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gmp认证思路

2024-10-02

中药饮片gmp认证思路(共7篇)

中药饮片gmp认证思路 篇1

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P认证

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要进行GMP认证申办过程很麻烦,如果自己专业知识不够还是找代理吧。省时省力省钱。如果楼主有那个时间的话,也不妨咨询下那些代理公司,了解之后也可以自己一手操办。我在网上一家广州开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搜来的,这家公司专做医药咨询,口碑不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药饮片GMP认证咨询计划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一)初步阶段:调查诊断、协助企业合理调整、利用资源。

1、现场参观、与企业领导及质量管理人员交谈,了解企业现况;

2、依据GMP规范,结合企业现况制定切实可行的GMP整改方案;

3、协助企业建立或优化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4、协助企业成立内部GMP认证小组;

(二)GMP实施阶段: GMP初次培训:

5、讲述GMP基础知识及企业实施GMP的意义。协助企业进行硬件改造:

6、为企业提供规范可行的硬件改造意见;

7、监督检查改造过程及对改造效果的评价;

8、GMP软件体系建立、实施磨合; GMP软件体系建立、实施磨合:

9、GMP文件编写(内容、格式)培训;

10、GMP文件初稿审核、修改;

11、监督、检查GMP文件在实际工作中运行情况,并调整、改进,再运行磨合; 内审:

对企业内部GMP小组人员培训;协助企业拟订内审计划、方案;参与内审过程,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改进来完善GMP体系;

(三)GMP认证申报:

GMP认证申报资料准备及申报:GMP文件编写(内容、格式)培训;GMP文件初稿审核、修改;

监督、检查GMP文件在实际工作中运行情况,并调整、改进,再运行磨合;

(四)GMP认证阶段: 预认证,迎接GMP现场检查:GMP认证前的迎审培训;

对企业预先认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高效维护GMP体系运行,迎接GMP检查组现场检查;

(五)GMP认证结束:

GMP认证结果跟进及领取证书: 企业通过GMP现场检查后的进度跟踪; 领取GMP证书。

中药饮片gmp认证思路 篇2

我国新版GMP实施在即, 这对任何一家制药企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是一种严峻挑战, 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是制药企业淘汰落后、实现升级换代的必然。新版GMP将设3年过渡期, 制药企业逾期不达标的将被叫停。燃眉之急不待自言, 而实施GMP的真正目的:主要是防止药品生产中的混药、交叉污染和人为差错, 做到一切行为有标准、有记录、有监控、可追溯。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是符合GMP要求的关键, 笔者通过多年从事制药设备管理的经历, 就中药提取设备谈一点相关体会。

1 设备设计、选型、安装是实施GMP的内在要求

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质量源于设计 (QbD) , 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人、机、料、法、环因素中, 机即设备, 药品生产是以设备为支撑的, 是制药企业实施GMP硬件的重要部分, 它直接影响到GMP的贯彻实施。要保证生产出“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品, 设备设计、选型、安装必须严格按照GMP的要求, 为药品生产实施GMP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

1.1 设备设计步骤

设备设计时, 首先要和有关工艺人员确定生产工艺, 必须以生产工艺的要求来确定设备设计的相关参数, 而不是随便设计, 请厂家按图加工制造, 使购回的设备适应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其次, 确定生产能力;再次, 根据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其需要的生产能力来确保生产设备;最后, 确定设计参数。

1.2 设备设计须进行验证 (DQ)

GMP验证的目的是对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 以期证实设备是符合药品生产要求的。就设备设计而言, 有些厂家认为由制造商自行验证就行了, 殊不知, 正是由于这一理念, 无法通过用户严格的验证审查, 对设备的设计未严格按照GMP的要求进行确认 (DQ) , 结果设计制造的设备在安装后发现有违背GMP之处, 给企业后续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和潜在质量隐患。

设备设计须进行验证, 只有严格通过制造商和用户会商, 只有用户按照GMP要求进行严格审计, 切实按照GMP要求进行确认, 设备才能符合GMP。

1.3 设备选型的要求

(1) 要严格符合GMP, 遵循工艺适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维修方便、经济合理的原则。

(2) 易于拆洗、检修, 所用配件尽量标准化。

(3) 选型时, 特别要确保设备在运行中摩擦所产生的微粒不掉入药液中污染药液。

(4) 设备软件资料须齐全。

1.4 设备安装要求

(1) 按照GMP标准及设备的性能和结构, 根据设备作出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动力控制管线图。

(2) 通过设备安装后, 按GMP严格把关, 进行安装确认, 确认设备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2 新版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对设备设计、选型、安装的要求

新版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讨论稿, 下简为评定标准) 在设备设计、选型、安装方面有以下几个重点要求:

评定标准3101: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 应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 应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

评定标准3201: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 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 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

评定标准3206:原料药生产中难以清洁的特定类型的设备可专用于特定的中间产品、原料药的生产或贮存。

新版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3207:与中药材、中药饮片直接接触的工具、容器表面应整洁、易清洗消毒、不易产生脱落物。

评定标准3208: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

评定标准3301: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标明管内物料的名称、流向。

评定标准3401: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

评定标准3402: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 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 储存应采用80℃以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保温循环。生物制品生产用注射用水应在制备后6 h内使用;制备后4 h内灭菌72 h内使用。

评定标准3403: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质应无毒、耐腐蚀, 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 应规定储罐和管道的清洗、灭菌周期。

3 部分中药提取设备存在的一些不足

制药设备直接与药品、半成品和原辅料接触, 是造成药品生产差错和污染的重要原因, 制药设备是否符合GMP, 直接关系到制药企业实施GMP的质量。部分中药提取设备存在的一些不足, 令人担忧, 举例如下:

3.1 中药提取煎煮设备

现在有部分煎煮设备未设计、安装温控仪。如有些多能提取罐, 操作员工在煎煮时仅凭罐口所产生的蒸汽大小来判断是否煮沸或是否已达到工艺要求的微沸, 这就说明每批煎煮, 有极大的可能因员工的经验或误判而造成煎煮不完全, 致有效成分丢失。GMP要求所生产出的药品其批间应无差异, 确保均一性。如在设计、选型时考虑到安装温控仪, 用温度这一客观指标来判断其煎煮的实际情况, 就可规避这一问题。用温控仪的温度来控制煎煮, 是杜绝凭感官操作的有效措施。

有些多能提取罐在建造时, 用单汽缸对底盘进行启闭, 由于在设备设计、选型时, 未对产品工艺参数进行认真分析, 结果投入运行时, 因产品工艺不同, 要求所加溶媒量不同, 因压力或重力作用, 结果产生滴漏现象。GMP要求不得有抛、冒、滴、漏现象。如果在设计、选型时, 出渣门采用旋转式双气缸启闭式或三气缸旋转式安全门, 通过旋转锁紧圈将排渣门压紧密封条达到密封效果。由于两侧锁紧气缸和旋转槽的作用保证锁紧圈的自锁功能, 增加了排渣门的密封和安全性。或采用气压密封, 增加底阀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保证了密封的可靠性。用气压密封能够很好地解决多能罐煎煮时漏液的问题, 避免密封圈长久使用后变形, 经加水检漏无滴漏现象, 而有内压时出现泄漏的问题。只有严格按GMP要求, 并将其要求逐一加以深度理解拓展, 才能在设备的设计、选型时, 从源头上规避这一问题。

有的多能提取罐在设计建造时, 因采用夹层加热提取, 发现煎煮放料时底部约有20万mL的药液是冷的。通过分析发现为其加热时, 罐内药液受热不均所致。评定标准3101:要求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能防止差错。如果在设计当初就进行了确认 (DQ) , 在设计上采用在出渣门上设有底部加热, 就会使药材提取更加完全。

3.2 中药提取浓缩设备

现在有部分浓缩设备其罐体与收集器的弯管是水平的。在浓缩过程中, 在关闭负压排去收集器里的溶媒时, 会让未冷却的溶媒反倒流入罐内, 会造成药液的污染。GMP要求设备设计、选型、安装不得污染药液。如果在设计当初就要求将弯管设计带有一定的倾斜度, 就会杜绝这一问题。

又如, 有的品种需浓缩无醇致规定的比重 (大约1万~2万mL) , 操作员工无法通过视镜观察到罐体底部的药液, 存在浓缩致干焦化, 造成整批报废的隐患。评定标准3101: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 应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 应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如果严格按照GMP的要求, 在设计、选型时, 充分考虑应能防止差错这一要求, 把视镜设在罐体适宜的位置, 设计安装成带一定的倾斜度, 在实际操作中就能观察到罐体底部的药液, 由此防止差错的产生。

再如, 某一产品在工艺阶段需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进行酸解, 其煎煮液及醇液在不锈钢的浓缩罐里进行浓缩, 结果经过几个月的生产后, 发现罐体有沙眼, 致夹层蒸汽进入药液, 造成整批药液被污染。评定标准3101: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新版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3201: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 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 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就其交叉污染、减少污染、耐腐蚀方面, 在选型 (选材) 时加以规避, 就会从本质上加以杜绝。目前, 有一些制药企业的设备技术人员及采购人员对所需的设备其选型 (选材) 未能从GMP的要求出发, 对选材处于迷迷糊糊的状况, 认为选了316L材质就符合GMP了。其实不锈钢在高温焊接时会产生大量的碳化铬, 其晶间形成了贫铬区, 由于工艺需加入盐酸, 其316L不锈钢材质与氯接触, 由钝化最薄弱处侵入, 与金属氯离子形成强酸盐, 引起点蚀。笔者就此向该单位建议:设计成搪瓷浓缩罐, 结果该单位在使用中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杜绝了整批药液的报废, 符合了GMP的要求。

3.3 中药提取回流设备

有的提取回流罐的出渣门因要加网板, 厂家在制造时, 在底盘上焊了8根横梁, 便于支撑网板, 其焊接粗糙, 未进行细致打磨抛光处理。每次清洗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且放料阀的位置未设计建造在出渣门的最低位置, 最后放料后, 总有3 000~5 000 mL的药液不能放出, 随药渣一起排掉。评定标准3201: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 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 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可见其该设备不易清洗, 还吸附药品 (药液) , 显然与GMP的实施是不相符的。设计建造时, 将放料阀的位置设在底盘的最低位置及减少焊接的横梁, 就会杜绝不符合GMP要求的瑕疵。

3.4 中药提取调醇、调p H设备

中药提取调醇、调p H大多采用在不锈钢搅拌罐内进行, 有的搅拌桨用螺丝固定, 在经调醇或调pH后, 其药液及胶质会进入螺丝缝隙, 给清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如有个别工作疏忽的员工, 因换品种未清洗致净, 就会造成药液的污染, 造成整批报废。如严格按照评定标准3101、3201所要求的: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易于清洗、减少污染,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在设计上采用焊接抛光处理, 就会在细节上将GMP的实施落在实处。

3.5 中药提取输送管道的安装

在药液的转运过程中, 多采用不锈钢管道输送, 而有的厂家在进行不锈钢管道焊接时, 其管道内焊接处有焊疤, 未进行内打磨抛光处理。结果在输送有胶质的药液时, 胶质就会吸附在焊疤处。而进行换品种清洗时, 又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清洗致净, 极易造成药液的污染和药液的报废。又如, 与设备连接的管道未平直, 并与内容物的走向在安装上未带一定的倾斜度 (5%) 。在输送完药液经处理清洗后, 造成了水在管道内的滞留, 无法排尽, 使潜在微生物滋生, 以致后续处理不净而造成污染。再如, 在安装纯化水管道分别于2个或3个煎煮罐时, 安装成F或E型, 当1个或2个煎煮罐不进行连续煎煮, 那么其他的出水口就成了盲管。严格按照评定标准3101、3201、3401、3403所要求的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易于清洗, 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储罐和输送管道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 那么就不会造成上述缺陷项。

3.6 中药提取热处理罐

在中药提取过程中, 有的品种在工艺阶段需要进行热处理。由于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有的制药企业安装了卫生级磁力下搅拌。的确, 搅拌隔离套与罐体焊接可完全解决密封泄漏污染的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操作欠妥, 在搅拌过程中磨擦浆套内壁的情况时有出现, 致不锈钢磨损污染药液。按照GMP的要求, 则不得造成污染, 就此案例, 笔者向该制药企业建议:设计成磁浮型上搅拌, 从而在实质上全面杜绝其污染的可能发生。

4 结语

中药饮片gmp认证思路 篇3

【关键词】中药饮片生产,新版GMP,生产流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92-01

1、新版GMP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

新版GMP与98版相比从管理和技术要求上有相当大的进步,特别是对无菌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版GMP以欧盟GMP为基础,考虑到国内差距,以WHO2003版为底线,适时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新理念,比如明确要求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中要引入风险管理,强调在实施GMP中要以科学和风险为基础。

新版GMP明确要求制药企业应当建立全面、系统、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必须配备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管理制度来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目前中药饮片的生产流程

一道标准的饮片生产流程中,参与的人员包括药材采购员、饮片生产计划人员、生产工艺员、生产操作人员(包括领班和班组人员)、QM质管人员、仓库管理人员。

将目前中药饮片生产管理流程与新版GMP认证条件对比发现,薄弱环节主要在三个方面:(一)生产计划管理仍使用传统的“以产促销”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采用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模式,与仓储管理没有结合到一起;(二)生产与包装过程的文件控制不完善,缺少工艺验证环节,生产、检验、包装工艺操作没有标准化操作规程(SOP)作为指导;

2、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优化

本文主要从生产计划、过程控制、仓储管理等三个方面阐述在新GMP认证下生产过程的优化。

2.1饮片的生产计划管理

中药饮片生产涉及到清洗、烘干等多道炮制工序,工序之间要求无缝衔接,因此需要严格制定生产工序,安排好生产节拍。引入ERP系统是高效合理的安排生产调度的一种方式,企业一体化管理系统(ERP)涵盖了生产企业的销售、调度、工艺、质量、仓储等各个方面,通过ERP系统管理生产、制定生产计划,能实现柔性、动态、高效,避免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的供不应求、存货过多、原料不足等现象的发生。

生产计划管理需要动态管理,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市场和经销商的订单变动进行实时调整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对成品库存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使生产和库存水平达到平衡;二是在同一个生产周期内要生产多种产品,实行间隔生產,每种产品在一次轮换中只生产一次。

2.2饮片生产的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包括工艺员下达生产任务到完成生产任务,合格品准备入库的过程。新版GMP认证对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有明确的要求。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现场工人的操作,最后到包装入库都要求有明确的操作规范,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执行。一般来讲,饮片生产的标准工艺规范包括规范目的、适用范围、责任和规范内容细节四个方面;质量检验操作规程主要包括饮片品名、检验依据、取样方法、检验项目与标准和检验仪器及检验操作方法等五个方面。

(一)加工过程控制

加工过程就是投入原材料、人力、设备等,产出合格的产成品的过程。一般来说,饮片的加工工艺规程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药材来源;(4)性状、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5)工艺流程图;(6)饮片生产过程及工艺条件等。新版GMP认证要求工艺操作规范需要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即SOP,对每个操作环节进行量化标准控制,制定SOP指导书,指导具体生产操作。保证生产过程记录文件的完整,及时解决生产现场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对现场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合格性检定。

(二)包装过程控制

影响中药饮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产品规格,也是影响产品疗效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做好产品包装的除了制定中药饮片标准、规范加工炮制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包装基本要求:牢固安全,适度的产品规格,包装美观、经济、安全,标志齐全,可以对现在食品、药品常用的包装材料进行调研,改进原有的包装材料。

(2)根据新版GMP要求,制定统一的产品包装标准,在标签上标明中药饮片的的生产日期、批号、原产地、生产企业等,并按药品管理法规定附上说明书。

3、饮片的仓储管理

中药饮片的仓储管理分为原材料管理和产成品管理。仓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企业效益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选择改进型的传统的仓储管理方法,包括清洁养护法、密封密闭养护法、干燥养护法以及高/低温养护法等;还要加强仓储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运用信息管理手段,实行动态管理。例如,对于滞留在仓库一个月以上的货物,由生产部门监督供方进行不定期检查其货物,确保货物的原有品质。接到客户订单后,对饮片按客户要求选择适当的包装,根据提货单检验和确认产品的包装质量及标识,由生产部门选择适当的承运人和运输方式,防止产品损坏或变质,业务员必须监督供方和承运人做好运输防护直至产品送交目的地。

4.结语

新版GMP对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审查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也是产业升级的一个窗口,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上升的机遇,要结合中药饮片生产的特点,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分别进行优化和改进,才能满足并且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审查。

参考文献

[1]贾元威,张伟,王广基,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F'认证后的思考[J].上海医药,2005-26(11):494-495.

[2]覃向阳,赵倩.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P认证后加强管理的建议[J].中国药业,2013.9(21):5-6

中药饮片gmp认证思路 篇4

摘要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熙,医药界期盼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正式颁布。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它对于加强药龋监督管理,维护人民健康和用药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药品管理法》增加了掰的药龋监督管理制度。其中对药品GMP、GSP认证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艇范》组织生产”。这表明,我国政府将依照法律强制实施药品GMP,标志着将实施药品GMP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关键词 GMP认证 意义 问题 准备 一,发展历程

GMP是英文单词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for Drugs的缩写,GMP可以直译为“优良的生产实践”。最初是由美国坦普尔大学6名教授编写制订,20世纪60-7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以法令形式加以颁布,要求制药企业广泛采用。我国的 GMP 全称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科学管理办法,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我国自1988年正式推广GMP标准以来,先后于1992年和1998年进行了两次修订。

随着 GMP 的发展,国际间实施了药品 GMP 认证。我国卫生部 1995 年 7 月 11 日 下达卫药发(1995)第 53 号文件“关于开展药品 GMP 认证工作的通知”。药品 GMP 认证(certification)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药品 GMP 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是国际药品贸易和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同年,成立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1998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建立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并于 1999 年 6 月 18 日 颁发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 年修订)》。截止 2000 年年底,我国已有 713 家药品生产企业(车间)通过 GMP 认证。

药品GMP作为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药品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药品质量,并把发生差错事故、混药、各类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所规定的必要条件和最可靠的办法,现已被许多国家的政府、制药企业和专家一致公认为制药企业进行药品生产管理和管理行之有效的制度。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我国的药品GMP认证工作是分剂型分步骤强制实施。从1995年实施认证开始,历时10年,我国的血液制品、粉针剂和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普通制剂、原料药均通过药品GMP认证,标志着我国的药品质量控制能力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广大人民用药更安全有效。

纵观GMP的发展历史,可以总结出GMP的发展经历过两个发展高峰;一是认识、接受和实施这一新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二是在已建立起GMP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证实”的概念。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到一种结论GMP的严格实施不仅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而且在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并保证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利于全球贸易。这也是GMP自颁发以来可以顺利迅速的广泛实施下去的根本原因。

二,实施药品GMP,是中药生产企业进入世界大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药品生产过程是一个较复杂过程,从原料到药品生产并经检验合格出厂,涉及到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的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导致药品质量的降低。因此必须加强药品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才能傺证药品质量。药晶GMP是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仪器与设备、卫生要求、物料、生产、质量、销售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等环节的管理,并对相应的文件和制度等方面都做出了要求和规定,是对药品生产全过程进行康量管理翻质量控刽的有效办法。早在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了该组织的药品GMP,并向各成员国推荐,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国际性组织的重视。196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率先实施药品GMP,1991年进行了修订,同时陆续发布了原料药检查等13项指南。美国政府要求,凡是向美国出口药品的制药企业以及在美国境内生产药品的制药企业,都必须执行美国药品GMP。WTO于1992年对此版本进行了修改,同年WHO还发布了关于国际贸易中药品质量证明制度的实施指南。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或组织都制定发布了各自的药品GMP,分别以法规或指南形式,作为药品生产管理的共同准则,并作为实施国际药品贸易中质量证明的共同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医药工业引进药品GMP,发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在制药企业中推行。1985年实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已经将国际上通用的药品GMP内容列入条款,并于1988年颁布了我国的药品GMP,1992年作了修订。1993年成立了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对一部分药品GMP工作做得好的企业进行了药品GMP认证,国家药检局(SDA)成立后重新修订发布了药品GMP(1998年修订),加大了实施GMP的力度,使实施药品GMP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我国中成药工业企业实施药品GMP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成药工业现已发展成为基础好、有实力竞争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十五”计划编箭中四川、云南、吉林、广西等9个省、市都把中药列为支柱产业,为中成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1999年我国有中成药工业企业1052家,产量已达36万t,总产值385亿元,年利税近70亿元。其生产的剂型已由原来传统的丸、散、膏、丹发展成为以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合剂为主的新4大剂型。药品GMP认证,推动中药界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翎新能力的提高,给中药产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硬件改造成效显著近几年,尤其是“九五”以来,一批企业在厂房、环境、设备、检测手段、仓储、空调净化及水处理改造等硬件方面,不惜重金,进行GMP的改造,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中,以大中型企业和一批新建、改建的合资、合作的企业尤为突潞。据对203家企业自“九五”以来用于药品GMP硬件改造经费的不完全统计,已达39.4亿元。相当于“八五”期间全行业技改投入(重点饮片企业改造在内)近2倍的总额。

建立健全了软件管理系统 一批中药企业在藉助现代制药企业先进科学的文件管理系统基础上,结合中成药工业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了包括工艺规程、标准操作规程(SOP)、岗位操作规程,原始记录批记录等一整套较为科学的文件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还采用了国际通用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按照GMP要求,调整了组织机构,明确了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了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实施药品GMP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员素质普遍提高 据对225家企业的调查,法人代表98%均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企业质量、生产负责人学历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占调查企业的89.6%。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占调查企业的84.8%。其中我国大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平均为18%,已通过药品GMP认证的石家庄神威药业有限公司为最高,已达47%。同时,这些企业普遍重视对职工的药品GMP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规范的讲解、软件的制定以及验证等。据225家企业的初步统计共培训14万多人次,并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实施药品GMP的骨干队伍。有些企业还利用不同的渠道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了中药科技人员的素质。

已有一批企业率先通过了药品GMP认证 截止2001年3月6日,中成药企业(剂型)通过药品GMP认证的有76家,占中成药工业企业总数的6.8%。尤其是生产民族药的甘南佛阁藏药厂也通过了药品GMP认证。这说明,药品GMP认证标准虽高,但是,只要去争取去努力,药品GMP认证是可以通过的。

四,中成药工业企业实施药品GMP认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不平衡 总体情况看,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北京等地较好。从问卷调查反馈情况看,越是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对认证态度越是等待观望,行动迟缓。企业对实施药品GMP的重视程度不一,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最为重视。

硬件问题多 中药生产企业的80%建于80年代前,受当时设计、建材、施工等水平的局限,有着明显的“硬伤”和缺陷,需要对硬件进行较大的改造。另外,目前的建筑市场中,许多从事医药建筑设计的施工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执业资格,部分中药生产企业由于选用了这样的单位,使得硬件改造不能达到药品GMP的要求。调研中还发现,有的新建中药厂,由当地无名的建筑设计室(队)承担设计施工,厂房虽已建好,但距药品GMP要求相距甚远(包括已投产的企业);还有51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3.5%)只安装了舒适性空调而没有净化系统设施。这些不达标或半截子工程,对企业和国家财产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资金不足 从中成药工业结构分析,中小型企业约有967家,占药厂总数的92%。这些企业中,以小型企业居多,经济效益较差,有的企业生产都难以维系,更谈不上硬件改造了。用企业自己的话讲,能等一天算一天,他们的想法是只要药品有市场,能维持生产就行。这些中小企业的主要产品都是传统的老品种,利润率仅占销售收入的5%~6%,且在逐年下降。这些企业普遍缺少资金,无力进行药品GMP改造,也有的企业正期盼着破产、兼并。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技术人员只占全厂职工总人数的3%左右。中药前处理因沿用了蒸、炒、炙、煅的传统工艺,受设备落后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与现代药品GMP要求差距较大,这是通过药品GMP认证的一大难点。另外,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对实施药品GMP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力度差。一些企业领导层对实施药品GMP认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甚至对药品GMP的基本概念还不十分清楚。

五,中成药生产企业实施药品GMP认证强制性与时限要求

我国加入WTO后,传统药物的优势与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结合,对中成药生产企业是良好的机遇。药品GMP已成为国际医药市场准入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中药出口企业必须通过药品GMP认证,拿到出口的“通行证”,才有实力与日本、韩国的汉方药在世界植物药市场上竞争,才有条件扩大中药在世界医药市场上的份额。

我国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表明了对实施药品GMP认证的强制性与必然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先通过药品GMP认证方可申领生产许可证、血液制品生产企渡必须通过药品GMP认证方可生产、粉针、大输液生产企业自2001年1月l曰起,不通过药品GMP认证不许生产等规定,加大了实施药品GMP工作力度。

——国家经贸委在对医药行业“总量调控淘汰落后”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在一定时期内达不到药品GMP要求的企业将被淘汰。

与此同时国家制定优惠条件,鼓励企业实施药品GMP认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艘定,通过药品GMP认证的企业(车间)可按受药品的异地生产和委托加工。

——国家计委在制定的医保中成药品种目录的份格调整中规定了GMP、非GMP和名优产品3种形式,采用3个价格差价,用价格的杠杆激励企业实施药品GMP。

从战略的眼光看,国家实施药品GMP认证对解决低水平重复,生产过剩以及医药市场的无序竞争,从根本上调整医药经济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药品生产企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据专家初步预测到2005年,若约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8。5%(剩税约占80%)的大中型企业能全部通过药品GMP认证,加上一批优秀的小型企业,总体上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0%的企娥,通过药品GMP认证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国推行药品GMPl0余年来的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可以说实行药品GMP认证制度,有利于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对推动传统中药与国际医药市场接轨,其好处是多方面的。由此可见,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方针,分步骤实施药品GMP认证,有实力、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示范先行,再带动一批中型企业和少数小型企业,先易后难,从而把实施药品GMP认证工作扎扎实实地搞下去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中药制裁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许多企业生产的品种几乎雷同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中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中药现代化与不断扩大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先通过药品GMP认证,拿到走出国门的通行证,才能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但单靠一个措施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要多管齐下,从不同角度、不同翻面,用不同静技术帮手段,最终达裂一个共同的目标——中药质量的稳定可控。其次就是中药提取物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同样重要。不同的中药材、不阕的成分有不同的提取工艺,这个工艺要相对稳定。如果工艺不稳定,提取出的成分和含量有很大差别。因此,中间提取物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作为弥补规范化种植的一个手段,又增加了一个控制环节,使中药质量更接近于稳定可控。因此,我们在推行药材标准化种植的同时,要大力推行标准化提取。

对濒危、稀缺中药材和野生资源消耗量比较大、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中药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紫杉醇生产要砍伐大量珍贵的红豆杉树,对于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现在可以用人工繁殖的方法在实验室的发酵罐中大量生产紫杉醇。这种发酵生产不破坏任何自然环境,如果这项技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红豆衫的的自然资源将得意保护。此外,铁皮石斛等人工栽培研究很有发展前途,要鼓励发展。

按照国务院有关领导的要求,由经贸委牵头召集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局、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共同研究中药现代化计划,分工合作,并围绕这五个切入点组织几个子项目,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2001年国家经贸委将优先安排中药现代化中的技术改造项目、专门拨出技术创新资金用于中药现代化项强的实旋,并增加药材基地建设资金。总之,“十五”期间,我们要在中药材的种植、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利用高薪技术改造传统中药产业,以及中成药名优产品的二次开发等几个方面多做工作,总体上达到一个目的,就是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促进中药产业化发展。六,总结

我们的食品工业企业,应从政府对保健食品GMP的要求和《食品安全行动计划》,警觉到执行食品GMP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为企业的食品GMP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要在观念上认识执行食品GMP规范的重要性,把食品GMP规范看作企业食品安全的基础,以人为本,抓好GMP的培训工作,组织有关员工学习国内外GMP规范,在熟悉的基础上,扩大培训内容和范围,作出本企业执行食品GMP规范的长期规划和安排。

其次,要在资金上作好预算,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在硬件改造上分步实施。如有技术改造项目和扩建计划,应在设计时就在建筑物和设备上充分考虑GMP和HACCP的要求,从长远考虑,一步到位。如资金有限,就按计划对各生产车间逐一进行改造。

再次,在软件上要加强现有GMP的管理,在GMP管理上与时俱进,完善现有文件、制度、表格,要将对GMP的管理与企业的SSOP和HACCP以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联系起来。以预防为核心,用现代生产技术、现代检测技术和先进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控制理念,加强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网络的建设,真正做到从源头上对食源性疾病进行有效控制,以安全优质的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GMP认证流程 篇5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第九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0号第五条至第七条)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9号)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79号)

5.《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4号第九条)

6.《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国药监安[2005]437号第三条至第二十三条)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07]648号)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11]101号)

收费标准:不收费

期限:自受理之日起100个工作日(企业补充资料、提供缺陷整改报告和整改计划,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拟颁发《药品GMP证书》的企业发布审查公告的时间不计入期限)

受理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申请除注射剂、放射性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生物制品以外其它药品GMP认证,由市药监局受理。(《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生产地址重新申请GMP认证的,适用本程序办理)

许可程序:

一、申请与受理

(一)申请人登陆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企业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申报,根据受理范围的规定,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药品GMP认证申请书》2份;

2、《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3、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自查情况(包括企业概况及历史沿革情况、生产和质量管理情况,证书期满重新认证企业软、硬件条件的变化情况,前次认证不合格项目的改正情况);

4、药品生产企业组织机构图(注明各部门名称、相互关系、部门负责人);

5、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简历;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登记表,并标明所在部门及岗位;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情况表;

6、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范围全部剂型和品种表;申请认证范围剂型和品种表(注明常年生产品种),包括依据标准、药品批准文号;生产批件(或新药证书)等有关文件资料的复印件;常年生产品种的质量标准;[注: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需提供加工炮制的全部中药饮片品种表;申请认证炮制加工范围和炮制加工品种表(注明常年生产品种),包括依据标准及质量标准等]

7、药品生产企业周围环境图、总平面布置图、仓储平面布置图、质量检验场所平面布置图;

8、生产车间概况(包括所在建筑物每层用途和车间的平面布局、建筑面积、洁净区、空气净化系统等情况。其中对β-内酰胺类、避孕药、激素类、抗肿瘤类、放射性药品等的生产区域、空气净化系统及设备情况进行重点描述),设备安装平面布置图(包括更衣室、盥洗间、人流和物流通道、气闸等,并标明人、物流向和空气洁净度等级);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回风、排风平面布置图(无净化要求的除外);

9、申请认证剂型或品种的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过程控制点及控制项目;

10、关键工序、主要设备、制水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的验证情况;

11、检验仪器、仪表、量具、衡器校验情况;

12、药品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13、企业符合消防和环保要求的证明文件;

14、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并对材料做出如有虚假承担法律责任的承诺,如需提交软盘或光盘的,一并做出如有病毒引起数据文件丢失自行负责的承诺;

15、凡申请企业申报材料时,申请人不是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本人,企业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

(二)如申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认证,申请人除登陆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企业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申报,并提交上述第1、14、15项外,还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企业的总体情况

(1)企业信息

①企业名称、注册地址;

②企业生产地址、邮政编码;

③联系人、传真、联系电话(包括应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24小时联系人、联系电话)。

(2)企业的药品生产情况

①简述企业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活动,包括进口分包装、出口以及获得国外许可的药品信息;

②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涉及出口的需附上境外机构颁发的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③获得批准文号的所有品种(可分不同地址的厂区来填写,并注明是否常年生产,近三年的产量列表作为附件);

④生产地址是否有处理高毒性、性激素类药物等高活性、高致敏性物料的操作,如有应当列出,并应在附件中予以标注。

(3)本次药品GMP认证申请的范围

①列出本次申请药品GMP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剂型、品种并附相关产品的注册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②最近一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生产线的检查情况(包括检查日期、检查结果、缺陷及整改情况,并附相关的药品GMP证书)。如该生产线经过境外的药品GMP检查,一并提供其检查情况。

(4)上次药品GMP认证以来的主要变更情况

简述上次认证检查后关键人员、设备设施、品种的变更情况。

2.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

①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管理责任,包括高层管理者、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和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责;

②简要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如组织机构、主要程序、过程等。

(2)成品放行程序

放行程序的总体描述以及负责放行人员的基本情况(资历等)。

(3)供应商管理及委托生产、委托检验的情况

①概述供应商管理的要求,以及在评估、考核中使用到的质量风险管理方法;

②简述委托生产的情况;(如有)

③简述委托检验的情况。(如有)

(4)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①简述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方针;

②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的范围和重点,以及在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下进行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沟通和审核的过程。

(5)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情况以及考察的重点。

3.人员

(1)包含质量保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图(包括高层管理者),以及质量保证、生产和质量控制部门各自的组织机构图;

(2)企业关键人员及从事质量保证、生产、质量控制主要技术人员的数量及资历;

(3)质量保证、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和发运等各部门的员工数。

4.厂房、设施和设备

(1)厂房

①简要描述建筑物的建成和使用时间、类型(包括结构以及内外表面的材质等)、场地的面积;

②厂区总平面布局图、生产区域的平面布局图和流向图,标明比例。应当标注出房间的洁净级别、相邻房间的压差,并且能指示房间所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简要描述申请认证范围所有生产线的布局情况;

④仓库、贮存区域以及特殊贮存条件进行简要描述。

a.空调净化系统的简要描述

空调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和运行情况,如进风、温度、湿度、压差、换气次数、回风利用率等。

b.水系统的简要描述

水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和运行情况及示意图。

c.其他公用设施的简要描述

其他的公用设施如:压缩空气、氮气等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以及运行情况。

(2)设备

①列出生产和检验用主要仪器、设备。

②清洗和消毒

简述清洗、消毒与药品直接接触设备表面使用的方法及验证情况。

③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关键计算机化系统

简述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关键的计算机化系统的设计、使用验证情况。

5.文件

①描述企业的文件系统;

②简要描述文件的起草、修订、批准、发放、控制和存档系统。

6.生产

(1)生产的产品情况

①所生产的产品情况综述(简述);

②本次申请认证剂型及品种的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质量控制点与项目。

(2)工艺验证

①简要描述工艺验证的原则及总体情况;

②简述返工、重新加工的原则。

(3)物料管理和仓储

①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处理,如取样、待检、放行和贮存;

②不合格物料和产品的处理。

7.质量控制

描述企业质量控制实验室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包括检验标准、方法、验证等情况。发运、投诉和召回

(1)发运

①简要描述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控制,如,温度/湿度控制;

②确保产品可追踪性的方法。

(2)投诉和召回

简要描述处理投诉和召回的程序。

自检

简要描述自检系统,重点说明计划检查中的区域选择标准,自检的实施和整改情况。

标准:

1、申请材料应完整、清晰、要求签字的须签字,每份加盖单位公章。使用A4纸打印或复印,按顺序装订成册;

2、凡申请材料需提交复印件的,申请人须在复印件上注明日期,加盖单位公章。

岗位责任人:市药监局受理办受理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1、按照受理标准查验申请材料。

2、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及时受理,填写《受理通知书》,将《受理通知书》交与申请人作为受理凭证。

3、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受理人员应当当场一次告知申请人补正有关材料,填写《补正材料通知书》,注明已具备和需要补正的内容。受理人员不能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的,应当填写《接收材料凭证》交与申请人,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补正材料通知书》,告知当事人补正有关材料。

4、对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或该申请事项不需行政许可,不予受理,填写《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期限:2个工作日

二、形式审查

标准:

申请材料规范、齐全、有效,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按顺序装订成册。

岗位责任人:药品安全监管处形式审查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1、按照标准对受理人员移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2、对符合标准的,填写《GMP认证申请材料交接单》和《药品GMP认证申报资料形式审查意见单》,与申请材料一并转市药监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3、对不符合标准的,提出不予接收的意见和理由,与申请材料一并转复审人员。

期限:5个工作日

三、技术审查和现场检查

标准:

(一)技术审查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二)现场检查

1、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2、组织GMP检查人员3人以上进行现场检查。

岗位责任人:市药监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岗位职责及权限:

(一)技术审查

按照标准对申请材料进行技术审查。

(二)现场检查

1、现场检查由组长负责,小组由3名以上GMP认证检查员组成,对现场进行检查,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并由企业质量负责人签字确认。

2、汇总审查结果,报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三)审查意见

1、对符合标准的,提出意见,报药品安全监管处审核人员并填写《GMP认证申请材料交接单》。

2、对不符合标准的,提出意见,报药品安全监管处审核人员并填写《GMP认证申请材料交接单》。

期限:60个工作日

四、审核

标准:

1、申请人具有药品生产资格;

2、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自查内容完整(包括企业概况、GMP实施情况及培训情况);

3、建立了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各级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明确;

4、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不互相兼任;

5、药品生产的厂房、设施、设备与所生产的剂型和品种相适应;

6、药品检验的设施、设备与所生产的剂型和品种相适应;

7、药品生产的关键工序、主要设备进行了验证;主要检验仪器、仪表进行了校验;

8、制订了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内控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并对其取样、检验、留样;

9、制订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文件;

10、通过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

岗位责任人:药品安全监管处审核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1、按照审核标准对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

2、确认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齐全、规范、有效。必要时勘察现场。

3、确认现场检查提供的现场检查报告齐全、规范、有效。必要时勘察现场。

4、对符合标准的,提出准予许可的审核意见,与申请材料和现场检查报告一并转复审人员。

5、对不符合标准的,提出不予许可的意见和理由,与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一并转复审人员。

期限:23个工作日

五、复审

标准:

1、程序符合规定要求;

2、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3、资料审查意见进行确认。

岗位责任人:药品安全监管处主管处长

岗位职责及权限:

1、按照复审标准对审核人员移交的申请材料、许可文书进行复审。

2、同意审核人员意见的,提出复审意见,签署复审意见,与申请材料一并转审定人员。

3、部分同意或不同意审核人员意见的,应与审核人员交换意见后,提出复审意见及理由,与申请材料、审核人员意见一并转审定人员。

期限:5个工作日

六、审定

标准:

1、对复审意见进行确认;

2、签发审定意见。

岗位责任人:市药品监督局主管局长

岗位职责及权限:

1、按照审定标准对复审人员移交的申请材料、许可文书进行审定。

2、同意复审人员意见的,在网上填写《审批流程表

(一)》,签署审定意见,使用电子签章,与申请材料一并转药品安全监管处审核人员。

3、部分同意或不同意复审人员意见的,应与复审人员交换意见后,提出审定意见及理由,与申请材料一并转药品安全监管处审核人员。

期限:5个工作日

七、行政许可决定

标准:

1、受理、审核、复审、审定人员在许可文书等上的签字齐全;

2、全套申请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3、许可文书等符合公文要求;

4、制作的《药品GMP证书》、《药品GMP认证审批件》或《药品GMP认证审批意见》内容完整、正确、有效,格式、文字、加盖的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章准确、无误;

5、《药品GMP认证审批件》与《药品GMP证书》内容一致;

6、对准予许可的,制作《药品GMP证书》、《药品GMP认证审批件》;

7、将发证结果在局政务专网(bjda.gov.cn)上公告,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审查公告;

8、对不予许可的,制作《药品GMP认证审批意见》,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以及投诉渠道,加盖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章;

9、留存归档的材料齐全、规范。

岗位责任人:药品安全监管处审核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1、制作《药品GMP证书》和《药品GMP认证审批件》或《药品GMP认证审批意见》,加盖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章,复印制作的《药品GMP证书》,《药品GMP认证审批件》复印件随卷归档。

2、网上填写《行政许可移送表

(二)》下部,使用电子签章。

3、在局政务专网上公告,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审查公告。

4、移交受理办送达窗口人员。

5、在制作证件的同时将行政许可结果登陆市药监局数据库,由办公室上网公布。

6、装订成册,立卷归档。

八、送达

标准: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审查公告已经到期;

2、通知申请人携带《受理通知书》,凭《受理通知书》发放《药品GMP证书》、《药品GMP认证审批件》或《药品GMP认证审批意见》;

3、及时通知申请人许可结果,在《送达回执》上的签字、日期、加盖的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专用章准确、无误。

岗位责任人:市药监局受理办送达窗口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1、送达窗口人员负责通知申请人携带《受理通知书》领取《药品GMP证书》、《药品GMP认证审批件》或《药品GMP认证审批意见》;在《送达回执》上签字,注明日期,加盖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专用章。

2、《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生产地址重新申请GMP认证的,通知申请人携带原《药品GMP证书》和批件;收回原《药品GMP证书》和批件。

GMP认证文件分类 篇6

一、文件目录的分类

1、分类依据

制药企业文件目录的编排形式,可以从文件不同的类型上进行基本文件的编排,也可以从GMP基本要素上进行系列编排;有的制药企业按SMP和SOP目录编排,有的制药企业按不同的部门和工序进行编排,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为GMP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强求文件目录的格式。GMP强调的是GMP文件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文件总目录的编制是纲,纲举才能目张。其适用性是为质量体系要素和GMP所要求,其科学性是按一定的规律,如编码规则等进行的。但是在GMP文件总目录的划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其一,在GMP认证检查时,是按GMP各章节的内容来划分检查项目的。其二,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的分工负责上,也是按GMP各章节的内容来划分的。

其三,GMP认证申报材料中要求企业提供的文件目录也是按GMP规范的章节来划分的。

因此,建议企业从开始划分目录时就按GMP规范的章节来划分的。

2、基本分类与说明

为更好适应实际的生产与质量管理,可在按GMP章节划分基础上将12类的每一类再划分成:管理规程(SMP)、操作规程(SOP)、记录凭证、质量标准等不同类型的文件。

GMP认证检查项目计有225条,无论企业对GMP文件目录如何分类,但都要涉及检查项目的225条内容,同时还要适用于本企业的生产与质量管理。见下表 类别基本分类基本分类内容

一、机构与人员管理规程应包括: 1.人员的管理 2.人员培训 3.人员健康 4.岗位职责等内容。记录应包括: 1.人员管理 2.人员培训 3.人员健康等方面。

二、厂房与设施管理规程应包括: 1.厂房

2.动力设施(水、电、汽、冷)3.动物房等内容。操作规程应包括: 1.锅炉供汽系统 2.电力设施

3.空调净化系统及相关设备 4.工艺用水系统及相关设备

5.厂房设施等内容。每个系统括操作、维护保养、清洁等内容。记录应包括: 1.厂房管理 2.空调净化系统 3.工艺用水系统等方面。

三、设备管理规程应包括: 1.设备的管理

2.设备购买、验收、安装、调试 3.设备使用 4.设备处理

5.压力容器 6.计量

7.状态标识等内容。操作规程应包括: 每个设备的 1.操作 2.维护保养 3.清洁等内容。记录应包括: 1.设备管理 2.设备操作 3.维护保养 4.清洁等方面。

四、物料管理规程应包括: 1.编码

2.物料(中药材、西药原辅料、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毒品、细贵药材、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购入、验收、储存、发放、退 库

3.成品的入库、储存、发放

4.仓库(仓库的分类、仓库内区域的划分、色标、仓库内环境的要求、特殊库的管理)等内容。记录应包括: 1.物料 2.库房等方面。

五、卫生管理规程应包括: 1.卫生工作 2.厂区环境

3.一般区(环境、人员、工艺)4.洁净区(环境、人员、工艺)5.特殊情况清洁 7.工作服 8.消毒剂等内容。操作规程应包括: 1.一般区清洁 2.洁净区清洁 3.洁净区地漏清洁 4.洁净区人员进入 5.洁净区物料进入 6.手部洗消 7.工作服洗消

8.洁净容器清洁 9.洁净区辅助用品等内容。记录应包括: 1.清洁 2.工衣

3.消毒剂等方面。

六、验证管理规程应包括 1.验证的管理等内容。验证文件应包括:

1.设备性能的验证(①HAVC系统的验证(空气灭菌效果)②工艺用水系统的验证 ③生产线主要设备的验证 ④灭菌系统验证 ⑤药液滤过及灌封系统验证)2.产品工艺的验证

3.清洁的验证(①清洁剂清洁效果的验证 ②手部洗消效果的验证

③工艺用水系统④生产线主要设备清洁验证)等内容。

七、文件管理规程应包括 1.文件的管理 2.文件的编码 3.文件编写模式 4.档案等内容。记录应包括: 1.文件方面。

八、生产管理规程应包括: 1.生产全过程 2.批号 3.批记录 4.车间物料 5.工艺用水 6.物料平衡 7.清场

8.状态标记 9.滤芯 10.模具 11.中间站 12.偏差处理 13.洁净区空气消毒 操作应包括:

1.各工序操作工艺规程应包括: 1.各认证产品工艺规程 记录应包括: 1.批记录 2.中间站 3.模具 4.洁净区空气消毒等方面。

九、质量QA管理规程应包括:

1.取样(原辅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中间产品、成品)2.审核(物料、批、标签说明书内容、主要物料供应商)3.成品放行 4.质量事故报告 5.三级质量分析会 6.不合格品 7.质量档案

8.稳定性考察等内容。QC管理规程应包括: 1.检验

2.试剂(对照品、标准品、滴定液、试剂、试液、指示剂、贮备液、毒品、检定菌、培养基)

3.区域(实验室、微生物检定室、动物室)等方面。监控规程应包括: 1.生产监控点 2.洁净级别 3.卫生 4.库房 5.检验等方面。质量标准应包括: 1.原辅料 2.包装材料 3.工艺用水

4.中间产品 5.成品各方面。

操作规程应包括:

1.全项检验操作(原辅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中间产品、成品)2.单相检验操作(理化、菌检、无菌)

3.配制(滴定液、培养基)4.洁净区环境检测等方面。记录应包括: 1.取样 2.审核 3.成品放行单

4.检验 5.试剂 6.温湿度记录 7.监控记录等方面。

十、产品销售与回收管理规程应包括: 1.产品销售

2.产品的退货及回收(一般、紧急)等内容。记录应包括: 1.产品退货 2.产品回收等方面。

十一、投诉与不良反应管理规程应包括: 1.用户投诉及A、B、C类用户投诉处理

2.用户访问3.报告(不良反映、向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内容。记录应包括: 1.用户投诉记录 2.用户访问记录 3.不良反映记录等方面。

十二、自检管理规程应包括:自检。记录应包括:自检方面。

3、基本文件目录

原则上,制药企业的基本文件总目录是按照文件的类别顺序编排的,但也不排除按其他的顺序编排,如编码规则。但按不同类别的顺序编排可视为编排顺序要点。(见附表)

二、文件的编写要求 1.GMP要求

1.1 药品生产企业应有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记录: 厂房、设施和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等的各项制度和记录; 物料验收、生产操作、检验、发放、成品销售和用户投诉等的制度和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物料退库和报废、紧急情况处理等制度和记录; 环境、厂房、设备、人员等卫生管理制度和记录; 本规范和专业技术培训等制度和记录。1.2 产品生产管理的主要文件有:

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标准操作程序; 批生产记录。

1.3 产品质量管理文件主要有: 药品的申请和审批文件;

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操作程序; 产品质量稳定性考察; 批检验记录。

1.4 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查、批准、撤消、印制及保管的管理制度。

1.5 制定生产管理文件和质量管理文件的要求: 文件的标题应能清楚说明文件的性质;

各类文件应便于识别其文本、类别的系统编码和日期; 文件使用的语言应确切、易懂; 填写数据时应有足够的空格;

文件制订、审查和批准的责任应明确,并有责任人签名。2.注意事项

2.1 文件不但要符合GMP的要求,还要适应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2.2 文件内容不能有交叉或重复。2.3 SOP文件一定要按实际操作制定。2.4 应使文件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2.5 部门与部门相衔接时应写清具体由谁负责。

制药企业GMP认证后的设备管理 篇7

一、创建有效、先进的设备管理体系

1. GMP认证对设备管理的贡献

我国GMP认证本着对人民用药安全负责的宗旨, 关注流入市场的药品能不能由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其安全、有效、稳定等方面的产品一致性。相应GMP对制药设备的管理也必然围绕这一主题。GMP不可能涵盖设备管理工作全部内容, 通过GMP认证并不标志已经建立了有效、先进的设备管理体系, 更不能保证企业必然能获得高效的设备投资回报。以下对制药设备一生管理进行分析 (见图1) 。

(1) 前半生管理

设备前半生管理是指根据设备购置需求进行调研、选型到安装调试具备正常生产能力的过程, GMP将其定义为设备验证, 即证明设备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

(1) 设备验证程序。完整的设备验证大体与传统设备管理从设备“选型购置”到“安装调试”过程相吻合, 分为以下4步确认。

a.预确认 (设计确认) 。对欲订购设备经济技术指标适用性的审查及对供应商的选定, 采购和开箱验收。

b.安装确认。机器设备安装及安装后进行的各种系统检查及技术资料文件化工作。

c.运行确认 (空车调试) 。为证明设备各部功能达到工艺和产品说明书要求而进行的运行试验。

d.性能确认 (重车调试) 。实际是模拟生产试验, 一般先用空白料试车以初步确定设备的适用性, 对简单和运行稳定的设备可依据产品特点直接采用物料进行验证。

(2) GMP关于设备验证时机的强制性要求:

a.新设备安装投产。

b.再验证 (不进行设计验证) 。

c.前半生管理的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符合企业发展规划要求, 能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要求, 运行稳定, 能获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的在线生产设备。

高速发展期和正常运行期的企业对设备前半生管理不仅极为重视, 而且选择购进技术先进的装备, 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设备前半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 (尤其是制造业企业) 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是企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2) 后半生管理

目前药品生产企业普遍执行以“三级保养大修制”为主的设备后半生管理制度, 该制度基本能满足药品生产企业日常设备管理需求。

GMP认证进行技术改造阶段企业设备管理的重点在于前半生设备管理, 通过GMP认证后, 企业即把设备管理的重点及时转向设备后半生管理。

2. 设备管理体系的模式选择

(1) 制药行业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 (见表1)

从表1可得以下结论。

(1) 设备管理体系的模式变更是随着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管理体系的选择着重有效, 而不是越先进越好, 即设备管理制度的选择应当有效、先进, 适应企业装备水平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

(2) 近20年来, 制药行业形成并不断完善机械化设备体系, 创建以GMP为主要标志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 推进了制药现代化进程。

(3) 制药行业与机械行业相比, 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设备管理水平明显滞后。

(2) 制药行业设备管理模式的选择

(1) 根据企业现状, 选择有效的设备管理模式;

(2) 借鉴先进经验, 实现跨越式进步;

(3) 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 向管理要效益。

依据制药行业目前装备水平, 选用“三级保养大修制”是适宜有效的。许多制药企业仍把“三级保养大修制”作为设备后半生管理制度, 但并未完全有效实施。适度引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可以提升管理水平, 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已实现自动化的生产线实施“零故障”管理将有助于获得理想的设备投资回报。

3.“零故障”的追求

制药装备越是配套成线,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 必然越追求“零故障”。以4台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为例, 假设其故障率均为10%, 未组成生产线的单机操作时总故障率仍为10%, 组成生产线后则应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1) 机台间周转库存量

生产线单台设备发生故障, 其流水线下游可用机台间周转库存短时间维持生产, 周转库存量越小, 故障对全线影响越大。因而生产线不可能按10%故障率设计。

(2) 故障发生时机

如4台设备同时发生故障, 同时排除故障恢复生产能力, 则总故障率仍为10%。通常4台设备故障会发生于不同时间段, 则全线总故障率可能≥40%。故障处置水平和相关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分为如下几类。

(1) 不能及时识别故障及故障隐患, 不会排出故障, 致使被动停产, 产品质量不稳定, 甚至引发设备事故。

(2) 能及时发现故障, 必要时及时停机, 初判故障原因并找相应责任人排除故障。

(3) 能及时发现故障、检查确认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 及时恢复生产。

(4) 能有计划地保养设备, 动态检查监测设备, 及时清除故障隐患, 防止故障发生。

由此可见, 作为实际操作培训教材, 常见故障处理表是实现及时排除故障、及时恢复生产的必要文件。而为实现“零故障”目标则需要三级保养细则、五定润滑图表和动态巡回检查图表等文件的编制和完善, 以及培训和实施。

在自动化流水线上, 通常是一点发生故障, 全线自动停机, 即便是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机械化生产线上, 高运行稳定性也必然是取得设备投资回报的必要前提。

二、锻造高能力技工队伍

1. 操作技工在设备管理中的地位和任务 (1) 维护保养

操作工的主要任务是应用装备完成生产任务, 因此必须维护保养好设备, 使之处于完好状态和保持高运行稳定性。

(2) 故障处置

操作工经常是设备异常情况的第一发现人、初步判断者和简单故障处置者, 维修工则是异常原因最终确认人和复杂情况的处理者, 常见故障处理表应是维修工和操作工共同的实践总结。

(3) 动态监控

高运行稳定性和低故障率是制药生产追求的运行性能, 在操作工准确及时完成润滑、日保和一保任务基础上, 配合维修工科学地编制、执行巡检、预修计划并动态监控在线设备是极为重要的技术保障活动。

(4) 参与技术攻关

在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上马时, 操作技工应参与现场设备工艺参数测试、最佳数据的筛选、技术文件编制等。

(5)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到“四懂”、“三会”

(1) 四懂:懂设备用途、懂设备性能、懂设备原理和懂设备结构。

(2) 三会:会使用、会保养和会排除故障。

2. 分界线的确定

将培训作为设备前半生与后半生管理的分界线——项目竣工、转固、建档。这一时期最关键、最困难的是设备投产前的培训。由于我国药机市场发育不够成熟, 考核无标准、教员无资质、教材不规范, 致使培训质量无保证已成为普遍现象。仅以操作技工应执行的9个设备执行文件为例, 至少有6个文件存在供应商不能提供甚至没听说过的缺项。药机供应商一般以产品手册为教材开展培训工作, 而产品手册的编制并不是在充分考虑药机使用厂设备管理制度情况下开展的。

3. 以合格文件规范操作工的行为

据“安全使用标准操作程序 (SOP) 规范”防止误操作;据五定润滑图表、三级保养细则、调试规范和易损件表保持设备完好;据常见故障处置表及时判断、排除故障;据巡回检查图表发现故障隐患。

4. 技术解决方案

(1) 合格的文件

操作工和维修工是与设备接触时间最长, 对设备影响最大的两支技术力量, 要贯彻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必须使他们拥有合格的设备执行文件, 这些文件既是他们实施技术操作的依据, 也是对他们进行实际培训的教材。

以操作工为例, 要落实“三级保养大修制”需要编制以下9个文件。

(1) 名称:安全使用标准操作程序 (SOP) 、五定润滑图表、设备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SOP) 、日常保养细则、一级保养细则、调试规范、常见故障处理表、巡回检查图表 (在线动态) 和易损件表。

(2) 编制原则:

a.可操作性。

第一, 符合大规模制药生产实际情况, 在日常生产中可实施。

第二, 文件规定每一技术细节在生产现场均可合理实施。

b.准确性。

第一, 文件规定内容科学、合理, 没有错误表述, 没有重要遗漏。

第二, 文件用语规范、准确、无歧义。

c.唯一性。

第一, 同一事物 (系统的工作机构、构件、零件、物料等) 不得赋予不同的名称。

第二, 不同人员按文件规定执行的过程和结果是相同的。

d.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一, 文件涉及的专业术语和计量单位符合相应“标准”和行业规范。

第二, 文件体例符合企业相应文件编制规定。

(2) 文件的编制

(1) 三方合作编制。鉴于目前制药机械供应商不能承担所有操作文件的提供及其培训任务, 较好的方法是由供应商、使用厂家和相关院校三方合作编制。三方统一“编审大纲”, 由供应商出初稿, 使用厂家补充修订, 校方按“大纲”规范。

(2) 设备管理工作应正确解决标准化与创新的关系。以常见故障处理表为例, 表中列入的内容, 技工执行文件的水平可以有差异, 但其过程和结果应当是一致的;而发现表中未列入的新故障, 就应通过分析, 顺利排除故障后进一步补充完善该表。

(3) 重视“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强调“两参一改三结合”。在设备管理工作中, 应当通过标准化管理制度, 尽可能为操作工提供操作文件和培训。同时要求操作工从单纯的文件执行者转变为文件修订和编制人。创建专职设备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为完善标准化管理和技术革新改造提供了可操作性, 不仅有利于文件编制和相应培训, 还为企业打造了一支不断提升水平的设备管理队伍。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制药企业设备投资向标准化设备管理索要回报, 标准化设备管理靠标准化操作落实, 标准化操作需要标准化文件体系的技术支持。

摘要:我国药品制造企业在GMP认证热潮中投入巨额资金, 开展了大规模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 因此应及时加强设备管理, 争取设备的最佳长效投资回报。探讨了适应药厂装备水平的设备管理模式和制度的选择、设备投产前人员培训和操作技工应执行的设备技术文件在设备后半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等实际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文件编制标准。

上一篇:应届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下一篇:大学之道精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