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与效益(精选9篇)
效果与效益 篇1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严重脑部并发症之一, 是由于非外伤性的脑内部血管破裂而引发的出血, 临床上脑出血致死率非常高, 因该疾病的突发性和发病较为迅速, 引起患者意识障碍和肢体偏瘫及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1]。而脑出血所引起的颅内血肿是最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 颅内血肿是治疗脑出血的关键部分。颅内血肿微创术以创伤小、效果显著和术后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好为广大患者和医院采用。为进一步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次特对60例脑出血患者分别进行了微创清除术和常规内科治疗, 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共同制定的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入院时经头部CT检测诊断为脑出血, 颅内血肿, 以壳核和脑叶为主要出血部位, 患者在突发脑出血5h内入院救治。其中, 男32例, 女28例;年龄52~76岁, 平均 (55.26±1.09) 岁;高血压史平均 (6.12±3.45) 年;平均出血量为 (74.35±11.24) ml;入院时对照组清醒15例、轻度昏迷8例、重度昏迷7例;试验组清醒14例、轻度昏迷10例、重度昏迷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本临床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脱水颅内降压、止血及不间断吸氧等内科保守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 避免其出现感染和其他并发症。试验组患者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治疗, 通过CT检测确定出血部位, 对颅内血肿面积最大且距离颅骨最近的部位穿刺, 选择小颅锥穿刺, 穿刺后立即将硅胶软管插入血肿部位, 采用10ml的无菌注射器缓慢抽吸, 有负压时停止。抽吸结束后CT复查, 若有残存的血肿则需注入约25000U尿激酶及5ml氯化钠注射液, 一日两次, 夹闭引流管2~3h, 引流1~2周后待患者情况好转可拔出引流管。
1.3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治愈:意识清醒, 可正常工作和生活, 肢体肌力测评为III级及以上;好转:意识清醒或半清醒, 肢体肌力测评III级以下;无效:意识模糊, 生活不能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轻度缺损:0~15分;中度缺损:16~30分;重度缺损:31~45分。患者分别在入院、1个月、3个月时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见表1、2。
注:P<0.05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突发性较强, 且致死率较高的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出血量较大会导致颅内血肿, 颅内压升高会导致脑疝, 从而伤害脑干或下丘脑, 使患者死亡[2]。因此, 对颅内血肿的清除和治疗是治愈脑出血的关键环节。本次对30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行微创清除术, 对血肿部位穿刺抽吸血肿并进行清除, 操作简单且创伤小, 相比于保守的内科治疗, 效果显著, 总有效率为90.0%, 高于对照组的63.3%, 且患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微创清除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促进患者康复。但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作为一种较为先进和正在探究使用阶段的方法[3], 还存在很多争议和不足之处, 对穿刺注意事项、抽吸量不宜过大、患者颅内压情况监测等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过微创清除术的临床治愈效果显著优于保守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 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内科治疗, 而试验组则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恢复情况及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微创术后适应证等。结果 试验组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良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低 (P<0.05) 。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理想、创伤小、恢复时间短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出血,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建国, 王长青.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0例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 2009, 9 (3) :189-190.
[2]梁锐, 唐尤佳, 高翔, 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研究, 2013, 20 (26) :70-71.
[3]曹铭华, 江顺福, 卢志军, 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与效益的临床再评价研究[J].重庆医学, 2012, 33 (10) :1466-1467.
效果与效益 篇2
本文认为经济效益应理解为一种综观效益.经济代价则产生于追求经济效益实践的四个环节中,不同环节产生的.代价具有不同的属性.经济代价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既有发展性又有潜伏性;既有可弥补性又有不可弥补性;因而对待经济代价既要有勇,在战略上蔑视其,不怕付出代价.又要有谋,在战术上重视其,争取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
作 者:余易达 王文龙 作者单位:余易达(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江苏,苏州,215006)
王文龙(苏州大学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效果与效益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2014年5月, 试验地点设在伊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常规大豆和有机大豆种植基地, 常规大豆种植地块与有机大豆种植地块设有5 m缓冲带。大豆栽培品种为石大豆8号。供试除草剂为50%乙草胺乳油。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 分别为人工除草、化学除草 (即采用50%乙草胺乳油1 950 m L/hm2) , 以不进行人工与化学除草作空白对照 (CK) 。化学除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其中, 人工除草与CK处理设在有机大豆种植地块, 化学除草处理设在常规大豆种植地块。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共9个小区, 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30 m2。
1.3 试验实施
各处理大豆5月12日播种, 播种量为150 kg/hm2, 人工除草及CK种植地块参照有机肥的施肥数量及方法[2]进行了修改, 即施商品有机肥60 m3/hm2, 大豆始花期灌溉1次;灌浆期灌溉1次。化学除草底施二胺150 kg/hm2;追肥施尿素150 kg/hm2, 其他管理同人工除草。除杂草管理措施外, 其他农事操作同一般种植地块的管理。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除草前和除草后20 d调查, 每个小区采用对角线三点取样法进行采样, 每个样点0.45 m2 (0.45 m×1.00 m) , 记录样点内的杂草种类及发生株数。防效计算公式如下[3]:
防效 (%) = (对照区杂草株数-处理区杂草株数) /对照区杂草株数×100
在收获前进行采样, 每个小区随机取3个样点, 每个样点0.45 m2 (0.45 m×1.00 m) 。记录样点内大豆株数、百粒重和大豆产量, 进行产量分析;此外, 对有机大豆田经济效益、常规大豆田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
1.5 数据分析与处理
本试验数据以平均值为依据, 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SPSS软件 (Version 11.5, USA) 进行数据处理及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除草效果
由表1可知, 人工除草措施的除草效果较好, 其对杂草类型的选择性不强, 且对每种类型杂草的去除效果基本一致, 对单子叶杂草防效达71.4%, 双子叶杂草防效达74.1%。而在采用化学除草方式, 对单子叶杂草防效达85.7%, 比人工除草的防效高20.0%;但对双子叶杂草防效为59.3%, 比人工除草防效低20.0%。
2.2 不同处理大豆产量
由表2可知, 对不同处理下大豆株数、百粒重和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大豆株数、百粒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仅产量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 ;但与CK相比, 大豆株数、百粒重及产量均呈显著性差异 (P<0.05) 。3个处理大豆产量由高到低为化学除草>人工除草>CK, 分别为4 515.00、3 814.95、1 020.00 kg/hm2。
注:数据值为平均值±标准误差,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列差异显著 (P<0.05) 。
2.3 不同处理大豆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3可知, 大豆价格以2014年价格进行计算, 有机大豆产品价格是常规大豆的1.5~2.0倍。在投入方面, 人工除草、CK (有机大豆) 与化学除草 (常规大豆) 除人工除草、有机肥料、除草剂费用不同外, 其余的投入, 包括耕耙地、种子、播种、机械除草、灌溉、收获和承包土地费用都一致。人工除草投入19 650元/hm2, 化学除草田投入14 325元/hm2;人工除草产投比为1.55, 化学除草产投比为1.58, 两者的产投比基本相同。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田除草郊果与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明确了在有机大豆生产中人工除草是一种有效的杂草控制手段, 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防效均达70%以上。目前关于有机种植方式与常规种植方式产量对比方面的研究很多, 大多数结果都表明有机种植方式的产量要低于常规种植方式的[4,5,6]。本文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有机大豆产量与常规大豆相比, 减少了15.5%。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能够增加大豆的产量, 但是这种增产效果并不是线性的。此外, 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发现, 有机种植方式相对于常规种植方式来讲, 投入增加了近37.17%, 但有机种植方式的经济收益比常规种植方式的经济收益较高, 两者的产投比比较接近, 主要原因是由有机农产品的价格较高所致, 可以得出有机大豆种植模式可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摘要: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田除草效果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生产中, 人工除草是一种有效的杂草控制手段, 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防效均达70%以上;有机种植方式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 投入增加了37.17%, 但其经济收益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较高, 两者的产投比也比较接近。
关键词:大豆田,种植模式,除草效果,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刘雪, 孟繁锡.浅谈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杂草控制措施[J].现代化农业, 2005 (10) :7-9.
[2]焦子伟, 张相锋, 尚天翠, 等.不同施肥水平对新疆伊犁有机大豆田杂草群落及作物产量影响[J].大豆科学, 2015, 34 (3) :449-457.
[3]袁树忠, 吕贞龙.三个农区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及影响群落的因素[J].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8, 19 (4) :47-51.
[4]程慧林, 孙连飞, 和文龙, 等.有机、SEQ、特别与常规栽培对8种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 2009, 21 (5) :476-480.
[5]DENISON R F, DENNIS C B, THOMAS E K.Crop yields over the first nine years of LTRAS, a long-term comparison of field crop systems in a Mediterranean climate[J].Field Crops Research, 2004 (86) :267-277.
消防工作与经济效益 篇4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它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很多火灾都是因为人们的麻痹大意和缺乏基本消防科学知识造成。一九七○年十月二十二日,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厂由于乱倒二硫化碳残液,引起化工仓库着火,烧毁价值十九万元的物资。究其原因,一是仓库防火管理制度不严,施工人员在仓库区随便吸烟、点火;二是领导思想上忽视消防安全工作,大检修中抽调消防队员给生产装置刷漆,削弱了值勤力量,遇到火灾措手不及,延误了灭火时间。由此可看出,你忽视它,就会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使企业经过千辛万苦创造的物质财富和利润付诸东流。因此,各级领导和消防人员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给予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必须引以为戒,扎扎实实地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
江泽民同志精辟提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一论断,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深刻揭示消防工作中抓好隐患整改的关键和重要。随着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是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保证。但火灾隐患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整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如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火灾隐患整改长效机制,推动消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来抓好此项工作:
一、高度重视,深刻认识,构筑火灾隐患整改的社会组织体系。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并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整改了大量的火灾隐患,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从整体情况看,由于人员意识、历史、法制和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还有许多存在的火灾隐患没有整改,新的火灾隐患还在不断出现,火灾隐患依然大量存在。火灾隐患的大量存在,事关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事关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
整改火灾隐患不是单靠哪一家、哪一个单位能解决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才能有效开展,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消防安全社会组织网络。为此,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火灾隐患一日不除,一刻寝食不安的思想,要有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一定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特别是火灾隐患整改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二是要强化单位内部消防管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是消防安全责任主体,依法做好单位内部的消防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确保公共安全,是法律赋予社会各单位的重要职责。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依法承担起“消防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责任,狠抓单位内部各级领导和各个岗位消防责任制的落实,全面加强本单位消防组织、消防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建设,落实防火检查、火灾隐患整改、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定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落实防范火灾和应急措施,开展模拟演练和自防自救。三是加强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四是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联合各职能部门,严格依法监督社会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严格依法查处各种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事故,强化消防监督管理,确保一方平安,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把握源头,严格把关,逐步推进无隐患工程的建设。火灾隐患的消除有两个涵义:一是防止形成新的火灾隐患,二是整改已存在的火灾隐患。防止新火灾隐患的形成是主动的,而整改火灾隐患是被动的。若能完全防止新隐患的形成是最理想、最有效的消防工作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这是不现实的。从社会整体来看,火灾隐患是必然要出现的,因此我们应当坚持“防新为主,整改为辅”的火灾隐患消除原则,即改变以往忽视新火灾隐患形成,只注重整改火灾隐患的被动方式,从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的产生,注重事前防范,强化源头控制,是消除火灾隐患的最佳途径。为此,必须坚持“防范为先”的理念,尽可能“关口前移”,强化“源头管理”,力争把火灾隐患“扼杀”在产生之前。
三、科学论证,措施到位,用科学的发展观把握好隐患的结论。牢固树立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具有现实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火灾隐患整改中引入科学发展观同样适用,而且显得尤为迫切,具体体现在对火灾隐患特别是重大火灾隐患的科学论证和整改方面。
四、广泛宣传,强化培训,打造全民预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消防安全网。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人是们生活的最基本要求,加大消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消防知识在群众中的主体意识,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祥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消防安全在社会管理中应当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固定消防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完整有效并定期维护保养,不允许出现类似消防通道上锁堵塞、灭火器过期、烟感热感探头失效、消防栓无水或损坏情况。一旦出现火灾,管理人员要做到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会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宣传防火、灭火及火灾逃生、安全疏散等消防基本知识,让人们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人人重视消防、人人具有一定消防安全自防自救能力的“群众消防”文化。
效果与效益 篇5
近年来,各类医疗设备对临床工作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据统计医疗设备资产占一般医院固定资产的2/3以上[1]。伴随三医联动改革以及医保人群覆盖面的扩大,费用的总控及实施按病种定额付费方式,医院的医疗设备投入也由蓬勃发展期的粗犷型管理,逐步转向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济型管理。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主要关注设备的经济效益,而往往忽略其投入使用后对病人、医院以及社会带来的隐形效益。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加之缺乏合理监管,医院往往容易产生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各个科室出现跨专业学科引进设备、超适应症使用设备、延长设备使用时间、增加设备使用频次等,从而产生不合理收费现象,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明确指出,三级医院必须有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临床应用效果、质量分析等[2,3,4]。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益-效果综合评估的分析方法,以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该方法将大型医疗设备分为直接盈利和非直接盈利2种类型,利用净现值法和回收期法分阶段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评价,并分析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果,以期为充分发挥大型设备的作用提供决策参考。
1 大型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概况
医疗设备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加强购置前的论证特别是进行大型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已有设备的运营情况与效益产出,同时也可为后续设备购置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大型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常见方法有:①投资回收期法(Payback Period Method,PPM);②资产收益法(Return On Assets,ROA);③量本利分析法(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CVPA);④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NPV)等[5]。
(1)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是计算项目投入使用后在正常运营条件下的收益额全部用来收回项目总投资所需的时间,是用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对比来分析项目投资财务效益的一种静态分析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为投资回收年数,I0为初期投资额,N为项目的平均年度净收益。该方法优点在于概念明确,计算简便[6]。而缺点则在于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忽视了大型设备的应用效果和质量分析
(2)资产收益法。资产收益法又称为投资收益率法[7],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OA为资产收益率,I0为初期投资额,N为项目的平均年度净收益。该方法优点在于概念明确,计算出了投资额的产出效率。缺点与投资回收期法相同
(3)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是研究服务量、成本、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达到盈亏平衡时的服务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Q*为保本服务量,P为每例服务的收益,V为每例服务的变动成本,F为固定成本。该方法优点在于可结合科室的业务情况与设备运营成本进行效益分析,准确度与参考价值更大。缺点在于变动成本具有浮动性,不是固定值,统计比较复杂。
(4)净现值法。上述3种方法都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实际上若干年后的收益与现在同样币值的收益是不等同的。因此,在效益分析中,往往需要把未来的现金流转换成现值来统一比较,第N年的收益CFn转换成现值为:
其中,PVkn为现值,CFn为第N年的收益,K为资金的利息率,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得到一个投资项目的净现值:
该方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而且将整个设备寿命周期的全部现金流(DCF)都考虑在内
2 基于效益-效果综合评价的成本效益分析
2.1 评价原则
基于效益-效果的成本效益分析的侧重点不仅仅在于经济效益,而要兼顾设备投入使用后为医院、科室、病人以及社会带来的隐形效益。该方法的评价内容主要分为经济效益和应用效果两部分。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沿用现有方法得出定量的结果,而效果分析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反馈来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原则主要包括:①评价过程科学;②调查问卷面向使用科室和使用对象两级;③数据采集客观严谨,不使用不全数据或错误数据。
2.2 评价方法和手段
基于效益-效果的成本效益分析分别是经济效益分析和应用效果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主要采用净现值法,应用效果分析方法(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AEA)主要建立在使用科室和对象的主观感受,数据反馈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8]。问卷内容以受试对象就设备各项情况的满意度进行评分。
2.2.1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科室以及病人对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情况的满意程度,从而对设备的效果进行分析。下面以某型号PET-CT为例设计针对科室和病人的问卷各一份。科室的调查问卷可包含对科室的实力提升情况、设备的运行情况、科室对病人使用后的效果满意度,见表1。针对病人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对病人病情的诊出情况、单次检查价格满意度、病人对医院整体实力的印象等方面,见表2。
2.2.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在完成调查问卷后,利用信息系统对结果进行逐项统计分析[9],最终可得到科室问卷各项的平均分M1…M10,病人问卷各项的平均分N1…N10以及2项问卷的最终得分的平均分Ma和Na。权重系数k1和k2由问卷调查表的数量Q1和Q2决定,其中Q1为科室人员调查表数,Q2为患者调查表数,计算方式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可按照需求逐项进行权重分析或者利用总分平均分对设备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文提出公式如下:
其中,S是(0,1)之间的1个小数,可以作为综合分析的参数之一,定义为效果因子。
2.3 效益-效果综合分析
在多因子分析时,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建立2个或2个以上的参量之间的代数关系从而将2个参量联系起来。本文通过乘积的方式将效果因子作为增益参量进行双因子的综合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通过净现值法计算得到的净现值为:
在附加上效果因子后,效益-效果综合分析下的净现值为:
其中,VCF0为每一年净现值,从上述公式可以更直观、更全面地对设备的投资效益进行评价。
2.4 方法评价
该方法优点在于:①整个评价模型建立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概念明确,执行简单;②对设备的评价不再仅仅停留在经济效益层面,从医院全面、综合的发展角度出发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和评价;③作为一种全局考虑的评价思想,可以较灵活的适应于各类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也可配合其他传统分析方法进行,具有可拓展性;④可依托于信息化系统平台展开,数据源大的情况下结论也更准确可信。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效果评价依赖于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其中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①问卷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带有主观因素;②参与调查问卷人员所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主观的因素,个体差异也可能比较大。因此,可通过添加专家系统等方式,使得较为主观的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更符合实际。
3 应用实例分析
以我院某型多功能数字平板胃肠机为例,设备购置成本52.2万元,按直线法计算折旧,使用寿命6年,期满按1 0%提取残值,预计投资后每年创利3万元,则固定资产年折旧额为:
原始投资额(-NCF0)为52.2万元,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为:
第6年回收残值净现金流量NCF6=3+7.78+5.52=16.05(万元)。查年金现值系数[10]表得,5年8%的年现金值系数(P/A,8%,5)为3.9927,6年8%的复利现值系数(P/F.8%,6)为0.6302
则该多功能数字平板胃肠机的净现值为:
NPV=-52.2+10.83×3.9927 (P/A,8%,5)+16.05×0.6302 (P/F,8%,6)=1.1557 (万元)
按照传统效益分析方法结合我院使用现状,其净现值虽然大于零,但资金流入量仅占投资额的2.21%,仅从经济效益方面对该设备综合评价为“良”。但消化科在引入该设备后科室收治率得到明显提高,故仅以经济效益对设备进行评价缺乏一定合理性。
现以效益-效果评价方法对该设备进行评价。评价效果按照上文提供的问卷针对科室以及患者进行调查,共取得有效科室问卷11份,有效患者问卷27份。经计算,得Ma=7.7、Na=8.1、k1=0.289、k2=0.711,计算得到效果因子S=0.505。近6年该数字平板胃肠机NPV为1.1557万元,经修正后的NPV=6.625万元,经效益-效果评价方法得出该设备综合评价为“优”。
从上述案例可发现,对于此类经济效益不显著,但是投入使用后获得较好使用效果的医疗设备,在评价其综合效益时,宜将使用效果进行量化并将其考虑在内,才能正确客观评价该设备价值。
4 总结与展望
在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系下,只以经济效益对设备进行效益分析显然是片面和不客观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益-效果的综合成本效益分析法,为医院大型设备的效益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种综合性效益分析也将为设备购置提供更加客观、详细的决策依据。该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可以让医院管理人员更全面地对设备进行评价,真正做到成本的合理支配,提高医院运营效率[11,12]。除了大型医疗设备,也可将此方法应用于其他常规设备和高值耗材等方面,并更进一步对方法进行研究和扩展,提高其适用范围和客观性。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常用方法和优缺点,提出了基于效益-效果评价的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评价原则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指出了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效益-效果评价,成本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史庆辉,涂玲,李伟.大中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医疗装备,1999,(11):11-12.
[2]牛巧灵,王凤,张恩科.从应对医院等级评审谈如何加强设备管理部门建设[J].中国医学装备,2010,7(9):39-41.
[3]岑跃进,董贵安,王继伟,等.军队医院等级评审需重视的几个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4):319-320.
[4]何琼,余昌胤,王飞,等.医院等级评审资料体系分层构建模式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9-320.
[5]王群英.医院大型仪器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0,(1 3):177-180.
[6]郑蕴欣,陈颖,李斌.医院维修人员配置与设备维修费用关系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8(5):13-14.
[7]李斌,张红雁.医院医疗设备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28(6):452-457.
[8]张恩科,李帅帅,施安,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方法设计思路探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1):67-68.
[9]张恩科,高敬龙,李帅帅,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在大型设备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2,1(9):51-55.
[10]年金现值系数(P/A,i,n)表[DB/OL].http://media.openedu.com.cn/media_file/netcourse/jingpin/gscw/mainstudy/public/gsyy/htm/njxz.htm
[11]宋天一,张永寿,宗景军,等.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2):73-74.
效果与效益 篇6
一、调整新闻结构, 提高新闻稿件的效益
1. 压缩表扬性稿件, 多发“三贴近”新闻。
为提高鸡西新闻联播收视率, 鸡西电视台从解决“写谁谁看、谁写谁看”问题入手, 通过考核机制鼓励记者采制人们欲知而未知的“三贴近”新闻, 并对十分钟的“鸡西新闻联播”做了硬性规定, 每天新闻必须至少播发七条新闻, 其中至少两条“三贴近”的新闻。在对鸡西市新农村建设的报道中, 鸡西新闻联播推出了《新农村、新农民、新天地、新生活》专栏, 专栏着重报道了一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典型, 每篇报道抓住农民生产生活中最朴实、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事例,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型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所发生的变化, 栏目推出后受到全市广大农民的欢迎和市领导的好评。鸡西市委宣传部在阅评时说:“这是一个针对性强的好栏目, 对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压缩概念化新闻, 多发事件性新闻。
事件性新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 经验性新闻也必须由事件来承载。2007年鸡西进行供水管网改造, 元月14日2100米的管线经过施工人员的昼夜奋战已经铺设完工, 全线6个新老交割口也已完工, 在滴水成冰的工地, 工人们正冒着严寒脱去棉衣加紧工作。在当晚送水过程中, 由于整个管线要经过杏花和正阳煤矿两个采煤沉陷区, 地质条件复杂, 所以出现了管网爆裂。经工人们昼夜抢修于16日再次实施送水, 送水后管网出现第二次爆裂抢修完工后于18日第三次送水, 3小时后, 在距离第二次爆裂点1.5公里处出现了第三次爆裂, 造成整个市区7天没有供水。供水管网改造关系市民的生活, 电视台予以高度关注, 精心策划, 派记者跟踪采访, 从施工到事故发生的8天里, 鸡西电视台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进行报道。我们发挥电视媒体现场感强、声画并茂、报道灵活的优势, 记者从第一见证人的角度及时迅速对供水管道爆裂事件进行公正、客观、全景式的现场跟踪报道, 有效地减轻了政府压力, 缓解了市民对停水的不理解, 起到了答疑解惑、化解矛盾, 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评价。
二、调整思维方式, 提高工作效益
对于提高新闻工作效益来说, 思维方式尤为重要, 思维方式对了,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开拓性的好效果, 反之则不然。思维方式取决于人的思想观念、知识更新、视野开阔, 为此鸡西电视台每年都选派新闻部的主任或记者到外地学习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新闻研讨会, 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和思维定式, 提高其理论业务水平和驾驭新闻全局的能力。
针对新形势、新政策、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等实际情况, 我们在进行新闻策划、采制、新闻编排时, 以全国、全省的大局及发达地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看鸡西人的观念、鸡西的优势和差距, 据此看待和筛选鸡西的新闻题材, 确定其写作角度和主题, 给人传达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信息。“鸡西新闻联播”开设《外地人在鸡西》栏目, 通过报道每个外地人在鸡西创业发展的过程, 看鸡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 节目推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三、调整考核机制, 提高用人效益
充分挖掘现有潜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形成合力, 发挥团队精神, 才能使电视媒体真正成为强势媒体。为此, 鸡西电视台针对“鸡西新闻联播”出台了《编采人员量质化考核制度》等, 对采编人员的稿件条数、稿件等级都进行了细化, 次日稿件考评结果上考核板公布, 对采编人员新闻稿件有异议的, 由台编委会复议、终审, 力求考核公开、公平、公正, 坚决杜绝暗箱操作, 使考评置于全体采编人员的监督之下。
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新闻联播”通过考核的杠杆, 鼓励记者深入下去进行多层面的调查, 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 采写有分量的深度报道, 取得了较大的新闻宣传效益, 改变了新闻采访中存在的“有啥写啥, 谁找采谁”及由此产生的诸多的动态总结或表扬式新闻稿件的局面, 记者由过去的被动应付变成积极主动深入基层采访, 电视台一记者连续7个月发稿四十多条, 2006~2009年, 鸡西电视台“新闻联播”日平均发稿达到8条。
改革创新应该始终贯穿在媒体的新闻实践中。媒体人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和视角, 按照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 全面客观公正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在新闻联播的权威发布和收视率上做好文章。要积极努力改进时政报道, 摈弃泛电视文件化和黑板报式的新闻报道, 努力使政经报道民生化、民生新闻故事化, 从各种会议、领导活动和讲话中提炼观众欲知而未知的新闻, 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增强报道的新闻性、指导性、时效性, 提高感染力, 增加收视率。■
效果与效益 篇7
不同类型水稻秸秆腐熟剂的腐熟效果不同, 该试验验证上饶县水稻主要栽培模式下的腐熟效果, 开展不同类型秸秆腐熟剂的品种筛选, 评价对土壤有机质、产量、改良土壤结构方面的效果, 为上饶县稻田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田墩镇何村村黄宗水责任田中进行, 面积为2 333.5 m2。 供试肥料包括江苏腐熟剂 ( 江苏省淮安市大华生物制品厂生产) 、上海腐熟剂 (上海联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湖北腐熟剂 (湖北金保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 个处理, 分别为处理1:常规施肥, 无秸秆还田 (CK) ;处理2:常规施肥+秸秆还田;处理3:常规施肥+江苏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处理4:常规施肥+上海腐热剂+秸秆还田处理;处理5:常规施肥+湖北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2 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30 m2 (6 m×5 m) 。 各处理用塑料膜隔离田埂, 防止渗透, 单排单灌[4,5,6]。
1.3 试验方法
除CK处理以外, 其他处理还田水稻秸秆22 kg, 均作翻耕施入, 处理3、4、5 分别施同等质量的腐熟剂0.15 kg。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腐熟剂的催腐效果
施用不同腐熟剂10 d后, 处理的水稻秸秆为棕褐色, CK的水稻秸秆为淡褐色, 田间蓄水清澈透明, 证明未开始腐熟。试验进展到14 d时, 施用腐熟剂的水稻秸秆已经明显腐烂, 未施用腐熟剂的推后至20 d左右开始腐烂。可知, 施用腐熟剂可提前7 d腐熟秸秆。
2.2 秸秆腐熟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移栽后对试验进行跟踪观察记录, 处理2 水稻秸秆的禾苗后期叶片颜色为深绿, 颜色转换慢, 返青时间长, 营养生长时期生长慢, 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行期禾苗叶色为深绿色, 在生殖生长时期转色差, 成熟期较其他处理略为推迟。
施用腐熟剂的处理3、4、5, 从总体来看, 苗后期叶片为淡绿色, 转色周期短, 籽粒成熟时间短。返青时间短, 营养生长期生长旺盛, 拔节抽穗期褪黄, 成熟期转色时间短。
从株型分析, 所有处理的植株高度以CK处理株最矮, 平均株高88.5 cm;其次是处理2, 平均高度为91.5 cm;处理3、4、5 株高相差不大, 平均株高为93.5 cm。腐熟剂处理能增加株高, 但表现不显著;同时, 腐熟剂处理之间株高差异不显著。
2.3 秸秆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根据对腐熟剂品种试验10 个小区土壤样品测试结果, 各处理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值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秸秆还田+腐熟剂处理 (处理3、4、5) 较秸秆还田处理的理化性状均有所改善, 有机质平均提高5.2 g/kg, 提高16.7%;水解氮增加13.1 mg/kg, 提高8.38%;有效磷增加1.66 mg/kg, 提高14.81%;速效钾增加5.1 mg/kg, 提高9.73%。其中, 有机质提升最为明显。
2.4 秸秆腐熟剂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2 可以得出, 应用腐熟剂秸秆还田的平均产量较处理2 增加产量339.60~819.30 kg/hm2, 增加效益882.96~2 130.18 元/hm2。
3 结论
腐熟剂处理试验表明, 秸秆腐熟剂对水稻晚稻都具有增产增收作用, 在上饶县较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增产最高可达819.30 kg/hm2, 但不同腐熟剂处理之间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前市场上腐熟剂的作用相近, 不具备突出的优势。
腐熟剂处理试验还表明, 在上饶县, 在水稻秸秆定量还田条件下, 配施秸秆腐熟剂可明显加快水稻秸秆腐熟速度,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最高可提升16.7%;对于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增产效果明显。因此, 在上饶县推广水稻秸秆腐熟剂处理具有重大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龙云鹏, 王兆龙.微生物催腐剂对小麦秸秆的催腐效果[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 2013 (1) :41-45.
[2]陈秀莲, 朱玲玲, 魏晓琼, 等.永安市水稻秸秆催腐还田试验初报[J].福建稻麦科技, 2011, 29 (2) :14-16.
[3]杨志臣, 吕贻忠, 张凤荣.秸秆还田和腐熟有机肥对水稻土培肥效果对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9 (2) :14-16.
[4]马广福, 马维新.水稻秸秆腐熟剂筛选试验初报[J].宁夏农林科技, 2015 (6) :13-14.
[5]廖连美.水稻秸秆还田应用腐熟剂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 2015 (5) :17-19.
效果与效益 篇8
由钉螺引致的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湖北、江西、云南、安徽等7个省份110多个县,其中血吸虫病患者达80余万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达2.44万人[1]。兴林抑螺打破了过去单纯由血防部门进行防治血吸虫病的研究模式,将血防与生态相结合,为实现血吸虫病的可持续防治开辟了新的道路。
2 山丘区螺情现状
我国的山丘区作为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的流行区域之一,钉螺(Oncomelania)主要分布于大溪两旁的小草滩、灌溉沟渠、居民点附近的小沟、洼地以及塘库周边地区。
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山丘型钉螺为例进行相关讨论。贵池区属安徽省重点山区县之一,地势南高北低,依山傍水,分山区、丘陵、圩区,呈阶梯形分布,境内山岭为主,层峦叠嶂,河谷和盆地错落其间,属于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钉螺逐渐泛滥。在80年代初期,贵池区圩区钉螺密度远远大于山区钉螺密度,随着生产结构性调整,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牲畜大量减少,农田由种植大户承包采用机械化作业,灌溉沟渠的修建等,圩区钉螺密度明显下降。而山丘区由于地形复杂,不方便机械化作业,外出务工成为农村主要收入,致使山区150~250m的高榜田基本呈抛荒状态,给钉螺的孳生提供了条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进山休闲度假人员逐年攀升,所以山丘区的钉螺治理迫在眉睫。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在我国大陆地区传播血吸虫病的钉螺属于一种水陆两栖淡水钉螺,山丘区的钉螺具有很强的爬行能力,据观察发现,一只成年钉螺能够借助水流的作用实现远距离的迁移。在山丘区,山间平坝区的居民点周围为易感地带[2]。
3 兴林抑螺治理情况
在山丘钉螺不断扩增的严峻趋势下,对其的防治工作渐渐有了科学的方法。根据彭镇华、江泽慧教授提出的兴林抑螺防治方法,旨在彻底改变钉螺生存环境来防治钉螺对血吸虫病的传播[3]。这一防治主要是建立以山林为主的生态防治体系来改变钉螺孳生的条件,让它们的食物来源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钉螺体内的化学成分,降低它们的生理活性和繁殖能力,达到抑制其孳生和繁衍的目的。
2002年以来,贵池区共实施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重点防护林等工程新增造林面积26.78万亩,其中抑螺防病林项目人工造林1506.7hm2。通过恢复森林植被,不仅治理了贵池山丘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了水土涵养,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消灭钉螺孳生环境的目的。
4 兴林抑螺治理效果评价
从2004年开始,贵池区就开展了兴林抑螺综合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分布在全区11个镇、街道的62个村(居、林场),如在山丘区钉螺引致的血吸虫病较为严重的唐田镇沙山村建立抑螺防病林来观察抑螺效果,该项目实施期间的10年(2004~2014年)间采取环境抽样法调查钉螺孳生环境的情况,主要采样种类包括秧田、稻田、菜园沟及灌溉渠等样地,调查时记录下观察到的钉螺总数、活螺数量及死螺数量。
自项目实施以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贵池区山丘区兴林抑螺防治实验区域的钉螺总面积从2004年的1.74hm2下降至2011年的0.58hm2,在秧田、稻田、菜园沟及灌溉渠4中环境类型中,钉螺的生存面积率分别下降了70.3%、91.2%、50.1%和57.3%,钉螺的存活率分别下降了80.1%、97.3%、84.2%和87.5%,同时,活钉螺的平均密度也分别下降了78.9%、97.5%、85.6%和93.6%。
5 兴林抑螺效益分析
5.1 兴林抑螺的生态效益分析
贵池区山丘区的兴林抑螺综合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在生态效益上影响颇大。笔者主要采取野外评估的方法对抑螺防病林建设区域的草本植物覆盖率、森林覆盖率、物种构成及水土流失程度等生态环境进行效果评价,一是经过绿化荒山荒地,提升了山丘区涵养水源和抗旱能力。实施兴林抑螺以来,贵池区山丘区的森林覆盖率增加,提升了山丘区植被的成活率,种植的树木根基深于农田的农作物,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植被增多,提升了空气湿度,从而提升了当地的抗旱能力,发挥一般草本植物不能代替的作用;二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抑制了山丘区荒漠化。兴林抑螺实验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减轻了贵池钉螺感染山丘区因植被退化引起的水土流失状况,扭转了中等程度及以上水土流失现状,同时对当其的农田防护及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通过植树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变化学药物灭螺为生物生态灭螺、变环境污染性灭螺为环境友好性灭螺、变消费性灭螺为效益性灭,不仅使退化的植被得到恢复,也不会使山丘区生物系统遭到破坏,降低钉螺存活率的同时增加了原本稀少的物种,平衡了生物生态体系,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四是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贵池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疫区群众的生活质量。
5.2 兴林抑螺的经济效益分析
笔者主要从当地种植方式改变后对山丘区居民带来的经济收益和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角度来分析探讨兴林抑螺建设项目对贵池区山丘区发挥的经济效益。在兴林抑螺建设中,贵池区采用用材林和绿化大苗基地相结合原则来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改变生态环境的同时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环境。如池州佛缘生态旅游公司在唐田镇沙山村营造的400余亩绿化大苗基地、葡萄采摘园5.3hm2、新建农家民宅1500m2经营农家乐;池州天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唐田镇凤凰村建造500余亩绿化大苗基地,在沙山村建立油茶高效示范林基地100hm2、果木园8hm2,租赁民房500 m2开发旅游等等。
据测定,贵池区营造的1506.7hm2抑螺防病林,一个轮伐期可以实现木材总收入9000万元,绿化大苗年销售收入达3500万元,农家乐年收入达1700万元[4]。
6 结语
山丘区钉螺防治中的兴林抑螺实验示范项目对山丘区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山丘区钉螺引致的血吸虫病现状及兴林抑螺治理效果做了阐述,并在兴林抑螺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上作了探讨。希望对读者在研究山丘区兴林抑螺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摘要:指出了山丘区作为钉螺生存繁衍的主要区域之一,其传播机制尚未得到阻断。针对山丘区的兴林抑螺治理及其治理效果和对地方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兴林抑螺,钉螺,生态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费世民,黄明忠.山丘区流域治理与兴林抑螺[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12):15.
[2]刘广福,张春华.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抑螺防病林的抑螺效果及生态经济效益[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4):387.
[3]费世民.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5):31.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绩效关系探析 篇9
20世纪初, 全球工业的急速发展, 虽然大幅度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污染, 造成了大自然的反扑, 危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此危机的严重性, 因而许多国家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对产品的环保要求日益升高。早期, 企业在乎的是利润, 环境保护被视为增加企业的支出成本, 是对企业经营的一种威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加, 环境保护成为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1992年生态效益理念的提出, 向人们指出了一条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局面的道路, 即, 采用适当的环境管理方法环保议题将促使企业革新、改善环境绩效, 不仅增加企业的利润, 也能减少企业对环境的冲击影响, 符合经济利益, 亦可提升企业竞争力。
1 生态效益理念
1998年, 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 的定义为:生态效益的获得, 需在提供价格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 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 在商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冲击及天然资源的使用, 逐渐减少到地球能负荷的程度。
依据此定义, WBCSD提出了鉴定生态效益的七点要素:
(1) 减少商品和服务的原料密集度 (material intensity) ;
(1) 减少商品和服务的能源密集度 (energy intensity) ;
(3) 减少有毒物质的扩散;
(4) 提高原料的可回收性;
(5) 使可更新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使用;
(6) 延长产品的耐久性;
(7) 加强每单位产品和服务的服务效能。
第一至第三项的重点是放在资源生产力与减少对环境的冲击。第四至第七项则是协助前三项完成企业的营运、设计、生产及市场活动。每项都可应用于不同的产品, 其目标是减少物质与能源的使用及减少生产或服务过程中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思维, 他的核心理念就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负担起更多保护环境的责任, 并使其因效率的提升和污染的减少, 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
2 生态效益对经济效益之影响
生态效益期许企业重视生态系统的平衡, 但并不与企业创造价值的经济目的相冲突。对生态效益的追求, 可以帮助企业成功的应对中长期挑战, 否则企业未来将承受不起不接受与实施生态效益而带来的损失。重视生态效益的企业关注的是资源生产力, 而不是传统产业所重视的劳动生产力。对企业来说, 使用较少的能源与原料、减少污染产生量与排放量, 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生态而言, 符合生态效益的产品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有利于整体环境的发展, 进而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1) 生态效益的核心理念是“以少生多”。
可通过企业和产业内部低投入高产出的生产, 将经济的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传统的经济观认为, 就生产而言, 一定的产出依赖于相等的投入。生态效益理念则改变了这一观点。随着科技的发展, 资源的利用率及工业垃圾回收率不断提高。企业之间合作既可达成零废弃物的目标, 又可以达到减少相关成本的目的。企业可通过创新经营模式, 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机密合作, 减少天然资源的投入。如在一些发达国家, 有专门的提供企业器材租赁的服务的机构, 可为企业试投产或企业临时加产提供必要的机器设备, 减少企业硬件设备投资。同时一些企业可通过提供闲置设备的租赁服务, 提高企业收入。
(2) 生态效益观念的提出, 也对企业运营的革新起了促进作用, 使企业产品更加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同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
生态效益观念贯穿于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并体现在原料的购买, 公司的运营, 生产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占据市场大片份额的诺基亚公司已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贯穿公司运营的整个价值链, 包括四大环境计划:为环境而设计, 供应商管理体系, 公司环境管理体系, 产品生命周期后的实践暨再生、再利用、再回收处理。诺基亚手机为“环境而设计”的目标是以对环境影响更小的方式满足客户和其他利益共享者的要求。诺基亚的环保专家为产品设计师提供完整的分析工具以便进行材料可回收率的定量分析, 通过使用这一工具, 目前手机75%至90%的材料都是可回收的。
(3) 企业形象的提升。
垃圾减量, 资源的回收利用, 这一生态理念策略可提升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与信赖度。各国环保法规日益严格, 银行业也开始重视贷款客户的环境绩效, 将强风险评估, 以降低客户污染整治责任带来的财务风险。保险业常因客户的环保事件, 导致大额的理赔损失, 因此环境风险评估已逐渐成为企业保险业务的重要工作。对此有台湾学者提出5R理论 (reduce废弃物减量、reuse资源回收, recycle再利用、repair可使用物品修复和refuse拒接购买不符合环保概念的产品) 来实现企业办公环境的生态化, 使生态效益观念深入到企业文化之中。
3 企业生态效益观念的落实
1990年, 时任杜邦公司总经理EdgarWoolard曾经这样告诫:“有些企业并不尝试以跨世纪环境绩效眼光经营, 现在仍有一些这样的企业存在, 但就长远而言, 他们不会再有类似的问题, 因为他们必然已经不存在了。”可见环境议题是个无法避免的挑战, 现代化企业如果不能在环境课题中找到企业发展契机, 就注定会被淘汰。
(1) 就企业本身而言, 企业负责人及员工在了解生态效益重要性的基础上, 应制定一套科学的、可行的生态效益指标体系和详尽的行动纲领, 以便将产品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冲击减至最低。该指标体系可协助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将生态和环保信息转化为财务数字信息, 比较其所生产的不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的环境绩效;也可用于比较不同企业之间的生态效益, 进而拟定改善策略、方案及具体措施, 并依据量化结果进行跟踪考察。在行动方面, 企业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中运用广泛的PDCA循环:计划 (Plan) →执行 (Do) →检查 (Check) →行动 (Act) , 以达到持续改善逐渐趋近生态效益的目的。
(2) 政府在企业接受并执行生态效益过程中应扮演激励者角色。生态效益理念对中国的企业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观念, 其形成及执行过程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 为此政府必须能够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就行政方面, 比如制定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外来竞争和风险投资开放, 政策公开透明, 使公众很容易获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政策对企业的研发予以鼓励, 运用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具备生态效益的产业的成长。政府同时可以运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资源保护、污染预防、技术提升、公司组织重整等方面, 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市场动力, 引导企业逐步迈向生态效益的目标。
4 结语
面对全新的, 越来越复杂的环境问题, 企业应该意识到, 正常的商业行为同时也是应该符合生态效益的行为。在生态效益理念的引导下, 积极了解、追踪和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 以便在绿色工业和环保革命浪潮中永保活力。通过提供深度的服务, 可持续地增加产品的价值, 并减少使用材料和能源、延长产品的耐久性、增加产品的可回收性, 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保障企业能长期获得市场回报。
摘要:生态效益是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切入点, 是实现企业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必经之路。介绍了生态效益的核心理念, 分析了生态效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进而对企业生态效益观念的落实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小兵.邓南圣.面向未来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生态效益[J].环境科学与技术 (增刊) , 2001, (12) .
[2]刘思华主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3]Claude Fussel.工业生态效率的发展[J].产业与环境, 1995, 17 (4) .
[4]Bjom.Stigson.Eco-efficiency:creating more value with less i m-pact[M].WBCSD, 2000, 5-36.