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2024-06-02

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共9篇)

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篇1

隆阳区的大麦高产创建工作, 在省市业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精心指导下, 经过区乡农科部门及广大农户共同努力, 克服了特大干旱灾害影响, 通过高产增效示范片建设, 集中展示大麦主推品种和技术[1]。隆阳区万亩麦类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大麦高产创建项目基本情况

麦类是隆阳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区小春粮食作物播种2.013万hm2, 总产6.24万t。其中麦类种植1.195万hm2, 占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9.4%, 总产46 026 t, 占小春粮食总产的73.76%。平均产量3 851.55 kg/hm2。依据《云南省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统一安排和要求, 结合保山市隆阳区农业生产实际, 决定在保山坝麦类高产区的金鸡乡和板桥镇建立1个万亩大麦高产创建示范区, 累计面积666.67 hm2。其中核心区6.67 hm2、展示区6.67 hm2、示范区593.3 hm2;具体产量指标为:示范区平均产量5 700 kg/hm2以上;展示区平均产量6 000 kg/hm2以上;核心区平均产量6 750 kg/hm2以上。建立不同层次的技术模式,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产量, 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效益。

2 实施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效

2.1 理论测产

项目区涉及2个乡 (金鸡乡、板桥镇) 、4个村、4 285户, 项目区共落实百亩大麦核心区6.67 hm2, 在板桥镇小永村, 品种采用云大麦2号 (二棱麦) ;千亩大麦展示区在金鸡乡的东方村, 品种采用云大麦2号 (二棱麦) ;示范片593.3hm2, 其中金鸡乡266.67 hm2, 板桥镇326.63 hm2。尽管在去冬今春遇到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下, 经过认真谋划, 精心组织, 通过广大干群的努力, 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熟时, 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组织区乡科技人员对核心攻关田、展示片、示范片进行测产。经测产, 核心区平均有效穗数526.5万~775.5万穗/hm2, 穗粒数25.1~36.1粒, 千粒重按39~42 g计算, 理论产量7 413~8 175 kg/hm2, 加权平均产量7 872 kg/hm2, 超计划指标 (6 750 kg/hm2) 1 122 kg/hm2, 超16.62%;展示区平均有效穗数711万穗/hm2, 每穗粒数24.8粒, 千粒重按42 g计算, 理论产量7 405.8 kg/hm2, 超计划指标 (6 000 kg/hm2) 1 405.8 kg/hm2, 超23.43%;示范片平均有效穗数546万穗/hm2, 每穗粒数26.4粒, 理论产量7 060.5 kg/hm2, 超计划指标 (5 700 kg/hm2) 1 360.5 kg/hm2, 超23.87%, 达到了预期产量。通过一年来对核心区、展示片、示范片的高产创建建设, 在特殊干旱之年, 高产样板取得了丰产丰收, 并带动了全乡大面积平衡增产, 起到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2.2 省市级复测

保山市农业局、财政局组织, 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及市级相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实施农业部下达的大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进行复测验收, 验收组听取了实施单位有关情况介绍, 认真审阅相关资料, 实地查看了田间大麦生产情况, 在实施单位自测的基础上, 经认真测算和讨论, 形成如下复测验收意见:一是示范工作扎实。示范片选用云大麦2号、保大麦8号、S-4、V43优良品种。做到“四个统一”, 即统一播种节令、统一规范化栽培、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大面积长势较好。二是实施单位测产数据充分, 代表性强。在麦类成熟期间, 隆阳区农科所牵头, 区、乡相关农业科技人员配合, 对项目区的42块田块5.347 hm2进行理论测产, 示范区加权平均产量6 150kg/hm2, 超计划指标150 kg/hm2, 超2.5%。三是专家复测结果和实施单位测产结果相符。验收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田块0.4 hm2进行复测, 平均产量7 326 kg/hm2。比非示范区平均产量6 450 kg/hm2, 增产876 kg/hm2, 增幅13.58%, 按市场价2.0元/kg计, 新增产值116.8万元。

专家组认为:隆阳区在大麦高产创建项目实施过程中, 领导重视, 措施有力, 物化补助到位, 技术培训到位, 测产数据真实可靠。专家组一致同意实施单位测产结果。

3 主要做法

3.1 认真规划, 制定方案

隆阳区大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小组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 结合实际, 深入调研, 对百亩核心攻关方、千亩示范方、万亩连片高产示范区建设进行认真规划, 制定了《隆阳区大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3.2 强化技术服务

根据项目需要, 在省级麦类专家的指导下, 从隆阳区农业局现有技术人员中抽调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干部组成项目实施专家技术组, 分驻项目实施乡、村进行指导。专家技术组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一是负责制定年度项目示范区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二是审核项目大麦品种和主推技术;三是根据确定的项目计划, 组织开展大麦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区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四是开展对项目区的测产、绩效评价, 总结工作经验, 提出工作建议[2]。

3.3 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高产创建顺利开展

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 农业、财政等为成员的“隆阳区大麦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隆阳区农业局, 由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3.4 物化补助

对核心区和展范片进行种子、化肥补助, 并免费发放拌种农药, 组织农户统一防治病虫草害3次, 确保高产创建增产增收[3]。

3.5 推广主导品种, 落实主推技术

主导品种:大麦核心区, 主导品种云大麦2号 (二棱麦) 覆盖率达100%;展示片云麦2号 (二棱麦) 、S-4 (二棱麦) 覆盖率达100%;示范片高产示范区除采用以上品种外增加保大麦8号、V43覆盖率达100%。

主推技术:结合开展大麦规范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对现有适用技术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进行组装配套, 重点推广以下技术:统一规范化栽培、统一播种节令、统一品种、统一病虫害防治。适时播种, 大部分面积在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测土配方施肥, 做到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适施拔节肥。加强病虫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重点抓好以大麦条锈病、白粉病为主的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作[4]。

3.6 强化科技入户

按照“村有技术能人、乡有技术标兵、县有技术骨干”的要求, 开展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 使各项技术措施及时、准确应用到麦类高产示范区。一是举办培训班及印发技术明白纸。全区共举办培训班10场次, 受训人员达1 550余人次, 印发品种简介、大麦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明白纸2 000份。真正做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二是技术员以示范户为重点, 在大麦播种及冬春管理关键时期, 入户到田进行指导。三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大麦管理技术、播种、主推技术、大麦主导品种等。培训后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书面测试, 不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技术指导能力。

4 主要经验

一是高产创建是一项集成推广活动, 涉及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因此需要行政、技术、农户的有机结合, 上下联动。二是高产创建中的百亩、千亩、万亩层次、指标、重点不一样, 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因此在工作方法、投入、工作要求也应分别对待。三是选准主导品种。品种是作物高产稳产的内因, 因此选准品种就成为高产创建的首要因素, 没有突破性的品种, 就没有突破性的产量, 在选用主导品种上应重点把握品种的产量潜力, 抗性水平。四是高产技术要配套。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2016年种麦与种油菜比较效益低, 少数农户没有按规划种植, 使样板连片困难。二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 虽然技术人员做出了努力, 但少数措施仍落实不到位。三是各农户经济条件有差异, 投入不一样, 使麦苗生长不一致。

参考文献

[1]穆家伟, 杨兆春, 周绍菊, 等.腾冲县中高海拔地区大麦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 (4) :38-39.

[2]陈其鲜, 李福, 李城德.甘肃省小杂粮高产创建工作的成效与启示[J].中国农技推广, 2012, 28 (8) :12-13.

[3]魏秀兰, 李介宇.啤酒大麦高产创建成效及发展建议[J].云南农业, 2012 (11) :6-7.

[4]周绍菊.腾冲县大麦高产创建技术集成及成效[J].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 (3) :55-57.

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篇2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全面安排部暑,健全制度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班子、各班主任等组成。校长为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解、任务落实和督促检查。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与疾控、卫健、公安、交通等部门对接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在相关部门专业指导下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2)建立学校、班级、师生、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确定宁立敏主任为安全信息报送员,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强化“零报告、日报告”制度,随时关注学生健康状况。

(3)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制定学校开学工作方案、日常防控工作方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等;

并根据情况时变化及时调整。围绕疫情防控对开学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安排部署。

(4)完善各项制度体系。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师生晨午检制度、人员密集场所消毒通风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卫生清洁消毒制度、垃圾处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门禁制度、错峰返校、就餐、上下学、课间活动等制度。

2、完善筛查工作,把好师生入学关

(1)学校对全校师生进行逐个筛查,经筛查我校师生没有疫区旅居史及接触史的情况,目前居家隔离,自2020年3月以来无外出流动现象。师生健康无发热症状,教职工及其子女无出国情况。

(2)严格学校值班值守制度,学校实施开学前封闭式管理,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学校,进出学校大门的值班人员一律佩载口罩,校园门卫室测量体温,严格登记,确保疫情不进校园

3、做好师生培训。

(1)结合我校实际,为了防止疫情传播,由校长安排部署,在做好“停课不停学”的基础上,我校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纳入教学活动中,校长及宁立敏主任定期在学校群内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个人防护、居家防护、卫生消毒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撰写笔记,切实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各班主任将培训内容进行整合,搜集适合学生的课件、视频等在班级内对学生进行二次培训。

4、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并积极筹备物资,确保开学后校园环境安全。

(1)多次开展卫生整治活动,对教室、专用教室、厕所、垃圾池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确保不留死角。

(2)落实防控物资准备工作,添购消毒液、口罩、洗手液、手持测温计、隔离服等防控物资。

5、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教育活动

本学期依托微信、钉钉的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包括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打击传销、防灾减灾、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活动。并通过征文、手抄报评比巩固教育效果。

二、存在问题

1.宣传教育形式单一,疫情期间,我校主要通过微信群上传学习资料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学习效果不明显,今后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直播、视频会议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师自觉防控意识和能力,做好个人防护。

2.对全体教职员工疫情防控方案及相关制度、技能培训,力度不够。

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篇3

自2004年以来,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淮安市淮阴区农机装备质量和农机化作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对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切实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区农机部门联合区财政等相关部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公开、公平、公正地实施购机补贴, 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充分发挥作用。仅2013年上半年, 全区农户及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就购买各类补贴机具1 900台 (套) (使用补贴资金达2 165.725万元) , 其中手扶插秧机410台, 高性能乘坐式插秧机150台, 联合收割机331台, 大中型拖拉机128台, 拉动农民投入达7 000万元之多。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规范操作

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责。淮阴区农机局严格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工作人员直接负责”的要求,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在补贴申请与办理、公示与核实、监管与督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 建立“谁办理、谁负责, 谁核实、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成立由区分管领导牵头, 农机、纪检监察、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区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 全区21个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 进一步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领导。在补贴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 严格遵守规定程序, 按照《2013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办法》的要求, 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 阳光操作, 确保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2.2 加大宣传力度, 畅通购机渠道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环节多、社会关注度高。淮阴区农机主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宣传活动, 让农民充分了解掌握农机补贴政策、补贴机具种类、补贴标准及补贴流程。一是及时召开全区21个乡镇农机站长会议, 传达全省农机购置补贴视频会议精神;二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具体的操作程序,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充分利用“平安农机通”及政府网络平台向全区广大机手和农民朋友及时发布机具补贴信息。

2.3 实行及时报账制, 消除机手顾虑

为了保证农机购机户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农机购置补贴款, 区农机局严格按照报账时间节点做好农机补贴资金的审核、报账工作;同时, 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 以便补贴资金按时通过“一折通”发放到购机户手中, 消除机手购机顾虑。

2.4 严肃工作纪律, 强化监督检查

为确保机具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组织开展了多期农机购置补贴廉政警示教育, 增强风险意识、自律意识。二是深入学习国务院“三个严禁”和农业部“四个禁止”“八个不得”及《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精神。三是搞好购机公示, 加强社会监督。各乡镇及时公示农民购机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做好补贴机具核查工作。区农机局与区财政局联合成立核查小组, 在每月补贴资金打入购机户账号之前, 均对报账机具进行随机上门核查;同时, 还不定期地进行电话回访, 核查是否存在补贴机具倒卖现象。

3 实施成效

3.1 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了快速优化

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农户对高性能、大马力机具的购买力大幅度提升。陈旧、落后的农业机械逐步被淘汰, 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得到大力推广, 仅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就新增联合收割机651台、大中型拖拉机311台、插秧机999台 (其中乘坐式214台) 。

3.2 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 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减少了农民购机的经济投入, 减轻了农民负担。二是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逐年深入, 农业机械特别是高性能农业机械大量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降低了农业劳动成本, 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三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了粮食稳产增产, 促进了农民增收。

3.3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他们纷纷进城打工或另谋职业, 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多形式、多层次转移, 促进农民多渠道、多元化增收创造了条件。

4 存在问题

4.1 少数中标机具中标价格偏高

静电喷雾器、渔业机械、小型秸秆还田机等一些机具补贴后的价格与市场价不相上下, 体现不出优势。因此, 在招标时应严把价格关, 杜绝高价中标。

4.2 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售后服务有待加强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 该区大型农机具增长较快。但由于机械分布较广, 加上农机操作人员多为新手, 对机械故障的排除完全依赖于经销商, 而部分经销商三包服务跟不上, 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

4.3 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

创建学习型机关主要做法及成效 篇4

根据县直机关工委的安排,现将农办开展学习型机关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作个简要的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县农办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农办党组书记、主任耿健任领导小组组长,副主任徐成义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要求每个班子成员按各自分工负责的职责范围,认真组织好所管理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学习活动。把创建活动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学习资料和档案资料、硬件建设完善。把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作为一项“工程”来实施,严格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农办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做好农开、扶贫工作打下基础。

(二)制定学习方案,落实学习计划。制定了《县农办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方案》,对学习创建活动作出安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具体做到每周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三明确”。突出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采取大会集中学习、党小组组织讨论、大会交流心得、举办报告会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明确学习要求,每位干部职工做到学习有记录,课后有心得体会,定期交流演讲。加强检查考试。实行季度抽查,半年检查,全年考评的办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每月县农办党组要进行一次党员干部学习情况和效果检查,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要写好本月的学习总结和下月的学习计划。要检查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体会和思想观念的新认识,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能力提高的经验总结。年底要搞好本党员干部学习活动的考评。按照县委县直工委的考评办法和要求对本单位党员干部进行考核评比。

(三)创新学习方式,活跃学习气氛。开设了 “领导讲座”、“业务讲座”、“谈心得”、“交流体会”等学习形 1

式,增强了学习实效。同时拓展学习内容,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提高适应能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文献、党风廉政建设、国内外时事政治等。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情况新问题;熟悉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提高干部适应新形势农开扶贫管理工作的能力。二是学习现代经济学基本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如:计算机知识、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把市场机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农开扶贫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学习农开扶贫管理法规政策,提高行政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四是学习现代领导管理科学知识,规范领导行为和管理行为,减少个人意志和管理的随意性,提高领导组织协调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五是学习党风廉政知识,时刻以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律反腐能力。

(四)拓宽渠道,全面开展创建活动。一是压担子,让有能力、高素质的同志在重要岗位中增长才干、脱颖而出;二是鼓励干部职工向书本要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每年都对处在农开扶贫管理前沿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派骨干参加省、市级以上农开、扶贫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四是把业绩鼓励、开展知识竞赛、业务研讨等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学习优异、业绩突出、勇于创新的干部给予奖励。

二、主要成效

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以来,对促进我办各项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人的素质的不断提升,又使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一)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一是主动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通过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办事水平和效率。农办每位工作人员既有严格执行政策的原则性,又有熟练的业务能力。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办理好各种业务工作,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都有所提高。

结合本职工作,以满腔热情,积极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形成了公正、公开、公平、高效、廉洁的良好风气。机关作风有明显改观,服务意识有明显提升,全体农办工作人员的“三农”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是增强了服务和发展的责任感。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息县农村发展大局,强化管理,确保农业重点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实施。

(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严格执行六项制度,即:一是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的三专管理制度 ;二是项目和资金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按项目管理资金,按投入资金量多少管理项目,做到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有机结合;三是认真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严把从审核到验收的各个环节。四是实行公示制。在项目区建立公示牌,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公示;五是实行项目资金直拨制,杜绝了项目资金流失;六是实行定期审计制,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上述制度的落实,使得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更加规范、合理、安全、有效。对人事任免、重大工程项目、重大资金使用等事项按有关设定规则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制度;对单位财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三)学习效果明显突出

通过建立严格的学习制度和对学习动机的助推,激发大家的学习动力。我办对办公室的同志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舍得投入,积极鼓励,对参加学历教育学习的同志还给报销学费、给学习时间,这种氛围,让全办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郁的学习环境。在办领导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支持下,这几年,办公室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函授、自学考试、网络等学历教育已蔚然成风,全办已毕业函授、自考等学习的大专、本科毕业2人。知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到2007年底,在岗工作人员农办拥有大专文化程度10名,本科文化程度7 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0%。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与实际工作的应用联系不够紧;二是有时因工作繁忙尤其是业务骨干难以安排正常学习时间,固定的时间学习效果不明显。统一组织学习的办法,对于不同的业务,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在推进创建的实践过程中显得办法不多,学习的形式不够灵活多样。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四、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形式多样的政治、业务培训,让业务工作不同的对象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学习,否则,仅靠单位组织力量是有限的。

二是学习培训时间要因不同的工作对象,灵活安排。三是县直机关党工委要培训骨干分子,培养指导政治理论学习的队伍,以便于在各单位发挥骨干作用。

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篇5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是农业部2012年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自2013年以来,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5个100工程”决策部署, 切实抓好农业园区规划建设, 使盘石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正大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太平现代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区、长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普觉现代高效循环农业示园区被列入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共覆盖17个乡镇128个村19.36万人。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会、全省智力支边现场观摩会、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全省畜牧业工作现场观摩会、全省扶贫工作现场观摩会、全市现代农业园区现场观摩会相继在松桃召开和观摩, 为抓好省市园区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5年按照农业园区乡镇全覆盖的要求, 全县启动了大路乡、盘信镇、大坪场镇、寨英镇、孟溪镇、世昌乡、平头乡共7个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创建, 并已获市级批复, 7个市级园区主导产业分别为油茶、茶叶、精品水果、食用菌、蔬果、中药材等产业, 涉及7个乡镇、49个村、340个村民组, 覆盖人数6.34万人。除5个省级、7个市级园区外, 其余15个乡镇即长坪乡、蓼皋镇、迓驾镇、甘龙镇、永安乡、沙坝河乡、黄板乡、九江乡、冷水溪乡、妙隘乡、木树乡、石梁乡、牛郎镇、乌罗镇、瓦溪乡已被认定为县级农业示范园区, 15个县级园区主要涉及茶叶、畜牧业、中药材、油茶、烟草、休闲农业等产业, 涉及15个乡镇、64个村、452个村民组, 覆盖人数5.32万人。

2 主要做法

2.1 重视规划引领, 高标准建园

立足实际, 按照“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的要求, 围绕三大主导产业 (茶叶、生态畜牧业、中药材) 和四大特色产业 (烤烟、油茶、特种养殖、果蔬) , 编制5个省级农业园区规划、供水水源工程规划、现代水利设施建设规划, 经市政府、省级牵头指导部门批复后实施。5个省级园区面积1.49万hm2, 总投资31.66亿元,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08亿元, 占规划投资的28.7%;产业发展投资22.58亿元, 占71.3%。7个市级园区规划面积4 893.33 hm2, 15个县级园区规划面积3 586.67 hm2。

2.2 强化政府引导, 市场化发展园区

一是成立了5个园区建设指挥部、农业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整体安排园区建设工作;二是全面落实扶持政策, 制定了松桃县农业园区建设扶持办法 (试行) ;三是重点培育扶持园区经营主体, 鼓励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1,2,3]。

2.3 实施连片开发, 主导产业集聚园区

以园区建设为目标, 明确了园区主导产业, 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 促进了园区土地规模流转, 实现连片种养, 使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园区规模经营优势逐步显现。2015年, 5个省级园区累计流传土地8 706.67 hm2, 现有种植基地面积1.37万hm2, 基地种植业产量达12.81万t, 养殖业共存栏猪、牛、羊11.39万头 (只) 、出栏10.64万头 (只) , 禽类存栏26.29万羽、出栏27.38万羽。

2.4 强力整合项目, 集中资金投入园区

松桃农业园区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为原则, 整合项目资金, 优化资源配置, 加快建设园区核心区基础设施、生产设施[4]。2014年5个省级园区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5.61亿元。累计签约34个招商引资项目, 签约资金24.77亿元, 到位资金11.69亿元。

2.5 大力培育品牌, 发挥园区综合效益

以“园区+公司+农户”“园区+合作社+农户”“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订单产销模式形成园区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方式, 2014年园区核心区主导产业订单生产比重达94.6%, 辅助产业达36.5%。园区内已获“三品一标”产品认证7个, 认证面积1 806.67 hm2、畜类2.5万头 (只) , 园区农产品品牌定位为生态型农产品, 目前有梵净山绿茶系列、“跑山牛”牛肉、“贵猪牌”野猪肉、梵净山香菇等30余种农产品销往省内外市场, 部分企业已入驻“淘宝·铜仁馆”, 搭建起了电子商务平台。

2.6 注重融合发展, 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在突出主导产业的同时, 把每个农业园区作为农业综合体来打造, 将园区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 重点打造正大大健康产业园, 着力推进园区景区化、农旅游一体化建设, 各园区都新增和完善了一批景区干道、观光步道、观景台、标识牌、停车场、接待中心、公厕等景区旅游设施, 努力将农业园区打造成乡村休闲旅游景点, 打造成宜居宜游的新型农村社区, 切实推进农村城镇化, 促进松桃县城乡统筹发展[5]。

3 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园区建设得到省、市各级部门的肯定

自2013年以来, 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会、全省智力支边现场观摩会、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全省畜牧业工作现场观摩会、全省扶贫工作现场观摩会、全市现代农业园区现场观摩会相继在松桃举行, 省、市各级各部门先后观摩了太平园区、正大园区、长兴园区、盘石园区和普觉园区, 为全县抓好省市县级园区建设积累一定的经验。

3.2 农旅一体化驱动正大茶叶园区转型升级

正大茶叶园区定位于铜松大健康产业带的核心区, 以苗茶主产区、3A级旅游景区、健康养生产业区园区为发展战略, 依托本地现有旅游资源, 结合茶区生态茶园, 着力打造园区升级版[6]。园区茶叶面积达1 233.33 hm2, 无公害茶叶面积966.67 hm2, 现已有17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 (其中省级以上4家) , 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4个、种养大户10户。2014年共接待游客20.63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5 068万元, 园区实现总产值4.98亿元, 销售收入3.87亿元, 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 725元。

3.3 龙头企业带动盘石畜牧园区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盘石畜牧园区引进了德康牧业、梵净山牧业、努比亚牧业三大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分别从事肉猪、肉牛、肉羊产业, 企业实力较强, 经营理念先进, 与园区合作社、养殖大户建立起了连接机制, 形成了名符其实的“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 引领园区乃至全县肉猪、肉牛、肉羊产业发展。2014年园区共存栏猪、牛、羊5.82万头 (只) 、出栏4.43万头 (只) , 实现产值3.97亿元、销售收入3.34亿元、销售利润1.09亿元。

3.4 土地规模流转推动长兴园区中药材产业集聚发展

长兴中药材园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 土地资源丰富, 园区建立了镇、村、组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签订了镇到村、村到组、组到户的土地流转协议, 现已累计流转土地2 800hm2, 成片的土地流转促进了中药材规模种植。同时, 按照“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 着力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现已累计建成主干道路31 km、机耕道路35 km、作业便道24 km, 累计建成加工厂房2 200 m2、仓库 (冷库) 1 001 m3、温室大棚66个24 000m2。园区作为全县现代水利灌溉示范区, 建成10 000 m3蓄水供水池2口、小型蓄水池30口、排灌渠道25.6 km、喷滴灌设施20 km。

3.5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践普觉园区发展之路

普觉园区依托1 866.67 hm2林地、1 466.67 hm2茶园, 以生态循环农业为着力点, 延伸产业链条, 开发了“七香园” (桃香园、粟香园、桂香园、樱香园、竹香园、杏香园、梨香园) , 打造林中有园、园中有茶、茶中有花、花中有果、果中有农家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并拟建年出栏5万头生的猪育肥基地, 发展“猪—沼一茶 (果) 生态循环农业, 实现主导产业 (茶叶) 、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环境保护融为一体,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7,8,9]。全县以普觉园区为试点, 组建园区建设的融资平台, 也作为普觉园区景区经营机构, 承担园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和休闲旅游项目的经营, 负责整体开发、包装、宣传和推荐园区乡村旅游产品, 逐步建立起全县农业园区景区经营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4 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 除省级园区有部分产业发展项目投入或可整合部分项目投入外, 市、县级园区创建尚没有投入资金来源。二是市、县级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企业、农户自身投入能力也有限, 部分园区还没有企业入驻, 仅仅靠合作社、种养大户在带动发展。三是大多数县级农业园区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但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部分园区尚未通水、通电、通路。四是农业园区建设涉及面广, 涉及因素多, 在园区协调管理方面, 特别是整合资金机制方面有待改进和加强。

5 展望

松桃是将以2016年迎县庆办旅发为契机, 统筹推进全县农业园区建设, 推动形成特色各具、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农业园区发展格局;对照各个园区年度建设项目计划表, 进一步分解责任, 明确时间表, 确保各个项目全部启动实施, 重点抓好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谋划好各个园区产业发展, 重点在精品水果、设施蔬菜、茶叶、牧草等产业的集中连片发展上有所突破;以园区为载体, 以正大园区为重点, 大力培育园区健康养生产业, 推动园区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转变, 促进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养生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前生, 华坤.松桃:园区撬动现代农业发展[N].铜仁日报, 2015-08-03 (A01) .

[2]华坤.松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风生水起[N].铜仁日报, 2015-08-17 (A09) .

[3]成嘉廷, 黄前生.乡镇强起来村子富起来[N].铜仁日报, 2015-10-11 (A01) .

[4]苏武峥, 李苗, 赵鑫, 等.新形势下新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调查与建设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7) :3179-3180.

[5]陈小忠, 徐攀峰, 戚小飞, 等.杭州市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路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5) :337-339.

[6]田应学, 刘亚群.松桃县全力打造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J].中国畜禽种业, 2013 (6) :5-6.

[7]文自杰.松桃县盘石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调查[J].山东畜牧兽医, 2015 (10) :48.

[8]吴曼, 马蕾, 马锦义.浅议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以江苏盐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20) :8566-8567.

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篇6

1 开展统防统治的主要做法

1.1 制订实施规划, 落实统防统治政策

根据上级对建设统防统治服务体系的精神, 联系当地实际, 制订统防统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选择交通方便、具有代表性和展示性的平原区域作为统防统治示范区, 确定实施面积90 hm2, 其中建立中心示范方44 hm2, 参与农户621户 (其中种粮大户4户) , 占全村总农户98%。在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采取县、镇、村联合实施, 农技人员驻点指导, 重农政策扶持建设。近2年, 县、镇两级投入20万元, 用于统防统治示范区的基础设施、抗病良种推广和综合防治技术培训等, 确保示范区建设的有序实施。

1.2 建立服务组织, 抓好软件与硬件建设

为确保统防统治工作规范实施, 组织具有“绿色证书”的6位农户, 建立“福全镇帽山植保服务合作社”, 进行工商注册登记, 确定经验丰富的2位种粮大户主持统防统治的日常工作, 抓好技术指导、防治药剂统一采购和组织人员开展统防统治等。与此同时, 注重抓好植保服务合作社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在硬件建设上, 新建植保服务合作社办公室和药械库房55 m2, 配备担架式高压喷雾机3台, 机动弥雾机7台, 在核心示范区树立6.0 m×3.5 m大型展示牌, 修建水泥渠道100 m, 铺设园区机耕路750 m, 为实施统防统治、展示服务形象奠定扎实基础在软件建设上注重植保服务合作社成员的知识更新, 组织参加县、镇举办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植保机械使用与维修技术”的培训, 提高实施统防统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1.3 抓好规范实施, 开展技物配套服务

为确保植保服务合作社的规范运行, 在制定《章程》的同时, 制订财务管理、防治作业操作、施药人员安全、信息技术服务等4个方面管理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 开展规范实施。植保服务合作社按照省、县对参加统防统治实行配套补贴的精神, 与示范区农户签订服务协议, 收取优惠的防治农药成本, 给予统一防治, 确保主要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植保服务合作社建立台账, 做好每次防治服务登记入册, 健全统防统治服务档案。同时, 按照镇、村农技推广指导性计划, 负责做好示范区抗病高产良种组织供应和栽培技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等综合防治措施的配套服务, 用“良种、良法、良技”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提高统防统治服务效益。

1.4 加强病虫监测, 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在统防统治示范区设立病虫观测点, 安装测报灯, 引进性诱剂, 建立系统调查观察田, 对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等重大病虫进行定田定期调查, 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时期;同时, 引进新农药开展防治效果的试验筛选, 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统防统治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确保统防统治的实施效果。

2 实施统防统治的初步成效

2.1 体现了控害节本增效的作用

根据对2008—2009年实施结果汇总, 统防统治示范区病虫害产量损失率压低到2%以下, 平均产量8 282.40kg/hm2, 与非示范区农户采用常规品种和常规技术的产量7 543.65 kg/hm2相比, 增产738.75 kg/hm2, 按2.22元/kg计算, 增收1 625.25元/hm2。统防统治示范区平均防治成本1 841.85元/hm2, 其中药本1 419.90元/hm2, 工 (油) 本421.95元/hm2, 与非示范区农户防治成本2 807.55元/hm2 (其中药本2 027.55元/hm2, 工本780.00元/hm2) 相比, 节省防治成本965.70元/hm2;增产、节本2项合计达2 590.95元/hm2, 显示了良好节本增效作用。

2.2 控制了农药面源污染的上升

实施统防统治后, 由于采取了统一技术、统一药剂、统一组织防治的集成措施, 既控制了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 又提高了防治效果, 减少了农药的防治次数和使用药量。2008—2009年平均统防统治示范区实施防治的农药使用量 (折100%纯量, 下同) 为3.93 kg/hm2, 与非示范区农户实施防治的农药使用量5.56 kg/hm2相比, 统防统治示范区防治次数减少, 减少农药使用量1.63 kg/hm2, 农药用量减少率达29.3%。从这一点看, 实施统防统治, 不但可以减少农药用量, 控制农药面源污染, 而且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减少对有益生物的影响, 促进生态环境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2.3 促进了农村社会效益的体现

实施统防统治后, 一是由于统防统治做到了安全用药,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稻田药害事故和生产性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同时, 由于全面推广应用重大病虫害的“治前控后”等防治策略, 减少水稻后期用药次数, 提高了稻米质量安全, 总体安全性明显提高。二是开展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 有利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引导周边村户实施病虫灾害的预防控制。2009年以来全镇又新建7家植保专业合作社, 实施统防统治服务。三是作为经济发达地区, 大多数农户在乡镇企业或其他服务业工作, 平时实施生产管理心挂两头, 开展统防统治后, 能够使农户省心省力, 以便安心从事其他增收工作。

3 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开展统防统治的情况看, 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合理收费的问题。本示范区采取低于实际农药成本的优惠价收取费用, 在目前省、县对统防统治配套补贴600元/hm2情况下尚可弥补, 但政府财政一旦停止扶持, 植保专业合作社可能会出现亏损局面。二是风险保障的问题。现在虽然已建立农业保险, 但从当地情况看, 在水稻上投保范围局限于种粮大户, 这对植保专业合作社承担一般农户的统防统治田块来说, 如果没有参保, 一旦遇上流行性、灾害性病虫突出且无法抗拒而导致严重损失的情况, 植保专业合作社无力承受, 可能还会引发不安定局面。

4 对策

巩固和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社, 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既是中央的要求, 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服务“三农”的具体举措。因此, 在开展社会化植保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上, 一是继续加强财政的扶持力度[4]。目前, 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自身经济实力相当弱, 需要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 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同时将植保服务组织承担的一般农田也列入农业保险范围, 减轻植保合作社的服务风险, 以保障这一新生的农业服务事业持续发展。二是增强植保合作社生存能力。在服务收费上, 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 要控制乱收费, 更应建立不低于实际防治成本的合理收费机制, 避免亏损性服务, 以增强自身服务实力和生存能力。三是加强信息技术服务[5]。要继续加强技术培训, 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 健全病虫危害损失评估机制, 为实施统防统治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虞轶俊, 石春华, 施德.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虞轶俊, 石春华, 吴增军, 等.浙江省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 2010 (1) :40.

[3]张路生, 刘俊展.滨州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 2010 (1) :43.

[4]王贵生, 阚清松, 肖红波.对构建乡村级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 2008, 28 (1) :44-45.

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篇7

1 盐池扬黄灌区基本情况

盐池扬黄灌区位于盐池中部,渠道从南到北流经惠安堡、 冯记沟、青山、王乐井、花马池五个乡镇。灌区工程 于1992年开工建设,2005年竣工,共开发灌 区36片,灌溉面积13 067 hm2。建成干、支、斗、农四级混 凝土渠道4 737条,2 560km; 建成专用泵站4座,即:三道井、旺四滩、狼布掌、李家坝泵站; 建成输水隧洞2座,长4.46km;输水渡槽2座,长1.2km;灌区平均提水扬程为430m。在灌区开发中,已分期安排受益农民14 350户66 185人。生态移民陆续安置人口7 883人。

近两年,盐池灌区 在灌域外 发展节水 灌溉面积11 000 hm2,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灌区内以单种玉米为主,油葵、瓜果为辅,平均灌溉用水量3 645m3/hm2,灌域外节水灌溉以饲草苜蓿为主,马铃薯为辅,平均灌溉用水量750m3/hm2。全年盐池扬黄灌区年均灌溉用水量5 800万m3。农业灌溉靠有限的黄河水为资源,以农业为主,同时兼顾县城及部分乡镇生态用水。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盐池县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匮乏,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80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 353万m3,每年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只有6 753万m3,年需水量10 850万m3,属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地区。全县拥有人口16.79万人,扬黄开发水浇地有效灌溉面积12 533hm2。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09】221号文件,明确分配给盐池“农业加生态”总计5 800万m3的黄河水资源,对工业和生活用水未再详细明确。全县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402m3,农业灌溉平均占有水资源量约(每公顷)3 750m3,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和1/8。经济社会发展完全依赖于限量分配的高扬程黄河水。

近年来,随着盐池经济的快速发展,盐池扬黄灌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灌溉用水 总量逐年 攀升,灌溉水源 日益短缺,因此,如何明晰水权,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前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节约和管理,推进水权 制度改革 已迫在眉 睫、刻不容缓。盐池扬黄灌区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管水用水方式,促使农民转变用水观念,调整种植结构,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以保障限量的黄河水资源高效、持续、公平、均衡受益。目前,盐池扬黄 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1 灌区规模不断扩大,供需矛盾突出

一是在建设时期,原设计将分配给宁夏同心韦州灌区的2 m3/s流量,调整在盐池开发灌区3 267hm2,而水源及 渠系配套工程未做更改。二是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和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在提高灌区标准的同时,扩大了灌区规模。三是部分国家节水项目的实施,未能在老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而是在灌区之外认为扩大了灌区规模。四是灌区开发数年间,有农户新开垦的耕地,有挤沟占渠的耕地,有改良耕作的耕地,无疑扩大了灌区规模。灌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本来受限的渠系配套设施在流量及供水总量上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矛盾日显突出。

2.2 水权不明晰,各业间及用水户间受益不均衡

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中,只明确分配给盐池“农业加生态”总计5 800万m3的黄河水资源,对工业和生活用水未做明确。目前,各级水管部门对盐池县水权类别认 识不同,分配盐池 灌区水权 指标数量 有争议。工业、农业、人饮各业间互增水权,灌区内用水户间也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水权,买多卖少没个准,有失公平,受益不均。

2.3 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单一,整体效益发挥受限

由于灌区水权不明晰,农户一年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究竟能有多少不确定,在农业灌 溉用水总 量农户事 先不知情 的情况下,农户也就对一年的水浇地没有了计划。根据当地的作物种植情况,由于种植玉米相对投劳少、效益好,宜存不愁销,于是部分农户便将所有分配的水量用于玉米种植,其他水田旱种, 靠天吃饭,有的甚至直接弃耕。据统计,盐池扬黄灌区玉米种植面积占80%以上,且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过大,灌溉时间集中,供用水矛盾突出。由于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单一,部分水田旱种甚至弃耕,灌区整体效益发挥受限。

3 水权到户试点工作主要作法

为全面贯彻中央及自治区的一系列水利政策精神,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考虑盐池扬黄灌区水资源利用、 配置、节约和供用水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盐池扬黄灌区必须改变管水用水方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明晰水权,推行水权到户试点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3.1 以供定需,合理分解指标

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从政府层面首先认识到盐池扬黄灌区的水情形势,专门召开县、乡(镇)、村三级干部会议,与灌区政府和农户代表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树立水权意识。盐池县在项目申报上严格遵照自治区水利厅、发改委的要求,凡是申报涉及水资源利用的项目,必须取得水资源论证。未经水资源论证获得水资源配置权的项目,一律不予水资源配置。用水户擅自扩展的耕地也不予分配指标。从项目申报到制度建设上, 严控对水资源的多占多用。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上深得广大用水户的理解、支持,从而能够共同破解灌区用水需求增长与水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

3.2 现场核查,科学核定面积

准确核定用水户灌水面积是明晰水权的最基础工作,直接触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农村社会稳定,灌区灌水面积的核定涉及很多复杂的问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定农户土地面积已经三十多年,再加上灌区建设,期间经历了土地开发、农业区划调整、落实税费面积、粮食直补等一系列变化, 直接影响灌水面积的确定。为了消除农民群众疑虑,盐池县水务部门首先会同乡镇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进行水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反复向农民群众讲清楚明晰水权,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实地核查过程中,采用逐户造表建册的方法,首先让农户自觉申报水地面积,经过核实取得第一手资料。之后将经过几上几下反复核实后,在确定灌水面积时,最终统一口径,由用水户如实申报水地面积并以用水户持有的土地使用证为依据,以上一年度享有的配水面积为基准,经对各用水户申报资料核实后予以张榜公示,经过反反复复的工作,使核定的灌水面积建立在准确、可靠、翔实的基础上,为明晰水权,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以此作为农户的配水依据,以此核算农户的水权水量,尽量做到公平用水,均衡受益。

3.3 定额管理,超额累进加价

灌区结合多年来的灌溉管理经验,根据各种作物现状用水量,考虑到节水工程措施、灌溉方式的不同,以及群众节水意识的变化等因素,参照同类型地区的定额标准,分析确定不同灌区、不同作物的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3.4 明晰水权,分水配水到户

科学合理地明晰水权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也是维护灌区社会稳定的需要。为此要以保障灌区社会稳定、确保粮食安全为基础,本着注重现状、尊重历史、还要为今后发展留有余量为原则。盐池水务部门遵照水利厅下达给盐池灌区的年度用水总指标,依照“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原则及全县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县农牧、水务两局联合下发的《盐池县2014年扬黄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根据普查对各受益乡镇核实的灌水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及灌溉定额确定各乡镇不同轮次时段用水总指标,编制合理的灌溉计划, 将核定的用水总指标以文件下发分配到相应受益乡镇,再由乡镇结合不同片区逐级将水量分配到各村、组至农户,同时,要求将分配至农户不同时段的用水指标逐级造册,上报水务局水管单位,由水务局水管单位下达至各站所,并监督、控制执行,核定的用水指标原则按伦次时段使用,年度总量不变。

3.5 创新模式,实施凭卡供水

各灌区乡镇按照县水务局分配的年度用水总指标,分配到村、组至农户后,由县水务局水管单位统一印制下发的购水卡, 以绿色、蓝色、白色分别对应村、组、户区别使用。购水卡上的 指标数量将是逐级所分配到的购水指标,由供用水双方签字认可后,最终农户手中购水卡上的指标数就是农户分配的年度用水总指标,从而农户也就明白了属于自己的水权水量。按照配水计划,用水户在购买水量时,由户、组、村至水管所,逐级视购水卡数量申请购买水量,水务局水管单位视购水卡水量卖水, 适时安排供水。购水指标实 行分级管 理,层层负责 的管理模 式,即:由县、乡(镇)、村、组、户至灌区,并通过购水卡形式建立起各级之间的供用水合同关系。

3.6 总量控制,促进结构调整

在“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原则下,以提高灌区总产值和农民收入为前提,打破传统耕作理念,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出发,依据自治区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在灌溉水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下大力气压减高耗水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 提高特色、高效节水灌溉的比重,增加饲草作物、经济作物、林果、蔬菜和名优特产作物的种植比例,交错用水高峰,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是灌溉农业高效用水的发展方向。为此,盐池县利用全县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 活动,水利部门采取走村入户的方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水情形势和节水知识,帮助农民算水账、算效益。农业部门积极推广科学种植新技术,加大对黄花、苜蓿等节水增效作物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精耕细作,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高效利用,灌区整体效益最大化。

3.7 加强扶持,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节水型社会建 设力度,需全社会 大力增强 水忧患意 识,转变用水观念,改变灌溉方式。同时,还需加大政府对末级渠系改造建设给予资金扶持,末级渠系改造工程的配套与完好是灌区工程良性运行的基础,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进程的前提,目前,由于末级渠 系工程设 施条件普 遍较差,渠道砌护 率低,量测水设施不配套。灌区缺少骨干调蓄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手段落后等,已成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因此,各级政府、水务部门应增大对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另外,增加国家节水项目的投入,通过对老灌区实行节水改造,推广应用管灌、微灌、膜下滴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改变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

4 取得成效

4.1 无序开发土地现象得到遏制

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首先以制度来规范涉水项目的申报,凡是没有水资源论证取得水资源配置权的项目,一律不予水资源配置,从源头上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二是群众自身的水患意识、水权意识明显增强。群众已不再盲目开垦耕地, 主动采取畦灌、喷灌以及膜下滴管,应用激光平地等节水技术, 将现有的水地精耕细作,以获取最大的收益。群众也意识到, 只有通过老灌区节下了水,才能得以发展,无序开发土地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4.2 建立起良好的用水秩序

过去因为水权不明晰,群众不清楚自家一年的水权水量, 但受总水量限制,用水户购买水量时无定额、无标准,致使用水户间用水有失公平,受益不均。通过水权到户工作的开展,群众的水权意识明显加强,已清楚明白自家拥有的水权水量,现在,群众已初步建立起计划用水和总量控制用水的新秩序,改变了过去无序、无计划、无定额、无标准的用水习惯,水事纠纷也大大减少。

4.3 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下,作物结构调整真正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只有通过开展水权到户工作,加大节水政策宣传力度,使百姓明白自己有多少水指标可用,依据各阶段水权水量安排作物种植,才能真正实现以水定植的目标。通过水权到户工作的开展,灌区农民新开垦的耕地自觉种植苏丹草、黄花等耐旱低耗水作物,“想用多少水就有多少水”的用水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无序用水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原来的部分玉米地现在根据分配的总水量主动改种经济类、名优特产作物,水地利用率大大提高,灌区作物种植结构明显优化,用水环境进一步改善。灌区效益模式逐渐由产量效益最大化向灌区效益最大化转变。

4.4 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

通过开展水权到户工作,进一步明晰了水权,老百姓清楚全年自家有多少水 指标,要想在自 家的水地 里获得最 大的产出,取得最大的收益,就得想办法用好水,种好地。更清楚“以水定植、以水定产业、以水定发展”的道理,结合国家节水项目的实施,农民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主动调整种植结构改变灌溉方式,积极要求通过节水项目,推广应用激光平地仪进行平地,老灌区改变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实行节水改造。只有节下了水,提高了灌水效率,使自家的地得以充分利用、充分灌溉, 才能从土地里获取最大的收益。

5 结论及建议

盐池灌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灌区工程受建设规模的限制,工程面临用水需求增大、调控能力不足、灌区受总水量限制等多重压力。如何采取严格水资源管理,高效、持续利用黄河水资源,已引起盐池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政府加大力度压减灌区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加快转变发展模式。 灌区按照“总量控制、指标管理”的原则,通过核定灌区面积,核定水量,确定水量分配方案,明晰水权,分水到户。盐池灌区分水到户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无序开发土地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灌区作物种植结构逐步优化, 用水环境进一步改善。但也剖析出灌区在推进水权制度改革, 进一步明晰水权过程中存在初始水权不明确、灌区灌水面积不实、部分群众对作物结构调整有抵触情绪等诸多问题。还需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利用国家土地确权机遇,进一步核实灌区灌水面积;呼吁上级政府,考虑到盐池灌区的实际,在核定初始水权分配上能予以倾斜;在节水项目资金上能予以增加投入,加大灌区配套工程改 造力度;积极推广 应用先进 的节水灌 溉技术。合力破解灌区用水增加与水指标总量不足的矛盾,共促灌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留军,徐晓萍.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农用水权向非农化转移的思路[J].节水灌溉,2014,(5):76-78.

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篇8

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师寨镇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通过以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主导产业, 从而带动多种经营产业的发展, 发展了地方经济, 提高了农民收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加快蔬菜种植业, 稳定发展畜禽养殖业, 从而形成了师寨镇特色“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了张寨、果园2个食用菌66.67 hm2示范方;在黄堤口、徐堤口建设了2个食用菌33.33 hm2示范区。2013年投资逾2 000万元在北常线 (徐堤口村) 南占地33.33 hm2建设了香菇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服务基地。通过1年来的实践, 充分证明师寨镇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是正确的, 基本上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1 主要做法

1.1 基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其规划是根本、是基础。镇党委、政府从摸底调查入手, 派多个工作小组, 深入各村做好摸底调查工作, 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理论依据。在做好结构调整规划的基础上, 加大品种结构的调整, 主要是盯住市场干、围绕餐桌转, 这样才能使结构调整真正实现增收的目的。师寨镇紧紧依靠自身基础及已形成的产业优势, 牢牢抓住“科技扶贫”的契机, 摈弃旧有的“靠规模求效益”的发展思路, 由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型, 打造品牌, 着力发展栽培科技含量和市场附加值较高的品种,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1,2]。

1.2 前提是要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

一是通过召开师寨镇村干部大会, 鼓励部分种养大户出列会议, 宣传上级制定的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 使其认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让他们明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 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二是采取组织村干部及群众到外地参观的方法, 使他们的视野得到开拓并亲眼看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后, 农民收入增加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 从而转变群众观念, 使他们与镇党委、政府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在行动上达到步调一致;三是采取效益对比的方法, 转变广大农民群众陈旧的思想观念, 提高了农民的认识, 从而在全镇掀起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四是通过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 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 把每家每户的土地合理地流转出来, 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集约化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3,4]。到2012年, 全镇共流转土地800 hm2, 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1.3 关键是树立产业结构调整致富的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师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要树立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 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主要是在食用菌、蔬菜、畜牧3个方面抓了几个典型, 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师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

1.4 重点是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想掌握主动权, 其方式之一就是打造特色农产品, 以增加收入,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开发特色产品, 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该镇形成了食用菌、蔬菜及果品专业村, 这几种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了师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提高其特色经济发展的实力, 富裕了当地群众。

师寨镇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带动了果品加工业、果品营销业、苹果及香菇包装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 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壮大了经济实力, 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

2 丰县师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2.1 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2012年, 全镇木耳生产已突破2亿袋, 产值达5亿元以上, 全镇36个行政村中已有32个村木耳生产初具规模, 并形成了18个木耳生产专业村, 成立了12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从业人员逾1.7万人, 年销售收入逾5亿元, 纯收入超过2.6亿元。全镇食用菌已通过的绿色食品认证1个、无公害食品认证2个, 2011年又有2个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申报了无公害产品, 产品产地已通过检测。建设了14个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 新建建筑面积3 hm2的苏北亿元级食用菌批发市场, 全镇拥有经纪人、专业生产技术人员逾2 800人, 食用菌 (木耳) 生产规模已跃居全省第1位。

2.2 蔬菜生产实现新突破

全镇设施蔬菜1 200 hm2, 建设1个200 hm2高标准超大钢架弓棚示范区, 形成了4个33.33 hm2标准化无公害示范生产基地。蔬菜产量及产值分别为1.8万t、3 400万元, 比2012年分别增长10.0%、21.4%。形成程庄、马庄2个蔬菜专业村。

2.3 畜禽养殖实现新突破

全镇养殖鸡达60万只、养奶牛400头、生猪2万头、养牛1 500头、养羊2 500只、养鸭1万只, 已建立2个养殖专业村。全镇畜禽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20%。

2.4 果树面积增加

师寨镇全镇果树面积333.33 hm2, 其中优质红富士苹果246.67 hm2, 史月堤和史老家2个66.67 hm2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示范园, 曾多次荣获省、市、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称号。示范园所生产的优质红富士苹果多次荣获省、市、县优质评比金奖称号。

2.5 蚕桑养殖稳步发展

湖桑种植面积533.33 hm2, 2012年产值达3万元/hm2。形成了冯屯和汪屯2个面积为33.33 hm2生产基地。

3 结语

丰县师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 农业生产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从农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 远远满足不了现状的需求, 要走出师寨镇看其外面的发展趋势, 农业生产发展要着眼于未来, 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此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宝花.旬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3) :384-385.

[2]李剑富.江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J].农业经济, 2006 (12) :62-64.

[3]张宏喜.双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4) :366.

[4]胡务义, 潘飞云, 徐爱凤, 等.淳安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 2008 (1) :6-8.

[5]刘凌霄.农业主体适应性与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2 (10) :30-32.

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 篇9

1 草尾镇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草尾镇是沅江市最大的农业型乡镇, 总人口10.8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8.5万人, 耕地面积近1万hm2。该镇农村土地流转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是二轮土地承包后至2006年。该阶段的土地流转基本属于群众自发、无序、不规范的流转;第2阶段是2006年至2009年底。该镇党委、政府针对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和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等原因, 导致农业难增效、农民难增收、农村难发展, 积极搭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 着力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至2009年底, 全镇各种形式的流转面积达3 200 hm2, 占耕地面积的32%, 涉及农户6 500户, 占总农户的30%, 土地流转初见成效;第3阶段是2010年以来, 草尾镇针对过去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速度不快、规模不大、质量不高、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按照益阳市委、市政府的指示, 在沅江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 积极建立农村土地信托机制,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 探索出了一条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新路子。截至目前, 该镇依托“农村土地托管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信托流转合同34个, 信托流转面积2 173.33 hm2, 占总流转面积的41%;加上过去各种形式流转的3 200 hm2, 全镇流转面积共5 373.33 hm2, 占耕地面积的60%。目前, 信托公司正式储备土地逾966.67 hm2。信托机制建立以来, 实现了农民、业主和干部“三满意”, 全镇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呈现方兴未艾的好势头。

2 主要做法

2.1 健全机构, 促进流转

为搞好土地流转工作, 草尾镇成立了镇、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村会计、组长担任村土地信托流转专职信息员, 定期或不定期地传递土地信托流转信息;镇政府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并建立信息流转网站、信息发布平台、宣传窗口等, 定期发布土地信息, 有力促进了土地信托流转。

2.2 公司经营, 规范流转

2010年7月, 益阳市政府注资200万元, 成立了沅江市草尾农村土地托管投资有限公司。公司经营原则为政府独资, 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合作共赢。公司为经营业主与村组之间牵线搭桥, 提供全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一是公司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由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任正副董事长, 纪委书记任监事长, 副镇长任总经理。二是公司设立了8个部门, 即策划部、产业部、财务部、服务部、调解部、城乡统筹部、市场信息部、土地储备部。各部门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三是公司制定了10项制度, 即信托申报制度、受托制度、合同制度、风险防范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产业审定制度、资格审查制度、国家项目循环有偿使用制度、资料归档制度。四是公司制定了规范土地信托流转的11个程序, 即农民向组长申报填表签字→组长代表农民向公司申报→公司受托→实地考察与农民协定信托协议→发布信息→业主申请受地→实地查看协议事项→签订合同→合同更正→交付土地、兑现租金→资料归档。

2.3 政策倾斜, 鼓励流转

政府出台了加快土地信托流转奖励办法, 对土地信托流转快、质量高的村组优先安排国家涉农项目资金, 对到草尾镇受地投资发展农业产业面积在33.33 hm2以上的业主, 政府奖励现金1万元。对受地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乡、村干部可离岗并享受与在职在岗干部同等的待遇。同时, 益阳市和沅江市财政每年分别给草尾镇安排工作经费30万元和15万元, 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协调矛盾, 保障流转

由政府组织协调土地信托流转中出现的各类矛盾, 重点协调好业主与村组、业主与部门之间的关系, 为土地信托流转提供制度保障, 为业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 取得的成效

3.1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提高了农业规模效益

目前, 全镇经营3.33 hm2以上的业主有398户, 其中:经营6.67 hm2以上的有189户, 经营33.33 hm2以上的有19户, 经营66.67 hm2以上的有8户, 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有地无力作、有力无地作的矛盾。规模经营业主充分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装备优势和现代管理经验, 统一经营、精耕细作, 大大提高了农业规模效益。据调查统计, 经营粮食生产的大户, 2011年产量比普通农户增产1.50~2.25 t/hm2, 经营蔬菜生产的业主产值达18万~27万元/hm2。

3.2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增加了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后, 农民可获得3笔收入:一是土地租金7 500元/hm2左右, 二是国家粮食补贴2 250元/hm2左右, 三是劳务收入。据统计, 土地流转后每年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3.3 增加农业投入,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土地流转后, 改变了过去农业完全依赖国家投入的状况, 国有资本、企业资本、工商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纷纷进入农业市场, 夯实了农业基础, 增强了农业后劲。

4 思考

4.1 土地信托符合政策法规与市场经济的需要

草尾镇试行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是在坚持三个不变即确保农民委托给信托公司经营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农民承包权不变、农用地属性不变的前提下, 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有地无人种、想种无地种的问题。土地信托就是将想流转出去的土地集中起来, 让想种地的经营者如愿以偿的得到土地, 满足了市场需求双方的利益[5,6]。

4.2 土地信托能及时传播市场信息及增加农民收入

流转土地的区位、数量、质量、地貌等条件以及补偿标准、流转形式等,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建立流转土地信息库, 多渠道、多形式向辖区内外及时发布土地资源信息, 可增强土地市场透明度, 有助于土地高效流转。通过土地信托, 农民可获得3份收入, 即:国家的各种惠农补贴, 每年固定的土地流转费, 再就业的收入。

4.3 土地信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通过土地信托, 可以打破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时形成的以户为单位土地分散的经营状况, 使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 生产优势经济产品, 并运用农地整理手段, 提高机械化程度与劳动生产率,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增强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实力。

摘要:分析了沅江市草尾镇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总结了其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提出了几点思考, 以期为土地流转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流转,基本情况,做法,成效,思考,湖南沅江,草尾镇

参考文献

[1]高雅.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11 (2) :1-4.

[2]高玉峰.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9) :154-156.

[3]李凤梅.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27) :16947-16948, 16954.

[4]赵亚城, 张兰英, 段彩云, 等.浅谈宁城县土地流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6) :25-26.

[5]李敏, 杨正才.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1) :3.

上一篇:用电量预测方法下一篇:食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