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的荧光鉴别

2024-05-28

中药饮片的荧光鉴别(精选10篇)

中药饮片的荧光鉴别 篇1

摘要:目的:通过列举几种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常见中药饮片牛黄、何首乌、血竭、檀香、大黄正、伪品的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进行了比较。结果:切实掌握常见中药的鉴别要点, 有助于提高医院用药水平。结论: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别技术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十分重要。

关键词:中药,饮片,鉴别

中药饮片的真伪,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发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熟练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特别是鉴别要点,有助于快速、准确地与伪品区分,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与临床用药的安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列举了几种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别要点,对于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牛黄

1.1.1 性状鉴别

1.1.1. 1 正品:

天然牛黄可分蛋黄及管黄。蛋黄:多呈卵圆形、不规则的球形、方圆形,大小不一。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表面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离,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后无清凉感,嚼之易碎,不黏牙。

1.1.1. 2 伪品:

伪天然牛黄多呈不规则碎块,大小不一[1]。表面棕黄色,粗糙,体轻,质轻脆可分层剥离,断面可见同心层纹。气腥,味微苦,无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1.1.2 理化鉴别

1.1.2. 1 正品:

取少量天然牛黄样品,水合氯醛液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迅速溶解,显鲜明的金黄色,久置后变为绿色。取少量上述粉末样品,加氯仿1 ml摇匀,再加硫酸与浓过氧化氢(30%)各2滴,振摇,正品天然牛黄显绿色。取上述粉末0.1 g,加盐酸1 ml,氯仿10 ml,充分振摇,混匀,正品天然牛黄氯仿层呈黄褐色。分取氯仿层,加氢氧化钡试液5 ml振摇,正品天然牛黄可生成黄褐色沉淀。分离除去水层及沉淀,取氯仿层约1 ml,加醋酐1 ml,硫酸2滴,摇匀放置,正品天然牛黄溶液则呈绿色。

1.1.2. 2 伪品:

取少量伪品牛黄样品,水合氯醛液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迅速溶解,同样显鲜明的金黄色,但是久置后变为黄色。取少量上述粉末样品,加氯仿1 ml摇匀,再加硫酸与浓过氧化氢(30%)各2滴,振摇,伪品天然牛黄则显桃红色。取上述粉末0.1 g,加盐酸1 ml,氯仿10 ml,充分振摇,混匀,伪品天然牛黄氯仿层呈土黄色。分取氯仿层,加氢氧化钡试液5 ml振摇,伪品天然牛黄不生成黄褐色沉淀。分离除去水层,取氯仿层约1 ml,加醋酐1 ml,硫酸2滴,摇匀放置,伪品天然牛黄溶液则无色。

1.2 何首乌

性状鉴别如下:

1.2.1 正品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根[2]。

直径4~12 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气微,味微苦而甘涩。制何首乌为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后,经过炖法或清蒸法制得,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凹凸不平,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黑色,气微,味微甘而苦涩。

1.2.2 伪品

伪品制何首乌为0.7~1.0 cm不等的厚片,黑色或棕黑色,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呈不规则的皱缩及周边翘起,表面平整,断面角质样,用水浸泡后变软,脱色,有黏性,横切片可见规则的筋脉点,气微,味甘甜,粉末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类圆形或扁卵形的淀粉粒。经鉴别染色,伪品制何首乌为薯类蒸制后的切片干燥,以炭黑与黑豆汁等染色而成。

1.3 血竭

1.3.1 性状鉴别

1.3.1. 1 正品:

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圆四方式或肉包形,表面暗红色,附有摩擦的红粉[3]。破碎面黑红色,有光泽与细孔,质脆易碎,手捻染指血红色,为其鉴别要点。气微,味淡微成,咀嚼有砂样感。

1.3.1. 2 伪品:

伪品百合科植物龙血树脂或称索科特拉血竭,呈不规则块状。表面黑红色,破碎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质脆,手捻染指紫棕色。味微涩,咀嚼有粘牙感。

1.3.2 理化鉴别

1.3.2. 1 正品:

取粉末置烧杯中,加沸水半杯,水液不着色为正品;火燃之冒烟呛鼻,伴有苯甲酸香气者正品。

1.3.2. 2 伪品:

取粉末置烧杯中,加沸水半杯,水液呈红色,并有油样物浮水面则为伪品;火燃冒黑色浓烟,有明显松香味者,则为松香加入红色染料等物制成伪品。

1.4 檀香

1.4.1 性状鉴别

1.4.1. 1 正品:

为不规则薄片或碎材粗末,片常卷曲,棕黄色,木纤维纹理顺直。特有檀香清香气,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

1.4.1. 2 伪品:

扁柏木片,黄棕色,纵向纹理多弯曲,具香气,味微苦。

1.4.2 理化鉴别

1.4.2. 1 正品:

檀香燃烧较快,香气浓烈,并发出油性嗤嗤声,燃尽为止;取片加水适量煮沸数分钟,蒸气芳香,水澄清透明无色。主以火试特征为其鉴别要点。

1.4.2. 2 伪品:

燃烧缓慢,香气微弱,极易熄灭;取片加水适量煮沸数分钟,蒸气无显著芳香味,水色稍混浊。

1.5 大黄

1.5.1 性状鉴别

1.5.1. 1 正品: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l.或药用大黄Rheum ofl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两种习称“北大黄”,后一种习称“南大黄”[4]。大黄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生。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1.5.1. 2 伪品:

土大黄为蓼科植物土大黄Rumex madaio Mak的根。山大黄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Rheum undulatum L.的根及根茎。土大黄根肥厚粗大,外表暗褐色,皱折而不平坦,残留多数细根。一般切成块状,断面黄色,可见有由表面凹入的深沟条纹,味苦。山大黄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

1.5.2 理化鉴别

1.5.2. 1 正品:

大黄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 (蒽醌衍生物) 。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取粉末0.1 g,加水50 ml,置水浴上加热30 min滤过,滤液中加稀盐酸2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 ml,除去乙醚层,水层加盐取5 ml,置水浴中加热30 min冷却后,用乙醚20 ml提取,分取乙醚层,加碳酸氢钠试液10 m振摇,水层显红色。

1.5.2. 2 伪品:

土大黄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土大黄显亮蓝紫色荧光。山大黄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山大黄显亮蓝紫色荧光。

2 结果

通过性状鉴别、理化鉴别等鉴别方法,能对常见中药饮片牛黄、何首乌、血竭、檀香、大黄的正、伪品进行较为清晰的区分。

3 讨论

中药为中华民族的康复保健、防病治病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对应用于临床的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如何在鉴别过程中采取简单易行、快捷准确的方法,对保证中药饮片应用于临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常见中药饮片牛黄、何首乌、血竭、檀香、大黄的正、伪品的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进行比较,寻找适合的鉴别方法以便于区分正品、伪品。但这些鉴别方法需要中医药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元芬.天然牛黄的鉴别要点[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 21 (6) :95.

[2]刘宪丽, 孔庆彬.四种染色伪品中药饮片的鉴别[J].山东中医杂志, 2003, 22 (11) :696-697.

[3]李卫真, 江照云.中药饮片真伪鉴别要点简析[J].中医药学刊, 2004, 22 (9) :1754-1755.

[4]汪群红.大黄的正伪鉴别[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 22 (8) :516-517.

中药牛黄的真伪鉴别 篇2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假牛黄来源是伪造者用植物如(山桅、黄连、大黄、姜黄)等粉末加鸡蛋清、鸡蛋黄、牛胆汁等一层药物一层胶滚制而成,形状很似真品。假代牛黄来源于多种动物的内脏结石,如(骆驼黄、熊胆石、印度驼鸟蛋)等。这类代用品类似真品,以假乱真,牟取暴利,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为确保药物质量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下面绍几种鉴别方法以供鉴别使用。

【关键词】牛黄;真伪;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81-01

1 目试:

真品(正品)天然牛黄有蛋黄及管黄两种。蛋黄多呈卵形、不规则球形、类方圆形或类三角圆形,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带光泽,有的外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断面黄色或棕黄色,可见明显排列整齐的层纹,层层重叠,气清香。管黄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质坚实。人工牛黄多呈粉状,也有不规则球状者,浅棕黄色至金黄色。

2 手试:

以手摸、擦、捏进行鉴别,一般经验是三个“三分”。即:①牛黄上手轻三分。牛黄质地疏松,比一般同体积的物品要轻些。不管是泥团或常见的伪品,一般比牛黄重,故有牛黄上手輕三分的提法。②遇水磨擦黄三分。传统鉴别牛黄,用少许牛黄加水磨在指甲上,显黄色,习称“挂甲”或“透甲”,一般来说只要有些水分的牛黄颗粒在白纸或砂玻板上擦几擦,同样出现淡黄色的痕迹,这种颜色不一定很深,但能较长时间地保留不变。③用手捏牛黄碎三分。牛黄硬度在1~2度左右,很容易被捏碎,如捏不碎者,一般应视为伪品。

3 口试:

将牛黄少许放在舌尖,有一股凉气扩散到舌心至舌根,味微苦而甘甜,没有其他腥膻杂味,嚼之似泥而没有渣杂,唾液可染成淡黄色。伪品多味苦而难于嚼碎,有时有滑腻感。

4 水试:

牛黄不溶于水,置水中先浮而后沉,不胀、不溶、不变色,煮到水沸仍保持块状;将缝衣针润水粘上牛黄粉,垂直沉下水中,可见杯内从上至下有一条线,然后再慢慢扩散。人工牛黄煮沸后水呈黄色而混浊,静置片刻即沉淀,水变回原色。

5 火试:

取一根小针烧红,刺入牛黄中,牛黄破裂而呈层状,质细密酥脆,内心有白点,并伴有清香气味者为真品。

6 醋试:

取一干燥洁净试管,放入牛黄粉末(成块稍加压碎),加入2毫升醋酸,加热至沸,溶液即现淡绿色至深绿色。品质好的牛黄液体呈深绿色而清澈;质次的呈绿色至稍黑而混浊;人工牛黄呈淡绿色或青绿色。伪品牛黄多为黄色或茶红色。

几种常见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 篇3

1 杜仲

1.1 正品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其呈扁平的板状白片, 或向内微曲的薄片, 大小厚薄不一, 一般厚约0.2~0.7 cm, 长约40~90 c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 粗糙或平坦, 厚皮具纵裂皱纹或纵裂横纹。刮去栓皮则显灰棕色或棕褐色, 较平滑;薄皮具稀疏横裂灰白色的皮孔及纵皱, 可见淡灰色的地衣斑, 内表面暗紫色或黑棕色, 平滑。体较轻、质硬而脆, 易折断, 折断后有细密银白色细丝相连, 富有弹性。气微, 味微苦, 嚼之有胶状残余物。

1.2 伪品

1.2.1 丝棉木

为卫矛科卫矛属丝棉木的干燥茎皮, 又称白杜。呈浅槽状或向内卷曲的筒状、片状, 厚0.3~1 cm, 外表面灰色或灰棕色或淡黄棕色, 稍有细纵纹。折断面呈纤维性, 有细密白色胶丝相连, 光泽差, 疏而较脆, 拉至0.2 cm即断。气微, 味微甘[1]。

1.2.2 藤杜仲

又称紫花络石, 为夹竹桃科植物紫花络石茎皮, 呈收稿卷筒状或板片状, 外皮厚0.2~0.45 cm, 呈灰褐色, 并有突起的疙瘩 (皮孔) 。横纹内表面黄白色, 有细纵纹, 质软而脆, 易折断, 胶丝稀疏。气微, 味苦, 粉末黄色。

1.2.3 红杜仲

即杜仲藤, 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的树皮, 呈单、双卷筒状或槽状, 厚0.1~0.25 cm。外表面带栓皮的呈灰黄色或灰褐色, 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除去栓皮呈红棕色, 较平坦;内表面红棕色, 有细纵纹。质硬而脆, 易折断, 断面有白色胶丝相连, 但胶丝弹力不大, 气微, 味稍涩。

1.2.4 正木茎

皮为卫矛科植物正木 (又称大叶黄杨) 的干燥树皮。茎皮呈平板状, 单卷筒状, 长短不一, 外表面灰褐色, 较粗糙, 有点突起的皮孔及纵向浅裂纹;内表面浅棕色;较光滑, 具纵向条纹, 质脆易断, 断面不平坦, 有较密的银白丝相连, 但不易拉长, 味淡。

2 鹿茸

2.1 花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形状为圆柱状分枝, 外皮红棕色, 毛茸红黄色或棕黄色, 密而短, 气微腥, 味微咸;马鹿茸为鹿科动物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形状为圆柱状分枝, 略弯曲, 外皮灰黑色, 毛茸青灰色或灰黄色, 密而长, 气微腥, 味微咸。

2.2 伪品

2.2.1 水鹿茸水鹿茸为鹿科动物水鹿的雄鹿的幼角。

驼鹿茸为鹿科动物梅驼鹿的雄鹿的幼角。

2.2.2 伪制鹿茸片是采用蛋青、色素、骨块和动物皮毛加工的伪制品。

本品为类圆形薄片, 大小不等, 外皮暗灰色或土褐色, 切片光滑不细腻, 半透明, 无蜂窝状小孔, 具光泽, 有的可见骨片, 质重, 柔韧性差, 易破碎。放入水中久泡, 会变散。

3 阿胶

3.1

正品药材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熬, 浓缩而成的固体胶, 本品呈整齐的长方形块状, 大小不一, 表面棕黑色或乌黑色, 平滑, 有光泽, 对光透视略透明, 边缘半透明, 质硬酥脆, 拍之易碎。断面棕黑或乌黑色, 平滑有光泽, 气微, 味微甘。

3.2 伪品

3.2.1

黄明胶为牛科动物牛的皮经加工而制成的固体胶, 本品呈长方形块状, 大小不一, 表面棕黑色, 略带光泽, 质硬而脆, 易破碎, 断面乌黑, 具玻璃光泽, 气微腥, 味微甘。

3.2.2

假阿胶为其它动物皮或硬塑料等的伪制加工品, 本品呈长方块形, 厚薄不一, 表面黑褐色, 质硬, 不易断碎, 断面灰黑色, 略具玻璃光泽, 具粘性, 略带腥气, 味微甜。

4 血竭

4.1 正品为棕榈科植物麒麟血竭果实渗出的树脂。

主产于印度尼西亚和苏门答拉及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加工血竭呈类方形或方砖形, 顶部有加工成型而成的折纹, 表面暗红色, 有光泽, 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质硬而脆, 破碎面红色而粉末砖红色。本品不溶于水, 在热水中软化。本品颗粒置白纸上, 用火烘烤则熔化, 应无扩散的油迹, 对光照射, 呈鲜艳的血红色, 用火燃烧则发生呛鼻烟气。取少量粉末, 加石油醚100 ml溶解, 滤过, 置试管中, 加新制的硫酸铜溶液5 ml, 振摇分层后石油醚不应显绿色。

4.2 伪品松香伪制血竭

外表与正品相似, 颜色比正品浅, 用火烧, 冒浓黑烟, 并有明显的松香气味。取少许伪品粉末用水溶解, 水染成红色。用嘴嚼, 正品味淡而后咸。有沙砾感。伪品嚼之粘牙有松香味。

5 金钱白花蛇

5.1 正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干燥体。

金钱白花蛇主产于广西、广东和江西等省有养殖。功效祛风, 通络, 止痉。本品呈圆盘状, 头在中央, 尾细, 常纳入口中, 盘径3~15 cm, 蛇体黑色或黑棕色, 有光泽, 具有白色环纹, 体部有27个以上, 并有一条显著的脊横, 鳞片细密。气微腥, 味咸。

5.2 伪品

5.2.1

金环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横纹30个以下, 黑白纹相间, 且近等宽, 横纹环绕腹部。

5.2.2

赤链蛇为游蛇科动物赤链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横纹数100个左右, 黑白纹相间, 黑纹略宽于白纹横纹不环绕腹部。

5.2.3

水赤、链游蛇为游蛇科动物水赤链游蛇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横纹数60个以下, 灰褐与淡黄纹相间, 淡黄纹略宽于灰褐纹, 横纹不环绕腹部。

6 防己

6.1 正品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防己干燥根。

呈不规则圆柱形, 半圆柱形或块片状, 直径1~5 cm, 表面灰棕黄色, 粗糙, 具有突起的横向皮孔。刮去外皮显灰白色, 可见深色横纹及不规则弯曲的“筋脉”。体重, 质坚实, 断面平坦, 灰白色, 富粉性, 有排列稀疏的淡棕色放射状纹理。气微, 味苦。

6.2 伪品

6.2.1 木防己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干燥根。

圆柱形, 一般弯曲不直, 直径约1~2 cm。表面黑褐色, 一般除去栓皮, 质坚硬。明显的木质化, 不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粉性差, 皮部薄, 木部宽广, 有放射状纹理。气微, 味苦。

6.2.2 大叶马兜铃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大叶马兜铃的干燥茎。

圆柱形, 质硬体轻, 木质化, 不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耳叶马兜铃 为马兜铃植物耳叶马兜铃的干燥根。圆柱形而弯曲, 表面棕褐色, 质坚不易折断, 断面略有粉性, 有放射状纹理。气微香, 味微苦。

6.2.3 瘤枝微花藤为茶茱萸科植物瘤枝微花藤的干燥根茎。

直径为2~5 cm。质坚, 不易折断, 木质化, 气微, 味淡。

7 大黄

7.1 正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掌叶大黄药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本品多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 或一面隆起一面平坦的纵剖片, 除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 可见网状纹理, 未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褐色, 有横皱和纵沟。新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棕色荧光;药用大黄药材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横切段或块片, 似马蹄形。去净粗皮, 表面黄色或黄褐色, 根茎横断面星点凸起, 成环或散在, 新的断面在紫外灯下显棕色荧光[2]。

7.2 伪品

7.2.1 华北大黄为蓼科植物华北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本品呈类圆柱形, 一端稍粗, 一端稍细, 栓皮多已刮去, 表面黄棕色, 有皱纹, 质坚体轻, 横断面有红棕色放射状纹理, 无星点, 气特异, 味苦。

7.2.2 天山大黄为蓼科植物天山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本品呈类圆柱形, 表面棕褐色, 断面黄棕色, 有放射状棕色纹理, 可见同心性环纹, 横切面无星点, 气微, 味苦涩。

7.2.3 土大黄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 略弯曲, 表面为灰棕色, 有皱纹及横长突起的皮孔样瘢痕, 顶端可见茎残基, 具棕色鳞片状物及毛状纤维, 质硬, 横切面黄棕色, 可见明显的环纹及放射状纹理, 气微, 味微苦。

8 八角茴香

8.1 正品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果实。

直径3~4 cm, 颜色为棕褐色或红棕色。多有8个蓇葖果放射状排列在中轴上先端钝尖。香气浓烈, 味辛, 甜。

8.2 伪品

8.2.1 莽草为木兰科植物莽草的干燥果实。

多有10~13个蓇葖果放射状排列在中轴上, 先端有一较长而后弯曲的钩状尖头。有特异香气, 味辛, 甜。

8.2.2 野八角木兰科植物野八角的干燥果实。

多有10~14个蓇葖果放射状排列在中轴上, 先端长渐尖, 略弯曲。有特异香气, 味淡, 久尝有麻舌感。

8.2.3 红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果实。

多有7~8个蓇葖果放射状排列在中轴上, 先端钝尖。有特异香气, 用舌尝, 味先酸后甜。

以上就是市场上出现的较多的中药饮片的伪品。总之, 为保证用药的准确, 临床应用前应鉴别真伪, 以确保其临床用药的安全准确有效。

参考文献

[1]徐国钧, 徐珞珊.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87-190.

六组易混中药的性状鉴别 篇4

1 败酱草与苏败酱

1.1 败酱

1.1.1 基原 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或白花败酱P. villosa Juss. 的带根全草。

1.1.2 性状鉴别 本品根茎圆柱形,多向一侧弯曲,有节,节上有细根。茎圆柱形。黄绿色至黄棕色,节明显,常有倒生粗毛,质脆,断面中部有髓,或呈小空洞,叶对生,成羽状 深裂至全裂,裂片边缘有粗锯齿,绿色或黄色;叶柄短或近无柄,伞房状聚伞圆锥花序。气特异,味微苦。

1.2 苏败酱

1.2.1 基原 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L.的干燥地上部分。

1.2. 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0.2~0.5cm;表面黄绿色或灰黄色,有细纵棱线;质脆,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披针形,基部叶多为倒披针形,多脱落。总状果序生于茎枝顶端和叶腋,果实卵圆形而扁平,直径0.5~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中心略隆起,边缘有翅,宽约0.2cm,两面中间各有1条纵棱线,先端凹陷,基部有细果梗,长约1cm;果实内分2室,中间有纵隔膜,每室种子5~7粒。种子扁卵圆形。气微,味淡。

2 萹蓄与小萹蓄

2.1 萹蓄

2.1.1 基原 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的干燥地上部分。

2.1.2 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2~0.3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约3cm;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

2.2 小萹蓄

2.2.1 基原 蓼科植物腋花蓼Polygonim plebeium R. Br的全株。

2.2.2 性状鉴别 本品茎匍伏状,多分枝,长15~30厘米;枝披散,柔弱,平滑或具白色略粗糙的线条,节间通常短于叶,叶小,互生,线形、狭矩圆形或稍匙形,长6~18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成一短柄;托叶鞘膜质透明,边缘撕裂状。花极小,具短柄,1~3朵簇生于托叶鞘内;花被长不及2毫米,5深裂,裂片绿色,边缘白色;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

3 刘寄奴与广东刘寄奴

3.1 刘寄奴

3.1.1 基原 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Moore的全草。

3.1.2 性状鉴别 本品枝茎长60~90厘米,通常已弯折,直径2~4毫米,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茎质坚而硬,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中央白色而疏松。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枝梢带花穗,枯黄色。气芳香,味淡。

3.2 广东刘寄奴

3.2.1 基原 菊科植物甜菜仔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ex DC.的干燥全草。

3.2.2 性状鉴别 本品茎近圆柱形,有明显纵棱,绿黄色或褐黄色。叶片常皱缩,但较完整,深裂成鸭掌状,顶生裂片较大。头状花序小,白色,集成顶生圆锥状花序或腋生穗状花序。气微弱,味淡。

4 海风藤

4.1 基原 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的干燥藤茎。

4.2 性状鉴别 本品呈扁圆柱形,微弯曲,长15~60cm,直径0.3~2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12cm,节部膨大,上生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灰黄色,导管孔多数,射线灰白色,放射状排列,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微苦、辛。

5 三棱与泡三棱

5.1 三棱

5.1.1 基原 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干燥块茎。

5.1.2 性状鉴别 本品呈圆锥形,略扁,长2~6cm,直径2~4c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气微,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5.2 泡三棱

5.2.1 基原 为莎草科植物荆三棱Scirpus yagara Ohwi的块茎。

5.2.2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5~3cm。表面黑褐色或经棕色,有皱纹,顶端有一圆形茎痕,近上端和周围有3至多个眼圈状根茎残基和根茎痕,下端有多数点状突起的须根痕。体轻泡,质坚而硬,入水则漂浮于水面,横断面平坦,黄白色,有散在的维管束小点。气微,味淡而微有麻辣感。

6 谷精草与谷精珠

6.1 谷精草

6.1.1 基原 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buer gerianum Koern.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

6.1.2 性状鉴别 本品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直径4~5mm。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有光泽,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揉碎花序,可见多数黑色花药和细小黄绿色未成熟的果实。花茎纤细,长短不一,直径不及1mm,淡黄绿色,有数条扭曲的棱线。质柔软。气微,味淡。

6.2 谷精珠

6.2.1 基原 谷精草科植物华南谷精草 Eriocaulon sexangulare L.或毛谷精草Eriocaulon australe R. Br. 的干燥头状花序。

浅谈中药饮片鉴别的几种方法 篇5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 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 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 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 多则四、五种, 由此可见, 中药饮片品种繁多。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 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形态相近, 炮制后往往外表形态、颜色近似, 不易区分, 容易发生混淆, 另外还经常出现假冒掺伪现象, 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 例如用纸丝染色充西红花, 用紫苏子充菟丝子, 月季花当玫瑰花使用, 苏木当降香使用等, 所以鉴别中药饮片的品种真伪、优劣, 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是执业中药师的基本功, 有必要提高执业中药师鉴别中药饮片的能力。

2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经验鉴别, 是用人的感官, 采用看、尝、嗅、听、手摸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 主要工具有放大镜, 紫外光灯等。它简便易行, 在药房柜台即可进行, 鉴别时可运用植物分类学、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鉴别。

2.1 形状

中药饮片因其来源不同, 植物器官不同及炮制方法不同, 饮片的类型有多种, 如圆片, 有白芷、白芍、泽泻等, 长方形片, 如葛根、杜仲等, 斜片如黄芪等, 条片状, 多为皮类药材及叶类药材, 如丹皮、厚朴、枇杷叶等, 段状片, 多为草本类及细长枝条根, 如荆芥、紫苏、党参、牛膝等, 果实、种子一般为类圆球形, 如五味子饮片, 扁圆形如酸枣仁饮片, 心形如苦杏仁饮片等, 大者常切成类圆形片状等, 如木瓜饮片、槟榔饮片。中药饮片片型的长短厚薄, 是饮片规格、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的规定, 片:0.5mm以下为极薄片, 1~2mm为薄片, 2~4mm为厚片;段长:10~15mm;块:8~12mm的方块;皮类丝宽2~3mm, 叶类丝宽5~10mm。有的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有补充。如2~4mm为中片, 4~5mm为厚片, 5~10mm为短段, 10~15mm为中段, 长约30mm为长段等, 各地中药炮制规范具体尺寸略有不同。

2.2 表面

是饮片最具特征的地方, 切片的饮片可分为周边 (即外表面) 和切面 (即横切面) 。外表面属植物的保护组织, 切面是植物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综合反映。如白芷的周边具纵皱纹, 木香的周边具网状皱纹, 即双子叶植物根、根茎、茎、皮的最外层常由木栓细胞组成, 因此饮片外表面显得较为粗糙, 有时呈鳞片状剥落, 单子叶植物根、根茎外表无木栓层, 外表面较为光滑, 如麦冬、天冬。

饮片的切面大多为横切面, 特征非常重要, 可通过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 维管束的排列方式, 射线的分布, 油点的多少等特征区别不同的品种及易混淆的饮片。

观察饮片横切面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及蕨类植物, 一般说来, 双子叶植物根、根茎等, 形成层成环, 呈放射状纹理, 根茎、茎中央有髓。单子叶植物根为内皮层环, 皮部宽、中央有髓, 中柱一般较皮部小, 如百部、麦冬等。单子叶植物根茎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如白及, 蕨类植物根茎、叶柄基部的中柱有一定形状或分体中柱环列, 如狗脊根茎饮片中柱呈圆形环, 紫萁贯众饮片叶柄基部中柱“U”字形, 绵马贯众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环列等。有的中药饮片具异常构造如牛膝、川牛膝, 具同心多层异型锥管束环, 商陆饮片切面上显“罗盘纹”;何首乌饮片切面上显“云锦状花纹”, 大黄根茎饮片髓部具多数“星点”等。木质藤本植物导管较粗大, 饮片切面上呈小孔洞, 如川木通饮片。皮类中药有的干皮组织中纤维束和薄壁组织相间排列, 折断面显层状结构, 如黄柏饮片、秦皮饮片。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重要的识别特征, 如人参、西洋参、五加皮具树脂道, 饮片皮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大型油室, 饮片显“朱砂点”;鸡血藤具分泌细胞, 饮片皮部有树脂样红棕色分泌物等。中药饮片表面的颜色与药材质量有关, 如黄芩变绿后质量降低, 所以黄芩色要黄, 丹参色要红, 紫草色要紫, 乌梅色黑, 黄连断面以红黄色为佳。

2.3 质地

中药饮片的质地与细胞组织的结构、细胞中所含的成分有一定的关系, 常有硬、脆、实、轻、重、松、粘、粉、韧、角质等区别, 以薄壁组织为主, 结构较疏松的饮片一般较脆, 如丹参饮片、甘松饮片;以薄壁组织为主, 结构较酥松, 空隙大的饮片一般较松泡, 如南沙参饮片、生晒山参饮片;淀粉多的饮片呈粉性, 如山药饮片、半夏饮片;淀粉多、结构紧密的饮片一般较重实, 如大黄饮片、川芎饮片;纤维多的饮片则韧性强, 如葛根饮片、桑白皮饮片;含糖、黏液多的饮片一般粘性大, 如地黄饮片、黄精饮片;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经蒸煮糊化干燥后呈角质状, 如红参饮片、延胡索饮片、天麻饮片等。

2.4 折断面

指中药饮片折断时的现象, 常有平坦、纤维性、颗粒性、分层、刺状、粉尘飞扬、胶丝、海绵状等, 以薄壁组织、淀粉为主的饮片折断面一般较平坦, 如牡丹皮饮片、太子参饮片;含纤维多的饮片具纤维性, 如黄芪饮片、厚朴饮片;含石细胞多的饮片呈颗粒性, 如肉桂饮片、木瓜饮片;纤维束或石细胞群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 即有硬韧与软韧之分, 饮片常现层状裂隙, 可层层剥离, 如秦皮、黄柏;木类中药主要由木纤维组成, 质硬, 饮片折断面常呈刺状, 如沉香饮片、苏木饮片;含胶质的饮片折断时有白色胶丝, 如杜仲饮片;薄壁组织结构疏松的饮片有的呈海绵状, 如陈皮的内表面饮片等。

2.5 气味

饮片中所含的不同化学成分能反映出不同中药饮片的气和味, 如木兰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樟科等植物都含有挥发油, 有明显而特殊的香气如辛夷、白芷、当归、防风、羌活、川芎、北柴胡、薄荷、紫苏、荆芥等。有的饮片含有某种特异成分使其有特有的香气, 如香加皮含有甲氧基水杨醛, 牡丹皮含牡丹酚等。味是由口尝而感觉, 常有酸、甜、苦、辣、咸、涩、淡等。木瓜、乌梅饮片含有机酸而味酸;枸杞子含糖、甘草含甘草甜素而味甜;穿心莲含穿心莲内酯而味苦;干姜含姜辣素而味辣;海藻饮片含钾盐而味咸;槟榔饮片含鞣质而味涩。有特殊的气味, 如黄芪和山豆根均有豆腥气, 每种药材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 所以中药饮片的气味也是衡量中药饮片品质的标准之一。对有毒性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 取样少, 尝后立即吐出并漱口、洗手, 以免中毒。

2.6 水试

有的中药饮片在水中或遇水发生颜色变化, 膨胀性、粘性、沉浮等特殊现象, 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 水液染成金黄色, 本身不退色, 苏木投热水中, 水染成红色, 加酸变成黄色, 再加碱液, 仍变成红色。又如车前子、葶苈子, 遇水粘滑性加强。

2.7 火试

有的饮片用火烧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可作为鉴别手段之一, 如麝香少许用火烧之香气四溢, 起油点如珠, 灰白色, 海金沙, 易点燃有爆鸣声并闪光, 而蒲黄、松花粉无此现象以此区别。

以上是本人多年学习和工作经验, 供大家参考。

摘要:谈谈中药饮片鉴别的几种方法。

中药饮片的荧光鉴别 篇6

1 北豆根以及山豆根在性状方面的鉴别

北豆根比较细,具有髓部,颜色为类白色。相比于北豆根,山豆根往往比较粗,并且其与北豆根最根本的区别是不具有髓部。山豆根是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其豆腥气十分显著,相比于北豆根其味也更偏苦一点。虽然北豆根以及山豆根具有十分相似的名字,但二者在很多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如表1所示。

2 北豆根以及山豆根在显微结构方面的鉴别

北豆根有时有残存的表皮细胞,并且在下面还会有断续的木栓细胞;纤维素存在其外侧,并有石细胞群存在于纤维束的两侧;具有全部木化的木质部,且其导管也被木化,其髓部较大,并且细胞具有纹孔。

山豆根的木栓层包括数列细胞,其韧皮部具有纤维束;并且木纤维束和导管之间的排列方式为相间排列,其导管内经常会有黄棕色的物质,没有髓部。

3 北豆根以及山豆根在成分含量方面的鉴别

北豆根以及山豆根均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成分,山豆根的生物碱总含量约为总化合物的0.93%,其中以苦参碱以及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最高,所占比例分别为0.52%以及0.35%。另外,其还包括少量的安那吉碱以及甲基金雀花碱等其他生物碱类。

生物碱类在北豆根的根茎中含量最高,所占比例约为1.7至2.5%,在所有生物碱中,北豆根碱的含量是最高的,其含量能达到生物碱类总含量的一半以上。另外,其所含的生物碱类还包括去甲北豆根碱、北豆根酚碱以及木兰碱和异去甲北豆根碱[2]。

4 北豆根以及山豆根在性味、归经以及功能主治方面的鉴别

山豆根味苦且寒,具有毒性,归肺、胃经。具有消肿利咽以及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于咽喉肿痛以及火毒蕴结和齿龈肿痛的治疗。而北豆根味苦且寒,具有轻微的毒性,归肺、胃以及大肠经。具有祛风止痛以及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风湿麻痹和肠炎痢疾的治疗。

5 北豆根以及山豆根在药理作用方面的鉴别

北豆根以及山豆根具有很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其中山豆根以抗肿瘤作用尤为突出。将山豆根的水提取物以灌服或者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能够显著的抑制多种实验性肿瘤的生长及扩散。另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使用苦参碱进行治疗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除抗肿瘤作用之外,山豆根的抗菌作用、解痉平喘作用以及保肝抗炎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3]。

北豆根以抗心律失常作用、降压作用以及抗菌作用和抗脑缺血作用尤为突出。

6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交通的不断顺畅,药物的流通也具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中药的应用也不再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北豆根以及山豆根作为两种十分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饮片,其应用也逐渐变得更加广泛目-普遍。这两种中药饮片的作用效果均表现为清热解毒以及消肿止痛两个方面。虽然北豆根以及山豆根具有十分相似的名字以及作用效果,但两种中药材属于不同的科属,其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主要表现在来源、药用部位、性状、功能主治以及显微结构等方面[4]。

本研究经过以上五个方面的鉴别以及对比分析发现,山豆根的生物碱总含量约为总化合物的0.93%,其中以苦参碱以及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最高;而北豆根中生物碱所占比例约为1.7至2.5%,且在所有的生物碱中,北豆根碱的含量是最高的。因此,这两种中药饮片的有效活性成分是不相同的,这就导致了其药理作用的不同。山豆根以抗肿瘤作用尤为显著,而北豆根则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以及镇咳祛痰作用。并且两种中药饮片毒性方面的比较上,山豆根的毒性要显著大于北豆根[5]。因此,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应将两种中药饮片进行认真且准确的区分,以防止因用错药物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真峰.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J].实用中医药杂志,2()15,31(3):261.

[2]李伟君.山豆根与伪品华东木蓝的真伪鉴别[J].海峡药学,2012,25(6):30-32.

[3]陈国辉,林海燕.山豆根与其伪品二色胡枝子的鉴别比较[J].海峡药学,2013,26(2):33-34.

[4]梁素娇.山豆根与北豆根的中药饮片应用鉴别[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5):645-646.

几味采收不当中药的鉴别 篇7

1 女贞子

女贞子是比较常用的一味中药, 为木犀科植物女贞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呈椭圆形、倒卵形或肾形, 表面灰黑色或紫黑色, 皱缩不平, 基部常有宿萼及果柄残痕。女贞子的正确采收时间为每年的11月-12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除去枝、叶, 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 干燥或直接晒干。而现在经常见到有人在果实远没有成熟的夏季或秋初即开始采收女贞子, 此时采收的女贞子, 果实完全是绿色的, 虽然采集晒干后果实也会变成紫色或灰黑色, 但是此时采收的果实晒干后, 籽粒明显小, 表面皱缩十分明显, 中果皮非常薄。没有完全成熟的果实其有效成分含量低, 严重影响它的药效及药用价值, 所以, 希望大家还是适时采收, 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2 前胡

为伞形科植物百花前胡的干燥根。前胡呈不规则圆柱形、圆形或纺锤形, 稍扭曲, 下部常有分枝。顶端有茎痕及纤维叶鞘残基, 下部有密集的细环纹, 习称“蚯蚓头”, 下部有纵沟、纵皱纹及横向皮孔。外表黑褐色或灰黄色。质较柔软, 干者质硬, 易折断, 断面不整齐, 淡黄白色, 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小点 (油室) , 形成层环棕色, 木部黄棕色显放射状纹理, 约占横切面的2/5。前胡的正确采收时间为生长期3年以内未抽花茎者, 冬季至次年春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除去须根, 洗净, 晒干或低温干燥。此时采收的根肥大而质脆, 纤维性弱, 质地优良。日常工作中常见到有人在夏季前胡枝叶生长旺盛时采收, 此时的前胡根干瘦, 不饱满, 有效成分含量低。也有人采收生长期超过3年的前胡, 而此时的前胡, 地上茎已抽出, 根已严重木化, 难以折断。皮部薄很少有油室, 而前胡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及香豆素, 有效成分主要含在油室中。所以, 生长期超过3年已严重木化的前胡药用价值已大大降低。建议大家还是要严格遵照适时采收的原则, 采收合格的药材。

3 黄精

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囊丝黄精的干燥根茎。各种正品黄精断面都呈角质状, 气味微甜, 嚼之有黏性。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多糖、低聚糖和多种氨基酸。黄精的正确采挖时间为春季采挖, 除去茎叶须根, 洗净, 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 晒干或烘干。春冬两季黄精未发芽或秋季茎叶已枯萎以后, 根茎中储存了大量的营养成分和有效成分, 此时药用价值最好。由于夏季黄精的植株易于寻找和分辨, 所以有人在夏季黄精的生长旺季采挖, 此时采收的黄精皮薄汁少, 枯瘦, 味差, 药用价值已严重降低。

4

易混中药饮片性状鉴别方法探究 篇8

关键词:中药饮片,性状鉴别,鉴别

药物临床疗效、用药安全与中药饮片的正确调配存在着直接关系。中药材的取材相对比较广泛,不论是来源于不同科、属的同一药用部位的中药饮片,还是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均存在易混淆、难甄别的问题;另外,由于现在加工工艺和大规模种植的不同,导致进入市场中药饮片的性状特征不稳定。处理程序、加工批次和产地均会引起同一品种的中药饮片效果不同,增加鉴别性状的难度,使调配工作更难,导致错配的现象更易发生[1]。为提高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主要探讨易发生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具体如下。

1根及根茎类

1.1水半夏、半夏

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个货为类球形,有的稍微偏斜,其下端光滑,为钝圆形,顶端有凹陷的茎痕,断面洁白富于粉性。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个货为类圆锥形或者椭圆形,较半夏稍小,下端略尖,顶端的芽痕为凸起状,断面颜色与半夏相比略重,断面白色粉性不及半夏[2]。

1.2续断、丹参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断续的干燥根。其饮片为厚片,椭圆形或者类圆形,先经洗润,后切厚片,干燥而得。外表面存在纵皱,颜色为黄褐色至灰褐色。切面皮部棕褐色或墨绿色,木部黄褐色或灰黄色,存在导管束纹,为放射状排列,形成层部位大多存在深色环。味苦,微甜而涩,气微。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其饮片为厚片,椭圆形或者类圆形,先经洗润,后切厚片,干燥而得。外表皮粗糙,具纵皱纹,颜色为暗红棕色或红棕色,切面略平整而致密或者有裂隙,有的呈角质样,木部和皮部的颜色分别为紫褐色或灰黄色、棕红色,木部存在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味微苦涩,气微[3]。

1.3商陆、人参

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垂序商陆或商陆的干燥根,横切面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纵切片卷曲或弯曲,木质部呈多数隆起的纵纹,质硬,不易断,味甘淡,长时间的咀嚼可导致舌麻[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其皮部有点状树脂道散布及放射状裂隙,颜色为黄棕色,断面形成层环处的颜色为棕黄色,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被称为芦碗,顶端根茎被称为芦头,味甘,有微弱而特异的香味。

2全草类

2.1金钱草、广金钱草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性状鉴别:表面暗棕红色或者棕红色,茎细长而扭曲,具纵沟纹,疏被毛,有的节上具黄棕色须根。叶对生,多数皱缩,湿润展平后为心形或者宽卵形,宽1~3.5cm,长1~3.5cm,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颜色为棕褐色或灰绿色,下表面的颜色较浅;主脉突起明显,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条纹,颜色为褐色或黑色,质脆易碎。味淡、气微。功效主要为消肿、通淋、清利湿热[5]。

广金钱草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性状鉴别:茎为圆柱形,大约长1m,密被黄色伸展的段柔毛;断面质稍脆,中部有髓,叶矩圆形或者圆形,直径范围2~4cm;基部钝圆心形,先端微凹,全缘;下表面存在紧贴的绒毛,颜色为灰白色,侧脉羽状,上表面的颜色为灰绿色或者黄绿色,无毛;1对托叶,长约0.8cm,披针形;叶柄长1~2cm。味微甘,气微香;主要功效为利尿通淋、清热除湿。

2.2墨旱莲、薄荷

墨旱莲为菊科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其饮片为不规则的段,先经清润,后切短段,低温干燥而得。茎表面墨绿色或绿褐色,圆柱形,有白毛,具纵棱,切面有白色髓或者中空。叶破碎或皱缩,密生白毛,墨绿色,展平后可见具浅或者边缘全缘锯齿。头状花序。味微咸,气微。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其饮片为不规则的段,先经清润,后切短段,低温干燥而得。茎方柱形,棱角处具茸毛、纵棱线,表面颜色为淡绿色或紫棕色[6]。切面中空,白色。叶多破碎,下表面颜色为灰绿色,上表面颜色为深绿色,稀被茸毛。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轮伞花序腋生,花冠淡紫色。味辛凉,揉搓后存在特殊清凉香气。

3皮类

最具代表的为五加皮和香加皮药物。五加皮为五加科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不规则卷筒状,外表面存在横向皮孔,断面平坦,质轻脆易折断,在放大镜下可见淡黄棕色树脂道[7]。

香加皮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较五加皮厚,多为槽状或卷筒状,质地疏松而脆,易折断,然断面不整齐,栓皮易片状脱落,较五加皮味浓,香气浓厚,有毒。

4果实种子类

4.1北五味、南五味

北五味又称辽五味,为木兰科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个货比南五味大,外皮暗红色或紫红,表面常被“白霜”,肉比南五味厚,显油性,种子1、2枚,光滑有光泽,肾形。

南五味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果实,表面棕褐色或暗红色,果皮肉质较薄,没有光泽,种子1、2枚,表面颗粒状为黄棕色。

4.2水桅子、桅子

桅子为茜草科植物桅子的果实,果实的形状为椭圆形或长卵形,种子的形状为卵圆形或团球形,果梗稍短,果皮脆且薄[8]。

水桅子为茜草科植物水桅子的果实,为长椭圆形,较桅子个货大,果皮厚且皱缩,紧贴种子团,果梗较长,种子团为长椭圆形。

5讨论

通过对水半夏和半夏、续断和丹参、商陆和人参、金钱草和广金钱草、墨旱莲和薄荷、五加皮和香加皮、北五味和南五味、水桅子和桅子8种中药饮片进行比较,可知饮片的功效虽不同,但性状相近,颜色相近,因此切面特征需认真对比,如有无形成层、纤维,或有无油点、颗粒,及气味、质地等。中药饮片品种繁多,调剂工作人员需不断学习,保证专业知识的积累,可有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秀志.常用中药饮片及其杂品的鉴别[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0):77.

[2]李培良,李银侠.几种常见性状相似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7):196-197.

[3]张举良.几种常见易混中药的鉴别[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211-212.

[4]辛子明.几种易混中药的性状鉴别[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2):97-98.

[5]刘红英,袁林.几种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35-36.

[6]李霞.几组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4):117-118.

[7]王雅娟.常用易混中药饮片鉴别[J].中国药房,2011,22(35):3359-3360.

中药资源鉴别与发展 篇9

关键词 中药资源 中药鉴别

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的传统利用:中药资源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部分,至今仍作为传统药材加以利用。中药房生产的仍然是没有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近年来,虽然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对部分中医验方进行了标准化,研制了一批中成药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是无序的,对资源的利用极低,造成了资源浪费。

中药提取物的利用:近年来,随着化学的发展及西药理论的引进,中药的有效成分得以提取和明确,为中药在医药行业的深入应用及日化健康方面开拓了新途径。我国是世界天然药物丰富的原料基地,随着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提取物的兴趣大增,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药物提取物出口国。这种需求的巨增造成了我国部分特产资源的迅速枯竭,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如陕西的贯叶连翘,青海的冬虫夏草,东北的人参等资源。

资源保护与利用:目前许多野生药物资源都由于过度的开发,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急需保护,而医药等行业的需求巨增造成和加剧了资源的利用。因此,解决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利用问题已刻不容缓。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还处于粗放的简单加工成中药饮片利用阶段,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浪费大,这种传统的方式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破坏。

中药质量不稳定:由于传统的中药药材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的区域规则。虽然近年來全国推行了GAP基地及地道药材的认证,但相对于全国众多的药材基地来说仍然是极少数。并且这些GAP认证基地还仅限于药用植物的种植规范,还没有对药用动物资源的相关认证。今后这些企业将面临重大生存问题,很多将退出药材市场。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都需亟需思考与解决。

立法保护制度的不完善:虽然国家对很多濒危中药物种都进行了立法,实行强制保护,但仍有很多资源面临威胁而尚无立法。因此必须完善立法制度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

中药资源的知识产权: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根据中医理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改进,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中药制造体系,在植物的药学属性与药用植物选择、中药材栽培、种植、炮制、成药的加工等所有方面都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规范。中药知识产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诸多方面; 内容 包含中药材、饮片、处方、制药工程、 文献 及信息资源等。例如,由动植物原料制造成中成药,要经过诸多生产制作工序,像中药材生产、中药炮制与饮片、组方(处方与配方)、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等,其中的每个工序都可能包含诸多的知识产权内容,因此,中药知识产权应该构成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中药鉴别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 以下为您介绍几种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

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①看药材的表面 :看颜色 ,看断面 。②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③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鱼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为麻、涩、淡、滑、凉、腻等。 ④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这些特殊的现象都与药材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是常用的鉴别方法。

我国中药资源科学发展道路探讨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种源广泛,现有药材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其总数的87%。我们在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要讲究经济效益,生态平衡,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协调统一和和谐的发展,这是一条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道路。

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建立无公害化药物保护技术体系。②寻找新药源,保护物种多样性。③深入调查,加强研究,开拓研究新领域:有待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a.药物需求与供给的预测与资源保护程度。b.资源的多层次利用的综合效益的发挥。c.专业性,地区性,全国性药物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d.物种资源与基因库的建立。④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⑤加强物种保护的法制建设我们应做到以下三点:a.完善野生资源保护法规体系。b.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自觉保护。c.执法单位,执法人员要严格执法。

参考文献

1张卫明,顾龚平.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5):5~8

2 康延国.中药鉴定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7

中药材的鉴别与检测 篇10

中药材的真假、质量的好坏, 会直接影响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中药材的鉴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药材的鉴别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 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 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 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 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 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 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

(1) 看外观, 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 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1) 看药材的表面, 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药用部位的不同, 其外形特征会有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 而根茎类药材都有较多的茎痕, 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等等。另外, 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 或光华、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 (2) 看颜色。药材颜色的不同或变化, 不仅与它的品种和本身的质量有关, 不适当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会直接影响药材的色泽, 因此颜色是鉴别药材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 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 (3) 看断面。无论植物也好, 动物也好, 都是由一层层的组织器官构造而成的, 当药材被切开, 这一层层的构造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 就像古树的年轮一样。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 而这些特征就是药材内部构造的直接体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各种分层、纹路和不同形状的小点。

(2) 手摸, 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 疏松还是致密, 光滑还是粘腻, 细致还是粗糙, 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 即使是同一种药材, 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 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3) 口尝和鼻闻, 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 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 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 如薄荷的香、鱼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味感”, 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学物质也有密切关系, 在中药材口尝鉴别的实践中, 可按药材的品种和质量分类进行判断。

(4)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 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2 中药材的检测

在中药饮片质量抽查中, 不仅存在外观质量不合格的品种, 还常存在药品质量标准不合格的产品。中药材的本身仅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 其外部往往也粘附泥土、砂石、石灰粉等无机杂质 (以根和根茎类药材及某些动物类药材更易见) 。药材粉末直接入药的制剂, 若投料前挑拣清洗不净, 外来的无机杂质有可能被带到制剂内, 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 因此, 进行中药材测定以作为控制药材质量的一种手段, 是十分必要的。[2]

2.1 药材取样法

(1) 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 (1) 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 取样5件; (2) 100~1000件, 按5%取样; (3) 超过1000件的, 超过部分按1%取样; (4) 不足5件的, 逐件取样; (5) 贵重药材, 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 破碎或粉末状药材的取样:包件多的,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 一般药材100~500 g。 (2) 粉末状药材25 g。 (3) 贵重药材5~10 g。 (4) 个体大的药材, 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如药材的个体较大时, 可在包件不同部位 (包件大的应从10 cm以下的深处) 分别抽取。

(3) 平均供试品的量:平均供试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的3倍数。

2.2 杂质检查法

中药中杂质的混存, 直接影响药材的纯度。这些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 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 如沙石、泥块、尘土等。

2.3 水分测定法

第一法 (烘干法) :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第二法 (甲苯法) :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消除了挥发性成分的干扰, 测定准确度高。但样品消耗量大且使用过的样品不能回收利用, 故不适合贵重药材的水分测定。本法适用于蜜丸, 如:六位地黄丸。

第三法 (减压干燥法) :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样品消耗量少, 用过的样品可以回收再利用。

第四法 (气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按药典规定进行。本法方便, 快速、灵敏、准确, 且不受其它组分的干扰, 不受环境湿度的影响。被广泛用于各类中药制剂水分的测定。

2.4 灰分测定法

(1) 总灰分测定法:总灰分是指中药材经加热炽灼灰化遗留下的无机仅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 其外部往往也粘附泥土、砂物;酸不溶性灰分主要为不溶于稀盐酸的砂石、泥土等、石灰粉等无机杂质。药材的总灰分包括药材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 (即生理灰分) 以及药材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 (即外来杂质) 。

(2)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酸不溶性灰分即总灰分中不能溶于10%盐酸的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能较准确地表明药材中有无泥沙掺杂及其含量。

2.5 浸出物测定

例:刺五加胶囊, 取本品10粒, 倾出内容物, 精密称定, 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 (约相当于刺五加浸膏0.75 g) , 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 以甲醇作溶剂进行测定。其控制指标为甲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30%。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在历经数代人们的总结、提炼, 形成如今的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 并逐渐形成像河南“四大怀药”“浙八味”等一系列的道地药材, 正是这些道地药材以质量可靠、性能稳定、效果确切, 为我国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确立了道地药材的独特地位。道地药材就是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3]历史发展到今天, 总结前人经验, 补充完善、制定中药系列标准是中药现代化的需要, 也是中药国际化, 造福全人类的需要。

摘要: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优秀文化的瑰宝, 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成分复杂, 中药材在保管过程中因采取措施不当、或者在药材的生长加工过程中药物残留, 重金属含量增高等因素, 都可能导致药材的变质、发霉。药材粉末直接入药的制剂, 若投料前挑拣清洗不净, 外来的无机杂质有可能被带到制剂内, 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 因此在选取中药材时要进行系统的鉴别与检测。

关键词:外观,口尝,水试,取样,水分测定,灰分测定

参考文献

[1]杜毅.中药学[M].北京农学出版社, 2007.

[2]张丽.现代中药学[M].上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数字仿真实验室下一篇:打造多元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