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及成效

2024-08-07

作用及成效(精选10篇)

作用及成效 篇1

1 云龙天池保护区区位特点和资源现状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纵向岭谷核心区域,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东南部, 云岭山脉向南延伸至云龙县境内的雪盘山中上部, 西邻澜沧江、东傍澜沧江一级支流沘江。最低点海拔为2100.0 m, 最高的海拔为3638.9m, 年均气温是4.9~17.7 ℃, 年降水量为750.0~1400.0 mm。地理坐标处于东经99°11′36″~99°20′34" , 北纬25°49′48" ~26°14′16" 之间, 由南北不相连接的两片组成, 南片为天池片区, 北片为龙马山片区, 两片区间隔约11km, 南北长约45km, 东西宽约14km。保护区总面积是14475hm2, 其中天池片面积6630hm2;龙马山片区面积7845hm2;总体来说核心区面积为5315.7hm2, 缓冲区面积为5349.5hm2, 实验区面积为3809.8hm2。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于1983 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2003年云龙县人民政府将龙马山国有林场划归保护区管理。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 保护对象为云南松种质资源、天池湿地生态系统和以滇金丝猴为旗舰种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该区地质结构复杂, 构造运动活跃。山高谷深, 地形崎岖;山脉、河流南北纵贯, 山谷相间并列, 高差很大。保护区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 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十分显著。自然地理条件独具一格, 生物区系绚丽多彩。动植物物种南、北成分的混杂现象明显, 生物区系上具有明显的由滇中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性质。与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及其组合相对应, 保护区的植被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带谱, 并孕育了丰富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特殊的地理区域和相对隔离的生境, 致使一些物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化, 形成特殊的地理居群和特有种。特有种类的分布格局, 对研究横断山区物种的起源、分化, 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均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其中以滇金丝猴的珍稀濒危性最高, 保护和科学价值最大。

2 主要保护成效分析

2.1 资源管理方面

一是采取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抓住机遇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二是规划和明确了保护区域, 行文规定, 明文禁止毁林种植经济作物, 造成水土流失。对违反规定的, 采取强制有效措施予以制裁。三是在保护区大力种植涵养水分能力强的树种, 增加林地蓄水保水功能。四是在部门之间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共同构建水源林保护监管体系。

2.2 林政执法方面

一是坚决执行《森林法》, 对在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宣传森林法及保护区各项条例;二是坚决制止和预防乱砍滥伐、毁林造林和乱占林地的行为, 对破坏水源林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三是推行村民自治制度, 加强保护区保护的规章制度建设, 将水源林保护和建设纳入村规民约, 使水源林的保护和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3 科学研究方面

保护区成立以来, 多次与相关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一是在植物调查方面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广州大学、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等科研机构进行了忍冬科植物调查、毛茛科植物考察、大型真菌考察和植物综合考察;二是在动物调查方面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哺乳动物调查、鸟类调查、爬行动物、鱼类等方面的调查;三是在湿地调查方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所合作开展了对天池湖泊的长期监测等。

通过以上调查, 为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具体数据资料支持, 并引导保护区未来的监测、保护方向。

3 保护区的湿地资源及保护举措发挥的作用

3.1 保护区的湿地资源湖泊

辖区内的天池是保护区内的唯一一个湖泊, 水域面积1.25km2, 平均水深8.4m, 最深16.8m, 最低运行水位为2558.0m。湖面南北宽1km, 东西长1.5km, 近似椭圆形。流域面积为6.25km2, 年产水量50.0万m3/km2, 是云龙县县城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天池系横断山区典型断陷湖泊, 湖水经天池河注入沘江, 属于澜沧江水系, 也是县城所在地诺邓镇及周边村庄最主要的集中饮用水源地, 被美誉为云龙县的“高原明珠”。

3.2 保护区的湿地资源河流

保护区內的河流都发源于雪盘山山脊附近, 属于澜沧江水系。其中, 向西汇入澜沧江的有大工厂河、老末河、三棵石河、李子树河等, 向东汇入沘江的有检槽河、天池河、石登河等。水系类型大多属于树枝状水系, 其发育主要受地势和构造的引导和控制, 长度超过10.0km的河流有8条。

3.3 保护区的湿地资源地下水

保护区地下水有碎屑岩类构造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2种基本类型。

3.4 保护区湿地资源的保护举措

保护湿地资源, 维持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 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湿地的类型较多, 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河口湾、盐沼、水库、池塘、稻田等各种自然和人工湿地。保护区天池湿地、大浪坝湿地和司马箐湿地面积201.32hm2, 通过各种措施, 切实保护了湿地资源。

4 保护区在应对特大干旱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2010年以来, 云南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干旱气候, 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 云龙天池保护区管理局作为保护区管理主体单位, 依据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等, 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湿地、林地、林木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认真行使管理职责, 采取有力措施, 依法加强保护和管理。

由于多年的保护,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 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天池湖泊周边、河流上游及陡坡上划出的水源涵养林, 它们是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 能直接起到环境保护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保护原始的生态系统, 在气候变化中起了重要作用。保护水源林, 大大提高了社区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而成熟森林形成的水源林, 具有最强的适应力。到了灾害面前, 只有稳定住存在了几百甚至几千年的森林, 里面的水才能不受影响。成熟林适应力极强, 是因为它们是经过了自然选择, 经过了许多极端气候留存下来的。

2010年至今, 云南严重的旱情, 使保护区周边社区用水困难, 保护区与当地村民合作, 为天池村、海沧村署场社和金麦村等社区修建了取水点, 将保护区内水源林的水通过引水工程直接引入周边社区, 以解决当地人的用水困难, 保护区水源林为村民解了渴。很显然近几年以来,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已经日益显现。

摘要:阐述了云龙天池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及保护管理工作所取得的良好成效, 探讨了天池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包括涵养水源、应对极端气候等, 以期为未来的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护区,资源,成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山西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和发展探讨[J].绿色科技, 2015 (10) .

[2]呼延佼奇, 肖静, 于博成, 等.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压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 2014 (11) .

作用及成效 篇2

写作是对自然、社会、生命、自我感悟再创造的过程。然而在当前作文教学中,教师依然注重写法的培训,对不同题材、不同文体的优秀例文分析其优缺点,并以此作为学生模仿的蓝本。这种教学形式既是一种忽视自我,机械仿制的训练模式,又是一种短期速成的功利化作文训练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闭门造车,在脱离生活体验的背景下写出的文章必然语言枯燥,千篇一律,既违背了“写作源自生活”的教学规律,又无法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体验生活,应该鼓励学生写下生活体验的真情。作文教学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做出理性思考,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二、生活体验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亲历、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表达体验和评价体验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体验生活、用头脑思索生活,才能摆脱写作时假大空的现象,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有效解决学生作文时“无米下锅”的尴尬,实现快乐而有效的写作。

1提高发现意识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佳作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生活正是激起感情涟漪的源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把自己浓厚的情感投入到对生活的发现当中去,体验生活的真谛,才会让情与景在学生内心世界融合。可见,充实的生活体验会使学生获得丰富而充分的个人体验,并获得独特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把握,从根本上杜绝写作抄袭和照搬的弊端,丰富文章写作的内容,彰显文章表达的内涵。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时,为了贴近本单元“至亲至爱”的学习主题,布置学生写一篇《那一刻,我懂得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的作文。在学生写作前的一周,要求学生利用这一周的时间观察和记录与父母的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在学生后来的作文中,笔者发现学生在作文里描写的事件各不相同,而且语言真挚感人,毫无矫揉造作、故作忸怩的现象。例如,一位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无理取闹后妈妈依旧关爱自己的:

收拾完碗筷、餐桌擦净后,她坐下来与我同看电视,此时的空气依旧凝滞,她依旧显得有些拘束,想对我说什么却只是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最终,又折回厨房,出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杯水,里面加了两小片柠檬。她把水放在桌上说:“柠檬水对嗓子有益,喝点吧”。

从这个片段来看,这位学生真实地把自己歇斯底里后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写出来了,语言毫无娇柔之意,忸怩之态。正是这样真挚的语言为下文自己的愧疚,体会到妈妈的爱作了情节上的铺垫和语言上的造势。

2丰富观察角度

作文丰富的材料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积淀。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环境的呈现是多彩的、事件的发展是纷繁的”(吴兰萍.中考作文“四要”诀[J].中学语文园地,2002.9,第22页),要真正观察它们的真相,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行为是不行的,而只抓住它们某一点却遗漏其他方面也是不行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观察时多角度转换,多侧面思考的意识,这样观察到的人、事、物就会真实、灵动且个性鲜明。毕竟文章需要丰富材料的支撑,而丰富的材料来源于学生对万事万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思考。学生只有丰富观察角度,才不会陷入复制性思维模式的藩篱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平凡而普通现象的关注并思考其深层次的含义,再恰如其分地把感悟运用到作文的写作中去,升华自己的理解。

三、实施生活体验能提升写作教学

要想学生写成一篇好的文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习惯,也要树立“做生活中有心人”的意识,更应该引导学生把这种隐藏于内心模糊的体验表达出来,使之真正成为艺术。

1营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境可以刺激人的大脑皮层,或使其兴奋,或使其悲伤。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引导学生运用富有情感的、个性化的语言描绘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活动及意志。为学生营造情感活动的氛围,可以诱发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使学生的外在形式和内在体验保持一致。例如,笔者让学生写一篇《生活如此幸福》,在作文教学课上,笔者在网上寻找一些和学生年龄相仿的童年趣闻照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后回忆和简述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这样,在趣味盎然的情境教学中,诱发学生打开记忆之门,书写自己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多边互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课堂教学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又包括生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想让学生对生活体验产生深刻的记忆,必须当好“听众”,做好“导师”。要像拉家常一样,和学生平等相处,真心交流,缩短两者间的心理距离。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间的情绪,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让学生间的合作体验成为“汩汩清泉”,永不停歇。例如,在一堂作文教学课中,笔者设计了《难忘的你》作文题目,正是因为这个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都有话可讲,有情可抒,他们个个踊跃发言,把自己对班级同学或亲人、朋友的真实体验运用事例列举的方法详细而又真实的说了出来,情真意切,溢于言表。

3及时评改,评价体验结果

“文章不厌百回改”。评改是体验式作文有效训练的重要保障。教师既要让学生在自主修改中增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又要引导学生互改互评,通过博采众长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更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师生共改共评,完善体验结果。学生只有通过自主修改中的自省,才能领悟到写作的真谛,也只有通过互改互评,才能明确自身写作中的优缺点,规避不足,汲取好的写作方法,在互相借鉴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评价活动弥补学生自身修改评价的不足,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素养。

总之,生活体验符合作文“回归生活原点”的教学要求,它“既是对长期应试作文教学的颠覆,也是对作文教学新秩序的建构”(张祖庆.全程体验:体验式作文的实践智慧[J].语文教学通讯,2010.6,第45页),更是实现自主、快乐作文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作用及成效 篇3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学者David·Penrose提出来的, 我国学者胡铁生、李玉平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 胡铁生所指的微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例片段做成的教学视频、表现教学主体的设计与课、教学经验中的反思、课后练习、学生意见反馈、教师意见反馈等。李玉平则将“微课”看成一种在线教学视频, 不同的阅读方式。

自从微课的概念被引进来, 也一直备受争议。张一春教授就是在微课的定义中一位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 他对“微课”进行这样的定义:为了达到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通过流媒体的形式开展的一类简短的教学活动。无论微课程被赋予怎样的定义, 它都不属于一种独立的教学手段, 而是涵盖了丰富的教学知识点以及教学资源。

二、微课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启示

1. 微课教学对教师的作用。

“微课”英语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模式, 经过了广大英语教师的努力和实践, 通过有效整合英语教学资源以视频的形式展开教学, “微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时间短、内容精简, 将重点的内容和知识点加以总结,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 通过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 组成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 并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 也是对知识的总结和梳理, 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微课”的制作简单、形式新颖, 视频的制作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这样可以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相互交流和学习,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

2. 微课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微视频中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形成强烈的对比, 有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听是提升英语交际能力关键, 正好利用微视频教学的重复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合理制定读音教学计划, 有效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读法, 同时还使他们的学习自主能力提升。根据微视频教学的步骤, 首先进行Groupwork和Practice的训练, 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微视频的时间短, 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过分的沉溺于视频的情境, 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掌握听力的技巧和方法上面, 由于微视频资源容量较小, 那么就可以借助学生的电脑或者手机, 使他们随时可以进行在线视频播放, 实现资源的共享, 为学生学习英语带来更多的便利,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微课改变了教学方式。

微课程辅助英语课堂教学, 通过有效结合文字、声音和图像, 将教学信息加以有效的整合, 更加直观的将教学的信息呈现出来,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通过引入网络化教学, 彻底突破了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到知识的传统模式, 学习不再受课堂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时间的规划和安排, 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课下学生也可以更加自由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由于不同的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 其学习的内容和接受知识的程度都有所区别, 微课程教学就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这种新的教学形式, 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微课对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

对于高职英语教学而言, 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同时更要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工作考虑, 因此, 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要讲究英语的实用性。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在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加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重点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掌握和理解, 可以设置一定的英语情景, 比如可以运用视频进行实际的工作场景的模拟, 让学生们进行一些实际的演练。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词汇可以使用多媒体做成PPT或卡通视频, 使其更加容易理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英语词汇, 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不仅顺应新课程的理念, 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 为了充分发挥“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 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万镭.浅析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使用[J/OL].电子制作, 2015 (7) .

[2]张真.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有效性研究[J].校园英语, 2016 (4) :48-49.

时政评析课题实践研究及成效 篇4

一、准备启动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

1. 向省教育学会提交申报、评审书,申报小课题立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 确定课题研究小组和成员。

3. 召开学生座谈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确定好研究的班级与学生。学生自愿参与是研究活动开展的前提。

4. 确定主要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与措施。每周布置任务,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阅反馈,对个别学生还要进行单独辅导。对学生所有作业进行存档。活动推进一段时间后,对好的评析作业进行点评,并公布在评析栏,形成示范作用。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5年3月)

1. 识记理解(用时一个学期)。强化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学生立足教材,理解所学知识,强化识记过关。具体做法是切割教材知识点,每单元每小节逐个知识点过关,不留盲区。

2. 记录新闻(用时1个月)。重在练习“是什么”,要求学生用50字左右清晰记录新闻事件。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找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大致过程,把事件描述清楚。描述时不需要参杂太多的个人情感,只要客观地进行描述。

3. 分析新闻(用时1个月)。重在练习“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影响”等。训练时重在使用格式化答题语言,比如讲原因时用“是因为”,讲意义时用“有利于”等,分小点罗列。

4. 预测新闻、提建议(用时1个月)。重在练习“怎么办”。继续分析事件后续的发展,前瞻性预测事件未来的走向,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意见和措施。比如注意从政府、社会(单位)、群众三方面来写。再比如作为青少年,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两方面入手,行动上一般是学习+对应的内容知识+社会实践。

5. 综合训练(用时2个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部曲一起用上,整体记录、评析一个新闻事件,提高知识的整体归纳、整理运用能力。

三、总结展示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1. 系统总结研究经验(策略、方法、途径),撰写研究报告。

2. 向省教育学会提交研究成果。

3. 撰写小课题结题报告,提交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汇编课题研究资料,准备接受鉴定、验收。

4. 系统总结研究经验,展示训练成果。(1)布置一个展示栏,学生之间通过观摩取长补短,可以很快获得进步。(2)举行一个专题时政热点分析发布会。学生代表分组进行唇枪舌战,学科兴趣大大提高,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四、研究初步成果

1. 培养学科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每周不断变化的人与事,很容易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时政评析一般以一学年为单位,时间跨度比较大,需要毅力和耐心,因为兴趣的产生、强大的动力,让最初确定参与研究的学生都能够坚持到最后。

2. 开阔学生视野,完善知识结构。社会万花筒就是一个大课堂,经济、政治、人文、科技各类知识无所不包,学生涉猎了这些知识,初步完善丰富了知识结构。

3. 挖掘学习潜能,提高课堂实效。每周安排几位学生对新闻评述进行演讲,其他学生现场点评,教师最后逐一点评。在这种教学模式的熏陶下,思品课堂已成了知识的课堂、能力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创新与实践的课堂。

4. 提高德育实效,提升学生素养。课题研究通过引导学生评析时政,传递新时期的正能量,培养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宽广、博爱的胸襟,大气、公正、合作的国际视野。

5.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2010年以来,学校中考升学率一直处于全区民办学校首位。2011年中考获得“仲恺高新区中考优胜奖”和“惠州市中考优胜奖”。课题主持人获惠州市初中“十佳”思品教师称号。

作用及成效 篇5

6月底7月初, 重庆市潼南县、大足区等9区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 受暴雨洪灾影响, 部分地区牲畜被水冲走, 水稻、玉米等作物受损严重。灾害发生后, 重庆市农业保险承保机构迅速启动重大灾害应急预案, 快速展开救灾、查勘、理赔工作, 受理报损案件金额超过1000万元, 已赔付金额超过100万元, 其余正在核实、理赔过程中,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保险赔款支付到受灾农户账上。

截止到7月9日, 重庆市农业保险承保机构今年因种植、养殖业受冻灾、疫病等共支付直接赔款6617万元, 惠及16万农户, 对帮助重庆市农户、受灾企业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作用及成效 篇6

一、主要举措

(一) 深化普法教育工作, 筑牢社会基础

普法宣传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区级普法宣传教育的主体, 区人大不断加强探索与实践, 寻找切合实际的法律宣传教育模式及方法, 努力提高法律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以调动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参与积极性。

1. 加强普法宣传, 打牢群众基础。区人大坚持以学习宪法为核心, 抓住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环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物权法、食品卫生法等重点法律内容,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2011年, 区人大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五五”普法实施和“六五”普法规划情况的汇报, 作出了《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决议》, 要求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把普法教育工作作为全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区人大每年都会将区政府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纳入会议议程进行审议。从作出开展“六五”普法决议以来, 区人大共举行了2次常委会、3次主任会议, 专门听取和审议法律宣传教育工作。

2. 以考试促学习, 提高人大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是加强依法治理和保障公正司法的重点。区人大结合公务员依法行政进行培训学习, 将法制教育宣传与其培训学习相结合, 建立了“一府两院”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增强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不断促进“一府两院”司法工作和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 增强基层人员的法治意识, 提高依法执法的能力, 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 创新宣传方式, 强化教育效果。区人大内务司法工委会同区司法局一道,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普及法律知识, 高度重视公共活动场所的宣传栏、宣传亭等面向大众的一线宣传阵地, 大力挖掘社会资源, 推广公益法律广告, 组织法制宣传文艺节目会演。积极开展“法律六进”专项法律宣传教育活动, 努力扩大法律宣教的覆盖面和知晓率。

(二) 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 强化监督实效

人大的监督权是国家监督中最具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监督。区人大通过行使监督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 使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始终在法律的框架内和人大的监督下有序进行。

1. 全程监督重大事项的决策实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宪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的规定, 享有重大事项决定权。①区人大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对人大代表的议案及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改革措施等, 及时组织讨论并作出决定, 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 重点监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环节。区人大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新北”目标, 以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等工作为重点, 依照法律规定, 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 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题工作报告、工作调研等形式,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促进司法公正。近年来, 区人大重点检查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规划法》《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针对区域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 多次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汇报, 并提出了审议意见, 要求区政府结合我区实际, 制定出台有关水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江边化工区综合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 促进了区政府关于滨江化工园区环境综合整治3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及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 全程监督人大选举和任命的干部。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依法行使可以办好事、办成事, 违法用权只能干坏事。区人大要切实加强对“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监督, 增强干部的法制意识、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 促进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建设。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做到既提前介入发现、考察干部的起始阶段, 同时又对培养、教育、管理及履行职责等多个环节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评。制定了《区人大关于对提请任命人员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的办法》和《区人大关于提请任命人员作拟任职发言和颁发任命书的办法》, 通过拟任职发言、现场发放任命书等方式, 提高了干部敬畏法律、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 优化环境, 提升法治水平

1. 优化经济环境, 服务经济建设。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人大工作要坚持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护航。自觉树立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确保地方人大工作更加贴近区委中心工作, 更加贴近区域发展实际, 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愿望。将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就业环境、生存环境和今后的发展环境等列入法制环境建设的整体规划, 切实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协调人大与“一府两院”关系, 明确各方在法治建设中的职责, 认真落实法律宣传的各项目标任务, 保证法律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

2. 优化政务环境, 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区人大要把依法行政作为突破口和重点, 听取政府执法规范化建设、行政监察法实施情况报告, 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规范监督程序, 区人大制定了《区人大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办法》。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监督法, 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审议工作的意见》《区人大机关贯彻实施监督法若干意见》。

3. 优化司法环境, 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公正司法是社会正义和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 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针对当前司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听取司法机关的专项工作报告, 要求司法机关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更新司法理念。区人大出台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制度》, 规范了重要司法信访案件催办、督办程序, 司法机关积极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极大地维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人大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促进法律宣传工作特别是普法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隐患问题, 如部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个别领导对人大如何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促进法律宣传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人大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促进法律宣传工作的实践进展不够平衡, 工作基础尚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开展或参与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基层人大力量相对较为薄弱, 人大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相对不够, 仍需进一步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力度。

三、相关思考

为进一步总结好人大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促进法律宣传工作, 思考如下。

(一) 加强总结反思, 提高思想认识

要以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为契机, 进一步深化认识, 凝聚合力,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加强组织领导, 注重超前谋划, 确保工作的成效。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促进法律宣传工作, 对相关情况进行梳理归纳, 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 深入分析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探索解决办法, 进一步深化认识, 为以后人大开展或参与法律宣传工作奠定基础。比如可以就“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梳理归纳, 为下一轮普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参考, 确保新一轮普法规划早谋划、早出台, 并取得实效。

(二) 完善体制机制, 优化普法资源

要进一步创新普法工作体制建设, 建立健全普法工作保障机制, 完善工作协调机制, 整合相关普法资源, 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部门的普法工作责任, 密切配合, 形成普法宣传工作合力。要紧密结合新北实际, 努力走出一条普法工作创新之路, 把全区普法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三) 创新工作方式, 切实加强法律宣教

要加强法律宣传和自身宣传, 在认真总结推广我区多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在普法效果上下工夫、多追求、多给力, 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阵地建设, 丰富普法宣传载体,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拓宽普法宣传的覆盖面, 提高法制宣传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 强化基层基础,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要根据普法工作各个层面的需求, 建立各式各样的讲师队伍、讲解员队伍和宣传员队伍, 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让更广泛的人群受到更普遍的法律教育。同时, 政府要重视经费支持,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区、镇 (街道) 两级司法基层基础建设, 为普法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以基层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引领, 全力拓宽服务领域, 加大普法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服务力度,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城乡社会的顺利发展。

注释

作用及成效 篇7

一、G20多边治理模式的形成

20世纪以来, 七国集团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机制之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新兴经济体力量的不断增强, 原有的G7/G8机制不足以应对全球治理的相关问题, 还需要充分发挥新兴国家的力量, G20应运而生。

G20成员国涵盖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及金砖五国和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 成员的总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3, 其GDP占全世界总量的90%, 国际贸易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G20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举行了首次会议, 并决定此后召开年会, G20由此诞生。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后, G20取代了G7成为全球治理的主导性平台, 并发挥了良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传统国际组织如WTO、联合国等在西方国家的冷落中, 一定程度上存在被架空的风险, 而G20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数量比例适中, 因此在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问题的应对中, 能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体现发展中国家的诉求。2008年金融危机后, G20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并形成了有效的多边治理模式, 在全球治理方面显示出更大的优势和更为明显的成效。

二、G20制度优势和全球治理成果

G20多边治理机制相比其他正式国际组织而言, 具有非正式论坛的灵活性以及核心多边平台等制度优势;同时, 它又继承了G7峰会的一致性等制度优势, 总体而言, G20对于改善全球治理具有较强的制度优势, 其优势可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作为首脑峰会的制度优势。G20峰会的参与者均为各国最高领导人, 它为各国信息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 且具有首脑外交的优越性。得益于最高领导人的广阔视野, 决策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大大提高, 有利于会议议题的达成, 此外, 议题由于有各国首脑的承诺, 也更易推广和执行。二是非正式性优势。国际合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于多边国际制度, 而其中的代表———联合国, 虽然拥有广泛和普遍的代表性, 但其改革历程却步履维艰。相对而言, G20机制作为非正式性的多边峰会机制, 可以弥补正式机制在面对全球治理问题上的乏力和不足, 为全球治理主要主权国家提供自由发声的平台, 因此在议题设置、成果执行等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巨大优势。正式制度中, 由于全球治理体系内部各国缺乏统一目标和有效协调, 因此往往缺乏一致性。而G20在这一点上具有其他国际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 G20在议题设置上也较为灵活, 能紧跟国际热点问题, 兼顾大多数参与国的利益, 同时, 能综合考虑多个领域的关联性, 为成员国提供平衡协调的机会。

G20自2008年首次召开领导人峰会以来,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G20发挥了有效应对危机的重要作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 G7峰会被G20取而代之, 全球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其经济刺激方案以及联合抵御危机的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提高了危机治理成效, 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经济危机结束后, G20议题转为关注全球经济增长, 讨论范围覆盖众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诉求, 在众多全球治理问题, 如推动气候变化谈判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G20里中国经济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刚刚落下帷幕的G20杭州峰会中, 中国挑起主席国的重任, 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合作充满挑战的重要转折点上, 中国承载着国际社会的巨大期待。

近几年来,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 牵头建设亚投行、“一带一路”的倡议等, 使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的影响日趋重要。”欧洲银行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维姆·梅吉斯指出:中国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对于结构性改革的相关举措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新思路对于推进世界经济改革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杭州峰会中, 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 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一是为改变当前经济下行趋势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二是积极推动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全球治理长效反应机制转型, 三是秉持着“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引领G20发展, 推动当今世界新的国际秩序的构建。

G20杭州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在此议题上,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 积极承担了推动G20率先行动、消除世界发展鸿沟、遏制贸易保护主义, 以及刺激全球经济增长等等重要的国际义务和责任, 今后也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真正实现通过中国自身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卢静.G20杭州峰会中的中国作用:国际期待与中国贡献[J].对外传播, 2016, (7) :07~09.

作用及成效 篇8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习惯于一把尺子、一支粉笔上讲台, 教学基本靠讲解, 复杂的熟练关系以及图形变化靠画图, 费时费力还难以讲清楚, 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枯燥[3].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将信息手段融入其中, 重点对教学信息进行趣味性处理,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帮助学生搞清楚“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区别时, 笔者专门下载与制作了一段动画演示:一只小熊捡到三根小棒, 用小锤子敲敲, 第一根两端都没有延长, 画面显示为“线段”, 第二根一端没有变化, 另一端敲击之后不断延长, 画面显示为“射线”, 第三根两端都进行了无限延伸, 画面显示为“直线”. 这样的小熊敲木棍动画演示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线段、射线以及直线的基本特点表现了出来, 学生在观察之后能够加深对三者不同之处的理解, 较好地掌握了这一方面的知识点. 由此可见, 多媒体手段能够满足数学知识传授、学习兴趣激发的多重目标, 有效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程度, 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境地, 是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二、运用信息手段增强数学教学激励性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渴望获得成功, 尤其是来自于教师的肯定.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以这样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4]. 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中, 有教师采取口头表扬的方式, 也有的教师采取学生拍手鼓励的方式进行表扬, 两种激励方式都能够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学生中产生有效的促进效果. 在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的过程中, 将信息手段的作用体现出来, 效果将会更明显.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 要求学生上讲台进行板演时, 题目同步演示在多媒体投影中, 学生板演之后同时将答案输入到电脑中.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板演的过程及其方式、答案进行点评, 确定正确后在电脑中按确认键. 此时, 同步显示“完全正确, 太厉害了”这样的字幕, 对学生的正确答题表示祝贺和表扬, 这种新颖的表扬激励方式效果较为明显, 在学生中产生的促进效应非常显著. 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 还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显示小红花等更具直观效果的激励标志, 提高氛围的感染力. 许多教师将信息手段运用于激励教学模式, 取得了显著的效应, 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整个课堂洋溢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 这样的教学手段运用充分兼顾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运用信息手段增强数学教学形象性

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目标,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 行程问题、体积问题、流动变量问题以及复杂的图形面积计算等, 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教师的讲解最好能够辅之以形象的演示, 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

例如, 行程问题分为相遇、追击等不同类型, 以追击问题为例, 两人或两车行进速度不一、起点不一, 要在同一地点赶上, 需要学生对速度差、起点距离差等方面量进行分析研究, 有的学生涉及的量一多就容易混淆. 对于这样的状况, 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动画演示课件, 从静止时画面引导学生分析两车之间的距离, 明白需要逾越和弥补的正是这一段距离. 接下来演示两车行进中的关系“距离逐步缩短”, 引导学生分析“每小时缩短的距离就是两车速度差”, 每小时为一个操作格次, 鼠标逐一点击、距离逐步缩短, 以这样的形象演示帮助学生抓住这一类问题中的变量与内在变化关系, 形象地理解了不同量之间的联系, 从而有效明确了解题的思路、方式方法, 将复杂的追击问题演变为形象的理解过程, 不仅提高了教学形象效果, 同时对缓解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理解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如, 比例内容的教学中, 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木棍与影子长度比例推算校园旗杆高度”这样的方式进行运用拓展, 实际上受制于条件的限制, 学生难以在课堂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实地操作, 且受天气等方面影响较大, 此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的方式, 将相关要素与量形象地展示在大屏幕上, 要求学生对比例关系进行讨论与分析, 从而运用比例知识进行旗杆高度的测量, 实地测量活动留到课后环节进行拓展活动, 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可操作性, 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信息手段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 能够运用和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瞿筱烽.浅析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生之友:小学版 (下) .2010 (10) .

[2]王淑杰.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2) .

[3]王贵军.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网络科技时代, 2008 (19) .

涉县退耕还林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篇9

关键词:涉县;退耕还林;主要做法;成效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118-02

涉县是邯郸市唯一的全山区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清漳河自西北方向从山西省黎城县流入并贯穿全境。全县总面积15.07万hm2,其中山场面积10.47万hm2,境内山高岭多,沟谷纵横,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多种林木生长。长期以来,涉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植树造林,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等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00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达6.5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2%。正是在这一年,中央作出“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试点工作”的部署。2002年,中央和省、市又先后下发了“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凡是水土流失严重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应按国家批准的规划实施退耕还林”。涉县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实施退耕还林对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建设,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建设稳固的漳河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保护京、津及下游城市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涉县实施退耕还林,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明显的气候优势、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政策支持,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为此,涉县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动员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退耕还林工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 立足实际,科学规划

从北京、石家庄聘请6名林业专家,经过深入调查和多次论证,最终确定了全县退耕还林规划。提出了围绕致力生态建设,依托退耕还林,壮大核桃产业和建设“全国核桃第一乡”的发展目标,确立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治理”和“先易后难、先陡后缓、先远后近”的建设原则。将退耕还林重点安排在“漳河汇水区、25°以上陡坡地段、青兰高速、309国道和平涉公路沿线及其它生态脆弱区”。尤其是在树种选择上,在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前提下,主要以栽植核桃树为主,合理布局花椒等其他林果树种。

2 齐抓共管,全员推进

全县成立了退耕还林指挥部,指挥部下设政策落实、苗木调配、资金管理等7个小组。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指挥部。从县到乡镇、村,层层签订了工作责任状,明确了每村、每户的造林面积、树种、数量等。实行县4套班子成员及各乡镇、各单位负责人包乡村、包工程、包任务等责任制;全县广大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一道共同推进工程建设,形成上下齐心、全民参战的态势。特别是林业战线的干部职工,长期扎根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新栽植树种成活率达96%以上。

3 典型示范,自觉行动

制作了退耕还林明白卡和《巩固退耕还林政策知识手册》,做到户均一卡一册。选择建设下偏凉等10个优质丰产示范园和岭底等70个示范园,并利用好这些示范园典型做好技术培训等工作。组织开展“10万群众大观摩”活动,两次组织乡镇林业技术员到邢台前南峪、绿岭学习先进经验,多次组织村干部群众到山西汾阳、陕西延安等地学习试点经验,使退耕还林政策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更乐镇三合村年过6旬的退休工人赵彩旺,“人老退休心不老,扎根荒岗育绿林”,承包6.67hm2荒坡搞退耕还林,栽植核桃树4 000余株,年收入20余万元。

4 因地制宜,多种模式

拓展实施范围。根据核桃、花椒、黑枣等适生性强的特点,逐渐由耕地实施,向荒坡、荒地及可利用梯田栽植延伸和拓展。推广多元化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林药间作、林草间作、林灌混交等。索堡镇白泉水村,全村380户完成退耕还林68hm2,林下间作药材和油料作物68.13hm2,户均收入5 500多元。采取灵活退还形式,即整村一次性全部退还、整村分阶段全部退还、部分耕地退还等。关防乡岭底村耕地全部退还成林地,2012年该村林业收入达381万元,是2001年收入的近100倍。

5 从严管理,规范运行

抓质量管理。严抓规划设计、造林整地、栽后管护等环节。特别是留足2m宽的树胁带,作为树体施肥、浇水使用。并严禁在固定垄梗内间作任何作物,严禁在固定垄梗外间作任何高秆作物。抓资金管理。改革资金兑现补助办法,严格按照每667m2160元的标准,把资金直接兑现到户“惠农一卡通”帐号,保证资金足额按时发放。抓档案管理。明确专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设立专柜存放档案资料,对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等专项保存,对计划、总结等单独建档。

6 完善机制,创新技术

创新造林机制。将退耕还林工程承包给造林公司,落实包任务、包整地、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的“六包”责任制,并按成活率兑现补助。全县由造林公司和造林大户承包的造林任务达90%以上。创新造林技术。研究创出核桃等树种截干覆土的秋冬季造林等技术,在全省尚属首次,确保核桃芽接成活率达96%,高接成活率达100%。创新管护机制。按照“两通、一带、一围”建设标准,对退耕还林地实行园区化管理。“两通”即通水、通路;“一带”,即有固定树胁带;“一围”,即园区围栏。县财政年均投资120万元,全部用于核桃园区后期管理。

7 统筹开发,提升效益

一是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在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发展中药材等产业,在全县规划了16个中药材种植片区,种植面积达3.67万hm2,每667m2平均收入2 000元左右。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共对地处大山深处、不适合居住的114个自然村、3 382户、10 332名群众搬出大山,从根本上摆脱了贫穷。二是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开发建设休闲型农业、旅游型新村。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00个,建成涉城镇东山、河南店石岗、辽城乡新桥等一批生态休闲旅游景点。2012年被评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13年又成功争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

8 退耕还林成效显著

通过10多年来的努力,涉县退耕还林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累计完成造林2.16万hm2,其中,完成退耕还林0.71万hm2;建设特色经果林基地0.25万hm2;匹配荒山造林1.21万hm2。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河北省退耕还林先进县。全省退耕还林档案管理观摩会和全省容器育苗造林现场会先后在涉县召开,并在2008年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12年7月份,国家退耕办副主任吴礼军到涉县调研时指出:“涉县在退耕还林工作中,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管理严格,工程规模大,效果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太行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作出了典范”。

涉县作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样地县之一,北京林业大学进行了效益监测调查。其中,调查坡面径流场2个、固定样地10个、标准样地120个、农户300户。从监测结果来看,涉县通过大力度退耕还林,生态等综合效益明显。一是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全县25°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有林地面积达7.6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50%,比200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每年可涵养水源56万m3,减少土地流失5.8万t,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21d,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邯郸的“后花园”。特别是在2012年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较多的情况下,涉县与周边县份相比,发生灾害次数减少近50%。二是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全县共栽植核桃、花椒等树种2 000余万株,仅核桃树就达700余万株,全县核桃栽植面积达2.62万hm2。2012年核桃产量同比增产10%,达1.7万t,收入近2亿元,退耕户人均增收750元左右。三是社会效益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后,共腾出近5万名农村劳动力发展林业产业和从事二、三产业;同时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7万多人,年劳务收入达10亿多元。四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退耕还林基地的不断扩大,逐步改变了以往种植小麦、玉米的单一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农林特色产品加工、销售产业发展,其中“太行核桃城”干果市场及三利、宜维尔、黄金龙等一大批核桃生产加工企业相继在涉县投产,加快了结构调整,延长了产业链条。全县农业产业化率达68.5%,连续6a居邯郸市第一。

作用及成效 篇10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参训者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个体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是影响活动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要使培训有成效, 培训的主体必须是学员而非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 学员应该在培训师引导下进行“学习”, 而不是被“教”。因此, 培训的挑战在于培训师和培训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使学员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 挑战自己的头脑, 形成自己的结论, 并且最终运用到现实环境中去。培训必须以调动学习者主动参与为出发点, 使学习者对学习活动产生由衷的兴趣和欲望。参与体验模式注重教师主体经验的发挥与整合, 强调学员始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自觉对学习实施检查和评价, 通过培训者与学员双向以及多向交流、互动, 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参与体验式培训中, 学员起主体作用, 培训者起主导作用, 这两种作用是辩证的统一体, 学员的主体作用以培训者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培训者在授课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 而是引导、启发学员主动思考, 学员在培训者的引导下积极参与, 主动学习, 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小组讨论、积极发言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 不断地内化培训内容。这种培训方式能充分激发学员的热情, 使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 对发挥每个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具有重要意义, 从而大大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二、优化各类资源, 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背景下, 借助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资料, 通过人际间意义建构得到的, 在学习中, 教师是帮助者和促进者, 不是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主动建构者, 不是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的对象。专家讲座式的培训, 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 当时听了很受启发, 但由于没有亲身的参与和体验, 在实践中就会脱节。而参与体验式培训, 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索学习, 这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转变, 带来了课程教学新的变化, 由单一转向多样, 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 让学员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 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 在活动中体验不同角色, 从而使每位教师成为培训主体参与者和资源的提供者, 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在参与中理解教学方法, 在理解中使用这些方法, 更好、更快地将这些先进的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得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创设交流平台, 大力提高学员的团队合作能力

参与体验式培训打破传统, 让学员参与到培训中, 这是以新教学理念为其理论背景、以对学员的亲和力为基础的。这种培训模式增强了学员与培训者的交流与合作, 也使学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变得更加广泛。培训中, 学员可以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和风格, 在每个人身上学到自身欠缺的东西。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分享的过程, 让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成为课堂中的优质资源, 学员之间广泛的思想交流使彼此之间的认识更加深刻。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后, 学员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可以与其他教师一道设计教学, 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学习共同体关系的逐渐形成, 也为为集中学习后的继续研修提供良好的互动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 参与体验模式可以使教师的学习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 让培训回归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有效的探讨和研究, 从而使参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同时, 教师在参与体验中, 逐渐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 将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共性的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得以解决, 并转化为课题, 通过资源共享,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 参与体验式模式是提高教师培训成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它真正做到了培训教师的过程就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摘要:参与体验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培训方式, 应用于教师培训当中, 不仅可以充分突出参训者的主体地位, 而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 使培训立体生动、成效显著。本文结合教师培训的实际过程, 从学员的真实感受出发, 探讨参与体验模式在教师培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参与体验模式,教师培训,成效,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莉;中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实施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李远芳;参与式教师培训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5月1日

[3]关培兰;“体验式学习法”在培训中的应用;新资本;2003年02期

上一篇:如何发挥林业站作用下一篇:汉族民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