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的主要做法

2024-07-08

施工管理的主要做法(通用8篇)

施工管理的主要做法 篇1

我县校车安全管理的主要做法

目前,我县共有校车229辆,其中属于单位自备车辆有2辆,黄山中学1辆,金摇篮幼儿园1辆,其余227辆均属社会力量购买的、专门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229辆校车中,专用校车共有183辆(所谓专用校车是指符合国家机动车标准2号修改单的车辆),非专用校车共有46辆。

一、建立完善校车安全管理各项制度

在校车安全管理上,我县在全市率先制定了《邹平县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校车运营准入制度、户籍化管理制度、全程跟踪式管理制度、责任教师轮流跟车制度、校车安全责任制度、校车司机教育培训制度、师生交通安全教育制度、校车档案管理制度、校车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校车定期检查制度和新增、聘用校车驾驶人审核确认制度”。制度的建立,为保障校车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从源头抓起,严把“三关”,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1.严把车辆资质关。校车准入实行车主申请、学校同意、当地政府审批、有关部门审查备案管理制度,并由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统一规定行车线路、停车地点及时间和收费标准等。校车必须具有有效证件,必须由公安部门定期检验合格,并按照规定购买相关保险,方可接送学生。

2.严把驾驶员准入关。校车驾驶员必须具有三年以上驾龄,必须持有与准驾车型相符的驾驶证和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同时须经公安交警部门查验近三年未发生交通死亡事故并负主要责任或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具备较高职业道德操守的,身体健康、年龄在60岁以下,方可驾驶校车接送学生。

3.严把学生上车进口关。学校严格按照《办法》中的“四定”要求,即定时间、定路线、定地点、定人员,实行学生乘车“实 名制”,认真核实每趟乘车学生,坚决做到不超一人,一座一人。对于未按时乘车的学生,值班教师必须问明原因后,方可发车。同时每车均有教师跟车值班,跟车教师既要维护好学生的乘车秩序,监督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同时还要完备相关的工作记录,存档保管。

三、构建校车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师生交通安全 1.建立责任机制。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每台校车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人,县教育局与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签订校车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学校、幼儿园与校车车主、驾驶员以及学生家长分别签订责任书,将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校车管理责任网络。同时,明确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年终进行考核奖评。

2.建立管理机制。坚持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使校车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首先,建立驾驶员资格、车辆审查制度。每学期开展一次校车安全大检查和驾驶员资格审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车辆及驾驶员,按照“一车一档”、“一人一档”原则建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车辆及驾驶员,坚决禁止上路,做到严格抓源头,严格抓准入。其次,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每年春、秋季开学初,县教育局严格实行“三见四不漏”制度,即见机动车辆、见驾驶人、见安全责任人,不漏一车、不漏一村、不漏一校、不漏一人的原则,摸清校车底数,逐车建立档案,填写《邹平县学生接送车辆登记表》,详细记录车辆、驾驶员情况,以及运行路线、保险办理、乘坐人数等,对每一辆车的行驶证、驾驶证、驾驶员身份证、交强险、驾乘险等材料进行复印存档。对有变更的,及时进行登记变更。三是为校车购买足额保险。足额的保险是保障学生乘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为增强校车抗风险的能力,要求校车除按规定办理交强险和商业险外,同时为每个座位办理至少20万元的保险。3.建立督查机制。采取“两个结合”的办法对校车进行严格督查。一是专项督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加大日常督查力度,实行对校车不定期的常抓常管,发现问题,当即下发停运通知书和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召集车主、驾驶员、校长、校车安全检查员参加督查情况碰头会,督促驾驶员限期整改,从而有效防止校车管理工作“时紧时松,时冷时热”。二是源头管理与宣传教育相结合。以思想教育为主,从驾驶员思想认识着手,强化“安全无小事”意识,使安全守纪变成驾驶员自觉行动。同时,在上下学地段、时段,突击检查校车是否有交通违法行为,发现违章,立即纠正。

四、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我县坚决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县政府每年与各镇(办)政府签订校车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镇(办)校车安全管理职责,县政府每年对各镇(办)政府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纳入双文明考核中。教育部门每年也与学校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各级各类学校制定了学生乘车方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精心做好学生乘车的组织工作。自从有了校车,各镇(办)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监部门,以及广大教职员工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他们不敢有半点懈怠。镇(办)政府定期召开校车安全工作会议,安监部门定期进行校车安全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制止。

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校车运营行为

我县健全完善了校车管理档案,结合实际,制定了《邹平县学生接送车辆登记表》,详细记录车辆、驾驶员情况,以及运行路线、保险办理、乘坐人数等,对每一辆车的行驶证、驾驶证、驾驶员身份证、交强险、驾乘险等材料进行复印存档。对有变更的,及时进行登记变更。自2005年开始,我县由教育、安监、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每年至少组织2次校车安全专项检查。检查内容重点是:车辆驾驶员是否具备合格资质,车辆是否按时参加审验,车辆灯光、轮胎、雨刮器、方向机、车辆制动是否存在隐患,是否随车携带灭火器、安全手锤、三角警告牌,车辆保险是否及时按规定办理等。对超过使用年限的车辆或存在严重隐患的车辆,当场由联合检查组下发停止运营通知书,责令停止接送学生。对检查出的问题,检查组及时反馈至基层学校,要求监督限期整改。

六、实行学生乘车补助惠民工程,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

为充分体现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广大学生的关怀,降低学生乘车费用,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提高车主安全运营的积极性,保障学生交通安全,2010年,邹平县委、县政府实行了学生乘车补助惠民工程,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乘车学生实行乘车补助。按照每生每年补助200元的标准发放给学生(每月20元,每年按照10个月计算),每年县财政补助总额为400多万元。乘车补助发放的标准为按照乘车距离远近和乘车次数多少分配,然后按比例折算,资金发放实行“直通卡”形式直接发至学生手中。

七、热情为车主及驾驶员服务,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为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教育局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以行风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最初在校车办理保险业务中,所有车辆均按照每座50元保5万元的标准办理了驾乘人员险。但根据形势的发展,每座5万元的保额,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此,为规范校车各类保险,提高安全保障能力,2008年,经多方考察、协商,通过招标方式,委托一家信誉高、理赔好的保险公司为校车代办保险。在保险代办过程中,严 格遵守办理原则:一是在保费不变的条件下(每座50元),将驾乘险保额由每座5万元提高至每座20万元;二是办理保险业务时,车主直接与保险公司签单,保险公司返还的代理费全部返利于车主。这不仅让车主享受到了最大的实惠,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车主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了学生乘车安全。同时,切实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这一举措,受到了广大车主及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施工管理的主要做法 篇2

近年来, 我部卫生机构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机关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 以《部队卫生机构工作规则》和《部队卫生装备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为依据, 遵循“统一组织、按级负责、平战结合、依法管理、科学使用、注重效益”的原则;各卫生机构成立了卫生装备管理领导小组, 坚持“议装议管”制度;医疗卫生装备实行定人管理、定人使用、定期检查保养,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交接手续, 对配发和购置的仪器设备做到及时验收、安装、调试, 保证质量和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做好卫生装备分类管理及登统计工作, 建立总台账、分户账、设备档案。 在卫生装备管理方面,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指导方针, 一手抓卫生装备管理, 一手抓卫生装备训练。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 我部卫生装备先后参加了各类演习、抢险救灾、核生化应急处置演练等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 卫勤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1 主要做法

1.1 紧扣作战任务, 卫生装备管理实

以部队作战任务为牵引, 以“仗怎么打卫勤就怎么保障”为理念, 对卫生装备管理做到平时真准备、重建设, 积极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

1.1.1 完善库房建设

近年来, 师团按照“装备库室集中建、物资器材集中管”的思路[1], 先后投入100 多万元用于修建完善卫生装备库房, 达到“四防三化”要求, 即防潮、防火、防鼠、防盗, 箱子化、架子化、标签化[2], 规范了卫生装备战备库房内部设置及标准要求。师医院根据紧急出动要求, 按救护所功能编组分别组织战备物资堆垛存放, 将战备物资管理及携运行区分到所 (组) 、明确到车、具体到人, 大大缩短了救护所紧急出动的时间, 由原来45 min缩短到15 min;各团卫生装备按功能组在库房存放, 明显缩短了战备时间, 提升了保障力。

1.1.2 储足装备物资

2009 年, 二代新型医疗箱配发到位后, 我们按照《师以下部队各级战救药材品量表》、《师以下部队各级战时常备药材品量表》、各功能组规定的标准, 根据二代新型医疗箱的规格和容积, 按照“使用方便、装箱紧凑”的原则, 重新调整战备物资装箱, 做到定期轮换更新, 确保战备药材储备达到“品种全、质量优、数量足”的要求。同时, 根据我师担负的作战任务, 按照“轻便、实用”的要求, 认真研究确定了卫生装备、器材携运行的标准, 根据保障方向对军医、卫生员背囊和团、营卫生装备合理分配, 提高了卫生装备、器材保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1.3 正规装备秩序

坚持把卫生战备工作纳入党委 (支部) 议事日程, 广泛开展爱装、管装教育活动[3], 有计划、有重点抓好战备形势、平时和节日战备教育, 有针对性开展检查抽查, 不断强化卫生人员战备意识, 增强卫勤人员高标准做好卫勤保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制定计划, 全程管理[4], 根据担负的作战任务, 结合卫勤保障特点, 做到按任务合理卫勤编组, 按标准储备战备物资, 按方案落实“三分四定”, 建立逐级岗位责任制, 完善卫生装备管理制度。对卫生装备管理要把好选人关, 在遴选卫生装备管理负责人时, 要选拔文化素质高、责任心较强的人员担任[5];采取“定人、定装备、定标准”的方法, 层层签订“责任卡”[6], 并由具体个人对卫生装备的操作、维护保养、转级维修等情况负全责;同时按程序组织卫勤演练, 确保随时能够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

1.2 紧贴保障实际, 装备训练方法活

针对部队卫勤保障需求, 结合岗位、保障任务采取比武竞赛形式等进行贴近实战的卫勤训练, 使训练与平时保障有机结合。

1.2.1 强化装备技能训练

在科学总结组训“五步法”[7]的基础上, 使训练与平时保障有机结合, 并强化下面3 种训练方法。

1.2.1.1 岗位训

按照平战一体的要求, 在满足部队平时保障需求的前提下, 以平时工作为载体, 把卫生装备训练寓于保障之中, 有重点地强化官兵卫生装备的技能训练。卫勤指挥干部要着力提高卫生装备组织训练能力;卫勤分队和专业技术干部在日常工作和平时保障任务中要不断强化卫生装备参与协同训练, 提高分队卫生装备保障能力;卫生员在平时的保障任务中, 加强对卫生装备的基本技能训练, 着力提高单个人员的保障能力。

1.2.1.2 比武强化训

近几年, 我们每年都组织不少于2 次的卫生装备比武竞赛, 以训练大纲为基本内容, 以打仗急需为必考内容, 统一比武条件, 规范比武程序, 以比促训, 以考促训, 从难从严检验卫生装备训练质量, 既检验了能力, 又考核了体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连续多年参加的集团军组织的专业考核比武竞赛中, 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 年, 在参加的军区卫生专业比武考核中, 我们取得野战外科第一名、第二名和战场救护五项技术第一名的成绩。

1.2.1.3 借力帮训

加强与体系医院、院校的合作, 根据应急作战卫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需求, 我们进一步研究细化了挂钩帮带内容, 重点突出了平时实用的、战实急需的, 特别是野战卫生装备、急救装备等装备的维修保养, 每年安排2~4 名卫生干部到体系医院、军医大学和军区组织的卫生专业培训班进修学习。同时, 我们还主动与福州总医院联系, 将卫生装备维修延伸到团卫生队, 确立了总医院、师医院、卫生队三级卫生装备维修保养机制。

1.2.2 创新装备组训模式

(1) 坚持分层次练。采取“尖子带一般, 骨干带新兵”的办法, 分级分层抓好卫生装备的培训。主要依托师医院, 采取专人任教、集中组训的办法, 抓好卫生装备尖子强化训练;团主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办法, 分类编组, 优化组合。 (2) 分装备练。根据装备使用对象的不同, 分通用装备、急救装备、车载装备、手术装备、防疫装备练习, 抓好卫生士官的装备训练, 使卫生干部、卫生士官均能掌握不同专业的多件卫生装备[8];营主要采取随队训练的办法, 着力抓好营卫生装备急救训练。 (3) 注重多法练。从卫生装备的特点、规律出发, 根据训练内容和对象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组织训练:以集训的形式, 抓好新训卫生员的装备基础掌握训练;以复训的形式, 抓好卫生士官装备操作的提高训练;以组合捆绑的形式, 将师、团卫生机构分别重组为若干个野战卫生装备急救模块, 组织模块化训练, 提高急救单元独立保障的能力。通过训练, 所有卫生人员均能熟练掌握现有卫生装备, 临床军医急救技能得到明显提升, 利用卫生装备完成保障任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跃升。

1.2.3 注重装备攻难克弱

随着应急作战准备的不断深入, 卫勤保障重难点问题日趋凸显。我们结合系列演习和跨区机动演习的准备工作, 对战时卫生装备保障重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演练, 在“卫生装备如何编、怎样编配更合理?救护器材如何带、谁来带、带多少?救护区域如何分、卫生装备如何区分到组、到人?保障关系如何建立、如何实现有效指挥控制?”等问题上形成了一套初步方案。特别在2011 年, 我们在跨区机动演习准备中, 对可能面对的战场快速抢救重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和论证, 形成了一套适应保障任务的卫生装备编组方案、一套符合需求的卫生装备携运行标准、一套贴近实战的战场救护急救器材补充方案, 初步实现了战场快速抢救的目标。

2 提高卫生装备效益的建议

实施卫生装备的科学化管理, 避免短期行为, 需要有一支高素质并精通技术和管理的人才队伍, 同时也要增加平时卫生装备, 以提高卫生装备的质量效益和管理水平, 确保卫生装备效能的持续性。

2.1 增加平时卫生装备

目前, 平时卫生装备水平严重滞后, 健康体检设备明显无法满足官兵就医需求, 如目前师医院、卫生队仅配发了便携式黑白B超机, 师医院X线诊断设备仅有500 m A X线机, 分辨率不够高, 诊断准确率较低;检验设备严重老化, 现有设备均是1995 年以前配发的, 检验结果误差大, 生化检查项目基本无法开展。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卫生装备轮换更新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装备轮换更新管理办法。

2.2 配发卫生监督器材

卫生监督检测设备严重不足, 现配发的食品、饮水检验设备均是2007 年以前配发的, 但使用期限为2 a, 早已过期, 厂家无法更换试剂, 至今无法开展工作;团卫生队没有配发卫生防疫车, 部队的“消、杀、灭”工作仅靠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来进行, 无法满足防病、防疫要求。

2.3 加大防疫人才储备

防疫人才断档和储备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 2000 年以后, 我师部队基本没有分配防疫专业干部, 岗位缺编与部队防疫保障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3 结语

卫生装备的管理与训练不能一蹴而就, 要结合本单位卫生装备的特点、性能和自身担负的任务进行广泛性、前瞻性、实用性训练;同时, 要搞好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充分调动全体卫生人员爱装管装的积极性, 同时积极发挥信息化手段管理好卫生装备, 让卫生装备在训练管理工作和医院能力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对某部卫生装备管理提出了紧扣作战任务、完善库房建设、储足装备物资、正规装备秩序的卫生装备管理方法;着眼卫生装备保障实际, 强化装备技能训练, 总结了“三训”, 即岗位训、比武强化训、借力帮训;创新卫生装备组训模式, 搞好“三练”, 即分层练、分装练、多法练;同时注重装备的攻难克弱, 对卫生装备训练、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并对提升卫生装备效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部队卫生机构,卫生装备,训练,管理

参考文献

[1]孙波, 李明贤.医疗卫生装备科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6 (2) :138-139.

[2]赵宁志, 刘文华, 郁乃东, 等.军队医院医疗卫生装备管理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 (1) :88-89.

[3]和军平, 袁明清.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部队医药, 2007, 20 (6) :390-391.

[4]李明贤, 孙波, 陈春明, 等.某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管理的几点做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8, 26 (2) :138-139.

[5]陈刘生, 张波, 段华芳, 等.浅析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J].西南军医, 2010, 12 (5) :969-970.

[6]秦芝旭.加强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管理的做法[J].人民军医, 2009, 52 (10) :700-701.

[7]李辉, 胡赟, 赵东海, 等.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与训练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5) :122-123.

施工管理的主要做法 篇3

一、实行基于项目管理的采办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是美军装备采办管理的核心制度。装备项目管理是指军方装备管理部门以一个或若干个相同专业领域的装备项目任务为对象,通过组建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对项目实施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实现对项目全寿命过程的有效管控,确保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活动。该制度是美军在不断总结“曼哈顿工程”与“阿波罗计划”等重大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推行项目管理,美军装备管理上下级的信息交流更加顺畅,并有效推动了管理的扁平化,管理水平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突出项目办的管理主体地位,并强化责权对等原则

美军将项目办作为其装备建设的管理主体,负责项目全寿命过程的采办管理。项目办与项目主任责任明确,同时拥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包括人事、财务、技术状态、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权。项目办作为装备采办的管理主体,责权相对对等,便于其调动各方面资源开展相关的采办管理工作,有助于采办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实行矩阵式管理,推动跨部门的联合参与与协调配合

项目管理机构由常设与非常设人员组成,常设人员为核心管理人员,相关业务部门可根据需要加入,并在完成项目有关工作后退出,形成矩阵式组织模式。该模式是一种跨部门协调的组织方式或工作机制,项目办通过矩阵式的组织模式吸收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工作,有助于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提高装备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推行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

项目管理制度是装备建设推行全寿命管理的主要组织模式。由于装备管理机关一般是按管理要素(计划、成本、质量、风险)或管理阶段(预研、科研、采购、保障)设立管理机构,装备全寿命过程的管理主体需要另行构建。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是通过推行项目管理的方式实现装备的全寿命管理。美军装备采办全寿命管理,从运行程序上分为装备方案分析、技术开发、工程与制造开发、生产与部署以及使用与保障五个阶段,并设立A、B、C三个里程碑评审点。另外,项目管理机构通过加强装备体系顶层设计以及装备管理机构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实现装备体系的互联互通与协调配套,有效推行装备的全系统管理。

二、建立基于有效制衡与协调配合相结合的采办管理体系

美军在制度设计中,高度重视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与监督制衡,防止由于一家独大导致的管理粗放、资源浪费现象,确保装备建设实现以需求为牵引、以技术为驱动,并获得有效的资金保障。

(一)装备采办体系既相互制衡又协调配合,确保采办管理制度科学有效

装备采办是对军方装备建设与管理活动的统称。装备采办关乎军队建设全局,涉及装备管理部门、作战使用部门、资源管理部门等。基于此,美军提出了“大采办”的概念,包括装备需求提出、规划计划与预算论证、以及装备采办实施等三方面工作。

美军大采办工作,分别由不同的部門牵头负责,需求生成工作主要隶属参联会领导的作战指挥体系;规划计划与预算论证工作由国防部负责财务与审计的副部长(美军简称为“主计长”)牵头领导,采办实施工作由国防部负责采办、技术与后勤的副部长牵头领导。各军种有效参与上述三方面工作。美军上述三方面工作虽然由不同部门牵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三方面人员是有效参与和协调配合的。因此美军强调三方面工作“有效互动”是美军采办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二)合同签订与履行管理既制衡又协作,提高采办实施过程的有效性

在装备采办管理工作中,合同签订与合同履行监督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实施管理。合同签订由采办管理指挥线负责,具体由项目管理办公室实施;合同履行监督由国防合同管理局负责,具体由国防合同管理局下设的合同管理办公室实施。项目办公室中设有合同签订官,具体负责合同签订工作。项目办往往邀请国防合同管理局、国防合同审计局以及用户代表共同组成合同签订工作小组,制定承包商选择计划,并签订合同。美军装备采办合同的履行监督由国防合同管理办公室承担。美军设立集中统管的合同管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履行监督实施专业化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有利于从制度上对合同签订体系进行监督制衡。

三、加强基于联合作战能力的装备体系顶层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美军的主要作战样式,这对装备体系的互联互通与各军种装备协调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美军提出了能力框架设计方法,并积极推行装备需求生成机制与规划计划论证机制的改革。

(一)采取能力框架设计方法,从联合作战高度有效谋划未来武器装备体系的发展

近年来,美国国防部采取“基于能力”、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方法,从联合作战高度有效谋划未来武器装备体系的发展。首先,美军提出了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具备的8种能力,具体包括联合训练、联合防护、兵力管理、战场感知、指挥与控制、网络中心战、兵力应用、聚焦后勤,并从上述8种能力建设角度,出台有关战略规划文件,指导装备体系构建与装备建设;其次,在提出上述能力领域的基础上,美军组建8大功能能力委员会,负责从联合能力建设角度谋划武器装备建设工作,并负责审批各军种与相关部门提出的装备建设需求;第三,美军进一步将上述8种能力领域进行细化,提出21种能力概念,如兵力应用能力领域,细分为联合全球威慑、联合稳定行动、联合信息战、联合介入与反介入行动、联合海上作战/濒海作战等9大能力概念,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装备体系的顶层设计。

(二)推行“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强化对需求生成工作的统管

在“基于能力”思想指导下,美军对其需求生成机制实施重大改革,以“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JCIDS)取代了原有的“需求生成系统”(RGS)。新的需求生成机制一方面强调从能力建设角度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将需求分析过程细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能力领域分析,解决“未来作战是什么样的”、“打什么样的仗”的问题,明确未来作战所需的能力。二是能力需求分析,根据任务确定需要的作战能力,评估现有的作战能力,分析确定相关领域存在的能力差距、能力冗余以及中长期能力发展目标。三是能力方案分析,针对上一步确定的一种或多种能力差距,对现有的作战理论、武器装备(包括信息系统)、指挥管理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装备改进与新研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强化国防部对需求分析结果的顶层综合评审,通过进一步提升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的综合评审权限,并赋予联合参谋部各功能能力委员会在需求论证与审批中较高的权限,强化国防部对各部门需求的评估审查力度。

(三)推行“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加强对装备规划与计划的论证

美军对其运行60多年的“规划计划预算系统”(PPBS)实施改革,推出了与新的需求生成机制配套的“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PPBES)。这是美军进行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与资源分配论证的根本制度。原有制度更加强调和突出资源分配工作,而新的制度下更加注重发展战略与规划计划的论证,强调国防部对顶层战略与规划的设计与谋划,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防预算的论证。

四、构建基于承包商有效竞争的国防工业基础与采办策略

美国早在1890年就颁布了《反托拉斯法》,并将竞争作为一项国家基本政策传承下来。在装备建设领域,美国政府建立了能力雄厚、有效竞争的国防工业基础,并建立了推行竞争性采办的管理体系与配套制度。

(一)建立了有效竞争的国防工业基础

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国防工业领域竞争态势的保持,建立了有效竞争的国防工业基础。虽然冷战后,美国国防工业企业进行了大幅度的兼并重组,但政府与军方通过对其兼并重组的监督与管控,尽可能杜绝了垄断行为的发生。美国目前形成了以5家超大型私营企业为主体、2万多家中小企业为支撑的竞争性国防工业体系。

为维护竞争态势,防止在某一领域一家承包商垄断,美军往往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培植竞争主体。如波音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长期以来都在许多领域进行竞争,国防部总是适时采取一定平衡措施,维持两者间的竞争态势,既保护承包商,也确保国防部在竞争中获益。

(二)建立了推动采办竞争的管理体系

根据1984年美国《签订合同竞争法》(Competition in Contracting Act-CICA),美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装备采办竞争管理体系。国防部设立竞争倡议人,负责制定竞争政策,并监督各军种与业务局实施;各军种设立竞争倡议人,并由其牵头组建竞争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以合同签订一体化产品小组为基础,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推进竞争。国防部竞争倡议人由隶属采办技术与后勤副部长办公室的国防采购与采办政策局局长兼任;军种竞争倡议人由该军种负责采办的助理军种部长帮办兼任。

项目办合同签订一体化产品小组,是项目采办竞争的核心落实力量。合同签订一体化产品小组,由合同签订官领导,成员包括合同管理人员、合同定价与审价人员、技术人员代表,部分重大项目还设立项目竞争倡议人,由合同签订官兼任。合同签订一体化产品小组,在项目办的领导下,具体负责项目招投标、合同书起草、承包商选取以及合同签订。

(三)建立了促进与保护采办竞争的配套制度

美军为推动采办过程中充分有效的竞争,建立了采办信息发布制度、承包商自由注册与资格审查制度以及竞争保护制度等。

1.面向全社会的采办信息发布制度

美军高度重视采办信息的发布,除非是涉及重大安全保密的项目外,其采办信息都通过公开渠道发布;对于重大保密项目,则通过定向的方式,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向特定的承包商发布信息。

美军建立了“商业机会网”的采办信息网站,要求对相关的采购信息在该网站发布。美军的承包商都是该网站的注册用户,承包商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查询相关的招投标信息。除此之外,美军还通过電视、报纸等其他媒体,发布相关的采购信息。美军发布的信息非常详尽,一般包含合同代码、日期、合同签订办公室的联系方式、主要联系人,对成本、进度、性能的情况说明等,要求具体,清楚明了。

2.承包商自由注册与资格审查制度

美国采取承包商自由注册审查制度。美国《联邦采办条例》规定,凡是符合承包商合格条件、愿意承担军品任务的承包商,都可以到国防部“承包商中央注册数据库”注册。美国防部在选择承包商时,从该数据库中挑选,并对承包商资质审查。美军采取一事一办方式,通常是在合同签订之前,由军方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审查。对于参加过军品生产的企业,则无需再进行资格审查,而是通过记录其此前合同履行的绩效情况,作为新一轮承包商选择的重要参考。

这种承包商自由注册与资格审查制度,通过降低军工科研生产的门槛、破除军工行业壁垒,使得以往没有参与过军品科研生产的企业能够很容易进入军工生产领域,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竞争范围,将武器装备发展建立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基础之上。

3.竞争保护制度

美军为保持采办竞争的有效性与充分,建立了相关的竞争保护。一是通过制定并严格落实反垄断法规,尽可能杜绝垄断行为及其他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二是对于装备建设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或垄断行为,美国建立了“反不正当竞争申诉制度”,相关承包商有权对竞争中存在的争议或不正当行为进行申诉,由联邦法院进行仲裁和判决;三是进行企业并购审查,对于可能导致垄断的企业并购行为,联邦政府与法院将进行严格审查,尽可能保持有效的竞争态势;四是联邦法院还可对垄断企业提起上诉,进行强制拆分,以打破行业垄断。

五、推行基于效率与效益的国防采办改革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军费开支规模急剧、快速增长。2001财年,美国军费为3290.3亿美元,2008财年上升到6932.1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110.7%。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以“均衡务实”的国防建设思路取代了小布什政府“激进转型”的思路,国防部推动以提升“效率与效益”的采办管理改革,着力提高国防经费的使用效益。

(一)更加突出对成本、进度、性能的综合管控

“9·11”事件以来,为满足反恐应急作战需要,美军更加重视采办灵活性与快速性,采办经费因此难以有效管控,超支情况严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更加强调对采办过程的综合管控,同时强调发展“完美”装备和“够用”装备之间的平衡,增强装备采办管理的实用性、对威胁变化的适应性和经济可承受性,加强装备经费预算的执行评审,取消或调整绩效较差的项目,将经费用于其他项目。

(二)加强采办前期尤其是装备方案论证与技术开发阶段的投入與管理力度

装备方案分析与技术开发阶段工作投入的费用,通常仅占全寿命周期费用的10%左右,却对采办的全寿命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美军强调进一步提高装备方案论证与技术开发阶段的管理权重,更加重视装备方案分析阶段的工作,将原有的装备需求生成中的“解决方案分析”工作纳入该阶段,使采办工作与需求生成工作联系更为紧密,另外将样机研制工作前移到技术开发阶段,加大了技术开发阶段的经费投入,有利于提高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三)在“更优购买力”倡议指导下着力提升装备经费的综合使用效益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美军从2010年起提出将在未来十年大量削减经费,最终于2012年1月确定削减数额为不少于4870亿美元。在此过程中,美国防部长2010年签发《国防部效率倡议》,提出全军各领域提高经费使用的举措,在此基础上采办、技术与后勤副国防部长发布《更优购买力:关于提高国防支出经济可承受性与效益的要求》备忘录,提出“更优购买力”(Better Buying Power)倡议,2012年底又发布“更优购买力2.0”倡议,要求提高采办项目经济可承受性、激励工业部门提高生产力、促进有效竞争、完善采办技巧与方法等。在当前,美军将提高装备经费使用效益作为装备采办管理的优先考虑因素,一是从思想上不断强调“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与效益”这一理念,在“国防采办门户”网开辟专栏专门汇集“更优购买力”的相关文件,包括政策指南、领导讲话、相关新闻等,出版一期《更优购买力》专刊与专题资料,邀请国防部领导和相关专家撰文进行研讨;二是国防部高层力推,把“更优购买力”倡议提到相当的高度,由负责采办、技术与后勤的副国防部长亲自主抓,并提出较为完善的配套制度;三是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国防采办大学,在采办队伍培训课程中渗透“更优购买力”的理念。

施工管理的主要做法 篇4

2007年以来,曲靖市在332个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866”工程和整乡推进“8666”工程等项目,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巩固提升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成果,曲靖市研究出台相关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后续管理,确保建设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一、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项目后续管理制度 克服重建轻管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后续管理制度,确保后续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新农村建设和整乡、整村推进后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部署、督促检查等工作。切实落实责任,完善考核奖惩,激励制约机制,健全挂村乡(镇)干部指导监督、村支书负总责、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村民小组长具体负责的村级后续管理组织体系。二是完善制度。各县(市)区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各乡(镇)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指导、督促各项目村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针对性强、可操作、好执行的村规民约,逐一健全产业后续培育、劳务产业壮大、到户设施和公共设施管护、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等后续管理制度。三是加强项目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推广“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三有”经验,认真落实《曲靖市村(社区)干部岗位目标考核激励暂行办法》,充分发挥村干部作用,加强项目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后续管理工作。四是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县、乡、村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市扶贫办牵头对全市项目村后续管理巩固提升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优秀的前10名项目村每村奖励10万元,不合格的亮黄牌限期整改。

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到户设施和公共设施后续管理

一是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群众在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后续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座谈会、民情恳谈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群众主体意识,动员群众管好到户项目,积极参与公益性项目管理。加强饮水工程管理协会、道路管理协会、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协会等村民自我管理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动员项目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共同管理好公共设施。组织开展“卫生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创评活动,以激发群众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探索多种管理办法。正确处理好项目运行维护需要与群众承受能力的关系,对饮水项目,适当收取一定水费,以满足项目管理、维护、运行需要;对环境卫生,采取分户包片包干或多户轮值包干等方法进行管理;对村庄道路等公共设施,结合实际安排低保人员或聘请有威望的村民进行管理;对村庄垃圾,逐步推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收集转运处理模式;对沼气池,大力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确保其合理使用、有效维护。三是确保管理经费投入。县级财政安排必要专项经费,村级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等办法筹措部分资金,建立后续管理基金,专项用于村级公益设施管护,支付管护人员的人工费和维修专项经费。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量 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项目村特色产业巩固提升规划,从资金投入、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农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引导基础设施、装备、技术、资金等要素向特色产业聚集,确保特色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户、到地块,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进一步加强项目村农田水利建设。结合实际继续加大投入、整合项目,加强项目村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夯实项目村农业发展基础。二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共同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种养大户、能人,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项目村农民组织化程度。四是加强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助、信贷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五是加强技术服务。发挥基层农技推广、动物防疫等公共服务机构作用,积极探索激励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为项目村产业发展服务。提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质量,进一步增强项目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四、加快农村劳务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把农村劳务产业发展作为加强后续管理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宣传发动、教育培训、转移输出、构建基地、发展中介和管理服务六个环节,全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不断提升劳务产业发展质量,有效增加项目村农民工资性收入。专项制定并组织实施项目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巩固提升规划,督促各乡镇、项目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人。整合财政补贴培训项目,组织项目村农民到定点培训机构进行集中订单定向的中长期培训,确保其真正掌握1至2门技能,实现稳定转移、增加收入。组织好春秋两季集中转移就业活动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乡创建活动。与劳务输出地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加大劳务工作站建设力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跟踪管理服务,让转移就业人员转得出、稳得住。适时掌握村民外出务工动态,帮助农民工留守亲属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动员组织具备条件的村民外出务工。

五、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

施工管理的主要做法 篇5

农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农村,村级社会管理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中处于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地位。为真实了解村级社会管理工作现状,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我们开展了实地调研,走访了部分县直干部、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思考后,撰写成此文,以供参考。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祁东县把社会管理工作的重心不断下移,关口不断前移,人力、财力,物力不断向基层倾斜,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主要做法如下:

(一)抓住根本,管好‚事‛ 1.发展经济,重在引导

围绕县‚十二五‛规划纲要,政府通过引导,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对农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如白地市镇通过引导,农民成立了养猪协会,在养猪能人刘欢生的带领下,成立了万福养殖有限公司,带动了附近几个村实现年出栏生猪6万头。另外还有冬枣协会、中秋酥脆枣协会、烤烟协会、反季蔬菜协会、槟榔芋种植协会、康富生猪专业合作

社、海龙粉丝农业合作社等,通过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捆绑‛在一起,一头牵农户,一头联市场,为农民开通了‚致富路‛,架起了‚致富桥‛。通过引导,目前全县‚东部席草、西部黄花、中部烤烟、山区红薯‛的农业战略布局已经形成。

2.调处矛盾,重在疏导

(1)成立机构。县委成立了群众工作部,成立了信访接待中心、综治维稳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援助中心等‚四个中心‛,23个乡镇相应复制成立‚四个中心‛。

(2)建立制度。将‚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的思路贯穿工作始终,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千名干部下基层等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定事定人定责。把握社会焦点,解决群众忧难,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3)建立机制。矛盾调处,通过‚三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全县每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0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防止群体性上访、群体性械斗、民转刑、非正常死亡等纠纷激化事件100余件,从源头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3.树立新风,重在倡导

以获得的省级文明县城和正在创建的省级卫生城市为契机,以提高全民文明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质为核心,以建设美化、绿化、硬化的宜居村镇为基础,倡导全县人民争做文明人、争当文明户、争建文明村、争创文明镇,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的软硬件建设。如石亭子镇的罗江村以村镇规划、“三清五改”(清垃圾、清路障、清乱建和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切入点,创建为市县文明示范村,被湖南省农业厅评定为全省‚清洁农业示范村‛。“小桥,流水,人家…悠悠白河在祁东县金桥镇官山村绕了一个弯,宛若流入了美丽的桃花源仙镜。‛这是媒体对衡阳市委组织部联系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祁东县金桥镇官山村的形象描述。在官山村部的办公楼里,图书室、档案室、电脑室、会议室、卫生室、小超市、老年活动中心一应俱全,还建有篮球场、休闲中心、文化长廊等体育休闲活动设施。现在,官山村已经成为一个可以与城市社区媲美的名副其实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去年起,官山村的新农村建设扩大到周边4个村,不久,官山片区将崛起一片高规格的现代化村庄。

4.建设阵地,重在整合。

一是建设方式上坚持因村制宜、节俭实用的原则。对村组织阵地,采取新建、购买、改建、购买后改建、划拨后改建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村集体的闲置房屋、学校布局调整的闲置校舍、部分单位的弃用公房等,通过相互调剂、无偿划拨、优惠购买等办法予以解决。

二是实施党内实物扶持。县委组织部建立了村级组织阵地

建设实物扶持机制,从留存党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每年选择一批重点村在房屋建设、制度配套、办公设施购置等方面进行扶持。并设立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奖励基金,各村自筹新建的村级阵地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一次性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同时,将阵地建设与农村党员电教科技经济开发工作结合起来,统一安排部署,资金捆绑使用。

三是协调县直部门帮建。注重把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与小康建设、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安排、同规划、同考核。尤其是把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与扶贫重点村建设结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并整合县直各部门的力量,加快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步伐。县直各帮扶单位与村级组织结成对子,实行‚一对一‛、‚多帮一‛,采取单位出资出物,村上出工出力的形式建设村级阵地。如白地市镇上岸塘村在县纪委、县林业局等帮扶单位的扶持下兴建了村综合办公楼。

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全县各村党组织充分调动本村在外各界知名人士、企业老总回馈乡邻、改变村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推动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二)扭住关键,管好‚人‛。

谋事在人,成事在人。管人,管事,管物,说到底都是对人的管理。管好人,才能管好事、管好物。

1.配强村两委班子。

在白地市镇调研,我们发现,新当选的村支书分三类:一

类是德高望重、一呼百应的;一类是忠厚老实,年龄偏大的;还有一类是有抱负、有产业的经济能人。在这次换届中,第三类人最吃香。村民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自己不致富,不能当干部;只是自己富,不算好干部;带领大家富,才算好干部。如玉峰村的刘振元投资3000万元自办肉牛场,他有带领村民致富的意愿,出来一竞选,马上高票当选。村民说,他有大的产业,能带领大家致富,而且不会在村级财务上动歪脑筋,不会惹得民怨,所以选他。村两委班子在‚海选‛中自发的得到优化。

2.培训各类人才。一是充分发挥县委党校的主阵地作用,结合远程教育、电大的‚一村一大‛教育,培训村级党员干部及后备人才。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县劳动就业局培训中心的作用,根据发展、就业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养殖、种植、电工、挖机等专业技术,培训农民。

(三)落实政策,管好‚钱‛。

1、管好强农惠农资金。推行‚一卡通‛到户、‚一览表‛到户工作法,将涉及农户的惠农强农政策的享受范围、补贴标准、实施方法发放到户,扩大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提升发放效率,确保资金安全。

2、加强村级资产管理。实行‚村财镇管‛,建立资产台账,村级资产按照资产类别建立资产台账,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要求,实行报账制度;村级专职会计,及时记录资产变动情况,并将台账每月交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核,定期向村民公布。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村级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加速推进,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给村级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难题。大致梳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社会管理的巨大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会战‛和‚项目攻坚‛战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加速转型,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转型的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多样化,农民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农民利益诉求更加广泛,用传统的方法难以化解新问题、新矛盾,给村级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此外,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忽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农民精神空虚,各种思想和势力就会乘虚而入,把农民吸引过去。于是,农村中宗派势力有所抬头,严重扰乱了农村的治安环境,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就我县来说,全县总人口为105.6万,其中84万为农民,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城镇化 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稀缺性更加凸显,农村土地征用领域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并且与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续政策不完善、村级事务不公开和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相互缠绕,给村级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难题。据信访局反映,每年涉农上访在全年总上访量的26%左右,占比最大。

2、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短板‛问题突出。

过去由于受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不仅拉大了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差距,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社会管理。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与城市的社会建设相比、与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的需要相比,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的‚短板‛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占有的教育、卫生、文化资源水平较低,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的标准偏低。由于长期以来的二元体制、二元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不仅在劳动就业方面存在着权利、机会的差别,而且在福利、社保等方面也有很大差距。农民看病难、农村孩子上学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与城乡关系和谐的最大变量。特别是占

农民工群体60%比例的新生代农民工,其就业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基本上和城市居民是相差无几,他们要求平等就业、平等待遇、平等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愿望强烈。他们对于城乡二元体制忍耐度更低,容易滋生和积累不满情绪,亟待进行有效地疏导。

3、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给乡村社会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从乡镇这一级来说,各乡镇主要领导普遍反映乡镇政府责权利不统一,‚乡镇政府是无所不为的政府,乡镇负责人是责任无所不包的‘领导’,乡镇干部得到的是与责任无法匹配的待遇,可谓是‘责任’重于泰山,‘权力’轻于鸿毛,‘待遇’在干部队伍中最差。‛此话生动反映了当前乡镇政府职能的困境与现状。《宪法》明确规定,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一级政权,但《行政处罚法》规定乡镇政府不具备行政处罚权。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乡镇在法律规定上就是职权残缺的政府,这就成为了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制度障碍。另外,乡镇干部角色转换跟不上形势,队伍结构不优,干部队伍老化,不少乡镇干部学历较低,没受过正规的大中专教育,法律、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面对新的任务无所适从。这些新问题已经成为引起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亟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4、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矛

盾。

村民自治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得到了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但在调研中发现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一是村民参与村级管理的意识淡薄,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现在,村里要召开一次全体村民大会非常困难,不少村民认为,村级事务管理是村‚两委‛干部的职责,与自己无关。不少农民政治意识淡薄,在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一个村的老百姓提出,搞选举太麻烦太费事,由原任村干部连任算了。二是导致农村社会管理失之过松、失之过软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根据《村委会组织法》,村干部三年一选,有些村社情民意复杂,竞争非常激烈,一些村干部怕得罪村民、丢了‚选票‛,对乡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特别是计划生育方面的任务,不像以前那么卖力,造成乡镇对村级社会管理能力和驾驭能力削弱。此外,有少数村民因为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往往就把矛头对准基层干部个人。或者告计划生育有问题,认为计划生育问题一告就准;或聚众上访,认为只要人多,无理可讲成有理。而基层干部害怕追责,害怕受处分丢‚帽子‛,往往不敢管理这些‚害群之马‛,从而助长了歪风邪气的蔓延,致使农村社会管理软弱松散。

5、乡村财政非常拮据,成为村级社会管理的最大难点和痛点。

目前,除极少数经济强镇能保工资、保运转、顾及发展外,大多数乡镇则是工资难保、运转困难,再加上乡村历史负债包袱沉重,一些乡镇主要负责人为了还债,经常东挪西借。如风石堰镇共有6万多人,现有100多名乡镇干部,全年的转移支付只有66万多元,可见财力之紧张。由于没钱,对一些老百姓多年强烈反映的实事、好事,乡镇政府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乡镇党委、政府威信下降,社会管理缺乏坚实保障。村级财政则是更加紧张,不必说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遗留债务的化解,连维护村里正常运转都是异常艰难。因为会议经费严重缺乏,有的村三年才开一次大会,那就是换届选举大会。正因为缺钱,村里许多公益事业无法推进,社会管理更是一句空话。

6、农村人才严重缺乏,造成‚无人管理‛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农村成为613899部队(儿童、妇女、老人)的留守地。农村青年除了升学之外,有文化的已大多到外面打工、经商,少数在家的也是等待时机,准备到外面闯世界,人才外流现象非常严重。有的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有的村发展党员存在‚宗族化‛倾向,同宗同派的就发展入党,其他人则拒之门外,而且降低标准,简化程序,把一些思想不成熟、动机不纯的人吸收进来。有的村长期闹派性,党支部无法召集党员开

会表决,使一些进步青年想入党也无法迈进党的门坎。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怕培养年轻党员会取代自己的位置,为了一己之利,几年不发展一名党员。有的村由于党组织教育引导不够,不注意培养年轻人,使一些青年农民对入党热情不高。正因为这些种种原因,造成农村人才严重缺乏,越来越突出。

施工管理的主要做法 篇6

(发布时间:2003年7月21日)

一、木制品

1、门:做门从加工厂定做,主要选用干燥的樟木松、密度板和选定的饰面板,用环保型白乳胶粘合,通过热压机加压20分钟后,使其表面受力均匀、平整、不易变形,然后门四周按尺寸刨直,用实木线条收门边。

2、门窗套:内口用福云大芯板衬底,外贴选定的饰面板,门套外口用 9厘密度板衬底,外饰选定实木线,实木收口收边,门套要求方正,对角处要平整、严密、对线,挂合页处要加固处理,门要安装在朝开启口处,门锁不能撞门套线(厨、卫门套线底衬要刷防水涂料)。

3、橱柜:福云大芯板做柜体(也可用双聚氢氨板做柜体)背板贴5厘单面光密度板,实木线收边,3遍硝基漆(无苯佳莹牌)衬底砂光,门面板用大芯板做衬,表面贴选定的饰面板,同材质的实木线收边。

二、吊顶

1、石膏板吊顶:轻钢龙骨框架,有异型造型的加大芯板配合使用,龙牌石膏板封面,要求表面平整,接缝处留0.5mm缝用石膏粉镶补、贴绷带,用自攻螺丝固定石膏板,上面点防锈漆(吊杆用膨胀螺栓固定)。

2、铝扣板吊顶:专用轻钢龙骨做吊架,用0.7mm厚的铝扣板封面,专用铝合金封边条收边,要求表面平整,缝隙不能过大,造型和颜色要符合设计要求。

3、木制吊顶:用干燥的松木方和大芯板做衬架,选定的饰面板封面,实木线收口(或饰面板45度碰角),衬架要刷防火涂料,衬架固定要加膨胀螺栓。

三、隔断

1、石膏板隔断:轻钢龙骨做柜架,龙牌石膏板封面(或水泥板),框架竖向龙骨间隙40mm,要求符合施工规范、牢固、表面平整,缝隙补石膏腻子贴绷带(水泥板墙铺砖之前要刷水泥胶浆--上铁丝网--抹灰)

2、造型木制隔断:用大芯板或干燥的松木方做柜架,选定的饰面板衬面,实木线条收边收口,造型要符合设计要求。

四、包管道

1、房间的管道:轻钢龙骨、石膏板、接缝处补石膏腻子、贴绷带。

2、厨卫管道:轻钢龙骨、水泥板封面,用自攻螺丝固定水泥板。铺砖前先刷水泥胶浆--上铁丝网(铺到两边的墙上)--抹灰,棱角要求方正,框架牢固(节门处留检修门)。

五、木制品油漆

1、清油:饰面板上工地后要清理干净,封两遍硝基漆后平铺码放封存,木工活完后油工对面板进行修饰处理、打磨--刷2遍硝基漆--补钉眼修色--刷漆3遍(浅色活可刷透明腻子)--刷2遍聚脂面漆,要求漆面光滑、平整、无明显色差。(如底漆用聚脂漆,可只刷3遍底漆)

2、混油:表面进行处理、打磨--批补原子灰、打磨--满批石膏+滑石粉油腻子2遍(或批胶腻子2遍)--打磨平整--喷聚脂底漆2遍、打磨--喷2遍聚脂面漆,要求漆面光滑、平整、光感柔和。

六、墙面粉刷

处理干净原墙面,如原墙面为防水腻子则不需铲除,涂1遍985胶,有少量裂缝处贴绷带,打2-3遍腻子找平(如坡度大需找补石膏腻子),打磨平整后清理干净灰尘,刷1遍底漆,2遍面漆。质量要求:腻子应与基层结合坚实,牢固;漆面应平整光滑,颜色一致。完工后,门窗、灯具、家具及地板要清理干净。(如白灰墙、砂灰墙和保温墙,需要满铺豆包布或的确良布1-2层的,价钱另算,造价8-12元/平米)

七、铺砖

1、墙砖:首先要处理原墙。a灰膏墙要打掉,重新抹水泥砂浆。b光面水泥墙要打毛刷胶浆。c老砖墙瓷砖拆除后,也看情况抹灰或打毛。d水泥板墙要拉毛、上铁丝网、抹灰。

铺砖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找平层--选材--放水平线--预排砖--贴墙地砖--清缝勾缝。质量要求:粘贴牢固,表面平整,线条顺直。

2、地砖:50cm见方以内的砖可湿铺,50cm见方以上的砖要干铺,铺砖前地面要清理干净、湿地,选砖根据房间的尺寸,设计的要求放线铺砖,后清缝勾缝。质量要求:粘贴牢固,表面平整,线条顺直,空鼓率小于5%。(后面如还有工程要干的,必须对砖封保护膜)

八、做防水

首先对墙面、地面做基层处理,要平整、干燥,防水一般要做到墙上25cm处,用丙烯酸防水涂料刷2遍,干后做闭水实验24小时,确认无渗漏后才可以做水泥保护层(或直接铺砖)。

九、电气工程

电气布线应采用pvc暗管敷设,导线为截面在2.5平方的铜芯线,导线在管内无结头、扭结,吊顶内不允许有明线;开关、插座安装牢固,盖板端正,表面清洁,紧贴墙壁,高度一致,走线路径要符合设计要求,电气产品、材料要符合现行技术标准,有国家电工产品安全证书。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试验(电源、电视、电话、网络),并要出电路竣工图。

十、洁具管道安装

加强预算管控的主要做法 篇7

企业所有涉及价值形式的经营管理活动, 都要纳入预算管理, 明确预算目标, 进行预算控制, 提升财务集约化水平, 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 主要是通过预算的方式对各部门单位的财务资源实施合理化的配置, 然后对其进行考核以及控制,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而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有效实现, 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预算就要能够科学化实施, 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目标战略的实现, “预则立, 不预则废”。

二、企业预算管理主要内涵分析

对于当前的企业发展中, 最为基础的就是要能够在财务管理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这也是企业发展最为根本的要求, 只有财务上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化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策略实施打下基础。而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 是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下对未来的企业发展以及财务的结果进行的合理化分析, 然后通过预算的科学化以及具体的筹划对发展的过程进行监视, 对其中的经营活动灵活性的调整, 以此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公司工程项目、 专项成本和重点费用的预算集约调控, 以帮助管理层更加有效地管理公司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三、预算管理的目标、工作内容和范围

1.预算管理目标

通过预算编制确定公司的经营目标, 并通过预算实施和预算控制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预算平衡与调控, 实现公司资源的合理配置, 不断提高公司经济效益。通过划分各部门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权限, 明确其在实现各项经营指标中应承担的责任。通过预算管理目标的组织实施, 实现对经营活动的预测、分析、控制、监督和考核。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完善要能够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 最为基础的就是预算环节,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就要能够制定较为细化的预算编制流程, 对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实现。这就需要对预算目标的制定能够得到明确化, 这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的一个开始, 所以要按照企业的长远发展的规划在对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考虑下对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充分重视, 以及对企业自身的运行情况和经济状况、投融资的情况都要能够详细的了解。并要能够结合自上而下或者是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循环利用, 进而来制定总体的预算目标。再者就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能加强监控, 并要能够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执行过程监督来进行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 对其中肯可能出现的风险要能进行有效防范, 这就需要在预算之前做好风险防范的准备工作。

2.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

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容要能详细的了解, 然后结合实际进行管理操作, 企业要能财通综合平衡的方式, 将各项的收入支出等都要归入到预算的管理当中。在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保证完成基础上对各项的支出就要科学的安排和管理, 将资金的利用效率要能得到有效提升。把完成目标的基础放在企业内部, 并要能够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对成本支出要能得到有效控制, 将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通过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 调整、分析、监督和考核一系列过程, 从而提高预算的调控力。

3.预算管理的范围

公司应该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 覆盖生产、经营和建设的各个环节, 业务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各单位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的预算, 主要包括生产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生产经营预算主要指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预算;投资预算主要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现金流量预算、损益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

四、预算管理的主要做法

预算编制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汇总” 的原则进行。

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制定预算管理办法, 从制度明确预算管理的目标、任务、原则, 规范了预算原理的内容及编制审批程序, 划分了责任中心, 制定合理的内部成本分配方案, 建立有效的责任考核机制。

二是推行标准成本管理。细化成本分配标准, 根据人员、资产和收入等因素, 按照标准定额科学编制下达成本费用预算。对重点费用加强预算控制, 按月发布月度预算指标、按季开展季度预算执行分析, 严格控制成本支出, 确保公司正常经营的资金需求。

三是实施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明确各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 规范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与资金支付的信息传递流程、审批程序及考核机制, 树立“无预算不支付”理念, 在职能部门建立成本联络员制度, 利用财务管控系统, 实现现金流量预算由前端业务部门发起填报, 财务部门审核的联动工作机制。实现资金流与业务流的统一, 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对应, 推动预算管理融入公司生产经营各个流程, 进一步强化预算过程管控。

四是推进项目储备库建设, 加强预算项目管控, 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储备范围和编制深度, 增强了项目预算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 实现了财务管理节点前移。

五是强化专项成本预算执行分析和考核。为加强专项成本预算管控, 切实提升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确保公司年度经营目标顺利完成, 明确财务资产部、业务管理部门和公司各单位的职责, 定期召开相关部门例会, 组织推进专项成本执行, 并按月发布月度预算指标、按季开展季度预算执行分析, 对基层单位、对部门分别下发考核通告。通过严格控制成本支出, 确保公司正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加强专项成本预算管理, 提升专项成本预算执行力和管控力, 切实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近年来各公司面临的经营形势日趋复杂, 只有不断加强成本精益管理, 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进一步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 才能确保完成全年各项财务指标, 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财务支持和财务服务。

参考文献

国外地方警察机构设置的主要做法 篇8

国(境)外地方警察机关的机构设置,根据中央与地方管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4种类型:

1.中央垂直管理型,以法国为代表。法国国家警察总局隶属法国内政部,下设总督察局、司法警察中央局等9个业务局,黑豹突击队、反恐办等10个直属机构,国家警察高等学院、国家警察科学研究所等2个公共机构。其中,总督察局、司法警察中央局、公共安全管理中央局、边防管理中央局等业务局,以及国家警察科学研究所均在地方设置派出机构,实行分级负责、垂直管理,经费由国家财政保障。

2.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型,以日本为代表。日本现行《警察法》明确划分了中央与地方警察机关的事权,具有“强化条线、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制度设计:一是在队伍管理上,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教育培训以及中高级警官的任免、调动划分为中央事权,其他人事管理权限则下放地方。二是在执法执勤上,将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侦查、皇宫警务、国际警务合作、警卫、信息通信、刑事技术、制定跨区域的刑事犯罪侦查对策、制定全国干线道路的交通规则等划分为中央事权,其他刑事侦查、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则以地方事权为主,中央提供指导、监督,支援为辅。三是在经费、装备、技术等警务保障上,国家财政负责地方警察警视正以上警官的工资待遇,以及所有警察教育培训、信息通信、犯罪鉴定、犯罪统计、警用车辆、船舶、警备装备、侦查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犯罪及其他特殊犯罪、救济犯罪受害者的经费。地方财政负担地方警察上述范围以外的其他经费,但有关警察工资待遇、被装费等,可以在预算范围内向国家财政申请补助。

3.地方统一管理型,以德国为代表。德国地方警察分别由各州内政部统一管理。由于各州的人口、面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安状况各不相同,各州在警察机构设置上因地制宜,并不完全一致,但具有三大共同特征:一是打破行政区划,根据警情、社情需要设置警察机关。二是在警察机关内部构建“大行政、大保障、大刑侦、大治安”的工作格局。三是侦查、治安等部门警种“精简司政后,分工不分家”,即侦查、治安等部门内部有业务分工,但多侦合一,便于合成作战,同时精简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内设机构,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实战,避免机关化。

4.地方依法自治型,以美国为代表。美国的州、市、县警察互不隶属,依法自治。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国家的地方警察机构设置并非仅有一种类型,而是多种类型并存,并且动态调整。

法国虽然强调中央集权,但也有地方自治的制度设计。法国现有国家警察、国家宪兵、市政警察三大警务主体。其中,国家警察隶属内政部国家警察总局,国家宪兵隶属国家宪兵总局,由内政部、国防部双重领导,以内政部为主、国防部为辅。国家警察、国家宪兵均在地方设有派出机构,实行分级负责、垂直管理,经费预算由国家财政保障。市政警察则根据1999年4月15日的法令,由地方政府招募、领导和保障经费预算,负责维护地方治安、调查交通违法。

美国地方警察虽然强调依法自治,但也具有中央集权的制度设计。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发挥职权、资金、信息、技术、教育训练等方面的优势,将大量联邦警察设置在基层一线直接开展执法活动,为地方警察提供相应的警务保障,并通过组建特遣队的形式直接指挥地方警察,确保地方政府执行联邦政府的司法政策和警务战略。

日本在1873年至1948年期间,借鉴法国和德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警察制度。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进行了以地方自治、分权制衡为特征的警务改革,通过1948年3月7日施行的《警察法》,建立了国家地方警察和自治体警察并存的警察管理体制。1954年7月1日,针对各地警察机关林立、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弊端,日本颁布现行警察法,划清中央和地方警察事权的界限,大幅精简各地警察机关,规范警察机关的机构设置与编制管理,构建起“大刑侦”(对应我国的刑侦、经侦、技侦、网侦、刑事技术等部门)、“大治安”(对应我国的治安、禁毒部门以及铁路、交通等行业公安)、“大保卫”(对应我国的国内安全保卫、警卫等部门)、“大综合”(对应我国的办公、人事训练、审计、装备财务、警务保障、国际合作部门)的工作格局,建立了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符合警察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有效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通行做法

1.内设机构“精简司政后、指挥扁平化、分工不分家”。即侦查、治安等部门存在业务分工,但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等机构设置相对集中。如,美国洛杉矶市警察局下设8个处,即:行政处(含人事科、公共关系科、警力使用评估科);行动处(含1个中央分部、1个特别行动分部、3个地区分部及21个地区巡逻队);刑事处(含抢劫与凶杀、经济犯罪、刑事支援、青少年犯罪、缉毒、有组织犯罪、实时分析与应急响应等7个科);教育训练处;职业化标准处;风险管理与权益保障处;反恐与刑事情报处;技术支援处(含通信科、技术科、行为分析科)。

2.机构编制根据警情社情需要动态调整。如,新加坡警察部队在纵向上分为“总部、地方警署、邻里警局、邻里警岗”等4个层级,其中,邻里警局按照辖区实有人口10万至15万人并参照选区的划分设置,下设若干邻里警岗,根据警情社情的变化动态调整。

3.建立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首都警察管理体制。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都突出了中央警察机关对首都警务的管理权限,并且在管辖区域、机构设置、警力配置等方面,首都警察与其他地方警察均存在明显不同。如,中央警察机关保留了对首都警察机关负责人的任免权,确保其有效管理首都警务、推行警务改革。又如,首都警察机关设有重特大犯罪侦查等专门机构,而其他地方警察遇有重特大犯罪,则移交中央刑事警察部门查处。再如,首都警力配比均远高于其他地方,伦敦有正式警察3.3万人,警力比为万分之43.7,英国其他地方有16.4万警察,警力比为万分之27.3,巴黎有国家警察3万人,警力比为万分之46.9,法国其他地方的公共安全警察7.8万人,警力比为万分之29.8。

上一篇:金太阳单元测试卷答案下一篇:求同存异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