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生物技术分析(共11篇)
中药制药生物技术分析 篇1
当前我国的中药生产工艺与技术明显的落后于其他的制药技术, 因此, 中药产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 不断朝着高新技术方向发展与转变。在过去的社会发展中, 经济学家预测我国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那么收益最大的便是中药制药业、纺织业和交通旅游业,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就目前中药制药现状分析而言, 各种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引进对传统的中药成分造成极大的刺激与影响, 同时也引起了我国中药制药成分的二次开发与发展,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辅料的研究成为催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也是确保制药剂量和疗效稳定的关键性前提。
1 某技术产业制药技术概况分析
某医药设计研究院设计中的中药提取车间是一种中型的工程项目。在本工程项目中是将国内外先进的制药技术和中药制药工艺联系起来, 形成一套系统而又全面的现代化中药生产技术体系, 也促使了该院在建设中形成了一套产业化的标准模式和生产项目基地。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3万平米, 其中厂区分为两期工程进行规划和整理, 其中对于一号产区的厂房在是重点整理的过程, 其位于整个基地的南侧, 占地面积约为八千平米。在设置的时候其平面为矩形结构, 层数为2层, 结构形式约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的高度整体约为18.8米。
在整个厂方的布局与规划设计中, 其是有发酵车间、提取车间、仓库、动力站房、变配电房和办公生活区等多个地区组成。同时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工作, 将其分成两层进行设置, 对于各种辅助生产区域的布置情况也多是采用岗位轮流工作模式。物料在分配中能够在各层平面内独立完成, 而不影响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少部分物料在流通中需要以垂直方式进行运输和完善。
2 技术方案设计与选择
在一个工程项目规划和建设中, 好的方案是确保其成功实现发展效益与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条件, 也是影响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控制模式和控制理论。在该工程项目建设中, 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中药制药的现代技术应用与引进, 从而促进中药制药工艺的快速发展与促进。
2.1 自动化技术与重要固体发酵的应用
在该项目中, 对于工艺设计和选择上主要是以突破原来的生产制作工艺为主, 在工程中实现高新化、现代化发展要求, 从而在发酵工艺的选择中实现技术创新要求和工作要要点。在工作设计与制度的选择中, 通过引进新开发的先进单元操作技术为基础, 并在工具的选择中以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为主来建立起了一套现代化自动生产线。对于发酵环境的控制方面也是以满足各种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手段为标准来实现发酵工作在不同阶段的自动化控制标准和理念, 从该工艺的实施分析总结, 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推动中药工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而且为现代化制药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广泛引进与应用, 为各种其他技术的引进带来了发展基础与指导性理论标准[1]。
2.2 在中药的提取、制剂生产设备等相关系统都实现了全面质量控制和在线监测标准
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手段的现代化是中药制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因此在工程项目中以单元制造技术系统为基础集成的自动化控制生产线是该项工程项目完成技术跨越、实现生产工艺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作重点。为此在工作中我们通常都是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理论方法来对目前的生产工艺、设备进行优化与改进, 进而建立起一套集浓缩、干燥、提取等多方控制为一体的管理工作模式, 从而为工程的提取实现多样化、全面化和系统化的工作与控制, 也为整个制药工业发展和制药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础平台。目前的社会发展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高速发展, 以各种一体化技术为基础的生产线不断涌现, 这一技术的引进对于中药的称重、检查、识别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改进与优化, 从而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全面总结与发展。
2.3 实现了中药胶囊有效成分的定量控制
为实现质量控制现代化, 该胶囊在生产质量检测中采用了包括HPLC检测在内的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质控手段, 并制定了科学而严格的质量标准。其中包括有效药用成分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研究、稳定性考察等, 从而确保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
2.4 全过程密闭化的固体制剂工艺流程
固体制剂车间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整个过程如下:由提取车间来的浸膏经喷雾制粒干燥机完成干燥作业后, 料斗由一台提升转料机扣合固定, 并提升翻转180。置于整粒机之上, 整粒机下直接放置混合料斗, 开启并控制提升转料机锥体下部的出料蝶阀, 干燥器料斗中的干颗粒经过整粒机直接进入混合料斗, 在这里无需人工多次转料, 也没有中间转料容器, 大大减少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当将提升转料机与整粒机之间及整粒机与混合料斗之间用软连接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时, 整个转运过程将在几乎密闭的条件下进行, 极大地减少了粉尘。接满料的混合料斗直接进入自动提升料斗混合机。该机能自动提升料斗, 夹紧料斗, 按规定的转速与时间自动完成总混作业。该机在完成总混作业后, 能自动水平停止在原处。接着用100~200L左右的料桶将混合机中的物料放出来, 然后让混合机松夹下降至地面。合格的物料送入胶囊填充间, 使用提升加料机给胶囊填充机加料, 生产出合格的胶囊剂。该胶囊剂用真空上料系统加到铝塑包装机的料斗内, 后者完成铝塑包装, 再用输送带送入装盒机装盒, 最后, 经热缩、装箱、打包得成品[3]。
3 实施效果
该工程设计总体布局合理, 功能分区明确, 一期、二期工程有机衔接, 工艺流程和设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各专业设施配备合理, 运行稳定可靠, 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投产验收后, 一次性通过GMP认证, 并突破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高温高湿的调节问题, 现已安全运行7年多, 通过实践证明了该项目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结束语
中药制药的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虽然我国中药现代化已取得了较大成果, 但中药走向国际还有很大距离。我国应加大力度调动各学科力量,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促进中药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于中药的生产与研究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技术和药品种类, 对其推行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的必然之路。通常情况下, 研究人员在中药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中药的"去伪存真", 是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中药成分中存在的有毒、有害和非有效成分良好及时的去除, 或者将有效的成分进行收集与提取, 从而制备出副作用小、使用方便、质量稳定的药物成分。本文就现代制药技术在中药生产制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现代化,中药,生产,制药
参考文献
[1]吕岳琴, 兰树荣.流态化──一门高效率的工程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8 (01) [1]吕岳琴, 兰树荣.流态化──一门高效率的工程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8 (01)
[2]岳学山.论超滤技术在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0) [2]岳学山.论超滤技术在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0)
[3]伍广.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 (33) [3]伍广.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 (33)
中药制药生物技术分析 篇2
班级: 09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姓名:吴莉
学号:0924620013 摘要:我国制药业有很强的原料药供应和仿制药物制造能力,但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国际医药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导致我国制药业创新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综合实力强的大企业、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不完善的制度环境等。加大国家投入、重点支持优秀企业,在产业链中找准优势环节开展分工合作、重点突破是提升我国制药业创新能力的可行途径。医药产品较之其他消费品,其消费者需求相对稳定。未来我国人口数量仍将持续增长,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剧,对医药产品的需求将大幅上升。关键字:化学制药
中药
生物制药
一、化学制药
2009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国性金融危机对国内外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增长速度普遍下降。但是我过化学制药行业顶住了压力,各项调查数据均表现良好。近4年来,化学制药行业工业总产值一直稳步上升。虽然在国家整体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是很高,但是扩张速度非常明显,行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企业数量稳步上升,从业人员的就业率也很好。
并且,我国医药外贸行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严峻考验,在我国和世界各国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多化学药西药类商品进出口从显著下滑转向回升。据医保商会统计,2009年我国化学药西药类进出口总额达327.93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其中,出口额为192.033亿美元,同比微降0.8%;进口额为13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化学制剂作为医药中最大的子行业,其利润总额占行业的36%,也是医改受益面最广的行业。
现在,化学制药行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还比较多,风险仍然存在。化学制药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国内外经济波动的风险;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等。
不过,对于现在的经济社会体制的发展来讲,也是化学制药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化学制药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化学制药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化学制药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中药制药
中药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药材,历史悠久。特别是现今,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对中药的认同和重视已成为国际医药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并有渐成潮流之势。
当前,为了将中医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快速发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遍布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有3000多所,中医从业人员达50多万人。中药产业不断壮大,2009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已达2300亿元,国际市场对中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2009年中国中药出口14.6亿美元。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医药调控政策,对医药生产企业影响深远,同时上游原辅材料、水电运价格普遍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2008 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上游原辅材料价格有一定波动,医药企业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是,总体来看,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和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深入实施,今后几年我国中医药行业供求状况仍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了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中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宏观协调,推动实施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和中药“三名”战略。二是以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链、保证中医药疗效为目标,不断提高中药产业和产品的创新能力。三是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大力扶持知名中药企业和名优中药品牌四是推动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加强中药道地药材基地建设,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和生产经营水平。五是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整体性。六是通过中药科技创新和标准化战略实施,推动中药产业建立规范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与促进作用下,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三、生物制药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运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是生物技术药物研发高潮迭起。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整体研发水平提高很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1989年,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药物获得上市批准。1991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2003年,世界上第一个全身应用的肿瘤坏死因子药物在我国上市。2004年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在我国上市。2006年全球首个溶瘤病毒药物在我国上市。可见,生物技术药物已成为我国药品市场中重要的品种,用于癌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缺陷病症和许多遗传疾病的治疗。
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扩大开发,如:脏器综合利用,血液综合利用,人尿综合利用等。2.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药物,我们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主要研究开发如:①生理活性物质,②干扰素,③抗体,④疫苗,⑤抗生素,⑥维生素,⑦医疗诊断制品,⑧其他药品。3.从天然存在的生理活性物质中寻找新的生物药物。4.利用化学合成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创新的生物制药。5.利用中西医结合技术创新的生物药。
我国在生物工程研究、扩大生产及市场开发进程中,管理体制、资金、技术
人才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形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既存在发展的良机,也存在巨大的挑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质量与效益,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研发、生产格局,我国新型生物产业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中药制药生物技术分析 篇3
关键词: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65-02
一、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部半湿润、半干旱、干旱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大,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道地中药材品种。目前全区中药材品种有1500种之多,资源蕴藏量在1.1万吨以上。在全国重点普查的363种常用中药材中,宁夏就有157种,占普查品种的43.3%。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盛誉。宁夏由此被国内中药界公认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天然药库,具备发展中药产业的资源基础和优越条件。同时涌现出了以启元国药、伊正回药等为代表的中药企业,以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沃福百瑞等为代表的以中药为基源的营养保健品企业,以国老富民农业产业股份公司、隆德县西北药材公司等为代表的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及外销的农工贸一体化企业。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到中医药服务业的产业链。中药产业被列为宁夏区域的支柱产业。宁夏中药现代化产业开发科研成果已逐年增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对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及专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中药科研的学科带头人固然缺乏,但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管理人员、生产技术工人也是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2010年我院根据产业需求适时开设了宁夏地区第一个高职院校的中药技术专业。依托国家百所示范院校专业群建设,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具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药生产技术”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为把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建了“工学结合、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课程改革并已初见成效,教师队伍建设已具一定规模,建成了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及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工学结合、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②为了促使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环境更加贴近,与企业、研究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应及时调整本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基地的设置及功能。
二、借助“宁夏中药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的科研优势,探索“教研产、多主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宁夏中药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是宁夏科技厅于2011年批准的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科计字[2011]28号文)。“中心”围绕宁夏重点道地中药材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以构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平台为核心,以中药饮片的炮制加工、特色中成药、中药兽药和中药保健品研究开发技术和工艺为目标,产业化关键技术熟化配套和集成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实行产学研结合,培育产业创新联盟,力争为宁夏中药种植,加工企业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企业的核心竟争力;力争培养造就一批产业急需的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企业技能型人才;力争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中药原料药、中药制剂、中药兽药、中药保健品及高效饲料等,引领带动宁夏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的发展。“中心”是迄今为止全区唯一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的工程中心。十二五期间,宁夏中药产业将以高端化、规模化、集成化的模式,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大发展。围绕着这一目标,新的技术、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将逐渐应用到中药行业的发展中,因此中药行业的从业人员除中药科研的学科带头人外,生产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是既懂中成药成型工艺、中药制剂机械、中药炮制等知识,又熟悉新技术、新剂型在中成药的应用,在实践能力上偏向于综合型和创新型,从而能对现代化的中药生产应付自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即在先进的生产线上既能负责工艺技术,又能对现代化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能力的人才。针对宁夏中药行业这一支柱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借助“宁夏中药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的人才优势、科研创新环境的优势,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模式的创新,改革我院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研产、多主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教”:在校内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素质拓展等课程的学习,训练和培养其操作技能及职业素质。“研”:在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时,以科研助手的角色参与“中心”项目的研发,提高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产”:学生通过在校专业理论、技能的学习,以及在“中心”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并通过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职场素质。“多主体”:教研产相结合,形成以学校、科研中心、企业及行业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一批中成药制造业、中药种植、中药销售、中药物流等领域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提高宁夏中药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从而带动中药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建立集“教学、研发、生产、服务和就业”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
针对中药专业办学活力不足,教学、科研、就业结合度不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探索建立集“教学、研发、生产、服务和就业”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才能实现“教研产、多主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教学、科研、生产成果的多丰收,实现学校、工程中心、企业行业的多赢。校内实训基地是通过仿真、真实的实训场所,为学生实训教学服务;通过与企业相一致的仪器设备,为工程中心提供研究成果的中试研究。工程技术中心除为宁夏中药产业提供技术研究外,通过科研课题的实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让学生充当助手,为学生提供提高创新能力的场所,通过技术成果的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教学环境及准就业环境;是工程中心科研成果转化的受体。学校、工程中心、企业三者功能相互交融,成果相互享用,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
通过创新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宁夏乃至周边地区的中药行业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实现真正意义的“产学研”结合,提升中药专业服务中药行业的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为宁夏教育厅2011年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宁教高〔2011〕271号)。课题负责人:冷晓红
现代制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篇4
我院设计的某中药提取车间是中型中药工程项目, 该项目将国内外先进的制药工艺和设备运用到中药的生产过程之中, 建成了一个符合GMP要求的现代化中药生产基地, 该工程建成后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该提取车间项目的设计难点在于要在一个厂房内完成发酵、提取和制剂3部分内容, 即设计一个涵盖生物制药、中药提取、医药制剂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设施的综合性生产厂房。由于该项目生产工艺的特殊性, 其设计难度不亚于同类大型项目。
我院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 便使该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和GMP认证。正式投产后运行稳定可靠, 1年后便达到设计产量和质量要求, 得到甲方的充分肯定。
本文将结合该项目, 着重介绍新工艺、新技术在该生产厂房中的应用情况。
1 项目概况及平面布局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7万m2, 厂区内分一、二期进行整体规划, 其中1号生产厂房为整个一期工程的重点, 位于整个基地南侧, 总建筑面积8 000 m2, 平面呈矩形, 层数为2层, 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框架结构, 建筑高度为18.75 m。
整个生产厂房由发酵车间、提取车间、固体制剂车间、仓库、动力站房、变配电站和办公生活等部分组成。我们将各生产车间均布置在一座两层 (局部三层) 的长方型厂房内, 各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区域在各层集中布置, 生产岗位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安排。物料的流动绝大部分集中在各层平面内完成, 部分垂直物流尽量利用工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自然完成。
本设计中将提取车间用钢平台分成三层, 一层为出渣层, 二层为操作层, 三层为投料层。三层除作为投料外, 还布置了同提取罐配套的冷凝器、冷却器和酒精计量罐。将提取罐悬挂在二层钢平台上, 单效蒸发器也布置在二层, 为方便操作, 其下布置提取液储罐和回收酒精储罐。整个设计工艺流程顺畅, 操作方便。充分利用了空间, 减少了占地面积。
根据工艺流程需要, 我们将人流主入口设置在北侧, 物流入口设置在东侧与整个基地内人流、物流协调统一, 同时有效地组织了各种流线, 功能分区明确, 便于生产管理。
2 技术方案介绍
好的技术方案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基础条件, 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的合理性。本项目在详尽了解业主的需求以及厂区用地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下的技术方案。通过实践证明, 该技术方案可行。
2.1 首次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中药固体发酵
该项目在工艺设计上重点突出了“现代化”和“高技术”, 以实现固体发酵工艺的自动化为技术创新重点。在设计中采用了新开发的先进的单元操作系统, 并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传输系统将它们连成自动生产线。在发酵环境条件控制方面, 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 实现两种冷媒的自动切换, 满足工艺不同阶段、不同工况的要求, 实现了发酵过程控制的自动化。该工艺的实施, 不仅有效地推动了中药工业的技术跨越, 而且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工业领域的成功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2.2 实现了中药提取与制剂生产设备的系统集成和质量控制的在线检测
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因此, 实现以单元制造技术系统集成的自动化控制生产线是该项目完成技术跨越、实现制药工艺现代化的重点之一。为此, 本设计采用先进单元制造设备进行系统集成, 建立了包括提取、浓缩、干燥在内的几个单元操作系统。各系统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连接, 可以完成动态连续生产, 实现了整个提取工艺流程的连续化和物料转移的管道化。
为了提高成品的质量, 在设计中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铝塑包装、装盒一体化的自动生产线, 它还具有在线检查、称重、自动剔出不合格品等功能, 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该设计选用的NT25型铝塑包装机采用了数字式以及红外线透光扫描等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 为生产提供了精确的质量参数, 与先进的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相结合, 快速、高效地进行质量控制, 从而全面提升成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 推动中药工业的整体技术进步。
2.3 实现了中药胶囊有效成分的定量控制
为实现质量控制现代化, 该胶囊在生产质量检测中采用了包括HPLC检测在内的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质控手段, 并制定了科学而严格的质量标准。其中包括有效药用成分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研究、稳定性考察等, 从而确保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4 全过程密闭化的固体制剂工艺流程
固体制剂车间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整个过程如下:由提取车间来的浸膏经喷雾制粒干燥机完成干燥作业后, 料斗由一台提升转料机扣合固定, 并提升翻转180°置于整粒机之上, 整粒机下直接放置混合料斗, 开启并控制提升转料机锥体下部的出料蝶阀, 干燥器料斗中的干颗粒经过整粒机直接进入混合料斗, 在这里无需人工多次转料, 也没有中间转料容器, 大大减少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当将提升转料机与整粒机之间及整粒机与混合料斗之间用软连接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时, 整个转运过程将在几乎密闭的条件下进行, 极大地减少了粉尘。
接满料的混合料斗直接进入自动提升料斗混合机。该机能自动提升料斗, 夹紧料斗, 按规定的转速与时间自动完成总混作业。该机在完成总混作业后, 能自动水平停止在原处。接着用100~200 L左右的料桶将混合机中的物料放出来, 然后让混合机松夹下降至地面。合格的物料送入胶囊填充间, 使用提升加料机给胶囊填充机加料, 生产出合格的胶囊剂。该胶囊剂用真空上料系统加到铝塑包装机的料斗内, 后者完成铝塑包装, 再用输送带送入装盒机装盒, 最后, 经热缩、装箱、打包得成品。
该工艺流程几乎是全封闭的, 因此, 生产过程基本上没有粉尘产生。胶囊填充机、铝塑包装机和装盒机均为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 成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2.5 先进的消毒灭菌方法
对洁净室进行消毒灭菌的常规方法有紫外线照射、气体熏蒸和消毒剂擦拭。但以上常规的消毒灭菌方法都存在很多不足, 如应用紫外线照射法, 采用的紫外灯管杀菌能力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减退, 而且紫外线穿透力极弱, 容易有死角, 杀菌作用也会随着菌种不同而不同, 同时, 湿度对灭菌效果影响也很大。WHO的GMP指出:由于紫外线的效果有限, 不能用紫外线灭菌代替化学消毒。采用化学药剂熏蒸和消毒剂喷洒, 作用周期长, 空调净化系统非生产长时间运行, 造成能耗增加, 同时化学药剂熏蒸存在二次污染。这些化学药剂大部分有强烈刺激作用, 有的还有致癌作用。另一方面, 化学药剂熏蒸由于不能每天进行, 而人与物携带微生物污染源天天进出洁净区, 其带入的微生物不能靠清场打扫卫生和一般消毒剂擦拭和喷洒来解决, 会出现微生物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情况。
臭氧灭菌除有与其他灭菌手段共有的高效、广谱灭菌功能外, 还有其他许多独特的长处。首先是臭氧灭菌操作使用非常简便, 没有二次污染的清洗问题以及紫外灯照射存在死角的问题, 臭氧的扩散运动, 可以使任何角落得到消毒。而且, 臭氧可以方便地实现每天消毒, 从而减少人员非作业班次, 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
2.6 高温、高湿的空调处理技术
本工程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复杂, 在生产过程中的提取工序大量使用酒精, 房间要求防爆, 因此在送风支路上设置防爆电动密闭阀和防火阀, 且采用直流形式。本工程独具特点的高、低温培养间, 是产品发酵的关键工序, 目前尚无成功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在生产中物料接种后应保持环境的温湿度为 (31±2) ℃、 (65±10) %, 经10 h左右时间在温度促使下, 加之其自身生长特性, 物料的温度将会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工作经验及相关实验数据表明, 空调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冷量, 以防培养基温度再度上升使菌种烧死。当温度上升趋势被控制后, 培养过程开始逐步向低温培养阶段过渡, 环境耗冷量逐渐减少。针对不同高温培养间投料时间不同的特点, 4个高温间分别设置了独立的空气处理机组, 其中包括多个功能段 (表冷段、加热段、干蒸汽加湿段等) 。由于高温培养间环境参数为高温高湿, 若利用常规冷媒 (7~12℃) 的冷段冷却降温, 会使房间内的水分大量析出, 致房间相对温度很低, 造成菌种干死。为此设计中采用了高温段 (16~21℃) 冷媒, 通过表冷器对空气进行处理, 避免了大量水分的析出, 又实现了降温目的。16~21℃的高温水利用空调换热机组由7~12℃冷水变换后供给。10 h后向低温培养间过渡, 低温培养间温度应保持在22~24℃, 湿度高于30%, 需利用7~12℃冷媒来实现, 因此必须利用2种冷媒的切换来实现培养间不同阶段的要求。另外, 设计中还考虑到节能运行的要求, 如当外界自然空气能达到使用要求的时候, 可以利用全新风, 为此系统设置了单独的排风机, 送、排风机均为变频风机, 使系统实现变风量、变新风运行。[1]
综上所述, 该项目中的工艺设计代表了中药生产工艺发展的新趋势, 在制剂生产方面大量采用西药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 中药提取方面生产设备越来越个性化, 即对于特定的药物, 采用特定的工艺和设备, 满足其特殊要求。
3 实施效果
该工程设计总体布局合理, 功能分区明确, 一期、二期工程有机衔接, 工艺流程和设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各专业设施配备合理, 运行稳定可靠, 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投产验收后, 一次性通过GMP认证, 并突破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高温高湿的调节问题, 现已安全运行7年多, 通过实践证明了该项目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该项目产品不仅畅销国内, 而且已出口美国、欧洲、日本和东南亚市场, 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市场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 具备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潜力, 达到了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中药制药工艺学考试方法改革探讨 篇5
关键词: 中药制药工艺学 考试方法 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活动中评价教学的方法比较简单,通常是采用试卷考试或者期末课程论文等形式,但是过于单一的考核模式暴露出诸多缺陷,如考试内容覆盖范围的局限性,论文评价标准的主观片面性等。国外高校的考试方法相对比较复杂,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笔试、个人陈述、论文和平时作业[1]。考试作为高校教学活动中检测教与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信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传统的考试方法滞后于现代教学的要求,对传统考试方法的改革应成为高校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
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在对学生的考核中通常采用的是期末闭卷考试形式,这种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法让学生形成了考前强记强背理论知识的应付考试固定思维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不利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药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本科生的专业核心必修课,是在相关学科基础上,以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围绕现代中药制药领域和中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学科[3],它提供学生从事中药制药工作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知识。近年来,在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考核模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该课程的考核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
1.平时成绩
目前,高校很多课程考核都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模式,某些学生平时学习不积极,期望老师考试前划重点,临时强记强背应付考试。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既需要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要求仅凭考前的突击记忆是不可能完成的,学生必须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从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实践看,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外,还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平时成绩计算到总评成绩中,而且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加大到占该课程总成绩的50%,使学生平时学习更有目的地进行,增强学习效果。
按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计算,其考核内容主要包括:(1)平时考勤,严格遵守上课时间,不允许迟到早退和旷课,每迟到早退一次平时分扣3分,旷课一次平时分扣10分,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允许聊天、听音乐、手机上网或玩游戏,每发现一次平时分扣5分。该项为扣分项,直到平时分扣至零分为止。(2)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和课后提出问题,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每答对一次平时分加5分,答错不扣分。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根据所提问题情况进行加分。该项为加分项,用于奖励平时喜欢积极思考探讨问题的学生,直到平时分加到满分为止。(3)五次作业(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一次,浓缩与干燥工艺一次,固体制剂工艺三次),根据作业上交情况、作业完成态度、作业的正确率等进行打分,五次作业满分为50分。(4)PPT报告及分组讨论,在课程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药制药相关知识点的分组讨论或者分组PPT报告,每组学生根据老师所给文献资料或范围,进行分组讨论或者制作PPT并进行报告。该项满分30分。
通过平时成绩的考核,学生减少了考前的临时抱佛脚,可以循序渐进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信心,减少侥幸浮躁的不良心态。老师每一次给学生平时分时都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对一门课程的总结性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的评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对于中药制药工艺学这样的核心必修课程来说,这种传统的考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对该课程期末考试内容和题型进行了改革。目前,我们将其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规定为50%。虽然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法发展比较成熟,可以较系统地考查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如果试卷内容和题型模式一成不变,就很容易让学生抱有侥幸心理,形成考前突击的思想。我们在试卷内容中加入一些平时教学中涉及的实例分析,这些实例可以来自于平时作业和发给学生的文献材料,也可以来自于学生自己的PPT报告,考试内容与平时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试题除了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外,还可以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期末考试内容灵活性更强,学生不得不从平时就开始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钻研问题,积极地进行知识积累和整理,很难再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付考试。对期末卷面考试的题型要进行适当改革,避免出现过多需要死记硬背的考题,体现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平时学习时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上,增强学生钻研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师对考试试卷进行批阅后,通过学校的网上考试分析系统对试卷题型和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理论考试改革提供依据。
3.结语
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考试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改革探索才能更好地反映教与学的质量。在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考核,在总评成绩中加大学生平时成绩比重,丰富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改革期末考试内容和题型,发挥学生平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焕焕,刘爱国,孟凡玲,武小娟.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下面向能力评价的考试方法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4-115.
[2]陈平,刘小平,陈新,等.中药制药工艺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中药制药生物技术分析 篇6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部半湿润、半干旱、干旱过渡地带, 气候变化大, 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 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道地中药材品种。目前全区中药材品种有1500种之多, 资源蕴藏量在1.1万吨以上。在全国重点普查的363种常用中药材中, 宁夏就有157种, 占普查品种的43.3%。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盛誉。宁夏由此被国内中药界公认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天然药库, 具备发展中药产业的资源基础和优越条件。同时涌现出了以启元国药、伊正回药等为代表的中药企业, 以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沃福百瑞等为代表的以中药为基源的营养保健品企业, 以国老富民农业产业股份公司、隆德县西北药材公司等为代表的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及外销的农工贸一体化企业。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初步形成了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到中医药服务业的产业链。中药产业被列为宁夏区域的支柱产业。宁夏中药现代化产业开发科研成果已逐年增多,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效益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对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及专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中药科研的学科带头人固然缺乏, 但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管理人员、生产技术工人也是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 2010年我院根据产业需求适时开设了宁夏地区第一个高职院校的中药技术专业。依托国家百所示范院校专业群建设,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具特色,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中药生产技术”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 为把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创建了“工学结合、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课程改革并已初见成效, 教师队伍建设已具一定规模, 建成了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不足及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 (1)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 “工学结合、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需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2) 为了促使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环境更加贴近, 与企业、研究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应及时调整本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基地的设置及功能。
二、借助“宁夏中药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的科研优势, 探索“教研产、多主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宁夏中药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是宁夏科技厅于2011年批准的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宁科计字[2011]28号文) 。“中心”围绕宁夏重点道地中药材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项目为纽带, 以构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平台为核心, 以中药饮片的炮制加工、特色中成药、中药兽药和中药保健品研究开发技术和工艺为目标, 产业化关键技术熟化配套和集成为突破口, 以人才培养为基础, 实行产学研结合, 培育产业创新联盟, 力争为宁夏中药种植, 加工企业引进, 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企业的核心竟争力;力争培养造就一批产业急需的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企业技能型人才;力争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中药原料药、中药制剂、中药兽药、中药保健品及高效饲料等, 引领带动宁夏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的发展。“中心”是迄今为止全区唯一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的工程中心。十二五期间, 宁夏中药产业将以高端化、规模化、集成化的模式, 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大发展。围绕着这一目标, 新的技术、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将逐渐应用到中药行业的发展中, 因此中药行业的从业人员除中药科研的学科带头人外, 生产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是既懂中成药成型工艺、中药制剂机械、中药炮制等知识, 又熟悉新技术、新剂型在中成药的应用, 在实践能力上偏向于综合型和创新型, 从而能对现代化的中药生产应付自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即在先进的生产线上既能负责工艺技术, 又能对现代化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 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能力的人才。针对宁夏中药行业这一支柱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借助“宁夏中药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的人才优势、科研创新环境的优势, 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 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模式的创新, 改革我院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教研产、多主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教”:在校内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融“教、学、做”于一体, 使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素质拓展等课程的学习, 训练和培养其操作技能及职业素质。“研”:在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时, 以科研助手的角色参与“中心”项目的研发, 提高创新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产”:学生通过在校专业理论、技能的学习, 以及在“中心”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 并通过企业顶岗实习, 进一步提升职场素质。“多主体”:教研产相结合, 形成以学校、科研中心、企业及行业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一批中成药制造业、中药种植、中药销售、中药物流等领域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 提高宁夏中药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而带动中药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建立集“教学、研发、生产、服务和就业”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
针对中药专业办学活力不足, 教学、科研、就业结合度不够, 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探索建立集“教学、研发、生产、服务和就业”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 才能实现“教研产、多主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实现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现教学、科研、生产成果的多丰收, 实现学校、工程中心、企业行业的多赢。校内实训基地是通过仿真、真实的实训场所, 为学生实训教学服务;通过与企业相一致的仪器设备, 为工程中心提供研究成果的中试研究。工程技术中心除为宁夏中药产业提供技术研究外, 通过科研课题的实施,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让学生充当助手, 为学生提供提高创新能力的场所, 通过技术成果的转化,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从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企业 (校外) 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教学环境及准就业环境;是工程中心科研成果转化的受体。学校、工程中心、企业三者功能相互交融, 成果相互享用, 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
通过创新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不仅为宁夏乃至周边地区的中药行业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同时也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实现真正意义的“产学研”结合, 提升中药专业服务中药行业的能力。
中药制药生物技术分析 篇7
在实验室干燥动力学研究装置上, 开展了在常压下水蒸发实验研究和在真空条件下对含水40%的黄芍银屑颗粒浸膏液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干燥过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干燥过程的不同阶段, 温度与环境压力或环境真空度对样品干燥过程的影响程度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1.1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主要包括DZF-6020真空干燥箱, JY5002电子天平。电子天平的压力应变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显示电路分置, 传感器置于真空干燥箱的工作室内, 并输出质量数据至计算机记录。真空干燥室的温度控制为多段程序PID控制, 可以实现对干燥对象的程序温度控制, 采集记录实时温度, 并同步记录样品的温度和质量变化。1.2干燥过程分析与实验结果。1.2.1过程分析。任何干燥过程都离不开物料本身、物料与周围环境之间、环境本身的传热传质特性。真空干燥包括两个基本的过程:a.传热过程:热量由热源传输至物料, 促使水分汽化和维持物料温度不因汽化而显著下降, 大部分传人的热量随水蒸汽的迁移, 以汽化潜热形式被移出系统;b.传质过程:包括液态水在物料内部的迁移, 水蒸汽向干燥室空间迁移并被真空系统排出干燥室的过程。要使上述传热传质过程得以发生, 需具有热量传递的推动力-温度差和质量传递的推动力-水蒸汽压力差。1.2.2干燥实验与结果。因样品蒸发干燥过程中实际的蒸发面积是变化的, 且无法直接获知, 为方便表述, 定义表观蒸发速率为单位盛器蒸发工作面积和单位时间内因水分蒸发而减少的质量数。用纯水和黄芍银屑颗粒配制的含水40%的中药浓缩液在常压或减压条件下进行了蒸发干燥实验研究。
2 中药制药干燥工艺过程技术的工程化研究
我国传统的中药产业在“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将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展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 中药工程化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针对中药制药过程中干燥工艺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工艺过程, 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工艺技术及工程化研究。根据干燥过程的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工艺技术措施, 为实现连续真空干燥的工艺过程提供了依据。干燥过程的基础性实验研究在实验室干燥动力学研究装置上, 开展了在常压下水蒸发实验研究和在真空条件下对含水40%的黄芍银屑颗粒浸膏液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干燥过程研究。
3 连续真空干燥、制粒工艺过程技术的应用研究
在已有的真空干燥动力学研究基础上, 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敏杰机械公司联合设计完成了连续真空带式干燥制粒设备的工艺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并已在中试设备上针对双黄连制剂、颈痛滴丸、马齿苋提取物、消银颗粒、归苓片等不同品种, 且不同类型浸膏开展了大量的干燥实验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数据显示, 真空低温连续干燥设备已优化组合了多项工艺过程参数, 提高了干燥过程的总体效率, 克服了传统干燥工艺方法中能耗大、时问长、质量不稳定、间歇式干燥工艺单元操作的劳动强度大、不符合GMP要求等缺陷。并且已突破真空状态下连续进出料的技术难题, 使静态干燥成功转化为动态干燥。在大幅度缩短干燥时间, 提高干燥制品质量、产量的同时, 又可望全面降低生产成本。该工艺过程技术尤其适合喷雾干燥及真空烘箱等难以解决的高粘度、高脂、高糖类等物料的干燥。并且能很好的保持产品批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结束语
为提高干燥过程的总体效率, 需要根据干燥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工艺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中药制药生物技术分析 篇8
关键词:中药制药技术,实验资源,高效利用
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 为了培养行业需求“宽口径、重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需要开设大量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确保毕业学生的质量。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不断升高, 学生的培养成本也顺势而涨, 再加上诸多因素造成的实验经费的减少, 使实践教学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怎样用较少的钱做更多的事情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效利用实验资源已经成为我们减少实验资金投入的一个有效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发现, 结合中药制药专业的特点, 如果把每门课程所需要的实验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 可以节约实验材料, 降低实验成本。
1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中药制药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 具备现代中药制药生产所要求的知识技能, 能够胜任中药生产企业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生产, 质量控制等工作且能够从事中药营销和调剂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且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 要达到培养目标需要开设大量的实验课程作支撑。
2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药用植物鉴别技术:主要学习识别植物, 为中药鉴定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中药鉴定技术:主要学习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鉴定中药材和饮片的真伪优劣。
中药学:主要学习各种中药饮片的功效及应用。
中药炮制技术:主要学习净选、饮片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法、复制法、发芽发酵法、制霜法、制曲法等炮制方法, 把药材炮制为饮片, 满足中医临床需要。
中药调剂技术:主要学习中药调剂工作中的审方、计价、配方、复核、发药等技术。
中药提取技术:主要学习常规提取技术、浓缩技术、色谱分离技术、干燥技术等。
中药制剂技术:主要学习丸剂、散剂、片剂、颗粒剂、硬胶囊剂、酒剂、酊剂、口服液剂等剂型的制备技术。
中药制剂分析检验技术:主要学习利用各种仪器或理化方法检验药材或中成药的药典中规定的理化指标, 确保药材和中成药的质量。
中药制药设备:主要学习中药制药设备的种类、构造和原理、使用方法, 简单故障排除方法等, 并懂得一些设备的维护保养的知识。
3实验资源在各课程实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高效利用实验资源的意识
各任课老师在安排实验时缺乏沟通, 各课程实验没有做到相互衔接, 使实验材料只在一门课程中应用, 用完后丢弃, 缺乏实验资源高效利用的意识, 造成实验资源的浪费。
3.2缺乏低成本获得实验资源的意识
任课老师上实验课往往是安排好实验项目, 由实验老师通过市场购置实验材料。在实际工作中, 其实有些项目的实验材料只要有意识地去动手制作, 可以减少实验材料的购买量。
3.3缺乏科研实验项目与教学实验项目整合的意识
高校教师有很多科研项目, 实施过程做很少与教学实验项目整合, 使实验资源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4降低实验成本的方法
4.1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各课程实验的衔接, 利用其他课程实验的产品作为本课程的实验材料, 统筹安排相关课程实验材料的利用, 减少本课程实验材料的购置。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所用的药材先完成中药鉴定技术的实验要求后, 再通过中药炮制课程的实验制成饮片, 满足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提取等课程实验的需要, 而中药制剂课程的实验产品又可作为中药制剂检验技术的实验材料。中药设备课程实验中所用的设备又可满足中药制剂、中药提取课程对设备的需求, 通过专业教研室内部统筹安排, 使本专业课程的实验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避免了课程之间的脱节和实验材料的浪费, 减少了实验经费的投入, 既低碳环保, 又节约实验经费, 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
4.2自己制备实验材料
药用植物课程需要每年带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 实习过程中, 学生采回来大量的草药, 进行整理后就可作为中药鉴定正品或伪品的实验材料。学生把药用植物栽培实验课中种植的药材采收后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中药鉴定实验材料, 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又减少了实验材料的购置, 降低了实验成本。
4.3科研试验项目和教学实验项目有机结合
有科研项目的任课老师可以和所担任的课程结合起来, 尽可能在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设计部分教学实验项目, 可以使科研经费、实践教学经费都能得到高效利用, 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仅仅是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的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行了总结, 目的是为更多专业在实验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常焕.提高高校实验资源利用率之我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 24 (1) :255-257.
[2]龙科军, 况爱武.高校实验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 2009 (9) :34-35.
[3]刘良敏, 屈刚.合理调配用好教学实验资源[J].中等医学教育, 2000 (10) :28.
中药制药生物技术分析 篇9
关键词:中药制药专业,职业分析,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独特的民族性与战略性产业, 近年来, 其逐渐朝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因此, 就迫切需要一些综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使其能够在医药教育、生产、科研等多个领域中从事相关的工作, 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的中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因此, 在高职院校中, 在对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分析的基础上, 制定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全面地提供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满足社会对中药专业人才的需求, 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分析
在高职院校中, 其中药制药专业属于一门将工学与药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专业, 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与应用性, 是用来连接医与药的重要桥梁, 涉及到了中药制药行业中的多个领域, 如新设备、新辅料等。同时,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其中药制药专业主要是培养一群具有专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中药生产技能, 并且具有将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 从而满足我国的众多中药生产企业对中药饮片、制剂等生产活动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 在高职院校中的中药制药专业, 就需要以培养这类人才为其教学目标, 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的技术人才, 如表1所示。
三、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上述的叙述中, 我们已经知道, 高职院校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及本科教育有所不同, 其中药制药专业培养的是一群具有专业的中医药知识以及技能的综合型技术人才。然而目前, 对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 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充分的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如在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上, 仍是按照本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 忽视了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性与技术性特点; 而在课程的设置上, 也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素质的拓展, 特别是对于实训课程, 目前在高职院校内的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对其重点突出, 致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技能。因此, 针对这些问题, 在充分了解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定位与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后,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高职院校就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 在课程设置上的改进。在课程的设置中, 高职院校要在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基础, 从岗位群出发, 对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进行分析, 从而制定出符合本专业的课程与教学的计划。如在基础课程的设置方面, 就需要本着“必需, 够用”的原则, 无需一味地强调各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只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特征与要求就可, 并适当的加强诸如计算机、英语等基础性的课程与本专业的联系。而对于专业性的课程, 就需要适当的加大对各课程的整合力度, 遵循相关职业的操作管理规则, 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教学, 学校必须重点把握, 通过模拟生产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的形式, 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提供其专业的技能。
第二, 在教学模式上的改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实施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以项目为载体, 积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高职院校可以积极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学校与各相关企业的联系, 为学生的实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场所, 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到相关职业的实际操作程序, 实现预就业的目的, 为毕业后的真正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 突出对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 为了有效地实施重点培养实践性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必然对师资力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这也就使高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师必须对其角色进行转变,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的传播者”角色, 让自己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具备的“职业指导者”的角色。而高职院校也必须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制定一些专业教学的培养计划, 不断地提高本校的专业师资力量, 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四, 加强对实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践教学的基地不仅是综合型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摇篮, 也是高职院校普遍的办学特色, 它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因此, 在高职院校中, 需要在充分了解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加强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 从而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提供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 除了不断地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外, 还需要积极地完善对实训教学的质量评价与管理制度, 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不断地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高职院校有关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需要在对该专业的职业岗位以及人才的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后, 再根据实际情况, 从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进以及师资力量与实训教学的强化等方面, 有效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满足社会对专业的中医学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时维静, 俞浩, 周国梁.中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J].时代教育, 2010, 12 (06) :54-55.
[2]张爱丽.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职业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5 (09) :91-92.
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篇10
关键词: 中药制药工艺学 中药制药现代化 教学改革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在药剂学、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基础上,以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围绕现代中药制药领域和中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学科[1]。该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本科生的专业核心必修课,课程专业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随着现代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中药制药相关的新型设备、新的关键技术和新制剂工艺等被广泛研究并采用,传统的中药制药方法和现代化制药技术紧密结合,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改革。中药制药工艺学关联的学科种类较多,要学好这门课,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参与分析生产和科研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中药制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相关探讨。
1.教学内容的改革
1.1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
目前,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多选用《制药工艺学》作为教材,而《制药工艺学》教材种类较多,内容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和生物技术制药三个方面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中药制药内容较少,无法满足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的本科教学。在参照其他优秀教材和相关书籍的基础上,由本校陈平教授主编了《中药制药工艺与设计》,内容针对性更强,更适合中药制药方向的学生学习。通过对国内其他院校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考察,同时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我校具体情况,为提高学生对传统和现代化中药制药的认识,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具体授课内容上,除了对中药制药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外,我们还根据中药制药工艺学的课程特点和中药制药专业的实际需要,着重介绍了现代中药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比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技术,酶法和半仿生提取技术,等等。生产中药产品必须按照相关的管理规范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紧密联系当前实际,我们对与中药制药相关的GAP和GMP进行了适当介绍。另外,根据中药的一些特点,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特殊性作了说明。
1.2引入中药制药的研究实例,体现学科间的关联。
在中药制药新工艺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中药制药的研究硕果累累,把教学和当前科学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多采用一些中药制药的实例充实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时,引入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水蒸气蒸馏法和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柚寄生的挥发性成分等实例[2],[3],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工艺过程,夹带剂的应用,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介绍,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中药制药工艺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教师应该在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体现出学科之间的关联和渗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学科内容之间的融会贯通,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比如,在讲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时,可以以甘草为例,甘草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很多类,包括黄酮类、三萜类和多糖类等,物质的提取和它本身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这些知识点关联到天然药化。随着我国首个手性植物肝药异甘草酸镁的上市,甘草中有效成分异甘草酸的制备成了研究热点,现有的方法是先转化再提取,而如何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大量制备则关联到药物合成中的手性药物合成问题。
1.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是为中药工业化生产服务,所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在教学大纲中安排了很多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在实验内容上,结合教师的科研情况,从中选取一些比较成熟的、与当前现代化中药制药联系较紧密的实验内容,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可以鼓励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这样对他们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在实习方面,通过积极地联系校外实习基地,与中药制药企业合作开展实习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很多与生产实践接触的机会。在大型中药药厂,学生参观自动化中药生产线,熟悉中药制药的基本设备和各种不同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了解企业组织机构、发展史、生产环境、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和GMP认证,等等。鼓励学生对实践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查阅资料,向一线工作的师傅们请教及和老师与同学探讨等方式尝试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实践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加了学生对中药制药工艺过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2.1阐明学习目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目的功利性较强,对学习没有表现出良好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既要继承传统中药制药又要把握现代化制药的脉搏,要引起学生对掌握它的向往和追求意向,教师必须向学生阐明学习中药制药工艺学知识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绪论中先讲授中药在“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药制药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反过来再讲解当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中药创新薄弱、止步不前,反而让国外产品后来居上,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中药作为国宝精粹,需加强质量标准认定及临床研究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市场。这样才能激起学生为发展我国中药制药而学好和运用中药制药工艺学知识的学习目的。
2.2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除了要先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动力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他们的兴趣。例如讲丸剂时,可以播放一些丸剂制备过程的视频,还可以举大家熟悉的市场大品种比如六味地黄丸为例,在PPT中加入实物图片,对当前生产厂家,六味地黄丸种类如浓缩丸、大蜜丸和水蜜丸等做适当介绍,把国内生产的浓缩丸与“洋中药”进行比较,等等。对于一些复杂的设备和工艺过程,可以通过仿真图片和Flash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喷雾干燥的Flash动画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过程。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视频、图片和Flash动画等辅助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增强视觉效果,加深印象,将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Internet,教他们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寻找学习上需要的信息,阅览学校电子期刊查阅中药制药相关的科研论文,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中药制药相关知识点的PPT报告,把课堂上所有同学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报告内容,然后制作PPT。每组选一位同学在课堂上根据PPT做一个简短的报告,并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可以增强他们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制作PPT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不断修正才能逐步完善。在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措施,既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平,刘小平,陈新,等.中药制药工艺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朱凯,于洋,董雪莲,等.CO2—超临界流体萃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工艺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33(12):1261-1263.
中药制药生物技术分析 篇11
一、制定中药制药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标准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 中职学校由计划转向市场, 由“坐吃皇粮心不慌”转为四处奔波找生源, 学生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变为双向选择、自找“婆家”。要想“入口旺”必须“出口畅”,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以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依据,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促进学校发展, 更好地服务社会。中药制药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 应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主线开发课程, 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加强实践性教学, 从而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系统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中药制药专业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群对应的相关知识、技能的要求来设置能力模块。根据多年来从事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的总结和对各大对企业进行大量调研的分析, 笔者认为中药制药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有:中药药剂师、中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中药炮制与配制工、中药检验工、中药液体制剂工、中药固体制剂工及其他工作。针对这些岗位群的分析, 吸纳企业人员的参与, 笔者认为中药制药专业职业能力模块应设置如下:
在每个能力模块下再细分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应该学习的课程以及该能力的考核标准。能力体系标准的制定, 一方面便于教师有目的选择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有利于考核、评价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抓住专业特点, 精心选用教材
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蓝本, 也是学生的学习材料。因此, 选择教材特别重要。传统的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导, 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 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理论性强, 而动手能力弱, 就业能力低。因此,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选好教材。选择教材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体现岗位技能要求, 以培养技能为主 (2) 以任务为引领, 项目为主导 (3) 有大量的实训操作 (4) 有目标检测题。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教材, 可以通过对各大企业进行市场调研, 并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协商, 按照优秀教材的编写模式共同编写适合中职学生的、满足企业需要的校本教材。
三、精心设计课程, 突出重点难点
中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药制药公司、连锁药店、医院药房及医药公司等单位, 从事的工作对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有了新要求, 根据中药制药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标准, 按照“知识够用, 能说会干”的原则, 应对各学科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 突出就业能力的培养。比如说《中药学》应把重点放在每一味中药功用上, 《中药鉴定学》应把重点放在每一味中药的来源、产地和性状鉴别上;《方剂与中成药》应把重点放在每一个方剂与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功效和主治上;《中药药剂学》应把重点放在每一个剂型的制备工艺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操作上等, 而把一些学生难理解的没有太大用处的、各科目重复的、工作中用不上的、过时的内容略过。
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中药制药专业的基础课程记忆的内容比较多, 而且枯燥乏味。通过不断的探索, 笔者认为在中药制药的专业基础课上可采用“猜、比、演、看、摸、闻、尝、编、讲、记”等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突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由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中职的学生必须是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 可以安排中药饮片见习课, 安排学生野外认药, 开展技能竞赛、建立药用植物园, 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和条件, 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实现资源共享, 为学生掌握典型、系统的中药制药的操作技术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 达到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为宗旨的教学改革目的。
六、改革学生评价机制
(一) 实施过程学分
过程学分就是把教学目标细化,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分。例如, 在中药制药专业职业能力体系中的专业能力中有一项是中药调剂能力, 中药调剂能力主要是在中药调剂课上掌握, 中药调剂能力又细分了处方识别能力、药品包装识别能力、戥称的使用技能、中药处方应付能力、中药饮片调配能力、中药煎煮能力、特殊药品调配能力、非处方药物使用指导能力等8个能力, 假如中药调剂这门课共8个学分, 那么学生必须按照能力体系标准考核, 8个能力全部考核通过才能修满该门课学分。
(二) 实施替代学分
中职学生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好, 然而他们却有其他方面的特长。人无全才, 智力多元, 可以用其他特长的东西来替代其弱项。这时可以采用替代学分。不管学生中考多少分, 都可以来中职学校读书。数学、英语考不及格, 学分不足怎么办?学生自己去寻找替代,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选修项目可以让学生替代。只要总学分达到规定的要求, 就可以毕业, 还可以评三好学生, 可以评为学习的榜样。
【中药制药生物技术分析】推荐阅读:
中药制药过程08-21
中药制药设备课程11-22
中药制药本科电子简历10-03
中药制药专业就业前景07-15
制药发酵工艺技术分析06-15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分析12-02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分析09-11
制药分析报告10-03
生物制药05-31
生物基因制药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