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2024-11-07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精选12篇)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篇1

一、中药饮片识记课程的设置背景和现状

1、中药饮片识记课程的设置背景

21 世纪的专业技术人才既要有一定理论知识, 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中药人才, 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往以强调理论为主的中药学授课的培养模式, 学生仅通过老师的多媒体课件看药材的原植物形态及饮片形态, 缺少对中药的直观认识, 以至于对理论的记忆也不够扎实, 而且学生普遍反映学了5 年中医却连中药都不认识。这样造成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综合素质欠佳, 在当今强调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里, 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一个真正平等的位置, 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而不可相互替代的。

2、中药饮片识记课程的现状

近年来我们学校中药学教师和学校领导越来越认识到饮片识记在中药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 为医学类专业学生中增设了中药饮片识记课, 而且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计划中, 每学期学校出资购进中药饮片, 一小部分用于饮片识记课讲授使用, 其余发到学生手中用于学生日常看、摸、闻、尝的需要。课程进展顺利, 且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期末的饮片识记考核中90% 以上的学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而且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规模更大、药物品种齐全、功能完善的中药饮片标本馆。

二、中药饮片识记课程的设置对中药学教学的质量影响分析

现在很多学校都积极建设中药饮片的标本馆, 通过搭建良好的平台,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将知识转化在实践中的能力。此课程的设置为中药学整体教学带来的了推动力量, 也给我我们一定的启发, 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模式, 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理论、实践都要牢牢掌握, 为日后学生行医济世打下基础。

1、中药饮片识记教学课程的设置顺应了中药学教学的发展

(1) 我们培养学生的不仅仅是其对理论的掌握度, 是在实际中对知识运用和理解, 学习医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以医术治愈他人, 所以学生的学习要多方面发展, 具有综合能力。中药饮片识记课程的设置, 可以弥补学生只懂理论的学习缺陷, 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感性、有实际意义的课程, 不仅提高了专业课的学习质量,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使其有良好的动手能力, 能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去记忆。 (2) 中药饮片的类型、药用、特质, 这些仅仅靠教师的口述是难以达到教育目的的, 所以我们积极开展此课程, 是教学更加的直观, 为学生日后的临床用药打下基础, 而且对学生来说, 这对今后的从业是十分有益的。 (3) 在每学期的课程中, 都会有中药饮片对学生进行发放, 使学生亲手触摸、亲自感受、由于其亲身接触, 对于中药饮片的知识就会印象深刻, 并主动对其特性予以分析, 为接下来的中药学课程奠定基础, 有利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 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度也会提高。

2、中药饮片识记课程可以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 丰富课业内容

中药学的学习内容杂、任务重, 课业负担很大, 通过中药饮片课程, 可以帮助学生舒缓压力, 还可以对知识进行巩固。可以定期的根据所学的中药饮片知识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辩论、摄影展、由老师带领进入药材基地, 了解中药饮片的生生产和药用特点, 通过自我知识的开拓, 实现学习热情的提升, 这样的课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 并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说、敢说、肯学, 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的巩固, 还能在相互交流中树立刻苦钻研、迎难而上的优秀精神。

3、中药饮片识记教学是锻炼和培养中药教学、科研人才的平台

中药饮片识记教学主要由讲授中药学的教师实施, 这就要求他们除了掌握中药学课程知识外, 还要系统学习相关的中药鉴定学知识, 日常工作也要多关注并学习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 药用植物的来源、科属等。总之, 这要求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不断更新知识, 锻炼和提高中药饮片识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及相应的管理水平, 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创造便捷条件。因此中药饮片识记教学的实践过程, 也是一个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过程。

4、中药饮片教学还起着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的窗口的作用

中药饮片识记教学不仅要面向学校, 当中药标本馆建设成熟后还要面向社会。中医中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其厚重的知识、独特的治疗方法、突出的治疗效果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所肯定, 也被国外的朋友所接受。我们也欢迎兄弟学校教师学生、同行业人士、国际友人和学者来到我校中药饮片标本馆参观、学习并进行学术交流。较好地发挥对外交流的“窗口”作用, 实现中药资源的共享, 成为宣传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文化之间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中药饮片课程的未来发展

我们的中药饮片识记教学起步的时间不长, 还处于发展状态中, 在现有的基础上, 我们还要积极购进更多的药用植物生态标本、动物标本以及一些常见的中药伪品。另外, 计划建设一个“模拟中药房”, 就是以仿真的形式在学校里开设一家“中药房”, 柜台、货架、药品、营业执照和药品广告, 与真正中药房没有区别, 学生到“模拟中药房”进行实践可以学习到中药从采购 (包括同一药物不同的等级标准及相应的价格) 到销售、管理各个环节的相关实践内容。为了更好吸收兄弟院校成熟的经验, 在一定时候, 派送1 到2 名教师到优秀中医院校取经、学习, 使中药饮片标本馆的建设逐步规范、完善, 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致力于培养的全面的人才, 医术的作用是治愈疾病, 减轻病患的痛苦,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深刻的掌握理论知识, 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在不断的学习中面对困难, 迎难而上, 将难点转化为动力, 掌握精湛的医术。中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 我们常说“中药治本”, 所以, 我们要积极的学习中医知识, 为更多人的健康提供保障, 以仁心、仁爱、仁术愈他人。

参考文献

[1]李杨.中药饮片识记课的设置对中药学教学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1) .

[2]吴依娜, 李耿.实训教学在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

[3]何世民, 郭忻, 汪文娟, 杨柏灿, 朱国福, 潘颖宜, 王海颖, 袁颖, 金素安.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刍议[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03) .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篇2

几千年来,中草药一直被中国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日渐积累宝贵的用药知识,并形成一整套中药理论体系。在先秦时期,已有不少关于药物的文字记载。到了东汉末期(公元二世纪),中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诞生。本书载药365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书中还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本理论。

南北朝时期,雷[学教]着《炮炙论》叙述各种药物通过适宜的炮炙,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从而发展了药物加工技术。梁代陶弘景(公元456--536年)着《神农本草经集注》,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药学的发展作了总结,载药达七百三十种。又创用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唐代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李励、苏敬等人主持编写了《新修本草》。全书卷帙浩博,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844种。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陈藏器编成了《本草拾遗》,书中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十剂”,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的设想。

宋代本草学,以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最具代表性。该书收载药物达一千四百多种。

元代,忽思慧所着《饮膳正要》,总结和发展了饮食疗法。

明代是中草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和外来药,写成了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载药1892种。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十六纲、六十类。这种科学的分类法,是中古本草学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继李时珍之后,清代的赵学敏(约公元1719--1805年)对民间草药作了广泛搜集和整理,于1765年刊行《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新增药物达716种之多。

中药的配伍和中药学教学解析 篇3

关键词:中药的配伍;中药学教学;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90-01

中药的配伍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所需的不同点来进行药物分配的,可以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在一起应用?通过诠释“七情”含义,让学生们能够有效地理解中药配伍的规律以及自身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好中药的基本理论时,其中药自身的味道和疗效的应用,对学生们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以下是对中药的配伍和中药学教学的具体分析

一、加深学生对中药配伍的理解

通过中药里的药物“七情”这中单味性的药以及配伍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从字面上来对中药里的药物上理解,对于学生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在考试答题时这些基础性的题目都会有些错误,以此说明,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从内心上去理解中药的配伍关系?为了使这个难题解决掉,在课堂上教学就要有规律性的进行阐述,简单的配上一些临床的经验,协助学生们对中药的配伍加深记忆?例如:在讲中药的“七情”时,以自身的定义疗效从而引出药物的配伍,然后药物的疗效结合起来,就是上述所说的中药中的“七情”的定义?在教学中多拿出一些实践的例子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二、中药的配伍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药性的疗效以及应用

作为中药临床研究的重要作用中药的疗效以及药性的应用,但基于中药的种类繁多,临床中有触及到各个科室,因此,这对学生们的记忆力又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应以中药为主要线路,分别的介绍中药的医疗疗效,将各种药物进行分类总结,从而使诸多比较复杂的地方都整理成简单容易懂的知识,使学生们减少负担,从而不断完善中药学中的知识,并且进行整理编排,以便学生对中药的了解和关注?在教学中要采取逐渐引导学生思想的理念,重点是要让学生对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感兴趣,在加上一些实际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课堂上的好奇心理,并在讲解时对强调一下中药对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对相关的病情如何进行操作处理,加深学生们对病情和疗效的应用,最好是编制一些比较顺口的语言或者是喜欢听的歌等,对学生背记中药的疗效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日后使用中药学在临床上应用也做好的前提,以至于不会出现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这样就能使学生们对中药学的了解更加深刻难忘?

三、中药配伍重点是指导学生以后的临床用药

中药的应用价值在于临床治疗效果的表现,所以在大多数临床应用的部分还是以复方药物配伍的形式出现,中药的配伍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医学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是药方核心的基础,通过以上的描述内容,可以明显的利用临床药物的基本规律?例如:①联合中药的药物在一起使用会加强临床的治疗效果?②然而有些药物的使用会使双方的医治效果相互抵消,这是在临床中最忌讳的问题,尽可能的不让这种事情发生?③同理,有些药物在一起混合使用,会增大了药物的毒素性,从而导致是病人的病情加重,所以在选用毒性较烈的药物时应考虑清楚怎样使用?④一些药物在相互食用时会发生副作用,在原则上是可以避免这样副作用发生的,就是要多注意药物和药物之间的使用是否正确?经上述的分析内容,可以从单味的中药之间进行配伍使用,是可以通用临床验证后的实践经验所累积的?因此,在日后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们对药物配伍的规律性以及全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达到熟练的掌握,对中药配伍的应用价值要懂得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接受其中隐藏的知识,也能更好的对临床用药进行控制?

四、学习中药的配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能

在临床中出现副作用和药效相反的现象是中药的配伍中最大的禁忌,为了能保证安全用药,避免一些副作用产生的作用,就要严格注重用药时的剂量,中药的配伍禁忌是与中药产生的副作用两个之间相互的,也是在临床上应该深刻来牢记的内容以及自我反省?上述指的禁忌,也是指某些使用药物所产生的严重副作用或者是使中药本身的药性产生下降的作用?可以在教学中提倡学生们多看看《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进一步的对中药进行了解,里面详细介绍了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不能混合在一起使用的药物,对于所产生的副作用现象在书中都会有详细的记载?尽可能的在教学课堂中把中药的名称编制成顺口溜,以便于学生们能牢固掌握,作为中药教学中的专业知识不僅要让学生们完全的了解熟悉,还必须要清楚具体的要去所医治的病情,从而增强学生们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能?目前在中医教学中,对学生们在临床验证中所总结的经验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们对中药的配伍和中药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能完全的掌握?

总结:经过上述分析,中药的配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能,也可以说是在现代化中药研究内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中药学教学中的不可代替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中药的配伍成分理论以及应用来进行指导,从而突出中药在临床验证的特点,促进学生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掌控好中药药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 丽. 浅谈中药的配伍和中药学教学[J]. 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 山西省运城市,2013(12)246-247.

[2] 路振宇 ,包巨太 ,王国权 ,等 . 《伤寒论 》 方证对应规律的数学三维解析[J].中 国 实 验 方 剂 学 杂 志 ,201 1 ,1 7( 20) : 56.

中药质量下降影响中医发展的思考 篇4

1假冒伪劣药材泛滥

我国地域辽阔, 药材资源遍布全国, 因地势和气候不同, 生产出很多的地道药材, 如人参、杭菊、川连等。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部分药农、药商被金钱诱惑, 大量造假冒、伪劣药材上市。他们用芋头、土豆加工冒充天麻;用猪骨、羊骨加工冒充鹿骨霜;用野八角冒充大茴和用水蛇冒充海龙。在药材中添加杂质:在三七内钉入铁钉增重;使用重油浸拌红花凉干, 把重油注入乌梢蛇体内凉干增重;在砂珠内渗入雄黄、红砖粉增重;为了使药材外观色质好看容易出手, 多次用硫磺熏蒸银花、枣皮等;用双氧水和福尔马林液浸泡天麻等。然后卖入市场、公司、制药厂、医院等。近年来药农盲目施用化肥、农药, 使药材产量增加, 但药效可能下降。对部分引种的中药材有些也不能保证质量。如我亲自尝过贵州某县引种的“黄芪”中药, 连点甜味都嚼不出来。综上所述, 对中药材造假、冒、伪劣者应予以打击, 对发展中医药者应予宣传和表扬, 做到“德、法”相济。

2正确加工储存保管中药

我们的祖先对中药加工、炮制、储存和保管集累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用土炒白术能增强燥湿之功;用盐水炒杜仲入肾经增强温肾纳气之力;半夏存放后使用能使其毒性降低, 燥湿止咳化痰之力增强。半夏、积壳、橘皮等宜存放2~3年后使用效果极佳。储藏保管的仓房以二楼为宜, 因其通风、干燥、温度较好, 老鼠也相对少。根据不同的药材特点, 选用适合的容器, 如果实类及含挥发油类宜用陶罐, 坛子装并盖好;根茎类用木箱装放并在其中放置少量大蒜或包花椒包可以驱虫防腐, 每年清理尘埃1~2次;花叶类宜袋装敞口放置, 每年用硫磺熏蒸空间一次:20 m2/100 g, 密封。常规药材储存一般不超过两年, 并要求专业中药剂人员, 不断提高保管炮制知识, 并加强责任心, 拒绝不合格的中药材入库。

3中药的发展需要政策扶持

药学,中药学简介 篇5

药学与医学技术系现开设药学专业、药学专业(生物制药方向)、中药学专业。

(一)药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等领域从事鉴定、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毕业后具有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考试资格。

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

就业方向:

医疗机构药房——在医院药剂科从事药品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工作;

药品营销——从事药品营销等;

质量控制——在药检所和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的质量鉴定、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药品生产——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物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

生物制药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物制药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生物制药专业知识、重点掌握从事生物制药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和操作规程:能在生物药品生产、经营、质量检验、产品开发、管理等一线岗位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有机化学、化工制图、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用药学基础、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用生物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制药设备、药物分析等。就业方向:生物药品生产企业、生物药品营销企业、生物药品的行政管理部门等行业从事药品的生产、分析检验等技术工作。

(二)中药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能在中药制剂生产、检验、营销、使用等领域从事中药鉴定、提取与分离、一般中药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毕业后具有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考试资格。

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

就业方向:

医疗机构药房——在医院药剂科从事中药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工作;

药品营销——从事药品营销等;

失眠的中医中药治疗 篇6

酸枣仁合剂

用法:每次服10毫升,每日三次。

主治:失眠、多梦、心烦等,具有养心安神作用。

柏子养心丸

用法:每次服9克(8粒),每日2~3次。

主治:失眠多梦、心悸易醒、健忘、气短乏力等,具有补养气血、宁心安神的作用。

夜宁冲剂

用法:每次服20克,早晚各服一次。

安神补气丸

用法:每次20粒,每日2次。

主治:气血两亏的失眠。

神经衰弱片

用法:每次6克,每日2次。

主治:心肾不交、夜卧少眠等,具有补肾益智、养心安神的作用。

安神补心丸

用法:每次15粒,每日3次。

主治:失眠、头晕耳鸣、健忘等,具有养阴安神作用。

安神丸

用法:每次5丸,每日1~2次,辗碎用温水冲服。

主治:有镇心安神补气的作用。

安神健脑液

用法:每次10毫升,每日三次。

主治:有养心安神、益气生津、活血固肾的作用。

失眠的民间偏方治疗

偏方一

材料:花生仁、大米各40克,花生嫩叶50克,米醋1食勺。

方法:先将花生仁、大米捣碎为细末,再加花生嫩叶共捣研,放入锅内加水一碗半,煮粥一碗,加入米醋,每晚睡前一次服完。

功效:补气养血、敛心安神。

偏方二

材料:柿叶、山楂核各30克。

方法:先将柿叶切成条状晒干,再将山楂核炒焦捣裂,水煎服,每晚一次,7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肾、涩精、安神。

失眠的中医分型

肝郁化火型表现为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舌红,便秘尿黄,心烦不能入睡。

痰热内扰型痰多口苦,目眩头晕,睡眠不安。

心阴亏虚型五心烦热,心悸耳鸣,多梦易醒,心烦难睡。

心脾两虚型疲乏无力,心悸健忘,多梦难眠。

心胆气虚型恐惧不安,多梦易惊,睡眠不实。

肝肾阴虚型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膝酸软,难睡早醒。

心肾不交型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心悸健忘,彻夜难眠。

胃气不和型脘腹胀痛,嗳酸,呃逆,便秘,夜眠不安。

失眠的药枕治疗

黑豆磁石枕

材料:黑豆、磁石各1000克。

方法:将以上药物捣碎,装入枕心制成药枕。

功效:养心安神、宁心定志,用于阴虚火旺的失眠和肝肾阴虚引起的失眠。

促眠药枕

材料:菊花、桑叶、侧柏叶各20克,竹茹、白芷各15克,川芎、牡丹皮、荆芥各10克,决明子、磁石、薄荷叶各30克。

方法:将磁石捣碎成米粒状碎块,决明子用清水洗净后烘干或晒干,其余药物晒干或烘干,研成细末共拌匀,装入枕心,制成药枕。

功效:疏肝泻热、养阴安神。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或阴虚火旺型失眠有效。

菊花枕

材料:白菊花(或野菊花)2000克。

方法:将药晒干或烘干,装入枕心制成药枕。

功效:平肝泻火、安神定志,用于肝郁化火引起的失眠。

橡皮锤疗法治疗失眠

治疗机理

橡皮锤疗法主要弹击头面部、胸腹部等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穴位和经络集中的地方。

注意事项

弹击速度:每分钟弹击120次左右为补,每分钟弹击180次为泻。

弹击次数:慢性病和实证,每穴一遍60~90次,每部位1~3遍。急性病和实证较慢性病每穴次数和遍数均增加1倍。

弹击方向:顺着经络方向弹击,可推动经气循环,增强抵抗力为补法,多用于慢性病和实证。逆静脉的走向弹击可遏制邪气,调节阴阳为泻法,多用于急性病和实证。

气功疗法治疗失眠

卧式功法以体弱、多病、老年人最适宜。练功者晚上或睡前均可做。头在枕上,平卧,手臂放在身体两侧。男左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朝下,女右手掌心朝上,左手掌心朝下,腿自然伸平,两脚与肩同宽,面放松,嘴轻闭,眼微合,排除一切杂念,避免突然响声惊扰。

坐式功法坐在沙发、椅子、床沿均可,双脚平放在地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成90°为宜,大腿与躯干、头颈垂直,双手轻放在大腿靠躯干部位,掌心朝上,拇指与食指轻轻搭合,沉肩坠肘,下颌微收,面部放松,嘴轻闭,眼微合。

站式功法尤其适合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站桩起着强壮作用,可增强机体的调节功能。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膝放松微曲,两肩与双臂自然下垂,手放松掌心朝大腿,颌微收,嘴轻闭,眼微合,使大脑入静,促使大脑皮层的抑制,有利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促进睡眠。

气功锻炼要循序渐进,这一点对体弱多病者尤为重要,不要操之过急,根据身体状况练习,时间从短逐渐延长,量力而行,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失眠的气功属于保健治病的方法,不能以治疗失眠为由而去学习邪教气功,更不能走火入魔,而有害于健康,有害于家庭,有害于社会。

听息疗法治疗失眠

听息疗法是气功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即听自己呼吸的一种练习方法。

操作方法

开始只用耳根,不用意识,只要察觉到一呼一吸的下落,不要去听鼻中发出什么声音。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起落、深浅,任其自然变化,不去支配它。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渐渐入于睡乡。醒后若再睡,可重复做,又能入睡。

注意事项

练听息法之后,有一些人会感下肢震动,一般在睡眠中发生。动时云开雾散,周身爽利。一睡一动,一觉一收,反复数次。散而生阴,动而生阳,动静互为其根。

自觉耳根,有孔开模样,应如意存神,注于动处,息息归根,可使心神爽快。

推拿疗法治疗失眠

常用穴位

足三里、三阴交、 阳陵穴、阴陵穴、绝骨穴、肾俞、大肠、神门、内关、风池、太阳穴、印堂、合谷等穴。

注意事项

按揉时要有酸胀、得气感;

手法力度要适中;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篇7

有机化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熟悉有机化学试剂及具体应用, 了解有机合成、有机设计路线, 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分析及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中药学理科生来说, 学习有机化学应该很容易。笔者在授课中发现, 有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时存在一些困难, 主要是对有机物结构、性质及设计合成等不理解, 导致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颇有畏惧心理。

一、有机化学理论与药物结合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在药物中, 有机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很大, 特别是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中, 提取、制纯、结构测定、人工合成等步骤, 离不开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而有机化学的最大特点是物质种类繁多, 合成复杂, 性质多变等;因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难点把握不准, 慢慢对学习有机化学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结合专业特点, 将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与药物知识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所以, 教师要打破一贯讲解教材理论知识的形式, 应适当增加一些相关课外知识, 如青蒿素、水杨苷、麝香、阿托品、维生素K等。利用化学方法提取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还测定其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并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 针对每章节内容不同, 把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与药物分子的作用联系讲解, 让学生知道有机分子的药用价值, 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还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有机化学对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二、注重实验,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实验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如蒸馏、重结晶、验证性实验等。实验课前, 教师要讲解并演示各种仪器的正确操作和使用方法, 要求学生预习好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原理, 做好实验记录, 保证学生实验能顺利进行。

如醛和酮的性质实验中, 理论上醛能与托伦试剂、菲林试剂、希夫试剂作用显特殊颜色, 而酮没有该性质, 学生通过实验将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分别与托伦试剂、菲林试剂、希夫试剂作用,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老师是引导者, 要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和教学相融, 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的“开会式学习”模式, 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既枯燥又呆板, 使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与书本, 缺乏学习主动性。所以, 教师授课前, 针对每章节的不同内容, 合理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认真备课, 讲与练结合, 通过问题引导启发,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 其中C=O与C=C双键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但为什么C=C的加成属于亲电加成, C=O的加成却属于亲核加成?引导分析:羰基具有极性, 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 使氧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比碳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高, 即碳带部分正电荷, 氧带部分负电荷。解决上述问题后接着追问:什么是亲核加成反应?哪些试剂属于亲核试剂?亲核加成和亲电加成有什么区别?醛和酮与氨的衍生物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在药物分析中, 常用氨的衍生物作为鉴定具有羰基结构药物的试剂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 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 突破难点, 抓住重点。最后, 让学生练习对甲氧基苯甲醛与正丁基苯胺和丙酮与2, 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采用问题情境、引导启发、讲与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将学生置于积极乐观的情境感受中,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促进学生提高创造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利用多媒体、时时通讯, 提高教学效率

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一门学科, 特别是学生学习立体化学、反应历程、糖类、蛋白质等内容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这些内容相对比较抽象, 仅靠课本的讲解和传统的板书, 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和疑惑;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充分采用时时通讯, 如QQ微信, 便于学习资料的共享和问题解答。教师讲授每章节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点都能掌握, 学生不懂的问题或难题可以采用QQ或微信留言方式, 教师利用课外时间, 对留言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全面的解答;特别是对一些没有条件实施的实验或课外知识,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共享,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考核和评价有机结合, 是提升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考核与评价相结合是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是提升有机化学的教学重要手段。学生的考核与评价, 有利于提高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不能仅凭最后期末考试来定成绩, 应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来评定学生, 包括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课堂回答问题表现等。

总之, 教师肩负着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在中药专业中, 有机化学课程除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 还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并适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中药有机化学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继平, 邱丽芳, 李德尧, 等.基于“嵌入式”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践行[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 (5) :94-97.

[2]刘炳德.树立高职人才教育理念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林业教育, 2006, 24 (2) :63-65.

[3]王伟.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以中药学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 2014, (19) :49-50.

[4]何静.浅谈《药用有机化学》课的拓展性教学[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5, (9) :128-129.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篇8

1 加深相关内容把握与理解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 对中药学术语进行阐释, 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为准确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在临床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高度重视中药学术语的解释, 在整体把握具体内容和词语涉及的前提下, 融合多学科相关知识, 对术语进行详细解释, 从而让学生对其内涵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1]。以“四气”这一术语为例, 教学者可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寒”“热”“温”“凉”四性为药性;二是温热与寒凉在性质上的显著差异;三是四性之间有程度差异。“四气”是对中药药性特点的阐释, 是指中药在对机体产生作用后, 可产生温、热、寒、凉不同的生物效应, 该性质与药物疗效有关, 而非物理上的“温、热、寒、凉”。温热与寒凉间有着性质差异, 祖国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中, 寒凉为阴, 寒凉药物的生物效应为清热, 可治疗阳热之证;温热为阳, 温热药物的生物效应为散寒, 可治疗阴寒之证。温、热、寒、凉有着程度差异, 通常来说, 寒性药物比凉性药物的清热力更强, 热性药物比温性药物的散寒力更强。平性指的是寒热不明显的药物, 可能偏温, 也可能偏寒, 故仍属“四气”范畴。此外, 充分掌握各章的基本术语, 也有助于了解每章药物的基本作用特点[2]。在教学时, 可将中医理论与本章内容相结合, 对本章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基本功效进行完整阐述。

2 处理好术语具体描述与抽象概括间的关系

在中医学各门课程中, 中药学是一个重难点, 其内容复杂、繁多, 对于具体的药物, 通常都以具体的病、症、证或病机病因等术语进行描述。将药物治证概括为病因病机, 能够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药物作用本质, 以便于准确、灵活地选用药物, 然而该描述形式也十分抽象, 且对病、症、证的涵盖较多, 所以理解难度也相对较大。在对病因病机进行讲解时, 教学者应将抽象的术语具体化为通俗的描述, 以利于学习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例如, 在讲解温里药附子时, 教材描述该药具有补火助阳的功效, 主治阳虚证。这一概括反映了阳气不足是附子治疗疾病的本质, 但该描述对治证没有具体的描述, 未将具体病变部位与阳气虚统一联系起来, 也缺乏临床症状描述, 所以单凭这一概括, 学习者很难把握附子的治证。因此, 教学者在对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 应与药物作用特点相结合, 紧扣教材, 指出阳气虚的病位可在心、脾、肾等部位, 其临床症状复杂[3]。心阳虚, 症状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脾阳虚、脾肾阳虚, 症状多见大便溏泻、脘腹冷痛等;肾阳虚, 则命门火衰, 症状多见夜尿频多、腰膝冷痛、寒宫不孕、阳痿滑精等。再比如:解表药桂枝, 其有温经通脉之功效, 可治寒凝血滞之痛证, 抽象概括为适用于治疗寒邪侵袭致气血不畅出现的疼痛。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应进一步解释桂枝可治疗寒邪客于不同部位引起的疼痛, 比如胃脘疼痛、经行腹痛、风湿痹痛、胸痹疼痛等, 此为异病同治。

在对药物应用进行描述时, 采用具体病、症、证等术语形式能够让学习者对药物应用的感性认识更为直观, 但不少药物所涉及的内容都较多, 该描述方式没有对繁多的治证本质进行概括, 不利于学习者深层次理解、记忆药物的作用特点[4]。例如:清热燥湿药黄芩, 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 可治疗多种湿热证。如果将黄芩的治证具体描述为暑湿、温湿、黄疸、湿热痞满、胸闷呕吐、泻痢等, 虽然描述具体, 便于理解, 却未能反映出这些治证的共同点。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有必要联系中医理论知识, 向学生讲透彻、讲清楚, 让学习者了解到这些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的病证, 其共同本质都为湿热, 同属“湿热证”范畴, 所以可利用黄芩的清热燥湿功效进行治疗。

3 从药性理论出发阐释中药作用及功效特点

药物功效, 是对药物的作用效果及功能进行高度概括的术语。深入理解药物功效及功效间的关系, 是中药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中药学理论中, 药性理论占据着核心地位, 其主要包括了升降浮沉、归经、五味、四气等理论, 中药药性理论是理解药物功效术语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要紧密联系药性理论及其他理论对药物功效进行阐释, 从而让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药物作用的本质与内涵。在对某些药物功效进行讲解时, 还有必要与四气理论相联系, 以平肝熄风药羚羊角为例, 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平肝熄风。在教学时, 应将羚羊角性寒、可清热的特点与明目、熄风功效相联系, 由于羚羊角入肝经, 泄肝热, 故可熄风止痉, 治疗热极生风引起的痉挛抽搐, 却不适宜肝风内动虚证。其明目功效主要与其能清泻肝经火热有关, 故适宜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5]。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 中药学术语的解释关键环节, 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所以, 教学者应紧紧围绕中药学术语,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全面阐述术语内涵, 以便于学习者深入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裴香萍, 王兵, 平莉莉.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14) :67-68.

[2]肖斌, 陶欧, 顾浩, 等.基于功能靶点的中药功效术语规范[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 9 (3) :252-256.

[3]刘海波, 周家驹.中药功效中名词性术语的现代药理学含义[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 (4) :620-627.

[4]徐韩平.常用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注释[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 (12) :468-468.

探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模式 篇9

关键词:临床药学,中药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临床药学是药师直接参与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疗、参加病案会诊、接受用药咨询、向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多方位药学服务,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人为本,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大型综合性独立学科。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率先创立了临床药学专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临床药学服务在美国及欧洲早已深入人心。我国临床药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偏振免疫分析、HPLC、GC、HPCE及色谱仪、与MS联用等技术的开发应用,临床药代动力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开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与临床药学相对应的另一个姐妹分支——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则显得相对滞后。笔者分别以不同的关键词、中文主题词和题名在CHKD搜索2001~2010年文献(表1),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对于化合药物各方面研究的广泛开展,中药无论在化学研究方面,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是处于绝对落后的,这既有客观也有主观的因素。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方面的工作值得中药师深思和探讨。一直以来,对于临床药学在中药方面的药学服务有几种提法,其中以“中药临床药学”、“临床中药学”居多,因而在开展有关方面的药学服务前,理清这些提法是必要的。

1 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的定义

1.1 中药临床药学的定义

中药临床药学是中药学与中医临床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多种监测手段为辅,研究中药在体内作用的机制,探讨中药的临床应用,为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的应用型学科,是介于中医各科治疗学和广义的药物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也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与临床药学不同点在于,是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为特色,重视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组成,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力量,研究中药药理,中药临床应用及其在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1.2 临床中药学的定义

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的分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应用的实际需要,对常用中药的来源、药性、炮制、功效和应用指征等进行药物的分析鉴定、配伍以及临床效验的评估和药事管理等,旨在解决临床应用中药时的有关问题;其内容从中药方面说,主要是中药药性,即药之阴阳属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从临床方面说,主要是药物与脏腑病证的关系,随证用药的规律,药物的最佳配伍,药物宜忌,药物之毒、副反应,药物的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以及药物进入人体后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等研究,使临床应用中药能保证安全、有效、合理。

简单来说,“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大体的内容是一致的,但“中药临床药学”的提法更侧重于中药药学服务的形式和方向,更符合药学服务的宗旨——合理用药,这也体现了临床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和开展的必要性。另外,“临床中药学”这个提法很容易跟《临床中药学》这本教材混淆,《临床中药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因此笔者更倾向于“中药临床药学”的提法。

2 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临床药学以来,传统的中医药学工作者不甘落后,不断探索中医药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道路,在中药的合理应用、患者的个体化给药、中药配伍变化及复方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不良反应监测及现代中药制剂研究等领域均已开展,但纵观全局,其现状可用“起点低”、“普及少”和“投资少”等来形容。

2.1“起点低”——中药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医院药学工作人员,尤其是中药学的工作人员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由于历史原因,非药学专业人员占了一定比例。一方面普遍存在第一学历、职称结构偏低,知识面较窄、运用率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对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确实难度不小;另一方面,这与国内专业设置的偏颇有关,以国内的中医药大学为例,中药学本科专业基本是以化学为主,必修的学科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而作为临床医学系的必修课诸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局部解剖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学等几十门课程可能只作为选修课,甚至没有相关学科课程设置,使用的教材也仅是药学专业的简化教材而已,相对于同等学历的临床医学系学生来说,药师缺乏深入临床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技巧,导致临床药学开展遇到不容小觑的阻力。

2.2“普及少”——医疗机构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工作少甚至空白

笔者查找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名单,首批共计19家医疗机构,共开展13个不同的科别,共42个带教组,培养共计84人次。其中成都军区总院最多开展有4个科别,带教组最多4个,培养规模共8人次。第二批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名单,共计31家医疗机构,共开展10个不同科别,培养共计122人次。其中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共5家医疗机构最多开展各3个科别。在这首批和第二批总共50个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名单中,暂时没看到三甲中医院,临床药师按1年培训时间计算,则每年可培养共206人次,这对于2002年下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二级甲等医院临床药师不得少于3人,培训的规模和人数是远远不够,更遑论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规模和人数。在一项“国内55所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现状调查”中指出,只有约16%的医院开展“药师下临床参加会诊与查房”,不超过50%的医院开展了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利用与评价研究等工作,大部分的临床药学服务在二级医院还处于空白状态[1]。

2.3“投资少”——医院领导对临床药学不够重视,投入的力度不够

受到“重医轻药”传统观念的限制,大部分的临床医师和医院领导,甚至其他学科和本科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对药师下临床不理解,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顾虑,不清楚临床药师工作的真正意义,对药师工作有片面性认识,固有思维把药师的工作职责局限于药房的配发药,临床药学工作可有可无,更遑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导致对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所需要的基本设备投入不足,即使医院有一定的资金实力,面对账面上无甚经济建树的临床药学工作,也是不闻不问,敷衍了事。

3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实践探讨

临床药学的具体内容包括:治疗药物监测(TDM)、药物动力学研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配伍(主要是注射液配伍、输液加药等)的研究及静脉全营养液(TPN)的配伍及制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疗效和利用分析、药物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参与新药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实施和总结等。临床中药学的内容可在此基础上加强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品质鉴定、传统的加工炮制评价、中药之间的配伍研究、中西药的配伍研究、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中药剂型的研究及制剂制备、中药煎服方法的研究等。

相比西药的临床药学工作,笔者认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绝对是更复杂,更有挑战性的,中药临床药学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乃至信心和毅力也是西药师无法比拟的,其工作开展必须多个部门共同协作;但笔者认为其开展方向不应太局限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果相关项目都要等具有仪器设备才能开展是没有必要的,同时也会造成医疗成本的浪费。各级医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和条件围绕临床药学范畴,相关工作开展力所能及的项目。笔者就我院实际的情况探讨中药临床药学开展的模式。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疗机构,以西医为主,中医药所占的比重不大,但随着中成药品种应用比例的上升,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方面的工作是必要的。

3.1 深入临床

临床药师必须走进临床第一线,这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药师不能流于在病历“纸上谈兵”的做法,坐着去猜想医师用药的目的,而应该深入临床第一线,同医师一起参与日常查房,了解医师用药的目的,观察并记录疗效、收集患者反馈的用药信息,参与危、急、疑难病例的讨论,提供用药方案的建议。当然,想一下子就能达到上述要求是天荒夜谈的,这是需要好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我们也不要对自己太苛刻,毕竟医师在学校从学习、实习、住院医师等一系列系统培训也是经历过一段漫长而刻苦的努力的,我们不是要去替代医师完成医疗诊治的过程,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提供临床医师所需要了解的药品信息,包括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相关药学情报等。笔者认为,在现阶段,作为临床药师下临床科室要有针对性,先把个人的专科方向和医院能提供的条件相结合起来开展,掌握相关专科疾病诊断知识、基本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总结,建立典型病例药历记录,详细跟踪用药的信息,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及其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类,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合理配伍、优化治疗方案、特殊人群用药与教学药历等,教学药历针对学习和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病种进行分析学习,培养系统的临床思维,提升临床药师药学监护质量[2,3]。中药临床药师则须掌握更多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是必须了解的,这是我们能更好与临床医师沟通的桥梁。

3.2 不良反应监测

2009年全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对注射剂等高风险类药品进行再评价成为今后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同时指出中药注射液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约占到了整个中药不良反应的70%。中药临床药师要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收集、整理,分别从药物使用范围、溶媒选择、滴速、使用时间等相关因素着手,分析相关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总结相关药物的使用经验,对于医院现有的品种,尤其是上市5年以内的,更要积极收集有关的信息进行归类,提供合理用药建议。

3.3 资料情报搜集

2009年底,中医已被74个国家承认,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中医医疗机构,总数已超过8万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中医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药学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在国外的实验室,早已有大量购进(他们称之为“天然药物”)中草药做药物分析、有效成分提取的工作,借助现代高科技的药物提取和药物分析方法,这些实验机构掌握了我们可能不了解的药物成分及其提取方法,如果我们还只是拘泥于国内一些情报搜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尝试接触一些外国的网站,学习并搜集相关的药学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不能局限于“闭门造车”的做法,既要掌握国内的医疗信息情报,也要参考国外的药物信息,了解相关疾病诊断指南,但也不能一味照搬照套,要结合自身实际国情和个体患者需要,分析对比,编写科内或全院“药事信息简报”,总结归纳。中成药在说明书方面做得不如化学药品细致清晰,中药临床药师在这方面更要注重资讯搜集和更新,留意国家发布的相关的信息,如2010年8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有关“五十八味益肾胶囊”、“默克·生胰素”等33种产品均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信息,临床药师要更关注这方面的收集。现提供部分外国权威的参考资料,以飨读者。药典类:PDR(Physician desk reference),AHFS Drug information;药物相互作用类:Drug interaction facts;注射剂配伍类:Handbook on injectable drugs;ADR类:Meyler's side effects of drug;药物治疗类:Applied therapeu tics;专科类:Drugs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Drugs for the heart,Nelson's Textbook of pediatrics,Handbook of pedi atric drugtherapy;数据库:Micromedex,Medline,Plumbed,MD consult[4]。

3.4 中药质量鉴定

笔者认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可以适当开展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鉴定。传统的中医药非常注重品种基源,一直以来都有“道地药材”的提法。由于中药材受品种、地区温湿度、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等影响,质量会有不同等级的分别,我们要注意记录药材品种的相关信息,建立药材品种基源、产地、数量、储藏、药效信息等档案,便于及时向临床提供相关药品信息。笔者曾遇到临床医师询问有关安宫牛黄丸的价格质量不同问题,如果作为药师,我们都不清楚本身药品信息的基本情况,是很难让医师信服并接受临床药师,更遑论提出临床合理用药建议。

3.5 咨询和宣教

临床药师的开展,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开展门诊处方点评和用药咨询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医药、药患平台,既可以随时提供药品用药信息的服务,也可收集药品信息的反馈,同时也是提高药学服务层次,对患者正确执行医嘱,提高依从性,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效应,避免或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是提升药剂科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窗口[5]。认真细致做好门诊处方点评,掌握门诊用药特点,提出相关用药建议。临床药师每天都会面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的人群,在这个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此时我们要有信心,认真记录并总结归纳;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毕竟药品的说明书都是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名词,我们在面对学历层次相对低的和老年人时,更应耐心,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开展药物方面的宣教讲座,向公众提供药品的安全使用信息。相比医师,临床药师有更充裕的时间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建立药历,重点标记患者用药过程出现的问题,方便患者以后就诊时医师能及时了解既往用药过程,作出准确判断。同时,临床药师可总结归纳药品用药方面的知识,制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方便阅读和宣教。

3.6 科内培训

临床药师遇到的问题,在一线调配和校对药师都有可能遇到,开展科内人员的学习,既可以提高药品使用方面的服务层次,也可借由科内人员的业务培训,挑选工作能力好、责任心强及素质高的药师去外院进修学习,参加相关类型的专题或药学讲座,提高专业知识,扩充专业视野。临床药师的工作量和压力非常大,国内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都是以专科形式为主,开展的科室毕竟寥寥可数,这是符合临床用药的特点和现阶段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层次。科内培训是第二梯队的临床药师挑选,是提供后续临床药师的中坚力量,同时可进行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这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临床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效的快捷途径。

3.7 中西药配伍研究

虽然中药还没被西医临床医生完全接受认可,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医院所引进的中成药品种呈递增趋势,中西药联用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接受。国内某三甲大型中医院其门诊处方,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比例高达72%~75%,刘佩坚报道某二甲综合性医院处方中成药比例占55.2%,其中内科处方占37%,儿科占有19%,外科与五官科各占约15%,非中医背景医生处方中成药约占97%;使用中成药以清热药为主,约占30%;不合理用药以合用两种中成药过程中重复中药为主;中成药处方无中医诊断的占大多数[6]。即使医生没有开出中成药,但在保健养生遍地开花的今天,难保患者自行购买,中西药之间的配伍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其实国内已有相当部分的医院开展了相关的实验项目,中药临床药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跟外院或高校临床药理研究所合作,适当开展中药药物动力学、中药药理、中西药结合临床评价等实验研究,共享某些实验评估结果,为临床提供第一手药物信息。

4 结语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除了有先天不足之外,还有后天支撑不够,开展并维系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但也不要妄自菲薄,应该要对自己坚持的理念和医疗发展的大势有个明朗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西药临床药学发展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目前仍处于临床药师培训的探讨阶段。这给我们许多借鉴的经验,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基层或综合性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模式,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打破传统,为自己工作的开展提出大胆的假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克服困难,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发挥专业特色,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华光,王鹤尧.药师临床服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首都医药,2006,8(15):35.

[2]裴斐,朱曼等.借助电子药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质量[J].中国药物警戒,2010,7(6),337.

[3]陈福民,申玲.深入开展临床药学[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96.

[4]陈志东.台湾地区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对大陆临床药学的建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18):1590.

[5]马少丰.谈门诊窗口发药交待的重要性[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61-162.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篇10

中药饮片信息化管理大致涉及中药饮片库房、门诊中药饮片局、病房中药饮片局三大部分的信息化管理。

1.1 中药饮片库房的信息化管理

某市三甲中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中药饮片库房占地面积不足四百平方米, 验收人员两人, 库房保管员一人。我院中药饮片用量相对较大, 库房的面积有限, 基本上库房的周转在半个月左右, 半月入库一次, 每周出库两次, 盘点一次。日常要根据季节及临床用药的需求做好计划, 同时保持一定的库存量, 此外中药饮片在储藏保管过程中, 要注意防虫、防鼠、防霉、防走油等。库房的工作很烦琐, 工作量很大, 这就要求库房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强健的身体, 同时可身兼数职, 搬运工、记录员、微机录入员、管家等。因此中药饮片库房实施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我院现药库基本上实现了二维码的管理[1], 货位码的管理尚未建立。目前我院中药饮片库房的信息化流程如图1所示:

在库房保管期间, 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库房温度保持在12~13度, 库房的湿度保持在45度左右, 要做好通风、遮光等相关工作, 同时对于麻精毒放贵重药材有专门专柜摆放。我院中药饮片出库的对象为医院的门诊中药饮片局和病房中药饮片局, 每周一、周四由门诊和病房中药饮片局提供药品申领单到药库, 每周二、周五由药库工作人员向门诊和病房中药饮片局提供中药饮片, 并做好出库的电子记录。

1.2 病房中药饮片局的信息化管理

我院病房中药饮片局由两位药师复核, 八位调剂人员工作, 病房中药饮片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对病房用药和门诊需煎药患者的调剂, 由于病房中药饮片局不直接面向患者, 因此在调剂工作期间更要求调剂人员具备很强的责任心, 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认真工作。

目前我院病房中药饮片局的信息化流程如图2所示:

1.3 门诊中药饮片局的信息化管理

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局是完全开放式面向患者, 患者可以看到审方人员的审方过程, 调剂人员的调剂过程。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局有四个审方人员和十六个调剂人员, 主要的服务对象为无须住院自行煎药的患者。由于门诊中药饮片局的开发性, 要求全体药剂工作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热心中医药事业, 这样才能保证调配不出差错, 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赢得信任, 从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目前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局的信息化流程如下:

2 中药饮片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伴随着现代医学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脑已经普及到医院药学工作的各个角落。能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效地应用到医院药品科学化管理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更是药品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于三甲中医院药剂科实施并完善网络化管理, 尤其是中药饮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4]。

2.1 计价精确, 核对及时

我院中药饮片局引入HIS系统之后, 省去手工排队划价环节, 直接由电脑自动划价计价, 收款过后直接将处方信息传到中药饮片局, 药剂师第一时间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别以及费用等相关信息, 接下来再核查处方中是否有配伍禁忌, 如发现有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核对无误后直接由调剂人员开始调剂。一方面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另一方面可以核查收费是否有偏差。

2.2 电子处方, 清楚明了

我院实施电子化管理之后, 医生所开处方全部由手写变成电子方式, 一方面为医生节省了书写处方的时间, 另一方面为调剂人员清楚识别处方上的药味提供方便, 进而提升了调剂人员配方的速率和效率。

2.3 库存调控, 及时补给[5]

作为三甲中医院, 我院每日的中药饮片用量较大, 那么既要保证门诊和病房的用药量, 又要合理地调整药库的库存量, 以防产生资金积压或是浪费。

2.4 账目清晰, 计数准确

我院引入HIS系统之后, 中药饮片局的相关账目、数据报表、统计处方量、自动结算等全部使用电子化, 使中药饮片的账目管理准确清晰, 而且操作方便、计数准确、记录完整, 对于中药饮片局的合理运行起到了一定的监督管理作用。

2.5 强化责任, 提高效率

中药饮片药局电子信息化之后, 电脑可以自动记录核对药剂人员的工作量, 一方面提升药剂人员的责任感, 另一方面提高处方的配方质量, 最终提升药局整体的工作效率。

3 实施信息化管理后中药饮片的管理出现新的问题

3.1 药库有待实现货位码的管理

我院中药饮片库由于库房面积的有限性, 无法实现专药专柜的摆放, 一方面不便于库管人员的管理, 另一方面无形中增加了许多人为劳动量。因此, 要不断完善中药饮片药库的信息化, 尤其是货位码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3.2 药局和药库之间需逐步实现网上申领[6]

目前我院中药饮片药库与药局之间的请领药依然是手写方式, 一方面会耗用药局和药库工作人员制表、核对、领发药的时间, 另一方面, 药库药品价格调整等信息无法第一时间通知到药局。因此, 药库与药局之间急需建立网上联系, 用信息化的方式申领药, 不但提高效率而且信息准确。

3.3 建立对患者的回访信息模式

由于中药饮片在煎煮和服用期间有注意事项, 在患者取药期间药师需及时叮嘱, 但繁忙中难免有疏忽或者是提醒不到位, 因此及时设置储存患者的个人信息, 药师便可以第一时间与患者取得联系进行再叮嘱。

3.4 建立特殊人群的取药通道

我院在门诊中药饮片局自行煎药的部分患者由于家住外省市已购买好车票或患者疾病严重不易久等这些特殊人群, 医院应适当考虑建立特殊人群的取药通道, 一切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 真正做患者满意的医院。

4 结论

我院将信息化应用于中药饮片的管理, 有利于实现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数据化和质控化。同时, 中药饮片信息化管理依然存在不足如病毒入侵或是突然断电等, 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电脑维护工作, 及时做好更新、备份等工作。在对中药饮片实施并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 依然要坚持将患者放在首位, 以方便患者, 竭诚为患者服务为宗旨, 将信息化作为完善服务的途径, 造福社会, 服务人类。

参考文献

[1]徐涛, 陈敏, 李岚, 等.我院药库信息系统的应用[J].中国药房, 2006, 17 (16) :1218.

[2]朱丽, 朱波.中药饮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药房, 2007, 18 (18) :1435.

[3]李刚, 姜峻, 徐江红.医院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药房, 2006, 17 (11) :824.

[4]吴文博, 董占军.中药饮片改革相关问题分析与展望[J].中国药房, 2009, 20 (9) :705.

[5]赵庆国, 韩晋, 何惠芳, 等.药品数字化管理系统在药库中的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杂志, 2009, 6 (11) :38.

医疗健康:中医中药机会多多 篇11

医疗健康包括医院、制药、医疗器械和医院配套,如流通行业、IT服务业和医疗附属服务业。

制药产业是医疗健康产业中最大的一个分支,在未来中国医疗市场总量不断扩容和需求提升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医改全面推行之后,市场对于基本药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合全球专利过期潮,仿制药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同时国家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医药生产质量体系标准,落后企业将面临市场的淘汰。那些摆脱单纯的仿制和低水平生产,对专利药进行结构、剂型等方面的优化,提供高附加值仿制药,并且遵循更高的GMP标准的企业,将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创新是县中国制药行业落后的领域,目前在市场匕销售的创新药物,90%以上来自跨国企业中国已经通过各种创激励计划投入大量的资潦豉励创新来弥补生的不足,国外创新人才的回归也渐成潮流。企业生经历了市场扩容的盛剪阳逐渐加剧的发展竞争之后,也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研发。未来十年,中国制产业将产生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进入临床研究或市场。未来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的发现,还体现在对现有药物的优化、新应用及新的组合等方面。

中医中药有不少机会。长久以来在医药界存在着对中药未来发展方向的热烈讨论,而作为中国特有的医疗体系,中医中药也经历了在市场经济下发展的低迷阶段。作用机理、专利、标准化等都是困扰中医中药行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迷局。中国近年来逐步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有效成分研究等中药现代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发展方向的争论一直在继续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事实上,中西医药的治疗体系都是从植物药的应用开始的,而在后来的发展中,西医药倾向于原理的分析和标准化的发展,通过大型企业参与市场,而中医药侧重于经验的总结和系统的研究,并通过民间的方式传承下来。不容质疑的是,中国中医中药在系统性疾病和慢性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在老龄化和亚健康加剧的时代,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其次,其针对个人具体情况而进行的个性化治疗方式也是未来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乐普医疗和微创的成功上市显示了中国医疗器械的创业和投资的新方向。预计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将集聚在心脏及微创手术领域,更多的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医疗器械企业将涌现出来。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器械总体的市场规模远远小于制药,且单个产品周期较短,需要企业具备足够的产品线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另外,美国医疗器械创新的主体为医院和医生,技术创新从市场导向研发,而中国目前的医疗器械研发机制完全不同,是从技术人员再到医院的临床应用,未来如何将创新机制更加贴近市场,更快捕捉市场需求,也是医疗器械企业需要考虑的命题之一。

医疗服务的多样化机会。中国已经逐步放开了外资及民间资本对医疗领域的投资,目前眼科、牙科等专业医院已经成为投资的主要集中地,更有很多机构寻求在基础医疗和高端专业医疗的突破。但是医院经营需要合理的利润生成架构以适应中国的法律体制,还要通过各种机制实现市场突破和内部激励,对于创业者的资源整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篇12

1 临床中药学产生背景

1.1 临床药学的提出

受国外临床药学工作及临床药师在临床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 正式提出了临床药学, 明确了以“患者为中心, 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发展方向[4]。同时期我国大城市的一些综合性医院根据各自的条件, 尝试着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临床药学工作。1991年国家卫生部在医院分级管理文件中首次规定三级医院中必须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并作为考核标准之一[5]。2002年1月,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提出在医疗机构中药学部门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国内临床药学工作序幕就此拉开, 临床药师制逐步建立。

专家们对临床药师任职技术 (准入) 条件进行了探讨[6], 引入行政与技术干预和制约机制, 初步达到医院药学转型与药师职能转变, 建立与完善临床药师管理体制等目标[7]。这一系列的工作反映了卫生部对医院药学转型的决心和对药师工作的重视, 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关注和对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视。

近年来, 药学服务的理念正被国内同行接受, 临床药师的工作已介入到临床各科室, 如内科、妇科、肿瘤科等;重点监护的药品从早期的抗生素, 到目前的抗高血压、抗排异药等;服务方式由开始的被动到现在的主动等。有的医院还开展了药学查房, 为患者建立药历, 进行药学监护等具体实践[8]。但是, 在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医院, 医师与临床药师的比例仅为约200~250∶1, 而国外发达国家约为8~10∶1。其中有多方面的因素, 如我国临床药师的教育滞后, 临床药师缺乏医学方面知识[9], 其药学知识离需求也相差甚远[10]。

1.2 临床中药学的产生及发展

众所周知,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其理论体系从形成到逐渐完善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因其毒副作用小、简便廉验等特点, 深受国人的喜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提高。但近年来, 因为中药品种的复杂化, 中药生长环境的变化, 绝大多数中药由野生品到栽培品, 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改变;为了提高产量, 农药、化肥的过多使用致使农药、化肥、重金属残留等, 中药的药效呈下降趋势, 中药的不良反应则呈上升趋势;再加上临床药学的发展及临床药师在临床发挥的作用, 中医深切地认识到要想更好地发扬光大传统医药学, 必须借鉴国内外临床药学成功的经验, 因此对中药的研究越来越细, 中药学科出现了分化, 临床中药学产生了。包括临床中药学在内的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中药品种、基原的考订、道地药材的研究、质量标准的研究、作用机理的研究等, 都是以中药的理论和效用为指导展开, 围绕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这一中心进行, 若偏离了这一方向, 就丧失了研究的意义。同时, 各分支学科研究所取得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 又必须经过整理、综合, 尽快变为临床医师的知识结构体, 指导医师更合理地使用药物, 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指导中医药科研, 这才是中药学学科分化研究的最终目的。这一综合任务, 自然应由着重研究药性理论和应用知识的临床中药学去完成, 与此同时, 临床中药学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因此, 临床中药学在中药学学科群中处于核心地位, 具有统率的作用。临床中药学是整个中医药学的核心和基础。它既属于基础学科, 又具临床特点;既属药学学科, 又与医密不可分, 有力地推动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正因为此, 基层中医院要发展和壮大中医药事业, 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的重要性由此显现。

2 基层中医院现状及医护人员素质概况

2.1 基层中医院现状

2.1.1 补偿机制的不健全

基层中医院的生存模式比较尴尬, 其从性质上属于公益事业单位, 应享受政府一定的福利政策。但多年来因为补偿机制不健全[11], 基层中医院的生存模式只能是自己养活自己, 这就意味着没有效益就无法生存, 因此多年来药品的收入是基层中医院主要收入来源。生产商则钻了国家政策的漏洞, 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产品的让利空间, 使用不规范的竞争手段进行促销。多年来, 中药饮片在临床的使用相对来说处于比较平稳的态势, 价格也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可因为社会大环境、生产、销售、临床滥用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中药饮片也进行招标、二次谈价等, 推高了中药饮片的价格, 致使其价格出现了不正常的上涨, 有些中药饮片价格是一路飙升。现例举几种中药饮片的零售价格, 见表1。

(元/kg)

2.1.2 滥用中药现象严重

医院自己有规定, 中药饮片的使用必须占有一定的比例, 给予开中药的医生10%的提成。虽说中医院以中医药为主, 但中医药擅长治本、治疗慢性病, 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适用于中医药治疗的群体, 并非任何情况都适合用中医药去治疗。笔者随机调取了244份住院病历, 涉及儿科、呼吸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等病区, 患者人群从几个月的婴儿到九十几岁的老人。药品使用情况见表2, 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的患者共有236例, 占比高达96.7%。

2.2 基层中医院医护人员业务素质

2.2.1 医师

基层中医院的绝大多数医师是科班出身, 年轻一代中也有为数不少的硕士, 受教育程度较高, 还常被送至三级医院进修学习, 其中多数人也自我感觉良好, 甚至有少数人以“专家”自诩, 而实际业务能力与自我评价并不相称。在笔者随机调取的病历中, 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工作态度不严谨, 辨证论治观念不强。同一个病区的两位患者, 中、西医诊断相似, 患者的性别、年龄不同, 生化检查结果有区别, 但主治医师给二人开具的中药处方一模一样, 而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中医的辨证论治, 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 进行分析综合, 再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 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 由此可见, 中医治病的精髓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 而是着眼于“证”的区别。医生不依据患者个体的情况开具处方, 就失去了中医治疗的本质意义。

(2) 不能准确把握中药的剂量。大部分医师开具处方时参照药典的标准, 但有些医师认为药典上规范的剂量并不准确, 这是因为规定药典标准时所用的中药原药材和现今使用的并不是同一物,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医师也不可能去了解中药饮片的品种和质量, 因此不能很好地把握中药的剂量。

(3) 浪费资源, 药物相互作用观念薄弱。从表2还可看出:绝大多数患者是被中西药叠加的方式治疗, 在随机调取的244份病历中, 仅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的14例占比5.74%, 仅用西药治疗的3例, 占比1.23%。中西药相互作用的观念比较薄弱, 而忽视的这一部分往往却是十分致命的。近年来研究表明:麝香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可增强马钱子的急性毒性, 可使士的宁的致死率提高2~7倍;山豆根与苦参含有某些相同的成分, 合用时可加重心脏传导阻滞和产生过量反应。

(4) 对中药材的同名异物等现象缺乏深刻的认识。处方用名不规范, 比如:石菖蒲, 别名菖蒲、干菖蒲,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功效;京菖蒲, 别名九节菖蒲、节菖蒲、太原昌, 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 具有开窍化痰、醒脾安神的功效;水菖蒲, 别名白菖蒲, 为天南星科植物白菖蒲的干燥根茎, 具有芳香开窍、和中辟浊的功效。其同为菖蒲, 却来源不同, 功效不同。

2.2.2 护士

护士是医师用药物治疗患者的执行者, 是药物进入患者体内的最后把关者。护士在临床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目前临床中药师未普及、临床中药学工作未全面开展的情况下, 该群体担当着防范药物治疗差错、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等责任, 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药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可目前基层中医院的护士很多是租赁制, 没有编制, 虽能完成日常的工作, 但并不能高质量完成, 因为其较欠缺应具备的知识。比如对于冷藏药品的保管, 冷藏药品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 (一般不超过30min) 由药房冷藏区到相应病区的冷藏区, 否则, 就有可能引起药品的效价或含量的变化, 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可护理人员往往将领来的药品随手置于操作台上, 而忽视了需冷藏药品。另外对服用中药时的注意事项没有足够的认识, 如中药汤药里加糖, 有人为了掩盖汤药难以下咽的苦味, 在汤药里加糖, 这种做法不妥是因为:白糖性凉、红糖性温, 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中, 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中, 会减弱药性, 影响疗效;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 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 产生沉淀, 影响药效, 危害健康;有些药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分泌, 从而发挥疗效的, 例如黄连, 如果加糖, 则失去这种作用, 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据了解大部分人现有的知识结构对于中药、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没有客观、实事求是的认识, 不良反应的应急和处理能力都较薄弱, 无法应对患者的需求。

3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3.1 推动基层中医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我国“中西药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 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上一级卫生主管部门要以此为契机, 对基层中医院的补偿到位, 使基层中医院从追求经济效益到打造品牌效益, 彻底地改变基层中医院多年来的比较尴尬的生存模式。从上到下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 有了社会效益就有经济效益;而不要因为临床药学是非盈利性质的服务性工作, 不能直接赚到钱, 还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而否定之。笔者认为一个医院的发展前程并不是目前能赚多少利润, 而是利用少的资源治愈多数患者, 让普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临床医师、临床中药师的共同努力下做好中药用药安全、有效和合理的工作, 使基层中医院中医药事业得到良性发展。

3.2 提升基层中医院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临床中药师研究的内容之一是核实中药的同名异物和研究中药的品系质量, 弄清品种来源, 辨别规格等级,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临床医师的主要职责是诊断疾病并提供治疗方案, 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一名优秀的医师,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不一定有丰富的药学知识, 对中药饮片的真伪、质量更是无从知晓, 要很好地把握中药的剂量是不可能的。精通药性是临床遣药组方的基础, 准确遣药组方是获取临床疗效和保证安全的前提, 临床中药师可以用他所掌握的药学知识和获得的中药饮片信息去指导医师, 同时可以根据《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中国药典》 (2010年版) 对处方用名进行规范, 明确处方应付, 使得临床医生明白处方开具的是何药, 中药房给付的是何种炮制品, 从而确保临床疗效。临床中药师的参与无疑给临床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增加了一把保护伞。

临床中药师研究的内容之二是观察临床方药的疗效, 参与设计个体的药物治疗方案。医师工作态度不严谨, 辨证论治观念不强, 直接的后果就是延误患者疾病的治疗,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医疗纠纷;临床中药师因为具有了相当的临床知识和药学知识, 才能走向临床, 在临床占有一席之地。临床中药师主动积极参与和在临床发挥作用, 会让医师认识到临床中药学工作并不是干预临床, 而是不仅使患者用较少的钱得到更高质量的治疗, 还减少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临床中药师研究的内容之三是指导患者用药, 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 尤其是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哺乳期患者及婴幼儿、肝肾功能不全者。患者的医学、药学知识相当有限, 因此在其治疗过程中医师的作用无可替代, 但医师的主要职责是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而护士作为药物进入患者体内的最后把关者, 因为所掌握的有限的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 有时不能够解答病人提出的用药问题, 临床中药师的参与解决了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困境。比如甘草, 其功效是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在临床应用时要把握量:1~3g调和药性, 5~15g益气养阴, 大量服用或小剂量长期服用患者可能出现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正如《普通毒理学导论》所指出:“毒物本生不是毒, 而剂量可使其成为毒物, 任何物质甚至纯水, 当服用达到中毒剂量时都是有毒的。”精确恰当的剂量是用药有效、安全的保证。除了给患者提供用药咨询, 临床中药师可以用其所学去指导护士, 定期培训, 使护士更加得心应手地做好日常的工作。

4 结语

笔者从临床中药学产生的背景, 通过简介基层中医院的现状和医护人员的素质, 初探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基层中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再赋予临床中药师的处方权, 让临床中药师名副其实地和临床医师并肩作战, 中医药的临床史将翻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吴永佩.我国临床药学建设与发展趋势 (上篇) [J].中国执业药师, 2012, 9 (10) :3-7.

[2]李庆生.临床中药学应当坚持医药结合全方位发展——关于临床中药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天津中医药, 2006, 23 (2) :93-97.

[3]张冰, 张浩军.新世纪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思考[J].中药教育, 2002, 21 (1) :52-53.

[4]叶德泳, 王继鸣等.中国临床药师教育20年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 10 (1) :64-66.

[5]袁飞.临床中药师的定位及培养[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6]吴永佩, 颜青等.临床药师任职技术 (准入) 条件的探讨[J].中国药房, 2005, 16 (7) :484-487.

[7]赵明钢, 吴永佩.积极培养临床药师加速医院药学工作的转型[J].中国医院, 2005, 9 (4) :481.

[8]范青, 张策.国内临床药师队伍成长的历程与展望[J].中国药房, 2008, 19 (1) :65-67.

[9]孙淑娟.探讨我国临床药师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药房, 2007, 18 (1) :1-2.

[10]张亮.关于临床药师角色的几点体会[J].中国药房, 2006, 17 (7) :549.

上一篇:翻转模式下一篇:关联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