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问题:对策建议(精选12篇)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1
天津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 是海河五大支流的汇合处和入海口。市域范围内河网纵横, 洼淀、水库分布广泛[1,2]。同时, 作为环渤海重要港口城市, 天津海岸线曾经分布着广阔的淤泥质滩涂海岸, 湿地类型丰富, 占国土面积比重相对较大。
1 天津湿地类型与分布现状
天津湿地总体上可分为人工湿地与天然湿地两大类。人工湿地主要包括盐田湿地、鱼塘湿地、库湖湿地、水稻田湿地等类型, 此类湿地生态功能相对单一;天然湿地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海岸带滩涂河口湿地、浅海水域湿地等类型。天然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综合遥感解译及地面调查结果, 2012年天津陆上湿地总面积2 010.55km2, 占国土总面积的16.9%。其中, 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各类天然湿地面积及分布如下:草本沼泽湿地面积110km2, 仅占国土总面积的0.93%, 主要分布于七里海、大黄堡、独流减河中间河滩地及蓄滞洪区、北大港水库内;河流湿地313 km2, 主要是天津市一二级河道的河堤内范围, 占国土总面积的2.63%;海岸带滩涂河口湿地面积约95km2, 散布于汉沽大神堂、蔡家堡、永定新河河口、塘沽驴驹河、大港南青静黄排水河和北排水河入河口 (图1) 。
2 天津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工湿地所占比率高, 湿地功能单一
人工湿地占湿地面积的绝大部分, 库湖、水田、坑塘养殖和盐田4类人工湿地面积总计1 596.90 km2, 占陆域湿地面积的78.92%。这类湿地生物多样性低、生态功能相对单一, 其生态价值与天然湿地相差甚远。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芦苇草本沼泽、滩涂河口两类天然湿地总面积约205 km2, 仅占全市湿地面积的6.82%, 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17%。
2.2 天然芦苇湿地快速消失, 湿地功能退化
由于上游来水减少与无序开发共同作用, 造成湿地不断退化。历史上天津洼淀星罗棋布, 约占平原面积的2/3, 最著名的有团泊洼、青甸洼、黄庄洼、贾口洼、里自沽、七里海、北大港等大片芦苇沼泽湿地, 是东亚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由于湿地、河流大量失水, 造成湿地快速退化。例如蓟县青甸洼湿地, 由于主要水源州河断流和泃河缺水, 天然湿地已经消失。又如大黄堡湿地, 芦苇湿地面积由1987年的79.15 km2, 缩小到目 前仅有的9.50km2, 88%以上的天然芦苇沼泽被挖为鱼池虾塘, 栖息地的丧失导致来此休憩的水鸟也越来越少 (图2) 。
2.3 滩涂湿地严重萎缩, 近 80%消失
大规模填海造地, 使得天然滩涂湿地面积锐减。2002—2012年, 仅有约20%的天然岸线得以保存, 海洋生物与鸻鹬类等水鸟栖息、繁育空间大为压缩 (图3) 。
2.4 湿地水资源匮乏, 水环境质量较差
近年来, 由于上游来水逐年减少, 且水质较差, 加之渔业养殖等与湿地争夺水源严重, 进入湿地的水量、水质均难以满足湿地生态需求, 加剧了湿地萎缩退化趋势。例如天津北部生态廊带的主要湿地大黄堡和七里海均依靠北京下泄排放的污水补给, 造成湿地水质较差。天津南部生态廊道中的北大港、团泊湿地原主要依靠河北省过境污水补给, 近年来由于河北省来水剧减, 只能依靠引黄间断补水, 湿地处于蓄水和干涸交替状态。现有水资源调蓄不力也是造成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2.5 土地权属问题给湿地保护带来难度
土地权属问题是制约天津市湿地保护的最大问题。目前天津市生态条件相对较好的湿地如大黄堡、七里海等地区均已经划入自然保护区范围, 但由于区内多数土地权属性质仍为农民集体所有, 当地农民为求发展已不满足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 大量改变天然湿地原始状态, 将芦苇沼泽湿地开发为鱼塘蟹池, 湿地生态功能严重丧失, 开发和保护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3 天津湿地保护对策
3.1 破解由土地权属带来的湿地保护矛盾
通过机制创新, 推动“退耕还湿”、“退渔还湿”,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协调生态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权属带来的湿地保护矛盾。
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0]63号) “对自然保护区内的集体所有土地, 可采取签订委托管理协议等方式妥善解决管理问题”的精神, 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集体所有湿地, 采取当地政府与农民签订长期委托管理协议方式由政府部门管理, 每年给农民一定的经济补偿, 逐步解决因土地权属导致天然芦苇湿地的萎缩问题, 使仅存的天然芦苇湿地得以有效的保护。
3.2 尽快划定天津湿地保护生态控制线
深入开展湿地现状调查工作, 全面掌握天津湿地的特点及分布, 尤其是天然芦苇湿地的分布, 编制《天津市湿地保护规划》, 划定天津市湿地保护生态控制线, 对控制线内的湿地土地严格保护, 并逐步进行湿地恢复。
3.3 合理调配水资源, 保障湿地生态补水需求及水质
合理调配可利用水资源, 充分利用城市中水资源, 建立湿地生态用水长效保障机制, 保障湿地生态用水基本需求。将当前较为普遍的污染河水在进入湿地前通过前处理设施净化处理为符合地表水IV类水质要求水体, 解决湿地生态补水水质问题。
3.4 守住海岸带最后的滩涂河口湿地
科学制定海岸带发展规划, 严格保护目前尚存滩涂河口湿地。建立河口 (永定新河、北排河与青静黄排水河) 滩涂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 保护滩涂鸟类及其栖息环境。
3.5 加快湿地立法
加快立法步伐, 将湿地保护纳入法制管理, 制定《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 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赵洪婧.天津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和合理利用措施[J].天津农林科技, 2007 (2) :35-37.
[2]刘东云, 黄晓磊, 杜林芳.天津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J].生态学杂志, 2011 (11) :2914-2920.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2
城投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 要:当前我国各地的城投公司发展非常不平衡,一些公司融资渠道比较健全,发展逐渐步入正轨,而另外一些资金漏洞巨大,入不敷出,甚至快要破产。本文着重研究城投公司的发展现状,找出它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投公司;问题;对策建议 全国各大城市的政府投融平台,也被称为城投公司,起源于1991年。当时,国务院进行新一轮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求地方政府不再直接负责基础设施建设,而是将此类建设活动公司化。1991年,上海率先成立城投,之后,重庆、广东等省市也相继成立。近年来,各种城建开发公司以及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和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各具特色的城投公司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对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提升本地城市形象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 城投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投资体制改革刚刚起步的城市中,城投公司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误区和困难。如何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理顺与政府的关系,解决资金矛盾,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尽快缩短“阵痛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作贡献, 是城投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1.城市投资公司目前主营业务领域是房地产,以土地为抵押品而大举借贷,因此地产调控政策对其业务影响巨大,且管理模式滞后。城投公司过于依托地方财政,因此信贷政策等财政政策转变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很多城投公司本身无土地储备,融资多是源自政府担保,因此应向实体公司发展,拥有土地储备和自有项目。城投公司未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在城投公司成立之初,有些城市政府还无法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城市建设项目过分依赖财政的投资,财政投下去的资金又没人监管,没有形成可以进行资本流动的循环投资的体制,阻碍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2.发行企业债是城投公司发展的另一个方向,但涉及发债额度和净资产数,这些都有硬指标的要求,门槛较高而且好多业务与相关主管部门职能交叉。历史负债较重,银行信贷议价能力不足。城建基础设施建设部门机构设置比较混乱,管理层叠严重,没能高水平的利用城投公司资产庞大的优势进而创新创新融资渠道,影响了城投公司高水平发展的进程。 3.城投公司没有很好地利用产权交易平台来盘活资产,对于资产的.运作显得经验不足。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我们形成的巨量的存量资产,而这些在现有的城市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我们以前的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从而造成了这一部分的国有资产产权不明确,业主不明确,权责不清晰,这样通常会造成前期立项时积极争取,建设时大干快上,但是当建成后出现无人担责无人管理的局面,这样的项目后期往往需要大量的政府补贴。如何在资本市场上运用企业上市、转让、重组等手段来积极地运作国有资产,管理好产权,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做好风险控制,这是我们必须着手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4.运营项目中公益性项目比重较大,无法产生现金流,造血功能差。融资渠道不通畅,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资产负债比越来越恶化。城投公司融资结构不平衡,银行贷款、信托、债券配比不合理,资产负债比例不合理,当前融资主要是以商业银行的贷款为主,未能充分利用其他各种金融工具,融资渠道过分单一,融资成本较高[3]。由于一些城建项目收益不高,这样一方面会造成银行慎贷,也会造成公司现金流不好,拉抬公司的资产负债比,风险敞口较大。因此,当前的这种靠负债融资的方式不但不能做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也会影响城投公司的发展。 二、 解决措施及对策 1.建立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情况的动态监测机制以及符合融资平台公司特点的绩效考核机制。规范和加强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科学统筹平衡资金,完善融资平台公司偿债管理和资产财务管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和对外担保行为的管理。城投公司应做好顶层设计,改革公司架构,调整激励机制。运用现代公司管理模式,结合当前最新的股权激励模式,控制好公司的现金流,注重发展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公司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2.要严格加强新增贷款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建立名单制、建立总行审批制度,合理确立还款方式和贷款期限。全力推进存量贷款整改,包括贷款期限、抵押担保、贷后管理等。严格监测整改为一般公司贷款的风险,严格退出条件、健全台帐统计、审慎评估。应按照城建项目收益性、准收益性、非收益性等不同性质,采取不同方式。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吸引其他投资者,分担风险,拓宽融资渠道。 3.创新国有资产营运机制。城投公司是城建资金的运行主体、城建资产的运营主体、城建项目的运作主体,对原有城建国有资产,可以由政府收回项目的产权,明确投资主体,将这一部分的产权交给公司来进行运营,明晰公司的治理结构,充分运用各种资本运作方式,盘活资产,提高运营效率。将潜在的资本转化为活资本,通过资本层面的运作实现资本价值的升值。 4.城投公司要打造多元化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保证合理的流动性和充裕的现金流。城投公司要多做产生现金流的项目,并可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民间资本。建立稳定的偿债机制。根据具体的项目来合理安排筹资形式,对于经营性项目可以交给市场来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方案来分配资本利得。通过财政对城建发展专项资金列收列支,定期划拨城投公司,委托其进行运作,使城投公司获得稳定的资金流入量。通过以上多渠道融资,完善公司现有的偿债机制,使城投公司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 结语 城投公司要适应城市突破发展的总体态势,应对外拓展融资渠道,对内增强管理能力,强化内功,提高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超前谋划,走有特色的城投发展之路[4]。相对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言城投公司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将来要走的路还很长而其扮演的角色也将越来越重要。面对机遇和挑战相信每个城投公司都会认真考虑将来的路该怎么走希望城投公司一路走好。 参考文献: [1] 黄舸. 城投公司定位与可持续发展[J]. 前沿. (13) [2] 李伯和. 城投公司运转方式与职能定位的再思考[J]. 才智. (05) [3] 付庆红.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投公司面临的困境与解困之道[J]. 地方财政研究. (07) [4] 朱娅琼,彭松. 城投公司向何处去[J]. 中国投资. 2007(11)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3
关键词:城市公交;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7-01
一、江津公交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公交运营体制改革不彻底。江津公交企业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而来,企业规模小、财力弱,发展后劲不足;改制不彻底,退休人员多、在职职工多,企业负担重;管理制度落后,管理水平低,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早期发展的公交车都是由班线车直接变更为公交车,原班线车经营者以“挂靠”经营的方式成为公交车实际经营者,企业未收回车辆经营权,未真正实现公司化经营。在公交发展过程中,城区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新增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车辆,涉及公交企业及“挂靠”经营者利益调整,客运矛盾非常突出,影响公交行业健康发展。
2、政府财政对公交发展投入不足。目前,江津旧城区完全没有条件建设公交首末站,收班后公交车随处停靠,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新旧城区公交首末站、调度室、洗车场地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公交站停车港湾、公交候车站亭等设施不完善。政府财政对公交运营补贴力度小。目前,政府财政主要对公交车使用CNG燃料涨价部分按照每使用1立方米给予据实补贴,对年满7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免费或半价乘车政策购买了公共服务,而对执行低票价政策性经营性亏损、冷僻线路、购车费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未进行财政补贴。近几年来,公交车司乘人员工资、燃料价格、车辆维修费等运营成本逐年增加,但公交客运票价一直实行低票价,公交营运亏损严重。
3、公交线路设置不科学。江津公交线路未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多数公交线路由原客运班线变更而来,随着城市发展只是在原线路基础上进行延伸和调整,公交线路重叠、绕行(迂回)严重。由于路线布局不合理,公交车运行距离远,运行时间长,投入运行车辆数增加,不仅增大了企业运行成本,而且延长了群众出行时间,出行效率低下。
4、城区道路条件影响公交车正常运行。江津老城区道路狭窄,且为混合交通,公交车辆通行不畅,加之缺少公交停车港湾,社会车辆占用公交站停车位等问题严重,特别是高峰时段拥堵严重,造成数辆公交堵在一起,延误了公交车辆正常班次时间,群众坐车和候车时间长,乘坐公交车的客源流失比例较大。
5、公交管理不规范。江津公交企业在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基础上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挂靠”经营的车老板对车辆运营疏于管理,而公交企业对“挂靠”经营车辆制约手段有限,管理难度大。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加之“挂靠”经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公交营运中极力压缩运营成本。公交车每辆车只配备1名驾驶员,劳动强度大,存在疲劳驾驶等不安全因素;司乘人员工资低,雇用困难,售票员流动性大,频繁更换,造成服务质量差;公交运力投入不足、低峰时段增大发班间隔时间、不按站点停靠、缩短运营线路等问题屡禁不止。在公交智能化管理方面,未建立统一的公交信息化管理系统,视频实时监控、客流量科学监测及数据应用、运力智能调度等还未实现。
二、推进江津公交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行公交体制改革。学习借鉴涪陵、铜梁等区做法,对公交体制进行深度改革。一是整合公交企业。设定公交企业经营资质条件,确保公交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对现有公交企业进行整合后,原则上由一家国有企业经营我区公交车。二是回购“挂靠”经营车辆。由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挂靠”经营公交车进行回购补偿,实现公司化自营。政府财政配套一定资金对“挂靠”经营者和公交企业实施奖励。
2、加大对公交发展政策扶持。在公交基础建设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考虑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并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财政补贴。加大公交财政补贴力度,聘请第三方对公交运营进行成本监审,对公交经营亏损实施科学方式的财政补贴,并保证一定幅度的赢利。对新增投放公交车运力,给予适当补贴。
3、科学合理确定公交客运票价。在充分考虑公交公益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公交运营收入和财政补贴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公交客运票价,实现群众认可、企业正常运营、政府财力可承受三方面平衡。
4、编制公交发展规划。确立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理念,科学合理编制公交发展规划,并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公交换乘站场、公交优先车道、停车场、保养场、公交首末站、调度亭以及停靠站等公交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預留建设用地,对公交调度亭、公交停车港湾等公共设施实行同步建设。对城区原有公交线路布局进行统一规划调整,缩短运行距离、减少线路重叠、提高运行效率。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编制江津城区至周边镇街公交发展规划。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4
如何在班集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 塑造良好品格, 建立强有力的凝聚力、优秀的班级学风是现在高校辅导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班集体建设的意见, 完善当代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调查问卷, 分别对本院近800名学生采取了抽样问卷调查, 主要发放对象为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每班5 - 9 份问卷, 共随机发放问卷114 份。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班干部、班主任工作、班级制度建设、班费问题、班级活动、辅导员管理、班级学风。考虑到问卷调查的准确性, 还对部分学生、辅导员进行了访谈, 了解他们目前对于班集体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一、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我们了解到现在班集体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一) 学生性格特点影响班集体建设
目前学生多以90 后为主, 他们多为独生子女, 个性较为张扬, 独立意识强, 有良好的物质条件, 但另一方面却因为是独生子女, 在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方面往往不够, 较为以自我为中心, 考虑自身利益较多, 对集体利益考虑的较少, 较为缺乏集体观念以及要为他人着想的意识。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任性、狭隘和自私, 如此种种现象对班集体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 二) 缺乏制定合适的班级目标
班级目标是整个班级管理的核心, 只有制定共同的班级目标, 具备共同的理想, 才能有共同追求, 才能凝聚人心, 激励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促使全体学生心往一处想, 才能焕发生机, 创造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良好班集体环境。但是在做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 部分同学根本不清楚班级有没有制定相应的目标。认为班级有制定目标的同学也不知道班级目标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更不用说将班级目标细化为个人发展目标了。所以现在班集体中忽视了制定班集体目标。
( 三) 班级活动经费不足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学生每年都会上交班费, 多数为20 - 50 元。但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 班干及部分同学均认为上缴的班费多数用于打印资料及开展一次班级活动, 但是数额完全不足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目前班集体的活动经费来源非常单一, 多数学校也没有在班费这块按班级或者按人数划拨。
( 四) 班级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
通过问卷和与其他教师的访谈, 我们发现多数学生现在不愿主动与老师交流, 对老师可能存在一种敬畏的心理, 甚至是害怕的心态。多数时候反而是教师主动联系学生, 主要通过走访或谈心谈话, 现在多数学生会看到教师走访宿舍, 但是仍有少数学生没有看到老师走进学生宿舍。另外, 部分教师可能在四年内都没有与家长联系沟通过。于是乎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合适的交流圈。
二、加强班集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作为联系辅导员与学生的桥梁, 是辅导员及班主任的左膀右臂, 是整个班级的核心, 他们在班级中的威信、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 往往能够决定整个班级的精气神。在班集体建设中, 班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表率作用、凝聚作用、管理作用等等。有一支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聚人心、正班风。因而, 培养一支良好的班干部队伍是班集体建设的第一要务。要认真选拔, 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利用军训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军训后采取竞选民主的方式再结合军训期间表现确定班级干部人选。让那些真正愿意为班级成员服务, 有热心、有爱心、有能力的学生来担任, 同时要特别注重班干部的内部团结, 以加强对整个班级的吸引力。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指导, 学院也需定期开展各类针对学生干部的业务培训, 提高学生干部的班级管理及活动组织能力, 以期更好的为全体班级成员服务。
( 二) 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
随着班级组织机构逐步健全, 班级活动有序开展, 班级制度的作用逐渐凸显,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班级制度, 为班级成员提供行为准则。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必须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应建立在班级成员对班级目标广泛认同的基础上。首先要通过召开班会, 由全体同学根据班级现状, 讨论并制定出适合本班发展的班级制度, 包括考勤、请假、财务制度、评优评先等。并且在日常班级管理中, 所有班级成员要严格执行制定的班级制度, 对于不遵守班级制度的同学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班级制定中规定的相应惩罚。
(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最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班级氛围, 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 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通过活动无形中也增强了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能够自主融入到班集体中来。可开展不同种类的班级活动, 如团体拓展、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分不同阶段, 切合学校实际安排, 活动方式也可多样化, 分组讨论、抢答、辩论、演讲等均可。
参考文献
[1]许星.谈高校班集体的凝聚力建设[J].才智, 2011 (34) :293.
[2]张洪杰.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思考[J].吉林示范大学学报, 2010 (1) .
[3]许国艺.高校班集体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3 (1) .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5
一、稳定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据对全市10个区、县(市)调查统计,预计全年粮食种植意向272.85万亩,比上年减1.66%。其中春粮预计为31.03万亩,比上年减3.44%;早稻预计为3.27万亩,比上年减1.42%;单季稻预计为128.17万亩,比上年减2.44%;连作晚稻预计为11.23万亩,比上年减1.02%;夏秋旱粮预计为99.22万亩,比
上年增0.08%。
(一)、粮食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1、良田面积进一步减少。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批城镇建设项目(如房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开发区(如江东、钱江、临江等)的陆续开工建设,再加上大量线性工程,使得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粮田面积进一步减少,而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后新开发的耕地生产水平较低,给稳定粮食面积、实现高产稳产带来较大压力。
2、政策牵引力逐年减弱。一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政策扶持力度未增加,免交农业税影响日趋减弱,农民响应政策引导热情在逐年下降;二是现有政策扶持的主要对象是种粮大户和合作社成员,对于粮食生产的主体——千家万户的散户来说,对政策的响应程度更低;三是目前种粮直接补贴政策主要针对水稻和油菜作物,而旱粮作物未纳入补贴范围,对恢复和稳定春粮生产缺乏吸引
力。
3、粮价下降影响种粮积极性。据调查,2006年一些地方粮食收购价格比2005年有所下降,如余杭区晚粳稻收购价比2005年下降0.20元/公斤。收购价走低直接影响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导致不少种粮大户准备减少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4、种粮成本仍呈上升趋势。虽然今年农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体持平略升,但劳力成本与土地承包费用仍呈上升趋势,如余杭区劳力成本约35~40元/工,粮农土地承包费上升为400元/亩;萧山区劳动力成本从2005年40~50元/工上升到60~70元/工,打农药用工上升到80元/工以上,承包费稻区已上升到450~750元/亩,围垦地区已上升到700~850元/亩,水产养殖承包费已上升到1000~1200元/亩,最高已达到1800元/亩。同时近年来病虫危害加剧导致农药施用成本上升,对粮农尤其是种粮大户影响较大,不少原来种粮大户纷纷放弃
承包权或改行从事其它种养业。
5、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种粮大户转型。近年来,蚕桑、南美白对虾等产业的经济效益增长,与种粮的比较效益差距进一步拉大,部分种粮大户改行从事其它产业,如萧山区2005年20亩以上种粮大户为664户,种植面积为46256.3
亩,2006年下降到482户,种植面积减少到31786.1亩,预计,2007年种粮大户户数和种植面积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由于大户种植面积减少致使粮食种植
面积下降。
6、个别地方领导对粮食生产不够重视。尽管从中央到省市,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工作,但个别地方领导不仅不把人力、物力、财力向粮食生产倾斜,甚至还有意无意地把粮食面积的减少作为体现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的一个指标,直接影
响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主要对策措施建议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扩大“经济绿肥”种植面积,增施有机肥,提高农田质量和生产能力。2007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
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市级示范工程建设,计划实施市级示范项目5万亩。
2、抓好粮油产业带和园区建设。选择粮田集中连片、基础条件较好的商品粮基地,重点建设杭州东北部粮油和富春江沿岸粮油等2条产业带。2007年计
划建设1~2个粮食示范园区,市财政给予每个园区20~30万元奖励。
3、推进种子工程建设。一是加快高产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筛选出2~3个新品种进入示范或推广阶段。二是突出主栽品种。目前我市生产上种植的水稻品种有近70个,品种多而杂,农民无所适从。2007年将加大工作力度,早稻主推杭959等,晚粳稻主推秀水
110、嘉991、秀水09、浙粳22等,杂交粳稻主推秀优5号等,杂交籼稻主推中浙优1号、两优培
九、II优7954等。三是加快品种更新步伐。抓好良种提纯复壮和因地制宜推广高产良种,每年30%的用种得到更换和更新,提高我市良种水平。市种子种苗工程建设资金中专项安排100万元用于水稻种子工程建设。
4、全面推广高产关键技术。2007年将继续以项目为抓手,以技术培训和示范为手段,大力推广各项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粮油生产水平。计划全年引进粮油作物新品种60个,推广省定水稻主推品种60万亩,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80万亩,单季稻“五改”技术35万亩;
实施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13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00万亩。
5、组织开展统一服务。大力支持扶持各类粮食合作和专业服务组织,在农机、植保、供种等重点生产环节开展“五统一”服务,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实际困难,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2007年市级重点抓好“五统一”服务示范点建设,示范面积1万亩,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市级示范点建设工作。
6、扶持农田季节性转包。我市春季季节性荒田面积20多万亩,利用这些抛荒田发展水稻生产有着巨大的潜力。积极推进土地经营制度创新,鼓励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大力扶持农民承包季节性荒地种植水稻,不断提高农田利用效
率和效益。2007年市财政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对承包季节性荒田,连片种植粮油作物50亩以上,并在全市起到良好示范辐射作用的的生产主体给予每亩100元补助。
7、开展水稻高产竞赛活动。水稻高产竞赛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重要途径。一是通过集成配套技术应用,实现水稻的综合高产高效,并不断总结和完善适于各地实际的高产超高产配套技术;二是提高水稻高产竞赛实施范围和效果,通过竞赛活动推动面上技术应用;三是重视水稻生产技术难点攻关,加大优质、高产、高效专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进我市水稻生产技术进步。2007
年,市财政继续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水稻高产竞赛活动。
8、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全程粮食生产机械的推广应用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粮食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大力扶持粮食耕作、播种、栽插、植保、收割、烘干等机械应用,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市财政每年安排的200万元农机补助资金,要优先考虑扶持粮食生产机械。
9、贯彻落实种粮农户直接补贴政策。对全年水稻、油菜复种面积20亩以上大户及管理完善、运作规范、社员30户以上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内种粮
社员继续实行每亩5元补贴。
10、加强农业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农业保险。建议要加强对粮食、水产养殖、设施栽培等的保险,特别是应对非灾害性天气条件下的亏损问题等的保险。二是增加农业贷款。对扩大规模、提高设施化水平的大户,要求农业贷款适当放
宽条件,利息低一点等。
二、气候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
据对全市10个区、县(市)调查统计,我市冬种和春播作物播种面积预计为208.03万亩,比上年增0.32%。其中春粮预计为31.03万亩,比上年减3.44%(小麦、大麦、蚕豌豆分别为23.38万亩、0.98万亩和6.66万亩,分别比上年-5.63%、-16.0%和+7.63%);油菜预计为53.78万亩,比上年减1.6%;蔬菜预计为51.67万亩,比上年减1.62%;绿肥及牧草预计为9.39万亩,比上年增11.45%;果用瓜预计为9.77万亩,比上年增4.18%;中药材预计为4.07万亩,比上年增6.40%;花卉苗木预计为31.56万亩,比上年增0.32%。全年抛荒预计3290亩,比上年减28.02%,冬春二季的季节性抛荒预计为30.33万亩,比上年
减11.1%。
(一)、当前农作物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气候变暖影响作物产量。今年入冬以来我市气温明显偏高,据统计,今年冬季(2006年12月到2007年2月)市区平均气温7.8℃,比常年平均值5.6℃偏高了2.2℃,是第二个最高年份,仅次于2001年(8.3℃)。尤其是2月份气温达到了10.5℃,比常年平均值(5.7℃)偏高了4.8℃,比原来最高值2001年2月(9.5℃)偏高了1℃,创下了1951年以来我市有气象资料以来最高值。暖冬使春花作物生长加快,生育期缩短,目前大、小麦已进入拔节孕穗期,比去
年提早10天左右;油菜已进入盛花期,比去年提早7-10天。由于作物生育进程
加快,导致整个生育期缩短,将减少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
2、气候变暖增加生产成本。气候变暖后,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虽然光合作用增强能够促进根生物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土壤有机质减少,但土壤一旦受旱,根生物量的积累和分解都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需要施用更多肥料以满足粮食作物需要。此外,气候变暖后,农药的施用量将增大。随着气候变暖,作物生长季延长,昆虫在春、夏、秋三季繁衍的代数将增加,而冬温较高也有利于幼虫安全越冬。温度高还为各种杂草的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因此,气候变暖可能会加剧病虫害流
行和杂草蔓延。
3、遭遇倒春寒与暴风雨。我市3月4日傍晚到夜里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大幅度下降,西北山区为零下3度左右,大部地区在零度左右。本次寒潮对粮油作物的影响不大,但对处于采收期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造成一定危害。同时,3月14日遭遇暴风雨和连续阴雨,部分地区因排水不畅导致田间积水。
(二)、主要针对性对策措施建议
1、做好大棚蔬菜防冻保温工作。要注意加固蔬菜大棚。此次降温过程中风力可能较大,因此要注意及时封严、封实大棚薄膜,关好大棚门,拉好塑料大棚压膜线,以防被大风吹掀、损坏,加大冻害。要加强大棚蔬菜管理。晚上棚膜上可加盖草帘、无纺布、遮阳网等材料,提高棚温。西部各县育苗蔬菜大棚晚上应及时进行电热线加温,未铺设电热丝的可采用电灯、燃烟等措施提高棚内温度,以确保苗期蔬菜渡过此低温期。
2、做好经济作物防冻工作。要抓好早生名茶采收,达到名茶采摘标准的茶芽要抓紧采摘,减少冻害造成损失;防止倒春寒对茶树的侵害,可采取搭棚盖黑色遮阳网等方法,提高茶树蓬内温度,防止蓬内萌动新梢发生冻害。地形适宜的地方也可采取烟雾防冻法。对茶园桑园防冻可在上风处堆放树枝、落叶、杂草等,适时点燃,让浓厚的烟雾弥漫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减少地面热量向上辐射,使地面温度增高,以达到防冻的目的;低温过后应及早对冻害桑树枝条适度修剪,促进枝条下部或基部未萌发桑芽解除休眠,提高发芽率。对果园可根据不同条件采取覆盖作物秸秆或在果树周围1米的范围内铺设地膜、培土15~30cm或用稻草绳缠绕主干、主枝、树干涂白、灌水、熏烟、果实套袋等方法防冻。
3、做好露地蔬菜管理。对可收获蔬菜,要动员菜农及时采收上市或入室保鲜。留地蔬菜受冻后,易遭受病虫害侵袭,视蔬菜长势情况及时做好药剂防治工作。同时,应及时追施一次速效肥料,可用2%尿素溶液和0.2%的磷酸二
氢氧钾溶液作叶面喷施,增强植株抗性。
4、重视做好畜牧业防寒保温工作。有条件的畜禽场(舍)要加设取暖设备;条件差的鸡场,可将畜舍门窗,特别是北面窗用塑料膜钉好,或用油毛毡纸、草帘遮挡。要堵塞墙壁漏洞,以防贼风侵袭。要防潮湿、防漏雨,舍内要勤垫勤换
干草和松土,保持洁净和干燥,注意畜舍的通风透气,给畜禽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要提高饲料中能量水平,在饲料配制上,要适当增加玉米、油脂等能量饲
料的比例,以增强畜禽防寒能力。
5、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好大小麦、油菜、蚕豌豆等冬种大田作物田间的清沟排水,特别是田外沟渠的清理工作,对蔬菜大棚周围也要及时做好沟渠清理,以减少积水,预防冻害和渍害同时发生。对种植油菜、蚕豌豆和马铃薯等作物,在晴天时及时中耕松土除草,施好磷、钾肥等追肥,以提高作物抗寒能力。对
受冻桑树、果树要及时修剪。
6、做好防冻技术服务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低温防冻工作,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防寒防冻知识,做好技术信息服务,指导和帮助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6
关键词:深松整地;措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72-2
0 引言
2015年省、市下达玉门市的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试点工作任务面积13万亩,追加不含补贴深松面积7万亩。玉门市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落实深松整地补贴试点任务面积13.04万亩,追加不含补贴深松面积7万亩的任务。13.04万亩深松面积涉及全市10个乡镇,其中:玉门镇7826亩,下西号10179亩,黄闸湾21222亩,柳河11000亩,昌马28000亩,花海镇5288亩,柳湖乡3232亩,独山子乡1119亩,赤金镇12100亩,清泉乡84亩,花海大畅河30350亩。通过对农机深松整地补贴作业合同、验收单、补贴资金明细表等资料数据的校队整理、作业工作验收、补贴资金汇总等一系列工作,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暴露出深松整地示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1 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主要措施
1.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考核机制。专门成立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农机、财政、农牧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12个乡镇镇长为成员的玉门市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领导小组,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玉门市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机深松深耕整地作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技术路线、时间进度、实施方式和保障措施,通过整体规划引导,具体方案指导,进一步加快农机深松深耕整地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召开了全市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场演示会,把机械深松整地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落实深松作业补贴资金。充分发挥农机部门的职能作用。中央补贴资金重点向大中型动力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机械倾斜,优先补贴大马力拖拉机、深松机,优先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省上累加补贴的20万元资金,也全部用于购置适宜深松整地的大型动力机械及深松整地机械。为了使此项工作更好地推广,我们积极向市政府报告,市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0万元作为购置深松机械的专项补贴资金,共补贴深松整地作业机械及大型农机具100 余台套。
三是制订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配套机具扶持补贴办法,下发到各实施乡镇,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督导检查。切实把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落到实处,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1.2 宣传发动,科学指导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机深松作业的宣传,采取农机科技下乡、发放明白纸、召开市、乡两级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应用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的自觉性,切实为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工作开展以来,在电视台开辟了农机深松政策宣传专栏,多次深入各乡镇落实深松任务,广泛宣传深松深耕作业的意义、作用、技术要求和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群众对补贴政策的认识程度和使用新技术的自觉性。共发放明白纸、宣传资料2万余份,召开市、乡现场演示会13余次,培训班1次。同时,结合宣传工作的开展,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以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队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为纽带,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整乡、整村、整组推进的乡镇为主题,积极开展全方位“深松整地作业”,确保了农机深松整地工作扎实、有效、稳步推进。
1.3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作业进度和质量
为加强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资金的监管,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实处、深松整地作业取得实效。一是建立日报制度。对实施乡镇实行每日统计报表制度,由用机户填写作业面积、收取费用、电话并签字确认,实施乡镇负责人每天对机手作业情况进行乡镇工作进展情况,并核实,以确保作业面积的真实性。通过日报,及时掌握实施经常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进度慢的地方认真查找原因,进行整改督导。二是建立奖惩制度。把完成深松深翻整地任务情况与奖惩制度挂钩,对完成深松深翻整地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三是建立健全作业质量检查制度。按照作业标准严把质量关,指导机械深松整地工作,保证了深松整地作业质量和进度。四是印发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村组申请表、作业确认表、补助资金明细表、作业补助明细表、补助情况汇总表、作业协议等,同时制订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和补助资金操作流程,要求各乡镇要严格按照要求规范作业,认真核查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遵循“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将补助资金及时兑现给相关农户或农机服务组织。
2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是一项新的任务,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对实行农机深松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由于农户多年来,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农户习惯于用拖拉机牵引犁铧深翻,加之深松旋耕作业技术刚开始推广,农户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过来。三是全市一膜多年使用普遍存在,不利于深松作业。四是种植饲草、枸杞面积大,深松面积落实有难度。
3 对策建议
①按照“梯度推进”的原则,建议明年的深松整地作业项目,继续优先安排试点县,以巩固今年的经验和成果,同时,在今年的实施过程中,农机手购买了大量的深松机,以防止机械闲置,资源浪费。在宣传过程中,农民群众已认可三年深松一遍的作业模式;在今年的实施过程中,也是按三年深松一遍计划的。今年没有得到深松的,期盼明年实行深松,政策的连续性要取信于民,切实力争在三年内把玉门市适宜深松的土地全部深松一遍。
②实施深松的机具,需要配套大马力的动力机械,农民在购置深松作业机械时,投资额大,占用的补贴资金份额大。农民群众强烈要求深松机及配套动力机械,应适当提高补贴比例,以减少农民的投资。同时建议增加深松整地作业的补贴额度,真正让广大农户得实惠。 通过对农机深松整地补贴作业合同、验收单、补贴资金明细表等资料数据的校队整理、作业工作验收、补贴资金汇总等一系列工作,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暴露出深松整地示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参 考 文 献
[1] 朱建峰.大中农场农机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55.
[2] 黄真国.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1999(9):39-40.
[3] 张福俊,虎治礼.加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0):16-17.
[4] 谈志斌,妥文.彭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88-89.
[5] 李燕,王栋.绿色制造理念为指导的废旧农机具修复再利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8(6):84-86.
[6] 曹晓林,万江华,陈绪红.江西农机信息网络化现状与发展建议[J].江西农业学报,2007(11):157-158.
[7] 吴昊.海南省农机化现状及推广管理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1):610-611.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7
一、正确认识财务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防止贪污腐败 ,促进廉政建设
财务公开使各项收支处于“阳光之下”,各种违规、不合理做法将无处可藏,广大领导干部的责任自律和廉洁奉公意识将得到有效增强,从根源上将贪污腐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保护我们的领导干部少犯或不犯经济错误。
(二)有效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效益
当前,国家制定的财经规章制度较多,但部分事业单位执行起来却折扣不少,制度应有的指引、规范和警戒作用得不到发挥。 实行财务公开后,群众的广泛监督必然促使领导干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财经政策,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从而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有效发挥群众作用,推进发展进程
充分发挥群众在财务公开中当家理财的作用,必然出现干群合力, 民心归一的良好态势,各项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将实现健康发展。
二、财务公开现状及其产生根源
(一)当前公开现状
笔者有针对性地选取了科研院所和医院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公开严重落后,突出表现为,第一,未成立财务公开领导小组。 无人组织公开工作。 第二,未建立财务公开管理制度。 公开什么? 如何公开? 没有规矩,全凭领导意愿,随意性大。 第三,公开内容不全面。 绝大数单位只是公开年度收支决算,对预算执行、专项经费使用和审计结果等情况未予公开,普遍存在“半公开”现象。第四,公开范围不到位。多数单位仅在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中进行公开。 第五,公开形式单一。 只是通过会议形式公布,未设立公开栏或布告墙等。
(二)产生根源
事业单位财务不公开透明,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
1、认识不到位,缺少动力
有人认为,财务信息是单位的内部机密,不宜让老百姓知晓,免得生“事非”。 另一方面是利己思想在作遂,利用财务不公开,官者就可权力滥用进行“暗箱操作”。
2、制度未建立,缺少保障
近几年来,事业单位腐败问题连绵不绝,问题的根源还在于财务公开制度未建立。 国家财经制度相关章节虽然对财务公开进行了明确,但由于没有建立专门的制度,缺乏强制约束,各单位从思想上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让其完善内控制度便无从谈起,财务公开实质就成了一句空话。
3、监督不给力,缺少制约
主管部门是否对财务公开进行监督检查, 将直接决定财务公开工作的好坏。 目前,无论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还是专项检查,审计监督均未对财务公开情况提出过质疑。 “既然上级都不检查过问,那还公开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好满足了个别领导的“腐败需要”。
三、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财务公开的作用,事业单位必须加强组织领导,重点把握公开时间、内容和形式。 领导小组是确保财务公开的组织保障,公开时间是使财务公开的内容与其相适应的时间保证, 公开内容是真正实现公开的实质与核心,其公开形式则是实现公开的载体与途径。 重视和规范财务公开是切实搞好事业单位财务公开的关键。
(一)成立财务公开领导小组
各单位要成立以事业法人为组长,部门负责人、财务主管、职工代表组成的财务公开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财务公开工作细则,审定公开内容,收集反馈群众对财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财务公开内容需领导小组审核签字,公开资料需留档备查。
(二)财务公开时间
主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进行财务公开, 期中、 期末各公示一次,其他财务重大事项可根据需要在事前、事中或事后进行公开。
(三)财务公开内容
财务公开制度是指各事业单位在相应法律法规范围内, 按照规定程序将单位重大财务决策和职工关注的热点财务问题, 适时如实规范地向职工公开的一种制度。 公开内容主要包括,第一,财务管理制度和政策通知规定。第二,财务计划。包括部门预算和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等。 第三,经费收支情况。 包括部门预算、专项经费及经营性收费的收支情况等,特别是建设项目经费落实、公开招投标、“三公”经费预算执行以及公务卡使用情况等。第四,收费情况。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收费结果等。 第五,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经济事项。
(四)财务公开形式
财务公开形式要多样化,做到程序简洁、通俗易懂、操作简便。 第一,按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通报预算执行、收支决算以及重大财务事项,充分发挥职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 第二,设立财务公开栏或布告窗。 定期公布财务动态,方便广大职工了解。第三,单位文件。财务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以文件形式进行公布。 第四,召开党政工联系会。 发布群众关注的焦点事项,对群众提出的疑问、要求做出解释和答复。 第五,制作财务简报。 通报财务公开情况及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 第六,内部网络。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信息量大、不易损坏及方便查阅的特点,公布财务办事规则和规章制度。
四、保障财务公开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
全面推进财务公开是一项意义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要落实好这项工作,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财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
(一)规范制度,增强财务公开的实效性
建议国家以行政法规形式发布《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明确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以及监督检查等内容。 同时,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公开管理办法,防止财务公开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杜绝“形式主义”。
(二)加强管理,增强财务公开的针对性
财务管理是财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第一,提高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 通过集中组织学习财经法律法规,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增强依法理财能力。第二,完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保障资产安全、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完整,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第三,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财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单位要选派责任心强、专业能力过硬的人员充实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专业知识和理念学习,提高适应改革发展的素质要求,增强财务公开基础能力。
(三)落实监督,增强财务公开的持续性
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财务公开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求。 首先, 建立财务公开监督检查机制。 将财务公开纳入审计检查范围,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确保财务公开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其次,将财务公开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廉洁执政考核内容。 通过制定考核指标进行强制性约束,确保财务公开落到实处。 第三,健全职能部门和群众监督。 充分发挥财务、办公室职能部门作用,定期检查总结制度执行、资产管理及开支情况,相互监督促进。 同时设立法人信箱和举报箱, 畅通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及时收集处理群众意见,真正发挥财务公开监督职能,确保财务公开工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务与管理,2010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8
一、正确认识财务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防止贪污腐败,促进廉政建设
财务公开使各项收支处于“阳光之下”,各种违规、不合理做法将无处可藏,广大领导干部的责任自律和廉洁奉公意识将得到有效增强,从根源上将贪污腐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保护我们的领导干部少犯或不犯经济错误。
(二)有效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效益
当前,国家制定的财经规章制度较多,但部分事业单位执行起来却折扣不少,制度应有的指引、规范和警戒作用得不到发挥。 实行财务公开后,群众的广泛监督必然促使领导干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财经政策,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从而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有效发挥群众作用,推进发展进程
充分发挥群众在财务公开中当家理财的作用,必然出现干群合力, 民心归一的良好态势,各项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将实现健康发展。
二、财务公开现状及其产生根源
(一)当前公开现状
笔者有针对性地选取了科研院所和医院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公开严重落后,突出表现为,第一,未成立财务公开领导小组。 无人组织公开工作。 第二,未建立财务公开管理制度。 公开什么? 如何公开? 没有规矩,全凭领导意愿,随意性大。 第三,公开内容不全面。 绝大数单位只是公开年度收支决算,对预算执行、专项经费使用和审计结果等情况未予公开,普遍存在“半公开”现象。第四,公开范围不到位。多数单位仅在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中进行公开。 第五,公开形式单一。 只是通过会议形式公布,未设立公开栏或布告墙等。
(二)产生根源
事业单位财务不公开透明,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
1、认识不到位,缺少动力
有人认为,财务信息是单位的内部机密,不宜让老百姓知晓,免得生“事非”。 另一方面是利己思想在作遂,利用财务不公开,官者就可权力滥用进行“暗箱操作”。
2、制度未建立,缺少保障
近几年来,事业单位腐败问题连绵不绝,问题的根源还在于财务公开制度未建立。 国家财经制度相关章节虽然对财务公开进行了明确,但由于没有建立专门的制度,缺乏强制约束,各单位从思想上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让其完善内控制度便无从谈起,财务公开实质就成了一句空话。
3、监督不给力,缺少制约
主管部门是否对财务公开进行监督检查, 将直接决定财务公开工作的好坏。 目前,无论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还是专项检查,审计监督均未对财务公开情况提出过质疑。 “既然上级都不检查过问,那还公开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好满足了个别领导的“腐败需要”。
三、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财务公开的作用,事业单位必须加强组织领导,重点把握公开时间、内容和形式。 领导小组是确保财务公开的组织保障,公开时间是使财务公开的内容与其相适应的时间保证, 公开内容是真正实现公开的实质与核心,其公开形式则是实现公开的载体与途径。 重视和规范财务公开是切实搞好事业单位财务公开的关键。
(一)成立财务公开领导小组
各单位要成立以事业法人为组长,部门负责人、财务主管、职工代表组成的财务公开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财务公开工作细则,审定公开内容,收集反馈群众对财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财务公开内容需领导小组审核签字,公开资料需留档备查。
(二)财务公开时间
主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进行财务公开, 期中、 期末各公示一次,其他财务重大事项可根据需要在事前、事中或事后进行公开。
(三)财务公开内容
财务公开制度是指各事业单位在相应法律法规范围内, 按照规定程序将单位重大财务决策和职工关注的热点财务问题, 适时如实规范地向职工公开的一种制度。 公开内容主要包括,第一,财务管理制度和政策通知规定。第二,财务计划。包括部门预算和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等。 第三,经费收支情况。 包括部门预算、专项经费及经营性收费的收支情况等,特别是建设项目经费落实、公开招投标、“三公”经费预算执行以及公务卡使用情况等。第四,收费情况。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收费结果等。 第五,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经济事项。
(四)财务公开形式
财务公开形式要多样化,做到程序简洁、通俗易懂、操作简便。 第一,按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通报预算执行、收支决算以及重大财务事项,充分发挥职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 第二,设立财务公开栏或布告窗。 定期公布财务动态,方便广大职工了解。第三,单位文件。财务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以文件形式进行公布。 第四,召开党政工联系会。 发布群众关注的焦点事项,对群众提出的疑问、要求做出解释和答复。 第五,制作财务简报。 通报财务公开情况及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 第六,内部网络。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信息量大、不易损坏及方便查阅的特点,公布财务办事规则和规章制度。
四、保障财务公开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
全面推进财务公开是一项意义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要落实好这项工作,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财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
(一)规范制度,增强财务公开的实效性
建议国家以行政法规形式发布《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明确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以及监督检查等内容。 同时,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公开管理办法,防止财务公开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杜绝“形式主义”。
(二)加强管理,增强财务公开的针对性
财务管理是财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第一,提高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 通过集中组织学习财经法律法规,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增强依法理财能力。第二,完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保障资产安全、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完整,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第三,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财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单位要选派责任心强、专业能力过硬的人员充实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专业知识和理念学习,提高适应改革发展的素质要求,增强财务公开基础能力。
(三)落实监督,增强财务公开的持续性
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财务公开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求。 首先, 建立财务公开监督检查机制。 将财务公开纳入审计检查范围,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确保财务公开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其次,将财务公开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廉洁执政考核内容。 通过制定考核指标进行强制性约束,确保财务公开落到实处。 第三,健全职能部门和群众监督。 充分发挥财务、办公室职能部门作用,定期检查总结制度执行、资产管理及开支情况,相互监督促进。 同时设立法人信箱和举报箱, 畅通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及时收集处理群众意见,真正发挥财务公开监督职能,确保财务公开工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务与管理,2010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9
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 资源处置不当, 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过于简单, 内容不全, 程序不合等问题, 个别乡镇的“三资”管理甚至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 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下, 有效解决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三资管理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2013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紧紧围绕“保供增收惠民生, 改革创新添活力”的目标任务, 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农村财务问题历来为广大农民所关注, 是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和焦点, 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加强农村集体三资代理人员培训, 做好农村财务工作, 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设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对强化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推动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今年农业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
中央领导的指示和国家下发的一系列文件, 充分说明了加强农村集体会计人员培训, 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推行农村财务公开, 搞好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三资财务管理与财务公开不规范
长期的三资管理工作中, 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营和监督机制, 出现了现金管理不规范, 账目记录不完整等问题。部分基层工作者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 收支均不入账。在收款后, 干部私自保管、挪用, 导致村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 寅吃卯粮。
同时由于公开载体及方式较少, 对外公示财务信息量受到限制。在村务公开方面的落实程度不够, 公开不及时, 内容流于形式, 真实度低, 这些问题明显导致群众的信任度降低, 并出现深层次矛盾, 在群众和干部之间较易引发利益纠纷。
(二) 对外商业合作程序不完善
在集体矿产、山林、土地、果园等集体资产的承包出租时, 合同制定要素不全, 条款不明, 发包期限过长, 指标超低。权利义务没有达到平等, 在公开投标时存在不公平竞争。有些甚至没有书面合同, 只是口头上协议等。
部分基层工作者以权谋私, 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如有些集体山林场、鱼塘、采石场等资源, 未向承包户签订合同, 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 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 也反映了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三) 管理者工作素养和能力不足
少数村三资管理工作者个人业务能力不足, 部分乡、镇干部人员流动性大, 在工作交接时反馈不及时, 移交档案不完整,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农村税费改革后, 一些乡镇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 可管理资产少, 因此对三资管理工作意识的淡薄。
农村三资管理是乡镇经营站管理职能之一。但目前农村乡镇经营站的工作人数较少, 监管能力严重不足。且一些经管人员常年为业务奔跑, 但因方向的不明确性, 从而“种了别人的地, 荒了自己的田”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对于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健全三资管理制度
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优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要求, 因地制宜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 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进行试点研究。总结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 探索研究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和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研究提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意见。
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评估流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处置流程》、《农村集体资产集中采购制度》、《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流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合同鉴证流程》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台账, 清算农村集体资产家底, 完善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转让合同等执行程序。在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方面, 以及农村集体合同执行情况方面的监督检查要加强。而对集体“四荒”地的开发利用, 更要严格遵守公开竟价承包和招标制度。
(二) 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
以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为前提, 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各乡镇党政府要积极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 加强财经财政知识的培训, 提高基层工作者的职业水平。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化, 即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 指导各地基层工作者熟悉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使基层工作者对于责任追究制有更深的了解并学习它。
(三) 完善三资管理监督体系
加大集体财务的公开力度, 强化对公开事项及时性和公开内容真实性的监督。同时开展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 加强“重点村”和群众反映强烈村审计。使三资监管程序得到规范, 责任得到落实。
凡是涉及集体资产、资源出租、承包、转让等行为的、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需一次性动用村集体资金数额较大的、因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增加债务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编制、调整的、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等重大事项, 必须通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支委会和村委会商议、村监督委员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决议, 并实行提议预告、决策公告、实施结果公示。而在集体资产、资源处置过程中, 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杜绝暗箱操作, 较大资产、资源处置应按照招投标或公开拍卖方式确定经营者和买受人。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以案说教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对于把集体资源以低价承包或出售, 而获得个人私利的干部要严格查处。以案说教的方法扩大宣传力度, 教育党员干部要树立廉洁自律意识, 筑牢防腐拒变防线。同时对于不管理集体资源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要追究渎职、失职罪, 同样受到应有的惩罚。
(四) 建立农村信息交流平台
推进农经系统信息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网络监管信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信息平台、合作社信息平台建设, 以县乡两级为重点, 采取先易后难、先单项再综合等办法, 有组织的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围绕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进一步整合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 加快开发建立农经综合服务平台, 提高农经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摘要:农村资金、资产、资源, 即三资, 作为农民利益相关的问题向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但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 运作不规范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以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刘瑾瑜.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福建农业, 2009.
[2]谢培河.浅析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强化管理之对策[J].福建农业, 2010.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10
随后,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公布了限价房的近期建设计划并开始实施,近两年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各地开展限价房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诸如销售对象难以确定、房价仍过高及监管不力等等。因此,目前不少人对限价房政策提出异议,甚至有人建议取消限价房。
本文则认为,我国限价房政策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利大于弊,况且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逐步解决的。而且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限价房在解决我国中等收入人群住房方面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下面本文将针对我国限价房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从而为一些地方政府实施限价房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1、我国限价房政策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限价房政策自出台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各地在限价房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政策的推广与实施。
1.1 不少地方建设限价房时,选址较为偏僻,使该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限价房建设时,将限价房的选址放在城郊结合部甚至是远郊区,这样做可能带来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导致限价房建设完工后无人问津,政府的限价房政策难以继续开展,同时又使开发商损失严重,挫伤了其参与限价房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居民买房后,周围环境给其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致使其交通、上学、就医等居住成本大大增加,甚至抵消了其购房时的价格实惠部分,这样就使得入住居民对政府产生了抱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1.2 限价房的销售对象难以界定,致使其目标发生了偏离
限价房的实施关键是要面向特定人群,如果对其购买资格界定不当,将会产生不少负面影响,从而违背限价房建设的初衷。因此,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在开展限价房政策时都严格限定了销售对象。但是,鉴于目前我国个人收入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在具体设置限价房的申购条件,以便对其销售对象进行准确界定时却出现了许多问题,致使一些不符合申购条件的高收入人群买到了限价房,而真正需要住房的人群却被排挤在外,从而偏离了限价房的实施目标。
1.3 政府、开发商及百姓三方对限价房的认识不统一,难以对其进行准确定价
在我国限价房建设过程中,其售价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在对限价房进行定价时,由于百姓、开发商及政府的立场不一样,这样他们对限价房售价的看法自然也存在差异。老百姓认为限价房与经济适用住房相似,其作为购买者自然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开发商在建设限价房时本来其利润就受到了限制,在限制最高房价的基础上,自然想让房价尽量向最高报价靠拢,以获取较多的利润;而政府则希望限价房的建设既能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同时又使得房价稳定在一定水平,以便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可见,一旦限价房的售价出现偏差,损害到其中一方的利益,都会阻碍限价房的顺利实施,而这样的情况已在我国不少地方出现过。因此,如何能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售价,使三方都能满意,是限价房实施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1.4 政府在限价房方面面临着监管难、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
与经济适用住房一样,我国各地政府在实施限价房政策时,亦面临着监管难的问题。同时,由于我国限价房属于政策性商品房,这样老百姓认为限价房就是政府房。因此,一旦出现质量、物业等方面的问题时就去找政府,这样就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即使政府开展了工作,也有可能因其不能达到百姓的期望值而受到指责,从而使政府面临尴尬境地。
1.5 大多数限价房建设比较集中,致使其后续管理,尤其是物业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我国的限价房大多集中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后续管理和长效管理问题就逐渐凸显出来,如我国宁波市限价房小区物业费收费难的问题就比较突出。对这种问题如不及时进行解决,就易引发群体性矛盾,增加社会管理压力,从而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2、我国限价房实施中主要问题的相应对策
2.1 限价房选址方面的对策
我国的限价房是一种价格介于市场商品房和保障性经济适用房之间的商品住房,其本质上是一种中低价位的商品房,那么限价房的选址就应与其定位相符,选择在当地普通住宅开发的热点区域,如新城和郊区一些轨道交通沿线,这样既可以稳定房价,又可以解决部分中低收入阶层的自住需求,降低其居住成本。因为较为便利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生活设施,为居住者提供了便利的生活需要,而低廉的土地成本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限价房成本,进而限制房价的作用。
2.2 限价房销售对象界定的对策
在我国部分城市,不少中等收入者已被高房价挤入了住房困难群体,因此,限价房的销售对象就应该是这部分既无能力购买普通商品房、又超过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中等收入家庭,而且随着我国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的调整,限价房的购买对象应扩大到所有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限定了销售对象,接下来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准确界定这部分中等收入家庭。因为目前我国个人收入信息系统的不完善,致使其工作刚开始时会存在一些困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个人收入信息系统会逐步得到完善,界定限价房对象的工作会变得相对简单。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而且各地开展限价房建设的时间前后不一,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限价房准购标准,确保当地中等收入住房困难群体能够享受到这项策的实惠,进而缓解其住房压力。
2.3 限价房定价的对策
我国各地政府在出让限价房土地时,应充分考虑当地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并以目前房价为基础,按照一定程序对其开发成本、税金以及利润进行测算,进而确定其销售价格上限。此外,最高房价的最终确定权在于政府,政府可以根据房地产市场状况及宏观调控目标,对其进行适时调整。总之,限价房的推出价格应该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能被当地的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接受,切实体现其在价格方面相对于商品房的优势。
2.4 限价房的监管对策
限价房的监管可借鉴我国经济适用房和某些地方的监管模式,如我国宁波市在开展限价房建设时,政府严格按照“申请、审核、公示、摇号”程序确定准购对象和选房顺序,准购对象按序向开发建设单位选购住房,确保销售环节公开透明。
这里,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明确划分高中低收入者的界限,严格身份认定和申购审核制度;二是申购对象要经户籍、收入、住房等相关部门的审核和公示;三是建立监督机构,重点对申报、审批、销售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四是严禁“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对于虚报、隐瞒等非法手段获得限价房的给予严厉惩处,对提供虚假收入的申请人,一旦查实,应立即取消申购资格,收回所购住房,对开给假证明的单位(机构)追究承办人的行政责任,对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对开发商可取消开发资格;五是继续完善、发展网上交易平台,使其成为房地产(含土地)招投标和开工、施工、竣工以及销售全过程的登记、管理及监督平台。
此外,凡限价房的住户,不应给以全产权。对于限价房,可以规定购买者10年内只有一半产权,以避免重蹈经济适用房覆辙,且到10年不允许私下交易,同时要加紧相关政策的出台。
在监管过程中,政府的态度很关键,只要当地政府足够重视,各部门之间协同一致,互相配合,同时充分利用传媒进行宣传和监督,保证操作透明化,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监管工作过细,也会引起成本的增加,这就要考验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本文以为,即使监管成本较高,目前仍值得这样做,因为这样不仅保证了对象的真实性,而且为以后的工作开展铺平了道路,可以大大减低以后的工作成本。
2.5 限价房的物业管理对策
我国限价房的物业管理,可照经济适用房的物业管理方式,既可采取招标方式选择物业服务企业实施前期物业服务,也可以在社区居委会等机构的指导下,由居民自我管理,提供符合居住区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物业服务。
通过招标方式选聘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时,政府应注意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应与其签订严格的合同文件,即要保证购房者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二是物业管理费的收取方面,政府应与物业管理公司通过协商,尽量将物业费降低。
在政府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限价房购买者也应积极参与进来,与政府、物业管理公司一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建设,使之有法可依。
3、对我国限价房政策的相关建议
2007年11月30日,我国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对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经济适用房是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这样,先前可以享受到经济适用房保障的那部分中等收入家庭将不被覆盖在内,这些人以及“夹心层”(指的是城镇中一部分既无能力购买普通商品房、又超过先前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怎样解决,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与财富结构模式下,我国中等收入家庭在住房方面同样存在困难,为了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这部分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仍需政府给予一定的保障。
笔者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的限价房政策已日趋成熟,兼之有以往的工作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限价房就可以体现出它的优势,成为政府解决中等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有力手段。因此,针对目前的限价房政策,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几条建议。
3.1 适当加大限价房的建设规模
对政府而言,限价商品房的建设用地是在附加条件的基础上实行公开挂牌出让,政府可以收取一定的土地出让金,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比起政府在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投入,限价房的投入显然要少一些。可见,扩大限价房的建设规模,不仅资金方面要少出一些,而且还可以解决中等收入者的住房,可谓一举两得。
3.2 借鉴“产权共有型”经济适用房制,实行“产权共有型”限价房模式
考虑到目前我国中等收入者的实际情形,他们中一部分人在购买限价房时还是存在困难,这时我们可借鉴经济适用房“产权共有”模式,实行“产权共有型”限价房制,并严格限价房的上市交易,对其上市交易规定一定年限,而且交易时还应补齐政府所给予的优惠补贴,如果住房人想拥有全部产权,可出资购买另一部分产权。这样就可以使不少中等收入家庭住上房子,从而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3.3 建议政府将限价房纳入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使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我国的限价房政策出台至今已有数年时间,但是一直没有被政府纳入我国目前的住房保障体系,而且关于其是否应被纳入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争议一直存在。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调整后,鉴于限价房在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方面的优势,应尽快将其纳入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使之与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体系接轨,从而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进而更好的解决我国居民住房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限价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逐步解决的,况且目前我国各地的限价房政策开展还算顺利,已经有效地解决了一些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可见,限价房非但不应被取消,还应被纳入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成为下一阶段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深化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达到稳定房价目标的有力手段,进而促进社会稳定,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阿忠.中国住宅市场的价格博弈与政府规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27-237.
[2]谢良兵.“限价房”离我们还有多远[J].中国新闻周刊,2006,(9):49-51.
[3]欧阳鑫林.两个“一千万”带个我们什么[J].北京房地产,2007,(3):40-43.
[4]王克忠.二论房地产“双竞”价格形态(下)[J].上海房地,2007,(8):4-6.
[5]陈本君.解析宁波市的限价房政策[J].住房保障,2006,(11):54-55.
[6]王伟民.江苏试行经济适用房产权共有[N].中国房地产报,2007-05-28(A04).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11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含义及意义
医院内部控制是医院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现在医院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本文针对目前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的建议进行分析。
二、目前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环境
1、领导重视度不够。我国医院的管理层多为医疗专家,对自己的专业具有权威性,但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及相关财务知识的了解不多,对内部控制建设及相关工作的重视度往往不及对医疗工作的重视。
2、内部审计工作渗透力不足。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甚至有些医院目前尚未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内审工作的开展主要以对差错防弊的事后控制为主,而对经济事项的风险防范及事前、事中控制力不足。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医院的会计人员一部分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近年来,对医院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也增加了科班出身的新鲜血液,队伍迅速扩大,但由于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与后续培训跟进不足,医院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
(二)风险防范意识及应对措施不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医院在发展进程中呈惯性增长态势,关注经济指标的增长、设备投入、就医环境改善等,但却往往缺乏对整个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与应对。例如,近几年,很多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都在忙于开展大型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采购,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元,大部分是依靠银行贷款取得,但往往事前并未进行充分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及论证,因而不仅可能影响职工切身利益,还可能给医院带来风险损失。
(三)内部控制的缺陷
1、职责权限划分不清。一方面,表现在医院管理层授权审批权限不清楚、存在交叉。另一方面,医院会计人员兼职较多,权限划分不甚清晰,形成内控制度执行的盲点。
2、财务收支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财务收支制度及流程不完善,对退费、票据、价格管理、各项报销业务及应收款等内控环节点的设置及控制不足。
3、资产管理及控制的弱化。一方面,表现为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发货、盘点等制度制定不全或执行不严格,即固定资产盘点不能做到定期盘点、重点盘点、全面盘点;固定资产购置缺乏事前对购置成本及预期收益的有效论证,盲目求大求全,从而使得部分设备闲置或收益率过低。另一方面,流动资产的采购及使用未能考虑最佳订购量、订购时间等因素,从而造成投入产出比例不高甚至浪费。
4、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医院运营缺乏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全面预算,或只有预算缺乏强有力的执行,从而使医院内控制度建设有所缺失。
5、缺乏完善合理的绩效考评控制。一方面,长期以来,对医院干部政绩、业绩的考核大多以收入的完成情况为依据,缺少对内控相关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等综合考察。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奖惩制度,未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據。
(四)信息与沟通不畅
1、信息系统不完善。与大型企业相比,医院的信息系统庞大、复杂,但管理的完善度尚有待提高,系统的各关联点的内控牵制不够。
2、信息沟通欠佳。医院传统的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等因素使内控系统所需的内部财务、经营和外部市场中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不能在医院有关层次之间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
(五)内部监督不够
医院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情况缺乏日常或专项监督,不利于发现内控缺陷并完善。
三、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内控环境
1、加强管理层重视,全员参与。医院应成立有管理层参加的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内控制度,定期对医院各相关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与奖惩挂钩,通过流程的建设与实施,使各环节的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共同完善内控环境。
2、提高医院内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内控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医院应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配备既懂财务知识又懂审计知识的专业人才,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不仅对财务收支的合理、合法、准确性进行审计,同时应对医院经济流程各环节的风险性进行评估,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提高内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3、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人员是制定制度和实施制度的主体,又是制度管理的对象。医院应加强对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法律意识,做到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从个人角度做好自我约束,同时作为医院也可随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业务工作情况,以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会计内控环节的重点细节控制,有效防范风险
1、加强资金活动控制。医院的收支活动频繁,现金量较多,把好货币资金流动的收支关是加强内控活动最基本的保证。一方面,医院的业务收入控制方面,要加强对收费票据、医保(银联)卡、往来款项、每月对账等全过程的管理,并逐渐通过收入控制的电子化模块取代手工稽核,加强收入控制的力度和准确度。另一方面,医院的支出活动是内控会计控制的重点,医院应严把支出关,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按规定保管、使用印鉴,定期对现金经办人进行抽查,定期核对银行账户并有第三方稽核,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的使用及相互补充,做好货币资金收支的有效控制。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众多,价值很大,做好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不仅是开展正常业务活动的保证,更是内控建设的关键点。首先,应实行固定资产的对口管理,由专门部门进行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其次,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使用、维护、处置等一系列内控制度并切实执行,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发挥固定资产的有效性;再次,切实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等,并以此发现内控盲点,不断加以改进;最后,在加强上述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做好医院大型设备的购置论证及效益分析,在实施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3、做好药品及库存物资的管理。药品和各类库存物资是医院开展正常医疗活动的必备品,占用流动资金较大,因而对其管理也显得格外重要。在完善相应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应设置科学的使用流程,准确核算“进、销、存”情况,定期进行盘点,实时加强监督与核对,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基础上降低医院的占用成本。
4、推行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是驾驭财务控制全过程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手段。医院应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推行科学、细化的全面预算,对医院的各项财务收支实现计划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制度,避免无计划和超预算开支,并通过分析预算与实际的差距不断完善预算体系,同时推动内控建设的发展。
5、合同管理控制。随着医院经济业务的发展与扩大,与客户方的商定事项,如银行服务、物业管理、设备采购、基本建设等,均通过合同来约定、规范,而对合同的正确使用与执行在医院内控制度建设中成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签订合同时要充分审核合同要素是否完整,权利义务关系、履约方式等其界定是否正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已签订合同的管理,利用合同管理软件进行分类管理,以做到事前提醒、事中执行、事后分析,通过最优化地设计和管理合同,以获得利益、回避风险、减少损失。
6、建立切实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制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指标,针对不同的评价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体现各项评价指标对绩效考评结果的影响程度和重要程度;根据历史标准、预算标准、行业标准等选择符合医院实际的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奖惩措施,将评价结果企业应当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据。
(三)加强信息建设与沟通
医院应对医院信息(HIS)系统及相关的资源管理平台(ERP)不断进行完善,使之成为高效、开放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借助上述平台,完善医院的业务流程,使每个部门(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与任务,通过药品核算、医生工作站、医技工作站等全方位网络化管理,提高内控系统的运行效率与沟通效果。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有效的监督体系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医院应定期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医院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能促进维护资产安全,提高信息报告质量,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医院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傅蕾莉.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与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2010(8).
2、王璇等.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失效原因及其改进[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4).
3、孙克国.浅议医院内部会计控制[J].财经界,2010(9).
4、钟珺.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公立医院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0(11).
5、任明.合同管理风险及其AHP群策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9(1).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篇12
一、重庆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金融机构在重庆市政府、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重庆市银监局的引导下, 逐渐加入到支持“三农”经济的行列,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形成了“两翼一体”的农村金融格局。“两翼”, 一方面指的是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 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另一方面指的是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 包括村镇银行、融资公司、贷款、担保公司、民间借贷等。“一体”, 指的是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重庆银管部的数据显示, 截止2013年底, 重庆市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有以下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邮政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及25家村镇银行、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贷款有限公司。截至2012年末, 重庆农村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为15131.22亿元, 其中涉农贷款余额为2520亿元, 较年初新增103亿元, 但是只占总贷款余额的16.7%。这个数据让人堪忧, 如何提升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贷款额度令人思索。
二、重庆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特殊的“大城市、大农村”经济环境, 也决定了重庆农村金融的特殊性。经分析, 重庆农村金融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 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市场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随着改制的步伐, 加快城市业务的拓展, 致使其不断收编农村金融业务, 退出农村市场, 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严重萎缩。目前, 只有农业银行还扎根于农村, 但难以与专做农村金融的重庆农商行抗衡, 致使其撤并了部分效益不好的网点, 导致“三农”的发展很难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全力支持。
(二) 农村金融服务滞后于新农村的建设
随着村官等新鲜血液的注入, 以及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创业的现象屡见不鲜, 农村经济呈现了新的局面。对此, 农村金融服务有些不适应。比如信贷门槛高, 针对农村的微型企业, 未开通专门的绿色通道, 部分信贷制度未完全体现城乡差异;针对农村, 虽然金融机构也制定了相应的信贷政策, 但宣传力度不够;部分贷款审批时间较长, 未考虑到农业季节性强的特点, 错过贷款的好时机。
(三) 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不够优化
根统计, 重庆市主城区除外, 县城每万人拥有的金融网点只有1.39家, 而主城区为万人拥有的网点可达4.07家, 县城只有主城区的33.7%。由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 造成部分偏远的农村没有银行网点。
(四) 民间金融活跃, 但负面影响大
民间金融迅速发展, 大力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仍存在许多负面影响。民间借贷风险大, 无合法的金融监管机构;利率过高, 加重农民的负担:因为不能按期还款的纠纷也时常发生, 加剧了社会矛盾。
(五) 农村金融机构工作效率低
在农村, 网点少, 人们选择赶集日办理业务, 导致当天业务量大;加之农民文化水平有限, 加剧了工作人员的难度。同时, 工作人员的素质与城里相比, 还是有差距的。这些主客观因素混杂在一起, 呈现的局面便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办事效率太低。
三、重庆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首先, 应先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作用, 提高其网点的覆盖面;
其次, 制定税收政策鼓励现有农村金融机构, 同时吸引众多商业银行重新回归到农村;再次, 针对合作性银行, 如重庆本土的农村商业银行, 应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 对其积极引导并加以规范。
(二)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一方面, 夯实传统的金融服务, 扎实继续推进传统的信贷业务;另一方面, 各金融机构可深入农村, 进行实地调研, 了解农民新的需求, 制定差异化政策, 开发差异化的金融产品, 激活农村金融市场。设立不同版本的金融服务, 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饮水工程、农民集中住房、农村危房再建以及乡镇企业、微型企业。针对上述版块, 力争在信贷额度、抵押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贷款定价等信贷政策上有新突破, 促进更多的金融资金流向农村市场。
(三) 有效配置农村金融机构资源
金融机构需进一步优化农村网点, 大力投放ATM机, 推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 加大金融资源在农村地区的供给,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提升农村地区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等。
(四) 加强农村金融业务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 政府与高校合作, 定向培养金融专业的毕业生, 提高其待遇, 防止人才流失;另一方面, 在金融机构, 每年可选调一批骨干力量, 投入到“支农”业务, 利用他们的专业素质, 带动当地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水平。当然, 由于新农村金融产品的开发, 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员工队伍的培养, 通过培训、教育和实践等方式, 提高其业务水平。
(五) 加大宣传, 提升农户的金融素质
农村金融机构在努力改善自身的同时, 针对农民, 还需加大力度宣传金融政策, 宣讲金融产品, 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同时, 各乡镇单位也可派村官学习金融知识, 与金融机构建立密切联系, 为农民推荐适用的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谭志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监督, 2014 (1) :19-20.
【主要问题:对策建议】推荐阅读:
主要问题及对策10-19
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11-05
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问题及开发对策10-19
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1-15
当前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07-19
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08-24
当前行政效能投诉受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和措施05-17
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