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与对策

2024-08-09

作用与对策(精选12篇)

作用与对策 篇1

农业机械推广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其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当前农村生活水平, 还能够使我国农业迈向机械化进程, 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推广意义重大[1]。但如何有效开展农业机械推广, 仍是亟待解决的农业科技问题。通过以下几点对农业机械推广起到的作用和推广对策进行探讨。

1 农业机械推广对农业产生的作用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机械化与技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 因此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是不断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与技术化水平的主要手段。积极加强农业机械推广, 引进先进农业器械和技术, 并全面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能够促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快速提升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技术水平[2]。

加快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化与机械化水平决定着农业生产力水平, 因此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 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手段, 通过不断增强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从而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加强推广农业机械, 还能够使我国各地区经济贫富差距日渐缩小, 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

全面提升农业经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 能够不断提升战胜自然、改造自然条件的能力, 改善我国农村生产条件, 促使我国农业技术快速发展, 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不仅能够节约农民生产成本、减少劳作时间, 还能够极大地减少农村劳动力, 使农民可从事其他行业获得更多经济收入, 从而能够促使我国农业与其他产业共同发展[3]。加强农业机械推广, 还能够使我国农业结构得到合理化改善, 使我国农作物优化生产, 进而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

2 农业机械推广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是影响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因素, 因此应积极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 政府应与社会加强联系与合作, 从而不断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是连接农户与农业机械的重要桥梁, 也是促使农业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 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应扩大资金投入途径, 积极寻求政府的扶持与投入, 加强与社会各界行业的商业合作, 引进大量投资资金, 从而使全员加入到农业服务体系发展中, 促进其快速发展。应升级农业机械推广站和服务站的建设, 可通过农业机械科技示范园等手段, 开展升级竞赛。另外, 还应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质量监督, 逐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 积极维护农民群利益和权益, 从而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进度。还应对农业机械购买补贴过程中各环节进行严格监控, 以避免发生贪污腐败事件, 确保补贴费用确实落实到农民群众手中, 从而获得农民群众的信任, 使农业机械化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

2.2 加强农业机械相关技术人员专业技能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以及其他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 导致农村农业机械操作技术水平较低, 因此需要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农业机械操作水平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当前我国对农业机械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农业机械人员机械操作培训, 即加强农村农业机械操作基础教育, 实施农业机械化教育管理制度, 或是建立农业机械初等、中等职业学校, 以从根源上提升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育,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及农业机械化特点, 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 以提升科技人员的农业机械化相关技能与水平, 增强其农业机械化经营理念, 促使科技人员与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有效结合, 从而使其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2.3 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作用的重视

只有对农业机械推广的作用提起高度重视, 才可使农业机械推广得到具体落实。应积极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 加强农业机械投入以及农民群众购置农业机械补贴资金的力度;还应加强带动作用, 大力推进补贴资金的运用。还应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 摒弃陈旧观念与思想, 转变经营管理模式, 从而使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还应不断研发新产品, 并逐渐推向市场, 从而使农业机械先进技术得到有效发挥。目前, 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地形较为复杂, 部分农机设备虽然得到一定发展, 但在必不可少的农业机械方面仍比较缺乏。为使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应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3 结语

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作用的重视,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能够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脚步, 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因此, 政府应积极推广农业机械, 使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向国际化转变。

参考文献

[1]喇卫峰.试论农业机械推广的作用与对策[J].商情, 2013 (40) :158.

[2]李顺海, 李岩.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06) :160.

作用与对策 篇2

中共____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是当前农村党建

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从落实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入手,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不断激发村干部的内在热情,从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影响村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的主要因素

1、班子缺乏活力,整体水平不高。目前一些村支委班子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活力不够的问题。一些班子成员事业心、进取心不强,怕麻烦、怕吃苦,无明显工作实绩;有的班子内部不团结,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不协调,无法开展正常工作;有的班子年龄老化、观念陈旧、缺乏活力,不思进取,还有一些班子执政不廉、私心杂念重、威信低。

2、村支委成员“政策荒”,干群关系紧。目前,部分地方在落实农村政策中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导致一些农民集体上访,干群关系紧张。一是部分村两委成员认为“学习不学习、还是这一级(村官)”,结果造成工作失误,农民意见多。二是部分村支委成员凭主观意识处理问题,给农村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三是部分村支委成员宣传贯彻党的政策的意识差,认为学习农村政策是上一级的事,对下不需要让农民知晓,农民知道多了会“找茬子”等,结果事与愿违,引发了一些矛盾。

3、压力大、待遇低,班子成员难稳定。村干部处于矛盾的焦点。据调查,相当一部分村干部不愿再任职。一是村干部待遇低。村主职干部年收入一般为1440至4200元之间,加之一些乡镇把村干部的工资与完成工作任务挂起钩来,真正的务工补贴少得可怜。二是部分村干部的政治、文化、领导素质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他们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愿望,但自身素质差,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难以解决。对上,完不成乡镇党委下达的工作任务;对下,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与其上下受压抑,不如无“官”一身轻。三是一些村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和作风在新形势下无“市场”,因而不愿当村干部。四是宗族势力、农村的歪风邪气和社会恶势力,也时时困扰着村干部。一辈子同农民打交道的村干部,不敢大胆工作,只好应付了事。

4、集体经济脆弱,支部缺乏号召力。目前,村级债务普遍严重,约70以上的村有负债。甚至有的村负债达20万元以上。村级债务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民间高息贷款或私贷公用,使债务越积越多。村干部是“手中无米,叫鸡不灵”。有些贫困地区的现任村干部举家外迁,青年能人打工不返乡,又没有配套政策支持化解村债务,使能人不愿揽村上这个乱摊子。

5、村民自治下的村支两委矛盾时隐时现。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存在“两张皮”现象。按照有关规定,村党支部是由上级党委任命或党员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是由全体村民海选出来的。因此,部分村委会在思想上存在“我的群众基础比你强”,“管的人比你多”的想法,在行动上就表现出不能摆正位置、工作互相扯皮的现象。

客观存在的事实,给村党支部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带来许多难题,要实现农村致富奔小康和村级组织“五个好”的目标,各级党组织任重道远。

二、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努力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当前,要继续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基本实现“五个好”的村,要以发展为重点,提高为目标,争取尽快进入先进行列;对于相对后进的村,要继续采取领导干部联系村、部门帮扶村、乡镇干部进驻村的办法进行整建,找出薄弱环节,力争尽快改变落后的面貌。要努力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使他们从守业型转变为创业型,增强其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本领。

2、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农民问题,要善于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处理同农民的关系。”各级党委要努力做到在农村基层干部中进行经常性的党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使广大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要加大对村干部执行党的政策的监管力度。对在执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亡羊补牢,缓和矛盾,从而使村干部自觉成为党的政策的传播者。

3、实施“选、育、用、管”机制,稳定村级干部队伍。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德才兼备”和“四化”方针,把政治上的明白人、生产经营上的能干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先进分子选进村班子。要拓宽选用渠道,对经济发展缓慢的落后村、干群矛盾比较突出的不稳定村、人才少支书难选的老大难村,要适当选派乡镇干部到村任村支书,以此打破村支书由清一色的“庄稼人”组成的格局。要教育和引导村干部把自身

价值的实现融入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实践之中,要求他们在工作中顶得住重压,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抵得住诱惑,从而提高他们领导市场经济、处理复杂村务的本领。要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渠道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

4、多措并举,为村干部做好工作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村集体经济,从政策上支持,从服务上强化,从项目上扶持,增

加集体经济收入,以此化解村级债务;从政治上帮助、从成长上激励、从生活上关心村干部,为村干部增“想头”。理解难处,提高待遇,为村干部撑“腰杆”。支持工作,为村干部解“夹缝”。强化服务,为村干部减“压力”,相对吸引能人干好村干部工作。

作用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出纳工作 财务管理 现金管理 会计核算

一、引言

在会计核算中,出纳工作主要负责现金的支出与收付,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收付实现的基础。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工作的开展与会计工作是十分密切的。现阶段,社会上对于出纳工作的认识有所不足,很多人都认为出纳工作并不算真正的会计工作。如果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不能正确地对出纳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就难免会导致财务工作中出现问题。出纳工作的开展,可以保障第一手会计信息的获取,是各类票据、现金收付的重要关口,也是体现了整个财会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提高出纳工作的水平和规范性,是保障日常财会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下文就对于出纳工作的作用地位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关对策。

二、出纳工作的作用地位

出纳工作的开展,肩负了现金收付的重要工作职责。对于一個企业单位来说,其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对各类款项进行收付,并且办理各类金融业务。一系列的各类收付活动,都必须通过出纳工作来进行实现。收付是出纳工作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出纳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对于本身会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反应,并且为会计核算提供重要的数据和资料。出纳人员要根据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存款、现金、证券等资产明细进行分类和整理,并且对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核算与详细的登记,为整个会计核算工作,提供重要的核算依据,是整个会计信息的重要数据来源。出纳工作也肩负了重要的监督职能。出纳人员要在对日常资金进行记录与核算的基础上,还要对于企业单位的各类业务和收付的合法性、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另外,出纳工作的开展,也实现了财务活动的直接管理与执行,并且通过对于各种票据进行定期的管理,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连续性。

三、出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主观方面。一部分出纳员本身不具备足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相应的管理职责,不具备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在当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发生中,很多导致的原因都是由于出纳员本身的责任所造成的。一部分出纳员自身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为了一已私立,铤而走险,从主观上做出各类违法行为。由于自身主观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整个出纳工作的收付、据实管理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导致了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不力。

第二,客观方面。出于自身单位和本财务部门的利益驱使,为了保障财务管理的政绩,相关管理负责人会对出纳工作进行人为干预,因而出纳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这种被动性,导致了出纳工作的开展从属于其他管理者的支配,其自身的监督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的出纳都在不同的利益收益和暗示之下,对于原始数据进行篡改。出纳工作本身由于不具有独立的审计职能,再加上外部制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工作中出现各类问题。另外,一部分管理者对于出纳工作的认识不足,仅仅认为出纳工作只要保证能对上账就可以,对于一些现金的流动缺乏足够的分析和预测,导致了整体出纳工作的开展受到诸多的限制和影响。

四、如何做好出纳工作

第一,提高出纳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出纳人员日常的工作压力较大,并且工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对于出纳人员的工作时间性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出纳人员耐心、细致,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水平。在内部人员队伍管理上,要做好出纳人员的综合素质控制工作,保证在岗人员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经过正规、科学、职业、系统的教育。出纳工作本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出纳人员也要具有足够的法律法规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开展日常的工作,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出纳工作的内容较为复杂,在开展各项工作中,出纳人员要做好日常工作计划的安排,合理协调不同工作的开展秩序,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出纳人员要严格遵循自身的日常工作规范,做好日常印章、支票、发票的管理与使用工作。在出纳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端正自身的观念,并且从品德教育、纪律教育与能力教育几方面共同入手,提高整个出纳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

第二,构建科学、可行的相关管理制度。在财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从而达到对财务管理工作规范的目的。提高会计工作的透明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造假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在对于出纳员管理上,可以出台相应的道德自律机制,采取统一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并且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构建具有足够权威性的职业道德约束规范,实现对出纳人员的督促。出纳人员的管理工作开展上,要坚持相关部门指导和自律统一。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积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执法宣传水平,并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核心,提高对出纳人员日常工作的监督约束水平。在出纳岗位职能设置上,要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独立性,并且保障日常工作中具有足够的内部牵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出纳工作日常开展的过程中,要对于出纳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高对出纳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水平。通过明确出纳工作的地位,结合当前出纳工作中存在的相应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可以更好地提高整体财会工作的水平。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出纳人员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出纳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周丽,章伟干.做好出纳工作的几点体会[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2]刘霞.企业出纳工作的重要地位及强化手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与强化对策 篇4

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以及控制进行独立地评价, 以确定业务流程和控制流程是不是在实现组织目标, 是不是遵循公认的程序和方针, 是不是符合规定和标准, 是不是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 如何完善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 在今天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视。尤其是2002年以来, 随着美国“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的发生, 审计界对于内部审计机构在整个公司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进行了很多思考。而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在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后, 我国也逐步发展出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监管体系。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的, 是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经营和管理需要, 而主动建立起来的一套审计制度, 并且随着内部受托责任制的出现而发展壮大的。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民营企业的概念刚刚出现, 由于其规模、业务量都比较小, 业务种类也比较单一, 并且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统一的, 因此内部审计并不显得那么重要。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 企业的经营环境大大改善, 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以后, 其内部分工越来越细, 内部结构也日益复杂, 部门间、母子公司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职业经理人介入到企业经营中以后, 股东和管理层的矛盾也浮现出来, 这就非常需要有一个第三方来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 这就是内部审计出现的原因。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内部审计在最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 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并且由于没有相关的行业协会对其进行规范和指导, 因此很多错误得不到及时地纠正,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企业的发展。

(一) 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企业设置内部审计可以提高其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但是对民营企业来说, 由于并不是通过相关制度和规定来进行约束的, 因此很多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并不重视。有的企业主认为自己管理自己的企业, 并不需要进行内部审计, 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 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 但是对内部审计的作用缺乏认识, 相关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而更常见的是一些企业将内部审计简单的理解为监督检查, 没有意识到其对于提高管理经营水平以及对公司战略有效实施的作用, 不发挥内部审计真正的作用。

(二)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 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非常混乱。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 受财务部门管理, 也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机构合并, 统一管理;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归财务总监或者总经理领导, 也有的归董事会或者监事会领导, 更有一些企业没有专门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 需要审计时, 则由其他部门的人员临时执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混乱, 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地执行, 不能发挥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三) 审计理念落后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 企业需要不断地寻求有效的途径来提高经营收益、降低经营成本, 传统的针对财务的审计, 只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绝不是全部。然而当前, 我国很多的民营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尚停留在查漏纠错的层面上, 审计内容也主要局限于对账册、凭证、凭报表以及合同等的查阅, 审计手段还是采用手工操作、经验估计的方法, 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四、加强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 明确内部审计的作用

明确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是企业更好地进行内部审计的第一步。而这种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是企业上下、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的共同认识, 这也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特点, 及全员参与。虽然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专门的审计部门来做, 但是得到整个企业的员工的认可, 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审计部门得到全公司的认可。

(二)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影响到其开展审计工作的实施力度以及其在组织中的地位。企业必须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不能将其与其他部门合并或者由不专业的人员来参与工作, 更不能使得其工作受到企业内部人员的制约, 并且要提高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 确保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能得到全公司的配合。

(三) 学习先进的审计方法

审计发展到今天, 已经有很多手段可以使用, 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 更是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学习国外或者国内先进企业的审计方法, 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 是一个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健全审计管理的体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建立内部审计的计划、规范工作底稿的编制以及控制审计质量等方式, 将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加以完善, 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经营和管理需要, 而主动建立起来的一套审计制度, 并且随着内部受托责任制的出现而发展壮大。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要阐述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作用与对策 篇5

陈 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鲜明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面临着“大社会”和“小课堂”冲撞的挑战,而且面临着“传统模式教学”与“现代手段教学”取舍的论战。如何赋予高校思想政治课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教师在教学中所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讲”和“说”上,而是要从思想政治的高度去审视现实,更多地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重点体现在“活”上。教师要紧紧把握信息时代的脉搏,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迅速推广,各种教学课件层出不穷。特别是多媒体课件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原本“沉闷”而趋于“危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焕发了新的“青春”与“活力”。尽管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思想政治课焕然一新,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如上课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师生间人与人的交流、面对面的谈话,教师变成PPT或影像播放的操作员,学生变成机械感观的影视者,屏幕变成学生视觉的刺激物等。因此,在提倡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同时,不得不从理性的思维角度来把握多媒体课件教学运用的若干规范和原则。

一、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1、新信息和新形式进入新课堂。新编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虽然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纯系统理论,增设大量的辅助文字材料,力求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传递,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时代性与材料的滞后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教材资料的陈旧性与网络信息的新颖性一时难以解决。多媒体课件以其宽广的视觉、敏捷的速度搜索有关经济、哲学、政治、职业道德等现实材料,以快速灵活的方式进入课堂,学生不但对书本上介绍的有关事例的来龙去脉有了了解,而且使他们知道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促使学生去憧憬、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多媒体课件架起了“大社会”和“小课堂”信息桥梁,当学生在重新审视所学的思想政治课时,感觉时间短却内容丰富,这种耳目一新、有板有眼、有松有驰、有练有讲、有思有疑的感觉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对克隆羊、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的研究现状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的哲学原理找到了科学和信服的依据。

2、新技术和新课堂带来新效率。大容量新信息在新技术的处理下,使枯燥乏味的语言变得图文并茂、生趣盎然,抽象难懂的理论在大量形象具体真实的背景中得以理解和落实,使转瞬即逝图像变为定格分析;课前、课中或课后一支动听悦耳的音乐,使太多的平静变为充满激情的跳跃,使作业练习立即处理在相关知识的身旁,形成知识网络的再现,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质疑、以疑促学的效果。如:运用课件处理“三个和尚没水喝、二个和尚有水喝”,“滑铁卢之战和锦州之战”来强化分析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的各个理论层次,有音乐、有动画、有历史烽烟战火,课堂容量增大,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感受“效率=教育生命”。多媒体课件不仅能鞭策教师寻找激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探索多媒体课件与思想政治课的最佳结合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向科研要效率,于是“向50分钟要效率”的口号变为现实。

3、新角色和新思维培养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教师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群人”中解放出来,由知识的讲解者、传递者变成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由直接教学转为间接教学,由幕前转为幕后,成为教学课件的编制者、管理者、服务者。角色的改变,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品格和心理健康,及时指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心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改变学生思维方式,用立体思维的模式从多维的角度来归纳原理,培养其自我求知的新能力。如用矛盾分析方法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时,通过“井冈山的灯火、长征的风雪、遵义会议的召开、延安的宝塔、卢沟桥的烽烟、长江天堑的飞渡、新中国的旭日东升、‘十年文革’的动荡”等,得出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 在的问题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4、新功能和新境界落实新目标。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新的教育功能,面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环境的复杂性,说教与死板灌输只能事与愿违,“假、大、空”让人排斥、拒绝和讨厌。多媒体课件以写真或仿真的形式,用崇高境界的材料和画面来表现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使学生在发现、探求和喜怒中升华自己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如课件对“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使馆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把五星红旗升到使馆最高点”、“香港青年登上钓鱼岛插五星红旗”、“孙楠《红旗飘飘》歌曲片段”、“08年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时,遭到藏独和反华势力袭击的中国残疾运动员金晶姑娘奋不顾身保护火炬”、“台湾作家余光中《乡愁》配乐诗”等画面的构建处理比单纯地说“国家尊严、利益高于一切、一国两制等”要强数百倍。

二、多媒体课件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愿望与缺乏先进教学设计理论指导的矛盾。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大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观愿望是好的。由于这种“突破”缺乏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未能充分尊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使教育教学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到最佳效果。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更多地想到“自己怎样上课”的心理体验和传授知识的教学流程,处处体现自己的“主导”位置,却很少分析了解受众主体——学生,即使考虑了也无法兼顾,出现新的“教师+课件”的教师中心论。

2、多媒体“辅助性”与“喧宾夺主”的矛盾。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再先进和现代,也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也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只能为教学内容服务,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动情点来达到教学目地,无法取代师生间人与人的交流、面对面的谈话。但是在实际运用操作中,一些教师为达到多媒体的某种演示和刺激效果而淡化教学内容,造成“喧宾夺主”表面的热闹,缺乏真实内容的尴尬场面。这种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只会冲淡教学的最终效果,适得其反。

3、多媒体课件素材取与舍的矛盾。平时注意搜集素材,用时信手掂来,这是制作内容详实、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兴趣课件的前提条件。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对素材的取舍不能忍痛割爱,缺乏对众多素材的筛选,导致素材缺乏典型性,臃肿泛滥,虽有趣味性,但表面上的“容量大”而与实际结合不佳,说服不力,大量信息素材的堆集,从而导致新的“满堂灌”。同时,由于涉入素材多,在演示时,没有掌握好最佳时机,过早、过迟、过多地出现,引起学生注意的迁移或无意注意,从而大大影响教学的达成度,产生“干什么”与“无目的性”矛盾。

4、多媒体现实性与可操作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多媒体课件进课堂,一些多媒体课件像“时装”一样好看但不“实用”,只适合教学示范课和公开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它难得几次闪亮登场,大大影响教师驾驭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熟练程度,使多媒体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学校硬件设备滞后,无法满足多媒体教学需要,常常因技术问题被迫中途停止。一些教师因个人能力问题,在多媒体课堂上总离不开电教教师的帮助,由以前课堂里的“一人主导”变成了多媒体教室里的“二人转”,这种缺乏“运用自如”的教学手段注定它没有“生活装”一样的实在和大方。

三、多媒体课件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对策

1、坚持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它的运用始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来达到教学目的。课件的制作应以授课内容为依托;课件的流程操作应以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为线索;课件的重难点不是技术的重难点,而是以教学内容的重点而强化、解析、展开、运用、升华,以突破教学难点寻求最佳效果为攻尖点,为教师传授知识扫清阻碍,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提供平台。任何形式的脱离、割裂于内容之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有悖于教育教学规律。课件所对应的每个教学内容,开展的每一个活动都应有效地发挥现代化手段的优点和专长,始终如一地为内容服务,才能体现使用价值。

2、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多媒体教学应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功能和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有机结合,使教与学这对矛盾的原动力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多媒体课件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师对教学流程的完整把握和游刃有余,对课堂驾驭的超凡脱俗和自由浪漫,对重难点突破富有纵深发展和外部扩充思维的深刻性和多维性,弘扬学生主体意识,从当代大学生情感最真诚、易接受、也是最容受侵蚀之处给予真、善、美的滋润,给予假、丑、恶的憎恨和批判,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系和思考,促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融洽,使课堂不再乏 味和枯燥、学生不再寂寞和惆怅,在兴趣驱动下学生成为真正的知识主人。

3、坚持素材典型性与科学思想性的统一。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运用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大量丰富多彩的素材中涉取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例来为教学服务,通过具有时代性、典型事例使学生拓展思维,不断联系实际,体现主人翁意识,达到升华觉悟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本身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是非判断上要符合国家意志的标准,在选择素材时要理性地对待敏感、尖锐问题,要热情洋溢、情真意切地歌颂时代的主旋律,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敌对势力言论要毫不犹豫地进行抨击,这样把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相结合发挥其优势,以达到教学环节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问题处理的内部优化。

4、坚持系统硬件建设与课件资源开发的统一。要加强多媒体综合教室和电子阅览室平台建设,提高教学手段现代化,以满足教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要大力开发教学使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材料,辅助教师讲解,从多角度表示相同的信息,使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和法则。要积极引进教学实训软件,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和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交互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去学习,去发现知识,掌握技能。

总之,多媒体课件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时代产物,它不断为教师的工作提高效率推波助澜,为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书本知识相融锦上添花。同时,在教学实践运用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物的交换,把教师、课件和学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达成高度统一,就可以发挥其应有价值。

作用与对策 篇6

关键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新形势下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存在的问题

(1)党员的世界观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各样的文化也一同随着改革进入我们的生活,党员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影响,有些党员对我们先前推崇的奉献精神产生了“质疑”,认为在现实生活奉献不需要了,世界观受到很大的冲击。(2)党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社会不断的进步,我们的党员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企业党员既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又要有带领职工群众迎接挑战、开拓经营的实际本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文化水平较低、业务水平不精的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难以发挥。(3)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由于这几年企业不断的改革改制以及用工性质的变化,党员队伍呈现出“三多三少”,即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低学历多、高学历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党员分布在生产一线党员少,从事管理工作的党员较多的现象。(4)个别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二、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对策

(1)加强理论修养,提高党员政治思想素质。①抓好党员的理论政策教育。充分利用每月一次的党组织生活会和基层单位的职工大会、调度会、班组班前会等各类会议组织党员和职工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党员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改革观念、效益观念和竞争意识。②抓好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经受各种困难、风险的考验。③抓好党员的党性教育。通过每年的党员轮训和日常党员教育,每年企业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党员时刻把企业的利益视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讲责任、讲奉献,爱岗敬业。④抓好党员艰苦奋斗教育。通过学习先模人物,特别是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督促党员以先模人物为楷模,处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加强党员业务培训,增强党员业务素质。党支部要针对部分党员知识底子薄、本领技能差的实际情况,将强化党员业务知识培训列入议事日程,着力对党员进行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岗位业务工作技能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强化提高,使党员做到至少掌握一门技术,具备一定技能,激发党员敬业爱岗,能在企业改革、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建立党员考核机制,提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

(1)实行党员工作目标管理。目标管理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够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党员管理也可以实行党员工作目标管理。党支部要将党委、支部的全年的工作目标,结合党员的实际情况,将党员工作目标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党员头上,使每个党员人人头上有任务。并且将管理纳入所在单位管理的统一规划之中。(2)以“创先争优”党性实践活动激励党员。根据企业基层党委的工作任务,结合党委和支部工作目标,组织引导党员开展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对党员的考核,定期对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评比检查,让党员的工作成绩接受群众的监督。(3)以党员奉献日活动提升组织生活的实效性。通过组织党员奉献日活动,突击生产环节中的难点和瓶颈 ,为生产经营工作创造条件。(4)加强群众监督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基层党支部要根据企业党委的安排部署深入开展好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根据评议结果,实施奖优罚劣。(5)积极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在抓好民主评议党员的基础上,实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工作,总结自身思想、工作、生活和履行岗位职责等方面的情况,通过领导干部述职、职工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干部党员的监督,同时也鞭策干部党员进一步形成兢兢业业,清廉为民的工作作风。

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构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平台

作用与对策 篇7

一、物流基地的内涵与功能

物流基地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 在我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物流基地可以定义为一个一体化的枢纽, 通过枢纽与枢纽之间的物流, 把不同的线路衔接起来。通常, 物流基地是以城市或一定的经济区域为依托, 处于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汇点, 由政府和物流企业作为开发主体, 从事专业物流产业, 具有综合性和公共公益特性的相对集中的独立区域。它一般具备以下几种功能: (1) 综合运作功能, 即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 全面处理包装、装卸、储运、流通加工、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信息、调度等工作; (2) 集约互补功能, 即它集成了物流主体设施和有关的管理、通信、商贸等设施, 规模大, 集约程度高; (3) 转运功能, 即有效衔接铁路、公路、水运、空运, 实现了综合运输、多式联运的最有效转换; (4) 辅助功能, 即物流基地还应在物流和信息软件开发、物流咨询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作为。

二、物流基地在资源整合中的作用

1、有利于聚集物流需求。

物流基地的建设为各类物流需求信息的集聚与整合提供了基础平台, 利用信息系统使单个企业信息成为物流企业群的信息。来自生产企业、商贸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个体车主的货源、车源等信息经信息系统整合处理后在交易中心通过大屏幕进行发布和交易, 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物流基地网站或通过电话委托等方式来发布和查询物流需求信息。众所周知, 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2、有利于配置社会资源。

物流基地通过搭建公共性物流平台, 将不同规模、不同服务项目、不同专长的物流服务企业, 将区域内的众多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信息, 将银行、电信、保险、法律、会计等专业化服务, 将汽修汽配等工具设备的维护保养服务, 将餐馆住宿等生活配套服务, 将工商、财税、运管、公安等政府的监督管理服务职能集聚到同一平台上, 使各种服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使各种物流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得到了全面提高, 从而达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3、有利于提升服务能力。

物流基地的本质就是服务, 作为集成商的物流基地与进驻企业之间既分工又合作。面临客户对物流服务一体化和专业化的运作要求, 基地内物流企业必须秉承资源整合中专业化分工要求, 形成竞争与合作关系。由于物流企业通常在强化某项物流业务 (如仓储、配送、运输等专业化的同时就会导致物流各环节一体化服务能力的削弱, 而在加强物流服务一体化的同时就会导致专业化的能力削弱。入驻物流平台以后, 借助于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的发挥, 各企业在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的同时使提升一体化的服务能力成为可能, 从而既实现了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又满足了客户服务一体化的要求, 物流基地的物流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物流服务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4、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

由于物流基地的建设和运营, 在硬件建设方面, 需要一定量的土地, 需要建设运输, 仓库、配送等大批专业物流功能设施;在软件建设方面需要如工商、税务、运管等政府管理服务资源, 需要法律、邮政、通讯、网络等中介服务组织的管理服务资源;需要商店、旅店、广告公司和汽配汽修等后勤配套保障资源。这无疑大大推动了物流产业化、社会化的进程, 促进了与之配套的设施设备、信息通讯、生活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5、有利于发挥辐射效应。

利用物流平台的聚合力, 可以吸引周边乃至全国的众多物流与贷代企业入驻基地, 这些入驻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网络, 物流基地是他们整个网络中的一个结点, 其他结点资源同样可以为物流基地所用。正是通过入驻企业的网络联系, 物流基地把触角延伸到全国各地。入驻企业在物流基地找到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企业的发展又增强了物流基地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从而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三、构建物流资源整合基地的保障措施

1、成立运营机构, 提供组织保障。

从物流基地的具体项目上考虑, 建议由当地物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物流基地建设开发公司, 负责落实和抓好物流基地开发建设与平台搭建等诸方面的工作。具体职责有建立物流基地开发实施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负责基地的规划、建设、招商、政策制定和入区企业的管理等项工作;建立和维持合理的基地企业及功能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启动并完成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基地内道路、通信网络与电力、排水与污水处理、绿化与形象工程等;启动基地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项目;完成公共仓储设施及社会停车场、综合配套办公楼等辅助设施建设项目等。

2、加强政策研究, 争取政策支持。

建设物流资源整合基地, 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是调整和振兴区域物流业的重要支撑, 建议当地政府在政策和项目上实行倾斜, 给予大力支持, 把物流基地建设纳入区域重点物流据点建设规划。此外,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早系统研究并出台土地、项目投资、财政金融、水电气价格、交通运输、通关等配套扶持政策, 以构建物流资源整合平台良好的政策环境。

3、加大营销力度, 做好品牌宣传。

为了实现物流需求的积聚效应、物流资源的整合效应和物流基地的辐射效应, 必须加大对物流基地资源整合优势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确立物流基地在区域物流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两代会、汇报工作和邀请有关领导、专家来基地考察等合适的途经和渠道, 积极向上呼吁, 争取更多的物流建设相关项目布局基地周边。另一方面, 通过各大媒体有效地策划与宣传, 提升物流基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使货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聚集基地平台, 依靠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和整体营销宣传战略来开拓市场。由于物流企业在空间上大规模集中, 使其更容易吸引物流需求客户的注意, 而交通和信息传递的便利性, 也使这些客户更乐于在此寻找物流业务的合作伙伴, 其结果是为集群区内物流企业扩大了业务的需求市场, 从而实现由区位优势带动基地品牌, 基地品牌形成区域品牌, 进而产生更大规模的集群和辐射效应。

4、加大招商力度, 培育市场主体。

物流基地建设开发公司要组织相关部门设立招商专班, 改善基地环境,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 积极开展基地专项招商工作。要制定相应的招商范围和标准, 合理的确定招商对象, 让有一定产业关联度的物流企业在基地集中入驻, 积极发挥物流服务的规模效应和入驻企业的聚积效应。根据物流基地的物流服务功能要求, 基地内应积极引进具有各种服务功能的企业,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5、政府加强引导, 规范市场秩序。

物流基地作为区域性物流平台, 既是物流设施与物流企业的的聚集区, 也是有形物流市场的所在地。物流市场的规范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该地区物流发展的整体环境和整体水平。因此, 物流基地平台建设需要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而市场环境的建设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物流基地周边往往散乱布局着众多物流相关企业, 建议政府以搭建物流资源整合平台为契机, 出台相关政策, 大力整治物流市场, 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基地集聚, 坚决取缔小、散、乱、无牌、无照的非法车辆、非法停车场, 路边小货运场站, 杜绝以农家小院、破旧危房作为物流仓库的原始落后物流经营方式, 从而优化市场环境, 提升市场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贺登才.聚集物流需求, 整合物流资源——对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调查[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4, (7) .

作用与对策 篇8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机制,对策建议

当前, 在我国社会 “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中, 高校无疑是最重要的前沿重地。作为一把双刃剑, 校园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资源, 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 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同时也对青年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政治选择、心理健康等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如互联网里的多元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选择、网上的不良信息及其虚拟性影响着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存在于互联网中的人与人的交往模式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社会本质属性的形成等。 因此, 深入探讨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机制, 探究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青年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即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指一定的群体或个人基于校园网络或网络背景, 对高校青年学生施加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是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完成的。 笔者认为, 这些机制主要有群体效应机制、路径依赖机制、网络渗透机制以及“意见领袖”机制。

(一) 群体效应机制

网络中的群体效应是指网络中个人的思想观点与行为模式有向群体的观点与行为相一致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趋势现象, 在网络环境下, 表现为个人对网络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和行为方式的默认与顺从, 从而不加思考地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默认否定, 即网络中群体的观点与行为足可以影响并颠覆原本抱怀疑态度的个体的观点与行为, 这也是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群体影响的内在机制。这一机制对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过程就变现为, 群体中部分个体的某些思想观点通过网络舆论在群体间碰撞与交流, 最终达成一致。这种一致的观点随后又通过在群体内的传播而对其他个体带来无形的影响, 并使其接受这一观点。

(二) 路径依赖机制

校园网络舆论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 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 “路径依赖”现象。 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路径依赖”现象, 本意是指一事物在其未来发展中对其率先选择的某条路径有强烈的依赖, 也即表明, 某条发展路径如果被人们选择并确立后, 该路径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强化。在校园网络活动中, 当某一种有影响力的网络舆论出现后, 该网络舆论观点会在现实生活中强化并正反馈作用自己, 为自己开辟一条发展路径。 同时, 该路径又使得周围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会不断地认可它、 接受它、传播它, 并使其成为主流的核心思想。随着核心思想的慢慢地广为扩散, 其所内含的价值观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 网络渗透机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机制是指网络将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转变为“吸引”与“参与”的教育方法, 通过互联网活动中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并将其内在地融合于互联网活动之中。大学生在日益密切的互联网活动中通过辩证思考感知社会期待, 并按照这种社会期待形成一定的社会角色, 从而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规范的行为。 不难想象, 如果是扭曲的价值导向渗透在网络文化中, 那么将会对高校青年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 “意见领袖”机制

意见领袖, 一般是指能提出前瞻性观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 他们往往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影响力, 善于提出各种见解, 他们一般能对所发生的事件提出独到的分析。 通常情况下, 网络舆论的形成, 往往要借助作为“意见领袖”式的精英人物的引导。就网络环境而言, “意见领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意见领袖引导效应的广泛性。虽然校园网络活动中“意见领袖”只是较少数人, 但他们对事件深度的分析具有强烈的引导效应, 能够影响多数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尤其是校园出现重大事件时, 校园网络中少数“意见领袖”们的观点与见解往往能从整体上提升对该事件的认知水平, 最终促成优势舆论的形成。

二、高校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校园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分析, 笔者认为, 认真探析并合理利用网络, 开拓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地

我们以为, 校园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 高校务必尽快建立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积极倡导各高校建立、完善一批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 在网上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利用网站这个平台, 积极宣传党的大众方针政策, 时刻为高校青年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努力在最大程度上达到广泛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其次, 要加强网站的吸引力。目前, 部分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的高校缺乏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研究, 网站上的内容缺乏亲和力与吸引力, 从而未能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因此, 高校网站要随时更新网络信息的内容, 使之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以增加网站的点击率。 再者, 在建设好各自校园网的同时, 倡导各高校的校园网互相联网, 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打造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红网”教育阵地, 并运用网络的超时空性, 把“红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扩展到全社会、全世界, 有效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图谋,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 加强网络监控以防范网络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

网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具有升级换代快、不稳定和不易为人所掌握等高技术性。大学生作为我国网民群体中综合素质最高、 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 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速度快, 与此同时,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处于不成熟和不稳定时期, 因而, 他们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网络空间各种文化互动冲击的影响。这二者的结合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网络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失范。因此, 有效的网络的监控与网络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首先, 高校应通过常设的网络管理机构, 规范网络道德标准, 以有效地监管与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搞好网络宣传, 随时掌握网络上的信息, 对网上的一些不实信息, 要及时澄清是非曲直, 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工作从而防范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年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其次, 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宣传网络法规与网络道德, 让网络行为自觉受到法规的约束。 为此, 高校一方面要与社会积极配合, 制定相应的法规, 加强网络立法, 另一方面,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高校要大力宣传现有的法律法规, 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觉悟,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 规范信息传播渠道, 完善高校网络空间的“诉求—回应”机制

近年来, 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应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这为校园通过虚拟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参与的教育引导创造了条件。随着校园网络空间论坛的不断发展, 议事空间积累了大量的学生诉求, 大学生通过校长信箱、校园各类信息网络平台意见反馈、BBS论坛发帖讨论等方式表达对校园热点事件的关注。面对这么多途径、 多方式的意见诉求信息, 学校应及时通过正规统一的信息传播渠道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回应, 这是形成高校校园内校生互动、引导大学生理性网络参与的重要前提。 在这个过程中, 学校相关部门应及时通过大学生的诉求平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释民惑, 从而形成学校与学生之间新型的 “诉求—回应”机制。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看到, 为了营造和谐校园, 高校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合理政治表达, 积极面对, 及时介入和回应大学生的各类诉求, 避免因回应迟滞导致怨气积累成网络舆论事件。 在教育中贯彻“疏导结合”原则, 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 疏通大学生的情感宣泄渠道, 预防和避免大学生在虚拟空间的民主参与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 促使大学生合理顺畅地进行意见表达和情感宣泄。

( 四) 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工作队伍建设

在校园网快速发展的新条件下,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政治觉悟强、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掌握网络技术的专兼职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平台, 通过构建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工作衔接不足, 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技术, 只能沿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重复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陈旧的内容和古板的方法难以让当代紧跟时尚的大学生们接受, 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而网络信息建设部门主要进行的又是技术层面的工作, 对政治教育内容关注不够, 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的脱节, 进而造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疏漏缺失。因此, 当前, 高校应加强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处理多种网络信息的能力, 掌握网络话语系统, 了解网上信息传递的规律从而获取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同时, 也应对从事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队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训, 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 更好地发挥网络技术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考[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14.

[3]文丰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1) .

作用与对策 篇9

一、函数的概念

回顾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 从函数概念的第一次引入, 到现在函数的科学定义, 函数经过了几次重大的发展。然而, 受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影响, 初中阶段的函数概念只能定义如下: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与, 如果对于的每一个值,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那么就说是的函数, 叫做自变量, 叫因变量。

这个概念用变量的观点, 比较生动、直观地描述了函数, 易于理解, 因而被初中课本所引用。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对函数概念的学习也逐步深入, 于是又有了高中函数和大学函数的定义。在此不必一一举例。

二、函数在初中阶段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阶段是函数学习的开始。在这个阶段, 主要学习函数概念,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几类函数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的解析式、图像与性质等。其中解析式、图像与性质是重中之重, 学生对它们的掌握情况, 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甚至是信心。笔者曾对所执教的09级三个秋季班的152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在所收上来的148份问卷中有132名同学表示惧怕函数, 惧怕率达到了89.2%。接着, 笔者又对其中的一个班进行无记名测试 (目的是让同学们不要抄袭, 以便得出最真实的情况) 。测试题目中有这样一道题: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 y=3x; (2) y=3x-2; (3) y=3/x; (4) y=3x2; (5) y=3x2-2x+1。在收上来的33名同学的答卷中仅有3名同学能全部做对, 且做对3、4道题的人也不多, 分别为3人和2人, 而居然有22人一题都不对, 这就说明同学们对函数学得不好, 正好证实了他们“惧怕函数”这个事实。而这部分内容在中专和高中的函数学习中继续有探讨, 比如, 中专数学课本 (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乔家瑞主编) 63页练习第3题: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求它们的值域;第66页练习第2题:根据函数的图像写出它们的解析式;第71页练习第3题:作下列函数的图像并指出它们的单调区间。所有这些题, 都是以初中阶段所学过的四类函数的图像作为载体的。同样, 高中阶段函数的学习也离不开这几类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比如那些求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值域、求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最大最小值、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等等就是与它们紧密联系的。所以说, 对初中阶段的函数的学习, 是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这些函数知识的学习的好坏程度, 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 对他们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另外, 在初中, 通过学习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等) , 为学生引进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函数思想。它主要是应用联系、变化的观点, 建立各变量间的依存 (函数) 关系, 通过函数形式并利用函数的有关性质和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总之, 对于初中函数的学习, 为我们今后进入高中函数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积累了研究函数的方法以及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作为初中的数学教师, 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循循善诱, 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函数知识, 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函数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对策

由于函数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 针对不同的内容,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讲究实效, 学以致用,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让学生经历函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函数是我们在初中才引入的一个数学概念, 在此之前, 学生虽已有变量的意识, 但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函数概念, 因此, 相对初中生来说, 函数是一个陌生的知识。为了更好的理解函数的概念, 掌握函数的基本内容,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函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 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概念的引入、性质的运用等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 去发现结论, 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3)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促进学生新的认识结构的建构。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有着广泛的联系, 教学中要引起重视。

4) 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用处。选取那些具有现实生活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用数学”的意识能力。

5) 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初中函数的教学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对于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 不必刻意追求准确的理解, 也不要作不必要的拓宽和加深.在教学的各阶段, 控制练习的数量和难度, 不必一步到位。

6)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在教学中, 要适时渗透, 加以总结, 适当训练, 不断深化理解。

四、结语

由于函数在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函数学习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坏。因此,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函数的有关内容, 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 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 改进教法, 使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进发。

摘要:函数在数学课程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尤其在初中阶段, 它不仅有着基础性的重要功能与广泛的实际应用, 而且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整个数学课程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函数的概念着手, 着重分析了函数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 并且提出了函数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概念,地位,作用,对策

参考文献

[1]林国泰.初等代数研究教程[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6.

作用与对策 篇10

一、信息技术的作用

1. 提高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有利于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热爱一门学科, 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门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活力。通过多媒体上展示的体育动画, 学生就更容易被带进体育的世界中, 直观地感受体育。

2. 提高学习效果

正因为多媒体能够直观地展现各种体育动作。一些技术性的环节和瞬间的动作无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清楚地展现出来的, 通过多媒体可以做到这点。因此, 多媒体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在课件上将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展示出来, 让学生能够形成正误的对比, 有利于更深入地掌握动作, 从而在实际练习中减少或者避免错误。教师在课件播放正误动作时, 要结合课件向学生讲解容易造成的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思考, 并自我比较。

4. 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通过多媒体讲解一个动作时, 为了突出动作的难点和重点部分, 要进行示范。但对于一些技巧性的翻滚动作, 教师不可能在边示范的时候边讲解, 也不能进行慢动作示范, 而多媒体的课件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教师可以在解说技巧动作的时候, 通过慢动作、回放、暂停等计算机的功能, 将动作的每一个瞬间都展现出来, 让学生建立起更全面的动作表象, 使之更快地掌握重难点动作,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使教学过程大大缩短。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策

1. 培养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

要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 学校就必须让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更充分的认识。学校要做好信息教学的宣传工作, 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 同时, 对体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 对教学设计、课件设计的方法进行重点培训, 让体育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 能够独立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比赛或者是利用公开课的方式来对体育教师的信息教学成果进行检验。

2. 建立一个体育网站

为了在体育教学中普及信息技术,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体育网站, 将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录入网站系统中, 由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通过网站上提出的体育锻炼方法以及保健常识进行自主地学习。

3. 开展远程教学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体育理论知识的不断创新, 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体育知识。但出于学校条件的限制, 不可能每个学校都能给体育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 而通过信息的网络化, 体育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目前, 网络的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教师通过体育网络大学进行远程体育学习也成为了可能。

4.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性

虽然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体育教师在看到信息技术的优势的同时, 也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弊端。如果在教学中滥用信息技术, 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会被多媒体所挤占, 而师生的交流互动也会减少, 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这一重要媒介。

三、结语

在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仅是在学生的体育学习中还是教师的教学方面上,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今后的体育信息教学中, 学校应加强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 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也要借助体育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从而促进自身全方位的发展。体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为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用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高速公路;思想政治;人文关怀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底,中国大陆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达11.19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的大发展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指引,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高速公路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首先,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高速公路企业的职工大多是技术型员工,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希望。目前,高速公路事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涌现,部分员工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政治立场出现动摇,工作中只讲索取,不甘于奉献,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作风,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职工树立远大的“中国梦”的愿景,激发其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中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自己的能量。

其次,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是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高速公路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安定的内部环境和员工思想的统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高速公路企业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经济体制的改革不可避免的引起企業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且,高速公路员工工作强度较大,工作压力重,难免会在思想上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情绪,安定团结的工作氛围受到影响,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宣传和引导作用,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广大企业员工真正理解改革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形成人人争先、全员参与的工作新局面,以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最后,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推手。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更加频繁,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尽管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和水平已居世界前列,但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思想为指导。

二、新常态加强高速公路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1、强化人文关怀、紧贴员工的实际需要

古人曾经说过: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就是人的工作,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管理任务重的行业特点,许多员工远离家庭、远离城市、常年累月在野外工作,工作环境单调枯燥。政工人员要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工作态度,走入一线员工当中,将人文关怀贯彻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政工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员工宿舍、员工食堂等场所,与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没有有效的倾听就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在交流时,政工人员不要随便打算员工的发言,要像朋友那样去听员工诉说,在交流中倾听员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有些员工不愿在人多的场合倾吐心声,政工人员就要注意谈话的时机和地方的选择。很多员工文化水平并不高、理解能力有限,政工人员要注意用员工习惯的语言去解释国家的一些政策和方针,争取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针对部分工作转岗、升职受阻或者被处分的员工,政工人员要循循善诱、诚恳真挚,帮助这些员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另外,很多高速公路建设员工长期在外工作,家中老人生病、孩子上学等实际困难无法得到解决,政工人员要尽量帮助解决困难,达到“真情动人、增进了解、融洽感情、凝聚人心”的目的。

2、优化网络介质、充分利用网络载体

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普及,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很多高速公路员工都习惯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结交朋友或者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高速公司建设工作比较辛苦,工作比较单调,很多员工都会在网络中打发时间,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教育手段。首先,加强网站建设、优化网站内容,在网站上开辟专栏,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和介绍,介绍典型员工的先进事迹,宣传国家相关政策精神。也可以征集一些思想深刻、内容向上的政论文章,在网站上进行展示。也可以上传一些弘扬主旋律的视频,供员工下载观看。其次,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来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很多高速公路员工的手机上都装有微信、QQ、微博等软件,这些媒介平台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腐朽、落后、反动的思潮,对员工的思想带来很大冲击,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开通微信、微博和QQ群等平台,积极发布一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针对员工普遍关注的企业改制、劳资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达到思想工作的目的。

3、加强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稳定的政工队伍是高速公路建设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首先,高速公路建设单位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从各部门抽调有丰富职工工作经验的骨干力量,加入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给政工人员创造独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政工人员工作强度大、经常被工人误解和埋怨,心理负担重,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应该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或者精神奖励来保证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高速公路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政工队伍的培训,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到企业进行讲座,让政工人员了解我党的方针政策、高速公路建设的现状和前景。还可以选拔一些优秀的政工人员到各级党校或者专题学术研讨班去培训,了解我党在政治工作中的一些优秀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同时,高速公路建设单位要贯彻能上能下的政工队伍管理原则,让那些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的政工人员得到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结语

总之,高速公路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新常态下,高速公路建设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摸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促进高速公路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M].北京:学习出版社出版,2005.

[2]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6.

作者简介

作用与对策 篇12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逐渐进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已成为现代高校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其中,服务社会职能已被世界各高校广泛接受,成为许多高校的立校和发展的根本。正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 · 海斯(Charles Richard Van Hise)所指出的:“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

现代高等学校三大职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从高等学校职能的角度考虑,地方高校具有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1.1人才是农村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和保障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体系, 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的专业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上。目前,影响农村公共服务良性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中,公共服务内容的多维化和专业人员匮乏是其主要矛盾之一。而专业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的最基本职能所在。地方高校可以为出新农村建设培养所需的各级各类实用人才,让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服务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有人才可依。

1.2科技扶持是农村服务体系构建的关键和核心

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支撑这个工程的关键和核心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要加快推广农村适用科技成果,提高农村文化科技素质。只有地方高校充分发挥科学研究职能,以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课题,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在农村的推广, 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持,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

1.3服务地方新农村建设是地方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与舞台

作为地方投资的高校最终必须为地方服务,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地方高等学校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肩负起不可替代的职责与使命。时至今日,“三农”问题己成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地方性高校理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担当重任,可以说服务地方新农村建设是地方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与舞台。

2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是时代赋予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要实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方针。在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反哺”与“支援”过程中,核心要素是要体现在“智力”和“人力”上支持。“智力”与“人力”的支援对于新农村建设既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援,又是一种更具有持久性、长效性和多效的支援。对于“智力”与“人力”支援而言,地方高等教育更有资格更有可能肩负起这种支援的责任。

现阶段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发展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区域仍以农村为主体。地方高校完全可以依托本身所具有的的资源、人力、科技优势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奉献力量,可以说地方高校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是时代赋予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

3地方高校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所具有的优势分析

3.1地方高校具有地缘优势

从高等教育的布局上看,地方高校一般都建立在我国的中小城市,处在农村的边缘地带,贴近农村实际。对于农村目前建设中的问题地方高校更具有切实的感性体验,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种基于地缘的优势决定了地方高校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可以提供更准确、更快捷的服务。

3.2地方高校具有人力优势

地方高校在所在地区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拥有着该地区最优秀的人力资源,承担着为当地培养、培训、输送各级各类应用人才的任务。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建设和发展,地方高校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逐步构建了完善的学科体系和实践、实验体系,其科研、教学、师资水平得到了全面发展,完全有能力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优势人才和强势智力支持。

3.3地方高校具有人脉优势

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脉络显示其主要职能是为地方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其毕业生大多来源于当地, 这些毕业生大多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职能服务部门。他们对于培养他们的母校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一方面他们十分希望母校能够为自己的家乡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建设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他们也十分愿意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力。地方高校所具有的的这些人脉优势促进了地方高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4地方高校具有成本优势

地方高校所具有的的地缘优势,使得地方高校在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提供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简约服务成本优势。地方高校在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中可以更加便捷,不仅有利于农村建设问题的快速解决, 而且后续的技术指导和扶持更能有效、有序地开展。

4地方高校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4.1地方高校要勇于承担社会服务的责任,构筑服务地方的新理念

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 把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看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学校自身快速发展壮大的机遇与挑战,要举全校之力,发挥学校综合优势与学科特色,推动区域农业和农村发展,这正是高等教育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条件。地方高校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的高度来重视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构筑服务地方的新理念,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本地区农村建设和发展实际需要的服务体系、目标和路径。

4.2地方高校要构建服务农村建设的组织系统,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地方高校要意识到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地方高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地方高校与地区发展的双赢机制。在这种理念支撑下地方高校必须以服务为导向, 利用学校综合优势,整合有效资源,加强组织与领导,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管理,集思广益,建立有效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保证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4.3地方高校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地方高校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要从制度保障、组织建设、职称评定、学分承认、经费支持等方面为师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服务工作提供最大的支持。地方高校所具有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科研人员,特色的学科专业, 先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优势是其它社会组织所无法媲美的,这一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在确保学校教学、科研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动员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等新农村建设活动尤为重要,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制订激励措施, 提供服务平台,让师生走进到广阔的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工作,建立教学与实践教育,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

总之,发挥地方高校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地方高校的阐释高等教育职能的使命所在,也是地方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

摘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的专业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上,而这也是目前困扰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瓶颈”之一。高等教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理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担当重任。

关键词:地方高校,农村服务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高耀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朱明.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3]李佐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朱红根,翁贞林,康兰媛.地方农业高校支撑“三农”问题解决的机制研究---高等农业教育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4(3):14-15.

[5]李燕凌,李立清.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1-5.

上一篇:可口可乐英语广告语下一篇:舍饲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