认识到他们所学的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到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2.2 学生制剂实验提取净化工艺过于简单与企业实际生产中前处理工艺相对复杂的矛盾

对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中涉及到从原药材的提取、净化工艺,因考虑到实验教学时间问题,在有限的四节课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体验、掌握相对完整的制剂制备工艺过程,多数情况把原药材前处理工艺设计的相对简单,多数是用水提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设计水提醇沉工艺;随着制剂品种的不断增多,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应用,以及药物要满足“三小、三效”的原则指导下,药品生产企业,对于中药制剂品种的生产,在前处理工艺上,遵循提取与净化处理尽可能的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的原则,企业在制剂制备前处理工艺现状恰恰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教学中强调的,分析有效成分的性质,设计合理的提取、净化工艺,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相一致。因此,开展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研究非常必要。

3 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必要性

3.1 促进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形成有机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在中药专业及中药制剂技术专业开课顺序上均是分前后学期分别开课,在开课时间上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属前期课程,在后续课程中药制剂技术实验、实训教学中注重两门课程的有效衔接,一方面课体现药品生产企业制剂生产的过程性,延续性;另一方面,促使、激励学生把这两门课的知识与技能知识很好的连贯起来,学生能充分的体会到不同岗位群各岗位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形成把在校期间所学的各课程相对零散的知识与技能,很好的连贯起来的意识,体验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扩展学生就业的弹性空间。在思想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2 为制剂综合性实验、实训的顺利有效开展打好了前期基础

以具体制剂生产岗位为指导,围绕制剂生产岗位任务,着重针对制剂提取、净化岗位等前处理岗位与制剂成型加工岗位之间的关系,找出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合适的结合点,为开展制剂综合性实验、实训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药制剂生产各岗位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中药制剂生产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综合职业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制药岗位。

4 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的开展步骤

4.1 整理含各类成分代表中药的典型制剂

为了使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更合理,首先对企业制剂生产岗位进行了调研,联系现市面上销售的制剂具体品种,以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为出发点,以各大类化学成分分类为分类依据,从每一类成分中选择代表性中药,查阅、调研现药店销售及医院临床使用的制剂品种,选择典型的制剂品种,查阅制备工艺流程。设计两门课衔接的模块。如表1。

4.2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开展程序及效果

选择我校08高职中药专业1、2、3班,在中药制剂技术实验教学中设计联系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实验项目,该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实验前问题的设置,实验中跟踪讨论,实验后及时评估。

为了使学生在思想上把独立开设的两门课程之间形成联系,树立相关专业课之间有机联系的意识,在中药制剂技术理论课教学中,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上选择某些联系这两门课的内容,在理论教学中从典型制剂的举例到某制剂工艺流程中一些环节操作注意事项,注重两门课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要专业课有关联性的意识,为开展联系两门课的整合实验,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整合实验前,发放了实验、实训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表,表明学生对于实验、实训课有一定热情,在问题“若开展一项能联系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有关内容的实训(比如:用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提取槐米中的芦丁,用制剂技术中制备滴丸剂),你对这种实训的评价是的”,选择“很有必要”的同学占了总数的74%,在实验开展中,选择我校08高职中药专业1、2、3班,每班人数均在40人以上,每班分8组,平均每组5-6人。在实验前,选择代表性中药成分如黄连中的小檗碱,以小檗碱为主药,让学生自行查阅已学过的药化课本,制剂课本相关内容,结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查阅,首先复习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含生物碱类的代表药物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复习盐酸小檗碱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稳定性等,根据药化中学习的盐酸小檗碱的性质,结合中药制剂技术中,已学过的剂型,选择合适的剂型,设计制备工艺流程。师生共同探讨。实验课实施中,选择学生设计经教师修改的一些可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展中,盐酸小檗碱由中药化学实验室提供,是学生在药化实验中提取的产品,在中药制剂技术实验教学中拿来当做中间体,继续加工成制剂成品,这样既有利于实验材料的再次利用,有一定节能减排的作用,节约了实验原料,又有利于学生把前、后期课程联系起来,使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此外在制剂实验开展中再设计一些联系两门课的有关问题,实验中跟踪讨论。

实验后及时评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生发放问卷,了解此具有整合性的实验教学项目的应用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反映用前期已开展过实验、实训的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产品,来开发、加工成制剂成品,有利于对前期课程(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知识的回顾及对后期课程(中药制剂技术)进一步加深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促学生实现使前后期所学课程形成有机联系。此整合性实验受学生的欢迎。

5 问题分析

5.1 教师方面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研究,及相关项目整合的研究文献报道的较少,无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两门课程的相关教师要多交流、实验开展的时间、项目等方面沟通协调好。因实验模块设计到两门课程,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熟悉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探索中,要不断学习,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

5.2 学生方面

根据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性的课程,大多数都在6、7学期开设,到第七学期,学生面临实习,心中有一定的就业压力,怎样兼顾好在校学习、实验、实训与很好的择实习、就业单位,要调整安排好,此外学生能很好的联系其他有关专业课相关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3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产品量的方面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在实验室进行,属于小试规模,每一小组投料一般在200克左右,成分产品得率有限,故实验后整个产品量不是很多,不足以能满足2个班以上的制剂实验,针对一些得率低的产品,只能有选择性的选择某个班级开展。如何使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所得产品的量,满足中药制剂技术某些项目实验、实训教学,还需进一步交流、探讨。

5.4 教学效果评估方面

高职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学习的好坏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学习态度如何;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知识面得宽窄;自学的能力;实践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独立见解。因此,不能单靠一张试卷,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教学效果的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把学生的个人创造性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等非试卷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作出全面的评价。本课题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因多方面原因的限制,采用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6 意义及进一步拓展研究

研究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体现制剂生产的延续性、过程性、质量的全程监控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学生对课程形成整体认识,本项研究有进一步拓展研究的价值,为制剂综合性实训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医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革探微,卫生职业教育,2008,(21):92-93.

[2]刘德军.围绕产业链建设实训基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51-52.

[3]郝吉福.关于培养药学综合素养人才的思索,中国药房,2011:22(12)1148-1150.

中药制剂技术 篇2

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现代中药鉴定技术。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即考试大纲)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来进行鉴定考核。

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即考试大纲)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来进行鉴定考核。

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计分一般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不同级别鉴定的人员,其申报条件不尽相同,考生要根据鉴定公告的要求,确定申报的级别。一般来讲,不同等级的申报条件为:参加初级鉴定的人员必须是学徒期满的在职职工或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参加中级鉴定的人员必须是取得初级技能证书并连续工作5年以上、或是经劳动行政部门审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技工学校以及其他学校毕业生;参加高级鉴定人员必须是取得中级技能证书5年以上、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生产作业可少于10年、或是经过正规的高级技工培训并取得了结业证书的人员;参加技师鉴定的人员必须是取得高级技能证书,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特长、能解决本工种关键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难题,具有传授技艺能力和培养中级技能人员能力的人员;参加高级技师鉴定的人员必须是任技师3年以上,具有高超精湛技艺和综合操作技能,能解决本工种专业高难度生产工艺问题,在技术改造、技术革新以及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有显著成绩,而且具有培养高级工和组织带领技师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能力的人员。

.申请职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可向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提出申请,填写职业技能鉴定 申请表,自我鉴定《现代中药鉴定技术》。报名时应出示本人身份证、培训毕(结)业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或工作单位劳资部门出具的工作年限证明等。申报技师、高级身份技师任职资格的人员,还须出具本人的技术成果和工作业绩证明,并提交本人的技术总结和论文资料等。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计分一般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扩展阅读篇】

外资盯上中药核心技术 篇3

外资染指核心技术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外商投资中国中医药领域的步伐不断加快,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日本的津村制药。

津村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中药材贸易公司,该公司早在1991年就投资500万美元在深圳成立投资厂,数年来津村公司在华的分公司已经遍布中国各大药材集散地及主产区,并在河北、安徽、上海、黑龙江等地设立了8个投资厂。2000年,津村的工厂开始进行饮片的生产加工,相继出口日本和德国;2003年,津村制药以63%的绝对控股与上海药材公司合资建立了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2005年,津村公司开始在华销售炮制饮片;2006年津村制药开始在中国销售汉方药,并把生产和销售的重点放在中国。

“津村公司的公开说法是饮片加工采用日本技术,但事实并非如此,更多的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据一位看到过《深圳津村中药饮片商品介绍》的业内人士介绍,津村公司列出的中药饮片炮制品种非常齐全,总数已达500多种,每种炮制饮片都有详细描述。显然,这家中日合资的药业公司已几乎把全部中药炮制饮片都列入了经营范围。

据记者了解,日本本地医药被称为汉方药,发源于秦汉时期从我国传入的中医药。业内专家介绍,汉方药与中药最大的不同就是汉方药不懂炮制,并不具备中国饮片炮制中运用酒、醋、盐、姜、蜜等各种辅料对药材所进行的十多种炮制技术,所以日本制药企业力求在中国涉足生产环节,学习炮制技术,以此扩大日本“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一位津村公司前员工告诉记者,深圳津村公司内部从高管到基层技术人员均为中国人。

洋中药盯上炮制技术

据了解,像津村公司这样长期扎根中国,输出中国中药材资源并汲取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国外公司并非少数。记者从一份国务院研究室“关于中药技术面临泄密风险”的报告中获悉,在有“药都”之称的河北安国,就有中美合资的“美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香港、日本客商独资兴办的“新隆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4家外资公司从事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工。在美威公司的网站宣传中,明确写着“公司设有初选、炮制、净选、粉碎、包装五个生产车间”的字样。

张世臣是中国中药协会饮片分会会长,他意识到这项技术已有泄密的危险。“许多国外企业违规涉足中药炮制环节,这在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张世臣向记者介绍说,国外企业通常通过在我国开办饮片加工厂、聘请国内炮制专家"偷学"炮制技术,目前这样的外资企业达到几十家。他们生产的饮片品种基本囊括了中药常用种类,甚至包括制川乌、制草乌等毒理中药。对这种毒理中药的炮制,是核心技术中的核心。

为什么把炮制技术称为中医药的核心技术?张世臣说,“并不是采挖出来的药材就能直接入药,只有经过炮制技术才能成为中药材使用。许多国家都有药材,但只因缺少炮制技术而无法开发利用。近些年来,他们认识到西医西药不仅对很多疾病束手无策,还对人体有危害,从而掉头发展中医药,并且把目标锁定在了中药炮制技术上。”

知识产权保护无力

制造中药饮片的中药炮制技术,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医药核心技术,国家早在1950年代就将其列入保密技术范畴。外国企业为什么能在我国明令禁止的领域如入无人之境呢?张世臣说,许多地方政府对国家在特殊领域的规定并不了解,所以无从管起;有些地方政府虽明知这些规定,但为了经济指标,装聋作哑、不管不顾。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的统计,我国的中药企业中平均40家才会有一家利用注册商标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至于中医药知识体系,更是连有关知识产权的合法拥有主体都还不明确。由此形成了如今这种局面——国外企业“挖掘”中国特有的中医药技术和药方。据广州奇星药业总经理刘兴财介绍,六神丸是我国很常见的一味中成药,但日本公司把它拿过去后,稍加改造和包装就变成了著名的“救心丹”。

同时,中国企业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的困境。据记者了解,中药因为其复方药的特性,极易被人仿制。申请专利需要公开其处方及工艺,这等于把核心技术公诸于世,其配方也很容易被国外企业拿到,再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仿制上市。

业内人士透露,光日本公司仿制的“救心丹”,在国际市场上每年销售额就达到6—7亿美元,相当于我国一年的中药出口总额。

中医药急需国家扶持

奇星药业负责技术的一位人士表示,专利保护虽然是将来的必然趋势,但是奇星目前并不打算放弃华佗再造丸的保密处方,而是准备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开发后的成果将申请专利保护。他认为,这种方式更适合保护正在进行研发的中药品种。一些医药行业人士表示,在目前国内知识产权环境下,公开处方虽可以取得专利,但维护权益的成本也相当大。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步伐正在加快,然而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有的传统产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将技术投入作为引资的条件,他们既没有对技术申请任何国内、国外的专利保护,也没有在合同及实际操作中,将其作为商业秘密加以强有力的保护。结果由于疏于防范而被外方掌握了关键技术,使得中方丧失了市场竞争优势地位。

专家认为,为了防范这类技术流失风险,国内企业应当考虑采取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多种保护形式。若适合采取专利保护的,应积极将相关的技术方案在国内以及产品的主要出口国申请专利,同时应适当保留在产品工艺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秘密;而对于不适应专利保护或不愿采取专利保护的,则应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

专家提出,可以把炮制技术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公开的并且很容易被掌握的,对于这一类,保护的意义不大;第二类是虽已公开,但不容易被人掌握,需要由特定的人群进行操作;还有一类是不适宜公开的、特殊的炮制技术,可以归为商业秘密。

中药制剂中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篇4

1 固体分散体

尹崇道[1]以肠溶材料丙烯酸树脂Ⅱ号为载体制成的蒿甲醚固体分散体缓释制剂, 既可增加溶解度,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又达到了缓释的目的。郭建平等[2]研制的葛根黄酮EC-PEG4000载药系统可在1 h内突释 (60.51±3.63) %, 之后按零级释放, 在10 h左右释放完全 (95.07±3.13) %, 释药效果理想。

2 包合技术

潘琦等[3]用β-环糊精包结银翘解毒颗粒, 有效地保存了挥发油的有效成分, 提高其稳定性。通宣理肺胶囊用β-环糊精包合紫苏油后, 再与其它药制粒填充胶囊, 挥发油固体粉末化, 克服了其易散失及气味不良等缺点[4]。王晓平等[5~6]用蟾酥β-环糊精包合物代替蟾酥入药, 使药物对人体口腔粘膜的刺激性明显降低。

用β-环糊精和水溶液法可降低肉桂油[7]的挥发性, 增加溶解度;提高砂仁油[8]的稳定性;减少白术挥发油在[9]逸散和制剂过程中的损失;减少干姜挥发油[10]的损失、提高其稳定性、便于服用;减少桂枝挥发油[11]的逸散、提高稳定性;提高丁香油[12]的稳定性、可用性;提高石菖蒲挥发油[13]的稳定性;对莪术油[14]可矫臭、矫味、防止挥发、提高其稳定性。用β-环糊精研磨法可降低肉桂油[7]挥发性, 增加溶解度;对柠檬醛[15]可掩味、降低挥发性、增强稳定性;减少小茴香挥发油[16]逸散、提高其稳定性、减少不良气味;提高五味子油[17]稳定性、可用性;细辛辛夷挥发油[18]用羟丙基-β-环糊精研磨法可增强药物的透皮吸收及稳定性。用β-环糊精超声波法可提高川芎、牡丹皮挥发油[19]的稳定性、减少刺激性;减少羌活挥发油[20]挥散和氧化变质;提高香附挥发油[21]药物生物利用度。屠生英[22]等人先将月见草油精制后, 再加尿素、甲醇以1∶3.7∶6.4的比例混合, 利用尿素分子的包合作用制得高纯度的γ-亚麻酸含量达90.51%, 油利用率46.00%。陈路林[23]等人采用搅拌法和超声波法制备了NLOK变性淀粉和β-环糊精与连翘、细辛和砂仁3种挥发油包合物。结果表明, NLOK变性淀粉比β-环糊精包合效率提高2~2.5倍, 总收率提高2.00%~3.00%, 且NLOK变性淀粉易溶于冷水形成乳状液, 油性药物加入其中经搅拌、匀质, 迅速被包埋形成微囊, 经喷雾干燥可直接得到油性药物的固体粉末。

3 微囊化技术

张志荣等[24]用吸附-包裹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聚氰基丙烯酸酯毫微粒, 具有明显的肝靶向和缓释作用。杨时成等[25]采用热融分散技术制备了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 与喜树碱溶液比较, 静脉注射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显著延长, 小鼠脑、心、肝、脾、血浆、肾和肺中的分布显著增加。高钟镐等[26]研究制备出三尖杉酯碱毫微囊注射剂, 使肿瘤抑制率明显提高。潘卫三等[27]以乙酸乙酯为油相, 制备了去甲斑蝥素毫微囊, 包封率较高。吴海珊等[28]以交联壳聚糖为载体, 制备了绞股蓝总皂苷缓释微球, 在人和人工胃液中均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邵礼铮[29]采用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散结化瘀冲剂”浸膏和5-氟嘧啶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抗癌药, 制成MIM-TDS的磁性微球, 收率可达83.00%。

朋邓嵘[30]等人以莪术油的明胶初乳为分散相, 液体石蜡为连续相, 加入乳化剂, 采用单凝聚法制备符合肝动脉栓塞要求的莪术油明胶微球。苏李[31]等人运用此法以明胶为囊材制备了蓖麻油固体粉末蓖麻油微囊。武凤兰[32]等人通过喷雾干燥制得鸦胆子油干燥乳剂, 经光学显微镜检查, 再生乳剂的粒度分布均匀, 约90.00%的粒子粒径小于2.5μm, 类似双油核或多油核粒子。

杨庆隆等[33]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藿香油、荆芥油和薄荷油等挥发油微囊, 其油保留率均在85.00%~90.00%之间, 且囊的化学稳定性良好。彭智聪等[34]制备了黄连素微囊, 在0.1 mol/L盐酸介质中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在1 h内片剂溶出率为98.20%, 而微囊制剂的溶出率为64.01%。谭桂山等[35]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囊材, 制得汉防己碱微囊, 可降低汉防己碱的毒性, 提高其抗癌作用。

4 毫微型胶囊

高钟镐等[36]采用氰丙烯酸丁酯、右旋糖酐和葡萄糖制备了三尖杉酯碱毫微囊注射剂, 三尖杉酯及其毫微囊注射剂的LD50分别为 (3.83±0.81) 和 (4.80±1.10) mg/kg, 对S180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4.17%和62.12%。张志荣等[37]用吸附-包裹法制备了聚乙烯吡啶烷酮包被的羟基喜树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 具有明显的肝靶向和缓释作用。杨时成等[25]采用热融分散技术制备了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 以喜树碱溶液为对照组, Poloxamer188包衣的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静脉注射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显著延长, 小鼠脑、心、肝、脾、血浆、肾和肺中的分布显著增加。潘卫三等[27]以乙酸乙酯为油相, 制备了去甲斑蟊素毫微型胶囊, 包封率较高 (63.00%) 。吴海珊等[28]以交联壳聚糖为载体, 制备了绞股蓝总皂苷缓释微球, 在水和人工胃液中均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曾凡彬等[38]用乳化法制备了盐酸川芎嗪明胶微球, 体外释药t0.5比原药延长约5倍, 小鼠静脉注射微球后20 min, 在肺部的相对分布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与血液, 与溶液对照组相比, 提高了近6倍。黄园等[39]以常温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了草乌肝靶向白蛋白微球, 室温条件下贮存3个月质量稳定。邵礼铮[29]采用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散结化瘀冲剂”浸膏和5-氟嘧啶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抗癌药, 制成MM-TDS的磁性微球, 收率达83.00%, 粒径5~20μm。

5 脂质体

邓英杰等[40]使用大豆磷脂制备的黄芪多糖脂质体, 口服和注射给药的免疫增强效果均明显强于普通制剂。方瑾等[41]采用新型偶联剂SATA (琥珀酰亚胺S-乙酰硫代乙酸酯) , 将抗人体大肠癌细胞表面相关抗原LEA的单克隆抗体ND-1经纯化后按Duncan方法, 用SATA修饰得到活化的Ab-TAT, Ab-TAT再与载有紫杉醇的脂质体偶联制成免疫脂质体, 对人大肠癌细胞CCL-187的体外细胞毒作用优于普通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闫家麒等[42]研制了紫杉醇酯质体冻干型制剂, 与以Cremophor EL为载体的紫杉醇酯质体相比, 抗肿瘤活性更高且毒性更低。赵建斌[43]等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补骨脂素脂质体, 在体外对S180细胞的杀伤率较补骨脂素提高30倍, 而半数有效剂量仅为补骨脂素的1/45。盐酸川芎嗪可用于肺动脉高压症的防治, 但应用时易产生疗效过快并伴有心脏毒副作用, 制成脂质体[44]可提高和延长川芎嗪的疗效, 缓和毒性, 同时可以避免产生川芎嗪的耐药性。小檗碱口服不易吸收, 而制成脂质体后可增加吸收, 并明显增强降血糖作用。蝎毒的多肽类成分[45]具有较强的抗癫痫活性, 但口服不易吸收, 且易被胃肠酶破坏, 实验表明, 将其制成脂质体后, 其对氨基脲所致的癫痫有一定疗效。抗早孕药物天花粉蛋白[46]采用改良乳化法制成脂质体后能减轻天花粉的毒性和过敏反应, 有望开发成为抗早孕药物的新剂型。而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保护实验表明, 虫草多糖脂质体能显著降低ALT,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脂质体也较虫草多糖疗效显著。张海帆[47]将斑蝥素采用超微载体技术制成脂质体用于晚期肝癌治疗。而茅勤等[48]应用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蟾酥脂质体的含量, 方法快速准确。

吴志荣等[49]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双参脂质体口服液, 这是国内外首次关于中药复方脂质体的报道。孙月琴等[50]采用乳化法制备了多层的青蒿酯脂质体;杨志军等制备黄芩前体脂质体[51]。杨赛丽等[52]研究了用脂质体包裹粉防己碱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表明脂质体包裹可减轻粉防己碱的细胞毒性。顾学裘等[53]以人参多糖为原料研制了可供口服的人参多糖多相脂质体, 并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 关于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报道的数量显著增多。陈大宾[54]等人以硬脂酸为载体,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了紫杉醇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 并考察了其体内外性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固体脂质纳米粒经过冷冻干燥得到的固体粉末可作分针剂注射或用于口服, 此技术在油性中药中的运用有良好的前景。

6 乳剂

抗肿瘤药物依托泊苷[55]制成复乳可避免因口服引起的胃肠道内失活, 成为靶向给药系统。蝮蛇抗栓酶是一种新的抗凝药, 但临床静脉给药会产生过敏反应。以二步乳化法制备成W/O/W型复乳[56], 包封率达到81.30%, 而且可以扩大应用范围、减少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失活, 并增进口服药物的吸收。

7 靶向制剂

丁玉玲等[57]使用卵磷脂、脑磷脂和胆固醇制成人参皂总皂苷脂质体, 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 对癌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或使癌细胞发生逆转。包封率为51.40%, 粒径在0.7~1.2μm。张志荣等[37]将从喜树中提取的抗肿瘤生物碱羟基喜树碱利用毫微粒载药系统, 将其制成了聚乙烯吡烷酮包被的羟基喜树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 有良好的肝靶向性和缓释作用。平均粒径81.20 nm, 药物吸附率为39.40%, 载药量为1.22%, 经动物体内分布实验证明大约70.00%的羟基喜树碱浓集于肝脏。体内代谢研究发现其血药浓度可维持在同一水平达30h, 而一般水针剂静注4 h后血中难以检测到羟基喜树碱。黄芪多糖毫微粒[58]以及采用一种含氧乙基的半乳糖衍生物做强化材料制得斑蟊素脂质体[59], 也具有肝靶向作用。

李风前等[60]将微囊化的汉防己甲素混悬于牛血清白蛋白水液中, 喷雾干燥微囊化, 制成白蛋白缓释微囊, 静注后作用从水针剂的157 h延长到223 h, 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载药量为37.90%, 包封率96.64%, 平均粒径7.42μm。经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大鼠应用汉防己甲素肺靶向微球, 肺动脉平均压 (MPAP) 的降低较汉防己甲素水溶液组更为明显 (P<0.05) , 且MPAP在注射后60 min时明显低于注射前水平, 大鼠体循环平均压无显著变化, 因此汉防己甲素肺靶向微球对肺循环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可明显增强汉防己甲素降低MPAP的效应,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61]。杨时成等[25]采用热融分散技术制备了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 可阻止喜树碱的水解, 延缓药物释放, 并以可静脉注射的Poloxamer188为表面活性剂使之吸附在制剂表面, 增加其亲水性, 使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滞留时间延长, 阻止单核吞噬系统的摄取, 在非单核吞噬系统部位的靶向性增强, 达到主动靶向作用, 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其载药量为4.80%, 包封率为99.50%。经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证明Poloxamer188包衣的喜树碱固体脂质体静脉注射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与喜树碱溶液相比显著延长, 且在小鼠脑等器官中的分布显著增加。邵礼铮等[29]将中药“复方散结化瘀冲剂”制成了中药浸膏复合5-氟嘧啶磁性微球, 经小鼠靶向定位实验证明药物在胃中滞留时间大大延长, 因而药物浓度远高于其它部位。微球呈黑色圆球形, 粒径5~20μm, 微球含药量21%~27%, 含铁磁粉36.00%~40.00%, 其余为明胶。张景等[62]将脂溶性的紫杉醇制成紫杉醇的磁性脂质体, 可通过外磁场对肿瘤实施定位治疗, 在靶区产生持续高浓度药物, 降低不良反应。包封率为97.25%, 平均粒径0.577μm, 粒径在1.0μm以下占总数的85.97%。经小鼠体内定位抑癌作用观察, 应用磁质体包埋紫杉醇, 皮下或腹腔注射后外加磁场定位, 对BALB/C小鼠EMT 6乳腺癌有明显的作用, 且抑制率较游离的药物和普通脂质体为高。蝮蛇抗栓酶是从蛇毒中分离到的抗凝药, 静脉给药易产生过敏反应, 许伟国等[56]制成口服的复乳制剂后, 可扩大临床应用范围, 既可减少过敏反应又可克服药物在胃肠中的失活, 并能增进口服药物的吸收, 包封率为81.3%, 相转化温度72℃, 远高于室温, 且稳定性好。经药理实验证明, 吸取复乳1.0U·kg-1与同剂量水溶液相比, 在给药2 h内凝血时间有显著差异 (P<0.01) , 且与静注0.3U·kg-1的效应相当, 说明复乳能有效地包封蝮蛇抗栓酶, 避免了其在胃肠道的失活。邱得凯等[63]将冬虫夏草多糖制成脂质体, 将药物导向机体的免疫系统, 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经临床研究证明无论从细胞免疫功能的提高、抑制肝功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γ-GT活性或血清乙肝病毒的标志物转化率均比冬虫夏草多糖普通制剂治疗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每500 ml相当于20g生药。

8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中药脂质体、靶向制剂的研究目前大部分仍停留在实验阶段, 能投入临床应用的不多, 多数是以天然单一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中药单方与复方因成分复杂, 质量不稳定, 以及辅料技术不过关等原因, 而用中药有效部位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 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有很大关系。

中药脂质体制剂已有了一定发展, 但研究品种不是很多, 而且大多是被动靶向制剂, 缺乏特殊性能的脂质体, 如温度敏感型、PH敏感型、光敏感型、磁性敏感型、抗体介导以及受体介导等类型的脂质体研究在国内少有报道。一些治疗免疫系统肿瘤疾病而且量效关系明确的中药单体成分制备脂质体, 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中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开展是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也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 因此要真正深入研究并开发出临床可用的靶向制剂只靠制剂学的知识和技术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多学科合作, 应用新技术, 开发中药新剂型, 特别是靶向制剂, 是中医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药制剂技术 篇5

目的:综述各种可用于口服液体制剂的掩味技术及目前中药口服液体制剂掩味技术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近十几年来的中外文献期刊和各国专利,对各种口服液体制剂的掩味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结果:以适当的方法对中药口服液体制剂进行了初步的`掩味研究,使该种剂型掩味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结论:人们对药物的掩味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开发更为有效的掩味方法.

作 者:于福欣 郭茜 王瑞红 刘晓放 作者单位:于福欣,郭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王瑞红,刘晓放(黑龙江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哈尔滨,150040)

中药的保管养护技术分析 篇6

【关键词】中药;保管养护;技术

几千年来,中药对广大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中药材(饮片)的储存与管理对中药保质、发挥效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对常用中药材采用了中药药物与特殊药物密封,冷藏,石灰收湿,对抗存储一系列方法,杜绝了无故流失,减少了经济损失,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现将方法分述如下,供同道进一步探讨[1]。

1.易泛油的中药材储存与管理

易泛油的中药材分易泛油与较易泛油两类。

(1)易泛油的中药材。如天冬、麦冬、党参、牛膝、板蓝根、柏子仁、当归、郁李仁、杏仁、桃仁、胡桃仁、使君子仁等。

(2)较易泛油的中药材。如太子参、北沙参、天葵子、九节菖蒲、巴戟天、金樱子、肉苁蓉、防风、胡黄连等。

(3)必须按件少量或大件密封。可用缸、罐、桶、盛装,严格密封,使其与外界的光线和有害气体隔绝,保持药材(饮片)原汁原味,保持原有的质量,不致于发生虫蛀、霉变等损害。在管理上主要存放密封,操作上应在二到三月份进行(该节气气温较低,相对湿度不大)。

2.带粉性,易生虫的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易生虫的中药材或饮片很多,所含成分为淀粉、脂肪、蛋白质、糖类和挥发油等,如党参、陈皮、柏子仁等。此类药材可将石灰放入木箱及其他容器内,石灰约占容器的五分之一。用薄木板进行间隔,把药材放在隔板上,将容器口封严。在管理上注意容器的密封严紧,查有无破损,漏气。取用药材后即要严封。

3.易融化,怕热的中药材存储与管理

易融化,怕热中药材容易粘连、变形,甚至融化,如乳香、冰片、白降香、青盐、秋石、肉桂、厚朴等。所以,防潮湿,保持干燥、阴凉最重要。一般都适合冷藏于冰箱。冷藏温度保持在 5 摄氏度左右。对冷藏的中药材(饮片)必须利用防潮场所加固后再冷藏为佳。在管理上要经常保持干燥,阴凉环境,货垛不受压,对怕潮的中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4.对抗性中药材存储与管理

此法是中药材存储的一种传统方法,为对抗法。

(1)泽泻,山药与丹皮同储存。丹皮、泽泻,山药三者分层叠放或泽泻、山药各自与丹皮同储在一起,既可防泽泻、山药生虫,又可使丹皮不变色。

(2)大蒜与芡实,薏苡仁与土鳖虫、斑蝥、全蝎、僵蚕同储。把生大蒜瓣用纱布包好放置于芡实与薏苡仁箱内可防虫,与土鳖虫、斑蝥、全蝎,僵蚕同储亦可防虫。

(3)毕澄茄(又名山苍子)与动物类药材(蛇类)同储存。因毕澄茄有独特的辛辣气味能去除中药材中的黄曲霉素及其他霉菌。将中药材按顺序放进木箱,在木箱的四角和上、下层放适量纱布包好的毕澄茄封严,可防虫。

(4)姜防蜂蜜涌潮。夏季受杂菌感染,蜂蜜发酵,体积膨大上涌叫涌潮。将生姜洗净晾干水分,切片撒于蜂蜜上盖严,可有效防止蜂蜜涌潮。

(5)蜜拌桂圆、白酒防虫。桂圆肉加适量蜂蜜拌匀,倒入洁净的陶瓷缸内,密封或容器底部放置一碗蜂蜜,上架带孔的隔板,将肉桂置于隔板上加量储存可使肉桂不生霉。中药材瓜蒌、人参、枸杞放上带孔隔板封严,将白酒用碗盛放于隔板底下可防虫。

5.剧毒类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剧毒类中药材可分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大毒类(多指毒性大)如信石、马钱子、水银、巴豆、生川乌、生草乌。有毒类(多指毒性较大)如白附子、附子、生天南星、生半夏、洋金花、轻粉、甘遂、大戟、水蛭、商陆、全蝎、山豆根等。小毒类(多指毒性较小)如细辛、苦杏仁、鸦胆子、急性子、蛇床子、土鳖虫、吴茱萸等,均不能和其他中药材储存在一起。管理上要另立账户,专人保管,存放时要有标志。

6.易燃类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对易燃药品,如火硝、硫磺、松香、海金沙应按其特性专柜内储存。管理上要注意远离电源、火源,专职保管。火硝、硫磺与干漆等放在一起稍有摩擦易燃烧引爆,因此,需特别注意检查,保养并配备灭火器、沙箱等消防设备。

7.易变色及散失气味的中药材储存与管理

花、叶、全草及果实类药材中,由于质地较薄,个体细小,其所含的色素、叶绿素及挥发油可因温度、湿度、空气等影响而失去原有的色泽或气味,甚至发霉、生虫。在储存上不能与有特殊气味的中药材混合堆放。不应与吸潮、含水分较大、易生虫的中药材堆放一起。管理上要注意存放时间,做到先进先出。

8.贵重中药材储存与管理

犀角、人参、麝香、羚羊角、牛黄、冬虫夏草、虎骨、猴枣、豹骨、海狗肾、玳瑁、穿山甲等在储存中药容器密封,不能受潮,以防虫蛀,另需专人专职加锁保管。

9.结语

为保障中药材的质量与药效,中药的储存与管理非常重要,选择药库必须干燥通风,库面地面不潮湿(如我们药库放在最高楼层上),必要时可以在地面上放置生石灰吸潮收湿。要保持库房内外清洁。在中药材出库上应先进先出,按批号发货,避免中药材过效期或变质而造成经济损失。当然,在中药材储存与管理上更需要有领导的重视,成立中药材管理监督小组,定期进行监测促进。要不断创新,使中药材(饮片)的储存与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及长效化。

【参考文献】

[1]何建明.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M].论文网,2012,12.

[2]罗绪和.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中药制剂技术 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药制剂技术,教学资源库

0 引言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而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中药制剂技术》是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适应制剂生产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要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建设相关资源库势在必行。

1 建设资源丰富的《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资源可分成常规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和课程辅助资源三部分。其中,常规教学资源是指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训材料、习题库等。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如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资格认证库、企业信息库、教学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库,使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1]教学案例库建设可分为确定案例选题、收集案例素材、编写案例、分析案例等阶段。其中确定案例选题是确保案例质量的关键环节。[2]课程辅助资源是用于辅助本课程学习的资源,如仿真软件、网络关于剂型生产的微课视频、执业药师考试相关网站。[3]

2 以生脉注射剂为例,说明教学案例在授课中的应用

选择来自某药业的生脉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设计作为设计项目。生脉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涉及配料、洗瓶、灌封、灭菌等过程。生脉注射剂生产工艺的设计,基本覆盖了注射剂工艺设计的各个步骤和内容。设计中包含的工艺路线、流程、物料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设备布置、安全与环保等一系列问题,均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解决,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展开。本课程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2.1 学生分组

人为拟定设计环境,将学生按4~6人分成若干个设计小组。

2.2 前期准备

在每次课结束前,教师提前发放下次课的任务卡。任务卡实际上是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引领性文件,在任务卡上除了布置具体任务外,还说明了完成任务可以参考的资料及考核标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相关装置进行调研,制定任务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与此同时,教师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

2.3 展示汇报

每次课开始,教师首先组织各设计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及汇报工作,各个小组阐述任务完成的思路、过程、创新方法等,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评价。

2.4 生脉注射剂制备常见问题及分析

2.4.1 澄明度问题

中药注射剂在灭菌后或储藏过程中容易产生浑浊或沉淀现象。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

(1)除杂质:注射液中含有未彻底清除的淀粉、树胶、蛋白质、鞣质、树脂、色素等杂质,以胶体状态存在,当温度、PH值等因素改变后,胶体老化而产生浑浊或沉淀。

(2)调节pH值:中药某些成分的溶解性与溶液的PH值有很大的关系,如果pH值不适,中药注射剂容易产生沉淀现象。

2.4.2 刺激性问题

(1)中药有效成分本身具有刺激性。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降低药物浓度,调节PH值以及通过酌情添加止痛剂来解决。

(2)含杂质较多。应尽量设法除去,比如加活性炭、过滤等。

2.5 教师点评

中药注射剂研制和应用的时间短、缺乏经验,使得中药注射剂在其制备过程中出现许多新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中药注射剂制备前的基础研究,合理设计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路线。

教师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且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难点进行讲解,并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3 结语

中药制剂从业人员在整个医药行业从业人员中占据较大比例,高职高专中药制药技术相关专业有约60%的毕业生从事制剂生产工作。建设《中药制剂技术》教学资源库,对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威.关于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2,22(5):92-93.

[2]王应密,张乐平.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2(4):166-171.

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篇8

1 提取分离技术

近年来有许多新的提取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中得到了规模性地应用,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滤法、大孔树脂分离技术、半仿生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可以尽最大可能地提取分离出中药材中的各种有效成分,为新剂型的研发创造有利的条件。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代分离领域出现的高新技术,除了可以减少有机溶剂使用外,还具有提高萃取效率和选择性高,省时,萃取溶媒一般选用CO2,便于挥发,提取物较为干净,环境污染小,操作条件易于控制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萃取方法。高瑞英等分别采用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水蒸汽蒸馏及索氏提取法对广藿香挥发油进行萃取,并用GC-MS法鉴定广藿香中挥发油的成分,广藿香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28.6%、24.8%、27.2%,表明SFE法相对其他方法可有效提高挥发油的提取率。李红茹等通过对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与传统的乙醇提取-氯仿萃取法测定雷公藤中的有效成分,实验结果表明SFE法测定的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的收率是传统法3.49倍,成功地应用于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的萃取。李仙义等通过研究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提取中药荜茇中的胡椒碱的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测定,结果测得胡椒碱含量为2.920%,为荜茇及其制剂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预处理方法。

1.2 超滤法

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是根据体系中分子的大小和形状,通过膜孔的筛分作用,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离,起到分离、纯化、浓缩或脱盐作用。与传统的分离提取方法相比,超滤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刘振丽等研究了超滤法及醇沉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滤体积为1.25倍时,绿原酸得率为95.37%,而70%醇沉法的绿原酸得率仅为67.82%,说明超滤法能更有效地保留有效成分。李淑莉等分别应用超滤法和醇沉法对黄连解毒汤的水提取液进行纯化,并通过测定其主要成分小檗碱的回收率及残渣去除率,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定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超滤液体积达到原体积的1.25倍时,小檗碱回收率达95%,而醇沉法有效回收率为73%;另外,超滤法去除残渣率为48%,而醇沉法38%。因此,超滤法比醇沉法能更多地去除料液中的杂质,保留有效成分,同时超滤法节省了乙醇,简化了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马涵涛采用水醇法与超滤法制备麻杏止咳口服液,超滤法样品色泽(棕黄色)明显深于水醇法样品(浅黄色),且在澄明度方面超滤法也优于水醇法;超滤法和水醇法在有效成分麻黄碱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超滤法样品中麻黄碱平均含量为0.7536mg/ml,而醇沉法为0.4170mg/ml。因此,采用超滤法制备麻杏止咳口服液优于水醇法。

1.3 大孔树脂分离技术

大孔树脂技术就是以大孔树脂为吸附剂,利用其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吸附和筛选作用,通过选用适宜的吸附和解吸条件借以分离、提纯某一或某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技术。目前在中药制剂生产中,如提高分离效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制剂质量等方面,显出极大的优越性。聂晓玉等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白芍中芍药苷,以X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前后的总固物、芍药苷、白芍总音含量为指标存在明显差别,其中芍药苷含量上柱前后分别为12.94%、30.13%,白芍总苷含量上柱前后分别为25.8%、60.04%。因此,大孔吸附树脂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使白芍中的芍药苷和白芍总苷的含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白芍中的芍药苷和白芍总苷的保留率在70%以上,整个工艺流程短,污染少,成本降低。张黎明等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富集与纯化穿龙薯蓣水溶性皂苷,实验结果表明,纯化前总固物中穿龙薯蓣水溶性皂苷含量为9.5%,纯化后总固物中穿龙薯蓣水溶性皂含量为26.1%,精制度达274.7%,且洗脱率达80%以上。因此,从精制程度及解吸度等方面分析,大孔树脂吸附法基本适宜穿龙薯蓣水溶性皂苷的富集、纯化且重现性良好。

1.4 半仿生提取技术

半仿生提取法(SBE)的特点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后经胃肠道转运的环境,将提取液的酸碱度加以生理模仿,药料先用一定的PH的酸水提取,继而以一定PH的碱水提取,可以使单体寓于混合物之中,有利于单体成分控制质量。王英姿等在药材粒度、溶剂量、煎煮温度、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以淫羊藿苷、β-谷甾醇、甜菜碱、人参二醇、人参三醇、总糖及干浸膏为复壮胶囊方药的指标,采用半仿生提取法,水提法(WE),醇提法(AE)进行比较研究.实验结果中,这7个指标综合评价Y值顺序为:YSBE液>YAE液>YWE液.因此,复壮胶囊方药成分提取以SBE法提取为优。惠建国研究苦参半仿生提取法与水提取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总碱、HPLC总面积、干浸膏为指标,实验结果表明,5种指标成分及综合评价Y值顺序皆为:半仿生提取法>水提取法。则苦参药材提取用半仿生提取法优于水提取法。陈晓娟等研究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不同提取方法的效果,以绿原酸和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对半仿生提取法、酶解法、超声波法、水提取法等4种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绿原酸得率为半仿生法0.044%>酶解法0.043%>超声波法0.037%>水提法0.97%,黄酮得率为半仿生法1.44%>酶解法1.29%>超声波法1.03%>水提法0.035%,说明半仿生法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得到含药理指标高的活性混合成分,还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适合工业生产的提取方法。

2 固体分散技术

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用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主要是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增加药物的溶解速度和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杨怡静等对固体分散体提高银杏叶溶出度进行了研究,采用溶剂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不同比例的聚乙二醇(PEG) 6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17为载体材料的银杏叶片中银杏叶提取物(EGb)固体分散体,其中EGb—PEG6000 (1:2)固体分散体片与市售片相比,其溶出度有明显增加,15min就可以达到溶出峰值,达75%,表明EGbPEG6000 (1:2)固体分散体片能有效提高银杏叶片的溶出度。李国栋等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青蒿素缓释固体分散物,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实验,并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固体分散物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固体分散物体外溶出速率随着溶出介质pH值的增大而明显加快,体外溶出时间明显延长,体外溶出度显著增加,达到原药的5倍以上。固体分散物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青蒿素在RH75%40℃条件下放置3个月后,固体分散物X-射线衍射图谱和体外溶出速率均无明显变化。因此青蒿素缓释固体分散物稳定,具有增加其制剂生物利用度的作用。钱韵旭等应用自制微滴丸设备,通过调节热空气的流速控制微滴丸的粒径,制成粒径≤2.5mm的微滴丸。该制剂保持了滴丸作为SD的优良特点,且体积更小,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增大了药物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药物的扩散速度,增强了速效作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3 脂质体技术

中药脂质体是指将中药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而制成的一种超微型球状药物载体制剂。可将具有多样性、水不溶性的中药有效成分以及许多作用剧烈、毒副作用较大却有着良好疗效的中药制成脂质体,利于安全吸收利用。

4 纳米粒技术

将纳米这一高新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制备中,可大大提高中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靶向性作用。Storm等用可降解的聚酸酐制备的喜树碱聚合物纳米粒经颅内植入,可显著延长神经胶质瘤大鼠的存活时间:对照组17d;3.8%卡莫司丁聚合物23d,喜树碱聚合物25d,50%喜树碱聚合物69d。且在体内,喜树碱从聚合物(含药20%和50%)中持续释放时间均在1000h以上。陈大兵等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紫杉醇的长循环脂质纳米粒Brij78固态脂质纳米粒(Brij78-SLN)和Poluromic F68固态脂质纳米粒(F68-SLN)。两种纳米粒都缓慢地释放药物,24h后分别释放药物总量的8%和20%。两种纳米粒都可以延长紫杉醇的体内滞留时间,Brij78-SLN,F68-SLN和紫杉醇注射剂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188,10106和1136h。Brij78-SLN和F68-SLN的生物利用度较紫杉醇注射剂有较大提高,Brij78-SLN和F68-SLN的AUC分別为18151和19186,而紫杉醇注射剂的AUC为10164。

5 微囊化技术

微型包囊技术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囊心物)制备成微型囊或微型球的过程,简称微囊化。微囊、微球、毫微囊、毫微球及纳米微粒皆属于此范畴,一般统称为微粒。目前该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中已取得一定的成就。黎维勇等研究了白及微球的研制及其肝动脉栓塞,用乳化-冻凝法首次制备出白及胶微球,实验结果表明,白及微球血液相容性好,能选择性栓塞肝组织中的营养供应动脉血管,使其梗死区肝组织呈肝硬化性改变,再通时间6~12周,平均再通时间为2个月,而单纯的白及胶栓塞后再通时间为2~8周,显示白及微球较白及胶有良好的栓塞效果,且减少了治疗次数,降低肿瘤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减轻其身体及精神负担。宋必卫等进行了长期毒性研究表明雷公藤微囊在正常剂量下即使长期服用也不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6 包合技术

包合技术是能使一种分子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形成包合物的技术,不仅能提高稳定性,同时也能掩盖某些成分固有的不良臭味、降低其刺激性。王瑜真等将穿心莲内酯包裹于β-环糊精(β-CD)中,用β-CD值调节法、水包合法、手工研磨法三种方法制备穿心莲内酯β-CD包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合率,以β-CD值调节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最高,苦味被掩盖最好。可见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能有效掩盖药物的苦味。文宗河等研究了丹皮酚一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累积溶出百分率。实验结果表明,包合物有明显改善丹皮酚的溶出度,包合物中药物溶出90%的时间仅为10min,而原药则需25min,由此可知包合物可起到加快药物溶解速度的作用,且丹皮酚与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

7 结语

中药制剂新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也应看到有些新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开展中药制剂新技术研究的同时,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多学科合作,充分吸收现代药剂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中药新制剂技术奠定扎实的基础,更好地促进中药新制剂制备技术的发展,不断研制出满足中医临床需要的新制剂。

参考文献

[1]李红茹,李淑芬,段宏泉,等.超临界流体萃取雷公藤中有效成分的工艺优化[J].天津大学学报.2007,40(3):269-274.

[2]李仙义,袁海龙,苟奎斌,等.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从荜茇中萃取胡椒碱[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0):597-599.

[3]高瑞英,党志,李琼,等.超临界流体萃取广藿香有效成分及GC-MS分析[J].有机化学.2005,25(增刊):289.

中药制剂技术 篇9

1 建设目标

1.1 人才培养方案

涵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与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团队、专业名称和代码、教育类型与学历层次、招生对象及学制、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毕业标准、专业职业分析、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及主要内容简介、人才培养的实施条件、人才培养实施的规范、人才培养实施的保障等内容。

1.2 课程标准

涵盖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学时分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内容。课程标准是“中药制剂技术”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对课程内容设置, 掌握程度, 每一部分课程所对应培养的职业能力都做了明确说明[2]。

1.3 教学设计

以中药口服液制备为例说明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设计中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料、课程描述等课程基本信息。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进行课程导课, 通过播放太太口服液广告视频, 导入本次课程内容, 进行任务导入、布置本次课的任务:中药口服液制备, 并正确填写中药口服液生产记录。各学习小组组长领取中药材和生产记录。布置完口服液制备任务后, 按照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 各学习小组代表以PPT的形式, 进行预习效果展示[3]。汇报通过查阅资料对口服液常用辅料、制备工艺, 常见质量问题的认识, 教师对学生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 并给汇报的学生记录平时成绩。教师进行口服液制备基本知识讲解。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口服液制备过程关键环节的示范操作, 其他同学针对示范操作的同学操作情况进行点评, 肯定其操作规范的行为, 挑出操作不规范之处并一起讨论应如何在操作中进行避免。学生制定双黄连口服液制备方案, 具体进行任务实施, 完成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 精制、浓缩的操作, 强化操作训练, 评价总结, 课堂小结, 布置练习作业。

1.4 工艺案例库

列举涵盖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气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无菌制剂、新剂型的典型品种工艺案例。以滴丸剂为例, 说明氯霉素耳滴丸、芸香油滴丸、联苯双酯滴丸的制备工艺。工艺案例库涵盖具体剂型的处方组成, 基本工艺参数[4]。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工艺案例库具体剂型实例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5 资料库

包括辅料相关特性资料、中药制剂相关设备标准化操作规程。以剂型分类说明每种剂型常用辅料。以片剂为例说明其辅料资料。片剂辅料包括填充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色素。具体列举填充剂包括淀粉、糖粉、糊精、乳糖、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无机盐, 并说明每种填充剂的性质及其选择依据。以散剂的制备为例说明中药制剂相关设备标准化操作规程所包含内容。列举球磨机、锤击式粉碎机、冲击柱式粉碎机、气流粉碎机、水平圆筒形混合机、V型混合机、双锥型混合机、容器固定型混合机说明其标准化操作规程。

1.6 实训指导

编写实训指导, 以乳剂型液体制剂制备为例说明实训指导的内容设置。在实训目的中明确能力培养目标, 在实训过程中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学习剂型制备的必备知识。列举实训所用设备器皿、药品试剂。学习实训必备知识, 实训步骤中通过鱼肝油乳的制备、液体石蜡乳的制备、石灰搽剂的制备练习乳剂型液体制剂实践操作。总结实训中的注意事项, 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

2 实施策略

2.1 邀请企业专家召开调研会

根据对医药行业企业的跟踪调研, 并结合学院和专业实际, 秉持“德技双修、技能立业”育人理念, 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进一步优化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教产互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邀请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鼎恒升药业有限公司、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等企业、行业专家委员出席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会。

2.2 群策群力, 集体备课

集中课题组成员集体智慧, 通过讲授“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教师集体备课, 大家一起对各自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体会进行交流, 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2.3 分工协作, 发挥优势

课题组的教师有的来自企业生产一线对制剂设备常见问题分析解决很擅长, 在建设资料库时充分发挥优势, 使设备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更丰富。

3 措施保障

3.1 实行资源库建设负责制

将教学资源库建设任务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 依据各个课题组成员的优势, 确定其承担的任务及子项目负责人并签订子项目建设协议书。实行教学资源项目负责制及绩效考核, 使得项目建设任务分工明确, 保证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2 行业企业的加盟为资源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和素材资源的制作得到了制药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 为资源库建设的各个环节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中药制药产业是未来十年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0年, 我国医药行业受惠于新医改所带来的市场扩容、新品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等众多有利因素, 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有行业数据预测, 我国有可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市场。这种发展形式需要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加盟, 同时对行业从业人员也要进行不断地培训, 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医药市场对人才有迫切需求, 制剂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资源丰富, 具有权威性, 并不断更新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平台。“中药制剂技术”资源库建设对于丰富教学资源,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福春.泛在学习视阈下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10 (9) :91-94.

[2]张铮, 顾京, 尹洪.共享型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的构建——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4 (31) :9-12.

[3]周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3, 2 (6) :183-184.

中药制剂技术 篇10

1 中药制剂前处理技术

现代化中药制剂与西药制剂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所用原料为药材, 处方通常为复方, 而后者是单一化合物。这种技术处理周期短, 收粉率高, 工艺稳定, 还能根据要求在中温、低温或超低温状态下进行粉碎, 避免粉碎过程中的局部过热现象, 可完全按GMP要求进行生产。从而造成对组分提取的选择性上比较差。微波萃取技术用于中药提取还刚刚起步, 随着这种技术的不断发展, 这些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

超临界流体 (supercritical fluid, SCF) 既具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扩散系数和低粘度特性, 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良好的溶解能力。其密度对温度和压力变化十分敏感, 且与溶解能力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成比例。利用SCF这种兼具气、液两相特性的双重特点, 即可达到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改变中药有效成分在SCF的溶解度, 从而进行萃取分离的目的。由于CO2临界条件适中 (7.488MPa, 304.15K) , 无毒、无味、无腐蚀性, 不燃烧、不爆炸, 价廉易得, 对大部分成分不反应等诸多优势, 故成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中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反应萃取技术目前萃取普遍采用石油醚、正丁醇、醋酸戊醋等物理萃取方法, 其主要缺点为萃取能力有限、选择性差, 应用领域较窄。反应萃取技术是一种按照溶剂和溶质之间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通过强溶剂化或离子反应进行萃取的化学协助萃取技术, 萃取剂主要有中性磷 (膦) 类萃取剂、酸性磷 (膦) 类萃取剂和高分子量脂肪胺类萃取剂, 如三辛基氧膦 (TOPO) 、磷酸三丁酯 (TBP) 、氯化三辛基甲基铵 (TOMAC) 等。

此外, 其萃取方式也改进为连续萃取、超临界萃取、萃取/离子交换、萃取/结晶、萃淋树脂、液膜分离等。例如以小檗碱、黄岑甙、栀子甙为指标, 进行寒痛定泡腾冲剂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结果表明:半仿生提取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淀法>水提取法>水提醇沉淀法。

2 分离纯化技术

色谱分离技术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分离过程不受热, 无化学变化, 处理效率高和省能等特点。用此方法既可有效避免大量应用有机溶媒所造成的严重污染, 也可解决传统提取方法的复杂、繁琐等问题, 缩短生产周期, 因而在中药材分离纯化方面倍受欢迎。应用膜分离技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麻黄碱, 可使麻黄碱收率达98.1%, 同时可省略苯提和减压蒸馏等复杂工艺。应用超滤法澄清和精制生脉饮口服液, 有效成分损失少, 工艺流程缩短。舌下含服经舌粘膜迅速吸收进入血循环, 因而起效快。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 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和急救。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对苏合香丸进行研究, 拆方实验表明将原方十余味中药精简为苏合香脂和冰片两味, 其中苏合香脂用量又较原处方减少一半, 而临床疗效不减, 并以聚乙二醇6 000为基质, 将苏合香脂、冰片采用固体分散技术, 用滴制法制备苏冰滴丸, 并制定了冰片含量标准, 开展了生物有效性研究, 表明该滴丸具有有效剂量小, 起效快等优点。将黄芪夹竹桃果仁中提得的混合物制备成强心灵滴丸, 将齐墩果酸制备为滴丸, 以聚乙二醇4 000、硬脂酸、石蜡为基质, 将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制备为肠溶滴丸等, 均获得较好的效果。

颜耀东等人应用β-CD对强疏水性的齐墩果酸进行包合实验研究, 比较了包合前后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实验结果表明, 齐墩果酸-β-CD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明显高于齐墩果酸, 将齐墩果酸制成包合物有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王晓平等人应用β-CD包合冰片和蟾酥所制备的六神丸比原工艺制备的六神丸与体外溶出性快。沈联慈等人针对大蒜油具有特异恶臭和胃肠道刺激性, 给生产和患者服用造成不便, 将大蒜油制成β-CD包合物后, 臭味显著减少。实验证明, 大蒜油β-CD包合物比未包合大蒜油毒性显著降低, 并保持大蒜原有的抗菌、降血脂、抗癌等作用。徐乃焕针对巴豆霜毒性大、刺激性强、均匀性差、含油量不易控制、含水量测定繁杂、特异性差、粉末粘湿性强、流动性小、剂量不准确等问题, 把巴豆霜中巴豆油制成β-CD包合物, 克服了巴豆霜存在的问题, 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如黄连解毒汤肠溶微囊现已用于临床。张志荣等用吸附-包裹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囊, 具有明显的肝靶向和缓释作用。李凤前等采用喷雾干燥-热变性微囊化工艺制备了肺靶向汉防己甲素微囊, 可将药物靶向性地递送至肺部毛细血管床, 释放出的药物经肺部血流迅速到达肺动脉血管。微囊的生理盐水混悬液于37℃的恒温水浴放置2h后 (模拟体内环境) , 平均粒径7.42μm, 载药量37.88%。

陈庆华等以分子量为100 000的L-聚乳酸为囊材, 用改良的液中干燥法制备12-O- (对硝基苯甲酰) 二氢青蒿素微囊。经药效学实验得知, 本品对日本血吸虫和绦虫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制成微囊剂可使药物达到缓释目的。沈子龙等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雷公藤进行前处理后制成巴布剂, 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北京同仁堂将传统制剂狗皮膏改变剂型制成巴布剂, 并考察了其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表明, 狗皮膏巴布剂透过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将中药青风藤中的有效成分青藤碱采用提取、柱层析等方法纯化后加入经皮吸收促进剂制成贴剂, 不仅减少了使用剂量, 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而且克服了口服剂型半衰期短、需频繁给药的弊端。以低频电磁复合脉冲导入装置为促透方法, 将脂蟾毒配基以61.8μg/h, 华蟾毒配基以432.4μg/h的速率渗透进入家兔体内, 可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失血动物的血压并显著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用此方法可解决蟾酥类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的巨毒药物的有效给药剂量问题。

3 结语

当今世界, “回归自然”的思潮席卷全球, 天然药物倍受重视, 为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药制剂的发展只有在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精髓和继承中医药临床特色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学术思想和科学文化, 吸收、借鉴和运用现代科学发展成果和高科技手段, 按照国际认可的标准和规范改造传统产品, 走中药现代化之路, 才会创制出具有传统特色的、与现代制药技术进步相适应的中药制剂, 才会为中药制剂以崭新的面貌迈出国门, 走向世界, 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中药制剂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中药制剂的现状, 对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制剂的前处理过程及中药制剂技术现代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阿莫西林制剂的含量测定技术 篇11

【关键词】阿莫西林;测定技术

作为光谱抗生素药物的一种,临床上阿莫西林被广泛应用,其又名为羟氨苄青霉素,属β-内酰胺青霉素类抗生素。作为阿莫西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阿莫西林制剂的含量的测定方法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对测定阿莫西林制剂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测定阿莫西林制剂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效价测定法、碘量法、电位滴定法、旋光法、分光光度法以及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等,下面对以上这几种方法一一说明。

1.微生物效价测定法

作为抗生素测定经典方法之一,微生物效价测定法同样适用于阿莫西林制剂含量的测定,通过该种方法测定出的数据能够直接反应阿莫西林对病菌微生物的抑杀能力,但该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实验操作繁琐、工作量较大。具体方法是以藤黄八叠球菌(28001)为试验菌种,试验培养基为药典Ⅰ号培养基进行实验,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g/L,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小于15%,线性范围为0.05~400mg/L(r=0.9977,P<0.01),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2.碘量法

碘量法是利用阿莫西林分子不消耗碘,而其降解产物消耗碘的特性来测定阿莫西林含量的方法,也是一种测定青霉素类抗生素较为通用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先将阿莫西林制剂水解成阿莫西林噻唑酸,然后用足够的、定量的碘与其发生反应,之后再用准硫代硫酸钠滴定剩余的碘,从而测出消耗碘的阿莫西林的量,最终测出制剂中阿莫西林的含量。

3.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是利用阿莫西林的降解产物能够与汞盐(Hg2+)发生反应,形成巯基化物汞盐这一特性而得以测定制剂中阿莫西林含量的,青霉素类化合物的降价降解产物普遍存在这一特性。该种方法先将阿莫西林制剂水解,然后以铂电极为指示电极、Hg-Hg2SO4为参比电极,然后用硝酸汞滴定液(0.02mol/L)滴定,最终测得制剂中阿莫西林的含量。

4.旋光法

旋光法测定制剂中阿莫西林含量操作简单、耗时段,该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阿莫西林具有旋光性这一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绘制工作曲线过程中要将检测温度严格控制在(20℃±0.5)℃,阿莫西林浓度在0.5~1.5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为1.2%。

5.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主要有比色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方法。

5.1比色法

测定阿莫西林制剂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比色法是基于其能够与有机溶剂发生反应形成有色物质而进行的,该种实验方法要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pH)介质必须固定,因该种方法影响因素较多且操作步骤复杂,一般较少采用。

5.2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技术主要适用于测定阿莫西林胶囊中阿莫西林含量,它是利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待测样品进行非破坏性、非污染性含量测定。该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且检测速度快的优点,不足之处是误差相对较大。具体测定方法是以KBr作为稀释剂,准确称量并配制标准样品系列,然后用18.4倍的KBr对样品进行稀释,混匀,研细,用固定的样品槽均匀装样,压片,测定各种浓度的标准品及样品的红外光谱。选择辅料淀粉无干扰的1672.18cm-1为分析峰,840.62cm-1为参考峰,之后应用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处理,平均回收率为99.6%。

5.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利用高锰酸钾在碱性介质中能够与阿莫西林含硫化合物的发生反应这一特性,在这个反应中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酸根,并与氯化钡中的钡离子结合成蓝色锰酸钡沉淀,之后再经流动注射在线过滤稀释,以AAS法测定滤液中反应剩余锰的量,从而间接得出被测制剂中阿莫西林的含量。该种方法经化学参数及流动注射参数优化,同药典法比起来,数据更为准确。

5.4荧光分光光度法

之所以可以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阿莫西林的含量,是因为其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尤其是在激发波长(λex)277nm与发射波长(λem)303nm处,阿莫西林的荧光值最大。阿莫西林分子中既含有酸性基团又含有碱性基团,这就使得荧光光谱对于溶液的酸度相当敏感。有关实验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在微碱性溶液中的荧光发射最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荧光轻度会下降,且与Ca2+、Mg2+等无机离子有配合作用。如果在溶液中加入丙酮,阿莫西林的荧光强度会降低,甚至猝灭;如果向溶液中加入乙醇或甲醇溶液,其荧光强度会增加。除此之外,CTAB(表面活性剂)对其还有增效的作用。因为该种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都相对较高,因此被广泛用于药物的前期分析。

6.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具体操作是先将阿莫西林样品注入水的载体流,再将其与盐酸中的二价钯试剂流混合,当温度达到40℃时,阿莫西林会与二价钯形成黄色的混合物,这种黄色混合物在波长400nm处时吸收最大,其吸收度会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硫酸溶液中,阿莫西林会生成含巯基的降解产物,在罗丹明6G的增敏作用下,含巯基的化合物(阿莫西林的降解产物)能够和Ce(Ⅳ)发生发生反应,出现较强的化学发光。该中测定阿莫西林含量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较高,且线性范围宽,能够有效排除样品剂型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7.小结

测定制剂阿莫西林含量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这六种外,还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其它方法。我们从这些方法中不难看出,分析技术趋向微量、灵敏、简便、专属、快速和自动化是今后测定制剂阿莫西林含量方法的发展方向。阿莫西林含量的测定能够有效指导医护人员对于该药的用量及用法,是阿莫西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

【参考文献】

[1]周长燕.阿莫西林的研究进展.论文网,2012,04.

[2]罗兴洪,周进东,赵耀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颗粒中高分子杂质[J].中国药业,2004,13(5):32-3.

[3]刘媛,丁岚,谢孟峡.动物组织中阿莫西林残留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色谱,2007,21(6):541-544.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篇12

1 改革教学内容

1.1 理论教学

上篇重点介绍中药材四大鉴定方法的基础知识及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下篇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各论每一章的概述部分, 因为中药鉴定是按药用部位来分类与分章编排的, 在概述中, 把各个部位的定义、各类中药的性状、组织构造及显微鉴别讲透, 让学生掌握, 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每个具体的药材举一反三, 很轻松地学好[1]。对于具体的每一种中药, 除贵重及剧毒药材详细讲授外, 其余中药材则针对鉴定技术内容枯燥、单调、难记地特点, 将理论教学安排在每章、节所有实训课完毕之后进行, 以复习总结为主, 使学生在已经识别中药材的基础上, 强化对中药重点鉴定特征的记忆。

1.2 实训教学

在教学中实施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 包括校内实训 (在实验室进行) 与现场实训 (在见习单位进行) 。以训练学生药材性状鉴定技能为主, 兼顾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技术的基本技能培训。

2 改革教学方法

2.1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以形态教学为主的学科,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中药材的植物形态、性状特点、理化鉴别及显微镜镜下图像特征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方式直观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例如, 教材描述的绝大部分是原药材的性状特征, 实验室提供鉴定的往往是饮片, 从原药材到饮片, 其性状特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另一种情况是, 当实验室无法提供伪品药材跟正品药材做性状对比时, 教师可以事先收集中药材及其混伪品药材的图片,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全面地展示原药材及饮片的鉴定特征, 让他们更好地区别非正品药材中的习用品、伪品和混用品。通过多媒体课件, 教师还可以将大量的信息传输给学生, 此外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将丰富的药学前沿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富有启发性、真实性。

2.2 强化性状鉴定技能训练

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为中药鉴定的四大鉴定方法, 其中性状鉴定也称传统经验鉴别, 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中药材的外观性状, 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而中等中医药学校培养的是从事中药行业的一线业务人员, 熟练掌握性状鉴定技能对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 在实践教学中, 重点强化学生的性状鉴定技能训练, 同时兼顾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技术的基本技能培训。

2.2.1性状鉴定技能训练

按药材在临床的使用频率为标准, 将其有关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及了解。贵重及剧毒药材则主要使用多媒体课件或药材标本进行讲授。其中掌握类药材为临床常用且在本章节具有代表性的2~3种药材, 教师详细讲授药材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及性状鉴定特征。其余大部分临床常用的中药列为熟悉药材,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该组药材的名称, 接着在实物投影仪上对药材的主要性状鉴别特征加以点拨指导, 随后在课堂上发给学生样品, 让学生对照书本独立观察、鉴别, 教师在旁边给予辅导。了解类药材为饮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通过比较、分类、对照工具书对这类药材进行鉴别, 定出每种药材的名称, 并派出小组代表, 在课堂上讲演性状鉴定的结果及依据。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强调了每个学生在团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较好地消除了以往学生在实训当中“晃晃、摸摸、看看、抄抄”了事的现象。

2.2.2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技能训练

显微鉴定法通常应用于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中药材, 破碎和粉末状的中药材以及用中药的粉末制成的丸、散、片、丹等中成药的鉴定, 而一些简单的理化鉴定在临床常用中药鉴定方面具有实效, 如用马铃薯伪造成的天麻饮片, 只要用碘试液就可检验出来, 正品天麻饮片加碘显紫红色至酒红色, 而伪品则显蓝色。所以强化性状鉴定技能训练固然重要, 而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技术的基本技能培训也不能忽视。这2项技能的训练, 主要是以学生操作为主, 教师通过视频数字显微镜演示, 加强个别辅导。接受实训的学生都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理化鉴别常用的仪器设备, 并可学会常用中药的显微和理化鉴定技术, 同时能书写正规的检验记录和鉴定报告。

2.3 注重现场实训教学

定期组织学生到教学医院、药厂、医药公司见习是实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利用实习基地的资源既弥补了教学设备的不足, 也实现了学生与生产实践零距离接触。另外, 我们还不定期地聘请上述实习基地的专家对药物的生产、流通、服务、管理的新进展进行专题讲座。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开拓他们的视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 改革实训考核方法

实训考核是检查学生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手段, 我们改期中和期末考核为3级达标测评 (课堂测评、平时考核和技能训练测评) , 大大增强了教学反馈的即时性和教学过程的可控性, 促进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整体提高。

3.1 课堂测评 (占实验总成绩的20%)

课堂测评在学生学习完每一类药材后随堂进行, 采取实际操作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参加考核时随机抽取该类药材中的任意5种, 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真伪鉴别及品质评价, 并回答教师对该类药材基本知识的提问。通过课堂测评,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该类药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实践训练的积极性。

3.2 平时考核 (占实验总成绩的20%)

教师主要是通过检查学生预习实验的情况、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及操作规范、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 对学生作出评价。平时考核既能促使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教师也可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情况, 有利于教与学的双向反馈。

3.3 技能训练测评 (占实验总成绩的60%)

这是实训考核的重头戏, 考核内容分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2部分, 性状鉴定占80%, 学生随机抽取50种中药材, 单独完成真伪、优劣鉴定。显微鉴定则主要考核学生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药材粉末鉴定的技术。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 学生技能考核的一次通过率为95%以上。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教学改革尝试, 我们发现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实用技能, 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值、学有所用, 才能在中药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

参考文献

上一篇: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下一篇:S7-400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