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与对策

2024-09-12

效果与对策(共12篇)

效果与对策 篇1

1 在绿化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开展, 城市的园林工程建设正大力推进, 园林绿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 绿化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园林工程在建设期间的质量却参差不齐。由于没有很好把握以下问题, 就给以后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1.1 设计环节, 追求植物多样性的同时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

这几年, 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在工程设计中一味求新, 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创新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 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 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例如, 像八角金盘、桃叶珊瑚等耐阴植物, 如果设计在城市广场和绿化带内, 由于强光直射, 生长极为不良, 甚至大量死亡, 不仅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麻烦, 而且景观效果也达不到。这就是由于忽视了苗木的生态习性和地域适应性而造成的恶果。

1.2 施工环节, 追求工程速度的同时忽视了养护细节。

在绿化工程施工阶段, 对种植土的要求没被得到足够的重视, 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植株的成活率和以后的生长情况。不良的土壤将大大的加大养护管理的难度, 并直接造成景观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在苗木的选择方面还不够精细, 生苗、阴蓬苗经常被拿来使用;在种植时未注意苗木的阴阳面而受日灼;在种植后往往忽略了修剪抹芽、苗木支撑及树木的防晒等工作, 造成苗木在种植后不能适应种植地环境, 影响到了成活和长势, 降低观赏效果, 降低工程质量。

1.3 养护环节, 追求植物成活率的同时忽视了养护效果。

现在的工程建设完成后,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性质还需有施工单位养护管理一至二年。在此期间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 往往只为植株成活而进行必要的养护, 为确保整体景观而进行的养护管理工作却未被重视。例如, 对绿地内的卫生管理、杂草防除, 对绿篱、色块植物的修剪, 对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对植物的中耕、施肥等养护管理工作都不能及时的完成, 甚至不做, 忽视了绿化养护综合效果。

2 城区绿化养护管理中的问题

2.1 对绿化养护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一个绿化工程美不美, 是否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固然重要, 但绿化养护更为关键。俗话说:“三分种, 七分管”。如果不进行绿化养护或养护不到位, 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 园林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但目前, 我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 对绿化养护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 绿化管理开展的只是的日常简单的粗放型养护, 与“精细化”全面的养护管理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2.2 对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投入还不足。目前我市绿化养护资金的投入还是依靠政府投入, 从每年的城市维护费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绿化养护, 不足部分贷款解决, 因此, 绿化养护经费的投入不是很大, 这已成为制约做好绿化养护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财政比较紧张, 加上一些同志和部门对绿化养护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几年的绿化养护经费跟不上绿化建设的步伐, 造成绿化养护技术装备较落后, 降低了绿地景观效果。

2.3 对城市园林绿化保护意识还不深。目前, 由于我市保护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园林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又受到限制, 再加上个别市民爱绿、护绿意识较低, 因此, 城市内占绿、毁绿现象仍然很严重, 一些大树古树亦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 同时有少数市民向绿地内乱扔垃圾, 乱折花木, 践踏绿化, 破坏园林绿化设施带等行为, 都给绿化养护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 我市市民的绿化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切实增强市民爱绿、护绿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2.4 对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创新还不多。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我们养护财力不足, 养护人员年龄偏大, 文化素质偏低, 现在我们采取的一些养护措施还不够精细, 方法比较简单, 技术含量较低, 养护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 技术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养护工作缺乏创新意识, 养护效率较低, 只满足于确保绿化“成活率”, 而不求绿化养护的景观效果, 绿化提质、提档标准得不到充分体现。

3 提升城区绿地景观效果的对策与措施

3.1 在园林绿化建设上必须求“严”。绿化养护应充分体现设计理念。园林设计是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 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的理念可起到锦上添花, 这也是提高园林养护水平, 打造城市地方特色园林的必然要求, 养护要全力促成园林设计理念的实现, 同时, 养护要从实现满足功能、符合人的行为习惯、创造优美视觉环境、创造合适尺度空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来对设计进行再提升, 以弥补园林设计的不足。科学规划设计, 精心组织施工是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水平的关键。园林绿地要根据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 合理布局, 以乡土树种为主, 乔、灌、草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配置, 常绿与落叶相搭配, 满足植物各自生长所需的产地条件, 园林绿地植物只有严格按照规范科学合理栽植、成活率高, 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将绿化养护贯穿到园林绿化施工的全过程。要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 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必须严格按照园林绿化种植养护规程, 认真进行把关操作, 不能偷工养料, 确保植株的成活和景观的美观。

3.2 在园林绿化管理上必须求“实”。首先, 必须加大养护资金的投入, 实现养护管理机械化。养护管理机械化是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的园林机械, 如起苗机、挖坑机、绿篱修剪机、割草机、自动喷灌设备等, 省时省力, 效率高。因此要加大投入, 推广使用园林机械, 实现机械化管理。其次, 制定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园林主管部门或权威机构应制定全市统一的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使养护管理工作目标明确。 再次, 推行养护工作目标管理, 进一步深化养护机制, 根据不同养护区域和养护要求, 分片分组, 网格化管理, 建立起目标考核、层层监管、奖惩结合的养护管理体系, 制定了一系列考核办法、考核细则、工作职责等养护管理制度, 对城区绿化养护实行严格的检查和考核制度, 做到工种合理搭配, 人人职责明确, 严抓实管, 努力提高城区绿地养护绩效管理水平。

3.3 在园林绿化工作措施上必须求“新”。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城区公共绿地养护任务的迅速增加, 原有的绿化养护体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建议把城区部分养护地块推向市场化, 绿化养护实行对外招投标承包制度, 制定标准定额, 公开招标,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对公共绿地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择优选用绿化管理队伍, 逐步分块、分级推向市场, 提升绿化经费使用效益和绿化养护水平。同时, 为倡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园林绿化建设, 改变目前绿化由政府统揽统包管理模式, 提高广大市民的爱绿、建绿、护绿意识, 建议推出绿化社会认养工作。参与者可以是单位和个人, 采取自愿原则, 进行捐款认建、认养, 通过签订认养协议, 建立纪念册、认养牌等形式, 取得冠名认养权和监护权, 唤起广大市民爱绿护绿意识, 充分发挥绿化工作的社会效应。其次, 要重视园林科学研究, 招聘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职工养护技术专业培训, 赴周边养护优秀城市学习参观, 结合城市市绿化养护实际, 将园林养护先进技术、经验运用于工作实际。最后, 对市民加强各项绿化管理条例和办法的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爱绿、护绿意识, 做到依法治绿、依法护绿, 使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总之, 针对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上的各种问题和不足, 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和管理, 积极探索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新措施, 努力提高绿化建设管理水平, 才能使我市的园林绿化发挥出更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效果与对策 篇2

实验室开放效果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护生对实验室开放效果的满意度.方法:采用“实验室开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对200r7级不同层次165名的护生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100%的护生认为实验室开放是必要的;70%的.护生认为实验室开放的设置合理,建议应根据不同层次护生设王实验项目、开放时间和考核方法,加强教师的指导能力.结论:实验室开放满足了护生的实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动手能力.但在开放的形式和管理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作 者:吴雪红 谢晖 金莉 李菊萍 蒋玉敏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护理学系,安徽,蚌埠,233030 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65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   护生   满意度   调查  

效果与对策 篇3

关键词 新赛制 跳发球 比赛效果

一、前言

随着国际排联对排球赛制的更改,每球得分制这一全新的理念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每球得分制的出现不仅使比赛越来越激烈、观赏性越来越高,而且赛制的变化导致了排球基本技战术的改变,发球便是其中的一种。研究新赛制下大力跳发球,对比赛效果的影响与对策无疑对中国男女排具有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

二、新赛制下为何要采用大力跳发球

(一)现代排球的发球效果和发球技术。

正是由于每球得分制的实施,使得发球的攻击性越来越高。现代排球的发球得分率由过去的5%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0%左右,破攻率也由20~30%上升为30~40%,发球失误率由过去的7%左右上升为12%左右,一般球的比例由60~70%下降为50~60%。世界男排强队的变化更加显著。

在旧的赛制下,有许多人认为发球只是比赛的开始,这就使得以前的发球进攻性不是很强,但稳定性比较高。每球得分制的实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想法:发球不再仅仅是执行比赛开始的功能,更是进攻得分的一种强有力手段,也是构成防反的第一个环节。这正是世界的各支劲旅都在追求发球攻击性的关键所在。

(二)采用大力跳发球的原因。

发球是比赛的开始,更是进攻的开始,尤其在施行每球得分制后,排球运动向攻势排球发展的趋势更为突出。发球是直接得分的重要手段,也是破坏对方一攻战术组成的有力武器。攻击性强大的发球,不但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还可以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使其技术发挥失常。攻击性发球运用得当,还可能起到扭转被动局面,反败为胜,甚至夺取全局胜利的效果。而没有进攻威力的发球,无疑是轻率的把主动权让给对方,使自己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在世界的许多重大比赛当中,发球威力大的队伍取胜的希望明显大于发球威力不足的队伍。所以采用攻击性大的跳发球是历史的必然。

三、跳发球对比赛效果的影响

(一)接发球到位率明显降低。

欧美强队的大力跳发球时速基本都在100公里以上,球的旋转使其自上而下的俯冲或平冲给一传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据有关专家统计,跳发球的速度超过17m/s,得分率与破攻率分别为18%和37%,而且发球时击球的角度不同,球飞行的轨迹也不同,例如在击球的时候,击打球的侧下部会使球产生侧旋,再加上由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会使人感觉球在飞行的过程当中产生拐弯的现象,类似于足球中的“香蕉球”。跳发球战术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冲击了以接发球高,到位率和采用快速多变打法的亚洲球队,有利于擅长简约纵深战术打法的欧美球队。当球从运动员手中发出的一瞬间就宣布了一次进攻的开始。下面就以2003年世界杯赛各国发球技术统计来做个比较。

(二)冒失误的风险拼发球

在1999年世界杯排球赛上,原以为每球得分制实施后,会使以大力发球为主的欧美队伍,为减少失误、而降低发球的攻击性。但在比赛中,古巴、俄罗斯、美国等强队都进一步强调了发球的攻击性,把发球作为直接得分的第一武器,即使不得分,也要想方设法破坏对方的一攻。如俄罗斯、日本等队冒着发球失误失分的危险“拼”发球,坚持以攻击性发球破坏对手的接发球,始终向对方施加压力,甚至在某些局的发球失误竟在7分以上。但是攻

击性发球的成效显著,发球的攻击性给他们的防反创造了条件,最终取得了胜利。

四、结论与建议

(一)安排好发球轮次。

对于一支球队中的每名运动员来说,发球的水平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于球队比赛来说,安排好轮次非常的关键。当每局比赛中参赛队的比分都超过20的时候,各队一般会完成16到22次的位置轮转。即每名运动员的发球次数在3至4次。也就是说,每局开始前提交的场上位置表,决定了比赛进入相持阶段队员的发球次数。因此,在安排发球顺序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一规律。争取让发球威力大的队员发球的次数也多。

(二)采用冲跳追扣技术。

大力跳发球由于击球点距过网点较远,对其攻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尽量提高攻击力,国外强手均采用后排进攻式的冲跳技术,从端线外起跳,充分利用了前冲的惯性,深入到场内1.5-2米左右的位置上空击球过网,从而极大缩短了球的过网距离,增加了攻击力。同时,由于大力跳发球过网点低、击球点距过网点远,也需要非常准确的手法去控制,而我国男子排球选手的大力跳发球技术恰恰在这两方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多采用冲跳追扣的方法,加强击球手法的控制,能有效地从技术角度,提高中国男子排球选手的大力跳发球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焕玉.浅析每球得分制对排球比赛的影响[J].体育世界,2006,(11):36-36.

效果与对策 篇4

1影响因素

1.1 人员培养层次不突出

急诊科是窗口科室, 为了满足急救医疗体系的需要, 急诊护士的配备均按准入制度上岗, 要求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 且精力充沛。

1.2 培训内容不到位

急诊科每年都制定培训计划, 要求核心能力人人达标。急诊工作的特殊性质及频繁得倒班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 情绪紧张, 精力、体力恢复较慢, 导致培训时无法签到或培训后不能及时掌握所学内容。

1.3 理论基础不扎实

简单的基础护理及急救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急诊工作的需要。专科护理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否则, 不能很好地协助医师进行急救, 从而影响抢救效果。

1.4 学习气氛不浓厚

护理人员自身不抓业务学习, 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一般;培训时不积极或敷衍了事;培训不做笔记, 不及时训练。

1.5 专科培训中医护不同步

专科培训均按计划实施, 每月有不同的内容。医护培训不同步, 导致专科培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对策

2.1 能力制度化

制定急诊护士的分级及其核心能力要求。 (1) 初级护士:工作满1年且完成了临床专业能力训练和个案累积, 通过晋级考核。核心能力要求:熟悉常见病的急救护理常规及常用抢救仪器的使用, 掌握自我防护方法及现场急救技术, 能够处理一般的急救患者。 (2) 中级护士:工作满2年且完成了临床专业能力训练和个案累积, 通过晋级考核。核心能力要求:掌握院前、院内各项急救技术、各类抢救仪器的使用管理及保养技术, 掌握对成批危、急、重症的分诊, 并对其实施判断、抢救、监护与护理。 (3) 高级护士:工作满10年且完成了临床专业能力训练和个案累积, 通过晋级考核。核心能力要求:具备对意外及特殊事件的现场组织、急救和处理能力, 同时还要求具有教学和质量考核管理能力。

2.2 内容具体化

专科护理培训工作还处于初期阶段, 要求: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严肃性及纪律性;每2年进行1轮新的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以急救及相关专业理论、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理论培训采取自学与集中授课相结合, 技术培训采取教学示范与临床相结合的方式, 专项技术由专业导师进行强化训练, 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3 形式多样化

采取多种形式, 如分组培训、临床导师制等。护士长全面督导, 加强岗位培训, 巩固专科护理知识, 反复实践, 以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整体素质。

2.4 工作学习一体化

急诊护理培训还需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护士的自身需求, 开展主动而有效的系统岗位培训。医院可以采用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及科室培训, 同时鼓励其参加自学考试, 妥善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 从而促进科室的长远发展。

2.5 医护培训同步化

卫生部印发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中强调, 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 受过专门训练, 掌握急诊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培训中加强医护配合的训练, 以缩短抢救时间, 顺利完成抢救任务。

2.6 培训特色化

基于目前的情况, 每所医院都建立急诊实训基地不够现实, 条件不够成熟。只能通过规范化培训, 一体化训练, 才能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讨论

八条对策提高中小企业招聘效果 篇5

一、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中小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必须准确界定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在此基础上开展招聘工作:一是要搞清人才的主次。关系到企业当前发展的关键技术,关键管理岗位的人才需优先考虑。二是要处理好人才“即用与储存”的关系。即用型人才应成为当前的主要对象,但也决不可忽视储备型人才的吸收,因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要着眼于企业的战略目标,长远利益,必须建立企业的人才储备库。在界定企业人才时,除专长、能力外,还应看其内在的标准,如是否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等。

二、充分认识招聘工作对企业的重要影响

宝洁公司的前CEO曾经说过,“在公司内部,我看不到比招聘更重要的事了”。如果员工招聘环节出现差错,企业将会在后期付出一系列代价,如产生重复招聘成本及企业失去稳定等。从企业内部来说,招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内部招聘能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外部招聘能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两者都能调整和改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从组织外部来说,一次成功的招聘活动就是一次成功的企业宣传。因此,很多公司每年都会把各大高校作为招聘地点,分发大量宣传介绍公司的资料,无论有没有招到人,招聘活动都会使不少人了解了公司,对公司留有一定的印象,这就是一种有价值的宣传。

三、选择合理的招聘渠道和方法

企业招聘渠道分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企业内部招聘花费少,并且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诚,起到激励的作用。外部招聘的方法比较多,比如广告招聘、人才市场、校园招聘、委托招聘和网络招聘等。企业外部招聘也是一种有效的与外部信息交流的方式,企业可借此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新员工的加入,会给企业带来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防止僵化。网络招聘覆盖面广,无地域限制,省时且费用较低,这些特点比较适合中小民营企业。当然,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内外结合的招聘渠道才是最科学的选择。

四、建立明确的招聘目标

在不准确或不完整的需求下招募到的人员,往往在磨合阶段中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纠正成本,甚至会影响到工作的分配与执行。中小企业的制度一般不健全,招聘工作可能缺乏职务说明书做参考。因此人力资源部或招聘人员在招聘前应当通过沟通等方式,引导用人部门准确描述出职位的职责和全面具体的能力素质要求,建立明确的招聘目标,

在招聘过程中也应当与用人部门保持畅通的沟通,以确保不偏离招聘需求,从而提高招聘效率与成功率。

五、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

每一次招聘都是一个企业形象的展示,招聘人员的素质会影响企业在应聘者心目中的形象。企业应当树立招聘岗位的窗口意识,并让专业人士守好人力资源开发的入口关。在招聘开展前,对参与招聘的人员要进行相关招聘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工作,让他们准确掌握企业的基本信息;向应聘者传达信息时要做到实事求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贬低企业提供的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确保招来的人是真正想来而不是在夸大事实的情况下而被哄骗来;同时招聘小组要与用人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准确把握招聘要求,使录用者与用人部门要求之间的差距达到最小化;最终要做到专业化和职业化。

六、注重企业形象设计和宣传

中小企业实力不强,在吸引人才方面竞争力不如大型企业,在企业形象宣传方面尤其应该重视。招聘人员的职务级别和个人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招聘的成功与否。企业对招聘的不重视给应聘者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该企业对员工不重视。招聘人员的招聘工作态度和谈吐气质,很容易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看法。如果在招聘方和应聘者接触的过程中,招聘方给应聘者的印象不够专业,就很容易给应聘者留下企业的整体素质较差的印象。企业应该在现场的招聘中,从广告刊登、摊位布置到接待面试、场地布置和参观企业等,处处都应突出企业的优势以吸引应聘者。中小企业做好招聘工作,其作用不仅仅是可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还可以通过招聘工作展示企业的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七、重视对应聘者的背景调查

在录用员工之前的背景调查经常被招聘单位所忽视,但这恰恰是很重要的环节。例如现在企业销售人员挪用、侵占企业货款甚至携款潜逃的事情时有发生。还有很多应聘者伪造学历、资格证书等,企业没有审查就录用,一旦发现往往为时已晚,因为企业已经为员工在培训、保险等方面投入了很多。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利用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故意派遣商业间谍打探公司的机密。这些都可以通过背景调查来避免。开展背景调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学校学籍管理部门;二是历届服务过的公司;三是档案管理部门、国有单位的人事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等。

八、礼退落选人员

中小企业应清楚地认识到应聘者来企业应聘是对企业感兴趣,应当得到尊重与感谢,特别是落选人员,面试结果出来后,应尽快给予礼貌地回答和感谢,同时,将其资料录入企业储备人才库,一旦将来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时即可招入,既提高了招聘速度也降低了招聘成本,尤其适合中小企业;另外,有一些应聘人员有退回个人申请资料的要求时,企业一定要有专人负责完整及时地将资料退还给求职者本人,切不可以“概不退还”一言了之。

效果与对策 篇6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措施与对策

自2001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促进教育与国际接轨、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强化学生英语应用和促进学科与学术前沿融合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笔者自2005年起承担了农业资源利用本科专业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双语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促进和提高该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体会。

一、《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与目的

21世纪,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口、资源、环境和粮食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在人口众多的我国尤为突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作为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涉及资源、环境与粮食三大问题,因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新世纪就被列为了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主干课程,考虑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因此被学校列为了首批双语教学课程。教学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了解全球和我国资源的分布特征、利用现状、开发模式以及管理对策;②熟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及全球环境变化对农业资源利用、开发的影响;③弄清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的发展趋势与未来的发展方向;④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的中英文对应的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并能熟练地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为了解国际发展动态和与国际接轨打下基础。

二、《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气候、土壤、生物、土地、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农业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涉及的内容较广,因此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

1.学生前期所修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既有自然资源方面的,又有环境科学领域的内容,同时还包括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部分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所修课程对其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如前期已经修了《农业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植物学》、《土地资源学》等课程,可以明显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一些术语较熟悉,再对照中英文材料就容易理解。

2.学生的英语水平。《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双语课程是以中英文配合教学为主的,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效果。抽样结果显示,学生通过大学四级英语考试的,考试成绩的优秀率达到100%;大学四级英语考试成绩在300~420分的,考试成绩的优秀率只有72.8%;而当大学四级英语考试成绩低于300分的,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多部分不能理解,跟不上教学进度,考试成绩优秀的不到20%。因此,在进行双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是较高的,否则,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3.教师队伍的配备。《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涉及了资源、环境类的内容,两个领域的内容都非常多且广博,因此,必须要要配备合理的教师队伍,包括《资源学》、《环境科学》、《土壤学》、《生态学》、《土地资源学》等学科的教师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便各方面的教学内容有相应的教师进行讲授,保证教学内容切合学科发展的需要和讲授最新的知识点,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促进教学效果。

4.教材的选定。教材是老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巩固的基本条件,没有合适的双语教材,双语教学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针对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的选用既要是流行的知名教材并且是充分体现前沿技术的,又要是语言生动而内容浅显易懂的,否则对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没有明显的帮助。目前我国引进的原版外文教材数量有限,因此,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的情况,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编了教材,比较适合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

1.强化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双语教学是用外语(主要是英语)来讲授专业课程,用母语来辅助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作为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老师的英语应用水平应该达到一定的要求,最好是具有国外留学、访问(半年以上)、工作的经历,《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双语教学的教师配备中具有国外学习、访问经历的教师2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的应用和口语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水平是决定双语教学的关键,教学水平的提高除教师需有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外,老师还必须全身心投入教学,关注教学的每一個环节,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才能达到理想的双语教学效果。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培训,因为《农业资源与环境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且该学科领域的知识更新快。

2.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适时调整中英文授课的比例。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还是要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主,在采用双语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不同届别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差异和接受程度,适时地调整使用中英文教学的比例,如在讲述农业生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时,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就以中文为主,教学效果较好,同时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并进行阶段性地反馈,随时修正教学方向,一切以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为目标。

3.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关系着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要给学生信心和鼓励,学校要结合学生英语能力的实际情况,采取激励机制和严格措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学生借助英汉词典,学生每天抽出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阅读相应的英文教材;要求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必须是英文表达;要求学生不断地阅读、背诵和听说,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老师在课程教学的前期,可适当的放慢进度,让学生逐渐进入到双语教学的角色,给学生一个适应阶段,随着课程的深入进行,加大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比例,逐渐改变学生背诵和抄写教材原话的习惯,培养学生灵活的英语表达。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互长。双语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承担双语教学工作的老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仅用母语教学的课程要大得多,对其要求也更严格,同时,一般也是学校优秀的骨干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能还是有很多不足,因此,要改进双语教学,也得改变旧有的评价手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激励教学双方,以引导和促进双语教学效果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马增林,高志杰,李丹.我国高校实施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169-170.

[2]杨毅.构建中国高校本土化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论析[J].科教文汇,2010,(5)(上旬刊):45-46.

[3]张毅芳.《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广场,2010,(4):224-226.

[4]李文丽.双语教学的效果分析与改善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6):61-62.

[5]陈宁夏.论影响普通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J].科技信息,2010,(11):130,58.

[6]薛云.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28-129.

旋耕机的使用效果分析与应用对策 篇7

为了考察旋耕机使用的效果,某县在某农户责任田上开展旋耕机技术使用的试验,该农户责任田试验面积为5.47hm2。农户责任田的土壤为沙泥田,承压能力261k Pa,前茬作物为水稻,植被密度为0.18kg/m2,农田上面的水深4.82cm,泥脚深度14.88cm。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选用丰两优香1号。经过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旋耕机能够一次性完成人工作业的松土、刨茬、捞茬和运茬的工作,工作效率良好,可节省耕作时间与劳动力。通过耕作后,土壤层次没有明显的变化垅型不变,有效控制翻耕作业后翻出生土的发生率,避免扰乱土层。翻耕后可以粑压与起垅作业,旋耕机旋耕深度达到10.3cm,切碎根茬长度达到4.1cm,土壤相对松软、细碎,达到农机作业标准与农业工艺的需求。扩大了旋耕耕深的范围,满足增厚土壤熟化层的需求,改善了土壤深层的透气性能,提高土地持水能力、各种农作物种植需要深耕的农业工艺技术的要求。连续3年使用旋耕机进行耕作,该农户责任田土壤有机质增加了0.2%~0.4%,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1.4%~7.1%,土壤持水量上升为3.05~4.5%,农田粮食总产量上升了3%~5.0%。由此可见,旋耕机运用于农作物耕地上,不仅可以净化环境,发展生态作业,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弥补化肥投入不均匀的问题,对扩大大耕深范围,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2 旋耕机使用的弊端

1)在耕层方面,由于操作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较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制定完善的配套技术,降低了作业质量。2)操作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过于追求速度和省油,导致耕作深度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利于培育壮苗。3)部分地块在旋耕后,耙耱作业不符合标准要求,整地质量低,有较多的明暗坷垃,土壤空隙都较大,持水量性能低,给植株根系和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实现一播全苗、均苗与壮苗。4)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没有根据要求因地制宜调整旋耕水平、高度、耕作深度与碎土能力,压实土壤,造成播种倒伏,部分秧苗出现死苗的情况而减产[1]。

3 加强旋耕机使用有效性的应用措施

3.1 规范耕作模式

机械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凝土土壤理化性质,增厚土壤耕层,对土壤微生物活动与土壤养分转化、分解起到良好作用,因此,旋耕机与深耕应隔年轮换,从而解决旋耕整地耕层浅的状况。另外旋耕和耙耱相结合,耕后要耙深、耙透,清除明暗坷垃,压实土壤,上虚下实,改善土壤空隙大的情况。例如某农户在种植农作物时,结合当地种植情况,实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在种植小麦时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整地,连续旋耕3年耕地,深耕、深松各一次,以此打破犁底层,确保耕层深度达到25cm,做到“耕透耙实,无桥空坷垃,上虚下实”的原则;同时,秸秆还田深耕的过程中,旋耕麦田应压实,从而达到抢时抢墒一播全苗的要求,确保增产稳产[2]。

3.2 引进新型机械

借助国家农机补贴政策,通过试验示范的方式,大力引进集深松、施肥、旋耕、播种和镇压为一体化的播种机械,从而提升作业质量,为旋耕机的耕深作业提供技术保障。例如某农户在引进新型旋耕机机械上,通过国际农机补贴政策,与自身经济情况,选择引入某机械有限公司的免耕施肥播种机,根据因地制宜的标准要求,对机械操作水平、高度、耕作深度与碎土能力进行调整,让旋耕机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增产作用,保证旋耕机的耕深作业相一致,从而达到深度、碎土、压实、平整和均匀的标准要求。

3.3 规模化经营

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为土地流转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管理提供了条件。因此,可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实施规模化经营,以此适应大型机械规模化作业,将旋耕机械作业和其余深松深耕机械有机结合,达到作业深度、平整度和折实度的耕作质量指标。

3.4 完善配套技术

在引进旋耕机的同时,应选择正规的生产厂家,并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邀请这方面的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操作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操作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培养操作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并统一规范作业操作的技术标准,让操作工作人员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作业。定期保养维修,避免在耕作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影响耕作进度。同时,针对不同的作业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从而提升耕作作业的质量[3]。除此之外,还应因地制宜,对机械播种的深度进行控制;合理促控,避免倒伏,培育壮苗,确保农作物高产稳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旋耕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的土壤耕作机,旋耕机的使用可提升耕作效率,节约劳动力,达到精耕细作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必须制定完善措施,规范耕作模式,改善凝土土壤理化性质,引进新型机械,实施规模化经营,适应大型机械规模化作业,同时,完善配套技术,让操作工作人员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作业,确保农作物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于艳丽.旋耕机故障原因与排除[J].南方农机,2014,45(3):45.

[2]毛卓群.旋耕机传动齿轮箱箱体的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效果与对策 篇8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社区人群,评估,对策

社区是救护患者的基层组织, 社区护理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社区健康教育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1]。为评价社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成效, 改进健康教育方式, 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本文结合本社区护理教育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资料与方法

本社区共有医护人员5人, 其中护理人员4人, 年龄23岁1人, 30岁1人, 36岁2人, 48岁1人;学历大专2人, 中专3人;已婚4例, 未婚1例。本社区承担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有居民4 458户, 人数10 720人。>65岁老年人820人, 其中哈萨克族20%, 维吾尔族5%, 汉族及其他民族75%。文化层次普遍偏低, 以无文化或小学为多。

方法:对本社区2012年6月-2014年9月护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总结, 查找不足和相应的对策。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 内容及方 式 : 2012年6月-2014年9月每年举办健康知识讲座6期, 主要内容:以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题, 主要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慢性胃炎和肺部疾病、妇科疾病等。首先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前, 认真宣传, 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让社区内人员及时调整时间, 积极参与。发放宣传单、治病防病小册子等有关资料, 同时, 充分利用有关节日, 如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高血压日、世界卒中日等节日, 借助上级宣传资料, 加大在社区的宣传力度, 同时让相关专家进入社区, 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2观看疾病急救知识录像: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知识, 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自救能力。3通过问卷的形式, 向居民调查, 了解护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查找不足, 寻求对策。

结果

对本社区100例居民进行调查, 收回96份, 有效问卷94份, 94份问卷结果:对讲座技巧好、有实用价值、容易接受、内容丰富等方面进行调查, 发现在讲座技巧好、有实用价值、内容丰富方面认可率较高, 但对于容易接受方面相对低些, 见表1。

讨论

老年人生理退变使其获得自我保健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曾经有专家来给社区的居民讲课, 专家学识渊博, 从发病机制到临床表现再到诊断与治疗侃侃而谈了90 min。课后居民反映“听不懂、用不上、没意思”。这说明, 居民不需要“医生的知识”, 而是需要自身需要的知识, 例如居民需要知道如何吃、如何穿、如何到医院就诊、如何服药既安全又有效这样实用的知识。

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方式问题及对策:不断细分患者的需求, 每次的专题很小, 例如:如何使用血压计, 降压0号的服用方法是什么, “三个半分钟”是怎么回事, 如何方便称量食盐量, 失眠时如何“数羊”。通过通俗有效的讲解使患者掌握了一些实用的知识。有时课后还会发放一些相关的科普资料, 以利患者回家反复阅读[2]。

社区老年人记忆问题及对策:想要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就必须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学习兴趣, 就必须充分考虑患者不同的文化教育素质, 利用他们原有的经验和知识, 尽可能用患者熟悉的词语。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的意义:1健康教育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重要职能[3];2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3开展健康教育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医院健康教育中行为科学、传播学和预防医学是应借鉴的主要基础学科。为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 拓展知识面, 组织编写健康宣教材料, 进行学习交流。

通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 社区居民从“普及专科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观念, 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改善人们健康相关行已成为人们实践的共识, 这对社区健康教育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洁.护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J].中国医疗前沿, 2006, 11 (6) :118.

[2]陈洪波, 王克利.浅议健康投资与经济发展[J].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 (1) :33-34.

临床护生实习效果的评价与对策 篇9

关键词:临床护生,实习效果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 (简称护生) 从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是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 也是向护士角色转化的重要阶段。所以, 如何引导她们走好临床实习的第一步, 为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是摆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了进一步了解护生的实习效果, 找到影响护生实习效果的综合因素, 对其进行评估,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进一步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 笔者将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2005~2010年5年的实习生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 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 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者带教的能力, 现将评估方式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5年实习生共计150名, 带教老师40人, 实习生的文化层次依次是:大专 30人, 中专120人 (其中女性149人, 男性1人, 年龄17~22岁) 实习时间为8~10个月。带教临床护士的学历为本科或专科学历, 专业技术职称均为护师或主管护师, 工作时间为6~25年。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护生的带教老师对于护生实习效果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发放问卷1865份, 回收180份, 有效回收率为96.8%, 其中护士发放148份, 收回145份, 有效回收率为97.98%, 临床带教老师发放36份, 收回34份, 有效回收率为94.4%。

1.3 问卷调查 (见表1、2)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77.3%的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只注重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 也就是说护生实习最大的收获是临床操作技术的基本掌握, 而对于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护理问题的评估与解决却不被重视。

从表2可以看出72%的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在实习结束以后的评价结果是:只注重于临床操作技术的学习, 忽视如何与患者去沟通, 如何运用护理程序去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问题, 如何对疾病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 如何从护理心理学的角度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如何做好患者的入院评估等等一些深入到护理学领域的问题。

3 讨论

1) 护生在实习结束后最大的收获是对临床操作基本技能的初步掌握。从护生在临床实习结束后对自我能力测试的调查表中可以看出, 实习期间护生只注重学习肌肉注射方法, 静脉穿刺技术等最基本的操作。其实护理专业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 而对于刚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 没有实践经验, 只具备学校模拟操作的基础, 加上初到临床实习, 需要主动地吸纳一些实践知识。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护生却不能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切实的护理服务, 从而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脱节,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生对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的进程, 也造成了大多数护生只注重基本操作的训练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运用。

2) 从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和言行对实习护生实习效果的评价测试表中可以看出, 目前大多数的护生实习结束后所学到的无非也就是掌握基本的静脉输液技术, 肌肉注射技术, 至于说其他涉及到护理工作中护理问题的解决, 护患关系的沟通等等, 作为护生只是知道要做, 但不知该如何去做, 这与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对护生在实习阶段的带教有着直接的关系, 临床带教老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护生的角色转化, 所以要求带教老师对护生不仅要做好政治思想教育, 还要传知识, 教技术, 特别是要让护生知道违反操作程序的后果及危害。培养护生良好的作风和严谨的态度。

当然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士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应对常规的护理工作, 护生实习时只是跟在老师的后面做一些基础的生活护理工作, 繁重的护理工作让带教老师无暇顾及学生该学些什么, 应该给护生讲些什么, 只是在操作时遇到了问题, 针对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 至于说患者的入院评估, 与患者的干预, 护理问题的解决, 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等一系列与理论知识紧密相连的根本就没有给护生讲解过, 当然这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繁重性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护生认为实习只要练好静脉穿刺、肌肉注射、做好基础的生活护理就可以胜任护士工作。

4 解决对策

4.1 加强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临床阶段的教学是不同层次护理教育的重要培养阶段。作为带教老师, 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要相当过硬, 尤其是理论知识的丰富, 对护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培养护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护生系统地进行临床护理实践的时间较短, 护理程序的运用能力较低,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不能有机地相结合, 制定护理计划的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护理问题的解决能力等都相对较低, 所以作为带教老师, 其自身素质、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技巧等尤为重要, 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新技能, 在带教过程中要经常带领护生下病房, 教护生如何去收集护理问题, 如何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要让护生真正理解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是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之上的,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防止或减少纠纷的发生。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护生, 使护生从老师身上汲取营养, 不断获取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让护生看到护理工作的成效, 体验护理工作的崇高,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2 健全带教制度

选择素质好、热心带教工作、有一定临床经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的、职称的护师及以上的优秀护士作为带教老师, 不定期地了解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意见, 并及时地将合理的建议反馈给带教老师, 不断地改进并提高带教质量。另外, 要制定相应的带教计划和相应的临床教学方案, 明确职责, 统一规范, 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 从而使护生从实习开始就有条不紊地度过每一个阶段, 充分调动起工作积极性, 培养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激情, 进一步明确实习结束后应该获得的学习内容和最终目的。

4.3 打破传统的带教方法, 开创新思维

护理教育是一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随着护理范围的逐步扩大, 服务的内容也日趋复杂。目前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医疗救治转向了对服务对象身体、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照顾, 护理专业重视的不仅仅是疾病, 更应重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所以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着重解决与临床操作有关的, 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的问题展开思维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个性, 将理论和临床实践融入一体, 鼓励护生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判断性思维能力, 激发护生的求知欲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升护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沈国玉.创新思维在护生带教中应用体会[N].现代护理报, 2011-01-15.

[2]周漩.临床护理一对一带教应用[N].现代护理报, 2010-12-25.

[3]喻征群.人文教育理论在实习护士带教工作中应用[N].现代护理报, 2011-01-08.

效果与对策 篇10

关键词:固体充填开采,六柱支撑式液压支架,充填率,压实率

我国“三下” (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 压煤严重, 仅统配煤矿的生产矿井“三下”压煤就达137.9 亿t, 全国国有重点煤矿村下压煤52.2 亿t[1]。花园煤矿地表全部被村庄等建 (构) 筑物所覆盖, 一采区采用传统的条带开采, 但煤炭采出率仅为39.8%。高效安全解放建 (构) 筑物下压煤, 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成为花园煤矿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花园煤矿现有1座矸石山, 堆积矸石约150万t, 矸石产量约20万t/a, 采用固体充填采煤工艺是保护地面建筑物, 提高煤炭采出率及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的有效技术途径[2]。

1 充填工作面概况

1.1 地质情况

1312工作面为花园煤矿首个固体充填工作面, 位于一采区南部, 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3煤, 煤层厚度平均2.50 m, 埋深为-500~-650 m, 煤层倾角7°~19°, 平均为13°, 工作面宽40 m, 可采长度270 m。煤层顶板为中砂岩, 直接底板为泥岩及炭质泥岩, 老底为粉砂岩。3煤顶底板情况如图1所示。

1.2 地面条件

1312工作面对应地表主要有村庄房屋、公路及河流等建 (构) 筑物, 上部及周边地表村庄有小侯庄、大侯庄和花园村等县城郊区村庄, 金马河及金马河绿化带在试采区中部穿过。工作面充填开采后对地面村庄等建 (构) 筑物区域的采动影响控制在Ⅰ级范围内, 建筑物区域地表最大下沉量控制在250 mm以内, 地表最大水平变形量控制在 1.0 mm/m 以内,

保证地表村庄建筑群的安全使用。充填工作面地表主要建筑物分布卫星影像如图2所示。

2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工艺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 是指在综合机械化采煤作业工作面上同时实现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作业[3]。该采煤工艺的关键设备是适应综采工作面高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的六柱支撑式充填采煤液压支架, 其主要由顶梁、立柱、底座、四连杆机构、后顶梁、固体充填物料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压实机等构成。采空区矸石充填是依靠液压支架后部悬挂的固体充填物料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和压实机来自动完成的。

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吊挂在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后顶梁下, 其槽板上开若干可控制的卸料孔, 输送机与履带行走式固体充填物料转载输送机相连接, 将矸石运进采空区并从卸料孔中落下, 以实现充填。全部充填工作在支架后顶梁的掩护下完成。正四连杆六柱支撑式充填采煤液压支架见图3。

在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前、后配备同向不等位的两部刮板输送机, 即前部回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和后部位于采空区的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充填采煤液压支架既能满足综采工作面生产时的顶板支护要求, 同时可达到保护充填空间的目的。

矸石充填料通过多孔底卸式输送机溜槽槽板上的卸料孔落入采空区。为有效控制矸石的充填范围, 在溜槽的侧面增设插入插板的插口, 并安设插板, 以控制卸料量。通过矸石充填输送机上刮板推移充填料进入卸料孔进行充填;安装在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后部的两级压实机构给予充填体2 MPa的压力, 使充填体达到密实充填的状态, 如图4所示。

3 影响固体充填开采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实施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所要达到的效果, 就是通过对采空区空间的100%充实, 利用压实的固体废弃物来支撑上覆顶板, 从而达到控制地表变形、保护地面建筑物的目的。充填开采是由采煤和充填两个工艺组合而成的, 其工艺的特殊性就限制了其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 因此, 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 以保证采空区充填效果, 是充填开采取得成功的关键。

3.1 煤层倾角

充填液压支架后顶梁下部设有长度为700 mm滑道, 利用链环悬挂多孔底卸式输送机, 并确保输送机能够前后滑移, 压实机安装在支架底座上, 固体充填料只有落在压实机前方, 才能保证压实机伸出后顺利推压矸石。因此, 工作面采取仰采俯充或俯采仰充倾角小于10°时, 采空区能够全部充实。当俯采仰充倾角大于10°时, 底卸式输送机和充填料在重力作用下向煤壁侧倾斜, 造成固体充填料大部分落在捣实机上方, 同时推出的矸石在重力作用下也向煤壁侧滑落, 使采空区上方形成未充实空间, 严重影响充填进度和效果。

1312首采充填工作面煤层倾角7°~19°, 原设计采用俯采仰充后退式充填开采, 因仰充角度远超过充填支架适应倾角, 难以满足采空区矸石充实率要求。为此将工作面切眼布置于靠近采区下山侧, 采用仰采俯充预留两巷前进式充填开采, 矸石充实率达到要求, 确保了充填效果。

3.2 顶板稳定性

采空区矸石充填率和压实率是影响充填开采覆岩破坏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4]。在煤层顶板稳定的条件下, 工作面支架拉移后, 采空区内矸石充填率接近100%, 2 MPa的压力能够使矸石充填体压实, 确保充填质量。

1312工作面开采煤层顶板为中砂岩, 厚度约44 m, 抗拉强度为2.51 MPa, 抗压强度为44.67 MPa, 发育稳定。工作面从切眼向南推进50 m后, 顶板出现1层厚度约为500 mm的泥岩伪顶, 支架拉移后伪顶全部破碎为块状并落入采空区, 造成压实机伸出后充填体在大块矸石的作用下与顶板形成大面积未充实空间, 随着工作面推进, 顶板出现压力显现现象, 局部出现直接顶板垮落1.5 m, 严重影响工作面的充填效果。

为防止伪顶破碎后落入采空区, 工作面机头至机尾全面铺设镀锌经纬网, 拉架后利用经纬网包裹上覆破碎伪顶, 压实机伸出后充填体能够实现接顶, 保证了充填效果。

4 结语

1)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全部采用充填采煤工艺的矿井,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工艺在花园煤矿取得初步成功, 是实现矿井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途径之一, 不但能够解决建 (构) 筑物下压煤开采问题, 还为处理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开辟了新的途径, 具有深远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2)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工艺, 在用于传统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类似地质采矿条件的同时, 在煤层倾角、顶板稳定性方面又有其特殊的适用条件, 根据实际揭露的地质条件, 采取改变工作面推进方向及全面铺设金属网的优化措施, 能够使采空区矸石充填率及压实率达到要求, 保证充填效果。

3) 在工业性试验期间, 要加强对充填采煤工艺的研究, 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并进行定期观测, 分析、总结地表变形规律, 为充填开采技术的推广积累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吉雄, 缪协兴, 郭广礼.矸石 (固体废物) 直接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现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9 (4) :395-401.

[2]瞿群迪, 周华强, 侯朝炯, 等.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的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 2004 (10) :67-69, 73.

[3]缪协兴, 张吉雄, 郭广礼.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方法与技术研究[J].煤炭学报, 2010 (1) :1-6.

园林工程施工效果的提高对策 篇11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效果;提高对策

一、园林工程施工效果概述

(一)提高园林施工效果对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

由于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不斷变化,城市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关注热点,园林工程施工效果的表现力直接影响到小区住宅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将植物与建筑环境相搭配,做到彼此之间的配合,这就需要在施工农艺与施工技术上作出更高的施工要求,从业者在施工技术上的突破才能给园林施工效果带来较大的突破。另外,花卉为园林绿化、美化的重要材料。尤其草本花卉,花色艳丽,装饰效果强,美化速度快,不仅可以创造优美的工作、休息的环境,还使人们在生活之中,劳动之余得以欣赏自然,有助于消除疲劳、增进身心健康,达到为人们生活和生产服务的目的。不仅绿化、美化了环境,还起到防尘、杀菌和吸收有害气体等卫生防护作用。大面积的地被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园林绿化可以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氧气环境,带来一个舒适、优美、恬静的休憩场所,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园林工程施工以及效果分析

园林工程主要研究园林建设的工程技术,包括地形改造的土方工程、掇山、置石工程,园林给排水工程和园林驳岸工程、喷泉工程、园路工程,种植工程等。园林工程的特点是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塑造园林艺术的形象。在园林工程中运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是当前的重大课题。园林工程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在综合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功能的前提下,处理园林中的工程设施与风景园林景观之间的矛盾。园林工工程施工效果主要是指园林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程技术对施工效果的表现力,其园林工程效果的好坏是评价一个园林服务质量好坏的基准,如何做到园林工程效果的突出,将园林设计的方案付诸现实是园林施工效果表现过程中最需要的考虑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们生活观念在不断转变,人们更加的热切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园林施工工程效果的体现是建设精神文明以及改善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园林工程的施工较为繁杂,它是以植物与假山和人造湖等元素构成的一种景观簇,对于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较为严格,要确保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与规划,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园林施工技术的高低与园林工程设计理念的科学,直接决定了后续施工完成后,整体园林效果的好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施工步骤与施工工序,实现城市的整体绿化情况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二、园林工程施工效果的提高对策

(一)严格执行园林工程施工步骤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步骤与施工工序对于园林工程的效果体现是极为重要的,相关负责人要加强对园林施工细节的处理,不能忽视一些小的细节,往往是这些小细节决定了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只有注重细节的处理,才能使得园林各项目符合城市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们的的生活需求。在植物造景处理方面,要格外的注意对植物的保护,将植物融入到整体的环境中,进而不显得多余,要尽量表现出植物的生命力与活力。要考虑四季的交替对植物的影响,分析植物能够适应的土壤性质,以及植物颜色和气味对园林营造的意境与气氛,要让植物不但能够绿化环境,而且还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情,给人们的生活带去舒适的体验。不定期的给植物浇水、施肥、修剪和养护等工作,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园林设计中景观照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一方面景观给予夜晚出现的人们提供方便,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另外,还可以给整体园林景观营造一种的静谧的氛围,使得园林呈现出一种安逸、和谐的意境。可以说景观照明是园林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尤其是景观灯、路灯、射树灯、水池灯等灯的细节处理,在选择灯的型号与颜色上要充分考虑适宜性,灯的数量也是一个重点考虑的层面,不能过于明亮,也不能留有死角,要全面的考虑是否与园林的整体氛围相契合。

(二)加强园林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

园林工程相关施工人员必须要懂得基础的设计。园林说大点是环艺,是门艺术学科,不同于建筑,给定了图纸就一定能设计好,每株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美,不同的组栽方式和位置都有不同的韵味,如何将其组合起来造景,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环境景观需求,这些都必须要求园林工程监理人员懂得设计,能完全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知道苗木存活的栽植方式,能正确判断什么季节最适宜栽植什么树种,或能知晓在不适宜栽植地或栽植时间所采用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因不懂而造成盲目指示施工单位错误施工带来损失,或者说因不懂而造成施工单位借口施工场地、水源、土质等等问题提出索赔。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有一支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施工人才,日常工作中要重点对施工人才进行设计、施工、管理和监督等几方面知识培训,还要结合施工实际通过竞聘的方式适当招聘一些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在管理中为提高现有施工人员技术能力,要通过奖惩制度、绩效评估、职称升级等考核的方式,强化施工人员的竞争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期最大程度的提高园林施工效果的体现。

三、总结

总之,要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效果,就要从前期的方案设计中着重考虑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充分凸显设计的理念,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处理好每一个施工细节,设计者要与施工人员相互配合,打造出精品的园林工程,为人们带去高质量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效果与对策 篇12

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分患者对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情况调查、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知晓情况三部分。选择外科5个病区, 每病区发放20份问卷, 共100份问卷。

2 调查对象

选择二级护理的患者或者家属。

3 结果分析

问卷发放100份, 收回100份, 1份未填, 有效99份。被调查者年龄20~72岁, 男性63人, 女性37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下7人, 初中以上93人, 其中初中27人, 高中41人, 大学以上25人。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平均99分, 差异不大;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情况调查平均分最高98分, 最低84分;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知晓情况调查最高98分、最低76分。后二者调查结果差异非常明显。针对这一结果, 我们进一步咨询了患者, 并结合对责任护士的学历、护龄、综合素质的全面调查, 认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护患两方面因素。

3.1 护士方面

主要是护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原因有诸多方面。一个人的素质是知识层次、知识面、思想品德、沟通技巧、心理素质以及仪表气质的综合体现[2]。在新的医学模式下, 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 护士素质的差异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3.1.1 知识缺乏

我国护理队伍学历偏低, 护理人员学历多为中专, 缺乏开展健康教育相关学科知识和技巧。其对策:护理部结合继续教育制度, 全面开展护士再教育,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护理部结合学分制度制定培训计划, 科室结合自身专业特点, 订制学习计划, 个人定目标, 鼓励自学, 定期考核, 与职称晋升相结合, 完善激励机制, 奖惩兑现。

3.1.2 知识老化

护理教材数年不变, 使护理人员知识老化, 护理工作繁忙又封闭, 对护理新知识、新概念吸取不足, 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 从而工作中表现出力不从心。健康教育涉及患者的全部身心, 要求护士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 才能制定出各种患者的教育计划, 年轻的大学生有时甚至比高年资的主管护师更受患者好评, 正是这一问题的体现。其对策:护理管理部门要为护士创造条件和机会外出学习, 组织临床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鼓励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 以了解学术新动态。积极订阅国内外护理专刊, 了解国内外护理新动态, 更新知识, 转变观念, 提高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1.3 语言技巧

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样的话语及病情介绍可以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艺术的语言技巧是沟通心灵的外在表现之一, 语言的表达需要在工作中逐渐培养锻炼。由于长期以来只见病不见人的治疗护理方法, 忽略了语言的魅力, 直接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其对策:组织护患座谈会或者情景对话练习等, 提高护士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护士们正确认识人际交往的艺术魅力和重要性, 人人以善于沟通为荣。经常参加社区服务, 也是锻炼社交能力的有效手段。

3.1.4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3]

当前护理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护士短缺。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不足, 护理人才流失, 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 将成为阻碍整体护理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医学模式改变使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 而是以患者为中心, 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拓宽, 护士的需要量增加, 目前的人员配备仍是按功能制护理的要求配备, 她们只能完成患者的相关治疗, 做不到身心护理和健康教育。

3.1.5 仪表气质

护士端庄的仪表、优雅的举止、亲切的微笑以及和蔼的态度、得体的语言, 不仅能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更能激发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健康教育。反之, 则会引起患者反感和不信任, 护患之间筑起了高墙。

3.2 患者方面

3.2.1 记忆、理解能力差异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高龄及伴随的心脑血管疾病使许多老年人脑功能逐渐退化, 记忆、思维、理解、反应能力都逐渐下降, 对服药名称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回答不全或者记不清。其对策:责任护士要抓住老人渴望健康的心理, 因人而异, 适时宣教, 详细反复, 重点突出, 加深记忆, 保证教育效果。

3.2.2 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文化水平的差异, 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文化水平越高, 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应较强, 对了解疾病知识的愿望也较强, 多数能主动询问护士有关疾病的知识, 护士可采取口头、书面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指导其选择相关书籍, 以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文化水平低者, 护士从浅显易懂谈起, 尽量做到语言通俗, 避免医疗专业术语, 逐条、反复讲解, 让患者理解、接受。另外, 长期不科学的生活习惯, 也是健康教育的干扰因素。所谓“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 如嗜好烟、酒、肥肉、辛辣、高盐食物等不良饮食和卫生习惯, 都是健康教育的难点。护士可以采取有代表性的实例举例等方法, 帮助患者纠正不良习惯, 促进身体健康。

3.2.3 自我控制能力减弱

人在患病期间, 日常自理能力下降, 情感脆弱, 自制力下降, 心理需求增加, 护士要充分给予关心、理解、帮助, 必要时做好家属工作, 建立支持系统,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4 健康观念错误

一般人坚持的观点“没有疾病, 就是健康”, 而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 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4]。这一定义, 在经济、文化水平都相对落后的我国, 知道者寥寥, 增加患者预防疾病的知识, 增强疾病知晓的欲望及自我保健意识,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是护士的一项重要职责。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性格、行为习惯等制定有效可行的教育计划, 纠正不正确的健康观才能保证教育效果。

4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发生了深刻的改革, 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化[5]。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 护士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我们认为, 在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诸多因素中, 护士素质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不易改变的, 需要全面、长期的努力。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因此, 坚持不懈地加强基础理论和技术培训以及知识更新, 克服不利的影响因素, 把健康教育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向纵深方面发展,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微笑服务上, 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宁静、安全的休养环境, 帮助患者有效地掌握健康知识, 促进疾病的康复, 预防疾病的复发, 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摘要: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文对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护士知识层次、知识面、沟通技巧、心理素质以及仪表气质的综合体现;患者记忆、理解能力差异, 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健康就是没病的错误观念等是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对此, 提出如下对策:①加强培训, 提高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②提高护士的健教育技巧。③按健康教育程序进行详细反复, 重点突出的规范性健康教育。

关键词: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伟智, 王红, 胡容, 等.深化整体护理史理念与行为变革的过程[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8 (7) :10.

[2]韩慧萍, 李瑞红.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 12 (1) :23.

[3]朱明瑶, 李传淑, 张生皆.常德市护理人力资源状况调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2) :33-34.

[4]甘兰君.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16.

上一篇:重组资源下一篇:公民奥巴马的竞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