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

2024-10-10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精选8篇)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 篇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需炮制后使用。

如草乌:生用大毒,多外用,

制草乌: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常山:生品有呕吐的副作用

酒炙常山:可消除此副作用,用于截疟。

改变或缓和药性

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带来副作用。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中药常通过炒、麸炒、蜜炙等缓和药性。故有“甘能缓”、“炒以缓其性”之说。

蒲黄:生用,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炒炭后,性涩,止血。

生麻黄:辛散解表作用较强。

蜜炙麻黄: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增强药物疗效

1.药物起作用的是所含的活性物质,通过适当的炮制,可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如果实种子药炒制,质变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龟甲砂烫醋淬后,蛋白质的煎出率是生品的14倍。热水浸出物含量为生品的6倍。

2.辅料协同,增强疗效。如款冬花,蜜炙后增强其润肺止咳作用;黄芪蜜炙增强其补脾益气之效。

3.制造新药,扩大疗效。

炮制可将非药用者转变为药物。如人发经煅为血余炭后,能止血散瘀。

通过炮制多个品种,使一药多用。如黑豆生用滋补肝肾,养血祛风,解毒;经干馏制成黑豆馏油,则主外用,以消炎、抗菌、收敛见长;经发酵制成淡豆豉,又可解表除烦;经发芽制成大豆黄卷,具清热利湿、发汗解表之效。

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

大黄苦寒为纯阴之品,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酒制后能引药上行,先升后降。李杲认为“大黄苦峻下走,用之于下必生用,若邪气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至高之分,驱热而下。若用生品则遗至高之邪热,病愈后或目赤喉痹,头肿,膈上热痰”。

规律性的认识:“大凡生升熟降”、“酒制升提”、“盐制入肾”、“醋制入肝”。如柴胡醋制,能更有效地治疗肝经疾病。

便于调剂和制剂

植物药经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便于调剂时分剂量配方,使剂量准确,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矿物药、贝壳类、动物骨骼类经煅制后,质地由坚硬变得酥脆,易于粉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利于储藏和保存药效

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可以进一步干燥药材,减少含水量,利于储藏。

某些动物类药材经过加热处理,能杀死虫卵,便于储存。如桑螵蛸经蒸制处理,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植物种子类药物,经加热处理,能终止种子发芽,便于发芽不变质。

某些含甙类中药经加热处理,可杀酶保甙,避免有效成分被酶解损失,以利久储,如黄芩。

矫嗅矫味,便于服用

动物类或其他有特异不快嗅味的药物,往往难以口服或口服出现恶心、呕吐、心烦等不良反应。为便于服用,常采用漂洗、酒制、醋制、蜜炙、麸炒等方法处理,起到矫嗅矫味的效果。如紫河车、乳香等。

提高药物净度,确保药用质量

中药在采收、运输、保管过程中,常混有泥沙杂质、霉败品和残留的非药用部位等。必须进行严格的分离和洗刷,使其符合药用的净度和纯度,以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减少污染,确保质量。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雷公藤:市售品, 经鉴定为雷公藤的根;川乌:鉴定为毛莨科植物川乌的干燥块根;麻黄:市售品, 经鉴定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的干燥草质, 以上三种药材质量均经药检部门鉴定认可;蒸馏水;实验室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

1.2.1 生品的制备:分别取出雷公藤、川乌以及麻黄三种药材, 除去三种药材中的杂质和细小的药材, 切段即得。

1.2.2 炮制品的制备

1.2.2.1 蒸制[2]:分别取已制备好生品100 g, 清蒸1 h, 干燥后加黄酒 (m/m=1/5) 闷润至酒吸尽, 用高压 (0.15 MPa) 蒸制一段时间, 放入70 ℃烘箱内干燥。经超微粉碎机粉碎, 过80目筛后装入标本袋中, 放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备用。

1.2.2.2 清炒[3]:分别取已制备好生品100 g, 放置于炒锅中, 在100 ℃条件下, 进行清炒至微焦, 取出, 摊晾, 冷却。经超微粉碎机粉碎, 过80目筛后装入标本袋中, 放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备用。

1.2.2.3 酒制:分别取已制备好生品100 g, 加适量的黄酒拌匀, 闷透, 置锅内浸泡5 min, 待药材均被黄酒基溶入后, 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 取出, 摊晾, 冷却, 经超微粉碎机粉碎, 过80目筛后装入标本袋中, 放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备用。

1.2.2.4 醋炙[5]:分别取已制备好生品100 g, 加适量米醋拌匀, 润闷1 h, 待药材均吸尽米醋, 置锅中文火炒至微带焦斑, 取出, 摊晾, 冷却。经超微粉碎机粉碎, 过80目筛后装入标本袋中, 放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备用。

1.2.3 含量测定

1.2.3.1 色谱条件。色谱采集:美国Agilent 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十八烷基键合硅胶的C18色谱柱 (5 µm 3.9 mm×150 mm) ;流动相:0.05 mol/L硼砂溶液 (用磷酸调节p H值至6.0) -甲醇 (3∶2) ;流速:1.0 m L/min;进样量:10 μL;柱温:25 ℃。

1.2.3.2 对照品配制:精密称取生物碱标准品2.0 mg, 后, 置于10 m L容量瓶, 加少量50%甲醇溶解后定容, 摇匀, 得对照品溶液。

1.2.3.3 供试品的制备:分别三种干燥好药材粉末各约1 g, 精密称定, 倒入100 m L平底烧瓶中, 加入75%甲醇25 m L。称定重量 (万分位天平称定) ;回流提取1 h, 放冷, 称重;用7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摇匀, 过滤, 取上清液, 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 取续滤液, 即得。

1.2.3.4 样品测定:分别吸取上述方法制备的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 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接“1.2.2.1”的色谱条件测定, 即得。

2 结果

三味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 见表1。

3 讨论

雷公藤、川乌及麻黄三种作为常用药物, 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许多方面限制了它的应用, 对患者的安全也是一种威胁。炮制方法对中药的毒性有很大的影响。清代的《修事指南》中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不准, 而病症不验也”。现代科学研究证明, 中药经过炮制后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消除或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 经炮制后, 雷公藤、川乌及麻黄三种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雷公藤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醋炙>酒制>清炒>蒸制;川乌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醋炙>清炒>酒制>蒸制;麻黄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清炒>醋炙>酒制>蒸制。雷公藤及川乌:与生品的生物碱含量比较, 醋炙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其他三种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均有明显差异 (P <0.05) ;麻黄:与生品的生物碱含量比较, 三种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均有明显差异 (P<0.05) 。可推知, 蒸制炮制在降低药物的毒性效果优于清炒炮制法、酒炙炮制法及醋炙炮制法。

本研究中的蒸制炮制法在传统的蒸发法基础改进为高压蒸制, 同时又结合了酒制的方式, 加入了黄酒, 将酒制跟蒸制的两种炮制方法合而为一, 将二者的优点最大化, 从而提高了炮制的质量, 使得有毒中药中的有毒成分得到有效的降低。如何对有毒中药进行炮制才能最大限度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并详细研究其机制, 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的指标来评定有毒中药的不良反应, 是将来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朝虹, 张吉林, 何毅, 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酮[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4, 19 (5) :268-270.

[2]贺海花, 杨云, 王爽, 等.不同蒸制方法和时间对黄精中多糖含量的影响[J].中药材, 2009, 32 (6) :861-862.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 篇3

【关键词】 微生物技术;中药;炮制工艺;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R28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20-03

Abstract:Objective Th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was applied to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is also the new techn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 Its ability to effectively use the microbes into, make the Chinese medicine active ingredients fully released, the drug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and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the drug, make it has higher use of security, has great use value. This paper is in the process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in TCM firing of historical origin, main varieties and applic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summary of many sided,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s prospected.

Keywords:microbial techn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ocessing craft; application status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绿色、健康”用药,所以作为天然性药物的中药,其优势已越来越突显,并且是目前医药领域研究的重要热点课题之一[1-3]。当今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除去野生采集方式外,获取中药材的主要途径就是药用植物栽培,在保证农作物种植的需求外,有限的土地资源已不能满足大批量药用植物的栽培,同时,大量的药用植物种植往往会大量喷洒农药,常带来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残留等系列问题[4-6]。所以,药用植物采取微生物发酵技术,进行大规模培养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1 中药发酵技术的历史

我国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进行酿酒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正是由于这一启发,后续又进行发酵制酱、醋及豆鼓等食物,和采用微生物固体发酵制备六神曲、半夏曲以及淡豆鼓等中药。早在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就已经记载了灵芝、茯苓及猪苓等药用真菌,并且使用至今[7-9]。发酵中药是通过药物的炮制和加工的一种工艺过程,使得传统的工艺,需经煎、煮、熬、炼、蒸、浸工序得以改变,并且明显的使药物药效得以提高,药效得以改变。就如中药的淡豆鼓,是由桑叶或麻黄等发酵后制得,而采取不同培养基,经过相同的微生物处理之后,会明显的使得药物的药性发生变化,所以利用这一特性,可制得不同适应症的中药。采用桑叶、青蒿作为发酵者,进行淡豆鼓的发酵制备,制得的药物药性偏寒凉,所以适用于风热感冒症状;采用麻黄、紫苏作为发酵者,进行淡豆鼓的发酵制备,制得的药物药性偏辛温,所以适用于风寒感冒症状[10-12]。

传统中药炮制制备药物的起步较早,而通过中草药发酵来制备药物的起步较晚,于20世纪80年代时期,研究开发的重点主要处于真菌类进行自身的发酵至次生代谢过程,主要有灵芝菌丝体以及冬虫夏草菌丝体等真菌的发酵,基本均为单一真菌发酵。而现代进行中药发酵的研究开发重点已经从单味药延伸至复方研究,并且已经获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如中药成药片仔癀,就是采用麝香、蛇胆、牛黄以及三七等名贵的中药进行微生物发酵而制备的药物,多用于退黄以及消肿[13-15]。

2 发酵炮制中药品种

根据《本草纲目》、《本草蒙筌》、《药性论》以及《韩氏医通》等史料记载,采取发酵炮制制成的中药主要分为两大类[16-17]。一类为经中药和面粉进行混合发酵制成的曲类中药,比如建神曲、六神曲、红曲、沉香曲、半夏曲以及采云曲等;另一类为经中药直接进行发酵制得,比如淡豆豉、豆黄、百药煎以及片仔癀等。这些当中曲类中药占绝大部分,并且该类药在临床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中成药剂的制备。2010年出版的《中药药典》中,收录关于中药发酵的中成药剂已达百余种,而各地方标准收录的种类则更多。曲类中药都有消食健胃功效,但是由于药方组成的不同,其相应的功效也各有差异,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将半夏作为基础的中药曲仅存在半夏曲和霞天曲两种,其他在临床上都很少应用[18-19]。淡豆鼓最早记录于《名医别录》,是经成熟大豆的种子、青蒿以及桑叶混在一起经过发酵加工制得,其具有宣发郁热、除烦以及解表等功效。片仔癀来源于明朝时宫廷的用药秘方,作为国家一级保护的中药品种,其由麝香、田七、蛇胆以及牛黄等贵重中药经微生物发酵而成,其主要的功效为凉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并且能起到很好的保肝、抗炎以及抗癌的功效。百药煎最早记录于《丹溪心法》,其由茶叶、五倍子以及酒曲混在一起经过发酵加工制得,具有止血止泻、清热化痰以及生津止咳的功效。

3 发酵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中药进行发酵炮制属于生物分解转化过程,其特点主要有选择性强,发酵炮制条件温和,药物转化率极高,最终的副产物较少,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率高、破坏少,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更高地使用安全性以及下游的处理操作更加方便等。中药的发酵炮制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自身的生长代谢,此过程会制造许多的胞内胞外酶,比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以及纤维素酶等,并且此过程会进行酯化、葡萄糖基化、氧化剂异构化等多种化学反应,并且对原料中剩余的特定组分进行分解转化,形成新的活性成分,同时会制造出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5]。所以,借助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以及其生命活动,进行中草药的炮制,相比于一般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进行炮制中药,其可以更大幅度以及更好地改变药物的药性,提升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的适应症,并且可以制造出新的药物功效,提升药物有效组分的提取率以及对其的吸收率和利用效率。可见,中药材炮制中,采取微生物技术具有许多的优点。

如白藜芦醇作为虎杖药材最有效的一种活性组分,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类型硬化以及抗肿瘤等,然而存在于虎杖里白藜芦醇的存在方式基本上都以苷形式。游松等[20]通过选用多种类型的微生物对藜芦醇苷进行转化,通过研究发现一株可以对白藜芦醇进行高效转化的丝状形真菌(syncephalastrum racemosum 3.264),同时经过纯化处理得到了质量分数98%的高纯度的白藜芦醇。此方法为得到白藜芦醇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再如一些研究者通过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针对百药煎经发酵后的药效分析发现,发酵后的抗炎、祛痰、镇咳以及抗菌等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原中草药。另有研究者通过采取微生物技术,于长春花茎韧皮处可以通过分离得到内生真菌,而经过对其发酵后,可以制成新碱类的抗癌药。再如半夏经发酵之后,其原本化痰功效会明显提升的同时,还会产生温胃、消食以及健脾的药效[21]。并且由卫生部动物药物实验结果显示,发酵中药只需要1/28的中药材用量,就可以达到经一般煎、煮以及熬经水提取物一份量的药效。

通过微生物转化后,可以使得药物中原本的毒性组分被修饰或者使得组分含量减少,从而药物的毒性会明显减弱。如附子是一类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以及补火助阳等药效的药物,常被称作“回阳救逆第一药”,但是其成为中含有相对较多的能致死的毒性组分乌头碱等双酯型二萜类型的毒性生物碱。有研究发现,发酵后附子中出现了苯甲酰乌头原碱等这类毒性较小的活性成份,而毒性相对较大的乌头碱以及新乌头碱的成分明显减少,所以毒性显著降低。丹参酚酸作为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成分,丹参酚酸从中草药丹参中提取,而在丹参中其含量非常有限,而借助微生物技术,来培养毛状根,可以明显地提高丹参酚酸A、B和香酸从丹参中提取的转化率。再如百药煎这种药物活性组分,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技术产生新活性成分制得,其原理是依靠微生物技术生成的单宁酶可使五倍子中的鞣质转化成食子酸,所以可以明显地增加药效还产生新的活性组分,使得原中药又起到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过敏等额外的功效[22]。

当今针对发酵炮制的中草药研究与开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酵炮制过程中,菌种的分离、筛选以及鉴定,由于微生物菌种的不同,其进行次生代谢的能力、产量都存在巨大的差别,同时他们菌种各自有着不同的特征以及发酵的效果,并且不同种类的菌种其制造Monacolin K的能力也存在巨大的差别。所以就中药的发酵炮制而言,获取高产率、低毒性及高转化率的菌种非常重要。二是优化发酵炮制的制备工艺条件,微生物所处培养的环境及自身所需的营养条件,对其自身的生长代谢以及产物量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药物作为原材料,为菌种的生长带来必需的营养组分,同时为以后微生物的分解转化运动带来底物。所以,针对药物原材料的配方,其组成、组分的配比以及预处理等将会影响药物的最终药效。三是通过采用纯种的菌种进行发酵代替传统自然发酵,在对发酵炮制中药的研究过程中,优势菌落以及发酵机理的不断深入使得纯种的发酵成为了可能[23]。并且经单一的菌种发酵制备的药物,其有效组分的含量远远高于自然发酵制备的药物,原因在于经单一的菌种发酵制备的药物有效抑制了有害杂菌的繁衍和活性,降低了对营养组分的竞争性,使得药品质量得以保证,避免或降低对药物的污染。四是液态发酵已渐渐成为中药发酵炮制的一个新的方向,由于随着医疗技术科研的不断进步,针对药物中的有效组分以及药物活性也慢慢被阐明,所以中药的发酵炮制也越来越趋向药物中的特定的有效组分。而液态发酵可以明显地提升生产的效率,并且容易进行自动化的控制。

4 小结与展望

近几年来针对药物的活性组分、药物药理方面的研究和药物的加工工艺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针对中药的发酵炮制都由复杂多样的化学组分组成,药效的多样化,药物作用机理不明确及微生物菌种的多种多样等特点,使得其发酵机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的研究阶段[24-25]。要实现发酵类中药的广泛高效发展以及适应现代化需求,还应该针对药物活性组分进行充分的研究,以中药的生物分解转化机理以及微生物的代谢机理为依据,来研究中药发酵过程中,药物主要组分的改变规律,从而明确药物发酵炮制的机理,同时就药理作用机制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加合理的规划生产工序,依据传统的中药发酵炮制机理,再加上现代微生物技术的改进,才能使微生物转化率得以显著提升,明显提高药物的质量和疗效。选取优良菌种进行养育,同时配合纯种发酵来实现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模式,才能使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可控性以及药品的药效与安全性都取得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高飞,傅超美,胡慧玲,等. 关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05):352-355.

[2]秦昆明,束雅春,曹岗,等. 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J]. 中草药,2013,44(11):1363-1370.

[3]马超,胡珊,李学如,等. 酵母转化大黄结合型蒽醌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06):1333-1337.

[4]余悦,黄玉梅,吴志坚,等. 天南星科毒性中药炮制前后草酸钙针晶的变化研究[J]. 中药材,2014,0(10):1765-1767.

[5]彭卫福,程新,李昆太. 微生物发酵产阿卡波糖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39)01:1-5.

[6]张金莲,曾昭君,潘旭兰,等. 砻糠在建昌帮中药炮制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13,44(21):3092-3094.

[7]温瑞卿,李东辉,赵昕,等. 基于化学分析的毒性中药附子炮制方法的合理性研究[J]. 药学学报,2013,48(02):286-290.

[8]李丽,刘颖,肖永庆. 中药炮制与饮片领域科研回顾与展望[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09):3053-3057.

[9]孟祥龙,樊洲,肖洋,等. 中药炮制学学科研究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知识图谱的“中药炮制”可视化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07):1514-1524.

[10]常增荣,李姣,郝博,等. 中药山茱萸炮制前后特征化学成分的分析[J]. 药物分析杂志,2015,35(02):338-343.

[11]秦昆明,束雅春,曹岗,等. 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J]. 中草药,2013,44(11):1363-1370.

[12]孙娥,徐凤娟,张振海,等.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03):363-369.

[13]周滢,苏咏梅,周萍. 从中药复方角度研究中药炮制的思路探讨-以“六味地黄丸”为例[J]. 时珍国医国药,2014,25(03):687-688.

[14]Luo Y C, Li B, Ji H, et al. Effect of soybean varieties on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y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Douchi [J]. J Food Proc Preservation, 2010,16(34): 457.

[15]王少敏,张甦,陈洁,等. UHPLC-MS/MS测定中药材中4种黄曲霉毒素[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02):190-193.

[16]付莉莉,陈述,王莘. 食用真菌发酵山楂黄酮的提取工艺[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0(04):424-426+432.

[17]邓翀,郑洁,姜祎,等. 醋蒸对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在大鼠肝脏分布的影响[J]. 中成药,2015,37(01):145-149.

[18]史莲莲,邓德英,张振凌,等. 绿茶对五倍子发酵品的影响[J]. 中成药,2015,37(04):836-839.

[19]李丽,刘颖,肖永庆. 中药炮制与饮片领域科研回顾与展望[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09):3053-3057.

[20]杨林森,冯泳. 中药炮制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06):819-820+837.

[21]李早慧,王建明,罗超. 中药药剂学及其相关学科讲课技巧浅谈[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6(20):118-119.

[22]王长松,赵莹,赵广荣. 微生物合成白藜芦醇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02):352-357.

[23]江曙,刘培,段金廒,等. 基于微生物转化的中药废弃物利用价值提升策略探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0(06):1210-1216.

[24]王似锦,刘文杰,牛振东,等. 5种中药配方颗粒微生物学质量分析[J]. 中成药,2013,35(07):1442-1448.

[25]郭力城,胡志刚,凃媛,等. 基于ITS2序列鉴定中药材金沸草、旋覆花及其近缘混伪品[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0(02):307-312.

中药的炮制:方法 篇4

中药的炮制:方法

中药的作用

下面讲第22页,中药炮制的第二节,炮制的方法。炮制的方法前面讲过,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药学专业的一个基本功,他们在中药炮制学里面专门有这方面的实验要操作。对于医学专业的同学来讲炮制方法就对这些常用的一些方法作为一个名词术语能够进行解释,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了。

在这一节当中我们首先要了解中药的炮制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几十种方法。目前一般把它分为了五类,就是我们书上的:

一、修治,二、水制,三、火制,四、水火共制,五、还有一个其他制法。其他制法不要求,所以我们这里屏幕上没有打出来五。但是这种分类的方法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我刚才在讲炮制的含义的时候就已经讲,这个修治呢,凡是不用火的现在都可以(包括)。那么这个水制一般是用水来处理,它也属于修治范围,所以有的又认为这两个可以合并在一起,统称为修治,然后水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当然其他又可以分成很多方法。所以这个分类是人为的,是相对的,就作为常识性了解。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常见的炮制方法我们作为一个名词术语来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第一,水制当中要了解一个水飞,就是我们书上水制的第二段。因为水制的方法非常多,凡是用水,低温的水来处理都叫水制,或者有的是其他液体,不是一般的水,也属于水制的范畴。我们书上讲淋、洗、泡、润、漂等等,还有其他的,但那些都很简单。其中比较特殊的,大家可能比较陌生的,或者没有听说过的就是这个水飞,这个要要求。火制法当中的四种:炒、炙、煅、煨,这个要要求。然后水火共制当中的淬和,一共来说,要求大家了解的名词术语就是七种,因为水制里面有一个水飞。关于水飞,大家知道什么叫水飞,它怎么操作?水飞简单的讲就是在水当中来加工很细的药材粉末的一种炮制方法。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个药要能够在水当中粉碎,所以一般的植物药和动物药,在水当中它都有吸湿性,都要吸水。在水当中那个韧性反而增加,可能它不可能在水当中粉碎。所以能够在水当中进行粉碎的是矿物药,但矿物药也不是所有的矿物药都能够水飞。我们对矿物药不熟悉,但是对矿物类的一些物质,同学们可能有的应该是很熟悉,比如说一个生活必需品食盐,盐,这个也可以说是一个矿物药,那能不能水飞?当然就不能水飞。因为它的水溶性很强,溶解度很大,在水里面就完全溶解了,还没有让你把它研磨细的时候已经就不见了。比如说我们今后要学的芒硝,为什么前人把它叫做硝?就是因为前人没有溶解度,溶解这样的一些概念,或者这样的一些语言,就是说它放在水里面就不见了。那个芒硝我们今后要讲,因为它的结晶体有锋芒,这是它的形状,晶体的形状。硝呢就是它的水溶性很好,遇水则消,它也是不能够水飞的。所以能够水飞的矿物药要非水溶性的,在水里面不溶解的,这是一个前提,主要是矿物药。有的动物药它类似于矿物,主要是一些海产动物的贝壳,象我们今后要学的牡蛎、石决明、珍珠母这样的一些。其实它(们)主要的成分就是碳酸钙,和很多矿物没有两样,它虽然来源于动物,但它的理化性质和很多矿物是一样的,所以它也可以进行水飞。我们书上是说的水飞是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药或贝壳类的药材置于水中,一般的方法是把这个矿物药,不溶于水的矿物药或者动物的贝壳把它敲碎,碎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加少量的水,在那个乳钵里面用力地研磨。研磨得比较细的时候再加比较多的水来搅拌,来搅匀。搅拌的时候它很细的粉末就悬浮在上面,然后把上面悬浮有药粉的药液把它倾倒出来。由于它不溶于水,慢慢的静置一段时间以后,它里面的矿物的细粉就沉淀在容器的底部,然后把上面的水,这个清液把它倾掉,把它倒掉,然后把下面剩下的很细的矿物药晒干。能够悬浮在水当中的粉末一般都非常的细,剩下来的再研磨,再加水,经过很多次,把主要的药材都变成很细的粉末。这样得到的药粉一个是很细,就便于制剂。另外有些动物的贝壳或者矿物药里面还含有一些水溶性的非药用的一些成分,甚至是有害的成分。比如说今后外用药当中的雄黄,雄黄主要是硫化砷,往往里面就有氧化砷,氧化砷就是砒霜,如果在水飞雄黄的时候,氧化砷,就是砒霜,在水里面它能够溶解掉绝大多数,这样子就使毒性降低。所以有的有毒的成分还可以在这里面把它除掉。比如我们刚才讲石膏,湖北应城的石膏里面,比如说有的也含有害的其他的矿物的成分很少,有的里面除了铅还含砷,主要也是指的氧化砷。在水飞的过程当中,它也会溶解掉,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使它更加纯净,也更加安全。还有如果是干的粉碎呢,粉尘容易飞扬,人体吸入以后对身体也有危害,尤其是在大工业生产的时候,所以这个水飞它有多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便于加工(成)很细的粉末,便于制剂,有利于除掉矿物药或者动物贝壳里面一些水溶性的一些有害的或者无效的成分,也避免粉尘的飞扬,造成人体吸入以后对人体的损伤。那么在传统药房里面是用的小的乳钵,人工的,那比较慢,那产量不高。现在工业化生产是用的一种球磨机,也是在有水的情况下,能够环保,避免粉尘的飞散。水制当中就认认真真的体会一下这个水飞这一种炮制方法。

第二类就是我们要讲的火制,火制当中第一个炒,这个炒呢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我们一日三餐都要有蔬菜,蔬菜很多都要炒了以后来吃,所以炒是烹饪当中一个基本的方法。那么中药当中的炒和烹饪当中的炒是一脉相承的,基本的操作方法是一样,就是把药物放在锅里面加热不断地翻动,让它炒到一定的程度,这种方法就叫做炒。就是把药物置于锅内,直接的翻炒。在中药炮制当中的炒又分两大类,一大类叫做清炒,清洁的清。所谓清炒呢就是把药材直接放在锅里面,不加任何辅料直接地炒,这种方法叫做清炒。清炒根据火候的不同又有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方法。一般的药材炒到表面微微带黄色的时候为度,这种就称为炒黄。炒到药材的表面焦黑,但是里面还是有原来药材的颜色,这种就叫做炒焦。炒炭呢就是让它基本上都炭化,但是里面可能还要存性,就是还有一点原来的那种颜色或者气味的时候。这是三种不同的程度,根据药材的不同需要掌握不同的火候,那么哪些药材需要炒黄,哪些需要炒炭,哪些需要炒焦,今后会涉及很多的药物。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荆芥,一般就是炒炭。当然这个炭也不是完全炭化,所以有的医生开处方的时候写焦荆芥,实际上它是介于焦和炭之间的,这个就是一个例子。比如说炒焦栀子,栀子这个药把它的果皮炒得开始焦了,但是里面还没有变化的时候就称为焦栀子。不加辅料的炒叫做清炒。另外一种炒呢叫做辅料炒,就是不但要加药物,把它放在锅里面,把药物放在锅里面,而且要加其他药物以外的一些原料,这些原料呢统称为叫辅料。我们书上加的辅料比如说有沙,有土,有米,有麦麸,有海蛤粉、滑石粉等等,这样一些矿物或者动物类的粉末。加这些的目的主要是使这些辅料温度很高,药物放在里面去了,就能够使这个比较高的温度达到炮制的要求。比如说我们今后活血化瘀药当中一种穿山甲,穿山甲是一种动物的一种角质的甲壳,如果温度低了,它就达不到炮制的要求,那么一般是把沙放在锅里面,把沙的温度炒得很高,然后把穿山甲放在里面,它就膨胀,然后就变成那种金黄色,蜷曲成一种圆球状,所以就叫甲珠,或者叫做山甲珠。这种用沙来炒的方法民间比如说我们有的炒花生、炒胡豆,先都是把沙炒得很烫的时候放在里面,这个就相当于中药的沙炒。那么土炒,米炒呢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大家应当注意到了,辅料炒的辅料,沙、土、大米、麦麸、海蛤粉、滑石粉等等它都是固体的,所以辅料炒的辅料都是加的固体辅料。当然固体辅料除了是使它保持很高的温度,达到炮制的要求,有的辅料本身就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比如说用土炒可能会增加一些药物的止泻效果,和中止泻,或者和中止呕。有的加米来炒,可能能增强和胃这样的一些作用,也不完全排除它增效的作用。但是相对来说,在辅料炒当中要次要一些。辅料的增效是次要的,增加它的温度,达到炮制的要求这个是最主要的。

第二个方法叫炙,炙也是把药放在锅里面,也要加辅料。但是加的辅料和辅料炒不同,它加的是液体辅料,不是固体辅料。我们书上说以液体辅料拌炒药物叫做炙,它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在锅里面炒,加进去的辅料是液体。我们书上的蜂蜜,蜂蜜当然在冬天它可能有一定的形状,不是液体,但是放到锅里面去了以后,受热了以后它是液体状的。酒、醋、姜汁、盐水、童便这样的一些都是液体。这里需要说明,盐可以作为固体辅料来拌炒药物,也可以把它化成盐水,用来炙药物,所以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到。就看它是以固体状态和药材接触还是以液体状态让它进入药材,它分别属于两类不同的炮制方法。这些液体的辅料本身就是药物,比如说蜂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都是传统的中药,它本身就有一定的药效作用,就是它有自己的功效,它和被炒的药物之间往往主要是产生一种协同增效的作用,它就是炮制目的的第一点。当然也有少数在于降低毒性或者不良反应,比如我们说的常山用酒来炒,减轻它的呕吐的作用。关于炙需要说明两点,第一点,今后在写处方的时候凡是用蜂蜜来拌炒的药物,很多医生把这个辅料的名称省掉,只写这个炮制的方法炙,比如说炙麻黄、炙百部、或者炙冬花,都是指的蜂蜜炙,加的是蜂蜜。所以今后见到了只写一个炙字,没有写明辅料名称的,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蜂蜜。那么其他的液体辅料呢,往往在处方的时候要写清楚辅料的名称。比如说开处方厚朴,下面要写个姜汁炙,或者姜厚朴。实际上用的姜汁拌炒,用姜汁来炙,都要把这个名称(写上)。川芎用酒炙,酒炙川芎,或者酒川芎,酒炒川芎。炙有时候也可以称为炒,但是这个辅料是液体的。所以这个在有的考试当中,有的老师故意增加那种干扰性,比如说就写一个酒炒川芎,它用的炮制方法是什么?不能说炒法,你要说是炙法,因为它加的是液体辅料。它和炒的定义不完全相同。虽然它有炒的过程,但是它完全符合炙的定义,所以这个要注意。有的甚至于写盐杜仲,实际上是用的盐水,加到杜仲里面拌炒,那不是炒法,那是炙法。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在书写的时候,或者在考试当中要把炒和炙区别开来。一个是固体辅料,一个是液体辅料,这是要说明的一点。第二点呢,就是关于炙法的归类。我们这个教材,中药学当中一直把它放在了火制当中,但严格的讲,炙应该是水火共制。因为它加的辅料本身就是液体状,它不但有炒的用火,也有辅料的水,所以它的归类呢就有一定的问题。所以现在在编的一个临床中药学的教材,我们已经把炙法放在了水火共制里,这样可能更加严谨一些。当然这个放在火炙里面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它主要是用火,但只是说在归属的时候看准不准确的问题。这个是说明一点,可能以后见到了可能就是在水火共制,这个完全可以,而且应该。

第三个,煅,煅呢,我们书上就分了两种方法,一个直接煅,一个间接煅。那么直接煅呢,就是把矿物药或者把动物的骨骼或者甲壳放在炉火上直接地煅烧,直接放在火上烧,这种叫做直接煅。这种煅又叫明煅,就是光明的明,就是把它暴露在空气当中,没有用容器把它装上,直接放在火上。比如说我们把磁铁石或者牡蛎就放在炭火上,让它煅烧,这种叫做直接煅,也叫做明煅。这样煅的目的是很多的,有的是去掉里面的一些有机成分,比如说有些土类的药材,土类的药材可能里面有些有机物,煅烧了以后,比如说炉甘石这一类,它可能让它破坏掉。另外呢也可能让它的化学成分改变,比如说(含)碳酸钙的一些动物的贝壳等,煅烧了以后成了氧化钙,就更容易粉碎,而且药效作用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它的目的也是多方面的。另外一种煅叫做间接煅,间接煅就是要把药材放在一个容器当中,甚至于要把容器密闭起来,所以这种煅我们书上煅的第三行又叫焖煅,一个火字旁一个烦闷的闷,焖煅,又叫做间接煅。间接煅呢就是药材间接地加热,不直接地和火接触。有一些植物药直接煅的时候它完全成了灰烬,就没有药用的价值。比如说中药当中的血余炭、棕榈炭,就采用的是间接煅的方法。棕榈呢,大家知道棕榈树用它的叶柄或者它的叶鞘纤维,把它清洗干净以后放在一个容器当中,晒干了以后,把这个容器密闭,不让它氧化,不让它成为灰烬。同样的道理,血余炭,血余就是人的头发,发为血之余,把这个头发清洗干净以后呢晾干,然后放到密闭的容器当中,隔绝氧气的情况下,让它成炭,就是血余炭,棕榈炭,能够成为一个止血的药物。没有煅炭的时候它没有明显的止血效果,煅炭以后就有了止血的作用,它的性能功效都改变了。这个就是关于煅。

第四个是煨,煨就是用湿润的纸或者湿润的面粉把药物包裹起,放在火里面去烧。过去因为燃料是用的柴,比如说做饭的时候用柴或者一般的草类,它有很多的火灰,放在了火灰里面那样子煨出来的效果更好。但是现在可能就没有用柴来做燃料,只有一些偏远的山区(烧柴),所以煨这种方法现在就和传统有些区别。但它也可以用湿润的面粉或者纸包着,比如说就在一般的火炉上面烧,甚至于煤气上面烧,也可以达到相似的目的。把外面的包裹物烧焦了以后,里面的药物已经达到了煨制的这样一个目的。我们今后要煨的药,比如说葛根、生姜、木香,或者肉豆寇,煨的目的根据药物不同不完全相同,但是很多是降低它的刺激性,有利于止泻。比如说葛根、肉豆寇和木香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水火共制,第四,第一个是淬,淬来源于这种煅铸,工业上的煅铸淬火,一回事。先把药物烧红,其实经过了明煅的阶段,然后把明煅了的矿物药或者动物的甲壳、骨骼马上放在冷的液体当中去,让它马上受冷,收缩,它就崩解,产生很多裂口,破碎了,就便于把它捣碎,便于制剂。其实淬就是两个过程,煅了以后放在冷的液体当中。如果液体是醋,就叫用醋淬。其他的液体就有相应的名称,但用得最多的是用醋来淬。比如刚才讲的磁铁石,放在火上烧红了,马上放在醋里面,磁铁石就很容易捣碎,裂成很多小块,很多裂纹,它的四氧化三铁就变成了醋酸铁,溶解性增加,所以它的作用也增强。这是前面讲的,这是关于淬的(内容),主要是矿物药。动物药的贝壳也可以淬,但是比较少,比如说龟甲,鳖甲也可以,但它主要不是为了粉碎,它主要是为了增强它的作用。

第二个是,呢在中药书上包括我们现在的书上都是水字旁,但是经过考证应该是火字旁的,这是中药学当中一个特殊的字,一般的工具书上都查不到。所以可能以后这个字逐步要改为火字旁,现在炮制学已经改了,中药学马上也会改过来。因为在古代的字词书上三点水这个不读[dan],它用在其他地方,所以应该是火字旁的字。我们把它说明一下,更正一下。这个是在大量的沸水当中,就是开水当中放少量的药物,马上把它滤起来。这个比如刚才说的马齿苋,一下它容易干燥。有的象桃仁、杏仁呢,了以后它容易去皮,去掉非药用的部分,这个我们书上都写得很清楚,大家知道这个字。这个和在烹饪当中,有的地方比如说把菠菜一下,然后拌来吃,也是同样的方法,(用)比较多的开水。但有的地方就是说把这个淖一下,三点水一个功效卓著的卓,那是在烹饪里面,中药炮制里面不这样讲。有的说在水里面汆一下,这个就是一个入字底下一个水字,入水,氽。那也是在水里面很快的捞起,把它滤起来,但那些都是在烹饪学里面使用,在中药里面就用字。

其他的方法自己看一下,我们都不做要求。要求的这七种炮制方法,就是我们今后临床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因为需要写明,比如说我们开朱砂,往往要写一个水飞;大黄比如说要写一个焦大黄,或者酒炙大黄,这些都是能够用得上的,要能够作为名词术语能够解释。这个中药炮制的总论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因为先已经说了,以后在具体的药物还要联系到这个炮制的目的、炮制的方法,大家来逐步加深,一定会把这一部分的内容掌握得很好。这一节的内容我们就介绍完了。

我们下面就介绍第四章,中药的作用。中药的作用呢是我们有中药学教材以来第一次增加的一章,在现行的其他中药教材上没有这样一章,所以这一章就基于这样一个现状,我们把它作为参考,不作为考核的内容。但是这一章呢有一些问题对学好中药学也至关重要,所以我简单的也加以一些说明。这一章里面也是分了两节,第一节是中药的基本作用。这一节主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后学习中药的时候,每一个药下面都有功效这样一个栏目,而没有作用这个栏目。但是如果我们是学西药,西药学,它的一些药学往往是写的作用。中药为什么不用作用而用功效?前边主要就说明这样的一个原因。昨天讲本草学的发展概况的时候说过,古代的本草象《本草纲目》是比较典型的,它都是作为一个百科全书的来编篡,没有完全局限在一个药学专著。那么我们中药不管是植物药,动物药,或者矿物药,它作为一种物质,除了医疗作用以外,它还有其他的非医疗的作用。这些非医疗的作用古代的本草文献当中也加以收载,比如《神农本草经》,比如说什么药它能使铁变为铜,实际讲的是一种镀的,在面上镀铜的一种方法,它现在属于这种冶金上的一种工艺,它也有这方面的作用,它不属于医疗的作用。有的中药古代也种植,种植干什么?作为染料,它对纺织品进行染色。比如说茜草、大青叶等等都是这样,在古代的本草也有详细的记载,它有非医疗的作用。那么在医疗作用当中,它有对人体的作用,也有非人体作用。其他动物在古代也把它混在一起。其他由于种属的不同,人和动物的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比较典型的,比如说常山,人服用了以后就有严重的恶心呕吐,我们刚才讲常山用酒来炒,就是为了降低它的涌吐的作用。但是少量的常山对牛、或者羊这类反刍类的动物来服用,那么就不能说是涌吐了。在兽医,中兽医上面利用常山对于牛这类作什么用呢,作为健胃药,促进它的反刍,有利于食物的咀嚼,又帮助它消化吸收,作为一个健胃药来使用。这些作用不是中药学要讨论的,所以在古代的本草它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中药的作用有医疗的作用,有非医疗的作用。在医疗的作用里面,就是对于人体而言,它有毒性作用,有副作用,那么毒性作用、副作用是作用的一个部分,它不属于中药的功效的范畴。所以为了更好地区别有利的治疗的作用和不利的不良的一些作用,在中药里面它是分得很清楚的,利和害。我们要研究的是利,有害的呢,是在使用注意当中加以讨论,提醒临床医生加以注意。所以在中药学当中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一个术语,就叫做功效。功效呢是中药作用的一个部分,它和作用还不能完全相等。其实它非常有道理,所以我们首先就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在中药的作用当中为什么要用功效而不用作用。然后呢我们在26页的最后一段提到了一个中药的基本作用,为什么要保留这个问题呢?这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现在的中药教材,每一版的中药教材在讨论中药的性能之前,都提到了中药的基本作用。为了和其他的教材保持这个内容的一致性,所以我们在这里面也简单的谈了中药的基本作用。因为中药的功效是很多的,具体功效是很多的,但是这些功效高度概括起来它都可以,就是我们书上这一段当中说的,要么是祛邪,要么是扶正,要么是调整脏腑的功能,就是这个倒数第三行,26页的第一节的倒数第三行后面,高度的概括起来,中药的很多作用它不外乎是祛除病邪,或扶助正气,或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盛衰,使机体恢复或重建阴平阳秘的状态。所以中药的基本功效高度概括起来就是祛邪扶正和调整脏腑功能。因为人体的病理变化要么是外邪引起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能够针对六淫的中药,比如说解表的、散寒的、清热的、解暑的,那么就是祛邪的;要么针对人体正气的虚衰,那么就是补虚药。有的人体的病理变化表现出来的病证,又没有明显的邪气,又没有明显的正气亏虚,比如说有的睡眠不好,失眠,很难用祛邪或者扶正来(治疗),那么我们就把它概括为脏腑功能的失调,这个是很次要的。实际这个脏腑失调严格讲与祛邪扶正都有一定的联系,只不过历来的中药学上都是这样讲,我们就把它保持一致性。这个其实对于这一章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同学们学了以后要知道,中药的基本作用就是这么三点:祛邪、扶正和调理脏腑的功能。

下面来重点的讲一下第二节,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应该是中药与生俱来的,它作为一个客观的物质,它本身就有一定的医疗作用。但是人们对这些医疗作用的认识是缓慢的,在中药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反应出来就是这样。尽管我们本草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早期的本草学没有明确的提出药物的功效这样一个概念,在记载药物的时候往往是功效和主治混杂在一起。从《神农本草经》开始,一直到明清的很多本草书,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状况。功效和主治的概念的区别是不清楚的,它在记载药物的时候有的是功效,有的是主治,我们今后去查《神农本草经》或者其他的中药著作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比如说麻黄,它能够发汗,是一个功效,后面呢,伤寒寒热,那就是主治,那个治癥瘕积聚那就是一个主治。有的药里面比如说有补虚,又有咳逆上气,麻黄也有咳逆上气,那咳逆上气是一个主治。所以古代的本草它记载的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功效和主治混言杂书,纠杂在一起。所以这样的本草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没有可读性,一会是功效,一会是主治,包罗万象的在一起。所以清代初年的本草学家汪昴在编《本草备要》的时候,在他序的里面第一条,就是说最能使人如睡如寐者莫过于读本草,就是这个中药书翻开就使人睡觉,为什么呢?没有可读性。为什么没有可读性呢?条理不清楚。条理最不清楚的就是功效、主治混杂在一起,这个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严重的影响了中药学的发展,影响了它的进程。那么在中药学或者本草学当中,首先有了把功效和主治区别开来这个意图的第一人应该是明末的贾九如,它做了一本本草叫做《药品化义》,变化的化,意义的义,《药品化义》。《药品化义》这本书里面它都有一个栏目叫做力,力量的力。力下面记载的内容完全是功效,比如说槐花,力这项就是凉血,主治后面比如说才是什么吐鼽,咳嗽有血,它把功效和主治分得很清楚了,但是它没有使用功效这个术语,但是有了把功效和主治明确的区别开来,最成功的、最早的是《药品化义》,然后经过了清代的发展,功效和主治就明确的区别开来。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专门对功效来进行专题讲座,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值得学习。就是我们在现代对于药物的具体功效一般都很清楚,比如说人参能够补气,大黄能够泻下,麻黄能够解表。但是对功效理论从总体上来进行探讨,目前还很少有人来触及这一块的理论。功效的理论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对中药学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我们在教材里面就增加了功效的这样一个(内容),其实这个是为了引起注意。以后这一部分的内容还要不断地充实,要发展,成为中药基本理论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中药炮制、制剂中面粉的巧用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面粉在中药炮制、制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几则例子,说明面粉在中药炮制、制剂中多种用途。结果 通过面粉的特性,用于中药炮制、制剂中,解决了中药炮制中的一些难题。结论 利用来源广的面粉在传统中药炮制中充当辅料,节约工时,提高了劳动效率。

【关键词】 面粉;中药炮制;制剂

面粉人人皆知,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面粉即小麦粉,是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种子磨出来的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它在中药炮制加工、制剂中可作原料和稀释剂[1,2〗;另外,利用面粉良好的吸附性、可塑性、水不溶性、沉淀性等特性,它还有着鲜为人知的妙用,在中药传统炮制中充当辅助剂,解决了中药炮制中的一些难题,其中一些是老一代中药行家的经验[3]。现总结整理介绍如下。1 制作六神曲、半夏曲的原料

六神曲原料为:面粉100kg,杏仁、赤小豆各4kg,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各7kg。将杏仁、赤小豆碾成粉与面粉混匀,再将鲜青蒿等用水煮,将煎液陆续加入面粉中,揉搓成粗颗粒状,以手搓成团,掷之即散为宜,置木制模型中压成扁平方块,外包鲜苘麻叶或粗纸,盖严发酵,使生黄衣,取出,除去苘麻叶或纸,切成小方块,干燥即成。

半夏曲原料为:取法半夏、面粉,配比为3:1,将法半夏研成细粉,陆续加入面粉,加适量清水,揉搓成粗颗粒状,以手握成团,掷之即散为宜。同六神曲一样发酵,切小块,平燥即成。

灯心草、通草研细的诀窍

灯心草、通草绵软而有弹性,在制剂过程中有时需要将灯心草、通草研为细粉,按通常研法像研橡皮一样困难,弄碎都很困难,更别说研细了。窍门是将灯心草切成0.5cm的咀片,取白面适量和水煮成稀面汤,将切碎的灯心草浸泡于稀面汤,搅拌翻动,使吸足面汤,置太阳下暴晒至极干,灯心草就会变硬、变脆,就可以研磨成细粉了。研细后将细粉倒入清水中搅拌,浮在上面为灯心,浮在下面的为面粉,捞取上层灯心碎屑,晒干,即为纯灯心粉。通草研细法与灯心草相同。

煨肉豆蔻、柯子、木香、葛根等药

煨法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降低副作用,缓和药性,增强收敛止泻的后劲。传统的煨法是将药物逐个用面皮包好,置带火星的热灰中煨至面皮焦黄为度。现有一种可用于大量生产的煨法,省力省时,效果与传统方法同,其法为:用发面做成锅底面积大小,厚约1cm的面饼。将需煨的药物均匀挤压在上面,再做一层面饼覆盖其上,压实。置锅内加热烘烤至两面焦黄时,出锅放凉,剥取药物即可。巴豆无害去皮法

巴豆需炮制制霜后才能供药用,而制霜前必须先去皮。由于巴豆所含油脂毒性强烈,手工剥皮往往给操作者带来手指红肿、腹痛腹泻的毒副反应。巴豆无害去皮法为将白面熬制成清稀的面糊,倾入巴豆搅拌至均匀湿润,立即置于太阳下暴晒。巴豆在干燥过程中会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巴豆会自行爆裂为碎片。晒至巴豆无声响时,收起,簸去巴豆皮。注意去皮的时间最好选在夏天高温季节。晒药地面最好选用水泥地面,水泥地面晒热后再倒上拌面浆的巴豆让快速暴晒干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缓慢干燥则不能达到去皮效果。此法较手工剥皮效率高而且无害。5 半夏切片的填充剂

半夏为小球状茎,个小且圆,水湿后分泌一种黏液。质滑,不易切成薄片。加工时巧妙的经清水泡漂与配料(一般为白矾)同煮之内无白心,嚼之微麻舌,前处理合适的半夏与面粉搅匀成团块,切薄片,晒干,筛去面粉渣,既得。克服了半夏个小,圆滑易从切药机滑下漏切的弊病。

鳖甲的传统炮制中作催腐剂

鳖甲常连有皮膜腐肉,腥臭味重,不能直接入药,需依法炮制才能成为饮片供配方。生鳖甲加工方法为: 用面汤浸泡两周左右,用木棒随时搅拌,使残存的皮肉脱净,捞出,清水洗净,晒干,配方时捣碎。

倍散的稀释剂

毒、剧药的剂量小,称取不易,服用也容易损耗,为使用药安全而有效,常在毒、剧药中添加一种比例量赋形剂制成倍散,有5倍、10倍散、100倍散、1000倍散。倍散的赋形剂应无直接药理作用,且基本上不与主药发生作用的惰性物质,常用的有乳糖、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剂,无机物硫及钙、氧化镁等。面粉为小麦淀粉,可作倍散的赋形剂。倍散配制时,应采用倍增稀释法,稀释混匀过筛后备用。糊丸的赋形剂

糊丸是药材细粉用米糊或面糊为赋形剂制成的小丸剂。糊丸干燥后质较坚硬,在胃内崩解迟缓,可使药物缓缓释放,延长药效,又能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所以一般含有剧毒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的处方,多制成糊丸。糊丸所用的糊粉种类较多,一般有糯米粉、面粉、黍米粉、米粉、神曲粉等。面糊使用较广泛,面粉内含大量淀粉,少量的面筋,面筋为蛋白的一种,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吸收水膨胀生成粘滞的凝胶,因而面糊具有乳化性能,粘性较米糊为强。

以上几则例子,展示了面粉在中药炮制和制剂中的多种用途,尤其是在中药传统炮制中所起到的巧妙用途,在粉碎、煨法、去皮、切片等炮制环节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节约了工时,加强了劳动保护,提高了劳动效率。其中有些是中药炮制的绝活,面粉在中药的生产中发挥了食用之外的作用,需要中药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更好的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作贡献。【参考文献】

中药炮制临床价值 篇6

随着中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药炮制已经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2]。

中药炮制主要是来源于中药用药实践,并且在对火的发现之后,推动了中药炮制的发展[3]。

中药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和处理才能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效果,更好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1中药炮制的目的

对中药进行炮制的主要目的:将炮制的中药毒副作用尽量的降低或消除,保障用药的安全。

使得药物的效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增强药理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将药物的功效或者药性进行有效地改变,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将中药制成不同形状,方便制剂和服用以及携带、贮存。

将药材中的杂质部分去除,让药材更加纯净,使得药材的品质和用量更加准确。

改变药物的气味,让患者方便服用。

2中药炮制方法

对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是取决于该药物的特性和使用药物的目的。

对于不同的药物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炮制。

并且,相同的药物也可以因为使用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

2.1加酒炮制

在中药炮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加酒进行炮制。

在中医学上,认为酒味甘、辛性大热,具有矫味和散寒的效果,能够通血脉等。

此外,其还具有非常好的溶解性,很多药物都能够在酒里溶解。

在经过酒炮制之后,对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有一定的帮助,进而使得治疗效果增加[4]。

将药材洗干净并晾干之后,使用白酒将其拌匀并浸透,放入锅内使用文火进行炒干,然后晾干即可。

每100g黄连使用12.5g酒进行炮制,其具有止吐效果。

2.2加醋炮制

由于在醋中含有有机酸,其能够与毒性物质进行有效结合,改变有毒成分性质,起到解毒的效果。

对于不同的药味使用醋炮制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

2.3加盐炮制

由于食盐具有味咸等,同时能够强筋骨和清热以及凉血、解毒、防腐等,还可以矫味。

将药材经过盐水进行浸润之后,可以改变其性能,增强药物的作用。

经过相关研究表明,知母在经过盐制之后,具有很好的降血糖效果。

2.4加蜜炮制

在中医学上,对于不同药性的中药,采取的蜜制方法都是相同的。

蜜制主要是使用加热炼熟后的蜂蜜。

蜂蜜具有止痛和解毒以及矫味、润燥、矫臭等作用,并且与药物还具有很好的协同效果,使得药物的效果更加明显。

2.5加姜炮制

在传统的药物炮制方法中,使用姜汁炮制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姜制能够制止药物的毒性,并且能够消除药物的副作用。

3中药炮制的质量要求

对于中药炮制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所以在对中药进行炮制时具有十分严格的质量要求。

经过炮制后的中药,不但要符合相关规定的质量标准,还要符合以下一些基本的质量要求:

净度:经过炮制的药物不能够夹带泥沙和杂质以及灰屑、虫蛀品、霉烂品等,应该将非药用的部分去净,以便能够保证炮制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片型和粉碎粒度:对于片型药物的厚度有严格的要求,其要符合《药典》或《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并且药片要均匀且平整;粉粒型的药物,其要保证大小均匀,并且没有杂质。

色泽:进行炮制的药物,要有其固定的色泽,不应该出现明显性的色差变异情况。

同时炮制的药物要具有固定的气味,此外,还应该带有辅料的味和气。

在炮制药物中,其含水量应该控制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一般都是应该控制在8.0%以内。

灰分:将干净并且没有任何杂质的炮制品进行高温灰化之后,所得到的灰分就是“生理灰分”。

进行炮制的药物灰分应该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浸出物:浸出物主要分为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

有效成分:进行炮制的药物,其有效成分含量要在相关的规定范围之内。

有毒成分:要将有毒成分进行详细说明,并且要在相关的限量指标内,要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卫生学检查:对炮制的药物,其可能会含有一定的大肠杆菌和致病菌以及霉菌等,因此,要对这些细菌的总数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

综上所述,在中药临床应用中,中药炮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作用,根据不同药性的需求和重要情况以及治疗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进而使得炮制药物的药力发挥到最大的效果,同时要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善民,陈昊群,刘兰茹.中药炮制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2:7-9.

[2]蔡宝昌,秦昆明,吴皓,蔡皓,陆兔林,张兴德. 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研究[J]. 化学进展,,04:637-649.

[3]罗玲英,苏兰宜,王加文,肖庆青.中药炮制技能型人才需求及培养的可行性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07:221-223.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篇7

1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的气味和功能产生很大影响,能够扩大其应用范围,改变或缓和药性。如生地黄味甘苦,性寒,能清热凉血。蒸制为熟地则味甘微温,能滋阴补血;马兜铃性偏苦寒,生用致人呕吐,经蜜炙后,缓和其苦寒之性,则涌吐之弊显减。中药药性是临床用药的基本依据,由于性味的改变,治疗作用也有所不同。如生甘草味甘性平,能清热解毒,而蜜炙甘草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

2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升降浮沉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体的趋向,也是中药的客观属性,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作用的趋向。如砂仁行气和中,开胃消食,作用在中焦。经盐炙后,则可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大黄生用苦寒直降,走而不守;具有荡涤肠胃、泻火通便之功。经黄酒炙,却能引药上行,驱热下降,主治头目诸热。

3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归经,即中药对脏腑、经络的病变,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中药加入不同辅料炮制后,有的可以引导药物直达病所,有的能改变归经。如柴胡生用能发表和里,升举阳气;醋炙后,可缓和升散之性,重点在于引药力入肝经,增强疏肝解郁作用。如知母生用能清热泻火,润肺止嗽。经盐炙后,可引药力下行,专于入肾,增强滋阴降火,退虚热的功效。

4 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探讨中药炮制与辅料的关系 篇8

【关键词】 中药;辅料;两者关系

中药入药时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等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辅料不同,加工方法也不同,借助辅料之力发挥协同、调节作用,药力共出,使固有性能所有损益,以尽量符合临床治病要求。

1 液体辅料

1.1 酒 为米、麦、黍、薯类、高梁等用曲酿制并经蒸馏而成,含乙醇50-60%,尚含有机酸类、酯类、醛类等成分。酒性大热,味甘、辛。中药经酒制后,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还能提高某些无机成分的溶解度,动物的腥膻气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此类成分可随酒挥发而除去。酒中含有酯类等醇香物质,可以矫味矫臭。浸药多用白酒,炙药用黄酒。如苦寒药通常气薄味厚,通过酒制,利用酒的辛热行散作用,既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胃,又可使其寒而不滞,更好地发挥清热泻火作用。[1]

1.2 醋 醋是以米、麦、高梁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主要成分为醋酸,约占4%—6%,尚有维生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醋味酸、苦、性溫。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同时,醋具酸性,能与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从而增加其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成分结合成盐无臭气,故可除去药物的腥臭气味。此外醋还具有杀菌防腐作用。如:延胡索镇痛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醋制可使生物碱生成盐,易溶于水,提高煎出率,增强镇静和镇痛作用。又如醋可使五灵脂矫臭矫味;乳香缓和刺激性,有利于服用,并易于粉碎。

1.3 蜂蜜 蜂蜜为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主要成分为果糖、葡萄糖,两者占蜂蜜的70%,尚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矿物质、蜡质、含氧化合物、酶类、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蜂蜜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以其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痛;气味香甜,故能矫味矫臭;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无不宜之。因而蜂蜜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药物经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缓和药性、矫臭矫味和消除副作用等。如: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而蜜炙后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为胜。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

1.4 盐水 为食盐的结晶加适量水溶化,经过滤而得的澄明液体。主含氯化钠,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等。食盐味咸、性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辟毒、并能矫味。药物经盐炙后,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滋阴降火,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如黄柏生品味苦,性寒,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黄柏盐炙后可引药入肾,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肾阴、泻相火、退虚热的作用。

2 固体辅料

2.1 麦麸 为小麦的种皮,呈褐黄色。主含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等。麦麸味甘,性平。能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除去药物不良反应,使药物色泽均匀一致。麦麸还能吸附油质,亦可作为煨制的辅料。如: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麸炒后辛性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2]

2.2 土 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灶心土(伏龙肝),也可用黄土、赤石脂等。主含硅酸盐、钙盐及多种碱性氧化物。灶心土味辛,性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等,与药物共制后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补脾止泻的功能。如:生白术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而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

2.3 沙 中药炮制常用河沙作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取其温度高、传热快的特点,可使坚硬的药物受热均匀,质地松脆,以便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另外,砂烫炒还可以破坏药物的毒性成分,易于除去非用药部位。如:生马钱子毒性剧烈,且质地坚硬,仅供外用;而制马钱子毒性降低,可供内服。又如穿山甲砂炒或醋淬后质地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矫正其腥臭之气。

2.4 滑石粉 滑石粉为单斜晶系鳞片状或斜方柱状的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经精选净化、粉碎、干燥而制得的细粉。滑石粉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滑腻感。滑石粉味甘,性寒。能利尿、清热、解暑。中药炮制常用滑石粉作中间体拌炒药物,由于其滑利细腻,与药物接触间大,使药物受热均匀,滑石粉制可降低毒性,矫正不良反应,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水蛭生品有毒,多入煎剂,以破血逐瘀为主,滑石粉制后能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多入丸散。

此外,辅料还有很多,不再赘述。总之,由于辅料的参与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中药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可以制出成千上万、多姿多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各种中药炮制品,扩大用药范围,满足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需求,趋利避害,提高中药最佳效能,使中药更好地为公众的健康谋福祉[3]

参考文献

[1]龚千锋.中药炮制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

[2]徐楚江.中药炮制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

上一篇:英语加ly的形容词下一篇:燎原镇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