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研究

2024-06-30

制剂研究(共12篇)

制剂研究 篇1

硫为硫黄矿Sulphur或含硫矿物的提炼加工品,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李时珍曰:“硫黄秉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 性质通流, 色赋中黄, 故名硫黄[1]。”硫黄味酸性温, 外用可杀虫止痒, 用于疥疮、湿疹、皮肤瘙痒等, 在皮肤科有重要应用。近年来, 外用硫制剂在诸多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1处方改进方面, 廖景光[2]

在复方硫磺洗剂原方基础上加入酮康唑、氯霉素, 增强了消炎抗菌作用, 扩大了应用, 疗效确切。张爱军等[3]用替硝唑和过氧苯甲酰等经溶解、搅拌制成复方替硝唑凝胶。是一种对痤疮有较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外用制剂, 与传统剂型比较疗效有大幅提高。涂可斌等[4]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比研究了硫磺、TMP及硫磺与TMP联用对6种不同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发现硫磺联用TMP后, 对实验的6种细菌抗菌活性均大大增强, 硫磺与TMP联用具协同作用。李淼等[5]以卡波姆为凝胶材料制备硫磺克林霉素凝胶剂, 并以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作疗效对照, 结果, 使用该制剂治疗30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 总有效率90.6%, 明显高于对照组。

2制备工艺方面, 姜芳宁等[6]

以卡波姆940为凝胶材料制备复方硫磺凝胶, 均匀细腻, 分散性好, 疗效可靠。刘伟雄等[7]改进了水杨酸硫磺软膏配制方法, 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媒, 溶解水杨酸, 加入适量聚山梨酯-80溶解硫磺, 比传统的制法提高该制剂的可操作性和制剂质量。杨世荣等[8]为解决硫磺乳膏制备过程中加入升华硫后的乳膏基质触变性问题, 调整辅料用量, 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 提高了质量, 方便了制备。周晖[9]通过对含有三种不同助悬剂的复方硫磺洗剂三种处方的F值 (沉降容积比) 的测定及沉降曲线的绘制, 筛选了三种助悬剂, 发现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助悬效果最佳, 其次为西黄耆胶, 甲基纤维素的助悬效果最差。王国杰[10]采用乳化法制备,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硫和盐酸达克罗宁的含量, 并进行稳定性考察。确定了复方硫达克罗宁乳膏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黄蓓蓓等[11]首次在复方硫洗剂中使用沉降硫, 简化工艺, 降低成本, 并建立了硫的含量测定方法。

3质量标准方面, 屈慧等[12]

改进了药典硫软膏测定方法, 通过在供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降低表面张力, 从而减少药典方法的回流时间, 避免繁琐的洗涤过程, 认为提高了重现性, 适用于医院制剂快速分析。唐军[13]简化了硫磺乳膏和硫软膏含量测定的方法, 采用回流后直接容量分析, 解决了滤过困难, 含量偏低的弊端。江日容等[14]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硫洗剂中硫的含量, 在370nm (±2nm) 波长处测定, 在60~120μg/ml浓度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曲秀梅等[14]改进了硫磺霜中硫含测方法, 并与旧有方法做了比较, 认为改进法重现性好, 回收率高。夏巧凤等[15]通过5种阳性对照菌进行回收率试验, 建立复方硫磺洗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认为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细菌数及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采用常规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数较合适。

综上, 外用硫制剂处方上有一些改进, 工艺方面有所提高, 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为将来硫制剂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摘要:外用硫制剂为皮肤科重要制剂, 本文从处方改进、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方面对近年来外用硫制剂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为将来该制剂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硫,制剂,研究

制剂研究 篇2

为了评价NAS制剂的毒性,以小白鼠、雏鸡进行了毒理学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NAS中草药制剂的LD50为(9.0573±0.0309)g/kg.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个剂量组(1.8 g/kg,0.45 g/kg,0.15 g/kg)雏鸡连续口服NAS中草药制剂14 d,1次/d,未出现中毒症状,而显示出有增重作用,且增重率与药物剂量成正比,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

作 者:崔颖 梁剑平王选慧 罗永江 尚若锋  作者单位:崔颖,梁剑平,罗永江,尚若锋(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新兽药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

王选慧(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植物制剂对蚜虫防治效果的研究 篇3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和设备

1、试验材料的获得

芦柑(Citrus chachiensis Hort),原产于湖南泸溪。烟叶(Nicotiana tabacum L),原产湖北恩施,苍山大蒜(Allium sativum L),原产于山东苍山,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叶,取自长江大学西门多年生夹竹桃树,原产于伊朗。

2、主要仪器设备

天平,喷壶,各种规格的烧杯,研钵,等。

试验处理

选择一块面积约为667m2的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地,平均划分成5等分,随机抽查30棵油菜,记录每棵油菜上面的蚜虫数量,用于后期对比实验使用。

将烟叶或烟丝按1kg用10kg的开水浸泡,盖上盖子,等不烫手时,反复搓揉几次,捞去叶渣,重复4次,取起滤液。大蒜按照1kg,加水少许浸泡片刻,捣碎取汁液,加水稀释10倍配制出滤液。夹竹桃枝叶按照1kg切碎,加清水20L,煮20~30分钟,去渣取滤液喷洒,但要注意:夹竹桃液毒性大,用后要妥善保管,勿使人畜误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柑橘皮1kg,加水10L浸泡24h,过滤后取滤液的方法对已经划分好的油菜地进行喷洒,剩余1块则喷洒清水作为空白对照。

结果与分析

不同处理下蚜虫数量的变化

1、烟叶制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的影响

喷洒过烟叶制剂后蚜虫数量不断在减少,在开始的5d时间里面,蚜虫数量变化比较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趋于平衡状态,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烟叶制剂的药效开始减退,所以蚜虫数量不会再减少,但也证明了烟叶制剂对蚜虫有着一定的防治作用,不过效果并不是十分迅速。

2、柑橘皮制剂对蚜虫防治的效果

在喷洒过柑橘皮制剂之后的前三天的时间里面,蚜虫数量急剧下降,证明了柑橘皮制剂对蚜虫防治的效果十分显著,但马上就趋于平衡状态,说明了柑橘皮制剂的药效时间比较短,见效快。

3、夹竹桃叶制剂对蚜虫防治的效果

夹竹桃叶制剂的防治效果并没有柑橘皮制剂的效果明显,不过同样可以看出,夹竹桃叶制剂药效所持续的时间比柑橘皮制剂的要长,蚜虫数量减少比较平稳。

4、大蒜制剂对蚜虫防治的效果

大蒜制剂的药效时间比较短,并且药效也并不够特别理想,没有像以上3种植物制剂一样能够十分有效的防治蚜虫,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大蒜制剂会随制剂中大蒜浓度的增加变得粘稠,喷洒在植物叶片上面会阻碍植物呼吸,不利于植物生长。

讨论与结论

讨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业是我国的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支柱,而想要使农业更好的发展,病虫害的防治又是一个不缺少的方面,所以对植物制剂防治病虫害也做了很多研究。

我国对植物制剂对病虫害的研究从不同药剂的药效,药剂制作的难易程度,经济适用性等不同方面均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也验证出了很多植物制剂在哪种浓度,对哪些病虫害效果比较明显。本实验同样验证了植物制剂对病虫害有防治作用,但进一步具体的使用到了四种植物制剂在一定浓度下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的研究,这也是本实验的研究价值所在。

結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实验证明了植物制剂确实对蚜虫有防治作用,并且通过实验也可以看出各种不同制剂的效果也不一样,验证了现在很多对植物制剂防治虫害的实验证明,本实验在其他同类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确定了在上述实验中的四种材料制剂的防治效果的不同,而且在以后的研究中,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进行更多的不同制剂的防治效果的比较,还有进行更大的数据统计以及更多的重复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果。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陈皮制剂的研究概况 篇4

1 制剂剂型及其临床应用

近几年,陈皮制剂剂型的研究主要有丸、散、合剂、口服液、酒剂、冲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陈皮制剂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分泌、妇科、伤科等方面。

1.1 散剂

散剂是传统剂型之一,具有制法简便,剂量可随意增减,奏效快等特点, 但在粉碎和混合过程中,由于陈皮的表面积加大,其挥发油易散失,影响疗效,因此不适于批量生产。临床应用的有不换金正气散,其由陈皮、厚朴、广藿香、半夏等六味药制成的,用于脾胃不和,痰湿中阻,胸隔痞闷,寒热往来,霍乱吐泻,山岚瘴气的治疗[1]。还有如意金黄散由陈皮、姜黄、大黄、黄柏、苍术等十味药制备成,广泛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扑损伤的治疗[2]。

1.2 丸剂

丸剂也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临床应用丸剂较为广泛。诸如由陈皮、白芍、川楝子、木香等十一味药制得的苏南山肚痛丸,临床用于治疗肚痛,食滞腹痛,胃气痛,月经痛,小肠疝气痛,胁痛等[3]。由陈皮、黄芩、胆南星、枳壳、桔梗、桑白皮 (制) 等十二味药制成的清金理嗽丸,临床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急呕吐,口燥的治疗[4]。还有妇科再造丸,共有当归、香附、白芍、陈皮、延胡索、地榆、三七、丹参等42味中药组成,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凋、闭经、崩漏、倒经、经期腹痛、子宫寒冷、体虚带下等症[5]。丸剂的制作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制丸工艺,使陈皮等具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在丸剂中心层,以减缓其挥散。

1.3 合剂

中药合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起来的中药剂型,其能综合浸出药材中的多种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的综合疗效,同时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应用方便,服用量减少,口感好等特点。现代研究的陈皮合剂有二陈合剂,其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五味药制成,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等症[6]。陈皮利咽合剂由陈皮、延胡索等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急慢性咽炎的治疗[7]。此外还有五味陈皮合剂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报道,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有五味子、陈皮、桑皮、半夏等八味中药组成[8]。一般合剂中的陈皮等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单独提取出挥发油,其药渣再与其它药物一起浸提,净化,浓缩,从而保证了陈皮的有效成分的浸出完全。

1.4 口服液

单剂量包装的合剂称"口服液",其携带、保存和服用比合剂更方便、准确。例如小儿止咳口服液由金银花、麻黄、陈皮、甘草等14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9]。另外由陈皮、太子参、北沙参、山药等八味中药制成的儿宝口服液,用于小儿面黄体弱,纳呆厌食,脾虚久泻,精神不振,口干燥渴,盗汗等[10]。

1.5 糖浆剂

糖浆剂中加入了糖和芳香剂(香料)作为矫味,能掩盖某些药物的苦、咸等不适气味,改善口感,所以深受儿童欢迎。诸如临床常用的百咳静糖浆,由陈皮、麦冬、前胡等十六味中药制成[11],还有止咳糖浆,其由陈皮、黄芩、苦杏仁等十味中药制成[12],在治疗百日咳,感冒及急慢性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1.6 颗粒剂

中药颗粒剂是在中药汤剂和干糖浆等剂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吸收较快、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使用不便的缺点。临床应用的健脾益气颗粒剂是由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淮山、甘草等药组成,具有良好的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13]。此颗粒剂中的陈皮单独提取出挥发油,常用β-CD制成包合物,再混匀于其他药物制成的颗粒中,使液体药物粉末化,且增加了挥发油的溶解度和颗粒剂的稳定性。

1.7 片剂

片剂是对汤剂、丸剂等传统剂型的改进,具有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较好,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便于机械化生产等优点,因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诸如陈香露白露片是由陈皮、甘草、川木香等九味中药制成,临床用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胃酸过多,急性、慢性胃炎,肠胃神经官能症和十二指肠炎等[14]。橘红枇杷片由陈皮、化橘红、枇杷叶等六味中药组成,临床用于治疗咳嗽痰多[15]。该片剂制备过程中先提取了陈皮、化橘红的挥发油,最后喷加于制成的颗粒中混匀,压制而成,并可通过包衣减少挥发油在储存过程中的挥发损失。

1.8 胶囊剂

胶囊剂是将药物直接分装于硬质空胶囊或具有弹性的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临床常用的胶囊剂有蛇胆陈皮胶囊,其由陈皮和蛇胆汁两味中药制成,具有须气化痰,祛风健胃作用,治疗风寒咳嗽,痰多呕逆[16]。另外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研制的乳痛一号胶囊,由陈皮、穿山甲、当归、夏枯草等八味药制成,用于治疗乳腺囊性增生及乳痛证的治疗,经临床应用观察,取得满意疗效[17]。还有由降矾和陈皮两味中药组成的调中生血胶囊,具有补血、生血作用,用于缺血性贫血,症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少寐[18]。一般这些胶囊剂的制备过程中把陈皮等药物粉碎,经过系列处理装入胶囊而制成,其可以掩盖蛇胆等药物的不良气味,而且与片剂、丸剂等相比,由于制备时不需加粘合剂和压力,崩解快,吸收好,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同时,陈皮等装入胶囊中免受湿气和光线的作用,防止了挥发性成分的散失,提高了稳定性。

1.9 其他

其他剂型报道的有注射剂,如复方人参注射液是由人参、陈皮经提取、精制而成的静脉注射液,具有行气通脉、扶正固脱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休克 (阙脱症)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注射液改变了传统给药途径,是中药的一种新剂型。为开创中医急症工作开辟了新途径,进一步发挥中医在急救医学中的优势[19]。还有白龙跌打酒剂,其由陈皮、血竭、徐长卿等中药制成,具有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除湿的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的治疗[20]。

2 制剂工艺

陈皮制剂中陈皮的入药有直接研成粉末和提取其有效成分两种形式。

2.1 陈皮研成粉末

在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常常要将陈皮干燥后粉碎入药,但干燥和粉碎过程中的热量及粉碎过程中细胞壁的破碎均会引起挥发油、橙皮苷等有效成分的损失。喻雄华等[21]以粉碎细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可变因素,以挥发油含量、橙皮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出陈皮粉碎的适宜工艺为在50℃备件下干燥2h,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2.2 提取陈皮有效成分

2.2.1 挥发油

陈皮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具有行气、祛痰、平喘作用。陈皮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一般有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萃取法。李瑞明等[22]以水蒸气蒸馏法,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了将脂减肥胶囊中陈皮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1.5 h,加水l2倍量,蒸馏时间7h。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王艳琴等[23]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陈皮挥发油,以挥发油量、挥发油得率作综合评价指标,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陈皮挥发油最佳萃取工艺是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1.5h。超临界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相比,其挥发油提取率明显高,萃取时间短,稳定性好,且操作简便,安全又能保持生物活性,色味纯正,是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提取分离方法。但大量实验证明,对于超临界萃取方法很多正交实验优化的工艺条件重复性较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由于陈皮挥发油在制剂过程中易挥发,遇光和热不稳定,导致用量不易控制,影响疗效。近年来有研究用β-环糊精包合工艺对陈皮挥发油进行包合,以增加陈皮挥发油的稳定性,并能消除异味。报道的包合挥发油较成熟的方法有:搅拌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液-液包封法、气-液包封法等,其中饱和水溶液具有包合物收率高,省工时的特点,应用较广泛。也有采用超声法进行包合试验的报道,筛选出最佳工艺为50℃,油与β-CD比例为1:3,包合时间为40min[24]。近几年还有以阿拉伯为囊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陈皮挥发油微囊的研究[25],该技术得到的微囊不仅载药量大,而且能够较显著的提高挥发油微囊的稳定性。

2.2.2 陈皮提取工艺

橙皮苷是陈皮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抑菌,兴奋心脏,扩张血管,抑制肠胃运动等。同时,还具有健胃,止泻,祛痰,祛风,镇呕、延缓衰老等功效。因此,一般以橙皮苷作为指标成分来优选陈皮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乙醇渗漉法与水蒸汽蒸馏后水提醇沉法比较,李行利等[26]优选出陈皮提取工艺为取药材粗粉,经10倍量50%或60%乙醇渗漉,漉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每1ml药渡相当0.5g生药,制得陈皮提取液或经干燥得陈皮提取物。近年来有超声波法提取陈皮的研究,该技术和回流提取法、渗漉法等技术相比,具有省时、节能、提取率高等优点。刘晓茵等[27]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分别选择纯水、不同pH碱水和乙醇对陈皮进行提取,结果75%乙醇提取陈皮中橙皮苷的提取效率最 (0.788%) 。进一步研究超声法提取陈皮的最佳工艺为用75%的乙醇,超声提取2次,20min/次,橙皮苷提取率最高,同时因为超声提取不需加热,可能减少橙皮苷的损失,从而提高药材的利用率[28]。但超声提取的影响因素较多,也比较复杂,尚需对超声波功率、频率、温度等因素进一步考察。

3 质量控制

陈皮含橙皮苷、川陈皮素、柠檬烯、a-蒎烯、B-蒎烯等,并含多种微量元素。对陈皮及其制剂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光谱法、电化学法、荧光法、色谱法、气质联用等。光谱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紫外分光光度法,陈皮中橙皮苷及各种微量元素对紫外光具有选择性吸收,因此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陈皮制剂大多组成复杂,共存成分和陈皮中有效成分的紫外光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重叠常干扰测定,经过适当的数学方式处理,用双波长、三波长和导数光谱法可不经分离就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马平勃[29]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化痰糖浆中橙皮苷的含量,确定318.0、279.0 275.0nm为橙皮苷的精选波长。电化学法中毛细管电泳法将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具有高效、高速、微量、操作简单和低耗的优点,近几年也来有应用于橙皮苷测定的研究报道。韩丽萍等[30]采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法,样品中橙皮苷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建立了一种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藿香正气口服液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虽然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随着色谱法的发展,目前HPLC法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技术已很成熟,已成为测定陈皮及其制剂中橙皮苷的主要方法。橙皮苷的含量测定用RP-HPLC法分离效果较好,流动相一般为甲醇-水-磷酸 (醋酸) 或乙腈-水-磷酸 (醋酸) 系统,一般在最大吸收处280~286nm附近测定。胡飞凤[31]采用ODS Cl8柱,以甲醇-醋酸-水 (35:4:61)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测定橙皮苷含量,结果橙皮苷在0.8014ug~4.007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王太臣等[32]采用Cl8柱,以乙腈-水-磷酸 (2l0:790:0.1)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3nm。橙皮苷在0.14~1.09u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外,由于近年来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气质联用和荧光法也应用于陈皮制剂中挥发油和橙皮苷的含量测定,不断完善了陈皮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技术。

陈皮制剂的定性研究中一般采用陈皮的薄层色谱鉴别,其方法为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醋酸乙酯-甲酸-水 (100:17:13) 为展开剂,展至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 (20:10:1: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至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晾干,置紫外灯 (365nm) 下检视。该方法操作简单,专一性强,能有效地控制其质量[33]。

4 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陈皮的研究完全超越了几千年来陈皮的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用范畴,不只限于对消化系统胃肠道作用研究,已涉及到心血管、内分泌、抗癌、抗突变、免疫、抗菌消炎、抗衰老、营养补虚等诸多方面。现有的资料表明:陈皮不仅可以用于临床医学,而且还在运动医学、营养医学、老年医学、美容医学中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因此,陈皮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制剂以及陈皮复方制剂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陈皮制剂中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剂型的选择、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从而为研究出更多的陈皮新制剂,探讨出更合理的制剂工艺和更先进的检测方法提供研究经验和资料。

摘要:陈皮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并逐渐涉及到心血管、内分泌、抗癌、抗菌消炎、抗衰老等诸多方面。近年来陈皮制剂的研究不断深入, 并取得较大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陈皮制剂剂型、临床应用、制剂工艺、质量标准, 并对陈皮制剂进行展望。

制定专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并实施 篇5

中医离不开中药,中药院内制剂是中医临床特色的体现和支撑,专科专病建设更不能没有特色制剂。为进一步发展颈肩腰腿疼科特色专科建设,医院将按《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逐步建立中药制剂室,按照临床需要研制出积液消合剂、跌打酒、跌打风湿膏,其使用方法包括口服,外敷,外搽等。为确保颈肩腰腿疼科中药制剂的质量,现将院内制剂计划如下:

一、专科中药制剂的研发目标

特色明显,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价格低廉。

二、专科中药制剂的研制原则

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三、加强中药制剂人才队伍建设。

重视制剂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配制人员和制剂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选派制剂技术人员到上级中医院制剂中心或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生产企业参观学习。积极培养引进人才,加强我院制剂室技术力量。力争五到十年内建立一支院内制剂的人才队伍。

四、建立中药制剂室

完善制剂室配套设施:多功能提取罐、真空浓缩罐、微波真空干燥机、流化床气流粉碎机、全自动液体灌装旋盖机、颗粒制粒机、自动颗粒包装机、自动袋泡茶包装机、全自动胶囊充填机、制丸机、包衣机、膏体包装机、自动软膏灌装封尾机等现代化制药设备。设有液体制剂生产线、颗粒剂生产线、胶囊剂生产线、外用制剂生产线等。使院内制剂符合GMP认证标准。

五、大力开展申报注册,满足专科专病建设需要。

随着我院业务不断发展,颈肩腰腿疼科专科专病建设不断加强,临床科室需要申报专科特色制剂不断增加,特别是加强颈肩腰腿疼科重点专科制剂的研发。颈肩腰腿疼科中药的使用,中药外敷、外洗制剂的使用。真正实现我院“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业务建设思路。

六、建立健全质控措施,调动临床科室积极性。

由于院内制剂仅限本院使用,医院在严格保证制剂质量和疗效的同时,根据《二甲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以及国家有关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要求,制定医院全面的质控标准。逐步制定院内制剂的考核指标。提高了中医治疗率和中药使用率,促进了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

我院颈肩腰腿疼科中药制剂实施情况:

院内中药制剂是我院临床药物使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卫生部对医院制剂工作非常重视,尤其是对医院制剂室进行定期验收,促进了医院制剂室的全面发展,医院自制中药制剂的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中药制剂作为医院制剂的重点工作之一,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意义不仅在于满足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的需要,而且可以补充市场供应不足和市场不供应而临床又需要的品种。然而受到医院制剂设施、环境、人员和技术方面的制约,医院制剂质量易出现许多问题,而中药制剂技术含量高、品种多、剂型多、工艺复杂,更易产生质量问题。提高医院自制中药制剂质量是一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建设符合GMP要求的中药制剂室、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提取效率与质量、采用新型提取设备、改进提取工艺及方法、正确选择处方中要进行含量测定的主要成份,确立测定方法,制定完善的质量标准、健全规章制度,实施科学管理。

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概况 篇6

关键词:中药软胶囊 质量 发展

目前,中药软胶囊制剂在国外发展迅速,在发达国家已有广阔市场,我国中药软胶囊制剂研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和研制,我国中药软胶囊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药软胶囊在研发、质量提高和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鉴于传统中药制剂存在的缺点,中药软胶囊制剂发展迅速,国内外软胶囊的研究开发加大力度,新品种不断上市,尤其在中药新药改变剂型中软胶囊申报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中药软胶囊制剂的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其开发研究已成为中药新剂型的热点。

一、中药软胶囊发展现状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对各种软胶囊制剂的需求越来越大,国际国内对软胶囊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对中药软胶囊制剂的生产和开发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大力推进和新型软胶囊生产技术的应用及国内软胶囊设备生产企业的崛起,拓展了中药软胶囊生产前景。中药软胶囊剂弥补了传统中药方剂的缺点,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喜爱。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人们对天然产物的推崇,中药的影响力日益加大。市场对中药软胶囊制剂的需求不断增加。入关后,中药软胶囊、中成药已成为中国制药行业进入西方医药市场的一个突破口,成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方向。将成为发展空间巨大的产业。目前,我国中药软胶囊制剂的研究、生产和开发总体水平不高,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表现在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质控标准及方法欠科学、高水准的制剂品种较少等。致使大多中药胶囊制剂产品质量较差、临床疗效较低,走向世界困难,制约其发展。

二、中药软胶囊剂型的特点

1、中药软胶囊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可根据用量分开携带。

中药软胶囊可掩盖中药的苦味及不良的嗅味制成软胶囊可以掩盖这些不适气味使广大患者容易接受。

2、中药软胶囊密闭性好,安全性高,定量准确。

中药软胶囊在生产中,内容物被包裹胶皮中,胶囊产品密闭,避免二次污染。软胶囊完全密封,还具有良好的隔离功能,能将对光、氧敏感的功能性物料与空气、光线隔离,可避免有效物质的氧化,能使产品在有效期内含量准确,保证功效的发挥。并使药物具有更长的存储期。中药软胶囊大多是将药物溶解、混悬或乳化在溶剂中,使其成为均匀一致的溶液后作为内容物填充在胶囊中,由机器定量灌装的中药软胶囊定量准确,装量均匀准确,溶液装量精度可达1%。剂量误差小,消费者每次的食入量稳定。

3、中药软胶囊生物利用度高,奏效快,外形美观,防止假冒。

中药软胶囊以适当的脂溶性基质和表面活性剂为辅料,将药物制成乳浊液而制备成软胶囊,可达到速溶作用。在胃中溶解快,进入胃肠迅速崩解并被人体吸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显效。产品包装外观形态各异,色彩丰富,新颖诱人对广大患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新奇感。在软胶囊上可将商标、图文等借助食用色膏印刷在表面,可提高防伪及识别效果,增加亲和力,提高市场竟争力。

三、适宜制成中药软胶囊剂的药物

1、油性药物与低熔点药物

此类药物在常温下是液体或半固体,制成制剂时常采用吸收、固化等技术处理。如在制备时进行加热干燥处理,药物易从吸收剂等辅料中游离渗出,使主药损失影响疗效;加入吸附剂等辅料,将使制剂体积增大。对于这类药物,中药软胶囊是合适的剂型,它可以将油性药物与低熔点药物用脂溶性溶剂溶解或制成乳浊液进行填充,省去吸收辅料,使制剂剂型体积缩小,同时避免了药物渗出等系列问题。

2、粘稠性强的中药浸膏

中药制剂多为浸膏制劑,中药浸膏与空气接触时易吸潮受热易软化,此类药物制成固体制剂如硬胶囊,需要加入较多的填充剂,在储存中内容物易出现粘结现象,而制成软胶囊此问题可达到解决。

3、生物利用度差的疏水性药物

对于一些水溶性差的药物,将其与油性载体制成微乳剂后装入软胶囊,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因此对某些采用常规制剂生产利用度差的药物,可将其制成软胶囊,可获得良好的生物利用度。中药软胶囊制剂已将水溶性药物乳化制成胶囊剂,引用借鉴国内外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提高中成药药品质量;制剂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的同时,还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使传统中药与现代制剂技术方法相结合,也为中药现代化开拓了道路。

4、具有不良气味及挥发性成分的药物

部分中药含挥发油,在制备和储存中挥发成分易挥发损失,影响疗效。中药还具有特殊的气味。将其制成软胶囊密封在胶囊壳内能掩盖不良气味,防止挥发成分挥发,提高药品质量,口感好便于服用。

四、中药软胶囊的制备研究

目前中药软胶囊制法主要有两种:模压法和滴制法。模压法是将明胶与甘油、水等溶解后制成胶板或胶带,再将药物置于两块胶板之间,用钢模压制成形。该法成本较低,产量高,药业数量由填充泵准确控制,并能减少污染。滴制法适用于液体药液制备软胶囊。它是以甘油明胶与油状药物分别盛于液槽中,通过滴制机喷头使两液按不同速度喷出,使一定量的明胶将定量的油状液包裹后,滴入另一种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明胶液在冷却液中因表面张力作用而形成球形,并逐渐凝固而成软胶囊剂。滴制法生产设备简单,生产中甘油明胶的用量较模压法少,成本更低。中药软胶囊内容物的制备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由浸膏直接制备。浸膏与油难于直接混合,可采用乳化法制得较细腻的乳剂。但含水太多的乳化剂原则上不适宜制成软胶囊,因药物本身具有亲水性,水分过多易造成软胶囊渗漏。因此在制备中浸膏含水量易低,油量需大。药物量少时可将易于研成细粉的药物加入浸膏中,降低水分,提高硬度。另一种方法是干膏粉制备。干膏粉的粒度越细越易混匀,一般粒度小于80目就可以起到较理想的效果。从制备混悬体的角度来讲,采用粉末制备从混悬液的沉降公式可推知,粒度减小,增加分散媒粘度都能有效的减少沉降速度,保证混悬液的稳定性。

五、中药软胶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中药制剂的研发中,人们在选择剂型时多考虑胶囊剂,因胶囊剂具有前面所述的一系列优点且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患者顺应性好等优点。但中药软胶囊剂普遍存在载药量有限,服用粒数多、崩解迟缓、渗油、包装容器吸附及囊壳易老化变硬等问题。

1、中药软胶囊渗油问题及解决措施:中草药提取物软胶囊在储存期内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胶丸渗油现象,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针对渗漏现象提出以下改善措施 减小药液中中草药提取物颗粒的粒度。

2、部分中药软胶囊崩解迟缓。主要原因是囊材中含有醛基与明胶分子中的氨基形成氨醛缩合物使囊壳溶解困难,或是因制备时加热导致明胶产生物理变化所致。目前使用明胶诱导体,添加有机酸或使用明胶水解物等方法。解决软胶囊崩解迟缓。适当添加特定的高聚物、表面活性剂能达到加快药物释放、提高稳定性的目的。

3、中药软胶囊剂对包装容器的吸附现象。中药软胶囊在流通中存放时间长或由于温度过高,因软胶囊囊材中含有较多甘油易发生吸附现象。针对软胶囊吸附问题,除软胶囊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外,在生产技术上应作相应改进,研究表明在囊材中加入一定量的结晶纤维素或用蜡对软胶囊表面处理可较好解决吸附问题。

4、中药软胶囊长时间存放囊壳老化变硬。具研究囊材中各种辅料的比例及空气中的氧是导致软胶囊囊壳变形的主要原因。影响软胶囊剂老化因素主要有:处方因素对软胶囊剂老化的影响;软胶囊壳的含水量与明胶的氧化有关,影响囊壁老化;高温条件促使明胶蛋白质自氧化交联以及增加中低分子醛类物质产生。对软胶囊崩解影响较大。紫外线的影响,强烈的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会加快明胶变化,导致体外溶出速率降低。故软胶囊最好在避光、低温、低湿条件下贮存。总之,由于中药软胶囊具有的特性,而使其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剂型。随着制药科学的发展,中药软胶囊的制备理论、制备技术都将进一步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将会得到稳妥解决。

基金项目:安徽新华学院2008年科研资助项目:利血康软胶囊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玉云,李先向.中药软胶囊研究简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21(3):59-61.

[2]余庆华,桂双英.中药软胶囊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8,18(1):31-33.

[3]张庆平,符 .中药软胶囊热的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06,32(8):56-58.

[4]彭红英,周晓源,孔红.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技术探讨与展望[J]首都医药,2006,7:30-31.

[5]张星华,中药软胶囊崩解时限延迟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3(4):380-381.

[6]张亚中,张彤,陶建生.中药软胶囊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6(6):871-873.

多酚喷雾制剂研究初探 篇7

本试验应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东北地产小苹果和东北优势分布的松科类植物中的多酚成分,通过提纯、上柱、浓缩、有效成分和清除能力的测试、复合制剂配比、检测等试验,试制多酚喷雾制剂,以期为防辐射产品的研制提供试验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没食子酸、芦丁、浓硫酸、无水乙醇、无水三氯化铝、钨酸钠、溴水、浓盐酸、硫酸锂、无水碳酸钠、30%过氧化氢、s-5树脂。

1.2 仪器设备

超声波破碎仪KQ-5200,北京益植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6,北京普析通用公司;

旋转蒸发仪R-205B,上海申胜仪器公司;

电热恒温水浴锅NDJ-1,北京医疗电子仪器厂;

高速万能粉碎机FJ-200,天津泰斯特仪器公司;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240;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厂。

1.3 试验方法

1.3.1 超声波萃取

正常室温环境,将当地产小苹果准确称量100g打碎成汁液用70%乙醇1 000mL浸提;温度50℃,超声波萃取20min,棉质纱布4层过滤后抽滤得到澄清液,采用Folin-酚法测吸光度计算多酚含量,红松测法同上。通过计算得出苹果多酚含量0.16mg/g,红松多酚含量0.15mg/g。将4 500mL和3 500mL苹果和红松过滤液旋转蒸发,得到60mL苹果液剩余和50mL红松液剩余,用s-5树脂上柱,再用蒸馏水200mL,80%乙醇300mL洗脱后继续旋转蒸发蒸出乙醇,得到苹果浓缩液75mL,红松浓缩液75mL。用蒸馏水稀释不同浓度测定多酚含量、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率。

1.3.2 多酚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测定

通过残留的羟自由基与水杨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测定苹果多酚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体系中通过Fenton 反应产生的· OH 氧化水杨酸产生对510 nm 光有特征吸收的2,3-二羟基苯甲酸,通过测定水杨酸捕获·OH 所得到的产物确定·OH 的清除率。清除率(%)=[1-(A1-A2)/A0]×100%。

1.3.3 多酚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测定

采用邻苯三酚的自氧化作用建立超氧阴离子体系。采用抗坏血酸作为本试验的阳性对照品,用以评价受试物的抗氧化能力。多酚及抗坏血酸对超氧阴离子的抑制率通过公式清除率(%)=[1-(A1-A2)/A0]×100%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稀释液中苹果多酚含量1.38mg/mL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大,稀释液中苹果多酚含量0.91mg/mL时超氧自由基清除率最大。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率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多酚含量的增加而上升,达到最高值时回落(图1)。稀释液中多酚含量在2.75mg/mL到0.91mg/mL时清除率较高,但由于喷雾制剂不宜有颜色,因此选择0.91mg/mL浓度的稀释液进行配比,既降低了成本,颜色澄清适宜又保持了对自由基的清除率较高。

表2,稀释液中松多酚含量2.95mg/mL时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大,松多酚含量0.91mg/mL时超氧自由基清除率最大。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率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松多酚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即松多酚含量越高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能力越强,清除能力与松多酚含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图2)。但稀释液松多酚含量在1.48mg/mL以上时,液体颜色较深呈草绿色,不适宜做喷雾制剂,因此综合来看宜选择在0.98mg/mL浓度的红松稀释液,颜色澄清无色,综合的清除能力较好,且相对成本较低。

综上所述苹果稀释液多酚含量选择0.91mg/mL、红松稀释液多酚含量0.98mg/mL,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比,复合型制剂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如下:

复合液配比试验中,配方1和9中红松或苹果单方样在复合液中比例最大,从表4的数据和图3、4中可以看出,复合液中单方样比例占主导地位时,清除自由基能力反而较低,当两个单方以试验设定的浓度以5∶5配比时,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较高,如配方5;当配比为6∶4时,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较高,如配方6,这初步说明复合制剂按照配方5和6进行配比,可以产生协同或加合作用,其他比例配比产生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根据表1、2可知松多酚制取液清除能力高于苹果多酚,在复合制剂配比试验中,从配方1和9中,依然证实了松多酚制取液清除能力高于苹果多酚。

相比单方制剂,复合制剂的清除自由基能力明显降低,这有可能是由于成分中有效集团互相遮蔽,或是相互反应形成新物质从而降低了清除率,应从两种提取液中有效成分的结构、化学反应构型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本项试验研究验证了苹果和红松中提取的植物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多酚含量1.38mg/mL的苹果稀释液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可达64.17%,多酚含量0.91mg/mL其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为23.74%。多酚含量2.95mg/mL的松针稀释液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1.92%,最大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为16.13%。在本项目的试验方法下红松提取液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明显高于苹果提取液。

经综合数据分析苹果多酚和松多酚复合制剂采用苹果多酚含量0.91mg/mL和松多酚含量0.98mg/mL的稀释液进行配比,比例为5∶5时,二者出现协同或加合作用,其他配比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复合液清除自由基能力明显比单方制剂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分析这种结果原因:操作的误差;两种多酚成分发生功能团相互遮蔽,或产生新的物质。有待在多酚化学结构、成分分析等方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宪党,马驰,宁尚义,等.植物多糖抗辐射损伤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辐射卫生,2003,12(2):122-123.

[2]黄德娟,黄德超,甘礼敏.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生物学防护[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3);377-379.

[3]徐战,李德远,刘嘉麟,等.天然抗辐射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J].农牧产品开发,1999,(l):3-5.

[4]Sahidi F,Rapeseed.Produciton,chemistly,Nutd60n and Pmcess-ing Technology[M].New York:Van Nostmnd Reinhold,1990.

[5]李卫业,李群.辐射及活性氧对DNA的损伤以及芥子碱的保护作用[J].植物生理学报,1997,23(4),319-323.

艾叶的制剂研究概况 篇8

1 艾叶传统制剂

1.1 艾叶汤剂

汤剂是艾叶应用最早也是最多的剂型, 如《金匮要略》记载的胶艾汤[1], 以艾叶为主, 配以阿胶、川芎、当归、芍药、甘草、干地黄煎制而得, 主要治疗妇女崩漏下血。

1.2 艾叶丸剂

丸剂也是一种艾叶常用的传统制剂, 如香艾丸 (《圣济总录》) [1], 由艾叶和陈橘皮制成的丸剂, 可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附暖宫丸 (《寿世保元》) [1], 由艾叶炭、香附、当归、吴茱萸、续断、川芎、白芍、黄芪、地黄、肉桂混合制成丸剂, 主要治疗月经失调、行经腹痛、腰酸痛及赤白带下。

1.3 艾叶灸剂

灸剂系指将艾叶捣碾成绒状, 或另加其它药料捻制成烟卷状或其它形状, 借熏灼穴位或其它患部达到治疗目的的外用药剂, 是我国发明的、利用“温热刺激”的一种物理疗法。按其形状可分为艾头、艾炷、艾条三种, 均以艾绒为原料制得。使用艾叶灸剂可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调和气血、补正固阳、救逆固脱, 用于治疗一切寒性或虚寒性疾患, 如呕吐、泄泻、脘腹痛、哮喘、中风脱症等疾病。

1.4 其它传统制剂

艾叶的其它传统制剂还有膏剂, 如艾煎膏 (《御药院方》) [1], 可治疗头面风热小疮, 多痒少痛, 出黄汁;酒剂, 如艾酒 (《葛洪肘后备急方》) [1], 治疗白癞;熏洗剂, 以艾叶等药物加水煎煮后, 趁热先熏患处, 稍冷后再洗患处的一种传统剂型, 用于治疗痈疽初起、绣球风、痹痛及寒湿腿痛等;散剂, 系指将单味艾叶或以艾叶为主的复方药材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有内服散剂和外敷散剂, 可治疗血痢、外痔等;香囊 (袋) 剂, 是用单味艾叶或以艾叶为主的复方药物装入布制囊 (袋) 中, 敷于患处或接触机体的一种剂型, 该剂型能够使艾叶释放出来的有效成分被机体吸入或渗入皮肤、黏膜即刺激穴位而起到调节气机、舒经通络、安神醒脑的作用, 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通过外用达到内治的目的。

2 艾叶现代制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新的制剂技术和给药系统也在中药中得到研究与应用, 因此, 有了艾叶的现代制剂。

2.1 合剂

指单味艾叶或以艾叶为主的复方药物用水或其它溶剂, 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合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剂型。如艾叶合剂 (《中药大辞典》) [1], 由艾叶配以调味剂、防腐剂等采用适宜方法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2.2 注射液

将艾叶反复蒸馏后配以氯化钠溶液, 按照注射液的制剂要求制成灭菌溶液。使用艾叶注射液, 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艾叶的药效作用, 已应用于临床的艾叶注射液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1]。

2.3 片剂

片剂原先是一种常用的西药制剂,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所以目前也广泛应用于中草药制剂。艾叶的片剂剂型可见于乳增宁片[2], 由艾叶、淫羊藿、柴胡、川楝子、天冬、土贝母按照一般中草药片剂的制法制成, 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冲任失调引起的乳痛症及乳腺增生等症。

2.4 气雾剂与喷雾剂

气雾剂系指艾叶提取物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装置的耐压容器中, 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射出雾状的制剂, 艾叶气雾剂如喘立停气雾剂[3], 可用于治疗哮喘。

喷雾剂系指将艾叶提取物或艾叶细粉装于密闭容器中, 借助于手动泵的压力或其它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与气雾剂不同的是它不含有抛射剂, 也不必使用耐压容器。艾叶的喷雾剂通常用于空气的消毒。

2.5 艾叶的其它现代制剂

艾叶的其它现代制剂还有胶囊剂, 如上述乳增宁片也可以制成乳增宁胶囊;颗粒剂, 如艾叶冲剂[4]是将艾叶、虎杖浓缩制成颗粒状的冲剂, 可治疗病毒性肝炎;茶剂, 将艾叶制成粗粉, 包装在滤纸袋 (泡袋) 中, 有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如果按照给药途径的不同, 还可以将艾叶制成灌肠剂和洗剂等等。

3 艾叶油制剂

艾叶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 艾叶挥发油的成分比较复杂, 主要含有桉油素、芳樟醇、樟脑、龙脑、蒿醇、萜品烯醇-4和β-石竹烯等, 其中蒿醇、萜品烯醇-4和β-石竹烯具有很强的平喘作用, 因此, 艾叶油比较普遍地应用于治疗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艾叶油的提取方法是取新鲜艾叶或干艾叶置于挥发油提取器中, 充分湿润均匀, 用水蒸汽蒸馏法将大部分挥发油蒸出, 经油水分离器分得油层, 脱水过滤即得, 收率一般为0.3%~0.4%。艾叶油制剂有艾叶油胶囊、艾叶油气雾剂和片剂等。

4 艾叶保健品制剂

艾叶的保健品制剂有保健腰带[1], 主治风湿型、风寒型、寒湿型、肾虚型及外伤血瘀型腰痛、腰酸 (即腰肌劳损、腰椎肥大、腰椎骨质增生、类风湿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慢性前列腺炎及慢性附件炎等所致的腰痛) ;有蛇艾卫生巾[5], 具有除湿止痒、抑菌杀虫、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防治妇科疾病;蕲艾精油, 可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与抗凝血、免疫增强、护肝利胆、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等。

在保健品的开发方面, 现在国内市场上已开发出艾叶系列保健食品、保健浴剂和牙膏。艾叶保健茶是以艾嫩叶为原料, 经加工制成的茶叶, 不但富含其特有的中药成分, 且具良好的保健作用, 饮后无苦涩味, 是很好的保健茶。

在国外, 韩国和日本对于艾叶的开发研究利用较多, 以艾叶为主要原料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医药产品上。国外利用艾叶提取物作为保健食品添加剂, 将艾叶粉碎, 用乙醇、水等加热, 得到提取物, 制成添加剂, 用来加工减肥食品。艾叶具有的特殊馨香味可除虫防蚊, 是枕头的优良填充物, 日本从我国大量进口艾叶利用其做馨香除虫枕, 这种枕头不但可以驱除蚊虫亦可起到医疗保健作用。在韩国, 人们做韩国料理时经常使用艾叶来增添料理的味道和营养。韩国已开发出一系列以艾蒿为主要原料的化妆产品, 如:艾蒿按摩膏、艾蒿沐浴露、艾蒿保湿水等。

5 结语

艾叶在我国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随着艾叶新剂型的开发研究, 人们对艾叶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目前, 人工栽培艾叶还不够广泛,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的特性, 广泛人工栽植, 既可使这一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6]。几千年来的临床应用表明, 艾叶在预防流感等传染病方面有显著疗效, 未来应重点研究其在预防流感、禽流感等瘟疫的作用机理, 寻找出药效物质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有效的艾叶新制剂推广应用,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梅全喜.艾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165-184.

[2]陈馥馨.新编中成药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707.

[3]余琪, 闻聪, 周丹英.中药复方气雾剂喘立停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及微粒分数的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8:39 (9) :679-682.

[4]刘胜利, 戴玉厚.虎杖、艾叶冲剂治疗慢性肝炎50例临床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5, 36 (5) :123.

[5]程桃英, 高清华, 楼一层.蛇艾卫生巾对皮肤刺激及抑菌实验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 2003, 25 (8) :52-53.

制剂研究 篇9

1资料与方法

中药成方制剂一共20册, 一共收载中药制剂4052种。通过关键词检索来进行查找, 把所有乌头碱类中药制剂进行统计和收录。关键词包括:川乌、草乌、淡附片、白附片、制附子、黄草乌等。

2结果

2.1中药成方制剂含乌头碱类中药制剂的收录情况经过关键词检索, 可获得乌头碱类中药制剂一共467种, 占总中药制剂品种中的12%。因为一种成方制剂可能和一个或者多个饮片品种对应, 把这467种中药制剂进行一一整理, 获得含有乌头碱类中药制剂共309个。减去剂型不同但是处方、功效、主治相同的中药制剂, 获得含有乌头碱类中药制剂共294个。

2.2含乌头碱类中药制剂分布特点川乌、草乌、附子三者的毒性和功效存在较大的区别, 其毒性最大的是草乌, 其次是川乌, 最后是附子;在功效方面, 三种中药均具有祛风散寒和止痛的功效, 其中草乌和川乌的功效强于附子, 但是只有附子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 附子属于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 味辛、甘、大热, 并且具有毒性, 主要归属于心、肾、脾[4]。根据九十年代以来的文献研究记载, 附子和它药配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多达到80余种, 同时还要对具体的组成药材和炮制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于附子的研究非常丰富。附子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 主要来源于生附子所含有的毒性物质——乌头碱, 尤其是二萜类乌头碱。这种毒性物质会导致人们中枢神经产生兴奋, 然后抑制, 对心肌产生直接的影响, 促使心脏功能发生变化, 最终导致心律失常。附子中毒症状表现为麻、颤、乱、竭几大特征, 也就是麻木, 包括舌、口、面部以及全身麻木;唇、肢体不停的颤动, 导致言语不清;心律失常, 胸闷烦躁;呼吸和循环衰竭[5]。

川乌和草乌属于具有大毒的中药材, 川乌属于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草乌属于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具有辛、苦、热等性质, 通常需要经过炮制后方可投入使用。在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川乌和草乌的中药制剂中, 生川乌、生草乌主要功效在于散瘀活血、祛风散寒, 在铁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等方面疗效显著;制川乌、制草乌主要功效在于祛风散寒、止痛、舒经活络, 在风湿病方面疗效显著。其中, 含草乌的中药制剂一共160个, 以采用制川乌为主, 少部分采用草乌生品。草乌具有强烈的药效, 因此毒性也相对较大。所以通常草乌主要应用于外敷镇痛, 表面麻醉一般使用生草乌。含川乌的中药制剂一共194个, 其中制川乌通常适用于内服止痛中药制剂。

2.3含乌头碱类药材成方制剂的质量标准

2.3.1鉴别一共309种含乌头碱类药材, 其成方制剂质量标准中具有鉴别项的标准一共174个 (56%) 。鉴别的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鉴别、化学反应、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

2.2.2含量测定含量测定制剂标准一共19种 (6%) 。风痛宁片, 采取薄层扫描法进行检测, 成分限量情况:含士的宁应为0.080%~0.135% (g/g) ;骨刺片, 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检测, 成分限量情况:含士的宁应为0.15~1.20 mg;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检测, 成分限量情况:含天麻素应为0.12%以下。

3讨论

乌头碱属于附子、川乌和草乌的毒性成分, 归属于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首先促使神经系统进入兴奋状态, 然后又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对神经-肌肉的传导路线进行麻痹和阻断。此外, 乌头碱还对心肌产生直接的作用, 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乌头碱被人体吸收快, 因此中毒也快, 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中毒症状, 例如恶心、呕吐、抽搐、神志不清等, 严重者甚至于呼吸衰竭、心脏衰竭, 导致死亡。

中药成方制剂含乌头碱类中药制剂现存问题与建议主要为以下几点: (1) 没有对药典收录以外的鉴别项进行及时的收录和更新; (2)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项占比较小, 难以控制药品的有效性; (3) 对于使用生川乌、生草乌和附片的中药制剂应当进行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4)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例如附子, 附子中毒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点:a.附子没有先煮而导致中毒;b.附子炮制方法不规范导致中毒;c.患者的身体素质比较差而导致中毒。因此, 必须准确评估预防附子中毒的方法, 准确的掌握适应证, 合理的把握给药的剂量, 在泡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 按照正确的方法煎煮附子, 同时掌握有效的急救方式是提高使用附子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5) 鉴别方法检测质量所占比例比较低, 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的鉴别方法的作用, 用于鉴别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比较单一, 需要通过科技手段对鉴别项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 中药成方制剂目前关于含毒性中药制剂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 需要加强研究和控制毒性中药的特殊成分, 从而提高使用该类中药制剂安全性。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成方制剂中含乌头碱类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通过关键词检索来进行查找, 统计和收录所有乌头碱类中药制剂进行。结果 经过关键词检索, 获得乌头碱类中药制剂一共467种, 占总中药制剂品种中的12%。结论 中药成方制剂目前关于含毒性中药制剂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 需要加强研究和控制毒性中药的特殊成分, 从而提高使用该类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成方制剂,乌头碱,中药制剂,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贾淑珍.麝香乌龙丸中乌头碱的提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4) :472-473.

[2]阳长明.乌头碱类成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探讨.药品评价, 2011, 8 (10) :23-27.

[3]王泽童, 张丛, 吴韶梅, 等.中药制剂中乌头碱的提取及HPLC检测//2014第三届环渤海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 2014:613-616.

[4]邓雅琼, 刘荣华, 邵峰, 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乌头碱等3种成分的含量.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 (5) :1038-1039.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篇10

靶向制剂又称为靶向给药系统 (tyargeting drug system, TDS) , 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血液循环有选择地聚集定位于靶组织、器官、细胞或细胞内结构, 从而使得药物在靶区的浓度高于其他正常组织, 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目的的新型给药系统。靶向制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并在西药领域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 中药由于有效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造成基础研究较少、且研究难度较大, 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及材料学的进步有力促进了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 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就。本文就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作一综述如下。

1 脂质体

脂质体 (lipsomes) 系指将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包封于一层或多层类脂 (如磷脂、胆固醇等) 双分子膜内形成的微型球状体, 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靶向给药载体。对脂质体的研究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尤其是在抗癌药物方面, 其类似于生物膜的结构, 有利于改变脂质成分以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且其中的囊泡能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 有助于靶细胞及靶组织对药物的充分吸收, 从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和厚朴酚是从中药厚朴根皮、枝皮提取的化合物, 具有良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等抗肿瘤活性, 但其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容易被氧化。将其制成纳米和厚朴酚脂质体后可明显提高其水溶性和稳定性, 体外研究显示和厚朴酚脂质体与低剂量阿霉素具有协同抗乳腺癌效果, 并减少阿霉素的治疗剂量[1]。张丽等[2]利用脂质体作为紫杉醇转运载体后, 与紫杉醇一样能将卵巢癌SKOV-3细胞阻滞于G2/M期, 且凋亡细胞比例可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 提示紫杉醇脂质体并未改变紫杉醇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 除了能充分发挥药效, 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过敏等不良反应。另外一项动物研究[3]结果显示, 紫杉醇脂质体对于荷S180实体瘤小鼠体内抑制肿瘤作用明显优于紫杉醇注射液, 同时小鼠体内给药后对外周白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小于紫杉醇注射液, 此外还发现其在体内分布的改变并未增加对肝脏的毒性。毛志峰等[4]通过与红景天苷溶液的对照研究发现, 红景天苷脂质体经灌胃给药后能显著提高红景天苷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 增加了生物利用度, 并有效延长红景天苷在血液循环中的滞留时间, 与非脂质体相比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成的异长春花碱 (VRB) 脂质体, 与VRB注射液相比, 在Lewis肺癌C57BL/6J荷瘤小鼠模型肝、脾、肿瘤中的分布明显增强, 提示VRB脂质体对肝、脾、肿瘤具有明显的靶向性[5]。

2 中药微球

微球 (microspheres) 是一种利用适宜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如壳聚糖、白蛋白、聚乳酸、明胶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吸附制成的骨架型微小球状实体。中药微球制剂具有靶向、缓释、栓塞等特点, 改善了传统中药制剂在释药性、稳定性及靶器官药物浓度等方面的劣势, 同时在丰富给药途径、减少药物刺激、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等方面也得到完善。大黄具有泻下焦火、清热解毒等功效, 其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肠, 刘沛等[6]将大黄总蒽醌结肠定位微球用于大鼠结肠离体灌肠实验, 结果微球在肠道中具有良好的生物黏附性, 且泻下作用与同等剂量药材相当, 同时还可减少大黄蒽醌吸收后对肝素的毒性作用。胡英等[7]观察了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壳聚糖微球 (QT-CD-CM) 的理化性质及释药性能, 结果发现在体外QT-CD-CM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及药物释放性能, 可能会成为理想的槲皮素给药制剂。吕伟等[8]采用单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长效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 微球, 其体外药物释放均匀, 可维持30 d左右体外释放周期, 且在释放周期内达到约90%的药物积累释放, 从肿瘤病理切片结果也发现微球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恶性分化作用, 抑瘤作用优于常规紫杉醇制剂。中药丹参与川芎嗪具有明显的抑制人成纤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 (DNA) 及胶原纤维作用, 采用乳化法制备成的肺靶向参芎明胶微球, 除了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外, 还能通过控制微球粒径达到促使其聚集于肺部并在靶组织释放的目的, 从而提高肺部靶组织中局部药物浓度、降低药物对其他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9]。

3 微囊

微囊 (microcapsules) 是近十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给药技术, 药物微囊化系指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成直径为几微米至几百微米的贮库型微型胶囊, 药物通过微囊化能有效掩盖不良口味或气味、提高稳定性、减小胃刺激性等。严春临等[1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观察家兔灌胃大黄酚及大黄酚微囊12 h内血浆药物浓度, 结果表明将大黄酚微囊化后能显著改善药物稳定性, 提高大黄酚在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 且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黄晨韵等[11]通过与市售大豆异黄酮非缓释剂型对比研究发现, 经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埋体系制成的大豆异黄酮缓释微囊明显延长了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半衰期 (T1/2) , 并提高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 降低小鼠血浆中和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 含量、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力, 具有极其显著的缓释特性及有助于发挥大豆异黄酮的抗衰老生物学效应。赖玲等[12]设计了双周期交叉试验, 比较自制三七总皂苷 (PNS) 肠溶微囊与市售血栓通胶囊的生物利用度, 结果发现自制PNS肠溶微囊中的三七皂苷R1 (R1) 、人参皂苷Rb1 (Rb1) 、人参皂苷Rg1 (Rg1) 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均延长, 以市售血栓通胶囊为对照, 上述三种成分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13.63%, 314.35%和202.03%, 表明微囊制剂生物利用度更高, 缓释效果更好。

4 纳米粒

纳米粒 (nanoparticles) 又分为纳米囊和纳米球, 系一类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粒径在10 min~1 000 nm之间的固态胶体粒子, 药物、生物活性材料等活性成分通过溶解、包裹于粒子内部或吸附、附着于粒子表面。纳米粒粒径小、表面粗糙, 有利于药物吸收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且稳定性较好, 可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摄取后被动到达肝、脾、骨髓等组织而实现靶向作用, 近年来有关中药靶向纳米粒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发现利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 和F68作为载体材料制成的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粒径更小、表面粗糙多孔, 其体外药物释放呈双相释放模型, 并能被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所摄取, 从而逆转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的多药耐药[13]。苦参碱是从中药苦参、山豆根、苦豆子中分离而来的生物碱, 具有抗病毒、抗肝纤维化及增强免疫力、提高白细胞水平等作用, 常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李艳辉等[14]研究发现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在小鼠体内具有一定的组织分布特征, 苦参碱溶液药物相对分布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肝脏、血液, 而苦参碱纳米粒依次为肝脏、脾、血液, 两者肝靶向效率值分别为21.55和42.78, 苦参碱纳米粒肝靶向性明显提高, 表明该制剂可明显改变药物在肝脏的分布。陈明霞等[15]以正常麻醉大鼠作为模型比较经鼻腔给予重组水蛭素-2 (r HV2) 生理盐水溶液及其纳米粒溶液、纳米粒冻干粉复溶液的药代动力学、相对生物利用度等指标, 结果r HV2纳米粒溶液及其纳米粒冻干粉复溶液分别比其生理盐水经鼻腔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8.99倍和8.48倍, 且体现出了优越的抗凝血活性, 说明r HV2纳米粒及其纳米粒冻干粉均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而r HV2纳米粒冻干粉则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姜黄素体内外药效差异极大, 原因可能是其水溶性较差、口服后生物利用度较低且可在体内组织迅速代谢转化, 陈小会等[16]利用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酸酯 (m PEG-PLGA) 为载体材料采用改良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 (Cur) 纳米粒, 与姜黄素相比载药纳米粒稳定性有了极大提高, 且不影响对Hep G2细胞的抑制作用, 此外载药纳米粒的IC50比姜黄素有所下降, 体现出降低毒性的效应。

5 乳剂

靶向给药乳剂是药物以乳剂 (Emulsion) 作载体向靶部位定向传递的微粒分散制剂, 而乳剂是指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相混合后一种以液滴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之中形成非均匀液体分散系统, 此种制剂的靶向性受乳滴大小、表面电荷、处方成分组成及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油状药物或亲脂性药物制成O/W或O/W/O型乳剂并经静脉途径给药, 以肝、脾和肺脏等器官和组织作为靶目标, 水溶性药物制成W/O或W/O/W型乳剂经肌内、皮下或腹腔给药, 并主要聚集于邻近的淋巴器官[17]。陈洪轩等[18]分别向大鼠微静脉注射齐墩果酸静脉注射乳剂及其溶液剂, 结果发现两种制剂的体内过程均为二室模型, 两者的t1/2β和AUC0-t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静脉注射乳剂明显提高了齐墩果酸的AUC、延长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滞留时间, 大大提高该药的生物利用度。李慧等[19]将丹参酮ⅡA制备成乳剂后, 发现其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NB4细胞经乳剂作用后其S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乳剂对NB4细胞的凋亡及诱导分化作用显著优于丹参酮ⅡA二甲亚砜溶液, 显示了丹参酮ⅡA乳剂优越的生物相容性, 并有望在进一步研究后用于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高朝阳等[20]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水飞蓟宾亚微乳剂后, 其体外释放动力学符合Weibull方程, 与市售的水飞蓟磷脂复合物胶囊相比, AUC0-∞显著增高, 且微乳剂在大鼠体内平均滞留时间 (MRT) 和清除速率 (CL) 分别为胶囊剂的2倍和1/3, 提示微乳剂显著延长了药物的体内滞留时间, 大大提高了口服生物利用度。

6 结语

白藜芦醇新制剂的研究进展 篇11

【关键词】白藜芦醇;新制剂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41-02

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俗称芪三酚,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二苯乙烯(3,4',5-trihy-drolystilbence),化学式为Cl4Hl2O3,分子量228.25,属非黄酮类的多酚化合物,是在应激状态下,如微生物感染、紫外线照射等,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天然抗毒素[1]。Res广泛存在于虎杖、葡萄、花生、藜芦等植物中,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可广泛地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但由于Res水溶性差,血药浓度不稳定, 生物利用度低及易引起诸多毒副作用, 因此Res新剂型的研究目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白藜芦醇新制剂的研究进展作如下概述。

Res 具有高度亲脂性, 难溶于水, 但能在甲醇、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可溶。由于Res水溶性差, 血药浓度不稳定, 影响其最终疗效及易引起诸多毒副作用, 因此寻找新剂型, 提高Res的药物利用度很有必要。

1 纳米粒

李永涛等[2]用纳米Fe3O4 为磁性载体制成Res纳米微粒,体外实验条件下Res纳米微粒可抑制胃肿瘤MGC803细胞的生长, 延长药物对胃肿瘤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 载药纳米微球中Res的生物学活性没有改变。

姚倩等[3]以三聚磷酸钠作为离子聚合剂,制备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相对较小为38 nm,与白藜芦醇壳聚糖溶液相比,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显示了明显的缓释效应。

郭莉媛等[4]以白藜芦醇为模型药物,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载体, 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 RES-BSANP),24 h内的稳定性好, 水溶性较Res显著提高。RES-BSANP和Res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结果表明,二者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均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S期,随着剂量的增加,凋亡显著提高。与Res相比, Res-BSANP在低剂量时(15μmol /L)即能引起少量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为0.71 ±0.03) ; 在中等剂量时, 进入S期细胞比率明显增加( 46.22 ±31.32,),凋亡显著增加;当药物浓度为100 μmo l/L时, 进入S期细胞比率进一步增加。表明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在抗卵巢癌细胞增殖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纳米乳

刘继勇等[5]以三乙酸甘油酯-聚氧乙烯蓖麻油EL-烷基葡萄糖苷-1,2-丙二醇-水(0.08 : 0.07 ∶ 0.14 ∶ 0.11 ∶ 0.60) 优选处方组成制得白藜芦醇纳米乳,透射电镜观察其外观圆整、均匀,平均粒径为(9.2±1.6) nm,白藜芦醇含量为0.67 mg/ml。

杨宝平等[6]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劑, 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 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制备白藜芦醇纳米乳,透射电镜下纳米乳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6. 5 ± 1. 5 nm。纳米乳保存3个月仍澄清透明, 未见分层或絮凝, 其稳定温度范围为- 4~ 60。此项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专利号:200710306513),专利中指出白黎芦醇制备成纳米乳剂型后,可明显增强其抗肿瘤效果,延长半衰期,减少给药次数;纳米乳能防止白黎芦醇被氧化,增加白黎芦醇的稳定性且制备方法简单、耗能低。

段明星等申请了一种白黎芦醇磷脂复合物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专利(专利号:200910084272)。该乳液为一种包括白黎芦醇、磷脂及多元醇的水溶液。首先制备白黎芦醇磷脂复合物,然后将该复合物分散于多元醇水溶液中,再通过高压均质机或微射流均质机均质形成粒径小于200nm的白黎芦醇磷脂复合物纳米乳液,该纳米乳液具有与水任意比例互溶,稳定性高、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及药品领域。

3 纳米微球

蒋志峰等[7] 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mPEG-PCL,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载药纳米微球,制备的纳米粒子呈球形,平均粒径为(71.8±0.2)nm。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载药微球具有缓释特性。细胞实验表明,白藜芦醇纳米微球能够明显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特别是在低浓度下白藜芦醇微球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游离白藜芦醇。

4 其它纳米制剂

汪云申请了白黎芦醇纳米结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专利(200710188593.9),属于美容护肤化妆品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白黎芦醇纳米晶体,完全克服了目前纳米化妆品的不足,在化妆品中使用它有很多优势。

周亚伟申请了关于白黎芦醇口服纳米给药系统的专利(200710110506.8)。该给药系统包括白黎芦醇和载体材料小麦醇溶蛋白。大鼠在体肠吸收结果表明白琴芦醇口服纳米给药系统在小肠的吸收比白慕芦醇水溶液有明显的增加,说明利用纳米粒高度分散的特性及载体材料的生物粘附特性,可以增加白黎芦醇与肠道吸收部位的接触面积与接触时间,促进其在小肠更好地吸收。白藜芦醇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的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其对肝癌细胞HepG-2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夏强,赵吴君进行了白黎芦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该载体系统包括白藜芦醇、乳化剂、固体脂质材料、液体脂质材料和水。专利(201110029485.3)中指出该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水溶性,制备方法简单可控,重复性好,可以应用于含有白黎芦醇的化妆品的制备。

白黎芦醇作为一种低毒的天然药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目前对于白藜芦醇新剂型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作者相信更多新型白藜芦醇剂型也将被研制开发,使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Bertelli AA, Giovannini L, Stradi R, et al. Kinetics of trans-and cis-resveratrol (3,4',5-trihydroxystibene) after red wine oral administration in rats [J]. Int J Clin Pharmacol Res, 1996, 16( 4-5) : 77-81.

[2] 李永涛, 费洪新, 沈 雷等. 白藜芦醇纳米微粒对体外人胃肿瘤MGC803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1):2561-2563.

[3] 姚倩,侯世祥,卢懿等. 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6):444-447.

[4] 郭莉媛, 姚晶萍, 隋丽华. 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卵巢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30(3):474-477.

[5] 刘继勇, 郝天龙, 高 申等. 白藜芦醇纳米乳的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 43(5): 347-350.

[6] 杨宝平, 欧阳五庆 , 吴旭锦等. 白藜芦醇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J]. 西北农业学报,2008, 17( 2) : 20- 23.

关于固体制剂制粒技术的研究 篇12

1 固体制剂制粒的方法及特点

制粒是指将原辅料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后, 改变原来的物理形态使之变成均匀颗粒的过程。制粒方法包括流化床法、干法制粒、普通湿法制粒、喷雾制粒法和复合型制粒法。

1.1 流化床法

流化床制粒方法是指当物料粉末在容器内自下而上的气流作用下保持悬浮的流化状态时, 液体黏合剂向流化层喷入使粉末聚结成颗粒的制粒方法。该方法受黏合剂的种类、加入量及原料粉末的粒度和操作条件, 如:空气的空塔速度、温度、黏合剂的喷雾量、喷雾速度以及喷雾高度等的影响较为严重。

流化床制粒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在一台设备内进行混合、制粒、干燥, 甚至包衣等操作, 简化了制作工艺, 节省了制备时间, 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制得的颗粒多为多孔性柔软颗粒, 密度小、强度小且颗粒的粒度均匀, 流动性、压缩成形性好。

1.2 干法制粒

干法制粒就是将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压缩成大片状或者板状后, 粉碎成所需大小颗粒的方法。制备方法分为压片法和滚压法。此种制粒方法适用于热敏性物料、遇水易分解的药物, 并且方法简单、省时省力。但是使用时应注意由高压引起的晶型转变及活性降低等问题。

1.3 普通湿法制粒

湿法制粒就是将原料药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入液体黏合剂, 从而形成颗粒的方法。具体工艺可表示为:原料和辅料经过粉碎、过筛, 然后混合均匀, 再加入黏合剂, 经过制粒、干燥、整粒, 混入润滑剂后混合, 压片。用此方法制粒的优点是外观较美观、流动性好、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形性好等,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粒方法。

1.4 喷雾制粒法

喷雾制粒法是把药物溶液或混悬液喷雾于干燥室内, 在热气流的作用下使雾滴中的水分迅速蒸发以直接获得球状干燥细颗粒的方法。此种制粒方法可以由液体直接得到粉末固体颗粒, 且热风温度高, 但是雾滴比表面积大, 干燥速度非常快, 物料的受热时间很短, 干燥物料的温度相对较低, 适合于热敏性物料的处理。但是也有其相应的缺点, 如设备高大、设备费用高、耗能大、操作费用高、黏性较大料液易粘壁, 使用时会受到限制。

1.5 复合型制粒方法

复合型制粒是将搅拌制粒、转动制粒、流化床制粒等多种制粒技能结合在一起, 使混合、捏合、制粒、干燥、包衣等多元单个操作融合在一起的制粒方法, 采用的设备主要是复合型制粒机, 主要以流化床为母体进行多种组合。同样会受到黏合剂的性质、喷雾状况、流化空气的速度与温度、搅拌桨的形状与转速、流化板的通气方式以及装料量与净高的影响, 优点是节省时间、工艺比较简单。

2 固体制剂制粒的优点

固体制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很多, 而且改变了粉体的流动性, 避免黏结, 并且避免和其他药品混合。此外, 生产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服用与携带方便, 改善了物料的可压性;制备过程的前处理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 保证了药物的均匀混合与准确剂量;改善了药物的溶出特性, 使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3 固体制剂制粒的发展前景

根据市场需求, 结合国内制粒制剂生产工艺的特点,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依靠自身的优势和力量, 我们研制出了新型固体制剂制粒干燥联线, 成为当前新型的联线操作流程, 适用于片剂、胶囊剂等前道工序以及颗粒剂的生产。该方法提高了生产率, 降低了劳动强度, 减少了可能污染的环节, 使生产过程做到无尘化。改进主要集中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生产设备以及所用的材料方面, 这种联线生产, 一次生成, 将湿法制粒、湿法整粒、沸腾干燥、干法整粒、物料输送、混合等有效地组合起来, 杜绝了人为二次污染, 使制粒、干燥工艺更加科学合理, 减少了设备占用的空间, 并且可以保证较高的制粒成品率, 降低了劳动强度与粉尘污染。

摘要:固体制剂在药物制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而且固体制剂相比于其他剂型, 有很多优点, 因此研究固体制剂制粒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结合不同制剂的特点、适用类型及影响因素, 不断改进工艺, 提高技术水平, 采用联线生产方法, 应用不同的制粒技术制造出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药品。

关键词:固体制粒技术,制粒生产工艺,优点,联线生产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管理下一篇:穿刺置管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